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昌黎县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情况的研究
电子系赴昌黎关于昌黎县农村生态文明发
展情况的研究小分队实践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洲
班级:09级电子信息六班
领队:苑聪
学号:091308061166
联系电话:***
邮箱:1198033913@qq.com 091308061170)刘文哲(091308061173)曹运
(091308061168)李新亮(091308061172)张玉唯(091308061179)郭晓婷(091308061180)卢晓松
(091308061169)郎伟伟(091308061164)
截稿日期:七月二十七
目
录
队员: 高立明((一)活动背景……………………………………(3)
(二)指导思想……………………………………(3)
(三)我们的团队…………………………………(3)
(四)活动目的及意义……………………………(4)
(五)活动主题……………………………………(4)
(六)活动地点……………………………………(4)
(七)活动时间……………………………………(4)
(八)活动流程……………………………………(4)
(九)调研所获第一手资料..................(5)
(十)对调研问题的理论分析……………………(8)
(十一)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0)
(十二)注意事项…………………………………(12)
(十三)团队制度…………………………………(13)
(十四)我们的话............................(14)
(十五)附件一(我们的分析或感想)................(14)(十六)附件二(图片)...............................(30)
一、活动背景
在“寻找城市生态绿色”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的前提下,为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我们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学习并明白当今时代对环境的影响,坚持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实践为依托开展实践调查,志愿服务,了解环境状况的实践活动,坚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培养创新,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下基础。
二、指导思想
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团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广大团员青年努力做到胡锦涛总书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希望和要求,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三、我们的团队 名称:阳光power队 口号:寻找新农村之旅。特色:团结、务实,热情、奉献。指导老师:王建洲
负责人:苑聪
联系方式:***
组员:李新亮 卢晓松 高立明
曹运
刘文哲 郎伟伟 张玉唯 郭晓婷。
四、活动目的及意义
1、为了更好的锻炼大家服务社会的能力,丰富暑假生活,积累社会经验,磨练自身意志,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2、培养我们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为以后走出社会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五、活动主题: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了解其特色农业。
六、活动地点:秦皇岛昌黎段营村,施各庄村,裴家堡村,大蒲河村,张家庄村。
七、活动时间:七月十六到七月二十。
相关说明: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是为了对昌黎县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进行的,其意义在于调查过程会让我们贴近实际生活,对生态文明村的发展有了切身的体会,分析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建设性建议。通过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当地农村分布格局,分析其分布特点,从中选择典型村庄进行调查。最终选出段营村、施各庄、大蒲河三个文明生态村及张家庄、裴家堡两个非文明生态村。
八、活动流程:
(1)准备阶段:2011年7月14日到15日,为调查准备材料,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当地农村分布情况,确定调查对象。(2)实地考察访谈:2011年7月16日到20日,我们小队九人赴
昌黎县对已经选好的五个村庄进行实地考察,并向当地村民了解情况,记录访谈过程,在当地宣传文明生态相关知识。
(3)调研汇总:2011年7月21日到23日,我们对实践活动记录进行整理汇总,进行分析,小组共同讨论,集体做出一份调查论文。2011年7月24日到25日,把此次实践中得出的相关结论以微博的形式发布出去,并在网上宣传文明生态的知识。
(4)撰写报告:2011年7月26日到27日,按照之前整理好的思路撰写个人报告。
九、调研所获第一手资料
通过几天实地考察访谈,我们对昌黎县农村文明生态发展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三个生态文明村的经济发展都有各自的特色。
段营村主要是饲养家畜,种植玉米。当我们在这个村子考察时发现当地人大多人面貌整洁,在村中还发现其超市和各个买卖摊点不少。当我们询问村中老乡基本一个月有多少个集市时发现基本是三天一集 5
看来村中人的消费能力还是不错的。见图:
施各庄村主要是重视葡萄、苹果树;由于该村是由种植业致富的,所以本村的特点是在一个阶段很是忙碌,但在另一个阶段趋势悠闲,我们去时,正是他们悠闲得到时间。所以他们的娱乐设施比较多,集市也是不少。村容更是整洁干净。见图:
大蒲河则利用其地理优势发展海产品养殖业。所以他们很忙碌,自然他们也是最富裕的,村容也是最整洁的,和城市也没什么大的差 7
别。见图:
三个文明生态村的共同点是村庄房屋整齐有序,街道干净,据村民介绍,村委会每月都会定期处理村里的垃圾。我们还了解到,村里的治安都很好,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危险性事件,而且村民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文明生态村的环境都比较好,村中树木、花草很多,由此分析当地政府比较重视绿化。除此之外,我们还调查到,大蒲河村和施各庄村都已经建了居民小区,生活十分安逸。
相对于这三个村子,另外两个非文明生态村就不太乐观了,张家庄和裴家堡村都面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村里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致使村里的环境、空气很受影响。而且水污染也导致当地的经济作物生长不好,对当地的生态发展十分不利,当地人的娱乐场所也是不多,集市更是很少,消费水平也是不高。而且村里道路坑洼不平、村里柴草乱堆。见图:
昌黎县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各创建村积极完善硬件设施,不断推进“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等各项工作。十.对调研问题的理论分析
1、理论概述
文明生态问题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加强文明生态建设有助于农村经济及精神生活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建文明生态村不仅仅是改变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以环境改变生活,以环境改变思想,促进村风和谐发展,促进农民安居乐业。2、理论分析
昌黎县政府重视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不断加强工作力度,做实做细各项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开展。在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带动作用,优先发展,先文明带动后文明。文明生态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建设的主题。除了政府积极建设外,大多数村民都很热情,都能积极投身于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中,从个人做起,坚持文明生态。只有少部分村民不是很理解,文明生态的意识不高,思想比较传统,还有待解决。
3、基本结论
