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专业实习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专业实习管理办法
(2008年12月修订)
一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本科
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规范我校本科生专业实习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科生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获得本学
科或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有效方法,是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增强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第三条本科专业实习是学校本科教学体系中科研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
要组成部分,纳入学分制管理,具体学分要求参见各年级本科教学方案。
二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学校教务处负责制定并适时调整全校本科专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管理办法,审核学院(系)制定的实习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院(系)实习工作的开展、对学院(系)开展的专业实习工作组织检查、评估和表彰,推动各级实习基地的建设。
第五条学院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专业实习工作,各学院(系)主管本科
教学工作的院长(系主任)为本科专业实习工作的负责人,全面安排和协调本单位学生专业实习工作。包括制定实习计划、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建设院级实习基地、监督实习运行、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考核实习成绩、总结实习工作等。
三工作要求与职责
第六条本科专业实习时间由学院(系)按照本科教学方案规定自行决定,一般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实习时间不少于4周。
第七条学院(系)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每年制定本学年的专业实习计划,由主管教学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审定,报教务处备案。专业实习计划主要包括:
1、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实习的内容、方式及说明;
3、实习工作负责人及指导教师名单;
5、集中与分散实习的单位安排及其具体师生分布;
6、实习日程安排;
7、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8、实习的经费预算及经费来源;
第八条学院(系)根据实习计划,可采取集中实习、分散实习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提倡和鼓励由学院(系)统一安排,专业教师带队的集中专业实习。
第九条学院(系)需对各类实习单位进行严格把关,其中,校外集中实习单位的确定标准参见《中国人民大学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安排分散实习时,学院应尽可能协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
第十条组织集中实习时,各学院(系)应根据专业实习人数选派教师负责随行指导学生实习,一般30人以下配备一名指导教师,30人以上应适当增加实习指导教师人数。分散实习期间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必要时可派指导教师前往实习学生较集中的地区进行巡回检查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工作量考核按照学校人事处相关文件执行。
第十一条指导教师的职责是:
1、根据专业实习计划,结合实习单位与学生具体情况,拟定实习实施方案。
2、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日记、实习作业、实习报告等。
3、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应及时处理,并向学院(系)报告。
4、充分贯彻启发式的实习指导原则,教师要认真进行质疑和答疑,要求学生勤观摩、勤思考、勤动手。
5、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争取对方的指导和帮助。
6、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报告的质量以及考核结果等,评定实习成绩。做好指导实习的书面总结工作,连同学生实习成绩、实习报告等资料交学院存档。
第十二条按照我校《本科教学方案》规定,专业实习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计4学分(部分学院计8学分)。本科期间,学生未参加专业实习或实习成绩不合格者将不给予学分,不得毕业,只颁发结业证书,需向学校申请延期毕业,在延期毕业期间完成实习且成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
第十三条实习期间对学生的要求是:
1、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及实习单位的安全、保密、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有关制度。
2、服从实习团队的统一安排和指挥,遵守实习的有关规章制度。集中实习时,统一行动,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未经实习指导教师允许,不得擅自行动和在外住宿。学生因违纪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情节严重的,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3、按时完成实习大纲规定的实习项目,并按要求完成实习作业、实习报告等。
第十四条学生未进入实习单位实习,仅提交虚假证明、虚假报告的,一经发现,按考试违纪处理,其实习成绩以不及格计,不得给予实习学分,需重
新补做实习,并视情节依照校规,给予相应的处分。
四成绩考核与总结
第十五条指导教师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日记、实习作业、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及学生在实习期间纪律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以不及格论:
1、未达到实习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2、实习报告系抄袭;
3、实习时数达不到规定时数要求;
4、实习中严重违反实习纪律,造成严重安全事故、严重技术事故或造成恶劣影响。
第十六条学院(系)应当于每学年结束前一个月内,认真总结该年度的专业实习工作,并按专业形成专业实习工作总结报送学校教务处;积极向教务处推荐优秀实习报告,由教务处汇总,编制《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实习报告集》;本科学生专业实习工作的相关材料应作为本科教学质量体系的正式文件保存;
第十七条学院(系)提交的总结材料汇总后,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全校所有学院(系)实习工作进行每年一度的检查和评优工作,检查的内容包括实习计划和实习总结的完整性、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集中实习的人数比例和施行效果、是否存在“未实习”或“假实习”的情况、实习报告的质量等,并在此基础上评定工作等级,同时遴选优秀组织单位予以通报和表彰。
五经费管理
第十八条 专业实习的经费从学校划拨的本科教学业务费中列支,学院应本着“合理开支、严格审查、专款专用、厉行节约”的原则,加强对实习经费的使用管理。实习费用的开支与报销标准,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
