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督查报告》显示,从整体水平来看,小学生语文合格率比数学科逊色多,尤其农村小学语文更甚,这是为什么?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多数发达国家母语课程的取向。日本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教育首先是言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一类的文件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将始终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语文课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而运用表达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阅读”和“表达”教学时间的结构性失调。可以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称的,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而语文课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效率很低的“文本讲读”上,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3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于学本国语言,却大多数不过关”。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语文课程必须调整课时结构,“均衡读写”,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结构。
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丰富学生语汇是发展学生语言,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工作,很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不够。
因此,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尤其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尤其重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案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足与不足;然后,案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的过程,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提升专业能力;最后,案例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进行参与式校本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学习、运用,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将在根本上对教师起到一个关键性的引领作用,进而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理论学习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
二、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培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理论,撰写学习笔记 2.揣摩模仿法:研究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教师运用教学策略进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探究教学,上研讨课,写教学反思
4.归纳总结法:开主题讲座,撰写教学论文,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变传统的“学课文”为“学语言”,变“重感悟”为“重运用”。语文教学只有转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上,崔峦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因此,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 1.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策略 2.构建各学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
低年段:主要是识字学词,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
中年段:识字学词+通过朗读,把握课文内容,掌握(了解、运用)关键词句和段落层次。高年段: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4.构建“读写均衡”的课程形态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㈠组织教师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自身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在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课题组定期习集中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指导性文件及相关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成员的理论水平,统一思想认识。
2.组织教师听课,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㈡加强课题研究,提高课题成员的科研水平。
1.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提出新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写好教学反思,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积极撰写研究性文章,提高研究能力。
六、取得了阶段的成果 1.学生方面
通过一年的学习研究、实践操作,课题组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识字学词中,能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掌握关键词句,在说话、写话中模仿运用;提高了写作水平,实现了词语的有效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还在各级各类征文、演讲、书法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教师方面
通过对该课题实践与探究,提升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目前我们的课题工作井然有序,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每个成员都为课题提供了质量较高的支撑材料。如李海燕老师在“沐浴报香共同成长”征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杨晓红老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比赛,获得孟州市三等奖。每个成员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参加公开课之后进行听后记及教学反思的撰写,及时总结、整改课题研究方向;构建了各学段“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探究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案例的交流、反馈、总结,并形成了文字资料,撰写的教学论文发表在报刊上,参加教学论文比赛获得较好的奖项。