昌黎县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目标,其文明生态发展状况比较好,而且是非常积极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非文明生态村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一定的缺陷。
4、数据统计
据了解,昌黎县到2010年9月共有各类文明生态村38个,其中包括市级典型示范村、第六批文明生态村、二次创建村以及县级典型示范村。各类文明生态村共投入创建资金1600余万元。十一.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新农村建设更加重要,在坚持以“人为本文”的社会发展中,文明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建设的主题。县级政府要从提升村庄环境建设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本县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除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建设外,村民的文明生态意识很重要,农村当地政府应当组织一些宣传活动,例如,播放相关电影,发放相关书籍报刊,邀请专家座谈等等。村民的意识提高了,相关建设性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同时,对于没发展成文明生态村的村庄,上级政府也要给予重视,鼓励其要自行发展,自行创新,政府也要适当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各乡镇各村庄共同发展,以优带劣,以点带面,共同建设文明生态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除了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外,更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发展,每个村庄都应该建设一些小型的健身器材,供中老人做一些简单的运动。还可以建设小型篮球场,以供孩子和年轻人娱乐。这些设施都可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完善村民之间的感情。同时还要加强村民的素质培养,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多组织活动丰富村民的内涵。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在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的一场伟大革命。国家在发展,城市在发展,农村必然也要发展。因此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与“三农”工作一起抓。官民同心,建设美好家园。
十二、注意事项 安全问题
(1)、在出发之前,积极组织团队的所有成员认真学习外出实践的安全知识,并向指导老师反映,确保在实践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
(2)、各位成员在实践过程中都要携带通讯工具,以保证随时随地取得联系,分配任务时至少以2人为小组,以保证人身安全。
(3)、认真规范学院及学校的安全要求,及时统计、汇报。团队管理
(1)、团队形象
在实践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应把团队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以大局为重,努力维护整个团队的形象。
(2)、财务保管
在实践期间,有关实践的物品由专人负责,个人自身的财务自己需时刻注意。
(3)、责任制度
建立由指导老师负责的责任制度,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由指导老师
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团队要求
1、服从集体,不得搞个人主义,团结互助,有事需及时向负责人反映。
2、实践期间主义主义安全,树立大学生良好的形象。
3、待人热情,有责任心,做一个务实的人。
十三、团队制度:
1、各个成员需牢记安全意识,严格服从团队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2、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时完成各项分配的工作。
3、提高警惕,出门在外要时刻注意人身安全,有突发情况要及时与负责人或者指导老师联系。
4、穿戴社会实践统一服装,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擅自改装。
5、注意大学生的形象,与当地的群众和政府人员和谐相处,维护整个团队的形象。
6、遇到各种特殊情况,需及时向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回报,切记安全第一。
7、就餐和住宿等问题需服从团队安排,不得私自外出就餐或者住宿。
8、各个成员之间需互相帮助,男生要给予女生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照顾。
9、有团队负责人负责,每晚对当天的调查进行总结,分配第二天的
任务,保持任务的高效与安全,并及时向指导老师反映。
10、活动开展前应该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得到支持后再开展。
11、其他未尽事宜团队经过商量后灵活变动。
十四.我们的话:重视生态文明,重视新农村----------苑聪
文明让生态更健康,发展更科学,生活更和谐----高立明
创建促进发展,文明增进和谐-----------------卢晓松
科学发展 重在践行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李新亮
生态建设个个参与
绿色义乌人人受益--------张玉唯
绿色美化环境
文明净化心灵-----------------曹运
用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
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环境--郭晓亭
经济与生态并重
发展与和谐同行------------郎伟伟 为生态保护助力,为绿色嵊州添彩-----------刘文哲 十五.附件一(就实践队员每人的分析或感想)
苑聪:
通过这次社会调研,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明白了许多理论。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时懂得如何去克服。使我们多接触了社会,搞明白了什么是生态,该如何建立。在这次调研中,通过我们队友之间的配合,和努力使我们很懂的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帮助。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对如何建立和怎样更好的完善生态村提出了很多建议,虽然不是每个建议都是很实用,但是总的来说,这是我们
努力动脑的结晶,不说他是如何的好,如何的符合当代社会,但这是我们经过一个假期的冥想所得。虽然在我们给当地政府反应时时没有的到应用,但我们会把这些建议放到我们最珍贵的心底,作为我们这次实践最美好的回忆。
在这次实践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如何的珍贵和我们怎样去处理问题。在这个社会中,你一个人不会那么容易会取得胜利,到你有支持你的朋友和兄弟,也许你所做的事情就好做的多,就这次实践而言,当我没有朋友的支持时,我不可能自己去昌黎做实践,更不会一个人去在这五个村子去做调研。在做调研的过程中,当每每我遇到问题不能自己解决时,总是有自己的朋友来帮助自己。对于这样我是由衷的感到感谢。
李新亮:
本次暑期调研活动,我们是对昌黎县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进行的,使我对生态文明村的发展有了切身的体会,看到了他们发展的美好前途,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了当地农村分布格局,分析其分布特点,从中选择典型村庄进行调查。最终选出段营村、施各庄、大蒲河三个文明生态村及张家庄、裴家堡两个非文明生态村。对其印象也非常深刻。
首先,说一下文明生态村,从我们走访的文明生态村来
看,村庄面貌很好,街道整洁,楼房整齐,村民素质很高,发展不错,由此可以看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近几年的发展迅速,很多村庄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安居乐业,运用科学知识充分发挥其各自特色,发展养殖业,海产业等等,使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着深刻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围绕这个思想,当地政府也是大力实施建设,与村民进行沟通使得双方共同进步。在文明生态村中使我感觉到环境优美,心情舒畅,这对我们更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树立拉良好的榜样。这不仅是一方面的原因,是政府跟村民双方的。只有双打达成一致才能建设出文明生态村。
