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市政府对石化产业的支持
大连市政府对石化产业的支持.txt如果不懂就说出来,如果懂了,就笑笑别说出来。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的兴致。大连市政府对石化产业的支持.txt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不要用自己的需求去衡量别人的给予,否则永远是抱怨。本文由所罗门之女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蒋凡做题为《做强做大临港产业为大连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蒋凡做题为《做强做大临港产业为大连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发言
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大大连”建设中,我市提出的“坚持两个创新,构筑一个中心,建设四个基地”的总体思路,准确地把握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重点,我们要利用现有的 基础条件,充分发挥临海经济的优势,加速我市石化工业 的发展。下面结合石化行业的工作 实际,谈几点建议:
一、建设石化产业基地,应充分利用上游优势,加快推动下游产业园区的形成,做
精做细石化产业
2002 年底,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在北京总部和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 十五”计划第一阶段的 建设任务,加工能力达到了 1050 万吨/年。去年,我们克服了“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共加工原油 927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217 亿元,并于 11 月中旬,正式得到了北京总部对我公司“十五”计划后 1000 万吨/年加工含 硫原油扩建项 目的批准。
今年,我公司计划原油加工量要突破 1000 万吨大关,并力争完成第二阶段 1000 万吨/年蒸馏 装置和相关加氢精制装 置的前期工作,为 2005 年实现加工能力的再一次飞跃创造条件。也就 是说,我们将力争在 2005 年底具备加工 2000 万吨 /年低硫原油的能力。届时,加上西太平洋 石化,大连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就可以达到 3000 万吨,相应的石脑油等化工原 料产量也将得到 大幅度提升。
同时,2005 年,我公司 20 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将建成投产,聚丙烯产量将超过 30 万吨,产品 质量和竞争力也将进 一步得到提高。加上我公司现有的 10 万吨苯乙烯生产能力和 4 万吨可发 性聚苯乙烯的生产能力,化工部分也将初具规模。这样到 2005 年,无论是化工原料还是初级 化工产品的供应量都已形成规模。大连主要的石化上游产业框架将基本形成,资源的去向也 将逐渐明朗。
在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在甜水套地区规划石化工业园区,这是延长 石化行业产业链,提高 区域产业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的有力措施,必将有效的提高石化产业整 体的竞争实力和对大连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但是,化工企业生产和市场开拓的特殊性决定,项目从引进到最终竞争力的显现需要相对较长的周期。而目前,在引进项目和 整合大连地区 相关产业方面,还缺少实质性的、有力的措施。特别是老城区内的化工企业,如果不能抓住 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的机遇,按照“大大连”新的产业布局加快完成经济和资产结构的更新,错失了这一轮资源和结构调整的良机,发展前景将不容乐观。
因此,建议在制定石化工业园区规划的同时,要结合上游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和下一步更大 发展的规划,加快下游 相关石化项目的引进和老城区内原有化工企业的整合、迁移,尽快完 善下游产业园区公用系统的配套,提高石化工业园 区的本质吸引力,为石化工业园区及早形 成规模并做精、做细石化下游产业准备条件。
二、在建设四大支柱产业基地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临港”资源,为进一步发展预留 空间
合理建设、分配、利用港口资源是未来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临海经济互动、并进是世界临海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做为获取海外资源的基岸和向内陆扩 散辐射的中继,全球经 济总量前 10 位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临海。我市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总体思路。临海、临港是发展四大产业 基地的共同优势。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 题,就是资源的争夺。包括港口资源和陆上交通资源的争夺。大连拥有 1900 多公 里的海岸线 和不冻不淤的天然良港,只要从港口的条件和四大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解决港 口资源的问题不 大。但陆上交通资源的冲突是主要问题。作为国际性的物资集散中心,必须 有与港口能力相适应的发达的陆上交通资源 做为支持。同时四大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 增加对陆上交通的压力。如果物流方向发生重合,在物流业和四大基地 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 中,基础设施建设很可能难以满足要求。
目前,规划草案中关于“在城市统一规划下,围绕主要枢纽港的物流园区布局,在不同功能 港区后方,建成各具特 色的临海产业基地”的阐述以及四大基地的产业布局是非常合理的。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从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角度 考虑的。“临港”优势主要体现在大规模 生产和运输上,规模越大,临港的优势也越大。
以石化产业为例,2005 年,大连的石化产业的加工规模将达到 3000 万吨/年,因此物流总量 将接近6000 万吨,如 果下游石化工业园区建成投用,物流量将进一步增大。因此产业规模的 扩大必须依托深水码头。目前大连石化和西太平洋石化的原油输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船运,一种是管道。产品以下海为主,附以化工原料及小品种产品的公路和 铁路运输。从我 公司的角度来讲,去年原油通过海上进口达到了 500 万吨,比 2002 年提高了 2 6 倍,受码头 水 深条 件制约,必须从新港过驳,码头资源明显紧张。直到今年下半年,由于新港输油管线将 建成投用,才会有所缓解。但是
到了 2005 年末,加工能力升 1000 万吨,新港 30 万吨原油码头 也将显得紧张。此外,由于下游石化工业园区的逐步形成,就近加工的石化产品将大幅增加,大量产品将从易于输送的液态和气态转化为固态,销量分散,陆地运输量将大幅度增 加。而且从国内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趋势看,不排除有大连炼油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可能。这样,相关的运输资源 将变得更加重要。
从成本角度来讲,由于西太平洋石化位于新港附近,因此,在西太平洋石化和大连石化之间 建设石化园区成本最低。而且不会对其他区域的陆上交通造成影响。如果在这个区域安排其 他产业,由于运输性质和特点不同,在两个产业同时 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配套也将会 是一个问题。
所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建议在形成甜水套石化工业园的同时,考虑把大连石化到西太平洋石化之间的沿海地区 规划为石化产业带,为石化产业的进一步做精、做细、做大预留出发 展空间。由此引申,其他四大产业的发展也应该遵 循这个原则,从资源获得,产品输出以及 相应的运输条件上综合考虑临海资源的分配和布局,为其更大发展预留空间。否则,当这些 产业在获得发展机遇时,为了满足基础设施的需要,再进行其他产业的转移和迁徙,成本和 代价就高了。
此外,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该针对交通运输中不同对象的特点,合理优化人流和物流。特别是公路运输,应 当实现客货分流,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上的保障。客运和货 运从运输速度、载重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等要求上 都有不同。大连要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 运中心,物流是基础。发达的物流业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做为支撑,以实现高 效率、低成 本。从这个角度讲,客货分流在物资集散过程中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大大连”规划中把老城区规划为金融商业区,把工业企业全部外移,使形成以老港区和周 水子机场为核心的主要 客运流通区域和以各枢纽港物流园区为核心的主要物流区域成为了可 能,应把握这个机会大胆尝试客货分流。同时,轻 轨的建设为物流区和客运流通区之间的人 员流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应该进一步调整其运行和站点设置方式,真正发挥其城 市动脉的作用。
三、强化临海产业与“航运中心”的协调,实现港企互动,切实降低物流过港成本
临海经济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大规模航运的低成本。因此能否实现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 目标,一个很重要的因 素在于物流通过港区的成本。低成本的通港不仅会吸引更大的物流量,同时还会带动大连及周边区域临港产业的发展,形成“港企互动”的良性循环。因此建议 在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断向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靠拢的同时,应当为在 连企业提供一 定的进出港优惠政策,这样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在连优势行业对外的产品输出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 必然提高大连作为国际性航运中心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港口的发展和成本的 降低将带来在连优势企业经济半径的扩张,有效促进其发展。而在连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在竞 争力上的优势又将会进一步提高大连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并由此带来 新的增量产品进入和 输出,进而刺激港口的更快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最终通过行业间的互补、互动,形成大连 经济发 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第二篇:大连石化MES调研
大连石化PHD调研
1、大连石化有10多台工控机(采集站),工控机全部采用
OPC接口,工控机配置全部为最新的PC机或者小型服务器。
2、3、工控机与PHD服务器直接相连,中间没有其他服务器。服务器的数据库是MES自带的数据库,抚顺石化采用
北京三维公司的实时数据库。
4、PHD服务器上有时数据上不来的问题解决办法?