一年来,本课题组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在后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将继续以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具体研讨中进行理性反思,使每位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篇:中期研究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课题组
2017年10月12日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中 期 报 告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课题组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的基本情况
2016年4月,我校申报了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成立了课题组,教科室副主任田新柱同志任课题指导教师,骨干实验教师成员6名。2016年6月21日,该课题正式通过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济规字【2016】3号文批准,课题批准编号为2016NG146。课题申报成功之后,课题组深入学校展开调查研究,不定期举办碰头会,课题组成员献言献策,商议并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一年来初步获得了有一定价值的成果。
(2)课题研究的目的
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地理位置独特:三面环山一面临城,背倚萌山,怀抱独坐山,南望洙水。嘉祥一中前身为曾子书院,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学校领导高瞻远瞩,致力于将嘉祥一中打造成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嘉祥一中不遗余力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注重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如儒家文化、曾子孝道文化、石雕艺术等。独立开发和编著了《弟子规》《孝经解读》《嘉祥籍文化名人》《嘉祥地方文化简介》等校本课程。学校的教研楼——辅仁楼,原教学楼——至真楼、至诚楼、至善楼,功能楼——琴馨苑、聚英楼、聚德楼、聚才楼、聚婧楼,其他景点——三省亭、格物门、砺慧广场、孝墙等,命名多出自曾子及其他古代圣贤所著典籍。
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中小学校舍改造的统一规划,2016年启动了东扩工程。2017年9月份学校东扩建设基本完成,原高一教学楼至真楼、科技楼因时代久远,建筑质量不达标,同时阻碍景观视线等原因拆除,原宿舍楼聚靓楼、高三教学楼停用,校区在原面积之上扩大近一半,学校建筑功能划分、布局发生巨大改变。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百废俱兴,面临着艰难的任务,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本课题紧承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时代大背景,又是嘉祥一中发展史的迫切需要。为学校领导层进言献策,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发挥校园文化在提升学校环境,塑造学生性格习惯以及潜移默化开展励志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熏陶尤为重要。”纠偏单纯依靠加点加时手段提高学生升本率的守旧思想,探索嘉祥一中教学和管理深层次发展的新路径,新发展。
(3)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属于热点课题,今几年研究者日益增多。但也存在不少误区与不良现象。比如过于追求硬件设施,建筑富丽奢华;重视新校区建设,轻视老校区发展;对校园文化理解狭隘,认为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文化经典诵读等活动就万事大吉了,校园文化建设重复雷同。还有前任领导与现任领导思念迥异,校园文化建设的连续性、持续性无法进行。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特性为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增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本课题尽量规避上述误区与现象,而是借鉴吸取空间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响应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国家号召,着眼于当地文化特色,积极寻求当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构上的结合点,让当地传统文化在一座现代化
学校里植根新生,架起传统与现代沟通的桥梁,而不是视为过时的东西加以遗弃。立足学校东扩现实,努力为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提供高层参考,融合集体智慧与个人研究,早日实现嘉祥一中文化建构上的大飞跃。虽然定位于个案研究,但采用的切入视角以及实践示范依然有启发借鉴意义,县域兄弟学校可实地参观,结合自身情况,大力促进本校文化建构的快速有效推进。因而,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独到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课题研究情况 1.课题的概定
当前,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解说不一。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校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广义的校园文化可以称之“三位一体”说。本课题中的校园文化倾向于采用此说法。即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所以校园文化大体分为三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为最外层,是基本条件。制度文化为中层,是保障。精神文化为内核和里层,是核心和灵魂。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尤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但不可否认的,校园作为学生生活、学习、休闲的主要场所,校园建筑的布局、功能划分,景观的设计以及校园绿化,能无形渗透到学生的精神内核,减少大量不必要的徒步时间,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得到放松。
故本课题中对“校园文化”的考察主要聚焦于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合理布局、功能规划,重要而独特景点的意义挖掘,地域文化(如曾子思想)的推广传播,它实际上仍然属于一个个案研究,但期望能够上升到校园文化建构的理论原点、原则方法、一般规律上。
2、课题研究目标
*用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以系统化、特色化为基点,熔炼科学系统的嘉祥一中文化理念体系。校训“三省吾身,至诚至善”来源于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认为是嘉祥一中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
