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2:0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

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

2009年4月16-19日,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中国残联有关部厅及相关直属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计划单列市分管康复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康复部主任近1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尤红作了会议总结,就会议精神的贯彻,以及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战略目标,推动“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现将尤红同志在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印发,供各地学习贯彻。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

2009年5月在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09年4月19日)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

同志们:

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历时四天,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就要结束了。

这次会议内容多,质量高,收获大。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孙先德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残联、卫生部、民政部共同启动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的培育活动并进行了相关部署;作为会议承办方的江苏省和无锡市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残联分管康复工作的副理事长和康复部主任及有关社区康复专家参会;中国残联康复部和有关康复直属单位的同志参会并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江苏、北京等省交流了工作经验;会议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提出了要求;现场观摩了无锡市农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并听取了社区专家的报告。与会代表积极思考,广开言路,认真讨论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同时对康复工作如何把握大局、如何更有效地为残疾人服务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和意见。会议开得非常 成功、有效、实际。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1、分析了形势

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机遇期和发展期,在残疾人康复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下,全国康复工作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非常重要、必要和及时。

会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十一五”以来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成绩与基础,当前面临的有利形势和挑战都做了比较充分、深入、透彻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在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和有力的政策保障。但康复工作仍面临着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能力之间差距较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迎接挑战,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残联提出的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要求,认真分析国情、省情,立足于解决残疾人最基本的康复需求,全面推进、加快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

2、明确了思路

孙先德副理事长在会议上的主旨讲话,针对康复工作的 主要矛盾,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康复工作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一个主线,建设康复法规政策体系和康复服务体系两个体系,抓住社区康复、白内障无障碍建设、重点救助项目、康复宣传等四项重点工作。大家认为,这是针对目前康复工作现状和矛盾提出的有针对性并战略战术相结合的康复工作思路,也是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工作目标。这一思路和目标,既让大家看到了当前和今后几年的努力方向,又让大家感受到了一种紧迫,需要我们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筹划,紧锣密鼓。

3、交流了经验

会议围绕主题,进行了八个省的经验交流。江苏省全面介绍了本省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验;北京市重点介绍了残疾儿童义务康复全覆盖的有益尝试;湖北省侧重介绍了多层次培养残疾人康复人才方面的做法;河南省突出创建白内障无障碍省的积极探索;甘肃省就省级康复机构建设如何定位与管理介绍了经验;广东、辽宁、云南省就做好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交流了经验。同时,我们还观摩了江阴农村社区康复工作模式与成果。

典型发言和现场观摩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康复工作领域向大家展示了同样的工作成就。与会者认为,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尤其是这些典型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如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条件紧密结 合,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4、增进了了解

从这次会议的日程大家能够看到,从代表的发言当中大家也能感受到,康复部做了非常认真的商议和策划。考虑到新任主管副理事长和康复部主任比较多,我们力图通过这次相聚,会议和培训结合,达到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加强沟通,明确职责,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康复工作的进程和要求。会议期间,中国残联康复部的四个处室和中国残联康复直属单位及康复协会的同志首次向与会代表认真介绍了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各地配合的有关方面。各位代表借此了解了中国残联康复部及有关直属单位的工作范畴、工作进展情况并清楚了如何配合做好工作。同时,通过这四天的相处,各位代表加深了感情、增进了了解、加强了沟通,对于相互借鉴工作经验和启发工作思路,坚定做好今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起了积极作用。

二、需要共同探讨和关注的几个关系

先德副理事长的讲话,剖析了当前康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讲话中既有对康复工作的总体战略思考,又有具体战术打法,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依据。当前康复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归纳起来最现实、最迫切的主要是: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与康复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的矛盾;康复系统机构、设备、人才等康复服务资源的短缺与资源闲臵、浪费的矛盾等。我在去年聋康会议上曾说过,回顾多年来残疾人康复工作所走过的路,要逐步解决上述矛盾,至少有四个我们需要坚持的出发点:一是要干别人不干的事。针对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切切实实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拾遗补缺,逐渐树立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二是要干自己该干的事。紧紧围绕制约康复工作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等不靠,下真功夫想实招,真正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三是要干残疾人急需的事。立足残疾人最迫切、最现实需要,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四是要干康复事业必须的事。要在建立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为了认真贯彻孙先德副理事长的讲话精神,把各项康复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省还需要关注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关于康复事业与残疾人事业的关系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在处于最好的机遇期和发展期。中央七号文件的发布、残联五代会的召开,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的加强以及国家对残疾人事业在精力上、财力上、物力上、人力上的加大投入等等,都使残疾人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也给残疾人康复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面对的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随着残疾人事业的深入发展,残疾人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日益增长,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康复事业地位和重要性的认 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做好康复工作。近年来,康复工作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也实现了重大战略调整,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调整,由重点工程向全面铺开调整,由单纯完成年度康复任务向建设康复工作长效机制调整。康复工作思路的调整,正是迎合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大家需要思考的是:一是如何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势来推动康复工作,二是如何实现康复工作战略性转变。

2、关于医疗卫生改革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系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3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本次医疗卫生改革,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达到这一目标,仅2009-2011年,各级政府就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医改文件是大家的必读文件,每位主管副理事长和康复部主任一定要细读。其中相当多的内容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紧 密相关。一是意见提出,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建设,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支持改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定期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精神疾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三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医疗机构逐步实行属地管理。四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已经将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有关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等。

这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残疾人康复工作者应该思考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了解卫生政策、依托卫生部门、融入卫生体系。我们要借助国家下大力气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深入研究,寻找政策点和发展机遇,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借势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加速发展。要借助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时机,将残疾人康复充分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范围,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如为65岁以上老年人定期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等工作,都可以从中检查出残疾人。那么,残联与卫生如何衔接?残联要主动找到卫 生部门,把流程做好;要与卫生齐抓共管。这里面,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很多文章可作。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方面,要研究残疾人康复项目如何融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些都是与残疾人康复工作密切相关的。

残疾人康复工作实质上是国家卫生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多年来,卫生部门对这方面投入的精力、财力和人力都不足。残联系统做出了品牌、做出了形象、也做出了成效。但是不能代替卫生部门在这方面的主导作用。在工作实践当中,很多工作是离不开卫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卫生政策。所以各省一定要找到当地卫生厅,在国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中,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紧紧纳入当中,各省残联要采取积极态度,主动出击。可喜的是,中国残联与卫生部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各省残联康复部一定要和卫生部门达成共识,各项康复工作共同推进,要让卫生部门意识到、残疾人康复工作也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残联联手推进,将会共赢。

二要转变观念,调整重点,规范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残疾人康复事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以往的一些康复项目,将由重点转为非重点。比如,白内障复明工作,三年后要实现发现一例复明一例,残联就要将这项重点工作转为非重点。残联要立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随时调整工作重点。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改文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逐步实行属地化管理和全行业管理,无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这就意味着所有有医疗资质的康复机构的规划、准入、监管部门是卫生行政部门。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们要研究如何应对,如何加强自身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有医疗资质的康复服务机构想要有立足之地,必须要和当地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必须壮大自己,有立足之地,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3、关于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与康复人才培养的关系 在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残联组织的努力下,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康复机构为龙头,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基层机构为基础,并与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紧密衔接的康复服务网络。截至2008年底,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近2万个,中央—省—市(地)—县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但这其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康复机构网络运行的有效性;二是康复机构管理的规范性;三是康复机构运行模式的多样性。我们要坚持“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我们目前有甘肃省康复中心这样独立的康复机构,也有湖南省康复中心这样为我残联所用的民营的康复机构,也有像江苏无锡这样与卫生机构合作的康复机构。但 无论什么模式,残疾人得到服务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康复服务体系有了,康复机构建了,但康复人才匮乏。康复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制约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基层康复人员严重短缺,部分地区存在重设施建设、轻队伍建设的现象,一些地区人才留不住进不来,没有形成引进和激励人才的良性机制等。要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就要紧紧抓住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合理统筹,加快发展。

为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去年以来,中国残联在康复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如探索与高校合作办学等形式,开展康复人才培养;试点建立康复人才培训基地,拓宽康复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培训的渠道;协调卫生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将康复培训纳入卫生部门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范围;将全国高等院校康复相关专业开办情况信息公布给全国各地等。从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将连续3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康复人才培养,加大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区康复协调员等各类康复人才培养的数量与速度,逐步完善康复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我们将启动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用三年时间,培养几百名高素质康复人才;培训几千名在岗人员;培训几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各省残联要按照孙先德副理事长讲话中提出的“三年时间内通过中央、省、地、县分级师资培训使每一个城市社区 和东部农村社区、中西部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中都有一名可以向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服务的康复协调员”的目标要求,总体规划,制订方案,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坚持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一是面向基层,加大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康复服务能力;二是面对机构,加强各级康复业务机构骨干技术队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三是坚持规范培训和应急培养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好基础培训;四是坚持残联系统内外培训的方式,充分发挥本省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采取多途径办学,多层次培养、多形式授课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五是不断完善康复人才培养配套管理制度,协调解决康复人员执业资格和职称晋升实际问题,稳定和发展好康复人才队伍。

关于康复人才培养项目,大家要清楚的是:①中央级的人才培养是以面向各省、倾斜中西部地区为原则。②中央级培训的是师资,培训涉及康复各领域。③地方要摸清底数、按需上报、逐级培训、注重质量。