行。
第十九条 在经费不足以完全解决专业实习所需的情况下,可向教务处申请使用 “本科专业实习专项经费”支持,但原则上该专项经费只用于支持学院(系)开展的集中实习,教务处同时负有监督和检查该专项经费的职责;
六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本办法的解释权归教务处。
第二篇: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试行)
为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学分制,促进学生特长与个性的发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大学初期学习阶段,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潜能和专长,重新选择专业,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转专业原则
1、原则上应在高考录取同批次、同类型专业内选择专业,七年制、基地班不实施转专业,高水平运动员按《成都中医药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少数确有某项学科特长并在全国或国际高水平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的可优先考虑;
2、各学院转出学生不得超过该年级专业总人数的8%,各学院接收其他学院转入学生不得超过该年级专业总人数的5%,学院内转专业学生不得超过该年级专业总人数的3%;
3、转专业在第一学年末进行,学生只能申请一个专业,且转入同一年级;
4、学校未批准之前,擅自离开原专业到其他专业学习者,取消其转专业资格。第二条 转专业条件
1、政治思想表现优良,遵纪守法、未受警告以上处分;
2、学习成绩良好,且无重考或重修记录的;
3、身体健康,符合转入专业要求;
4、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患或特殊生理条件,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5、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
第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转专业: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年;
2、应作退学处理的;
3、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转专业的。第四条 转专业的申办程序
1、各学院在第二学期第十周报送各学院转专业实施方案及各专业接受学生转专业计划数。经学校审查、批准后,教务处在学校教学管理网站公布。逾期未报计划的学院,原则上不得接收转专业学生。
2、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在学校公布有关信息后两周内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填写转专业申请表交所在学院;
3、转出学院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并填写资格审查意见报教务处汇总、审核;
4、转入学院组织拟转专业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考核结果和本院转专业计划数审核、签署意见,将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教务处,由教务处报学校审批。
5、学校审批同意转专业学生名单在校园内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者由教务处公布转专业学生名单;
6、转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学期第二周到学院和教务处办理转专业手续,逾期不办理者视为自动放弃。
第五条 成绩认定
1、转专业学生的课程学分和成绩管理,以转入专业培养计划为准;
2、转出专业与转入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基本相同的,学习成绩及课程学分可互认;
3、转入前后课程教学要求差异较大者,未修读的必修课必须进行相应补修。
4、其他在原专业已修读,但不属转入专业培养计划之内的课程,可作为任意选修课,承认其取得的学分和成绩。
第六条 学费管理
1、转专业后,学费按转入专业的标准收取;
2、对补修课程,按补修学分标准收费。第七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第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章程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章程(2012年实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校本科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之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我校全称为中国人民大学,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872。
第三条 我校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第四条 我校凭借鲜明独特的专业优势、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培养包括普通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人教育本专科生及各层次的国际学生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人才。本科生毕业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为中国人民大学,证书种类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
第五条 我校普通本科层次的招生包括普通本科生(含自主选拔录取学生、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类学生、国防生、内地西藏班学生、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港澳台侨生等)和第二学士学位生。
第六条我校中法学院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我校与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法国马赛商学院共同合作创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隶属于我校的非独立法人办学单位,办学地点在我校苏州校区,地址为江苏省苏州市仁爱路158号。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我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由主管校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本科招生委员会。本科招生委员会是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的领导机构。
第八条 本科招生委员会下设招生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执行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的规定;
2、根据国家核准的招生规模及有关规定编制并报送本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3、制订并向社会公布本校招生章程;
4、实事求是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5、组织实施本校录取工作,负责协调和处理本校录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6、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复查;
