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催生文艺出版精品(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2:3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催生文艺出版精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催生文艺出版精品》。

第一篇: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催生文艺出版精品

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催生文艺出版精品

——在出版界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上的发言 蒋建国

(2014年10月30日)

蒋建国 《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6日

02 版)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全国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总局根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中宣部工作会议要求,召开党组会和局长办公会,举办专题研讨班,组织机关、直属单位和全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今天的座谈会,是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的举措之一。这里,我结合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宣部工作会议的体会,就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四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深入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所谓重要时间节点,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决定性阶段、攻坚时期、宏伟目标、伟大斗争,都迫切需要文艺凝聚伟大精神、激发伟大力量、发挥伟大作用。所谓重要会议,就是会议规格高、影响大,总书记亲自出席、亲自主持,对文艺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阐释、作出深刻回

答,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引领时代方向的重要里程碑意义。

习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站在战略和全局、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艺工作的方针原则、目标方向、任务要求,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讲话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理论上具有真理性、实践上具有针对性、工作上具有指导性,为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可以说,讲话正当其时,犹如下了一场及时雨,涤荡了侵蚀文艺界的铜臭气,扫除了文艺工作者精神上的雾霾,滋润了文艺百花园的土壤,昭示着社会主义文艺之花必将更加鲜艳夺目;送来了一个艳阳天,匡正了文艺生活中的种种乱象,带来了一个艳阳高照的清朗天空,指引了文艺繁荣发展的光明前景,昭示着文艺春天的真正来临;奏响了一曲大风歌,座谈文艺繁荣之事,纵论文化发展之道,指引文明进步之路,高擎时代精神的火炬,谱写民族复兴的华章,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正能量。其丰富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充分显现出来。

二、深刻认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

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特别是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刻认识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必须进一步增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发挥文艺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是深刻认识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三是深刻认识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 3

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四是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所在。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要自觉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追求真善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五是深刻认识文艺工作的评判标准。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发生矛盾时,坚持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服从社会价值;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确保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赢得了历史的掌声,展现出永恒的魅力。

六是深刻认识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要自觉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三、组织开展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阐释工作

出版工作肩负着学习贯彻和宣传阐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双重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自身学习好、贯彻好,当好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表率,又要面向社会宣传好、阐释好,努力为全党全社会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供有力支撑。

立足自身抓学习贯彻,就要推动学习活动在全系统全面展开、全员覆盖、层层跟进、不断深入,把讲话精神纳入党组织学习、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出版工作者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把讲话要求体现到工作规划、政策扶持、评价引导、社会推介、对外传播、规范管理、人才培养、组织领导各个方面,转化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实际举措。

面向社会抓宣传阐释,就要把宣传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图书、报纸、期刊、网络媒体,利用重要版面、专栏专题,深入宣传讲话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实践要求,宣传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落实的进展成效,用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

四、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任务要求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把中央要求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认清出版在文艺繁荣发展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出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宣传真理、普及科学、咨政育人的基础性作用,明确职责、细化措施、抓好落实,推动文艺图书、文艺报刊、文艺音像电子制品、网络文艺出版等文艺出版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抓好中心环节。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看出版。优秀出版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标识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出版精品力作,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波澜壮阔崛起征程上最耀眼的文化印记。近年来,随着我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文艺出版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2013年全国出版文艺类图书72667种,占总数的16.35%,比2012年增长11.83%。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一大批优秀文艺出版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文艺类图书零售市场增长率高于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增长率,成为各销售渠道最畅销的图书类型。越来越多的优秀文艺类图书进入国际市场和全球主要国家的图书馆馆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文艺出版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精品力作创作生产能力不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比较突出;“文艺复制”、“山寨作品”、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出版单位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文艺出版物低俗内容时有出现,个别甚至含有色情、暴力等内容。

面对时代的呼唤,面对现实的要求,我们必须把多出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出版

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文艺出版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培育精品力作上花更大力气、出更多成果。要引导文艺出版工作者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历史洪流,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锻造精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加强引导、完善管理、积极扶持,推出更多双效俱佳的网络文艺出版精品。要把网络文艺出版作为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立足传统出版、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扩大优秀文艺出版作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把实现社会价值和实现多次增值更好统一起来。

(二)推动两头发展。出版人是作者与读者的纽带,出版工作是由创作走向阅读的桥梁,出版精品力作是引领文艺创作和推动全民阅读的催化剂、加速器。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作用,一方面抓创作引导,积极发现和发掘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原创文艺出版作品,在多元共生、百鸟和鸣的文艺生态中引领创作方向,推动文艺出版繁花盛开;一方面抓阅读推广,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通过政府推介、社会推广、专业推荐等多种方式,把广大读者领进文艺阅读的美丽殿堂,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在创作引导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出版精品创作生产机制,为优秀作者提供展示平台,为有潜力的新生代作者提供成长发展空间。要运用国家出版资金、民文出版专项资金、原创动漫出版资助等方式,通过中国出版政府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等途径,催生更多文艺出版精品。要深入实施新闻出版名家工程和行业领军人才工程,加强文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思想业务素质。鼓励 7

出版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广交深交朋友,善于挖选题、找市场,扶新人、推佳作,形成既出精品又出人才、既有文艺大师又有出版大家的生动局面。要加强对各类图书排行榜的引导,把专家评论、群众评价、市场评判有机统一起来,旗帜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和文艺方针,理直气壮地谴责不良倾向和错误观点。

