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已改)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2010年3月,《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立。从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回顾本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的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维度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诱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磨砺坚定的学习意志,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困生” 学习的有效性。
(2)在小学数学高段的教学实践中把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以及转化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及时加以验证和补充,总结出能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3)大力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我校高段数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于我校高段数学学困生,调查其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弄清学困生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由爷爷奶奶代替的情况较多,溺爱与漠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2)分析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学困生的成因,探寻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策略,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方法。由于我校高段数学学科学困生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多数学生家庭教育,文化背景较差,生源素质低、学生学习状况差,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对于我校高段数学学困生来说,任课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及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或课下出现的点滴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信心和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知识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困生都能积极投身到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我校高段数学学习困难的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准确把握研究发展的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
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我们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二、开题以来做的工作
1、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1)学习有关学困生转化的理论,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针对“学困生的数量、学习状况、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同时初步研讨整体课题研究方案,并组织论证,确定实施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2年7月)
(1)落实课题实施方案,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活动。
(2)学困生分类建档,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一年多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方案、细化目标,使课题脉络清晰,各成员的任务明确。研究中我校教师不断探讨、总结,努力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有多人次分别获得市、校教学设计、评课一、二、三等奖,有多人次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我们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2、少数学困生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转化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学习,转化效果不是很明显。
3、农村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尽管我们对数学学困生加强了教育和转化,但有些家长情绪化倾向较重,往往挫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得我们的努力半途而废。
4、由于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当少数学困生经过老师多次教育与转化仍不能脱“困”时,教师有时会失去耐心,从而放弃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前阶段的研究中,在教师与学生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上都有了一定了解,经过初步实验,探索出在师生间的平等、合作、友好关系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要加大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2、切实制定好每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做到有目标、有计划,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稳步推进,促使课题研究向前迈进。在学期结束采取成果汇报制度。
3、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大胆实验,研讨分析,努力解决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反复做好少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效防止学困生的反弹。
4、做好家长的教育培训与沟通,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5、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届时,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为确保本课题顺利结题创造条件。
第二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已改)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2010年3月,《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立。从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回顾本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困生”的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维度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诱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磨砺坚定的学习意志,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困生” 学习的有效性。
(2)在小学数学高段的教学实践中把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以及转化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及时加以验证和补充,总结出能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3)大力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我校高段数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于我校高段数学学困生,调查其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弄清学困生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由爷爷奶奶代替的情况较多,溺爱与漠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2)分析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学困生的成因,探寻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策略,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方法。由于我校高段数学学科
学困生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多数学生家庭教育,文化背景较差,生
源素质低、学生学习状况差,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对于我校高段
数学学困生来说,任课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们在学习中遭
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及时进行知
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
课堂上或课下出现的点滴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
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
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信心和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
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
受知识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困生都能积极投身到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我校高段数学学习
