第一篇: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实习指引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实习指南(暂行)
教学实习是高等学校专业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考察学生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情况的有效途径,是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形式。由于实习工作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各环节必须规范管理,才能保证符合教学要求。为加强实习管理,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 则
第一条 实习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实践工作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条 第三条 实习形式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毕业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毕业实习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培养方案的规定进行落实。毕业实习的时间要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进行,其他形式的实习可根据专业特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由院系灵活安排。
二、基本原则
第四条 实习计划必须根据培养方案要求、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需要由院系进行科学合理地制定。
第五条 实习具体方式可多样化,院系可采取集中在同一实习单位,或者分散到多个实习单位,但必须保证实习工作按照实习计划进行。
第六条 实习地点可依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由院系按实习计划进行选择和安排。
第七条 第八条 实习经费应根据学校的规定在院系教学经费中安排,并切实保证落实。实习基地应根据专业特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需要,尽可能选择在科技、文化以及经济较发达,管理理念先进与资源丰富的城市或地区建设。
第九条 实习工作应尽可能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与毕业论文结合,与培养学生的未来工作素养结合。
三、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场所。第十条 实习基地建立的基本条件
1、能够满足本科培养方案中对实习的要求;
2、能够至少连续3年且每次能接待一个自然班学生实习;
3、能够满足实习基本的食宿、交通、学习、安全、卫生等条件。第十一条 实习基地的建立
1、根据实习基地建立的基本条件,院系可选择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以及城市乡村等,共同建立校外本科实习基地;
2、根据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和学校条件,也可在校内建立本科实习基地;
3、实习基地的建立应量力而行,本着共同建设、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
4、实习基地应尽可能将“产、学、研”相结合。第十二条 实习基地的管理
1、对于符合建立基地条件并有合作意向的单位,经协商可由学校或院、系与之签订本科实习基地协议书;
2、协议签订后,可参照“中央民族大学××××实习基地”或“中央民族大学××××学院××××实习基地”等名称挂牌;
3、为规范并加强本科实习基地的管理,教务处将会同有关院、系根据实习基地协议中的有关条款,定期对实习基地检查、评估。
四、管理
本科实习工作由各院系负责组织实施,教务处负责监督检查。第十三条 教务处职责
1、根据教育部、市教委对实习工作的指导文件,制定和修订学校实习管理文件;
2、在实习前对实习计划备案;
3、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实习的实施过程,检查实习质量;
4、组织院系进行实习工作经验交流、总结及推广。第十四条 院系职责
1、根据培养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应于实习前送交教务处备案,实习计划内 容见附件1;
2、按实习计划安排落实学生实习地点和实习指导教师;
3、检查监控实习的进展情况,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4、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归档和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实习基本 情况(针对实习计划进行说明)、提高实习质量的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本科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实习总结在实习结束后上报教务处备案,学生实习材料由院系保管;
5、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建立院系实习基地。第十五条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及指导教师职责
1、根据实习大纲要求,严格执行实习计划;
2、指导教师应有比较丰富的教学、指导实习经验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过程中应坚守岗位,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换的须经院系主管 领导批准;
4、教师在指导实习过程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全面负责。特别是加强实习纪律和 安全教育,确保实习顺利进行;对违纪学生应及时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可暂停其实习并报告学校处理;
5、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期间应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对学生进行指导;
6、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征求实习单位及学生对改进实习的意见,提出实习工 作建议和综合改进措施,并做好实习总结;
7、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和指导教师工作量按《中央民族大学教学任务和教学工 作量计算办法》(2003〔30〕号)中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对学生的要求
1、应按照实习大纲、实习进度计划,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2、实习过程中,严格遵守纪律、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地区的风俗习惯;
3、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如有特殊情况,应向指导教师请假;缺勤累计超过规定 实习时间三分之一者,实习成绩以不及格记;
4、完成全部实习任务并提交实习总结报告(见附件2)后方可参加考核;实习成绩 不及格者,按《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不予毕业。
五、实习考核
第十七条 考核内容与方式
1、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由实习单位和院系委派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可按照附件2、3 进行评定或由院系自行确定评定方法,但需要报教务处备案;
2、院系实习工作采用目标管理模式的考核方式,考核指标体系见附件4;
3、实习结束后,教务处将组织对院系按“考核指标体系”对实习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包括学评委组织的学生评价和院系自评。
第十八条 考核成绩
1、考核成绩分为优秀(≥90)、良好(89-75)、合格(74-60)、不合格(<60);
2、学生实习成绩记录到学生成绩册;
3、院系的考核成绩将作为学校对院系本科实习工作评价的参考。
六、实习经费
第十九条 实习经费包含在教学经费中,已经下拨到院系,院系可根据学校文件规定的比例安排使用并保证落实。
第二十条 实习前,主管教学工作的院系负责人签字填写附表1“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实习计划”,并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实习计划报送后有变动的院系,应出具有主管教学工作的院系负责人签字的书面材料,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第二十一条 实习结束,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根据院系上报的实习计划对学生实习材料进行抽查核实后,由教务处主管领导签字方可到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
第二十二条 实习经费使用必须符合学校规定,实习经费按学校财务处规定报账。
七、附 则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四条
附件1: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实习计划(计划中有列表)附件2:中央民族大学实习总结报告 附件3: 中央民族大学实习鉴定表 附件4: 中央民族大学实习考核表
各教学单位可根据专业特点和本指南的要求制定有关实施细则。本指南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四川大学本科实习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本科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ical & Hydrological Field Study
课程代码:30653110课程周数: 1学分:1 面向专业: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文环境工程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即要求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是水电学院水工、农水、水文专业以及建环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地质基础实习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常见的地质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初步掌握观察、描述与分析地质现象的思维能力,对野外地质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有初步了解,并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背景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地应用。
二、实习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安排
⒈ 情况介绍(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全面介绍实习地自然地理、地质情况;讲解实习器材使用方法和原理。要求学生掌握器材的使用方法,了解实习地的基本情况,明确实习内容和任务。
⑴ 自然地理:实习地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系、地形地貌特征。⑵ 地质特征:实习地岩石特征,峨眉山玄武岩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实习地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与现今峨眉山地形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⑶ 器材用途:方法、原理讲解及实际操作练习。
