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华为厨师的奋斗成长史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2:0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华为厨师的奋斗成长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华为厨师的奋斗成长史》。

第一篇:一个华为厨师的奋斗成长史

一个华为厨师的奋斗成长史

管 理 智 慧

包政先生团队运营,商业管理类第一自媒体

导读

第三、关于晚餐。这餐吃饭的员工相对中午较少。我们可以在精、细、糕点方面做文章,计划做些员工可以带走的家乡风味糕点,如老婆饼、芝麻糕等。因为有些员工总是要加班,还有的要下站点,带点回去,比在超市买的有营养,还卫生方便。做一个好厨师——保持积极心态做了这么多年的厨师,我个人认为,要想员工吃得满意,最重要的是我们厨师要把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思念都化成工作的细心和耐心,多和员工交流,多和同事交流。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做出可口满意的饭菜。怎样做出可口满意的饭菜呢,举个例子,刚来印度的时候,很多国内的调料和干杂买不到。有员工反映想吃国内的扣肉。可是却买不到国内做扣肉的梅菜。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而味道不变呢?有次到市场上买菜,看到当地的白萝卜,那个水灵灵绿油油的叶子也连在一起卖,忽然灵感一现,于是买了些连叶子的萝卜。回来后把叶子摘下放在太阳下晒上两天,等完全干了后就收起来。第二天,买到不错的五花肉,把晒干的萝卜叶用水泡上、洗净、切好、炒香。五花肉煮熟、切好、过油,加上调料烧上,把炒好的萝卜叶垫在盘子下面,烧好的肉铺在上面,上笼大火猛蒸半个小时。还没等到开餐,整个餐厅都是肉和萝卜叶的香味。那天的午餐因为有一道梅菜扣肉而得到不少赞美,味道丝毫不逊色国内的。新食堂筹备项目——快乐与自豪大约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车,来到了公司在钦奈的厂区,位于一个有点偏僻的郊区工业园,到处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建设。我是来这里筹备新厂区的食堂的。由于新厂区中方员工现在正是生产前的冲刺,大家都比较忙,要出去采购食堂厨具和其他用品,没有人为我和印度行政进行翻译。我来印度三年多了,英文简单的交流和沟通还能胜任。而且之前我已经将食堂的采购计划报给德里的行政秘书,她通过审核发到钦奈行政的邮箱了,预算也已经做好了,所有要买的厨具和物品我都已经拍好实物的相片了,现在我要根据实际厨房的空间大小来适当的调整计划。于是,自告奋勇地对负责人老林说:“我08年也来钦奈支持过半年,对这里的环境还算了解,和印度行政的合作应该没多大问题,能把事情圆满搞定。”“有问题随时给我电话。兄弟们都吃了一个多月印度餐了。就大胆的去干吧,注意安全。”林工对我说。早上出门的时候,小区的报纸上显示今天的户外温度42度,发现刚刚才走了几步衣服已经湿了一大截。想到兄弟们在那么偏远的地方干活,整天只能在酒店吃印度餐,觉得自己的担子很重,我要尽快让食堂开伙,让大家吃上中餐,精神抖擞地工作。当然首先就是要把厨具搞定。第二天,行政把我带到钦奈最大的厨具批发市场,比起国内的批发市场,这里的店铺还真不少,只是杂乱无章。我拿出自己的计划书,开始选购。印度的不锈钢产品货真价实,它的销售是按重量来出售的,比如不锈钢餐盘,选好规格和数量,工人搬到秤上称重,简单而又放心。大部分用具都购买好了,就是找不到想要的煤气炉。于是拿出相机给行政看,行政又把我带到另外一个店铺,全是卖炉子的,比我想象要丰富。经过两天的突击采购,已经具备开伙的条件,只是餐厅的空调还没装好,消毒柜也未运到。和老林商量,我们变通了一下,把餐厅暂时定在办公室前厅,那里有空调。至于最重要的餐具消毒,吃饭的才八个人,买个大钢锅,每次把餐具都放在里面用开水煮透,效果是一样的。于是,食堂终于在8月10号供餐了。第一天,选的菜都是兄弟们喜欢吃的,如:水煮鱼、羊排、盐煎肉,更惊喜的是前一天居然在超市买到上海青了,还有果汁、西瓜、玉米、做了盘手工面条……当菜摆满餐桌的时候,八个兄弟用果汁代酒,庆祝食堂开业,行政忙着拍照,老林也拿着像机记录下这快乐的时刻。晚上回到宿舍,向主管汇报了工作进度,食堂提前了一个星期开伙,眼前浮现了兄弟们开心快乐庆祝的样子,心中的喜悦不亚于兄弟们割接成功时的心情。这也让我觉得做个海外厨师真的很快乐、很自豪。减肥心得——六个字四个方法昨天下班的时候秤体重——72.4公斤,记得七月十八日计划减肥那天称的是84.7公斤,两个月减了12公斤。已经超额完成了2012年的目标,但是接下来的时间,我还要继续减到68公斤,甚至65公斤。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我已经非常有信心做到。有人问我减肥是因为想帅吗?我这把年纪,肯定不是,这个84公斤左右的体重在印度保持了好几年了,以前一直减过,却效果不明显,一不注意就反弹了。好几次回国体检,因为胖,每次都有轻微的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并且最近这两年,偶尔会有忽然头晕的情况发生,短短的两秒,就感觉忽然脑部缺氧一般,就差倒下了,很吓人的体验。印度的天气一直高温,长年都开空调,来印度后,小腿抽筋的频率多起来,以前在国内都没有这种情况,半夜忽然抽起来特别的疼。查了很多偏方,效果不明显。估计是锻炼不够,身体太胖,天气炎热导致。以上种种终于在我临到要离开印度下决心改变过来。终于做到了,当然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即使回到国内,最重要的保持现在一样良好的习惯,把体重和质量稳定在合理的范围才是长久健康之计。四件事情,减肥花的心思是最多的,我根据实际情况,不影响工作的状态下进行,选择了最笨的方法,也是经常自己说的六个字:迈开腿,管住嘴。首先,坚持徒步。每天中午下班,都徒步走回宿舍,差不多8公里,开始需要走一个半小时,现在75分钟,走到房间,浑身上下基本是都汗湿一半了,唯一的后遗症就是太阳晒的越来越黑了。其次,控制食量。吃的方面,下了狠劲,早餐就喝两碗稀饭,中午不吃,刚开始晚餐吃点素菜,效果不明显,一周后,晚餐也不吃,因为要炒菜,每个菜会需要尝一块,七八块加起来也可以做晚餐了。第三,不买零食。以前会买一些零食放在房间,现在基本上从来不买了,印度的蜂蜜特别的好,现在改喝开水冲蜂蜜了,补充水份,均衡营养。第四,多样运动。周末每次都休息两天,基本只吃一顿,稀饭和酸菜,然后去爬山,一般一去就是半天,虽然我知道运动要有多样性效果会更好,比如增加游泳呀,打球呀,可是条件和兴趣不方便,所以只能坚持徒步和爬山。以后回到家里,这两点上要加量。很庆幸我能坚持下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内在的斗志,完成2012年的目标。时间可以淡化一切,也可以沉淀出一切的厚重。考取国际驾照——一波三折自从八月初报名参加孟买的驾驶学校培训以来,不顺利的事情一件接一件,首先是七月份才办理好的孟买居留证拿回宿舍第一天,就让我粗心大意连同衣服放洗衣机洗了,只剩下几页了,报名怎么也通不过。其次,要求居住宿舍的公司租房合同和最近三个月的水电费清单,这个很简单,找行政打印就可以了,可是没想到,我们在七月份底搬新宿舍了,两边的宿舍都暂时打印不了培训学校要求的资料。一直拖到十月底才搞定。好不容易全部搞定,笔试和路考还算顺利,一次过,11月中旬,驾驶证已经办理好了,印度交警部门很负责,直接邮寄到小区宿舍,地址是以前那套房子的,我们早搬了,房东也不在,驾驶证的快递又退回去了。只好亲自去领,没想到又要重新搞好多证明材料,连续跑了三天中午休息的时间,今天总算拿到了。谢天谢地~整整四个月,小小的卡片似的国际驾驶证拿在手里,感觉那么沉甸甸的。不容易呀。孟买的驾驶证15年有效,拿到国内,只需要在当地交警部门重新考个理论知识,花上三百多人民币就可以换成国内的驾驶证了。希望到时候在老家换证能够很顺利的完成。而我,总算在六年后将要离开之计,完成了我所有一直在追求的生活和梦想。孩子,房子,探亲,驾驶证,减肥,等等,面对回家未知的未来,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年终总结——沉甸甸的收获16岁踏入社会,到今年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在我的人生的长河里,这应该算是一段最精彩,最有创造性的青春岁月。那时候无论走到哪里,包里一直带着一个笔记本,记录一路上的感受,写了差不多二十多个笔记本的日志。经常会在笔记本的首页写上几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而有两句是保留时间最长的——宝剑锋从磨砾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早已经习惯在电脑键盘上敲击来自内心对生活的领悟,而留在包里的笔记本更多的仅仅记录着亲戚朋友同事间的日常通信联系方式。此刻,往事像放电影般在脑海里重现,六年的异国生活,要离开了,带走的不仅仅是收获。更多的是留在心里的难忘一幕又一幕。1.六年间,我到过印度的六个特大城市工作,独立筹备过五个城市项目组食堂开业事项,并多次获得领导的肯定。

