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2:2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

第一篇: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

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3日 来源: 浏览: 160 次 评论:0条

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 郴州市第六中学

郴州市六中为市教育局直属初级中学,现有62个教学班,学生3700人,教职工235人,其中高级教师87人。多年来,学校坚持“现代化,示范性、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我市基础教育领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湘名校”、“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示范学校”、“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湖南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郴州市中小学两项常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郴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郴州市校本研训示范校”、“郴州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学校”、“郴州市十佳文明学校”等。

根据《关于开展郴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建设学校评选的通知》(郴教科字[2014]10号)要求,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教育科研的规范化建设,促进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现结合我校实际,特申报“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有关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带头参与科研,“科研兴校”意识鲜明。学校一直以“科研兴校”为打造湘南品牌学校的强大引擎,积极依托科研推进学校发展。成立了以郭洪波校长为组长,李淑琼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研室领导、年级组和学科备课组组长为成员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郭洪波校长、罗柳莉书记、李淑琼校长、吕贞校长、教研室主任等都是现有科研课题主持人。学校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充足,在委派教师外出培训考察、改善教学硬件条件和教研成果奖励等方面,都竭尽所能,不余遗力。(近两年学校派出参加各类国培、省培的教师已逾185人次,还有校本研训的网络培训是几乎人人参与。这三年,学校花在教师培训上的经费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

学校先后拟定了《郴州市六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郴州市六中教师培训工作方案》、《郴州市六中校本研训工作方案》等,为校本研训规划出宏伟蓝图和实施措施,使研训有目标、有步骤、有实效。学校加强对学科教研的指导管理。利用教职工大会、暑假校本培训等时机,学校领导经常向教职工宣讲课改形势和课改理念,请进上级专家进行科研培训。学校还将校级领导分派至各个学科组,负责对学科研训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学校教研工作管理有序、实施得力。近二年内学校先后申报成为“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示范学校”、“ 郴州市十佳文明学校” “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市校本研训示范校”等。

二、校本研训特色鲜明,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确立了“立足整体,均衡提升;立足常规,追求实效;立足长远,保障未来”的教师培养总思路,构建出“专家引路,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三维培训空间,以“引进来,走出去,重实践,重总结”为主要培训方式,建立了“互帮互学,师徒结对”的教师培训框架和多样式、多渠道的培训平台,走出了一条强师魂、提师能、扶新手、育名师的特色之路。

学校建立了“在质深教师中打造品牌,在中青年教师中造就骨干,在青年教师中推出样板”的分层培养机制。选拨富有教学经验和实干精神的学科骨干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建立了学科研训的骨干教师队伍。每年借助“名师讲坛”、“骨干示范课”、到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担任兼职教师等方式,推介名师,打造品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借助各级各类教学比武、说课评课活动,培养能手,确立骨干,扩大中坚力量;借助“岗前培训”、“师徒结对”等活动,训练新手,培养后续人才;通过“听课会诊”、“以强扶弱”的方式,帮扶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这些分层培养的方式方法,使学校师资既有阶梯式的发展目标,又有整体性的提升效果,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清晰,打造出了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接近40%,硕士研究生8人,学校领导班子连续十三年被评为“市教育系统优秀领导班子”,学校党总支历年均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名优教师,近三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教师已有20人之多,2013年十二名教师被确立为市级骨干教师。

三、科研制度建设完善,校本研训追求实效 学校建立并完善了《郴州市六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郴州市六中校本研训工作方案》、《郴州市六中教师培训工作方案》、《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帮扶培养制度》、《集体备课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本研训规章制度。学校还设立了一系列研训奖励制度,每学期评选表彰“优秀教研组”、“执行教学常规十佳教师”、“优秀教案”、“优秀班主任”、“课改积极分子”等。学校将教师的工作业绩直接与职称评聘、岗位设置、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挂钩,教师个人教学比武、论文、培训、公开课、下乡送教、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等都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学校设有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学教研工作,教研室队伍健全,结构合理,配有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研员等,各司其责,又分工合作;教研室管理职责明确,教研工作精细而务实。学校每年的教研工作丰富多彩而严谨有序。每期召开诸如质量监测成绩分析、学科组长培训、学科年度考核、新课改培训等若干次全校性教育科研工作大会。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备课组长、学科教师,远赴香港、洋思、许市、长沙、株洲等省内外名校,开展教学观摩等研训活动,并及时组织考察成员座谈交流、上汇报示范课,汇编各类考察报告集,以收集考察学习之收获。学校不定期组织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党员教师比武课、“新课改新课堂”展示课以及各种学科研训展示活动等。学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到2013年12月止,包括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在内的所有学科都已获得过省市级教学比武一等奖荣誉,其中数学组、物理组、历史组、信息组还获得国家级比武一等奖。

除以上常规研训活动之外,学校今年起集中开展“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学科课例研讨展示活动,以打造研训特色,落实研训实效。“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学科课例研讨展示活动具体实施方法为:1.以学科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学科教研展示活动,抽签决定展示时间。一年内所有学科组完成至少一次的展示活动。2.研训内容和形式由各学科组自行决定,每次展示活动不少于六人参加(不包括旁听者),参与者在活动中围绕同一主题承担不同性质的任务,分工协调,共同完成。3.各学科展示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展示的活动富有研讨性、实效性,同时在活动形式和操作技术上有可借鉴价值。4.各学科展示结束后须将所有教案、课件、教学反思、评课稿、活动总结等资料,以电子稿方式发送至教研室邮箱存档。5.每次展示活动向全校开放,其他学科老师到场观摩。

至目前为止,学校已有语文组的“借景抒情诗鉴赏”课例研讨、物理组“物理概念课教学研讨”、地理组的“地理位置专题教学研讨”进行了展示,获得了极大的反响。这些活动都围绕某一教学主题,采用“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的形式,进行比较式教学探讨。每个展示活动一般历时二个小时,除当场展示两到三节微型课外,还有上课者的说课反思、三个评课员的评课,教研组长还需将整个活动的前期研磨过程完整介绍给前来观摩的现场观众。因此,每个学科的课例展示活动其实是一个融备课、研课、上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完整研训过程,前前后后的准备时间不少于二个月,期间历经全组成员的多次反复研磨。教师们一致认为,这种研训展示活动具有鲜明的研究性、合作性和时效性,它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是植根于教学特点和教学需要的务实化研训,是扎扎实实对教师研训能力的促进。其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大家都有一种累并收获着的感觉——收获了在合作中成长的快乐。