在阅读推广方面,要加快制订《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和《国家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加强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要利用“书香中国”“书香之家”等平台,通过“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系列推荐活动,邀请德艺双馨、人民喜爱的作家艺术家担任“全民阅读大使”等方式,抓住重大节庆等契机,吸引群众参与全民阅读。要对重点文艺出版物开展集中宣传和展示展销,纳入农家书屋重点书目,更好地服务群众、扩大影响。同时,要充分利用“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项目,利用国际主流营销渠道、重点互联网营销平台、海外华文书店营销体系以及重要书展平台,积极推动我国优秀文艺出版作品走向世界。

(三)强化三项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质量,没有精品。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不断优化文艺出版繁荣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一要强化质量管理。质量是文艺出版的生命。要始终把内容质量放在首位,讲品味、重格调,弃粗鄙、戒恶搞,确保导向正确,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两个效益”“两种价值”相统一。出版单位要加强出版质量全流程管理,把好选题质

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和印制质量关,防止粗制滥造的作品流入市场。政府主管部门要坚决向低劣出版产品开战,营造清新清朗的出版空间。

二要强化版权管理。文艺出版作品凝结着作家的创新创造,凝结着出版单位的辛勤劳动。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营造有利于文艺创新的良好氛围,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创成名、一创致富、一创终身享有、一创利及子孙的良好风尚。要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完善社会服务,畅通授权机制,发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和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构建版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出版单位要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敢于主张权利,善于维护权利,主动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配合,形成保护版权的合力。

三要强化市场管理。文艺出版的繁荣离不开健康的市场秩序。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为文艺出版繁荣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违法和不良文艺作品的治理力度,决不给有害出版产品提供传播渠道。要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为重点,加强网络文艺出版监管。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的非法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追源头、办案件、抓处罚,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工作、锐意创新,推出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出版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

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第二篇:强化三种意识 切实履行职责

强化三种意识 切实履行职责

刘胜利

五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质检部门“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守护者,一定要坚决执行食品安全法,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食品安全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在对质检工作给予鼓励的同时,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化作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强化三种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为质量强国而战。

首先是“责任意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党和国家形象,在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的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严峻,质量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做好这份工作,没有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是不行的。“高度负责”是我们干好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关系我们事业兴衰的关键环节。没有一点责任意识,凡事得过且过,敷衍应付,想干好工作、成就事业、推动发展,无疑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质量兴衰,人人有责。”做好质量工作,要牢记总书记提出的“高度负责、甘于奉献,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一抓到底,善始善终”的要求,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把关,切实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为质量强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其次是“自律意识”。质检部门身负监管之责和执法把关重任。但“律人”先要“律己”,而且要“严于律己”,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广大质检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加强自律意识的培养。工作中,要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做任何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确保每项工作不马虎、不走样。生活中,要行得端,走得正,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要常怀宽人之心,容人纳事;常怀畏惧之情,洁身自好。以执法者自身的实际行动树立整个质检队伍良好的自律形象,带动全社会依法守法、遵规守纪的良好风尚,引导广大企业和食品生产者强化行业自律,强化自我监管,强化守法意识,共筑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防线,共同担负食品安全之责,举全社会之力促进国家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三是“实干意识”。今年春节期间,总书记在各地视察时再次提到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求真务实。树立“实干意识”,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干工作,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今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总局确定的“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从严治检、强化监管为着力点,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总体要求,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踏踏实实的工作,切实改善监管模式和方法,切实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切实提高执法把关工作有效性,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责任重于泰山,强国不辱使命。“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切实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给予我们信心和力量。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严抓落实,以高昂的斗志,十足的干劲,满腔的热忱,为质量强国而战,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祖国和社会,为党的90岁生日献礼。

(作者系深圳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

第三篇:坚守平凡岗位 切实履行职责

坚守平凡岗位 切实履行职责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1年4月27日,我乡召开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专题学习讨论会,会上,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并就如何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谈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本文结合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会,就如何坚守工作岗位,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治理百姓的官员,古代称之为父母官。父母官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杨善洲同志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把人民群众当作衣食父母,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倾其一生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他用平凡和忠诚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和英雄史诗。

我是一名基层乡镇干部,虽说不上位高权重,但责任不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是最基层的父母官,切实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是我们必须时刻谨记和思考的问题。乡镇工作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应该把全乡乃至全县甚至更大范围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摆在第一位,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把群众的合法利益摆在第一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去做好,不断锤炼好“五心”(即党心、民心、公心、耐心、事业心),在压力沉重、日复一日的基层工作中,坚持一种信念、保持一份率真、秉持一股干劲,干出一番事业,尽力密切干群关系,进而形成紧密的血肉联系,让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牢记宗旨,坚持党心,这是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要素

牢记宗旨,坚持党心,这是党员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也是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先决条件。牢记宗旨、爱岗敬业,服从领导、服务大局,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等等,都是新时代“党心”的体现形式,也是党员践行宗旨的具体要求。杨善洲同志坚持“共产党员的身分永不 退休”,时刻谨记“作为共产党员,不能光想自己,要时刻牢记使命”。他牢记宗旨,服务群众的党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乡镇干部的工作职责和使命,说大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具体点就是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为人民办好事实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时刻保持一颗鲜红的、舞动的“党心”。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加强学习,加强党风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做永不退休的党员。

二、关心群众,赢得民心,这是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立足之本 关心群众,赢得民心,这是乡镇干部的立足之本。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干部,归根到底都是要为人民服务。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为群众谋利益就是我们的首要职责。因此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干任何事情首先要赢得民心,杨善洲同志因为“给乡亲的承诺得兑现”一句话,在大亮山艰苦创业20余年,为群众做了一件天大的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心。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对的,可行的。从我乡去年“上下一致、知难而进”开展抗旱保民生,到今年“服从大局、团结一心”处理地灾建新区,都生动体现了这一点,“党心所向、民心所愿”,只有真切关心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才能最后赢民心,顺利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三、不偏不倚,秉承公心,这是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品质保证