2.是华为公司印度地区部十多位海外厨师唯一获得到华为股票奖励配额资格的厨师。

3.基本工资涨过三次,500+500+600总工资比去07年翻了一倍,目前是印度厨师里最高的。

4.在公司报纸《华为人》报上发表文章五篇,获得稿费二千七百多元。在《24小时》发表文章一篇,获得华为公司2009年度《华为人》报优秀作者奖。

5.在公司网站《心声社区》博客人气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名。注册九个月时间,原创博文近三百九十篇。五月份曾获得心声社区推荐的第四位博客达人称号,及斑主采访,网友互动活动。

6.三月份媳妇顺利享受公司家属国际往返机票的优惠政策,来孟买探亲二个月有余。了解和体会了我们海外工作/生活,增进了夫妻感情,圆了一个媳妇出国,坐飞机,到香港走走而且是免费的梦想。

7.考试通过,好不容易终于拿到了印度版的国际驾驶证。8.成功减肥18公斤,达到预期体重从85公斤减到67公斤的伟大创举。

9.在老家县城买了两套房子,把父母亲接到城里一起生活,彻底让他们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辛苦的农民生活。新房子装修也完成。

10.010年女儿顺利的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马上就满三岁了。11.07年开通空间写日志以来,六年时间,快一千篇了。字里行间都记录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孩子们的笑容。我想无论在哪里,都会坚持写下去,我们无法拉长人生的长度,那么就让我用文字来体验和延续生命的宽度。

12.离职的电子流程已经结束了,海外手续基本搞定。领导很关心,把那些需要提前支付给我的账目都标出来,把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帮我指出来。以前不成熟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除了感激,就是感谢!

13.回国机票预定完成 2012年12月21日。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故事,海外六年,收获的比付出的要多的多。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带给我的最大财富是一颗更加勇敢积极自信的面对未来美好生活从容而坚定的心。唯一遗憾的有两件事情:1.假如还坚持奋斗两年,在海外八年,应该就有很大机会获得公司最高个人荣誉:华为公司天道酬勤金牌个人奖,2010年有一坚持海外工作七年的厨师兄弟获得过。2.海外六年,本来完全可以把英文学的很流利,过个六级都完全有可能,只是念书的时候这门功课就最差,没一点兴趣学,勉强学到够工作需要的程度。遗憾。别了印度—挥别激情燃烧的岁月烟雨流年,花开花落。望着西下的夕阳,总想,该为自己的海外之旅勾画出离别的曲线了,诸多的感慨,堆积在脑海,铺开洁白的纸笺,不在任夕阳西下。暮然回首,往事历历,充沛着咖哩味的,异国的满怀的激情,满目的憧憬,满腔的热血,一切那么清晰,那么深刻,五年半的海外印度生活历历在目。记得第一次到加尔各答,07年初,那天天空下起雨,飞机带着华丽的彩灯划破夜色,我站在凌晨冷清的机场外,目睹迎接我的陌生的环境。项目组在一处比较大的居民小区的一栋普通的三层楼房里,餐厅在一楼,厨房在二楼,办公室在三楼的阁楼里,同时,还住了六七个员工,后来人慢慢多起来,最多的时候四十多个人,吃饭都要端着碗站到院子里才行。项目很紧张,大家都加班加点,条件虽然很艰难,可是没有人叫苦,我们象个大家庭一样,彼此鼓励,彼此理解,彼此进步。真怀念那个时候,菜那么便宜,欲望那么少,要熟悉的环境,要学的知识太多太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那一年多里,除了努力奋斗,还是继续奋斗。2008年七月,到钦奈筹备项目组的食堂开业,刚开始才13个员工吃饭,食堂也在居民小区,就在办公室附近,比较方便,到年底,项目一个接一个拿下,来项目组支持的员工也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差不多七十个人吃饭。后来小区的居民投诉我们,直接打电话报警,投诉我们餐厅油烟味和肉味太重,每天人来人往来到食堂吃饭,影响小区的宁静,后来,食堂都不做牛肉,猪肉,只做海鲜鱼类和蔬菜类。但还是不行,食堂被迫关闭了半个月,直到找到新的位置。第二次去钦奈,是一年后,厂区食堂开业,钦奈的厂区在郊外,从办公室这边开车过去要一个多小时,工业区的环境很好,每到周末,供应链的兄弟们就去附近度假村的湖里钓鱼,每次都收获颇丰,周末免费加餐,简直成了鱼的盛宴,工作之余,大家不亦乐乎。一定要提的是印度最北的城市昌迪加尔,据一位老员工讲,华为印度代表处第一个单就是中标的这个城市网络搬迁,所以说昌迪加尔是公司的福地。一点都不为过。项目组十几个人,都住在一起,一套别墅就是我们的据点,昌迪加尔是印度最干净,规划最好的城市,比起国内城市的规划,我个人觉得它更加地领先,实用。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年春节,除夕之夜,项目组刚好要进行大面积的割接,大家都在加班,准备好的年夜饭菜一直等到晚上九点多钟才开始炒,准备很充分。割接特别顺利,19个人一直狂欢到凌晨。等到第二天看前一天拍的相片,我才深深感受到这个海外的春节大家欢乐的场景是对公司胜则举杯相庆最帅的诠释。2011年底,我又一次调到孟买工作,当时面临旧厨房搬迁,切换食堂全部印度小工,圣诞,春节,元宵三大节日要在新食堂聚餐的难题。领导及时协调了一位能干的搭档过来和我一起完成任务,在时间紧迫,任务量大,变化特别多,压力可想而知的情况,很庆幸都圆满的完成了过渡。如今的孟买食堂,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包括菜肴的味道,品种的更新,服务等方便)都基本是印度最好的。八月初,五月份从国内订购的一批厨具{烤箱/压面机/豆浆机}都已经运到食堂了,部分已经开始使用了,孟买的食堂会做的越来越好。时间可以淡化一切,也可以沉淀出一切的厚重,五年多的辛勤工作,代表处也给了我很多的回报,工资涨了一次又一次,还给我这个厨师奖励了几千股票,也许微不足道,却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这份荣耀带给我越发努力工作的动力。从2008年第一篇文字在《华为人》报纸上发表,到现在已经有六篇文字记录了我每一个阶段的历程,从厨师的角度和视野为大家分享海外生活的点点滴滴。海外生活确实很孤单,可是公司有很多的渠道来帮我们展现我们的想象,我们的内心世界,文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而一批又一批奋斗在印度的兄弟姐妹是最棒的。老家院子里的枣树,雄赳赳的屹立在家的中央,抖动着浑身的叶子,欢呼着游子的到来,我想,无论我在哪里,无论生活多么的艰难,我都会把在印度磨练成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延续下去,去勇敢的面对生活赋予我们不平凡的每一天。别了印度,那些来来去去支持过的兄弟姐妹们无论你们在哪里,美好的祝福都送别给你们。

