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2010年2月21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3月17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73号公布 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确保城市河道功能完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的整治、利用、保护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区城市河道,是指东至世纪大道,南至杭甬高速,西至机场路,北至北外环路(其中江北片区向东拓展至江北区行政边界即宁波大学东侧)范围内除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以外的所有河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 市区城市河道的建设与管理,在满足防洪调蓄的前提下,应当结合城市周边环境,注重生态景观建设,综合布置生态绿化、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设施。
第四条 市区城市河道划分为市管、区管河道。市、区两级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五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受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做好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
各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由本区人民政府确定,负责区管河道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规划编制、防汛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区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统一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监测及定期报告工作。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中具有通航功能的航道的管理工作。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及河道两岸的畜禽养殖管理工作。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内渔业养殖管理工作。
建设、海事、规划、国土资源、发改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应符合市区河网水系规划的要求。
与市区城市河道相关的其他各类专业规划应当与城市河道保护与管理规划相衔接,有关专业部门在编制专业规划前,应当征求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市、区两级管理的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涉河建设项目的规划、扩初、设计、施工等会审会议。
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参与区管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各类涉河工程项目会审会议。
第九条 市区城市河道的规划和建设,应当满足河道防洪排涝、蓄水调水、通航等基本功能的要求,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促使河道水质改善、水体畅通。
第十条 市区城市河道上修建桥梁、过河管道缆线和其他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省和市规定的防洪要求及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河宽标准。桥梁和过河管线的标高应当符合防洪和通航的要求。市区城市河道的河床底标高应当符合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 在市区城市河道涉河建设项目实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将流经该项目区域范围内河段的整治工程纳入项目计划,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
前款所称的整治工程包括护岸、拓宽、疏浚、沟通、景观绿化及其他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内河设施建设。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市区城市河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参加。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项目竣工资料应当在竣工验收合格后30日内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城市河道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河道接收管理要求,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工程交接手续。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接收后,按照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分别交由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机构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为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确定的河道水域、堤防及其绿地控制范围;其中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未明确绿地控制范围的,按照《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中规定的绿地宽度控制范围确定为管理范围。
第十五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的要求加以妥善修缮,并在遵循保护的原则下予以利用。
第十六条 从事跨河、穿河和其他影响市区城市河道功能的建设工程,不得危及市区城市河道安全。危及市区城市河道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立即停止建设,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第十七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涉河建设项目、河道岸线划定、挖掘、占用、填埋等行为,应当按照市、区河道两级管理范围分别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申报单位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供规划意见、立项依据文件、项目总平面图、施工图、施工方案等审批材料。
申报单位应当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涉河建设项目。
临时占用、挖掘施工需要占用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期恢复河道原状。因施工期延长确需继续占用河道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取得许可。
第十八条 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涉及城市河道的在建建设项目的跟踪监管,确保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安全。对不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和其他技术标准的涉河建设项目,应当督促建设单位限期予以整改。
对市区城市河道范围内设置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阻水设施,分别由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设施设置人予以拆除或迁移。逾期未采取措施的,由市、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组织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设施设置人承担。
第十九条 市区城市河道沿河地块开发建设时,地块上的建筑物、构筑物与河岸线之间的距离应当根据规划要求予以退让。
新建宽度15米以上的沿河绿地应当为公共开放绿地;已建宽度15米以上的沿河绿地应当逐步改造为公共开放绿地。
与市区城市河道配套建设的沿河公共绿地属于城市河道设施,由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市、区河道两级管理范围分别移交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机构管理。
第二十条 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开设经营性场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等活动时,应当符合市区城市河道相关规划要求,确保市区城市河道及沿河设施整洁完好,并接受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监督。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和扩大排污口以及向河道水体直接或通过雨水管网排放生产经营性污水。
排污单位需要排放生产经营性污水的,应当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排放的污水应当经过处理并达到国家、省或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已敷设城市排污管网的地区,排污单位应当将处理后的生产经营污水纳入城市排污管网。
已敷设城市排污管网的地区,居民生活污水应当纳入城市排污管网,不得接入雨水管网。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区城市河道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督管理。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擅自将污水接入城市雨水管网排放河道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渔业养殖、畜禽养殖和设置渔网捕捞作业。
对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已有渔业和畜禽等养殖项目,由所在地区人民政府会同市渔业、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采用合理补偿的方式,收回水产养殖证,减少对市区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