在各厂数采服务器上安装Shadow-Buffer程序可以解决此问题。
第三篇:大连市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
2010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 作者: 时间:2010-10-08 【大】 【中】 【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重大成绩,圆满完成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两个高于”的目标。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0亿元,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0.2亿元,增长1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3亿元,增长17.5%。
──对外开放再创新优势。进出口贸易总额40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0.2%,总额达60.2亿美元,再列全省第一。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均削减5%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73亿元,增长30%。
──民生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城镇就业16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7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1190元,增长14%。
一年来,市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打赢保增长攻坚战
狠抓投资拉动。全年共汇集投资1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400多个,总投资规模达1.28万亿元。实施10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0大民生工程、10大新农村建设工程和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地铁、英特尔芯片工厂等75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新机场、跨海通道等20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全面展开。获得中央新增投资项目225个、补贴资金9.6亿元。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商业促消费、旅游业提振市场等政策措施,开展“家电、汽车下乡”和繁荣城乡市场系列活动,全市商品房销售额增长5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旅游总收入增长14.8%。
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船舶出口逆势上扬,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加速增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适用范围,提高出口信用保费补贴。全年实现外贸出口208亿美元,同比下降12.7%,降幅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保障要素供应。组织新增信贷投放1442亿元,利用资本市场融资37.7亿元,加强煤、电、油、运的调度和管理,妥善解决发展用地制约。加强区域电网建设改造,投资34.3亿元,增长36.1%;投产线路798公里,增长80%;容量增长96%,新增容量相当于1992年全市总规模。
全力保持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实施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优惠政策和措施,组织开展“机关干部走进千家重点企业”活动和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全年为企业补贴、减负30多亿元,落实支持资金453亿元,新增中小企业贷款537亿元。全市企业付出了比以往更大的艰辛和努力,在保增长、保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多予、不取、放活”方针,全市财政用于“三农”支出44.7亿元,增长24.9%。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完成投资468.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0.3亿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新建设施农业11万亩、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项目45个、规模化畜牧饲养小区122处、标准化示范果园55万亩。农业全面丰收,粮食产量达30.7亿斤,肉蛋奶渔果产量再创新高。新农村建设15件实事、90项任务全部完成。涉农区(市)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制定落实国家战略的规划措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大连振兴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抢抓机遇,统筹谋划,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和专项规划,为加快区域核心城市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
加快航运中心建设。鲇鱼湾港区22号原油泊位、长兴岛疏港路主体工程、大窑湾疏港路港区段等工程竣工,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顺利推进,长兴岛深水港、大连湾疏港路开工建设。大连港与锦州港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长春、哈尔滨等内陆干港建设全面推进。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57.6万标准箱,分别增长10.6%和1.1%。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955万人次,增长16.4%。
努力提高开放水平。先导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旅顺、长海全面对外开放,庄河港、旅顺新港通过对外开放验收,庄河临港经济区等4个区域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和支持区域。全市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攀升。引进内资647.5亿元,增长57.6%。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年会、“北京(大连)—东京论坛”和国际服装节。
稳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市、区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大商、国合、盛道、盐业公司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顺利推进,组建了大连装备制造投资有限公司。民营经济继续发展壮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7.9%。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面积13.3万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设立3家村镇银行和15家小额贷款公司。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优势产业集聚效应。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与软件四大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中远造船、固特异轮胎、一重核岛主设备等项目顺利推进,PTA、PX、甲醇项目投产,重工·起重风电扩能改造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计划,90型船用曲轴等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产品下线。瓦房店风电设备制造基地建成投产,保税区国际能源港初具规模,长兴岛造船基地、花园口新材料产业基地、旅顺机车产业园建设开端良好,新能源汽车项目加速推进。奇瑞、曙光整车项目落户大连,填补了我市汽车产业的空白。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31.2%。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全线拓展,东软河口国际软件园、腾飞软件园二期投入使用。数控、光电子、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市成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应用和“金太阳”示范试点城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星海湾金融商务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渣打银行、百年人寿等23家内外资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开业,大连银行等金融总部开设9家异地机构,大连商品交易所实现交易额37.6万亿元。总部经济、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东港商务区、小窑湾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加快。金渤海岸、长山群岛等旅游度假区建设扎实推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17个项目获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全市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2个,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10家。申请发明专利2388件,增长34%。高新区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软件创新创业基地”。
(四)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科学调整城乡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用海规划修编工作,在调整空间布局、推动集约发展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10大交通工程进展顺利,东联路等项目竣工。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大连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滨海大道大连段860公里全线贯通,202路轨道延伸线开工,改建普通公路19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工程和三道沟净水厂改造加快实施,除险加固水库32座。甘井子热电厂、华能电厂改扩建工程开工,开发区热电厂获国家核准。国际会议中心、体育中心体育馆建设顺利。城建“五个一”工程完成124个项目。
注重生态环境改善。全面启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滨海大道等八大绿化工程,植树8067万株。治理生态河226.6公里。植物园、白云雁水健身公园、西山揽胜景区改造和滨海路人行木栈道建设竣工。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12.3平方米。启动百万平方米环境友好型住宅示范工程建设,322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关闭粘土砖厂58家。建成19座污水(污泥)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创有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在国际花园城市评选中,大连摘得最高级别组桂冠。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200天行动,在全市开展城市管理考核工作,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切实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制定实施14项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实施特别培训计划,就业服务平台向农村延伸,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成为全国示范工程。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达1288元。累计投入医疗救助资金340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9.4万人次。市孤残儿童康复中心主体竣工,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投入使用,全国首家残疾人信息化就业基地运营。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通过货币补贴方式安排经济适用住房8000户,廉租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稳步提高职工住房公积金积累,增强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能力。完成农村困难居民危房改造800户,生态移民搬迁700户。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75项,8.8万人用上安全自来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3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0个。完成农村26个新社区、15个新村庄建设试点。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40个,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完善教育设施,新建、扩建校舍25.7万平方米,偏远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为农村高中新建实验室53个,实施中小学免费体检计划和健康饮水工程,为8000余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每人发放助学金1000元。我市荣获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称号。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控甲型H1N1流感取得明显成效。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40元。率先在全国实现计划生育国家级优质服务区(市)县全覆盖。全市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2个、农家书屋500个,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入户50万个。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电视剧《闯关东》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第11届市运会,大连籍运动员在第11届全运会上为辽宁代表团夺得的金牌数列全省各市首位。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夏季达沃斯年会和服装节安保任务。维护政治稳定、打击犯罪长效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信访接访调处能力增强,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得到有效化解。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西岗区等24个单位成为国家、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八大工程深入实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教三项行动,沙河口区、中山区获“全国安全社区”称号。
