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试行办法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的窗口,培养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的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科学技术研究平台。
第三条
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省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优势学科、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重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追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获取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为增强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
第四条
实验室是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社会力量为依托建设的科研实体。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全省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2、制定实验室发展方针、政策,宏观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3、会同省财政厅批准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消,组织实验室评估和考核;
4、会同省财政厅管理监督有关实验室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第六条
省直有关部门和市级科技主管部门是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依据本办法制定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
3、及时落实实验室建设运行的配套经费:
4、协助做好实验室的评估考核工作。
第七条
依托单位是实施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1、为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以及经费等配套条件;
2、负责聘任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
3、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实验室研究方向、任务、目标等重大调整意见,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第三章
设立与建设
第八条
申请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
1、一般为已运行并对外开放的各类实验室;
2、具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必需的实验设施和工作条件:
3、研究方向明确,符合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具有承担省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能力;
4、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
5、资产和知识成果等产权关系明晰;
6、依托单位有筹款能力和筹款信誉,能为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及相应经费等配套条件,保证实验室科研工作和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的基本需要。主管部门能保证实验室建设配套经费及建成后实验室的运行经费。
第九条
申请建设实验室的名称必须与实验室专业方向一致,涵盖准确。实验室名称一般为“山东省(技术或学科领域)重点实验室”。
第十条
申报程序:
l、依托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他申报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审核;
2、主管部门负责对申报单位和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确认有关的建设经费,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3、申报材料:
(1)依托单位的申请报告(书面):
(2)《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表》;(3)《可行性研究报告》;(4)建设经费筹措计划和证明;(5)其他相关申报材料。
4、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申请建设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申请单位填报《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经主管部门初审,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批准立项。立项坚持突出特色和优势,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一条
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建设期间,依托单位应严格按照《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进展情况。实验室主任连续三个月以上不在岗时,主管部门应及时调整,并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十二条
依托单位对建设经费要确保专款专用。对经费用途确需进行调整的,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批准。
第十三条
建设期满,依托单位填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申报书》,经主管部门初审后上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人员组成专家组,采取材料审查、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的具体要求,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予以批准.并授予标志牌。
第四章
运行机制
第十四条
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各项工作,提议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第十五条
实验室主任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五十五岁,任期为五年。一般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少于八个月
(一届累计不在岗时间最多为十八个月),特殊情况需经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审定开放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第十七条
学术委员会由省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一般不超过十五人,其中依托单位的学术委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任期五年,年龄一般不超过七十岁,每次换届应更换三分之一以上成员。
第十八条
实验室实行课题制管理和聘用制人事制度。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构成,少量固定人员以学科、学术带头人(首席专家)为主,由实验室主任公开聘任。其他研究人员由学科、学术带头人(首席专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自主聘任,实验室主任核准后,其研究费用由课题组负担。实验室应稳定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
第十九条
实验室要根据研究方向设臵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鼓励实验室将科研成果、研究人员、仪器设备等资源面向企业和社会开放,针对行业、企业的疑难问题开展研发服务。
第二十条
实验室可设立主任基金,由实验室主任管理,主要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
第二十一条
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署实验室名称,专利、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对于多方共建实验室,应按照共建协议的原则确定知识产权归属。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室应做到资产管理严格、明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应报省科技厅备案,进入山东省科研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根据需要,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同实验室主管部门可以调配处理实验室中由财政资金购臵的科研仪器设备。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注重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使用效率。重视学术道德和作风建设,提倡严谨治学、潜心钻研、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建立健全科技档案。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四条
依托单位应每年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备案。
第二十五条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进行绩效评估。实验室评估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
第二十六条
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对评估结果优秀的实验室,给予连续支持,优先推荐申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对评估为不合格的实验室,限期进行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予以撤销。
第六章 调整、撤销与变更
第二十七条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实际运行状况,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对实验室进行重组、整合、撤销等。第二十八条
