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控检查审计项目工作底稿编号规则
内控检查/审计项目工作底稿编号规则
一、编号规则
1、Report项目报告,其中包括:
RE-1 内控检查报告/审计报告下发告知函 RE-2 内控检查报告/审计报告
RE-3 内控检查报告/审计报告审核记录表及资料 RE-4 内控检查发现/审计发现汇总表 RE-5 内控检查发现/审计发现跟进监督汇总表
2、Planning项目计划,其中包括: PL-1内控检查通知书/审计通知书 PL-2 内控检查/审计工作计划 PL-3内控检查/ 审计方案
PL-4 启动阶段及撤场阶段相关会议纪要 PL-5组织架构、制度流程及分析资料、审批权限 PL-6 项目待解决事项清单
如有其他的符合性控制测试底稿,请依次类比编号。
3、Compliance Test符合性控制测试底稿,其中包括:(1)CS-1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CS-2访谈记录 CS-3样本抽样记录 CS-4样本的穿行测试
如有其他的符合性控制测试底稿,请依次类比编号。(2)CT-1测试底稿的汇总底稿
CT-2,CT-3,CT-4….各具体样本的测试底稿,如支持文档、具体样本复印件等。
4、Substantive Test实质性测试底稿,其中包括:
ST-1测试底稿的汇总底稿
ST-2,ST-3,ST-4….各检查点测试底稿,如支持文档、具体样本复印件等。
二、索引说明
1、请注明各类底稿之间存在勾稽关系的索引编号。
2、发现汇总表中的编号索引按照该标准,如:<索引:CT-2-1/9.15>
三、注意事项
1、若工作条件所限未能编制电子工作底稿时,请以部门标准空白底稿作记录;
2、请在每张工作底稿(无论电子表格或手工表格)右上方签上文档编制、获取者的姓名、日期。
3、项目结束后应当在报告之日起两个月内完成对档案的整理、编号工作,及时归档。
第二篇:内控检查评价底稿填表说明(2013年版)
2013年内控检查评价底稿
填 表 说 明
目 录
总体情况介绍........................................1.检评底稿汇总表填表说明............................1.1汇总表1《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填表说明.....1.2 汇总表2《公司层面控制点执行情况汇总表》除签字外,无需填写。..........................................1.3汇总表3《业务层面控制点检查情况汇总表》除签字外,无需填写。............................................1.4汇总表4《未执行控制点汇总表》填写说明.........1.5汇总表5《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填写说明.....1.5.1财务报告缺陷-定量评价...................1.5.2财务报告缺陷-定性评价...................1.5.3非财务报告缺陷-定量评价.................1.5.4非财务报告缺陷-定性评价.................1.6汇总表6《内控工作意见和建议汇总表以及汇总表》.1.7汇总表7《内控日常工作评价汇总表》.............2.检评底稿明细表填表说明............................2.1明细表0《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表》填表说明.....2.2明细表1-48《综合业务管理检查评价底稿》填表说明2.2.1《检查评价底稿》填写说明..................2.2.2 《会计报表潜在错报率底稿》填写说明......总体情况介绍
江汉油田2013年内控检查评价底稿(以下简称检评底稿)是《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配套的检查评价底稿,按照实施细则检查评价与考核要求,在往年配套的检查评价底稿基础上修订而成。
检评底稿由56个评价底稿和《填表说明》组成。包括7张汇总表和49张明细表。
汇总表共计7张:汇总表1《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汇总表2《公司层面控制点执行情况汇总表》、汇总表3《业务层面控制点检查情况汇总表》、汇总表4《未执行控制点汇总表》、汇总表5《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汇总表6《内控工作意见和建议汇总表》、汇总表7《内控日常工作评价汇总表》。
明细表共计49张: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底稿和48个业务流程检查评价底稿。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底稿包含115个控制要求、48个业务流程检查评价底稿共包含1428个控制点。
对于检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填表说明》中均已标注红色或已加粗,请检查组在进行现场工作前认真阅读《填表说明》,熟悉相关操作,以免出现填写或汇总偏差。1.检评底稿汇总表填表说明
内控检查评价底稿中所有文件的表名均不能更改。1.1汇总表1《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填表说明 检查组填写内容:
被检查单位/部门:从下拉菜单中选取被检查单位或部门名称。总共包含了25家单位,25个机关部门及直属单位。
所属板块:从下拉菜单中选取被检查单位所属的板块。可以选择“油气主业”、“盐卤化工”、“后勤辅助”共3项。
1.5汇总表5《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填写说明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根据《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附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确定被检单位未执行控制点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并将汇总结果反馈至《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以得出检查评价结论。
“下属单位上经审计的利润(资产、营业收入)总额”、“公司上经审计的利润(资产、营业收入)总额”:由检查组如实手工填列。
利润指标:
•a1=利润总额潜在错报金额/下属单位上经审计的利润总额*100%;
•a2=利润总额潜在错报金额/公司上经审计的利润总额*100%;
资产指标: •b1=净资产潜在错报金额/下属单位上经审计的资产总额*100%;
•b2=净资产潜在错报金额/公司上经审计的资产总额*100%;
收入指标: •c1=营业收入潜在错报金额/下属单位上经审计的营业收入总额*100%。
•c2=营业收入潜在错报金额/公司上经审计的营业收入总额*100%。
指标值自动计算,无需手工填写。
指标使用原则:如果一个控制缺陷或缺陷组合影响的指标数量(如既影响利润又影响资产等)超过一个,应分别计算各指标数值,并按照孰高原则选择数值较高的指标进行缺陷认定。
缺陷等级:根据缺陷等级判定标准进行分析填列。1.5.2财务报告缺陷-定性评价
缺陷编号:根据《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附表-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财务报告定性缺陷共3类33项,每个缺陷标准均有相应编号(详见汇总表5中的《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检查组在填制缺陷编号时可在下拉菜单中选取,无需填写。
查组联络员填写;并且,检查组还应收集被检查单位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由被检单位内控办组织填写。
1.7汇总表7《内控日常工作评价汇总表》
检查组依照控制要点,通过相应的检查与测试方法,综合考虑被检单位内控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由检查组联络员评分、填写。