第二十三条 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爆破、采砂、采石、取土、钻探、打桩、打井、挖掘鱼塘等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堤安全的行为;
(二)侵占和毁坏河岸、护栏、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水文监测设施等城市河道设施;
(三)向市区城市河道排放泥浆、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擅自设置、移动、扩建雨水口;
(四)在市区城市河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等危害水体的行为;
(五)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
(六)在涵闸闸口、泵站进出水口等禁止停船的范围内抛锚停船;
(七)擅自遮挡、拆除或移动市区城市河道设施;
(八)设立洗车点;
(九)在市和区人民政府公告确定的景观河道区域内游泳、洗涤;
(十)在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公告确定的禁止垂钓的区域内垂钓;
(十一)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的物品;
(十二)其他损害、侵占市区城市河道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市区城市河道养护单位应当按照市区城市河道水面保洁、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及合同要求,对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进行规范养护,确保城市河道设施完好。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对市区城市河道养护实施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的管理,确保城市河道水体无恶臭、无异色、无异味,符合河道水体功能区划要求。
市区城市河道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区分情况,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予以处理:
(一)对由于违法排污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开展执法管理工作,并将查处结果书面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二)对由于未及时疏浚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督促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及时予以疏浚。
(三)对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开展水体调控,并将水体调控工作开展情况书面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和执法信息共享和管理协作机制。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在查处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时,涉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进行查处,并将查处信息及时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
第二十七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向社会公开举报和投诉的受理方式,便于公众对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洁及违法行为等方面的监督。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和举报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在30日内予以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对于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告诉当事人向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涉及违反水行政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由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涉及环境保护、航道管理、农业管理、渔业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本办法中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权的分工,按照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权限的范围确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赔偿由此引起的损失,并可以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和扩大排污口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排污单位擅自排放生产经营用水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下列规定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予以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搭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置沉船、船屋、填堵城市河道等阻碍行洪的行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爆破、采砂、采石、取土、钻探、打桩、打井、挖掘鱼塘等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堤安全的行为的,责令其停止施工,采取补救措施,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三)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毁坏河岸、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水文监测设施等城市河道设施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四)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渔业养殖生产或设置渔网捕捞作业妨碍行洪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从事渔业养殖或设置渔网捕捞作业,尚不妨碍行洪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向市区城市河道水体排放泥浆、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擅自设置、移动、扩建雨水口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在涵闸闸口、泵站进出水口等禁止停船的范围内抛锚停船的,责令其立即驶离,当事人不执行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予以强制拖离,拖离费用由当事人承担,并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擅自遮挡、拆除或移动市区城市河道设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并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九)在市和区人民政府公告确定的景观河道区域内游泳、洗涤或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公告确定的禁止垂钓的区域内垂钓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垂钓工具,并可以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立洗车点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的物品,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5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畜禽养殖场从事畜禽养殖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行为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涉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五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河道设施,包括河道的河床、水体、河岸、护栏、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各类建(构)筑物等河道相关设施。
第三十七条 市区城市河道具体范围可以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协商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调整。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石家庄市城市市区供水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供水管理办法
(1995年3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通过,1995年3月30日市人民政府令第60号发布;1997年11月1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决定修订;2003年3月25日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修正案,市人民政府令第128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城市供水事业发展,保障城市生活、生产和各项建设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的供水及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市区供水,是指公共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向市区单位或居民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以及自建供水设施单位通过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本单位提供生活、生产和其它各项建设用水。
