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阆中风水博物馆评估
阆中《风水博物馆》评估
去年五一我和室友一起去了阆中,并参观了风水博物馆。当时对该博物馆的建筑印象十分深刻。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参观经历对风水博物馆做一个评估。
阆中风水博物馆,简称风水馆。风水馆位于阆中古城大东街100号,占地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是以馆长张继军先生为首的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团队与2004年所创建,2007年正式开放。该馆是全国第一个民间风水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坚持把古圣先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誓大愿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使企业在短短6年内就成为宣传阆中风水文化的精品窗口。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阆中风水格局沙盘,从中可以看到“嘉陵江流经阆中,像一条巨龙,绕着城市,阆中古城就处于龙背上。阆中古城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格局,阆中城市的选址、布局,融山、水、城于一体,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和美学色彩。”馆内宽敞明亮,九曲回环,各展厅分别挂出一些图文展板或跟风水相关的实物,可将中国风水学的起源、发展和阆中古城风水的来龙去脉及诸多玄妙一览无余。她分为博物馆、祭祀、讲常、驿站、吉祥物等五个功能区。最具特色的是馆内五行客栈,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命名的五间客房,房内的色调以及装饰完全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来布置的。并且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房”内均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阆中风水故事。在风水馆内看到,一块高3.1米、长17米的巨型屏风十分抢眼,这是由10多个屏风组合而成的„中华风水屏' 镂空雕刻的风水窗花反映出不同时期阆中风水景观图案,福禄寿喜、龙凤呈祥,八仙过海,渔樵耕读、麻姑献寿等历史典故既折射出古代工匠的高超刀法,也同时反映了人们向往富贵和延年益寿等古代风水地理学说“。据悉,这块价值百万元的明末清初的多扇木雕屏风在国内极为少见。据了解,担纲解说的几名”风水先生“均是阆中人,在从事多年的风水研究中,积淀了丰富的风水文化,这些”现代“风水先生以其浅显易懂的风水哲理和科学的解释,向世人揭示了封尘数千年的阆中古风水文化。
据风水博物馆张先生介绍,从2004年阆中风水馆筹建之时,便引起国内一些著名专家重视,但也遭到一些官方人士的反对,而敢于将”风水“二字摆上大雅之堂的张先生就是不信这个邪,在自已的风水馆内大做文章。而就在当年,阆中古城被专家学者定位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写出专著高度关注阆中风水、曾数次去阆中指导。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也相继参观考察。2006年第一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以”古阆中:千水成垣,天造地设“为题,全面介绍了阆中古城的风水格局。阆中风水民俗专家魏先生说,阆中修建风水馆,可谓是有”根“有”据“。据了解,阆中风水馆总投资达500多万元。
以我的参观经历来看,作为中国第一个民间博物馆,其在接待和管理方面做得还是很到位。首先进入该馆需要门票。进去后会有专门的讲解人员为游客讲解,态度温和,讲解也很详细。另外展品也附有详细的文字讲解。六年来,风水博物馆以其独特的文化创意理念和优良的旅游服务质量,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赞许,获得了多项殊荣。1、2009年,被南充市人事局批准为“南充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2、2009年,馆长张继军被中共阆中市委评为“感动阆中三十周年的十大杰出人物”。
3、2009年,馆长张继军被中共阆中市委评为“阆中十大杰出青年。”
4、2010年,被阆中市旅游局评为“十佳游客满意单位”。5、2011年,被游学中国组委会任命为“国际游学基地?风水文化体验中心”,副馆长何惠君被聘请为风水体验中心的专业风水指导老师。6、2011年,被中共阆中市委评为“2011年度文化产业发展先进集体”。7、2013年2月,何惠君副馆长被南充市旅游局评为“2012年度旅游工作者先进个人”,并接受央视等多家电视台的专题采访。8、2013年2月,被南充市旅游局评为“2012年度文明旅游景区”荣誉称号。
第二篇:阆中风水古城之旅
“阆中风水古城之旅”
—四川阆中周边景点策划
策
划
书 “阆中风水古城之旅”策划书
一、背景资料及旅游景点简介
阆中市位于四川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物华天宝,文化厚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阆中多元文化,本源文化、巴人文化、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天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红色文化。
汉恒侯祠
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他保境安民,大败张郃。张飞死后谥为桓侯,葬于阆中,“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历时一千七百余年。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筑围墙47丈。此后还有多次续修。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占地10余亩,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有雄伟壮观的气势,又幽雅精美,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游客络绎不绝。现存祠庙为明清重建的一组四合庭院式的建筑物。由大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后殿、厢房和墓冢等组成,占地30余亩。
旅游看点,大门、敌万楼、大殿、张飞武像、张飞墓、子女。
川北道贡院
阆中清代考棚是川北贡院的俗称,也称阆中贡院、四川贡院,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中部北侧,是清初朝廷抡才大典的重地。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古代的考场之所以叫“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在古代,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唯独“贡院”是贡献人才的。川北道贡院是目前全国能够看到全貌的唯一的中国古代乡试贡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高等级科举考场。
旅游看点,龙门(跨进大门,迎面是龙门,有鲤鱼跳龙门之意。龙门后面,是至公堂。至公,最公正。),考场(贡院前院是考场,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
参观贡院的游客,还可以乔装参与科举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披红戴花,作弊者则会被羁押甚至判刑。
考生进场之前,先进行“摸图测运”,类似今日的“盲人摸福”之类,以保佑接下来的考试能顺利完成。),弥封所(弥封所,北宋始行试卷糊名。清沿明制,贡院外联设弥封所,负责把所有试卷上写有考生姓名、履历的前页折叠起来封好,糊名,连同所备誊录用卷编上相同红号,弥缝处加盖印信。待录取后,再对照红号折看姓名),会经堂(会经堂正中有孔子塑像。会经堂本是考官阅卷的地方。),贡院春秋,状元馆,轶闻趣事馆。
华光楼
在阆中现存楼阁中,华光楼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因此被称作“阆苑第一楼”。华光楼建在唐朝滕王元婴所建的南楼旧址上,明朝嘉靖中还称作南楼,而镇江楼、华光楼都是后来取的名字。清朝道光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现存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十年内乱幸免遭拆除,占地8亩,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宋朝诗人李献卿的《南楼》诗写出了江山之会的胜景。为号称“天下第一江山”的阆中的标志性建筑。俗语云:“阆中有个华光楼,半截矗到天里头”。
玉台山石塔
玉台山石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阆中市保宁镇北的玉台山山腰,为覆钵式喇嘛塔。塔高8.6米,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塔基为四方形,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上大下小长圆柱体,内刻一佛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有石雕八力士举刹身。刹身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塔顶为一焰纹状圆石。石塔雕刻精美,除局部风化外,基本保存完整。玉台山石塔无确凿建筑年代,根据其形制特征,推断为唐代所建。玉台山石塔的人物造型、装饰及塔身造型带有明显的唐代特征,是研究佛塔式石构建筑的重要资料。
20年前,一名英国建筑学家前往阆中考察,在石塔前观摩大半天,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这塔都是“斜”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引起文物界和建筑界的轰动。
蟠龙山森林公园