别了印度,那些夕阳夕下,依然盘旋在阳台前成群结队的乌鸦们,是你们给平淡而寂寞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打扫卫生的乐趣。

别了印度,留下我激情燃烧的青春的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一草一木。都会带给我温暖而永久的回忆。寄语同事——钱是赚不完的今天和伊朗的一个兄弟聊天,马上我要回去了,他和我在深圳共事几年,而出来海外还不到二年,心情很不错,给他四点亲身体会的建议:1.技术要精。努力工作,把海外见到的特色菜和不同于国内的技术学会,学精,以后回国肯定用的上。2.用好政策。出来海外,用上两次公司的探亲优惠政策,“报销家属的往返费用”把老婆孩子接到国外好好感受。3.考个驾照。找个机会考个当地国家的国际驾驶证。要能利用工作之余把车技练熟练那是更完美。4.注意身体。减肥,达到标准的范围。钱总是赚不完的,而身体却是越来越重要。离开华为——从零开始2013年元月五日,确定离开海外的日子,也是我来海外印度工作满五年半的日子。自从16岁踏入社会,离开家离开故乡四海为家,拜过三个师傅,谈过三个女朋友,炒过好些老板,自从2000年进入深圳华为旗下的餐饮公司,从普通服务员做起,整整七年,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主管,工资也翻了几番。一晃加上海外工作的五年半,我最美好的12年青春都奉献在厨房的方寸间,用汗水,用勤劳逐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来给家人建立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我做到了,在市区买房,我带着父母离开了生活几代人的山村老家,比起哪些有关系,有能力考上大学走出家门的同村小伙伴们,我所付出艰辛更多。女儿马上满三岁了,儿子也要上初中了,而父亲和母亲也六十岁了,长期和孩子爱人分离的日子,越来越让我内疚和恐惧,海外五年半,该实现的愿望基本都实现了,是时候回家了。下这样一个回家的决定,特别的艰难,那天领导对我表态,同意我离职回去,一整晚上没睡着,不舍和难过。一家人团聚是我这么多年奋斗的目标和向往。可是想到如今消费水平日益增长,生活的压力把我的雄心壮志撞击的忧郁,回去能干什么?回去就没有回头路了,无论多么的难,都要养家糊口坚持下去。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慢慢疏理出了一条属于我自己特色的创业之路,征求小高,征求家人的意见,都还是比较看好。先不说,脚踏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相信未来和想象中的一样美好。

第二篇:一个外资银行资深客户经理的成长史

一个外资银行资深客户经理的成长史:从理解什么叫‚银行‛开始 你找我的话,九点以后吧。‛

晚上九点之后,才是属于吴超凡(化名)自己的时间。作为一家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每天十二三个小时的工作,他已经做了将近四年。

每天除了与这些客户保持沟通、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向信用审核部门提交授信报告,吴超凡还要发掘潜在客户———随时浏览新闻,搜集目标客户的最新动态,分析其中的金融风险,进而构思可以提供的产品。

‚我每年的增量指标都非常高。‛

从本土到国际

从一所著名高校毕业以后,吴超凡就进了这家外资银行的公司业务部。比起少数顶级跨国银行的培训生们长达两年的轮岗和海外培训,吴超凡的成长经历显得有些平淡无奇———跟着高级的客户经理一步步学习如何从不认识客户到深入了解,怎样从白纸黑字的财务报表中判断贷款的风险。

‚其实,我就是从给高级客户经理打杂开始的。‛

好在吴超凡所在的银行需要每个‚打杂的‛做许多‚份外‛的工作,吴超凡在一次次审合同的流程中,自己揣摩着银行运作的整个流程。外资银行就是这样将国际优势融入本土人才的血液里。

‚培训生的轮岗是无须承担责任的学习,而我们以练代训就多了一份工作的责任。‛融合的过程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吴超凡已经开始独立面对客户了。‚我第一次独立坐在对方财务经理对面的时候,紧张得有点发抖。‛

现在的吴超凡早已是一个有三四十个客户的资深经理了,在整个团队中自如地指导着更年轻的本土人才迈向国际化。

‚苛刻‛的信用审核

‚我经常在下午五点半的时候收到总部的邮件。‛吴超凡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项目都要上报到海外总部去审批,为了时间上的同步,加班是常有的事。

更重要的是‚他们一方面很看好国内企业,另一方面又对这些企业的信用心存怀疑‛。

所以每次的审核都会有非常尖锐的问题,‚这个财务数据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这个数据变化这么大?‛‚相类似的企业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变化?‛

由于一些企业并不是上市公司,很多数据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而专业的行业报告价格高达两三万元,‚银行根本不可能去买‛。吴超凡经常只能到处打电话去求助。

‚尤其遇到某个你特别想做成的客户。‛吴超凡有时候觉得自己的报告已经够详细的了,但是总部的审核还是用了三周到一个月。

作为一个客户经理,吴超凡当然希望能做成客户的业务,但是银行的信审部门必须以风险为考量。‚有的国内企业已经习惯了文件‘后补’,但外资银行的信审特别严格,少一个文件都批不下来。‛所以吴超凡只能一次次地打电话给客户催要资料。

两重天

但是,比起在中资银行做客户经理的同学们,吴超凡活得更轻松些,‚他们很羡慕我们。‛

‚因为我们只是工作时间长一些,而他们要成天忙于应酬。‛造成这个区别的,是两者不同的考核体系和不同的分工。中资银行对信贷员的考核是以存款量为依据的,由于存款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利息没有其他收益,所以企业缺乏存款的动力。

‚于是我的同学们就要陪着客户吃饭和应酬来完成指标。‛据吴超凡所知,这已经成了中资银行信贷员‚公开的秘密‛。由于中资银行多采取实点考核,即计算月底某个具体时间的业务量,吴超凡的一些客户就会每个月在某个时间前来提款———为某个相熟的中资银行信贷员增加业务量———过后再存回来。