本办法所称供水设施,是指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所属的专用水库、水源井(井群)、输水管道、渠道、取水口、泵站、输配水管网、净(配)水厂、公用水站、专用供电、通讯线路、消火栓、各类阀门、计量仪表等配套设施。
第四条 城市供水事业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第五条 城市市区供水应遵循合理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市区实行统一供水。已建的自建供水设施应当逐步纳入城市统一供水系统。
第六条 保护城市供水设施是公民的义务。对损坏供水设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制止和举报。
第七条 石家庄市城市管理局是城市市区供水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八条 供水主管部门应会同规划、水利和国土资源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草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城市供水发展规划。
第九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草案,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二)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它各项建设用水。
第十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会同供水、水利和卫生部门共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部门应与该保护区域当地人民政府共同协商,并经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一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行为。
环境保护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对饮用水水源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 工程建设
第十二条 城市管理、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公共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三条 直接开采地下水和引用地表水,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取水许可手续。
第十四条 新建公共供水工程,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由城市管理、建设主管部门依各自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自建供水设施单位改建用水设施,应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持有有关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按资质证书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
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供水设备的选用,必须符合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建设单位应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 列入公共供水计划的工程,各有关部门和工程所在地的政府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在涉及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向公共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对影响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施工,应与公共供水企业商定保护措施,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并承担各项费用。因施工造成供水设施损坏或其它损失的,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予以赔偿。
第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迁移或废弃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批准,由建设单位予以补偿,或待新建供水设施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向供水企业无偿移交。
第二十条 新建消火栓的选址,由规划、城市管理、消防部门和公共供水企业共同确定,建设费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以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二条 使用公共供水的单位,应在每年第四季度向公共供水企业提交下用水申请,由公共供水企业依据市有关部门编制的用水、节水计划于次年一月底下达公共供水计划。
公共供水企业下达供水计划,应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供水设施单位用水计划的制定,按《石家庄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公共供水企业应与用水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载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主要内容。
第二十四条 公共供水企业应按物价部门批准的价格征收水费。对超计划用水的,按有关规定加价收费。
第二十五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城市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实施水压监测,在正常状态下,保证供水管网的压力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三)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企业职工持证上岗制度。
第二十六条 用水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二)按规定的计量标准和水价标准缴纳水费,不得拖欠或拒付;
(三)禁止盗用或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四)立户、变更户名、过户、改变用水性质、变更帐号或终止使用等必须事先到公共供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用户停水后需恢复供水者,应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第二十七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单位,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暂停供水或降压供水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并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因发生灾害或紧急事故未能提前通知的,应的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市管理部门。
停止供水时间超过三日的,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应采取临时供水措施。
第二十八条 用水单位或个人必须安装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合格的水表,否则不予供水。
用户分表与总水表出现误差时,以总水表为准计算水费。因特殊原因确实不能安装水表的,按定量和技术标准推定计算水费。使用公用水站供水的,由所在地居民委员会进行管理,按户口人数和用水性质核定水量,并代收水费。
第二十九条 不同性质的混合用水,应分别设置水表。不同意分设的,按其中最高水价标准收费。
第三十条 用户对总水表计量准确度有疑议的,可申请供水企业或报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校验。经校验的水表计量误差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其校验、拆装费由用户承担;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其校验、拆装费由供水企业承担。当月水费计算应以水表计量误差值折算收费。
第三十一条 因水表故障更换新表的,参照正常月份用水量计算水费。
第三十二条 用户因使用、管理不当造成总水表损坏的,应及时通知供水企业,并照价赔偿。水表损坏期间的用水量,按管径最大流量、生活用水每天按十六小时,生产经营用水每天按二十小时计算水费。
第三十三条 新建五层以上(含五层)建筑物,建设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同时安装二次供水设施,否则不予供水。
改建和已建的五层以上(含五层)住宅楼,由产权单位按有关规定建设二次供水设施。
第三十四条 建设、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经城市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并遵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
(二)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应领取城市管理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和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许可证》。
(三)二次供水设施应按规定维修、清洗、消毒、防腐。
第三十五条 除发生火灾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消火栓。
第五章 设施维护
第三十六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应定期检查维修供水设施,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七条 用水单位自行建设的与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户外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必须经公共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并交付统一管理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八条 公共供水设施的产权以入户总水表为界。
(一)总水表以外的供水设施,产权归公共供水企业,并由其统一管理、使用和维护;
(二)总水表以内的供水设施(不含总水表),产权归建设单位或个人,并由其负责维护管理;
(三)用户使用的总水表由用户负责保护。 第三十九条 消火栓由公共供水企业负责维护,其维护费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