蟠龙山森林公园,是在济南市历城区黑峪林场的基础上规划设立的。该公园总面积539.7公顷,距济南市区23公里,交通便利,园内山峦起伏,植被丰富,林木覆盖率达98.5%,一年四季峰青峦秀,绿意盎然。神话传说,蟠龙山公园中有一名叫“定海神针”的山峰,相传它为西游记中的“定海神针铁”。由于定海神针远离山体,陡然而出,直插云霄,三公里外清晰可见,人们又称之为擎天柱。如今,这里已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时至深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色怡人。
时至今日,定海神针的四周还有民众为烧香祈愿而兴建的四海龙王庙。加上蟠龙山周边的大龙堂、小龙堂、双龙村,更是为这种说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五龙庙
五龙庙文昌阁,位于阆中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元代建筑,占地4亩,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庙为布筒瓦覆盖的单檐歇山式屋顶,面阔3间,檐柱侧脚明显,前檐下施六铺作斗拱出双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华拱左右各出斜拱,极为别致。斗拱用料粗大,梁架举折小,屋面平缓。四根檐柱用料较大。整个建筑,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建筑造型优美,大式作法,与山西五龙庙型制相似。
五龙庙文昌阁虽仅存后殿,但却是现已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岩摩崖造像
据石刻题记和有关文献记载,千佛岩造像开龛于唐龙朔三年(663年),终于开元七年(720年),前后历时57年。共造像54龛3000余身,题记6幅,碑2通,分布在崖高10米,宽53米的白砂岩石正面和左侧。正面共有28龛,多为盛唐刻造;左侧共有26龛为初唐刻造,由于在90年代以前没有采取过保护措施,致使大多风化。
整个造像群由净土变、天龙八部、说法图、七级佛塔、千佛屏等龛窟组成。刻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大世智、四佛、三世佛、药师佛、护法力士、乐伎等。
形制
龛窟的主要形制有单层方形龛、外方内圆龛、双重方形龛、方形龛、拱形龛等;雕刻手法有深浮雕、浅浮雕、线刻,部分龛窟的力士还出现镂空的雕刻手法。
题记
千佛岩摩崖造像共有题记6幅:
1、“阿弥陀佛,大唐龙朔三季,岁次癸亥元月辛亥朔建;麟德二季,岁次乙丑二月庚辰朔新观音(以下字剥落)”;
2、“大唐乾封元年四月八日广纳县马明府为夫人□氏敬造”;
3、“大唐神龙元年□□□„„”;
4、“父母及儿亡夫□愿平安发心造观音菩萨□□龛□身并得就□□”;
5、“维开元七年六月一日,弟子王珣发心敬造释迦牟尼佛一身,大世智菩萨、观世音菩萨各一身。诸佛证明,愿一切众生长宁授福,志□供养”;
6、“河中府西北门外住人雷信夫妇等重妆此。发心功德一堂,乞寿年永固者千秋。时以绍兴八年戊午五月八日庆祝”。碑刻2通,已全部风化剥落,无法辩识。
风貌
千佛岩造像中最大龛窟宽3.7米,高3.3米,深2.2米,最小宽0.15米,高0.20米,深0.05米。造像大如真人,小如手指,规模宏大,装饰华丽,雕艺精细,栩栩如生。既有初唐时期的简朴,又有盛唐时期的风韵,是研究唐代服饰、美术、彩绘、雕刻、建筑等的珍贵实物资料。特别是高3.7米的七级浮雕佛塔龛和4佛跏趺并坐龛,前为仿西安大雁塔,其人字形斗拱并重迭使用,除西安大雁塔门楣石上的线刻外,是仅有的例证,后者则违反三佛、五佛并座之常规,十分罕见。
保护情况
196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文革”中遭到破坏,后被取消。虽千佛岩造像的破坏是严重的,但各级政府及权威专家仍给予高度评价及关注。1996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的有三龛,大部分完好的20余龛。该处造像,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存价值,是祖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市场前景分析
(一)阆中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阆中旅游已经取得的历史成绩,可以总结为:进步快、基础好、形象佳。
(二)从产业的角度判断,进一步发展旅游还有几个需要:
一是需要更新更高的目标。二是需要再次突破。
阆中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我认为“三大三小”,“三多三少”。“三多三少”:资源说法多,成型产品少;保护投入的要求多,收益渠道少;来客期望多,去客满足少。“三大三小”是大旅游名声,小客源半径;大旅游方向,小旅游思维;大旅游形象,小旅游格局。归结到一句话:阆中旅游产业化程度不够。产业就要讲究产业的规律,要求带动相关链条的发展,要求投入就得有回报,这是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本质的问题。
(三)旅游产业目标建议
第一,旅游的人数一定要上台阶。阆中旅游接待的110万人次里面,远距离客人有10—20万。远距离客人,消费高,带动产业链条多。这时旅游的边际效应迅速扩大,旅游产业的能量加倍释放,产业性会加快增长,这个台阶必须上。
同时,阆中应该要求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就我们现在的城市规模看,到旅游发展到三百万人的时候,城市的产业结构将在最佳状态,形成协调的产业互动。
第二,旅游目的地要复合化。从旅游者的角度看阆中,现在的古城旅游非常的单一。建设复合性旅游目的地,不能做成单一观光目的地。不论我们有多少“看点”,单一观光目的地都会是单调的,因为旅游方式是单一的。
第三,在全国的定位要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是在全国的定位,这两个地位对于提高阆中旅游的知名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的定位要深化。
因此在发展目标上,要做非常有特色的城市。目标是尽快成为全国性的目的地,核心是特色定位,把特色弘扬出去。在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中,脱颖而出;在一大批优秀旅游城市中,独领风骚。
第四,整合程度要进一步加大。需要城市的整体规划水平升级,需要文化产业水平升级,需要古城保护意识升级,需要旅游服务升级,需要开放升级,需要市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升级
把“经济阆中、文化阆中、和谐阆中”变成一个形象目标。
三、市场细分析及市场定位 消费者分析
a)白领支付能力较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接受能力,并且交际面广,拥有相当可观的口碑传播。
b)学生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年轻有活力,对生活充满热情,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思想独特张扬。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很多学生选择假期出游来放松身心,丰富大学生活。竞争态势
本次策划的七个景点都是具有文化特质的人文旅游景点,与自然景观有很大区别,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渴望接近自然淳朴的地方,净化心灵,因为阆中也具有自然风景,两种结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优势。旅游路线定位 文化分析比较的结果:
第一,阆中古城的精神和灵魂。一方面文化丰富包容,一方面,古城形象朴素。阆中是几个历史中心的结合点,在长期兴盛之后沉寂。因此丰富和包容的古城形成了“内敛、沧桑、和谐、大气”的精神风貌。
第二,阆中古城精神的主要载体:古城街区、民间生活、风水文化。很多在阆中发生的久远历史都消失了,这些东西也可以做些景区点重现。但是阆中古城的精神主要载体是古城。自然的残缺和古旧,这就是多年代文化积淀形成的文化特质。城区,街道布局不但平,而且实,好象不能与其他古城比建筑物本身的精美和讲究,但是我们的这种平和实是一种历史沧桑的大美。
第三,阆中古城和谐是一大特质:我们古城新城对照是一种是和谐;山水城的关系是和谐;2300年沉淀的多种文化构建的文化共存也是和谐。阆中的文化生态,历史沧桑和谐大气,是人造不来的,保留这样历史沧桑,将是最好的资源,绝对真实。今后如果还将申报世界遗产,市场定位与方案
阆中风水文化和精神主要载体古城为主,第一,要把阆中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设计,体现文化、体现意境。第二,要跳出古城看古城,表现风水古城。第三,古城拆迁保护,多做减法,恢复性的建筑少而精。第四,古城保护原生态文化是重点。标志,特别提一下风水文化。风水文化不是唯一,但是把风水做成旅游产品,可以是唯一。风水文化已经成为阆中古城的一种文化,将是阆中的一个文化标志。做风水文化一定要掌握好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风水文化成为旅游吸引力还有一个关键在表现手法创新,做成旅游项目。旅游工艺品,制作应从创新设计和制造工艺环节上着手,首先,产品要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浓郁的各地方文化元素,再有旅游纪念品还应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减小其体积和重量,便于携带,还可通过批量生产降低成本,让每位游客都买得起。
广告效果,从广告的经济效果看,通过长期的广告宣传和诱导,自然会吸引一部分游客,在找一些知名代言人,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给企业带来利润。更重要的是稳定了大部分未来的,潜在的消费者。从而达到广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效果经济效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报纸广告,户外广告,公交车身广告。
旅游纪念品,特色,从颜色质感上着手,制作些吉祥物,邮票,服务人员的,服装,名片等。
第三篇:博物馆评估标准
附件2:
博物馆评估标准
目次
1、前言
2、范围
3、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4、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5、术语
6、博物馆等级及标志
7、博物馆等级划分条件
8、评分细则
