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的
通
知 郑煤〔2011〕114号
关于印发《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
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产煤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
《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局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辖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同时,全市地方煤矿现有采掘工程在2011年9月1日前要按照《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内容完善相应手续,逾期仍没有完善手续的,将停止采掘工程作业,强制进行完善手续;今后,地方煤矿凡新开采掘工程,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关审批、备案、验收,否则,严禁开工,违者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附件: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日
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
暂 行 规 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加强煤矿双基建设,对人员相对集中的采掘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合理、正规生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结合我市地方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全市地方煤炭主体企业所属煤矿(含年产30万吨以上单独保留地方煤矿,下同)采掘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适用本暂行规定。
第二章
技术管理体系和职能
第三条
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地方煤炭主体企业及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总工程师应为同级领导班子成员,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设通风副总工程师和地测副总工程师, 高瓦斯矿井应设通风副总工程师,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应设水文地质副总工程师。要设立采掘生产技术、矿井“一通三防”、地质测量、水害防治、工程设计等安全技术管理机构,配齐技术管理和工作人员。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设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专门机构。矿井的采煤、开拓(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等生产区(队)必须配备技术负责人,专门负责技术管理工 作。
第四条
明确技术管理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和支持总工程师行使安全技术决策、指挥等职权;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煤矿技术管理工作,行使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及时排查治理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副总工程师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对分管业务范围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落实各部门的安全技术职责,建立健全部门安全技术业务保安责任制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业务部门和生产区(队)技术负责人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对分管范围内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落实有关技术措施和规范,并根据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第五条
强化技术管理决策机制。总工程师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和布置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研究确定矿井开拓巷道布置,抽掘采部署,生产系统调整,技术措施制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提取使用方案等技术问题。
第六条
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等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重点包括:企业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等的编制、审查和决策;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管理;专项工程和专业系统等的设计、审批和备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检查;矿井“一通三防”等各专业的技术管理;各专业技术管理事故的追查分析、责 任追究;各种资料存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等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第七条
完善技术标准。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地方煤炭主体企业及煤矿企业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工程设计、“一通三防”、地质测量、防治水害、防灭火、顶板控制等为重点,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形成满足本地区、本企业、本矿井安全生产工作需求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要紧密结合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推动安全技术标准的落实。
第三章
采掘工程技术基础管理
第八条
煤矿改建、扩建、水平延深、采区接替、系统环节改造以及变更采煤工艺等技改项目,应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组织编制设计,必须按规定获得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九条
煤矿提升矿井生产能力或新上井筒的煤矿技术改造设计,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预审、市煤炭管理局初审通过后,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查批复。
第十条
煤矿水平延深、采区接替、系统环节改造以及变更采煤工艺等技术改造设计,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初审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审查批复。
第十一条
立井井筒、斜井井筒(暗井井筒)、主要运输巷、主要风巷等井巷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规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报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审查备案。第十二条
接替采区开采前必须按照生产布局合理的要求编制采区设计,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初审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审查批复。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编制采区设计时,必须有相应的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新采区移交生产前,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组织初验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组织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
第十三条
煤矿企业必须编制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年度生产建设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季度和月采掘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年度生产建设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初审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审查备案。季度采掘生产作业计划,由县(市)煤炭管理部门负责审查,报市煤炭管理局备案。月采掘生产作业计划(包括采掘作业地点、工作面编号、产量、进尺、时间安排、井下劳动组织定员、设备检修计划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等),经主体企业或煤矿企业审查通过后,报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要求,配备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软件,并按照规定内容规范编制采掘作业规程。
第十五条
采、掘工作面均应实行正规循环作业,井下生产现场的通风、供电、运输、排水、安全避险等各系统必须符合煤矿井下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和有关规定。掘进工作面在按规定安装各类监测传感器的基础上,均应增加视频传感器与安全监控主机联网。第十六条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考核制度,矿井采掘作业必须按照设计、作业规程要求施工,井巷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不合格工程必须当班处理。煤矿企业必须认真收集采掘巷道地质资料,及时进行各种巷道素描,及时修改修编各种地质图件。