第四十条 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两侧一米以内,严禁堆放物料、种植乔木。在下列范围内,不准修建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
(一)一百五十毫米(含本数)以下口径管道两侧各一米;
(二)二百毫米(含本数)以上口径管道两侧各二米;
(三)水表井、闸门井周围二米。
在供水管道两侧埋设其它管道和地下设施时,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执行,不得危及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十一条 公共供水企业抢修供水设施,公安部门应当予以协助,紧急情况下可先进入施工场地,然后及时补办有关手续。
第四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将自建供水设施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连接;
(二)产生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单位的用水管网与公共供水管网直接连接;
(三)擅自在水表井、阀门井安装水管或穿插其他管道,以及倾倒垃圾或排放污水;
(四)擅自拆卸、启封、动用总水表及公共供水设施;
(五)在公共供水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
(六)收购无产权单位证明的公共供水设施零部件。
第四十三条 自建供水设施管网系统确需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必须经公共供水企业同意,报经城市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公民发现供水设施损坏,应即时报告城市管理部门或供水企业。
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五条 经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管理部门可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组织,对违犯本《办法》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城市供水工程擅自投入运营或者使用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二)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施工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尚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对设计单位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对施工单位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未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四)违反城市供水发展规范及其计划兴建城市供水工程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责令改正赔偿损失,并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擅自变更户名、过户、改变用水性质、终止使用,不按规定办理手续的,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二)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与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在规定的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四)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处三千元至五千元的罚款;
(五)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六)擅自拆除、改装、动用或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以及由用户负责维护的供水设施以及由用户负责维护的供水设施发生损坏、埋压、丢失的,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七)使用二次供水设施未按规定领取《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的,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
(八)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与城市公共管网直接连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九)未按规定缴纳水费的,按日加收所欠水费5‰的滞纳金。
有前款第(一)、(二)、(四)至
(九)项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可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单位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对用户收取水费的,处二千元至四千元的罚款;
(二)未按有关规定擅自停止供水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未按规定定期检修供水设施或者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按规定进行校验或及时抢修,造成经济损失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四)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九条 建设工程施工危害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危害行为,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予以赔偿。
第五十条 故意损毁公共供水设施或收购无产权单位证明的供水设施零部件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一条 被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人不按规定履行义务的,可由城市管理部门代为履行,所发生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负担。
第五十二条 城市管理部门及供水企业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75年制发的《石家庄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章则》同时停止执行。
第三篇:石家庄市城市市区供水管理办法修正案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供水管理办法修正案
2003-5-8 0: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文
号: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令第128号
发布日期:2003-5-8
执行日期:2003-5-8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三章 工程建设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五章 设施维护
第六章 罚则
第七章 附则
一、第一条的《城市供水条例》前增加“国务院”。
二、第七条第一款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改为“城市管理局”,增加一句“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作为最后一句。删去第二款。
三、第八条的“地质矿产”改为“国土资源”。
四、第十二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五、第十四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建设主管部门依各自职责”。删去第二款。原第三款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将此款作为第二款。
六、第十六条改为: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建设单位应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七、第十九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改为“或待新建供水设施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向供水企业无偿移交”。
八、第二十条“规划”后的“供水”改为“城市管理”。
九、第二十一条的“由供水主管部门按建设部有关规定进行资质审查认证”改为“必须具备相应资质”。
十、第二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公共供水企业下达供水计划,应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
十一、第二十六条删去第三项。原第四项作为第三项。原第五项作为第四项,并删去“日用水一千立方米以上的用户立户、改变用水性质、停水后需恢复用水者,应先经供水主管部门批准,再到公共供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
十二、第二十七条的“应当经供水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改为“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并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最后一句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
十三、第三十三条两款均删去“加压”。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
“建设、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经城市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并遵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
(二)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应领取城市管理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和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许可证》。
(三)二次供水设施应按规定维修、清洗、消毒、防腐。”
十五、原第三十四条作为第三十五条,以下顺延。删去第一款的“未经消防部门和公共供水企业同意”;同时删去第二款的内容。
十六、第四十三、四十四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