不偏不倚,秉承公心,这是对乡镇干部,特别是对乡镇领导干部的处事要求。公道正派是一种政治品格、一种思想作风,也是一种人格力量。“领导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乡镇干部经常和群众在一起,自己的一言一行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间久了,群众就会给你一个基本的评价。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就充分说明这个道理。作为领导干部,为人处事要秉承公心,不能滥用职权。杨善洲同志在女儿未考上中专向他提出“要是明年再考不上你能不能给我安排个工作?”时说:“不行,我没有这个权力。”体现了杨善洲公道正派,不徇私情的大公无私精神。因此,领导干部办事情、处理问题要“出于公心、注重公论、坚持公道”,按制度办事情,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不掺杂个人恩怨,不当“特殊人物”。在工作上发挥表率作用,履行好职责。提倡“跟我上,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表率作用教育影响群众。

四、讲究方法,注重耐心,这是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作风态度

讲究方法,注重耐心,这是乡镇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向群众讲清形势,是我们乡镇干部的工作基本功,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正确引导群众、发动群众的基本工作方法。我乡在重点项目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生水平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矿山违法开采整治、平安玉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取得较大的成效,特别是“6〃28”事件以后,我乡在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处理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上,做了深入、细致、耐心的工作,使广大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逐渐从对抗至理解到支持,使全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这就说明,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把“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统一起来,向群众讲清政策、道理和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狠抓落实,增强事业心,这是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关键所在 狠抓落实,增强事业心,这是当好乡镇干部的必备素质。一个任务、一项工作交到我们手里就是一份责任、一种嘱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乡镇干部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抓落实。干部能不能抓落实,首先取决于有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才是能力和水平问题。有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决定干部抓不抓工作,有没有能力水平决定干部抓工作的成效。作为一个地方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强烈愿望,要有怕做不好事、怕群众不满意的诚惶诚恐心理,头脑里有了这种愿望,心里头有了这个“怕”字,做事情才会有动力、有压力,才会有干劲、有冲劲、才能办实事、干成事。思想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到人,工作才能落实到位。

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逝去的,是与时间一样平淡无奇无影无踪的生活;逝不去的,是永驻在心间的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创造的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杨善洲同志虽曾官至地委书记,但他时刻保持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的本色,用自己的余生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业绩,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自己的大爱,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他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将永留人间。做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学习他一诺千金、亲民善民的优良品质!学习他甘于平凡、艰苦创业的敬业精神!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切实履行职责,扎实抓好工作。

第四篇:浅谈当代文艺使命

当代文艺工作者新使命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鲁迅文艺观,并结合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浅谈当代文艺工作者所肩负的新使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新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弗洛伊德文艺观

二、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

三、当代文艺工作者新使命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

讲话实现了我们党在文艺政策和文艺思想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和深化以人民为本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问题。

第一,在“创作为了谁”的层面,总书记强调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形成了“创作为了人民”的鲜明导向。

第二,在“创作表现谁”的层面,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第三,在创作源泉的层面,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形成了“创作源自人民”的鲜明导向。

第四,在创作评价的层面,总书记强调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二是中国文艺如何代表时代风貌的问题。

首先是代表时代风貌与作家艺术家的个性呈现问题。其次是代表时代风貌与文艺的娱乐功能的关系。再次是代表时代风貌与艺术家的批判精神的关系。

三是中国文艺如何引领时代风气的问题。

第一,要着眼于历史继承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熔铸在文艺创作中,形成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创作导向。第二,要着眼于现实指导性,把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文艺发挥引领时代风气作用的中心内容。

第三,要着眼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需求,把真善美作为文艺永恒的价值追求,努力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文艺工作座谈会;文艺创作;以人为本;时代风貌;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文艺永恒的价值

一、坚持和深化以人民为本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总书记在讲话中直接触及了如何确定当

今中国文艺的本质属性这一最核心的问题。他强调: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 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 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 键。”这一论断在文艺的本质属性上进一步明确了文 艺的人民性,突出了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的文艺的内 在一致性。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文艺方 针的新表述,是在长期坚持的文艺“二为”方针基础 上的提炼升华。

进一步说,这一表述与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记者时讲话所提出的“人民群众对于美 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紧密 衔接,也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紧密衔 接,突出了党的宗旨意识在文艺领域的鲜明体现。我 们认为,把文艺的人民性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艺的本质属性,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本位的马克思主 义文艺观,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新发 展。

具体来说,坚持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观,突出地

强调了文艺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为 谁而写、表现什么、由谁评判等方面都突出了人民的 主体地位,明确了文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 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 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 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一论断从文艺 创作活动全过程的不同层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形成了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 观所凝炼出的四个支撑观点。

第一,在“创作为了谁”的层面,总书记强 调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 怀,这形成了“创作为了人民”的鲜明导向。文艺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以 多样化的审美形态和丰富的艺术作品适应不同人群 的艺术趣味和审美选择,更要以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 方式体现出对人民群众的品位提升和价值引领。当 今的中国文艺不应在市场化的生产与消费关系中迷 失了自我本质属性,而应当真正担负起满足人民文化 需求,提升人民精神境界,增强中国文艺影响力的重 任。