其次,就是我们调查的非生态文明村,道路凹凸不平,垃圾乱堆,河流污染,尤其是空气质量差,时不时就有难闻的气味,从这样的情况来看,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人带头整理,这一方面是政府方面有些欠缺,毕竟村里的建设跟政府有很大的关系,建设良好的村庄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很难进行下去的,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对村庄进行改善让村民体会到改善后的欣喜,这样才能推动村庄建设的前进。如果不引导,这样的村庄就会越来越落后,失去竞争力,村民的生活也不得不到改善,使得村民素质越来越低,“各扫门前雪”也会造成政府以后开展工作的难度强度。因此,此时最重要的是政府,却是开展发动群众,与群众沟通,一切行动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让群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最快,达到应有的幸福。
最后,我建议:一,政府与政府,村民与村民,政府与村民,两两相通,彼此之间建立互利共生的关系,先富带动后富,互帮互助,非文明生态村要想文明生态村学习,加强思想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素质,借鉴其好的发展模式,结合实际用于自身发展。
二,在村民没有好的发展去路时,要引进科学技术,在充分利用村里资源时,发展新型产业,开辟出一条别具特色的道路,这就要求政府把村民的事真正的放在心上。
三,引进外资,开发村民看不到的资源,比如说房地产,旅游业等等。最好形成联合式发展趋势,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次实践中,由小及大,可以看出现在村庄的现状,以上的建议希望对社会有所帮助。
曹运:
通过几天实地考察访谈,我们对昌黎县文明生态村和非文明生态村实际文明生态发展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首先,三个生态文明村的经济发展都有各自的特色,其中段营村主要是以饲养家畜,种植玉米为主;各庄村主要是重视葡萄、苹果树等水果的种植;而大蒲河则利用其地理优势发展海产品养殖业。三个文明生态村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村庄房屋整齐有序,街道干净,通过在村委会的访谈得知村委会每月都会定期处理村里的垃圾。在对村民的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村里的治安都很好,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危险性事件,并且村民之间的关系很融洽。我们在这些文明生态村穿梭的过程中还发现这些地方环境都比较好,村中树木、花草很多,由此分析当地政府比较重视绿化建设。除此之外,我们还调查到,大蒲河村和施各庄村已经建设了现代
化的楼房小区,居民生活十分安逸。但相对于这三个村子,另外两个非文明生态村就不太乐观了,张家庄和裴家堡村都面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村里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致使村里的环境、空气很受影响。而且水污染也导致当地的经济作物生长不好,对当地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十分不利。而且村里道路坑洼不平、村里柴草乱堆。
通过对非生态文明村的调研可知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出发加强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持续深化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
(二)增加投入,着力落实环保措施。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环保项目,用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环保资金预算,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应采用净化沼气池、沟塘等方式处理污水。
(三)切实重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监管,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
张玉唯:
2011年7月14日到27日,我们利用暑期实践机会对昌黎县农村文明生态发展情况做了相关调查研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对当地的文明生态发展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文明生态村的发展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文明生态村的快速发展。文明生态村的村容村貌不仅让我们所有人感叹,我们印象中那些泥泞的土路,现在都已经变成平整的油漆路;村子里成山的垃圾不见了踪影;树木、花草随处可见,美化了当地的环境;村里主路的路边还安装了路灯;在村委会附近个别村庄还建了小广场,以便村民再次锻炼身体;有条件的村子还建了村民生活小区,一排排楼房林立,给村民们提供了住楼房的条件,等等。这些变化都足以说明农村在变化,农村在发展,而且农村还会继续给我们带来惊喜。除了这些表面的变化,我感觉村民的思想进步也是很大的,他们对于文明生态的认识不再是完全不知,而且大部分村民都非常积极的投身于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很融洽,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我感觉生活在这么一个大家庭之中是无比幸福的。对于各个村子的经济发展,他们能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发展各自的产业,这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而且有利于文明生态的发展。总之,文明生态村的发展是在稳步中前进的,政府支持,村民配合,期待文明生态村越来越多。
2、非文明生态村的弊端
由于文明生态村的设立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所以好多村子还是非文明生态村,它们的发展就不那么让人满意了,与文明生态村相比,这些村子不仅经济发展落后,村庄建设也是很无规矩,村里的垃圾到处都是,柴草乱堆乱放现象十分严重,道路崎岖难行。而且,个别村庄还有严重的水污染,村民的生活水平差距也是很大。在这里,村民
对生态文明不是太了解,他们甚至认为只有那些文明生态村才应该重视文明生态。
3、个人建议
通过几天的调查,我觉得昌黎县对于农村地区文明生态发展重视程度比较高,政府投资比较大,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目标,不断推进建设步伐。但我认为在这期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的。我建议当地政府在村民的精神生活方面应当加强精力,让村民在精神上也能得到享受。而且,我认为当地政府应该给予费非明生态村更多的关注,鼓励其自己发展,建立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所有村庄、村民的积极性。人所有农村成员都加入的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中来,大家共同努力,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立明:
7月十六日到二十日我们小队对昌黎县段营村、施各庄、大蒲河张家庄、裴家堡五个村庄进行了调研,虽然调研地点不是自己的家乡,但调研的感受还是挺深的。
先说一点与调研内容无关但有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强大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可以摆脱一个人的估计无聊,可以大幅对的提高工作效率,有了团队精神,我们的调研才得以顺利进行。
第一次接触生态文明村,感觉自然是良好的,因为那里的人们幸福,有标志的楼房,优雅的环境,仿佛是在小城市之中,但同时也感觉到