十七、第四十五条的“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
十八、第四十六条第一句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第二项增加一句作为最后一句:“尚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对设计单位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对施工单位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十九、第四十七条第一句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第四项的“一千元至三千元”改为“三千元至五千元”,第七项改为“使用二次供水设施未按规定领取《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的,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第二款的“经供水主管部门批准或授权,供水企业可停止供水。”改为“可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停止供水”。
二十、第四十八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第二项删去“要求”。
二十一、第四十九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
二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一条:“被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人不按规定履行义务的,可由城市管理部门代为履行,所发生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负担。”
二十三、原第五十条的“供水主管部门”改为“城市管理部门”,并将本条作为第五十二条,以下顺延。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供水管理办法(修正)
(1995年3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通过,1995年3月30日市人民政府令第60号发布施行;1997年11日1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决定修订;2003年3月25日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修正案,市人民政府令第128号发布,自2003年6月15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城市供水事业发展,保障城市生活、生产和各项建设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的供水及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市区供水,是指公共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市区单位或居民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以及自建供水设施单位通过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本单位提供生活、生产和其它各项建设用水。
本办法所称供水设施,是指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所属的专用水库、水源井(井群)、输水管道、渠道、取水口、泵站、输配水管网、净(配)水厂、公用水站、专用供电、通讯线路、消火栓、各类阀门、计量仪表等配套设施。
第四条 城市供水事业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第五条 城市市区供水应遵循合理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市区实行统一供水。已建的自建供水设施应当逐步纳入城市统一供水系统。
第六条 保护城市供水设施是公民的义务。对损坏供水设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制止和举报。
第七条 石家庄市城市管理局是城市市区供水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供水水源
第八条 供水主管部门应会同规划、水利和国土资源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草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城市供水发展规划。
第九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草案,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二)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它各项建设用水。
第十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会同供水、水利和卫生部门共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部门应与该保护区域当地人民政府共同协商,并经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一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行为。
环境保护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对饮用水水源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 工程建设
第十二条 城市管理、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公共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三条 直接开采地下水和引用地表水,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取水许可手续。
第十四条 新建公共供水工程,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由城市管理、建设主管部门依各自职责负责组织实施。
自建供水设施单位改建用水设施,应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持有有关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按资质证书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
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供水设备的选用,必须符合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建设单位应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通知城市管理部门参加。
城市供水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 列入公共供水计划的工程,各有关部门和工程所在地的政府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在涉及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向公共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对影响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施工,应与公共供水企业商定保护措施,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并承担各项费用。因施工造成供水设施损坏或其它损失的,由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予以赔偿。
第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迁移或废弃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批准,由建设单位予以补偿,或待新建供水设施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向供水企业无偿移交。
第二十条 新建消火栓的选址,由规划、城市管理、消防部门和公共供水企业共同确定,建设费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以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经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二条 使用公共供水的单位,应在每年第四季度向公共供水企业提交下用水申请,由公共供水企业依据市有关部门编制的用水、节水计划于次年一月底下达公共供水计划。
公共供水企业下达供水计划,应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供水设施单位用水计划的制定,按《石家庄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公共供水企业应与用水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载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主要内容。
第二十四条 公共供水企业应按物价部门批准的价格征收水费。
对超计划用水的,按有关规定加价收费。
第二十五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城市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实施水压监测,在正常状态下,保证供水管网的压力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三)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企业职工持证上岗制度。
第二十六条 用水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二)按规定的计量标准和水价标准缴纳水费,不得拖欠或拒付;
(三)禁止盗用或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四)立户、变更户名、过户、改变用水性质、变更帐号或终止使用等必须事先到公共供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用户停水后需恢复供水者,应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第二十七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单位,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确需暂停供水或降压供水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并报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因发生灾害或紧急事故未能提前通知的,应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或个人,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市管理部门。
