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

时间:2019-05-14 02:3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呼和浩特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呼和浩特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

第一篇:呼和浩特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

【发布单位】呼和浩特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7-20 【生效日期】1999-07-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呼和浩特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快呼和浩特(如意)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如意开发区)开发建设的步伐,根据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开发区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优质服务承诺

第二条第二条 如意开发区对进区项目的审批手续从简从速办理。项目审批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招商局在接到客商提供齐全资料的情况下,协调各部门在5-10个工作日内办完工商注册等手续。

第三条第三条 如意开发区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禁止干扰、干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章 税收优惠

第四条第四条 对进入如意开发区且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企业按先征后返的办法给予税收优惠照顾。

第五条第五条 凡进入如意开发区企业其所得税实按15%的税率征收。

1.高新技术企业。凡经自治区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经如意开发区认定为生产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三资”性质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其它性质的企业从投产之日起,前五年所得税给予全额返还,后五年给予50%的返还。

2.三资企业。从该企业获利年度起,前三年所得税给予全额返还,后五年给予50%的返还。

3.横联企业。凡经有关部门认定为横联企业的,从投产之日起,前三年所得税给予全额返还,后五年给予50%的返还。

4.其它企业。从投产之日起,前三年所得税给予全额返还,后三年给予50%的返还。

第六条第六条 投调税。凡在如意开发区规划区域内兴建固定资产的其投调税全额返还。

第七条第七条 增值税。凡创该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以100万元为基数,以后五年内每多创50万元,按中央留成地方部分的10%比例递增返还企业,但最多不超过增值税留成地方部分的50%。

第八条第八条 营业税,比照第七条执行。

第九条第九条 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期间为开发区实现可用财力超过800万元,其所得税减半优惠的政策可再延续两年。

第四章 土地及其它优惠

第十条第十条 进如意开发区的企业,一律免征土地使用费。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土地出让价格。对进入如意开发区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价格按标定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50%优惠,一次性付款可按标定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40%收取。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及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财团进区投资的工业项目、新技术项目,可给予更大的优惠,也可以采取其他灵活的办法,一事一议。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土地出让金一般情况下应一次性付清,确有特殊情况者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工业项目也可以土地租赁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开发区也可以土地折价的办法与投资者共同开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进入如意开发区的企业所需的水、电、汽、暖等按要求保障供给,其中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的水和汽的贴费一律减半征收。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也可以采取其他灵活的办法,一事一议。

第五章 奖励办法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如意开发区设立专项经费并成立相应机构,奖励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对所有帮助如意开发区引进项目的中介人,按该项目在如意开发区建设当年形成的固定资产总值的5‰给予奖励,跨年度项目可分年度奖励,直至项目全部竣工投产为止。也可以在项目投产后的三年内,由受奖人选择其中任意一年内该项目为如意开发区形成的可用财力的20%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规定解释权属呼和浩特(如意)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黄梅县鼓励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奖励规定

黄梅县鼓励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奖励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业黄梅建设步伐,鼓励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改革,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奖励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范围为:

新引进落户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亿元以上旅游项目和经营性物流项目、引税500万元以上总部型经济项目和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确认的其它重大项目。

第二章奖励办法

第三条凡介绍客商到我县投资兴办工业企业的,在项目建成投产后,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引荐人一次性奖励。

(一)引进工业项目落户在县工业园的,按3‰进行奖励。

(二)落户在县工业园以外的工业项目,买断土地的按2‰进行奖励;租赁土地的按1‰进行奖励。

(三)农业项目按1‰进行奖励,引税项目按1‰进行奖励,旅游项目按1‰进行奖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1‰进行奖励,经营性的物流项目按0.5‰进行奖励。

(四)引进县外客商收购、兼并我县工业企业的,给予一定的奖励,项目固定投资增量部分参照第三条第二款进行奖励。

(五)引荐人一次性奖励资金的分配。奖金的30%-50%奖给第一引荐人,剩余部分作为其他参与引荐落户的有功人员奖金和单位招商引资经费补贴。

(六)给予引资单位或引荐个人的一次性奖励资金,在项目建成投产后,由县招商局考核审查,报经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兑现奖励。

(七)一次性奖励奖金的颁发。按照地方财政受益,即兑现奖励的原则,有效期为三年(自项目开工建设之日计算),依据项目对地方财政的贡献额度,一次或分批次颁发。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不予奖励: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项目。

