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4 02:5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审计署关于2015年

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根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部署,提出如下意见:

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要始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坚持“两手抓”,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

(一)加大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要按照国务院要求,持续跟踪检查各级地方政府落实稳增长等政策措施情况,及时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要重点检查重大建设项目的进度是否符合要求,相关的财政资金、信贷资金是否保障到位并及时投入使用,关注政府各部门推进简政放权和承接上级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进展和效果情况,以及财税、金融、产业、外贸等政策落实情况。要切实反映本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意见,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每季度要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报告跟踪审计情况,重大事项随时报告。

(二)深化财政审计。要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促进盘活存量资金,优化增量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持续跟踪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注意反映和揭示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贯彻落实。重点检查进入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的分配过程是否规范合法并逐步减少。加大对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加强政府收入征管审计,促进税收政策制度改革、规范非税收入征缴。关注地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清理

—1—

情况。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特别是要关注清理办公用房中出现的空置和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后出现的“烂尾楼”问题,关注有关“小金库”和“吃空饷”治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等相关规定的执行和清理情况。

(三)深入开展民生审计。民生审计要坚持纵向到底,循着资金流向走,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一直追踪到项目、追踪到个人。要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重点揭露和查处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保障性住房分配、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并跟踪检查以前年度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要预留时间和人力,做好全国统一组织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摸清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等情况,揭示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擅自降低收费和缴费基数等影响基金安全和可持续性的问题,关注影响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问题,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在完成好上述任务的同时,各地应结合实际,关注“三农”、教育、医疗等民生资金和项目情况,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四)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认真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健全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要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一定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质量、确保效果,坚决杜绝脱离本单位审计力量实际,只求数量,不顾审计质量的做法。建立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备制度。坚持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真正把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要准确把握审计重点,特别是要关注责任落实情况,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依法依规界定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推进问责和责任追究机制的健全完善。

(五)深化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投资领域改革,关注政府投资的规划布局和投向结构情况,促进发挥政府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地方政府投资和承担偿债责任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揭示粗放管理、乱铺摊子,以及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等问题。强化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

—2— 的监督,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相关审计机关要继续做好四川芦山、云南彝良和鲁甸灾后重建等跟踪审计工作,加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资金审计,做好援藏、援疆项目的审计,确保实现政策目标。投资审计要严格依法依规实施,各级审计机关不得介入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环节。

(六)推进资源环境审计。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促进依法有序和节约集约有效使用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加强对土地、矿产等资源的审计,揭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建设用地审批征收供应、耕地保护和矿业权审批、配置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和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治理项目的审计,查处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和政策落实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积极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入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重点和方法,为全面开展此项工作积累经验。积极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在各专业审计中密切关注资源环境审计内容,形成资源环境审计合力。

(七)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增强敏锐性,注重揭示财政、金融、民生、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继续加大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审计力度,关注政策执行、风险管控、信贷投向、不良贷款、互联网金融和潜在风险隐患等。严肃查处非法集资、违规放贷,以及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中的利益输送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切实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八)切实坚持“两手抓”。要始终坚持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查处,一手抓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各项审计都要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依法治国、促进深化改革、推动政策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贯彻始终。要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项目审批、土地交易、重大物资采购、银行贷款发放、国有股权转让、矿产资源交易、医药购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揭露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案件线索,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惩治权力运行中的贪腐行为。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坚持查深查透,同时要结合审计发现的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

—3—

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把文件精神吃准、吃透、吃深,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上来。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按照中央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办法,形成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长效机制。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谋划审计、实施审计,结合各地实际,认真做好本地区“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制定本地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意见办法,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指导和考核,全面促进提升本地区审计监督水平。

(二)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大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力度,利用好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平台,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对重点问题、重点事项进行重点突破,特别是对涉及本地区的重大审计项目,要统一组织、上下联动、整体作战。积极推进有关部门单位向审计机关定期报送电子数据,加大数据的集中和关联分析力度,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思维、技术和方法的途径。积极推广“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着力提高审计的准度和精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联网审计,不断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全面运用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和审计成果及时准确统计。

