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材料
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材料
自2005年9月21日市失地无业农民安置领导小组扩大会后,我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失地农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高度重视,奋力推进,安置工作进展顺利,现将近期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六项举措,贯彻扩大会议精神9月22日,我区召开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工作专题会,传达了市委、市政府专题扩大会议精神,落实了六项举措:一
是将区政府相关副区长全部纳入领导小组任副组长,加强了工作力量。二是制定了例行会议、专项信访接待等5项制度。三是再次对基础数据进行核实,做到不重、不漏,同时建立健全台帐。四是在第二次清理数据的基础上,科学
测算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所需要的资金。五是克服一切困难,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安置补偿资金及时到位。六是围绕失地无业农民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难题,探索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案。
二、启动九大体系,力推安置补偿工作 我区出台了《关于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了9大安置保障体系。一是启动失地农转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面完成了清理核实工作,符合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民共1271人(1-9月为失地农转非人员发放低保金万元),对后期新申请的403户614人的核实工作正在进行。二是启动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体系,加速了对失地农民的登记工作,2004年1月1日到2005年7月31日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有649人,已初审393人,预计在月底前自愿参保人员参保率和救济金发放率达到80、符合条件低保参保率达100,圆满完成市下目标任务。三是启动失地无业农民就业安置体系,对符合劳动力就业条
件的5234人,实施了再就业培训,近期开设了9个再就业培训班,共培训450人,在10月12日市就业局招聘会上,签定意向协议26人,为67人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四是启动文教、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就近入学、一视同仁”和“低费率就医”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解决了58名失地农民子女就学,减免教育学杂费、住院费、手术费、门诊挂号费等共万元。五是启动住房安置体系,自2005年9月1日起,我区严格按照“先补偿安置,后实施拆迁”的原则,落实了安置方案和措施,住房安置预计年底前得到全部解决。六是启动信访接待体系,成立了以区纪委书记任组长的处置突出信访问题工作组,集中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解决失地农民信访案件,近段时间共受理安置补偿信访案件15件,接待信访群众44人次,处理15件,回复率达到100,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化解了征地拆迁中的纠纷和矛盾。七是启动司法救助体系,对失地无业农民积
极开展了法律援助,采取设立流动法庭、免费咨询点,免费代理服务,开辟救助热线等形式,重点解决工资、赡养费、抚恤金等问题,共提供司法救助、法律援助10件,做到了早受理、早执行、早解决。八是启动资金扶持体系,努力克服偿债高峰期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补偿安置资金专户,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是启动便民服务体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全区16个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部门、涉及69个行政许可项目进入政务中心,简化了办事程序,确保各项扶持和救助政策及时落实。
三、强化四个到位,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活动月中,我区把解决好XXX补偿金拖欠和XXXX“一碗水”动迁58户未入住安置房作为失地农民安置集中兑付阶段的起点和突破口,强化措施,确保实效。一是领导指挥到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达现场听汇报、抓协调、解决安置工作中的实
际问题。二是宣传引导到位,专门组建了由所在乡镇分管书记任组长的群众工作组,深入基层,宣传政策,积极化解矛盾。三是管理监督到位,派出专门力量直接参与安置房的施工管理,特别是对工程涉及到的水、电、气等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工程的质量,避免了出现“豆腐渣”工程。四是资金补偿到位,采取缓发机关干部职工福利、向乡属企业借款筹资、加大现有存量资产盘活变现等措施,筹集资金349万元,集中解决了XXXX拖欠补偿和XXX动迁58户安置房的问题。
四、完善四大机制,规范安置补偿工作 一是完善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将安置工作纳入了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结合实际,提出了“六个100、三个确保”的目标,即在市下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率达100”和“确保失地无业农民子女全面就学”两个目标。二是完善规范运作工作机制,工作中坚持实行“阳光
操作”,增强工作透明度,严格执行省、市征地拆迁政策,积极加强宣传,强化征地补偿费用管理,做出限时承诺,统一思想和口径,落实“三统一”、“九公开、五不征”、“两公告、一登记”等制度,切实规范安置补偿操作。三是完善安置补偿创新机制,放开思路,大胆创新,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启动了货币安置、住房安置、听证制、限时兑付制、12全文查看
第二篇: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
自2005年9月21日市失地无业农民安置领导小组扩大会后,我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失地农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高度重视,奋力推进,安置工作进展顺利,现将近期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六项举措,贯彻扩大会议精神
9月22日,我区召开失地农民安置补偿工
作专题会,传达了市委、市政府专题扩大会议精神,落实了六项举措:一是将区政府相关副区长全部纳入领导小组任副组长,加强了工作力量。二是制定了例行会议、专项信访接待等5项制度。三是再次对基础数据进行核实,做到不重、不漏,同时建立健全台帐。四是在第二次清理数据的基础上,科学测算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所需要的资金。五是克服一切困难,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安置补偿资金及时到位。六是围绕失地无业农民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等难题,探索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案。
二、启动九大体系,力推安置补偿工作
我区出台了《关于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了9大安置保障体系。一是启动失地农转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面完成了清理核实工作,符合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民共1271人(1-9月为失地农转非人员发放低保金54.7万元),对后期新申请的403户614人的核实工作正在进行。二是启动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体系,加速了对失地农民的登记工作,2004年1月1日到2005年7月31日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有649人,已初审393人,预计在月底前自愿参保人员参保率和救济金发放率达到80、符合条件低保参保率达100,圆满完成市下目标任务。三是启动失地无业农民就业安置体系,对符合劳动力就业条件的5234人,实施了再就业培训,近期开设了9个再就业培训班,共培训450人,在10月12日市就业局招聘会上,签定意向协议26人,为67人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四是启动文教、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就近入学、一视同仁”和“低费率就医”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解决了58名失地农民子女就学,减免教育学杂费、住院费、手术费、门诊挂号费等共2.75万元。五是启动住房安置体系,自2005年9月1日起,我区严格按照“先补偿安置,后实施拆迁”的原则,落实了安置方案和措施,住房安置预计年底前得到全部解决。六是启动信访接待体系,成立了以区纪委书记任组长的处置突出信访问题工作组,集中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解决失地农民信访案件,近段时间共受理安置补偿信访案件15件,接待信访群众44人次,处理15件,回复率达到100,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化解了征地拆迁中的纠纷和矛盾。七是启动司法救助体系,对失地无业农民积极开展了法律援助,采取设立流动法庭、免费咨询点,免费代理服务,开辟救助热线等形式,重点解决工资、赡养费、抚恤金等问题,共提供司法救助、法律援助10件,做到了早受理、早执行、早解决。八是启动资金扶持体系,努力克服偿债高峰期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补偿安置资金专户,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是启动便民服务体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全区16个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部门、涉及69个行政许可项目进入政务中心,简化了办事程序,确保各项扶持和救助政策及时落实。