“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学科课例研训展示活动,是我校为进一步推进教研教学改革,促进教研校本化和教研管理优质化而创设的研训新模式。这一活动的开展,充实了研训内容,丰富了研训活动形式,扩大了研训交流平台,落实了研训实效,促进了教研组的组织协调能力、集体合作能力、学科研究能力和成员专业素质。这是我校探究学科组建设新途径,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积极尝试。

四、档案建设详实周全,研训资料丰富完备

学校建有网络专页,及时发布学校教育教学各项信息资料。学校每半月出一期《校情周报》,报道学校新闻和教育教学亮点。学校十分重视研训材料的收集整理,档案资料齐备。编辑有教育教研经验汇报文稿、教师获奖论文集、教学比武教案集、课例研讨展示活动资料集、学科评优申报材料集、学期研训简讯集、学科计划活动集、学科研训记录本、集体备课记录本、学科考核成绩统计、教师外出考察汇报稿集、年度研训工作记录,等等。这些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仅记录了学校教育教学所走过的历程,而且为以后的教育科研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五、课题研究成果丰富,科研条件先进优越

学校各教研组都承担过课题研究,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组参与的“十一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都获得过省级阶段性成果奖。语文组的省级课题《古诗文特色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养成》、德育组的省级课题《初中生网瘾问题的对策研究》已进入最后的结题准备工作。语文组该课题已于2012年获得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德育课题中期验收获一等奖,语文组新立项的《读课文,学写作》课题研究也已进入“十二五规划”市级研究项目之列。12年11月,我校成功申报为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以师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已经启动,百余名教师成为此项活动的先行先试者。

学校办公条件、教学设备、功能室装备等硬件资源建设均领先于全市同类学校。学校与湘南学院、市电大建立了长期研训合作,为湘南学院实习基地,不定期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提供观摩课。学校现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校”,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历史都已成为“教师培训基地校”培训学科,一批学科骨干已登上了市级骨干培训班讲台授课。

六、科研成果日益丰厚,教学质量稳居前列

学校教研成果丰厚,仅近三年内,学校已有30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级教学比武中获奖,教师教研成果(论文、课例、课件、试卷分析等)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202篇(每年度皆整理编印成学校教研成果集)。语文、物理教研组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英语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新课改实验先进单位”,数学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12年我校获评“市校本研训示范校”。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也初见成果,语文组的“古诗文精读”读本在市首届校本教材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学校于2012年被为“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

学校中考7A人数和一、二中公费保送人数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市领先位置,2013年中考再创辉煌:7A比例41.3%,单科A的比例均超过60%,数学、物理、政治达70%。2012年、2013年学校连续获得“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胜奖”。

七、开放办学广泛交流,示范引领作用彰显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内外交流,在推介自我的同时也广收博取,给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接待过香港爱德基金会、澳门新华学校、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中小学校长、长沙金海中学、长沙雅礼雨花中学、长沙南雅中学、常德崇德中学以及本市嘉禾、桂阳、永兴、北湖等县区兄弟学校共计30批次的观摩交流活动。我校与汝城岭秀中学的“手拉手”活动自1996年起,至今十九年从未间断,累计送课68节。2011年又与新疆托克逊县中学结成帮扶对子。近几年,还先后选派胡任华等近十名教师到市十五中开展教学帮扶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英语组以英语基地校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各项培训、示范、交流活动,三年内全体英语教师参与培训90余人次,承担接待香港专家来校考察观摩,上交流研讨课20余节,在与香港专家近三年的频繁交流中,不仅使我校英语教师队伍迅速成长,也为全市英语基地校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主动承接省市组织的各类专家报告会和学科竞赛,近三年来,学校承办的大型学术活动即有:洋思中学刘金玉校长报告会、全市有效教学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全市农村中学校长培训班、全市初中新课标培训活动、全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艺等学科教学比武等十四项活动,多个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及湘南学院学员也经常来校观摩。先后迎接了魏书生、刘金玉、郑桂华、马智君、廖小平、杨永光等名师专家的莅临指导。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让老师们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长了才干,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1年9月,在郴州市初中有效教学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学校作《扬帆奋进创特色,凝心聚力铸品牌——郴州市六中实施有效教学工作汇报》典型发言。

2012年12月,在郴州市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学校作《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坚定不移地走深化课改之路》典型发言。

2013年9月,在郴州市庆祝第29个教师节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学校作《立足均衡,整体提升,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典型发言。

2011年6月《湖南教育》刊发“教育有梦”——青年校长系列访谈之四《校园应该成为师生的“快乐老家”——访郴州市六中校长郭洪波》。2013年《湖南科教新报》、《郴州日报》先后发表《追求卓越,铸就品牌名校》、《名校是这样炼成的》等专题报道,宣传推介了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做法和经验。2013年9月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授予“湖湘名校”称号。

郴州市六中

2014年5月

第二篇:申报市卫生优秀学校汇报材料

申报市卫生优秀学校汇报材料

自我校申报市“卫生优秀学校”以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打造最靓丽校园为宗旨,以“创建市级卫生优秀学校,打造和谐校园”为目标,全力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师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开创学校创卫工作新局面。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制度建设

我校对创建市级卫生优秀学校工作十分重视,把创卫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其他中层以上领导、班主任、校医、健康教师组成。并成立了创卫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整个创卫工作的协调和安排,使创卫工作的各项任务层层落实,任务明确。学校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制定《疾病防控制度》、《校园卫生公约》、《教室卫生工作要求》等制度,使创卫工作制度化、有序化。

二、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我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卫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了解创区级卫生优秀学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广大师生对创卫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学校通过出版宣传专栏,组织开展创卫知识和健康知识检测。全校师生大会、班会、课堂,“国旗下讲话”、“心理健康辅导”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创卫知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卫生常识及食品卫生等,帮助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多方筹措资金,打造靓丽校园

学校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同时,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仍然把卫生工作列入重点考虑因素,并逐步加大投入。近年来,学校建设了综合楼,小广场、维修图书馆等一批基础设施,校舍条件、学校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极大改善。校园四周有围墙,校道实现了硬底化,校园绿化面积达45%以上。学生教室、宿舍门窗干净,新课桌一批,课桌椅符合卫生标准,学生住宿条件较好,食堂管理规范,符合卫生标准。