了什么叫做“差距”。有的村庄房屋错落有序,楼房拔地而起,公路上车水马龙,环境优雅,人们生活幸福,而有的村庄却仍是平方小屋破街小巷,环境脏乱,人们就生活在这脏乱的村庄里,前者被评为“生态文明村”,后者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几个村庄的距离并不远,可差距却是这么大。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我想,首先要说的是交通问题,生态文明村的交通体系都很发达,有的村里都修建了国道,而非生态文明村里面只有破旧狭小的公路;第二个问题是产业问题,生态文明村都拥有自己的产,如:各庄村主要是重视葡萄、苹果树等水果的种植,大蒲河则利用其地理优势发展海产品养殖业;而非生态文明村却没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人们多数都到其他村里打工。以上这两点对村落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难道人们不想缩小与其他村庄的差距,不想富起来,不想要幸福吗,不想让自己的村子也成为生态文明村吗?想,都想,只是他们太涣散了,没有一个统一发家致富,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国家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观的推广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新农村中文明生态村的产生即体现了农村近些年的发展状况。因此,政府部门应响应上级的号召,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致富,先修路,政府部门应首先建设落后村庄的交通体系,交通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前提;其次应发掘产业链,一个村子拥有了一个产业链就是拥有了一把财富;与此同时还必须做好生态 21
文明的宣传,增加人们的生态意识,保证生态环境的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应抓紧工作,严格监督下级部门的工作,另一方面,人民也应该学习生态文明知识,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共同维护发展生态文明。只要人们富起来了,生态建设搞上来了,再加上政府部门的规划建设,一个个新的生态文明村定能脱颖而出。
从调研中得知,昌黎县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文明生态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建设的主题,他们也正在积极工作,努力解决阻碍村庄向生态文明发展的障碍;大多数村民都很热情,都能积极投身于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中,村落的发展建设状况一片良好。期待幸福生活的到来!
卢晓松:
七月十六日我们一行九人来到秦皇岛昌黎县,进行了有关该地区文明生态村发展建设情况的调查。
沿路,村庄有的发展较好,有的却还是有点落后。于是,我们有目的的调查了三个文明生态村段营村、施各庄、大蒲河,和两个非文明生态村张家庄、裴家堡。旨在通过比较更好的了解农村的文明生态步伐及现在存在的问题。
在生态文明村,我们看到这里的路面整洁,房屋整齐划一,走在路边柳树所遮的荫凉里,我们感到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这里几年的发展变化让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是有了很好的改观。
印象里农村里应有的脏乱差在这几个文明生态村里难觅踪影。同样来自农村的我不由得拿我的那个小村庄同眼前的这几个日新月异的新农村做了比较,有点自叹不如,但没有丝毫气馁,因为这几个村也曾破败,这里也会是我们村的将来。
走过几个建设较好的新农村,我们又调查了张家庄、裴家堡这两个非文明生态村。在村口我们通过了雨后留下的泥洼地,村边的坑里也是满是垃圾并散发着一股股的异味。村里道路也是不如人意,道上有淤泥,道旁也是乱堆些东西,让我们提不起一点点欣赏的兴致。我们经走访了解到,这里与上面提到的文明生态村原来都一样,但是才几年时间,两地不能说已经天壤之别但也是截然不同。这里村民言语中也露出对那种整洁的生活环境的向往,也想有自己的休闲场所,也想有锻炼的地方。
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加入到建设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们必须保证现有新农村的优越性,让新旧农村之间能够形成鲜明对比,让更多的农民改变心态接受新农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建设浪潮掀起的这几年,我们不否认成绩是骄人的,我们看见了取得的成就,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大部分村庄还是没有改变原来的脏乱面貌,还是散乱没有引导。
从另一方面看,有问题并不可怕,我们也看到了新农村规划的正确性,更明白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新农村是未来农村建设的方向,对于这几年建设中的问题我们应该做
好总结,并尽快做出解决方案。我们也了解到,有的村庄并不是国家不扶持鼓励而是村民工作无法做通,主要原因就是村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侵害。在越来越重视民生的现在社会我们期待国家更好的政策的出台,在不损害农民的现有利益的基础上更好的建设我们的新农村。从而让农民更好的感受到国家的关怀。
如果说前几年是新农村的试点建设,那么我希望大规模的城乡新城建设早日开始。我期待着下一次的昌黎之旅,期待着每一个村庄的干净整洁,期待着在林荫路上闻到稻香。
郎伟伟:
本次暑期调研活动,我们是对昌黎县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进行的,使我对生态文明村的发展有了切身的体会,看到了他们发展的美好前途,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了解当地农村分布格局,分析其分布特点,从中选择典型村庄进行调查。最终选出段营村、施各庄、大蒲河三个文明生态村及张家庄、裴家堡两个非文明生态村。
通过对文明生态村的走访,我们发现三个文明生态村的共同点是村庄房屋整齐有序,街道干净,据村民介绍,村委会每月都会定期处理村里的垃圾。我们还了解到,村里的治安都很好,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危险性事件,而且村民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文明生态村的环境都比较好,村中树木、花草很多,由此分析当 24
地政府比较重视绿化。除此之外,我们还调查到,大蒲河村和施各庄村都已经建了居民小区,生活十分安逸。
相对于这三个村子,另外两个非文明生态村就不太乐观了,张家庄和裴家堡村都面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村里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致使村里的环境、空气很受影响。而且水污染也导致当地的经济作物生长不好,对当地的生态发展十分不利,当地人的娱乐场所也是不多,集市更是很少,消费水平也是不高。而且村里道路坑洼不平、村里柴草乱堆。
通过对此次调研的走访。我亲身体会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昌黎县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目标,其文明生态发展状况比较好,而且是非常积极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非文明生态村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一定的缺陷。
最后我建议:一,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下,政府要庄环境建设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本县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除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建设外,农村当地应组织一些相关的宣传活动。
二,对于没发展成文明生态村的村庄,上级政府也要给予重视,鼓励其要自行发展,自行创新,政府也要适当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各乡镇各村庄共同发展,以优带劣,以点带面,共同建设文明生态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要抓住秦皇岛优异的地理优势,发展沿海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建设,加大新兴绿色经济的开发,在提高区域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通过暑期的实践活动,增加了对现今农村生态的了解,希望自己的建议可以对当地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郭晓婷: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国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做出的积极回应。从2011年7月14日到2011年7月27日,我小队九人赴昌黎县段营村、施各庄、大蒲河、裴家堡、张家庄五地,对当地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做了相关调查研究。我们采用了走访、的形式向村民了解情况,并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调研我们对昌黎县生态文明村有了新的了解,各个生态文明村不仅和谐发展而且各有特色,每个村利用自己特有的资源发展本村经济,构建生态文明村,同时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很好,民风很淳朴,贯彻法治社会的治国方针。但有些村也有不足之处张家庄和裴家堡村都面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村里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致使村里的环境、空气很受影响。而且水污染也导致当地的经济作物生长不好,对当地的生态发展十分不利。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我国在发展生态农村的过程中仍面临 26