2.检评底稿明细表填表说明
2.1明细表0《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表》填表说明
明细表0《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表》包含11张检查评价底稿(分别是:1.1组织架构、1.2权责分配、1.3发展战略、1.4人力资源、1.5社会责任、1.6企业文化、1.7 反舞弊、1.8 内部审计、2 风险评估、3信息与沟通、4内部监督)和风险清单组成。底稿中灰色区域和风险清单内容供检查组参考。
检查组填写内容:
检查结论:检查组根据底稿列示控制要求和检查步骤与方法,结合《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第5部分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的规定对控制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判定,共5个类型,包括未执行、有效执行、不适用、未发生、未检查,检查组自下拉菜单选取。检查结论填写区域的默认颜色为灰色,在完成检查结论的填写后自动变为白色,便于检查人员填写完成后对整体底稿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漏检查的控制要求。控制点得分:只有当控制点“检查结论”为“有效执行”时得全分(不存在得部份分值),其他情况均不得分。此栏根据“检查结论”自动取得结果,无需手工填写。
检查记录-样本个数: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各控制点要求相应的样本数。
检查记录-样本记录:检查组应记录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各控制点要求相应的控制文档,明确样本的名称、文号。检查人员应依照检查
执行结果,并在样本检查记录如实填写,如“参见的XXX流程有效执行”,样本数按照应查样本量填写。若被参见流程所有控制点均为“未检查”/“不适用”/“未发生”,该参照点的检查结论也为“未检查”/“不适用”/“未发生”,所有参见点的检查记录均无须填写。某控制点与其从属的ERP控制点关系,当ERP控制点出现问题样本且与该控制点相关时,该控制点中也记录此问题样本,作为问题反映。
对未执行控制点的判断应把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形式欠缺或单位有替代措施可认定为有效执行。
样本记录:检查组应将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各控制点相应的控制文档,按照“有效执行的样本”以及“未有效执行的样本”分别记录,抽取的样本量应满足应检查样本个数要求,每个样本记录以分号隔开。由于各业务在不同单位发生频次不同,若被检查单位不能满足应检查样本量时,应按实际发生最大笔数抽取。对于被检查单位未提供检查样本的情形,那么在“未有效执行样本记录列”应填写“未提供的应检查样本量”,并且在“未有效执行样本个数列”按照应检查样本个数填写相同的数字。
2.2.2 《会计报表潜在错报率底稿》填写说明 控制点编号:无需检查组填写。
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影响会计报表潜在错报金额-会计报表项目:无需检查组填写。
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影响会计报表潜在错报金额-错报样本个数:自动链接样本记录表中相应控制点未执行的样本个数(b),无需检查组填写。
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影响会计报表潜在错报金额-潜在错报率:检查组根据《潜在错报率对照表》查表填写。
注:潜在错报率对照表中的样本量即为样本记录表中单个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实际检查样本数(a),错报数量即为会计报表潜在错报率底稿中错报样本个数。
0
第三篇:关于内控合规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内控合规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平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控与合规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平信联„2010‟71号)文件要求,我社积极发动员工开展各项内控合规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社积极配合参与联社举办的内控与合规征文、知识竞赛及“照镜子”活动,增加员工内控与合规的意识,培育良好的内控与合规文化。
二、我社已组织人员于六、七月份对《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综合业务系统操作规程(试行)》、贷款新规“三办法一指引”、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基础工作等级考核评分表等规程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消化,并结合工作实际排查风险点,对可能因违规导致案件发生的情形设臵防火墙。
三、针对我社业务差错率居高不下现象,要求差错反馈当天留下来学习反思,同时对平时业务操作流程及新的流程规定进行再梳理,提高员工业务操作水平,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四、我社成立信贷业务合规性检查工作实施小组于2010年7月14日至8月5日进行信贷合规自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检查与整改同步进行。此外,七月份组织开展“违规问题整改月”活动,对联社各类检查中已发现的问题进行对号入座,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确保逐条逐项整改到位。通过检查整改,强化合规经营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
五、我社以茶话会的形式组织全体员工讨论会,内容侧重于自我检查评估、经验交流,并根据联社要求,全体员工按时提交自己的内控与合规评估报告。
XX信用社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审计业务工作底稿填列要点
审计业务工作底稿填列要点
原则上每个审计科目工作底稿的填列按审计程序表上的要点进行,对有关个别科目明确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货币资金,盘点、证明、未达帐调整、取得银行对帐单、函证、抽查、分析、判断,审计说明
2、往来款,编制余额表,帐龄分析,坏帐准备计提及依据,函证,替代测试,关注期后情况、有无抽资或变相抽资,有无重分类,检查凭证,审计说明
3、存货,取得收发存报表,按一定量(40%----100%)盘点或取得保管证明、计价测试、大额购入发票复印件、分析、判断,检查凭证,审计说明
4、长期投资,取得法律性资料,会计核算是否恰当,被投资单位报表,判断、分析,原始发票复印,检查凭证,审计说明
5、固定资产,新增固定资产盘点,大额购入发票复印件,折旧计提测算,类别分类,产权证明复印件,折旧计入费用是否恰当,检查凭证,相应检查固定资产清理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审计说明
6、其他资产,分析合理性,检查凭证,有关证明件复印,判断披露是否合理,审计说明
7、短期借款,借款合同及函证,利息计入费用及计提支付是否恰当,检查及复印,审计说明
8、应交税金,复核计提是否恰当,钩稽关系是否相符,期末纳税申报表检查复印,关注小税种以及所得税、增值税、流转税,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审计说明
9、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与所得税钩稽,开支是否合理,复印其中12月份或其他可以说明问题的某个月工资单,检查人数是否真实,审计说明
