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镶黄旗搭建“四大平台”,着力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镶黄旗积极搭建“四大平台” 着力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为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镶黄旗积极搭建“四大平台”,切实在增强组织工作透明度、树立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形象和为民办实事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搭建选人用人“阳光平台”,提高透明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干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并把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尺。在干部任用中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制度,并实行常委会票决制。同时注重结合行风评议、干部作风巡查、干部监督、干部实绩考核和人大常委评议政府部门“一把手”的结果,进行选人用人。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近几年通过公开考试的办法选拔30岁以下副科级干部29人。2011年,把苏木镇党委换届作为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关键来抓,充分利用旗“两台一报两网”主动向社会发布换届工作信息,同时成立工作组,深入基层进行宣传解读,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换届、支持换届。换届民主测评好评率达到100%。
二是搭建干部管理“监督平台”,强化约束力。设立专用举报电话、网上举报信箱和信访接待室,建立旗、苏木镇、嘎查三级覆盖的举报网络,形成了“便利、安全、高效”的举报机制。定期召开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出台了《镶黄旗苏木(镇)、旗直机关主要负责人职务变动后重大事项交接办法》等制度,形成党委领导、部门配合的干部监督强大合力。开展对新提任领导干部廉政集体谈话和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实行科级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
三是搭建基层工作“服务平台”,提高执政能力。在牧区深入开展“五个好”等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推行“四权四制”村治模式。在社区以服务“八贴近”、公务“八公开”、建设“八进门”、承诺“八带头”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四联四促”活动,推开社情民意分析制度。在企业实行“2+1”党建联络员制度,全面落实嘎查社区干部“一定三有”政策。旗直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合领导干部“两带两抓”、“下基层、察民情、办实事”、旗直机关“联一带三”、“双服务”活动和定点帮扶工作,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有针对性的为牧区基层和牧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2600多件,落实各类帮扶资金达3365万元。
四是搭建组织部门“建设平台”,发挥模范作用。坚持把自身建设作为促进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深入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旗委组织部部务会议事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推进了组织部机关事务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深化“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满意程度。
第二篇:贵州大方:“四大平台”促组织工作满意度提升
贵州大方:“四大平台”促组织工作满意度提升
为全面提升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水平,促进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贵州省大方县结合开展创先争优和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搭建“四大平台”,夯实“四个基础”,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搭建“交流平台”,夯实满意度的“群众基础”
一是建立干群“连心桥”。率先在全区探索推行“一箱三卡”工作机制,实施“党员务实”工程、“党群和谐”工程和“心系群众”工程,在各村(居)设置“有话跟党说”信箱357个,s定期发放“政策明白卡”、“村务公开卡”、“便民连心卡”。“一箱三卡”已经成为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接受群众监督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金丝带”。二是开通民意“直通车”。在大方政府网开设了“县长信箱”、“在线访谈”、“民意征集”等栏目,在大方党建网开设了“作风建设我建言”、“有话跟党说”等专栏,逐步建立起了“官”与“民”的互动平台。目前,各栏目总访问量达10.5万余次,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600余条。三是铺设信息“高速路”。围绕组织工作中心任务,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认真抓好外宣和内宣工作,做到动态消息实时报道、中心工作全面报道、创新工作重点报道,让公众多角度、全方位了解组织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2010年,投入资金10万元在全区率先开通了“大组工网”,将大方入户手机用户纳入组工信息公开范围,将组织工作中选人、用人以及重大事项等有关信息进行发布。去年以来,在地级以上刊发信息150余条,编发《大方组织工作专报》187期,组织工作动态信息258条,其中在《人民网》刊载7条。发放宣传资料、印发工作手册、制作宣传标语等资料2.5万余份,不断提升了公众对组织工作的知晓率。
搭建“监督平台”,夯实满意度的“保障基础”
一是抓源头预防。积极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实行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股级干部预审制度,下发了在干部推荐和考察过程中预防和治理拉票行为的通知,对是否存在拉票行为开展民主测评,设立了干部选拔监督电话,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二是抓宣传教育。把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逐级签订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承诺书,采取县级领导带头学、四大班子集中学、组工人事干部重点学、干部职工分散学等多种方式,认真系统学习贯彻“四
项监督制度”。印制《四项监督制度读本》2000余份,组织开展了知识测试,基本做到了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三是抓检查处理。实行信访接待制度、信访举报制度、信访办理制度和信访办理情况反馈等制度,对拟提拔的干部,确定考察对象后,均征求县纪委、计生、安监等部门的意见,考察、公示过程中对反映问题线索具体的,都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在问题没有查清之前,暂缓做出提拔使用决定。同时,加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2010年,对9名乡科级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执行《中层干部任免预审制度》,对13个乡镇、2个县直单位共28名股级干部任免进行了预审,制止不符合规定任用的干部3名。
搭建“阳光平台”,夯实满意度的“内在基础”
一是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将各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人事任免、党组织任期目标、党组织自身建设情况、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纳入公开内容,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新形式。建立县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通报干部选拔任用、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监督管理等工作情况。扎实开展“六议两公开”工作,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和监督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二是探索推行实绩公开。建立目标公开承诺制度,坚持实绩公示制,依托《大方报》、大方党建网等媒体,在年初将各单位目标向社会公开,在年终开展民主测评和社会公认度评估前,将测评对象的工作实绩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保证党员干部群众在知情的基础上履行好“选择权”。三是稳步推进选任公开。全面推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利用新闻媒体、党建网站、新闻发言人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将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程序和方法、考察任免情况向群众公开,让党员干部群众明白“如何选人、要选什么样的人、选了什么样的人”。2010年,全县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7名,开展了“公推直选”六龙镇、百纳乡党委书记试点工作。四是积极推行承诺公开。结合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全县采取“四上承诺”方式,即:单位主要负责人上电视公开承诺、承诺事项上《大方报》、承诺事项上本单位政务公开栏、承诺事项上本单位网站或大方县纪检监察网站,将全县75个县直单位公开承诺的办事内容、办事流程、办理责任和办结时限等向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督办监督。2010年12月30日,《贵州日报》以《大方75部门公开承诺建设办公环境》为题,对我县开展公开承诺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搭建“服务平台”,夯实满意度的“工作基础”