四、加强创卫工作的管理,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1、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我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设了学生心理咨询室,接受学生心理咨询,舒缓学生心理压力,排解学生郁闷情绪,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健康意识,维护师生身心健康,使师生能够充实工作,快乐学习,幸福生活。

2、我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大经费投入,添置体育器材,充分调动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经常组织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校运会等体育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生每天坚持做两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校园环境卫生长抓不懈。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营造洁净、优美的育人环境,学校严格落实校园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将各区域划分到班级,责任到班,每天实行两扫制度,并由学校领导、值日学生会干部、宿舍管理员进行检查评比。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确保地面平整、干净,无废弃物,各班都能做到洁、净、美。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教育学生养成了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而且提升了校园文化质量。

4、加强教学卫生监督。学校定期对学生健康课以及体育课进行卫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一是学校用会议提出要求,引起教师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重视,注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控制近视的发病率;二是学校重视体育、健康课中的安全卫生教育,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正当、健康的游戏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不随地吐痰,勤剪指甲、勤洗头、勤洗手,以防止病从口入或疾病传染,强化了学生健康意识

5、抓好健康教育、防艾教育,积极预防传染病。学校把健康教育、防艾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开足课时,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备课教案。大家都能按照要求写好教学计划、课时教案。在授课过程中能结合学生生活学习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上好每一次的健康课。并随机进行健康知识、防艾教育检测,提高学生知晓率。

6、扎实做好学生体检工作。学校认真组织学生每年一次的体质健康检查,按要求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并建立相应的学生健康档案。

7、在除四害工作方面,我校高度重视,做到经费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讲究实效,高效。积极开展灭蚊、灭鼠、灭蟑、灭蝇的行动,每次行动都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8、强化食堂管理,确保安全。我校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堂卫生的管理,除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制度外,还经常对食堂进行检查卫生情况。食堂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都有健康证。整体布局合理,防蚊蝇、防鼠、消毒、通风等设施齐全。食堂内设有原料间、操作间、熟食间、冷柜,严格做到生熟分开。食堂经营采用先进的IC卡管理系统,主、副食花色品种多,数量足,让学生自由选择可口的饭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

申报市级卫生优秀学校工作的开展,既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也是衡量这所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我们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提高创卫实效,为全体师生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的校园,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全面促进校园和谐、师生健康。

第三篇:申报科普教育基地材料

立足农村

适应市场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浦北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申报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材料

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64年,1991年被认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199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学校占地155亩,建筑总面积34336平方米,现有畜牧兽医、工业与民用建筑、会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汽车摩托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文秘、电子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制冷与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等12个专业56个教学班,在校学历教育学生3000多人,在编教职工186人,专任教师143人,兼职教师23人。学校有植物组织培养室、解剖室、汽摩维修室等26个专业实验实习室,有校外实习基地45个,图书馆藏书11.2万册。学校基本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的办学体系。近年来,我校先后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被共青团广西区委评 为全区农村学生回乡创业重点实施学校等31项省级以上荣誉。

近年来我校办学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为促进城市和乡镇经济发展服务,为促进教育产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三农”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面向大农业,确立大职教的新观念,在鼓励学生回乡创业的同时,鼓励毕业生向二、三产业转移。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基础上,切实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服务,为农村体力型劳动力向技能型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向农村传播技术信息服务,进一步深化办学改革,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强化学校管理,注意拓宽办学育人和服务领域,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走出了一条具有农村职教特色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学校的办学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适应市场需求,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办学活力

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销对路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校办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几年来,我们注意把准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观,以一流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立校之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设置面涵盖一、二、三产业,形成了以大农业为前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骨干长线专业与社会急需短线专业相结合,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的专业设置体系。具体表现为“三个围绕”:一是围绕农村产业开发定专业;二是围绕扩大内需搞活经济拓宽专业;三是围绕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调整专业。几年来,我校不但坚持把农经类专业办活,办出特色,而且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开办了计算机应用、农村机电、汽车摩托车维修、电子检测、文秘等服务二、三产业的专业,适应了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我校加强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学校积极构建农业技术推广辐射网,以乡镇农函大辅导站为阵地,各村农函大辅导点为依托,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和毕业生的作用,向农民朋友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先后举办了养鸡、养猪、养蚕、名特优水果、经济林、名贵花卉、汽摩维修、计算机应用等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年均培训人员55000人次,我校的办学已展示出较好的社会效益,毕业生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在岗位上能很好发挥所学,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科教结合,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增强学校发展后劲 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边教边学边总结,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理论指导实践。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2001年5月,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论文通过验收并荣获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目前,我校正开展“十五”国家级课题“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深化研究”的研究工作。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蓬勃开展,为学校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我校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几年来,我们朝着这个目标,积极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主要措施是:

1、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全力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学校每年投入不少于50万元,用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和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充实,以后逐年增加投入。2001年职业教育总支出645.7万元,生均经费3385.95元,职业教育专项拨款40万元。

2、改革课程设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如何解决好学生就业应变能力强的通才教育与职业针对性强的专才教 育之间的矛盾,一直来是困扰职校办学的难题之一。对此,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职业研究分析,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出发,大胆探索并实践以专业基本课程为核心,以综合性课程为辅助的课程开发思路。我校这种从社会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在职业分析基础上设计课程的改革实践,使学生学到了多种岗位就业本领,适应了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应用型、复合型的需求。几年来,我校毕业生进入劳务市场,能灵活择业,岗位适应性较强,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就业率达到100%,同时也为今后继续接受教育打下基础。

3、强化专业技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过硬的本领。一 是聘请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材和优秀科技青年为学生传授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等三新农业技术;二是学坚持实施“三边”(边学、边干、边创收)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边学边干边创收;三是拓宽实践教学领域,走产教结合之路,让学生在生产、经营、服务中形成实践技能;四是充分利用仪器设备服务教学的功能,实行“教室、实习室合一”,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五是组织义务维修、便民服务等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熟练技能。近几年,经上级有关部门对我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考核和专业技术评定,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55%以上。