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气象、防震减灾、档案、老龄、双拥共建、民兵和预备役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六)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深化政府管理创新。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缩减,网上审批项目达到50%。建成市政府数据中心,政务外网正式开通运行。行政投诉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市区两级建立依法行政制度377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成果不断巩固。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强化对节能减排落实、土地执法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建设资金的跟踪审计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开通24小时“行风热线”,拓宽了政府与广大市民的沟通渠道。
认真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定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694件人大代表建议和684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达95%以上。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坚定的必胜信心,勇于直面困难,高标准确定目标,强力度落实政策,快节奏推进工作,赢得了经济形势回升向好的有利局面;以昂扬的进取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不断强化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推动大连进入大开发、大开放和大发展的新阶段;以科学的发展理念,统筹兼顾,促进和谐,使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勤奋敬业,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在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可喜的业绩。
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无不凝结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无不体现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齐心推动大连发展的全市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门和兄弟省市驻连机构,向驻连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大连建设发展的海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需求不足导致工业经济增长面临诸多困难,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很艰巨,外资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城市空间对发展的制约日渐凸显,就业等一些事关民生的工作压力较大,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不快,政府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目标与任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虽然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但从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大连振兴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注入了新动力。我市多年积蓄的能量,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形势判断得更准确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安排得更周密一些,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地抓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增长中把握主动,就一定能够在率先全面振兴中大有作为,就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再创佳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加快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振兴、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突破5000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减排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引进内资均增长20%以上,外贸自营出口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推进全域城市化,拓宽跨越发展战略空间
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是全市上下在振兴发展进程中,对突破资源、空间制约形成的广泛共识,是落实国家战略,拉开发展框架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调结构、扩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施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研究编制“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打造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引擎。
以全域城市化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按照组团式、链条式发展的思路,沿黄渤两海、沈大和丹大两线拓展城市空间,规划建设“四大组团”,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定位,加快形成各具功能特色的经济区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区。主城区组团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企业总部密集的国际商务区、软件和创意产业发达的知识经济聚集区和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区。新市区组团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物流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航运服务资源聚集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临海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宜居新市区。渤海区域城市组团重点发展石化、造船、轴承、重大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建设临港产业的新增长极和渤海湾畔新兴城市。黄海区域城市组团重点发展静脉、光伏、新材料、家具制造、海洋水产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际旅游胜地和区域重要节点城市。
以全域城市化拉动投资、扩大消费。推动制造业布局向北转移,基础设施建设向北延伸,重大项目和生产要素向北聚集,使新市区和黄渤海组团成为投资的热土。提高全域投资强度,着力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额大、拉动力强、影响深远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向5000亿元的目标迈进。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充分激发全域城市化对促进消费的拉动作用,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城乡市场体系,促进节庆消费,拓展旅游、会展消费,培育消费新热点。深入推进“家电、汽车、农机下乡”和“农超对接”,扩大农村消费。推进市区、新兴城市组团和小城镇三点联动,大力发展县域住宅、商业和工业地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
(二)着力抓好“三个中心”建设,强化核心城市功能
认真组织实施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全面提升航运中心功能。制定完善港口、经济区、城镇联动建设和发展规划,加快北黄海港口建设和开发开放步伐,形成黄、渤两海星罗棋布的港口群和贯穿全域的城市带、经济带。推进大窑湾三期码头、长兴岛油码头等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港口集群。加快长兴岛、大连湾疏港路建设,进一步推进跨海通道项目。深化港口管理体制和大连港集团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增长15%以上。大力引进国际知名港航企业,积极开辟新的国际班轮航线。加快机场三期改造,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推进新机场前期工作。
不断完善物流中心架构。推进大窑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内陆干港建设,争取东北海铁联运体系纳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建设,申办建设长兴岛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油品、矿石、粮食、煤炭、冷链、钢材等国际标准化物流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人民路和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支持大商所上市期货新品种,建设亚洲期货交易中心。加快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积极设立和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促进驻连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支持大连银行、百年人寿等金融总部加快全国网络布局。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和直接投资。
(三)着力构建现代产业聚集区,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落实产业振兴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构筑以绿色、低碳经济为方向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
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集群。注重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石化、船舶等产业的优势地位。以建设世界级产业基地为目标,继续推进长兴岛和旅顺船舶基地、核电装备基地、机车产业基地、奇瑞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培育建设开发区石化、开发区和保税区汽车、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花园口新材料等10个产值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松木岛化工、三十里堡船舶配套等10个产值200—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软件与服务外包、新材料及生物等新兴产业。加快英特尔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实施大连检测科技园、高新区欧力士服务外包基地、开发区和瓦房店光电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和示范工程,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高附加值服务业。借助夏季达沃斯年会品牌效应,发展以星海湾、钻石海湾、金石滩和长海为基地的会议经济。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城区经济发展。编制黄渤海旅游经济圈发展规划,重点推进金渤海岸、长山群岛、三山岛、旅顺阳光海岸、瓦房店龙门和驼山、普兰店安波、庄河步云山等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小窑湾国际商务中心区、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体育新城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高新区万达广场、动漫走廊、鲍鱼湾文化影视等创意产业基地建设。
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大型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中试基地,完善企业与在连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国家级新能源、数控机床等创新基地,加快区校一体化进程。高标准规划建设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推进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和都市科技园建设。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培育自主品牌。推进开放式创新,大力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并购科技型创新企业。发挥“海外学子创业周”、欧美同学会大连报国基地作用,办好“软交会”、“专交会”,集聚高端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与动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形成有利于提升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的体制机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扩大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的覆盖范围。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领域限制,降低准入门槛,切实加强政策指导、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