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实验室资格或建设立项:
l、在实验室申请立项、建设实施和年度评估、项目申请等方面,有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欺骗行为的;
2、无故未能按照《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
3、对评估不合格被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
4、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挪用实验室建设、科研和配套经费的。
第二十九条
实验室确需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重组、撤销的。
由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批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有条件的部门、地方可以设立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其管理办法可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发挥省重点实验室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作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重点实验室是全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
第三条 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新型研发组织等单独或联合组建,分为学科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三类。
(一)学科重点实验室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面向学科前沿和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为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先进技术理论、人才团队等科技支撑。
(二)企业重点实验室依托研发投入力度大、科研活跃度高、研发条件完善、创新实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建设,聚焦行业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现代工程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技术创新人才和团队,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供支撑。
(三)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我省科研基地建设相对薄弱的地市,突出区域发展特色,通过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建设方式,培育创建重点实验室,带动相关区域源头创新能力提升。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各自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赢。
第四条 省重点实验室按照多方投入、稳定支持、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原则实行分类管理。
第二章 职责
第五条 省科技厅是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织编制实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发布实验室建设重点领域指南;
(二)对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给予宏观指导,组织制定并协调落实支持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负责省重点实验室的认定;组织开展省重点实验室评估评价工作;
(四)协调解决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决定省重点实验室调整、取消资格等事项;
(五)按相关规定及程序,遴选确定第三方专业机构为省重点实验室相关工作提供服务。
第六条 省重点实验室所属省直部门与单位、所在设区的市科技局以及中央驻鲁单位可作为省重点实验室主管部门,具体指导、协调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工作,负责督促落实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所需资金、人员、场所等保障条件。
省财政厅负责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和资金下达工作。第七条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新型研发组织等建设依托单位是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机构,对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证和决策;
(二)协调本单位优势资源,保障省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转;
(三)聘任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八条 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采用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省重点实验室注册登记为独立法人。
第三章 组织结构
第九条 省重点实验室组织架构一般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科研团队,专职辅助科研与管理人员等组成。
第十条 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每届任期五年,一般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如实验室主任为依托单位外聘人员,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且应设常务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是省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主要职责是为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研究方向、研究任务、重大科技活动、工作计划和总结、开放课题等提供咨询。学术委员会人数一般不少于7人,主任应由非依托单位的国内外顶尖专家担任,其中依托单位人员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应为学术委员会成员。同一专家不得同时担任3个以上省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五年,每次换届应更换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得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第十二条 省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由若干学术带头人组成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由省重点实验室全职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固定人员和柔性引进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等流动人员组成,保持结构和规模相对合理。省重点实验室实行首席科学家(PI)等团队科研组织模式,赋予PI等团队负责人相应的科研以及人、财、物支配自主权。
第十三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配备专职辅助科研与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科研仪器的操作与维护、科研项目财务处理以及日常事务管理等辅助服务工作。
第四章 申请与认定
第十四条 根据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省科技厅发布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领域指南,各主管部门组织所辖单位申请工作。
第十五条 申请建设学科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一般应为已开放运行2年以上的部门或市级重点实验室,并满足下列条件:
(一)研究方向符合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要求;
(二)具有高水平科研队伍,研究水平在本领域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具有较强的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在凝聚学科优势、汇集科技资源和对外开放交流等方面能力突出;
(四)依托单位、主管部门重视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自主创新研究、科研仪器设备更新维护和开放运行等必须的资源条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条件由省科技厅与相关市参照上述条件共同商定。
第十六条 申请与认定程序
(一)依托单位组织填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并制定新建省重点实验室3年建设计划,经主管部门论证、审核、遴选后推荐至省科技厅;
(二)省科技厅依据申报指南和省重点实验室标准条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
(三)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拟新建省重点实验室申请及3年建设计划进行综合评审评估,进行现场考察论证,研究确定新建省重点实验室的名单。
对于我省产业发展急需或通过省“一事一议”政策引进的顶尖人才牵头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可适当简化程序。
第十七条 拟新建的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重点实验室实行筹建期制度,筹建期为3年,筹建期内加挂“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筹)”牌子。筹建期满3个月内,由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筹建期内提前完成建设计划任务的,可由依托单位提交申请,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提前验收。通过验收的,认定其省重点实验室资格并授牌。筹建期满无法完成建设计划任务的,应由依托单位提前3个月提交延期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筹建期可延长1年,1年后仍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资格。
