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时间:2019-05-13 14:3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第一篇: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大 学 生 村 官

调研论文

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作者:丁恋恋

任职村:东营市胜园街道西现河村 村 支书兼 主任:王鸿德

指导领导及职务:薛海洋开发区党委组织委员张 蕾开发区妇联主席

山东·东营

提交日期:2012年5月

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征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称之为“失地农民”。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调查,分析现状,存在的困难,了解到他们的心态及期望,提出对策及建议。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的社会”,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不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现状问题 对策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农民不可避免地要失去部分承包土地。有史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唇齿相依,谁也离不开谁。但是,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必须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让他们在农业之外去寻找新的生活。本文选取笔者所在的东营区胜园街道西现河村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西现河村是胜利经济开发区(前身为胜利工业园)核心所在地。该开发区于21世纪初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 是目前东营区最大的开发区,同时也是山东省最重要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为了开发区建设,为了打造全国最大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从本世纪初开始,一部分农用土地被开发区所征用。为了解失去土地后农民生活的情况,笔者在对本村100户被征用土地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

被调查的100户农户家庭人口为309人,其中劳动力224人。调查户家庭原有耕地共337.3亩,被征用304.8亩,人均征用0.97亩;征用后剩下耕地32.5亩,人均剩余0.11亩。100户农户中,征地后收入增加的有62户,占62%;收入减少的有38户,占38%。224个劳动力中,征地安置就业6人,在开发区及外

地务工92人,经营农业10人,经营二、三产业95人,赋闲在家21人,分别占

2.7%、41.1 %、4.5%、42.4%和9.3%。

1、调查户总体上征地后收入和支出均高于征地前。从调查情况看,征地后收入的绝对数有所增长,但受物价等因素的影响,支出也相应地上涨。土地被大量征用以后,打破了农民多年以来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多数农村劳动力必须离开土地,在农业之外重新寻找生活出路。由于地处开发区,制造加工类企业相对较多,农民找到工作的机会比较大,务工的人数比较多。另一方面,村庄区位优势较好,外来人口多,接收信息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成功率比较高。部分失地农民利用征地补偿费,开小商店经商、建房屋出租或买车辆搞运输,增加收入的门路比较多。另外,村集体利用部分征地款搞了一些集体企业,每年都有一定的分红给村民。由于农业比较效益差,经商务工的收入均比务农高,失去土地后农民总体上收入还是有所增加。

2、约有四成调查户征地后收入减少。在失地减收的38户农户中,一部分是由于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不能找到工作就业;一部分是由于家庭人口多,子女尚小,劳动力少,吃饭人多挣钱人少;一部分是由于种种原因,经营二、三产业失败;还有一部分是家庭中长期有人患病,吃药看病花去大量的钱。这些农民家庭,失去土地后收入普遍降低。

3、调查户中农民在开发区及外地务工人数比较多,从事农业人员比较少。失地农户由于耕地被大量征用,剩下的耕地很少,容纳不了多少劳动力,从事农业的人员自然很少。

二、失地农民存在的困难

目前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失地农民找工作很不容易。很多五六十岁的失地农民在厂里根本找不到活干,一些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也找不到土作,只能赋闲在家,无所事事也没有什

么收入。

2、教育医疗支出大,农民不堪重负。调查农户有的家庭有两个或以上的小孩同时在上学,有读中专、大专的开支更大,农民靠木身的收入很难维持下去,只有向亲戚朋友借债。同时有部分家庭,家中长期有人患病,吃药看病花去大量的钱,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

3、缺乏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就业前景堪忧。失地农民的工作主要靠自己寻找与亲戚朋友介绍,其中尤以自己寻找的比例较大。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这些农民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些苦活、累活,并且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待遇较低、劳动保障不完善,如装卸运输、建筑安装等工种。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省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庞大,问题会越来越多。必须关注失地农民问题,避免上访告状加剧,防止出现新的贫困源,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

1、多渠道对失地农民进行妥善安置。

一是农业生产安置。征收城市规划区外的农民集体土地,应当通过利用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农户自愿交回的承包地、承包地流转和土地开发整理新增加的耕地等,首先使被征地农民有必要的耕作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二是重新择业安置。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被征地农民提供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同等条件下,用地单位应优先吸收被征地农民就业。

三是入股分红安置。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与用地单位协商,可以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入股,或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通过合同约定以优先股的方式获取收益。

