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
浅析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摘要:拖欠农民工工资不仅会对农民工本人带来了伤害,也会对建筑行业、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程建设领域用工制度和工资发放监督管理机制上存在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用工制度监督管理,将农民工使用管理纳入建筑施工企业承建工程项目重点监管范畴内,实行按月发放农民工工资制度,进而逐渐规范诸如劳动合同制度等其它方面的管理。
关键词: 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工程建设领域用工需求正逐年递增,建筑施工已成为当前农民工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建筑施工涉及工种多,用工数量大,人员流动性强,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拖欠工资是其中最具典型的一个普遍性存在问题。工资拖欠不仅给农民工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也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不良影响,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结合调研过程中收集整理反映的一些问题,将主要对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危害、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应对之策。
一、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社会各界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和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5月12日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其中建筑业农民工占比例为22.2%。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12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办理拖欠工资等待遇案件17.4万件,为343万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188亿多元,案件数量和涉及的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7%和54.6%;各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受理涉及劳动报酬的争议案件16.5万件,涉及劳动者21.7万人,比上一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2%和6.8%,但仍然处于高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在前三季度,全国劳动监察机构追偿的拖欠工资总额中,有118亿元属于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占到62.7%。
另外,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法治蓝皮书(2014)》公布的。社科院法学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根据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对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规模百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导致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众多,其中劳资纠纷位居前列,约占三成。
由此可见,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监管措施的不断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似乎越来越大。从讨薪方式上看,可谓层出不穷,千奇百怪,如:跳楼讨薪、绑架老板讨薪、堵路堵门讨薪、越级上访讨薪等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形形色色的农民工讨薪事件中,有的为了达到实现某种目的,煽动农民工进行恶意讨薪,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在一定程度上,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治安和诱发犯罪的严重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二、造成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率低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双方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6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在建筑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却极低。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很强的流动性,这给企业直接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带来困难。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的随意性流动不能加以制约,还要为农民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增加用人单位的管理成本,农民工本人也不愿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第三方面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维权意识不强,认为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或认为签订合同后限制了寻找更好工作的自由。因此,双方对签订劳动合同都缺乏积极性。农民工由于没有劳动合同的保障,出现拖欠工资情况时很难维护自已的权益。
(二)非法包工头大量存在,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
虽然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提出从2005年开始,力争在3年内将工程建设领域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劳务公司,取缔非法包工头,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在办理施工合同备案时要有资质的劳务公司专门负责农民工用工管理工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包工头仍然大量存在,多数是采用挂靠建筑劳务公司方法,带领组织农2 民工施工。在从事建筑工程的农民工中,90%以上是跟随包工头干活的,虽然包工头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民工就业的渠道、降低其寻找工作的成本,但包工头的存在无疑是导致劳动力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由于包工头与建筑单位暗地里存在直接的分包关系,所以工程结束后,用人单位往往将包含农民工工资的工程款直接支付给包工头个人,部分包工头拿到钱后,出于非法占有目的,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有个别包工头甚至携款逃跑,找不到踪影,由于农民工没有和用人单位建立直接的联系,也就不可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一旦包工头逃跑或者不愿作证,农民工很难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也拒绝向农民工支付工资。农民工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证据来证明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严重的危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发育初期,市场管理也并不健全,包工头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包工头的存在是对农民工权益的极大威胁。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队伍采用“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分解、承包给若干个不具备劳动用工主体资格专业包工头,由包工头多数是靠招募家乡的亲朋好友和老乡进行施工,有的包工头甚至又将承接的劳务又分包给他人,形成了层层转包现象,导致用工管理十分混乱。由于对无组织的零散用工无法实行有效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或工程所属项目部对于招用工具体情况基本上不了解,又未对农民工进行用工考勤,双方的劳动关系难以确认,致使少数包工头有机可乘,结算时往往存在相互扯皮,造成拖欠或纠纷,同时也为恶意讨薪创造了条件,给工资追讨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违规经营给拖欠农民工工资埋下隐患
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的违规经营主要表现在:
1、绝大部分都是个人承包,施工企业只管收管理费,其他一概不过问。
2、项目经理随便挂靠,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经理是开发商找来的,然后挂靠到施工企业,而施工企业根本控制不了,出现问题后,开发商和施工企业又互相推诿,无人承担责任。
3、由于包工头个人承包,没有工资表、没有财务帐的情况非常普遍。
4、工程实际承包人分包工程时与农民工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况也非常多。
(四)工资支付制度不完善,支付方式不合法
虽然国家明令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但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往往通过包工头支付工资,而不是直接将工资款直接发放到民工手里,这样导致用工管理、工资支付和权益保护等各项监管措施难以有效落实。有的包工头领取工资款后,先用劳务费垫付辅料费(如:油漆、管材和操作工具等),剩余部分才发给农民工;有的包工头拿到劳务费后故意以质量不合格等理由侵占克扣农民工工资,甚至一走了之,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
三、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和探讨
工程建设领域用人单位或者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案件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非常严重,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影响,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笔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一)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对建筑企业违规违法行为治理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带资垫资承接工程成为行业通用的规则;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严令禁止建筑施工企业允许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从事非法承包、分包、挂靠等行为,但建筑工程违法转包、分包、挂靠等现象仍然是有令不止。因此,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杜绝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存在,加大查处惩治工作力度,依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要及时处理解决,并在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和信用评级方面进行严格限制和控制。在对项目建设单位(如: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工业加工制造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诚信评比中,将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一项主要考核条款,并实行一票否决权。对信用良好,认真履约的建设单位和用工规范、信誉良好、制度健全的诚信建筑施工企业,及时进行通报表扬。对于因拖欠工程款或农民工工资造成上访的一律取消评比资格。坚持不良行为记录与公示,将恶意拖欠工程款的建设单位或欠薪的建筑施工企业及时记入企业不良信用记录,直至将其列入黑名单,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对涉及建筑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要依法取消职称评定或降低级别,直至清理出建筑行业,并严肃追究建筑施工企业使用监管责任;同时,引导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守法经营、守法工作,加快培育和发展建筑劳务企业。