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落实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措施。改革公共财力配置方式,建立健全以项目决定资金投入的立项、审批、拨付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规范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范围,推进“乡财县管”改革。推动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市农村商业银行,新设5家中小银行和15家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全域城市化的需要,探索建立适应功能区和行政区融合发展的区域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搞好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甘井子区推进综合配套和普兰店区域管理体制改革。
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充分发挥先导区的拉动作用,创新招商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抓好钻石海湾、普兰店湾、瓦房店沿海经济区、庄河临港经济区、旅顺绿色经济区、三十里堡等区域招商,形成新一轮项目引进高潮。加强对内招商,深化与国内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完善稳外需、保份额、促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部门协作,提高通关效率。调整外贸结构,培育国家级产品出口基地,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促进外贸出口恢复性增长。
(五)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使县域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保持县域经济良好发展态势。加快发展县域工业,做强做大一批主业突出、关联性强的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抓好布局在县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园区加速发展。加快县域商贸、旅游、物流和中介服务业发展,加大县域农贸市场、生产生活资料等专业市场及中心乡镇超市建设力度,健全市场体系。落实“三农”优惠政策,增加市级财政转移支付比重,支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全域城市化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并重,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工农相辅、集约发展的新格局。做强做优渔业、畜牧、水果、蔬菜和花卉业,推广国际标准,开拓国际市场。新发展设施农业11万亩、畜牧业标准饲养小区100处、标准化优质果园30万亩。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高标准创建一批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连国际花卉中心。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
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依托现有城镇和产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分层次、有重点地建设一批不同特色的城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城镇的集聚效应。推进新农村建设“六化”工程,抓好农村新社区和新村庄建设,加快农民住房改造,农村生态移民1000户。
(六)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加快建设“绿色大连”
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高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体育中心、铁路大连北站、京大客运专线、丹大铁路、202路轨道延伸线、庄盖路、振连路等工程建设,启动长海机场扩建和跨海大桥、金州至普兰店快轨工程。推进红沿河核电二期前期工作。拓宽改造联合路、胜利路东段和解放路南段,开工建设西部通道南段立交桥等工程,下大气力促进道路畅通。
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滨海大道二期等十大重点绿化美化工程,推进西城、大连湾、大黑山森林公园和英歌石植物园、西山公园建设,实施老虎滩、傅家庄等滨海公园升级改造。城乡植树1亿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平方米。加大河道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搞好海洋环境保护。加快建立城乡新型垃圾除运体系和生活污水处理体系。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制定产业能效指南,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继续抓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程,搞好建筑节能。发展循环经济,培育静脉产业。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督办与监管。启动1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工作,进一步提高中水回用率,完成废水不达标重点企业的治理整改,统一治理电镀企业污染。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拆炉并网工程。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全新标准、全域覆盖、全面考核”要求,加强城市管理。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改变建设工地混乱状况,修缮建筑立面、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基本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实施居民小区规范化管理,维修治理背街小巷,为广大市民创造井然有序、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七)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着眼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建设和谐大连。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好教育资源布局规划与调整,推进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扩建市第十一中学、第二中学,新建大连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筹建大连市职业教育基地,对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实施免费职业教育。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民办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远程教育。支持在连高校加快发展。
全面落实医改任务。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建儿童医院和妇产医院,改造市结核病医院。新农合最低年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160元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卫生信息化应用水平。科学规划人口布局,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国际会议中心、人民剧场、现代博物馆、汉墓博物馆、贝壳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数字图书馆“一卡通”工程。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重塑大连足球等优势项目的强者形象,做好参加省运会和备战全国城运会各项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开展“中国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创建工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防震减灾和防汛抗旱工作,提高全市综合减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食品安全城市。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成第十届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完善“大信访”、“大调解”体制机制,实施联合接访,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队伍和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全面落实“五五”普法任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治安防范综合治理社会化。
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气象、档案、新闻出版、双拥共建以及民兵和预备役等工作。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扎实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全市筹集资金50亿元,为人民群众办好15件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出台创业指导实施意见,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立中国(大连)创业者实训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实名制就业16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深入实施特别培训计划,培训各类人员7万人。加强人才储备,保持各级政府储备人才2000人以上。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出台城镇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办法。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出台城乡居民普惠性临时救助政策,实现社会救助全覆盖。启动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规划,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建立亿元慈善基金长效救援机制,扩大慈善救助规模。扎实开展农村定点帮扶工作。
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中小套型、中低价位商品住房和创业租赁房建设,通过货币补贴方式安排经济适用房8000户,对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稳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比例,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惠及面。加强监管调控,规范交易、租赁、置换等行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强化公共服务。继续抓好城建“五个一”工程。加快三道沟净水厂改扩建,一次性完成185公里城市供水旧管网改造,新建农村安全自来水工程95项、解决10万人饮水安全。加大煤气管网建设力度,分两年完成300公里旧煤气管网改造工程,解决煤气配套历史遗留问题。开辟、延伸、延时8条公交线路。继续做好农村客运线路集约化改造。深入实施早餐工程和菜篮子便利工程。完善城乡蔬菜、粮食市场体系,努力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九)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必须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切实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始终保持发展激情。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必须胸怀大局、目标高远,切实增强勇立潮头、跨越发展的信心,真正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超常举措,务求干则必成,努力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必须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科学谋划大连未来发展,不断开创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和改进“一站式”服务,市级审批项目网上审批达到100%。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公信力和服务效率。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考评,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和舆论监督,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之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努力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发扬曹连新精神,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深入抓好廉政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严格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努力消除腐败现象,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大连已经进入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大连市委的领导下,满怀发展激情,焕发昂扬斗志,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为加快率先全面振兴、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大连市政府2011年工作汇报
2011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1日在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万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50亿元,增长15.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8亿元,增长2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8亿元(常规口径),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0亿元,增长17.8%;实际使用外资100.3亿美元,53%;增长6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20元,分别增长12%、13%;城镇登记失业率2.7%。我市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年初确定的“三个五”目标胜利实现了!
