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2:1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第一篇:浅谈“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浅谈“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王旭

摘要:学校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由当下的数字校园转变为“智慧型”校园也正迫不及待。本文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和特征,简要介绍并分析了智慧校园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几点思考。关键词:智慧校园 应用现状 思考

一、智慧校园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述

智慧校园(Smart Campus):以数字校园的建设思路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及虚拟化等新的信息技术来改变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科研项目、系统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这一概念是在2010年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开始明确地被提出的;在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要求全国各院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实现学校之间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数据标准(20120315)》也为全国“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标准和应用规范。

(二)核心特征

1.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泛在网络)。通过有线接入或者无线局域网,师德互联网络覆盖校园每一个角落。智慧校园支持所有需要互联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连接,信息感知后可迅速、实时的传递,这是所有用户按照全新的方式协作学习,协同工作的基础。

2.环境全面感知。从人员到物品,从校园各类资源(水、电、气等)一天的运行消耗到个人一天的轨迹,智慧校园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摄像头及各种系统平台,能够随时随地客观的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

3.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依托于数字校园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基础,智慧校园将建立科学性的预测方法,建构出各类实用的数据挖掘模型,同时综合各方面及时新鲜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通过智能推理,做出快速反应,改迟缓地被动分析为迅速地主动应对,更加突出智能化特点。

二、“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

(一)应用实例——武汉建设智慧城市的校园实践

“孩子校园出入时间,能精确到秒即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消费,哪怕是买瓶水,家长也能随时知道······”武汉建设智慧城市有了校园实践。

2010年,通过3G无线传输、互联网三方关联等技术应用于电子学生证。经过3年多的推广和运用,以电子学生证为载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武汉市各重点高中。

学生佩戴新型电子学生证,这张学生证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校园卡的功能,学生可以在学校刷卡消费;而且当学生每天进入校园或者离开校园时,通过GPS定位技术,系统会自动将这个时间发送到家长手机。通过手机或电脑平台,家长还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和老师评语,实现家长和老师的沟通。

通信运营商也对智慧校园建设表现了极大热情。如某通信运营公司这样表述智慧校园:以高性能的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学校办公、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后勤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数宇资源的全面整合,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最终使其达到增值服务的目的。他们规划的智慧校园包括校园信息化、校讯通、家校圈、翼机通、三网融合、无线覆盖等业务。

(二)实例思考

1.建设经费和隐私安全保护问题

首先是建设经费,要想建设一个完善的智慧校园是需要庞大的资金、技术平台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完善的无线、有线校园网络的支持;其次是隐私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很大的程序上将我们用户联入了网络,对用户在大量信息进行了收集,信息的过渡集中容易导致师生隐私的泄露。

2.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的研究和制订。

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但相对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整合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因此,研究和制订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和标准对于院校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明确智慧校园的概念与建设策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跟踪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组织专家去研究和制订有着高科学性、强针对性、易操作性、可拓展性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和规范。

(三)智慧校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这些系统涉及繁多的基础设备、庞杂的应用服务,所以这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包括基础实体、系统运行和信息数据三个方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物联网的应用涉及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等技术,为防止带来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应选用较为成熟和可靠的系统。

智慧校园建设能推动院校信息化建设,但是同时智慧校园也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与提高,这样才能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校园是个体正式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建设的会有效地提高整个校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伴随着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校园移动互联等技术的逐步兴起和应用,智慧校园已不是一种概念,而是正在慢慢地变为现实。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的智慧校园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去解决。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对于当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化教学和管理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 黄荣怀,张进宝等.北京师范大学.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教育研究,2012 [3] 周彤,刘文.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信息与电脑,2011

第二篇: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1.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今天的主题是“智慧校园建设”,不得不从“智慧教育”的概念说起。我把智慧教育的原创观点归功于钱学森,因为他1997年提出了培养“大成智慧”的教育理念。

钱学森是我国国防科技元勋,他发现一些国防大项目的领军人物不仅科技知识深厚,而且大多懂哲学、人文等,便很有感触,提出如何培养具有“大成智慧”人才的战略构想。曾有专家向钱学森请教大成智慧的英文译名,钱老提出两种译法,其中之一是“Wisdom in Cyberspace”(网络信息空间中的智慧),这个说法跟我们现在说的以信息化促进智慧教育十分吻合,所以我们可以把钱学森的大成智慧说作为智慧教育研究的出发点。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星球”的概念,引发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研究与应用,自然想到还应该有“智慧教育”,其英文名称是smart education。这个英汉对译存在一些争议,因为smart是机智灵活的意思,而wisdom才对应“智慧”。什么是智慧?我很喜欢华东师范大学已故哲学家冯契教授的界定,他在晚年用文言文写了一本《智慧说》,其中说道:智,法用也;慧明道也;智慧,道法也。

另外,知识管理专家认为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慧的提升与情境关联性密不可分,并且智慧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智慧教育的核心技术是智慧计算(smart computing),被认为是计算技术史上的第四次浪潮(前三次为主机计算、个人计算、网络计算),可以概括为五大特征:境觉、分析、抉择、行动、溯因。其中境觉包括环境感知、情境感知、社会感知,对于智慧系统来说是最基本的、必需的功能。教育界人所熟知的多元智能,其英文名称是Multiple Intelligences,但近年出现了用Smart代替Intelligence的趋向,比如语言智能叫做word smart,数理逻辑智能叫做number smart,身体运动智能叫做body smart。我倡导的智慧教育把wisdom、intelligent、smart整合在一起,代表道、法、术三者在教育教学中融合。