4、关于康复项目和整体康复工作的关系

各地要充分发挥康复项目的带动效应,通过项目的实施,以点带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有的地方残联康复干部还存在对项目等、靠、要的思想,这种思想不能有。各地既要利用好康复项目,强化组织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益,以项目为契机,争取政府领导的重视,配套资金的投入,使 残疾人受益面的不断扩大,又要处理好单项康复项目实施与康复业务全面发展的关系,通过重点工程和救助项目的实施,从整体上加强残联自身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设、拓展康复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项目的作用是什么?一是解决急需人群最迫切需求。二是要带动康复工作的全面发展的,包括康复理念、康复方法和手段以及康复管理。三是通过项目的运行,最终实现的是建立残疾人康复工作长效运行机制。各地要树立完成项目任务是手段,全面发展各项康复业务是目的思路。

5、关于社区康复与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关系 这次会议我们重点的一项内容,是启动农村社区康复示范县与第二批城市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培育活动。社区康复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平台,社区康复具有低投入、广覆盖、可及性强的特点。社区康复提供的康复服务主要依托社区资源,能够节省投入,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为残疾人服务,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各项康复业务都可借助社区这个平台开展工作,弥补专业机构康复的不足,可以就近就便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因此社区康复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各地要紧紧抓住社区康复与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这一关系,重视和做好社区康 复工作,推进康复在社区,服务在家庭,切实地、不打折扣地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关于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残疾人康复服务有赖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赖于各级各类卫生系统资源。这体现的是残疾人康复工作与卫生工作要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残疾人康复服务要针对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残联自身的优势,就地就便、因地制宜地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衡量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社区典型,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一是要树立典型。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树立有代表性、树得起、学得来的典型。二是不要只关注典型的树立而忽视整体,最终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社区康复工作。三是要学习社区康复的理念、运行方式和手段。

6、关于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的关系

一是资源的整合。康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统筹规划,共同协作,才能做好。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成功经验。要整合外部资源,发挥好 残联在康复工作中的作用,主动协调卫生、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整合相关服务机构和技术队伍等资源,使残联与卫生、民政、教育、财政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内部资源也要整合,包括三个中心、协会的资源,还要整合中央与地方残联、地方与基层残联的康复资源。二是资源的有效利用。要 “就地挖潜”,充分发挥现有的康复设备设施和人员,加大整合力度,尽可能将现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

7、关于康复管理工作和康复管理干部的关系

有人认为,康复工作什么人都能做。人不同,做出来的工作是不同的。什么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希望每个康复管理干部都要把康复管理作为一门科学。

这次开会,有17个分管理事长和16个康复部主任都是新到康复工作岗位的。这里有必要再谈一下康复工作管理和康复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康复工作是管理性很强的工作,康复工作人员要不断强化管理方面知识,提高康复管理水平和能力。

作为康复工作管理者,尤其是刚刚接手康复工作的新同志,要尽快熟悉工作,调整好心态,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提高宏观综合管理能力和微观项目管理能力,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干,更新康复观念,提升康复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同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 和开发现有人力资源,筑巢引凤,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臵,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创造吸引人才、激励人才、人尽其才的良性环境和运行机制。

我们将在年内成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召开第一届康复管理论坛——“康复机构建设大家谈”,邀请大家共同研究问题、交流经验、解决问题。这样的研讨会我们争取每年召开一次,以会养会,有文章就参会,大家来研讨康复工作。希望大家提早做好准备,多动脑筋,自由参会,形成常规,加强在残疾人康复工作理论上的研究。

希望大家思考一下关于继承与创新。

首先是工作理念的继承与创新。有些工作要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以前怎么做,现在就必须怎么做。从前做的好的,做的对的要发扬光大。形势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你就要思考“我要怎么做?”落脚点就是要勇于开拓创新。二是工作模式的继承与创新。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不见得要做最好的,要结合自身做最适合的。不要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一定要结合省情,关键要借鉴理念和方法。三是工作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要加强研讨,加强科学决策。

8、关于“十一五”康复任务完成的质和量的关系 “十一五”前三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747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完成“十一五”任务总量的90%,成绩斐然。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到,数字的背后,有多少残疾人切实受益;数字的背后,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水平如何;数字的背后,各康复业务是否均衡发展,薄弱环节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十一五”剩下不到两年时间需要思考,及时解决的。此外,截至2008年底,700多万残疾人得到社区康复服务,这与“十一五”2000万的任务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着力推动的工作。对各省的要求如下:

各省在确保如期完成任务的同时,要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和彩金康复项目督导检查,加强对工作基础较差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检查力度,加强康复经费管理和绩效考核,要保质保量完成“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各项任务。

最后,想说说关于抗震救灾工作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致使37万多人受伤,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全国残联康复系统迅速行动,团结一致,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领导下,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震后数万名残疾伤员康复工作的重任,积极部署、各方协调、赶赴灾区开展康复救援、做好接收地震残疾伤员康复工作,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无私奉献,敬业爱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受到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卫生部领导、四川省委省政府及重灾区党委政府、社会各界高度好评。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广东、上海、辽宁等省(直辖市)残联,在震后第一时间组成中国残联抗震救灾国家康复医疗队,赴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等重灾区,开展震后伤病员医疗康复工作。北京、天津等20个接收转运伤员的省根据中国残联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残联系统康复中心、辅助器具中心等康复机构的资源和服务网络的优势,积极开展地震伤员后期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配臵工作。

四川省广元市在此次大地震中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创伤。在数千地震伤员亟待康复医疗和训练的时刻,中国残联组派浙江、上海、广东、辽宁等省残联康复医疗队再次奔赴灾区,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对口康复支援。医疗队员发扬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的精神,以精湛的康复治疗技术、忘我的工作态度为地震伤员及时康复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减少了残疾发生,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地震灾区伤员的一致好评。

救灾工作得到了各省的大力支持,一直没机会向大家说声谢谢,在此,我代表中国残联康复部对在汶川地震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及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医疗队队员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会议的贯彻落实

1、领会精神,做好汇报 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会后,及时向本省党组理事会做好汇报,要重点汇报中国残联领导讲话主旨,新时期康复工作思路,贯彻落实会议的具体措施等,取得残联领导班子对康复工作重要地位的认同和支持。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2、抓住重点,做好落实

要注重学习和研究会议上强调几项重点工作,如康复政策法规建设、社区康复、白内障无障碍、康复机构建设、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康复宣传等。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拿出切实有力的措施。

3、做好沟通,加强统计

各省还要继续做好“十一五”任务和彩票公益金项目的统计工作,及时录入台帐和数据库。加强横向和纵向沟通,有关这次会议的贯彻和落实情况要及时报送中残联康复部。

同志们,回顾以往,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肩负重任,携手共进,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工作,紧紧围绕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主线,抓住关键环节,脚踏实地,努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千方百计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向为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而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返程顺利,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感谢江苏!感谢无锡!感谢大家!

第二篇: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工作报告的通知 全康办〔2011〕12号

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工作报告的通知

全康办„201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

2011年9月20日至22日,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已印发)。会上,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尤红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绩,分析了“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形势,总体部署了“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现将尤红同志所作工作报告予以印发,供学习贯彻。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尤红在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1年9月20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十一五”、部署“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促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

一、“十一五”残疾人康复任务圆满完成,残疾人康复事业迈出历史性新步伐

“十一五”时期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各级残联的共同努力下,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康复任务圆满并超额完成。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1037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受益人数是“十五”期间的16倍。在全国831个市辖区和1676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根据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数据,2010年残疾人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比例为335%,2007年监测以来,累计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比例为488%,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一)康复法规政策建设已见成效。

积极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20余次易稿,三次征求相关部委意见,条例包括残疾预防、康复服务、康复机构、康复人员、辅助技术、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9章,共40条。争取“十二五”期间出台条例。制定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与卫生部等五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协调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国残联制定下发了《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目录》等,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不断提高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积极贯彻文件精神,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出台惠及广大残疾人的医疗康复保障政策。安徽出台《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障医疗康复项目范围及残疾儿童抢救性医疗康复按病种补偿试点方案》,突出了对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补偿措施;内蒙古出台《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的实施意见》,将小腿假肢、大腿假肢、矫形器适配等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二)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入。

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全国有各级各类康复机构近2万个,其中,省级残联康复机构93个,包括省级康复中心29个、省级聋儿康复中心31个、省级辅助器具中心33个,地市县康复机构在中央和地方大力投入下正在加快发展。制定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经多次调研,专家论证和专题研讨,中国残联制定下发了《关于转发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对各级各类残联系统康复机构的建设原则和要求、建设规模与分级、科室设置、人员配置、设备设施及运行保障等明确规定,进一步推动了残联系统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发展。开展康复机构检查验收。制定《省级康复中心检查验收评估办法》、《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区域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检查验收办法》、《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养护机构培育工作方案》、《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试行)》等文件,加强区域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各类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甘肃、上海、辽宁、陕西4省(市)残联康复中心通过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检查验收;全国30个省级聋儿康复中心、832个基层聋儿康复机构通过了机构达标验收;广东、吉林、甘肃三省聋儿康复中心被认定为区域性聋儿康复中心;培育了25个省(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养护试点机构;建立了34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省市县三级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强,湖南省计划在2011年年底,所有的市级残联和三分之二的县残联建成辅助器具中心(站),2012年底,所有的县残联全部建成辅助器具中心(站)。福建省三明市11个县区成立了辅助器具服务机构,明确了事业单位性质,落实了事业编制。