第二,在“创作表现谁”的层面,总书记强 调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

习近平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憧憬和信心。”这形成了“创作表现人民”的鲜明导 向。更为重要的是,总书记在这里阐述了文艺创作表 现人民的具体要求:一是在创作态度上,文艺工作者 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培育和 激发出艺术家与人民的深厚感情,确立艺术真正以人 民为表现主体的观念。二是在表现内容上,要努力把 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这是要求文艺创 作真实而富有深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和精 神世界。作家艺术家不能只沉湎于个人的情感世界 和一己的审美旨趣,而应当以“小我”的独特审美视 角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大我”的生活体验和审美追 求。三是在创作表现人民的价值引领上,要求讴歌奋 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从而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憧憬和信心。这就明确了文艺为了人民,文艺表现人 民,应当以普通人的出彩人生,以先进人物的鲜活形 象形成积极的价值导向,引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第三,在创作源泉的层面,总书记强调: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 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 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 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这形成 了“创作源自人民”的鲜明导向。

历来在艺术的创作源泉问题上就有各种不同的

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鲜明地主张文艺创作源 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深入人民生活,获得源头活 水。总书记在这里从新的时代要求出发,进一步阐述 了文艺工作者如何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 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就 当今中国现实而言,就是要主动融入努力实现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和现实 语境,融入人民群众新的生活实践,生动书写中国梦 的奋斗历程,有温度地表现普通中国人的出彩人生。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关于创作源泉论的进一步 深化。第四,在创作评价的层面,总书记强调把 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

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 更高了。”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要求,以充沛的 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 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这从文艺活动的接受 方面强化了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地位,形成了“创 作由人民评判”的鲜明导向。在这一论断中,人民群 众不再是过去那种作家眼中“我写什么,你读什么” 或者导演眼中“我拍什么,你看什么”的被动的受众,而是积极参与文艺活动的能动的鉴赏者和评判者。事实上,来自文艺活动的接受方面的审美选择和艺术

评价,是文艺作品发挥其审美功能的最为重要的构成 因素。这就意味着人民群众不仅是文艺作品的消费 者,不仅是文艺发挥陶冶作用的教育对象,而且也是 文艺价值的评判主体。我们认为,总书记的论断吸纳 了当代文论发展的新的学术资源,进一步提升了人民 群众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 艺观中的艺术主体论。

二、中国文艺如何代表时代风貌

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文艺是时代

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 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文艺 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里两个 “最能”的论断在新的认识高度上阐述了中国文艺应 当具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中国文艺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应当发挥的独特作用。进一步 说,要求文艺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既是实现“两个 百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文艺在当今时代 的新使命。中国古代历来就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传统,形成了重视文艺反映现 实,发挥社会教化作用的深厚积淀。如今在努力增强 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 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在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提升国民素 质的紧迫任务面前,更加需要中国文艺勇于担当,成 为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深入理解这两个“最能”的本质属性,首先要探 讨的是,中国文艺怎样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我们认为这是要求文艺工作者真实而又富有深度地 反映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表现处在民族振 兴伟业中的国人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特别是生动地 书写中国梦的实践历程,书写普通中国人的出彩人 生,这正是最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国风貌。可以说,如 何肩负起“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的重任,已经成为 中国文艺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同时也为文艺的创新 发展带来了新的实践领域和新的生机活力。如何深 化对于文艺代表时代风貌的认识,我们认为,需要厘 清几个实践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首先,代表时代风貌与作家艺术家的个性呈现问 题。

经历了改革开放时代的逐步深化的理论探索,在

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问题上,文艺理论和批评 界已有共识。而今强调文艺代表时代风貌,并非要限 制作者的创作选择,抹杀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并非 要求文艺回到“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大一统局面,而是要求作家艺术家正确把握文艺与时代、小我与大

我、创作题材与自身审美特性的关系,自觉担当起文艺的时代使命。其中体现着对于艺术规律的认知,倡

导作家艺术家发挥自身优势,突显艺术个性,以独特 的审美视角和艺术风格来书写和呈现我们的时代。其次,代表时代风貌与文艺的娱乐功能的关系。文艺的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本来就是统一在整

体的审美功能之上的,但是在艺术实践中又确实存在 过度娱乐化的现实问题。在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之 下,文艺的娱乐功能被过度放大,猎奇式的、浅表化 的、快餐化的、一味媚俗的甚至“重口味”的书写和创 作在博人眼球,对经典的“祛魅”和“戏仿”流行,进而 形成了传统韵味疏离、意义中心泛化、人文关怀淡薄、作秀恶搞成风等倾向,浮泛的娱乐化以及媚俗之风降 低了文艺应有的品位。

[1]这样的文艺显然不能代表当

今的时代风貌。说到底,还是要准确把握弘扬主旋律 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既要发挥文艺的审美娱乐功 能,又要体现时代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最为重要 的是积极寻求主旋律与娱乐性的契合点,形成“叫好 又叫座”的审美效应。我们不应当把两者对立起来,文艺代表时代风貌也必须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 市场化走向,寻求娱乐性与引领性的审美对接点。近期热映的影片《智取威虎山》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再次,代表时代风貌与艺术家的批判精神的关 系。

我们认为,强调文艺代表时代风貌绝不意味着否

定和抹杀作家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也绝不 是倡导歌功颂德,粉饰现实。恰恰相反,在艺术家揭 露现实、反思现实的批判精神中就蕴含着对于国家发 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追求,蕴含着对于革故鼎新 的改革精神的呼唤。有论者指出:“文艺精品承载着 人们的情感和梦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文 化厚度和精神高度。”

[2]这其中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

和精神高度无疑包含了作家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批 判精神,也足以代表时代风貌。当然,应当看到,艺术 家的批判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或者是深沉的现实 主义情怀,或者是先锋主义的创作姿态,抑或是寓庄 于谐,针砭时弊的幽默喜剧等,都可能以其思想深度 和精神高度来激励和启迪人们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 活。