停止供水时间超过三日的,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应采取临时供水措施。
第二十八条 用水单位或个人必须安装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合格的水表,否则不予供水。
用户分表与总水表出现误差时,以总水表为准计算水费。因特殊原因确实不能安装水表的,按定量和技术标准推定计算水费。使用公用水站供水的,由所在地居民委员会进行管理,按户口人数和用水性质核定水量,并代收水费。
第二十九条 不同性质的混合用水,应分别设置水表。不同意分设的,按其中最高水价标准收费。
第三十条 用户对总水表计量准确度有疑议的,可申请供水企业或报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校验。经校验的水表计量误差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其校验、拆装费由用户承担;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其校验、拆装费由供水企业承担。当月水费计算应以水表计量误差值折算收费。
第三十一条 因水表故障更换新表的,参照正常月份用水量计算水费。
第三十二条 用户因使用、管理不当造成总水表损坏的,应及时通知供水企业,并照价赔偿。水表损坏期间的用水量,按管径最大流量、生活用水每天按十六小时,生产经营用水每天按二十小时计算水费。
第三十三条 新建五层以上(含五层)建筑物,建设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同时安装二次供水设施,否则不予供水。
改建和已建的五层以上(含五层)住宅楼,由产权单位按有关规定建设二次供水设施。
第三十四条 建设、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经城市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并遵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
(二)使用二次供水设施,应领取城市管理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和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许可证》。
(三)二次供水设施应按规定维修、清洗、消毒、防腐。
第三十五条 除发生火灾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消火栓。
第五章 设施维护
第三十六条 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应定期检查维修供水设施,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七条 用水单位自行建设的与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户外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必须经公共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并交付统一管理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八条 公共供水设施的产权以入户总水表为界。
(一)总水表以外的供水设施,产权归公共供水企业,并由其统一管理、使用和维护;
(二)总水表以内的供水设施(不含总水表),产权归建设单位或个人,并由其负责维护管理;
(三)用户使用的总水表由用户负责保护。
第三十九条 消火栓由公共供水企业负责维护,其维护费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
第四十条 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两侧一米以内,严禁堆放物料、种植乔木。在下列范围内,不准修建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
(一)一百五十毫米(含本数)以下口径管道两侧各一米;
(二)二百毫米(含本数)以上口径管道两侧各二米;
(三)水表井、闸门井周围二米。
在供水管道两侧埋设其它管道和地下设施时,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执行,不得危及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十一条 公共供水企业抢修供水设施,公安部门应当予以协助,紧急情况下可先进入施工场地,然后及时补办有关手续。
第四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将自建供水设施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连接;
(二)产生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单位的用水管网与公共供水管网直接连接;
(三)擅自在水表井、阀门井安装水管或穿插其他管道,以及倾倒垃圾或排放污水;
(四)擅自拆卸、启封、动用总水表及公共供水设施;
(五)在公共供水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
(六)收购无产权单位证明的公共供水设施零部件。
第四十三条 自建供水设施管网系统确需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必须经公共供水企业同意,报经城市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批准。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公民发现供水设施损坏,应即时报告城市管理部门或供水企业。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五条 经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管理部门可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组织,对违犯本《办法》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城市供水工程擅自投入运营或者使用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二)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施工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尚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对设计单位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对施工单位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未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四)违反城市供水发展规范及其计划兴建城市供水工程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责令改正赔偿损失,并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擅自变更户名、过户、改变用水性质、终止使用,不按规定办理手续的,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
(二)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与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在规定的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四)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处三千元至五千元罚款;
(五)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六)擅自拆除、改装、动用或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以及由用户负责维护的供水设施发生损坏、埋压、丢失的,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七)使用二次供水设施未按规定领取《二次供水设施使用许可证》的,处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
(八)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与城市公共管网直接连接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九)未按规定缴纳水费的,按日加收所欠水费5‰的滞纳金。
有前款第(一)、(二)、(四)至
(九)项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可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停止供水。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单位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对用户收取水费的,处二千元至四千元罚款;
(二)未按有关规定擅自停止供水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三)未按规定定期检修供水设施或者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按规定进行校验或及时抢修,造成经济损失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四)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的,处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四十九条 建设工程施工危害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危害行为,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予以赔偿。
第五十条 故意损毁公共供水设施或收购无产权单位证明的供水设施零部件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一条 被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人不按规定履行义务的,可由城市管理部门代为履行,所发生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负担。