(三)康复人才培养取得新成绩。贯彻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2005-2015年)》及配套实施细则,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等方式,加大对各类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选拔22名研究生、53名本科生和33名大专生进入残联系统工作;派出129名在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赴有关康复机构进修;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残联系统公共卫生硕士31名;组织康复技术讲师团,走进甘肃、内蒙等10余省,培训2384名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省级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285人,师资2738人;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近33万人。

试点建立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基地。与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咸宁卫校、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等院校(单位)合作,建立中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这些人才培养基地在人员进修和培训、参与有关康复工作政策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积极开展岗位培训,申报新职种。培养首批听觉口语师70名,辅助技术岗位工程师能力培训199名。积极申报辅助器具适配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等新职种。在深圳开展康复咨询师试点工作,探索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残疾人康复服务各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与效能得到了提升,为在全国推广此项工作奠定了基础。开启残疾人康复继续医学教育申报工作。与卫生部有关司局和中华医学会协商,申报卫生部“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已成功申报71项内容涵盖肢体、视力、精神、听力等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和辅助器具适配技术等。各省对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前所未有地给予重视,加大精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新疆、湖北、吉林充分利用本地区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合力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山西省结合“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制定《山西省残联康复人才培养2010-2011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全方位开展康复人才培养工作。

(四)社区康复普遍开展。以示范区培育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共同培育了347个示范县(市、区)。制定了《全国城市残疾人社区康复规范》和《全国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通过培育活动,促进了城市和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蓬勃发展,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探索和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社区康复做法和经验,带动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地方扎实推进社区康复工作。江苏省建立了较完善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档案和基础信息库,全省筛查入库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达到237.9万人,占总人口的3.02%;江西省大力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为残疾人建档评估等内容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与实施省政府民生工程相结合,强势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全面开展。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深圳市成为第一个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试评地区并通过检查验收。

(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度加大。加大对残疾儿童康复的扶持力度。开展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2009-2011年),项目基本覆盖各类儿童,是迄今为止中央财政针对贫困残疾儿童实施的资金量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专项康复项目,项目实施近三年,已有近6万名残疾儿童得到救助。地方在残疾儿童康复方面也有一些制度性的安排,广东在《广东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中规定“对0至6周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包括早期筛查、康复指导、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内容的抢救性康复服务”,北京市出台了残疾儿童康复保障政策,上海将康复补贴范围在年龄段上扩展到14岁。

(六)白内障无障碍省市县建设及各康复项目成效显著。

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建设。命名江苏省、河南省、辽宁省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省,全国有88个白内障无障碍市,1233个白内障无障碍县通过验收。与卫生部共同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三年完成10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推动实现贫困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人,复明一人”的工作目标。实施长江新里程二期项目,完成8万多例假肢装配,1800名脑瘫儿童得到康复训练。做好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辅助器具服务车和眼科流动手术车配置项目、“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中瑞合作项目、CBM社区康复和盲人定向行走项目、三星爱之光项目、红十字会救灾等各类康复项目,不断扩大康复服务覆盖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七)抗震救灾康复任务出色完成。汶川和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残联与卫生部共同下发地震伤员早期康复和辅具适配等一系列康复文件,及时有效的对灾区康复工作进行指导。在第一时间组派国家康复医疗队驰援灾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辽宁、上海、浙江、广东等省迅速组派医疗队赶赴灾区。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组织康复培训和讲座,努力为灾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康复医疗队。医疗队员克服高原缺氧、环境艰苦等困难、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开展地震伤员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赏。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及各接收地震伤员的省也组建医疗队或派员积极参与救灾工作,圆满完成救灾任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周天健等专家,日夜兼程编写《地震伤残的康复与护理丛书》,及时发放到灾区地震伤员手中。组织有关康复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研讨、设计、施工、验收、开业的全部建设过程。2008年,中国残联康复部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名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青海省残联办公室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名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据统计,全国共有29个集体,272名个人得到不同形式的表彰。“十一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凝聚着全国残联系统康复工作者的辛苦工作和无私付出,我代表中国残联康复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残疾人的康复状况与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康复保障和服务水平与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覆盖面还比较窄,缺乏总体制度安排和统筹协调机制,现有的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缺乏针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更多的特惠政策和手段;康复人才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康复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广大农村、西部地区及基层康复人才极度匮乏,康复人员职称晋升体系有待健全;康复机构网络建设不够完善、数量不足、基础设施缺乏,机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机构运行模式单一,康复设备与器材闲置与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都是“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二、明确“十二五”工作的任务和总体要求,推动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十二五”是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时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残疾人康复事业深入发展、构建比较完整的体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时期。

(一)面临的形势。

1.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09年,国家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国残联等六部委在2002年提出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我们现在明确提出:到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有赖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赖于各级各类卫生系统的资源。如何在2020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前,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课题。2.康复工作与两个体系建设。

中国残联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这是贯彻中央中央7号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根本举措,是关系到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和残疾人根本利益的重大任务。康复工作如何更好的纳入两个体系建设大局,如何借助两个体系建设,争取针对残疾人康复需求具有长久解决之效的制度性安排,如何推动康复机构建设、康复人才培养和社区康复实现新的跨越,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3.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与康复机构发展。

2011年8月,卫生部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启动会,选取北京、黑龙江、新疆等13个省(区、市)作为试点省。试点的主要目标是要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在机构的功能定位上,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负责急性期的康复介入;康复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负责为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社区卫生机构负责为恢复期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卫生部鼓励试点地区出台政策支持康复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鼓励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或基层卫生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双向转诊。

经不懈努力,我们已经争取到13个省(区、市)残联在启动阶段就介入试点工作。卫生部对于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和相关后续政策的出台,必将对残联系统康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同时也是重大机遇。我们的康复机构能不能纳入国家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之中并在竞争中谋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能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残疾人增加带来的多样化的康复需求,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应对的重大问题。4.“十二五”康复项目重金投入与康复管理和服务。

“十一五”中央专项康复经费2.52亿元、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经费7.1亿元,彩金康复项目经费5.1亿元。“十二五”专项康复经费正在会签之中,目前已经落实的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经费30.57亿元,彩金康复项目经费25.59亿元,合计56.16亿元,是“十一五”康复经费的3.8倍。我们还有若干康复善款加入其中,这是前所未有的重金投入。这些资金将要通过我们各级康复工作者的努力惠及到众多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身上。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我们的康复管理和服务如何适应,质量如何保证,数量如何完成,绩效如何评价,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二)总体思路。

基于“十一五”残疾人工作基础、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形势,关于“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我们提出了“一、二、三”的总体思路,即一个目标、两个体系、三个突破。以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加强残疾人康复政策保障体系和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重点突破残疾预防、辅助器具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一个目标。2015年要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是“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核心目标和主线。各省要把握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实质和内涵,针对残疾人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不仅要扩大康复服务人数,更要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和服务的长效机制,给所有有康复愿望和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获得康复服务的机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更加稳步扎实推进,使各省不冒进、不单纯追求实现速度,根据会领导的要求,中国残联对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审评,原则上2015年以后全面开展,但各省对辖区内的考评,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安排。

两个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政策保障体系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这是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就是要制定出台与残疾人切身康复权益相关、涉及康复事业持续长远发展的法规政策,特别是针对残疾人康复的特惠政策,搭建起康复工作的制度支撑和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中国残联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并研究制定残疾人康复相关优惠政策。各级残联要不断健全残疾人康复政策保障体系,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将残疾人急需的医疗康复项目纳入社会保险支付范围,并针对残疾人特殊康复需求制定专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要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不断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就是要重点做好康复机构建设、康复人才队伍和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康复机构是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重要阵地和示范窗口。康复人才是完善康复服务体系的关键,人才的质量决定我们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水平。社区康复是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网底。要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必须夯实康复服务体系,没有过得硬的机构,没有适宜的人才,没有做得实的社区康复,我们说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就是一句空话。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康复机构建设。各省要特别关注国家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主动协调卫生部门,打通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与卫生医疗机构协作的渠道。我们有甘肃省康复中心这样的综合性康复医院,也有以康复为主的专科医院,要针对卫生部对康复医疗机构的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三项功能定位,结合实际,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加强康复资源与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互补和联动,开展残疾人康复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等。要逐步解决康复机构的医疗资质,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老年人和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作为主要的服务内容和发展方向。此外,要进一步落实《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按照规范的内容,提高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三个突破。“十二五”要在残疾预防、辅助器具服务、残疾儿童康复上下大力气,重点突破。预防和控制残疾发生和发展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事,做好残疾预防,残联系统义不容辞。“十二五”新增了儿童残疾预防实施方案,各省充分认识到残疾预防的重要性,以儿童残疾预防作为突破口,把残疾预防工作抓起来,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残疾预防工作。辅助器具适配是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最能体现残联工作特点、全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我们刚刚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一会还要举办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启动仪式,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把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好。残疾儿童是社会最关注、最具有抢救性康复价值的群体,“十二五”加大了对残疾儿童这一重点人群的救助力度,各省要抓早抓小,协调卫生等部门,推动建立儿童残疾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力争形成覆盖所有残疾儿童,具有普惠福利意义的康复保障制度。