*设计个性鲜明的嘉祥一中文化视觉系统,让嘉祥一中萌山校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建筑坐落有序,色彩搭配协调,打造蒙山脚下的花园式校园。师生生活在校园里身心放松,赏心悦目;
*推进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凸显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的特色、亮点,把嘉祥一中建设为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建设传统文化浓郁的校园环境文化;
*实施文化强校品牌战略,增强嘉祥一中发展后劲。纠偏靠挤压学生时间换取成绩的不良办学方向,寻求目前基本情况不变前提下,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进一步增加的新路径。
3.课题研究的实施(1)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由一般到个体的研究思路,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①文献法。去学校档案室调阅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设内部资料,了解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的实情,科学规划它的发展前景。查阅有关校园方面的书籍、网站,将校园文化建构放在一个较大视域里衡量,在对比参照中寻求进步,告别闭门造车、一叶障目的狭隘与短视。
②访谈法。向嘉祥一中退休和现任校长请教,和东扩指挥部总指挥黄存才书记面谈,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校
园文化建构的构想以及存留的遗憾,他们高瞻远瞩的视野、大胆创新的勇气会给本课题研究提供启发。
③问卷调查。发放《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调查表》《嘉祥一中你最期待文化布置调查》等问卷,让校园主体——教职工、学生倾述自己真实的感想,如实评判校园文化建构的优劣,提出宝贵的参考意见。
④实地调查。到嘉祥石雕城参观,挑选有寓意的石雕作品,合理陈列在校园的绿化带、道路旁。去曾庙、武梁祠等地方文物保护单位考察学习,熟悉曾子重要思想遗产、汉画像石刻文化。
⑤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整理出嘉祥一中文化建设手册,协助指挥小组制定嘉祥一中东扩方案,最终拟开一节校园文化建构的讲座,拟在县域之内学校开展经验推广。
(2)课题研究操作要点
①课题成功申报后,主持人张衍凯召集课题骨干实验教师召开专题会议,向教师布置课题研究的事宜。宣读了课题实施方案,按照各自的特长布置分工,并邀请嘉祥一中教研室主任田新柱做课题研究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一批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论文、书籍,浏览了大量专门从事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的专业机构的网站,逐渐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努力触摸到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前沿阵地。
③开展实地调查,带领实验教师深入走访嘉祥一中的每一个角落。制作并发放了《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调查表》《嘉祥一中你最期待文化布置调查》等问卷。和嘉祥一中东扩指挥部总指挥黄存才书记多次面谈,虚心听取指挥部就嘉祥一中东扩之后的校园建筑的规划构想。协助济宁设计院制定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东扩之后的规划方案。
④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活动会议,建立了“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微信群,搭建交流平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尽可能的吸取全体教职工、学生的宝贵意见,融合集体智慧。经过广泛讨论、认真思考,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和行为,将对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建筑的功能划分,重要景点的意义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继承发扬上,而对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策略舍弃,避免研究问题散而庞杂,从而使本课题不至于陷入面面俱到却浅尝辄止的流弊。
课题主持人张衍凯和主要参与成员王陆军先后撰写《东扩之后嘉祥一中建筑设计与构想》和《曾子孝道进校园——以嘉祥一中为例》论文,将浮浅片段的探索与思考逐步推进,转化为理性的文字表述。
三.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正扎实有效地推进,目前已经到了中期阶段,也到了关键的攻坚阶段。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简单汇报如下:
1、理论成果
(1)课题主持人张衍凯完成论文草稿《东扩之后嘉祥一中建筑设计与构想》,课题组成员王陆军完成论文草稿《曾子孝道进校园——以嘉祥一中为例》,修改之后下一步积极向《今日嘉祥》《济宁教育》《新校园》等报刊投稿,保证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在县市级以上媒体报刊。
(2)协助济宁设计院完成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东扩设计方案,此方案得到学校主要领导的认可,成为嘉祥一中洪山校区校园文化建构的主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现已装订成册。
(3)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建构几经风雨,有经验有教训。课题组成员克服搜集困难前去学校档案室调取资料。东扩之前校园文化建构的珍贵资料,现已装订成册,构成我们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的基础。
(4)课题组成员闫长青将发放的调查表数据输入电脑,制作了数据结果分析图。经大数据分析,摸清了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得出绝大部分师生认为校园文化建构能显著提高教学成绩的结论,预测出未
来校园文化建构完成后带动学校发展的前景。
2、实践成果
(1)课题组成员张爱华设计发放了《嘉祥一中文化建构调查表》1000份,回收有效答卷986份。分析电脑数据统计,深入基层基本摸清了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的民意。
(2)课题组成员闫长青收集、拍摄了大量珍贵美丽的校园文化照片,经筛选后压缩打包保存。
(3)迎接山东省规范化高中验收过程中,和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张谷昶联合拍摄了反映学校基本办学情况的专题视频。视频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嘉祥一中文化建构方面的现有成果,其特色性、独创性、厚重感赢得了专家的赞誉。
(4)规划出东扩之后嘉祥一中萌山校区的鸟瞰图,放置在学校教研楼一楼大厅显要位置,让全校师生切实感受到嘉祥一中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从而充满坚定的文化自信。
(5)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建筑功能划分基本完成,拆除原教学楼至真楼、科技楼,新1#、2#教学楼、新宿舍楼、新理化生实验楼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独坐山东边新建体育场建设接近尾声,学校空间得到释放与扩大,校内绿化带、草木种植正有序进行。2017级高一4000多新生全安置在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