而吴超凡的主要指标是月均余额和业务量,存贷款只占一个很小的部分。‚我们不会去刻意拉存款‛,有时候只是在贷款合同中加入一些涉及存款量的条款,‚但我们的要求不是强制性的。‛吴超凡强调说。

由于外资银行最重视的高利润、低风险的业务一般都是中间业务,所以吴超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贸易型贷款———除了单纯的外汇贷款,还可以提供后续的信用证、外汇保值等一系列相关业务。‚在这一块就完全是靠产品和信誉取胜了。‛吴超凡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产品和寻找目标客户上,一旦找到之后与客户的正面接触往往只有一两次。外资银行要求客户经理避免与客户吃饭和应酬,‚否则后果很严重‛。

在吴超凡看来,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对于‚银行‛的概念也不一样。由于中资银行分工较细,信贷员对于信贷以外的业务接触十分有限,一些涉及国际银团运作的知识更是比较缺乏。

‚不过在四大国有银行的上海古北支行和外高桥支行里,都有业务能力很出色的信贷员。‛在吴超凡的印象中,集中在这些地区的企业的频繁进出口使得他们对于贸易融资等业务的熟识程度不亚于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

对于吴超凡这样的外资银行客户经理来说,2006年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标志,在客户领域的竞争早已在1997年———第一批外资银行取得经营人民币业务许可之时就开始了。

‚我们很有紧迫感。‛吴超凡说。

第三篇:一个正在奋斗的80后

蹲屋吧笑话网

一个正在奋斗的80后

文/蹲屋吧笑话网编辑 简简

我是一个正在奋斗的80后,我有着一颗努力向上的心,我忙碌的过着忙碌的生活。通往成功的路上,我正在行走着,未来在前方,冷暖自知。或许,我的人生是不平凡的,我会错过一些,但我也将得到一些。

人生在世,无非是让别人笑话,偶尔笑话别人。所以,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不一样的态度将绘出不一样的人生。常年来,我着着不同的外表仰望着相同的天空。低着头,也忘了自己走了多少路,突然就这样长大了。一路走来,我哭过,也笑过,乌云散去,晴空再现,再多的镜头也都只是这样的过去了。蓦然回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在全国的一、二线城市发展,打过工、也有做过企业、也有……不管在哪里,我都是很努力的在奋斗,面对生活的压力,也曾疲倦过、受伤过、甚至想到过放弃,但是抬头看看自己的梦想,还是乐观的坚持下来了。失意和难过的时候,给家里打个电话,还是会笑着对父母说过的很好,不用他们担心。

如果离家在外,发展的很好,过的很快乐,那就替自己高兴吧。如果,离家在外,有着难以承受的压力和失意,请坚持,理清思路,重新出发。把压力变成动力,经历变成经验,失意变成主意。如果需要倾听者,打电话给朋友吧。或许你们也很我一样,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压力,让本来就不堪的我们被压的几乎喘不过气。

那时候,投资失意了,亏了很多、很多,败的很惨、很惨……自己奋斗了很久的东西一夜之间消逝了,让我很难接受。面对因为失意而改变的人生,我有太多无奈。但是我知道,失意并不代表失败,或许失意是上天给你的一次机会,或许是锻炼自己的最佳方式,或许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或许变化才是自己在前进的表现。小区门口的士多店或许生意很稳定,不会欠债也不会投资失败,但是这种稳定似乎不是我们想追求的。因为我年轻、我有梦想、我肯努力,我是一个正在奋斗的80后。

慢慢的,我开始不喝酒,因为喝酒的时候会容易多说话,因为我懂得言多必失。我变得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是的,我在沉默,因为我在寻找爆发的机会,我沉默着,只为等待。我会不经意的回忆起以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想念以前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是因为压力太大,需要调节一下,虽然很多人已经记不起来,但是,我努力的回忆,因为回忆是所有人的,少了谁都不完美。烟也由几天一盒到一天几盒,甚至更多。很

蹲屋吧笑话网

多时候都是需要烟来调节自己,让自己更加的冷静。

我开始学着体会家人,在自己生日和家人生日的时候给家里打个电话,让家人知道我的成长。是的,我在成长。

我开始熬夜,静静的夜里才能避开城市的喧嚣,才是思考的最好的时候。

我开始不再浪费感情,因为我懂得专一。

我开始努力工作,拼命挣钱。

我开始要为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做准备。

我也开始认识更多的朋友,奋斗路上苦虽多,一路有你不寂寞。

第四篇:一个曾在华为工作的网友的文章

一个曾在华为工作的网友的文章

华为往事(一): 序

很高兴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前华为人,有些人很熟悉,有些人更本就不认识,但都感到很亲切.这让我不禁回忆起很多的华为往事.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很漫长,但关键的选择就那么几个,这些选择决定了他的一生.确实,在我一生不多的选择中,1993年决定进入华为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它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在华为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华为,梦想实现的地方》.这篇文章先在《华为人》报上登出,后来被收录在《华为文摘> ,并成为新员工培训的资料.这篇文章是我当时发自肺腑的声音:我确实是在华为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有在华为工作的那九年经历,我的人生足矣!

我是1993年春节后进入华为的,那一年正是华为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开发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时候.那时候,华为每天都派车到人才中心拉人回来面试.现在华为的很多高级干部都是那一批来的:李一男,费敏,洪天峰,徐直军,郑树生……我刚到华为的职务是软件高级工程师,从事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几个月后担任万门机的软件项目经理.在万门机开发完成后,任交换机业务部付总工程师.在1995年,华为开始大力发展交换业务部以外的业务,成立了新业务部,包含会议电视,传输,数据通讯等新业务,我任总工程师,负责数据通信业务.在1995年底,华为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研究所,主要负责数据通信产品的开发.我就自然地被派往北京.1996年,我到北京,任北京研究所所长.在北京一直待到2000年.这期间担任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监,中央研究部常务副总裁,公司执行副总裁.2001年回公司后,担任对外合作部部长.不知不觉离开华为已经8年了.这些年始终没有忘记华为,在华为的那些岁月,那些奋斗的日子总是沥沥在目.我想在这里把我的记忆写下来,和前华为人一起分享.华为往事

(二):到华为面试

年轻的时候都不信命。但经历了很多事情后,越来越相信命运这个东西。如果不是命运,很难解释我当时为什么会去华为,后来为什么又离开华为。

我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完本科,硕士后,和导师一起创办了交大计算机网络研究所。我们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人。当时参加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军用数据网”的研发以及上海市公共数据网的建设。我已经可以看到我的未来:副教授,教授,计算机网络的专家,在导师退休后,成为网络研究所的所长。但在交大当了8年老师,突然厌倦了。毫不犹疑地丢掉铁饭碗,加入了当时随时都会破产的华为公司。我在华为工作了8年后,已经进入公司高层,每年有上百万的收入,还持有公司3百多万的股票。但我还是令人难以理解的离开了华为。我现在都想不明白我当初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并且那么义无返顾。这大概就是我的命运吧。

当我决定离开学校,去深圳闯一闯的时候,我在图书馆查阅《深圳特区报》,在那里看到了华为的招聘广告,是招聘开发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工程师。我看和我的专业相近,就投了简历。但没收到回信。等到春节后,我回家探亲,顺便到深圳看一看。一到深圳,买了一份《深圳特区报》,又看到华为的招聘广告,我就直接找到华为去了。