2、本县限制或禁止、未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的项目。

3、企业经营者发生变更、固定资产转移而未增加投入的项目。

4、自开工建设三年内,对地方财政无贡献的项目。

第四条对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单位,实行财政收益增量分成奖励:

(一)招商引资项目新增税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县本级财力部分按第一年30%、第二年20%、第三年10%的比例,奖给企业主管部门或引资单位。

(二)财政收益分成基数不含原企业税收基数、当年返还给企业的税收额。

(三)以上奖励规定自2008起试行三年,奖励经费主要用于弥补单位工作经费不足。

第五条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除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奖励外,单位可直接评定为优秀单位,个人在考核中可直接评定为优秀等次,并在评先、晋级、提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第三章考核办法

第六条本奖励规定涉及的考核工作于次年初进行。引资奖励按资金到位时间结算;财政收益分成奖励按考核情况结算。

第七条由各单位对照本规定的条款自行申报;由县招商局汇总,初审授奖资格。

第八条考核工作由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组织,从县委办、政府办、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招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局、工商局、人行、审计局等单位抽调有关人员组成考核专班,按照考核方案组织实施。

第四章奖励实施

第九条本规定中的奖励奖金,纳入县级财政招商专项经费预算安排。奖金的核发情况,由县纪委、监督局、财政局、审计局进行监督;对挤占、挪用或弄虚作假骗取奖金的,要予以追回并追究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条本奖励办法中个人所得奖励部分,按规定交纳个人所得税,并由支付单位代扣代缴。

第十一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二条本规定与梅政发[2007]9号文件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本规定由县政府法制办、县财政局、县招商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做好招商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招商局做好招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1至10月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全面布局、科学谋划,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截至目前,全县新注册企业项目共177个,新注册资金96633万元;新注册资金100万及100万以上项目85个,注册资金额92832万元。在新注册项目76个中,外方投资项目25个,到位注册资金25829.5万元。其中,新注册外方投资100万以上项目19个,到位注册资金额25040万元。项目涉及教育、卫生、交通、水务等社会领域,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我县重点策划了招商引资的宣传资料,包括投资环境介绍、政策汇编、投资服务指南等,特别是印制《山东●莒县》宣传手册,着重加大莒县工业园区。各乡镇招商引资的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我县招商引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加强网络宣传。

一方面完善招商网站建设,提高并完善网站功能,提升宣传效果,全方位展示莒县新风貌,新形象。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县的招商部门、机构、企业的联系与接触沟通,在联系与沟通中宣传莒县,形成了内通外联的招商宣传网络。第三方面,我县紧紧围绕产业定位,参加各种投资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小团组招商活动对外宣传。今年以来,先后到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组织开展了招商推介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打造产业集聚群,做优招商平台

一是快速搞好规划,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完成区域环评编制、专家评审及批复,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等七个专项规划。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区配套基础建设力度,修通了园区南北主干道,实现了水、电、路、排污等硬件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平台优势日益彰显。三是抓好园区及各乡镇招商引资。

充分发挥网络宣传招商,引导企业向园区及各乡镇聚集,催化产业聚集效应。今年以来已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等10个项目落户与莒县工业园区及乡镇。

3.做优服务。创新服务理念

努力为投资者提供生存发展的软、硬环境,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浓烈氛围,激发招商活。从服务和环境入手,创新服务理念,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打造了亲商扶商富商的“金字招牌”。

我县从建立健全招商工作的机制入手,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出台《2010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和保证金制度,将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重奖促动。每年县政府都拿出一笔资金对招商引资有功者给予重奖。三是明责加压。建立项目包保责任制,重点项目确定县级领导包保,帮助解决投资项目审批、融资、建设、投产、达效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重大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鉴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筠连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萍

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招商引资是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是保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招商引资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筠连来说,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必须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掀起招商引资的热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机制,才能促进全县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顺时应势,抢抓机遇,提高招商引资新认识

(一)把握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和“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市委、市政府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战略部署,为筠连承接产业转移、寻求重大项目的突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筠连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撑地,依托宜宾、联动川南滇东北周边区县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面对机遇,必须顺时应势、积极探索、创新求变,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抢占先机,切实提高招商效率、降低招商成本,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机制,努力拓展承接产业转移的渠道,争取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取得新进展和大突破。