(6)对全校100多位班主任进行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培训。让班主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格物门,砥慧广场、校墙等代表性文化景点,写出心得体会,选择优秀作品刊登在校刊《渠清如许》,部分作品通过校园之声在全校广播。同学们增进了对嘉祥一中的认识,德育工作开展顺利。
四.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取得了一些还不成熟的阶段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并期待研究后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克服。
1、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人员,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在新课改形势下师生的教学负担较大,课题研究的教师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如何在繁重的教学管理下沉心钻研,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
2、课题组成员大学本课所学专业为中文、物理、化学等,建筑学、园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需要边搞研究边学习,逐渐弥补知识上的缺陷。这一天然的不足和缺陷,可能让研究行为缺少新颖的眼光考察,会限制课题研究的理论深度和降低课题的创新度。
3、设计方案画图与拍摄视频要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技术,需要课题组成员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课题组成员掌握的现代科技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需要加以培训,因而会增加研究过程的难度,花费更多的研究时间。
4.本课题虽冠以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但选取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研究对象,故本课题本质上属于个案研究。其地域性和独特性决定其他学校复制模仿的难度大,故成果的推广可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围绕本课题撰写的论文直到目前还没有在县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还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修改完善,这对课题的顺利结题依然构成挑战。
5、校园文化的渗透、陶冶、提升等功用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需要漫长的时间,可能一两年、也可能三五年。
嘉祥一中萌山校园文化建构完成后,采用何种方法、何种标准衡量和评估它的动态成果影响,还未找到较好的操作形式。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山东省校园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专业的学校文化策划机构。准备邀请山东省著名校园文化团队如山东省校园文化研究中心来校对嘉祥一中文化建构进行科学评估,在保持本校特色文化和原生态的前提下,提出科学中肯的修改建议,使嘉祥一中文化建构迈一个大的台阶。
2、实施走出去战略,拟在学校批准的前提下,准备与后勤校长王永进等一同参观国内知名文化高中。只要有先进的理念,实用的做法,就大胆吸取精华,移花接木,为我所用。
3、嘉祥一中官方网站截止到目前依然采用旧版,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文化建构完成之后,协调信息处王峰主任,做好嘉祥一中官方网站的改版工作。改版后的新官方网站以鸟瞰图为页顶,设计专门板块流动校园文化建构图片,配以文字简介。新官方网站必将成为嘉祥一中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4、拟给县域中学校长录制一节汇报课,介绍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上的成功做法及不足;或至少在县市级以上教育报刊如《今日嘉祥》《济宁教育》等发表一篇专门论文,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宣传。
5、嘉祥是文明全国的“石雕之乡”,石雕雕艺精湛,种类繁多。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大门即为石门,气势磅薄,古朴大气。学校将实施“一道两园”工程:在晨阳路两侧摆放石雕艺术作品,使之成为凸显学校特色的石雕文化大道;在新建1#、2#教学楼之间增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曾子雕塑,使之成为凸显学校特色的科学园;修建环山公路,在环山路两侧建设德育展室、校史展厅,构建学校的文化长廊,校史展厅设学校沿革展、发展成就展、校友名人录、典型榜样展等,把独山开发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育人园。
6、课题组成员不定期碰头,集思广益,汇总资料,挖掘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分工协作,接受课题的验收,顺利完成结题工作。
第三篇: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历史课自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张维一中 课题组
一.自课题以来,阶段性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1.确定课题组成员,指导,培训
本课题组成研究课题方案,全面搜集有关资料,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为什么要课题研究,根据本校情况怎样研究,通过活动课题组成员研究理论。
2.教师组织能力得以提升
在课堂教学试验中,教师灵活掌控教材,设计情景,组织学生活动,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明显进步。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课堂课堂教学,学生课前积极准备预习,小组合作探究,唤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生生对话,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二.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课题研究持续性不够。
2.课题组成员研究不够深入,收集、整理不够全面。
三.本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打算
1.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一体化。
2.注重过程总结,逐步推广。
3.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四篇:6、中期研究报告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网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网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 汪春杰
2008.10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本课题从2006年开题到现在,已进入课题研究的攻尖阶段,为了做好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我们需要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后期工作进行部署。下面,我受课题组委托,向与会专家和课题组全体成员汇报前期的研究情况和后期工作安排,敬请指导!
