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如何依托品牌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考_调研报告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做多做大做强做响县域企业。对外招商引资,对内鼓励创业,侧重的是县域企业的“做多”,实现县域企业数量上的扩张,这自然是发展县域经济必唱的前台戏。与此同时,还必须促使县域内的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响品牌,实现县域企业质量上的提升,这也必然是发展县域经济应演的重头戏。如何做大做强县域企业,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创造和提升企业独立品牌,形×××域经济的整体品牌,依托品牌效应扩张县域经济的辐射力和竞争力,是一帖无可争辩、立竿见影的良方。近年来,江山县域企业数量猛增,众多企业已经走完发展的初始阶段,这标志着,江山县域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今后的发展,必须依托品牌,借力(品牌之力)发展。
一、正视品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品牌是国家权威部门和社会对一种产品的公认度,集中体现在“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等荣誉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品牌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然的产物和经济发展赖以推动的重要力量之一。
⒈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来讲,品牌是市场经济趋向成熟的必然要求。计划经济不存在竞争,品牌不能显示它的价值;物质贫乏时代消费的选择空间很小,品牌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两种情况下,品牌都难有用武之地,不能显现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竞争往往是一种无序的竞争,人们的品牌意识也很淡薄,品牌也只能处于萌芽状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趋向成熟,各种因素都有了发展变化,品牌逐渐成为必然的追求,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现。其一,市场竞争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品牌竞争作为市场有序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也逐步走向市场的前台;其二,丰富的物质世界扩大了消费选择的空间,消费者的选择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感性变为理性,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追求好声誉、高品质、有档次的品牌产品成为消费的主流和方向;其三,企业在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也将改变竞争手段,打造品牌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理性选择;其四,政府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必然把另一着力点放在引导企业注重品牌竞争上面。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市场经济越完善越发达,品牌就越来越重要。
⒉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讲,品牌潜在的生产力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实力招牌,反映了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好比是企业的身份证,是市场主体获得竞争优势的入场券,是获得和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基本载体,是企业法律地位最受保护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企业信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亮点和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加入,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竞争中由原来的成本、价格等初级阶段的竞争演变成为品牌竞争;资本的扩张也由原来的有形资产扩张转化为利用品牌的无形资产扩张。像美国《金融世界》权威量化的可口可乐、微软的商标无形价值就分别达亿美元、亿美元。在市场中,有时无形的品牌甚至比一个有形的企业还重要。比如,全世界著名品牌“耐克”运动鞋,自己就没有一个生产车间;我国名牌服装,×××的“美斯特·邦威”也没有自己的生产企业。他们共同的经验,就是经营好一个品牌。可以说,品牌既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也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更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外在体现。
⒊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讲,品牌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影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生态环境、土地、资金等要素不可置否,品牌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一个知名品牌,带给消费者的是超过商品本身的满足感,是消费者地位、身价、荣耀的象征,而且更多地带有文化色彩和思想上的影响,起到征服人心的作用,因此,品牌一旦建立,就具有广泛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就具有公认性、深入性、持久性。这就给一个地方的经济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同样,品牌独创性、高贵性的特点也彰显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品牌可以增加城市的知名度,提高城市的外在形象,增强城市的对外吸引力。“海尔”为青岛增了辉,“雅戈尔”为宁波添了彩,“虎牌”水泥也为江山增了光,品牌为这些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为这些城市带来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实践证明,品牌的数量、档次显现着一个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外在的影响力,与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外在的影响力成正比,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成正比。
二、我市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市从年开始实施品牌战略,着手培育发展、组织申报各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包括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衢州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第二篇:对如何依托品牌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考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做多做大做强做响县域企业。对外招商引资,对内鼓励创业,侧重的是县域企业的“做多”,实现县域企业数量上的扩张,这自然是发展县域经济必唱的前台戏。与此同时,还必须促使县域内的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响品牌,实现县域企业质量上的提升,这也必然是发展县域经济应演的重头戏。如何做大做强县域企业,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随着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创造和提升企业独立品牌,形成县域经济的整体品牌,依托品牌效应扩张县域经济的辐射力和竞争力,是一帖无可争辩、立竿见影的良方。近年来,江山县域企业数量猛增,众多企业已经走完发展的初始阶段,这标志着,江山县域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今后的发展,必须依托品牌,借力(品牌之力)发展。
一、正视品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品牌是国家权威部门和社会对一种产品的公认度,集中体现在“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等荣誉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品牌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然的产物和经济发展赖以推动的重要力量之一。