困难的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
训,准确把握研究发展的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
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
生的方法,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我们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
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二、开题以来做的工作
1、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1)学习有关学困生转化的理论,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针对“学困生的数量、学习状况、心理特征、家庭背景
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同时初步研讨整体课题研究
方案,并组织论证,确定实施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2年7月)
(1)落实课题实施方案,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活动。
(2)学困生分类建档,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实施一年多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方案、细化目标,使课
题脉络清晰,各成员的任务明确。研究中我校教师不断探讨、总结,努力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有多人次分别获得
市、校教学设计、评课一、二、三等奖,有多人次在市级论文评比中
获奖。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我们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2、少数学困生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转化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学习,转化效果不是很明显。
3、农村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尽管我们对数学学困生加强了教育和转化,但有些家长情绪化倾向较重,往往挫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得我们的努力半途而废。
4、由于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当少数学困生经过老师多次教育与转化仍不能脱“困”时,教师有时会失去耐心,从而放弃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前阶段的研究中,在教师与学生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上都有了一定了解,经过初步实验,探索出在师生间的平等、合作、友好关系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
1、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要加大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2、切实制定好每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做到有目标、有计划,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稳步推进,促使课题研究向前迈进。在学期结束采取成果汇报制度。
3、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大胆实验,研讨分析,努力解决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反复做好少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效防止学困生的反弹。
4、做好家长的教育培训与沟通,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5、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届时,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为确保本课题顺利结题创造条件。
第三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浅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ayjky15250课题组的中期研究报告
立项号:ayjky15250
单位:安阳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负责人:王丽
地址:安阳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邮编:455000 电话:*** 邮箱:wanglianyang@126.com 时间:2015.12
浅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ayjky15250课题组的中期研究报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12月,本课题组迎来了我们的中期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示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的有效利用,能够显著地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思想与理论都发生重大变革。为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大资源提供保障,实现从备课到授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无缝衔接,革新课堂教学模式。
以教师各学科教学案例、课件资源库等为基础,以学校多媒体信息网络为保障,建立学科资源利用的有效平台。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农村课堂教学中那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教学形式,有其广泛的优点,但是 “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因其技术手段单
一、教学资源严重受限、教学内容无法再现和重复利用,课堂无法实现知识的大容量,而受到当今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严峻挑战。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为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有利的解决方案: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知识信息来源更为丰富、容量更大、内容更充实。能使教学形象直观、趣味横生,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使学生寓教于乐,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可将书本知识同生产实践、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二)实践意义
我们将以三所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实践研究,提炼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的中的使用效果分析”成果。主要研究手段是运用农村学校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创设情境,让静态、抽象的知识,通过声音、图形、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给学生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使学生乐在其中,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重视培养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自我成长,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认知态度,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建构自主学习技能,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发散思维,在开放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条件下,在师生双方积极实践、积极思考、积极探究和大胆辩论中,实现师生双方的“自我价值”,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从而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三、跟本课题有关的研究现状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与技术手段,引起了世界各地教育界的关注,并迅速在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我们三所学校自2005年安装第一块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设备,到2014年实现了普及或基本普及。设备的更新,并不代表教师技能的提升,有的老师还不能熟练的把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使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也没能摆脱“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的窠臼。有的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用而用,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全然不顾是否与主题合拍。针对目前的情况,学校专门成立了该课题研究小组,探讨如何在多媒体环境下恰当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更多地服务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
四、本课题本阶段研究目标
开发智力,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及现场氛围的创设,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培养孩子们学习技能,促进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心理,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交互性、生成性、观感性、可操作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飞扬,灵感激发,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对教学内容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真正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最大化。
