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2:0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甘肃省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

甘肃省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

甘肃地处祖国西北部,省城兰州市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全省总面积42.6万平方公里,有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220个乡镇、121个街道、1061个社区居委会和16614个村民委员会。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8%,其中东乡、保安、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民族。甘肃历史文化沉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有驰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大地湾遗址及中华人文始姐伏羲故里、夏河拉卜楞等众多的珍贵文物和名胜古迹。

2007年底,常住人口为2617.16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296万,占总人口的11.28%,65岁以上老年人196万,占总人口的7.49%。今后每年还将以3%的速度增加。全省有百岁以上老人336位,有特困老年人口有23.7万,占老年人口的8%。

由于甘肃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滞后,少数民族人口占一定比例,城乡之间、民族之间、川塬地区与高寒干旱地区之间差异明显。甘肃老龄问题的特点,是人口老龄化进程略晚于全国,绝对贫困老年人数量较大,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省份。老龄工作起点虽然较高但硬件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养老服务业,任务比较艰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关心老年人的需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认真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保持家庭关系稳定和睦,促进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和谐相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全体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以下从3个方面作汇报。

一、稳步发展机构养老服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年福利事业发展,通过制定政策和资金保障等有力措施,全省老年福利服务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一是加强规划,确立老年福利发展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对老年福利事业发展作了规定,对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和床位数提出原则性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甘肃实际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省政府明确提出,“十一五”末,全省新建、扩建一批社会福利设施;农村敬老院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20%。二是深化改革,促进老年福利事业机制建设。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扶持、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老年福利服务事业,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仅2008年全省筹措资金3450多万元资助国办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其中3370万元用于国办养老机构,80万元用于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全省新建、维修社会福利服务机构50个,新登记备案民办养老服务机构4个。2008年,下拨各市州农村敬老院建设补助资金2326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82所。永昌县2007年预算投资1800万元,开工建设集社会养老、社会救助、康复治疗、临终关怀、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1021平方米,在县级老年福利服务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作用。三是积极引导,着力推进老年福利服务社会化。近几年,我省认真实施民政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星光老年之家”分布全省基层社区,构成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载体和平台。各种类型养老机构因地制宜,服务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满足老年人需求。陇南市武都区城郊乡姚寨村党支部书记姚文林,自筹100万元,采取与当地民政局合作,民办公助方式,在当地建设针对本乡农村老年人的慈爱托老院,建筑面积1888㎡,120张床位。据他分析,每位五保老人每年有1200元的供养资金,有土地1.5亩左右,按每亩1200元/年出租,收益金在1800元左右,加起来是3000元,老人的生活费可以保证,老人生病住院有新农合,托老院建成后基本可以非赢利正常运转。他还计划建设老年垂钓场和老年公寓等二期项目,为有经济实力的老年人开展自费代养服务,微利经营。四是加大投入,为老年福利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02年以来,省福利事业投资仅在陇南就达到1641万元,其中包括老年福利项目。兰州市七里河区在西湖街道开展居家养老示范活动中,区政府安排再就业资金24.4万元,购买100个助老服务公益岗位,为社区229位空巢、特困、病残老人提供洗衣、送饭、卫生等家政服务。金昌市近年来安排福利彩票公益金达到524万元,用于老年福利事业发展,市政府还安排资金对“三无”老人,9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六级以上革命、伤残优抚对象每天免费提供一袋鲜奶,上半年为265名老年人送奶服务资金达9万多元,并设立公益性岗位1000多个,累计为10000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送时服务。

目前,全省已建成城市养老福利机构约55家,入住老人3450多人;农村敬老院530所,集中供养5976人,集中供养率5.8%。其中,非公有制养老福利机构23家,有床位2513张,入住1655人。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格局正在形成。

二、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为切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开展,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税务总局等10部门联合制定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又一个重要政策文件,对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破解我国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具有主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今年,省老龄办为提高老龄工作整体水平,积极大力培育典型。在培育典型工作中,主要开展了3个类型的试点工作。一是在兰州、临夏两市开展对特困老年人的定人、定点、定时探视救助制度试点;二是张掖市甘州区、定西市陇西县开展的基层老年协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试点;三是兰州市七里河区、金昌市金川区、嘉峪关市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逐步在面上推开。明年初省老龄办拟出台甘肃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规范和加快我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兰州市通过协调指导县区试办街镇居家养老开展养老服务专业培训、选派指导为老服务人员开展上门居家服务、日托集中照料服务、关餐、送医、洗衣等预约服务。兰州市城关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由试点阶段向全区152个社区全面展开,经常性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三无、空巢、困难老人达到1049名,并成立了城关区老年福利机构协会。”兰州市七里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建成以街道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建立托老中心、互助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并逐步扩大为老服务范围。金昌市为保证服务的而质量和水平,制定完善了本人申请、社区服务中心初审、社区复审、县区民政局批准的办理程序,服务人员招聘签约、上门服务、费用结算、工作追踪的工作程序,反馈、回访、考评、督查的监督程序和筹措、拨付、管理、发放的资金管理程序。仅上半年共为53名老人落实养老送时服务费3.09万元。白银市在白银区、平川区选择5—7个社区进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社区建立健全老年人档案,特别是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状况档案,组织服务队伍,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和意愿,采取无偿、低偿、有偿、志愿者、社会力量等多种形式开展为老服务。

三、加快农村助老服务

老龄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非常重要。甘肃现有23.7万特困老年人,他们中的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每年还因自然灾害产生一部分临时生活困难老年人,他们构成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不和谐因素,最需要救助。这些特困老年人,有的无子女或其它赡养人,本人或配偶无收入或收入很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有的虽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享受其它民政救济,但仍不能保障基本生活;有的因意外事件致贫或因病致贫。针对此情况,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照顾优待。一是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在全省农村开展“大病救治后生活困难老年人救助活动”。今年省上筹集180万元,各市州自筹400多万元,对因病致贫老年人实施救助。平凉崆峒区土坝村从2000年开始,对本村特困和残疾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至今共发放20万元以上;二是在兰州、临夏两市州组织老龄委成员单位、老龄系统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开展了针对特困老年人的定人定时定点探视救助活动。张掖市各级老龄组织开展“一助一”结对帮扶活动,救助孤寡和残疾老年人9658人;三是农村低保制度对特困老年人实施优待,嘉峪关对60~69岁和70岁以上贫困和残疾老年人按10%和20%的标准上浮。四是根据省政府关于扩大内需,发展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要求精神,拟在今后2~3年内,在全省大力开展省、市、县三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建设,农村五保老人、生活无自理、半自理能力老人、孤老优抚对象的集中供养问题得以解决。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如何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区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的悉心指导下,开展了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中,我们坚持边实践、边探索,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发挥社区在物质帮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居家老人开出满意的服务菜单,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家庭为基础,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专业护理”的特点确定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生活服务、家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做饭、洗澡、洗衣、陪送看病、清洁卫生等。我们社区于2006年12月正式向外招聘服务护工,首选对象就是“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至今为止我们共录用了三个服务护工,每人每月700元。这样,既解决了“居家养老”的服务护工的需求,也为一部份下岗失业人员及低保人员提供了再就业的途径。