(二)强化招商引资是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当前区域经济竞争加剧,招商引资竞争更为激烈。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成效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招商工作做得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项目引进得多、引进得早,地方经济总量就能年年上台阶,我们就能在区域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要想迅速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抓招商,这既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发展的捷径。

二、立足资源,准确定位,拓展招商引资新思路

(一)围绕煤炭资源,打好“煤都”牌。筠连县煤炭资源丰富,据探测,筠连煤田无烟煤储量达35.82亿吨,是全国十三大煤炭建设基地中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筠连矿区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十三大煤炭开发基地规划。经过

近几年的努力,筠连煤田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金筠铁路全线贯通,鲁班山南北矿也相继投产。今后,将陆续开发新维、船景、武乐、青山等大型矿井。如何把握“十一五”战略期,围绕煤炭资源优势,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电、化开发大型项目,是筠连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所在。要做好“两手抓”,处理好“两个关系”。“两手抓”,即:一抓对外宣传。充分利用招商活动、网络平台等宣传作用,强势宣传。二抓政策支持。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做好工程建设立项工作。“两个关系”,即:一是要处理好开发与治理的关系。要尽量引进“污染小、治理强、回报高”的项目,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二是要处理好开发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尤其是在项目的引进上,要综合考虑交通建设、城镇布局、群众利益等问题。

(二)围绕特色农业资源,打好“绿色”牌。近年来,筠连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优质绿茶、优质玉米、无公害蔬菜、高产脱毒洋芋、烤烟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把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农特产品深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做强做大茶叶、烤烟、肉牛等重要支柱产业,增强对外招商吸引力;二是围绕茶叶、烤烟、肉牛等农产品资源,在扶持原来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深加工企业;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打造“无公害”品牌,把“附加值”变成“倍加值”。

(三)围绕重商亲商人文资源,打好“商气”牌。充分发挥筠连人商业氛围浓厚、经商意识强烈的优势。长期以来,筠连形成了崇商、重商、亲商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筠商”遍及全国各地、涉足各个产业领域、商业信息来源广泛的独特优势,让“筠商”在推动筠连经济加速发展中成为有力的助推器。近年来,县委、政府积极营造“人人都是招商形象、处处都是招商环境”的氛围,形成了“全县上下抓招商、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勇闯天下、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鼓励和激励全民创业、自主创业;二是大力宣传“亲商、重商”思想,营造“敬商、扶商”的文化氛围;三是积极开展与外出筠连籍商人的联系活动。

三、紧盯项目,创新模式,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

(一)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工作。一是加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围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和特色农业开发,做好招商项目的编制、整理、筛选工作,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有市场前景、效益好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的包装工作。项目是招商之本,必须认真搞好项目的包装,增强项目对外商的吸引力,提高引资的成功率。一方面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协调和规划全县的项目包装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专业科研设计部门,专业招商咨询机构和信息网络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三是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信息网络和电子平台,编制《筠连招商指南》和《重点招商项目册》,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二)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做好项目转化工作。一是突出“以商招商”。本着“结识新客商、巩固老客商”的原则,建立“客商库”,千方百计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主战场,让企业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参加招商活动,通过老客商牵引更多的新客商来筠投资兴业。二是开展“亲缘招商”。组建专人联络小组,通过电话、信函、亲自拜访等办法加强同以柯桥为代表的筠商人员的联系,宣传筠连县情和招商优惠政策,积极争取筠商人员回乡投资建设。三是借助“园区招商”。建立巡司、维新工业集中区以及镇舟大型煤化工园区,构筑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园区经济,积极引导客商进入工业园区落户,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形成园区集聚效应,吸引客商参与园区开发,使园区规模迅速扩张,建立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转化升级。

(三)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做好项目后续工作。一是对已签订协议的项目,要做好各方面服务,进一步促成双方签订合同;二是对己签订合同的项目,要想办法促成合作双方资金到位以及项目的开工和实施;三是对在建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深入了解,及时进行协调处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优化环境,落实责任,建立招商引资新机制

(一)坚持“软”、“硬”兼施,突出环境优化。一是积极营造软环境。牢固树立“环境立县”的观念,把创建最佳投资环境,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最直接、最要害的措施来抓,下功夫整治和改善投资环境。在全县大力开展“新作风、新效能、新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机关行政效能,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制定政策、提供服