(一)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编制完成《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以及“三核两翼”港口布局规划,全域城市化战略实施规划和普湾新区、长山群岛等重点区域规划编制正在加快进行,“四大组团”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进一步明晰,港口、经济区和城市联动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态势开始显现。制造业布局向北转移、基础设施向北延伸、生产要素向北集聚,城市空间沿黄渤两海、沈大和丹大两线加速拓展。
实施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成立了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大幅拓展保税区发展空间,新市区“三足鼎立”框架基本形成。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庄河港正式对外开放,成立了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新增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和重点支持区域8个,形成了多点支撑、全域开发开放的新局面。
区域开发建设全面提速,产业特色和集聚效应日益强化。主城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钻石海湾、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等重点区域建设全面展开,绿地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金州新区“十大现代产业园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普湾新区起步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大众变速箱二期、低碳与绿色建筑产业基地等项目相继落地,中船重工核电装备等项目陆续开工。花园口引进融德特种材料等国际领先企业,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长兴岛STX造船、恒力石化和瓦房店轴承城等项目建设加快。
(二)积极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组织开展“招商年”活动,加大境内外招商引资力度,实际使用外资增速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浦项板材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进资;引进内资1020亿元,增长57.7%。实际使用外资和引进内资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85个重点实施项目相继开工,哈大客运专线(大连段)、国际会议中心主体工程竣工,城市地铁、机场三期扩建、新机场物流园、新火车站、普湾大桥、长山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房地产投资768亿元,增长32.7%。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
深入实施“促消费、保增长”10项措施,举办一系列大型主题促销活动。大连国际花卉等10大类商品市场和恒隆广场等高端商业项目开工建设,大商集团销售额突破800亿元,中山区入选“中国商业名区”。全市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8.8%,汽车销售额增长35%。驼山汤海休闲度假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开工,国际服装节暨狂欢节、国际啤酒节等18项节庆活动拉动效应明显,实现旅游总收入558.4亿元,增长16.3%。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完善促进出口各项措施,积极开拓市场,引导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外贸出口260亿美元,增长25%。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53%和37%。境外投资增长97%。对外贸易促增长、调结构成效显著。
(三)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优势产业加速升级,奇瑞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重(大连)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发运、中远船务深水钻井船顺利下水、大橡塑20万吨大型挤压造粒机组试车成功。装备制造、石化、造船、电子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0亿元,增长23.5%。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英特尔芯片、皿能光电等项目投产,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大连检测科技园、海洋经济产业园等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IBM中国区总部落户大连。完成新产品开发2650项,增长20%。重工·起重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5兆瓦海陆两用风电机组样机,“六轴72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研发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6.2%。我市跻身首批“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组建国有资源投资公司,重工·起重、瓦轴、金重股权多元化改革完成,染化集团改革和搬迁改造加快。完成海外并购项目18个。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3亿元,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中小企业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8.5%。
大力发展设施、休闲等“八大农业”,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16个。战胜低温、寡照、多雨等不利影响,粮食总产达到30亿斤,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增长7%左右。都市型现代农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四)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环境品质进一步改善
长兴岛30万吨原油码头、旅顺新港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26万标箱,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超千万人次,保税港区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大窑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牡丹江穆陵内陆港竣工。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正式运营。星海湾金融城一期投入使用,欧力士中国总部项目开工,渤海银行等19家金融机构落户大连,新建3家村镇银行和20家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多渠道融资2200亿元,其中新增各项贷款余额1423亿元,增长26%。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基金,大连港集团等9家企业成功上市。
金州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机场快速路、南部滨海大道开工建设,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旅顺南路快轨、胜利路东段等工程有序推进,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疏港铁路通车。完成国省干道、县乡级公路大中修改造248公里,新建农村公路206公里。新开、延伸延时城市公交线路15条,更新公交车323辆。完成城建“五个一”和“三个一”工程112项。改造旧燃气管网158.2公里、城市供水旧管网185公里。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南段工程完工。西部通道南段立交桥、东北路南段立交桥和联合路拓宽等一批道桥工程竣工。
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804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3%以上。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减排3%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的天数再创有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完成河道生态建设86条(段),治理河堤450公里。营城子、虎滩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1.9%。实施造林绿化十大重点工程,植树1.04亿株,造林30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我市成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市。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市政府为民办15件实事全面完成。实现城镇就业16.1万人。城市4.5万名无职业老年居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连续第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临时救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全员普惠。新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0个。全市慈善基金总量3.4亿元。新增供热面积485万平方米,煤气配套历史遗留问题全部得到解决。采取货币补贴方式安排经济适用住房8000户,为市内四区4294户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安排建设公共租赁房1500套,住房公积金支持11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完成生态移民搬迁1025户,对31个低收入村实施扶贫开发。新建农村安全自来水工程101项。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100余户。沙河口区和中山区建成“国际安全社区”。法律援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新建19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提高了城区公办幼儿园入园率。为219所农村中小学装备教育信息化“班班通”设备。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免费职业教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启动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9%。开工建设新儿童医院、妇产医院、新华医院。“健康家庭促进计划”服务12.9万户家庭,6项计生奖励扶助政策惠及36万人次。汉墓博物馆和宏济大舞台建成投入使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全面完成。体育新城、金石国际运动中心建设加快,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大连籍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上分别夺得12枚和4枚金牌。
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力度加大,“食品安全城市”建设深入推进。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工程、交通运输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的安全监管,切实做好应急管理。成功扑救“7·16”中石油原油储备库输油管线爆炸火灾,取得了海上和岸线清污的全面胜利,充分展现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加强重点领域专项审计和执法监督检查,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审批100%,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政府公信力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积极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26件、政协提案603件,满意率达95%以上。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气象、防震减灾、档案、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大事、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喜事和难事,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战胜“3·4”风暴潮等重大灾害,成功承办两届夏季达沃斯年会,获得“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殊荣,率先全面振兴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分别比“十五”时期提高2.3和12.7个百分点。2010年人均GDP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时期的4.7倍。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全1.1万美元。面提高,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五年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四大基地”集聚效应彰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5个百分点。大连成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之一,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城市综合功能日趋完善。五年间,完成城建总投资是“十五”时期的3倍。港口货物、集装箱和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年均增长12.6%、连接海内外、14.4%、14.6%。沟通沿海地区、辐射东北腹地的物流集疏运体系加快形成。新设金融机构65家,新增上市公司24家,上市期货新品种4个,各项金融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我市的吸纳辐射能力显著增强,核心龙头地位不断强化。
——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五年间,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成效显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累计使用外资是“十五”时期的2.4倍,1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连投资,年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累计引进内资2699亿元。我市保持了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五年间,“一岛十区”及产业项目在县域布局和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快。7个涉农区(市)县GDP年均增长18.4%,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1.7%,高于全市4.7个百分点。北三市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持续提升,瓦房店市进入前20强。县域经济成为新的发展引擎,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五年间,市县两级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801.6亿元。全市新增就业80万人,比“十五”时期增长18.3%。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15.5%。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加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市民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指数逐步提高。
五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等重大历史机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争创新优势,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始终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始终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城市的生机活力;始终把维护发展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造福民生,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所有这些,是过去五年我市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未来大连实现跨越发展的宝贵财富。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切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源于多年工作的厚积薄发,倾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门和兄弟省市驻连机构,向驻连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大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需、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住房、物价、交通和城市管理等事关民生的问题仍较突出,政府自身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仍需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对此,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主要目标与2011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大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也是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向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迈进的重要机遇期。“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全域城市化为载体,以持续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社会建设,为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分别达到1万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0亿元。科技、教育、文化、人才、创新优势彰显,城市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更加突出。
民生质量显著改善。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城乡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确保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社会建设显著加强。教育事业优先、均衡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事业和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四馆四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现。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平安大连”、“和谐大连”建设迈上新台阶。
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撑、现代服务业发达的新型产业体系。装备制造、石化、造船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世界级产业基地基本建成,软件和服务外包争创“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县域经济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加速形成。
全域城市化显著加快。进一步完善“四大组团”空间布局、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和重大项目加速向北转移和聚集,多中心、组团式、链条化城市新格局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形成,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空港旅客吞吐量1600万人次以上;基本建成东北亚重要的货物中转、区域分拨配送基地和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设现代金融市场、金融服务体系和特色金融功能区;新机场、新老市区跨海通道等标志性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完成。“三个中心”战略地位基本确立。
生态文明显著进步。坚持低碳、绿色发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城市、中心城镇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林木绿化率50%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清洁生产,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低碳健康的生态宜居城市。