(二)强化对建筑市场监督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
鉴于目前80%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为有效保护施工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招用农民工时,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保障部门或建设主管部门进行用工备案。同时实行工资卡管理制度,施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合同时向民工发放工资管理卡,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发放工资时都要建立详细台帐,农民工每天出勤都要记录在其考勤日志上,每天实际工资收入和应得收入都记录在考勤卡上,便于工资结算,也有利于解决工资拖欠和防止恶意讨薪行为。同时,劳动保障部门或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承建企业用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建筑施工企业违规违法用工行为,鼓励引导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管理工作,加强领导,设立专门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落实分工和责任。建立企业与项目部、总包企业与分包企业之间的工资管理网络,强化对农民工的使用管理,加快发展成建制的建筑劳务企业,加强培育和规范,稳步建立和规范建筑劳务市场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三)强化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规范工资支付行为
首先,要严格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直接将工资发放给农民工或通过委托银行直接工资发放到每一位农民工的工资卡上,严禁将工资交由包工头发放。其次,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为企业所承接的每个工程项目办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并与建设单位、专用账户开户银行签订农民工工资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和委托发放协议。同时,要求建设单位按照一定标准和比例提前支付预付工资性工程款,并负责每月按时将工程项目承包的建筑施工企业实际完成进度款中的工资性工程款拨付到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中,否则建筑施工企业有权停止施工,并向建设单位追究相关违约责任。这样从而减少和杜绝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建筑施工企业挪用农民工工资等行为发生,有效减少和避免工程建设项目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再者,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日常考勤制度,项目部必须派专人负责日常考勤,随时掌握民工的出工情况,并按考勤日记及约定的工资支付周期编制工资支付表,如实记录支付单位、支付时间、支付对象、支付数额余留金额等情况,交项目经理和工程项目所属的农民工维权工作组审核确认,工资发放清单要每月定期进行张贴公告,接受农民工监督,使民工工资有据可查。另外,应将每月工工资支付发放情况及时向工程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报送、备案。
(四)增加劳动监察执法人员的数量,强化部门间的联动配合
首先,建议增加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的数量,提高劳动保障部门的执法力度,组建强有力的“劳动监察队伍”。相对于全国2亿多农民工和大量的非法用工单位、黑包工头来说,全国1.9万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基层乡镇有的只有一位或两位专职工作人员,与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在日常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过程中往往造成力不从心,难以发挥维权、监督和保障作用。因此,要增加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数量、改善其办案条件、提高其执法力度。其次,要建立健全对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一旦发现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对应当查处的案件没有查处,要及时进行处罚,追究其相关责任,以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再者,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间的联动配合。从目前治理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实效来看,仅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很难彻底解决问题,需要公安、法院、工会、房管、市场监管和负责项目实施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联动配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清欠工作职责和责任,共同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联合处置突发性恶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让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和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五)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投诉处理绿色通道
完善农民工维权投诉举报工作机制,拓宽欠薪反馈渠道。对于发生欠薪事件的工程所在地政府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要及时介入快速处理。住建、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公安、司法、工会等部门在联合处理欠薪事件时,要依据国家制定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做到“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及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拖欠农民公工资特别是恶意拖欠工作的建筑施工企业和个人要及时予以曝光,并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治理工作纳入到法治化轨道。
总之,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不仅是一个行业管理的热点、社会舆论的焦点,更是行业发展的难点问题,解决好了将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6 带动社会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更对社会稳定、发展有着深远的负面影响。各级政府应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执政为民,心系群众,情注民工,为农民工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的一项实际行动,坚持做到随时上访,随时接待,随时投诉,随时处理,坚持做到不烦、不拖、不推。另外,在治理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同时更需深入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力度,形成合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彻底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这一老大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2014年05月12日。
2.原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尹蔚民部长,在2014年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视频会上的发言稿,2013年12月19日。
3.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法治蓝皮书(2014)》。
第二篇: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初探
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初探
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初探 目前,全国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十分普遍,据统计,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约为9800万人,其中在建设领域的就达5500多万人。2002年全国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为400亿元,2003年为1000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的各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建设领域,招用农民工人数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却越来越严重。稍稍注意就不难发现每到结算工钱的时候,各地总有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的群体纷争或极端行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已经扰乱了劳务市场秩序、损害了广大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农民工”是受《劳动法》保护的劳动者 199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身份的差异。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行为为其依据的,无论什么人,无论其先前的身份是什么,只要其施行了劳动法中的劳动行为都应当由劳动法来调整。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中明确了不适用《劳动法》的范围,即: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等不适用劳动法。也就是说:进城务工的农民(民工)适用劳动法。《劳动法》还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前者就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后者包括各类用工的单位或雇主。所以,《劳动法》只与劳动者的行为相关“而不因人的身份”尤其是人的先前身份有关。因此“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就是一个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或雇主形成的劳动关系中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劳动权利,此后的相关规定也一再明确和强调这一基本原则。如劳动部的对《关于临时工的用工形式是否存在等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215号)指出:《劳动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是一样的,因此,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用人单位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上有所区别。2003年1月5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也强调: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因此“农民工”即为劳动者,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权利。