当时华为在南山深意工业大厦五楼。从深圳市区坐中巴到那里要一个多小时。那时没人知道华为,坐车是到亿利达站下来。深意工业大厦就在前面。大厦楼顶有一个标牌,是繁体字的“华为”。远远看上去,一不小心会看成“华鸟”。后来,我们经常打趣说,我们是华鸟公司的。

一上到五楼,迎面看到的是一面墙,上面是张爱萍将军的题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据说当时华为主管财务的副总朱奔和张爱萍有亲戚关系,所以有这个题字。

听说我是来面试开发的,门卫把我领到开发经理室。当时经理室里坐着两个个人,一个是任育胜,一个常容新。一聊,才知道,任育胜还是我的交大学生,从上海邮电一所跳过来的,他已经是用户交换机的硬件经理了。他非常热心,去叫来局用交换机的软件项目经理李仪来面试我。李仪看了我的简历后,简单地问了我几个问题,主要是编过多少代码等等,就走了。估计是觉得我不满意了。我后来问李仪,对我哪里不满意,他说没印象了。

任育胜又帮我找来另外一个人来面试我。这次来的人看上去就像个小孩。他就是李一男。这时的李一男正在华为实习,郑宝用让他负责万门机的方案设计。他看到我简历中做过X.25协议,Intel Multibus等的开发,和他在设计万门机的方案有关,所以他对我感兴趣。他带

我去总工办,见了郑宝用。郑总跟我说了一番话,令我记忆深刻,我后来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也经常跟他们说这番话。郑总说:“我们公司是没有任何背景的,一切都靠自己奋斗。在这里工作,不需要拍马屁,拉关系,只要你好好干,公司就会给你回报”。我这个人最不善于去和领导搞关系了。所以郑总的一番话让我决定选择这个公司。

华为往事

(三):初入华为

华为

回到学校后,我马上办理了离职手续,把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就准备去华为上班了。那时候我对华为的了解除了知道是搞程控交换机开发的以外,其他的如公司的运营情况,待遇,发展前景等都一无所知。就这样把发展稳定的教师职位丢掉,令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感到不解。

作者:刘平文章出处:前华为人网 回到 1993年2月27日,我带着一箱行李,来到了深圳,身上只有500元,连回上海的飞机票钱都不够了。我做梦都没想到,八年多后,我离开华为时会有上千万的身家。

这时候华为有200多人,总部在南山深意工业大厦,在西乡还有一个工厂。开发部的负责人是总工郑宝用。开发部下面有三个部门:模拟交换部,数字交换部和通信电源部。模拟交换部的负责人是徐文伟,数字交换业务部的负责人是曹贻安。这两个部门下面都有用户交换机和局用交换局项目组。我的第一个职位是数字交换部局用交换机项目组的高级软件工程师。

那时华为新招人员的工资标准是本科1000,硕士1500,博士2000,特招人员除外。我在学校的工资是400多元。我在华为2月份的工资是1500元,但我二月份只上了一天班,结果还拿到了半个月的工资。第二个月,我的工资就涨到了2600元。那时候,令我激动的是,每个月工资都会上涨,到年底时,工资已经涨到6000元。不过,这些工资并没有拿到手,每个月只能拿到一半的现金,另一半只是记在帐上。领工资的时候,也没有工资单,大家在财务部门前排队领工资。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工资额,可以自己拿笔记一下,然后领走一半的工资。后来任正非跟我们聊天时,说:“我们现在就像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拿了老百姓的粮食没钱给,只有留下一张白条,等革命胜利后再偿还”。这些帐上的工资后来变成了华为的股份,最后都得到了回报。任总实现了他的诺言。

学校后,我马上办理了离职手续,把档案放在 我在华为看到的第一份产品宣传资料,是一本红皮的资料。可能是因为代理香港产品的缘故,那时华为的资料都是繁体字的。这份资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点。一个是封底上的一段宣传口号:“到农村去,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另一段话是:“凡购买华为产品,可以无条件退货,退货的客人和购货的客人一样受欢迎”。

我对华为第一印象最好的是食堂。那时候到食堂吃饭不用先付钱,也没有工卡,大家打完饭菜,在食堂师傅那里报个工号就可以了。食堂的饭菜非常丰富可口,比在学校时吃的要好多了。我第一次见任总就是在食堂里。当时我们正在排队打饭,就看到一个微胖的中年人站在队伍旁边,一边看做大家打饭,一边大声地叫着:“我看谁打肉多的,谁就是新来的”。我看那个人头发乱乱的,脸上胡子拉碴,身上穿的衣服皱巴巴的,我以为他是食堂做饭的师傅,所以也没怎么理会。过两天开会,才知道这个人是任正非,华为的老板。

华为往事

(四)--我来之前的华为

华为

到华为一段时间后,通过与一些老员工聊天,了解了很多华为的过去。任正非是学习建筑专业的。转业前是铁道兵某研究所的副所长。八十年代初,解放军大裁军,任正非从部队转业。由于他太太在深圳南油集团任工会主席,所以他随太太转到深圳,在南油集团下面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但不久,在做一笔生意的时候,被别人骗了,有两百多万货款收不回来。他被公司开除了。

没办法,在1988年和几个人合伙,每人2万元,在南油新村一个居民楼里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这套房子后来卖给华为的一个老员工杨明骏)。公司虽然名为技术公司,但开始做的都是贸易的生意。也没什么方向,什么赚钱做什么,还卖过减肥药。一次偶然的机会,经辽宁省农话处的一位处长介绍,开始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户交换机产品(就是单位里转分机的PBX)。开始走上销售电信设备的道路。经过几年的销售,华为建立了一定的销售网络。这时任正非开始考虑做自己的产品,但华为没有任何技术力量,于是他和清华大学的一个教授签定了合作开发用户交换机的协议。那位教授派了他的一个博士生来华为开发。那个学生就是郑宝用。郑宝用是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的本科和硕士,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刚考上清华大学博士没多久。郑宝用来华为后,成为华为开发的领军人物,就再也不回清华大学了,博士学位也不要了。郑宝用为人随和,性格直率,大家都称他为“阿宝”。

在郑总的带领下,华为开发出了自己的用户交换机HJD48(模拟交换机),并利用已经建立的销售网络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但任总并没有止步于此,在1992年做出开发局用交换机的决策。这是华为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意味着华为正式进入电信设备供应商的行列。因为用户交换机的客户是各种各样的单位,和电信局关系不大。而局用交换机的用户就是各级的电信局。

但华为在开始开发局用交换机时,却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开发模拟局用交换机JK1000。当时数字交换机的技术已经成熟,模拟交换技术处于淘汰的边缘。华为肯定是根据当时的本身的技术能力,决定开发模拟局用交换机。如果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话,华为很快会被

淘汰。

所幸这时出现了一个人物---曹贻安。曹原来是生产线的一名工人,没有文凭。他多次向任总进言,力主开发数字交换机。任总被他打动,在模拟交换机交换机还在开发的时候,同时开始了数字交换机的开发。曹贻安也因此从一名工人升为开发部付总工,数字交换机部的负责人。这是华为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一个例子。不过毕竟技术能力有限,在我来华为几个月后,曹的位置被毛生江代替。曹也逐步淡出华为人的视野。后来的华为人很少有人知道他。我后来几次出差的时候碰到他,他都是背着高尔夫球杆。还有一次就是他可能经常发牢骚,被任总狠批了一通,写了一份检讨,任总批示给公司中高层干部传阅。