4、课内教学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根据 市场经济对人才多样化和多能化需求,除正常专业课教学外,每天下午第七节和双休日、节假日还举办各种兴趣小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加学习,既可巩固提高本专业知识技能,又可进行第二专业培训,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可参加4—5次兴趣小组培训学到多种专业技能,通过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四)加强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 在学生就业通过自主择业、学校推荐、用人单位到校招聘三个主渠道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基础上,我校将学生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狠抓毕业生创业教育的三个环节(即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过程扶持),逐步提高毕业生的自主择业、自我创业能力。一是加强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主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学生的自信、自立、自主、自强的“四自”精神,有意识地诱导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动机,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消除学生创业心理障碍。我校每学年举办毕业生创业事迹报告会两次,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优秀企业家、专家到校举办创业专题讲座,让优秀毕业生、企业家和专家向在校学生介绍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人格,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制订创业计划,开展创业方案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业欲望,增强学生的创业的信念。

二是强化创业技能培训。一般而言,就业难,而创业更难,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能力。我校积极创设工作模拟岗位,如会计、出纳、文员、计算机操作员、质检员、仓库保管员等,针对岗位需要,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理工实验操作能力、综合专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职业迁移扩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做到技能点、知识点,点点过关,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改革了传统的技能考核方法,变要求学生考为学生要求考,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考至学生满意为止。考核实行三公开,即考核项目公开、考核内容公开、考核达标标准公开,并做到人人过关,人人都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职业资格考试考核和专业技术等级鉴定,从而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三是实行创业过程扶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创业不仅需要素质和能力,而且还需要学会利用大量的市场经济信息作科学的分析处理,作出正确的选择。我校根据毕业生创业的实际情况,设立“毕业生创业扶持基金会”和“创业信息、技术扶持小组”,专门为毕业生创业提供项目启动资金、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对毕业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创业情况,正确评估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及时向毕业生发放项目资金和提供信息技术,以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信息不通、技术 不精等难题,使毕业生安于工作、乐于工作。我校狠抓学生创业教育的三个环节、培养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的经验得到团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浦北一职校的做法为全共青团作出贡献,你们的创业教育经验应在全国推广”。几年来,由于我校扎扎实实地抓了学生“进口”与“出口”的工作,使学生“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学校招生年年超额完成任务,2000年招生797人,2001年招生608人,2002年招生738人,2003年招生1060人,生源来自本县及兴业县、灵山县、玉林市、博白县、南宁市、东兰县、北海市等。

(五)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向农村传播信息技术,推动三个文明建设

1、发挥毕业生创业致富示范作用。学校积极扶持毕业生走上科技示范、技术致富之路,先树好典型,然后通过典型带动农民致富。如福旺镇大湾村委的许俊元,在我校就读种养专业,毕业后自主创业,回家承包了鱼塘和果山,现已拥有了10多亩鱼塘和100多亩果树的经营规模,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小康示范户,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钦州日报等新闻媒体曾对他的创业事迹作了详细的报道。

2、发挥在校学生的技术推广作用。学校开展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活动,成立“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农业、无公害农业建设技术服务队,生态农业和文明新村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队,沼气池建设和技术咨询小 组,到农村传授现代农业知识或现场指导,促进农村经济建设。2000年以来,我校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共为群众义务维修家用电器8176件,修理摩托车3156辆,治疗禽畜6147只(头),发放科技宣传资料12560份,帮助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问题6178个,推广农村科技项目107个,协同农村基层组织培训农村科技人员1200多人。

3、发挥实习联系点的技术辐射作用。学校在农村设立30多个技术辐射点,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点进行专项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生产,并印发《农村青年致富指南》作为农民致富的信息导向。2000年以来,我校组织专业教师巡回各乡镇举办各种培训班35期。共培训群众16750人次。

4、发挥生产实习基地的技术推广示范作用。为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民增加和提高青少年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我们在每年的青少年爱科学活动月中,为青少年开展“五小”服务,并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据统计接待青少年3000多人次。同时利用基地向农民传“三新”农业技术。据统计培训农民群众达15621人次。

(六)加强领导,确保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广西《科学素质培训工程》,学校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为各专业教育处主任担任。同时还聘请了县教育局、县科协 的主要领导为素质教育的顾问。因此,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展望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已绘就,我们将以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是要增添更新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需要,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带头人,三是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构建农业技术辐射网,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辐射力度,把我校办成产业型示范基地,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全力做好“出口”与“进口”工作,发展“订单办学、联合办学”,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将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我校办成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新型农民的摇篮、科技推广示范的基地,为加快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作出应有的贡献。

浦北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二00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汇报

与经典同行 为生命奠基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汇报

一、项目基础

(一)学校概况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历史积淀厚重,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在这里,古典神韵与现代文明相因相生,自然气息与艺术氛围相得益彰!

在省赣中这所传统与现代和谐发展的学校里,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江苏省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语文教研组更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舞出了一所名校名师团队的风采。在这支优秀的队伍中,先后涌现出来一位江苏省首批名教师,四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七位语文特级教师,三位全国模范教师,四位市名师,还有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二)名师引领

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莫立刚校长倡导构建“高中语文和谐课堂”,通过“和谐之美”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将以莫立刚校长主持的“港城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教育教学中,进而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基础

校“荠菜花文学社”成立于1985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写作热情,每年有近百名学生获国家及省市级作文比赛大奖。2007年文学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2007-2011年连续被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评为“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建设语文课程基地是我校借助语文组厚重的教学科研实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确立的发展方向。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将通过经典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二、项目概述

(一)课程哲学

教育的过程是提升受教育者生命价值的过程。受教育者是一个具有能动发展需要与可能 的生命整体,而不是只能被动接受、由他人根据需要或目标去塑造的客体,更不是“物”。这个生命主体应该具有认知能力、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以“生命教育”为课程开发的哲学依据。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依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语文课程应担负的人文教育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开发出既能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又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经典探究课程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是用生命去体验、用思想去感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体地说语文课程开发就是要促进学生“立人”、“立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程旨在通过开发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通过从经典中精选和建构语文课程内容的过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的主体生命更充盈,更丰厚。

(二)课程目标

1.营造语文特色鲜明的教学环境。2.开发富有文化内涵的课程资源。3.重视基本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4.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5.形成凸显学生主体的课程行为。” 6.构筑学生言语发展的创新途径。