改革开放力度显著加大。创新和完善主城区管理体制,深化新市区体制改革,构建新型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支持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激发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城市国际化程度。
各位代表,大连“十二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迎来了一个激情绽放、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大连“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一定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一定会大大加强,人民群众一定会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委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实现“十二五”高质量开局、高水平起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5%,主要污染物减排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引进内资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深入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
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全域城市化,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和支持区域开发建设年内初具形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优化功能区发展格局。加强城市组团和功能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的统筹协调,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各区域都要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打造若干支撑全域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主城区要进一步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重点推进钻石海湾、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新机场沿岸商务区、甘井子“两城四区”、高新区“十大软件产业园”、旅顺“五城一都”建设,打造服务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中心。新市区要坚持产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联动,重点推进金州新区“十大现代产业园区”、普湾新区起步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建设,加快形成新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经济增长极。黄渤海区域要加快产业和要素集聚,重点推进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新材料产业基地、瓦房店沿海经济区、庄河“三区十园”、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建设,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和新兴城市群。
加快“三个中心”建设。深化和完善“三核两翼”港口规划,加快大窑湾、太平湾、栗子房、长兴岛、双岛湾等重点港区开发建设,拓展集装箱海铁联运网络、内陆干港和中转业务,探索建立现代港航高端服务业孵化基地。开辟新的国际、国内空中航线,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建立港航物流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和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加快金融功能区和金融体系建设,设立和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增加期货交易新品种,加大企业上市力度,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加大全域投资强度。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社会投资,全年初步安排13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3万亿元。重点建设以普湾新区为核心,连接主城区、黄渤海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
(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投入力度,办好15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年内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及时发布工资指导信息,引导企业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加大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的补贴和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覆盖范围。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平稳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实现城镇就业18万人。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功能,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储备和“三支一扶”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继续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医保卡全市通用,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待遇标准,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30元。积极探索建立政策相衔接、对象全覆盖、标准相协调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强化老龄工作,加快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
加快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问题。继续实施廉租补贴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拓展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
努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确保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平稳运行。继续推进城建“五个一”和“三个一”工程,维修主城区49条主干路、450条街巷路。下大气力整顿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科学规划建设停车场,从根本上治理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改造旧燃气管网100公里、煤气进户支线2500户、旧住宅室内煤气管线3000户。改造室内供水旧管网5000户。新增供热面积240万平方米。切实做好弃管楼维修管理工作。完成生态移民搬迁1000户,对30个低收入村实施扶贫开发。新建农村安全自来水工程80项,解决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均衡与公益原则,加快建立完备的社会事业发展体系,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支持文艺院团建设,推进出版发行、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文化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大型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城市规划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和服务设施。开展电影下乡、送戏下乡活动,繁荣文艺创作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体育新城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市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全面启动第十二届全运会比赛项目筹备工作,备战参赛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支持足球等优势项目创造更好成绩。
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实施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大工程。新建12所城市公办幼儿园和2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扶持一批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切实解决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城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师德水平。新建4所优质普通高中,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11所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整合优化资源,集中建设大连职业教育基地,扶持退役士兵培训基地建设。支持在连高校加快发展。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深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重大疾病监测报告,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新卫生中心建设和老儿童医院改扩建。规划建设旅顺九龙湾生命健康城,推进大连国际医疗康复中心建设。深化“健康家庭促进计划”,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公安“三项建设”,加大对各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和机制建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一站式”调处化解功能,落实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加快推进国家级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完善食品药品质量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再创国家和省双拥模范城。
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气象、防震减灾、档案以及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四)切实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
坚持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培育石化、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轴承、精品钢材、生物医药等8个产值200—500亿元的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奇瑞汽车、一汽新能源客车、北车旅顺基地、恒力石化、中远造船、固特异轮胎、一重大连核电设备等在建项目,加快推动合资汽车整车、福佳MTO、延长集团长兴岛石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实施。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10个领域,集中支持一批产业化项目和关键技术研发,推进航天软件研发基地等一批示范工程。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工程建设,争取引进平板显示重大产业项目,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网络动漫、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创新服务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城区经济。启动“北方不夜港”工程,建设以旅顺、金石滩、长山群岛、金渤海岸等重点区域为依托的黄、渤海旅游经济带和北部温泉走廊,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推行信贷、网上消费等新兴消费方式,合理引导住房、汽车等消费。进一步完善城乡商品市场体系,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中心镇现代商业建设,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构建覆盖城乡的便民商业服务网络。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以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大连检测科技园等重点园区为依托,加快建设综合科技服务基地,培育100家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着力在先进装备制造、海洋与生物工程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深入实施“区校一体化”,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加强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培育一批产值10亿元以上高技术领军企业。办好“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大力引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五)努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多予、不取、放活,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实力晋位争先。
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做强做大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新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标准化设施小区1300个,新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20个。稳定粮食生产,进一步提高渔业、畜牧、水果、蔬菜、花卉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实施科教兴农,完善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夯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
大力发展县域二、三产业。围绕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做强做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卫星城和重点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县域现代服务业,做大住宅、旅游、商业和工业地产,促进市区、郊区、小城镇联动发展。
提高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域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科学规划实施村庄整体搬迁改造,推进乡镇“五通一净”、村屯“六化”工程,建设基础齐全、环境优美的新村庄、新农庄、新社区。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推进重点村屯通油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汛应急工程35项,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3座。
(六)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入实施区域管理体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营造助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体制和环境。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进主城区、新市区管理体制创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建立新型一体化管理模式。深化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其他功能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新体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积极探索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理顺市、县财政分配关系,增强市县财政保障能力。实施股权投资业发展计划,加快农村信用联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和海外并购力度,加快重工·起重、瓦轴、热电集团整体上市。健全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切实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引导、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做强做大。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放宽企业出资限制要求,政府采购向民营企业全面开放。
提高对外对内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支持出口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深化国内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境外投资。办好第五届夏季达沃斯年会。推进长兴岛中日韩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工作。
(七)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强化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46项,总投资3200亿元。胜利路东段、旅顺南路快轨、振连路、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皮口至炮台高速公路年内建成通车,机场三期扩建、新火车站、国际会议中心年内交付使用。加快推进城市地铁、金州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长海机场扩建、红沿河核电二期、大连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等项目。启动新机场、丹大城际铁路、新老市区跨海通道、南部滨海大道西段连接线工程。加快构建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绿色大连”建设。全市投资100亿元,开展城乡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加大山林植被保护力度,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办好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改建公园34处、游园广场绿地32处。治理生态河道80条(段)。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十大节能工程。以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为载体,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做好环保模范城复查验收工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启动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程,强化城市管理执法和考核,实施环卫作业体制改革,下放城市街巷路管理权限。创新公共交通品牌服务。对主要路街和重点区域的市政设施和环境实施综合治理,改善老旧楼院环境,规范广告牌匾和建设工地秩序,营造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
(八)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深化管理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切实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全面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职能,加强服务型政府和软环境建设,营造更加文明、热情、顺畅、高效的服务环境。改革投入机制,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的比重。加强应急管理与处置能力建设,加大应急物资、装备经费投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全面整合行政服务资源,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深入拓展电子监察功能。办好12345市民热线。
改进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下大力气抓好工作落实。要深入基层和实际,直面困难,解决矛盾,善于把思路变成方案,把部署变成行动,把工作变成工程,出实招、干实活、求实效。凡事定了就干、干则必成。
加强廉政建设。全面开展加强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促进权力运行规范、透明、高效。深入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跟踪审计,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引领新的征程,历史赋予的使命艰巨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大连市委的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伟大实践中再创辉煌!