五、本课题本阶段研究内容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研究的知识背景,以有效教学的理念为研究的行动指南,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技能提升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互联、互通、互动、节能、经济、高效”的特点,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变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为新型的、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愉悦、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立足于学生发展,根据学科水平特点,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构建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为依托、以具体学科特点为内容的教学设计,探讨提升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运用水平及教学素养。具体研究内容有: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创设教学情境是指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课本中的图像、声音、内容、历史背景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以语文教学为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春雨》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雷声隆隆、风声呼呼、雨声沙沙的录音,创设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快的乐声中,教师再用幻灯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长出叶子的过程,意境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了词义,这样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
力和表现力。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的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图文并茂: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师交代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交互功能,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可以多方位展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教师可以灵活地把上课需要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保存到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资源库中,以便课堂上随时调用。学生业余时间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上进行操作,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体会自我学习的愉快。课堂结构不再是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
比如,在练习“好词成句串联成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上操做,然后再讲解。不管是学生操做还是教师讲解,都可以利用无源感应笔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上进行随意的拖动、写画。学生边看操作边听讲解,对整个过程一目了然,无源感应笔在动,学生在思考,本来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了。再比如,数学教学中“四边形、圆”的绘图,用传统的黑板,必须人工在黑板上借助三角板、圆规等做图工作绘制,不利于教师的演示,而且图形也不常常不标准。而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支持各种笔形和颜色的应用,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读、书写和绘图。
3、运用电子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教学,发挥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学生基础不同,预定的课堂教学设计,会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也会出现对学情估计偏低,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会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处于不参与状态。那是因学习内容对他来说太难,没有可行性,或者太简单,没有挑战性。运用电子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教学,做到分层教学。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中点四边形》,就充分利用了几何画板进行图形和问题的变式,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省时又省力,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更便于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对学生探索的方向进行了很好的引导。学生很轻松就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而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基础偏低的几个同学无法进行图形的分割与填补,于是就从图库中出示了几个基本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让他们运用公式或转换线段的方法进行线段和角的比较和判定,从而得出图形是否全等。这样既满足了大多数学生,又照顾了差生的发展,课堂效率被最大化。
六、研究方法
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应用与有效课堂教学的专著,掌握不同版本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软件的用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综合类推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研究法:用于对多媒体信息资源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
2、调查比较研究法:本课题通过对三所学校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运用的现
状分析,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研究模式,设计适合我校特色研究方式。
3、个案分析法:参与研究教师通过实践研究要定期撰写相关学科的研究案例,制作课堂教学课件,为本课题的整体研究提供素材支持。
4、综合类推法: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将三所学校的成功案例进行组合,适时推广,增加研究内容的可操作性、适用性。
5、经验总结法:及时对教学研究进行反思,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七、本课题本阶段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
以三所学校近几年现有的研究论文和优质课为基础,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实践应用为保障,紧密结合我市在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性研究,熟练掌握新的理论和技术,持续不断地将新成果及时融入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来,使研究不断丰富、完善。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03-2015.04
1、选定课题、制订研究方案、计划。
2、确定研究人员、学科。
3、完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课件制作。
4、维护、更新设备,健全校园网络。
(二)、研究阶段:2015.05-2015.10
1、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评价方式及奖励措施,并通过研究实践逐步修订、完善研究方案。
2、研究教师定期上实验课,向课题组提交研究课例、课件,研究论文,教学反思、组内研讨材料等。
3、课题负责人深入年级组、学科组对研究状况进行跟踪,及时了解课题研究中教师的反馈信息,解决存在是问题,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
4、在整体研究运作中,制定和完善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教学研究制度,考核评估制度。
5、定期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
6、建立校园网,为参研教师搭建网络研究的互动平台。
(三)、总结阶段:2015.11-2015.12
1、课题组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课题组提交能反映完整的实验过程的人员工作量表、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试验资料分析等文本和电子文档。
2、组织研究教师对成果进行研讨交流、总结,撰写经验论文。
3、撰写并提交《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申请专家鉴定和评估。
八、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为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平台,整合信息技术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势,探究新技术设备支持下的高效课堂,引领安阳县信息化教育的潮流。该课题利用农村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资源系统,搭建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教学平台,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
九、主要参考文献