⑷ 明确实习内容,布置实习任务。
⒉ 猫儿岗----紫兰洞实习线路(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现场认识第四纪洪积扇的形态、地质结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发展规律,掌握以上地质现象将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⑴ 猫儿岗
观察第四纪洪积扇的形态、地质结构特点;分析其不同部位的工程地质特征;观察扇体内部地质结构及其与下伏基岩的接触情况。
⑵ 紫兰洞
观察紫兰洞溶洞的分层发育现象及地下水的露头 —— 泉水的分布情况;通过泉水、溶洞的分层发育特征分析,讲解溶蚀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以及溶蚀现象的工程意义。
⒊ 清音电站 —— 龙门洞口实习线路(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现场认识不同类别的岩石、地质构造现象,掌握野外识别不同类别岩石、地质构造现象的方法;观察不同风化程度的岩体、岩溶及地下水出露现象;观察并评述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观察由于岩性的不同而形成的地表差异侵蚀现象。
⑴ 识别岩石(沉积岩、岩浆岩);
⑵ 认识峨眉山玄武岩及其柱状节理,掌握玄武岩柱状节理的工程地质性质; ⑶ 参观清音电站,了解山区地形地貌在水力发电中的独特作用;
⑷ 确定实习报告专题(库岸稳定、库区渗漏、坝区渗漏、坝基岩体稳定分析);
⑸ 明确报告资料收集范围和方法,重点掌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思路; ⑹ 就相关专题,沿清音电站----龙门洞口一线边观察边收集报告资料; ⑺ 讲解摸拟坝址区的工程地质特征,要求学生在模拟坝区应用器材读取相关的基本参数;
⑻ 考察黄湾顺层滑坡,观察开滑坡的形态特征,分析其滑坡成因,掌握滑坡对工程建筑物及工程活动的危害;
⑼ 观察黄湾河谷阶地的地形地貌特点,了解河谷阶地的成因,掌握阶地的工程地质特征。
⒋ 五显岗 —— 一线天实习线路(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线路是龙门洞实习线路的延续,目的是在线路行进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不同岩性的地层、地质构造、水流的侵蚀现象、古滑坡等。
⑴ 清音电站取水口,讲解山区河谷地貌在引水式电站建设中的作用、压力钢管进水口调压池的设置及工作原理;
⑵ 清音电站取水口——清音阁,沿途观察地层产状的变化情况,分析产状变化的原因,识别桂花场向斜的形态,掌握褶皱构造的基本特征;观察古滑坡的形态,分析其工程危害,掌握在其上或附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注意的事项;观察山区河谷宽谷、峡谷交替出现的现象,分析其地质成因;掌握不同角度的剖面上同一套地层不同的出路特征,分析其原因,并掌握纵谷、横谷、斜交谷的判断方法和各自的水利工程地质意义;了解清音阁牛心石、黑龙江、白龙江的地质成因;
⑶ 清音阁 —— —线天,沿途观察地层岩性、产状的变化;了解一线天的成因,掌握构造节理在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峨眉山花岗岩,比较它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异同,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侵入岩与喷出岩在结构、构造上的区别;
⑷ 五显岗峨眉山温泉井点,分析此处温泉地下水的成因、水文地质特征,掌握承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⒌ 金顶实习点(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玄武岩柱状节理的印象;对比金顶玄武岩与龙门洞玄武岩的异同,分析二者不同的成岩环境。结合峨眉山碳酸盐岩裂隙的发育特点和玄武岩的柱状节理特征,分析金顶舍生崖的成因;结合峨眉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峨眉山地区地形地貌的成因,巩固学生对构造运动的认识。
⒍ 完成实习报告(返校后一周之内)
三、实习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⒈ 实习报告内容
在清音电站 —— 龙门洞口实习线路上,设置了模拟的水利工程库、坝区,实习完成后,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在现场对地质现象的观察,结合水利工程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特殊要求,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实习报告:
⑴ 龙门洞水利工程库、坝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综合评价
⑵ 龙门洞水利工程库区××地层段岸坡稳定性评价
⑶ 龙门洞水利工程库区××地层段库区渗漏地质条件评价
⑷ 龙门洞水利工程坝址区坝肩稳定性评价
⑸ 龙门洞水利工程坝址区坝区渗漏地质条件评价
⑹ 龙门洞水利工程坝基稳定性评价
⑺ 龙门洞水利工程坝型选择论证
⒉ 报告要求
⑴ 要求学生按照上述题目完成报告;
⑵ 报告论据应尽可能充分并由相关图片的配合;
⑶ 实习报告按照正规的西文科技论文编排格式进行编排。
实习报告的章节要基本涵盖如下内容:
第一章 工程任务及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 评价目标段地质条件
第三章 评价目标段岩体结构特征概况
第四章 评价目标段河谷类型判断
第五章 专题分析
第六章 工程措施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四、实习的组织与实施
实习由水电学院省岩土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水电学院主管领导、本科教学管理部门及学生工作组辅导员老师给予大力协助。
五、实习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实习采用四川大学水电学院省岩土重点试验室地质教研组编制的《地质基础实习指导书》,该指导书被列为水利类本科专业实习教学系列指导书。
主要的参考资料有:
⑴ 《构造地质学》,朱志澄等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
⑵ 《动力地质学原理》李叔达编,1994年《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⑶ 《水文地质学》,孙世雄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
⑷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张绰元编著,地质出版社 1981。
六、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每位同学须提交工程地质专题调查报告,其内容是该同学对所感兴趣的地质问题的判断、分析结果,教师将按预设区域具体地质特征对同学提交报告的正确
性、各门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给予评分。评分具体标准如下:
⑴ 报告章节编排格式符合要求 —— 20分;
⑵ 报告内容要件—— 50分;
⑶ 岩体结构特征描述 —— 5;
⑷ 具体专题 —— 5;
⑸ 工程措施 —— 5;
⑹ 结论及建议 —— 10;
⑺ 知识运用充分性或创新性 —— 5。
大纲执笔人: 何鹏大纲审定人
年月日时间:
第三篇:中央民族乐团音乐会
“表述经典” 中央民族乐团音乐会
时间:2012.11.17
场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票价: 80/120/200/300/350/400/500 演出详情:http:// 2012表述经典 中央民族乐团北京音乐会--详细介绍
管弦乐队介绍
中央民族乐团管弦乐队是中华民族音乐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管弦乐队,舞台经验丰富,音乐风格多样,长期以来经过不断的深入民间收集、完善、发展,具有各类丰富的音乐演奏形式。如广东音乐、潮州锣鼓、江南丝竹、舟山锣鼓、福建南音、河北吹歌、东北鼓乐、新疆器乐等。在几十年来的挖掘、整理及实践中,乐团不断与有关单位协作开发、研制新型民族乐器。如加键笙、双千斤板胡、雁柱箜篌、转调筝、加键唢呐、编钟、编磬、排鼓、云锣、低音拉阮、革胡等乐器的改革与创新,不仅丰富了民族乐队的编制组合,同时也为乐团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为推广民族音乐精华、发扬民族音乐精神,著名音乐家李焕之、秦鹏章等作曲、指挥家曾先后为乐队改编了《春节序曲》、《瑶族舞曲》、《春江花月夜》、《南疆舞曲》等合奏曲;作曲家刘文金先生立足于民族管弦乐队的交响化发展,多年来先后创作出了《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壮志凌云》、《山村的节日》、《难忘的泼水节》、《长城随想》、《茉莉花》等一大批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作品,使乐队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逐步走出了具有乐团独特风格和表演特色的艺术模式;秦鹏章、闫惠昌、胡炳旭等指挥家在为乐队的训练、演出中也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善于调动演奏者的艺术情绪,将中华民族器乐的表演带入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同时从乐队交响化的需要入手,提高民族乐队的训练与合奏要求标准,使中华民族乐队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乐团陆续出现了深为国内外观众所熟知的音乐家、指挥家:笛子演奏家:王铁锤、宁保生;二胡演奏家:陈朝儒、周耀琨;板胡演奏家:丁鲁峰;笙演奏家:王慧中;箜篌演奏家:崔君芝等。直至今日,乐队还拥有众多国内一流的演奏家——琵琶演奏家吴玉霞;笛子演奏家王次恒、曾格格;二胡演奏家唐峰、李源源;唢呐演奏家李光才、冯晓泉;笙演奏家朱家明;中阮演奏家魏育茹;打击乐演奏家何建国;柳琴演奏家张鑫华等。中央民族乐团管弦乐队的艺术家们为建立新型民族管弦乐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尝试,以适应当代音乐发展的需要,并在继承传统开创未来的工作中作出了可喜的成就。几年来乐队曾先后赴欧、美、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各个城市巡演,多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林肯艺术中心、柏林爱乐大厅、日本札幌音乐厅、丹麦国家音乐厅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很多外国听众对中国丝竹管弦报有极大热情。同时乐团也上演了一批经过改编的外国作品,这给民族器乐作品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西乐中奏。以民族器乐自身的演奏特色为基础演绎《中国风格的加洛普舞曲》、《巴赫音乐创意》、《卡门序曲》、《拉德茨基进行曲》、《阿里郎》,使这些改编作品的表演形式具有民族乐队独特的风格,并受到中外观众的普遍好评新作品展现新形象,中央民族乐团管弦乐队作品的不断扩展和创新,使观众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尽情享受其无穷的魅力。建立和发展中华民族管弦乐队体系,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新型、综合性的民族乐队不仅体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风貌,也反映了新时期民族音乐发展的新形式。中华民族器乐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演形式之一,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进步,必将把世界文化舞台渲染的靓丽夺目!合唱队介绍