三、强化四个到位,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活动月中,我区把解决好XXX补偿金拖欠和XXXX“一碗水”动迁58户未入住安置房作为失地农民安置集中兑付阶段的起点和突破口,强化措施,确保实效。一是领导指挥到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达现场听汇报、抓协调、解决安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宣传引导到位,专门组建了由所在乡镇分管书记任组长的群众工作组,深入基层,宣传政策,积极化解矛盾。三是管理监督到位,派出专门力量直接参与安置房的施工管理,特别是对工程涉及到的水、电、气等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工程的质量,避免了出现“豆腐渣”工程。四是资金补偿到位,采取缓发机关干部职工福利、向乡属企业借款筹资、加大现有存量资产盘活变现等措施,筹集资金349万元,集中解决了XXXX拖欠补偿和XXX动迁58户安置房的问题。
四、完善四大机制,规范安置补偿工作
一是完善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将安置工作纳入了综合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结合实际,提出了“六个100、三个确保”的目标,即在市下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率达100”和“确保失地无业农民子女全面就学”两个目标。二是完善规范运作工作机制,工作中坚持实行“阳光操作”,增强工作透明度,严格执行省、市征地拆迁政策,积极加强宣传,强化征地补偿费用管理,做出限时承诺,统一思想和口径,落实“三统一”、“九公开、五不征”、“两公告、一登记”等制度,切实规范安置补偿操作。三是完善安置补偿创新机制,放开思路,大胆创新,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启动了货币安置、住房安置、听证制、限时兑付制、足额补偿制、帮扶制等多项安置补偿制度,拓宽了解决渠道。四是完善严查严处督办机制,严格实行了失地无业农民补偿安置工作督查制、责任追究倒查制。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执行难。按XXX发〔2005〕92号
文件的要求,同一宗地、同一批次、不同时期签定安置补偿协议的失地无业农民(2003年12月31日前和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间办理的同一宗地、同一批次的失业无地农民),只有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之间签订安置补偿协议的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群众难以接受。
(二)政策把握难。一是对失地无业农民是否就业的调查核实难;二是对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失地无业农民的实际收入难以界定;三是对失地无业农民是否享受失业保险、低保,在具体操作中较难把握。
(三)资金筹措难。在筹措补偿安置资金中,存在财政、集体筹措资金难的问题。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区委、区政府将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作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和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实、抓细。
(二)整合部门资源,做好失地农民保障工作。我区将由区安置办牵头,整合部门资源,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失地无业农民的帮扶工作,主要提供就业方面的保障,积极拓宽社保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三)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安置工作落实。我区将采取多种途径督促业主单位制定资金兑现计划、与施工单位协商分期付款等办法,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补偿安置工作的资金及时到位,妥善安置失地无业农民。同时,恳请市上领导和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在全市失地无业农民专项调节资金中予以统筹解决。
《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
第三篇:农民失地目录 - 副本
目录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表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率偏低.............错误!未定义书签。
1、失地农民自身的文化技能、心理等因素的限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2、政策性因素的限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地开发、交易、占用、补偿问题上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错误!未定义书签。
1、制度保障乏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2、缺乏统一规划,“城市病”现象严重......错误!未定义书签。
3、失地农民的法律意识相对缺乏,维权能力受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针对失地农民的相关制度、政策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错误!未定义书签。
1、社会保障不到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2、农民失地后,缺乏有效的培训和就业指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中介机构缺位明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途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与经营性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逐步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推行高效公正的征地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就业..............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建立科学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篇: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川劳社发〔2004〕6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
为维护失地无业农民劳动保障的合法权益,建立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根据《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川委发[2004]1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我省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一)失地无业农民,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因国家征用土地后转为城镇居民,且处于失业状态并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紧迫要求。各地劳动保障、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通知》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推进城镇化与完善社会保障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各地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将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纳入当地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其他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协调推进。要抓紧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准确掌握失地无业农民的存量和增量,尽快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和具体操作办法,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稳步推进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二、建立失业登记制度,切实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工作