有个美国网站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需要智慧学习,难道我们有过愚笨学习吗?此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就采用逆向思维方法,给愚笨教育“画像”,仔细一想,还真的发现很多愚笨教育现象,例如:凡是造成学生高负担、低成效的教育是愚笨的教育;凡是以书本为上、忽视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是愚笨的教育;凡是抹杀个人特性、拒绝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愚笨教育。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我们教育的本意是让人脱离愚昧,但为什么愚昧性却与许多教育过程形影相随,挥之不去,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我是2012年开始关注智慧教育的研究,提出智慧教育的初步定义(为了抛砖引玉吧):智慧教育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化的环境,使得师生能够开展高效能的教与学方法,能为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使他们从不能变为可能,从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人才。这也是我们发展智慧校园的一个目标。我们从数字化教育转向智慧教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我做了一个关于智慧教育的图示,把智慧教育的英译改成Smarter Education,用了以一个比较级Smarter,是为了避免要么智慧、要么愚笨的二元对立,追求越来越灵巧、越来越有智慧的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鞭策我们自己不断进取。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们必须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化教育环境,包括智慧终端、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教育云等,再加上智慧的教学法,这样才能培养智慧型的人才。

我们现在积极推行智慧教育,有可能找到求解“钱学森之问”的钥匙。2005年,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去看望病中的钱学森,钱老还十分关心教育,他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句话被媒体命名为“钱学森之问”。所以,我们现在践行智慧教育,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发展,实在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智慧校园的技术发展

如何从数字校园变成智慧校园的?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目前,我们提炼出智慧校园环境的十大特征:

1、位置感知:感知学习者的物理位置;

2、情境感知:探测学习者在不同场景以及他与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什么;

3、社会感知:感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互操作性:不同学习资源、服务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5、无缝连接:在任何设备以任何连接时,提供持续的服务会话;

6、适应性:根据个人学习偏好和需求推送最合适的学习资源;

7、泛在性:随时随处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得感兴趣的学习资源;

8、全程记录:记录学习历史数据,便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建议以及推送相应的服务;

9、自然交互:利用多种感官及肢体语言开展人机互动,如语音、姿势、表情识别;

10、深度参与:沉浸于技术丰富环境中开展多向互动,获得平常难以企及的体验。当然,一个具体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不可能全部符合这十条,能达到三、五个已经不错了。所以我们对智慧校园应该有新的认识,不能把它等同于数字校园,也不能硬把普通数字校园贴上智慧校园的标签。

从技术上看,智慧校园系统可以看作为一个三层架构: 第一层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其实质是把网络中服务器的功能虚拟化;第二层是雾计算(Fog computing),即把终端虚拟化,我们现在终端品种很多,如果为每个终端设计独立的信息格式,是没法交换的;第三层叫群计算(Swarm computing),与物联传感技术相关,在物理环境中安装很多联网的传感器,它们体积很小,数量众多,像昆虫群落一样。既然网络中的服务器功能通过云计算技术虚拟化了,终端功能通过雾计算技术虚拟化了,那么网络中的交换机、路由器功能可以虚拟化吗?能,这个技术就叫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华为公司已经实现了这项技术,并且产生了基于SDN的敏捷校园网解决方案iCampus,还提出的智慧校园的几个维度:科学的决策系统、实时地控制、泛在宽带的互联、便捷的服务、面向服务的计算、透彻地感知。

现在大家都在讲大数据的问题,我看到涂子沛写了一本《大数据》,封面上有句话:除了上帝,任何人都要用数据来说话。美国教育部组织专家出了一本如何做教育数据分析的专题报告。我认为教育大数据的价值归结为三点:精准决策、个性服务、优化结果。但数据类型很多,我们怎么进行有效管理又是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开始研究智慧校园系统中的数字治理问题。

智慧校园包括很多功能板块,例如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教管、智慧家校通、智慧节能、智慧校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善师生关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现在需要研究怎么构建无缝学习的平台,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顺畅地沟通起来。但有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平板电脑,学生和老师如何开展课堂互动?我看到一个简易的方案:教师可以用笔记本上的摄像功能扫描学生的批量答题卡,用智能手机识别学生手持的二维码应答卡,用低成本技术来实现课堂互动。

3.智慧校园的应用发展

目前,数字化校园有三大热点:视频微课、翻转课堂、MOOCs。

一是视频微课。或许大家知道萨尔曼•可汗的故事,为了给表妹辅导数学,他把知识点讲解录制成视频,放到视频分享网站上,已经积累了六千多条,覆盖中小学课程全部知识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可汗学院”。现在国内有很多学校在做视频微课,发现对教师改进教学水平很有帮助,老师看到自己录的视频,可以找出自己讲课的不足。当然,好的视频微课可以使很多学生受益,允许他们自定步调地学习。

二是翻转课堂。也有一个故事,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所名叫“林地高中”(WoodlandPark High School)的二位化学老师,开头利用视频录课给迟到学生补课,后来发展到课堂教学改革,课前让学生看教学录像,做针对性练习,课中快速做测评,重点解决难点重点疑点,效果很好,创造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进行教育信息化创新要实现三个突破:一要突破时空限制,我们不能只盯着课堂,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要统筹考虑。二要突破思维限制,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流程。说到突破思维限制,数学中有个一笔画难题,让你用一笔画四段折线贯穿一个九点方阵,只有突破方框限制,画二段延长线才能做到。三是改变教师角色,要从单纯讲师变为导学者、助学者、评学者、促学者。

在国内也有很好的翻转课堂案例,如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一中146个班级全部实现了课堂翻转。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最重要的差别在:传统教学流程是讲解、练习、评阅作业,翻转教学流程是自学、评测、研习。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学生的地位、学习方法都有明显的变化。