(三)要切实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各级审计机关要严格把好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的审计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要通过加强审计现场审核、审计报告审理和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等工作,强化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出现重大审计质量问题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极端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要高度重视审计法治工作和审理工作,配齐配强相关人员,审计法治工作机构和审理机构要严格履职尽责,严把审计质量关。

(四)要切实做到严格依法。各级审计机关既要按照宪法、审计法等法律赋予的职权,依法开展审计监督,坚持审计职责权限、审计程序、审

—4—

计方式、审计标准和审计保障法定,特别是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做到依法查处,决不手软,又要严格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要在“促发展、促反腐”上积极主动发挥作用,正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历史地、辩证地、客观地看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既不能以现在的规定制度去查处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用过时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范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专业公司和事务所等购买社会服务的行为。要依法清理基层审计机关经费提成和设立专户的做法,对经费保障不到位的,要按照中央规定,积极向本级政府反映,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五)要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各级审计机关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依法公开审计结果。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加大整改跟踪检查力度,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公告审计整改情况。要积极做好审计结果公告的解读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误读误解误判,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六)要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更好地适应新要求,承担新使命,必须坚持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从严管理审计队伍。要强化纪律建设,深入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坚守党纪国法和道德品质“两条底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和工作纪律,特别是要严防投资审计领域的廉政风险;要强化作风建设,深入落实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要求,下大力气整治“庸懒散”、“骄娇暮”,切实做到“实、高、新、严、细”;要强化能力建设,省级审计机关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市、县审计机关的人员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对法律绝对忠诚,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审计铁军。

审计署 2015年1月6日

—5—

第二篇: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文件

审财发„2010‟143号

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加强 财政审计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是宪法、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履行职责,财政审计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审计范围不够完整,审计覆盖面比较小,整合审计资源力度不够,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两个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宏观性和建设性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财政审计工作。当前财政法制建设、财政改

— 1 — 革和财政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对财政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认真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坚持“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思路,切实整合审计资源,加强预算执行审计,完整把握财政审计范围,扩大财政审计覆盖面,积极探索对政府决算草案等财政报表发表总体意见的方式方法,增强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主要目标。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及时揭示财政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维护财政安全;促进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推动建立完整协调的政府预算体系;推动预算公开和财政管理的规范化,促进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二、着力拓展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

(三)完整把握财政审计范围。财政审计要涵盖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所有政府收支。既包括税收收入、政府债务收入,也包

— 2 — 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非税收入,还包括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政府负责管理的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政府外债审计和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等是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积极开展预算执行效果审计。财政审计既要关注预算执行过程,更要关注预算执行效果;既要关注资金收支情况,又要关注项目进展和事业发展情况。预算执行效果包括:资金收支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工作任务是否按计划开展,按时完成;已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预算执行是否达到事业发展政策目标等。

(五)努力探索政府决算草案审计路子。有条件的审计机关要在本级政府审查政府决算草案前对本级财政部门编制的政府决算草案进行审计,对其数据真实性发表总体意见,对相关预算执行活动的合法性、效益性做出评价,在向本级政府的审计结果报告中予以反映,为本级政府审查政府决算草案提供审计支持。条件不成熟时,可以先对政府决算草案或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的个别报表、预算科目进行审计,逐步扩展。

三、扎实提高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

(六)要以“两个报告”为载体,反映预算执行及其效果的总体情况。“两个报告”是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应当

— 3 — 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财政审计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核心,突出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体现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丰富“两个报告”内容。

(七)要注重研究体制机制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管理、完善制度的建议。

(八)要发表总体评价意见。关注预算科目、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的总体情况,对其报表数据真实性、收支活动合法性、资金使用效益性进行总体评价。

四、大力加强对各项财政收支的审计

(九)加强对财政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各级审计机关要每年开展该项审计。围绕建立包括财政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在内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扩大审计覆盖面。关注政府预算与部门预算、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草案的差异,促进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促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促进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和预算执行的均衡性、严肃性。关注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揭示各类财政风险。关注财政体制运行情况和转移支付制度运行情况,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有效整合各级审计机关的资源和力量,提高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审计覆盖面。探索对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开展审计并发表总体意见。积极推动财政部门启动政府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改革。