10、实收资本,取得验资报告,营业执照复印件,关注是否与明细帐一致,关注变化原因以及依据,审计说明
11、公积金,关注变化依据,检查会计分录,复印原始依据,审计说明
12、未分配利润,关注变化依据,分配依据,借贷处理是否合理,与本年利润一起检查测试,关注企业、个人所得税,审计说明
13、收入,关注分月度变化是否合理,截止性测试,与税金钩稽,检查发票、应收帐款、预收帐款、收款收据,审计说明
14、成本,与存货钩稽,分析月份之间变化是否合理,复印成本结算单,并进行分析,检查成本结转是否符合一贯性,审计说明
15、费用类,分类加计,分析异常明细科目,检查凭证,复印原始单据及记帐凭证,大额支付依据,与所得税底稿及其他科目钩稽,审计说明
16、其他业务收支,与税金钩稽,分析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审计说明
17、营业外收支,与所得税钩稽,检查原始凭证,大额收支复印,审计说明
18、所得税,纳税政策,亏损弥补情况,作出纳税调整,审计说明
19、现金流量表,重做报表,分析,调整,关注异常项目,审计说明
20、外汇年检,与前一年钩稽,由企业填制后审计,分析报表,分析异常项目,审计说明
21、其他
另:每个科目应核对帐帐、帐表相符,底稿钩稽关系相符,有必须的审计说明,有明确的审计结论,书写清楚、规范。会计报表附注应全面与重点结合。以上即日始执行。
第五篇:银行管理第六章内控、合规与审计
第六章内控、合规和审计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内部控制 第二节合规管理 第三节内外部审计
第一节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组织目标实现而建立的控制机制和实施的管控措施,对于以经营风险为主的银行而言,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同时,内部控制也是一个动态概念。
【知识点】内部控制的起源与发展(大纲没有要求)(一)内部控制在国外的发展
一般认为,内部控制发展大致经历五个阶段,分别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二)内部控制在中国的发展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提出了包括“三道防线”在内的内控建设要求;
2014年中国银监会修订发布了新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原则、职责及措施,同时还从内控评价、内控监督和监管约束等方面引导银行强化内控管理。
【知识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2008年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借鉴COSO定义基础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014年中国银监会修订发布了新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明确“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无论是对于一般企业还是商业银行,首先,都强调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明确了内部控制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最后,明确了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全过程控制。同时,内部控制又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动态过程。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中国银监会新修订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结合商业银行实际,确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四项目标。
1.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贯彻执行。2.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3.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4.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记录、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在上述四个控制目标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合法合规、风险管理有效、财务会计等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目标,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不仅要满足基础目标,还要最终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行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1.全覆盖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避免存在盲区和空白。
2.制衡性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3.审慎性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设立机构或开办业务均应坚持内控优先。
4.相匹配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产品复杂程度、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知识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掌握)(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银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商业银行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1.目标设定。主要包括经营管理合法合规、风险管理有效、财务会计等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以及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实现上述目标,均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2.风险识别。既包括人力资源、运营管理、自主创新、财务等企业内部因素,也包括经济、法律、社会、科技、自然环境等企业外部因素。同时,对各类主要风险要进行持续监控。
3.风险分析。是指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4.风险应对。风险应对策略包括四种基本类型: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结合具体业务和事项,为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所运用的控制政策、程序及措施。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运营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这是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控制手段。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人员兼任,否则可能发生弄虚作假或舞弊行为的职务。一般应当加以分离的不相容职务有:授权审批与业务执行、业务执行与监督审核、业务执行与相应记录、财务保管与相应记录、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2.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银行各级人员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才能执行有关经济业务,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得处理有关业务。