三是MOOCs(大众在线公播课,国内将其简称为“慕课”)。斯坦福大学一位大牌教授开了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结果吸引了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选学。从目前流行的 xMOOC(基于行为主义的MOOC)来看,教学法并无创新,主要创新体现在管理机制上,打破名校门槛,做到优质资源共享,谁都可以免费听课,能坚持到最后想拿学分和证书的时才缴费。此类创新只有在信息化环境下才能实现,因为数字化的资源和服务可以无限拷贝,但无需增加太大的边际成本,这就是信息化的优势。

当然MOOCs的课程形态也在发生变化,甚至有专家声称现在已转入“后MOOC”时期,形成了在线学习新生态。MOOCs是发源于高等教育的,能否用于基础教育呢?举个例子,浙江省创办了一个高中选课网,要求省内高中学校把好的校本课程改造成网络课程,上传到高中选课网上,让全省高中生上网自由选课拿学分。华东师大也搞了一个慕课联盟C20,邀请了20所高中名校加20所初中名校来开发优质慕课。

以上三个热点所用到教学技术手段依次是视频微课、在线练习、在线测评、在线社区,并没有多少“智慧技术”含量。我注意到美国推出一个比较有智慧技术含量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Knewton,据说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路径呢。

目前,实现智慧教育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我们把它当作教育技术革命的千年机遇(从活字印刷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我们团队是2010年开始牵头做国家电子书包、电子课本的技术标准,并且在国际标准组织中代表我国率先提出电子课本技术标准议案,并获得立项。

再说说“人人通”。从“校校通”到“班班通”再到“人人通”,人人通的建设很有意义,也很有难度。我们一直在研究人人通中的个人学习空间的功能:记录个人学习过程;汇集个人学习资源,开展个人知识建构,提供个人才艺展示等,需要很多工具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已经设立了网络学习空间标准工作组。

关于区域推进电子书包应用,从2012年开始,我们团队作为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应用项目咨询方,帮助设计推进方案,已经有65所学校、百余班级参加试验。我们通过到试点校观察,寻找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切入点,目前找到七个:

1、将课前预习情况带进课堂,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2、丰富课堂呈现的教学资源

3、提供电子课本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4、通过课堂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加强学习过程的协作对话

6、创设信息对称空间,支持师生基于生成性信息的“对话”

7、推送个性化资源/任务,拓展课外学习

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用电子书包学习书本知识和做练习测试,而是要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例如支持项目学习、创客教育、泛在学习等。

接下来我讲讲智慧校园应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挑战。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把工程办公室设在华东师大,我们邀请了一大批很多国内专家,经过很多调研,制定了教师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能力评估指南、项目管理规范等。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求因环境而已。环境差异的分界线体现在学生能否上网。在学生不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环境中,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请看这个案例:有位小学语文老师发现学生写作文三言两语就完了,怎么用巧妙方法启发学生呢?她找了二段视频资源让学生观察:一是姚明在NBA打篮球时灌篮的视频,只有24秒;二是日本动漫《灌篮高手》中流川枫的灌篮过程,足有2分钟,以此启发学生理解“真实的生活时间”和“电影/文学作品里的时间”(作文时间)的区别,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作文时间”,使文章生动有趣。这就是智慧教学法啊,虽然用到的技术很简单,但教学效果却很好。所以我提炼出关于教育科技文化的四句“箴言”:科学研究发现真理,技术应用实现价值,创意设计提升价值,文化影响价值取向。如果大家都认可的话,那么就越来越像教育信息化“公理”了。

在学生能够上网的环境中,我们就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我们也找到一批较好的案例,例如上海闵行区蔷薇小学音乐老师让学生利用电子书包配套的声音传感器收集自然环境中的多种声音(青蛙叫声、鸟鸣声等),通过合作创作一首美妙的音乐,送给他们的父母。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一、课题的产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文明、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总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当中,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我还是作为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摸索,并将调查资料向学校有关领导进行反馈,作为学校发展的参考资料。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小组讨论分工、资料收集整理、方案设计阶段、调查研究阶段。

㈠小组讨论、分工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潜在动力,但也存在依赖、逃避的心理。教师应设法让学生明确整个过程是要求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所以必须完全独立地完成全过程,让其感觉到这是一次充分发挥个性特长、自我完善、争取成功的机会。我们是通过集体动员和个别动员来达到目的的。

㈡资料收集整理

课题确定后,组员们讨论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研究的第一步便是文献查阅。文献查阅主要分为二个阶段。

首先,五位组员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学校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分头寻找,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摘录下来。由于学校图书馆过于简陋,存书不多,一天下来大家累得半死,查找的资料不全。为了能获得更广泛丰富的资料,我们还进行了分工,两位同学负责上网浏览查询,另外三位则在校图书馆中进一步查找。负责网上查询的同学到各大网站进行了搜索,例如我们在百度网(baicu.com)、Google网站上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关键词检索到许多“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论文,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论述;我们还在新浪网(sina.com.cn)上查询到与校园文化定义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到这一课题背后的重要意义。另外三位同学也摘录了许多与校园文化相关的资料,进行分类汇集。文献查阅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好了充分准备。

文献查阅的第二个阶段在校园内考察与小组研讨后进行的。经过了小组研讨和调查,组员们对于课题的研究已经形成初步认识,对于论文的框架也达成了一致意见。但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科学、更完善,组员们再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查询,为深入研究作了必要的资料补充工作。

㈢方案设计阶段

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归类、整合、分析。学校校园文化现状调查小组成员首先对其摘录的资料进行归类;接着再网络上的论文资料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归类汇总;最后是整理,归纳出整个校园文化涵盖的三大部份的情况,设计《南靖二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利用课余时间,对全校高中部、初中部的学生分发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的统计。本次调查由全体成员协手合作,在调查进行中,各成员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顺利的完成了本次调研,体现了协作、团结精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回收率99%;调查范围包括我校高中部120份、初中部80份;整个调查问卷分为三部份16小题的问卷,问卷回收后,经过统计、总结,做成了科学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见附件一)