7、支持有关招生管理部门完成本科招生方面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我校本科招生工作在学校纪委的全程监督下进行。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我校本科招生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选考科目和各专业相关报考要求将分别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社会发布,分省计划编制时综合考虑各省考生人数、生源质量等因素。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我校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全面贯彻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的德智体美,择优选拔人才。
第十二条 我校根据在各省(区、市)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报考情况,确定调档数量和调档分数线。录取时,我校将根据生源状况在相应省(区、市)适量调整招生计划。
第十三条 对享受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政策性加分投档的考生,我校承认考生其中最高一项加分,且最高不超过20分。投档后,我校按照考生实考分排队顺序进行录退。在考生等效基准分相同情况下,优先录取有政策性加分的考生或与报考专业相关科目分数高的考生。实行“新课程改革”的省区,在考生等效基准分相同情况下,重点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第十四条 录取专业时,我校根据考生填报各专业志愿的具体情况,设置1分、2分或3分的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各专业志愿之间分数级差相同,具体分值设置以能使我校所录考生总体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最大时的级差设置为准。
第十五条 所有已投档考生分科类(或选考科目)按实考分排队,从高分到低分按照各专业招生计划数顺序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考生,实考分减掉一个分数级差进入第二个专业志愿排队,依此类推。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由学校根据考生分数从高到低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取额满。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第十六条我校在江苏省录取时,各专业选测等级要求为A+A,A类和校长直通车计划自主选拔录取考生的专业选测等级要求为2B+。其他类别自主选拔录取考生、国防生、艺术特长生选测等级要求为2B。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类考生的选测等级按江苏省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执行。
我校在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分数级差的录取规则。
第十七条 我校在提前批次和第一批次录取时,只有在第一学校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才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须达到我校一志愿投档考生的平均分,考生须服从所有专业的调剂。符合要求的考生数额不足时,我校将调整招生计划到生源质量充足的省(区、市)进行录取。第十八条中法学院各专业录取时,实行不报不录原则。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单独进行招生。
第十九条 我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中国人民大学制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体检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及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有关补充规定。
第二十条 我校为武警部队定向招收、培养国防生,在提前批次录取。
第二十一条 我校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法语(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国防生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国际政治、理科试验班(信息与数学)等专业,学习期间部分课程将采用英语授课。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国民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学习期间三分之二左右的课程采用英语或法语授课。
第二十二条 报考我校外语类专业的考生,如考生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英语口试,考生须参加且应成绩合格。英语专业保送生无此项要求。
第二十三条 我校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A类)和国防生只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
第二十四条 我校国防生只招收男生;设在各省(区、市)提前批次录取的外语类专业招生,可根据生源情况,男女生分开划线录取。此外,其他类型招生均无男女比例限制。
第二十五条 我校艺术类专业只录取经我校专业测试合格的考生。艺术设计、绘画两个专业将按“艺术类(美术)”专业名称公布分省招生计划。
第二十六条 我校自主选拔录取、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国防生、艺术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录取办法,按照我校本相关类别招生简章和考生与学校签订的协议执行;港澳台侨生的录取办法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内地西藏班和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
第二十七条 新生入校后,我校统一进行新生复查工作。凡复查不合格的新生,将按照有关招生规定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第五章 其他
第二十八条 我校学费标准为:外语类专业每学年6000元,艺术类专业每学年10000元,中法学院专业为每学年60000元,其他专业一律为每学年5000元。如果国家调整本本科生学费收费标准,我校将按照新规定收取学费。另外,我校将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用,一般为每学年650-800元;中法学院学生住宿费在国内约为2300元/年,在法国期间按照当地法国合作高校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九条 我校招生咨询电话:010-62511340,62511156,62515432,本科招生网的网址:,电子信箱:zsb@ruc.edu.cn。考生填报志愿期间各省(区、市)招生咨询组联系方式详见本科招生网。
附 则
第三十条 因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的适用于省(区、市)内范围的招生政策各有不同,我校在当地执行的招生政策均以我校在所在省(区、市)公布的本科招生章程内容为准。对于各种媒体平台节选公布的我校招生章程,如内容理解有误,以我校公布的完整的招生章程为准。
第三十一条 我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原政策、规定即时废止;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由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规范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协调发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
规定》(教育部第21号令),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学制与学习年限
第二条标准学制为四年,按四年制制定培养方案。