授权一般分为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其中,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3.会计系统控制。
商业银行应当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与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各项业务交易,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同时,应当建立有效的核对、监控制度。
4.运营控制。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与其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明确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组织开展演练和定期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评估,有效应对运营中断事件,保证业务持续运营。此外,还要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5.绩效考评控制。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银行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商业银行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整理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并借助信息技术,促使这些信息以恰当的方式在各个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的过程。
1.信息与沟通的基本要求。(1)信息收集(2)信息加工(3)信息传递。2.信息技术的运用。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还应当加强对信息的安全控制和保密管理,对各类信息实施分等级安全管理,对信息系统访问实施权限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3.反舞弊及客户投诉。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同时,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当建立健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制定投诉处理工作流程,定期汇总分析投诉反映事项,查找问题,有效改进服务和管理。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加以改进的过程。
1.内部控制评价。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应当由董事会指定的部门组织实施。
2.内部控制监督。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均承担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职责,根据分工协调配合,构建覆盖各级机构、各个产品、各个业务流程的监督检查体系。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方式实施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持续监管,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组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提出监管意见,督促商业银行持续加以完善。
【知识点】内部控制的职责分工(考纲没有要求)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组成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治理和组织架构。
(一)董事会(二)监事会(三)高级管理层(四)业务部门
业务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五)内控管理职能部门
商业银行应当指定专门部门作为内控管理职能部门,牵头内部控制体系的统筹规划、组织落实和检查评估。
内部控制管理职能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六)内部审计部门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履行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第二节
合规管理
【知识点】合规管理概述(掌握)(一)基本概念 1.合规的含义
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颁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中对“合规”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合规是指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该指引第三条指出,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2.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守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后果有多钟表现形式,既可能是遭受到法律制裁,也可能是在财务上蒙受损失。或者银行因为发生违规行为而使自身的声誉受到冲击,市场主体和公众对该商业银行的信心下降。
3.合规管理
银行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主动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合规风险,并且主动采取适当纠正措施,控制和管理银行合规风险,以避免因违规经营而导致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等的动态循环过程。
(二)合规管理目标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因此,合规是合规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合规管理体系
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构建有效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更是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重要基础。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规定了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具体包括的基本要素:合规政策、合规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资源、合规风险管理计划、合规风险识别和管理流程、合规培训与教育制度。
