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5 11:1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期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期研究报告》。

第一篇: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历史课自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张维一中 课题组

一.自课题以来,阶段性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1.确定课题组成员,指导,培训

本课题组成研究课题方案,全面搜集有关资料,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为什么要课题研究,根据本校情况怎样研究,通过活动课题组成员研究理论。

2.教师组织能力得以提升

在课堂教学试验中,教师灵活掌控教材,设计情景,组织学生活动,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明显进步。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课堂课堂教学,学生课前积极准备预习,小组合作探究,唤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生生对话,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二.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课题研究持续性不够。

2.课题组成员研究不够深入,收集、整理不够全面。

三.本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打算

1.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一体化。

2.注重过程总结,逐步推广。

3.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篇: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督查报告》显示,从整体水平来看,小学生语文合格率比数学科逊色多,尤其农村小学语文更甚,这是为什么?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多数发达国家母语课程的取向。日本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教育首先是言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一类的文件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将始终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语文课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而运用表达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阅读”和“表达”教学时间的结构性失调。可以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称的,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而语文课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效率很低的“文本讲读”上,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3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于学本国语言,却大多数不过关”。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语文课程必须调整课时结构,“均衡读写”,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结构。

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丰富学生语汇是发展学生语言,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工作,很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不够。

因此,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尤其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尤其重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案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足与不足;然后,案例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的过程,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提升专业能力;最后,案例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进行参与式校本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学习、运用,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体系,将在根本上对教师起到一个关键性的引领作用,进而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理论学习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

二、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培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理论,撰写学习笔记 2.揣摩模仿法:研究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教师运用教学策略进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探究教学,上研讨课,写教学反思

4.归纳总结法:开主题讲座,撰写教学论文,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变传统的“学课文”为“学语言”,变“重感悟”为“重运用”。语文教学只有转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上,崔峦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因此,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 1.名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策略 2.构建各学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

低年段:主要是识字学词,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

中年段:识字学词+通过朗读,把握课文内容,掌握(了解、运用)关键词句和段落层次。高年段: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4.构建“读写均衡”的课程形态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㈠组织教师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自身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在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课题组定期习集中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指导性文件及相关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成员的理论水平,统一思想认识。

2.组织教师听课,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㈡加强课题研究,提高课题成员的科研水平。

1.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提出新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写好教学反思,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积极撰写研究性文章,提高研究能力。

六、取得了阶段的成果 1.学生方面

通过一年的学习研究、实践操作,课题组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识字学词中,能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掌握关键词句,在说话、写话中模仿运用;提高了写作水平,实现了词语的有效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还在各级各类征文、演讲、书法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教师方面

通过对该课题实践与探究,提升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目前我们的课题工作井然有序,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每个成员都为课题提供了质量较高的支撑材料。如李海燕老师在“沐浴报香共同成长”征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杨晓红老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比赛,获得孟州市三等奖。每个成员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参加公开课之后进行听后记及教学反思的撰写,及时总结、整改课题研究方向;构建了各学段“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探究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案例的交流、反馈、总结,并形成了文字资料,撰写的教学论文发表在报刊上,参加教学论文比赛获得较好的奖项。

一年来,本课题组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在后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将继续以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具体研讨中进行理性反思,使每位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三篇:中期研究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

中 期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课题组

2017年10月12日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中 期 报 告

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课题组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的基本情况

2016年4月,我校申报了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以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例》,成立了课题组,教科室副主任田新柱同志任课题指导教师,骨干实验教师成员6名。2016年6月21日,该课题正式通过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济规字【2016】3号文批准,课题批准编号为2016NG146。课题申报成功之后,课题组深入学校展开调查研究,不定期举办碰头会,课题组成员献言献策,商议并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一年来初步获得了有一定价值的成果。