⒈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来讲,品牌是市场经济趋向成熟的必然要求。计划经济不存在竞争,品牌不能显示它的价值;物质贫乏时代消费的选择空间很小,品牌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两种情况下,品牌都难有用武之地,不能显现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竞争往往是一种无序的竞争,人们的品牌意识也很淡薄,品牌也只能处于萌芽状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趋向成熟,各种因素都有了发展变化,品牌逐渐成为必然的追求,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现。其一,市场竞争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品牌竞争作为市场有序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也逐步走向市场的前台;其二,丰富的物质世界扩大了消费选择的空间,消费者的选择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感性变为理性,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追求好声誉、高品质、有档次的品牌产品成为消费的主流和方向;其三,企业在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也将改变竞争手段,打造品牌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理性选择;其四,政府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必然把另一着力点放在引导企业注重品牌竞争上面。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市场经济越完善越发达,品牌就越来越重要。
⒉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讲,品牌潜在的生产力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实力招牌,反映了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好比是企业的身份证,是市场主体获得竞争优势的入场券,是获得和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基本载体,是企业法律地位最受保护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企业信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亮点和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加入,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竞争中由原来的成本、价格等初级阶段的竞争演变成为品牌竞争;资本的扩张也由原来的有形资产扩张转化为利用品牌的无形资产扩张。像美国《金融世界》权威量化的可口可乐、微软的商标无形价值就分别达亿美元、亿美元。在市场中,有时无形的品牌甚至比一个有形的企业还重要。比如,全世界著名品牌“耐克”运动鞋,自己就没有一个生产车间;我国名牌服装,温州市的“美斯特·邦威”也没有自己的生产企业。他们共同的经验,就是经营好一个品牌。可以说,品牌既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也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更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外在体现。
⒊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讲,品牌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影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生态环境、土地、资金等要素不可置否,品牌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一个知名品牌,带给消费者的是超过商品本身的满足感,是消费者地位、身价、荣耀的象征,而且更多地带有文化色彩和思想上的影响,起到征服人心的作用,因此,品牌一旦建立,就具有广泛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就具有公认性、深入性、持久性。这就给一个地方的经济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同样,品牌独创性、高贵性的特点也彰显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品牌可以增加城市的知名度,提高城市的外在形象,增强城市的对外吸引力。“海尔”为青岛增了辉,“雅戈尔”为宁波添了彩,“虎牌”水泥也为江山增了光,品牌为这些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为这些城市带来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实践证明,品牌的数量、档次显现着一个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外在的影响力,与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外在的影响力成正比,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成正比。
二、我市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市从年开始实施品牌战略,着手培育发展、组织申报各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包括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衢州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目前,我市共有省著名商标个(虎山、江山虎、江变、贝林、虎球、江郎山绿牡丹),衢州市著名商标
个;国家免检产品个(虎山、虎球、江山虎、虎霸)、浙江名牌产品个(水泥、蜂产品等)、衢州市名牌产品个,位列衢州市各县(市、区)第一,其中国家免检产品衢州市仅有个,我市就占其。上述品牌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和实现利税的,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提高了
经济运行质量,为我市“兴工强市”作出了较大贡献。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及其企业不仅成为各行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水平的代表和“排头兵”,也有力支撑和带动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名牌战略的实施,对增强全社会的名牌意识、质量意识和创造品牌的信心,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从衢州市外横向比较的结果来看,我市品牌数量还比较少、高档次品牌的比例不多,社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主要问题及原因表现在四“重”四“轻”上:
⒈重内力,轻外力,创品牌意识不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既要依靠科技、人才、项目、管理等生产内力的推动,也需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等流通外力的扩张。目前,我市创品牌意识总体不强,重发展内力、轻发展外力的现象还较多的存在。从企业自身来说,许多企业谋求发展,重心往往偏在企业内力的壮大上,对品牌等外力的促动作用重视不够。表现在,企业资金的投入投在添设备、上项目、搞技改的多,投在争创、宣传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上的比例明显偏少。从政府角度来讲,在一定阶段中,政府鼓励企业上项目、搞技改、扩规模的扶持政策多、力度大,这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而到现阶段,县域经济的发展逐渐依托于品牌,政府对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也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打造品牌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品牌的重视,国内外许多地区和企业的一些做法对我们应该有所启迪,像温州市就对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实行重奖政策;美国可口可乐商标有年的历史,驰名全世界,但公司每年还拿出利润的做品牌的广告宣传费用等。