1.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管理职责(1)董事会职责
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对构建高效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银行合规负有最终责任。
(2)监事会职责。
监事会应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合规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3)高级管理层职责。
按照《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高级管理层应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履行合规管理职责。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还特别强调合规负责人作为高管层组成之一的重要责任,即应全面协调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监督合规管理部门根据合规风险管理计划履行职责,定期向高级管理层提交合规风险评估报告。合规负责人不得分管业务条线。
2.合规政策 商业银行的合规政策,是规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以及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框架等有关银行合规经营基本理念的纲领性文件,是商业银行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制定合规管理程序、合规管理流程、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的重要依据。
按照《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商业银行的合规政策应明确所有员工和业务条线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及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主要程序,并对合规管理职能的有关事项做出规定。
3.合规部门
(1)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初期的首要任务就是任命合规负责人、组建合规管理部门。
(2)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合规管理部门组织架构及报告路线,并为合规部门有效履行合规风险管理职责提供充分的资源及配套机制,确保合规管理部门和合规负责人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3)合规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合规部门与内审部门有着较清晰的职责边界。
(4)商业银行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分离,合规管理职能的履行情况应受到内部审计部门定期的独立评价。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合规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的机构或者人员应彼此相对独立。
【知识点】合规管理的流程(掌握)(一)合规风险识别和评估
合规风险识别是指对银行内部合规风险的存在或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合规风险产生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判断,并且通过收集和整理银行所有的合规风险点开成合规风险列表,以便进一步对合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等系统性活动。
合规风险识别是合规风险管理的第一个阶段,是对合规风险的定性分析,也是整个合规风险管理的基础。
合规风险评估和测试是指在合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估计和测定发生因合规风险而可能导致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等相关风险损失概率和损失大小,以及对银行整体运营产生影响的程度。
由于合规风险是随时存在的,因此,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也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和动态的过程。
(二)合规风险的监测和测试
在整个合规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的监测和测试属于合规风险管理的验证阶段。
合规风险的监测和测试就是要在银行内部对与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有关的风险暴露进行追踪、核查。
(三)合规风险报告
合规风险报告是指合规管理部门等依照银行内部合规风险管理程序,并按规定的报告路线,及时、全面、完整地向管理层提供定性和定量描述的银行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合规风险状况的报告。【知识点】合规管理的基本机制(掌握)(一)合规绩效考核机制与合规问责机制
银行合规管理的绩效考核和问责通常分为两个层面:(1)对经营管理部门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考核问责;(2)对合规部门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问责。(二)诚信举报机制
诚信举报机制是指通过制度安排、技术保障等措施,鼓励内部员工基于个人的良知、伦理与道德判断或公共利益的考虑,对其认为是违反了法律法规、监管规定或诚信道德准则的行为和主体进行举报。
商业银行应建立诚信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举报违法、违反职业操守或可疑的行为,并充分保护举报人。
建立诚信举报机制,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有利于员工之间的相互约束;有利于合规文化的形成。
(三)合规培训与教育制度
合规培训与教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对经营管理部门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2)对合规部门职员的教育与培训。
合规管理部门应在合规负责人的管理下协助高级管理层有效识别和管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商业银行应为合规管理部门配备有效履行合规管理职能的资源。
合规培训与教育包括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所有员工的定期培训,还应该有根据不同风险需求、员工层次以及监管要求等设计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知识点】合规文化建设(掌握)
合规文化应成为银行企业文化的的核心构成要素,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在合规文化的配合下方能有效发挥作用。
合规文化是指银行机构为避免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一种普遍意识、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以从精神方面确保其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符合法律法规、自律组织约定以及内部规章的要求。