(三)建设内容

1.硬件建设

打造一流的基地硬件设施——遍布校园的经典载体、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一场、一苑、一园。

①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经典文学氛围,校园内路桥山石、亭台楼阁命名及楹联已顺利完成,班级和宿舍文化建设将强调经典主题性,多维度、立体式展现经典文化特色。

②在学校南区教学楼各楼层打造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如儒家文化研修室(重点设“《论语》”研修)、先秦散文研修室、唐诗研修室、宋词研修室、唐宋八大家散文研修室(重点设“曾巩”研修)、明清小说研修室(重点设“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研修)、现代诗歌研修室(重点设“徐志摩、闻一多诗歌”研修)、现代小说研修室(重点设“鲁迅小说”研修)、现代散文研修室(重点设“朱自清散文”研修)、现代戏剧研修室(重点设“曹禺戏剧”研修)等,将各项研修主题相关书籍、资料充实到研修室中,把全校语文教师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分派到不同的研修室,在方便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指导和开展专题语文教学。③着力打造五大语文课程功能室。将图书馆一楼改建为文学音像观摩室、视频音像制作室、古代文字与软笔书法研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并改造小报告厅,使之成为语文多功能教学实验教室。

④将学校大礼堂改建为经典教育剧场。

⑤在校史馆内开设省赣中语文名师风采苑,将名师成果集中展示,以带动教师整体发展。⑥在校史馆南面建设经典文化园(以雕塑、碑刻等形式呈现)。2.模型建构

语文课程模型建构,主要体现将学生经典欣赏、诵读、学习、表演、探究与语文素养的陶冶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动者和母语的传承者,形成审美体验,提升语文素养,为生命注入永不枯竭的文学源泉。

着力建构六大学习的平台: ①经典文学诵读平台

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项目组,组建“黄海潮”诵读社,编制《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定期举办“传统节日与经典名篇”等诵读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②经典文学研修平台

成立经典研修活动项目组,组建“怀仁”国学馆,以十大经典主题研修室为依托,开设经典研习课程。

③经典文学创作平台

成立经典创作活动项目组,在“荠菜花文学社”基础上组建“沙旺河”古典诗词创作社团等,体现个性化创作。

④经典文学表演平台

成立表演活动项目组,组建“海洲湾”表演社,与学校艺术组合作,将经典文学推上校园舞台。

⑤书法艺术展示平台

成立汉字文化研习活动项目组,组建“夹谷山”书法社,将经典诗文以书法艺术呈现。⑥活动视频制作平台

在“荠菜花文学社”新闻社基础上组建“荠菜花”小记者团,及时将语文课程基地各项活动以音像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快速予以报道。与赣榆电视台合作,打造“经典欣赏”等电视专题节目。

3.资源开发 开发经典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要让学生亲近经典,阅读经典,内化经典;就是要让经典浸染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各个研修室与各个功能室将充分发挥其功能,让学生的活动有足够的硬件依托。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经典篇目分到各个研修室和各个备课组来用心设计、精心打造,使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形式呈现,如经典诵读、经典研修、影像观摩、课本剧表演等。

三、项目创意与效能分析

(一)项目创意

1.从学习环境创设来说,学习空间拓展,视频制作、影像观摩等,把语文学习与当代媒体发展技术、教育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

2.从学习内容来说,国家课程与传统经典、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与学科学习构成了互补性;

3.从学习方式来说,以主体式研习和探究为主,转变了传统语文学习方式;

4.从课程资源来说,传统经典领域、书法艺术领域、新媒体领域、现实生活领域,多元开发,以语文作为视点整合;

5.从队伍建设来说,六大中心,有专业领军人物,每个专项有语文教师团队引导,专项资源开发,专门方向研究,专业框架设计,定期交流展示,有利于教师形成专业特色;

6.从创新途径来说,引领学生生命发展,拓展课堂,学生能够多样化学习,终身学习,为他们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必然会形成创新意识。

(二)效能分析

1.深化教学改革。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促使教学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能切实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态。

2.促进学生成长。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使在古典文学上有天赋的学生得到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在自己的特长上终身发展,从而涵养人生,丰富生命。

3.推动队伍建设。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促进教师专业的深度发展,整体提升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4.形成学校特色。语文课程经典探究学习将充分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彰显地域文化魅力。

四、项目保障

(一)项目的组织功能构架 学校成立 “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莫立刚校长任组长,并聘请李震等语文学科专家为顾问。在此基础上,组建语文课程开发总项目组,由王经军副校长任组长,下设若干子项目组,实行总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二)资金投入

学校将全力以赴保障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将课程基地建设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学校前期投入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有序推进各个场馆设施建设。

1.2012年1月,各活动项目组组建工作启动。

2.2012年2月,校园、班级、宿舍经典文化氛围营造。计划投资50万元。3.2012年3月,实施经典主题研修室改造。计划投资100万元。

4.2012年4月,文学音像观摩室、视频音像制作室、软笔书法研习室、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室和语文多功能教学实验教室等改造工作启动。计划投资150万元。

5.2012年5月,经典教育剧场改造工作启动。计划投资100万元。

6.2012年6月,省赣中语文名师风采苑及经典文化园建设启动。计划投资100万元。

(三)社会支持

1.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形成自身特色,具有绝对优势,语文教科研成绩得到市县教育局领导充分认可,他们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语文课程基地充分认同,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2.我校与诸多专家学者、乡土作家有着广泛的交流,他们将对课程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将在项目的顶层设计、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①拟聘请大学教授,尤其是研究国学的著名教授作为导师团成员。定期来学校作国学等方面的学术报告,让学生与大师实现面对面。

②拟聘请省内外著名作家或赣榆乡土作家来学校作创作方面的报告。

③同龄人引领。拟邀请本校近年考入名校的大学生,来校开讲座,与学生交流。

五、时序进度

1.2011.10~2011.12:启动课程基地建设,完善规划,制订计划。

2.2012.01~2012.10:实施语文基地各项设施建设,做好课程基地教师的培训和促进课程基地课程开发与语文教学的相互融合。

3.2012.11~2012.12:完善课程基地各项工作和总结阶段性成果,为下一阶段提升课程基地做好规划。

4.2013.01~2014.12:推进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层次,形成各类物化成果。

第五篇:最新修改申报市教学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文化育人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铸和谐