一是强化培训,增强服务能力。制定了《大方县2010—2013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了县级农村党员干部短期学习实践基地。采取上挂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定期邀请上级领导干部和省内外行业专家到县委党校传业授道、释疑解惑,为党员干部“富脑提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科学发展、创先争优的能力。2010年,全县调训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06人次,自主赴外培训乡科级干部50人,选派2名年轻干部分别到省直机关和地直单位挂职锻炼,组织党员干部培训48350人次。二是筑牢堡垒,提升服务水平。2010年全县投入资金1000万元对4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提升改造。制定了村(居)干部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实行“基础工资(60%)+绩效工资(40%)”的激励机制,将村(居)干部月工资从正职480元、副职450元提高到正职850元、副职750元。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在全县34个乡镇、357个村(居)建立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和站点,着力打造“质量更优、效率更高、形象更佳”的“服务超市”。2010年,各中心(站点)接待群众咨询59000余人次,为群众办理民政、合医、财政补贴等事项9800多件,办结率在97%以上。三是深入基层,践行服务宗旨。扎实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广大组工干部围绕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察民情、问民计、听民声、解民忧,竭力帮助基层攻坚破难。认真贯彻谈心谈话制度,把谈心谈话作为深入了解干部、关心干部、激励干部的有效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一对
一、面对面、心对心”的谈心谈话活动。截至目前,全县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活动128次,与干部群众谈心谈话880余人次,新结对帮扶困难群众38户,解答群众疑问300余个。
第三篇:XX乡四举措着力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XX乡四举措着力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今年以来,为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XX乡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四措并举深入开展提高满意度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领导重视,成立机构。及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人大主席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任成员的XX乡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亲自抓,其他成员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
二是学习培训,提高认识。乡党委先后4次组织全体乡村干部集中学习贯彻上级关于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帮助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结合今年的集中换届工作,加大上级对换届纪律要求的学习宣传,着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现未收到关于换届的不良信访反映。
三是干群谈心,奠定基础。该乡把群众满意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联系群众,植根基层,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干部群众当中开展谈心活动,乡党委书记与各村、乡直事业单位责任领导谈心谈话,各分管领导与分管人员谈心谈话,做到谈心谈话全覆盖,积极回应和解决干部群众的合理诉求,着力化解各类矛盾,为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奠定了群众基础。
四是解决困难,成效明显。该乡深入开展关爱困难群体活动,乡三家班子领导分别深入乡干部职工、联系村群众中,切实为干部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0多件,倾听群众呼声,问计于民,深受群众称赞。同时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乡干部职工责任管理办法和村干部政绩考核管理办法,极大地调动了乡、村两级干部为群众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乡形成了干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学习心得
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干部工作和基层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组织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没有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新期待。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不断推进,广大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多、期待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获得群众认可、赢得群众赞许的难度也在增大。
一、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组织工作涉及干部、人才、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方面面,所以影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组织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强,特别是在干部工作上往往保密性较强,一些特定的程序、步骤不能够公开,导致群众对组织工作,尤其是对干部工作往往存有神秘感,缺乏认识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客观准确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宣传引导不到位,造成组织工作的公开度、亲民度不够高,群众往往更多地关注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一定范围形成了“组织工作就是干部工作”的认识误区。而个别干部选拔任用上的失察失误,就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组织工作整体的满意度和干部工作的满意度。
虽然近几年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完善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面对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和不足。比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按照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选人用人机制,总结完善工作办法和措施。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不
1充分、“两新”组织中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党建工作内容,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推进党建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创新。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二、应对措施