(2)课题研究的目的

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地理位置独特:三面环山一面临城,背倚萌山,怀抱独坐山,南望洙水。嘉祥一中前身为曾子书院,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学校领导高瞻远瞩,致力于将嘉祥一中打造成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嘉祥一中不遗余力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注重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如儒家文化、曾子孝道文化、石雕艺术等。独立开发和编著了《弟子规》《孝经解读》《嘉祥籍文化名人》《嘉祥地方文化简介》等校本课程。学校的教研楼——辅仁楼,原教学楼——至真楼、至诚楼、至善楼,功能楼——琴馨苑、聚英楼、聚德楼、聚才楼、聚婧楼,其他景点——三省亭、格物门、砺慧广场、孝墙等,命名多出自曾子及其他古代圣贤所著典籍。

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中小学校舍改造的统一规划,2016年启动了东扩工程。2017年9月份学校东扩建设基本完成,原高一教学楼至真楼、科技楼因时代久远,建筑质量不达标,同时阻碍景观视线等原因拆除,原宿舍楼聚靓楼、高三教学楼停用,校区在原面积之上扩大近一半,学校建筑功能划分、布局发生巨大改变。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百废俱兴,面临着艰难的任务,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本课题紧承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时代大背景,又是嘉祥一中发展史的迫切需要。为学校领导层进言献策,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发挥校园文化在提升学校环境,塑造学生性格习惯以及潜移默化开展励志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熏陶尤为重要。”纠偏单纯依靠加点加时手段提高学生升本率的守旧思想,探索嘉祥一中教学和管理深层次发展的新路径,新发展。

(3)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属于热点课题,今几年研究者日益增多。但也存在不少误区与不良现象。比如过于追求硬件设施,建筑富丽奢华;重视新校区建设,轻视老校区发展;对校园文化理解狭隘,认为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文化经典诵读等活动就万事大吉了,校园文化建设重复雷同。还有前任领导与现任领导思念迥异,校园文化建设的连续性、持续性无法进行。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特性为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增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本课题尽量规避上述误区与现象,而是借鉴吸取空间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响应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国家号召,着眼于当地文化特色,积极寻求当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构上的结合点,让当地传统文化在一座现代化

学校里植根新生,架起传统与现代沟通的桥梁,而不是视为过时的东西加以遗弃。立足学校东扩现实,努力为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提供高层参考,融合集体智慧与个人研究,早日实现嘉祥一中文化建构上的大飞跃。虽然定位于个案研究,但采用的切入视角以及实践示范依然有启发借鉴意义,县域兄弟学校可实地参观,结合自身情况,大力促进本校文化建构的快速有效推进。因而,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独到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课题研究情况 1.课题的概定

当前,对校园文化概念的阐述解说不一。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校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广义的校园文化可以称之“三位一体”说。本课题中的校园文化倾向于采用此说法。即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所以校园文化大体分为三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为最外层,是基本条件。制度文化为中层,是保障。精神文化为内核和里层,是核心和灵魂。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尤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但不可否认的,校园作为学生生活、学习、休闲的主要场所,校园建筑的布局、功能划分,景观的设计以及校园绿化,能无形渗透到学生的精神内核,减少大量不必要的徒步时间,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得到放松。

故本课题中对“校园文化”的考察主要聚焦于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合理布局、功能规划,重要而独特景点的意义挖掘,地域文化(如曾子思想)的推广传播,它实际上仍然属于一个个案研究,但期望能够上升到校园文化建构的理论原点、原则方法、一般规律上。

2、课题研究目标

*用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以系统化、特色化为基点,熔炼科学系统的嘉祥一中文化理念体系。校训“三省吾身,至诚至善”来源于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认为是嘉祥一中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

*设计个性鲜明的嘉祥一中文化视觉系统,让嘉祥一中萌山校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建筑坐落有序,色彩搭配协调,打造蒙山脚下的花园式校园。师生生活在校园里身心放松,赏心悦目;

*推进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凸显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的特色、亮点,把嘉祥一中建设为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建设传统文化浓郁的校园环境文化;

*实施文化强校品牌战略,增强嘉祥一中发展后劲。纠偏靠挤压学生时间换取成绩的不良办学方向,寻求目前基本情况不变前提下,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进一步增加的新路径。