二、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过程的报酬 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权利的核心内容,也是劳动行为追求的终极目的。如果农民工付出劳动后得不到工资,则法定的劳动权就会在现实中落空,农民工的劳动目的也从根本上得不到实现。现实的严酷性还在于,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生存的依靠,无论是农民工本人的穿衣吃饭、看病住房,还是家人的养老、上学都指望着它。所以,农民工拿不到应得的工资就会使其本人和家人的生计无着。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人单位或雇主对农民工工资的占有就如同对公民其他财产权的侵犯一样,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既然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权利,也就享有《劳动法》第三条规定的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工资”的法定名称是“劳动报酬”。在劳动中,农民工付出劳动力,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过程就履行完了其劳动义务,也同时产生了得到劳动报酬的权利。农民工的劳动目的不是追求劳动成果或者结果,劳动所形成的结果是归用人单位所有的,劳动成果中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或者经营利润与农民工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用人单位通过占有农民工的劳动成果而获取其投资和经营的利润,这个利润是不与农民工分享的。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所必须支付的报酬,任何用人单位即便是经营亏损甚至破产,农民工的工资也是必须支付的。因此,用人单位以自己没有得到发包方的工程款为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在事实上与法律上都是得不到支持的。从法律上讲,用人单位与发包方的工程款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是完全不同于其与农民工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从事实上看,用人单位得到的工程款是其经营目的的实现和利润的收获,与此相伴随的收款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经营风险。农民工的劳动是不能分享经营者的利润的,当然也不必承担其经营风险。那么用人单位应当靠什么来支付民工的工资?是应当依靠自身业已具备的偿付能力,还是依靠使用农民工后获取的收益?合乎法律原则和规范的签案只能是前者。法律要求一个合法的用人单位必须在设立之初就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其中包括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能力,否则,该用人单位就不具有合法性,也就不能使用劳动者。因此,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必须由它自己承担,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就是劳动过程的报酬。
三、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对策 我国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额度居高不下,巨额的建筑工程款拖欠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中国数千万农民工工资的的拖欠问题。这不仅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危害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如何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谈几点对策:
1.加大用法律手段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查处。首先是确定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建设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制定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专业工程分包必须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专业工程转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企业;劳务分包必须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出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第八条规定:分包工程承包人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业务,严禁个人承揽分包工程业务。第四十条规定:禁止将承包的工程进行违法分包,包括分包工程发包人将专业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工程承包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也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在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诉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显而易见,我们平常称为“包工头”的特殊的用工群体,如果是具有合法用工主体的用人单位,劳资关系非常明确。若“包工头”并不具备合法的用工主体资格,则发包方与包工头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因而是无效和不受法律保护的。既然这种关系无效和不受法律保护,那么农民工与建筑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应该认定为是一种事实劳动关系。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就有了法律依据。
其次是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认定上,应当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来界定“拖欠”行为,根据《劳动法》第50条的规定:工资应当按月足额支付给劳动者。因此,工资发放的时间最长为1个月,当月工资未按时发放即为拖欠;工资必须足额发放,不足部分也为拖欠。拖欠工资包括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所以,对工资拖欠的追偿和制裁应当是一种日常性行为,而不是到年底才进行的运动式的突击。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要用“猛药”,处罚也不能总下“毛毛雨”。一但查出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要责令用人单位及时发放,对限期届满仍未清欠的用人单位,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人民法院通知用人单位开户银行从其资金账户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逃匿的,可用拍卖用人单位厂房、设备等回收的资金支付拖欠的工资。欠薪逃匿者有犯罪嫌疑的,由公安部门立案侦查。2.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项目在开工建设和农民工进厂前,按工程总造价的10%—20%存入在银行开设的专用账户,做为务工人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项管理。一但出现拖欠工资行为,由工资保证金的监管部门从专用账户中支付,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外,就是把建筑施工企业及其项目部支付劳务人员工资情况作为评价企业综合信用的重要内容,建立信用档案。对信用不佳的企业给予有关限制。在银行贷款、资质认定、年终审检等方面给予制约,尽可能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3.成立劳务公司或劳动事务代理公司。让劳务公司或劳动事务代理公司成为农民工在建设领域合法的“娘家”,把农民工从业行为纳入到“公司”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下,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因劳动、人事方面问题而产生的工作负担,又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公司”统一管理下,由“公司”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组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享受国家规定的保险待遇。然后由“公司”依靠自身能力承担经营风险,按取得的相应资质承揽建筑工程,使之成为农民打工风险的承担者,减少和避免因农民工盲目进入企业务工而被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看似单纯,事实上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联动。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工作,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进城
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初探
目前,全国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十分普遍,据统计,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约为9800万人,其中在建设领域的就达5500多万人。2002年全国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为400亿元,2003年为1000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的各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建设领域,招用农民工人数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却越来越严重。稍稍注意就不难发现每到结算工钱的时候,各地总有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的群体纷争或极端行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已经扰乱了劳务市场秩序、损害了广大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农民工”是受《劳动法》保护的劳动者
199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身份的差异。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行为为其依据的,无论什么人,无论其先前的身份是什么,只要其施行了劳动法中的劳动行为都应当由劳动法来调整。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中明确了不适用《劳动法》的范围,即: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等不适用劳动法。也就是说:进城务工的农民(民工)适用劳动法。《劳动法》还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前者就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后者包括各类用工的单位或雇主。所以,《劳动法》只与劳动者的行为相关“而不因人的身份”尤其是人的先前身份有关。因此“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就是一个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或雇主形成的劳动关系中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劳动权利,此后的相关规定也一再明确和强调这一基本原则。如劳动部的对《关于临时工的用工形式是否存在等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215号)指出:《劳动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是一样的,因此,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用人单位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上有所区别。2003年1月5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也强调: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因此“农民工”即为劳动者,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权利。
二、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过程的报酬