㈣调查研究阶段

通过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对待生活中的各项问题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我校通过制定校训、学唱校歌,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营造正确、健康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赢得了同学的肯定;学生对学校开展文娱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也存在部份令人忧虑的问题:——学校缺乏对体育活动应有支持力度,且在学生心目中以为学校领导不支持体育活动;——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而我校的心理咨询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

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问卷调查为我们了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对我们下一步撰写调查报告作了必要的资料补充工作。

三、报告撰写阶段

我们小组论文的思路在第四阶段的小组研讨中已基本形成,最后由组长田志远 李冰执笔完成研究论文。(学生研究论文见附件二)

定稿后的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调查

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环节

四、关于进一步搞好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我们总述了这项研究的意义和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接着从我校校园文化现状上谈起,介绍了我校校园文化的特点,结合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结论,探讨了如何继承和完善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最后小组讨论作了一番总结,提出关于搞好我校校园文化的几点建议。

我们的论文不仅通过调查提出问题,更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例如在“研究校园文化的意义和校园文化的含义”这一节,我们以校园文化为例,自己提出校园文化应包括“校歌、校训等精神形态文化”的观点。

四、我的几点体会

近几年来一般的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校也有多年的历史了。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的主体精神与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走向社会,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分工协作精神;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追踪观察、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深入钻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任何事情都得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初期其劣势可能会更突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优点才会有慢慢的显示。由于我和学生都是第一次,在学习过程中浪费了时间,走了许多弯路,也没有得到什么结果。

让我高兴的是虽是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但我们五位组员相互协作,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活动对于我们今后进行课题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尝试。我们所获得的许多资料和建议,并未完全得到学校的认可,但却为我们了解研究性学习、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课题提供了帮助。当然,初次尝试课题研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们所提出的观点还不够成熟,课题的纵向挖掘不够深入,论文也比较稚嫩,但我们都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题研究。

五、评价及反馈

10月份,老师对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对本次活动中的收获进行反馈。

㈠关于学校物质文化形态建设

在有关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份同学对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基本上比较满意。有89%的同学认为学校校园环境整体状况良好。这充分说明了,学校近两年来所提出的“平安校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但是,从同学们所提的建议来看,有一大部份同学对食堂、小卖部和厕所报有很有很大的意见。主要表现在:食堂饭菜不可口,卫生状况差,偶有发现菜里面有虫子;小卖部老板对待同学的态度差强人意,且东西价格比校外要贵许多;由于学生数的增加,俗话说人有三急嘛!人多了而厕所很明显就不够用了,建议图书馆后的厕所应迁移,上课时厕所的传来的味道实在太难闻了。

㈡关于学校制度文化形态建设

从这份调查报告反映的结果看,我校学生面对学校制度与执行之间的问题时处于比较复杂的心理状态。整体看来,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整体评价认为好的占64%,而认为不好的占36%;在问题15中你是否有过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有67%的人回答没有,33%的人曾有过。

具体来讲,学生比较能够遵守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但在生活细节上不够注重。比如有近40人曾经穿过拖鞋去上课、没有佩戴胸卡;13人偷偷去上网;3 人有过早恋的经历。

综上所述,我们学校的同学们在遵守纪律方面大多能自学遵守,总体上体现了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但个别在对待校规方面存在一些需要重视、改进的地方,希望能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比如早恋现象。

㈢关于学校精神文化形态建设

问卷的第三部份主要是从学校精神文化形态建设的调查,问卷中第7、8题中,认为文艺活动做得较好的同学占50%,认为体育活动做得较好的同学占29%;而认为不好的,研究性学习占了49%,体育活动占34%。第10题中,调查同学的课外体育活动时,67%的同学偶尔会参加体育活动,29%的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仅占4%。当问及是否支持学校举办运动会时有83%的人表示非常支持,15%认为无所谓,仅有1%的人持反对态度。

当问及是否知道学校心理咨询室时,63%的同学知道,27%的同学听说过,10%的同学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心理咨询室的存在;同时问及上否有进行心理咨询的必要时,61%的人认为有必要,16%的人认为没必要,21%的人认为无所谓。

从以上的调查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我校对第二课堂学习和文艺活动比较重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不够积极,学校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但是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令人担忧。这次调查,希望能为学校领导进一步安排相关工作时要重视心理咨询的必要,同进也希望有关方面能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查,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了自己,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为心理上有偏差的同学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学校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但在精神文化形态方面,毁誉参半。在方艺活动和第二课堂深得同学的喜爱,但在体育活动和心理辅导差强人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文明、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总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当中,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我还是作为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摸索,并将调查资料向学校有关领导进行反馈,作为学校发展的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面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南靖二中以诚信、协作、博学、创新为校训,放眼新世纪,以人为本,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力求推进素质文化教育。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调查

校园意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要想成为一流的学校,物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从目前学校的规模就可以看出,景山学校的历届领导都非常注重学校的物质基础建设。当前学生公寓正在加紧施工,教学楼也列为学校明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不难看出现任校长对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视。不难想象,建成的公寓将是舒适、温馨的“家园”,未来的教学楼也是一座现代化设备齐全且华丽。学校将朝着花园式的校园迈步向前。