1、前言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加强博物馆质量管理,促进博物馆履行保护、诠释和推广人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职责,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总结了国内博物馆的管理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技术规程,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标准或标准条文。同时,根据《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自2008年至今近四年时间的实施情况,在原标准基础上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符合博物馆的发展实际。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2、范围
2.1 本标准规定了博物馆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
2.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正式登记并接受年检,具有文物、标本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的,对外开放的各类博物馆。
3、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博物馆管理办法》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宣传展示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试行)》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
4、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自然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 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JGJ66-9l《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GBJl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93-9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9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规范》
GH ZBl-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规范》 GB 10001.1-2000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17775-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行为规范》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5、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博物馆:是指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藏品:是指具有收藏、研究、展示价值的文物、标本、模型等的总称。藏品库房:是指藏品集中保存的特定建筑物。
藏品保护修复场所:是指博物馆运用传统修复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藏品进行科学分析、检测和保护、修复的特定建筑物。
展厅:是指博物馆用作向公众展示藏品的特定建筑物。
出境展览:是指单独或合作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举办的展览。
6、博物馆等级及标志
6.1 博物馆划分为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博物馆。6.2 博物馆的等级证书、标牌由国家文物局统一制作和颁发。
7、博物馆等级划分条件
7.1 一级
7.1.1 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7.1.1.1 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
7.1.1.2 章程与发展规划
有正式批准和发布的博物馆章程和博物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符合发展规划要求。7.1.1.3 建筑与环境
a)建筑功能区块布局合理,自成系统。
b)环境整洁、美观、舒适,绿化率高;室内空气质量好。7.1.1.4 人力资源
a)人才结构、梯次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的75%以上;高、中级管理人员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b)员工考核、培训制度健全,人员、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7.1.1.5 财务管理
a)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并有效实施, 有充足的事业经费来源和保证。b)有多渠道、来源稳定的社会资助。7.1.1.6 安全保障
a)一、二、三级风险单位按要求落实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一、二、三级风险部位按要求落实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
b)有与博物馆规模相适应的管理规范、人员配置齐全的保卫工作机构;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得当,有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人员受过专业培训,素质高、业务精,工作程序规范、准确;档案齐全,交接班制度完善、记录齐全;定期组织安全演练。
c)消防组织健全,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完善,有处置各类火灾的应急预案;有与单位规模相适应的完善的消防设施、设备及安全、有效的防雷装置,并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新;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消防人员设备操作熟练、规范。
d)公共安全制度完善,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标志醒目;应急照明、救生等设施、设备完好;节日期间有应急医护人员。
7.1.1.7 办公信息化
有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局域网办公信息系统。7.1.2 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7.1.2.1 藏品管理
a)藏品资源与本馆的宗旨、使命相符,形成完整的体系。
b)藏品20000件以上,或珍贵文物2000件以上;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世界意义。
c)有适应本馆藏品状况、功能完善的藏品数据库。
d)有与本馆宗旨、使命相符的藏品征集政策和收藏范围;有规范的藏品征集组织与制度,对征集的藏品进行鉴定;有多种征集渠道,征集经费充足,使用合理、效果好。
e)藏品管理制度完善;藏品入藏手续齐全、资料完整;藏品总登记账清晰,账物相符;分类账准确合理,编目科学详实;藏品档案记录规范,新入藏的藏品及时建档备案,并及时登记入藏品总账。
f)库房面积满足收藏需要;库房管理制度完善;库房设施、设备齐全,藏品存放环境达标;藏品提用手续齐全,进、出库记录完整;藏品存放科学、合理、规范;三级以上藏品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装具,一级文物和其它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根据藏品质地控制温湿度,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库房整洁,空气质量好。
g)藏品保护修复场所规模较大、设备齐全,并能有效运转;文物藏品修复资质和具备文物藏品修复资格的人员多;藏品修复、保养程序科学、规范,效果好。
7.1.2.2 学术研究与科技
a)学术机构健全,学术带头人为有全国性学术影响的专家;定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定期出版高质量的学术刊物;馆内人员经常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系统收藏相关中外文学术期刊。
b)有科技部门,有素质高、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有较大规模的实验室及相应科研仪器设备,能独立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或引进新技术,并运用到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
7.1.3. 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7.1.3.1 影响力
a)有博物馆品牌标志,并全面、恰当地运用;有完善的博物馆宣传计划,全国性媒体经常报道博物馆动态。
b)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好的声誉;公众影响力很强,年观众5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观众2万人次以上;经常举办出境展览或引进外展。
7.1.3.2 展示和教育
a)展厅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展柜内微环境适宜展品保存。b)基本陈列主题明确,鲜明体现本馆特色;策划方案科学,经过国家级专家论证;内容研究深入,展品组织得当,文字说明准确、生动、有文采;展览设计准确表达陈列主题,艺术感染力强;及时进行内容和展品更新;社会美誉度高。