⒉重短期,轻长期,创品牌不重质量。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经济的发展求快但不能过快,过快了发展就会产生离心力,偏离发展的规律和科学的轨道;同样,一味追求快速,发展的手段可能就会跑出市场规律和法律法规的框架外。偏重速度的发展不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我市的一些企业,特别是新兴的行业、企业,求速度心切,产品的科技、环保不达标、缺少高品位,质量不过关,有的甚至产品的包装、商标、称号都假冒他人品牌。质量是品牌的生命,这些不注重以产品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随大流傍名牌搭便车的行为,是一种短期行为,虽然能得一时之利、沾一孔之光,但必然会迷失自我,或始终难以做大,或最终自取灭亡。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枚不胜举。如嵊州领带,总量虽然占了全球的,但贴的是别人的牌子,缺少自己的金字招牌,只能过来料来样加工的小日子,当别人的配角。十几年前的江山地弹簧,没有注意抓质量创品牌,陷入混乱竞争的局面,一度辉煌之后就销声匿迹。温州皮鞋,东山再起,一举成名海内外,也就是因为吸取了教训,狠抓产品质量,创立了奥康、康奈等自己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实践证明,轻质量、傍名牌其实是自我否定、自我扼杀,既侵犯了品牌企业的权益,又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必然要受到市场的淘汰、消费者的抛弃和法律的制裁。
⒊重数量,轻结构,创品牌潜力不足。目前全省浙江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各地数量分为四个梯队,这种梯队排列分布基本上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相适应,从数量上看,我市在衢州市来说占的比重较大。目前,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评价实行按目录申报的评价制度,浙江著名商标、名牌产品评价也基本上定位在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终端消费品上,而且对其规模、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从我市目前产品结构情况看,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优势企业没有注意按照国家评价标准加强品牌的自我培育,够创品牌条件的产品和企业为数不多。我市现有的个浙江名牌产品和个浙江省著名商标,水泥生产企业就占了家,个国家免检产品也全部是水泥产品,其他我市优势产业如机电、消防、塑料、竹木加工业等依然空白,这说明我市现有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产业结构也极不平衡,尤其缺乏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这将大大影响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发展后劲,导致争创未来品牌的市场潜力明显不足。
⒋重表象,轻实质,创品牌不重内涵。许多企业对品牌的认识还存在种种误区,注重品牌的表象,没有理解品牌的实质内涵。一是认为“金牌就是名牌”,把博览会上颁发的“金奖”、“银奖”认为是名牌,实际上“金牌”不等于名牌,它仅仅是会议组织机构对参展商品的评价,而名牌是消费者对产品整体的评价,它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并不收取企业任何费用,是含金量极高的产品名誉。二是认为“高质量就是名牌”。有些企业,其产品经过权威机构检测符合某一标准,甚至达到了国际标准,便认为创出了名牌。其实,高质量不等于名牌,因为名牌不是在实验室里测量出来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摔打出来的,高质量只是企业创名牌的一项重要条件或手段。三是认为“高档就是名牌”。高档并不等于名牌,任何档次的产品都有自己的名牌,大众化的商品更容易创出名牌,因为名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拥有众多的消费者就是创名牌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仅生产只供极少数消费者的产品,那么就很难创出名牌。四是认为“高科技等于名牌”。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能够创出名牌,名牌也并非都是高科技产品。例如,纯净水本是一个很平常的项目,生产工艺也极其简单,甚至个体户都能够生产,但娃哈哈集团却将其做成了一个大品牌。企业对品牌这些重表象、轻实质的误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申报、争创品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对实施品牌战略的几点对策建议
实施品牌战略,从发展的态势看,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重视的程度和实施的力度问题。未来市场将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今后县域经济的竞争,很大层面上将是品牌的竞争。必须抢抓先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品牌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的更快发展。着重要凸现以下五个“度”:
⒈打出“品牌兴市”口号,提升政府对品牌战略实施的重视程度。县域经济的发展,总是有一个阶段性层梯式的过程,因此,既要有宏观上的长远规划,也要有阶段性的近期目标。世纪年代,我市提出“工业立市”的口号和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一个阶段中心工作,引导全市人民把发展的重心和注意力倾注到工业上,到了年代末,我市的工业就初具规模,工业的占比和对社会的贡献力越来越大,县域经济有了质的提升,初步实现了“发展工业,城市则立”的目标。年,我市又根据经济发展的程度,适时提出更高层面的“兴工强市”口号和战略。五年来,全市人民又在“兴”字上做文章,集中精力狠抓工业,工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实践证明,阶段性战略目标的准确、适时定位,十分重要,决定了一个区域发展经济力量的集中方向和经济发展的导向。从我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工业经济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从市外一些地区对今后经济发展的定位来看,品牌经济已倍受重视,像温州市就已经提出了“质量兴市”的战略。因此,我市提出“品牌兴市”新口号和新战略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品牌兴市”口号和战略的提出,将会提升政府对品牌战略实施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引导全市关注品牌,争创品牌,以做多、做大、做强品牌促进县域经济的兴旺发达。
⒉制定扶持品牌政策,加大政府对企业争创品牌的促进力度。任何一项工作,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最大的促动力。创造品牌、经营品牌的主体是企业,但在开始阶段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制定扶持政策加以促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与调控职能,确立品牌经济理念,把创品牌和保品牌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服务职能。要制定品牌战略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出台实施意见和奖励、优惠政策,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培育、扶持和规范,帮助和促进企业争创品牌。如每年从市财政按排一定资金,建立品牌发展专项经费,给予有关企业一定的奖励;每年把争创品牌项目列入“”工程;对培育发展品牌产品进行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优先列入市技改计划,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衢州市级以上品牌产品企业,及拟创品牌企业的税收,采取先征后补的办法,使企业轻装上阵,更为从容地参与市场竞争;加大“品牌兴市”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的品牌意识等。
⒊选准品牌扶持重点,增强政府对品牌产品的选育力度。对已有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企业进行扶持,对潜在的优势产品和企业进行培育,无疑是现阶段我市实施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市还不可能大范围地对大量企业进行全面扶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重点地选择有限方向,力争在局部形成突破。选育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具有区域经济“优势”的行业,如水泥、变压器、化工、木材深加工、消防器材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等。二是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企业,如蜂产品、白菇、茶叶、肉制品深加工等农产品。三是突出优势品牌的提升,从已有的品牌中筛选出优势品牌,帮助其升级。对选育的重点对象,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宣传上给予重点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形成选育的竞争机制,调动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