中央民族乐团合唱队是中国唯一一支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国家级民族声乐合唱队,以演唱中国民间特色歌曲及各地区民歌改编的声乐作品见长。多年来,合唱队不断采集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素材,继承与挖掘了中国几千年音乐历史传统文化精髓,通过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原生态音乐作品的演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演唱形式、渲染了强烈的艺术气氛,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确立了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博得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赏,并涌现出了著名歌唱家姜嘉锵、靳玉竹、张秀琴、刘金娥、谢琳等歌唱家。曾荣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最高荣誉金奖。近年来,先后赴法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卢森堡、以色列、新加坡、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访问演出,并录制了大批具有浓郁中华民族声乐特色的音像制品。中央民族乐团合唱队具备精湛的演唱艺术技能,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为本,创独特鲜明的演唱风格。在继承中国古典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不断努力创造和发展当代新的民族音乐演唱艺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将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再创辉煌。
第四篇: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来源:中华民族报 | 发布日期:2015-05-19
坚定“三个自信” 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公保扎西
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新认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56个民族共同的强烈愿望,“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是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民族工作的重大政治要求。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民族的多元一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优势。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紧密相连,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不能把多民族当作“包袱”,不能把民族问题当作“麻烦”,不能把少数民族当作“外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事关重大。
——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根本之一,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反对任何民族压迫与歧视,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平等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别的国家和社会所无法比拟的,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是热烈欢迎和真心拥护的。我们要倍加珍惜,久久为功。
记得2004年,拉萨市友好代表团出访玻利维亚波托西时,看到曾被西班牙殖民者侵占的这座城市里的印第安人,生活贫困,经济落后,当地财政对他们的帮助很有限,他们甚至向我们求援。相比之下,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优越的。
——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得是成功的”这一重大判断上来。切实增强政治定力,保持头脑清醒,不断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不能因为个别地方出现的个别问题就妄自菲薄。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要特别注意方法,防止简单化、片面化,更不能摇摆不定。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物质文明进步,也要促进精神文明进步。
对当前民族工作的思考
——正确处理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民族问题的总钥匙。”要用好这把“钥匙”,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始终紧绷稳定这根弦,同时要牢固树立“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关键”的理念,保持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良性互动、相辅相成,使发展成为实现长期稳定的可靠基础。发展是缩小差距、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在发展问题上不能由于一时一事的突发情况因噎废食、影响发展。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要抓住机遇,毫不动摇地谋发展、抓发展、成就发展,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对民族地区具有多重意义,既是“补课”缩小差距,也是达到共同繁荣发展的手段。民族地区资源多,同时贫困人口也多,只有充分立足自身特点、努力发挥后发优势,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才能不拖后腿。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用好中央的优惠政策和本地的资源优势,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机遇,实施沿边开放,扩大向内地开放,积极融入全国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民族地区要坚持改革开放,打破封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内地省区市的经济文化交往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相互认同,形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民族团结和互赢互利。
——牢固树立民族工作“一盘棋”的理念。民族团结关乎大局,民族团结的主体是各族群众。要进一步凝聚各方面共识,解决对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包括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教育不全面、不广泛、不深入的问题,在全社会努力营造重视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的浓厚氛围。要“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要纳入学校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共同谱写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之歌,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优先”原则加快广西民族地区发展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蓝天立
5个重点方面创新和加强民族工作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工作措施。同时,自治区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区民族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自治区书记、自治区主席到会并讲话。
随后,广西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广西实际,自治区提出了7个方面、24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在以下5个重点方面创新和加强民族工作:
——提出坚持政策优先落实、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倾斜的“三优先”原则,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县县通高速路、乡乡通柏油路和村村通硬化路,以及县县通天然气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基本解决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饮水安全问题。重点解决边境县(市)629个自然村通公路和边境20公里范围内35万群众饮水安全。
——实行差别化财税等支持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扶持,推进用地改革试点,率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行对口支援重点向少数民族聚居区倾斜的政策,提出了提高自治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系数,建立和完善鼓励经济较发达市、国有大型企业支援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的机制等具体政策。
——加强民族教育扶持力度。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扩大自治区高校民族预科班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寄宿制民族班建设。
——加强民族文化扶持力度。推进建设一批标志性民族文化设施,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区博物馆、陈列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支持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建设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立法进程;增加民族语栏目,延长民族语栏目播出时段,提高边境地区广播功率和覆盖率。
——加大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继续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广西实施规划》,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加快实施易地搬迁安置,加快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进度。
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对实施方案的落实开展了督查。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在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广西,多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被誉为“全国民族团结的模范”。我们的做法是:
——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完善利益平衡机制,畅通各民族合法利益的诉求渠道,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广西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完善地方性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实施社会化民族工作思路。“民族关系”连续十多年成为广西各族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指标。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广西逐年大幅增加在民生领域投入,2014年全区民生领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1%。坚持每年集中资金实施“为民办10件实事工程”,投入资金由2005年的20多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00多亿元,重点解决了一系列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充分尊重民族特点、民族风俗、民族差异,引导各族群众互尊互信、互学互帮、和睦相处。近年来,广西积极开展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的“九个和谐建设”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共建和谐家园。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精心呵护民族团结,及时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隐患,坚决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
——大力培养、大胆选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着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中威信高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截至2013年,自治区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41.25%;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42.11%;全区体制内人才总量为113.2万人,少数民族占38.4%。
立足江苏实际 把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 江苏省副省长 许津荣
学习会议精神,理顺民族工作发展思路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江苏省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学习研究,省委书记罗志军就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提出要求;省政府也召开了常务会议和省民委全体兼职委员会议进行学习研究,省领导专门就民族工作做了调研。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对民族工作的认识,江苏虽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但民族工作的任务同样繁重,要立足江苏、放眼全国,从战略上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二是要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转化为江苏的具体举措。
江苏55个少数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江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45万人,已超过常住人数(38.5万人),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民族教育既是江苏省民族工作的亮点,也是江苏省的责任所在,目前全省有20所民族中小学、5所民族幼儿园、2所内地西藏民族中学和11个新疆内地高中班,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3.8万余人,高中、高职学生约7000人,居全国前列;江苏的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要在新形势下争取新发展。
这些特点和长期积累的工作基础,决定了江苏省既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央的要求,又要立足实际,形成鲜明的江苏特色。夯实工作基础,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江苏少数民族人口有“大分散、小聚居、城镇化率高”的实际特点,也是全国最早吸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省份之一。对此,我们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细化服务举措,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实事,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
——“抓规范”。近年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12份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文件、4份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指导文件。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意见》,就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作出部署。近期,我们还将在全省推广南京、苏州的做法,将20多个涉及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部门纳入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多方面齐抓共管的社会化格局。近期,我们还开展了禁止针对少数民族群众歧视性做法的专项检查督查,进一步明确了有关规范,有效地纠正了工作中的不足和偏差,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抓协作”。通过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建立政府间协作机制,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江苏先后与四川、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建立在苏务工经商人员工作协调机制,为深入做好工作提供了保障。
——“抓创建”。我们先后开展了创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示范单位”、“民族工作示范社区”、“民族团结示范社团”、“民族团结示范企业”以及“清真拉面示范店”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作中,我们也体会到,“创建活动”关键既要形成氛围,更要具体扎实,注重成效。抓好“三扶持”,加快民族乡村全面小康步伐
江苏省有两个民族乡镇、40个民族村。在帮扶工作中,江苏明确省、市、县三级具体责任,并把扶持要求具体化。
2012年底,江苏省制定出台了《省政府关于推动民族乡(镇)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加快了全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小康社会进程。我们提出,首先是“扶思路”,帮助少数民族乡村选准发展思路,和他们一起分析情况,谋划发展路径;再是“扶项目”,“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共帮扶项目426个;三是“扶资金”,共帮扶资金6亿多元。“十三五”期间,省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已研究确定扶持两个乡镇的16个项目,投资3.32亿元。
由于“三扶持”工作具体实在,江苏省民族乡村的集体经济和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显著增长,两个乡镇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7万元和1.69万元,在全国民族乡镇中居于前列;40个民族村全部脱贫,35个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以“深化交流、相互支持”为宗旨,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大文章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江苏省坚持把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重庆、四川、陕西、贵州等民族地区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大力开展项目、智力援助和产业合作,帮助受援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2014年,江苏省共实施对口支援项目279个,投入资金27.04亿元。工作中,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强化产业合作,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江苏省在西藏、新疆的选派干部达547名,2014年培训西藏和新疆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达1600多人次、6.43万人次。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对口支援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深化交流、相互支持”的过程。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口支援单位干部群众的好经验、好作风,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我们的选派干部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江苏工作的实际困难也得到了对口单位的有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江苏和民族地区的交流更深入、感情也更融洽了。
六项部署推动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
程振山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自治区迅速召开全区电视电话会议,对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出初步安排。在深入调研和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近日,新疆召开了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就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并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全区上下掀起了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民族工作取得新进展
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推进民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机制。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成为全疆法定公众假期。与内地省区市建立涉疆涉民族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机制。
——民族团结的民心基础进一步巩固。近5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是全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2009年至2014年,全疆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自治区连续6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解决了多年积累的突出民生问题,赢得了民心,凝聚了人心。