2、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养老保险。农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依靠子女,这种方式主要靠家庭责任和道德约束来实现,具有一定的风险和缺陷。养老问题一直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农民失地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对失地农民来说更是巨大的压力,因病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比较突出。因此,今后的养老保险具体办法可为:用征地中土地补偿安置费及土地转用后的增殖收益作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金的主要来源,建立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的资金筹措机制,逐步将失地农民中符合政策条件的人群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二是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 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的基金可采用政府出资一部分,征地补偿款中筹集一部分,失地农民所在村组织出资一部分的形式。

3、建立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扶助和再就业培训制度。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重点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凡劳动年龄段内的失地农民,均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享受就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多种就业服务;申领《就业援助证》的,在接受职业培训、就业援助、自主创业等方面享受与市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同等政策待遇等。

总之,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为民服务理念,按照依法依规、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石丽娟,《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的途径》[J]《经济论坛》,2005.14.[2]张乾,《关于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思考》《理论观察》2007年第2期.[3]高书生,《社会保障改革何去何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浅析“两委”换届选举中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 村级党组织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任。能否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于提升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市整体实力上档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妥善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对换届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进而形成初步的解决思路。

一、研习凸显问题,以史为鉴,明了五个倾向

通过以往的换届选举工作,基层干部的法制意识、群众的民主观念不断增强,但也反映出了一些不良倾向,很可能在这次换届选举中再次出现,应当引起注意。一是信访量呈“井喷”态势,从换届前几个月开始一直到换届结束后,针对上届村干部的问题、参选人员当选资格及现实表现问题、选举程序问题等的信访问题层出不穷;二是宗族、宗派势力等影响依然存在,可能出现“各选各的代言人”、“人多票就多”的情况,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对其他候选人进行恶意诬陷等违规违法行为;三是拉票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复杂,其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隐蔽化,有可能造成换届选举局面的复杂化,甚至引发群体上访;四是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如集体财务、土地承包、土 1

地征用、城中村改造、计划生育、建房批地问题都会在村级换届工作中不同程度的暴露,如处臵不当势必影响换届选举工作;五是群众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群众把民主票投成“关系票”、“家族票”,有些群众片面认为换届就是换人,有些群众人云亦云等情况亟待改善。此外,外出人口多影响选举质量,“两委”年轻后备力量不足,新老班子交接不畅、落选干部的心理疏导等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二、强化基层基础,未雨绸缪,做到三个提前

一是提前摸底。集中换届前一段时间,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工作组,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换届前村“两委”班子情况、村干部思想状况和候选干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针对干部群众对换届选举的看法及思想动态,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预案,做到未雨绸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换届选举前,为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如期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二是提前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和省、市关于选举的政策文件,切实提高他们做好换届选举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同时,针对农村“两委”干部换届前在心理上、工作上或多或少会出现的一些微妙变化和短期行为,通过党政班子和村干部座谈、培训、个

别谈心等方式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换届观,增强党纪和法律观念,端正工作态度,用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实绩赢得党员和群众的支持。

三是提前防范。首先在财务上防范,要求各村理清三年来的收支情况及财务账目,在理财小组审核无误的基础上,上报上级党组织,经核对把关后,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并在全村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给群众一个明白,为确保“两委”换届顺利进行夯实群众基础;其次监管公章,各居党支部、村委会公章统一交上级组织部门监管。正常业务办理由当事人提出申请、支部书记、主任签字,会计持公章使用证明给予办理,重要业务的办理,要由业务分管领导和所属社区总支书记把关批准。

三、严格选举程序,正本清源,抓好三个关键

一是严把“入口关”。即要把握好候选人资格审查关,不能将那些群众不信任、能力不足、品行不端、作风不实、口碑不好,甚至有违法违纪现象的人列为候选人。要引导党员和群众真实地把能够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政治上坚定,能够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受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进两委班子,特别要选好配强村级组织的领头人。要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优秀人员积极参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

二是抓好“操作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必须相关法规、政策和文件依法开展,在遵守这一原则的前提下,联系实际,把有关精神、章程和办法具体化、程序化、规范化;选情复杂的地方成立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掌控和处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换届工作中消极应付、领导指导不力、处臵不当引发较大群体性事件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严肃选风选纪,对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以予坚决查处,坚持有报必查、严查严纠的原则,发现一起,严查一起。