⒋整合部门行政资源,加强部门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帮扶力度。实施品牌战略,政府重在政策的扶持和氛围的营造,具体的指导和服务则在部门尤其是职能部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部门的指导和服务的力度。要整合部门行政资源,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把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工作作为部门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帮助企业去浮存实、精益求精,实行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全方位帮扶。重点是:一要向企业宣传各类品牌的国家标准和申报程序,帮助企业制定短、中、长期品牌战略。二要引导和帮助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这方面,部门既要依法规范,更要以扶持的思想指导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加强技术、经销管理。三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江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和创品牌的经验做法,为企业争创品牌推波助澜。四要积极保护已有的品牌,依法加强打假治劣,为品牌创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
⒌引导规范企业行为,强化企业对品牌战略的实施力度。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培育和发展我市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基础在企业,关键也在企业。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制定品牌战略实施方案,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相关机构,规范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行为,努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一是企业法人代表不仅自身要具有塑造名牌的紧迫意识,而且要教育全体职工,使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创品牌是企业开辟、占领和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二是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将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质量为着力点,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向国际标准看齐,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三是不断开发同一品牌的新产品。企业的活力在于创新,要保持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就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四是突出重点,避免分散品牌资源,致力打造一个主商标和一类名牌产品,以集中提高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知名度。五是杜绝傍名牌的短期发展行为,立足可持续发展,专注打造自己的个性品牌。六是加大广告投入,加强品牌宣传,培育品牌信誉,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第三篇:对如何依托品牌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考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做多做大做强做响县域企业。对外招商引资,对内鼓励创业,侧重的是县域企业的“做多”,实现县域企业数量上的扩张,这自然是发展县域经济必唱的前台戏。与此同时,还必须促使县域内的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响品牌,实现县域企业质量上的提升,这也必然是发展县域经济应演的重头戏。如何做大做强县域企业,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创造和提升企业独立品牌,形成县域经济的整体品牌,依托品牌效应扩张县域经济的辐射力和竞争力,是一帖无可争辩、立竿见影的良方。近年来,江山县域企业数量猛增,众多企业已经走完发展的初始阶段,这标志着,江山县域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今后的发展,必须依托品牌,借力(品牌之力)发展。
一、正视品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品牌是国家权威部门和社会对一种产品的公认度,集中体现在“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等荣誉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品牌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然的产物和经济发展赖以推动的重要力量之一。
⒈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来讲,品牌是市场经济趋向成熟的必然要求。计划经济不存在竞争,品牌不能显示它的价值;物质贫乏时代消费的选择空间很小,品牌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两种情况下,品牌都难有用武之地,不能显现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竞争往往是一种无序的竞争,人们的品牌意识也很淡薄,品牌也只能处于萌芽状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趋向成熟,各种因素都有了发展变化,品牌逐渐成为必然的追求,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显现。其一,市场竞争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品牌竞争作为市场有序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也逐步走向市场的前台;其二,丰富的物质世界扩大了消费选择的空间,消费者的选择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感性变为理性,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追求好声誉、高品质、有档次的品牌产品成为消费的主流和方向;其三,企业在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也将改变竞争手段,打造品牌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理性选择;其四,政府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必然把另一着力点放在引导企业注重品牌竞争上面。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市场经济越完善越发达,品牌就越来越重要。
⒉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讲,品牌潜在的生产力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实力招牌,反映了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好比是企业的身份证,是市场主体获得竞争优势的入场券,是获得和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基本载体,是企业法律地位最受保护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企业信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亮点和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加入,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竞争中由原来的成本、价格等初级阶段的竞争演变成为品牌竞争;资本的扩张也由原来的有形资产扩张转化为利用品牌的无形资产扩张。像美国《金融世界》权威量化的可口可乐、微软的商标无形价值就分别达亿美元、亿美元。在市场中,有时无形的品牌甚至比一个有形的企业还重要。比如,全世界著名品牌“耐克”运动鞋,自己就没有一个生产车间;我国名牌服装,温州市的“美斯特·邦威”也没有自己的生产企业。他们共同的经验,就是经营好一个品牌。可以说,品牌既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也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更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外在体现。