为进一步了解同学对我们学校校园文化的了理我们进行这次的调查。整个调查问卷把校园分为三部份16小题,包括基础建设、管理制度、精神文化。从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待生活中的各项问题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同学们对我校制定的校训、学唱校歌,以及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营造正确、健康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予的肯定;同时对学校开展文娱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I、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总体上稳步推进,办学的硬件、软件建设都取得了积极成果。在办学规模上,图书馆、科学楼、教师公寓的落成与学生公寓、新教学楼的正在施工建设。有89%的同学对学校环境和管理的整体评价认为好,得到了大部份同学的肯定,这都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学改革蒸蒸日上的景象,让同学感到二中不断发展的活力,增强了同学的信心。

Ⅱ、学校从以往单纯注重抓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发展到以人为本,自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阶段,进入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人本管理阶段。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树立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积极通过多维育人的手段培养同学的道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学校落实对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做好纪律、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总要开展日常驻机构行为规范教育和检查,督促同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其次,每个班极制定完整的班级公约,每位同学都必须签订《安全责任状》,以提高同学的自我约束力。第三,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学校为了让新生能够较快适应新的校园环境,特别是高一年都要进行一周的军训、法制教育和学习《景山学校管理规定汇编》的教育活动。最后,政治处、团委会和学生会加强对同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成立了生劳部,纪检部和体育部,分别对环境卫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课间操进行评比。评比结果还被当作衡量优秀班级的重要标准。

Ⅲ、注重正确、健康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校训、校歌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特色、校风、学风的反映和最精炼的概括,对师生有提醒和激励作用。让“诚信、协作、博学、创新”的二中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奋斗,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今天你以二中为荣,明天二中以你为傲!

Ⅳ、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年都有举办校园文化节——合唱比赛、校园十佳歌手赛、书画展、各式各样的知识竞赛和高一年音乐艺术课。在学习之余得到很多的乐趣,而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的培养。在文学方面,我校有拥有四万册的图书馆、青橄榄文学社和校电台。方便了老师和同学的阅读和教学,文学社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我机会的舞台。你若有什么得意之作,便可以去投稿,若被选中还有小礼品的奖励呢!

三、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环节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分析,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校园文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I、校园文化建设意识不强,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在调查问卷中从同学们所提的建议来看,最多的前三个问题分别是:小卖部、食堂和厕所。这说明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食堂饭菜不可口,卫生状况差;小卖部老板对待同学的态度较生硬,且东西价格比校外要贵许多;由于学生数的增加,带来许多生活上的问题,厕所问题尤其突出,俗话说人有三急!人多了而厕所明显就不够用。

Ⅱ、同学比较能够遵守学校所规定的规章制度,但在生活细节上够重视。在调查问卷问及是否有过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有67%的人回答没有,33%的人有过。具体表现在,比如有40人次曾经穿过拖草鞋去上课和没有佩戴胸卡,有13人曾经偷偷去上网,有3人有过早恋的经历。综上所述,我校总体上同学们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但个别在对待校规方面存在一些需要重视,改进的地方。

Ⅲ、当问及否支持学校举办运动会时有83%的同学表示非常支持,有67%的同学课余体育活动时间达到8H/周。显而易见,体育运动又是很大部份同学喜欢的课余活动。但由于三近四年年多没有举办运动会,这就造成在许多学生心目中认为学校领导不支持体育活动。

Ⅳ、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有61%的同学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而我校的心理咨询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

四、关于进一步搞好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渐加深了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激发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如何去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量。

我们针对学校的主要成就与不足,一边继续上网查找、整理有关改进和提高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料,一边与指导老师交流、讨论一些切合我们学校实际的建议。最终拟出以下几条改进的建议:

1.在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艰难,图书馆的藏书量少,开放的时间短,给同学的课外阅读带不很大的不便。所以我们建议学校能增加一批适合我们阅读的图书和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2.建议学校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多关注和改善同学的学习、生活环境。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小卖部价格较贵、厕所空间不够、食堂卫生不足的问题,以解同学的生活问题。必竟生活中小问题,就是生命的大问题。

3.在学校管理制度上,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注意隐形的问题,比如上网、早恋及心理问题。建议学校能够开展一场大型的心理咨询活动,以便了解、目前我校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自身不足,让心理有偏差的同学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四篇: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与思考

深化应用

融合创新

——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与思考

南京市高淳区古柏中心小学是一所教学设施先进,育人环境优美,教育质量上乘的南京市现代化小学。学校始建于1914年,现下辖中心校1所,办学点1个,共有教学班19个,学生584名,教职工59人,其中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5名。现中心校于1997年新建,占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数字化科学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录播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

学校自2007年确定以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以来,一直坚持以“让创新成为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理念,以“让发现成为一种习惯”为培养目标,以机器人教育活动为载体,从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科学管理入手,扎实、深入、有效、全面地开展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科技创新思想全方位地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之中,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之中,形成了科技教育学有个性、教有特长、校有特色的局面。

学校一以贯之地坚持“普及+特长”的教育模式。一是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普及科技教育。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地方课程中每周开设1节科技课(机器人),每周周四各班均安排科技特色晨会。二是开发科技校本课程,提升特色品位。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科技校本教材,《科技在心中,创新在手中》6册校本教材,在2010年南京市优秀校本教材评比中获科学学科类一等奖。12册《科技早餐》-特色晨 会校本教材和6册《机器人》校本课程也已投入使用。三是组织开展科技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学校每年组织一届“小小发现者”校园科技节,今年5月将是第11届。我校科技节以“人人都来参与、人人都有收获”为目标,紧扣“让发现成为一种习惯”这一主题,各个班级展出科技知识黑板报,学校组织开展科学小论文、科普读物读后感、科学观察日记、科学幻想画、科普知识竞赛、打字比赛、机器人等主题竞赛活动和师生科技创新大赛,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四是创新校园科技文化,营造科技氛围。学校结合市园林式校园创建,精心营造科技氛围。将“让创新成为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理念和“让发现成为一种习惯”这一办学目标上墙。布置了“发现之旅”科技文化墙,介绍各种自然现象,学校廊架里布置了中外的发明创造展板,一楼连廊布置了科普知识展板。各景点的命名也考虑了科技元素,如:远溯博索、问天亭、日知廊、探知路、探源路等。五是以科技小社团为依托,发展学生特长。学校在全校性的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经过筛选,把有特长的学生以科技小社团的形式,分类集中起来进行培训,目前,学校普及机器人、太空探索机器人、FLL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航拍、电子百拼、电脑绘画、创意手工等科技小社团,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活动的质量与内涵,提高了科技教育的层次与效果。