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权利的核心内容,也是劳动行为追求的终极目的。如果农民工付出劳动后得不到工资,则法定的劳动权就会在现实中落空,农民工的劳动目的也从根本上得不到实现。现实的严酷性还在于,农民工的工资是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生存的依靠,无论是农民工本人的穿衣吃饭、看病住房,还是家人的养老、上学都指望着它。所以,农民工拿不到应得的工资就会使其本人和家人的生计无着。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人单位或雇主对农民工工资的占有就如同对公民其他财产权的侵犯一样,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既然农民工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权利,也就享有《劳动法》第三条规定的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工资”的法定名称是“劳动报酬”。在劳动中,农民工付出劳动力,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过程就履行完了其劳动义务,也同时产生了得到劳动报酬的权利。农民工的劳动目的不是追求劳动成果或者结果,劳动所形成的结果是归用人单位所有的,劳动成果中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或者经营利润与农民工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用人单位通过占有农民工的劳动成果而获取其投资和经营的利润,这个利润是不与农民工分享的。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所必须支付的报酬,任何用人单位即便是经营亏损甚至破产,农民工的工资也是必须支付的。因此,用人单位以自己没有得到发包方的工程款为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在事实上与法律上都是得不到支持的。从法律上讲,用人单位与发包方的工程款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是完全不同于其与农民工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从事实上看,用人单位得到的工程款是其经营目的的实现和利润的收获,与此相伴随的收款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经营风险。农民工的劳动是不能分享经营者的利润的,当然也不必承担其经营风险。那么用人单位应当靠什么来支付民工的工资?是应当依靠自身业已具备的偿付能力,还是依靠使用农民工后获取的收益?合乎法律原则和规范的签案只能是前者。法律要求一个合法的用人单位必须在设立之初就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其中包括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能力,否则,该用人单位就不具有合法性,也就不能使用劳动者。因此,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必须由它自己承担,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就是劳动过程的报酬。
三、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对策 我国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额度居高不下,巨额的建筑工程款拖欠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中国数千万农民工工资的的拖欠问题。这不仅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危害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如何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谈几点对策:
1.加大用法律手段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查处。首先是确定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建设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制定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专业工程分包必须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专业工程转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企业;劳务分包必须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出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第八条规定:分包工程承包人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业务,严禁个人承揽分包工程业务。第四十条规定:禁止将承包的工程进行违法分包,包括分包工程发包人将专业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工程承包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也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在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诉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显而易见,我们平常称为“包工头”的特殊的用工群体,如果是具有合法用工主体的用人单位,劳资关系非常明确。若“包工头”并不具备合法的用工主体资格,则发包方与包工头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因而是无效和不受法律保护的。既然这种关系无效和不受法律保护,那么农民工与建筑企业之间的关系就应该认定为是一种事实劳动关系。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就有了法律依据。
其次是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认定上,应当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来界定“拖欠”行为,根据《劳动法》第50条的规定:工资应当按月足额支付给劳动者。因此,工资发放的时间最长为1个月,当月工资未按时发放即为拖欠;工资必须足额发放,不足部分也为拖欠。拖欠工资包括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所以,对工资拖欠的追偿和制裁应当是一种日常性行为,而不是到年底才进行的运动式的突击。
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要用“猛药”,处罚也不能总下“毛毛雨”。一但查出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要责令用人单位及时发放,对限期届满仍未清欠的用人单位,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人民法院通知用人单位开户银行从其资金账户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逃匿的,可用拍卖用人单位厂房、设备等回收的资金支付拖欠的工资。欠薪逃匿者有犯罪嫌疑的,由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2.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项目在开工建设和农民工进厂前,按工程总造价的10%—20%存入在银行开设的专用账户,做为务工人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项管理。一但出现拖欠工资行为,由工资保证金的监管部门从专用账户中支付,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外,就是把建筑施工企业及其项目部支付劳务人员工资情况作为评价企业综合信用的重要内容,建立信用档案。对信用不佳的企业给予有关限制。在银行贷款、资质认定、年终审检等方面给予制约,尽可能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成立劳务公司或劳动事务代理公司。让劳务公司或劳动事务代理公司成为农民工在建设领域合法的“娘家”,把农民工从业行为纳入到“公司”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下,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因劳动、人事方面问题而产生的工作负担,又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公司”统一管理下,由“公司”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组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取得相应职业资格,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享受国家规定的保险待遇。然后由“公司”依靠自身能力承担经营风险,按取得的相应资质承揽建筑工程,使之成为农民打工风险的承担者,减少和避免因农民工盲目进入企业务工而被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看似单纯,事实上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联动。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工作,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指日可待。
第三篇:浅谈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
强化制度建设 严格责任落实
——浅谈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
导语:“农民工”最初指进入乡镇企业的农民,后来主要指数以亿计的从农村外出就业、进城务工的人员。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滞留于农业的农民太多,在城镇从事工商业的人员太少,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民进城务工是促进农村和城市双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积极现象。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由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行业违规操作,不按程序办事,监管不力,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日趋增多,而且以欠薪问题最为突出。
每到年终岁末,农民工在追讨工资无望的情况下,除以伤害自己身体、自杀等方式相威胁外,甚至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问题,如聚众堵塞交通,毁坏道路设施,爬吊车跳楼,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或绑架包工头等,类似的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案件每年都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治安和诱发犯罪的严重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是,旧的拖欠未理清,新的拖欠又形成。这样循环往复,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
一、造成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双方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6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在建筑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却极低。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业用工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很强的流动性,这给企业直接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带来困难。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的随意性流动不能加以制约,还要为农民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增加用人单位的管理成本,农民工本人也不愿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第三方面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维权意识不强,认为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或认为签订合同后限制了寻找更好工作的自由。因此,双方对签订劳动合同都缺乏积极性。农民工由于没有劳动合同的保障,出现拖欠工资情况时很难维护自已的权益。