——现代文化引领取得重要成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引导各族群众树立现代文明理念。坚持用好“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的“五把钥匙”,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牢牢占领思想文化舆论阵地。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交朋友、认亲戚、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受援地干部、青少年、宗教界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比例大幅度提高。启动为期3年的20万干部住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六项部署促发展和长治久安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出了六项部署。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重点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民族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关系,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的关系,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关系;把握好三个问题,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循序渐进地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进中小学民汉合校。推动新疆和内地、南疆和北疆、兵团和地方的各民族间人员交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赴内地务工经商。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交朋友、结对子和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疏堵结合,强化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进一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
——紧贴民生推动跨越式发展。以民生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就业、教育和扶贫开发。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契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让资源开发更多惠及当地。以对口援疆为载体,努力打造民族团结工程。
——着力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制订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加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建立完善涉及民族因素问题的应急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等机制。
——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细化了责任分工,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勠力同心打好民族地区扶贫攻坚战
□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
洪天云
民族地区是扶贫攻坚主战场
去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分析了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特别是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和民族地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是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基本遵循。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落实好会议精神,要做到“三个必须”:
——必须把民族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当前,我国贫困状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地分布在民族地区,无论是贫困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还是贫困程度,民族地区都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必须把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民族地区落后的重要原因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体系不完善,迫切需要通过整体推进改善发展环境,创造发展条件。同时,必须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对贫困户分类施策,逐户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政策,不让一个民族、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必须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民族地区发展既离不开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离不开外部力量帮扶。因此,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社会帮扶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做好政策“加法”,形成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扎实开展民族地区扶贫工作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抓了以下5个方面工作:
——建立精准扶贫基础。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贫困识别、信息录入等工作,全国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6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扶贫对象2025万人。向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派驻了12.5万个驻村工作队,其中民族八省区(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2.85万个贫困村,全部派驻了驻村工作队。
——加大扶贫投入力度。2014年安排民族八省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8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2.7%,比2013年增加11.4%。安排内蒙古、广西、宁夏、贵州、云南5个省区的27个贫困革命老区县投入中央彩票公益金2.7亿元,县均1000万元。今年以来,安排民族八省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39.2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3.24%,力度进一步加大。
——组织实施片区扶贫攻坚。落实片区所在地方主体责任,如云南建立主要领导挂钩联系片区机制,贵州建立片区扶贫攻坚推进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落实片区联系单位牵头责任,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加大调研指导和政策协调,促进片区规划的实施。落实行业责任,出台面向片区的特殊扶持政策,加大行业投入。总的来看,民族八省区的片区规划稳步实施,片区减贫速度明显加快。
——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民族八省区共有1.224万个贫困村被纳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占总数3万个村的40.8%。2014年,启动实施了4887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2.37亿元,村均投入超过230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加强民族地区扶贫改革试点。推进贵州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四川大小凉山扶贫开发与艾滋病综合防治相结合试点、宁夏中部干旱带试点等工作。在甘肃临夏的东乡、积石山两自治县开展养畜试点,探索最贫困区域精准扶贫到户扶持机制。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国务院扶贫办将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各族群众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打牢精准扶贫基础。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分析,逐村逐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动态管理。按照中央组织部等《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驻贫困村帮扶机制,明确驻村干部职责任务,强化考核和组织保障。
——加大倾斜支持力度。把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扶贫纳入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社会帮扶等方面倾斜力度,扶贫开发有关试点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
——加快实施扶贫重点工作。实施整村推进、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旅游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光伏扶贫、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专项扶贫系列工程,作为精准扶贫的平台和抓手。研究制定“整族脱贫”的政策措施,开展整族脱贫试点,实施整族帮扶、整县推进、整体脱贫。
——继续推进区域扶贫。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民族地区跨行政区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将重大项目功能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建设要求,确定民族地区首位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努力改善民族地区发展环境。
力争2020年民族教育整体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 教育部副部长 鲁昕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紧扣民生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提出了继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就业和教育3件大事,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力争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和民族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部署上
教育部按照中央要求,制定了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全力推进、务求实效,2014年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