(三)实施方案。

在这样总体思路的指引下,我们制定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康复总体任务目标,即完善康复服务网络,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帮助13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其中包含三项具体任务:一是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二是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帮助13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三是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500万件各类辅助器具,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

为完成十二五纲要提出的任务目标,我们制定了9个康复配套实施方案,包括社区康复、视力残疾康复、听力语言康复、智力残疾康复、肢体残疾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儿童残疾预防、残疾人康复人才建设9个实施方案。

提醒各省注意的是,目前“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实施方案还在会签中,大的原则不会变,可能会有微调,彩金项目和儿童项目的经费标准已经确定。康复配套实施方案,今明两天各主管实施方案的负责人将进行项目的具体介绍,我今天先总体谈一下这9个实施方案。1.社区康复方案。

社区康复实施方案,与“十一五”最大的不同是,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城市地区强调要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服务,农村地区提供基本社区康复服务,争取到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工作的主要抓手也将从创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市)”转向推动社区康复站(室)以及康复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紧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卫生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发展方向,将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大力推进;(2)加强市、县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对基层社区康复的辐射能力;(3)坚持典型示范,稳步推进。“十一五”建立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县,“十二五”要继续发挥示范作用,同时,中国残联将推动示范性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工作。

2.视力残疾康复方案。

与“十一五”相比,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上,更加强调长效机制的建立,大力推动白内障无障碍工作。同时,强调重点做好低视力助视器验配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加强低视力和盲人定向行走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与卫生部门协作,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的筛查。(2)大力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建设工作,“十二五”要培育600个白内障无障碍市县,建立一批白内障无障碍省、地市,各省要从以往单纯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向建立白内障无障碍机制转移。(3)完成好50万名贫困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的任务,注重助视器从普发向适配推进。

3.听力语言康复实施方案。

听力语言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与“十一五”的主要不同是,更加注重提高康复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听力语言康复服务体系;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救助范围进一步拓宽;更加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全面实施教改。

各地要以今年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科学谋划。认真贯彻执行孙先德副理事长提出的工作要求。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坚持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和不可替代性。(2)要率先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3)及早动手,启动本地聋儿全面筛查工作。(4)推进听力语言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科学规划好本地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在人员编制、设备配备、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5)高度重视专业技术建设,不断保持技术的领先优势。4.智力残疾康复实施方案。

智力残疾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与“十一五”的主要不同是:对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人数和资金有所增加;进一步强调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康复机构成熟技术向基层社区延伸。

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通过政府民生工程、公共服务建设项目、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加大投入。(2)要加快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发展,省、市(地)要有智力残疾康复的技术资源中心,县(市)要有智力残疾康复服务机构,培养一支懂专业、有能力、能解决问题的康复技术队伍。(3)强调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结合,保证康复训练的连续性,重视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培训和家庭康复训练指导。5.肢体残疾康复实施方案。

肢体残疾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与“十一五”的主要不同是:救助标准有所提高;救助数量有所加大;对各类定点医院的质量要求更高。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肢体残疾儿童手术和康复对象的筛查、审核、安置,落实术后儿童的康复训练、矫形器装配的衔接。(2)务必选择符合条件、有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经验的医院,确保手术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6.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

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与“十一五”的主要不同是:(1)工作形势不同。近段时间,国家对精神病患者救治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已于昨日原则通过了《精神卫生法》,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精神病人特别是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2)覆盖面不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覆盖人口从“十一五”的全国2/3的人口到全部人口。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精神病患者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落实国家加强残疾人医疗保障的政策,将精神病服药费用纳入报销范围。(2)继续坚持大力推进“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帮扶力度。(3)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做好摸清孤独症儿童底数、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培训专业人员等基础性工作。7.辅助器具服务实施方案。

辅助器具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与“十一五”的主要不同是:(1)项目资金大,是“十一五”的934倍,受益残疾人数多;(2)增加了“重度贫困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和“就学就业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两个新的救助项目;(3)单件(例)救助金额比例提高;(4)扩展了辅助器具服务内容,增加了多种服务项目;(5)更加重视辅助器具适配,同时将辅助器具适配人员、假肢矫形器技术人员的培训列为专项,着力培养专业人员。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方面:(1)以机构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各级残联要层层抓落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机构建设步伐,在“十二五”末期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服务体系。(2)狠抓人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辅助器具服务队伍。要“两手抓”,一手抓引进,一手抓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要向基层延伸,加大对地市、县级服务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要以“辅助技术岗位工程师”培训为抓手,加强辅助器具培训工作的规范化。8.儿童残疾预防实施方案。

这是“十二五”新增的实施方案。主要任务目标是在全国31个城市开展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工作试点,探索建立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在全国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宣传教育活动,到2015年,儿童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知识的知晓率达到80%。

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方面:(1)做好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工作试点,协调卫生、计生等部门,将0-6岁儿童残疾筛查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内容,在现有的新生儿筛查和儿童保健服务内容中明确增加儿童残疾筛查内容,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开展残疾儿童早期筛查工作,建立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各环节有效衔接的常态化服务机制,做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2)积极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儿童残疾预防知识,减少残疾发生,各省要做好“预防残疾共享和谐”残疾预防系列宣传活动。

9.残疾人康复人才建设实施方案。

这是“十二五”新增的实施方案。主要任务是2015年基本建立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人才建设体系,完善人才建设工作机制,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基本适应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

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方面:(1)把康复人才培养工作放到实现康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抓两头带中间,重点做好高端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工作。(2)强化康复学科队伍建设,构建康复科研团队,增强康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3)深化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工作,形成逐级培训和滚动培训的运行制度。(4)借助医师多点执业的有关政策,逐步实现残疾人康复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双向进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彩金和儿童康复项目。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彩票公益金和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和“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2012-2015年)”。1.项目内容。

“十二五”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为听力、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项目内容包括为贫困听力残疾人免费配戴助听器,为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药品补贴和住院救助,为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为地市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配备流动服务车、培训辅助器具适配人员等。

“十二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听力、肢体、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及辅助器具,项目内容包括贫困聋儿购置配发人工耳蜗,并补贴人工耳蜗手术、术后调机和术后康复训练经费;为贫困聋儿购置配发助听器并补贴康复训练经费;为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补贴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为贫困脑瘫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为贫困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经费;为贫困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适配辅助器具。2.工作要求。(1)搞好筛查。

切实搞好残疾儿童和彩金项目救助对象的筛查工作,结合儿童残疾预防方案,协调卫生、计生等部门建立残疾儿童筛查、转介、康复服务的机制。各省要尽可能把所有有需求的贫困残疾儿童和救助对象筛查出来,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审核确定受助对象,确保有康复需求的贫困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得到救助。(2)规范管理。

加强项目执行机构的管理,注重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规范化建设,开展对相关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物资与档案管理,各项目执行地区残联及相关康复机构要有专人负责,对物资的管理,要单独建账,手续齐全,要建立专门档案;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特别是以资金补助形式执行的项目,如彩金辅助器具项目,我们提倡各项目省可以直接从入围的供应商或产品目录中采购适配的辅助器具,这是以往救助项目中从没有过的新举措,这一措施要等财政部会签后才能确认执行。各省要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下工夫,对项目资金管理进行全过程评估与监督,认真接受社会监督。(3)加强宣传。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项目的意义、资助内容和申请办法,让广大残疾人了解熟悉项目,及时宣传报道项目开展情况和受助效果。通过举办项目启动仪式、组织慰问受助残疾人等活动,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关注和扶助贫困残疾人。认真做好项目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声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建立专门的项目宣传档案。(4)严格督导。

各省针对项目实施情况,加强动态监控和追踪问效,定期对项目组织检查、考核和业务指导,建立项目评估考核工作制度,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对发现的问题要指导基层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及时上报。

目前进行的绩效考评,也反映出项目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各省要加强项目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经费使用管理符合要求、项目工作档案及时整理归集,要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考核,有典型事例,能够反映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过程,数据库信息录入须准确,项目终期的检查和绩效考核都会要求很高,希望各省早做准备。

三、强调几个问题

以上谈了“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面临形势、总体思路、九个实施方案和彩金、儿童项目,最后我想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摸清底数推进康复服务实名制。

要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我们必须掌握底数,要了解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到底有多少,他们姓氏名谁,这样我们的康复服务才会更加个性化、具体化。2011年4月至6月中国残联康复部开展了全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就是为了准确掌握全国范围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础数据。各省要继续录入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数据库,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实名制。同时,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数据要和社区康复服务人数统计等相衔接。

(二)加强资源整合、利用、互补和共享。

各地要积极主动协调卫生、民政、财政等有关康复资源及社会康复资源,整合、利用相关康复服务机构和技术队伍,加强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康复工作。要本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认真调查、分析当地的康复资源状况,避免重复投资、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使当地有限的康复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量力而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各地要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和工作能力分配任务和工作,服务能力强、工作基础比较好、积极争取和有迫切需要的地方可以多分配任务、多压些担子,对于服务能力弱、工作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地方视情况分配任务,要量体裁衣保证质量完成“十二五”康复工作任务。

(四)处理好康复项目与总体康复工作的关系。

各省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借助项目的实施,促进服务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康复服务内涵,并要跳出项目推动整体康复工作。项目的实施只是康复工作的一部分,要放大项目效应,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努力研究如何把项目实施转化成推进康复工作的优惠政策,研究建立康复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同志们,回顾以往,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2011年是全面启动部署“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键年,任务已经明确,年限已过五分之一。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奋发进取,为完成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各项康复任务,为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在2019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弘扬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促进全社会更加理解,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残联发言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残联发言稿范文】