(二)包工头大量存在,坑害农民工合法权益 在从事建筑工程的农民工中,90%以上是跟随包工头干活的,虽然包工头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民工就业的渠道、降低其寻找工作的成本,但包工头的存在无疑是导致劳动力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严重的危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包工头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包工头是没有承包资质的个人,没有多少抗风险能力,一旦发生伤亡事故或工程亏损,往往是血本无归,根本支付不了农民工的工资。有些时候,包工头连法院的判决也无力执行。2.部分包工头将农民工工资据为已有,甚至携款逃跑。由于包工头与建筑单位存在直接的分包关系,所以工程结束后,用人单位往往将包含农民工工资的工程款直接支付给包工头个人,部分包工头拿到钱后,出于非法占有目的,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有个别包工头甚至携款逃跑,找不到踪影。3.包工头的存在使农民工维权途径变得更加曲折。农民工本来是应该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但是由于包工头的存在,往往是农民工直接跟随包工头干活,而只有包工头与用人单位有分包协议,也就是说农民工没有和用人单位建立直接的联系,也就不可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一旦包工头逃跑或者不愿作证,农民工很难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也拒绝向农民工支付工资。农民工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证据来证明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发育初期,市场管理也并不健全,包工头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包工头的存在是对农民工权益的极大威胁。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队伍采用“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分解、承包给若干个不具备劳动用工主体资格专业包工头,由包工头招募家乡的亲朋好友和老乡进行施工,有的包工头甚至又将承接的劳务又分包给他人,形成了层层转包现象,导致用工管理十分混乱。由于无组织的零散用工无法实行有效管理,企业或项目部对于招用工具体情况基本上不了解,又未对农民工进行用工考勤,双方的劳动关系难以确认,致使少数包工头有机可乘,结算时往往存在相互扯皮,造成拖欠或纠纷,同时也为恶意讨薪创造了条件,给工资追讨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不规范运做给拖欠农民工工资埋下隐患
施工企业的不规范运作主要表现在:
1、绝大部分都是个人承包,施工企业只管收管理费,其他一概不过问。
2、项目经理随便挂靠,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经理是开发商找来的,然后挂靠到施工企业,而施工企业根本控制不了,出现问题后,开发商和施工企业又互相推诿,无人承担责任。
3、由于是个人承包,没有工资表、没有财务帐的情况非常普遍。
4、工程承包人分包工程时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况也非常多。
(四)工资支付制度不完善,支付方式不合法 虽然国家明令要求企业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但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施工企业通过包工头支付工资,而不是直接将工资款直接发放到民工手里,这样导致用工管理、工资支付和权益保护等各项监管措施难以有效落实。有的包工头领取工资款后,先用劳务费垫付材料费,剩余部分才发给农民工;有的包工头拿到劳务费后故意克扣,甚至一走了之,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
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和探讨 为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2016年1号文件,笔者认为要解决好农民工工资问题,要毫不犹豫的执行中央有关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规范建筑市场
要解决建筑领域中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首先就要从根本上规范建筑行业,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禁止随意挂靠,严格禁止借用项目经理资质,施工不设账,没有工资表,不签劳动合同,不签分包合同的,应取消施工资格。
(二)全面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
1、明确工资支付各方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企业对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责任,督促各类企业严格依法将工资按月足额支付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将工资发放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企业(包括直接承包建设单位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下同)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分包企业(包括承包施工总承包企业发包工程的专业企业,下同)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不得以工程款未到位等为由克扣或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得将合同应收工程款等经营风险转嫁给农民工。
2、严格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督促各类企业依法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严格履行,建立职工名册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在工程建设领域,坚持施工企业与农民工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劳动计酬手册,记录施工现场作业农民工的身份信息、劳动考勤、工资结算等信息,逐步实现信息化实名制管理。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强对分包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的监督管理,在工程项目部配备劳资专管员,建立施工人员进出场登记制度和考勤计量、工资支付等管理台账,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用工及其工资支付情况,不得以包代管。施工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应将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的工资支付书面记录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3、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推动各类企业委托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在工程建设领域,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的办法。分包企业负责为招用的农民工申办银行个人工资账户并办理实名制工资支付银行卡,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交施工总承包企业委托银行通过其设立的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直接将工资划入农民工个人工资账户。
(三)、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
1、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机制。构建企业工资支付监控网络,依托基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会组织设立的劳动法律监督员,对辖区内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行日常监管,对发生过拖欠工资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并要求其定期申报。企业确因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需要延期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应及时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报告。建立和完善欠薪预警系统,根据工商、税务、银行、水电供应等单位反映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定期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发现欠薪隐患要及时预警并做好防范工作。
2、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在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逐步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其他易发生拖欠工资的行业。建立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对一定时期内未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实行减免措施、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适当提高缴存比例。严格规范工资保证金动用和退还办法。探索推行业主担保、银行保函等第三方担保制度,积极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3、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材料款等相分离。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分解工程价款中的人工费用,在工程项目所在地银行开设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的比例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人工费用数额,将应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单独拨付到施工总承包企业开设的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应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备案,并委托开户银行负责日常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开户银行发现账户资金不足、被挪用等情况,应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报告。
4、落实清偿欠薪责任。招用农民工的企业承担直接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主体责任。在工程建设领域,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及时划拨工程款,致使分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工程违法发包、转包或违法分包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依法承担清偿责任。
(四)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
1、完善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制度。将劳动用工、工资支付情况作为企业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企业拖欠工资等违法信息的归集、交换和更新机制,将查处的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工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住房城乡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诚信信息平台或政府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相关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对企业信用信息互认共享。
2、建立健全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对拖欠工资的失信企业,由有关部门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使失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
(五)依法处置拖欠工资案件