教育工程项目重点倾斜。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计划、营养餐计划等工程重点支持民族地区。中央向5个自治区下达教育专项资金达316.32亿元。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以民族地区为基础、内地民族班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全面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目前已覆盖85%以上的学生。
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以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为重点,以推进学前双语、学前与小学、小学与中学衔接为突破口,双语教育取得新进展。目前,新疆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0%,学前与小学衔接率达到85%、小学与中学衔接率达到92%。
不断扩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继续实施特殊招生计划。2014年,民族八省区增加优质重点大学专项招生计划1.36万人,各类内地民族班年招生规模已达7.1万人。
全面加强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制定了8方面22条意见,督促指导办班学校用心用情开展工作。已落实配备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近百人,覆盖高校比去年翻了一番。
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民族地区招聘特岗教师3.31万人,培训教师59.55万人次,选派支教教师2.3万人。中央安排3.2亿元向5个自治区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受惠教师10.56万人,建设周转宿舍1.15万套。
创新教育对口支援机制。建立了17个东中部地区职教集团、33所民办本科学校对口支援藏族聚居区17个地州中职教育的帮扶机制。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印发《关于推进新疆教育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意见》等5个配套文件,推进了南疆地区实行各民族同等教育优惠政策和南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各项工作。
9项工作推进民族教育发展
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缩小发展差距、坚持结构质量并重、坚持普特政策并举、坚持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重点抓好9项工作:
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通过民族地区稳妥推进民汉合校,在内地办学地区科学推进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推动民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学校深入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各种形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各民族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和传承的历史教育,促进各民族学生从思想、文化上融为一体,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出台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指导意见,出版印发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高等教育阶段民族团结系统教材,并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同时,加强教学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推动各民族青少年学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提高理科教学水平。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加快发展中职教育,增强中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重点加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不断升级的学科专业,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适时印发双语教育指导意见。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实施双语教师特岗计划。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提高双语教育信息化水平。实施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和双语教学质量监测,遵循语言教育规律,不断改进双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双语教育质量。
做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制订内地民族班长远发展规划(2015-2030)。完善内地西藏班、新疆班、少数民族预科班等招生政策。启动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加强教育管理服务,推广山东经验,按1:50配备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抓紧印发宗教工作手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培养制度,深化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完善培训机制,增强培训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落实激励政策,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实施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解决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难点问题。
增加对薄弱环节的财力投入。整合存量财力,增加增量财力,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薄弱环节和领域的投入,重点普及特殊地区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学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做到普惠性政策向民族地区倾斜,特惠性政策支持重点地区解决重点问题。
积极推进适应开放战略的外语教育。积极支持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对应的小语种语言教育。目前,教育部新增设了87个国家的小语种,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到40多个语种。
夯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指导支援省市和单位以支援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的双语教育、职业教育为重点,帮助调整教育结构,加大教师选派力度,提高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教育援藏、援青、援疆的项目评估和新一轮教育对口支援规划编制工作。
12条差别化政策措施 支持湖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湖北省民宗委主任 柳望春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着眼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和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大举措,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落实政策“干货”
开展民族工作大调研。湖北省委将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列入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成立由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牵头组成的调研组,在全省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工作大调研。在此基础上,省委于去年12月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暨援藏援疆工作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全省民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民族工作的意见》,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突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和做好援藏援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12条支持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差别化政策措施。根据《意见》,省级每年用于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将达到50亿元以上。
开展大规模学习宣讲活动。我们把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在全社会普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解决民族工作问题的重大机遇。从今年4月开始,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联合开展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规模宣讲活动,5个宣讲团分赴全省各市、州、直管市、林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宣讲。目前,已在7个市州举行了12场大型宣讲报告会,3000多名领导干部听取了宣讲。这次集中宣讲活动加深了全社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央决策部署的理解,增添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信心,在全社会引起反响。
开展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专项督查。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通知,对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意见》精神逐项进行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和任务要求,并将于年中在全省开展专项督查,促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湖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特色”格局