(三)失地无业农民应持本人身份证、户口薄和所在地社区居委会出具的失业证明,到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申请办理城镇失业登记。县(市、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依据国务院或省政府征用土地批文审查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应在《失业证》“备注”栏注明其现属失地无业农民,并填写征地时间和征地单位后,免费发给《四川省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以下简称《失业证》)。
(四)从2004年1月1日起,将新产生的失地无业农民纳入失业保险范围,执行我省现行的失业保险法规政策。参加失业保险的失地无业农民在依法履行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义务后,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为其建立个人缴费记录,并按规定提供失业保险待遇。
(五)失地无业农民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24个月,其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管理服务等与当地城镇其他失业人员一致。
(六)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费的缴纳,原则上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办法。应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标准为:本人在当地享受全部失业保险待遇所需资金。其中个人应缴纳的部分,按户口所在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按缴费基数的1%计交10年,从本人的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其余部分按照国家出资80%、集体出资20%的比例,分别在同级政府建立的征地调节资金和土地补偿费中筹集。
(七)国家征用土地后,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应及时将失地无业农民的人数、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等基本情况,抄送当地财政部门以及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备案。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根据本意见规定计算出失地无业农民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经同级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共同审核后征收。其中应从征地调节资金中筹集的部分,由财政部门足额划入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应由集体和个人负担的部分,由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统一办理,并及时足额划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户。
(八)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地无业农民,持《失业证》等相关材料到当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等待遇的手续,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审核确认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资格和期限,按规定提供失业保险待遇和再就业服务。
三、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多渠道促进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
(九)大力开发适合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各地要继续发挥失地无业农民的农业技能,帮助他们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业园区务工或承包经营,在农村承包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各类用地单位应积极吸纳安置被征地的失地无业农民,凡适合他们的岗位要优先用于安置失地无业农民。城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和社区基层组织要把促进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帮助他们在社区服务业实现再就业。各地要大力发展劳务派遣和组织劳务输出,支持失地无业农民灵活就业和跨地区就业,引导和鼓励失地无业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发适合失地无业农民的创业项目,广泛收集创业信息,主动为失地无业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帮助,将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场地安排、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后续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改善创业环境,为失地无业农民自主创业创造条件。
(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失地无业农民尽快实现再就业。各地要将失地无业农民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范围,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川劳社发[2003]7号)规定的程序,为有就业愿望的失地无业农民审核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川委发[20
02]31号)和省级有关部门配套文件规定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失地无业农民享受有关再就业扶持政策和免费就业服务所需资金,在当地政府的土地收益中预算安排,具体办法由各市州党委、政府研究制定。
(十一)强化再就业服务,为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创造条件。各地要加快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积极为失地无业农民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其中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地无业农民提供免费服务的,其经费补贴按规定在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四、加强管理和督促检查,切实维护失地无业农民劳动保障合法权益
(十二)将失地无业农民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统一管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其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要依托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社区基层组织,及时掌握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基本情况,并将其纳入城镇失业人员和失业保险相关统计,实行动态管理。
(十三)加强对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的督促检查。各地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依法制定和落实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方案,有效缓解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与安置和招用的失地无业农民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和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切实维护失地无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和本意见的具体操作办法,切实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四 川 省 财 政 厅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第五篇:浅谈农民失地问题的解决办法
浅谈农民失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来自心灵的吟唱,今天读来,多么符合已经和正在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心理。这些农民是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和夹缝中挣扎着生活的特殊人群。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农民失地不失业,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公平地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消除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造成农民失地的原因