1、严厉查处拖欠工资行为。加强工资支付监察执法,扩大日常巡视检查和书面材料审查覆盖范围,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省级联动处理机制建设,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受理和案件查处力度。完善多部门联合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健全地区执法协作制度,加强跨区域案件执法协作。完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间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推动完善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和人民法院及时财产保全等制度。对恶意欠薪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切实发挥刑法对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的威慑作用。
2、及时处理欠薪争议案件。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等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解决工资争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对农民工因拖欠工资申请仲裁的争议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开庭、及时裁决、快速结案。对集体欠薪争议或涉及金额较大的欠薪争议案件要挂牌督办。加强裁审衔接与工作协调,提高欠薪争议案件裁决效率。畅通申请渠道,依法及时为农民工讨薪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3、完善欠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完善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对企业一时难以解决拖欠工资或企业主欠薪逃匿的,及时动用应急周转金、欠薪保障金或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先行垫付部分工资或基本生活费,帮助解决被拖欠工资农民工的临时生活困难。对采取非法手段讨薪或以拖欠工资为名讨要工程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要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改进建设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
1、加强建设资金监管。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采用经济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履约行为,预防工程款拖欠。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管理,对建设资金来源不落实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不予批准。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得以施工企业带资承包的方式进行建设,并严禁将带资承包有关内容写入工程承包合同及补充条款。
2、规范工程款支付和结算行为。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的计量周期或工程进度结算并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验收后,对建设单位未完成竣工结算或未按合同支付工程款且未明确剩余工程款支付计划的,探索建立建设项目抵押偿付制度,有效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对长期拖欠工程款结算或拖欠工程款的建设单位,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其新项目开工建设。
3、改革工程建设领域用工方式。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推进农民工组织化进程。鼓励施工企业将一部分技能水平高的农民工招用为自有工人,不断扩大自有工人队伍。引导具备条件的劳务作业班组向专业企业发展。
4、实行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示制度。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维权信息告示牌,明示业主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及所在项目部、分包企业、行业监管部门等基本信息;明示劳动用工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日期等信息;明示属地行业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实现所有施工场地全覆盖。
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不仅是一个行业管理的热点、社会舆论的焦点,更是行业发展的难点问题,解决好了将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加大建筑业对GDP的贡献,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更对社会稳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业应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执政为民,心系群众,情注民工,为农民工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的一项实际行动,坚持做到随时上访,随时接待,随时举报,随时处理,不烦、不拖、不躲。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同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加强职能部门协作力度,形成合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这一老大难问题。
第四篇:浅谈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
浅谈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
右;如果加上在本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而从这些农民工从业结构来看,建筑领域的高达80%,农民工已成为建筑用工的主要来源。建筑业以体力劳动为主,行业准入的门槛低,适合于文化程度偏低的青壮年农民工;但这个行业也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比较严重的行业,几年来,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屡屡发生,居高不下。“农民工”最初指进入乡镇企业的农民,后来主要指数以亿计的从农村外出就业、进城务工的人员。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滞留于农业的农民太多,在城镇从事工商业的人员太少,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民进城务工是促进农村和城市双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积极现象。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由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行业违规操作,不按程序办事,监管不力,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日趋增多,而且以欠薪问题最为突出。
每到年终岁末,农民工在追讨工资无望的情况下,除以伤害自己身体、自杀等方式相威胁外,甚至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问题,如聚众堵塞交通,毁坏道路设施,爬吊车跳楼,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或绑架包工头等,类似的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案件每年都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治安和诱发犯罪的严重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是,旧的拖欠未理清,新的拖欠又形成。这样循环
往复,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
一、造成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双方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6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在建筑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却极低。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业用工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很强的流动性,这给企业直接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带来困难。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的随意性流动不能加以制约,还要为农民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增加用人单位的管理成本,农民工本人也不愿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第三方面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维权意识不强,认为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或认为签订合同后限制了寻找更好工作的自由。因此,双方对签订劳动合同
都缺乏积极性。农民工由于没有劳动合同的保障,出现拖欠工资情况时很难维护自已的权益。
(二)包工头大量存在,坑害农民工合法权益
虽然建设部提出从2005年开始,在3年内将建筑领域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劳务公司,取缔包工头,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包工头仍然大量存在。在从事建筑工程的农民工中,90%以上是跟随包工头干活的,虽然包工头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民工就业的渠道、降低其寻找工作的成本,但包工头的存在无疑是
导致劳动力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严重的危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包工头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包工头是没有承包资质的个人,没有多少抗风险能力,一旦发生伤亡事故或工程亏损,往往是血本无归,根本支付不了农民工的工资。有些时候,包工头连法院的判决也无力执行。2.部分包工头将农民工工资据为已有,甚至携款逃跑。由于包工头与建筑单位存在直接的分包关系,所以工程结束后,用人单位往往将包含农民工工资的工程款直接支付给包工头个人,部分包工头拿到钱后,出于非法占有目的,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有个别包工头甚至携款逃跑,找不到踪影。3.包工头的存在使农民工维权途径变得更加曲折。农民工本来是应该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但是由于包工头的存在,往往是农民工直接跟随包工头干活,而只有包工头与用人单位有分包协议,也就是说农民工没有和用人单位建立直接的联系,也就不可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一旦包工头逃跑或者不愿作证,农民工很难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也拒绝向农民工支付工资。农民
工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证据来证明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发育初期,市场管理也并不健全,包工头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包工头的存在是对农民工权益的极大威胁。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队伍采用“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分解、承包给若干个不具备劳动用工主体资格专业包工头,由包工头招募家乡的亲朋好友和老乡进行施工,有的包工头甚至又将承接的劳务又分包给他人,形成了层层转包现象,导致用工管理十分混乱。由于无组织的零散用工无法实行有效管理,企业或项目部对于招用工具体情况基本上不了解,又未对农民工进行用工考勤,双方的劳动关系难以确认,致使少数包工头有机可乘,结算时往往存在相互扯皮,造成拖欠或纠纷,同时也为恶意讨薪创造了条件,给工资追讨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不规范运做给拖欠农民工工资埋下隐患
施工企业的不规范运作主要表现在:
1、绝大部分都是个人承包,施工企业只管收管理费,其他一概不过问。
2、项目经理随便挂靠,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经理是开发商找来的,然后挂靠到施工企业,而施工企业根本控制不了,出现问题后,开发商和施工企业又互相推诿,无人承担责任。