经过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被命名为“高淳 县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地”、“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南京市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机器人项目)、“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等。我校还是市小学内涵发展重点规划项目《区域推进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研究》和《教与学的数字化环境建设与应用》项目研究学校,“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实验学校”,全区唯一的一所“南京市观花项目成员学校”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基地学校”。基于此,学校于2016年被遴选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学校,也是高淳区唯一一家。目前我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已初步完成,并于2017年12月成功通过市级验收,成为南京市首批28家示范校之一。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心得体会。

一、形势使然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设备的提升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校园数字化应用已成为每个学校发展的重心。数据时代的到来,让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从互联网时代的“我了解世界”变为自媒体时代的“世界了解我”,“互联网+”纳入教育以及智慧校园的创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江苏省及南京市出的台多项文件都是剑指智慧教育,高淳区教育局也提出了2020年前全区学校建成智慧校园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的紧迫感扑面而来。

二、转变观念

成功从转变观念开始,其实我们教育教学理念一直围绕着高效教学在转变在摸索,试想十年前移动多媒体进入课堂,大部分老师PPT都不会制作,更有甚者视电脑、网络为洪水猛兽……推进十年来,教育教学离不开多媒体了,教室吊装多媒体已换装两代了。智慧校园建设也是如此。作为首批试点学校,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路子可循。我校建立以校长为首的创建团队,通过培训、自修提升校领导和骨干成员对智慧校园的认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南京市CIO培训、上海国际大数据交流等。走近这些专家、学术大咖,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观念的碰撞和理念更新,整个创建团队理念统一到智慧校园建设中来,逐渐形成了我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体系。

三、创建过程

在确定我校智慧校园方针后,创建团队根据学校实情将理念具体化,以重软轻硬的建设思路,着重智慧平台架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1)共享数据库平台:平台是对智慧化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集市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服务,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用户不须记忆不同的密码和身份,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单点登录;(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位于智慧化校园体系结构中的最上层,实现教学管理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跨平台服务。

2.安全体系建设

智慧化校园安全体系:建立智慧化校园综合安全服务体系,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管理等方面保证整体安全,形成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

3.应用系统建设

跨平台管理办公系统、互动课堂教学管理系统、开放式网络学习及教学资源库系统、教科研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报修系统、后勤管理等。

四、创建成果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将我校智慧校园创建的成果汇报如下: 1.智慧的学校管理。一是“微校+”智慧管理平台的使用。“微校+”智慧管理平台是集校园管理、教学教务、学生评价和家校互动的综合性管理平台,也是我校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平台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网站和资源共享。目前,我校智慧管理平台应用达13个之多,满足了学校各场景的管理需求。“微校+”智慧管理平台在应用中实现了三网合一,只需在管理平台进行新闻、通知发布就实现了微信订阅号和门户网站的统一。后勤服务应用的实现,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深化。领导看板应用则全面汇集了所有管理数据,便于校领导全面管理学校。二是“一卡通”的使用。“一卡通”作为学生的统一身份认证卡,依托优教信使平台,集互动课堂(答题)、人人通空间、平安考勤、校园电话、图书借阅等各种应用于一体。学生靠近校园大门就可实现学生的无感知入校和离校的签到和签出,同步短信会发送给监护人。当学生需要与家长联系时可用一卡通的电话功能与家长取得联系。

2.智慧的教学管理。一是优教平台的使用。教师通过优教平台预先备好课,在课堂学习环节中学生使用一卡通的答题功能与老师在优教平台实现作业互动,并及时给出答题统计和分析。课后,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平台练习和预习实现知识的巩固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培训。师生的平台使用数据都分别存储在老师空间和学生空间中,实现师生资源互通。教师将自制的课件、微课等上传至校本资源内,学生课后只要使用电脑、手机或平板登录平台,就可实现移到终端的自主学习。二是平板进课堂。应用平板电脑实施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基于网络,以平板电脑为载体,及时互动反馈和精确指导解决课上出现的问题,优化教与学的全过程,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双重目标。我们除了数字化学习中心可以实现平板教学外,还在五年级四个班布置了平板教学环境,为平板进课堂实现学科全覆盖打下了基础。市智慧校园验收时,市教育局藩东标副局长对我们的平板课堂也是大加赞赏。

3.智慧的活动管理。一是通过“微校+”智慧管理平台的“校本课程”模块,对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管理。学期初,社团指导老师在“校本课程”模块发布社团信息(包括社团名称、学习内容、报名要求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对照各社团要求进行选课报名。本学年共开设了29个社团,每周三学生全员参与社团活动,活动时,教师通过“微校+”平台的“校本课程”模块进行点名,管理学生的出勤。二是移动学习终端的使用。学校现有数字移动图书馆和数字科普电子屏各一块,每天自动定时为早上7:30开机,下午4:30关机。课间,学生自主到移动终端前进行阅读、游戏,观看科普动画等。