第五十二条 城市管理部门及供水企业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75年制发的《石家庄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章则》同时停止执行。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第四篇:石家庄市城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城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1998年5月18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第93号令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控制城市市区噪声,减少噪声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内区(不含矿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以及交通运输中所产生的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周围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噪声。
第四条 保护声环境是公民的义务。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或举报。
第五条 各单位应鼓励和支持环境噪声防治的科研工作,推广和应用噪声污染防治的先进技术。
第六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对全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管理。
公安部门对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文化、工商、建设、规则小交通等部门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协同环保部门实施管理。
第二章监测与管理
第七条 环保部门应会同规划部门划定城市市区环境噪声级别区域,经市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
第八条 环保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辖范围组织环境噪声质量常规监测和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第九条 环保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区不同区域的环境噪声值,并督促超标责任者限期治理污染源。
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噪声监测数据,是评价环境噪声状况、实施噪声管理的依据。
第十条 环保和有关部门有权依据各自职责对管辖范围内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十一条 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有关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三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十二条 进行建筑施工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选用先进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技术。建设招标单位应将投标方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技术作为中标的重要内容。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十五日前,携带施工合同等有关资料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建筑施工环境保护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十五条 在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在12时至14时、22时至6时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除外。因生产工艺和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需在施工前三日内,由施工单位报经环保部门批准,并向附近居民公告。
第十六条 市区中心区域内的施工现场,不准设置混凝土搅拌设备。市区中心区域的范围由市环保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
第四章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十七条 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有噪声污染及振动危害的工厂企业、机械或手工加工点。已经建立的,其噪声排放应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应限期治理。
第十八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动力机械设备的锅炉房、冷却塔和其它产生噪声的固定设施,必须配备有效的隔音、减音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场所的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生产经营场所没有明显边界标志的,以规划红线或两个场所之间的中心线为界。第二十条 人民防空部门进行防空警报试验、其它单位或个人进行产生强烈偶发性噪声的活动,应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公告48小时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一条 未经公安部门批准,市区二环路以内的单位或个人禁止在室外安装和使用高音喇叭(含广播宣传车),禁止在商业经营中采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徕顾客。
第二十二条 在市区内申请开办有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商业、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经营项目,申请人应当采取防护措施,经环保部门办理了审批手续后,有关部门方可核发证照;已经开办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三个月内到环保部门补办手续。
第二十三条 住宅区内不准开办经营性露天舞场和露天卡拉OK;组织非经营性的群众娱乐活动,开设地点应征得当地房民委员会同意。禁止在22时至6时之间在住宅区开展产生噪声污染的一切活动。在非住宅区的露天公共场所开设经营性的舞场、卡拉OK或从事其它产生噪声的活动,应避开噪声敏感建筑物。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室内使用音响设备、乐器、开展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噪声,不准干扰他人。
第二十五条 居民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应有效地控制噪声,禁止12时至14时和22时至6时之间从事装修施工。在室外安装空调器的,应避免噪音对他人的影响。
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二十六条 公安、交通部门应把机动车辆的噪声指标列入机动车辆年检和技术等级标准评定内容。对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不予办理行车执照和年检合格证。
第二十七条 从事机动车辆维修的经营者,必须具备噪声检测手段,维修后的机动车辆,必须达到噪声排放标准后,方可出厂。
第二十八条 公安、环保部门应根据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禁鸣喇叭的路段和时间,设立标志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九条 在非禁鸣喇叭的地段,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使用低音喇叭,在车前二米、离地面一点二米高处监测的喇叭声级,不得超过一百零五分贝。每次按鸣不得超过半秒钟,连续按鸣不得超过三次。严禁用喇叭唤人。第三十条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拖拉机(包括农用机动三轮车)不得在二环路(含二环路)以内的路段行驶。
第三十一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的时候,不得使用报警器。第三十二条 机动车辆安装的防盗报警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在非盗状态下不得鸣响扰民。机动车防盗报警器的有关规定由公安、环保部门]另行规定。第三十三条 火车行驶必须执行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进入市界(北起柳辛庄,南到高迁;东起土贤庄,西到大郭村)的机车,除遇紧急情况外,一律使用风笛。
第三十四条 在城市市区上空飞行的一切航空器,其噪声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万元至三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或使用,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至三万元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的罚款。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交通部门处以五百元蚤一千元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和在禁鸣喇叭地段、时间鸣放喇叭的,由公安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由公安机关对使用者处以五十元至一百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 环境保护执法人员不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保持安静的建筑物;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城,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机关或以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第四十四条 县(市)、矿区的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8年6月1日起生效。1988年6月14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石家庄市环境噪声管制暂行规定》(市政「1988]54号)和1990年4月13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石家庄市城区交通噪声管理办法》(第18号令)同时停止执行。
第五篇:常州市市区河道管理暂行办法
常州市市区河道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06-10-27 来源: 作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市区河道的保护管理,保障城市防洪安全,改善和提高市区河道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市区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的河道(包括自然河道、人工水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及其配套设施的整治、利用、保护、开发和与之相关的管理活动。第三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市区河道及其配套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