后来,在谈及华为的创业时,任总多次说道: “当时我们不懂事,误上了电信设备这条贼船,现在想下都下不来了”。看到华为发展得这么好,也许会觉得他这句话有些娇情。但华为一路走来,任总受了多少磨难只有他知道。

华为往事

(五)--C&C08

华为的数字交换机在开发的过程中用过几个名字。在交换机开发快结束,即将出去开局之前,在全公司征集名字,最终采用了C&C08这个名字。C&C有两个含义:一是 Country&City(农村&城市),表达了华为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渴望;二是 Computer&Communication(计算机&通信),数字程控交换机就是计算机和通信的组合。C&C的格式是模拟当时电信业的老大AT&T而来的。至于08没什么具体的含义,只是讨个吉利。当时国内自主研发的数字交换机中,最牛的是巨龙集团的交换机。它的交换机命名为04交换机。结果几年后,04机就死掉了,而华为的08机却大发了。你可以不用迷信数字,但冥冥之中,数字却决定了你的命运。

C&C08对华为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它是华为后来发展的基石。华为后来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

C&C08是华为的黄浦军校,为华为培养了一大批的干部。华为的大部分副总裁都是从这个产品中出来的:郑宝用,毛生江,聂国良,李一男,杨汉超,姜明武,郑树生,洪天峰,徐志军,费敏,陈会荣,李晓涛,黄耀旭,刘平。中研部的历任负责人更是全部由C&C08出来的人担任:郑宝用,黎键,杨汉超,李一男,李晓涛,洪天峰,费敏。至于在公司各部门当总监的就更数不胜数。

C&C08是华为的产品平台,华为后来的所有产品:传输,移动,智能,数据通信等等产品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发展起来的。

当然,C&C08更是华为第一个大规模进入电信市场的产品,为华为带来可观的收入。现在在全国很多的电信机房里都能看到C&C08的身影。我离开华为后,曾去过几个地方的电信局,在那里看到C&C08的时候,心里还会感到很骄傲:这是我参与开发的产品。对一个开发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开发的产品被成千上万的人使用更有成就感了。

华为往事

(六)--开发C&C08的日子

华为开发数字交换机是先开发2千门的交换机,然后再搞一个中央控制模块把多个2千门的交换机连在一起,形成万门交换机。

我去的时候,所有的开发力量都放在2千门交换机的开发上。只有李一男在考虑万门机的方案。李一男招了我和余厚林两个人,我负责万门机的软件,余负责硬件。余厚林和我年纪差不多,是从武汉一个研究所过来的,是一个很有经验的硬件工程师。我清楚地记得李一男第一次召集我们开会的情景。李一男是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15岁就上了大学。那一年刚研究生毕业,22岁,比我们俩小10岁。大概是他头一回当领导召集开会,在给我们俩讲话的时候有点紧张。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好像有气无力的样子,要很注意才听得清楚。他说话的时候,手还有点发抖。后来,他的官越当越大,领导的人越来越多,口才也就越来越好了。虽然他说话的声音不大,但他的眼神很厉害。从此以后,李一男在华为的时候就一直是我的顶头上司:他当万门机项目经理,我是万门机软件项目经理;他当交换机业务部总经理,我是交换机业务部的副总工程师;他当中研部总裁时,我是数据通信业务部总监;他当公司常务副总裁时,我是公司执行副总裁。在94-95年间,我们还同住一个宿舍。

由于开发人力紧张,我们在做万门机方案的同时,也被安排参加2千门交换机的开发。我在2千门交换机里担任了单板软件项目经理,开发了主节点软件。当时2千门交换机开发人员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最小的唐新兵只有19岁,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的。只有我和杨汉超年纪比较大了。不过大家在一起开发合作还是非常融洽。

在开发C&C08的三年日子,是我在华为过的最开心,最充实,最难忘的日子,尽管那段时间是条件最艰难的,最没钱的。大部分的华为人都在公司周围租住在农民房里,周围的南园村,南新村的房子租金因此不断上涨。我住的宿舍里除了一张床,就没有什么了。任总把公司打造成像一个家。公司食堂的早,中,晚饭菜都很丰盛,晚上9点后还有宵夜,周末也是如此。公司里还有洗澡和看电视的地方。在公司大厅还有一个乒乓球桌可以打球。所以那时候我们除了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公司里。公司还给每个人买了床垫。任总说,你们开发人员搞累了,随时可以躺在地上休息一会。有时候加班晚了,就睡在公司。这实际是公司对开发人员的关怀。后来外界有人指责华为公司的“床垫文化”是华为强迫员工加班,实际上是不了解情况的误解。

我非常喜欢华为那时候的开发氛围,和我在学校的开发习惯相同。开发人员上下班不用打卡,完成任务就行。我们常常是晚上搞得很晚,早上睡到11,12点才起来,吃了中饭接着干。那时候大家目标明确,就是尽快把交换机搞出来。为此大家加班加点,半夜2,3点钟才回去是常有的事。那时的加班也没有人强迫,都是大家自觉自愿的。任总经常到开发组来,和大家聊天,有时晚上还请我们去吃宵夜。任总真是一个很好的鼓动家,每次听他讲话都搞得我热血沸腾的。那是支撑我在华为干下去的精神力量。物质力量是每个月都上涨的工资。他也在给我们压力,他说,搞交换机的钱都是高利息借来的,如果搞不成功的话,他第一个从五楼跳下去。

那时候的任总虽然压力很大,但脾气还没以后那么大,很少看到他发脾气骂人。他还常常拍郑宝用的马屁,在会上会下说:“阿宝是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天才”。亲切地称呼李一男为“红孩儿”。

华为往事

(七)--动荡的岁月

1993-1995年,对华为来说是动荡的岁月。每天都有新的员工进来,每天都有老的员工离去。每过一两个月就要搬一次办公室。当时,国内程控交换机市场被国外七国八制交换机占领。国内只有上海贝尔生产的S1240交换机,还是法国阿尔卡特的产品。郑州通信兵工程学院邬****生产的04机。邬教授因此被授予少将军衔。04机的成功给国内其他搞程控交换机开发的研究所,公司予极大的鼓舞和信心,纷纷加大力量开发。在深圳就有好多家搞程控交换机的。搞得最好的是长虹公司(不是四川那个生产电视机的长虹)。长虹公司是深圳市政府和长春邮电学院合办的公司。在华为刚刚开始搞程控交换机的时候,他们的产品就已经卖了一个亿了。可惜他们只搞了2千门,赚了一点钱,就忙着分利和内部斗争了,后来就没有再发展。中兴的交换机也比华为发展的早。华为在技术,资金,政府支持等各个方面都比别人落后很多。

华为程控交换机最早的开发人员来自西安邮电十所(西安大唐的前身)。华为刚开始是与十所合作开发交换机,后来把来合作的人员都挖过来了。那些十所来的人每年回去过年的时候都有一个任务,就是带几个十所的同事到华为来。以后,这几乎成了华为对外合作的模式:先合作,后吃掉你。我后来负责华为的对外合作部,每次去和别人谈合作的时候,对方最大的忧虑就是:你会不会吃了我!