1、城市化进程造成的农民失地。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加大,进城人员对住房要求的不断增加等,激化着城市空间不断东扩西展南伸北延迅速扩展,为保证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
2、为竞相发展经济导致的政府征地,农民失地。当前如果获取资本,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是各地经济发展成功的关键。为了能吸引外资,许多地方通过压低投资成本来提高投资的收益率,进而吸引外地资本的进入,各地竞相设立开发区,近十几年间规划面积不仅超过了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甚至超过台湾岛和海南省的面积。
二、农民失地后造成的影响
1、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一部分农民一直以来都是以种田为主,农民种田收益虽不太高(每亩地收入约450元左右),但这部分收入比较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如果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收入骤减,生活陷于困难,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对那些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冲击更大,他们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失去土地后成了失地农民中的弱势人群。
2、就业受到外地劳动力和城区下岗工人的冲击。近几年来,外地农民对本地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对本地农民劳动力的转移也形成一定的障碍。外地民工普遍年纪较轻,能吃苦,工资要求低,而城区下岗工人有专长,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本地失地农民中年龄偏大的几乎没有竞争力,年纪轻的又因待遇偏低不愿就业。
3、生活成本提高,部分农民不堪重负。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失地后就意味着生活已经城市化了,以往自己种自己吃,而现在生活用品都要到市场去买,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造成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虽然征地后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赔偿,但土地征用赔偿还不足以解决失地以后的生活来源问题。另外由于大部分农民缺乏创业能力,补偿金只能是可熟的“死钱”,长远生计难保障。
三、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
要从基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构建补偿、就业、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即: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通过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就业优先”原则,改变传统安置方式,按照“市场引导就业、政府扶持就业、个人自主择业”的思路,加大组织领导、宣传引导和就业服务力度,帮助失地农民实施在就业;以“土地换保障”为原则,以被征地所承载农民安置的实际社会成本为依据,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分享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成果的长效运行机制,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土地的收成时农民最基本可靠的收入来源,是家庭保障最基本的经济基础,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对于失地农民应尽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1)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种解决贫困问题的补助机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安全网,失地农民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他们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国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因此必须重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立。尽管现在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现在保障金的面太窄,名额有限,而且,每月30元的标准对真正失去土地的贫困农民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2)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机制
农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依赖子女供给的养老模式,总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面临很大的失业风险,这又冲击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农民的养老问题历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将对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起动积极的作用。
(3)建立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机制
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如前所述,医学技术的进步,通过了医疗服务水平,但在保障和通过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医疗费用大幅攀升,尤其是大病。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失地农民而言,显然仍有巨大压力。因此,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也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面。
二、鼓励失地农民创业,引导征地补偿款合理利用,制定和完善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被征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行就业
(1)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制度,通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在土地以外的其他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部分人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新的、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岗位。再加上园区企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非常有限,难以达到失地农民的需求。因此,如何安置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一成为当务之急。
(2)要持续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最根本的还在于转变其思想观念,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其劳动技能。因此,政府帮助他们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鼓励其积极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努力通过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就业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内容,尽可能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解决就业问题。培训费用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也可从土地征用款和集体积累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有条件的地方可免费培训。对于积极参加就业培训,获得技能证书、上岗工作者,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3)搞好就业服务,设立就业服务网点。在村居设立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社区内失地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劳动力资源培训、就业档案,组织开展培训,提供就业推荐服务等。建立信息流通机制,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及时向广大失地农民发布信息。
经济学院07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学号:070201110127
吴迪
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