五、创建中的思考

创建智慧校园,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在市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创建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1.数据的互通。我校智慧校园的创建得到了联通、微研、电信、苹果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但同时,由于各公司的后台数据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也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优教平台是基于联通网络,而学校用的是电信网络,一开始由于数据不能互通致使我们不能看到师生使用优教平台的后台数据,后经过联通和电信的多次协商,终于实现了数据互通。微研公司帮助我们开发了“微校+”智慧管理平台,但“微校+”基于腾讯的后台无法与我们基于电信网络的学校门户网站实现互通,因此我们只能改版我们现有的门户网站,以实现手机端“微校+”平台发送信息与门户网站同步。

2.技术的支持。由于我们地处农村,很多网络公司还没有落户高淳。致使我们的很多平台、软件的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帮助。比如:苹果平板的使用,用于教学的软件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公司技术人员从南京赶过来就要一二个小时,由于路程较远,平时平板使用的日常运维成本也增加了不少。3.学生应用的推广在农村学校就复杂的多。学生在家网络、移动平台学习的硬件许多家庭还不具备;家长对学生的手机、电脑等网络化应用还是负面顾虑多一些。

回首2017,我校智慧校园工作稳步发展、成果喜人。展望2018,我们将总结经验,砥砺创新,努力打造智慧校园,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为全国推进智慧校园工作献上绵薄之力。

第五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中心小学章光望

摘要:随着农村中小学各项信息化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多数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却远远没有跟上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呈现出诸多发人深省的不协调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现象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作了相应的调查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应用 现状 原因 措施

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随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班班通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等一系列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建设的逐步实施,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当部分的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水平已和很多城市小学不相上下,甚至某些农村小学由于某些特殊的政策而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它的信息化水平早已超过一般的城市小学。有的农村学校虽然信息化水平不如一般的城市小学,但因为它的学生数不多,其人均占有资源却大大超过城市的一些学校。然而多数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却远远没有跟上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呈现出诸多发人深省的不协调现象。据笔者几个月来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很多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出现了如下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重建设,轻应用

信息化水平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体现,相当多的农村小学为了提升自己的办学条件,加上国家的重视,所以,很多农村小学都非常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都极力争取各种由国家投入的信息化改造项目在自己的学校实施。有的学校甚至动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各种工程在自己学校早日落实,能早一批就早一批,能早一年就早一年。然而一旦完成,却不重视发挥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作用,有的甚至把他们搁置不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重投入,轻管理

虽然国家实施的各种信息化改造工程项目由政府出资,可是还是有许多配套的设施需要学校和地方投入。我们很多农村小学虽然资金紧张,但大多数学校还是十分重视这些配套资金的投入,他们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甚至不惜动用有限的办公经费,以保证各项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然而,这些设备配置到位后,有的学校却疏于管理。一方面可能学校没有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可能没有相应的后续保证资金,所以有有许多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出现故障后,就无人问津了,成了摆设。有少数学校甚至怕使用出现问题,竟然从不启用,以至于有的设备从没用过就没人管了。

三、重检查,轻研究

国家投入巨资实施各种信息化建设工程,其完工时肯定要对这些惠民工程进行检查验收,这一点毫无疑问,各项目学校也十分重视,丝毫不敢大意,所以他们会汇同各建设单位确保通过各种验收。项目完成后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项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学校在面对这些检查时,自然万分重视,他们调集学校各路人员,起早贪黑,积极准备。有的甚至不惜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应付,造资料、补记录、拍图片、摄图像„„目的自然是为

1了顺利通过各种检查。而唯独对这些先进的设施怎样维护、怎样使用、怎样发挥它们的作用缺乏研究,又舍不得投入人力物力加强管理,致使这些先进的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学校的各种教学检查时,一些学校也只重视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检查,只要教师有记录、有材料,使用次数符合要求就行了。至于是否真的用了,用的效果如何,用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就不管了。因此,有些教师提供假材料也能通过检查,这自然影响了其他教师对这些教学设备的使用积极性,加剧这些设备的搁置程度。

四、一边滥用,一边搁置

这种看似矛盾但又确实存在的现象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相当重视。例如:要求每位教师在校本研训活动以及各种教学比赛中必须使用多媒体,于是各种公开课、展示课、评比课、观摩课等公开性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哪怕这节课根本不需要多媒体的支持也要加以运用,否则难以过关或换来好评。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很少见到多媒体的身影。于是出现各种公开教学活动热热闹闹,而平时教学冷冷清清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热衷于多媒体的使用,所以不管什么内容、不管什么课他都要使用多媒体。于是,上课时,教师的范读、板演用多媒体呈现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被多媒体的演示代替了,甚至一节课下来,不见教师一字板书、学生不曾翻过一页课本,一切都被多媒体取而代之。老师的提问课件呈现,学生的回答课件判断,有时连对学生的评价也交给了课件,仿佛多媒体成了万能的先师,教师只要敲敲键盘就可全部搞定一节课的教学。有的教师不擅长制作课件,便从互联网一下了之,只要是课件上有的,管他是否需要,管他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一概照章行事;有的教师干脆根据课件来设计教学,课件上安排了哪些内容,设计了哪些环节,一律照搬,从不考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一来,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表面上看,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能课堂变热闹了,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却不见了。

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刚好相反,他们始终相信自己原来的一套,认为原来没有多媒体我照样教学成绩不差,加上对经常更换的教学设备缺乏掌控能力,所以平时的教学还是保持着原先“一支粉笔,一本书”姿态投入教学。尽管他们在所有公开教学活动中也使用多媒体,但其内心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缺乏认同,当然这些教师所在班级的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是极低的,有的几乎等同于搁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这些现象呢?在笔者与许多老师的交流探讨中,我们分析出以下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重视不够,管理不力