c)采取多种合作模式,经常举办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临时展览;临时展览有完善的前期策划和营销计划,展览的社会、经济效益好。
d)有社会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员,馆内设有专门的教育服务区;有完善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和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社会教育计划;经常与教育部门以及其他单 4 位联系或建立共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等活动,服务学校、工厂、社区和农村等不同观众群体;为省级(含)以上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基地。
e)有高素质、稳定的讲解员队伍;有两种(含)以上语言的、适合不同观众群体的科学、准确、生动、有文采的讲解词;定期进行义务讲解;有针对特殊观众群体的讲解服务;有两种(含)以上语言的现代化自助语音讲解设备。
7.1.3.3 社会服务
a)有“博物馆之友”等群众组织,人员结构合理,依照章程定期开展活动;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稳定、具有相当规模,全部实施上岗培训,每名志愿者每年为博物馆或观众服务48小时以上。
b)博物馆每年开放时间300天以上;基本陈列定期免费开放,且在60天以上;日常免费、优惠开放制度和措施向社会公示;年免费接待青少年观众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20%以上;科学管理观众容量。
c)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好;博物馆出入口处道路通畅,有无障碍通道;外部中、外文引导标识设置科学、合理,清楚、美观。
d)售票地点设在室内;参观游览线路合理、顺畅;观众服务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体现充分,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中、外文的博物馆导览等基本信息资料特色突出,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制作精美,适时更新,并免费为观众提供;基本陈列的标牌、展品等有中、外文说明;设有免费物品寄存处、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和设备、餐饮服务设施和纪念品销售服务设施等;展厅内有观众休息设施;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并与环境相协调;各种设施、设备中、外文标识清楚。
e)有专门网站,设计简洁大方,界面友好,互动性强,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及时,支持两种(含)以上语言;馆内建立有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或参与式的多媒体文化、科普、教育服务设施,服务有特色、质量高。
f)文化产品本馆特色突出,种类丰富,制作精美,销售情况好。
g)提供藏品代为保管、鉴定、养护、修复及咨询等公众服务项目,公众满意度高。h)观众调查制度健全,调查方法多样,调查成果充分运用。7.2 二级
7.2.1 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7.2.1.1 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
7.2.1.2 章程与发展规划
有正式批准和发布的博物馆章程和博物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符合发展规划要求。7.2.1.3 建筑与环境 a)建筑功能区块布局合理。
b)环境整洁,绿化率高;室内空气质量较好。7.2.1.4 人力资源
a)人才结构、梯次比较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的70%以上;高、中级管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80%以上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b)员工考核、培训制度健全,人员、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7.2.1.5 财务管理
a)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并有效实施, 有基本满足需要的事业经费来源和保证。b)有稳定的社会资助。7.2.1.6 安全保障
a)一、二、三级风险单位按要求落实完备的安全防范系统,一、二、三级风险部位按要求落实完备的安全防范措施。
b)有与博物馆规模相适应的管理规范、人员配置齐全的保卫工作机构;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得当,有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人员受过专业培训,工作程序规范;档案齐全,交接班制度完善、记录齐全;定期组织安全演练。
c)消防组织健全,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完善,有处置特定火灾的应急预案;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合理,有安全、有效的防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新;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保卫人员熟练、规范操作消防设备。
d)公共安全制度健全,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标志醒目;应急照明设备完好。
7.2.1.7 办公信息化 有局域网办公信息系统。
7.2.2 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7.2.2.1 藏品管理
a)藏品资源与本馆的宗旨、使命相符,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b)藏品10000件以上,或珍贵文物1000件以上;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全国意义。
c)有基本适应本馆藏品状况、功能相对完善的藏品数据库。
d)有与本馆宗旨、使命相符的藏品征集政策和收藏范围;有规范的藏品征集组织与制度,对征集的藏品进行鉴定;有多种征集渠道,征集经费基本满足需要,使用合理、效果好。
e)藏品管理制度完善;藏品入藏手续齐全、资料完整;藏品总登记账清晰,账物相符;分类账准确合理,编目科学详实;藏品档案记录规范,新入藏的藏品及时建档备案,并及时登记入藏品总账。
f)库房面积满足收藏需要;库房管理制度健全;库房设施、设备基本符合藏品存放环境标准;藏品提用手续齐全,进、出库记录完整;藏品存放合理、规范;二级以上藏品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装具,一级文物和其它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库房重点部位能控制温湿度,采光照明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库房整洁、空气无异味。
g)有藏品保护修复场所和基本的设备;有文物藏品修复资质和具备文物藏品修复资格7.2.2.2 学术研究与科技 的人员;藏品修复、保养程序科学、规范,效果好。
a)学术机构健全,学术带头人为有省级学术影响的专家;定期举办省级学术活动;定期出版较高质量的学术刊物;馆内人员经常在省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出版学术专著。
b)有专门科技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能独立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能借助或引进专业科技力量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并将有关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2.3 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7.2.3.1 影响力
a)有博物馆品牌标志并有效运用;有系统的博物馆宣传计划,省级媒体经常报道博物馆动态。
b)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声誉;公众影响力较强,年观众3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观众1万人次以上;经常举办国内巡展和引进展览。
7.2.3.2 展示和教育
a)展厅环境整洁,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珍贵文物展品的保存环境达标。b)基本陈列主题明确,较好体现本馆特色;策划方案合理,经过省级专家论证;内容研究较深入,展品组织较得当,文字说明准确、生动;展览设计较准确地表达陈列主题,艺术感染力较强;定期进行内容和展品更新;社会美誉度较高。
c)采取多种合作模式,经常举办有省级影响力的临时展览;临时展览有周密的前期策划和营销计划,展览的社会、经济效益较好。
d)有社会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员,馆内设有专门的未成年人教育服务区;有周密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和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社会教育计划;经常与教育部门以及其他单位联系或建立共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等活动,服务学校、工厂、社区和农村等不同观众群体: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基地。
e)有较高素质、稳定的讲解员队伍;有适合不同观众群体的科学、准确、生动的讲解词;定期进行义务讲解;有针对特殊观众群体的讲解服务;有现代化自助语音讲解设备。
7.2.3.3 社会服务