三要加强“监督关”。街道党工委要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和监管力度,引入纪检、司法、公安等部门,纪检部门对换届选举工作实行全程监督,确保选举按照规定程序动作,防止因程序不当而导致选举结果无效情况,司法部门负责对选举过程中的涉法问题提供司法解释服务,公安部门担负起维护选举秩序,配合纪检部门打击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犯罪活动,使村级换届选举在依法、民主、公平、团结的轨道上运作。

四、做好后续工作,立足长远,强化两个注重

一是注重对落选和离任人员的关怀。成立工作组,通过个别谈心,教育落选人员正确对待选举结果,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落选不落后,落选不落志,甘当铺路石、马前卒,支持新班子工作;对离任干部,从生活上加以关

心,及时兑现补贴和欠款,在生产、生活上经常过问,逢年过节进行慰问,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离任干部可以考虑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去发挥作用(如聘为村顾问、创办农村经济服务组织等),继续发挥余热,使他们能愉快地接受党员群众的选择,支持新一届班子开展工作。

二是注重对新任干部的引导教育。成立换届后续指导小组,有计划地组织新一届村干部进行上岗培训,明确两委领导班子和村干部的任期目标,加强考核管理,严格兑现奖惩,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帮助各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序开展工作,切实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引导新老村干部团结协作、务实工作,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来赢得群众的认可,破解干群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指导和帮助新班子立足本村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全心全意谋发展,实现自己庄严的任职承诺。在顺利完成换届工作的基础上,协助引导新当选班子继往开来,顺利开展工作,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全心全意谋发展,才能真正称之为换届选举工作圆满成功完成。

第三篇:浅谈农民失地问题的解决办法

浅谈农民失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来自心灵的吟唱,今天读来,多么符合已经和正在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心理。这些农民是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和夹缝中挣扎着生活的特殊人群。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农民失地不失业,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公平地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消除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造成农民失地的原因

1、城市化进程造成的农民失地。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加大,进城人员对住房要求的不断增加等,激化着城市空间不断东扩西展南伸北延迅速扩展,为保证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

2、为竞相发展经济导致的政府征地,农民失地。当前如果获取资本,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是各地经济发展成功的关键。为了能吸引外资,许多地方通过压低投资成本来提高投资的收益率,进而吸引外地资本的进入,各地竞相设立开发区,近十几年间规划面积不仅超过了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甚至超过台湾岛和海南省的面积。

二、农民失地后造成的影响

1、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一部分农民一直以来都是以种田为主,农民种田收益虽不太高(每亩地收入约450元左右),但这部分收入比较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如果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收入骤减,生活陷于困难,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对那些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冲击更大,他们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失去土地后成了失地农民中的弱势人群。

2、就业受到外地劳动力和城区下岗工人的冲击。近几年来,外地农民对本地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对本地农民劳动力的转移也形成一定的障碍。外地民工普遍年纪较轻,能吃苦,工资要求低,而城区下岗工人有专长,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本地失地农民中年龄偏大的几乎没有竞争力,年纪轻的又因待遇偏低不愿就业。

3、生活成本提高,部分农民不堪重负。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失地后就意味着生活已经城市化了,以往自己种自己吃,而现在生活用品都要到市场去买,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造成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虽然征地后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赔偿,但土地征用赔偿还不足以解决失地以后的生活来源问题。另外由于大部分农民缺乏创业能力,补偿金只能是可熟的“死钱”,长远生计难保障。

三、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

要从基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构建补偿、就业、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即: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通过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就业优先”原则,改变传统安置方式,按照“市场引导就业、政府扶持就业、个人自主择业”的思路,加大组织领导、宣传引导和就业服务力度,帮助失地农民实施在就业;以“土地换保障”为原则,以被征地所承载农民安置的实际社会成本为依据,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分享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成果的长效运行机制,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土地的收成时农民最基本可靠的收入来源,是家庭保障最基本的经济基础,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对于失地农民应尽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1)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种解决贫困问题的补助机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安全网,失地农民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他们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国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因此必须重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立。尽管现在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现在保障金的面太窄,名额有限,而且,每月30元的标准对真正失去土地的贫困农民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2)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机制

农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依赖子女供给的养老模式,总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面临很大的失业风险,这又冲击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农民的养老问题历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将对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起动积极的作用。