第十八条 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实行预期目标考核制,建设运行期一般为3年。期满后由省科技厅按照预期目标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考核,通过验收的,可继续保留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称号,未获通过的实验室取消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称号。
第五章 运行
第十九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不断凝练研究方向,组织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集聚优秀人才团队,支持青年科技人员成长,加快提升源头创新供给能力。
第二十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组织开展和参加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根据研究方向面向全省乃至省外、国外设立开放课题,设置访问学者岗位,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省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一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强化产学研合作。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对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鼓励研究领域、方向相近的省重点实验室,成立省重点实验室联盟,增强集成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创新链条。
第二十二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有计划地改进科研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积极开展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应纳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管理,开展对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程度列入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标准。
第二十三条 省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省重点实验室名称。
第二十四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重视科学普及,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及时宣传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第二十五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重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如实记录和反映实验过程,确保实验记录、数据、资料、成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第六章
管理
第二十六条 省重点实验室更名、实验室主任更换、研究方向变更或依托单位进行重大调整、重组的,须由依托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论证,主管部门同意,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二十七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按时提交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学术委员会换届情况报告等,经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依托单位组织省重点实验室考核工作,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帮助与督促省重点实验室进行整改。考核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省科技厅备案。
第二十九条 省科技厅组织省重点实验室定期绩效评估工作,评估周期一般为3年,对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期内整体运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工作采取同行专家评议方式。
第三十条 建立健全重点实验室定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评估其研究水平与贡献、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完成情况;企业重点实验室重点评估其引领区域和行业技术进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情况。将重点实验室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情况纳入绩效评估内容。
第三十一条 省科技厅根据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确定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4个评估结果等次,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取消其省重点实验室资格。
第三十二条 省重点实验室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科技厅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者取消其省重点实验室资格。
(一)在实验室申报、年报、验收或评估工作中有弄虚作假,或实验室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
(二)管理不善,省重点实验室阶段性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第三十三条 省重点实验室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省科技厅取消其省重点实验室资格。
(一)省重点实验室主要科研人员离开依托单位或合作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省重点实验室无法继续建设运行的;
(二)依托单位发生重大变故或因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省重点实验室无法继续建设运行的;
(三)无故不接受省科技厅或主管部门对省重点实验室检查、监督、审计和评估的。
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对被撤销的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清算,按相关规定收缴资产和研发经费,并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七章 经费
第三十四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及依托单位共同筹集,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重点实验室,鼓励所在市结合实际予以支持。
第三十五条 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应保证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所需经费。
第三十六条 省级财政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重点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开支范围包括重点实验室组织开展研发活动、购置更新科研设备及仪器等方面发生的费用。
第三十七条 省科技厅根据对重点实验室的绩效评估结果,研究提出分档支持建议,会同省财政厅确定具体支持标准。省财政厅按规定做好专项经费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工作。
第三十八条 省级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管理中涉及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结余结转、信息公开等事项,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省级财政专项经费按规定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对经费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省级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条
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省级财政专项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将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四十一条 省级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资金等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学科、企业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山东省×××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20××年—20××年)”(×××为研究领域),英文名称统一为“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8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5月31日。原《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鲁科财字[2003]144号)、《山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鲁科基字〔2009〕75号)、《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考评暂行管理办法》(鲁科财字〔2008〕127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行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8‟46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小额贷款公司,是指在本省限定区域范围内依法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下同)。
第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公司登记。