当今提倡文艺代表时代风貌,还有一个更为鲜明 的时代主题,就是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经济、科技、文化竞争,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紧迫任务,中 国文艺如何面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准确阐释中 国精神,主动塑造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 中国形象。这是中国文艺代表时代风貌的题中应有 之义,迫切需要作家艺术家增强主动塑造和传播中国 形象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能力。近期,大型舞剧《丝海 梦寻》在联合国总部大厅精彩上演,赢得好评如潮,这是继《云南映象》《木兰诗篇》之后,又一次中国文

化和中国精神的成功展示。当前,在确立文艺应当主动塑造面向世界的崭新 中国形象的自觉意识之后,我们要着意探索文艺中国 家形象的丰富内容,譬如勤劳、善良、勇敢的中国人形 象;古老、多彩、现代的中华文明形象;发展、开放、和 谐的中国社会形象;优美、宜居、独特的中国生态形象 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艺中的中国形象塑造是具 有双重功能的,并非只是对外传播所用,它同时也对 自己的国民有着影响、凝聚、启迪、提升的作用。当前 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的国民行为严重损伤中国形象 的事件充分说明,中国的国家形象构建,必须建立在 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基础上,必须强化全民族维护国家 形象的意识。文艺恰恰可以在直接的国民素质教化 之外,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濡染作用。因此,文艺实践中的中国形象塑造应当同时针对

本土国民,强化“形象接受”方面的探索,在国家意 识、民族精神、公民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 用。

三、中国文艺如何引领时代风气

深入理解中国文艺两个“最能”的本质属性,需

要进一步探讨的是,中国文艺怎样才能“引领一个时 代的风气”。我们认为,引领时代风气是对文艺的价 值导向要求,是对文艺审美功能的深度阐释,具有十 分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中国文艺要在文化软实力建 设中起到中坚作用,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格 局中发挥支撑性作用,就必须担当起引领一个时代风 气的重任。实际上,代表时代风貌与引领时代风气是 当代中国文艺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可偏废的使命与责 任,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和递进的关系。我们既要重 视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和表现生活,更要重视文艺作品 所发挥的启迪、引领、激励、提升作用,形成正确的价 值导向。

中国文艺要发挥引领时代风气的作用,应当紧紧 围绕三个基本方面着力: 第一,我们应当着眼于历史继承性,把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熔铸在文艺创作中,形成传承和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创作导向。

总书记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工作 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 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 神力量,这恰恰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骨气和底气。我 们需要深度提炼其中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构成文 艺引领时代风气的深厚根基。

第二,我们应当着眼于现实指导性,把践行和传 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文艺发挥引领时代 风气作用的中心内容。

对此,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 来传播和弘扬核心价值观,而不是简单地把文艺活动当做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传声筒。应当切实尊重艺术

规律,注重发挥各门类艺术的各自优势,形成文艺传 播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格局。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 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 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三,我们应当着眼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需

求,把真善美作为文艺永恒的价值追求,努力实现真 善美的有机统一。

文艺的社会作用其实就凝结在真善美所代表的 认识(启迪)作用、劝喻(教化)作用和审美(娱乐)作

用之中。艺术作品对于真善美的生动呈现,能够在审 美的氛围中发挥启迪人生智慧,传递道德正能量的作 用。重要的是,如何调动艺术活动中主体与受众的审 美自主性,实现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与自觉求美的积 极心态之间的内在契合。这就需要把艺术活动作为 一个由创作者、评论者、欣赏者共同参与的“审美 场”,从中把握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各个关键环节。进一步说,要实现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功能,还需要 从创作、批评、接受等多方面入手,来构建文艺“引领 一个时代的风气”的实现机制。首先是创作层面。

如何提升作家艺术家自身的精神境界和使命意

识,自觉地把文艺当做铸造灵魂的工程,就是十分紧 迫的现实问题。反观文艺界的某些乱象,“少数创作 者为了金钱名利,不分善恶美丑,混淆是非观念,为了 博取眼球,在作品中肆意展示暴力、欲望以及所谓的 人性之恶。还有一些创作者,宣称自己的创作只是为 了自我宣泄,为自我写作、为快感写作成为时髦的口 号。”

[4]存在这类乱象,无疑会降低文艺自身的品位,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审美功能。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团结凝聚、教

育引导、影响激励,将文艺体制内外、协会内外的各方 创作力量聚合到“中国梦”的文艺书写的精神旗帜 下,努力促进作家艺术家将个人书写与家国情怀、展 现自我与影响大众有机结合起来,发出鲜明的时代强 音。

其次是批评层面。

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功能,不仅要有作家艺

术家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实践,而且需要理论批评界通 过健康的文艺批评来大力倡导、积极扶持,需要从文 艺如何代表时代风貌与引领时代风气的视角来强化 对作品的评价和引导,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创作导 向,批评存在的不良倾向,鼓励涌现出更多有筋骨、有 情感、有温度的优秀作品。这就对于理论批评界也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继承中国古代“知人论世”、“知 言养气”的批评传统,运用历史的、人民的、美学的、艺术的观点来评价和鉴赏作品,切实增强批评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信力,更加强调文艺本身的审美作用 和社会效果。

从理论批评的作用上说,既要针对作者,发挥对

于文艺创作的诊断、评价、导向作用,也要针对读者和 观众,发挥对于作品理解的鉴赏、阐释、引领作用。尤 其是在当今这个全媒体时代,一些文艺现象可能具有 吸引眼球的话题性,其中也存在值得关注的倾向性问 题,迫切需要及时有效的文艺批评来加以匡正和引 导。在这方面,《人民日报》近年来连续推出的“文学 观象”和“文艺观象”专栏就是富于探索性的、形式新 颖的批评实践,在理论阐释与现象分析的不同层面进 行了针对性很强的讨论,发挥了积极的批评引领作 用。