a)有“博物馆之友”等群众组织,依照章程定期开展活动。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稳定、有一定规模,全部实施上岗培训,每名志愿者每年为博物馆或观众服务48小时以上。
b)博物馆每年开放时间300天以上;基本陈列定期免费开放,且在60天以上;日常免费、优惠开放制度和措施向社会公示;年免费接待青少年观众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30%以上;科学管理观众容量。
c)交通方便,可进入性良好;博物馆出入口处道路通畅,一般有无障碍通道;外部中、外文引导标识设置合理,清楚、美观。
d)售票地点设在室内;参观游览线路合理、顺畅;设有观众服务中心或相应场所,咨询服务人员业务熟悉,服务热情;中、外文的博物馆导览等基本信息资料品种多,内容丰富,制作较好,并免费为观众提供;基本陈列的标牌有中、外文说明;设有免费物品寄存处、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和设备和纪念品销售服务设施等;展厅内有观众休息设施;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各种设施、设备中、外文标识清楚。
e)有专门网站,网站内容有特色,定期更新;馆内有互动式或参与式的多媒体文化、科普、教育服务设施,服务有特色、质量较高。
f)文化产品本馆特色突出,种类较丰富,制作较精美,销售情况较好。g)提供藏品代为保管、鉴定、养护及咨询等公众服务项目,公众满意度较高。h)观众调查制度比较健全,调查方式较多,调查成果有效运用。7.3 三级
7.3.1 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7.3.1.1 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
7.3.1.2 章程与发展规划
有正式批准和发布的博物馆章程和博物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符合发展规划要求。7.3.1.3 建筑与环境
a)建筑功能区块布局基本合理。b)环境整洁,室内空气质量较好。7.3.1.4 人力资源
a)人才结构、梯次基本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的70%以上;高、中级管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50%以上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b)员工考核、培训制度健全,人员、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7.3.1.5 财务管理
a)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并有效实施, 有基本的事业经费来源和保证。b)有社会资助。7.3.1.6 安全保障
a)一、二、三级风险单位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系统,一、二、三级风险部位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b)有与博物馆规模相适应的专职保卫人员;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得当,有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人员受过专业培训,工作程序规范;档案齐全,交接班制度完善、记录齐全;定期组织安全演练。
c)消防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完善;有针对一般火灾的消防应急预案;消防设施、设备按要求配备,有安全、有效的防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新;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保卫人员能够熟练、规范操作消防设备。
d)公共安全制度健全,应急预案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标志醒目,应急照明设备完好。
7.3.1.7 办公信息化
有基本的行政、业务工作数据库;在编专业技术人员会熟练使用计算机,人均电脑占有率不低于50%。
7.3.2 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7.3.2.1 藏品管理
a)藏品资源与本馆的性质、任务相符,形成基本的体系。
b)藏品5000件以上,或珍贵文物500件以上;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省级意义。
c)有藏品数据库。
d)有与本馆宗旨、使命相符的藏品征集政策和收藏范围;有规范的藏品征集组织与制度,对征集的藏品进行鉴定;征集经费使用合理、效果好。
e)藏品管理制度健全;藏品入藏手续齐全、资料完整;藏品总登记账清晰,账物相符;藏品档案记录规范;新入藏的藏品及时建档备案,并及时登记入藏品总账。
f)库房面积基本满足收藏需要;库房管理制度健全;库房设施、设备基本适应藏品存放环境要求;藏品提用手续齐全,进、出库记录完整;藏品存放规范;一级藏品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装具,一级文物和其它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库房重点部位能控制温湿度,采光照明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库房整洁,空气无异味。
g)藏品保养制度和措施健全,效果较好 7.3.2.2 学术研究与科技
a)有学术机构,学术带头人为有地区性学术影响的专家;定期举办区域内学术活动;定期出版学术刊物;馆内人员每年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
b)有一定科研能力,能借助或引进专业科技力量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并将有关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3.3. 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7.3.3.1 影响力
a)有博物馆品牌标志;有较为系统的博物馆宣传计划,地区级媒体经常报道博物馆动态。
b)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声誉;公众影响力较强,年观众10万人次以上;定期举办省内巡展和引进展览。
7.3.3.2 展示和教育
a)展厅环境整洁,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珍贵文物展品的保存环境基本达标。b)基本陈列主题明确,体现本馆特色;策划方案比较合理,省级专家参加论证;内容研究具有一定深度,展品组织较合理,文字说明准确;展览设计较好表达陈列主题;不定期进行内容和展品更新;有一定社会美誉度。
c)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定期举办有地区性影响力的临时展览;临时展览有前期策划和营销计划,展览的社会效益较好。
d)有社会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员;有具体可行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和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社会教育计划;经常与教育部门以及其他单位联系或建立共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等活动,服务学校、工厂、社区和农村等不同观众群体;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基地。
e)有较高素质、稳定的讲解员队伍;有适合不同观众群体的科学、准确、生动的讲解词;定期进行义务讲解;有针对未成年观众群体的讲解服务。
7.3.3.3 社会服务
a)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稳定、有一定规模,全部实施上岗培训,每名志愿者每年为博物馆 9 或观众服务48小时以上。
b)年开放时间300天以上;基本陈列定期免费开放,且在60天以上;日常免费、优惠开放制度和措施向社会公示;年免费接待青少年观众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40%以上;科学管理观众容量。
c)交通方便,可进入性较好;博物馆出入口处道路通畅;外部引导标识设置比较合理,清楚、美观。
d)售票地点设在室内;参观游览线路基本合理、顺畅;设有观众咨询服务场所,服务人员业务熟悉,服务热情;博物馆导览等基本信息资料内容丰富,制作较好,并免费为观众提供;设有免费物品寄存处和纪念品销售服务设施等;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
e)文化产品开发体现本馆特色。
f)提供藏品代为保管、养护及咨询等公众服务项目。g)定期进行观众调查,并尽可能运用调查成果。
8、评分细则
8.1 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三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200分;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300分;影响力与社会服务500分。评估时,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项最低分值应在80分(含)以上;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项最低分值应在120分(含)以上;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项最低分值应在200分(含)以上。
8.2 一级博物馆需达到800分,二级博物馆需达到600分,三级博物馆需达到400分。8.3 评分细则计分表(附后)。
第四篇: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
附件2:
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
目次
1、前言
2、范围
3、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4、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5、术语
6、博物馆等级及标志
7、博物馆等级划分条件
8、评分细则