(十)加强对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分配、管理政府性投资情况和

— 4 — 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各级审计机关要每年开展该项审计。紧紧围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这条主线,关注政府性投资资金的分配依据、分配标准、投向结构、年初到位率、预算执行率、计划下达、资金使用、项目建设、项目效果等内容。尤其要加大对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力度,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揭露和查处,促进政府投资项目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十一)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审计署对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至少每3年轮审一遍。有条件的地方审计机关要每年对同级财政所有一级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其他审计机关至少每5年轮审一遍。重点一级预算单位要每年必审。扩大对一级预算单位所属二、三级预算单位的审计覆盖面。加强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审计,促进做好部门预算公开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推进绩效审计,促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增强行政效能。推进上下联动审计和联网审计。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积极探索对部门决算草案真实性和预算执行情况发表总体意见。

(十二)加强对财政收入征管情况的审计。各级审计机关要每年开展该项审计。加大对税收征管的审计力度,扩大非税收入征管审计的范围,扫除审计盲区。积极探索有效整合各级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的方式,扩大财政收入征管审计的覆盖面。揭露财政收入征管

— 5 — 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严格依法征收。揭示税收制度漏洞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分析税收政策的执行效果,促进完善税收政策制度和征管体制改革。

(十三)加强对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民生支出的审计。每年要选择若干民生支出进行重点审计,既要关注本级支出,还要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严肃查处民生支出管理使用中的挤占挪用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各级财政加强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关注民生支出的政策目标实现情况,提出增大投入、完善制度的建议。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专项资金,要及时开展跟踪审计。

(十四)加强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的审计。“上审下”要与“同级审”有机配合,相互促进,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重点关注“同级审”的难点和盲点,关注执行统一财税政策情况、上级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管理和分配使用情况、财政支出结构情况、财政体制运行情况和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完善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与下级政府主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动态化、常态化的审计监督,重点摸清政府融资平台的真实状况,揭示问题,防范风险。推动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接受人大监督。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资源整合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审计机关要尽快建立财政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提出财政审计的

— 6 — 计划安排意见;研究确定财政审计的工作目标及审计内容、重点;审议各有关业务部门提出的财政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各有关业务部门审计力量的安排;通报财政审计工作进展情况,汇总审计成果,协调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原则等。各有关业务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大局意识,按照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完成好各项财政审计任务。

(十六)整合审计资源。各级审计机关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审计机关内部也要在考虑部门职责分工的基础上,统筹调配,根据财政审计任务的特点和需要,兼顾审计力量和专业优势,将各审计项目均衡地落实到各审计业务部门组织实施。审计机关每年集中各审计业务部门力量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十七)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按照完整的财政审计范围,围绕一定时期的财政审计目标,对项目选择、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资源、组织实施和成果利用进行统筹管理。具体包括:围绕财政审计目标,合理选择财政审计项目,并确定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围绕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合理确定其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和审计时间,确保各审计项目顺利完成且相互协调;综合分析审计结果,科学编发审计信息,编写审计报告,汇总“两个报告”。

六、努力强化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财政审计队伍建设。财政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审计、会计业务,更要熟悉财政业务,特别要掌握国家关于财政工作

— 7 — 的方针政策,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各级审计机关要下大力气培养财政审计高端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有计划地通过审计实践、挂职交流等方式培养财政审计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同时,根据财政审计队伍建设的需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十九)加强财政审计信息化建设。财政审计的信息化建设要着眼于增强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和时效性。创造条件扩大计算机审计覆盖领域,大力开展部门预算联网审计,努力推动与财政、国库、税务等部门的联网工作。研究分析预算编制、预算指标管理、财政资金收支、总预算会计等信息系统,开发数据转换程序。建立充实财政审计数据库,开发推广财政审计软件。充实、推广财政审计计算机审计案例和专家经验。