第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需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依法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后,方可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第五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登记管理指导工作。市、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的登记管理工作。
第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向审批机关申请审核前,应当按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登记。
第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和组织形式依次组成。行政区划是指小额贷款公司所在的县(市)行政区划的名称;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在设区的市辖区的,其行政区划应当由设区的市行政区划名称与市辖区名称连用。行业是指“小额贷款”。组织形式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冠省行政区划名称和直接冠市行政区划名称。第八条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一般应为公司所在县(市、区)的企业法人(不含外商投资企业)、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股东一次性足额缴纳。
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7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3000万元)。注册资本上限为15000万元。
第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的持股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其余各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单个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5‰。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数量应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第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份可依法转让。但主发起人的股份自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其他股东2年内不得转让。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以上内容应在公司章程中载明。
第十二条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应按审批机关核定的经营区域及业务范围予以核定。经营范围后应加注(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开展业务)。小额贷款公司应在核定的县(市、区)区域范围内依法开展相关业务。同时,不得从事《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不得对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
第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设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监事的任职资格、人数、任期等应当符合《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
第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有必要的经营场所。
第十五条申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股东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章程;
(四)股东主体资格证明;
(五)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六)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七)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八)住所使用证明;
(九)《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十)省金融办同意设立的审核文件;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第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注册资本、股东和经营范围变更的应当提交省金融办的审核文件。第十七条小额贷款公司修改章程未涉及登记事项的,应当自作出修改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依法修改后的章程或章程修正案报送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发生变动的,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小额贷款公司解散,应当依法清算的,清算组应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将清算组成员、清算组负责人名单向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提交下列材料:
(一)公司清算组负责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清算组成员《备案通知书》;
(四)依照《公司法》做出的决议或者人民法院的解散、破产裁定或者行政机关责令关闭、撤销公司的决定;
(五)经确认的清算报告;
(六)刊登注销公告的报纸报样;
(七)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条
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公司所在地县(市、区)工商部门在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日常监管,并应将小额贷款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巡查,重点检查小额贷款公司登记事项情况,巡查检查情况应当记录并存入小额贷款公司经济户口电子档案,对小额贷款公司采取相应的信用监管措施。
第二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办理检验时,除一般性的年检材料外,还应当提交由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公司放贷资金来源及放贷经营活动的书面说明。
第二十二条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违反《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的,有权采取警告、公示、风险提示、约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谈话、质询、责令停办业务等措施。
第二十三条被省金融办取消试点资格,或被政府责令关闭的小额贷款公司,由登记机关责令企业限期办理注销登记。拒不办理的,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违反《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其他等级管理规定的,由公司登记管理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登记管理规定》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 对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擅自以小额贷款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或小额贷款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小额贷款公司登记机关应将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注销、吊销登记和处罚情况分别及时报所在市及省工商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抄报当地政府。
第二十七条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涉嫌发放高利贷等行为,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抄告当地人行分支机构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行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
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8〕46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小额贷款公司,是指在本省限定区域范围内依法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下同)。
第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公司登记。
第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需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依法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后,方可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第五条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登记管理指导工作。市、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的登记管理工作。
第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向审批机关申请审核前,应当按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登记。
第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和组织形式依次组成。
行政区划是指小额贷款公司所在的县(市)行政区划的名称;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在设区的市辖区的,其行政区划应当由设区的市行政区划名称与市辖区名称连用。行业是指“小额贷款”。组织形式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冠省行政区划名称和直接冠市行政区划名称。