除了十所,华为积极地从其他相关企业挖人。邮电部在西安举办一个程控交换机学习班,全国从事交换机开发的单位都派技术骨干来参加。这正好是华为挖人的好机会。华为去的人,白天学习,晚上就到各个宿舍去招人。毛生江就是在那次会议上被华为从长春电信设备厂挖过来的。徐文伟是华为从深圳亿利达公司挖过来的。当时亿利达算是南山比较大的外企,就在华为旁边。亿利达通过当地派出所把徐给抓了起来,在看守所关了一段时间。后来反过来,UT STARCOM 从华为挖人,华为也通过派出所把人给抓了起来。

华为的另一个人才来源是和高校合作。当时合作较多的是北邮,华中工学院,中国科技大学。通过跟高校合作,既可以拿到一些技术,又可以培养后续人才,对华为的后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与高校的合作一直是华为对外合作的重点。刚开始的时候,高校还能给华为带来一些新的技术,如ISDN是和北邮程时端教授合作,ATM是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周代琪教授合作,但后来华为的技术开发远远领先于各高校。我在当对外合作部部长的时候,曾经走访了所有合作的高校,想找一些华为没有的新技术,结果一无所获。这时华为和高校的合作仅仅是人才的培养了。

当然,华为大批的人员还是从社会上招聘。我就是其中一个。很多开发人员都不知道交换机是怎么回事,就边学边干起来。那时我们每人手边都有一本程控交换机的国内规范,因为那本书是红皮的,更因为那是我们每天要看的书,我们称之为“红宝书”。不管硬件还是软件,开发水平很低,干到哪算哪。最高目标就是能打通电话,交换机死机是家常便饭。

最大的问题是人心不稳。虽然说工资不低,但只能拿一半,而且这一半还不知道哪一天发下来。华为那时候是发了这个月的工资,下个月的工资还不知道在哪里。很多员工私下议论的最多的是公司哪一天会破产,帐上那一半的工资能否拿到。一到公司发年终奖的时候(年底发去年的年终奖),就有好多人辞职,在财务部门口排长队领帐上的工资。华为尽管没钱,但也决不拖欠辞职人员的工资。当时我问过几个辞职的员工,他们说拿到的钱比他们想象的还多。这一点对稳定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还有一个问题是深圳户口。华为是民营的小公司,不受政府重视,深圳户口名额很少。只有少数几个核心人员有深圳户口,大部分员工都要每年去办暂住证。那时候深圳查得又很严,经常有保安半夜敲门来查证件。没有证件的会被抓到东莞的樟木头去。经常会有华为人被抓进去,包括毛生江也被抓过。那时负责人事工作的是曾信富老师,他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去派出所捞人。如果有哪位员工没来上班,我们就会说,可能是被抓去扛木头了(樟木头的联想)。

令任总心焦的是C&C08交换机迟迟出不来。华为的销售很厉害,在交换机还没开发出来的时候,已经为第一个交换机找好了开机的地方--浙江义乌。但交换机非常不稳定,呼损大,断线,死机。计划5,6月出去开局的,一直拖到十月份。那时候,看到任总好像一下老了十岁。阿毛(毛生江)每天看到我们都要说一句,“再不出去开局,老板要杀了我”。

十月后,实在在公司待不住了,尽管交换机还没稳定,第一台C&C08交换机终于到义乌开局了。开发组的大部分人员带着开发工具都跟着去,等于是把开发的战场放到电信局去了。这个局开了两个多月才完成。后来还经常出毛病,经常需要开发人员去维护。直到几年后,华为给他全部换了新版本的交换机,才稳定下来。

华为往事

(八)--C&C08 万门机的开发

我没有去义乌参加参加2千门的开局,因为这时候万门机的开发已经展开。

从2千门向万门机扩展,在当时的主要做法是用内部的高速总线将多个2千门交换模块连接在一起。像上海贝尔的S1240,富士通的交换机都是这种结构。李一男最初做的万门机方案也是考虑采用总线的方式。那时候公开的总线标准速度就快的是Intel的Multibus II总线。所以李一男决定用Multibus 来实现万门机。花几十万买来了开发设备,但研究了几个月后发现华为根本就没有技术能力来实现这么快的总线。

李一男和郑宝用都是华中工学院光学物理专业毕业的。这时候他们想到能否用光纤来把多个模块连接在一起。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因为当时光传输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在交换机中采用光传输技术的只有AT&T的5号交换机。但正是这一个歪打正着的方案为华为后来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华为后来的远端模块,接入网,光传输产品也因此发展起来。

方案确定后,万门机项目组开始招兵买马。项目经理是李一男,我是软件项目经理,余厚林是硬件项目经理。软件项目主要成员有:洪天峰,周元,李海波,陈辉,伍能鹏。硬件项目组成员有:黄耀旭,朱天文,张裕,李建国。后来2千门开发结束后,费敏调到万门机项目组来任后台软件项目经理。这个项目组最后产生了华为3个常务副总裁,3任中研部总裁(李一男,洪天峰,费敏),一个高级副总裁(黄耀旭)和一个执行副总裁(刘平)(在华为的高级干部中,常务副总裁相当于政治局常委,只有5,6个;高级副总裁相当于政治局委员;执行副总裁相当于中央委员)。

洪天峰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南京邮电大学当老师。由于他的太太在深圳工作,所以经他的同班同学郭平介绍进入华为。洪长得五大三粗的,满脸的络腮胡子,很像他的名字。但一说起话来,却是轻声细气的,还常常会脸红,像个女孩子。他的性格也是那种很柔顺的那种。做事情很慢但很细,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半天才做出决定。但正是他的这种性格,和性格刚烈的任正飞能够很好地配合,并得到他长久的赏识,长期担任华为的COO.华为当时销售的主要市场在农村,乡级以下的电信局。很多人(包括毛生江)都觉得2千门交换机就足够了,开发万门机根本就卖不出去。这样对万门机开发人员的信心就有了影响。为了给万门机开发人员鼓劲,李一男特地请郑宝用来给大家开会,郑总说,“你们尽管开发,开发出来,我保证帮你们卖掉十台”。当时听了还觉得很受鼓舞。大家都没想到,后来万门机不是卖十台,而是成千上万台地卖,成了国内电话网中的主流交换机。

1994年,万门机的开发进入最后联调阶段,正是最紧张的时候。这时,世界杯在美国开打。我是足球迷,既要做好万门机的开发,又不想错过看世界杯。我就向李一男建议,我们项目组每天加班到晚上2,3点,然后看一场世界杯的转播。第二天睡到中午再上班。就这样,万门机的开发进度没有耽误,世界杯的转播一场不拉地看了。当时我和李一男同租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他被我拉着也一块看了转播。李一男说他以前从来没看过这么多的足球转播。我相信他以后也没有再看过了。

华为往事

(九)--邳州开局

万门机的第一个试验局选在邳州。这是华为的交换机第一次进城,安装在县级电信机房中。

在九十年代初,中国的电信网络非常不发达,只有有权有势的人才能在家中安装电话。为了发展电信网络,国家给电信部门一个优惠政策,可以向申请安装电话的用户收取5千元的初装费。这样,电信局拿着用户的钱以1-2千元/线的价格向交换机厂商购买交换机,而交换机厂商生产交换机的成本是1-2百元/线。因此对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来说,都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这正是华为得以发展的肥沃的土壤。