建立对口支援省内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新模式,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2007年以来,对口支援民族地区“616”工程接力推进、深入发展,省直各部门、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省级示范高中、甲级医院和省属大中型企业相继加入了对口支援行列,“616”变成了“N1N”。至2014年底,“616”工程为民族地区共落实支持项目2461个,资金288.38亿元。实施“1+1”对口支援工程,组织省内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市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县市,组织省民宗委委员单位对口支援民族乡,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大合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省平均速度的差距由2006年4.4个百分点缩小到2014年0.2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2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4.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9倍。
把援藏援疆工作打造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践行“重在交心”理念,在全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一个地区(州、师)的同时,实施市对县、县对乡(镇)、街道对村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对口支援;广泛开展“双结双促”,全省1000余名干部加入了与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子、结亲戚、促民族团结、促长治久安”的主题活动,与1115户少数民族群众结亲结对。省委书记李鸿忠等省领导带头与新疆“双结”户互访交流。每年为西藏、新疆在鄂就读大学毕业生安排20个就业岗位,今年从新疆莎车等地招收300多名少数民族青年来鄂务工就业。同时,每年选派100多名教师、医生、专业技术人员入藏进疆工作,创新推广产业援藏“华新模式”,落实一批重点项目,帮助受援地区群众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
以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重点,构建城市民族工作新格局。积极适应我省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常年约30万人,高峰期超过40万人的新特点,推进基层社区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建立了100多个社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站;与新疆等地建立少数民族人员流出、流入地沟通协作机制,引进新疆干部来鄂,并建立“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工作站”,为来鄂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各类服务,营造“身在湖北、犹在家乡”的工作生活环境。
六项部署推动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
程振山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自治区迅速召开全区电视电话会议,对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出初步安排。在深入调研和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近日,新疆召开了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就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并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全区上下掀起了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民族工作取得新进展
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推进民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机制。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成为全疆法定公众假期。与内地省区市建立涉疆涉民族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机制。
——民族团结的民心基础进一步巩固。近5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是全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2009年至2014年,全疆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自治区连续6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解决了多年积累的突出民生问题,赢得了民心,凝聚了人心。
——现代文化引领取得重要成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引导各族群众树立现代文明理念。坚持用好“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的“五把钥匙”,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牢牢占领思想文化舆论阵地。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交朋友、认亲戚、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受援地干部、青少年、宗教界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比例大幅度提高。启动为期3年的20万干部住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六项部署促发展和长治久安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出了六项部署。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重点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民族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关系,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的关系,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关系;把握好三个问题,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循序渐进地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进中小学民汉合校。推动新疆和内地、南疆和北疆、兵团和地方的各民族间人员交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赴内地务工经商。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交朋友、结对子和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疏堵结合,强化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进一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
——紧贴民生推动跨越式发展。以民生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就业、教育和扶贫开发。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契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让资源开发更多惠及当地。以对口援疆为载体,努力打造民族团结工程。
——着力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制订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加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建立完善涉及民族因素问题的应急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等机制。
——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细化了责任分工,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思路
□ 浙江省宁波市副市长 李关定
浙江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共计43.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其中,流动人口占比97.2%。少数民族呈现“输入为主、流动性大、行业广泛、居住分散”的特点。
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宁波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为着力点,注重服务提升,夯实基层基础,促进融入融合,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坚持典型示范,搞好“试点”
2011年7月,国家民委把宁波确定为首批“开展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我们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北仑区开展试点,成立了由23个部门和9个街道(乡镇)组成的少数民族协调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同时,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网络体系,搭建起从城市到农村、从基层单位到少数民族联络点的多维服务网络。
通过典型示范,各地因地制宜推广,有力促进了宁波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全市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逐年减少,由2011年前的每年近30起,减少到现在的年均10起左右。坚持基层布局,开展“三进”
宁波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进学校和进企业的“三进”活动:
——民族工作进社区。在有条件的少数民族重点聚居社区设立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少数民族服务站,提供法律援助、就业咨询、民政救助、扶贫帮困等服务。如慈溪市崇寿镇傅家路村,建起了村少数民族文化馆、民族文化公园等设施,让少数民族“身在异地,犹在家乡”。
——民族工作进学校。宁波开办内地新疆班、西藏班,在校学生超过1000名,教育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如鄞州职高4名藏族学生去年全部考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其中一位夺得西藏自治区汽修专业高职考试第一名,成为内地培养的首位藏族聚居区汽修高职状元。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几十万元的资金,对考上大学的家庭困难少数民族考生,每人一次性给予3000元助学金。
——民族工作进企业。宁波要求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少数民族员工,建立创业创新服务社,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技能培训,为少数民族员工提供成长空间,使他们与企业同提升、共发展。
坚持载体创新,实践“四微”