第八条 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一般应为公司所在县(市、区)的企业法人(不含外商投资企业)、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股东一次性足额缴纳。
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7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3000万元)。注册资本上限为15000万元。
第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的持股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其余各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单个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5‰。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数量应符合《公司法》的规定。1
第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份可依法转让。但主发起人的股份自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其他股东2年内不得转让。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以上内容应在公司章程中载明。
第十二条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应按审批机关核定的经营区域及业务范围予以核定。经营范围后应加注(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开展业务)。
小额贷款公司应在核定的县(市、区)区域范围内依法开展相关业务。同时,不得从事《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不得对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
第十三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设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监事的任职资格、人数、任期等应当符合《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
第十四条 小额贷款公司应有必要的经营场所。
第十五条 申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股东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章程;
(四)股东主体资格证明;
(五)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六)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七)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八)住所使用证明;
(九)《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十)省金融办同意设立的审核文件;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六条 小额贷款公司的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注册资本、股东和经营范围变更的应当提交省金融办的审核文件。
第十七条 小额贷款公司修改章程未涉及登记事项的,应当自作出修改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依法修改后的章程或章程修正案报送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 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发生变动的,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 小额贷款公司解散,应当依法清算的,清算组应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将清算组成员、清算组负责人名单向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小额贷款公司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提交下列材料:
(一)公司清算组负责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清算组成员《备案通知书》;
(四)依照《公司法》做出的决议或者人民法院的解散、破产裁定或者行政机关责令关闭、撤销公司的决定;
(五)经确认的清算报告;
(六)刊登注销公告的报纸报样;
(七)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条 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公司所在地县(市、区)工商部门在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日常监管,并应将小额贷款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巡查,重点检查小额贷款公司登记事项情况,巡查检查情况应当记录并存入小额贷款公司经济户口电子档案,对小额贷款公司采取相应的信用监管措施。
第二十一条 小额贷款公司在办理检验时,除一般性的年检材料外,还应当提交由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公司放贷资金来源及放贷经营活动的书面说明。第二十二条 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违反《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的,有权采取警告、公示、风险提示、约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谈话、质询、责令停办业务等措施。
第二十三条 被省金融办取消试点资格,或被政府责令关闭的小额贷款公司,由登记机关责令企业限期办理注销登记。拒不办理的,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其他等级管理规定的,由公司登记管理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登记管理规定》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 对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擅自以小额贷款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或小额贷款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小额贷款公司登记机关应将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注销、吊销登记和处罚情况分别及时报所在市及省工商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 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抄报当地政府。
第二十七条 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涉嫌发放高利贷等行为,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抄告当地人行分支机构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和扩大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在生态学、环境学研究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开放度,以此推动重点实验室科研水平,特设立开放课题基金,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生态学、环境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开放课题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与本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并以多种形式对国内外开放。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重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水文及水循环,物质循环及全球变化等。
第二章 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与评审
第四条 开放研究课题设立自选课题、自带资金课题、开放课题和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四种形式。
第五条 自选课题由申请者自主提出申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评审,评审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入选并决定批准课题的资助强度。
第六条 自带资金课题由申请者自主提出申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评审,评审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立项。
第七条 开放课题作为开放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以招标方式对外公布,应标者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中标者。
第八条 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的启动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的使用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自主决定。
第九条 开放基金中的自选课题、开放课题或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申请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从事生态学、环境学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副教授以上职称科研人员或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科研人员,须由两位从事该领域研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予以推荐方可申请。
第十条 开放课题的申请应符合重点实验室当年公布的《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自选课题必须符合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第十一条 鼓励重点实验室外,尤其是国外学者来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特殊情况下采取如下办法:随时接受国内外自选课题及自带经费课题的申请,在截止时间以后送交的课题申请相对集中后,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组织委员进行通讯评审,获得通过后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批准开题。