合规文化的内涵包括诚实、守信、正直等职业道德与行为操守,以及银行对社会负责、银行对员工负责、员工对银行负责、员工对其他员工负责等价值观念取向。
(一)合规文化的特点
1.合规文化的核心是法律意识 2.合规文化是银行的自身需求 3.合规文化体现了价值取向 4.合规文化必须通过制度传达(二)合规文化的实现
(1)树立“合规从高层做起”的理念(2)树立“主动合规”理念(3)树立“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4)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5)树立“有效互动”的理念
第三节
内外部审计(本节考纲没有要求)
【知识点】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事务所审计、独立审计)并列为三大类审计。内部审计至今已经历了古代内部审计、近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三个发展阶段。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2013年8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以公告形式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审计在银行的传统说法称为稽核,两者基本上是一个意思。中国银监会将审计监督条线作为业务管理条线(第一道防线)、风险合规条线(第二道防线)后的第三道防线,要求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有机配合、无缝对接。
(二)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方法 1.现场审计。
这是内部审计中最传统和最主要的工作方式。现场审计主要包括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及离任审计三个方面。
2.非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监测范围主要包括管辖范围内机构的机构概揽、业务异动分析、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报告、后续跟踪、日常信息收集与监测等。
3.现场走访。
一是内部分行走访。二是监管机构走访。4.自行查核。
由内部审计部门确定全行自行查核关键风险点,各分支机构定期组织查核,对照整改。
(三)内部审计的目标及主要事项
1.银行内部审计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1)保证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监管部门规章的贯彻执行。
(2)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框架内,促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3)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营,增加价值。2.银行内部审计事项主要包括:
(1)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及合规部门工作情况。(2)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3)风险状况及风险识别、计量、监控程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4)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维护的情况。(5)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与风险相关的资本评估系统情况。(7)机构运营绩效和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等。(四)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和相关职权
银行应以制度形式明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首席审计官(或称总审计师)和内部审计部门、人员职责以及相应权限,并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银行建立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应当是独立垂直的,审计预算、人员薪酬、主要负责人任免由董事会或其专门委员会决定。
1.董事会
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负责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
2.审计委员会
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并应由独立董事担任。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负责审查银行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3.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对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责,制定内部审计程序,评价风险状况和管理情况,落实审计工作计划,开展后续审计,监督整改情况,对审计项目质量负责,做好档案管理。
4.首席审计官
首席审计官由董事会任命并纳入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范围,其岗位变动要事前向中国银监会报告。5.内部审计人员
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原则上按员工总人数的1%配备,并建立内部岗位轮换制。
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制度,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等执业资格,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五)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1.内部审计部门可就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有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但为确保其独立性,不应直接参与或负责内部控制设计和经营管理决策与执行。
2.内部审计部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审计频率和程度应与银行业务性质、复杂程度、风险状况和管理水平相一致。对每一营业机构的风险评估每年至少一次,审计每两年至少一次。
3.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建立完善非现场内部审计监测体系及内部审计操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4.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经董事会批准后,可将部分内部审计项目外包,但需事先对外包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估。中国银监会明确,银行的战略管理、核心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等职能不宜外包。