第五篇:《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2006》
本文由好孩子学习题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一册
作 者: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年鉴信息网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06 年 开本: 开本:0 册数: 册数:一册 光盘数: 光盘数:0 定价: 定价:4000 元 优惠价: 优惠价:4000 元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 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 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详细介绍: 详细介绍:
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2006》 第 1 章综述 1.12003 年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基本态势 1.2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综述 1.3 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业未来发展态势预测 第 2 章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概况 2.1 2003 年世界及中国经济状况 年总体恢复增长,2.1.1 世界经济 2003 年总体恢复增长,预计 2004 年趋好
2.1.2 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强劲 2.2 与石油石化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 2.2.1 汽车 2.2.2 交通运输 2.2.3 农业 2.2.4 纺织服装业 2.2.5 化学建材 2.2.6 塑料包装 2.2.7 电子电器 2.2.8 橡胶加工 2.3 中国政府对石油石化业的监管 勘探、2.3.1 勘探、开采与管道运输监管 2.3.2 对石油产品数量和价格的监管 2.3.3 石化产品的监管 2.3.4 进出口监管
2.3.5 投资管理 2.3.6 石油储备 税项、2.3.7 税项、费用及矿区使用费 2.3.8 环保监管
2.3.9 行业标准 2.3.10 市场监管 2.3.11 整顿土炼油和小炼油 2.3.1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第 3 章国际石油石化业概况概述 年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3.12003 年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炼油能力情况 3.1.1 石油天然气储量概况 3.1.2 全球炼油能力情况 3.22003 年国际市场石油供需情况及预测 3.2.1 全球石油总的供需情况 3.2.2 全球各种油品的供需情况
3.2.3 未来全球石油供需预测 3.3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及预测 3.3.1 2003 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 3.3.2 2004 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及预测 国际市场油品价格走势、3.4 国际市场油品价格走势、炼油毛利情况及预测 3.4.1 油品价格走势 3.4.2 炼油毛利及预测 3.5 全球石化产品供需状况 3.5.1 乙烯 3.5.2 丙烯 3.5.3 芳烃 3.5.4 苯乙烯
3.5.5 合成树脂 3.5.6 合成纤维 3.5.7 合成橡 胶 3.5.8 2005 年世界石化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 亚洲、中东及北美的石化产品供需形势 期 3.5.9 亚洲、中东及北美的石化产品供需形势 第 4 章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状况概述 4.1 石油天然气上游领
域 4.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2 原油勘探及供需 4.1.3 天然气开发利用 4.1.4 海 外勘探开发 4.1.5 发展趋势 4.2 石油炼制与销售 4.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2.2 原油加工能力与生产情 况 4.2.3 成品油供应和需求 4.2.4 成品油销售 4.2.5 发展趋势 4.3 石油化工 4.3.1 主要技术经济指 标 4.3.2 乙烯 4.3.3 丙烯 4.3.4 丁二烯 4.3.5 合成树 脂 4.3.6 合成纤维及其原料 4.3.7 合成橡胶 4.3.8 尿素 4.4 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进展及特点 4.4.1 2003 年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进展 4.4.2 2003 年跨 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特点 4.5 台湾石化工业 4.4.3 油气勘探开发 4.4.4 石油炼制与油品销售
4.4.5 石油化 工 4.4.6 台湾石化工业发展新趋势 4.4.7 国外公司在台湾地区石化业的投资 4.4.8 两岸石油石化贸 易及投资现状 第 5 章中国和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概 述 5.1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综述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综述 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 5.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5.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5.2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股份公司经 营、发展状况 5.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 与发展 5.2.2 中国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5.2.3 中国海洋
石油有限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5.3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业在 资本市场的表现 5.3.1 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上市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的表 现 5.3.2 中国石油石化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表 现 5.3.3 2004 2004 年中国石油石化公司股票价格变动预测分析 5.4 国际 主要石油石化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5.4.1 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 2002 年总体情况 5.4.2 国际各主要石油石化公司 2002 年具体发展情况 5.5 世界主 要石油石化公司兼并联合新特点
5.5.1 油气勘探开发和能 源领域 5.5.2 炼油和油品销售领域 5.5.3 石油化工和化工领域
5.6 中国 与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的对比分析 5.6.1 业绩表 现 5.6.2 整体规模实力
5.6.3 盈利能力 5.6.4 管理能力 5.6.5 股 章石油石化技术进展 市表现 第 6 章石油石化技术进展 6.1 炼油技术进展 6.1.1 清洁燃料发展趋势和生产清洁/超清洁燃料所面临的 清洁燃料发展趋势和生产清洁/ 挑战 6.1.2 世界炼油技术进展 6.1.3 中国炼油技术进 展
6.2 乙烯技术进展 6.2.1 世界乙烯生产技术 6.2.2 中国乙烯 生产技术 6.3 合成树酯技术进展 6.3.1 继续优化工艺和提高经济性,LDPE 继续优化工艺和提高经济性,管式法工艺发展较 工艺和催化剂继续改进,快 6.3.2 LLDPE 和 HDPE 工艺和催化剂继续改进,双峰聚乙烯是产品开发的热点 工艺和催化剂创新不断推动聚丙烯行业发展,6.3.3 工艺和催化剂创新不断推动聚丙烯行业发展,并为 其带来一些新的市场机会 6.3.4 聚氯乙烯工艺以提高经济性、聚氯乙烯工艺以提高经济性、操作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等为 目标进行技术改造
6.3.5 聚苯乙烯通过装置大型化和产品 创新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6.4 合成纤维及原料技术进展 6.4.1 工艺趋于大型化简便 化 6.4.2 实行先进控制 6.4.3 开发新型合成材料