1、前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博物馆行业管理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宣传展示和社会服务功能,保护和继承优秀文化和自然遗产,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博物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旨在评估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发挥公共文 化传播功能的能力和实绩,科学考评博物馆的藏品保护、科学研究,特别是展示水平和服务质量,引导博物馆加强自身建设,焕发生机和活力,提高社会贡献率,同时便于社会关注与监督。
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
2、范围
2.1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正式登记、注册并接受年检,具有文物、标本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的,对外开放的各类博物馆。
2.2 本标准明确规定了博物馆等级划分的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
3、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博物馆管理办法》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宣传展示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试行)》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
4、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自然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 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JGJ66-9l《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GBJl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93-9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9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规范》 GH ZBl-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规范》
GB 10001.1-2000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17775-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行为规范》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5、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博物馆:是指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藏品:是指具有收藏、研究、展示价值的文物、标本、模型等的总称。藏品库房:是指藏品集中保存的特定建筑物。藏品保护修复场所:是指博物馆运用传统修复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藏品进行科学分析、检测和保护、修复的特定建筑物。
展厅:是指博物馆用作向公众展示藏品的特定建筑物。出境展览:是指单独或合作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举办的展览。
6、博物馆等级及标志
6.1 博物馆划分为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博物馆等级一经评定,即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6.2 博物馆的等级证书、标牌由国家文物局统一制作和颁发。
7、博物馆等级划分条件
7.1 一级
7.1.1 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7.1.1.1 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有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能按照工作章程积极开展活动,运行机制效率高。
7.1.1.2 博物馆章程与发展规划
有明确的博物馆章程,有符合本馆性质和功能定位的事业发展规划,经过专家论证,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有 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7.1.1.3 建筑与环境
a)建筑功能区块布局合理,自成系统。
b)环境整洁、美观、舒适,绿化率高;室内空气质量好。
7.1.1.4 人力资源
a)人才结构、梯次合理,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应占在编人员的75%以上;高、中级管理人员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b)有科学、规范的员工考核、培训等管理制度;专业人员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培训工作有效开展;上岗专业人员培训合格率达到100%。
7.1.1.5 财务管理
a)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能有效实施, 有充足的事业经费来源和保证。
b)有多渠道、来源稳定的社会资助。7.1.1.6 安全保障
a)一、二、三级风险单位按要求落实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一、二、三级风险部位按要求落实完善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b)有与博物馆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严格、人员配置齐全的保卫工作机构;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得当,有处 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人员受过专业培训,素质高、业务精,工作程序规范、准确;档案齐全,交接班制度完善、记录齐全;定期组织安全演练。
c)消防组织健全,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完善,有处置各类火灾的应急预案;消防设施完善,有与单位规模相适应的消防配套设施、设备及安全、有效的防雷装置,并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新、补充;消防设备操作规程科学、规范;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消防人员设备操作准确、熟练。
d)公共安全制度完善,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标志醒目;应急照明、救生等设施、设备完好;节日期间有应急医护人员。
7.1.1.7 办公信息化
有完善的行政、业务工作数据库;有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局域网。
7.1.2 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7.1.2.1 藏品管理
a)藏品资源与本馆的性质、任务相符,并形成基本完整的体系。
b)藏品数量很大,或种类很多,或珍贵文物数量很多;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或其中一类具有世界意义。c)有适应本馆藏品状况、功能完善的藏品数据库。d)有与本馆性质、任务相符的藏品征集政策和收藏范围;有规范的藏品征集组织与制度,对征集的藏品进行鉴定;有多种征集渠道,征集经费使用合理、效果好。
e)藏品管理制度完善;藏品入藏手续齐全、资料完整;藏品总登记账清晰,账物相符;分类账准确合理,编目科学详实;藏品档案记录规范,新入藏的藏品及时备案,并及时登记入藏品总账。
f)库房面积满足收藏需要;库房管理制度非常完善;库房设施、设备齐全,藏品存放环境达标;藏品提用手续齐全,进、出库记录完整;藏品存放科学、合理、规范;三级以上藏品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装具,一级文物和其它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根据藏品质地控制温湿度,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库房非常整洁,空气质量好。
g)有规模较大、设备较多的藏品保护修复场所,并能有效运转;有文物藏品修复资质和具备文物藏品修复资质的人员;藏品修复、保养程序科学、规范,效果好。
7.1.2.2 学术研究与科技
a)有相对完善的学术机构,有较多数量的学术带头人;定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定期出版高质量的学术刊物;馆内人员经常发表专业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系统收藏相关 中外文学术期刊。
b)有科技部门,有较大规模的实验室及相应科研仪器设备,能独立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科技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或引进新技术,并运用到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
7.1.3. 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7.1.3.1 影响力
a)具有独特的博物馆品牌形象并形成外在品牌标志;对博物馆品牌标志进行注册、运用;有系统的博物馆及陈列、展览宣传计划;新闻报道质量高。
b)在国内外有极高的知名度和极好的声誉;公众影响力极强,吸引国内外观众,或国外观众占较高比例;经常举办出境展览或引进外展。
7.1.3.2 展示和教育