围绕本课题,研究组成员已经着手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收集了许多相关文献,国投影网资讯《交互电子白板服务教学 寻求课堂新道路》,卫平《技能.应用.反思——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教学思考》等,其中包括与课题相关的各类论文、理论专著、教学案例及优秀课件等,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对本课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格式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二、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课题实施情况
七、初步成果
八、研究后的反思
九、研究展望
第五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金坛市尧塘小学崔桂芳执笔
确立本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回顾历时一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小结如下:
一、前期阅读现状调查。
我们对我校10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目前小学尤其是广大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与新课程规定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谈这些“不务正业”之事,实属“多余”。据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有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书,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的占46.78%,放任不管的占8.9%。90%的家长在空暇时间不阅读书籍,更谈不上去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了。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
在调查的学生中,平时阅读内容是科普类的、历史类的很少,作文选的最多。表明,在农村的小学生思想里,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的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3、拥有的课外书太少。
据调查,学生个人拥有5本课外书的很少,学生家庭中有藏书的就更少,能而且学生拥有的课外书,极大部分都是作文选。由此不难看出,“家庭藏书量甚微”,“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也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少的原因之一。
4、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从调查显示,有80%的学生阅读书籍都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笔记,在15%有做笔记的学生当中,也是无非几个好词好句。
5、目的不够正确。
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绝大多数的学生看课外书是为了模仿优秀作文,为了考出好成绩、赢得老师家长的表扬,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是为了增长知识。
二、研究的具体实施
1、加强家校配合,营造读书氛围。
“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目标,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周一至周五的中午都开放阅览室,这期间,学生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室借阅书籍。其次,各班开办“图书角”,为班级制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图书角的书是学生每人自愿捐出自己的课外书,积少成多,形成图书角,配上图书管理员,让学生随时借阅。这样,减少了部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又扩充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一举两得。我校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明白“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道理。让他们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子女加强课外阅读,并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使家长知道:“要想让孩子丰富知识,就要阅读、阅读、再阅读。”
2、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我们邀请本校老师为学生举办“课外阅读知多少”的知识讲座,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摈弃了课外书等同于“作文选”的错误观念。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是适合学生读。本次讲座,在扩大学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了部分优秀读物。①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安徒生童话选》、《西游记》、《宇宙奥秘探索》等等。②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如向小学低年级推荐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之类的;而三四年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而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向学生介绍一些世界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3、指导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等。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其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向学生推荐各种读书笔记类型,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和想象型。教师还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情趣不稳定。为了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各班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此外我们在本校还举办了“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影响。
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一年来,通过课题组所有教师的不懈努力,尧塘小学的小学生包括教师逐渐从实验中受益,学生通过阅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相关知识了解得多了,课堂上发言也精彩起来。学生在校、市各级语文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很多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一个读书、爱书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广大师生能博览群书,勤做笔记,阅览室各类书籍经常被借阅。在日常教学中,每学期,每个年级的同学要共读同一本书,这样不仅方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还可以实现年级之间好书交换,达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的发挥书籍的作用。相关班级的学生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上下五千年》这三本书。通过多种活动,这些书籍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品味到了书的魅力。
2、形成了一个组织健全、团结进取的科研队伍,培养和锻炼了教师。在长期协作,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已经成为一个有共同志趣、团结奋进的强有力的集体,形成了一个职责分工明确而又互相融合的科研队伍。一批有志于研究课外阅读和语文素养的教师正在成长起来。通过研究逐步改变了学校师生的教学方式,以往教师埋头苦干,学生刻苦学习,往往精神和身体透支殆尽。课题研究让全校师生得到了书籍的滋润,青年教师虚心好学,勇于探索,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近年来,张仁荣、陈惠芳等教师撰写的论文、教育随笔等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当然学生是这次课题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大量的阅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许艳等同学的文章都刊登在各类报刊上。
四、研究的前景展望和反思。
我们下阶段准备在以下方面努力。潜入课堂教学研究,寻求课外文学阅读与课内语文教学的连接、互动,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元素综合运用于文学阅读反应进程,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融会贯通,尝试出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新途径。注重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积极开展电子化阅读,利用网络读书活动来弥补当前课外读物不足的情况。鼓励教师和学生勤于动笔,积极投稿,争取有更多更好的成绩。
课题要深入开展下去,要取得更大的影响和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学生的读书时间难以保证,因为当前应试教育还没有彻底解除,在考试的指挥棒影响下,我们的学生还是沉浸于题海,教师还必须应对上级的考试。
2、学生的读书交流多以班级间的交流为主,全校间的交流学习有待加强。
3、教师读书笔记、教育随笔具备一定的数量,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读书会虽然正常开展,但学校拥有的图书资料远远不够,随着会员的不断扩大,学校阅览室内图书的扩充和更新就势在必行了。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能够使语文教学从封闭的教学机制中解脱出来,开创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精神积累,使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农村课外阅读活动的将永远延续。我们会继续走着,想着,快乐着,收获着,感动着,温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