一、前期研究情况总结
1、对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重新认识
本课题于2006年申请立项,当时国内外有少量的主题学习资源网,如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式学习研究(WebQuset),其核心内容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国内于2001年开始引入,2002年在东北育才中学(沈阳)、上海宝山中学和江苏扬州中学三所中学开始小面积应用(附图1);随后国内有一些老师开始探索使用,但很多属于个人行为,未形成很大规模;相比之下,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WebQuest网和香港中文大学WebQuest资源网内容比较丰富:
图1(来自网络截图)
另外,北京国之源软件公司开发推出一主题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系统,它的开发思路与WEBQUEST基本相似,好象一至九年级的内容比较多一些,每一个学习主题,主要分为学习公告、新知学习、自我测评、课外拓展和交流社区。其它还有如中国文化研究院的中国文化主题学习网等,内容十分单薄。
主题学习资源网容量十分巨大,做起来很不容易,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主题的分类,与教材的章节或单元相比,学习主题可能是章节或单元内的一个知识点,也可能是横跨几个章节或单元的一个知识点;针对学科知识,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划分学习主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任务;二是按主题划分的资源建设,即针对所划分的学习主题,如何进行备课和学习的相关资源的建设,是一个更为复
94041
对各学科备课组长进行备课平台使用的培训;课题组重要成员汪胜兵同志参加安徽省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表彰暨省级立项课题工作会议(潜山会议);
3)、2007.3——2008.9(第二阶段)
组建学科资源网,启动子课题(按学科共十五个)研究工作; 对子课题负责人进行技术培训,制作了培训的视频教程和文字教程;对部分子课题负责人进行一对一辅导培训;
对备课平台所用编辑器进行升级改造,使得文档的编辑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使得文档的浏览更加方便;
④对备课平台功能进行挖掘,开通“课题研究日志”、“五中教育百科”、“五中教研通讯”三个频道;并大力提倡所有课题组成员养成写研究日志的习惯;
⑤通过省级初期验收;汪春杰、孙邦良等成员的相关论文获省二等奖;
⑥课题组重要成员王林校长、汪胜兵同志参加安徽省第六届教育教学成果表彰暨省级立项课题工作会议(黄山会议);
4、前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学校网络管理问题,部分课题组成员上网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表现在课题研究上进展缓慢;
资源网初建阶段,资源不丰富,数量少、单一; 学科主题划分尚未有效开始;
344
2、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
进一步养成全体教师使用备课平台参加集体备课、使用资源网资源的习惯,培养参加网络研讨的习惯;
要求所有课题组成员养成随手写研究日志的习惯;
进一步开发备课平台的使用功能,合理设置栏目并进行管理; ④增加备课平台的功能,努力整合QQ群技术或网络视频会议技术,使得网络交流的功能更为强大和方便;
⑤努力实现备课平台和资源网的结合,使得资源网的资源使用更加方便、高效;
四、课题管理与成果积累、理论提升
课题研究成果的积累和理论提升是本课题组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后期研究中要大力加强。课题组已采取一些管理措施:
指定罗侠同志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在周一例会上进行通报;
要求所有成员积极撰写研究日志,以便与其他成员交流研究心得体会,探讨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
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撰写一篇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性论文并争取发表或获奖;
④对无故长期不参与课题研究、不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课题组成员一律清出课题组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647-
第五篇:中期研究报告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迎取幼儿生存教育的第一张护照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现将课题研究中期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化认识,夯实课题基础
(一)学习先行,筑课题研究新堡垒:
1、分析文献资料,研究课题内涵。
我们发动教师继续收集网络、杂志、教材、专著中有关幼儿生存教育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删选汇编,分门别类汇编成文献资料。通过梳理我们发现,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旨在帮助幼儿增强生存意志和提高生存能力,使幼儿在知识层面上把握生存规律,在意识层面上强化生存意志,在实践层面上提高生存技能,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从而培养幼儿有积极融入的意识,主动融入的行动,有效融入的能力,良好融入的情感,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2、学习《指南》,紧跟教育改革。
2013年秋始,随着《指南》的出台,我们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先是邀请专家讲座,解读,教师助读,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老师带着问题做教师,关注《指南》。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以《指南》的理念引领教研方向”的园部教研活动;“践行《指南》理念,引领幼儿园案例解析之教育故事”的案例分享活动;“学《指南》,促成长”的小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从一件件事情中关注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挖掘值得研究的相关问题、可借鉴的研究、适合开展研究的时间段、适宜开展研究的活动类型、可收集的相关数据、收集数据的方法等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我们觉得《指南》中健康、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对于我们的研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引领。
(二)人人参与,建课题管理新机制。
首先我园建立了合理的科研网络:一是以园长、副园长、教科室主任组成的课题指导组,负责科研规划、确立课题、制订措施、修订方案、调控实验、鉴定成果;二是以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核心组;三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园教师参加的课题实践组。