市规划、建设、交通、环保、城管、园林绿化等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河道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环境质量。
第四条 市区河道及配套设施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下级管理服从上级管理的原则。第五条 河道防汛和清障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堤防等水工程安全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检举违反河道管理的行为。
对市区河道管理和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整治
第七条 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符合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河道岸线的利用与建设,应当服从河道整治规划和航道整治规划。
第八条 市区河道专业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河道专业规划编制涉及航道的,应当事先征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其他各类规划编制涉及河道的,应当事先征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区水行政(防汛)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批准的河道专业规划,制定河道整治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 沿河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立项的同时,应当将区域内河段的整治项目纳入建设项目计划,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
第十一条 通向河道的排水口高程应当与所在河道水位相协调,与市区河道的流向和河道功能区性质相协调,排水质量应当达到规定标准。
第十二条 因河道整治需要占用土地的,按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河道整治所增加的可利用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经市政府批准,可用于河道整治工程。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确权,由市国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保护与管理
第十三条 市区河道划分为市管河道和区管河道。
关河、澡港河、北塘河、横塘港、东市河、南市河、西市河、北市河、锁桥河、通济河、横塘浜、双桥浜、三井河、高家浜、会馆浜、龙游河、浏塘浜为市管河道,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其他河道为区管河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区水行政(防汛)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河道,可委托区水行政(防汛)主管部门根据河道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技术要求实施管理。
第十四条 市区河道的管理范围:
(一)有堤防(防洪墙)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堤防(防洪墙)之间的水域、滩地、行洪区、两岸堤防(防洪墙)及护堤地;
(二)无堤防(防洪墙)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水域、滩地及河口两侧5至10米或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设计洪水位确定;
(三)防洪闸(涵洞)、排涝站的工程用地范围为管理范围。
第十五条 确需在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驳岸、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等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单位在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前,必须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涉及航道的,还须事先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六条 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施工安排告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有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七条 对于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依照本办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依法检查;水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时,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在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各类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管理,不得进行损害河道及其配套设施的活动。
第十八条 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使用。其中,经市政府批准,已由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继续由其使用。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其权属不变。
第十九条 在河道内进行疏浚、清障,其疏浚、清障的设计和计划,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涉及航道的,同时须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按规定地点出土,严禁沿途抛泥入河。第二十条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在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下列行为:
(一)填堵、缩窄原有的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
(二)建设各类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三)取土、采石、采沙、挖坑、爆破、钻探、堆放物料等其他危害河道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破坏、损毁堤防、护岸、涵闸、泵站、林木草皮等河道工程及水文、通信、测量等设施;
(二)设障阻水,设置鱼簖、鱼罾等阻水捕鱼设施;
(三)从事养殖业(为改善环境,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除外);
(四)倾倒沙石、泥土、垃圾、矿渣等;
(五)倾倒、堆放、掩埋、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
(六)船只进入市区防洪小区内部河道(防汛、清淤、打捞飘浮物的船只除外)。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颁布前,未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占用市区河道管理范围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办占用、登记手续。对影响河道工程安全、行洪排涝的,由原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负责整改或者拆除。
第二十三条 建设跨河、穿河的桥梁、管道、缆线等,其底部标高需满足通航和清淤要求。本办法颁布之前已建的跨河、穿河的桥梁、管道、缆线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有关单位要逐步进行改造。
第四章 开发与利用
第二十四条 确需填堵、缩窄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或者废除原有防洪围堤的,应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市政府批准,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第二十五条 需要临时使用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地的,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区水行政(防汛)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河道临时利用许可证》后,方可使用。涉及航道的,应事先征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使用期满后,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负责恢复河道原状。逾期不恢复河道原状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清除,所需费用由责任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第二十六条 占用河道及其配套工程管理范围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经过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同意,涉及航道的,还须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从事营利性活动的,必须按规定缴纳河道堤防工程占用补偿费。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法应当由交通、规划、国土、建设、园林、环保、城管等部门处理的,从其规定。第二十八条 阻挠、殴打、威胁河道管理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负责查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第三十条 河道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本市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