6.4.4 新型聚酯纤维催化剂开发 6.4.5 开发高性能功能性纤维产 品 第 7 章产业视点 入世一年能源安全 行业监管 附录 2003 年国内外石油经济十大新闻 2003 年国际石油十 大科技进展 2006 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2006》《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2006》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06》 第 1 章综述 1.12003 年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基本态势 1.2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综述 1.3 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业未来发展态势预测
第 2 章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概况 2.1 2003 年世界及中国经济状况 年总体恢复增长,2.1.1 世界经济 2003 年总体恢复增长,预计 2004 年趋好 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强劲
2.1.2 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强劲 2.2 与石油石化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 2.2.1 汽车 2.2.2 交通运输 2.2.3 农业 2.2.4 纺织服装业 2.2.5 化学建材 2.2.6 塑料包装 2.2.7 电子电器
2.2.8 橡胶加工 2.3 中国政府对石油石化业的监管 勘探、2.3.1 勘探、开采与管道运输监管 2.3.2 对石油产品数量和价格的监管 2.3.3 石化产品的监管 2.3.4 进出口监管 2.3.5 投资管理 2.3.6 石油储备 税项、2.3.7 税项、费用及矿区使用费 2.3.8 环保监管 2.3.9 行业标准
2.3.10 市场监管 2.3.11 整顿土炼油和小炼油 2.3.1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第 3 章国际石油石化业概况概述 年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3.12003 年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炼油能力情况 3.1.1 石油天然气储量概况 3.1.2 全球炼油能力情况 3.22003 年国际市场石油供需情况及预测 3.2.1 全球石油总的供需情况 3.2.2 全球各种油品的供需情况 3.2.3 未来全球石油供需预测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及预测 3.3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及预测
3.3.1 2003 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 3.3.2 2004 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及预测 国际市场油品价格走势、3.4 国际市场油品价格走势、炼油毛利情况及预测 3.4.1 油品价格走势 3.4.2 炼油毛利及预测 3.5 全球石化产品供需状况 3.5.1 乙烯 3.5.2 丙烯 3.5.3 芳烃 3.5.4 苯乙烯 3.5.5 合成树脂 3.5.6 合成纤维 3.5.7 合成橡
胶 3.5.8 2005 年世界石化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 亚洲、中东及北美的石化产品供需
形势 期 3.5.9 亚洲、中东及北美的石化产品供需形势 第 4 章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状况概述 4.1 石油天然气上游领 域 4.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2 原油勘探及供需 4.1.3 天然气开发利用 4.1.4 海 外勘探开发 4.1.5 发展趋势 4.2 石油炼制与销售 4.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2.2 原油加工能力与生产情 况 4.2.3 成品油供应和需求 4.2.4 成品油销售 4.2.5 发展趋势 4.3 石油化工 4.3.1 主要技术经济指 标 4.3.2 乙烯 4.3.3 丙烯
4.3.4 丁二烯 4.3.5 合成树 脂 4.3.6 4.3.6 合成纤维及其原料 4.3.7 合成橡胶 4.3.8 尿素 4.4 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进展及特点 4.4.1 2003 年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进展 4.4.2 2003 年跨 国石油石化公司对华投资特点 4.5 台湾石化工业 4.4.3 油气勘探开发 4.4.4 石油炼制与油品销售 4.4.5 石油化 工 4.4.6 台湾石化工业发展新趋势
4.4.7 国外公司在台湾地区石化业的投资 4.4.8 两岸石油石化贸 易及投资现状 第 5 章中国和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概 述 5.1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综述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公司综述 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 5.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5.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5.2 中国三大石油石化股份公司经
营、发展状况 5.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 与发展 5.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5.2.3 中国海洋 石油有限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5.3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业在 资本市场的表现 5.3.1 2003 年中国石油石化上市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的表 现 5.3.2 中国石油石化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表 现 5.3.3 年中国石油石化公司股票价格变动预测分析 2004 年中国石油石化公司股票价格变动预测分析 5.4 国际 主要石油石化公司生产经营状况 5.4.1 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 2002 年总体情况 5.4.2 国际各主要石油石化公司 2002 年具体发展情况 5.5 世界主 要石油石化公司兼并联合新特点 5.5.1 油气勘探开发和能 源领域 5.5.2 炼油和油品销售领域 5.5.3 石油化工和化工领域 5.6 中国 与国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的对比分析 5.6.1 业绩表 现 5.6.2 整体规模实力 5.6.3 盈利能力
5.6.4 管理能力 5.6.5 股 市表现 第 6 章石油石化技术进展 6.1 炼油技术进展 清洁燃料发展趋势和生产清洁/ 6.1.1 清洁燃料发展趋势和生产清洁/超清洁燃料所面临的 挑战
6.1.2 世界炼油技术进展 6.1.3 中国炼油技术进 展 6.2 乙烯技术进展 6.2.1 世界乙烯生产技术 6.2.2 中国乙烯
生产技术 6.3 合成树酯技术进展 6.3.1 继续优化工艺和提高经济性,LDPE 继续优化工艺和提高经济性,管式法工艺发展较 工艺和催化剂继续改进,快 6.3.2 LLDPE 和 HDPE 工艺和催化剂继续改进,双峰聚 乙烯是产品开发的热点 工艺和催化剂创新不断推动聚丙烯行业发展,6.3.3 工艺和催化剂创新不断推动聚丙烯行业发展,并为 其带来一些新的市场机会 6.3.4 聚氯乙烯工艺以提高经济性、聚氯乙烯工艺以提高经济性、操作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等为 目标进行技术改造 6.3.5 聚苯乙烯通过装置大型化和产品 创新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6.4 合成纤维及原料技术进展 6.4.1 工艺趋于大型化简便 化 6.4.2 实行先进控制
6.4.3 开发新型合成材料 6.4.4 新型聚酯纤维催化剂开发 6.4.5 开发高性能功能性纤维产 品 第 7 章产业视点 入世一年能源安全 行业监管 附录 2003 年国内外石油经济十大新闻 2003 年国际石油十 大科技进展
全国货到付款,元免运费。全国货到付款,满 200 元免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