规范管理创特色

----申报市教学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利津县北宋镇南宋小学

2013年4月

以人为本铸和谐 规范管理创特色

——利津县北宋镇南宋小学申报市教学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利津县北宋镇南宋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各位领导对我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山东省中小学基本规范》为依据,以德育为先,以安全工作为保障,以文化育人为突破口,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明确办学方向,优化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现将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北宋镇南宋小学坐落在美丽富饶黄河岸边,环境幽雅,历史底蕴浓厚,自2012年9月北宋镇第一中学和北宋镇第三中学合并后,原北宋镇第三中学小学部与后崔小学合并,成立一所完全制小学,自南宋小学成立后,教育教学秩序日趋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500名在校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设有微机室、多媒体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等,设施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利用率达100%。学校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教学,开通了校园局域网,教学资料能达到共享,教师能随时上网,实现电子备课,学校图书馆藏书1.38万册,生均28册。

学校27名在职教职工,专任教师2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在职专任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书,均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课时数,继续教育年检合格率为100%。

学校设施较齐全,环境优美,管理科学,师资力量雄厚,文化氛围浓郁,是求知求学的理想场所。南宋小学近年来被评为山东省远程研修先进单位,东营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东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东营市绿色学校利津县规范化学校,利津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利津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多名少先队员在全国、省、市、县各类比赛中获奖,尤其是我校。

第二部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学校端正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建立了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了教学工作决策的民主化,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学管理

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同时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

一、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有专长,发展个性。校 风: 志 学 信 实 校 训: 诚信尚礼 勤思博学 学 风: 健康聪慧 乐学善思 教 风: 和谐进取 厚德笃行

办学思想: 志存高远,和谐发展,修德善行,启智育人。办学追求: 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学校发展目标:1年规范办学行为,由无序变有序,办合格学校;2-3年积淀和形成办学特色,办特色学校;4-5年形成品牌,办品牌学校。

教师发展目标:1年成为合格教师;2-3年成为特色教师;4-5年成为优秀教师、名师、品牌教师。

二、管理机构

学校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章立制,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把全方位实施人文化管理和师德师风形象工程结合起来,把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与调动广大教工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

1、学校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全面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政策法规,使教学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校长能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明确提出抓好本校教学工作的理念,在各种会议与指导工作中,始终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2、校长、分管教学校长依法管理教学,完善教学组织机构,进行科学恰当的决策,经常深入教学实际,督查指导教学工作。分管教学副校长能认真贯彻校长的教学工作思路,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一整套抓好教学工作的措施与计划,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在开展有关工作中,能对科任教师起指导作用。

3、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周一例会及开展的各项工作能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能把研究与讨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列入领导班子会议的主要议题,教学时间与教学经费能得到充分保障。领导能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强调领导听、评课和包学科制度。教学管理人员每人每学期听评课 30节以上,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教师之间能经常讨论课堂教学问题,学校教研气氛浓厚。

三、管理者素质

学校管理层事业心强,责任感强,奉献意识强;具有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能力,专业引领、科学管理的能力,贴近课堂、指导科研的能力。

校长付强同志,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期间,所撰写的《浅谈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养成》在《中国基础教育》2007年第六期上发表;撰写的《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在《学周刊》2009年第三期上发表;2007年撰写的案例《让学生唱主角、提升个性化阅读能力》在全省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获省三等奖;2007年撰写的论文《让学生在融洽、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在全市德育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在2006年被评为利津县教学能手,成为全县教学中的带头人,参与省“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研究”课题和东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阅读个性化与语言表达的研究与实验”,担任课两项题的主持人,现已顺利结题,07年、09年、11年获县政府嘉奖。

副校长韩杰同志,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工作,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连续多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先后荣获 等称号。

各中层业务领导干部均是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有改革创新精神,有较强的讲课、评课、组织指导教科研的能力,工作扎实。

四、管理制度

学校立足于实际,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制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指明了学校的发展方向。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省教育厅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控制学生学习活动总量,保证学生每天9小时睡眠。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时间由学生自主支配。重视劳技课、音乐、美术、体育课的开设,并在每天下午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阳光体育、读书、练字、科学制作、劳动实践等特色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记录。

2、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及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订本校教学工作计划,合理地提出学期或学年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各项工作计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全面、措施有力、安排有序,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于培养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抓实计划、检查、总结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学期开始订好教学计划,期中组织全面检查,期末认真总结,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3、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教学常规及实施意见,制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与考核评价办法,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不以考试分数高低作评价或奖惩教师的主要依据。制订并落实教学规范,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 外辅导、考试与考核提出具体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形成制度。重视教学情况信息反馈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监控,教学常规检查结果与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估相挂钩。

4、加强教务行政工作的领导,落实教学计划,合理调配教师,编好教学班,排好课程表,管理好学生学籍,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组织好教学活动。学校教务处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安排好班级授课表,并及时发放“三表”: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师授课表。学校不存在随意调课、随意增减课时,教学秩序井然。

5、加强各学科教研组的建设,选拔培养好教研组长,指导教研组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等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学校每位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保证科研投入,规范科研管理,以科研促教研。

6、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多层次、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活动。着眼全体教师,打好基础工程;注重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名师工程,学校有东营市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1名,县级教学能手5名,有6人被评为利津县骨干教师,有10多人次获市、县优质课奖,20多人次取得省、市、县论文奖。

7、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校教育,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新模式,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积极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8、管理使用好教学资料。教师用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及时配齐,并尽可能为教师多提供教学理论和信息资料。学生用的作业性辅导资料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严格控制,做到因材、适度。

9、建立、健全、完善学校考试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根本改变以考分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的状况,没有分主、副科或大、小科进行考核、评估、奖励的做法。

以上管理制度涉及学校管理层面、教学层面、教师发展提升方面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有效制度”指导思想引领下,到上学期末,学校各项职责、制度、规定、细

则等都能落实到位。

五、师资管理

我校教职工总人数共计27人,教职工中取得大学学历的 人,占 %;取得专科学历的 人,占 %(专科及以上学历约占 %);其余教师均取得合格学历。教师学历达标率、教师持资格证上岗率、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均是100%。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总体教师队伍比较年轻,35周岁以下的教师 人,占近%。