3、由于是个人承包,没有工资表、没有财务帐的情况非常普遍。
4、工程承包人分包工程时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况也非
常多。
(四)、工资支付制度不完善,支付方式不合法
虽然国家明令要求企业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但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施工企业通过包工头支付工资,而不是直接将工资款直接发放到民工手里,这样导致用工管理、工资支付和权益保护等各项监管措施难以有效落实。有的包工头领取工资款后,先用劳务费垫付辅料费(如:油漆、操作工具等),剩余部分才发给农民工;有的包工头拿到劳
务费后故意克扣,甚至一走了之,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
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和探讨
建筑领域用人单位或者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案件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非常严重,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影响,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笔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来解决拖
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一)、规范建筑市场
要解决建筑领域中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首先就要从根本上规范建筑行业,1、建设部曾在2005年发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提出从2005年7月1日起,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农民工基本被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基本被禁止。但现实中并没有落实多少,因此今年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培育和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尽快杜绝非法分包现象。
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禁止随意挂靠,严格禁止借用
项目经理资质,施工不设账,没有工资表,不签劳动合同,不签分包合同的,应取消施工资格。
(二)、包工头卷钱逃跑或者拒绝支付工资的,应在法律规章中规定必须由施工企业承担清偿责任。由于包工头并不具备承包工程的资质,因此包工头承包工程项目应属于非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跟随包工头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也并不与包工头形成雇佣关系,而是与上级的合法分包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讲,即使发包单位已经将工程款给包工头结算清了,也并不能抵消其对农民工支付工资的责任。必须规定由总承包企业承担全部责任。只有让承包企业承担责任,农民工的工资才有保障。同
时也能促进施工企业加强管理。
(三)、加大清理拖欠工程款力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
考虑到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十分严重,尤其是建筑领域中群体性被拖欠工资问题,即使在政府三令五申采取措施后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用人单位公然拖欠十多名甚至上百名农民工的工资,这不
仅仅是立法存在不足的问题,而是法律无法贯彻实施、违法单位公然漠视法律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大解决拖欠工资的力度,对于发生群体性被拖欠工资事件三次以上的,应当在责令其支付完农民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后,将其清除出建筑市场,吊销其从业资格,并对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处以一定年限内不得再从事建筑行业的处罚。要加大工程款清欠力度,尤其是加大新建政府工程的清欠力度,解决困绕建筑施工企业难题,从源头上破解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将清理拖欠工程款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工程招投标中应严格审查建设单位的建筑业资金到位情况,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对于资金不到位或严重不足的项目要坚决暂停招标,在招标过程中要审查招标文件,重点审查工程付款情况,防止霸王条款或垫资出现。大力推行履约对等原则,从项目前期建立起预防拖欠工程款机制,从而也
间接为建筑施工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打下了基础。
(四)、强化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
对建筑施工企业违反承包合同,发生欠薪违法行为的,要在市场准入方面进行限制,欠薪严重的要暂停其承接业务。坚决杜绝无资质企业或个人承揽建设工程,制止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层层转包;严厉查处
违法分包和违规挂靠行为。将建筑市场和建筑现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联动机制。
企业是用工的主体,每一个施工企业都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管理工作,加强领导,设立专门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落实分工和责任。建立企业与项目部、总包企业与分包企业之间的工资管理网络,强化对农民工的管理。加快发展成建制的劳务企业,加强培育
和规范,稳步建立和发展劳务分包市场。
(五)、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鉴于目前80%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为有效保护施工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招用农民工时,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保障部门或建设部门进行用工备案。同时实行工资卡管理制度,施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合同时向民工发放工资管理卡,要求企业在工资发放都要建立详细台帐,农民工每天出勤都要记录在其考勤日记上,每天实际工资收入和应得收入都记录在考勤卡
上,便于工资结算,也有利于解决工资拖欠和防止恶意讨薪行为。
(六)、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
严格规范施工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直接将工资发放给农民工,不得交由包工头发放。同时,建立日常考勤制度,项目部必须派专人负责日常考勤,随时掌握民工的出工情况,并按考勤日记及约定的工资支付周期编制工资支付表,如实记录支付单位、支付时间、支付对象、支付数额、余留金额等情况,交项目经理或企业职能部门审核确
认。工资发放清单要张贴公告,接受农民工监督,使民工工资有据可查。
(七)、加强诚信制度建设
在积极开展建筑施工企业诚信评比中,将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一项主要考核条款,并实行一票否决权。在诚信企业评比中有推出一批用工规范、信誉良好、制度健全的诚信企业,进行通报表扬。对于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上访的一律取消评比资格。坚持不良行为记录与公示,将恶意欠薪的企业列入黑名
单,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八)、增加劳动监察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强部门间的联动配合。
建议增加劳动监察执法人员的数量,提高劳动部门的执法力度,组建强有力的“劳动警察”。相对于全国2亿农民工和大量的非法用工单位、黑包工头来说,1.9万名专职监察员是远远不够的。要增加监察人员的数量、改善其办案条件、提高其执法力度。一旦发现劳动监察人员对应当查处的案件没有查处,要
及时进行处罚,追究其法律责任,以督促其履行职责。
从目前治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实效来看,仅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很难彻底解决问题,需要公安、法院、工会、国土、工商和负责项目实施部门的联动配合,明确各部门的清欠工作职责,尤其要明确负责项目实施部门的清欠职责和责任,共同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联合处置突发性恶性事件。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让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和不
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九)、建立维权绿色通道
完善投诉举报工作机制,拓宽欠薪反馈渠道。对于发生欠薪事件的,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要及时介入、快速处理。建设、劳动、司法、公安、工会、工商等部门在联合处理欠薪事件时要做到“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及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拖欠农民公工资特别
是恶意拖欠工作的施工企业要及时予以曝光。
(十)、建议尽快出台防拖治欠的法律法规
因解决拖欠问题,单靠行政手段,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在处理农民工欠薪投诉和恶意讨薪事件上,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我们建议出台相应的两个法规。一是出台治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法规。二是出台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规。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治理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也使相关部门在处理欠薪投诉和恶意讨薪事件上有法可依。
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不仅是一个行业管理的热点、社会舆论的焦点,更是行业发展的难点问题,解决好了将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加大建筑业对GDP的贡献,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更对社会稳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业应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执政为民,心系群众,情注民工,为农民工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的一项实际行动,坚持做到随时上访,随时接待,随时举报,随时处理,不烦、不拖、不躲。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同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加强职能部
门协作力度,形成合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这一老大难问题。
第五篇:论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及对策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致使广大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不切实保障,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可谓是愈演愈烈。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稳定,又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针对建筑领域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领域;工资拖欠;原因;措施