着很大的困难,道路依旧艰难,主要因素如下:(1)环境保护资源分配不均衡
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事项都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垃圾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乱倒、乱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人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致使农村饮水型地方病多发。
(2)工业污染对农村生态破环严重
例如城市污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农村扩散,例如将固体垃圾拉到到农村堆放或填埋、有毒气体或烟尘飘落到农村、城市排出的污水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农村等。(3)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地力下降,引起水体污染、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通过食物链给人畜带来危害。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另外,由于农业生产中大棚的普及,对土地的污染也在日益加剧,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且综合利用率低,导致农村面源污染严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1)法律上明确农民的环境权,将公民,当然包括农民的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确定下来,并注重政府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障义务。(2)政府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政府应当采取经济手段,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推进城乡之间的环境公平,以此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3)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农民自身生态意识的强弱对整个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的位置,使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并成为自觉行动,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4)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通过走农村生态道路,提升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的总体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道路。
刘文哲: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 28
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所以从2011年7月14日到2011年7月27日,我小队九人赴昌黎县段营村、施各庄、大蒲河、裴家堡、张家庄五地,对当地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做了相关调查研究。我们采用了走访、的形式向村民了解情况,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几天实地考察访谈,我们对昌黎县文明生态村和非文明生态村实际文明生态发展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首先,三个生态文明村的经济发展都有各自的特色,其中段营村主要是以饲养家畜,种植玉米为主;各庄村主要是重视葡萄、苹果树等水果的种植;而大蒲河则利用其地理优势发展海产品养殖业。三个文明生态村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村庄房屋整齐有序,街道干净,通过在村委会的访谈得知村委会每月都会定期处理村里的垃圾。在对村民的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村里的治安都很好,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危险性事件,并且村民之间的关系很融洽。我们在这些文明生态村穿梭的过程中还发现这些地方环境都比较好,村中树木、花草很多,由此分析当地政府比较重视绿化建设。除此之外,我们还调查到,大蒲河村和施各庄村已经建设了现代化的楼房小区,居民生活十分安逸。但相对于这三个村子,另外两个非文明生态村就不太乐观了,张家庄和裴家堡村都面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村里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致使村里的环境、空气很受影响。而且水污染也导致当地的经济作物生长不好,对当地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十分不利。而且村里道路坑洼不平、村里柴草乱堆。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我国在发展生态农村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道路依旧艰难,但我国已经采取措施来加强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建设。首先要增强自身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其次我们应当宣传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进行舆论引导。同时采取综合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措施,降低农药、化肥、农膜污染,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认真编制好农村生态功能区划,以指导农村自然资源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总之我们应当走农村生态道路,提升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的总体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十六.附件二(图片精选)
施各庄的和谐亭
施各庄的喷泉
施各庄售楼处
大浦河的酒店
大浦河的海产品加工
段营村的街道
引起张家庄污染的上游工厂
张家庄的街道
斐家堡的河流
截稿日期:七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陕西华秦水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文章汇总
陕西华秦 2018/6/26
美丽乡村发展战略、中央政策、生活污染处理方案等
收录文章标题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两会观察丨携手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 3.全球首份国别美丽生态指数评价结果出炉
4.重磅!中央明确乡村振兴时间表,未来农村将发生这10件大事
5.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6.特色小镇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及盈利模式 7.案例: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实例借鉴两则