⒊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讲,品牌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影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生态环境、土地、资金等要素不可置否,品牌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一个知名品牌,带给消费者的是超过商品本身的满足感,是消费者地位、身价、荣耀的象征,而且更多地带有文化色彩和思想上的影响,起到征服人心的作用,因此,品牌一旦建立,就具有广泛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就具有公认性、深入性、持久性。这就给一个地方的经济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同样,品牌独创性、高贵性的特点也彰显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品牌可以增加城市的知名度,提高城市的外在形象,增强城市的对外吸引力。“海尔”为青岛增了辉,“雅戈尔”为宁波添了彩,“虎牌”水泥也为江山增了光,品牌为这些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为这些城市带来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实践证明,品牌的数量、档次显现着一个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外在的影响力,与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外在的影响力成正比,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成正比。
二、我市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市从年开始实施品牌战略,着手培育发展、组织申报各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包括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衢州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目前,我市共有省著名商标个(虎山、江山虎、江变、贝林、虎球、江郎山绿牡丹),衢州市著名商标个;国家免检产品个(虎山、虎球、江山虎、虎霸)、浙江名牌产品个(水泥、蜂产品等)、衢州市名牌产品个,位列衢州市各县(市、区)第一,其中国家免检产品衢州市仅有个,我市就占其。上述品牌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和实现利税的,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为我市“兴工强市”作出了较大贡献。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及其企业不仅成为各行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水平的代表和“排头兵”,也有力支撑和带动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名牌战略的实施,对增强全社会的名牌意识、质量意识和创造品牌的信心,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
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从衢州市外横向比较的结果来看,我市品牌数量还比较少、高档次品牌的比例不多,社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主要问题及原因表现在四“重”四“轻”上:
⒈重内力,轻外力,创品牌意识不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既要依靠科技、人才、项目、管理等生产内力的推动,也需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等流通外力的扩张。目前,我市创品牌意识总体不强,重发展内力、轻发展外力的现象还较多的存在。从企业自身来说,许多企业谋求发展,重心往往偏在企业内力的壮大上,对品牌等外力的促动作用重视不够。表现在,企业资金的投入投在添设备、上项目、搞技改的多,投在争创、宣传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上的比例明显偏少。从政府角度来讲,在一定阶段中,政府鼓励企业上项目、搞技改、扩规模的扶持政策多、力度大,这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而到现阶段,县域经济的发展逐渐依托于品牌,政府对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也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打造品牌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品牌的重视,国内外许多地区和企业的一些做法对我们应该有所启迪,像温州市就对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实行重奖政策;美国可口可乐商标有年的历史,驰名全世界,但公司每年还拿出利润的做品牌的广告宣传费用等。
⒉重短期,轻长期,创品牌不重质量。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经济的发展求快但不能过快,过快了发展就会产生离心力,偏离发展的规律和科学的轨道;同样,一味追求快速,发展的手段可能就会跑出市场规律和法律法规的框架外。偏重速度的发展不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我市的一些企业,特别是新兴的行业、企业,求速度心切,产品的科技、环保不达标、缺少高品位,质量不过关,有的甚至产品的包装、商标、称号都假冒他人品牌。质量是品牌的生命,这些不注重以产品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随大流傍名牌搭便车的行为,是一种短期行为,虽然能得一时之利、沾一孔之光,但必然会迷失自我,或始终难以做大,或最终自取灭亡。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枚不胜举。如嵊州领带,总量虽然占了全球的,但贴的是别人的牌子,缺少自己的金字招牌,只能过来料来样加工的小日子,当别人的配角。十几年前的江山地弹簧,没有注意抓质量创品牌,陷入混乱竞争的局面,一度辉煌之后就销声匿迹。温州皮鞋,东山再起,一举成名海内外,也就是因为吸取了教训,狠抓产品质量,创立了奥康、康奈等自己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实践证明,轻质量、傍名牌其实是自我否定、自我扼杀,既侵犯了品牌企业的权益,又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必然要受到市场的淘汰、消费者的抛弃和法律的制裁。
⒊重数量,轻结构,创品牌潜力不足。目前全省浙江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各地数量分为四个梯队,这种梯队排列分布基本上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相适应,从数量上看,我市在衢州市来说占的比重较大。目前,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评价实行按目录申报的评价制度,浙江著名商标、名牌产品评价也基本上定位在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终端消费品上,而且对其规模、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从我市目前产品结构情况看,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优势企业没有注意按照国家评价标准加强品牌的自我培育,够创品牌条件的产品和企业为数不多。我市现有的个浙江名牌产品和个浙江省著名商标,水泥生产企业就占了家,个国家免检产品也全部是水泥产品,其他我市优势产业如机电、消防、塑料、竹木加工业等依然空白,这说明我市现有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产业结构也极不平衡,尤其缺乏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这将大大影响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发展后劲,导致争创未来品牌的市场潜力明显不足。
⒋重表象,轻实质,创品牌不重内涵。许多企业对品牌的认识还存在种种误区,注重品牌的表象,没有理解品牌的实质内涵。一是认为“金牌就是名牌”,把博览会上颁发的“金奖”、“银奖”认为是名牌,实际上“金牌”不等于名牌,它仅仅是会议组织机构对参展商品的评价,而名牌是消费者对产品整体的评价,它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并不收取企业任何费用,是含金量极高的产品名誉。二是认为“高质量就是名牌”。有些企业,其产品经过权威机构检测符合某一标准,甚至达到了国际标准,便认为创出了名牌。其实,高质量不等于名牌,因为名牌不是在实验室里测量出来的,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摔打出来的,高质量只是企业创名牌的一项重要条件或手段。三是认为“高档就是名牌”。高档并不等于名牌,任何档次的产品都有自己的名牌,大众化的商品更容易创出名牌,因为名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拥有众多的消费者就是创名牌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仅生产只供极少数消费者的产品,那么就很难创出名牌。四是认为“高科技等于名牌”。实际上,并非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能够创出名牌,名牌也并非都是高科技产品。例如,纯净水本是一个很平常的项目,生产工艺也极其简单,甚至个体户都能够生产,但娃哈哈集团却将其做成了一个大品牌。企业对品牌这些重表象、轻实质的误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申报、争创品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对实施品牌战略的几点对策建议