课题指导组修改、完善总课题方案,课题核心组确定各年龄组研究重点,确定年级组活动计划表,接着每位教师参与实践活动。每位教师都有研究内容与任务,素质拓展活动的设计、实施与完善,每学期都落实到每个教师头上。在人人1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参与的前提下,提倡每个教师都参与并主持教研活动,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在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贴近教师,创课题研究新形式
两年来,我园在“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教研理念指引下,深入研究和探索,使幼儿园成为“富有欢乐与吸引力的家园”。以每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以“幼儿生存教育活动的园本实践研究”的园本化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坚持“共识、共生、共研”的思想,提倡教师人人参与科研。
我们重点推行了“体验式培训”,它传递着团队的研究幸福,让教师体验了民主快乐的教育生活。我们所界定和理解的体验式培训:是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行动,即在有组织的互动中,进行模拟游戏、肢体挑战、思想碰撞、专家引领、反思分享等一系列的思维与行动相结合的渐进过程,推动教师们实施自我角色的转变,以及在这种转变过程中的深刻体悟,从而把握相关的理论要点,并且能够从体验中产生有意义、有价值的经验与见解,使教师获得发展与提高。
体验式培训凝聚整合了教师的群体智慧,牵引着教师在更大范围内经常性对话与互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学习文化形成具有非凡的意义。一系列的体验让教师们思维方式更系统、更完善。教师们更会观察、更会自主调控,在面对每次新的、挑战性的问题研习与解决中,教师们在观念、观察、实践、策略上更能从幼儿的需求、经验去考虑分析完善每次活动。
二、立足课堂,做实课题研究
(一)整合资源,构建园本课程体系
1、依托《指南》,梳理课程
在《指南》的引领下,重新审视课程的构架,依托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幼儿园本身及周围的课程资源,将本园原有的“生存教育”课程重新梳理并整合,形成了生存教育主题活动、日常生存教育活动、专门性生存教育活动三块。日常生存教育活动中又分了生活能力篇、安全自护篇和社会适应篇三个课程框架。这三个块面,每块有针对性研究的重点,每块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把生存教育渗透进各个领域。
2、合理安排,均衡课程
生存教育活动是为幼儿生存能力的发展而存在的。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设计的原则,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2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将课程合理地安排在一周计划中。周计划中周周安排生存教育活动、曲棍球游戏、游泳、轮滑、素质拓展游戏的等生存教育特色活动。
我们还注重各种教育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在课程设计时,将学习活动、游戏、休息、日常生活的安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在区角游戏有消防局、医院、美容店里有足疗养生等角色,角色游戏是孩子们实践生存教育的途径,因此我们注重生存教育课程与游戏的结合。
我们还注重将课程融入到日常活动环节中去,比如在一日活动的户外游戏时间,孩子们经常玩的是泡泡糖、松鼠和大树、梅花梅花几朵开等生存素质拓展游戏。课程的设置既能满足现时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又适宜和促进儿童未来的发展,又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尝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幼儿教育服务,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3、挖掘资源,丰实课程
我园充分挖掘幼儿园、家庭、社区环境中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课程的建设和评价,充分整合和利用园内外的多种教育资源,让幼儿在丰富、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经验,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要出发,结合我园“十二五”课题,构建了我园生存教育活动研习手册。
(二)思行并进,优化园本课程方案
1、在专家引领下的智慧迸发
我园广泛联系名师、专家和教研员,充分利用他们的教研资源为教师服务。请专家到园作专题讲座《幼儿教育新思路》、《幼儿园活动设计和说课、试讲技巧》,让教师从理论高度审视“教”和“研”,并知道如何去“教”,如何去“研”,如何把“教”和“研”结合起来。通过专家的引领,会让老师们无论在理论高度上还是指导实践中都有新的角度和提升,同时也加快了震幼特色课程建设的步伐。
2、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在我们的课程计划中,会留有教师自主创造的空间,鼓励教师的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本身、关注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有价值的活动内容,让我园的课程体现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健康领域针对各年龄段提出的教育目标及教育建议,让老师们真正的走进课程,走进孩子。老师们反思了自己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互动和3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交流,懂得了作为老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放手让孩子主动活动,给与幼儿更多的观察,在观察中理解孩子的行为,尽量不介入孩子们的游戏,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等待和信任。教师每天接触幼儿、实施课程方案,她们最了解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园本课程的优化主体是全体教师。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请教师谈谈活动实施后的体会,反思主题活动的得失,提出新的观点,修整主题,并为下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设计——实践——反思——修整——再实践是我们优化课程的方法。
3、在教研活动中的思维碰撞
为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让教师实实在在地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我园始终将课程优化与教师发展相结合,定期组织生存教育活动的“集体备课”、“一课三研”、“赛课评课”、“头脑风暴”、等活动,旨在推动课程优化的同时,促进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我园每周都安排有一次年级组内生存教育活动的集体备课,教师根据主题挑选适合的活动内容,进行方案的分享,再由组内教师对方案进行讨论、评价、取舍,然后后初步定稿,最后教师进行个人二次备课,即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个人风格进行个性化地修改。