3.课题研究的实施(1)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由一般到个体的研究思路,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①文献法。去学校档案室调阅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设内部资料,了解嘉祥一中文化建构的实情,科学规划它的发展前景。查阅有关校园方面的书籍、网站,将校园文化建构放在一个较大视域里衡量,在对比参照中寻求进步,告别闭门造车、一叶障目的狭隘与短视。

②访谈法。向嘉祥一中退休和现任校长请教,和东扩指挥部总指挥黄存才书记面谈,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校

园文化建构的构想以及存留的遗憾,他们高瞻远瞩的视野、大胆创新的勇气会给本课题研究提供启发。

③问卷调查。发放《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调查表》《嘉祥一中你最期待文化布置调查》等问卷,让校园主体——教职工、学生倾述自己真实的感想,如实评判校园文化建构的优劣,提出宝贵的参考意见。

④实地调查。到嘉祥石雕城参观,挑选有寓意的石雕作品,合理陈列在校园的绿化带、道路旁。去曾庙、武梁祠等地方文物保护单位考察学习,熟悉曾子重要思想遗产、汉画像石刻文化。

⑤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整理出嘉祥一中文化建设手册,协助指挥小组制定嘉祥一中东扩方案,最终拟开一节校园文化建构的讲座,拟在县域之内学校开展经验推广。

(2)课题研究操作要点

①课题成功申报后,主持人张衍凯召集课题骨干实验教师召开专题会议,向教师布置课题研究的事宜。宣读了课题实施方案,按照各自的特长布置分工,并邀请嘉祥一中教研室主任田新柱做课题研究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一批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论文、书籍,浏览了大量专门从事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的专业机构的网站,逐渐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努力触摸到校园文化建设领域的前沿阵地。

③开展实地调查,带领实验教师深入走访嘉祥一中的每一个角落。制作并发放了《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调查表》《嘉祥一中你最期待文化布置调查》等问卷。和嘉祥一中东扩指挥部总指挥黄存才书记多次面谈,虚心听取指挥部就嘉祥一中东扩之后的校园建筑的规划构想。协助济宁设计院制定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东扩之后的规划方案。

④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活动会议,建立了“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微信群,搭建交流平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尽可能的吸取全体教职工、学生的宝贵意见,融合集体智慧。经过广泛讨论、认真思考,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和行为,将对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建筑的功能划分,重要景点的意义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继承发扬上,而对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策略舍弃,避免研究问题散而庞杂,从而使本课题不至于陷入面面俱到却浅尝辄止的流弊。

课题主持人张衍凯和主要参与成员王陆军先后撰写《东扩之后嘉祥一中建筑设计与构想》和《曾子孝道进校园——以嘉祥一中为例》论文,将浮浅片段的探索与思考逐步推进,转化为理性的文字表述。

三.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正扎实有效地推进,目前已经到了中期阶段,也到了关键的攻坚阶段。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简单汇报如下:

1、理论成果

(1)课题主持人张衍凯完成论文草稿《东扩之后嘉祥一中建筑设计与构想》,课题组成员王陆军完成论文草稿《曾子孝道进校园——以嘉祥一中为例》,修改之后下一步积极向《今日嘉祥》《济宁教育》《新校园》等报刊投稿,保证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在县市级以上媒体报刊。

(2)协助济宁设计院完成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东扩设计方案,此方案得到学校主要领导的认可,成为嘉祥一中洪山校区校园文化建构的主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现已装订成册。

(3)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建构几经风雨,有经验有教训。课题组成员克服搜集困难前去学校档案室调取资料。东扩之前校园文化建构的珍贵资料,现已装订成册,构成我们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的基础。

(4)课题组成员闫长青将发放的调查表数据输入电脑,制作了数据结果分析图。经大数据分析,摸清了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得出绝大部分师生认为校园文化建构能显著提高教学成绩的结论,预测出未