第三条免费师范专业学生实行学年制管理。其他专业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采用弹性修业年限,学生可在3-6年内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达到相关要求,准予毕业,毕业时均为四
年制本科。
第三章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期限内按学校有关要求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以书面形式,并附原单位或所在街道(乡镇)出具的有效证明向录取专业所在学院(部)请假,并报教务处备案,方为有效。请假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未请假或请假超过10个工作
日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五条新生入学后3个月内,学校按国家招生规定对其入学资格、思想品德、健康状况等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并完善相关手续者,准予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
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学籍,退回父母或监护人所在地。
第六条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应在接到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相关手续离校;如超过10个工作日无故不办理离校手续或拒不离校者,取消其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学生待遇。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在下一学年开学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并经校医院审核合格者,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逾期未申请入学,或提出申请但复查不合格,或复查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不办理入学手续
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每学期学生须履行注册手续方可获得在校继续学习资格。学生应在每学期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和其他费用后,持学生证到各学院(部)办理注册手续。若因不可抗力原因或者患病及其他正当原因不能按期注册者,应向学校申请,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和其他费用或存在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特困学生经学生管理部门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注册。未注册学生不能进入教务系统参加选课、成绩记载等各类
学校教学活动,各学院(部)应于注册截止日的次日向教务处报送学生注册情况。
第四章考勤与纪律
第八条学生应按时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学生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坚持学习的,应办理请假手续。请假10个工作日以内的,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审批;达到10个工作日的,由主管本科教学的学院(部)领导审批。学生一学期请假时间最长不超过30个工作日。请假期满后,学生应及时到校学习,并向学院(部)销假。需要
续假时,其手续与请假手续相同。续假批准与否,学院(部)应及时回复学生本人。学生请假的申请书、医院(县级以上)证明及有关负责人审批意见应存所在学院(部)备查。
第九条未经请假或请假未经批准而缺席上课为旷课。对旷课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
至纪律处分。
第五章课程选修、免听、辅修、重修
第十条学生修读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自主创新学习5大类。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和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发展课程分为专业发展课程必修课和专业发展课程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生产劳动等;自主创新学习获得的学分包括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和实践学分
等。
第十一条学生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在学院(部)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安排好各学期所修课程和学分。每学期学生选修学分数由学生自主决定,但一般不得低于16个学分,不得高于
35个学分。
第十二条学生成绩优秀或学有特长,对培养方案规定的某些必修课,经自学或网络课程教学等途径确已掌握,达到该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且已修课程成绩全部达到85分或良好以上者,可申
请免修。
课程免修申请须由学生在相应课程第一次选课开始前提出,填写《西南大学本科生课程免修申请表》,经任课教师审查签字同意、学院(部)领导批准后,参加免修考核。免修考核合格者,准
予免修,学生可获得该课程应得学分,记入成绩档案。
参加免修考核未达到免修要求的学生,可在下学期(或学年)开学5个工作日内办理该课程的补
选手续,修读该门课程。
第十三条经批准选定的课程,学生应按时听课;对部分学习优秀、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已修课
程成绩全部达到85分或良好以上,可以申请免听部分课程。
申请课程免听的学生须在开课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审查同意、学生所在学院
(部)领导批准后,方可免听,免听不免考。
获准免听的课程,学生可不听该课程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但应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按时向任课教师提交该课程的读书笔记、作业等,按时参加该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及各类考核。根
据学生学习情况,任课教师有权适时中止学生的课程免听,以确保其学习质量。
第十四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军训课、就业指导课和实验课、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生产劳动课、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免修或免听。
第十五条学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修读辅修专业或选修本校其他专业课程;或根据校际间协
议跨校修读课程。
第十六条考核不及格必修课程,除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外,可按时参加下学期开学初组织的补考(补考时间为开学后第一周周末至第二周周末),补考合格后成绩记载为60分,补考不及格必须重修;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考核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参加补考;选修课程考核不及格,不予补考,可重修,也可另选课程。学生所在学院(部)应于开学前1周内将补考课程
和补考学生名单送达任课学院(部),并报教务处。
学生在校期间同一门课程重修不得超过2次,结业离校后不合格课程在学制范围内可继续重修。课程重修应办理重修登记手续。不及格的课程如下学期继续开设,学生可在下学期开学后的10个工作日内办理重修登记手续;隔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可按正常选课程序或在相应开课学期开学
10个工作日内办理重修登记手续。
重修课程可以参照第十三、十四条规定申请免听。
各学院(部)应在每学期开学后的第3周内清理、审核学生重修课程登记情况,并报任课学院(部)
和教务处,由任课学院(部)组织重修课程教学和管理。