第十二条 申请者须征得所在单位或部门同意,且由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签署意见,单位领导在申请书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方可报送。
第十三条 开放课题基金优先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立论依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合理,两年内可取得预期成果的研究项目。
第十四条 开放基金资助课题或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申请者须遵照本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当年公布的《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认真填写《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书》或《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申请书》,将原件一式5份寄交本重点实验室;参加开放课题招标者,须按照标书规定的内容填写,并将原件一式5份寄交重点实验室。
第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负责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受理工作。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
(一)申请书不合要求;
(二)不符合资助范围;
(三)申报材料不齐全;
(四)申报材料不真实。
第三章 课题的实施与管理
第十六条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经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或申请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被批准之日起,申请者即为重点实验室客座人员。开题前,客座人员需填写《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合同书》,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定批准后,分拨付经费。
第十七条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或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启动后,客座人员须严格按照《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合同书》执行;需要调整研究课题或更换课题申请者时,必须经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批准。
第十八条 课题启动后,客座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完整的课题档案,包括项目申请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开放课题标书或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申请书),课题执行中的各类报表、各种原始实验记录、图表、数据、光谱原件及论文,并在课题结束后整理齐全交重点实验室归档保存。
第十九条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客座人员须于每年12月20日前向重点实验室提交《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研究进展报告》,重点实验室对报告审查后给出评审意见。评审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如第一次为优、良、中,则继续资助:连续两次为优者,加大资助力度;连续两次为中者,停止资助。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者,缓拨或停拨项目经费。
第二十条 课题结束2个月内,课题负责人须提交《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结项申请》和《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结题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工作总结、课题完成情况、成果目录与证明、论文抽印本等。报告经项目合作者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重点实验室组织验收。对逾期不能结项的须提出书面理由,经重点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可延期半年。
第二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对以下情况将追回所有资助资金,并对当事人追究违约责任:未完成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合同书规定任务;未正常结项;逾期未结项而又未提出延期申请。
第二十二条 客座人员来重点实验室所做研究工作必须与申请项目一致。研究基金不得用于与申报课题无关的方向,课题经费的使用,按本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 科研成果的权益分享:研究成果归重点实验室与客座人员所在单位共享。
(一)由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的开放课题,客座人员所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总结、专利及成果报道等,作者单位均应标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州学院)”;英文发表的研究成果注明:Shandong Key Lab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for Yellow River Delta, Binzhou University.。同时资助项目应标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英文发表的研究成果注明:Funded By Open Research Fund Program of Key Lab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for Yellow River Delta in Universities of Shandong(Binzhou University)。
至少1篇SCI、EI收录论文或2篇以上学报级论文应以上述格式标注;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成果。
(二)开放基金、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项目由客座人员和重点实验室的固定人员合作完成的,发表论文、申报科研成果、奖励、专利时由双方单位共同署名和分享。
第二十四条 基金项目时间一般为二年。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每年公布一次《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公布时间一般为当年的3月上旬,申请截止时间为当年4月30日,当年5月底公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结果,并通知申请者。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的申请、自带基金者不受此时间限制,可随时申请或来重点实验室进行开放研究工作。
第二十六条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课题被批准后,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含合作单位)必须遵守本管理办法中的各项条款。
第四章 开放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第二十七条 开放基金开支范围:
(一)与资助开放课题研究直接相关的科研业务费,主要包括:材料费、加工费、耗材费、测试费、小型仪器租用费、机时费等。
(二)学术活动费主要包括由开放基金资助的论文发表有关费用、与基金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费用。
(三)外地客座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期间来往差旅费、住宿和出差补助费。
(四)使用重点实验室内部公共设施应交纳的维护费。
(五)水电费、管理费等。
(六)其他应支付的费用。
第二十八条 开放基金资助额度为1-2万元,最多不超过3万元,分拨款。获准立项者在收到项目资助通知书之日起,即可获得总资助额的60%;另40%视课题进展情况及取得成果情况再行拨付。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额度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根据申请项目预算自主决定。
第二十九条 开放基金每项资助经费50%拨付到项目承担人单位,50%留在滨州学院。
第三十条 留在滨州学院的50%开放基金经费主要用于基金项目承担人作为客座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工作期间发生的科研业务费(材料费、加工费、零星器材购臵费等)、差旅费、住宿费、使用重点实验室内部公共设施应交纳的维护费等。课题研究结束后,留在滨州学院的50%开放基金的剩余经费、原材料等一律留在重点实验室,不得带走或挪作他用,但可结转到下一轮获资助课题使用。
第三十一条 留在滨州学院的50%开放基金经费仅限于在滨州学院内进行财务结算。经费使用权归课题负责人,客座人员可委托重点实验室内相应专人代管,经重点实验室统一审批后办理财务结算手续。
第三十二条 为了提高重点实验室开放公共仪器设备的有效运转机时数,拓展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范围,开放基金项目经费中的测试费、小型仪器租用费原则上仅限于在重点实验室内使用。
第三十三条 课题结题后,应由课题负责人作出详细经费结算。经重点实验室主任核准后,结算清单与技术档案同时存档。
第三十四条 开放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凡不按上述规定执行者,重点实验室有权拒绝报销,追回已拨经费。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客座人员来重点实验室进行开放研究,必须遵守重点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十六条 凡不执行本办法者,重点实验室取消其今后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申请资格,并保留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承担单位和承担人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重点实验室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