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认识清楚,然后集中智慧和力量,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六代会之后,我们提出了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残疾人事业科学化管理的思路。党组按照王勇国务委员的要求,确定今年为残疾人工作“基础管理建设年”,其目的就是为了全面、真实的了解掌握残疾人工作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我们要结合实际思考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论述,继续把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好。最近出版的《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进展》白皮书,从完善残疾人法规制度建设、有序开展康复工作、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健全残疾人教育保障机制、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与改造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残疾人权利保障工作取得的成就。这是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们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取得的进步。

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要靠有一支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去年换届以来,新一届党组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抓好用人导向,制定了新的干部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提出8条干部选用路径。目前,第一批干部选拔工作已对拟任职人选进行了考察,第二批干部选拔工作也已经启动。大家对党组抓干部工作给予了有力支持和充分肯定。最近,党组正在进行优化机关和直属单位机构、编制和职责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这项工作涉及面很广,甚至直接影响部门、单位和干部自身利益。希望同志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积极参与并给予大力支持,集思广益,使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的“三定”方案更科学、更加适应新形势和任务要求,为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组织保证。

抓好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总书记系列论述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思想建设上,要坚持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在组织建设上,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努力使每一个基层党支部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作风建设上,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决执行八项规定,解决“四风”问题。在反腐倡廉上,要加强廉政教育,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曾在中国残联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对同志们说,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该彻底地为人民所用。在任何时候都要经得住考验,决不能在金钱利益面前迷失方向,忘记做人的尊严,忘记自己是一个党员干部。坚决不做任何有损党员形象的事。只有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一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提醒党员干部不能疏远人民,不能漠视群众利益,不能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更不能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要坚决杜绝官僚主义作风和一切腐败行为。要让自己做到,昨天我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今天我的意志如同昨天一样坚定,到明天我要为自己曾经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而感到骄傲。

同志们,在最近各项工作任务都很重的情况下,党组下决心把大家组织起来进行集中学习,就是希望同志们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在理论武装和工作研究等方面都有大的收获,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谢谢大家。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同志们:

根据中组部通知精神,从今天下午开始,我会用一周多的时间举办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培训班,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和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参加学习培训。今天下午是培训班的开班式,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前段时间,我和xx、先德、新宪、乃坤、世明几位同志先后参加了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研讨班。通过学习研讨,我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思想开阔了许多,思考也深刻了很多。特别是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来思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思考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思考了对人民群众应有的感情。懂得了这些才能有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看清了工作的方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对残疾人事业充满希望。一会儿,xx书记将给大家作辅导讲课,在此,我讲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就搞好这次学习谈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都会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这期间,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治党治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要求。我和鲁书记出席或列席了一些会议,亲自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就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总书记对国家和人民怀有深厚的爱,对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很多讲话是脱稿讲的,具有震撼人心,鼓舞士气的力量。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对各项建设事业面临的很多具体工作,都有全新的思路,并作了深刻的阐述,例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问题,严格八项规定问题,总书记都讲得很细致很透彻,残联领导干部尤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时刻牢记在心,把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好。

当前,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改革发展的大局是好的,但也存在不稳定因素,我们要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高度,从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局,深刻领会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一定要当作第一位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提高学习自觉性,工作再忙要安排时间学习,任务再重也要把学习放在首位。特别是残联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理论上深入钻研,要在对照检查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学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是从一切为了人民、向人民高度负责出发,对照自己,我们的工作和言行是不是也能从一切为了残疾人,以向残疾人事业高度负责出发呢。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怎样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在学习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如何把讲话精神转变成我们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成果,让它造福于残疾人。做残疾人工作一定要重视学习,残疾人事业不仅是民生工作,也是政治工作。残疾人事业是中国人权事业的一部分,具有国际影响,它代表着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能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更坚定的信念,凝聚奋进的力量,明确前进方向。希望大家把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真正成为有相当理论和政策水准,掌握较高领导艺术,让残疾人信任的优秀的残疾人领导干部。

二、要全面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总书记系列讲话,内容十分丰富,总书记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我想信仰和理想是我们做人做事最重要的信条,这是人生前进的方向,有了方向和目的地,生命的船才能有动力。而残疾人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就是要解放承受痛苦的残疾人,帮助他们过上美好而有尊严的生活。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说,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残疾人事业也是中国梦的内容,千百万残疾人兄弟姐妹期盼着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希望能够康复,希望能够走进校门,希望能有工作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亿万个期盼就编织起中国梦。我们要努力让残疾人实现梦想,这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加强科学管理,维护残疾人的权益,使残疾人事业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近一个时期,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表了重要论述。他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他在接见全国自强模范与助残先进时又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份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责任,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新局面。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鲜明的人民立场、严谨的求实精神。我们要全面系统掌握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行动自觉和能力水平。

我们学总书记重要论述,要全面准确把握,认真贯彻落实,也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我自己要认真学习,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一个人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在人生的每个时段都要坚持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想对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要反复学习,而不是浅尝辄止,要认真读书,仔细理解;要全面系统地学习、而不是断章取义,要结合形势认识问题。再就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学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指导工作实践。残联领导干部学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做好每项工作。比如,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还说,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这就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同志们:

刚才听了相关部委领导的发言,可以看出一年来各成员单位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维护和保障残疾人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一些政策、措施是中国残联积极配合,共同推动出台实施的,我听了很感动,也很亲切。

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在王勇国务委员的直接领导下,国务院残工委精心组织,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残疾人工作机制得到加强,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这既适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显示了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部署的初步成效。特别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残联与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意见》,这不仅关乎残疾人兄弟姐妹的福祉,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残工委和各成员单位的指导下,各地依据地方实际,积极创新实践,出台了许多好做法、好措施,如上海、北京等地制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残疾人岗位预留和定向招录残疾人的规定;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提高增发残疾人生活救助金增长比例;四川等地建立残疾人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等,推动地方残疾人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残联,向王勇国务委员、向关心支持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要解决8500万残疾人的生存以及融合发展问题,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目前全国有相当部分的残疾人还未得到康复服务,一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未入学,城镇就业年龄段近半数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未实现就业,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一户多残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就更为困难。这些我们到地方调研都有深切的感受。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推进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重要责任。相比健全人,残疾人实现小康的任务更艰巨,困难更大。如果不在残疾人康复、教育、扶贫、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拿出更好的、有力度的政策措施,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残疾人同步小康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口号。

希望各部委、各成员单位对残疾人同步小康工作给予更多政策、资金倾斜,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拿出一个高质量的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文件,并尽快部署实施。今年,国家将开始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也希望大家在工作规划、安排部署中,继续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

当前我们要多做打基础、建机制、以利长远的工作。要开展好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调查,摸清残疾人基本数据、基本情况、基本材料,为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提供重要依据;要推进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更好发挥资金效益,吸纳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服务;要举办好全国自强模范与助残先进表彰活动,激励和弘扬残疾人的自强精神,为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环境。我们的愿望是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推进一步,为残疾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梦想打下好基础。

在推进残疾人小康工作中我们要注重研究融合发展问题,近些年来,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这也是我们作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缔约国所做的承诺和义务。我们要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归属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

我们将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与各成员单位一道,在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领导和部署下,努力工作,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提高残疾人事业的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残疾人和国家发展大局服务。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的日子,30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我见证了基金会的成立和发展,为她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感到欣喜和骄傲!今天,在她成立30周年的日子,我要衷心地祝福她!

1984年的3月,我应邀来北京参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理事。那次大会给了我很多思考,我认识到,过去对残疾人的歧视与偏见开始改变了。基金会的宗旨是,理解、尊重、关心残疾人,这在当时对于许多身处逆境、承受痛苦的残疾人,如同温暖的春风,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成立大会的会场悬挂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会徽,我看到了“残疾人”这三个字,真的感慨万千,因为在此之前,我和许多残疾人兄弟姐妹都被称为“残废人”。残废人被认为是无用的人,是社会的负担,多少人都为自己是一个残废人而自卑,却又为无法改变命运而沮丧。而残疾人则是人道的、科学的界定,即一个人身体失去了部分功能,并不意味着失去全部能力,失去创造能力和做人的尊严。会徽是梅花的形状,象征着残疾人经历严冬也傲雪绽放的坚强品格,也象征着残疾人期待春天到来的希望。这个会徽是在一百多份图案中选定的,它凝聚着人们对残疾人的大爱与支持。

在成立大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朴方同志,他坐在轮椅上,穿着厚厚的棉衣,脸上丝毫没有痛苦,而是充满激情和自信。当我握住他的手的那一刻,心里盛满了感动。朴方同志以自己的痛苦想到所有残疾人的痛苦,他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不顾自己的病痛,与志同道合的战友们一起,为建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奔走呼吁,倾尽全力。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不仅仅是一个基金会,它也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当基金会的牌子悬挂起来的时候,美好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个梦想是朴方同志的,也是我们大家的。