务、强化监督、增强保障上来,营造公平、透明、高效、文明、安全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吸引县外投资及优质生产要素向县域集聚,树立一流的开放形象,塑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二是不断完善硬环境。抓好 “路、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通乡公路建设、农网改造建设、通信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重点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切实整治城区“脏、乱、差”现象,尽快建立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抓好城区街道建设、休闲场所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二)坚持“专”、“广”结合,强化招商力量。一是充实招商引资牵头部门的招商力量。招商引资牵头部门要充实配备专职人员从事招商引资工作,落实专门的分管领导和工作股室,指定具体工作人员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加强专业招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招商人员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善于在实践中创新,并认真总结应对新情况、破解新问题的经验,以不断提高招商本领。二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在深入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每年选择几家有经验、有渠道的专业招商中介机构,采取委托招商、项目代理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要加强多方面联系,积极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成效,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和社会能人的作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三)坚持“绩”、“利”挂钩,落实招商责任。一是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衡量乡镇、部门干部工作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坚持“一月一通报,半年一初评,全年总考核”,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紧、常抓常新。二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奖励、考核办法,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招商引资通报会,每年在乡镇部门分别评选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并对招商引资先进个人予以重奖提拔。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凡是干扰、破坏、延误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同时追究相关单位和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责任。

第五篇: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于石龙镇生态农业建设的调查及发展思路

石龙镇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情况

石龙镇位于鄂中江汉平原向鄂北岗地过渡的地带。全镇辖2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33个村民小组,6495户,25048人,其中农业人口22811人,劳动力1.1万个。全镇版图面积301平方公里,有耕地8.2亩,其中水田6.2亩、旱地2万亩,林地12.5万亩,水面1.2万亩。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2亿元,财政收入66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380元。

石龙镇在上世纪80年代至九十年代开展的生态农业建设,在上级领导下、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显示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巨大潜力。石龙镇在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国家、省和各有关部门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著名生态经济学家马世骏、石山、王兆骞、张壬等专家先后多次来我镇指导工作。《农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环境报》、《湖北日报》等报刊对我镇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报道。国家农业部、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多次亲临我镇指导生态农业建设。1991年,我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业先进单位”,1992年、1997年镇党委两度被评为“乡镇党委十面红旗”之一,1994跨身于“全省生态农业十佳”。全镇生态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镇生态、经济系统初步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局面。在1998年9月,我镇代表京山县接受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的检查,在国家确定衡量生态农业建设水平的15项指标中,有14项达到了发达阶段的二级标准,其中有7项指标达到一级标准(即粮食单产、农田土壤养分平衡指数、资源利用适宜度、人口科技素质、系统商品化程度、土地退化治理率、环境质量状况指标)。多年来,石龙镇生态农业建设的成效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1985年以来,全镇共开发荒山,建成林果基地6万亩,开挖精养鱼池0.5万亩,改造塘堰库坝1万亩;改善牧场1万亩,年发展草食动物2多万头(只),其中牛0.5万头,羊0.5万只,鹅1万只,使用沼气的农户占10%;实行地力补偿的耕地面积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80%,耕地复种指数达2.13,改造自然生态环境100平方公里。

2、农副产品产量增长幅度。2008年粮食总产4.35万吨,比1985年增长20%,2008年人均产粮1737公斤,保持了历史最好水平;棉花产量916吨,油料产量5360吨,均创历史最高记录,生猪出栏3.6万头,比1985年翻了一番;水产品产量3800吨,比1985年增长6倍,鲜蛋产量2600吨,比1985年增长2倍多,果品产量8300吨,比1985年增长近13倍;蔬菜产量15万吨,比1985年增长3.4倍。2008年的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5%。

3、农业经济结构变动情况。石龙镇在保持粮棉油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围绕镇域生态农业建设,突破性地发展多种经营,使农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2008年,全镇多种经营产值达1.4亿元,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37%上升到63%。

4、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程度。二十年多来,全镇森林覆盖率由23.5%上升到40.8%,植物光能利用率由0.33%上升到0.45%;耕地有机质含量由1.7%提高到2.1%;水土流失率下降80%;旱涝保收农田达到7万亩,占86%;病虫害发生频率降低,危害程度减轻;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田林网化、田园化进展较快,农村村落布局合理,庭园经济颇具特色,全镇70%的农户改造了住房,有30%的农户住上了小楼房,农村面貌景色一样。