来校园文化建构完成后带动学校发展的前景。

2、实践成果

(1)课题组成员张爱华设计发放了《嘉祥一中文化建构调查表》1000份,回收有效答卷986份。分析电脑数据统计,深入基层基本摸清了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的民意。

(2)课题组成员闫长青收集、拍摄了大量珍贵美丽的校园文化照片,经筛选后压缩打包保存。

(3)迎接山东省规范化高中验收过程中,和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张谷昶联合拍摄了反映学校基本办学情况的专题视频。视频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嘉祥一中文化建构方面的现有成果,其特色性、独创性、厚重感赢得了专家的赞誉。

(4)规划出东扩之后嘉祥一中萌山校区的鸟瞰图,放置在学校教研楼一楼大厅显要位置,让全校师生切实感受到嘉祥一中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从而充满坚定的文化自信。

(5)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建筑功能划分基本完成,拆除原教学楼至真楼、科技楼,新1#、2#教学楼、新宿舍楼、新理化生实验楼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独坐山东边新建体育场建设接近尾声,学校空间得到释放与扩大,校内绿化带、草木种植正有序进行。2017级高一4000多新生全安置在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

(6)对全校100多位班主任进行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培训。让班主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格物门,砥慧广场、校墙等代表性文化景点,写出心得体会,选择优秀作品刊登在校刊《渠清如许》,部分作品通过校园之声在全校广播。同学们增进了对嘉祥一中的认识,德育工作开展顺利。

四.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取得了一些还不成熟的阶段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并期待研究后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克服。

1、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人员,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在新课改形势下师生的教学负担较大,课题研究的教师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如何在繁重的教学管理下沉心钻研,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

2、课题组成员大学本课所学专业为中文、物理、化学等,建筑学、园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需要边搞研究边学习,逐渐弥补知识上的缺陷。这一天然的不足和缺陷,可能让研究行为缺少新颖的眼光考察,会限制课题研究的理论深度和降低课题的创新度。

3、设计方案画图与拍摄视频要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技术,需要课题组成员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课题组成员掌握的现代科技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需要加以培训,因而会增加研究过程的难度,花费更多的研究时间。

4.本课题虽冠以校园文化建构研究,但选取嘉祥一中萌山校区为研究对象,故本课题本质上属于个案研究。其地域性和独特性决定其他学校复制模仿的难度大,故成果的推广可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围绕本课题撰写的论文直到目前还没有在县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还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修改完善,这对课题的顺利结题依然构成挑战。

5、校园文化的渗透、陶冶、提升等功用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需要漫长的时间,可能一两年、也可能三五年。

嘉祥一中萌山校园文化建构完成后,采用何种方法、何种标准衡量和评估它的动态成果影响,还未找到较好的操作形式。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山东省校园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专业的学校文化策划机构。准备邀请山东省著名校园文化团队如山东省校园文化研究中心来校对嘉祥一中文化建构进行科学评估,在保持本校特色文化和原生态的前提下,提出科学中肯的修改建议,使嘉祥一中文化建构迈一个大的台阶。

2、实施走出去战略,拟在学校批准的前提下,准备与后勤校长王永进等一同参观国内知名文化高中。只要有先进的理念,实用的做法,就大胆吸取精华,移花接木,为我所用。

3、嘉祥一中官方网站截止到目前依然采用旧版,嘉祥一中萌山校区文化建构完成之后,协调信息处王峰主任,做好嘉祥一中官方网站的改版工作。改版后的新官方网站以鸟瞰图为页顶,设计专门板块流动校园文化建构图片,配以文字简介。新官方网站必将成为嘉祥一中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4、拟给县域中学校长录制一节汇报课,介绍嘉祥一中校园文化建构上的成功做法及不足;或至少在县市级以上教育报刊如《今日嘉祥》《济宁教育》等发表一篇专门论文,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宣传。