8.四部门发文整治垃圾围村:2020年基本遏制垃圾向农村转移 9.“垃圾包围农村” 农村垃圾处理前景广阔 10.11.12.13.水污染防治攻坚路线图密集出炉 黑臭水体、劣V类水,是什么水质级别? 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运作模式探讨
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存在问题、政策支持、技术路线、项目运作问题与模式探讨
第三篇: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编辑:admin 时间:2011-1-31 21:19:0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根本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始终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为此,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大力开发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一方面,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突破。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制定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科技规划,加强领导和指导,加大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组织科研力量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特别是要根据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和循环利用技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另一方面,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引导企业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装备。抓住落后产能相对集中的重点行业,依法坚决淘汰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注重总结推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
促进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能源资源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类型和性质,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布局。比如,建立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工业经济,建立在土地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农业经济,建立在太阳能、氢能等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生态经济。从能源资源的视角来看,经济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其主要特点是资源不可再生、环境污染严重;二是以太阳能、氢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经济,其主要特点是资源可再生、污染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实现由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经济向以太阳能、氢能为主的新型能源经济或低碳经济转变。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多。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垃圾历年累积堆存量达60多亿吨,有200多座城市饱受垃圾问题的困扰,而许多城市现在仍然采取填埋、堆肥、焚烧等不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垃圾。这不仅严重浪费可再生资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应改变以往把垃圾等废物视为包袱和灾害的观念与做法,将其视为再生资源和巨大财富,通过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手段,努力防止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并充分挖掘其巨大的资源潜力,实现“二次利用”。
重视利用荒野这一宝贵资源。所谓荒野,是指未受人类活动干扰或者人工改造较少的自然环境。在传统观念中,荒野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然而,在生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荒野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有价值。荒野是一种具有原生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的自然系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休闲价值、审
美价值。应进一步转变对荒野的认识,深入研究荒野资源的价值,在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荒野资源利用的方式,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荒野资源,努力做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人民网
第四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有: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农村散放式养殖产生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农村引发的环境危害,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害,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农村风俗导致的危害等等。
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障碍。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农民肆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物质因素,良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严重损害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浪费了很多农村生态资源,也增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农村散放式养殖加快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治理难度;农村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其对农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转移,使得工业污染更加深入到农村,特别是一些具有高污染性的企业在农村扎根驻营,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甚至对农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一些很少进入农村的消费品也开始大量进入,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健全,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或有效的处理,特别是大量无机垃圾在农村得不到有效处理而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出现新的特点,即由以前的单纯由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向多种污染形式并存转变,如农村由于自身消费导致的“白色污染”;农村一些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如农业生产过度依靠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硬化,大量使用农药对农村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农村很多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一些不良的农村风俗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非物质危害,特别是对农民农村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树立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农村的赌博风气、丧葬风俗、迷信观念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与现状,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因此,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成为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困难的重要课题。