如果说各部门和学校不重视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那是不公允的,关键是有些部门和有些学校重视力度不够,面不全。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重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重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让我们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让我们对教师和学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和积极性。

同样,由于有些农村小学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还存在着技术力量不足、后续服务跟不上等原因,致使很多设备在使用上缺乏制度、维护上缺乏人才、资金上严

重不足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各种设施的正常使用。

二、认识不到位,研究不给力

由于不同的学校对自身办学宗旨的认识不一,有些农村小学把改善自己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其申请实施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基本动力,所以他们关心的是有没有这样的设施和条件,够不够吸引更多的生源,至于这些设备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不怎么引起他们的重视,何况他们还有许多其他诸如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所以他们对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只有充分应用才能发挥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认识上存在严重不足,因而产生上述“重建设,轻应用”“重投入,轻管理”的偏差。

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前些年国家对他们的信息化投入不足,所以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加上这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年轻的教师加入,原有的教师普遍年龄偏大,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一直难以提升,所以在学校一下子发生这样大的改变后,许多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而有关部门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又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新方法开展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迅速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让广大师生享受到国家带来的信息化改造的成果。事实上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然而因为上述的原因,他们难以开展这样的研究或难以达到所需的水平。

三、检查走形式,后续跟不上

各级各部门和学校对农村小学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检查应当说是不少的,然而多数这样的检查却只是流于形式的“走走看看”,很难涉及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加上有些部门的领导本来就不怎么内行,所以让一小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产生了应付念头,这样本来是一种监督和促进的检查,就变成了一次次的做秀和表演,根本不能解决农村小学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另外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的某些缺陷,所以很多农村小学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之后,新设施新设备的配套和启用出现严重的资金不足现象,甚至有的学校连正常的使用经费都出现问题,在这样的体制下,他们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自然存有后顾之忧。正因为这些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后续保障资金得不到保证,所以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学校建设后不敢投入使用或限制使用的现象。

四、培训走过场,设备质量低

当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校的一些设备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由于教师操作不当而造成故障,也有一些设备没用几次就坏了。这当然与某些项目建设单位事后对项目学校教师的培训不足有关,许多培训过于简单,培训的内容也不适合需要,所以,当这样走过场的培训结束后,自然就出现上述操作失当的事,加上维修不及时,有的设备就从此搁置不用了。至于少数设备没用几次就不行了,我们怀疑是质量问题,但因无实据,只做推论。不过它也提醒我们在这样大的改造项目中出现一些腐败现象是有可能的。

如何才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和许多有识之士进行过多次探讨,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国家投入巨资进行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巨大意义,要本着为民服务、为校分忧的理念,把这项惠民惠教工程做好,要从规划、招标、建设、监督、后续服务等方面全面落实各项改造工作,切莫走过场,更不可把它当作为自己或为部门谋利益的跳板,要努力把这件好事办好、办实。作为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改造工程给学校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要组织全体师生通过学习、研究把这些新设施、新设备用好用足,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强大作用,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和办学水平作贡献。作为教师要恰当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作用,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要利用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尽情享受和放大现代化教育成果,为实现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管理上,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管理,把设备的维护、使用和升级改造有条不紊地的落实到位,做到制度、人员以及资金保障三位一体,努力使这些新设施、新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创新机制,提供保障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以来,老百姓获得了很多实惠,农村小学的办学经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可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机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某些经费保障体制,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就拿这次信息化改造工程来说吧,国家投入巨资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农村小学目前实行的这种经费保障体制,却不能满足学校进行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有的农村小学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些年在小学生数逐年减少,现有的办学经费难以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有的农村小学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为继,这样要启用这些新设施、新设备就有后续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因而造成目前一部分农村小学“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因此,创新机制,特别是义保经费的保证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改造工程没有后顾之忧,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三、加强研究,改变策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的一种手段,自然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研究它应用于教学各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目前已有很多农村小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及信息技术在学校其他方面的应用作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他们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仔细分析当前多数农村小学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还普遍着眼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还没有把信息技术放在现代化教育的深层面上进行研究。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只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未来进行谋生手段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心灵,如何让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等一些深层次的研究还有待于广大教师进一步谋划。因此,着眼于学校、着眼于学生、着眼于未来应是今后农村小学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和深度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才能使我们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暂新的高度,才能使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大家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必然选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

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恰恰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我们的农村小学的现代化教育变得更为精彩。

下载浅谈“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慧社区现状与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不断发展,社区将变得更加智慧,赛迪顾问认为智慧社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化应用将渗透到居民......

    智慧校园的典型实例应用

    智慧校园的典型实例应用---CY-TIY物联网实验箱 所谓“智慧校园”是指通过CY-TIY物联网新技术来改变人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

    社区卫生现状与思考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关与思考 按照第二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要求,本人深入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对我区社区服务工作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现......

    智慧校园

    摘 要: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各大高校信息化在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智慧校园。目前,大部分高校正处于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的过渡期,数字校园已初步完......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心得体会 2016年9月,江西省上饶县石人乡小学全校教职工进行了重要的培训——《智慧校园》,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培训实验学校,尤其是石人乡小学,他是贫困山区的......

    转: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

    蒋家傅: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 蒋家傅(佛山科技学院教育学院长,教授,智慧教育创业领军人才):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很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我在智慧......

    低功耗蓝牙4.0-ibeacon智慧校园应用案例

    ibeacon智慧校园应用案例 (MyBeacon) 深联致远(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系统简介............................................................................................

    国学智慧应用

    翟鸿燊:听国学大师翟鸿燊教授讲课——人际沟通 最近听了国学应用大师、中国国际人才工程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翟鸿燊讲中国文化,当然是在电视上啦。他的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