(二十)加强财政审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财政审计结果公告、政府决算草案审计、部门决算草案审签、财政联网审计和跟踪审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以“两个报告”为主体、以单项审计结果公告相配套的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体系。制定财政审计工作指南,推进财政审计规范化。

七、进一步改善业务考核和业务指导

(二十一)改进和完善审计业务考核工作。各项审计业务考核工作,要紧紧围绕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进行。要把各项审计报告特别是“两个报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改进和完善现行考核制度和审计成果评选办法,引导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二十二)加强财政审计理论研究和工作指导。各级审计机关要结合财政审计工作实践,加强财政审计理论研究,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财政审计的质量检查和工作指导。下级审计机关要依法如实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财政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审计署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先进经验,掌握财政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加强监督检查,推进财政审计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此件我署依申请公开)

主题词:审计

财政

意见

署内分送:署领导(8),总经济师,办公厅、财政司(4),存(4)。

审计署办公厅

2010年10月25日印发

(只发电子文件)

第三篇:浅议地方审计机关的“免疫系统”功能

刘家义审计长关于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出,是对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创新,对于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审计机关,必须深入领会审计“免疫系统”论的精神内涵,以科学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推进审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地方经济社会的安全与健康运行。

一、要深入理解审计“免疫系统”论的精神内涵

“免疫”是机体对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具有抵抗力的现象。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菌侵犯的最重要的保卫系统,是保障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计作为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和抵御违法违规等“病害”侵蚀的风险,并及时揭示、查处、消除这些“病害”。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如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因此,“免疫系统”论是对审计本质的科学而形象的高度概括。他不仅回答了审计是什么,为什么要搞审计,而且回答了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到底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免疫系统”的含义和审计工作的职能特点分析,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预警功能。加强审计,经常为经济发展“号脉”,及时发现经济领域中的不真实、不合法、不合规、效益低下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判断经济安全和健康状况,防范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发生;二是揭示功能。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向被审计单位反馈,向有关部门通报,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让有关方面了解“病情”,引起警觉和重视;三是去除功能。依法处理纠正问题,严惩严重违法违纪单位和责任人,切实杀灭“病菌”,消除“病灶”;四是服务功能。对流行普遍、危害较大、影响突出的“病害”,要分析“疫情”,剖析“病因”,列出“清单”,开出“处方”,提请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采取措施,阻击违法违规问题的扩大和蔓延,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和“死灰复燃”;五是发挥修补功能。责令和帮助被审计单位“亡羊补牢”,落实审计决定和建议, 修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纠正存在的问题,挽回损失。要通过“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使整个社会的财经法纪意识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经济秩序不断好转,资金违法违规率明显下降,资金使用效益大幅提高,最终达到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目标。

二、要明确 “免疫系统”论对审计任务的要求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国家安全有了保障,国家利益才能有保障,民主、民生和公平正义才能有保障,才能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强调审计机关要在法定职责内关注经济安全,在把握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上做到“六个高度自觉”。各地审计机关应该按照这一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审计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财政审计,促进财政健康运行。财政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大量的公共事物。财政安全是经济社会安全的首要环节。各地审计机关应坚持以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目标,加强财政审计。要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审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预算收入的合规性、预算支出的效益性、财政分配的公平性、预算平衡的真实性,揭示和查处违反《预算法》、扰乱财政秩序、不利于公共财政建设的行为,促进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要审计定员定额情况、预算细化情况、项目预算编制情况,看有无以少报多、虚假预算问题。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是否严格,有无不按预算使用资金、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截留应上缴的财政收入等问题。促进部门预算执行规范、有序。要扩大财政审计范围,力争五年对一级预算单位审计一遍。加强与一级预算单位关系密切的重点二三级单位的审计监控,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和分析部门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促进加强和改进管理,使一级单位预算管理达到规范要求,二三级预算单位违法违规问题明显下降。同时,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探索部门决算审签制度。