石龙镇深度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石龙镇深度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较多,潜力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气候条件比较优越。石龙镇境内北高南低,海拔高度34至347米之间,山地、丘陵、平原兼有,具备良好的发 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不仅适宜从事大面积的粮食生产,而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还具备独特发展多种经营生产的“小气候”,为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名优农产品和引进各种高技术高效益的新品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2、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石龙镇土地资源有三大特点,其 一,人均占地面积大,开发前景广阔。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耕地更为宝贵,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石龙镇在土地资源上 的这一明显优势无疑是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之所在。其二,土壤类型较多,土地质量较优。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石龙镇土壤类型有4个土类,8个亚类,17个土属,38个土种,通过土 壤评级,石龙镇耕地中的绝大部分是生产潜力较高的二、二级 土壤,非耕地中适宜各种树木生长的四、五级软土占65%,可以发展以林果业、畜牧业为主的种植、养殖业。其三,丘 陵、平原诸全,生产经营门路广阔,多样化的地形类型为广开生产门路创造了可供选择的条件。

3、林业生产优势明显。石龙镇的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 和森林覆盖率均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近几年石龙镇人 工造林发展较快,面积达6万亩,基本上达到了速生高产 林标准。且林种结构优化,用材林占83%,经济林占17%。石龙镇丰富的森林资源对于维 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森林 工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草场水域资源潜力很大,开发后劲较足。石龙镇草场面积约2万亩,发展牧业具有良好的杀件。石龙镇水域广阔,库面、塘堰、泉眼、机井诸全。为开发引用 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石龙镇实施沿库开发战略,开发水库消落区,建成渔、果、畜、禽模式的立体养殖基地5处面积1000亩,效益显著。

5、粮食生产基础较好。石龙镇在国家支持发展粮食生产有关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条件,农业机械,农业生产资料,能源物资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 基础。全镇已建成稳产高产农田6万亩,还有一部分低产 田也已具备了改造提高的物资技术条件。农民种植粮食的生产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石龙镇稳定粮食生产有保障,提高粮食产量有希望。

6、农村工业原料充足。石龙镇发展农村工业 的基础条件较好,特别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原料充足,如粮食商品率高、土特产品生产量大,非金属矿产资 源多。这些基础条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加工业,实现农副产品的不断加工增值,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

在分析石龙镇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的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制约石龙生态农业建设的各方面困难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不利因素。

第一,生态农业环境潜伏危机,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其一,土壤肥力减退。多年来重种轻养,重有机肥投入轻无机肥投入,以致土壤对无机肥胃口越来越大,农田的基本肥力下降,土攘肥力减退。其二,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渐突出。近几年,由于集镇、公路建设和农村建房热 的兴起,大量优良农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潜伏着危机,将会直接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 不利影响。

第二、农业整体功能较差,自然资源利用率低。现阶段,石龙镇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松散,转换功能薄弱,种、养、加之间缺乏配套协作和互补机制,尚未在较广范围 内,较大规模上,较深层次间把农业资源和农副产品原料通 过食物链、生产链、经济链进行延伸增值,具体表现为资源 综合利用率低,农副产品加工层次低,商品转换增值率低 整个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低。

第三,市场机制发育不良,服务体系亟待健全。生态农业的发展,石龙镇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意味着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 环节都必须提供完善的服务,否则,农业社会化生产的链条 或循环过程就会中断。石龙镇目前的市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如在农业生产资供应的数量、质量、时间、空间方面的不适应状况,在农业技术服务方面的不完善状况,在市场信息 方面的封闭状况等等。

第四,科技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奇缺。由于目前乡镇专业科 技人才由县指派,加上过去对科技投入得不够,导致石龙镇专业技术员奇缺。目前,全镇农、林技术人员15人,与全镇农业人口总数比,则所占比重更小。生态农业实质是一个高度知识密集的科学 农业,按照这一要求,石龙镇农业科技人才奇缺的状况是显而 易见的。

第五,现行政策研究不够,利益关系待调整。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崭新阶段,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利益矛盾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能否有效地启动利益调节机制,确定合理的利益结构,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在运用经济政策来确定合 理的利益分配关系方面,在运用经济政策调节和保障正确处 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关系方面,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待在建设实施的过程中认真研究,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各项经济政策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管理指导作用。

石龙镇深度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

生态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生态经济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组织、发展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石龙镇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还要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立足资源优势,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主导产业,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成效为中心,以农科教结合为突破口,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加强“精品”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精品”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通过近二十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石龙镇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经济系统基本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是“精品”建设还不理想。为此,要加快开展生态农业“精品”建设,大力开发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还要对精品实行人力、财力和物力的重点倾斜。