(3)建立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机制

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如前所述,医学技术的进步,通过了医疗服务水平,但在保障和通过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医疗费用大幅攀升,尤其是大病。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失地农民而言,显然仍有巨大压力。因此,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也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面。

二、鼓励失地农民创业,引导征地补偿款合理利用,制定和完善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被征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行就业

(1)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制度,通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在土地以外的其他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部分人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新的、适合自身条件的就业岗位。再加上园区企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等非常有限,难以达到失地农民的需求。因此,如何安置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一成为当务之急。

(2)要持续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最根本的还在于转变其思想观念,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其劳动技能。因此,政府帮助他们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鼓励其积极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努力通过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就业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内容,尽可能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解决就业问题。培训费用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也可从土地征用款和集体积累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有条件的地方可免费培训。对于积极参加就业培训,获得技能证书、上岗工作者,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3)搞好就业服务,设立就业服务网点。在村居设立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社区内失地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劳动力资源培训、就业档案,组织开展培训,提供就业推荐服务等。建立信息流通机制,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及时向广大失地农民发布信息。

经济学院07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学号:070201110127

吴迪

2009-12-16

第四篇: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问题[范文]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问题 [摘要]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拆迁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对关于现行农用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底层被拆迁者的维权模式两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城市拆迁失地农民

城市化是人类从落后走向文明不可抗拒的铁律,在发展过程中也积存下许多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城市建设和改造而产生的房屋拆迁矛盾已成为我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最不稳定因素之一。仔细品味以往有关拆迁研究的文章,学者们普遍持一种“结构”解释的立场,即城市拆迁的利益冲突是由于现有制度、法规或政策不完善导致的。从整体上来看,这类的研究往往政策性较浓,用的是从上而下的角度来看问题。另外一些学者则是从底层社会,被拆迁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被拆迁者的群体特征出发来分析问题,被拆迁者用“民间的智慧”对强势群体所施加的压力给予回应,把被动局面转变成为主动用自己的形式来予以反抗和斗争。在这里,我们对关于现行农用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底层被拆迁者的维权模式两方面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现行农用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引发的问题

现行的农用地征用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学者们从土地制度角度进行思考,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土地制度所有权主体的错位、土地的归属权不明确、土地使用规则不确定。在这一问题上,马良灿从土地制度分析农民维权运动,国家与农民三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关于土地征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考察。特别指出了在众多学者谈论中,忽视了土地征用过程中的“程序”正义原则和土地补偿中的“差别正义”原则[1]。而李世平、江美丽、孙寒冰对失地农民的收入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国农民权利贫困的角度来来探讨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解释农民贫困原因[2]。

同时也有学者对政府征地这一过程进行分析解读,指出了征地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及实质。如周飞舟指出在土地征用和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积聚资金,“圈地”只是“圈钱”的手段而已。因此,土地征用和转让成为了地方政府新的谋财之道[3]。

孙剑平把失去土地后的边缘农民根据社会基础不同划分为边缘农民A和边缘农民B,前者即农民身份兼工人或商人或食利者双重特征,被征用土地后所得的津贴补助成为他们更好的利用资源。后者则是农民兼无业游民,土地被征用之后他们依照原来的生活方式,没有计划的花完这笔补偿金之后陷入了绝对贫困。”笔者认为这样化分过于简单,由于不同地域农村的社会流动性和异质性存在差别,对于边缘农民的划分应有更系统的划分方式[4]。

很多学者都在文章中分析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被征地者三者间的关系。李怀就是从现行的征地制度的缺陷和征地博弈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两方面写博弈过程根源,地方政府身兼博弈规则制定者和利益追求者双重角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寻租活动[5]。

二、底层被拆迁者的反抗形式和维权模式

关于农民的反抗形式主要是从集体行动角度来研究,也有学者从正式与非正式反抗形式来划分,以此来揭示农民反抗维权的形式,这些研究大部分是采取从下向上的研究视角,立足于农民的立场和角度来进行研究。西方研究社会运动的范式是在有组织的精英场域与无组织的底层场域之间的对立为视角进行研究的,国内学者则是中国当下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情况下分析作为一个理性人并处于弱势群体面对强势采取的积极的反抗形式,解释农民的行动逻辑。