第六章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七条学生应参加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系
统,归入本人档案。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学期考核,不予评定成绩:
(一)无故缺课累计达该门课程学期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缺交该课作业达总次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三)缺做该课实验达总次数三分之一以上;
(四)缺交实验报告达总次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五)实验实习考核不及格。
每学期期末考试前10个工作日内,由任课教师负责审核学生考核资格,将取消考核资格的学生名单,送学生所在学院(部)复核,由学院(部)通知学生本人不得参加该门课程考核,并报教
务处备案。
第十八条学生应按时参加所修课程的考核,一般不得缓考。若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课程考核的,应在考核前向所在学院(部)提出书面缓考申请,经主管本科教学的学院(部)领导和开课学院(部)审核、教务处批准,方可缓考。学院(部)将学生缓考申请存档,学生将缓考申请复印件送交所修课程任课教师。因病申请缓考者应于开考前提交医院(县级以上)证明,课程开考后送交的病假证明无效。获准缓考的学生,应及时向学院(部)申请参加下一学期开学初举行的缓考。学生所在学院(部)应于开学前1周内将缓考学生和缓考课程名单送达任课学院(部),并报教务处。缓考成绩一般以实得分数记载,不记平时成绩。缓考不及格不得补考,只
能重修。
未经批准擅自不参加课程考核者,以旷考论处。凡旷考学生,该次课程考核成绩以“0”分记,并计入该课程总成绩。旷考的学生不得参加正常补考,只能重修,其“0”记录不得删除。
第十九条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一)课程考核类型分为考试和考查,考试采用百分制评分,考查采用五级分制(优秀或A、良
好或B、中等或C、及格或D、不及格或E)或百分制评分。
百分制与五级分制的折算: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在绩点计算中优秀或A按90分计算、良好或B按80分计算、中
等或C按70分计算、及格或D按60分计算。
(二)课程考核方式包括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平时作业、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实验实习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堂讨论、单元测验、期中测验、案例分析、文献综述、实践技
能考核、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
(三)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成绩的百分比原则上根据学时数折算。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终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50%,具体比例由
学院(部)确定。
(四)涉及违反学术道德的,该门课程成绩以“0”分记。
第二十条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教学〔2005〕5 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21号令)和学校有关学生德育考评办法为主要依据,采取
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第二十一条学生体育课成绩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情况综合评定。因身体疾病或生理缺陷、校医院证明不能正常上体育课者,经学生本人申请、学生所在学院(部)审核,公共体育教学单位批准,由公共体育教学单位安排适合学生本人身体状况的体育保健活动课程,并由
相应的教师评定成绩。
第二十二条学生选修本校其他专业的课程成绩(学分),由学院(部)审查、教务处审核后,可以录入系统;修读其他大学的课程成绩(学分),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学生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以“0”分计,视其违纪或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受到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和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不能参加该课程的正常补考,只能重修。
第七章转专业与转学
第二十四条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学生申请转专业,按学校转专业的相关规
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学生一般应当在本校完成学业。患病或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进行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第二十六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
(二)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
(三)招生时国家已有明确规定不能转学(提前批录取的学生,招生时均有特殊要求,一般不予
转学);
(四)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
(五)已达到退学程度;
(六)三年级以上;
(七)正在休学、保留学籍;
(八)已有转学经历;
(九)其他无正当理由。
第二十七条学生办理转学的时间为每学期结束至下一学期开学一周内,学生先填写校内转学申
请表,经审核同意后再填写《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表》,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
第八章休学与复学
第二十八条学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有下列情况之一,应休学:
(一)经校医院检查证明,因伤、病停课治疗休养占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
(二)一学期请病假、事假缺课累计达到本学期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
(三)经济困难、创业、参军、出国(境)留学等;
(四)不能坚持正常学习,学校认为应当休学。
第二十九条学生休学一般以一学年为期。休学次数不得超过2次,休学年限累计不得超过2年。
距毕业时间不足2个月时不能休学。
第三十条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向学校申请保留学籍至退役后2年。新生入伍,可按规定办理保留入学资格,至退役后2年。应征入伍休学的,休学
时间不计入在校学习年限。
第三十一条休学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在办完手续后5个工作日内离校,路费自理。学生休学期间,学校保留其学籍,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休学学生患病,其医疗费按学校有关规定
处理。
第三十二条学生休学期满,应于开学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教务处申请复学。
(一)因伤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应将本人书面申请、县级以上医院诊断恢复健康的证明和所在地街道(乡镇)等单位开具的学生行为表现证明等交所在学院(部),经所在学院(部)和校医院审查,证明确已恢复健康、能坚持正常学习者,由主管本科教学的学院(部)领导签署意
见、教务处审核、学校批准后,办理复学手续。
(二)入伍的学生凭退伍证明和退伍后安置地武装部的证明复学。
(三)因其他原因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应将本人书面申请和所在地街道(乡镇)等单位开具的学生行为表现证明等交所在学院(部),经所在学院(部)主管本科教学的领导签署意见、教