学校大力提倡教师走出去广收博采,同时把专家请进来传经送宝,努力为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搭建平台。我校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 人。县级优秀教师 5人。县级教学能手 人,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约占专职教师总数的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骨干教师以身作则,起到了应有的模范带头和引领辐射作用。

六、档案管理

学校档案是学校在管理和发展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成长档案、学籍档案、教育督导档案、课程实施水平档案、安全档案、固定资产档案等各种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及措施完备,这些档案专人管理,专橱存放,管理科学、规范,充分发挥了业务档案在管理和评价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 教学工作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落实课程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倡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文化育人,促和谐发展。

一、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广大教师树立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育教学中既重视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们通过多种形式重点引导教师树立以下“三种观念”。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学者型、探究型、成长型的教师。因此,我校领导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学理论,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找准自己的位置,尽快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正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懂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

性需要和发展的潜能,承认“差异性”并把这种差异当成资源去开发,把每个学生看得同等重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主动发展。我校根据名校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班级教学中积极推广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互动、合作、和谐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认知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注意体现“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淡化评价的筛选甄别作用,强化评价的激励指导作用,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每学年填写小学生成长手册,成长手册的设立,激发了学生个体的主体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1、结合工作实际,学校加强了教职工队伍的师德、教风建设。有计划的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文件,使全体教职工熟知并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利津县《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和利津县《中小学教师“六项规范”》规定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开展人人讲学习、谈体会、提问题、定措施等活动,提高了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我校教师没有违法、违纪,体罚学生的现象,我们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培养了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2、抓名优教师的培养,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校本培训与横向交流学习相结合,定期选派教师赴结对子学校培训,继续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机会,返校后要交流幅射。对照新课标继续开展教研活动,让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每个教师身上,实践在每一节课堂上。

3、着力于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新教师基本功训练和竞赛活动,结合教学实际启动新一轮基本功训练。我校现在职在编教师2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 9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0人,一级以上教师占50%),教师在教学中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拥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抓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制订教研活动计划。有数量:每两周组织一次活动。有质量:以课改研究为重点内容,依托课堂教学,每次活动有中心议题,有主讲老师,大家有收获。备课组强调备教学方法。如:同一内容的不同教法,不同课型的不同教法,某种课型的典型教法;备作业设计。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备课组内作业相对统一,压缩死记硬背知识,增加综合能力检测内容,实施弹性作业;备命题测试,加强命题研究,努力吃透课标、教材精神,编印质量较高的测试卷。

2、抓学生作业质量。学生作业的布置严格按照省有关规定,老师作业布置精当,批改及时、认真,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创设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全面培养孩子的素质,是新课程赋予学校的一种新的理念。为此,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给每一个孩子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庆“六一”才艺展示、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班级文化评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以及乒乓球、象棋、书法、劳技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四、以小课题为突破口,提高我校教学研究水平。

我校注重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科研与教研融合、沟通。把课题研究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积极鼓励教师本着“问题就是课题”的原则,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切入口小,周期短,有成效的以教师个体为主的小课题研究。

五、优化教学设施,提升育人环境。

为了给学校师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集中财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学校不断进行教学设备添置,学校各功能是齐全,专用教室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且利用率高,学校在2013年2月实现了每个班均用多媒体教学。

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提高育人质量

1、制度保障,民主管理

针对学校文化的创建,学校领导和中层班子成员,时刻倾听教师们的建议,保证学校决策无误、行动无误。对师生、家长提出的建议,条件成熟的要马上借鉴,暂时不能利用的也要向老师们解释清楚,使学校文化建设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

2、强化校园文化管理,统一思想认识(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付强校长担任组长,韩杰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等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制订实施方案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来抓,将其列入了学校的长远规划和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做到常抓不懈。

(3)统一思想认识

正是因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使全校师生形成“只有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依托,建设具有丰富内涵,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文化,才能办好学校”的共识,从而在校园中形成人人讨论校园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气氛。

3、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精心打造绿色校园

校园环境不仅是师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又是精神的外化、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因素。我校在中学撤并后对校园重新布局,对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厕所、传达室、花坛、门厅、校门等整修,对食堂、排水设施等进行修建和改进,从根本上改善了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

4、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文化育人于无形

我校坐落于黄河岸边,绿树成荫,校园环境清幽秀美。我们着眼校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让每处细节都体现出文化,让人有美的享受。

一是处室标志清晰美观。多媒体室、微机室、仪器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处室齐全,采用统一标志,雅致、美观。

二是校园内教育牌、提示牌、提醒牌,醒目美观,处处体现着教育与文化内涵。校园大门金灿灿的红色铜字校牌,教学楼东侧外墙是金灿灿的铜字“和谐进取、厚德笃行、乐学善思”,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进入教学楼门厅首先步入眼帘的是“志、学、信、实”四个大字,这是我校的校风,教学楼门厅的另一侧是我校的校训、学风、教风、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走廊文化更让墙壁说话,教学楼一楼走廊以感恩为主体,二楼走廊以立志求学为主题,三楼走廊以文明礼貌为主题,四楼走廊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四个主题均与校风相呼应,同时,东楼梯以理想教育为主题,西楼梯以爱国教育为主题。中心公路西侧墙自南向北依次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文化:明理--师生明理悟道,启智--学生励志成才,厚仁--弘扬仁义礼德,实践--体验农耕文化。

三是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突出。校园干净、整洁,师生卫生习惯好,绿化有整体规划与设计,树绿、花红、厕所不臭,环境优雅。

5、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艺术的兴趣,而且对他们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十分有益。所以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和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

(1)经典诵读活动。

共分8级:1级为背诵1-20首古诗;2级为背诵1-40首;3级为背诵1-60首;4级为背诵1-70首古诗和《三字经》选篇;5级为会背、会默写70首古诗(包括作者、朝代)和《三字经》选篇;6级为会背、会默写70首古诗(包括作者、朝代)和《三字经》选篇、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7级为背诵规定的15首宋词;8级为背诵规定的15篇古文。考核分基本考核和跨级考核。基本考核为每一年级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考核时间为每学年第一学期的第16周,补测为17周,力求合格率达50%以上。跨级考核定于第二学期的16周,补测为17周,基本考核力求通过率为100%。1-4级,7-8级为面试形式,5-6级为笔试形式考核。通过这项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古诗文的兴趣,还使他们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古诗文鉴赏水平,陶冶高尚情操。