2、社区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共3名。小区6号楼707室单元的高龄老人许秀贞,女性,现年85岁,她长期一个人居住患有心脏病、低血压,并且时不时休克,需要有人照料。社区就分配了护工周依金安排每天上午为她料理家务,如洗衣服、拖地、煮饭、喂她吃药等,闲遐时还带她到小区内散散步,老人乐得直感谢政府有了这项政策使她能够安享晚年。另外,C座105室的丁依水和王宝玉两位老人,夫妻俩年老,无单位,无子女靠低保生活。王宝玉老人体弱多病,长年伴有心脏病、胃病、腰痛,平常靠丁依水老人来照顾。如今丁依水老人也以78岁高龄多有不便。社区就为他们分配护工林秀贞,为他们做些家务事如洗衣服、拖地、买菜等,平常护工林秀贞还带王宝玉老人去看病、拿药、陪老人聊天。丁依水老人激动地说:“现在她要不来,我们还想着呢。”最后我们社区还有一位欧细俤老人,他是 低保“三无”老人,他今年71岁,无父母、无兄弟、无子女,年老,腿摔断,行动不方便。社区就安排护工周依金下午来到欧细俤老人住处,为他洗衣、带他上街,陪他做了身份证,老人十分感激。

总之,天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长”为目标,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社区再就业工程,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区互助参与;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化服务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服务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居家养老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化通过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天华社区的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一定会更加地幸福、美好!

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不断拓宽计生服务领域

沙河口区民权街道位于沙河口区东部,总面积1.3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全街道60岁以上老人3132人,占总人口的12.5%,高于大连市平均水平,已提前进入老年社会。在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立足辖区的特点,注意强化服务意识,注重服务需求,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居家养老的新途径,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选准切入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

1、群众的婚育观念是当前影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生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靠行政命令、经济惩罚来完成。从实践来看,要做好当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既要用政策与法规去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也要靠文化宣传工作去教育、感染人们,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终身未育和独生子女户的后顾之忧,真正解决存在于广大群众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改变过去“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得到落实。

2、传统的养老模式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面临来势凶猛的银发浪潮,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0%以上,有人说“南墙根排队,小板凳脱销”。我国目前养老院床位只占老人总数的1%,而老人普遍认为“破家值万贯,老窝难舍,实在不行了才去养老院”,老环境、老邻居、老家底不能舍弃。从我们民权街道实际看,大多数的老人都是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保持和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由子女承担对父母的抚养责任。但随着家庭的小型化和“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形成,许多家庭虽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却没有时间精力照顾老人,家庭的养老功能在逐渐弱化,养老问题已成为关系到计划生育政策能否延续的重大问题。

3、家庭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在人们逐步迈向小康生活的今天,许多老人对提高自己晚年生活的质量和晚年的生命质量,有着更高的目标和追求。相当一部分老人并不希望也不喜欢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更愿意自己单立门户,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子女们既有让老人安享晚年的孝心,也有承担养老费用的能力,这就使花钱养老、花钱买服务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找准结合点,建立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 民权街道地处老城区,存在着“三多”,即破产、停产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老年人多的特点。无人无女,生活不能处理,子女不在身边即所谓的“空巢”的老人有102户,165人,其中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13户,17人。而辖区内大龄下岗女工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在读书,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却找不到工作。如何把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解决下岗再就业的问题,又逐渐建立起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养老保障体系,家庭养老院正是在这样一种条件和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我们首批在13户17位80岁以上终身未育孤寡老人办起了家庭养老院,选13位经过培训的养护员给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包括卫生清扫、做饭、代办事务、医疗康复、聊天解闷等,每月享受100-300元的补贴。我们利用辖区资源,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慈善会,共募集资金15.8万元,为养老院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经过近一年的运作,我们逐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其组织体系包括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个保障委员会、一个监督委员会,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三级居家养老体系包括一是街道家庭养老院。其职责是研究确立“家庭养老院”的工作内容、措施的实施计划,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家庭养老院的养护对象和养护员,负责签署养护员协议,负责对养护员的调配、管理、考核和培训发放养护员的工作补贴,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募集家庭养老院的慈善基金。二是社区居委会的“家庭养老服务站”。其职责是:调查、采集家庭养老需求信息,上报社区需要增加的养护对象,负责对社区养护员的管理、业务学习和讲评,定期征求家庭养老院养护对象的意见,传达、部署家庭养老院的工作任务。三是“居家养老院”的成员。每个居家养老院的成员由一名养护员和一户被养护对象组成,由街道居家养老院在每个家庭悬挂“家庭养老院”标志牌。养护员先与老人签订协议书和服务承诺。其职责除完成规定的服务项目外,还要每日填写《服务日记》和《家庭收支明细帐》。一个保障委员会。保障委员会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慈善会组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派一名医务人员对家庭养老院的养护对象进行巡诊,除药费外其他均实行免费服务,并保证24小时内随叫随到,慈善会除负责对补助费的管理使用外,如果养护员对象确需特殊情况下的资金要求,经审议后,可以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保障。一个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由各社区计划生育协会的理事、会员及部分老党员组成。负责“居家养老院”各项制度的检查落实。对养护员的监督、检查、征求意见,及时提供有利于家庭养老院建设和发展的意见。