5、嘉祥是文明全国的“石雕之乡”,石雕雕艺精湛,种类繁多。嘉祥一中萌山校区大门即为石门,气势磅薄,古朴大气。学校将实施“一道两园”工程:在晨阳路两侧摆放石雕艺术作品,使之成为凸显学校特色的石雕文化大道;在新建1#、2#教学楼之间增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曾子雕塑,使之成为凸显学校特色的科学园;修建环山公路,在环山路两侧建设德育展室、校史展厅,构建学校的文化长廊,校史展厅设学校沿革展、发展成就展、校友名人录、典型榜样展等,把独山开发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育人园。

6、课题组成员不定期碰头,集思广益,汇总资料,挖掘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分工协作,接受课题的验收,顺利完成结题工作。

第四篇:中期研究报告 (500字)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阜阳市第三中学 孙玉芬 2008年10月10日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立项简介

项目名称:《信息技术与高中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项目类别:“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教电馆研062921401;立项时间:2007年3月;项目负责人:张晓丽

项目子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立项时间:2007年3月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孙玉芬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课题提出背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信息技术手段也一定程度的应用于学科教学。但是,应该看到,在现阶段整合还停留在浅层次上,整合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没有形成系统的整合模式及应用策略。而这又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并会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带来负面影响。? 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是安徽省教育系统的“卫生文明单位”,示范性高中,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们明确:广泛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开发教学资源库、开展教学试验和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职责。在理论上,可以完善学科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本课题将以教学模式的重建为研究基点,着力探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在各学科教学策略中产生的影响。根据我校特点,通过研究,总结、归纳提炼,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及科学的教学策略。这些研究成果是对传统学科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上,可以指导学科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帮助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能强化教师的整合意识,提高整合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教师全面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增加学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选择本课题,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1、从推进课程改革层面看,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保证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变革学习的评价方式等都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

2、从开展素质教育层面看,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能充分体现教师在设计学习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信息导航、指导情境观察、学习过程辅导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发现学习问题、探究疑难问题、参与协作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意义建构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学力水平。

3、从尝试创新教育层面看,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是成才关键。本课题研究突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和问题意识,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4、从实施终身教育层面看,现代社会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本课题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是研究的核心。

5、从国家教育的发展层面来看。在“十五”课题研究中,我校的广大教师围绕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重点解决的是作为技术手段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学科教学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问题。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和手段,但却忽略了或者说没有很好地研究并解决好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及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有效地形成适合教育教学自身发展的整合的模式与策略。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切实有效地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对形成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推进策略和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以认知科学、学科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为理论基础,跟踪国际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最新发展,基于信息化环境,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目的在于通过试验,形成多样化的学科课程教学策略和学习途径,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

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为:

(1)对地理学科课程类型进行系统分类研究;(2)每种课程类型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及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分类研究;

(3)信息技术环境下每种课程类型不同教学模式的实现方式,以及教与学困难

解决模式及方法研究。

五、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进行课程分析,系统研究学科课程类型;每种类型的可能教学模式、教与学环节、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信息技术手段所能够营造的环境及提供的有效支撑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每种模式不同教学环节困难的模式及方法,系统总结有效整合的策略。

2、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经验总结法:同伴之间将自己的经验及时地总结,再从理论高度提炼为案例、论文。?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查阅学习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文

章。

? 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

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4年,分为4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6.3-2007.3)。

阶段主要任务:策划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2.课题实施研究和小样试验阶段(2007.3-2007.12)。

阶段主要任务: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对学科课程类型进行系统分类,确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及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别,开展局部范围的小样试验,尝试研究。3.实施阶段(2008.1-2009.12)。

阶段主要任务: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探究、实践、总结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并通过中期评估,深化研究。4.总结阶段(2009.12-2010.6)。