(2)开展读书活动。

由于撤并学校原因,我校图书室校产正在梳理过程,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在每个教室建立图书角,采取班主任为本班统一借阅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图书的功能,同时本学期我校开展每位同学向五名同学推荐阅读一本好书活动,成立六人阅读共同体,分享阅读的收获,让书香工程真正在我校“香”起来。(3)开展每天一刻钟练字活动

学校统一印发练字纸,定时间、定辅导教师,天天坚持一刻钟练字,学校全体师生参与,学期末统一评比,向学生发放考级证书,极大的激发了师生练字的积极性,真正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

6、开展教学与研究,构建教研文化

紧跟课改步伐,教导处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30分钟论坛、课堂研讨、汇报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统一印发了雷夫的《第56好教室的启示》,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落实学校教研组的指导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加强学科文化建设,开展五个三分钟活动,即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负责,开展课前三分钟唱歌、背诵、英语、演讲、宣誓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第四部分 教学质量

通过在全校持续开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活动为工作重心,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德育水平

学校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全面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良好氛围中,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学校德育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路子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狠抓了校风形成、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交际能力进一步提高,能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初步从事简单技术活动的能力。同时,我校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在衡量学生优异教学成绩的同时,把学生的读书成果、日常行为习惯等纳入学生评价,学年末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校采取国旗下演讲、少先队活动、集体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报告会、演讲比赛、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演讲为阵地,积极进行“五爱”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以《班级工作量化考评细则》和《小学生文明礼仪》等管理制度为依据,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的落实和管理。学校成立学生管理小组,少先队负责红领巾示范岗,每天不定时巡回检查。课间操每天由检查小组量化打分,每周评选三个规范班级,周一升旗仪式,发放流动红旗,做到每天一公布,每月一表彰,并把得分情况汇总记入学期末考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主动参与管理意识强了,自我约束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校园生活和谐了。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年龄形成了德育教育系列化实施方案,建立了家长学校,学年初成立家长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含了学校辐射所有行政村,通过家长委员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邀请他们一同参与按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了解学生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这些工作的落实,架设起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实现了家校“双赢”,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二、智育水平

学校注重学生智育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各种教学因素和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尽多地得到实现,教学效益不断提高。第一,学生基础知识全面、牢固,基本技能熟练。第二,教师利用一切契机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并能学以致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第三,学生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得到优化和提高,实现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较强。第四,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获得了“会学”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应有的发展和成功愉悦的心理体验。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结合实际经验、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学生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近年来,我校语文、数学、科学等多个学科组被县教育局表彰为优胜学科组,在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操作比赛中,多名学生获奖,我校学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市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县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三、体育水平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学校认真执行体育锻炼制度,落实两操制度,实施大课间阳光活动,体育课坚决执行课程标准。学校定期举行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篮球、足球、拔河等体育比赛,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大型集体舞蹈等特色体育项目。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意识,有勇于拼搏,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每天上午、下午大课间已保证学生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同时,按照课程方案设置体育课,保证学生的课堂体育学习、训练与锻炼。一二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其它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规范、扎实、高效的体育课堂,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第一保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达标率在95%以上,连年获全镇春季运动会前2名,多名队员代表北宋镇参加了全县小学生春运会并取得好的名次,尤其是我校的乒乓球兴趣小组,多次在全县比赛中获奖。

四、美育水平

学校加强艺术教育,通过规范开设的艺术课程、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举办艺术节、举行艺术比赛等,使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提高艺术表达、欣赏能力,丰富艺术素养。

学校把美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基本能达到艺术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和艺术素养要求,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采,学生多次在市县镇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奖,其中牟晨靑同学2011年在山东省第三届“童心向党 幸福成长”儿童书画摄影大赛中,获得绘画类一等奖奖;李宇轩同学2012年在山东省第四届”千万个雷锋在成长“书画摄影大赛”中获得绘画类省级二等奖的好成绩。

总之,向规范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特色要质量一直是我校全

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目标,虽然建校时间短,但学校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风气,自主性学习、卫生习惯培养、传统文化教育、农耕文化实践基地创建等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好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真抓实干才能提高质量,我们每一位南宋小学的教师都信心十足,继续在艰苦的岗位上辛勤而幸福地耕耘。

以上是我校教学工作情况,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向管理要质量,以发展学生特长,创办“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为把北宋镇南宋小学建设成为“全市优秀农村小学”而奋进斗。

按照《东营市小学市级教学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试行)》,经过召开学校行政会议、全体教职工大会对教学管理、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我们的自评结果是:教学管理 分,占分值的 %;教学工作 分分,占分值的 %;教学质量 分,占分值的 %。综合得分 分,占分值的 %。我们认为,我校已具备申报市教学示范学校条件,为此,谨向东营市教科院提出申报,请评估组专家给予评估验收。

谢谢各位专家聆听我们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导。

北宋镇南宋小学

下载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报“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汇报材料(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

    丰富内涵抓研训 提升质量促发展 ——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 建设小学 2012年12月 丰富内涵抓研训 提升质量促发展 ——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 营口市站前区建设小学位......

    创建市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创建市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 创建市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驻马店市十一中始建于1921年秋,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

    创建市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

    创建市校本研训基地学校汇报材料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驻马店市十一中始建于1921年秋,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多人,教职工61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中学一级教师22人,本科学历42......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专题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 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

    教育科研基地校申报.

    附件 材料 编号 兰州市教育科研基地 申请•评审表 基 地 名 称 构建小学“灵动课堂”教育研究基地所 在 单 位 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填 表 日 期2013 年 3 月 8 日 兰州......

    中医医院申报市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中医医院申报市级文明单位材料 我院系全民所有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蚌埠市唯一的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市级中医院。建院二十多年来......

    申报市一类幼儿园汇报材料

    永和县城镇第二幼儿园 申报市一类幼儿园汇报材料 永和县城镇第二幼儿园根据市、县教育局精神,对照《临汾市幼儿园分类评审标准》,申请临汾市一类幼儿园,幼儿园情况汇报如下:一、......

    1、市文明单位申报汇报材料

    国网XX县供电公司 申报市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县文明办: 按照仁文明委办[2015]17号文件中关于文明单位申报的标准,在贵办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公司现已开展的各项工作,认真自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