二是加强民生审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民生建设是十七大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审计机关必须高度关注民生,着力发现惠民政策、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审计手段加以解决。加强扶贫、投资、救灾等资金的审计,检查相关政策和资金的落实情况,查处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保证社会保障资金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对养老、医疗、救灾等款物要每两年进行一次审计,严查其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养老钱”、“看病钱”、“救命钱”不被侵蚀。加强对住房、教育、就业、移民等资金的审计,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前,尤其要做好扩大内需新增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对项目

第四篇: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参与反腐败案件协调工作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参与反腐败案件

协调工作

反腐败是我国审计机关的一项法定职责,也是一项历史使命,审计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中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规定要“加强纪检、审判、检察、公安、监察、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跨区域协作办案及追逃、追赃机制,完善相关程序,形成整体合力”。随着国家审计机关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审计署在反腐败工作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地方审计机关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甚理想,笔者根据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就地方审计机关如何参与反腐败案件协调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发挥“经济卫士”作用,把好反腐倡廉源头关口

(一)审计监督是发现腐败问题的前沿阵地。近几年的审计工作表明,一些常规性的审计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和揭露腐败问题,或者能及时发现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的漏洞。长期的审计实践也表明,凡是经济领域中的违纪违法犯罪活动一般都能从资金往来中抓住蛛丝马迹。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依法运用独有的技术方法能及时发现和掌握贪污、偷税漏税、造假账、化公为私,骗取财政资金、违规处臵国有资产和资金以及各种损失浪费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反腐败斗争提供准确的线索和信息。就笔者所在的区来看,近两年,共对全区 家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审计,审计查出问题资金 亿元,查出很多共性方面的问题,如:私设小金库、挤占挪用、乱收费、扩大开支范围、乱列支出、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偷漏税金、转移支出、套取财政资金、以权谋私等,一些问题在审计督促下,相关单位积极开展整改,取得了较好成效,一些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移送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二)审计监督是查处腐败案件的重要方式。对一些经济上的违纪违法以及错误决策导致的腐败行为和现象,各地反腐败案件协调工作成员单位在监督中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将审计、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等部门的监督力量有机联合起来,协同合作,能更有限地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近两年,我们审计局先后参与配合区纪委、区检察院对全区三公经费进行清理,对区住建局绿化工程、原云溪区轮渡所进行审计等。审计成果多次与纪委、检察机关实行共享,审计档案被区纪委、区检察院多次调阅,并提供审计报告和审计证据复制件 余份。

(三)审计监督是预防腐败发生的重要手段。这几年,审计为了适应国家反腐败建设的需要,由过去单一的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审计中,坚持“审、帮、促”相结合,通过审计发现管理漏洞,提出有效建设帮助整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产生腐败。对一些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积极上报专门审计信息,注重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健全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使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及时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审计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如:这几年,我局在政府投资这一块,加大了审计监督力度,重点审计工程预算高估冒算,弄虚作假;工程管理混乱,偷工减料;违法投资项目招标规定,谋取私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审计局前移监督关口,提前介入,对重点投资工程项目全程跟踪审计,严把工程招投标、施工过程、工程决算、工程造价等重要关口,以预防、揭露和查处投资领域的腐败问题。近两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及区直机关投资项目 个,送审金额 亿元,审减金额 亿元,追回损失资金 万元,提供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万元,审计处理上缴财政 万元,合计为区政府增收节支 亿元。

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为确保反腐败案件协调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成效,地方审计机关应充分考虑审计机关职责情况,制订完善了相关制度,构建了工作运行机制,为开展反腐败案件协调工作奠定制度保障。

(一)健全制度,明确任务。地方审计机关要出台各相应配套制度,将反腐败案件协调工作的要求及内容融入制度之中,落实在干部职工的具体工作中,落实在审计执法的各个环节中。对不认真发现案件线索,发现案件线索不认真查实,发现案件线索情况不上报、不反映、不向纪检监察机关或检察机关移交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外单位移送情况、社会举报不认真办理,对反腐败案件协调工作不配合、不参与、不落实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以完善的制度保障反腐败案件协调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督查,强化考评。将反腐败案件协调工作纳入机关岗位责任制之中,作为科室责任制和职工个人岗位责任制的重要内容,逐项逐条加以具体规定、量化评分。就笔者了解,一些地方审计机关与各科室签订责任状,其中应明确规定各科室必须向局长办公会提交案件线索多少条。同时,要求科室做好反腐败案件协调的配合、参与、情况反映、信息共享等工作,并对各个环节予以量化评分。实行动态跟踪检查,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考评,一年一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股室及职工个人评先评优、进步晋升相挂钩。