三、把握工作点,规范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居家养老院”实际上就是为老人家庭选派养护员,负责老人的衣食住行,养护员由辖区内下岗失业、有劳动能力的育龄群众担任,经过培训后上岗,养护员由地区慈善会每月给予补贴。运作方法是:首先选择养护对象。由老人本人提出申请,养护费可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政府出资、补贴、自费方式解决。其次是选择养护员。选择养护员的出发点是为下岗失业的育龄妇女解决再就业。其基本条件是:身体健康,离老人家近、便于照顾。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最后是要对养护员进行系统培训。主要进行老年心理特征、老年常见疾病防治急救知识、家政服务等培训,使接受培训的人员基本具备了养老护理知识,持证上岗。在运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建立各基规章制度,规定了街道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站的主要职责,规定了养护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养护员工作守则及服务承诺,规定老人与养护员必须签订服务协议书,建立了《帮扶日记》、《家庭收支明细帐》和《老人健康档案》。实现了“四统一”。即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合同文本、统一体检,养护员每天的工作情况都有详细的记录。成立了保障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使养护员的服务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由慈善会理事会和社区居委会依据养护员的服务内容确定养护员补贴标准,使家庭养老院的管理比较规范。

四、抓住新热点,不断延伸计划生育服务领域 家庭养老院立足社区,利用老人现有的住房,把养老服务送到了老人家里,同时为大龄育龄妇女创造了就业岗位,解除终身未育,独子户养老的后顾之忧,这是计划生育服务的延续和拓展,有利于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婚育观念,实现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这也是对传统的“养儿防老”这一陋习有力的抨击。家庭养老院的养护员一般住在老人附近,有的就是楼上楼下,彼此了解,知根知底,服务周到,随叫随到,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不是儿女胜似儿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花巨资建集中养老院,国家的财力有限,家庭养老院可以减少新建养老设施的费用,比较经济,适合我国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习惯,也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目前街道家庭养老院已发展为47户/67人。居家养老院也成为社区就业的有效载体,成为再就业的蓄水池,成为社会稳定的减压器。目前,居家养老院正向着运行市场化、养护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近一年来,居家养老院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全国各地到街道调研居家养老院情况的人员络绎不绝。辖区内许多老人也自发地到养护对象老人家了解情况,88岁的崔玉海老人和老伴姜连花逢人就夸,自从下岗女工杨国英来到这两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家后,老人家里彻底改变模样,已经5年未进澡堂的姜大妈在杨国英的陪同下洗了个澡。孤寡老人范玉荣说:我赶上了好社会,我感谢党。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我们街道建立居家养老院的消息,《辽宁日报》加的编后说:“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道创办居家养老院的做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新模式。”这一做法也使人们看到了今后养老发展的趋势,对于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以事实打破了“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认识误区,树立了“有儿有女能养老,无儿无女更能养老”的新型养老观念。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也是甜蜜的事业,近几年计划生育工作所涉及的领域伴随着人的一生。“0岁教育”、婴幼儿教育、青春期教育、生殖保健、更年期教育、老年服务等。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现在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水平城市优于农村,常住人口优于流动人口,就是保障体系上的差别。关注老人的今天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明天,只有我们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拓宽计划生育服务领域,才能使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2003年5月

奉节县探索推行“五心”服务为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提供计生

服务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11-7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 19 【字体:大 中 小】 奉节县现有空巢老人1万多名。该县以县、乡镇计生服务体系为载体,以“一站式办公、一体化服务”的公共服务中心和村(居)服务室为窗口,以计生专项基金作保障,立足于服务机构转型后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服务、家庭保健四大职能,拓展服务内容,为空巢老人家庭居家养老提供包括疾病预防保健、生殖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权益保障、临终关怀等支持性服务,确保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一、强化工作保障,健全居家养老责任体系。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成立县人口计生委主任为组长,分管奖扶、科技的副主任为副组长,奖扶、科技科室及乡镇人口计生办、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计生服务领导小组,各村(社区)成立互助组,建立健全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组织体系。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县、乡镇设活动室、“温馨之家”咨询室、常规健康检查室、健身场所,村(居)设服务室,配备老人所需设备、器材。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例会、老年疾病预防、免费健康体检、精神慰藉、咨询服务、权益保障、志愿者服务、温馨之家活动室管理、临终关怀、档案管理、值班财务管理等12项制度。四是明确服务目标。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作、服务支撑、邻里互助、财政保障”的运行模式,按照“机构服务与邻里互助相结合,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重点关怀与普遍性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实现阵地建设规范化、窗口打造温馨化、队伍建设职业化、服务对象满意化。

二、立足老人所需,实现居家养老“五心”服务。一是预防保健让老人“安心”。县、乡镇服务系统定期(每年一次)组织开展老年保健、生殖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和老年常见多发病预防等咨询活动,定期开展(每年一次)老年常规健康检查、生殖健康普查和常见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诊治或转诊及随访服务活动。目前,共有2388名老人参加健康知识讲座,1420名老人享受免费健康体检,为1433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二是生活照料让老人“舒心”。组建了一批个体经营户志愿者,为邻近老人提供送生活常用品上门服务;建立了一支义工服务队伍,应老人需要提供陪同看病和家政等服务;发展了一支医疗服务志愿者,为老人提供上门看病服务。至今,800余名老人享受过生活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让老人“开心”。探索开通了“情感慰藉”热线电话,建立老年人互助会“以老助老”,组织“情感促进文体联谊会”,建立“节日慰问制度”,聆听老人倾诉,老人之间互相交流,丰富老人文体活动,让老人开开心心生活。目前有1000余名老人得到慰问服务。四是 权益保障让老人“暖心”。设立老人维权工作站,聘请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切实维护老年人赡养、遗产等合法权益;建立老人维权联系点,由专人代理维权相关事宜,减少老人来回奔波;建立政策宣传小组,宣传各种惠民富民政策,切实维护政策知晓权。目前共发放各种政策宣传资料万余份,为151人提供了维权服务,帮助挽回经济损失几十万元。五是临终关怀让老人“放心”。组织服务系统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学习各种急救知识,服务以照料为中心,精心制定护理方案,提高临终生活质量,维护人的尊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实现生前、生后愿望,并因地制宜发展义工以覆盖更多服务对象。

“五心”服务,情满“空巢”——探索计生服务机构为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提供支持性服务

——奉节县探索计生服务机构为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提

供支持性服务纪实

新中国成立62周年之际,华夏大地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气,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夔州儿女脸上的幸福溢于言表。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一群身着计划生育标识的粉红色服装、肩背药具箱、手提礼包的人,他们是谁,干什么去?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该县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系统的工作人员,正前往空巢老人家中进行节日慰问。