实施品牌战略,从发展的态势看,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重视的程度和实施的力度问题。未来市场将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今后县域经济的竞争,很大层面上将是品牌的竞争。必须抢抓先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品牌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的更快发展。着重要凸现以下五个“度”:
⒈打出“品牌兴市”口号,提升政府对品牌战略实施的重视程度。县域经济的发展,总是有一个阶段性层梯式的过程,因此,既要有宏观上的长远规划,也要有阶段性的近期目标。世纪年代,我市提出“工业立市”的口号和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一个阶段中心工作,引导全市人民
第四篇:镇域经济崛起调研报告
镇域经济快崛起调研报告
城关镇刘淮生
【精要】重抓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将农民向工厂集中;重抓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将农田向大户集中;重抓集镇建设,增加就业渠道,将农户向集镇集中。
关键词:镇域经济高效农业集体经济招商引资集镇建设环境整治
镇域经济的理解
镇域经济从产业结构来看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镇域经济的崛起当然也就是镇域三大产业的全面开花。而三大产业的发展又突出显示在:村级集体经济的的增收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集镇建设的加大和服务行业的兴盛。
镇域经济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镇本着这样的发展思想立足实际,提出了“三个重抓、三个增加、三个集中”的发展思路,即:重抓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将农民向工厂集中;重抓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将农田向大户集中;重抓集镇建设,增加就业渠道,将农户向集镇集中。扎扎实实的抓落实,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效农业和村级集体收入方面。近年来,我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整合各方面资源,先后培育了大棚西瓜种植示范区、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横沟规模养猪基地,引进新上了新威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士源食品有限公司。同时我镇正在积极实施万顷良田的整治计划。我镇共十二个行政村,200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2008年有了较快增长,其中年收入达10万元的村有3个。
二、招商引资、财政收入方面。自08年以来,我镇积极探索整合扶贫资金资源优势、集众力为合力办大事建厂房的新思路,两年的时间,紫徐、贾庄、韩赵、镇西等村居联合或单独在镇工业集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8000平方米,引进和新上了三人行服饰、申联塑胶等工业项目,每个企业不仅每年贡献财政税收近百万元、而且通过厂房出租,每个村年集体增收6万元,并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了“政府得税金、村居得租金、务工农民得薪金”,拓展了财政增收、村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建厂房搞出租的良好受益,激发了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和本镇能人大户的热情,两个由个人投资建厂房的项目计划正在洽谈之中。2009年我镇实现财政收入将近800万元,和2008年相比增长了60%左右。
三、集镇建设方面。我镇这几年来着力发展规模专业市场、打造了占地几十亩的中型农贸市场,和占地十几亩的小商品市场,大力整治街道的环境卫生,规范商铺的商业行为,努力打造集镇商业服务中心、商贸流通中心来兴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聚人气、兴商气、积财气。
镇域经济所遇的瓶颈
我镇镇域经济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瓶
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效农业方面和村级集体收入。农民的思想还比较落后,发展高效农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 相关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阻力很大,顺利实施万顷良田项目压力不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不高,村级固定资产没有盘活、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
二、招商引资、财政收入方面。这几年来我镇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数量少,规模小,企业间没有形成规模性产业链;对招来企业的服务难度加大,企业招工问题近期比较突出; 3 2010年我镇的财税任务为1130万元,我镇税收量小、面窄,财政增收难度大。
三、集镇建设,服务业性产业方面。集镇环境卫生工作还不到位,尤其是楚涟路沿线;集镇建设相对滞后,最近十年无大的发展;集镇管理不到位,乱堆、乱建、乱搭现象较为严重。
镇域经济的突破
最近区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将“镇域经济快崛起”的作为实现“打造楚州速度,冲刺苏北十强”的三大关键措施之一,为落实这一决策部署,区委又召开全区加速镇域经济崛起动员大会,进一步吹响“镇域经济快崛起”的“集结号”。
“条条大路通罗马”。镇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因情、因时、因势有多种,根据钦工几年的发展情况和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加速镇
域经济的发展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高效农业和村级集体收入方面。发展设施高效农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实施规模化种植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必然趋势。因此,首先要加强典型引路,转变农民落后的思想。着重培育规模设施农业典型,以先富触动农民思想的转变达到共富。其次要大力培育基地。着重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的载体和龙头。第三要实施政策扶持。着重在引导、鼓励上下功夫。第四要把引资兴办龙头加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通过上项目,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发展是实现镇级经济发展的基石。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村级经济的增收就没有镇级经济的创收。因此,首先要盘活村存量资产,如村集体的堆田、鱼塘应包俱包或从新发包。其次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组织,加大土地流转量。
二、招商引资、财政收入方面。实践已充分地证明,招商引资是增加财政收入、增加集体收入、发展镇域经济的第一抓手。因此,首先是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招商制度。长期的坚持驻点招商,组织专业人才进行专业招商,要充分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对于招商的方式方法要勇于创新,不管是白猫黑猫只要是招到商的,我们都应该大加赞同。其次是建载体,搭平台,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仅需要优惠的政策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一个优质的载体和平台,工业集中区就是这样的一个载体和平台。而集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解决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要“筑巢引凤”,更要“引凤筑巢”,自08年以来,我镇积极探索整合扶贫资金资源优势,来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第三是重引导、强服务,全力推进“凤还巢”和全民创业。“引凤还巢”、全民创业是加速镇域经济崛起的中坚力
量。要建档备案。建立健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档案,详细掌握人员信息;要加强沟通。建立长效联系沟通制度,通过乡情、亲情,在引导他们返乡创业的同时,成为开展招商引资的信息源和载体,返哺家乡;全力扶持。建立健全“凤还巢”和全民创业扶持机制,建载体、搭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在手企业我们要全力以赴给与各方面力所能及的服务,近期特别是招工。