今天在这里,我见到了当年创建基金会很多同志,三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你们对待工作的热情,我想有那样的热情,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也想起鲁光同志,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时,他说,做残疾人工作可不能有官僚主义。基金会的同志们爱残疾人兄弟姐妹,爱这项崇高的事业,并为她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要向基金会的创业者们学习、致敬!朴方同志说,这个队伍的成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为残疾人服务为荣,要增强事业心,埋头苦干,通过千千万万件平凡细小的具体工作去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三十年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弘扬人道主义思想,积极调动社会大爱的力量,帮助很多残疾人实现了梦想,有的获得了轮椅或安装了假肢,开始新的生活,很多聋孩子安装了人工耳蜗,与健康的孩子一起走进学校,还有很多盲孩子也能读书了,知识带他们走向光明。基金会的工作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激扬了人间爱的精神。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成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社会意义,我们的社会各种偏见和歧视是存在的,基金会的成立树立了基于人的尊严、平等、互助、友爱的残疾人观,这是对世俗社会观念的彻底颠覆,意义深远。二是文化意义,基金会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注入了全新的、现代的涵义,仁爱要给予所有的人,更要给予残疾人。朴方同志在基金会成立前夕曾说:我希望,中国残疾人将不再是一个弱者,也不只是受到人们的怜悯与同情;我希望看到,他们同健全人一起,以顽强的意志投身国家建设,推动社会进步。这个预见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是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美好理想。

基金会开展了很多项目,与港澳台和国际的合作交流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一些国际知名的企业和组织都积极加入到帮助中国残疾人的队伍中来。慈善事业是温暖人心的,它凝聚善的力量,播洒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去甘肃调研时把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五十万元钱交给县委书记,我说,希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残疾孩子身上,帮助他们学习。县委书记和很多同志都流下了眼泪。我们的社会需要感动,需要爱的精神,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就是一个爱的精神的载体,帮助残疾人是我们的崇高使命。

基金会彰显了中国传统的仁爱理想和当代人道主义精神的统一,在道义上和行动上践行了人类社会最崇高的思想理念,即人生而平等,不应该因残缺而处于困境,人与人之间最高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关系是互助共存,社会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残疾人,让他们生活美好而有尊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帮助残疾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公认的成绩。

基金会的存在要靠坚实的财力支撑,更要靠良好的信誉和公信力作保证。近几年,一些基金会遇到了严峻的考验,接受了来自各方的监督和质疑,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残联对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工作非常重视,希望它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旗帜。残疾人事业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援助,我们一定要发展好基金会,要把基金会做成最好的,做成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希望基金会今后继续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不断创新公益项目,管理并使用好每一分钱,使基金会成为社会公众和残疾人信任、享有良好声誉的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同志们:

新年伊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就召开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此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孩子的特别关爱、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特殊教育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的融入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特殊教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接受教育的残疾人数量逐年增加、教育层次不断提高,很多残疾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和大学,还有的像健康同学一样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残疾人孩子学习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这些年,国家助学体系优先帮助残疾学生,“特教学校建设规划”使特教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过去的十年,中国残联助学项目共资助贫困残疾学生16.5万人次,为260多所特教院校添置了教育设备,支持全国和省级特教师资培训5000人次,会同教育部共同表彰奖励900名优秀特教教师。但是,我们也看到残疾人教育与普通教育仍有较大差距,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贫困残疾孩子,接受教育还有很多困难。据统计,目前有8万多实名登记的残疾儿童少年没有接受义务教育,部分残疾学生因家庭困难或重度残疾不能完成学业,残疾学生到普通学校学习还有很多困难,特教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质量也有待提高。为了广大残疾人接受良好教育,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是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内容,各级残联要认真学习国务院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主人翁态度给予高度重视并贯彻落实。

中国残联要把特殊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全力推进实施《提升计划》。目前,我们正在起草“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意见”,《提升计划》将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与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和残疾人接受普通教育的引导政策;要继续与教育部、国家语委合作,研究制定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标准,为残疾人更广泛地融入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各省级残联要积极主动与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协同制订本地区《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争取地方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对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提高特教教师待遇。要继续完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实名登记制度并跟踪去向,与教育部门一道,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就学,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要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努力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

要积极整合残联系统资源,包括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机构、康复机构、托养机构等,为残疾人和特教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继续实施残联系统相关助学项目,不断完善扶残助学长效机制。

同志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特殊教育的全面提升,为残疾孩子拥有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第四篇:残联会长在2019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弘扬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促进全社会更加理解,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残联发言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习近平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强调,要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努力让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丰富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残疾人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残疾康复水平、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收入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之一,使很多残疾人受益。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人数众多,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而残疾人的公共服务仍主要由政府和残联组织提供,很少有市场参与,供需缺口很大;同时在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上,还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这几年,我到农村调研,看到一些贫困地区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很困难。解决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需差距和配置不平衡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均衡地向残疾人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还要重视市场的作用,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残疾人服务,把更多的市场资源配置到残疾人需求上,延伸到农村和偏远地区。

关于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我有三点想法:

一、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要求公平,公平不等于绝对平均主义,不仅要兼顾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还要兼顾健全人与残疾人的差别等各因素。政府在设计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时尤其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别残疾人的需求,有区别、有针对性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使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使最困难、最迫切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得到实惠。同时,要注重个性化服务,使残疾人得到适合其特殊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政府要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服务资源进入残疾人服务领域。残疾人社会服务起步晚、市场化程度低,进入残疾人服务行业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比如,提供给残疾人的公共服务和设施,需要无障碍等条件。所以,社会能够提供给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有一个开发、培养、普及、提高的长期过程。这里应当有两个引导,一个是政府引导,另一个是需求引导,也就是市场引导。政府引导就是政府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通过扶助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残疾人服务领域倾斜。至于需求引导,实际上这个需求是很大的,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残疾人辅助器具、康复设施和器械、职业技能培训、重度残疾人托养、护理等等。但是残疾人的公共服务市场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培育,残疾人需要从依靠残联提供服务,逐步适应由社会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也就是有偿服务,而社会组织也要学习如何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这个市场的培育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在推动残疾人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中,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加快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保障残疾人公共服务的质量。需要指出的是,提供给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低回报的,付出多,回报低。这就要求政府首先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在选择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者时,要充分考虑其信誉、资质和能力,设置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杜绝无资质、无信誉的组织或缺乏实际服务能力的组织进入这一服务市场,因为很多残疾人由于表达上的障碍而得不到想要的帮助。

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服务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要做好相关引导、鼓励、支持和市场监管等工作,能够开放的残疾人服务领域向社会组织开放,制定更多符合残疾人实际需要和市场化特点的优惠扶持政策和监管标准,使更多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进入残疾人服务领域,加快残疾人的融合发展,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残联发言稿范文】

中国残联成立20多年来,残疾人事业在不断发展,从一个小家发展成一个大家,从几十个人的组织发展到几十万人,现在全国每一个地方都有残疾人工作者。但是家大了,我们怎么管好家?怎样管理好残疾人事务呢?这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管理是基础,是一门科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月17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残疾人事业管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我们把管理工作做好了,也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作的贡献。春节前,我和_向王勇国务委员汇报工作,王勇国务委员明确要求,要把加强管理作为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机制,通过管理推动工作上台阶。

怎么做好管理工作呢?这就要求同志们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涉及医学、心理、经济、社会保障、科技信息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公共管理。王勇国务委员要求,“各级残联干部都要学习管理、研究管理、熟悉管理,懂管理善经营。”管理水平决定效率的高低。没有管理的能力和力量,这么大的家业,怎么才能管好呢?今年中国残联决定开展残联系统“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各地残联都要把加强管理作为重要工作,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事业进行管理。要建章立制,该健全的健全,该改进的改进,没有的要建立,过时的要修订,切实完善人、财、物的监督与管理。

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是最重要的内容。数据是管理的基础,是科学开展残疾人工作的依据。总书记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领域底数不清、数据不实情况仍然存在。”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数字是否准确,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呢?我到有的地方调研发现,残疾人口有三个数据,一个是根据“二抽”推算的数,这个最大;二是当地工作需要调查的人数,这个位列第二;三是持证残疾人的数据,这个最小;这三个数据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但哪个是最准确的?谁也说不清。我们工作要报数字,要使用数字,我们一定要用极其负责和严肃的态度对待数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反映的数字一定要准确,必须反映真实的情况,问题多了没关系,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越有困难我们越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困难。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摸清底数作为要务来做,一定要抽调最强力量把数据库做好,给国家提供更多、更精确的数据来源,让国家了解真实情况。现在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要用准确可靠的残疾人数据管理残疾人事务,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向社会购买服务提供依据。各级残联对此都担负着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残疾人工作的各项底数摸清楚。

必须把信息化建设纳入非常重要的日程,摸清基本数据和基本情况,掌握基本材料,做好数据库。数据准确了,不但能争取财政投入,而且使每一分投入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管理和质量是紧密相关的。管理出了问题,质量就会出现偏差,残疾人事业管理也要讲质量,讲投入产出和效益。虽然我们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过去的五年中央财政为残疾人投入100多个亿,加上地方财政投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大家有没有认真核算过,这些款项在本地区都为残疾人做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益?我们干工作头脑一定要清楚,要把残疾人事业当作大家庭的事情来管理。每个人对自己家庭的账目都会很清楚,可是我们有多少人能把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说清楚呢?这些年我们的一些工作不够透明,或是透明度不够,甚至还有遮掩的地方。有些事本来应该光明正大地说,但却要小声说,甚至不敢说。比如中央财政拨款,加上各地财政的投入,这些资金的投向、得到的效益怎么样?还有的地方用就业保障金盖楼建房或是做其他的事情并不鲜见。残疾人事业本身是充满阳光、慈善的事业,充满了爱和温暖,可有的地方有些事却不能明朗地对大家讲,甚至遮遮掩掩,不透明,这样就得不到很好的监督,而残疾人得到的帮助就打了折扣。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各级财政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和效益,要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管理是服务的基础,通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把残疾人事业做成阳光下的事业,让它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生活的角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光明。