务处审核、学校批准后,办理复学手续。
第三十三条休学学生复学后编入原专业下一年级教学班学习;如下一年级无原专业,经学生本
人同意,可转入相近专业,编入相应的教学班学习。
第三十四条学生休学期间发生的事故责任自负,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其复学资格。
第九章学业警示、退学
第三十五条学生在校期间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重修合格不计入内)累计达12学分,学校对
其给予学业警示。学业警示由学生所在学院(部)作出并送达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长。
第三十六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
(一)在校期间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重修合格不计入内)累计达到24学分;
(二)休学期满,超过1个月未提出复学申请或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
(三)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
(四)未请假或请假未获准,连续2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
(五)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未注册且未以正当理由提出缓注册申请;
(六)隐瞒既往病史而录取在限考专业,不能坚持学习;
(七)本人申请退学。
上述原因退学的学生,由学生所在学院(部)提出报告并附有关材料、主管本科教学的学院(部)
领导签署意见,报教务处审核后提交学校处理。
第三十七条对学生的退学处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对退学的学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备案。退学决定书由学生所在学院(部)以直接送交、书信送交、公示等方式送达本人。学生对退学决定如有异议,可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学生对复查决定如有异议,可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提出书面
申诉。
从退学处分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学校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第三十八条退学的学生,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退学手续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
在地。
第十章毕业、结业、肄业与授位
第三十九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毕业鉴定合格,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第四十条 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已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学分的75%,成绩优秀,在标准学制内能提前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者,可在进入三年级当年九月底前提出提前毕业申请,由学院(部)签署意见、教务处审核、学校审批。获准提前毕业的学生,参加毕业年级教学活动,其学籍列入毕业年级。实行学年制的师范生应按四年制缴纳学费,实行
学分制管理的学生应缴纳四年的专业学费。
第四十一条 学生在标准学制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未达到毕业要求,或受到学校处分尚在影响期,按结业处理,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学生结业后,在学校规定的最高学习年限内,可按程序申请重修课程或补做毕业论文(设计),受处分的可在影响期满后向学校申请解除处分;达到学校毕业条件的,可在每年五月或十月向学校申请结业证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经本人申请、学校审定同意后,可授予学士学位,授位时间按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日期填写。按规定回校重修课程的结业生,其食宿、旅费自理,并应
按学校规定缴纳学习费用。
在学校规定的最高学习年限内,仍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的,或达到要求未向学校申请换发毕
业证者,不能换发毕业证书。
第四十二条学生主修专业达到毕业条件要求,需要继续攻读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专业者,可申请
延长学习年限。
第四十三条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可向学校申请颁发肄业证书。
第四十四条符合国家和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按照《西南大学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
工作实施细则》(西校〔2008〕328号)授位。
第四十五条学校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每年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
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注册。
第四十六条在确保完成本专业学业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辅修其他专业课程。修完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发给辅修专业证书;修完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但未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修完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部分课程且成绩合格的,发给辅修专业单科结业证书。获得辅修专业证书,并符合双学位授予条件者,可申请相应学科学
士学位证书。
第四十七条 学校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第四十八条 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入学者,学校不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校予以追回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证书无效。
第四十九条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遗失或损坏均不能补发,但经本人申
请、学校核实后可出具相应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一章附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中的“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五十一条 外校来我校交流学习的本科学生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
法》(西校〔2009〕45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南京大学本科教学实习管理办法
南京大学本科教学实习管理办法
南字发[2005]107-3号
教学实习是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进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本专业基本的研究方法、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了提高教学实习质量,认真严密地组织教学实习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学校的职责