三、集镇建设,服务业性产业方面。集镇建设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名片,服务性产业所占比重是镇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加大集镇环境整治力度,打造美丽钦工新形象。其次积极规划集镇发展思路,提升我镇综合竞争力
第五篇:对发展温泉经济的调研思考
摘 要 地热是一种宝贵的能源矿产,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开发利用。温泉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备丰富的地热资源,拥有悠久的温泉开发利用历史,但温泉经济却一直不被重视。本文拟在调查**地热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发展温泉经济对**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探索加快发
展**温泉经济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温泉经济 发展
温泉即地热资源,是一种能源矿产,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温泉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温泉的开发利用拉动消费、推动相关产业整体发展,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温泉经济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浸透着鲜活的地方风土人情。**具备丰富的地热资源,拥有悠久的温泉开发利用历史,但温泉经济却一直不被重视。今年“两会”上,民盟**市委会提出《创建、申报“中国温泉城”,发展**温泉经济》的提案,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引发笔者的调查与思考。**地热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1 **地热资源概况
**地处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属于中国东南沿海温泉密集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全市除东山县外,其余七县一市二区都有温泉出露,共有温泉54处,分布密度位居我国前列。**温泉温度高,流量大。水温高于60℃的中高温泉有18处,最高达121.5℃。天然自流量大都在100吨/日以上,最大的可达1555吨/日(南靖汤坑温泉)。温泉水化学类型比较多样化,有氯化物泉、硫酸盐泉、重碳酸盐泉等类型。据估算,全市温泉可采量达50000吨/日以上。位于**市区的**地热田规模最大,分布面积7.9平方公里,允许开采量13000吨/日,温泉水量和水温均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之首。
1.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历史悠久,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是源远流长。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有胡商前来**活动,在漳浦西南的温源溪,曾留下胡商洗温泉浴的佳话。明、清直到民国时期,温泉澡堂业发展较快,《**府志》对此留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开发利用时期,其应用领域不断得到拓宽:
洗浴——是**温泉最早也是直到现在仍然广泛应用的领域。建国后,改变人工凿井、人工抽水为机械开采、电力抽水,**市区沿北京路有10多家温泉澡堂营业,还有单位自办澡堂专供内部员工洗澡。进入本世纪以来,**的温泉澡堂发展迅猛,设施和服务明显改善,地理范围已经扩大到新华南路、新浦路、水仙大街、江滨大道乃至桥南一带。同时,郊区各地的温泉也大多建设澡堂经营洗浴。
医疗保健——始自五代,疗效甚佳。初时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病,明、清和民国时期还用于治疗疥疮和关节炎等病。1963年,**工人温泉疗养院开始利用温泉水治疗各种疾病。1984年,该院建成一座水疗楼,面积500平方米,安置一套水疗设施,设有床位200个,18平方米运动池1个,个人池32个,每年接纳千余人,对关节炎、皮肤病、神经系统、高血压、消化系统及妇科病、肥胖症等病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此外,**市中医院、芗城区中医院也利用温泉热水疗养疾病。
工业发电——1971年,**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下达“地热利用—地下热能发电”科研项目,选址南靖县汤坑,利用温泉热水,采用扩容法地热发电系统,建设5座地热试验电站。1973年完成装机容量为192kw的地热发电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设计工作,1976年完成地热发电设备的安装,1977年2月、4月及10月进行三次试运转,均未达到预期设计参数。主要原因是温泉水温度低和发电设备质量问题,导致地热发电效率太低,不具有经济效益。该项目于1979年12月停止。
水上训练——1988年,**市体育委员会铺设一公里长的专用管道,引温泉水到**市人民游泳场,使这座花园式的游泳场成为全年综合性水上训练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多处温泉游泳场。
旅游度假——1990年,**市区马灶路建成一座温泉大厦,以温泉的特色吸引来漳的旅游者。此后,**市温泉宾馆、南靖大酒店、**龙佳温泉山庄、长泰古堡温泉、**云顶温泉大酒店等一批温泉酒店山庄应运而生,带动了**的温泉旅游度假业。
烘干——1990年末,**市地热开发公司在市区马灶路建成一座地热烘干厂。初时进行蚊香烘干、农产品脱水和蘑菇脱水,后来增加木材、粮食制品、水产品等烘干项目,规划还将增设制革、漂染、纺织等生产线。该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企业破产而停止。
集中供热——1990年底,**市地热开发公司在市区马灶路建成地热水厂,日供温泉水600吨,可供800户居民使用。地热水主输送管道第一期工程为胜利西路以北城区,支管道根据用户需要铺设;第二期、第三期进一步
完善北区和发展南区。该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企业破产而停止。1998年,作为南靖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南靖汤坑温泉引进县城项目”工程胜利完工,总投资1480万元,将距离县城8公里的汤坑温泉水引进南靖县城,可供6000户居民使用。
水产养殖——1993年,**市地热开发公司进行规模化地热鳖鳗总场的二期建设,占地8公
顷,投资1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地下热水大面积反季节水产养殖的推广应用获得成功。此后,长泰林墩、华安汰内、龙海田里和东泗、南靖汤坑、平和南胜、云霄溪口和院前都利用温泉养殖鳗鱼、对虾、长毛对虾、罗非鱼、鳖等,有的产品还出口创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广泛用于水稻育秧、农作物和果树育苗、蔬菜种植、花卉栽培、食用菌培养等,成效明显。
梯级利用——**市地热开发公司委托**省能源研究会地热委员会和**市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市区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列入1989年国家节能项目。1990年10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投资1500万元,将1个地热烘干厂、2条地热蚊香烘干生产线、1个地热空调制冷厂、1个脱水厂、1个地热水产养殖场和1个余热咸水回灌站串联起来。1991年建成后,在梯级地热应用、防止污染、节约水源能源上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企业破产而停止。
房地产——由于招商引资和房地产业的兴起,开发商竞相在有温泉分布的地段盖高楼、建公寓和娱乐休闲场所,其地段价位明显攀升,成为繁华地带,涌现出东盛温泉公寓、华港温泉公寓、天隆温泉公寓、下沙温泉广场、温泉佳苑、龙海芗鹭温泉人家、长泰汤泉世纪等一批具有温泉特色的商住小区。
除此之外,**市还开展温泉科学研究,着重进行碱性稀释、输配设备管道技改和开发深部高温热水的可行性研究;实施地下水监测,控制温度界面变化情况;编制《**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立市区三级地热资源保护区。发展温泉经济对**的重大意义
发展温泉经济对于所有地热资源丰富的城市,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而言,在未来的海峡西岸城市竞争中,温泉经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温泉经济,促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带动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从新打造和提升城市品牌,其意义十分重大。
2.1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有效促进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