集体备课是我园教研活动的一个主要的形式,旨在让每一个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不是形成教案,而是解决问题。每一次的集体备课实质上就是一次教研活动,应经历解读文本、优化预设、促进生成这几个过程,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都应使教师从案例剖析中学会举一反
三、大胆反思、提炼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行为、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消除惰性,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集体备课活动中去,主动了解每一次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清楚自己在集体备课中应该做到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明确怎样的备课才具实效性。(2)一课三研,连环跟进
“一课三研” 为教师搭建了互动、展示的平台,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伙伴式的合作,切磋教学技能等提供了环境。我园定期组织课程组内教师进行“一课三研”活动,每位教师都把研讨中反思的观点放到实践中去验证、提升,教师们在相互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实践智慧的发展。正是有了一研的思、二研的4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创、三研的新,让教师们在反思、创新、再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3)搭建平台,以赛促教
为了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课程优化,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正确理解与实施《指南》,我园通过赛课磨课的活动形式,引导青年教师通过活动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也让骨干教师的教师将优秀的活动进行展示。这样既让新教师通过观摩,取得最直接的教育教学经验,缩短他们积累经验所需的时间的过程,也让参与的老师得到一定的启发,对教育教学有更深层的理解与思考。
(三)家园合育,拓展园本课程内容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两者的合力对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我园生存教育活动的开展更是少不了家长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在家园携手推动下,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潜能,在体验、经历中成长,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
1、以“家长活动”为导向,展现社会角色新体验。
家长活动是家庭走入生存教育活动的最初形式,各色职业的家长走入课堂,给孩子模拟他们的职业情景,帮助孩子们了解各种工作需要的技能。家长助教活动开展得热烈且丰富,护士妈妈穿着白衣天使服,拿着听筒等医疗用品给孩子们讲述她的职业,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到护士到底是干什么的,也让孩子体验了一把做小护士的感觉及责任。这就是家长在生存教育活动中无人取代的地位,用这种方式给了孩子更多的体验与收获。
2、以“幼儿活动”为枢纽,开拓家庭拓展新平台。
我园在开展生存教育活动中,没有一味把活动“扔”给家长或是强加给家长,而是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通过幼儿活动辐射到家长中间。例如,我园的特色活动“震幼宝贝达人秀”,每学期都会定时开展,每次达人秀都会以主题形式,像运动达人秀、绕口令达人、穿脱衣服达人等,孩子参与其中,请家长来欣赏孩子的表演,家长切实感受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潜能。
3、以“亲子活动”为抓手,创造生存活动新形式。
我园定期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拓展活动,如大班级部在惠山古镇组织的《老师去哪了》,在活动中老师先给孩子发了一张地图,孩子依据地图上的提示,和家长一起完成了找到老师的任务。亲子活动为家庭生存活动打开了另一扇窗,走出了另一条路,家长在这样的交流模式下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家园共育5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富有生机。
四、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在两年的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通过学习《指南》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确立了主题网络、领域目标,内容方式,初步汇编成文本《生存教育活动研习手册》。
2、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渗透快速,对孩子们进行生存教育活动的渗透和学习有足够的支撑,对生存教育活动的研究专业性明显提高。研究中通过案例的分析、课程的审议等加速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在“十二五”期间,教师们积累教学设计案例,积极撰写教学设计和评价的论文,共有100多篇课题相关论文案例获奖。
3、我园非常注重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生存教育内容,注意挖掘生存教育的因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提高,在实践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能力。为此我们开展了“童军拓展营”、“宝贝大冒险”、“不跟陌生人走”、“消防安全行”、“做客”、“我会坐地铁”等系列活动,孩子在享有充分尊重与自由时也面临困难与挑战,他们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在实践中,我们孩子也积极参加了全国游泳竞标赛,无锡市幼儿轮滑比赛,无锡市曲棍球家庭亲子赛,无锡市小铃铛比赛,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五、课题研究的困惑及研究方向:
1、在两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充分挖掘生存教育活动对幼儿生存能力发展的影响,但如何将生存教育活动与基础课程的五大领域更科学、合理地融合?
2、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了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如何更有效的贴近我园的课题研究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
3、在课题研究中渗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如何能让老师能更精准地把握生存教育活动中各年龄段幼儿教学要求,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策略,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