再次是读者和观众的接受层面。

文艺作品审美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受众的审美接 受水平和审美趣味选择,尤其是在文化产业蓬勃发 展,各类作品层出不穷的当下,受众的审美选择权更 加重要。因此,实现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价值功能,必须重视读者和观众作为接受方的主体地位,积极探 索拿怎样的优秀作品去占据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审 美需求。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对受众发挥潜移默化 的启迪和陶冶作用,而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能促使 创作者下功夫拿出精品力作。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具有鲜明价值导向和教育 意义的作品如何以当今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呈现出来,如何经受市场机制的考验而表现出艺术生 命力和艺术影响力。这就要通过创意和制作机制、评 价和推介机制、受众引导和接受机制构成合力,真正 实现让高水准的作品有高票房、高收视率、高阅读率。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实践问题依然十分艰巨,切实 解决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去解决文艺创作链中各个环 节的培育、引导和建设问题。

文艺美学的人学方向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蕴涵浓厚的人学精神,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理想突出表达了对人的

关怀和对人的精神重塑的期盼,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因而具有旺盛的历史活力。在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

中,我们应当把握好学科建设的方向,坚持理论的务实品格,在关注人生、贴近审美实践中寻找新的学 术生长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人学;当代建构

进入新世纪后,许多学者关心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 +# 世纪文艺美学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意义,并思考马克

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现代化问题。可以预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观点在现代文艺学美学研究中出现的频度将 会减少,这是正常的,历史的推移总是会使那些曾经对人类认识进程及社会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思想变成一

个重要的文化背景。但是,我们却不必担心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理想会过时,因为在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文艺

学的基本精神、美学追求、科学方法都将永远为进步人类汲取和珍视,并将成为未来文艺学新建构宝贵的思想资 源。笔者认为,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人学精神、人学理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现代化的关键。

一、思想溯源

我们知道,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不少人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只讲斗争和暴力、面目狰狞的理论。声称维

护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的庸俗社会学也以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点、基本思想面目全非的解释,迎合了

这些指责,仿佛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的是一种不关心人,与人的尘世生活无关的,只是为了获得政治权力和建立某 种抽象正义的思辨体系。在不正常的学术生态中,人们不仅讳言、甚至畏言人道主义。这样,马克思主义不讲人道

主义的观点也便以讹传讹,流播于学界。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人为思维中心,关心人的

生活质量、注意人的精神需要与美学生成,因而涵容了人道主义的积极因子。笔者认为,要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

学的人学特征,首先应了解马克思文艺学的思想来源。

在马恩直接承受的西方文化传统中,人文精神始终磅礴其间,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思想体系均以不同 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包容了人道主义。我们知道,费尔巴哈的理论充任了马克思恩格斯由黑格尔唯心主义到辩

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中介。在笔者看来,马克思恩格斯不是随便地与无所用心地越过这一中介的,他们

是携着人类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积极因子,又吸取了费尔巴哈具有浓重民主色彩的人本主义理论到达辩证唯物主

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的。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构成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另一个前提。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批判,甚至认为它的进步意义与历史的发展成反比,但并没有否定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受尽苦难的劳动大众所表达的深 厚的人道同情,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承认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论述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他们指出:“并不需要多大的聪明就可以看出,关于人性本善

和人们智力平等,关于经验、习惯、教育的万能,关于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关于工业的重大意义,关于享乐的合

理性等等的唯物主义学说,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他们还据此进行推论认为,既然人是从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中的经验中汲取自己的一切知识与感觉,那就必须这样来安排周围世界:“使人

在其中能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使他能认识到自己是人”。!“#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空想社会主义

者所作的社会批判,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存在着“天才的思想萌芽”。我们注意到,否定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的人,总是把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资产阶级思

想家贬得一无是处,粗暴地然而也是徒劳地企图割断马克思恩格斯同这些思想家的某些客观存在的思想联系。

我们还时常听到这样的议论,马克思恩格斯是接受过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的,但随着思想的发展,这一影响便逐 渐淡化并最终消失。但笔者认为,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同样是不符合事实的。在写于 “)*+ 年的《德意志意识形 态》中,马恩明确指出,他们已经孕育成熟的理论的出发点是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已经把人规定为 “社会化了的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应被人类唾弃,是因为它剥夺了绝大多数人的“一切现实生活 的内容”,使之丧失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一批判的人道主义意味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还认为,在扬弃了私有制之 后,“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试问,批判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肉体与人格的摧残,难道不是基于对人的价值的深刻体认吗?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专门设置了对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非人性质的描述与分析,特别提到了资

本对人的情感的亵渎。这与恩格斯晚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讨论人的社会联系与

文化形式中表现纯粹人类感情的可能性的思想实质是一致的,它们因内含浓郁的人道主义精神而发生深层次的 契合与共鸣。

综上,使我们得到这样两点认识: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是对失衡社会的人道思考而走向共产主义的,他们逐

步认识到消灭剥削与压迫,建立平等、自由、共同富裕的社会只有经过坚决的斗争和共产主义进程。第二,这一思

想发展轨迹清晰地昭示了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融合过程。马恩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中吸收了大量的人道主义 的内容。而这一融合不仅大大加强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力度,而且还大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召力、吸引力。

二、美学理想

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的误解从反面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在笔者看来,马克思文艺学美学的人学

特色与人学理想,正是它能够与时俱进,拥有勃勃生机的表征。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包含了他们对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与审美需要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

时代,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时期,压迫与掠夺是那个时代普遍的事实,与社会黑暗的时代特点相适 应,他们的文艺思想中充满了对受压迫者的人道同情。他们希望文艺作品能够给劳动群众以温情的慰抚,使后者