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模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针对的是农村生态文明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注重对现有农村生态特别是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设施的改造与新建,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是指对农村已有的良好生态文明形式进行保护和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取得的成果进行保护与维持,其同样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
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切实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必须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这样的实践模式必须是科学的、实效的、因地制宜的。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不能一刀切,因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实践模式。城市郊区与城市远郊、远郊与边远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应有所不同,发达地区的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更不能走相同的道路。各个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与模式可以不同,但无论走哪种模式与道路,在实践效果上都应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可在标准上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情况来探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性实践模式。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模式,它包括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模式、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模式、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模式、新农民精神面貌的塑造模式、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探索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是农民树立生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民从传统单纯追求农业的经济产值向追求农业生态价值观念转变,从而树立农村新的生态价值观念;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对农民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就是通过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生态理论的教育来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现代农民意识。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既包括对现有农民知识结构的升级,也包括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科学化。要转变农民知识结构,必须要更新农村的教育方式,加大对农民科技知识和生态文明知识的培训力度,如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到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农民进行培训,把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成一个既可以对农村小孩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场所,又可以成为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好地方,从而让农民在不影响农业生产、不用离开家门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与方法,也就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转变。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即探索怎样对农村现有存在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已对农村环境构成的危害进行治理,并制定出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它包括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与危害的处理、对农民生活与健康有危害的环境问题的治理、工业生产对农村造成的环境危害的处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农村环境治理主要是指对农村环境已构成危害的问题进行治理,而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来说,则主要指的是对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上存在的硬件与软件方面的不足加大资金与人力的投入和对已有的农村生态文明成果进行保护,如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对农村村舍建设的合理规划,农村能源的综合利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农村精神面貌的塑造模式,就是要探索怎样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怎样培养农民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怎样树立农民的崇高人生理想以及农村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模式,另外,还有怎样消除农村落后的生活习俗、封建迷信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模式,指的就是怎样能够利用政府现有的资源来更好地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的实践模式。它包括政府怎样利用自身的资源对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进行有效的技术帮助与指导、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投入机制、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
一、引言