百万人口大县,万余空巢老人引关注

奉节这座新兴的移民县城,位于三峡库区腹心,既是全 市的人口大县、资源大县、文化大县,也是贫困大县。全县幅员面积408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十二五”时期,与全国其它城市一样,奉节将迎来劳动力人口、总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全县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13万人,占总人口的10.94%,按照国际标准,标志着全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山大坡陡,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等现状,大批青壮年为生计所迫外出务工,撇下万余“留守老人”独守空巢,与全国4000万农村“留守老人”相同,他们在拖着疲惫的身体默默操劳的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疾病、生活的各种压力以及孤独和寂寞的煎熬。

立足老人所需,积极探索服务新举措

“老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立足我们的行业优势能为老人做点什么?”面对满头银发的老人,奉节人口计生部门积极思索,“我们有一支公益性的技术服务队伍,有一个遍布县乡村三级的健全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其作用,一定能促进‘留守老人'家庭和谐幸福!”该县人口计生部门一致决定。说干就干,2011年4月,在胡总书记4.26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该县先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永安、康乐、竹园三个镇先行试点“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为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提供支持性服务”,重点关注其中的计生空巢老人家庭。组建领导班子作保障,部门“一把手”为组长,分管奖扶、科技的领导为副组长,奖扶、科技及试点乡镇人口计生办、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站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村(居)委会互助组,形成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作保障。明确服务内容为重点,以县乡(镇)计生服务体系为载体,以“一站式办公、一体化服务”的公共服务中心和村(居)服务室为窗口,以计生专项基金作保障,立足于服务机构转型后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服务、家庭保健四大职能,拓展服务内容,为老年家庭(重点是计划生育空巢家庭)居家养老提包括疾病预防保健、生殖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权益保障、临终关怀等支持性服务。强化阵地建设作支撑,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县乡(镇)设活动室、“温馨之家”咨询室、常规健康检查室、健身场所,村(居)设服务室,配备老人所需设备、器材。建立规章制度促落实,例会、老年疾病预防、免费健康体检、精神慰藉、咨询服务、权益保障、志愿者服务、温馨之家活动室管理、临终关怀、档案管理、值班财务管理等十二个制度一一建立。锁定服务目标为航向,以“政府主导、社会协作、服务支撑、邻里互助、财政保障”的运行模式,按照“机构服务与邻里互助相结合,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重点关怀与普遍性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达到阵地建设规范化、窗口打造温馨化队伍建设职业化、服务对象满意化。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先行试点后全面推开。自此,奉节县探索技术服务机构为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提供支持性服务拉开了帷幕。

贴心服务关怀,空巢老人脸上多笑容

预防保健 2011年6月11日,该县生殖健康中心会议室,来自永安镇的杨龙兴等70名老人正在聚精会神聆听副主任医师邓奕德的中老年保健知识讲座。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及预防保健知识为主要授课内容。“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还需要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呀,”老人戴国章听后深有感触地说,“今后这课我要叫上老伴一起来听听。”听完讲座后,医务人员还为老人进行了包括血压、体重、血糖、肝功等的免费健康检查。

此活动是该县开展的支持性活动之一——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保健。县乡服务系统定期(每年一次)组织开展老年保健、生殖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和老年常见多发病预防等咨询活动;定期开展(每年一次)老年常规健康检查、生殖健康普查和常见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诊治或转诊及随访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共有2388名老人参加了健康知识讲座,1420名老人享受了免费健康体检,还为1433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生活照料 2011年9月27日,康乐镇郭家村3组张尚国、马林珍二位老人家中,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他们没有安静地坐着,而是一到就忙活了起来,镇计生办主任张平、村官陈永红卷起衣袖,忙着擦桌子,打扫卫生;剃头师傅王和斗为74岁的张尚国老人系好围布,熟练地操起剪刀为老人理发;镇生殖健康服务站医生余明珍拿出血压计,为二位老人测量血压,进行常规体检,一派热闹景象。

王和斗便是该县支持性服务队伍中的一名义工,为了给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照料服务,该县组建了一批个体经营户志愿者,为邻近老人提供送生活常用品上门服务;建立了一支义工服务队伍,应老人需要提供陪同看病和家政等服务;发展了一支医疗服务志愿者,为老人提供上门看病服务。至今,800余名老人享受过生活照料服务。

精神慰藉 2011年9月12日,新民镇中台村11组涂玺松老人家,来了两位肩背药箱的医生,他们是该镇生殖健康服务站的医生孙仙林和寿彬,专程前去与老人一起过中秋节,给老人送去月饼和节日慰问金。为老人作常规体检——量过血压后,寿彬大声地告诉涂玺松老人:“您老伴的血压是180/130mmHg,比我们上次测的220/180mmHg降了不少,很好呀。”并嘱咐其77岁的妻子要按时吃正规的降压药,注意行动要慢,不能激动。临行时,两位老人远远相送,不停地唠叨着:“啷个要得哦……”

为了更好的开展 “精神慰藉”服务,该县探索开通“情感慰藉”热线电话,设立“建立老年人互助会‘以老助老'”,组织“情感促进文体联谊会”,建立“节日慰问制度”,聆听老人倾诉,老人之间互相交流,丰富老人文体活动,让老人开开心心生活。活动以来,1000余名老人得到慰问服务。

权益保障 一见到计生办主任段辽源,竹园镇华吉村杨兆维老人就连声叫多谢。原来,今年5月,在该镇计生办的帮助下,这位失地老人终于买到了一份养老保险,每个月都能拿到620元的养老金,解决了老人生活的大问题。

为切实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该县设立老人维权工作站,聘请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切实维护其赡养、遗产等合法权益;建立老人维权联系点,由专人代理维权相关事宜,减少老人来回奔波;建立政策宣传小组,与时宣传各种惠民富民政策,切实维护其政策知晓权,共发放各种政策宣传资料万余份,为151人提供了维权服务,帮助挽回经济损失几十万元。