井下巷道、硐室的断面必须满足运输、通风和行人安全需要及有关规定,巷道失修率和严重失修率不得超过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
煤矿企业要加强对采掘区域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要制定检修计划和措施;在用机电设备要保持完好状态,确保运行安全可靠,电气设备严禁失爆。
煤层厚度≥0.8米、地质条件简单到中等复杂的水平、近水平、缓倾斜、倾斜煤层应实现机械化采煤;掘进工作面应实现机械装载(自溜、高突矿井及有特殊规定的除外),煤巷、半煤巷实现机械化掘进;采区实现带式(或刮板)输送机运煤,减少串车运输。
第十八条
煤矿企业必须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煤矿安全规程》第十二条规定的11种图纸(图例及采区、采掘工作面编号应符合有关规定),其中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井上下供配电系统图、安全监控系统图(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增设抽放系统布置图)必须每月与县(市)煤炭管理部门至少交换一次,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下旬与市煤炭管理局交换一次。
第十九条
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涉及到的有关审批、备案内容有重大变化时,应按照原程序重新进行有关审批、备案。
第四章
回采工程技术管理
第二十条
矿井应在批准的开采范围内开采,不得擅自开采保安煤柱。开采必须遵守合理的开采顺序,达到规定的煤炭资源回采率。
第二十一条
矿井开采应采用正规采煤方法,必须编制回采工作面开采设计和作业规程。回采工作面开采设计由矿设计单位或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组织编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会审,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
开采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自燃煤层等的回采工作面和特殊情况下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的工作面,必须按规定编制开采设计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无经批准严禁开工。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
采用放顶煤开采的煤矿,要针对煤层条件逐面编制回采工作面开采设计和作业规程,工作面开采设计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总工程师组织初审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审查批复。回采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组织初验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组织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放顶煤工作面月产量10万吨及以上的,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批和验收。
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开采时,必须经过试采;试采前,必须经专家论证可行后编制相应的开采设计,逐级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查批复;试采结束后,必须提交试采报告,报原审批部门 审查。
第二十二条
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老顶周期来压、过地质构造带、过老窑(巷)、过瓦斯异常带、过水文低阻异常区、工作面收尾等,必须事先制定周密的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分管生产的副矿长必须组织安检、生产、通风、技术、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人员和区(队)长分班次到现场指挥,至正常生产为止。
第二十三条
采区、工作面开采完毕,应提交采区、工作面采后总结,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存档,并及时报市、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备案。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完成永久封闭,并定期对采空区的气体、温度等进行检测。
第五章
开拓掘进工程技术管理
第二十四条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总工程师应每月召开采掘平衡分析会议,解决落实有关问题。矿井水平、采区和工作面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实现正常采掘接替,确保“三量”平衡。
第二十五条
开拓掘进工作面开工前,除编制专门设计外,还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含安全技术措施),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会审,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 矿总工程师必须对作业规程编制质量负责。
第二十六条
开拓掘进工作面应建立巷道素描制度。煤矿有关技术机构负责巷道素描(断层、煤厚、构造变化、地质参数等)工作,应根据地质变化修编相关地质报告,并及时修改煤层底板等高线。第二十七条
开拓掘进过断层、集中应力区、冒落带、石门揭煤附近的三角区等地段,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分管副职必须组织安检、生产部门人员和掘进区(队)长分班次到现场指挥,至正常作业为止。
第二十八条
巷道贯通要严格按照《煤矿地质测量规程》要求,建立联系通知单制度,通知单要经矿总工程师签字后下发。巷道贯通必须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分管副职必须组织安监、通风、地质测量、调度等部门人员和掘进区(队)长分班次到现场指挥,至巷道贯通为止。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煤矿企业未按照本暂行规定进行相关审批、备案、验收私自开工的采掘工程,煤炭管理部门对其实施停止采掘作业,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三十条
本暂行规定与有关法律法规有冲突的,以法律法规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解释权属郑州市煤炭管理局。
第二篇:地方煤矿采掘计划编制内容
地方煤矿采掘计划编制内容
一、矿井基本情况
(一)矿井位置及开采范围。
1、矿井位置。包括:矿井所在行政区划位置,所在矿区、井田(或勘区)。
2、开采范围。包括:开采范围长、宽,开采面积,开采垂深。详见拐点座标表。
(二)开采煤层和储量。
1、开采煤层。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界定的煤层叙述,说明各煤层的厚度。
2、储量。包括:矿井地质储量、工业储量(或保有储量)、可采储量。
(三)矿井生产规模。包括:设计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
(四)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只作简单、复杂等结论性叙述。
2、工程地质。对煤层顶、底板条件作综合性叙述。
3、地质构造。对断裂、褶皱构造作简单、复杂等结论性叙述。
4、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地温、地压。
二、开拓开采现状
(一)开拓方式。
(二)水平及采区划分。
(三)采掘现状。包括:现有开采水平、采区、煤层,回采方式和工艺,改扩建或技改项目建设。
三、现有生产系统。
(一)提升、运输系统。包括:运煤井、运料井,井筒、大巷、采区主要巷道的运输方式及设备。
(二)通风系统。
1、通风方式。包括:进风井、回风井,中央并列、分区等方式。
2、矿井风量。说明采、掘作业及其它地点所需配备的总风量。
3、矿井通风阻力。按通风能力测定的数据叙述。
4、主要通风设备及参数。
(三)排水系统。包括:水仓容量、排水制备及管路。
(四)供电系统。包括:是否有双回路供电,供电容量、井上、下供电等级。
(五)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对各系统的设备、管线作简要叙述。
(六)抽放系统(高、突矿井)。对设备、管路安装作简要叙述。
四、采掘接替计划
(一)生产计划。
1、掘进。各掘进巷道名称、工程量、施工顺序、时间安排。
2、井巷巷改造。各改造巷道名称、工程量、施工顺序、时间安排。
3、回采。各采煤工作面(包括残采)名称,回采顺序、时间安排。
4、抽放。叙述如何进行采掘作业区域瓦斯抽放以达到采、掘、抽平衡。
5、计划年产量。
(二)改扩建(或技改)项目建设计划。
附:采掘接替计划表(与文本装订在一起),采掘计划平面图(三号图,与文本装订在一起)。
五、设备、器材购置及安装。
六、投资计划
包括:井巷工程投资,设备、器材购置及安装投资及其它方面投资。
第三篇: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绘制要求
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绘制要求
1、红线外延保安煤柱5mm,线条2mm;
2、井田外延200米,边框线条0.3mm,画整齐;
3、采空区斜晕线,统一画5条,边界线0.6mm;
4、测点字体不宜过大,排列方向顺巷道方向,上为点号,下为标高;
5、钻孔、断层要全部上图;
6、采空积水颜色统一为绿色,标注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7、陷落柱标注导水性,图红色,线条0.5mm;
8、井口坐标以初步设计、煤炭证为准;
9、等高线标高字体4mm,顺延等高线方向,要有间隔;
10、图例按《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教材》绘制;
11、图头:某某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
12、图签:3个,比例按正规图签绘制;
13、全图幅;
14、2号、3号分层绘制;
15、地质报告和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再过一遍,要反映真实的地质情况和积水情况。
第四篇: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文物保发〔2008〕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局)、文管会:
《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已于2008年2月29日经国家文物局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08年5月1日起在北京、河北、山西、浙江、四川5省、市试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施行时间将根据试行情况另行公布。附件: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文物局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
一、为适应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的适用范围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规定的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工程。
三、除保养维护工程以外,其他文物保护工程必须按以下规定履行立项报批程序:
(一)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在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估后,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立项;
(二)国家文物局按照行政许可的有关规定在专家审核的基础上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立项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相关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四、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业主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名称;
(二)拟立项项目名称、地点、时代,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公布及执行情况,保护规划的编制、公布及执行情况;
(三)保护工程必要性与实施可行性的说明文件(包括照片、图纸等必要的勘测资料及原则性的保护措施说明);
(四)经费估算、来源及计划工期安排。
五、工程业主单位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意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六、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受国家文物局委托负责工程方案的审查与批准工作。国家文物局认为有必要由其审查批准的重要文物保护工程方案,由国家文物局直接组织审查并出具批复意见。国家文物局审批方案的文物保护工程应当在批准立项的文件中予以注明。
七、审核方案要以《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准则规范为依据,遵循最少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八、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实行专家咨询制。国家文物局建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负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咨询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成立专家组或建立专家库,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文物保护工程咨询工作。审核方案的专家应熟悉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文物保护理论与专业技术素养,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九、审核方案应通过现场论证会、专家函审等方式进行。参与审核的专家应熟悉审核对象的保存现状,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相关专业专家不少于两名。论证过程或函审过程要有详细记录,并最终出具专家论证会或函审意见,提交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作为对方案批复的依据。
十、设计方案的论证或函审应做到客观、公正、透明。会审或函审意见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指导思想、原则是否正确;
(二)是否符合依法批准的文物保护规划;
(三)勘察测绘是否全面、真实;
(四)维修设计对象研究评估是否到位;
(五)存在问题定性定量是否准确;
(六)维修措施和技术手段是否得当;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对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应明确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会审或函审的结论为可行、原则可行、不可行。
十一、工程项目主要内容及会审或函审的主要意见和结论应通过互联网报国家文物局备案并在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公示,备案、公示时间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备案和公示结束无异议后,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出具正式批复意见。
十二、国家文物局负责组织对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方案审批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十三、工程竣工后,由方案审批部门组织工程验收。参加验收的专家原则上以审核原方案的专家为主。
十四、抗震、防洪、消防、避雷工程设计方案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审核批准后,按规定程序报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安防工程设计方案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同意后,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十五、工程预算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审查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十六、本规定自二〇〇八年五月一日起试行。
第五篇: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甬建科发[2006]266号
各县(市)、区建设局,委直各单位,各有关开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为加强我市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七月二十日
宁波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市深基坑工程的管理,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维护相邻建(构)筑物和公用、市政设施的正常使用,确保周边单位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4米(含4米),或深度虽未超过4米,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工程,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围护结构设计、围护结构施工与拆除、地下水控制、基坑监测、土方挖填等内容。
本规定所涉一级、二级和三级基坑从《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BD33/T1008―2000)之规定。
第四条 宁波市建设委员会是本市深基坑工程的主管部门;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深基坑工程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五条 建设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承发包有关管理规定,择优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单位。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勘察前对深基坑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以及同期施工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资料及时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
前期调查时,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情况,以基坑顶边线起向外,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为宜。
第三章 岩土工程勘察
第七条 勘察单位应当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了解工程建设地域及周边环境的地质情况,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第八条 勘察单位应当根据规范、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制定勘察方案,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进行勘察工作。
第九条 勘察单位在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时,其勘察范围、勘察深度、勘探点间距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第十条 勘察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内容必须满足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第十一条 勘察单位在勘察报告中,对围护结构的选型、地下水控制方法、水位变化对围护结构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现场监测的项目、开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防治措施等提出建议。