三、现实困难

1、审计执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一些案件线索,我们在移送后,由于种种原因,最后不了了之。长时间这样,个别单位和部门对法律意识更趋淡漠,问题会越积越多。个别领导干部和职工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

2、审计手段有限,查处案件难度不断加大。审计作为行政执法监督部门,其手段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过程及会计账簿、报表等资料的审计查证,从而揭示和发现问题。但法律明确规定的强制手段有限,致使在审计发现问题线索后,要找有关当事人核实或外调相关人员,往往得不到主动配合,给审计的调查取证、审理定性增加了难度,也使个别问题无法深入突破。

四、建议意见

1、加强协作沟通。各成员单位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必要时提请提前介入。

2、强化成果共享。对于已移送的案件线索,相关部门要保持联系,通报案件的后续进展情况,实现成果共享,及时进行总结、查找不足,不断提高移送案件的质量。

3.健全“预警”机制。通过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强化管理,健全体制、机制的建议,提前“预警”,降低各类财经违规违纪行为,并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

第五篇:审计署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试行办法

《审计署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试行办法》(审办法发[2008)229号)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切实履行审理职责,规范审理行为,依据审计法、审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审计署各业务司、派出审计局(以下称业务部门)直接实施完成的审计项目审理工作。业务部门直接实

施完成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业务司负责汇总的审计报告,反映审计结果的行政公文、审计信息、审计结果公告等,继续执行审计复核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审理,是指法规司依据审计法和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业务部门提交的反映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修改,并提交审计结果类文书的行为。第四条 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在业务部门按规定程序完成审计报告等审计结果类文书代拟稿后进行。

第五条 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在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前,如召开交换意见会的,法规司应当安排审理人员参加会议。有关审计组应提前两天通知法规司派人参加。

第六条 审理工作采取报送审理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审理人员可以到审计现场进行审理,或报经总审计师和分管署领导同意后,直接到被审计单位核实有关情况。

第七条 审计组组长(或其指定人员)在编制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前,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提出明确的复核意见,并对其复核意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八条 审计组应及时将审计报告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并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事项,进行核实并作出书面说明。业务部门对审计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在此基础上代拟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等行为需要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代拟审计决定书;对需要移送的事项,代拟审计移送处理书。

第九条 业务部门在完成上述审计结果类文书代拟稿后,应当将下列资料提交法规司进行审理:

(一)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

(二)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

(三)审计组审计报告(即征求意见稿);

(四)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书面说明;

(五)业务部门出具的书面复核意见;

(六)代拟的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等审计结果类文书;

(七)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 审理工作应当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调整的合规性。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否符合程序要求;审计实施过程中,遇有需要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有关事项时,是否进行了调整并履行了相关程序。

(二)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实施方案是否符合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是否在审计目标、内容与重点、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细化(没有审计工作方案的审计项目除外);审计实施方案是否结合审前调查情况,做到目标具体,重点突出,分工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内容和重点是否按照规定的分工、方法和步骤得到有效落实;审计事项的查证过程和结果是否在审计日记中得以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记载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是否按要求完整地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违法违规问题是否全部写入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有无隐瞒、遗漏问题。

(四)审计证据是否符合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审计结论或审计查出的问题是否表述清楚,数据无误,定性准确,结论恰当,法规依据正确。

(五)审计结果类文书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事实表述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是否恰当;编制是否规范。

(六)同类项目审计报告中对同类问题的定性及处理的一致性。

(七)其他需要关注的重要事项。如审计实施方案经审计业务会审定,法规司不再对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理。