临终关怀

“陈医生,快,快,我老伴他……他不行了……”2011年8月19日晚9点,县生殖健康中心值班医生陈美琳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来电是家住该县永安镇公平巷的王家英老人。“别急,让老人平躺,我马上到。”陈美琳一边接电话,一边火急地准备心脏病急救药品。到老人家中后,立即让老人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措施,待老人稍稳定后立即让单位服务车将老人送往县医院治疗,直到晚上12点老人转危为安后才返回,第二天又到县医院看望和帮助老人办理住院相关手续。据了解,生病老人叫蒋敏庆,今年73岁,和王家英老两口相依为命,膝下无子女。自该县开展支持性服务活动以来,县生殖健康中心医生陈美琳与老人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象,并为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了解到蒋敏庆老人有心脏病,陈医生便专门准备了相关急救药品,应老人之需随时前往,还多次到老人家中探望,并自愿当上了二位老人的干女儿,表示将尽己所能陪伴老人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为开展好临终关怀服务,该县组织服务系统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学习各种急救知识,服务以照料为中心,精心制定护理方案,提高临终生活质量,维护人的尊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实现生前、生后愿望,并因地制宜发展义工以覆盖更多服务对象。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服务新局面

让见证了新中国历史的空巢老人能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奉节人口计生部门的预防保健让老人“安心”,生活照料让老人“舒心”,精神慰藉让老人“开心”,权益保障让老人“暖心”,临终关怀让老人“放心”的“五心”服务迈出了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的第一步,心心相印,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在该县传承和发扬。面对新形势,在胡总书记4.26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沐浴着全市服务系统转型的春风,该县将立足于计生技术服务系统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服务、家庭保健四大职能,不断拓展医疗等服务内容;利用县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组织老人开展旅游活动;抓住健康奉节建设契机,开展老人体育比赛等活动。将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推向纵深,让空巢老人家庭更幸福更和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们将充分发挥人口工作者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强化职能,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转变服务作风,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未来人口计生部门在服务养老促进家庭幸福工作中一定能充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谈及未来时,该县人口计生委主任左志凌表示。

后记:“用心服务,群众拥护”,奉节县人口计生部门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立足行业优势,以“民需我为”的理念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我相信,有奉节计生人的不懈努力,在居家养老服务这条大道上一定会越走越宽。

第二篇:如何发展好养老服务业

如何发展好养老服务业

老年服务业是服务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没有专业人员,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服务,就会直接影响着这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有了专业人员,才能真正办好老年事业和老年产业,让老人们颐养天年。

老年服务业,涉及方方面面。老年人的需求渗透在各行各业。比如:老年人需要老年病专家帮助他们治疗老年常见病、慢性疾病,维持生理上的健康;需要设计师、建筑师、内装修人员设计和建造适合各类老年人生活的住房,或者改进原有住房以满足年老后的需求、以保证自身的基本安全和居住舒适;需要各种专业技师和技能人员提供符合老年营养学的饮食和烹调、老年养生、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帮助;需要律师和法律顾问对老年人的财产和税务、婚姻和家庭纠纷、遗产等提供专项法律服务;需要旅游、娱乐专业人士、各种文艺娱乐团体满足老年人对闲暇活动日益增长的兴趣和精神的充实;需要教育专家为老年人提供内容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知识教育;需要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对老年人和家庭提供咨询和各种服务;需要社区服务机构和志愿者队伍提供对高龄老人和体弱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需要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为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管理照料;需要政府组织或者各种信息服务专业人员为老年人和家庭提供有关老年方面的各种信息,帮助老年人排忧解难;需要生活消费品厂家提供适合老年人穿用的产品等等。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形成了各行业中一个独特的细分市场。

社会办养老发展到现在,不少地方着重的是养老机构硬件设施的建立,对服务这一软件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或者说刚刚开始。

以养老护理为例。从事这个行业的绝大部分养老护理员没有系统的老龄知识和专业技能。社会往往偏重于热门行业人员的培训,比如计算机、金融财会等,却忽视了对劳动服务层的知识、素质、技能提高的基本培训。因此,老龄服务工作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三篇: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摘要:人口老年化激发了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并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生成与发展。作为服务业的新兴业态,其生成与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培育。本文收集了辽宁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在分析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依赖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5―0074―04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而且通过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催生各种新兴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已成功走向市场,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年轻人的3倍,已经成为占第三产业很大比重的服务业。我国养老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分析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一、辽宁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养老服务业发展基本状况

辽宁省因早于全国4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成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研,笔者获悉辽宁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如下:

1、养老服务业的种类。目前,辽宁省养老服务业主要包括:收养助养产业、文化娱乐产业、家政服务业、医疗护理业、健康保健业、健康咨询业及临终关怀等。这些产业一般都依托于相应的服务业。除收养机构中有专门的养老院(敬老院)、旅游业有专门的“夕阳红”旅游服务、家政服务的照顾老人及临终关怀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外,其他产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服务业,最多只能算是准养老服务业。尽管如此,这些产业毕竟可以为老年人服务,它们是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基础。

2、养老服务的供求情况。虽然目前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很多,却仍不能满足市场庞大的养老需求。从辽宁省养老服务业的供求对比表(表1)中可知:养老服务业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虽然收养机构和临终关怀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但供求比仅为1:7;而家政服务等一般生活服务中仅有1/3的比例服务于老年人,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其他休闲娱乐服务业基本没有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

3、相关产业服务质量情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如旅游、健康咨询、家政服务及临终关怀等现代服务业年增长速度已超过100%,但服务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从表2可知,临终关怀和文化娱乐服务质量较高,客户满意度达到96.57%和82.67%;收养服务、医疗服务、健康疗养等服务质量一般,客户满意度在50%以上;而旅游、家政和健康咨询等服务质量客户的认可度较低,客户满意度都低于50%,尤其是健康咨询业,客户满意度不足30%。

(二)养老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孕育阶段,成型的产业远未真正形成,产业发展还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目前,养老服务相关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遵循的都是企业自行拟定的内部标准,导致养老服务企业众多,但服务质量标准各不相同,收费差异巨大。另外,多数养老服务业依赖政府拨款,缺乏市场竞争,这反而使行业内整体缺乏服务意识、行业监管乏力、企业管理机制落后。