农民工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农民工的出现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及其进步意义,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空间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成为直接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大事。因此,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对我国各方面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拖欠农民工工资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现象,它必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走向完善而逐渐丧失其生存条件。农民工工资的相关概念
1.1农民工的含义
所谓“农民工”,就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或者说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是一种身份与职业相结合的称谓,常被简称为“民工”。从农民工的定义可以看出,农民工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身份和职业不对称的矛盾体。农民工究竟是农民还是工人?因为他们不在家乡种地,而在城市打工,从而成为农民工。农民工之所以被称为农民工,是由他们特殊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决定的。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户籍身份,即农民工虽然进城务工,但其身份归属依旧是农民,大部分城里人仍然把农民工视为农民对待;二是职业身份,农民工主要从事的是一些非正式的职业或边缘职业,如建筑业、采矿业、服务业以及个体经营或自谋的职业,从事的是城里人不愿意干的职业;三是社会保障身份,当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生活遭遇风险与困难时,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援助和保护,农民工只有依靠个人力量。
1.2农民工工资的基本形式
由于农民工大多数集中地制造业和建筑业,由于岗位的复杂性,加上农民工较强的流动性,所以农民工的工资形式基本有以下二种: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方法是:他们满勤工作就作为一个工日,农民工如果没有满勤工作的话,就会相应的扣除工日。建筑企业农民工工日的管理是由班长来完成的,所以工日的管理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当前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不可否认其中有着农民工自身的主观原因,他们对自身权利的有效认知度弱。由于受教育水平低、对自身权利认知信息极度匮乏,农民工往往权益受损而不自知。建筑领域的农民工大部分是一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年,他们对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措施和有效手段的认知度弱。使农民工难以尽早认识到自身权益受到了侵害,也就更难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维权。大多数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他们法律意识相对淡薄,不了解基本的劳动法律法规,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究其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农民工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4.2农民工工资保障的法律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农民工工资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的唯一合法手段就是依靠行政命令、上访政府管理部门。一系列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使得不能保护到绝大部分农民工的利益,特别是建筑领域的农民工。特别是《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但有的企业拒绝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法中却没有明确规定不签订合同将如何处罚,在不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农民工工资一旦被拖欠,他们手中没有任何证据,即使提起诉讼,也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建筑领域的农民工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就投入工作,在这种危险的工作环境下,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就算遇到危险也难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法律保障对于建筑领域的农民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3农民工相关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
劳动合同制度是实施最久的规范劳动关系的制度,但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由于签订权完全掌握在雇主手上,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无疑是一种奢望。大量事实劳动关系不仅使劳动关系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也使农民工的基本权益难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的保护。农民工缺少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的保护,致使就算本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无处申冤。在建筑领域中,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他们不懂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又没有相关社会保障机制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得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愈演愈烈,由于得不到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的维护,农民工的利益和诉求就无法表达。
4.4企业负责人社会道德的缺失
很多建筑企业负责人只是将农民工作为自己谋取钱财的机器,对农民工歧视凌辱,克扣拖欠工资,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少数开发商、建筑商或包工头连基本的社会道德都不顾,在使用民工时,故意不签用工合同,然后借故拖欠或克扣工资。由于雇主须为单位职工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交纳社会保险费,吸纳农民工进入城镇社保会受到雇主的阻力,因此,雇主对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足,甚至千方百计找种种借口阻挠。企业负责人社会道德的缺失,他们唯利是从,为了自己的利益,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拼命的从农民工身上压榨,所以,企业负责人社会道德的缺失,也是造成当前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原因之一。当前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
5.1 加强对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若要改变建筑领域的农民工处于城市弱势群体的地位,关键是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首先得加强建筑领域农民工的法制教育,使农民工知法、懂法、守法,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权。加强法制宣传,强化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得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各级政府要重视并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促进就业,保证农民生活;并通过考核持证上岗,使农民工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为工程质量合格、如期完工等等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也使得农民工自身掌握一技之长,在更多的工作机会中占据有利地位。改变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加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关键。
5.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现行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不能保障建筑领域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是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快健全和完善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以及企业工资支付等都有利于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另外,在立法中应加大对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欠薪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除责令整改外,还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此外,建议在我国刑法中做出相关规定,对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不依法提供必要劳动保护条件并对其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害者,可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所以,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机制,是解决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5.3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建筑领域的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理所当然地处于社会保障之列,而不应该因其农民身份被排除在外。所以,必须对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作出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调整和改革,有效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可以说,建立面向建筑领域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需要,是改革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措施。
5.4完善企业责任制度
企业是建筑领域农民工问题的最大的利益相关者,解决农民工问题,毫无疑问,必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然是企业首当其冲。首先,从根本上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企业和企业家有责任善待、关爱农民工,本着平等并适当照顾弱势农民工利益的原则签定劳动合同,维护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地位,为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创造良好和平等的环境。其次,把创建安全的生产环境作为头等大事。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关乎员工生命健康、关乎企业百年大计,必须高度重视,作为社会责任管理中的首要工作来抓。再次,完善企业工资制度,逐渐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和工时待遇。最后,认真履行建筑企业社会保险的义务。建筑企业必须按照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精神,及时为农民工缴纳和代扣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以及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金,加强企业责任制度,对于解决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民.农民工维权论[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