能够在困顿中保持住生活的信心,勇敢地直面艰难的人生,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好的未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 积极进行思想启蒙,呼唤建立一种合理的、能够为人的自由自觉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与机会的社会,这个社会的

基本功能就是“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 在笔者看来,这样指向鲜明的美学追求最充分地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 的人学理想。我们可以对马克思恩格斯在美学问题上的个别观点提出质疑,但只要尚存社会良知、尚未泯灭对人 类进步的希冀,你就会毫无保留地认同这样的美学理想,而现代文艺学建构也必不能脱离人民大众的审美需 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基于对文艺审美本质的认识,重视文学艺术的情感表达功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 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在他们看来,这种感情是人与人相通的,它能够向人提供富有力量的心理支

持,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心灵的孤寂和生活磨难的精神力量。当恩格斯发现“在我们不得不生活于其中的,以

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为基础的社会里,同他人交往时表现纯粹人类感情的可能性,今天已被破坏得差不多了”(!)#*”!&$ 的时候,这种审美要求就变得愈发地强烈。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爱情无疑属于纯粹人类感情的中心部

分。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肯定了当时诗歌对爱情的描写,并对资本主义金

钱关系对爱情这一人类最圣洁的情感的侵蚀痛心疾首。其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人学诉求,还鲜明地反映于这一文艺观所确定的艺术评价体系对人类共同价值 的尊重与维护。而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只有融入人类整体利益才是有意义和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的。我们注意 到,出于对艺术审美特征的理解和对人道主义进步取向的认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创始人机敏地在文艺批评

中提出了历史与美学的批评原则,并特别表达了他们对施里加、格律恩之流的“党派的”批评的不屑。一段时间 里,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对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的研究独独在涉及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的“非

党派”原则时,出现失语的现象呢?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是共产党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以他们毕身致力 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实际看,他们似乎也一定会在文学艺术领域提出一整套党派的、阶级的批评标准。然而他们没

有、而且不仅没有,相反还明确地表达了对采用这样的标准不予认同的态度,即宁愿选择历史与美学相结合的批

评方法。笔者认为,这其中颇有耐人寻味之处,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尊重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情趣的主旨兴许

可以成为解开这一理论之谜的锁钥。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不作展开,但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原则这样!个基本特征 却是一眼可见的,即美学的历史的方法是尊重艺术规律的批评方法;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方法反映了马恩对最广

大的人民群众的审美选择的尊重;美学的历史的批评为文化遗产的继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现实启示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人学特性对当代文艺学与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启示,因为它关涉到文艺

学美学的立足之本。笔者认为,美学是研究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人文科学。在这里,人的审美需要与艺术 审美的终极目的、艺术审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研究的主轴,而人的审美态度、审美方式、审美能力是研究的

重点,两者构成新美学的经纬。总起来看,笔者认为未来文艺学美学的建构,应当在这样几个方面坚持基本的人 学立场。第一,始终把握好学科的发展方向。美学学科的科学性在于它对人与客观世界审美关系的诠解是否符合人 的审美实践,是否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这是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绝然不同的特点。自然科学是以

实践活动在自然物上所起的反应作为验证自己真理性的依据的,而美学理论要以它所指导的艺术审美活动对人 的情感与理性所发生的实际效果作为评判的标准。鲍姆嘉通当初在为美学命名时,选用了“埃斯特惕卡”

(-./01.023-)这个词源学上意为“感觉学”的名字。这一界定,既有主体的“在场”,又有客体的“存在”,大致昭示了 今人普遍认同的美学研究的界域,即美学应当讨论人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康德的美学思想继承了他的前人定型 化了的观点,他为美学确定的目的便是研究美的东西何以让人喜爱。康德的美学研究将人的审美目的性,美的普

遍性———共通性作为重点,充分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的世俗性质。前辈们的这些论述给了我们许多启发。马克思 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4)#*’$相信追求彻

底是每一个有事业心的美学理论工作者的心愿,为达此目的,必须研究人,研究人的审美感觉,研究形成人的审美感觉的社会条件和历史发展。

第二,增强美学研究的务实性。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在理论研究的形而上思辨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

思维主体隐隐地寓示其中的形而下的实际目的。在近年文艺学美学的研究中,一些人执迷于纯思辨的争论,纠缠

于与现实审美无关与文艺发展联系甚少的问题,将文艺学学术的发展进程推向与人民大众与审美实践完全脱离 的绝地。马克思说:“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 科学开始的地方。”

!"# $%&’(当德国思想界为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搞得昏头转向的时候,马克思将人们的眼光引

向欧洲的现实———现实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面前,提出了许多关涉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由此推进

了认识,推动了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果说,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贴近人的现实生活的话,那么,以人的情感

需要和如何最大限度满足这一需要为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美学就更应将自己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人,研究现实

生活的发展及这种发展的心理投影,研究文学艺术在促进人的发展和精神重建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也就是说,美学应当务实,应当在该学科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联系中寻找新的生长契机。

第三,强化学术研究的使命意识。在对美学史的纵向梳理中,我们还发现,凡是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美学理

论,多半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为后继者所吸收、借鉴。在美学史上,我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在美学

研究上投入并不太多的学者,由于他们的理论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现实审美活动,并对之作出了独到的解说,便能

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后继者开拓前进的宝贵的思想材料。在这方面,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

子。车尔尼雪夫斯基兴趣广泛,他长期研究社会、从事文学创作,还亲身参与变革现实的斗争。他涉足美学并不

深,却因提出了“美在生活”的论断而成为美学史上有影响的一家。还有,德国的席勒是以他的创作奠定了他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的。但是,令人感兴趣的是,席勒还因写出了一本《审美教育书简》而在美学理论史上享有极高的声