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尤其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组织工作
全局,认真分析影响群众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对策措施,着力解决影响群众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对策措施,着力解决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的突出问题,不断扩大公开性,始终突出服务性,努力提高针对性,切实增强实效性,充分体现模范性,努力使组织工作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加符合群众的现实需求。
(一)要始终突出服务性。服务到位,组织工作在群众的心目中就有地位。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从党和人民和利益,是组织
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价值所在。要采取以下措施突出服务性:
(1)必须围绕中心、紧扣中心、服务中心,自觉将组织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实现组织工作自身价值。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努力为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撑,努力使组织部门成为科学发展的“保障部”、“促进部”。(2)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在服务基层党员群众中赢得群众赞誉。要真正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始终,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下级、基层和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要当好党员干部的“贴心人”,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
困难,体现组织部门作为干部、党员和人才“娘家”的人文关怀。
(二)切实增强实效性。组织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有讲究实效并不断取得成效,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肯定。近年来,各地开展的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党内关爱工程、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活动等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主要就是这些工作让基层群众看到了好处,得到了实惠,有实实在在的成效。相反,有的地方为抓创新而创新、为搞活动而活动,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群众就不满意。因此,有没有实效是检验组织工作是否让群众满意的一条重要标准。要增强实效性,就必须避免繁琐哲学。近年来,各地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做了大量工作,制度越来越规范、程序越来越严密,但在干部工作实际中,仍有部分群众对干部工作不太满意,认为干部工作程序繁琐、实效性不强,有的甚至认为扩大干部民主还只是搞搞形式、走走程序,实际效果不大。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通过易为群众接受的程序和方法,选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同时,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现在各地对基层组织工作的创新热情很高,这是一种好现象,但也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各地在工作创新中名词多、活动多、载体多,但实际内容少、实际效果不理想、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不是很多,群众对“一阵风”现象还有不少看法。工作创新不是花样翻新,因而,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强调求真务实,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继承,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三)充分体现模范性。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要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构建模范部门,打过硬队伍”,既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标准,也是干部群众对组工
干部的形象要求。应该说,目前组工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是好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但不可否认,在少数组工干部身上,还存在着能力不够强、素质不够高等问题,在对外交往中还存在口大气粗等现象,群众感到组工干部可敬不可亲。亲和力决定影响力。要体现模范性,关键在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把党性锤炼放在自身建设的突出位臵,通过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坚定组工干部的理想信念,筑牢队伍组工干部的思想防线。要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加强业务培训,推进学习型、研究型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要认真落实组工干部“十严禁”要求,强化组工干部纪律意识,保持政治坚定性、品德纯洁性、行为先进性,树立公道正派形象。
第五篇:如何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如何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李桂雄
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以后,组织系统围绕“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目标,掀起了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高潮。在多年的组织工作岗位上,我深深体会到,不管是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还是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最终的落脚点在“提高组织工作的群众满意度”上。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我想,关键是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是前提。只有让群众参与了我们的组织工作,群众才知道我们组织部门是干什么的、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干得怎么样,这是群众满意的前提。这几年,我们围绕群众最关注的干部工作,在干部初始提名、竞争性选拔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创新,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全方位、全过程地了解干部选拔工作。
其次,提高群众的知晓度是基础。群众参与了,并不表示群众就知晓了。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还涉及是否有效参与的问题。对此,我部建立的“肇庆组织工作网”等载体,通过网络搭建了一系列让群众更广泛、更有效地了解知晓肇庆组织工作的平台。第三,提高群众的认可度是关键。群众要满意,认可是关键。这种认可,不仅对组织部门、组织工作要认可,而且还要对我们选的干部、配的班子、建的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认可。这
几年,我们探索实施的社区结对共建民情联系机制、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十百千万”“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活动”等举措,不仅强化了党的基层基础,也赢得了人民群众和上级党委的高度认可。
第四,提高群众的信任度是保证。这种信任,我想,主要是对组工干部的信任。如果群众对组工干部都缺乏信任了,那么对组织工作也就不可能信任、不可能满意。近年来,我们开展的“岗位大练兵、业务大培训、专题大调研、干部大访谈”等举措,就是为了把组工干部打造成最能讲党性、最能重品行、最能作表率的队伍。
总的来讲,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缺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群众对我们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就会打折扣。所以,我们要自觉地总结、把握、运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围绕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这个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全面提高组织工作的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