除了内部建章立制,残联发挥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履行法律和章程赋予的职责。《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规定:“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各级残联一定要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反映残疾人的诉求、困难和问题,使政府把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纳入日程,纳入目标管理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各地政府残工委是各地残疾人事业管理、决策、协调的核心机构,残工委办公室是具体办事机构,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及各方面的联系,强化工作手段,加强统筹安排和督导检查,使各成员单位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合力。

我们也要用好社会化工作方式,争取社会组织、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未来几年,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大力发展社会组织。2013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步骤。我们要认真研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给残疾人事业创造的新的条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助残服务,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发展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我们要积极培育和支持残疾人社会组织,加强对残疾人服务的行业管理。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是残联这个人民团体特有的工作方式,也是残疾人公共服务的一个发展方向。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残疾人服务的资源在长时期内还会相对短缺。为此,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就十分必要。社会组织服务的丰富性和针对性比较强,各级残联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提供培育和指导,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我们要代表残疾人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健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机制,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管理残疾人事务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来完善我们的管理制度。

同志们,“代表、服务、管理”是残联的根本所在,也是残联推进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我们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团结一心,充分发挥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责,提高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为残疾人兄弟姐妹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六代会”后新一届主席团、执行理事会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呈现出一片新气象。这段时间不断有好消息传来,一些省份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每个月有50元的,100元的,最多的350元,对我们来说这是好消息,对于残疾人更是好消息。我们向着更普惠的社会福利,向着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又迈进了一步。

这次工作会上,_对2014年的具体工作作了部署。在六届主席团一次会议上,我就今后的重点工作,讲了我们的目标和任务,我希望与同志们共同努力,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今天我再谈点想法。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有了目标和任务,怎样才能把具体工作做得更好?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在邓朴方主席和几代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并且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帮助8500万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同步小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更深地思考残疾人事业的意义,思考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这些年残联的职能发挥得怎样?是否真正发挥了代表、服务、管理的作用?今后应该怎样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怎样更好地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我想讲三点认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增强代表性,真正做到与残疾人心贴心

“代表、服务、管理”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代表是立场,服务是宗旨,管理是手段。残疾人组织要代表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代表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友发出声音,提出并解决问题,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获得实在的帮助。要代表和帮助残疾人,首先还是要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无论健康还是残缺,都要有意义和幸福感,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残缺的生命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我们更要帮助残疾人实现理想。人不仅仅要活着,有意义地活着才有精神的快乐,而无意义地活着则是痛苦的。我们要消除残疾人的痛苦,让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做好残疾人康复托养工作也是为国家分忧。

我们要研究每一类残疾人不同的特点,真正了解残疾人的痛苦,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要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总结基层的经验和做法。要不只一次去调研,科学的方法是要回访,不一定跑的地方多,一些地方去了要再去,今年去了明年再去,要看变化,看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实践、实践、再实践。要不断在实践中向前走,改进工作方法。当然每个残疾人个体的需求不一样,有康复需求、教育需求、就业需求、扶贫需求和托养需求等等,我们要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并提出来,推动解决,这就是“代表”的具体体现。我们要重视和支持各专门协会的工作,专门协会代表本类别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充分反映他们的特殊需求。专门协会贴近基层残疾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专门协会的工作做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有了坚实的根基。

做残疾人工作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注重基层调研,一定要多到残疾人工作的一线做调研,要有务实的精神,把调查研究当作工作中的常态,而不是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看望一下,走走形式。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结束,第二批已部署开始。在第一批活动中媒体曝光的老百姓到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在残联系统存不存在?残疾人给我们打电话、来残联,我们有没有敷衍甚至推诿?这样的问题一定存在。我们一定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抓作风建设,各级残联要真正成为“残疾人之家”,密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把每一件事做细做好,让残疾人得到真切具体的帮助,这样才称得上是代表残疾人的组织。

二、加强服务,扎实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

对残疾人工作者来说,为残疾人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为残疾人服务就要全心全意,要服务到位,服务到家,因为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人,是承受痛苦的人。我们要坚持人道主义情怀,把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当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为残疾人服务是残疾人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当初为什么成立中国残联呢?她的功能就是要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就是我们的工作,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都是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做的就是联系政府、动员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当前最重要的服务就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

同志们,大家想过什么是小康?小康是什么标准?全社会的小康是什么?残疾人小康又是什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残疾人与健康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还很大,还有1230万农村残疾人没有脱贫,260多万城镇残疾人生活还很困难。相信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走访和调研的同志们一定很清楚这种差距。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小康人家》,新媳妇出嫁时父亲送给她两把锄头当陪嫁,她的婆家只有公社分的八棵苹果树,这就是小康水平了。八十年代,家里有自行车、缝纫机和电视机就是小康了。小康之家的人找对象都好找。但是,今天我们还有很多残疾人达不到小康人家的水平,距离全国人民的小康水平也差得很远。所以推进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小康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都知道,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小康,就是不全面的小康。我们必须加快残疾人同步小康的进程,这才是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机遇,确立目标,坚定信心。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说,就是共同富裕,没有共同富裕,就不叫社会主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这将会有力促进残疾人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加快的城镇化建设,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好的物质基础,这些都为促进残疾人同步小康提供重要助力和保障。中办、国办最近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扶贫机制,将有助于我们解决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主动作为,落实好中央政策,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还要深刻学习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比如,中央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我们就要加强进入城镇的残疾人的工作,协助各级政府安排好他们的居住、康复、教育、就业等,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这对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环境,促进同步小康具有积极作用。

20多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这次会议上征求同志们意见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意见》,是又一个重要文件,是今后几年加快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全社会也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心帮助,各级残联逐步建立健全的工作体制机制,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残疾人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改变。比如,现在无论到哪个城市,无论在机场、车站还是码头,还有数不清的街道、商场、银行、电信、影剧院、宾馆,甚至有的农村残疾人家庭,都有无障碍设施。还有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很多聋哑孩子能够说话了,并且能与健康孩子一起读书,有的残疾人安装假肢后,不仅能行走,有的还能骑自行车。这几年,肢体残疾人和聋人驾驶汽车已经不再是新闻话题。残疾人的生活比起20多年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残联的服务职能发挥的作用,几代残疾人工作者为了让残疾人曾经的梦想变成现实,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已经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当然,任何一项事业的进步都要经过长期奋斗,残疾人事业也是如此。残疾人小康是以省、市、县为单位,使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接近当地平均发展水平,而不是简单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更不是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比较,能让本地残疾人实现小康就是对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贡献。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走向成功的,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做好。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时间只有六年了,要实现既定的目标,时间已经很紧张了。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去为之奋斗。我们要提出明确目标,但不能提过高的、实现不了的目标,要抓住主要工作,把前进的道路铺平铺远。大家要沉下心来,任务越重越要坚定不移地向前走,要把队伍带好,少走弯路,把事业做强。

我们铺就的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道路,一定要有前瞻性的目光,想得更远一点。作为残联的领导同志不能只为自己这一届出成绩,不能把残疾人工作当作自己的政绩,而是当作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从空想的萌芽,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设想,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历经几百年的摸索和追求,是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再过5年或10年,我们这一代残疾人工作者终究要离开,残疾人事业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奋斗。今天我们要为20年、30年、甚至50年后的残疾人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到那时候残疾人能够拥有法制健全、保障完善的生活,残疾人和家庭才能真正生活无忧。我们还要为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而努力,我们的工作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是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的一部分,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理想是残疾人像健全人一样过上美好的生活,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肢残人有轮椅,聋人有助听器,盲人有盲道。到那时残疾孩子都能到学校读书,社会将不再有对残疾人的歧视。

为残疾人服务,还要掌握服务方法。要善于处理整体和具体的关系。要抓好8500万人的整体工作,也要把每个残疾人个体的工作做好,认真解决每一个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我们要研究怎样将国家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措施逐一落实到每位残疾人身上。比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残疾人会不断增加,我们要做好残疾人托养工作,科学研究托养机构、康复机构建设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基础建设,同时建设康复机构、托养机构要注意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资源整合共享。机构建设要注重实效,避免重复建设。要勤俭办一切,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残疾人身上,要力戒形式主义,不能把康复托养机构建得像宾馆,要让残疾人住得起。康复与托养设施要讲求实效和质量,要与社区和周围环境相结合,设施的服务和运转要规范标准,这样才能让残疾人享有好的服务。