第十二条 勘察单位应当作好勘察报告提交后的服务工作。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单位若认为勘察报告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应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勘察单位应按要求完善勘察报告。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第四章 工程设计 第十三条 从事深基坑工程设计的单位,必须具有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专业(岩土设计)的乙级及以上资质;基坑深度超过10米或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深基坑工程,必须具有甲级资质。设计单位的主要设计人必须具有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或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
第十四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应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精心设计,满足基坑整体稳定性和周边环境安全的要求,并依据周边环境、工程及水文地质、施工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多方案比较,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
第十五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程序提交规范的设计文件(包括计算书、图纸、文字资料等)。设计文件应按基坑安全等级明确结构变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的允许值,以及临界状态报警值,并对施工组织、开挖程序、监测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有技术力量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单位组织专家组,对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第十七条 设计方案评审前,建设单位应为专家组提供下列资料:
(一)对于一级基坑应有两家有资质的单位所提供的两个以上的围护设计方案计算说明书及图纸;对于二级和三级基坑可参照执行;
(二)工程用地红线图;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基坑顶边线起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有关资料;
(五)基坑顶边线起开挖深度2倍范围内的机具设备、临建设施、建筑材料、土石方等周边荷载情况;
(六)本项目工程简况及地下工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七)专家组要求的其它相关资料。
第十八条 专家组在评审前,应到实地查看现场情况,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后,再提出优化意见,并出具由专家签名的书面论证意见。
第十九条 深基坑设计单位应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优化,出具正式施工图纸,组织方案论证的单位应再次组织专家进行复核后,出具正式书面评审报告。
书面评审报告应包括专家组论证意见和设计单位整改措施。
第二十条 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作好技术交底和工程施工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设计文件不符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会同建设、勘察、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研究解决,必要时应当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和修改设计。
第五章 工程施工
第二十一条 从事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第二十二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由建设单位依法发包的,其支护工程与主体工程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专业分包的,其协调工作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承担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专业承包企业不得再进行肢解分包。
第二十三条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单位应依据设计文件、勘察报告及环境资料,编制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施工方案。从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挖土的原则及要点、机械配备、进度安排、安全防范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对邻近建(构)筑物及设施应有周密的保护措施;对地面荷载、地表水、地下水应有详细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险情的应急措施。
对所编制的一、二级基坑的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由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并经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方可实施。
第二十四条 深基坑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邀请本基坑工程所涉及到的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方案,就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拍照或摄像,布设标记,并作好记录。
对受影响可能发生争议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建设单位应当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产权单位(产权人)做好沟通,并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房屋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受影响程度对比分析的基础资料。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制定防范事故的应急预案。发生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严重威胁周边环境安全时,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按有关规定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严禁拖延或隐瞒不报。
第二十六条 深基坑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并在基坑围护结构有效时限内和主体结构满足抗浮要求时,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工作。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
第二十七条 深基坑开挖或支护工程完成后,因建设单位缓建、停建等原因造成基坑长期暴露或超过支护设计安全期而危及周边环境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回填或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并承担未能及时回填或加固而发生安全事故的相应责任。
第六章 深基坑工程监理和监测
第二十八条 监理单位应根据规范、设计文件、评审意见、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资料文件,提出监理意见,编写深基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监理单位在工程监理中,应把以下内容作为监理工作重点:
(一)核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否符合要求;
(二)检查和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
(三)检查和督促现场施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第三十条 受委托的监测单位应做好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基坑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全过程监测工作。
监测单位应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监测要求,制定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监测方案,并经委托方和监理单位审查确认后实施。
第三十一条 监测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通报监测分析情况,提出合理建议。监测采集数据已达报警界限时,应当立即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必要时应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 遇到台风暴雨季节及地下水位涨落大、地质情况复杂等情形,监测单位应加大对深基坑和周围环境的沉降、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观测的频次,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以便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评审、监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其费用应单独列支,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有关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宁波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