5.董事会可聘请外部机构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尽职情况进行评价,并保证外部检查人员独立于评价对象、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以及与评价对象没有利益冲突。
(六)内部审计的报告制度
中国银监会要求,银行应建立与垂直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报告制度和报告线路。
1.内部
审计委员会应按季度向董事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并通报高级管理层和监事会。
首席审计官和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及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主要负责人报送审计报告;按季度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主要负责人报告审计工作情况;每年至少一次向董事会提交包括履职情况、审计发现和建议等内容的审计工作报告。
2.外部
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建立完善与中国银监会的沟通和报告制度,就重大审计发现及时报告。内部审计部门应向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七)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与问责
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内部审计成果得以充分利用。
2.董事会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内部审计相关各方的尽职、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3.董事会应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追究责任。(八)银行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及相关人员需关注的相关内部审计事项
1.认真学习和遵守有关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切实贯彻和执行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合规经营。
2.熟悉和掌握本行有关内部审计的组织框架和相关制度、流程,自觉接受和认真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对审计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审计结论的审计机构的上级机构进行复议。
3.认真执行中国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后,及时向其离任机构所在地监管机构报送离任审计报告。
【知识点】外部审计(一)外部审计概念
外部审计是指独立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以及独立执行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进行的审计。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两者均是审计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门。内部审计具有预防性、经常性和针对性,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对外部审计能起辅助和补充作用;而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又能起到支持和指导作用。
银行的董事会应对外部审计负最终责任,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委托外审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需要说明的是,我国银行监督管理部门对银行进行的检查,不属于审计,更谈不上是外部审计,而只是经济监督形式。
(二)外部审计委托
1.中国银监会要求,银行应当委托具有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声誉良好的外审机构从事审计业务。
2.外审机构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银行不宜委托其从事外部审计业务:
(1)专业胜任能力、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审计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明显不足的;
(2)存在欺诈和舞弊行为,在执业经历中受过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且未满三年的;
(3)与被审计机构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的。(三)外部审计质量控制
1.银行应当了解外部审计程序及质量控制体系,配合外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
2.银行应当对外审机构的审计报告质量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估。
3.外审机构同一签字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外部审计的服务年限不得超过五年。
4.银行不宜委托负责其外部审计的外审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四)外部审计结果的利用
1.银行应当在收到外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后及时将副本报送银行业监管机构。
2.银行应当建立外部审计结果、整改建议等审计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相关信息。
3.银行应当重视并积极整改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将整改结果报送银行业监管机构。
(五)中国银监会与外审机构的沟通
【知识点】银行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及相关人员需关注的内外部审计相关事项
(一)关于内部审计的目标与理念
内部审计的目标不仅仅是审查评价,能够有效改善内控效果,防范化解风险才是关键,这与中国银监会一直倡导的“三管一提高”(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不谋而合。
(二)关于内部审计的功能与边界
为保证审计工作充分有效,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独立于所审计或核查的业务活动,并独立于日常内部控制过程。
内部审计部门对于银行分支机构可就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有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但不应直接参与或负责内部控制设计和经营管理决策与执行。
(三)当前的内外审关注点
1.内审在案件防控工作中的思路及重心应由发现、揭露违法、违规行为和现象向防范操作风险及案件风险,提升内控水平转移。2.将案件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营业机构每年的风险评估。
3.将案件风险的审计作为一项重要风险融入信贷业务审计、会计业务审计、重要岗位人员履职审计、出纳业务审计以及其他日常监督活动中。
4.对发现的风险或问题督促及时整改。5.加强与监管部门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