因征地而产生的矛盾是引发农民集体维权行动的主要原因,这种维权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日常反抗”、“依法抗争”和“以法抗争”。美国著名农民研究专家詹姆斯·C·斯科特在《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贫困本身并不是农民反叛的原因,农业商业化和官僚国家的发展所催生的租佃和税收制度,侵犯了农民生存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感,迫使农民铤而走险,奋起反抗。”斯科特指出,农民反抗强权的方式不是大规模的叛乱和革命,而更多的是采用一些平淡无奇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诽谤、纵火和暗中破坏等。这种反抗不需要协调,它们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的网络,通常表现为一种个体的自助形式,它们避免直接地、象征性地与权威对抗[6]。

对此,国内学者罗英豪对此逻辑表示认同,认为反抗压迫、追求社会公正和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农民社会反抗逻辑的真谛。在此逻辑下,农民更多的使用具有隐蔽性和伪装性的“日常形式”的“非正式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这些“日常形式”的“非正式反抗”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农民带来现实利益的同时,也往往容易形成一定的政治风险。这一点对转型期的中国有一定的启示[7]。

周艳的文章具有代表性,把农民利益两种方式手段,即正规的体制内利益表达手段和途径(如上访)和非正规的体制外利益表达手段(如集体对抗)兼顾来描述分析,最后提出要健全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最终达到社会最优状态

[8]。应星以草根行动者为研究对象,认为草根行动者是有着自身独特行动目标和逻辑的行动者,拓展了对“依法抗争”概念的理解,并批判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已进入“以法抗争”新阶段的观点[9]。

失地农民的日常反抗形式和维权方式,身处弱者的位置采用“韧武器”的长期反抗形式。折晓页在文章中解释了被征地农民“交换”的缘起和期内在的意义,在乡村社区的互惠伦理,以及农民的生存的保障道义[摘要]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拆迁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对关于现行农用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底层被拆迁者的维权模式两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城市拆迁失地农民

城市化是人类从落后走向文明不可抗拒的铁律,在发展过程中也积存下许多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城市建设和改造而产生的房屋拆迁矛盾已成为我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最不稳定因素之一。仔细品味以往有关拆迁研究的文章,学者们普遍持一种“结构”解释的立场,即城市拆迁的利益冲突是由于现有制度、法规或政策不完善导致的。从整体上来看,这类的研究往往政策性较浓,用的是从上而下的角度来看问题。另外一些学者则是从底层社会,被拆迁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被拆迁者的群体特征出发来分析问题,被拆迁者用“民间的智慧”对强势群体所施加的压力给予回应,把被动局面转变成为主动用自己的形式来予以反抗和斗争。在这里,我们对关于现行农用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底层被拆迁者的维权模式两方面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现行农用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引发的问题

现行的农用地征用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学者们从土地制度角度进行思考,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土地制度所有权主体的错位、土地的归属权不明确、土地使用规则不确定。在这一问题上,马良灿从土地制度分析农民维权运动,国家与农民三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关于土地征用问题进行了系统考察。特别指出了在众多学者谈论中,忽视了土地征用过程中的“程序”正义原则和土地补偿中的“差别正义”原则[1]。而李世平、江美丽、孙寒冰对失地农民的收入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国农民权利贫困的角度来来探讨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解释农民贫困原因[2]。

同时也有学者对政府征地这一过程进行分析解读,指出了征地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及实质。如周飞舟指出在土地征用和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积聚资金,“圈地”只是“圈钱”的手段而已。因此,土地征用和转让成为了地方政府新的谋财之道[3]。

孙剑平把失去土地后的边缘农民根据社会基础不同划分为边缘农民A和边缘农民B,前者即农民身份兼工人或商人或食利者双重特征,被征用土地后所得的津贴补助成为他们更好的利用资源。后者则是农民兼无业游民,土地被征用之后他们依照原来的生活方式,没有计划的花完这笔补偿金之后陷入了绝对贫困。”笔者认为这样化分过于简单,由于不同地域农村的社会流动性和异质性存在差别,对于边缘农民的划分应有更系统的划分方式[4]。

很多学者都在文章中分析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被征地者三者间的关系。李怀就是从现行的征地制度的缺陷和征地博弈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两方面写博弈过程根源,地方政府身兼博弈规则制定者和利益追求者双重角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寻租活动[5]。