在信息化时代,新一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有文化、有思想、有诉求、有期盼,这对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提示我们,民族工作必须更加具体和细微。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开展以“微组织、微窗口、微热线、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民族工作“四微”建设,抓基层、夯基础、接地气、连民心;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以小见大,以微促实。通过发展“微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夯实民族工作基础;设立“微窗口”,实现贴心服务,促进民族工作精细化;建立“微热线”,畅通诉求渠道,推动民族工作管理创新;打造“微平台”,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少数民族服务管理水平。
“四微”建设有效地扩大了民族工作的覆盖面,为少数民族群众“能融入、有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坚持自我管理,加强团体建设
近年来,宁波注重加强市、县两级少数民族社团组织建设。在宁波市少数民族联合会的配合下,8个县(市)区先后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民族团结促进会或少数民族联谊会,3个县(市)区成立了民族联谊小组,延伸政府服务管理的“手臂”,扩大城市民族工作的网络覆盖面。
各级民族团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族团体的服务、团结、沟通、教育、引导职能,积极配合政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少数民族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促进了全市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做好民族工作要带着责任、感情和思考
近年来民族工作的实践,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真正带着责任抓民族工作。民族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牢记政治责任,增强政治自觉。树立抓好民族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责无旁贷的工作的思想,有了责任担当,就会主动学习民族政策理论,提高驾驭和解决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能力水平。
——真正带着感情抓民族工作。民族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干部要真正关心爱护少数民族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做民族工作,才能把民族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多做雪里送炭的暖心事,多做为困难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的大实事,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真正带着思考抓民族工作。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新精神,结合民族工作的新形势,必须勤思善谋,不断探索、创新服务管理方式方法,搭建民族工作的新平台,寻找民族工作的新抓手,这样才能应变自如、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适应新形势、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
第五篇:南京大学本科教学实习管理办法
南京大学本科教学实习管理办法
南字发[2005]107-3号
教学实习是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进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本专业基本的研究方法、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了提高教学实习质量,认真严密地组织教学实习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学校的职责
1、教务处宏观协调全校的教学实习工作,对各院系教学实习提出指导性意见,并负责督促、检查工作。
2、学校设立野外教学实习专项补助经费,凡涉及野外教学实习的院系可于每年3~4月提出申请,逾期不再受理。
二、各院系的职责
1、各院系于每年2月制定本教学实习计划,并填写《南京大学教学实习计划表》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实习计划不得随意变更,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有关实习接受单位并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备案。
2、各院系要将40%以上的教学经费用于教学实习,每年要做好经费使用预算,并认真管理好经费开支,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定,不得超标准、超范围开支。非本校实习指导教师,原 则上,讲课费按教授80元/课时、副教授70元/课时、讲师60元/课时支付;教师、学生补
助按学校有关标准执行;学生住宿费不得高于50元/人•天,其它实报实销。
3、各院系按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制教学实习大纲(包括教学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于实习前发给师生,并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备案。同时把实习大纲、计划送达接受实习单位,与接受实习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商量,完善实习计划。
4、认真做好实习地点的选择工作,选择实习场所应注意:
(1)能满足实习大纲的要求;
(2)就地就近,相对稳定;
(3)选择生产较正常、技术管理较先进、对学生教学实习较重视的场所;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
(5)便于安排师生食宿;
(6)在选择实习地点的同时,各院系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5、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其师生比一般不超过1:20。带队教师应由教学经验丰富、对生产较熟悉、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
6、分散实习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地点由学生自己联系,自我管理实习和生活。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宏观指导和检查考核。必要时,指导教师可前往实习学生较集中的地区进行巡回检查指导。
7、做好实习动员工作。实习前向学生进行实习动员,讲明实习目的及要求,宣布纪律,进行安全教育,并组织讨论。
8、做好总结工作。实习结束后各院系要召开实习总结会议,听取指导教师的汇报,做好实习总结,并将院系实习总结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
三、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1、实习前提前到实习地点了解和熟悉情况,根据实习大纲要求拟订实习计划,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2、教学实习过程中,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好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面向实际。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或作业,并且及时检查和督促。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既教书又育人,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重视劳动教育,组织参加一定形式的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
4、在实习期间违反纪律或犯有其它错误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及时处理直至停止其实习,并向院系报告。
5、定期向实习单位领导汇报实习情况,争取实习单位的指导和帮助。
6、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认真做好学生考核和实习总结工作,并将总结报告报所在院系。
四、对学生的要求
1、按实习大纲、实习进度计划的要求和规定,严肃认真地完成任务,重视向实际学习,做好实习笔记,按时完成实习思考题或作业,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好实习报告。
2、实习期间要安排好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并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及民主生活会。
3、尊重工程技术人员、医护人员的指导,虚心向他们学习,主动协助实习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帮助实习单位开展技术革新,参加公益劳动等)。
4、加强纪律性,严格遵守如下各项规章制度:
(1)往返实习地点应集体行动。实习结束后,恰遇假期要回家度假者应在出发前提出申请,由班级统一报院系批准。
(2)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取得证明,经指导教师批准,否则按旷课处理。学生实习期间不得外宿,也不得擅自单人外出活动。
(3)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安全制度、操作规程、保密制度及其它各项规章制度。
(4)爱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注意保持公共卫生。
(5)严禁打架斗殴,违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严重违法者,交当地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五、成绩考核规定
1、学生必须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并提交实习报告(设计),方可参加考核。考核可用口试,也可用笔试,或两者结合进行。
2、分散实习的考核工作须在学生回校后立即进行,考核可采用小型答辩、口试或其它形式,学生必须提交实习报告(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需要实习单位或指导人员的鉴定或证明方可参加考核。
3、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记分。对实习中有突出表现者可加用评语。成绩参考下列意见评定:90~100分: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在考核时能比较完满地回答问题,并有某些独到见解。实习中无违法乱纪行为。
80~90分: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在考核时能比较完满地回答问题。实习中无违法乱纪行为。
70~80分: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考核时能正确回答主要问题。实习中无违法乱纪行为。
60~70分: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够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考核时能基本回答主要问题,但有少数错误。实习中无违法乱纪行为。
60分以下:未达到实习计划中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马虎或内容有明显错误。在考核中主要问题不能回答,或有原则性错误。实习有违法乱纪行为。
4、实习不及格者,须重新实习,经费自理。学生在实习期间请假、缺课的时间达到一周或以上者,根据情况令其补足或重新实习。
5、实习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六、附 则
1、本办法适用于所有院系,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
2、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