阶段主要任务:做好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上报给总课题组。

七、课题研究保障机制 1.“九五”与“十五”期间,我们地理组一直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整合应用研究,与兄弟学校的地理组有着广泛的的合作和交流,并以高校为依托,得到了理论及技术上的指导及支持。通过近几年的课题试验,尤其是通过承担的“十五”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有效整合模式的研究”的实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大量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校园信息化系统。网络方面:校园网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所有教室、实验室、办公室都有网络端口,实现了教学、科研、办公的网络化。计算机教室方面:拥有4间学生专用计算机教室,5个专业多媒体教室,专用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研究。多媒体方面:大部分教室配备多媒体设施,包括计算机、背投一体机及音响设备,构建了日常教学多媒体平台,实现了日常教学多媒体化。更为重要的是,本组拥有一批专业素质出众、在本地具有学科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

3.学校已形成“专题研究——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制度。对获得研究成果的教师与研究人员优先获得专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制度化的管理模式,确保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完成此次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课题进展情况

自从2007年3月课题立项以后,学校立刻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本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指导与管理;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控制与评估;收集、总结、形成、推广最终研究成果。

总课题组组长:张晓莉(阜阳三中电教中心副主任 高级教师)

李 奇(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组长 高级教师)

子课题组组长:孙玉芬(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 高级教师)

负责子课题组研究工作的全面协调工作,执笔:子课题的申报,课题方案的制定、落实,课题培训、整合网站制作、管理、撰写子课题

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

成 员:马 静(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 高级教师)

负责地理新课程模块课程分类、研究策略的制定、实施、指

导、检查、落实相关的措施。

丁 彬(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 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培训、整合网站制作、管理,新课程有效整合的教学

实践,及研究理论的总结。

韦正周(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硕士 一级教师)

负责地理新课程模块课程分类、研究策略的制定、实施、指导、检查、落实相关的措施。

吴 强(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 二级教师)

董 瑞(阜阳三中地理教研组 二级教师)

负责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制作教学课件,新课程有效

整合的教学实践,及研究理论的总结。课题组长职责、课题负责人职责、课题组成员职责、科研先进个人评选方案。并且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条件,具体工作如下:

1、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每人一台手提电脑,班班有多媒体设备,做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资源,较好的进行课题研究。学校为教师订阅的了大量报刊、书籍、杂志,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论坛》、《电化教育》等,还每年拨款用于教师购买专业书籍,如《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这些书籍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

2、学校科研室进行好组织、监督、指导课题研究和总结工作。课题组每月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学校在学期末要对实验教师的实验工作进行总结、评比,把教师科研工作的量化作为教师工作成绩中重要的一项。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促进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3、对教师进行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学习方式有校内集体学习(请专家讲座,校领导讲座、教师集体交流研讨)、教师自学(阅读定阅的书籍杂志、印发的学习材料等)外出参观、听课、听讲座等。通过学习使教师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新课程理念、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学科整合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了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学会运用一些教育科研常用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4、对教师进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学校对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上课(包括计算机、录象机、实物投影等)进行了分阶段、多渠道、多层次的滚动式培训,使教师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如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演示课件,用flash制作动画课件,用frontpage制作网页课件等),还学习使用因特网、校园网进行教师、学生、家长的相互沟通、交流等。学校要求每位实验教师都要学会制作课件,学校在每学年进行课件评比,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里和市里的课件评比,使教师在学习、制作、使用,互助、互评、互学中计算机水平逐步提高。

5、课题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得分工,逐步实施,定期座谈交流,定期汇报上交研究成果,积极参加省市级教研活动。

6、课题教师上课题研究课:学校鼓励实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每人每学期要上展示课,展示课必须使用cat课件进行教学。学校组织校级课题研究课,积极参加市级研究课、优质课,每节研究课都要进行反复修改,精心制作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以达更佳效果。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要互相说课、听课、评课,教师们经常一起网上查阅资料,一起设计教学方案、一起制作课件,在集体的智慧中迸发灵感,加强改进,不断进步。教师在课后及时整理教学案例,并上交学校课题负责人。

实验一年多来,实验教师积极上课题实验课,上交课题实验课教案及反思,撰写实验论文,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学期末,课题负责人组织实验老师进行交流,课题负责人撰写了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十、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自从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学校教师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很高,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不仅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其他教师也积极自觉参与学习,老师们都知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因而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程度的带动了学校广大教师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成果:

(一)我们初步探索出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媒体,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3、自主探索,交流评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

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并通过延伸来拓宽学生视野。

(二)我们小组在尝试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融合的同时,主要尝试着构建全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发现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用智慧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建构实践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建构提供资源并创设任务情境,学生借助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对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初步建构,并把自己的想法借助信息技术表达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具体实践过程(师生共同协作尽力完成时间活动

过程)——总结反思(教师指导学生对实践过程总结,然后教师再通过布置更加具体复杂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完善。例如:太阳高度的教学设计《重体验、重探究、重实践》)

(三)我们课题小组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研究出教学模式组合。

制作出一批优秀课件,并撰写出多篇高质量的论文。

例如,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尝试出一种教学模式组合:

基本教学模式+自然地理教学模式

情境导入(多媒体)

新 /规律(运用课件演示,突破难点)

练习(利用多媒体解决实际问题)

拓 展

实验一年半,我组一共有4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一节评比课获市级一等奖,孙玉芬荣获市级“教坛新星”。我组教师在本课题的指导下,参加市级研究课都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我们课题小组创建了自己的网页,建立了地理资源库,做到了资源共享,为我们的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如下:精美的地理图库(地貌选图)

五、自该课题开展以来,我组教师积极研究,并取得了可西德教科研成果。如下为我组教师取得的研究成果。附表1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太多,计划的时间总在不断调整,老师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障。

2、教师的教学任务较多,平时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课件,没有足够的时间制作较好的教学课件。

3、教师们还不善于整理科研成果。教师往往干得很积极,但不善于积累素材、经验,有很多事做了,但不会写,只限于表面现象,无法深入挖掘,这也需要教师的深入学习与专家的指导、帮助,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七、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安排 继续学习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使实验教师能随时积累材料,写出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实验教师上课题研究课,积累研究素材;组织教师进行

定期研讨、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变化;进行课题的总结与结题工作,撰写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科研文章。

具体时间安排

(1)

2008 年10月——2009年12月: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继续

深入、细致的研究,每人都讲一节交流课,并上交研究体会。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探究、实践、总结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并通过中期评估,深化研究。(2)

2010年1月——2010年6月:继续进行实验,对整个研究过程

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学科的教学模式,并馔写论文或实验报告。做好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上报给总课题组。

附表2参考文献

第五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金坛市尧塘小学崔桂芳执笔

确立本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回顾历时一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小结如下:

一、前期阅读现状调查。

我们对我校10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目前小学尤其是广大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与新课程规定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谈这些“不务正业”之事,实属“多余”。据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有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书,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的占46.78%,放任不管的占8.9%。90%的家长在空暇时间不阅读书籍,更谈不上去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了。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

在调查的学生中,平时阅读内容是科普类的、历史类的很少,作文选的最多。表明,在农村的小学生思想里,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的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3、拥有的课外书太少。

据调查,学生个人拥有5本课外书的很少,学生家庭中有藏书的就更少,能而且学生拥有的课外书,极大部分都是作文选。由此不难看出,“家庭藏书量甚微”,“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也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少的原因之一。

4、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从调查显示,有80%的学生阅读书籍都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笔记,在15%有做笔记的学生当中,也是无非几个好词好句。

5、目的不够正确。

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绝大多数的学生看课外书是为了模仿优秀作文,为了考出好成绩、赢得老师家长的表扬,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是为了增长知识。

二、研究的具体实施

1、加强家校配合,营造读书氛围。

“一切为了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目标,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周一至周五的中午都开放阅览室,这期间,学生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室借阅书籍。其次,各班开办“图书角”,为班级制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图书角的书是学生每人自愿捐出自己的课外书,积少成多,形成图书角,配上图书管理员,让学生随时借阅。这样,减少了部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又扩充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一举两得。我校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明白“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道理。让他们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子女加强课外阅读,并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使家长知道:“要想让孩子丰富知识,就要阅读、阅读、再阅读。”