二、底层被拆迁者的反抗形式和维权模式

关于农民的反抗形式主要是从集体行动角度来研究,也有学者从正式与非正式反抗形式来划分,以此来揭示农民反抗维权的形式,这些研究大部分是采取从下向上的研究视角,立足于农民的立场和角度来进行研究。西方研究社会运动的范式是在有组织的精英场域与无组织的底层场域之间的对立为视角进行研究的,国内学者则是中国当下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情况下分析作为一个理性人并处于弱势群体面对强势采取的积极的反抗形式,解释农民的行动逻辑。

因征地而产生的矛盾是引发农民集体维权行动的主要原因,这种维权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日常反抗”、“依法抗争”和“以法抗争”。美国著名农民研究专家詹姆斯·C·斯科特在《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贫困本身并不是农民反叛的原因,农业商业化和官僚国家的发展所催生的租佃和税收制度,侵犯了农民生存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感,迫使农民铤而走险,奋起反抗。”斯科特指出,农民反抗强权的方式不是大规模的叛乱和革命,而更多的是采用一些平淡无奇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诽谤、纵火和暗中破坏等。这种反抗不需要协调,它们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

正式的网络,通常表现为一种个体的自助形式,它们避免直接地、象征性地与权威对抗[6]。

对此,国内学者罗英豪对此逻辑表示认同,认为反抗压迫、追求社会公正和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农民社会反抗逻辑的真谛。在此逻辑下,农民更多的使用具有隐蔽性和伪装性的“日常形式”的“非正式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这些“日常形式”的“非正式反抗”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农民带来现实利益的同时,也往往容易形成一定的政治风险。这一点对转型期的中国有一定的启示[7]。

周艳的文章具有代表性,把农民利益两种方式手段,即正规的体制内利益表达手段和途径(如上访)和非正规的体制外利益表达手段(如集体对抗)兼顾来描述分析,最后提出要健全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最终达到社会最优状态

[8]。应星以草根行动者为研究对象,认为草根行动者是有着自身独特行动目标和逻辑的行动者,拓展了对“依法抗争”概念的理解,并批判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已进入“以法抗争”新阶段的观点[9]。

失地农民的日常反抗形式和维权方式,身处弱者的位置采用“韧武器”的长期反抗形式。折晓页在文章中解释了被征地农民“交换”的缘起和期内在的意义,在乡村社区的互惠伦理,以及农民的生存的保障道义

第五篇:农民失地目录 - 副本

目录

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表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率偏低.............错误!未定义书签。

1、失地农民自身的文化技能、心理等因素的限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2、政策性因素的限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地开发、交易、占用、补偿问题上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错误!未定义书签。

1、制度保障乏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2、缺乏统一规划,“城市病”现象严重......错误!未定义书签。

3、失地农民的法律意识相对缺乏,维权能力受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针对失地农民的相关制度、政策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错误!未定义书签。

1、社会保障不到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2、农民失地后,缺乏有效的培训和就业指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中介机构缺位明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途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与经营性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逐步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推行高效公正的征地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就业..............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建立科学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载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新时期我国农民失地后的养老问题 - 副本

    浅析新时期我国农民失地后的养老问题 期数:11年02期上栏目:新农村建设作者:徐 雷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摘要:养老,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城市......

    关于失地失海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关于失地/失海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40到60年龄段农民生活压力该如何解决 摘要:我系经过五天时间对翔安区几个村的实际考察,我了解到失地失海对当地农民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很......

    物业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业管理法规与体制滞后 尽管《物权法》出台,又有此前的《物业管理条例》,但整体上而言,有关物业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比较零散,缺少系统性。 现行......

    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材料

    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材料 自2005年9月21日市失地无业农民安置领导小组扩大会后,我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失地农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高度重视,奋力推进,安置工......

    对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对策研究(五篇范文)

    关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对策研究"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为主,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良好机制下,随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时下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成为社会的一大诟病,各级政府为解决农民工被欠薪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来制止欠薪问题,诸如对《劳动法》出台针对性的配......

    浅谈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

    强化制度建设 严格责任落实 ——浅谈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 导语:“农民工”最初指进入乡镇企业的农民,后来主要指数以亿计的从农村外出就业、进城务工的人员......

    浅谈安全培训凸显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安全培训凸显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省安全培训发展较快,但对我省5220万从业人员来讲,培训总量仍显不足,地方培训差距大,行业培训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省目前安全培训存在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