**是个资源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渔业、旅游、海岸线等自然资源,但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做好做足资源开发利用这篇文章,地热资源就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初级、粗放、无序、技术含量低的开发利用,直接导致**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佳,保护和管理不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鼎盛时期,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未能抓住机遇保持稳定发展。**地热资源所具有的数量多、水量大、温度高、埋藏浅、区位好、应用领域广等特点,是其开发利用的极其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确立和实施发展温泉经济战略,**的地热资源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和更加有效的保护管理。
2.2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拉动消费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温泉旅游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迅猛的一个旅游主题,它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将原先温泉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旅游。温泉旅游不仅具有很多下游产业,还有很多横向协作产业。此外,温泉的开发利用不仅拉动旅游消费,而且带动建筑、餐饮、服务、娱乐等行业的发展,直接刺激一个地方的经济。**温泉曾经应用于广大领域,因此温泉经济是一个很好的商机,是**经济的一个极佳的增长点,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温泉产业链,不久之后将可能成为支柱产业,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2.3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传承温泉文化进而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纵观世界温泉文化史,至今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就是人们常说的“泡汤”;第二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加游戏,强调温泉的动感;第三代温泉文化则是洗浴加休闲,突出温泉的休闲旅游特性;最新的第四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加保健,是最具包容性的全民共享的全新温泉文化。**温泉文化究竟起源于何处,这个答案也许因为年代太过久远而无可考证,但**拥有悠久的温泉文化,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秀美,人文荟萃,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泡汤”或称“澡堂子文化”历史悠久,温泉医疗也已近半个世纪,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发展温泉经济,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的温泉文化,进一步充实**的传统文化内涵,保留**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和城市精神,继承并发扬**城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4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打造优势资源品牌和生态名片提高知名度
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而文化城市的成功首先在于城市品牌的建立。城市品牌是城市风格的展示,是城市个性的表达,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是城市整体功能的抽象呈现。品牌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它体现着城市的实力。提起**,我们可能联想到中国女排摇篮、**
110、水仙花、片仔癀、天宝香蕉、八宝印泥、华安玉等等,但这些名片有的属于过去,这些品牌有的难以形成产业链。**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打造一个能够形成完整产业链具备高经济效益和高资源效益的资源品牌,亮出一张迎合全球发展趋势具备高社会效益和高环境效益的生态名片,而“**温泉”正好将是这样一个**的经济品牌,这样一张**的城市名片。通过发展温泉经济,申报和创建“中国温泉城”,将有助于提升**的知名度和城市品位。加快发展**温泉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温泉经济,涉及投资、经营、消费、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还涉及三大产业的众多领域,既是发展观念的转变,更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发展**温泉经济,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组织保障和前期投入;要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摸清全市地热资源家底;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编制实施地热资源专项规划;要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宣传推介温泉资源优势;要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招商引资促进开发利用;要发挥品牌的综合作用,积极组织申报“中国温泉城”。
3.1 政府主导
政府理所当然是发展温泉经济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此,市政府要成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协调机构,以加强对发展温泉经济的领导和协调。协调机构可由市政府及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发展改革、旅游、水利、环保、建设、经贸、外经等有关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市政府还要设立地热经营管理公司,对全市尤其是市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经营管理。同时,财政要专门列出预算,为各项前期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2 基础先行
摸清全市地热资源家底,是发展温泉经济的基础。据现有资料统计,全市已经发现温泉54处,其中已经和正在进行地质勘查10多处,其余尚未开展工作,资源情况不明。因此,有必要委托有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提交地质报告,并进行资源储量评审登记,以便于用来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和申报“中国温泉城”。
3.3 宣传推介
利用现代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温泉,营造发展温泉经济的舆论氛围。目前有如下几个重点:一是出版发行**市2005科技项目《**市地热资源与开发利用调研》的成果——《**温泉》一书,使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温泉;二是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开辟“**温泉”专栏或专题节目,介绍**温泉的资源优势、可应用领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效益;三是策划、包装和推出“**温泉”特色旅游线路,拓宽旅游新领域。
3.4 规划牵头
规划是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龙头,也是申报“中国温泉城”的基础工作之一。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并由市政府公布实施,作为温泉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的依据,同时也是申报工作的一项要件。
3.5 项目带动
确立项目带动策略,建设一批温泉项目,是提高**温泉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招商引资,在休闲度假、养生健身、供热制冷、烘干养殖等领域引进一批温泉项目,以项目促进**温泉经济发展。
3.6 打造品牌
大力开展创建,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中国温泉城”申报工作。由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协调机构统一组织协调,指定一个部门牵头负责,全面启动申报工作,力争在一年内完成各项准备,两年内获得命名。
发展温泉经济是当今世界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早,也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只要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措施到位,就能抓住发展温泉经济这一契机,实现“海西建设、**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