1、教务处宏观协调全校的教学实习工作,对各院系教学实习提出指导性意见,并负责督促、检查工作。
2、学校设立野外教学实习专项补助经费,凡涉及野外教学实习的院系可于每年3~4月提出申请,逾期不再受理。
二、各院系的职责
1、各院系于每年2月制定本教学实习计划,并填写《南京大学教学实习计划表》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实习计划不得随意变更,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有关实习接受单位并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备案。
2、各院系要将40%以上的教学经费用于教学实习,每年要做好经费使用预算,并认真管理好经费开支,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定,不得超标准、超范围开支。非本校实习指导教师,原 则上,讲课费按教授80元/课时、副教授70元/课时、讲师60元/课时支付;教师、学生补
助按学校有关标准执行;学生住宿费不得高于50元/人•天,其它实报实销。
3、各院系按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制教学实习大纲(包括教学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于实习前发给师生,并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备案。同时把实习大纲、计划送达接受实习单位,与接受实习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商量,完善实习计划。
4、认真做好实习地点的选择工作,选择实习场所应注意:
(1)能满足实习大纲的要求;
(2)就地就近,相对稳定;
(3)选择生产较正常、技术管理较先进、对学生教学实习较重视的场所;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
(5)便于安排师生食宿;
(6)在选择实习地点的同时,各院系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5、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其师生比一般不超过1:20。带队教师应由教学经验丰富、对生产较熟悉、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
6、分散实习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地点由学生自己联系,自我管理实习和生活。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宏观指导和检查考核。必要时,指导教师可前往实习学生较集中的地区进行巡回检查指导。
7、做好实习动员工作。实习前向学生进行实习动员,讲明实习目的及要求,宣布纪律,进行安全教育,并组织讨论。
8、做好总结工作。实习结束后各院系要召开实习总结会议,听取指导教师的汇报,做好实习总结,并将院系实习总结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
三、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1、实习前提前到实习地点了解和熟悉情况,根据实习大纲要求拟订实习计划,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2、教学实习过程中,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好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面向实际。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或作业,并且及时检查和督促。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既教书又育人,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重视劳动教育,组织参加一定形式的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
4、在实习期间违反纪律或犯有其它错误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及时处理直至停止其实习,并向院系报告。
5、定期向实习单位领导汇报实习情况,争取实习单位的指导和帮助。
6、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认真做好学生考核和实习总结工作,并将总结报告报所在院系。
四、对学生的要求
1、按实习大纲、实习进度计划的要求和规定,严肃认真地完成任务,重视向实际学习,做好实习笔记,按时完成实习思考题或作业,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好实习报告。
2、实习期间要安排好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并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及民主生活会。
3、尊重工程技术人员、医护人员的指导,虚心向他们学习,主动协助实习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帮助实习单位开展技术革新,参加公益劳动等)。
4、加强纪律性,严格遵守如下各项规章制度:
(1)往返实习地点应集体行动。实习结束后,恰遇假期要回家度假者应在出发前提出申请,由班级统一报院系批准。
(2)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取得证明,经指导教师批准,否则按旷课处理。学生实习期间不得外宿,也不得擅自单人外出活动。
(3)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安全制度、操作规程、保密制度及其它各项规章制度。
(4)爱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注意保持公共卫生。
(5)严禁打架斗殴,违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严重违法者,交当地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五、成绩考核规定
1、学生必须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并提交实习报告(设计),方可参加考核。考核可用口试,也可用笔试,或两者结合进行。
2、分散实习的考核工作须在学生回校后立即进行,考核可采用小型答辩、口试或其它形式,学生必须提交实习报告(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需要实习单位或指导人员的鉴定或证明方可参加考核。
3、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记分。对实习中有突出表现者可加用评语。成绩参考下列意见评定:90~100分: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在考核时能比较完满地回答问题,并有某些独到见解。实习中无违法乱纪行为。
80~90分: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在考核时能比较完满地回答问题。实习中无违法乱纪行为。
70~80分: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考核时能正确回答主要问题。实习中无违法乱纪行为。
60~70分: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够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考核时能基本回答主要问题,但有少数错误。实习中无违法乱纪行为。
60分以下:未达到实习计划中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马虎或内容有明显错误。在考核中主要问题不能回答,或有原则性错误。实习有违法乱纪行为。
4、实习不及格者,须重新实习,经费自理。学生在实习期间请假、缺课的时间达到一周或以上者,根据情况令其补足或重新实习。
5、实习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六、附 则
1、本办法适用于所有院系,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
2、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