2、做好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我们邀请本校老师为学生举办“课外阅读知多少”的知识讲座,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摈弃了课外书等同于“作文选”的错误观念。如今的课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是适合学生读。本次讲座,在扩大学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了部分优秀读物。①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安徒生童话选》、《西游记》、《宇宙奥秘探索》等等。②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如向小学低年级推荐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之类的;而三四年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而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向学生介绍一些世界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3、指导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等。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其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向学生推荐各种读书笔记类型,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和想象型。教师还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情趣不稳定。为了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各班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此外我们在本校还举办了“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影响。

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一年来,通过课题组所有教师的不懈努力,尧塘小学的小学生包括教师逐渐从实验中受益,学生通过阅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相关知识了解得多了,课堂上发言也精彩起来。学生在校、市各级语文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很多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一个读书、爱书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广大师生能博览群书,勤做笔记,阅览室各类书籍经常被借阅。在日常教学中,每学期,每个年级的同学要共读同一本书,这样不仅方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还可以实现年级之间好书交换,达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的发挥书籍的作用。相关班级的学生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上下五千年》这三本书。通过多种活动,这些书籍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品味到了书的魅力。

2、形成了一个组织健全、团结进取的科研队伍,培养和锻炼了教师。在长期协作,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已经成为一个有共同志趣、团结奋进的强有力的集体,形成了一个职责分工明确而又互相融合的科研队伍。一批有志于研究课外阅读和语文素养的教师正在成长起来。通过研究逐步改变了学校师生的教学方式,以往教师埋头苦干,学生刻苦学习,往往精神和身体透支殆尽。课题研究让全校师生得到了书籍的滋润,青年教师虚心好学,勇于探索,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近年来,张仁荣、陈惠芳等教师撰写的论文、教育随笔等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当然学生是这次课题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大量的阅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许艳等同学的文章都刊登在各类报刊上。

四、研究的前景展望和反思。

我们下阶段准备在以下方面努力。潜入课堂教学研究,寻求课外文学阅读与课内语文教学的连接、互动,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元素综合运用于文学阅读反应进程,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融会贯通,尝试出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新途径。注重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积极开展电子化阅读,利用网络读书活动来弥补当前课外读物不足的情况。鼓励教师和学生勤于动笔,积极投稿,争取有更多更好的成绩。

课题要深入开展下去,要取得更大的影响和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学生的读书时间难以保证,因为当前应试教育还没有彻底解除,在考试的指挥棒影响下,我们的学生还是沉浸于题海,教师还必须应对上级的考试。

2、学生的读书交流多以班级间的交流为主,全校间的交流学习有待加强。

3、教师读书笔记、教育随笔具备一定的数量,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读书会虽然正常开展,但学校拥有的图书资料远远不够,随着会员的不断扩大,学校阅览室内图书的扩充和更新就势在必行了。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能够使语文教学从封闭的教学机制中解脱出来,开创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精神积累,使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农村课外阅读活动的将永远延续。我们会继续走着,想着,快乐着,收获着,感动着,温暖着„„

下载中期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期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浅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ayjky15250课题组的中期研究报告 立项号:ayjky15250 单位:安阳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负责人:王......

    6、中期研究报告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网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网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 汪春杰 2008.10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本课题从2006年开题......

    中期研究报告(合集五篇)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迎取幼儿生存教育的第一张护照 无锡市震泽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格式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二、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课题实施情况 七、初步成果 八、研究后的反思 九、研究展望......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5篇)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 课题研究基本情况。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解决问题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实验教材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

    十五小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十五小学:《小学生个性写作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2010年10月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2009年 月我校申报了语文学科“小学生个性写作实践与研究” 课题, 10月我们举......

    小学科学中期研究报告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述 课题来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科学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化......

    小学语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培养农村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能力的 中期研究总结 2015年4月份,本课题顺利立项以后,课题组重视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宛城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教研员对课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