第十一条 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充分交换意见,全面了解相关情况。

第十二条 审理人员提出审理意见后,应当及时提请法规司分管司领导召开审理会议,进行集体研究讨论。

审理会议一般由法规司司长(或其委托的副司长)主持,法规司其他司领导、审理人员、审计组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也可以吸收法规司其他处室人员和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员参加。

在审理过程中遇有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时,应当向总审计师和分管署领导报告。

第十三条 审理人员应当对审理的主要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对审理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意见,经法规司分管司领导确认后,形成审理意见书(参考格式见附件)。

第十四条 根据审理发现的有关问题,法规司在出具审理意见书时应分别情况提出下列明确意见:

(一)存在本办法第十条第(一)、(二)种情形确实无法补充完善的,应当要求其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研究改进。

(二)存在本办法第十条第(三)、(四)种情形的,应当先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补充、完善;确实无法补充、完善的,应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研究改进。

(三)存在本办法第十条第(五)、(六)、(七)种情形的,一般应当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由法规司直接进行修改。

第十五条 业务部门应当对审理意见书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认真进行研究,积极采纳合理意见,并对审理意见的采纳情况逐一作出书面说明,无法采纳的要说明具体原因。审理意见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应当及时提交法规司。

第十六条 法规司根据业务部门对审理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对审计结果类文书直接进行修改,对重要修改情况形成书面说明,并经业务部门确认后,将修改后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及有关资料报送总审计师审核。

第十七条 法规司审理及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的时间应分别控制在7个和5个工作日内。如遇重大项目或集中成批审理项目等特殊情况时,经署领导批准可适当延长。

第十八条 审计署召开审计业务会议时,法规司应当向审计业务会议汇报有关项目的审理情况。

第十九条 法规司应当合理组织、安排审理人员,明确内部分工和相应的责任。审理人员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切实做到严谨细致,确保审理质量,防范审理风险。

第二十条 法规司及审理人员应当对其所出具的审理意见的恰当性负责;对审理应当发现而未发现的重大问题负责;对修改提交的审计结果类文书的恰当性负责。

审计人员、审计组组长及业务部门应当对审理提出的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有关问题承担责任;对审计项目中存在但审理未发现的重大问题与法规司共同承担责任。

第二十一条 审理意见书的相关内容和审计结果类文书的修改情况,应当作为对审计项目考核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审计组应当将审理意见书、业务部门对审理意见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重要修改情况书面说明归入审计项目档案。

第二十三条 审计署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审计署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审理意见书(参考格式)

附件

审理意见书(参考格式)20xx年第xx号

被审计单位

主办单位

审计项目

审理内容

审理发现的问题

审理意见

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调整的合规性

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审计实施方案执行的有效性

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审计工作底稿是否表述清楚、定性准确、结论恰当、法规依据正确

审计结果类文书表述清楚,适用法规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移送恰当,编制规范

一 审: 二 审: 法 规 司:

xxxx年xx 月xx 日

下载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暂行规定(审计署第1号令)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暂行规定 (2000年1月28日 审计署令第1号) 第一条 为了促进审计机关正确履行职责,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审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

    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指导

    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指引为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客观评价被审计人员履职情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现制定并下发《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指引......

    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指导

    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指引 为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客观评价被审计人员履职情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现制定并下发《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指......

    关于审计、考核工作的意见

    关于审计、考核工作的意见集团公司: 目前,指标层层分解,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的资产经营责任体系,初步形成了“预算管理、业绩考核、年度审计、绩效挂钩”的联动工作机制和......

    关于落实国家审计署审计意见中住房保障工作有关问题处理意见3.11

    关于落实国家审计署审计意见中住房 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处理整改情况 根据房保(2010)10号【关于落实国家审计组审计意见中住房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针对审计意见中......

    审计业务工作底稿填列要点

    审计业务工作底稿填列要点 原则上每个审计科目工作底稿的填列按审计程序表上的要点进行,对有关个别科目明确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货币资金,盘点、证明、未达帐调整、取得银行......

    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及建议

    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及建议 金勋和 [内容摘要]: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中审计对象、审计机关存在的一些共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为加强审计监督,严肃财经法纪,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改进力度,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就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