a)展厅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展柜内微环境适宜展品保护。
b)采取多种合作模式,紧扣社会主题和公众需求,经常举办有影响力的临时展览;临时展览有周密的前期策划和具体、可行的营销计划,媒体宣传力度大,展览的社会、经济效益好。
c)有社会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员,馆内设有专门的教育服务区;有周密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和 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社会教育计划;经常与教育部门以及其他单位联系或建立共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等活动,服务学校、工厂、社区和农村等不同观众群体。
d)有高素质、稳定的讲解员队伍,其中部分可用外语讲解,定期进行义务讲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适合不同观众群体的讲解词,讲解科学、准确、生动、有文采;有针对特殊观众群体的讲解服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代化自助语音讲解设备。
7.1.3.3 社会服务
a)有“博物馆之友”等群众组织,章程明确,人员结构合理,定期开展相应活动。有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并结合本馆特点和社会服务需求(要求)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志愿者每年应为博物馆或观众服务4次以上。
b)国有博物馆每年开放时间应在300天以上,非国有博物馆在240天以上;基本陈列定期免费开放,且在60天以上;日常免费、优惠开放制度和措施向社会公示;每年免费接待的青少年观众群体的人数应占观众总人数的一定比例。
c)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好,外部中、外文引导标识清楚、美观;博物馆出入口处道路通畅,有无障碍通道。d)售票地点设在室内;参观游览线路合理、顺畅;免费为观众提供博物馆介绍、展览介绍、文物藏品介绍等中、外文有关资料;主要陈列的标牌、展品等有中、外文说明;设有免费物品寄存处、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和设备、餐饮服务设施和纪念品、书籍销售服务设施等;展厅内有观众休息设施;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要,并与环境相协调;各种设施、设备中、外文标识清楚。
e)有专门网站,网页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支持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网页更新及时;馆内建立有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或参与式的文化、科普、教育服务设施,服务有特色、质量高。
f)文化产品开发体现本馆特色,品种较多,制作精美,品位高、有内涵,产品销售情况好。
g)有藏品代为保管、鉴定、养护、修复及咨询等便利公众的服务项目,向社会公示,并积极开展服务。
h)利用互联网、观众留言本、观众调查表等方式,定期进行观众调查工作,征求观众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并尽可能采纳或实施。
7.2 二级
7.2.1 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7.2.1.1 法人治理结构
有理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监督 机构,按照工作章程开展活动。
7.2.1.2 博物馆章程与发展规划
有博物馆章程,有符合本馆性质和功能定位的发展思路或规划;有工作计划。
7.2.1.3 建筑与环境 a)建筑功能区块布局合理。
b)环境整洁,绿化率高;室内空气质量较好。7.2.1.4 人力资源
a)人才结构、梯次合理,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应占在编人员的60%以上;高、中级管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b)有切实可行的员工考核、培训等管理制度;有一定的专业人员培训经费,并按计划开展培训工作;上岗专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
7.2.1.5 财务管理
a)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能有效实施, 有基本满足需要的事业经费来源和保证。
b)有稳定的社会资助。7.2.1.6 安全保障
a)一、二、三级风险单位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系统,一、二、三级风险部位按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b)有专门的保卫工作机构;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得当,有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人员受过专业培训,工作程序规范;档案齐全,有交接班制度和记录;有安全演练。
c)消防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完善,有针对特定火灾的消防应急预案;消防设施、设备配备合理,有安全、有效的防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新、补充;消防设备操作规程规范,保卫人员能够准确操作消防设备。
d)公共安全制度健全,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标志醒目;应急照明设备完好。
7.2.1.7 办公信息化 有行政、业务工作数据库。7.2.2 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7.2.2.1 藏品管理
a)藏品资源与本馆的性质、任务相符,形成一定的体系。
b)藏品数量较大,种类或珍贵文物数量较多,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c)有藏品数据库。
d)有与本馆性质、任务相符的藏品征集政策和收藏范围;对征集的藏品进行鉴定;有多种征集渠道,征集经费使用合理、效果良好。e)藏品管理制度完善;藏品入藏手续齐全;藏品总登记账清晰,账物相符;藏品档案记录规范,新入藏的藏品及时备案,并及时登记入藏品总账。
f)库房管理制度完善;藏品提用手续齐全,进、出库记录完整;藏品存放合理;二级以上藏品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装具, 存放于专柜或专库,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库房重点部位能控制温湿度,采光照明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库房无异味。
g)有藏品修复场所,有基本的修复设备和材料,能简单保养或修复藏品。
7.2.2.2 学术研究与科技
a)定期开展学术活动;编辑出版业务刊物、著作;馆内人员经常发表专业论文。
b)有较强科研力量,具备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的能力,能借助或引进专业科技力量开展相关科学技术工作,并将有关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2.3 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7.2.3.1 影响力
a)具有博物馆品牌形象或品牌标志;有较为系统的博物馆及陈列、展览宣传计划;开展相关媒体报道等宣传活动,有一定的报道量。
b)在本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声誉;公众影响 力较强,国外观众占一定比例;经常引进展览并举办国内巡展。
7.2.3.2 展示和教育
a)展厅环境整洁,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珍贵文物展品的保存环境良好。
b)基本陈列主题明确,体现本馆特色;策划方案合理,经过专家论证;内容研究深入,展品组织得当,文字说明准确;展览设计准确表达陈列主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展品更新;社会评价较好。
c)根据社区和公众需求,经常举办临时展览,展览社会效益较好。
d)有社会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员;有较详细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服务学校、工厂、社区和农村等不同观众群体。
e)有素质较高的讲解员队伍;定期进行义务讲解;讲解准确、生动,有适合不同群体观众的讲解词;有针对特殊观众群体的讲解服务。
7.2.3.3 社会服务
a)有博物馆志愿者,并按照社会服务要求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志愿者每年应为博物馆或观众服务2次以上。
b)国有博物馆每年开放时间应在300天以上,非国有 博物馆在240天以上;基本陈列特定时间免费开放,且在48天以上;日常免费、优惠开放制度和措施向社会公示。
c)外部中、外文引导标识清楚,博物馆出入口处道路通畅。
d)参观游览线路顺畅;为观众提供博物馆介绍、展览介绍、文物藏品介绍等有关资料;主要陈列标牌有中、外文说明;设有免费物品寄存处和纪念品、书籍销售服务设施等;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合理、干净整洁;各种设施、设备中、外文标识清楚。
e)有专门网站,网站内容有特色;馆内有互动式或参与式的文化、科普、教育服务设施。
f)文化产品开发体现本馆特色,产品销售情况较好。g)利用观众留言本、观众调查表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观众意见调查,征求观众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反馈,并尽可能采纳或实施。
7.3 三级
7.3.1 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7.3.1.1 法人治理结构