2、抓好生态工程配套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向良性循环发展。要围绕生态工程建设,重点抓好两个循环配套,即一是抓好生态系统的循环配套。在生态农业基地中进行猪、鱼、沼、果或山、水、田、林、电、路、村的综合治理。二是抓好经济系统的循环配套。主攻产供销环节的衔接配套和加工增值。目前,石龙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批量,对这些产品的加工转化已成为实行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重点抓好优质稻、优质油等骨干品种的开发深加工项目,真正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3、着眼市场选项目,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与市场经济接轨。要选市场上有竞争力的项目和品种进行开发。优质稻、花生、西瓜等项目的开发,在品种的定向上使用优良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注重规模化生产,形成“一村一品”的经济格局,提高规模效益。

4、注重资金配套,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由“扩张型投入”向“效益型投入”方向转变。为了加强石龙镇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在资金配套上继续抓好两个方面,一要在资金筹措上调动国家、集体和农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投入上形成合力,拓宽投资领域,进行引资开发、合股开发,筹措资金。二要在资金投入上,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生态农业的骨干项目和基础项目上,针对目前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现状,采取股份制、土地流转等多种措施,积极引导集体和农户增加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使集体和农户增加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成为投入的主体。同时,加快引资开发,促进投入机制的转换,加快石龙镇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

5、依靠科技驱动,强化农业技术物质装备。根据石龙镇目前的技术、物质条件,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即建立组、村、镇三级配套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农业短期培训学校等多层次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三是建立以农户与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三是建立水、土、大气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同时,大胆引进技术和人才。积极引进,推广生物防治,环境保护,新的生态农业模式和良种良法等先进技术。大胆引进生态农业建设的专门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壮大农业科技队伍。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积极增加农业耕作环节上农机具的功率投入,有计划地配备各种适用农机具,增加农业机械使用量,普及率达到90%以上,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力。

6、综合治理山水,改良生态环境。一是植树种草,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村、组为单位,抓紧大、小水库水利工程建设,彻底解决水源。动员多方面力量进一步完善现有水利工作的配套设施和维修工程建设。管理维修好当家塘堰,形成水利灌溉体系,增强抗旱排涝能力。三是遵循生态规律,提高耕地肥力。首先,要实施生物循环手段,安排好用地养地的合理组合和对地力消耗异化作物的组合,达到种植模式的良性循环。其次,实施生物归还手段,将农作物副产品在多层次多途径加工利用后,最大限度的将土地的供给物和太阳能的合成物归还土地。再次,实施人为补充手段,推广地力培肥制度,保持农田养分的供求平衡。同时,实施配方施肥手段,改造中、低产田,挖掘农田增产潜力。四是积极控制污染,保持环境净化。增加治理工业污染的投资,清理污染源,防止再生源。治理农业污染,要运用生态农业防治技术,保护天敌,降低病虫害基数,控制草害繁衍。施行化学防治措施时,要运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尽量减少药物污染。使我镇水质、土质、生物质的污染程度控制在国标范围内。五是改良农村人居环境,节约非生产用地。按照既相对集中,又方便生产的原则规划建设好农村住宅区和物质、文化配套设施,改善群众生活、美化农村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

石龙镇经济发展办公室 二OO九年十一月

下载呼和浩特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呼和浩特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浅谈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4春农村行政管理(专) ***15 陈治旭 内容摘要: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全

    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 决农业、农......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市政协委员 沈 勇 各位领导、委员: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我市“四大发展”,加快“两宜”城市建设的重......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精选合集)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是对浮梁整体土地利用状况的一个形象描述。我县的特点就是山多、地广、人稀,农村人口、山区人口的比重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农村还处......

    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喀什地区经济发展

    加快劳动力转移 促进喀什地区经济发展打工归来第一天(王春 )“我们到家了。”4月12日,从浙江务工回乡探亲的女孩子们见长途汽车驶入喀什市区,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当车慢慢驶进喀什长......

    加快经济发展建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成功转型,需要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比重。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服......

    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全县经济工作分析会议精神,根据县委十届五次全委会议筹备工作的安排,县经济局、商务局组建了调研工作组,围绕如何落实“工业富县”发展思......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林业建设以经济效益为主向以生态效益为主转变。随着国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