2、养老服务缺口巨大。一是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以收养机构为例,辽宁省目前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865个,可提供养老床位7.6万张;初具规模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各类养老机构284家,可提供养老床位3万张。然而,每百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仅1.6张,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每百名老人5-7张床位的水平,甚至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每百名老人2-3张的水平。二是服务种类单一,老年人用品稀缺。目前,辽宁省养老服务业还仅限于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其他老年服务产品的供给和服务十分缺乏,甚至不能称之为养老服务业。与养老相关的服务业主要是家政服务和日常照料,内容比较单一。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休闲娱乐业却没有养老服务的一席之地,导致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要靠自发组织,形成老年人休闲方式单一的局面。三是供需不对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服务市场备受关注,老年人专用产品如多功能拐杖、健康床垫药枕、随身尿袋、自动配药服药定时器、简易拆包裹器、坐式淋浴器、红外线内衣、磁疗软底便鞋拖鞋、老年健身器材等已开发成功,“银发经济”已应运而生。遗憾的是这些产品并未得到认可,更没能形成规模生产。老年用品供应与消费需求明显不对接。结果导致,一方面,老年人抱怨社会对老年人关心不够,没有专门的老年用品;另一方面,相关企业(或商家)抱怨养老服务需求动力不足。

3、老年服务市场不规范,服务品质低。目前,大多数养老服务停留在基本的生活照料上,其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方式单一。以养老机构为例,许多养老服务机构是利用租用的民房、仓库或闲置房屋改建的老年公寓,其建筑设计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差、设施陈旧简陋的问题普遍存在。而且养老服务管理水平也很低,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为老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制约养老服务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市场需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旺盛的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养老服务业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辽宁省600多万的老年人口本来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老年人的需求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养老服务需求潜力还有待挖掘。此外,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养老就是为老人料理生活起居这些简单的事情。这种理念决定老人大多有着节俭的生活习惯。他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较低,希望减轻子女压力,多给子女留些遗产,这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自身的消费投入。

(二)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

养老服务事业具有社会福利性质,其健康发展是一项惠国惠民的民生事业。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及对养老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政府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政策环境。但养老服务业具有投入大、见效慢、回报低的特点,这导致市场供给能动性严重不足。根据社会政策理论,养老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服务)范畴,政府在其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政府出台的政策存在法规原则性过强、体系性较差、落实难度大,并带有一定的修补性等问题。地方政策只有定性的要求,没有定量的措施,操作性很低。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导致实际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老龄产业涉及许多领域,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目标,没有相配套的政策,产业

化发展无从谈起。

(三)从业人员缺口大、素质低

目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奇缺,相关人才培养基础也非常薄弱。从业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低。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辽宁省在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方面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养老服务业悄然兴起,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暴露出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事实上,养老机构管理不够规范、服务不够专业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有热情、有干劲,但缺乏工作经验和管理手段;服务人员肯吃苦、不怕累,但文化水平低、专业服务知识匮乏;精神慰藉、医疗护理等深层次助老服务的提供数量和提供力度更是不够。同时,助老服务队伍不稳定现象严重。在居家养老服务中,专业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已有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甚至并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

(四)缺乏良性的市场运行和行业监管机制

养老服务业是个新兴的产业,目前还缺乏整体良性的市场运行机制。这导致企业市场定位困难,无法主动根据市场需求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品质。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制约了企业效益的提升潜力。目前,辽宁省养老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是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养老服务业的行政管理,并直接举办各级的老年人福利院。这种管理体制其实是服务提供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同

一、服务者与管理者的同一。政府部门既当球员又当裁判,导致政策的制定难免只顾自身利益而忽略服务对象的利益。同时,作为新兴的行业,养老服务业还没有专门的行业协会,缺乏规范的行业管理机制,也没有行业监督机制。企业各自为政,导致企业间市场定位、服务品质、收费标准差异较大。这种粗放型管理状态容易导致企业遵从“一次性博弈”的游戏规则,使养老服务业无法进入“重复博弈”的良性循环状态,制约了整个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培育养老服务业的对策

(一)养老服务业的基本培育模式

根据养老服务业的自身特点及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养老服务业的培育可采取“1+2”的基本模式。“1+2”的基本模式是一个主导加上两个辅助的培育模式(也称“一主二辅”式培育模式)。“一个主导”是政策扶持的直接培育;“两个辅助”分别是舆论宣传的间接培育和规范监管的逆向培育。政策扶持的直接培育是指政府出台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和产值增长的相关政策,直接扶持养老服务业。舆论宣传的间接培育是指依靠舆论力量转变目前的养老观念和老年人的消费理念,激发养老服务有效需求,利用媒体沟通养老服务供求信息,间接实现对养老服务业的培育。规范监管的逆向培育是指通过规范监管,解决养老服务业供求双方矛盾,平衡利益冲突,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1+2”的培育模式能够分别从生产因素、市场供求和市场规范的角度实现对养老服务业的促进与扶持,充分发挥政府、舆论和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培育养老服务业的具体措施

首先,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政策扶持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直接的资金投入。二是出台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向是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提高从业人员工资待遇。养老服务业因其投入大、见效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本的吸引不足,所以政府适时的资金投入无疑是对养老服务业最直接的扶持。但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而言,完全依靠政府资金恐怕会使政府财政压力过大。因此,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以提高养老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具体做法是:第一,加强对地区养老服务业的研究和规划,由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收入情况,按计划分期划拨资金,用于养老服务设施(项目)的投资,并建立“养老服务企业创业基金”项目,为规模较大、前景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增加养老服务专业教学经费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提高相关专业的办学经费,并保证按期拨付;给予相关专业大学生适当的生活补助、全部或部分减免学杂费;同时,由政府投入建立专业性的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由政府投资,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实行全国统一的人事管理体制,保证从业人员的工资和劳动报酬的及时足额发放。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规定从业人员最低工资;落实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第四,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优化公共财政投向。除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外,对由于财力限制没有得到政府“创业基金”的养老服务项目,给予贴息贷款和信用担保等方式的扶持,并出台养老服务企业创业初期税费减免、煤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政策。完善养老服务机制,建立老年用品研发机制,鼓励和支持多元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其次,发挥舆论对养老服务业的辅助培育作用,促进养老服务需求增长,为养老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具体做法是:第一,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尊老、爱老活动。转变独生子女在现代家庭中“重小轻老”的观念,逐步形成理解、尊重老年人需求的社会风尚,支持和尊重老年消费。第二,宣传新型养老方式和养老理念。帮助老年人建立合理的养老预期、明确的养老目标,形成切实有效的养老服务需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结构特点理性地选择养老方式。第三,开辟养老服务产品推介节目。报道、宣传尊老敬老先进事迹;免费发布有价值的养老服务业新产品;及时报告养老服务最新研究成果等。