誉。席勒在美学研究方面投入并不多,但他的一本薄薄的《审美教育书简》却以对人的生命存在的重视和对改良

人生的急切的期盼,备受美学理论界的关注,成为了解美学理论史的一部必读书。据此,我们是否应当对新美学

理论的建构提出切近现实、切近人生的要求呢?我想这应当是没有问题的。文艺学美学的生命在于更加自觉地贴

近生活、贴近人生。我们不应过分沉迷于思辨的光怪陆离与五彩缤纷,而应重视美学在强化文艺的人学效应方面

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是说,美学应当更加世俗化,更加切近人生,应当研究艺术作品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研究

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研究欣赏者的需要与构成。只有这样,新美学才能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

第五篇:切实履行职责 做好秸秆“双禁”

切实履行职责 做好秸秆“双禁”

开发区今年夏季农作物秸秆“双禁”工作,按照 “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巩固提高、创新增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检查,狠抓责任落实,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力争实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 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组织领导

区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副书记邹建华担任组长,副主任周兴祥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六个工作组:

1、秸秆禁烧巡查组,负责检查全区禁烧秸秆工作,分区域、分路段进行巡查、督导,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监管,尤其是骨干道路两侧组织主要力量进行重点巡查。

2、秸秆综合利用组,负责机械推广、秸秆机械还田、沤制肥料、制沼等工作,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力度。

3、财经工作组,保证区秸秆综合利用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4、宣传工作组,负责全区秸秆禁烧工作的宣传报道。

5、机械收割督导组,负责对机割麦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

6、执法处罚工作组,区派出所、城管中队、村干部成立秸秆禁烧执法队,负责对焚烧秸秆人员进行执法处罚。

二、严格目标责任制 为使秸秆禁烧工作落到实处,我区今年实行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包地块责任制,形成密切联系、督管结合、责任公担的监管机制。明确各村支部书记是“双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村的“双禁”工作负总责,投入主要精力和时间,搞好组织协调,全力以赴、亲临第一线坐阵指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各村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秸秆禁烧巡查小组,昼夜巡回检查,做到24小时有人看守,24小时有人巡查。

今年我区的夏季秸秆禁烧工作,从6月2日起到7月10日止,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时间为6月2日至6月8日。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督导组及巡查组,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行动迅速、运转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各村明确责任、清晰职责、落实措施。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意义,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禁烧秸秆的自觉性。

(二)全面禁烧阶段,时间为6月9日至7月10日。各村各单位各负其责,进入实战状态,坚持24小时巡回检查,全力投入到秸秆禁烧工作中去,防止发生秸秆焚烧现象。各巡查组定期向区党工委、管委会汇报各村秸秆禁烧工作的检查情况,及时公布,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严格督查考核,强化责任追究 坚持各村日报制度,准确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向区党工委反馈情况。区管委会组织力量,定期、不定期对各村进行监督检查。各村安排专人负责,切实履行职责,深入田间地头,定时向区秸秆办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遇到紧急情况时随时上报,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坚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全面防控与重点清查相结合,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相结合,使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利用,路边、地边、村边、渠边、坑边积存的农作物秸秆得到全面清理,焚烧隐患得到彻底消除,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区党工委、管委会将秸秆禁烧工作列入行政责任追究范围。对出现第一把火和出现火情造成严重后果的村给予严肃通报批评,同时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出现焚烧现象的,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并给予出现火情的村相应经济处罚,一把火2000元;对找不到着火点的对土地承包人一律进行经济处罚,每次处罚额不低于1000元;对点火当事人要坚决采取行政或法律措施,严加惩处,决不姑息,通过强有力的罚处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加大宣传力度

区和各村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车等手段,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工作,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程度和利用秸秆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举报焚烧秸秆行为。通过宣传教育,在全区形成全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全民参与秸秆禁烧活动的良好局面。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秸秆“双禁”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的东风为契机,全面动员、全员发动,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推进力度,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以优异的成绩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一日

需完善的材料:

1、基本数量、概况

2、去年区投入打包机

台、万元

3、农户奖励办法

4、主导:以秸秆还田为主导,另村集中打包堆放

下载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催生文艺出版精品(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催生文艺出版精品(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弘扬民兵光荣传统 积极履行职责使命

    弘扬民兵光荣传统 积极履行职责使命 教学对象:民兵预备役人员; 教学目的:使全体民兵预备役人员通过学习,发扬和继承民兵光荣传统,努力完成党赋予的各种任务; 教学形式:多媒体演示......

    浅谈“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

    浅谈“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 一、什么是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第一、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是在长期的消防实践斗争和部队建设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人民......

    牢记强军目标,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牢记强军目标,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大队赵政委在今年的主题教育动员会上作了很好的动员讲话,随后又作了第一专题的辅导授课,听后很受教育和启发。强军目标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 副本

    赞颂科学发展成就,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

    演讲稿 “履行职责使命,唱响无悔青春”

    演讲稿 “履行职责使命,唱响无悔青春”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履行职责使命,唱响无悔青春”。就在去年,当我看到国庆阅兵上英姿飒爽的中国军人......

    肩负神圣使命 忠实履行职责(五篇范文)

    经过全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经过各选举单位的共同努力,2270名党的十八大代表已经全部选举产生了。他们将肩负全党8000多万名党员、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和重......

    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学习“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 小时候我总觉得军装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怀着对军营的无限神往,我走进了......

    20120275-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切实履行职责防范和抑制(精)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机构部部函[2012]116号 关于证券公司切实履行职责 防范和抑制新股炒作行为的通知 各证券公司: 我国证券市场一段时间来存在着新股发行高价格、高市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