自上世纪大力发展工业以来,全球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恶化。目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已成难以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改革的三十年里,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资源短缺等困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布置了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生态文明是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文明的形态,是人与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发展现实和发展要求的客观反映【1】。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因素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说,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是今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亦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场和价值取向的必然归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结论。
早在19世纪环境问题初露端倪时,马克思、恩格斯已敏锐的感到来自生态环境的威胁,并表达了生态文明的思想。马克思与恩格斯当年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却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同时还提出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简言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相互依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而且能够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对自然采取敌对的态度,人类在支配自然的同时必须服从自然界发展规律,按客观的规律办事。自然界对人的制约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忽视。否则,就会导致对自然界的破坏,最终人类只能自食苦果,社会的发展将被限制甚至阻断。恩格斯曾明确的说过:“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2】的”。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的前瞻性是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应对当前的生态问题,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党中央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明,而是在马、恩生态文明的思想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有三个主要观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观——自然观、和谐观与发展观;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三是中国共产党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成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共产党思想和我国古代文化结合的共同产物。从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构建,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到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再到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等理论形成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形成、丰富并不断发展的过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在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 模式,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要前提。此前我国在经济上奉行的是“唯GDP论”,“唯GDP论”时期多采用粗犷式经济发展方式,这对生态文明是极具破坏性的。以“绿色GDP”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核算与评估指标,全面推行实施“绿色GDP核算”成为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彻底转变上述不合理的发展观、政绩观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需要“顶层设计、中层落实、基础行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治自觉。高度的政治自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建设。用完善的制度激励、引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要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有关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能效与环保标识认证制度,从而有力地推进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培育全社会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优先”,形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1、对消费者而言
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大众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可持续消费转变。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
2、对生产而言
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化工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低消耗、少污染、可循环”的生态化生产方式。产业生态化是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建立可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可以把产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最低的程度。
3、对产业结构而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应加紧产业结构的升级,由轻纺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以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将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升级。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发展路线,也是生态文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可行方向【4】。
4、对政府而言
生态文明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其形成需要一个强制力量的推动。我国幅员辽阔,国土空间多样,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政府的大力推动才可完成,即依托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各个地区落实。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地顺应世界生态文明运动潮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果。只有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才能真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有可能逐渐扭转极为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 [3]潘文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2015 [4]黄勤: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