最后,通过监管和规范,约束企业行为,使之遵循市场规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体做法是:第一,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政策,以规范相关企业的市场行为。政策应当包括企业保证金制度及防止企业抽逃资金、违法的处罚机制等。第二,组织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服务规范与收费标准,组织相关企业进行行业自律,帮助企业协调纠纷等。第-二,建立养老服务企业准入制度信用档案。针对企业提供养老服务产品的具体情况,规定企业准入的基本资本金(或股本),限制企业运营中的负债比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用以监督企业诚信经营。第四,建立养老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和分流机制。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养老服务人员必备的知识和基本素质,以建立资格认证制度。同时,为保证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制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及不适合人员的分流制度,防止“铁饭碗”现象的发生。

第四篇: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为推动晋城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助力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对晋城市健康养老服务业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对于晋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应对晋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自1999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社会后,各种老龄问题同步呈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34万余人,约占晋城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5%,并且以0.4%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发展。虽然晋城市老年人口比例略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养老问题依旧不容忽视。晋城市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老人数量多,老年家庭空巢化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逐年增高,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人口老龄化是晋城市乃至全国都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已经刻不容缓。

(二)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晋城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晋城市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经济发展对煤炭过度依赖,致使产业结构单一、三次产业比例严重失调。当前全国环保形势严峻,晋城市面临的转型压力日渐增大。健康养老服务业不仅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强,而且涉及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长、产业幅宽。同时,晋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紧邻中原市场,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晋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满足晋城市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客观要求

随着50后、60后逐步进入老年人阶段,以及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越来越明显。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包括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学习、旅游、再就业等,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晋城市的健康养老服务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养老工作专业服务力量薄弱、养老机构层次较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水平的老年人的需求。

二、晋城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思路及途径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做好居家、社区和机构三种传统养老模式,着力打造“景区+医疗+体检养生”“景区+文化”“农家乐+健康养老”三种新型健康养老模式,实现健康养老服务业多元化发展。

(二)基本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具有晋城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与养老产业相关的企业和机构,初步形成以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康复治疗等为特色的养老产业基地、集群雏形。努力使晋城成为国内知名的养老服务改革区、现代宜居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

(三)推进晋城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途径

晋城市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应从“保基础”的公益性养老事业和“提档次”的市场化养老产业两个层面来进行规划。在事业层面要加强政府引导,继续加大投资,拓展服务,做好“保基本、兜底线”服务工作。在产业层面要依托本地资源,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着眼中原市场,致力于打造中原地区“候鸟老人”避暑养老地。

1.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扎实做好基本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主要在家居住,由社区和社会提供一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养老模式,目前有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制定居家养老的发展规划,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综合协调和监管工作,对居家养老给予政策支持。二要完善居家养老的配套服务机构,形成就近、便捷、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训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2.以社区养老为依托,搭建全新养老平台

社区养老是指依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服务,使老年人不仅可以得到家人的照顾和陪伴,还可以获得社区专业机构的服务。一要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水平。二要健全健康医疗服务网。三要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对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的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建立空巢、孤寡老人的社会照料系统,组织志愿者为老人做好看护和日常服务。四要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对老旧小区和纳入特困供养等范围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3.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壮大社会养老力量

机构养老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重要补充,它通过专业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日常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一要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通过招标引进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或者机构进行合作,促进晋城市养老服务业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引导有条件的乡镇将农村老饭桌、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养老机构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二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从事养老服务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养老经济中来,逐步扶持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品牌辐射示范效应大的创新型养老服务企业。

4.发展“景区+医疗+体检养生”模式,打造健康养老福地

一要依托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避暑度假养老。利用夏季凉爽舒适的气候特征以及生态环境优美的健康养老优势,多层次、高标准发展避暑度假养老产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建设多种形式、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需求。重点依托蟒河、王莽岭等大景区,打造森林避暑度假健康养老新品牌。二要提升景区养老的专业化水平,凸显特色服务,延长产品和产业链,逐步建立起本地品牌,实现规范化发展。三要为老年人量身打造医疗保健服务。在景区大力推动医养结合,以中药材和有机产品种植为依托,发展中医药养生养老,针对不同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建立不同的服务项目。

5.发展“景区+文化”养老模式,引领文化养生养老

以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民俗资源为核心,开展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一是发展古堡文化养老服务,要将沁河古堡群的旅游产业和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探索开发具有晋城特色的古堡文化养老项目。二是发展民俗文化养老服务,以本土风情、习俗、特色表演和饮食为基础,依托炎帝陵、司徒小镇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景区,发展具有本土氛围的民俗文化养老服务。三是发展宗教文化养老服务,依托聚寿山、青莲寺、珏山等探索开发佛教及道家文化养老基地。

6.发展“农家乐+健康养老”模式,打造休闲养老基地

要以田园风光、农事体验、乡土风情为基础,发展农家乐式的养老模式。以全域旅游为引导点,借助农家乐,大力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区、大型农庄、水果采摘园,促进休闲观光度假与健康美食产业深度融合。要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品牌特色,着力改善农村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引进专业人才对农家乐给予指导,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老年人认识并接受这种养老模式。

三、推动晋城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全面开放、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主体、市场繁荣、长效机制的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应将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市、县两级要分别成立专门的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指导机构,并细化各有关部门的职责,通过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合力。政府要承担“保基本、兜底线”的责任,做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广覆盖。同时还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养老需求难以完全由政府直接提供。在强化政府主导的同时,要不断放宽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多层次、多类型市场主体,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健康养老服务业。

(二)正确处理健康养老服务业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单一的养老院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我们应该有新的方式和新的服务模式去满足市场的需求,否则就会出现供需错位。多产业融合的“养老+”模式,则能满足新常态下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需求。要发展养老+互联网、养老+医疗、养老+旅游、养老+农业、养老+体育、养老+地产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通过不同业务的互相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弥补当前养老服务不盈利,影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为健康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途径。同时,严禁出现部分企业借“养老设施用地”变相进行商业地产开发。