邳州电信局之前采购过一批上海贝尔的S1240交换机。但很快容量就不够了。扩容时他们当然想再买上海贝尔的交换机,不过这时上海贝尔的交换机订货已经排到了第二年。他们等不及了,加上华为南京办事处做了很多工作,最后决定采用华为的交换机试一下。当时华为南京办事处的主任是徐旭波(他后来成为任总的乘龙快婿),负责邳州项目的销售人员是杨军。

华为的交换机就这样和上海贝尔的交换机放在了一个机房。当C&C08在机房里安装起来的时候,和上海贝尔的机器一比,一下子让我们感到自惭形愧,我们的交换机太土了!机柜又矮又小,颜色灰不溜秋的,机架导轨松软,电路板插进去拔不出来,拔出来后插不进去。光是形象上就输给上海贝尔了,在功能上那就更不能比了。那时候的C&C08能保证稳定地打通电话就谢天谢地了,很多新业务根本就不能实现。一年后,我再去邳州看的时候,我们的那个机柜已经被放在机房门口当鞋柜了。华为给他们换了新的机柜,新的机柜和上海贝尔的交换机很相像。

机器开始调试后,碰到了一个大问题,和徐州那边的上级局联不上,打不了跨局电话(长途电话)。一开始怀疑是中继板有问题,从公司调来了新的中继板,还是解决不了。又怀疑是中继线有问题,派人去徐州买了新的中继线,不行,又从公司派人带了新的中继线,还是

不行。公司派来了一拨又一拨的硬件开发人员,都没有解决问题。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毫无进展。大家都有点绝望了。有一天,李一男对我说,“我可能干不下去了,以后你接着干”。但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余厚林发现交换机接地没接好。把地线接好后问题迎刃而解。很小的一个问题。

大的问题在软件上了。由于局方急于放号,因为已经收了用户的钱了,在交换机刚能打通电话,还没有详细测试的时候,就割接上线了。但交换机还有很多问题,我们只好白天睡觉,晚上看没什么人打电话的时候就开始调试,解决遗留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时隙被占用而没有释放。在程控交换机里,一个话路占用一个时隙。当用户拨打电话的时候申请一个时隙,挂机时释放时隙。由于程序处理的错误,有时会忘记释放时隙。这个问题在模拟调试的时候没有出现,但在真实的环境中出现了,并且不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跟踪和解决。在跟踪了一个多星期后,我们放弃了。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累计下去,所有时隙会被用完,整个交换机就等于瘫痪了,于是我们采用了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案,在软件中设置了每天夜里2:00软件重启动,我们称为“半夜鸡叫”。如果有用户这时候正在打电话,那对不起了,突然断线。在C&C08交换机中,“半夜鸡叫”维持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经过了多次版本升级后才得予解决。

我们是94年8月到邳州的,原来想能回深圳过国庆节。没想到,到十月中旬才开局结束。在最后验收的时候,任总,郑宝用都来了。晚上在我们的住处,任总来跟我们聊天,任总激昂地说,“我们以后要把上海贝尔远远地甩在后面,要追上AT&T!”.当时我们哄然大笑,心想: “老板真能吹”。要知道,当时我们要把头抬得高高的才能仰视到上海贝尔,而AT&T,当时的电信老大,我们把头抬得再高,也看不到它在哪里。但现在华为的发展已经证明任正非当年不是吹牛,有志者事竟成!

第五篇:【学生感言】(厨师)生命在于运动,奋斗永不停息(模版)

【学生感言】生命在于运动,奋斗永不停息

人生是一场华美的演出,曲罢人散,总有许多的情怀,许多的无奈,许多的感慨,许多的遗憾。已经错过了,无法挽回,在转身可能就是一世了。人生所有的一切,感情也好,记忆也罢,是没有绝对完美,也许正是因为这无数个不完美,才有真挚情感的迸发,才有能不停息跋涉前进的动力。

来到华南厦门厨师培训学校已经三个月有余,这三个月的小小试炼,让我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又有新的想法以及思路,让曾经的岁月,曾经的遗憾,化为力量,珍惜现在,创造美好未来。有人说,生活是清茶,需要斜阳夕照,微风拂面的轻缀,抚盏之间那一缕余香才最令人心仪;有人说,生活是烈酒,需瑟瑟寒风卷袭尘土而随风畅饮,闪烁着冬日余光的甘醇才最有味道,而我觉得生活不如说是一份盛载着时光百味惧合的菜肴。这道菜无疑是一道久负盛名的珍肴,色味诱人,风光无限。三个月的酸甜苦辣,却让我走向成熟,日渐成长。

作为华南厦门厨师培训学校的学生,我感到自豪,仅仅是三个月的时间便让我领悟了许多,华南厨师培训学校就像一盏明亮的灯,指引我前进的路,使我更有信心去成就自己未来的事业,创造美好的人生。在来华南之前我高中刚毕业,在家闲荡了两个月,看儿时一起摸鱼捉虾的伙伴,朝夕相处的同学,走进理想的大学,或奔赴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惆怅之情萦绕在我的心头,苦苦思索却找不到明天的路,属于我的路在哪儿?尚未绽放的人生之花,难道就这样任他凋零?偶然之间我看到一句话“一技行天下”,于是我选择了华南厦门厨师培训学校。来到华南厦门厨师培训学校以后心中萦绕的惆怅之情全部消散,“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让我受益匪浅,连说带练才是真把式。

生命在于运动,奋斗永不停息。未来在华南厦门厨师培训学校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为自己的前程奋斗。

下载一个华为厨师的奋斗成长史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华为厨师的奋斗成长史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班主任,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班主任是教师队伍里的“明星”!这句话不是恭维,更没有讽刺的意思,这本是体现实事求是精神的最佳写照。说到明星,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体育明星、歌星、......

    朝一个方向奋斗(全文5篇)

    朝一个方向奋斗 一只普普通通的小乌龟陶陶,做了一件极普通却又绝不平凡的事。 淘淘下定决心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一路上,受到了不少轻视:蜗牛认为它是一只让人同情的犟乌......

    jacky-一个同传人的奋斗

    一年365天,他每天花十八个小时的时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我们也能以同样执 着的精神做一件事情,那么,问问我们自己?还有什么理想不能实现?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3一个七中学子的奋斗历程

    [备考方略] :2013年一个七中学子的奋斗历程---- 我的高三,我的奋斗 我的高三,其实在零诊过后就已经开始,零诊之前几天,我才终于真正决定在剩下的几个月中投身于数学竞赛,希望能够......

    一个汽车修理工的奋斗故事

    一个汽车修理工的奋斗故事 “因为我爱车,才喜爱汽车修理这一行。”在沈阳西部汽配城某轮胎店,有一个二十七八岁、身高在1.78米左右、白净英俊待人和气的年轻人,他叫侯亚波,顾客......

    一个在华为工作十年员工的感悟

    一个在华为工作十年员工的感悟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

    厨师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行业?(推荐阅读)

    厨师是不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行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都在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这是一个经济的时代,一个技术的时代,一个追求的时代。要想飞得更高、......

    珠海厨师学校珠海厨师培训学校珠海烹饪学校,一个很给力

    东南烹饪学校,一个给力的学校 厨师学校证书 厨师资格证书:一般厨师学校在学员毕业时,可以让学员参加全国统一进行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通过后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即等级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