有理事会和监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能按照工作章程开展活动。
7.3.1.2 博物馆章程与发展规划
有博物馆章程,有适合本馆性质和功能定位的发展思 路;有阶段性工作计划。
7.3.1.3 建筑与环境
a)建筑功能区块布局基本合理。b)环境整洁,室内空气质量较好。7.3.1.4 人力资源
a)有适于本单位发展要求的人才结构,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应占在编人员的50%以上;高、中级管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b)有切实可行的员工考核、培训等管理制度;能够对上岗专业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培训率达到75%。
7.3.1.5 财务管理
a)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能有效实施, 有基本的事业经费来源和保证。
b)有社会资助。7.3.1.6 安全保障
a)一、二、三级风险单位按要求落实一定的安全防范系统,一、二、三级风险部位按要求落实一定的防范措施。
b)有专职保卫人员;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措施得当,有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卫工作程序规范,有交接班制度。
c)消防责任明确;有针对一般火灾的消防应急预案;配备一定数量消防设施;保卫人员能够准确操作消防设备。d)公共安全制度健全,公共安全应急预案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应急照明设备完好。
7.3.1.7 办公信息化
在编专业技术人员会熟练使用计算机,人均电脑占有率不低于50%。
7.3.2 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7.3.2.1 藏品管理
a)藏品资源与本馆的性质、任务相符。
b)藏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c)有与本馆性质、任务相符的藏品征集政策和收藏范围;对征集的藏品进行初步鉴定。
d)藏品入藏手续齐全;藏品总登记账清晰,账物相符;藏品档案记录规范;新入藏的藏品及时备案。
e)藏品提用手续齐全,进、出库记录完整,一级藏品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装具,并专柜存放;库房无异味。
f)有相应的藏品保养制度和措施。7.3.2.2 学术研究与科技
a)编辑出版业务刊物、著作,馆内人员发表有专业论文。
b)有一定科研能力,能借助或引进专业科技力量开展相关科学技术工作,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3.3. 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7.3.3.1 影响力
a)有博物馆及陈列、展览宣传计划;开展相关媒体报道等宣传活动,有一定的报道量。
b)在本地区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公众影响力,不定期引进展览。
7.3.3.2 展示和教育
a)展厅环境整洁,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重要展品的保存环境较好。
b)基本陈列主题明确,体现本馆特色;基本陈列研究深入,展品组织得当,文字说明准确;展览设计有特色;社会评价较好。
c)能够根据社区和公众需求,举办临时展览,展览社会效益好。
d)有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员;有社会教育工作方案;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服务学校、工厂、社区和农村等不同观众群体。
e)有具有较高素质的讲解员;展览讲解准确、生动;有适合不同群体观众的讲解词,有针对未成年观众群体的讲解服务。
7.3.3.3 社会服务
a)有经过培训的博物馆志愿者,志愿者每年为观众服务应在2次以上。b)国有博物馆每年开放时间应在300天以上,非国有博物馆在240天以上;特定时间免费开放博物馆;日常免费、优惠开放制度和措施向社会公示。
c)外部引导标识清楚。
d)参观游览线路顺畅;为观众提供博物馆介绍、展览介绍、文物藏品介绍等有关资料;卫生设施干净整洁。
e)文化产品开发体现本馆特色。
8、评分细则
8.1 本细则共计1000分,共分为三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200分;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300分;影响力与社会服务500分。评估时,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项最低分值应在60分(含)以上;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项最低分值应在60分(含)以上;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项最低分值应在180分(含)以上。
8.2 一级博物馆需达到800分,二级博物馆需达到600分,三级博物馆需达到400分。
8.3 评分细则计分表(附后)。
第五篇: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试行)
附件1
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文化部第35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登记、注册、接受年检的,具有文物和标本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并对社会开放(正常运行、开放三年以上)的各类博物馆,均可申请参加博物馆评估。
第三条 博物馆评估工作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遵循自愿申报、行业评估、动态管理、分级指导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自评、申报、评定、公布的程序进行。
凡经评估认定的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将在各项业务活动和国内外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第四条 国家文物局负责制定博物馆评估标准,并对评估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国家文物局组织设立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负责全国博物馆评估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设立本辖区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在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等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
第五条 博物馆经评估确定相应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博物馆、二级博物馆、三级博物馆。
第六条 申请评估的博物馆应依照《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开展自评,填写《博物馆评估申请书》,并向属地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对申请评估的博物馆进行考察和评估,对一级博物馆提出推荐意见,经本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送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评议;对二级、三级博物馆提出评议意见,经本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复核。
第八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推荐的一级博物馆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小组进行现场评估。
专家小组在核实材料、实地考察、咨询评议的基础上,提出现场评估报告。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根据申请单位的《博物馆评估申请书》、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推荐意见和现场评估报告,进行综合评议,并以打分方式产生一级博物馆的评定意见。
第九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将一级博物馆的评议意见和二、三级博物馆的复核结果,报国家文物局审定、公布。
第十条 博物馆的等级标牌、证书由国家文物局统一制作、颁发。
第十一条 被评定为相应等级的博物馆,须将等级标牌置于其主入口处的最明显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博物馆评估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具体申报时间由国家文物局确定。
对申请评估和晋升等级的博物馆,按照本办法进行评估。已定级的博物馆由与其等级相应的评估委员会复审。复审合格的,由评估委员会报审定机构,保留其原有等级;复审不合格的,由评估委员会报审定机构,撤销其等级。
第十三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及其现场评估小组须严格遵循相关评估工作程序、规则和纪律,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博物馆行业、社会各界和公证机构的监督。
第十四条 申请评估的博物馆,一经核实有弄虚作假、行贿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主管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评估资格。
参与博物馆评估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徇私舞弊。如有违纪、违规行为,一经查实,由主管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