(三)正确处理服务本地居民与开拓周边市场的关系

晋城市自然资源禀赋好,在满足本地人康养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主要是面向河南等中原地区人群,满足异地养老需求。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深入宣传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重要意义和支持政策,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同时,要加大营销力度,对外大力宣传晋城市养生养老的优势,聚焦“养生、养心、养老”,打造“康养晋城、夏养晋城”品牌。通过加强招商引资,与国内外知名养老机构的合作,引进经济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模式成熟的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实现高位嫁接、高端发展。积极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健康养老机构或运营机构,吸引外地老年人来晋城养老休闲,扩大晋城健康养老服务业在中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四)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健康养老服务业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前期投入很大,产业做成熟需要很多年,这就要求制定好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从远期发展考虑,要整体规划,以打造养老养生基地为目标定位,瞄准中、高端养老人群需求,以高视野、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基地、功能区等载体,并在市场准入、财政资金、土地供给、税费减免、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健康养老服务业给予大力支持,为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顺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健康养老需求不断升级的要求。在近期要集中精力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政府提供补贴、专业团队服务,逐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扶持发展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发挥社区养老对居家养老的支撑作用。

(五)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城市养老和农村养老都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必须统筹推进。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发展,城乡之间老年人的流动性也在加大,城市和农村养老也互相交织,但是由于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工作推进上,必须尊重城市养老和农村养老的差异性,把握其特点规律,分类施策。就城市而言,老年人分布集中、经济基础好,养老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因此应坚持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更多的要依靠市场主体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农村老年人分散居住、经济状况较差、不愿离乡,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市场化程度发展不足。因此在农村养老上,要更加强调政府的责任,统筹安排农村养老机构建设、管理服务标准和建设运营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当地资源,结合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养老服务。

(六)正确处理放大资源优势与提升服务水平的关系

健康养老服务业点多面广、产业链条长,涉及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环境,是未来的朝阳产业。晋城市要依托优势资源,不断优化服务,加快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横跨政府、市场、社会,涉及多个部门,纵向联系市区街道各个层级,事关全社会,需要总体设计,系统推进。要不断丰富服务的内容、建立服务的标准、培养服务人才、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指导,通过不断优化服务,为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五篇: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省老龄委 省发展改革委 省人口计生委 省民政厅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省劳动保障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建设厅 省卫生厅 省环保局 省国

税局 省地税局

(二○○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重要国情之一。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保障措施,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全省养老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自1998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22万,占总人口的11.96%,并将以每年3%的速度继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但目前全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等都不能适应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实际需求,亟待完善提高。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业,形成能够满足不同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一)统筹安排,加快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各级政府要从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出发,把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城乡“三无”(无依无靠、无法定抚养人、无稳定经济收入)老人和生活困难老人得到免费或低收费养老保障服务。

(二)统一规划,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在城乡规划和旧城(村)改造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老年人口数量和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实际需求,将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光荣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纳入整体规划,落实建设用地或提供相应的经办场所。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创办养老服务机构。稳步推进国有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国有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和经营,探索国有民营、公办民营等运作形式。

(三)加强引导,支持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和老年护理、临终关怀业务。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和开展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业务;加大对以康复护理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医疗机构发挥优势,开展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

(四)促进老年产品市场开发。鼓励和引导生产企业、各种服务机构研究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能够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产品,组织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提高素质、发挥才智的各类社会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三、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政策扶持是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和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通知》(豫民福〔1998〕19号)等文件中关于扶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并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本地新的优惠政策,促进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经民政部门审批登记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护理院、托老所、敬老院、光荣院、老年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等,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同等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一)搞好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管理。养老服务机构按其机构性质划分,可分为福利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不同类型。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11号)登记管理的国有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举办并经民政部门认定的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性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依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登记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是指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在工商部门登记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民政、工商部门要认真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二)改革和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收费制度。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的对外养老服务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应报同级价格部门核定,并建立公示制度。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根据其设施条件、服务项目和标准自行确定。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接收农村五保人员和城镇“三无”人员,其费用由当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享受低保的老人和其他困难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其费用应适当减免,减免部分由当地政府按接收此类对象的实际人数予以补助。

(三)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税费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税费扶持政策,暂免征收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企业所得税、服务收入营业税以及养老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减免其行政事业性收费(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缴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可报经主管部门批准,予以减免。

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收费优惠。其中用水、用电、供暖、用气(燃料)等价格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免收养老服务机构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

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发生的生活垃圾、粪便清运和排污等费用,可在达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下,经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保部门核准后免缴排污费。

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救护与生活用车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经核定后免征养路费。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按规定予以扣除。

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按国家扶持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执行。

(四)优先安排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符合规划要求并具备划拨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用地要优先予以保证;不具备划拨用地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用地要按照相关规定加快审批,但要加强监督,确保批准用地真正用于养老事业。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利用闲置的房屋资产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五)加大财政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养老服务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福利性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核定床位数或实际入住老年人数,给予面向老年人服务的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开办补助。

(六)鼓励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金融机构要支持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增加对养老服务机构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

(七)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对外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具备对外开展护理、康复及医疗服务条件的,可申请认定医疗服务机构性质,并纳入社区医疗机构管理;经审查合格的,可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八)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管理。养老服务机构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和管理,切实防止意外伤亡事故发生。对发生意外事故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养老服务机构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其日常工作正常进行。

四、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列入议事日程,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落实工作责任,实现规划目标。民政、老龄等部门要组织或促进制定养老服务行业有关设施建设、服务规范的标准和分类管理的政策,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督,不断提高我省养老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支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发展步伐,提升我省养老服务行业水准。要加强教育培训和队伍建设,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进一步提升我省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调研,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促进当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认真解决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积极促进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和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下载甘肃省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创新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创新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 江苏早在1986年就成为全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目前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截至2015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648.29万,占户籍总人口的......

    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养老服务业取得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一是养老社会福利机构总体数量和规模小,远无法......

    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老年公寓建设

    关于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 加快老年公寓建设的建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XX,适应我市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趋势,根据民政部[2005]170号、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6]6号以及湖......

    安仁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仁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内容提要】安仁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贫困县,又是一个即将跨入老龄化的县市区。该县近几年来尽管养老服务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数量、规模、......

    什么是养老服务业

    什么是养老服务业 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当前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家......

    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

    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河梁社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

    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情况的工作汇报

    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情况的工作汇报一、 关于全区服务业发展方面(一)基本情况2008年我区召开了加快服务业发展大会,成立了驿城区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驿文[2008]63号),组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