残疾人就业是服务残疾人的重要内容,要呼吁各地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重视再重视,要以多种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在安排重度残疾人居家就业的同时,又要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归属感,要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回归社会,而不是孤立地生活。发展残疾人事业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一些好经验和做法往往来自基层,要支持地方积极探索和实践,好经验要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制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残疾人岗位预留和定向招录残疾人的规定;山东青岛实施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享受养老保险金的政策;河南、湖北、安徽、河北等开展全省残疾人状况调查,建立全省残疾人口数据库,为打好数据基础进行探索;天津按高于当地人均收入增长比例,提高增发残疾人生活救助金增长比例;浙江2012年起将国家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9项康复项目扩大到25项;河北石家庄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并明确规定补贴可与已享有的低保、城乡医疗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政府补贴、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叠加享受;河南正在积极探索用耕地补贴方式增加农村残疾人收入,这些做法都很好。我在这里仅举了几个省市的例子。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内地沿海都有区别,残疾人工作要因地制宜,各地要有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大胆实践,稳中求进。总之,我们要把为各类残疾人的服务纳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中去,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残联发言稿范文】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中国残联领导班子顺利完成新老交替的重要时点,也是在稳步推进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适时启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努力加快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残联六代会召开期间,在京中央政治局常委和许多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张高丽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祝辞。王勇国务委员、邓朴方名誉主席都作了重要讲话,_作了工作报告。大会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工作做了部署,大家要认真学习。我们这次监测工作会议的召开抓住了战机、紧跟了形势,对于扎实推进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认真参训、深入研讨。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各省残联分管领导同志、监测工作负责同志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在残疾人监测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表示诚挚的慰问,对大力支持和组织承办此次会议的安徽省残联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国残联六代会精神,全面总结2012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经验和做法,围绕加强对残疾人全面奔小康进程的监测评估,部署2013各项监测工作任务,对省级残疾人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刚才,张纯和理事长代表安徽省残联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安徽省开展全省残疾人状况普查和近两年监测工作情况。安徽省监测工作组织有序、培训认真、数据质量较高,为全国监测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保持先进。中国残联研究室陈新民主任就2012监测工作进行的总结和对2013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我十分赞同。下面就做好2013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监测工作是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的五年,也是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持续开展,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规范发展不断增添动力的五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残疾人状况的调查、统计、监测”的要求和中国残联及相关部委的工作部署,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每的工作计划周密、组织有序、不断深化,为及时、准确掌握残疾人状况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科学评估政策措施执行效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中国残联党组和执行理事会的一系列重大正确决策的作出,都是与监测数据的应用分不开的,监测工作的一些重要指标先后被列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等国家重点规划的执行评估指标体系,监测工作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六代会海迪主席的报告将完善残疾人工作基础数据,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部署,明确提出要定期开展残疾人调查统计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动态基础信息,适时启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要求通过科学评估与监测,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扎实的数据支撑。这些要求,我们要很好领会精神,加以贯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大格局,意义深远。特别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还特别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总书记指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总理强调,要下决心把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的问题解决好,把底兜住。六代会上张高丽副总理提出要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小康”。王勇国务委员、邓朴方名誉主席、_对今后的残疾人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加强研究、科学谋划,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拿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在缩小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上见到成效,使残疾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的情况和研究资料表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残疾人同全社会一道实现小康的任务非常艰巨。2012监测数据显示:2012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为68.4%,比2011提高5.3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2%。总体上看,残疾人仍然是最困难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仍然是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明显 “短板”。全国还有1500多万残疾人尚未脱贫、260多万城镇残疾人生活还十分困难,280多万农村残疾人无房或住在漏风漏雨的危房当中。残疾人登记失业率是社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此外,从社会保障政策方面看,已出台的政策与残疾人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现有保障政策还有待不断发展和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对如何提高城乡残疾人收入,跟上全面小康步伐的目标和措施问题加强研究、科学谋划,难题,切实在缩小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上见到成效。我们目前要抓住2020年以前的这七年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残疾人。

随着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残疾人群体要实现收入倍增甚至增长的更快一点,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努力缩小收入差距,还要搭上国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快车,加大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改善服务质量等。在努力实现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的进程中,这些工作有没有落实到位、残疾人各方面状况有没有得到改善,与我们承担的监测工作成效密切相关,这关系到对大局的整体判断和决策,关系到对重要政策措施执行效果的检验评估,责任重大,决不能马虎大意、自满懈怠。各地必须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重大意义,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做好监测中的每一件小事,一丝不苟的核准小数据、消灭小差错,积小胜为大胜,做好2013的监测工作。

二、高质量完成2013监测工作

监测数据质量是监测的生命线,确保监测数据质量是贯穿整个监测工作的核心。总体上看,2013监测的工作量依然比较大,填写问卷的难度也有所增加。各地残联和监测办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握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保证人员、经费、时间的要求。省残联理事长要重视、过问,分管理事长要出席监测人员省级培训会并作动员部署,主管部门(处)负责人要主持培训并总结,明确提出具体要求。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鉴于监测工作的技术性、延续性、复杂性,各地残联要尽量保证监测工作人员的稳定,以确保工作质量。

多年来,我们都体会到监测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程序性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两点经验特别重要:一是狠抓培训。中国残联每年组织专门培训会,保障投入和师资,加强各地经验交流,在培训中反复重申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数据的差错率,防止因人员更替、疏忽大意而产生的各类数据问题,小问题汇集成大问题,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将丧失殆尽!培训质量中国残联要抓,各省级残联也要紧抓不放。二是保证入户监测准确、高效地开展。“欲知残情冷暖事,监测到户进万家”,数据的质量取决于入户采集数据的监测员的工作,监测员的素质特别是调查询问技能,直接影响监测对象的配合程度和监测内容的准确性。说到底,一线监测员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到位不到位的关键因素与各位培训专家和回去承担培训任务的在座诸位密切相关,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加业务培训,认真踏实地完成本次和今后每一次的培训学习任务,有时重复学习就是为了加强记忆、熟练业务。先当好学生,才能确保回去后能当好下级监测员的培训老师。参加过往年监测工作的老同志,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主动传、帮、带;刚参加监测工作的新同志要把疑难问题解决在培训班上,学懂弄通,不能马虎、松懈,要融会贯通,科学求实。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建议加强对培训效果的检验和考核,新加入进来的同志尤其要认真学习,尽快熟悉工作,提高水平。

三、做好2013残疾人监测工作的三点要求

对本监测工作,我提三点要求:

第一,要按时认真组织好本省的培训。各省残联要借落实中国残联六代会的契机,有力推动监测工作,省级残联领导要靠前指挥,切实保障本省培训工作所需人、财、物和监测点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中国残联研究室、监测办要积极指导推动,委派专家赴部分地方监测现场进行指导和督促。各省残联承担监测工作的无论是办公室、组联部、维权部或信息中心,都要对口中国残联研究室业务指导下的监测办,上下联动,密切联系,各司其职,全国“一盘棋”,在统一协调和有序组织下,确保高质量完成省级培训和监测任务。

第二,要在监测入户的过程中,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群众性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切实发挥残联密切联系残疾人的组织优势,真正把入户监测当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国残联六代会精神的过程,当成走群众路线,宣传残疾人事业和人道主义思想的过程,当作走乡村路、入残疾户、访残疾情的过程,当成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践行“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重要机会,通过监测工作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关怀及残联组织的服务送到残疾人身边,始终保持同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

第三,要高度重视以残疾人收支状况为重点的各种残疾人工作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研究工作。随着国家民生保障政策的推进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各地残联通过开展全省普查、重点业务领域调查和监测等方式搜集了丰富的残疾人状况数据资源,通过统计分析、预测分析和监测预警,从不同角度支持了国家和地方惠残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有利于残疾人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与服务。从实践效果看,各级各领域的残疾人状况宏观和微观数据库不断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正逐步实现,各地残联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以监测工作为先导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统筹安排好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研究开发工作,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本省事业统计、残疾人人口数据库的业务骨干,希望你们在残疾人有关的数据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方面作出更多成绩,为推动各省乃至全国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向获得通报表扬的16个省市残联表示祝贺!向承担了中国残联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项目的专项调查任务的7个省市残联表示感谢!祝大家在安徽的学习培训顺利!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各位代表,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首先,我代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大会推举我为新一届中国残奥委员会主席,推举_为中国特奥委员会主席,推举孙先德同志为中国聋人体育协会主席,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我们非常荣幸,非常感动,我们将牢记使命,更好地履行职责。

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发展,过去的四年,在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团结带领残疾人和残疾人体育工作者,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民族精神。福建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浙江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成功举办,影响巨大。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更是精彩。2009年第21届台北听障奥运会、2011年雅典第13届特奥会、2013年第22届保加利亚听障奥运会我国代表团都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 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我国代表团再创佳绩,实现三连冠。

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体现着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融入了体育工作者,特别是残奥、特奥和聋人体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各位委员的无私奉献。根据工作需要,新一届领导机构作了调整,有的同志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不再出任委员职务,但同志们所做的贡献将会铭记在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史册上。在此,我向同志们、朋友们,并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人们示最衷心的感谢!

亲爱的各位代表,同志们,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作为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继续发展,鼓励帮助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康复,融入社会生活,是我们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积极推动和倡导自强健身计划,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残疾人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条件。要同各级体育等部门密切合作,争取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办好各级各类残疾人比赛和健身活动。

残疾人体育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对残疾人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残疾人参与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借助举办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全国特奥会,以及参加重大国际残疾人赛事的时机,进行残疾人事业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残疾人共享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性保障,动员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和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我们要认识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残疾人战胜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彰显着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身困境的的挑战。残疾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仅是荣誉,更体现了百折不挠的意志,有了这种品格,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是值得提倡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是,我们做残疾人体育工作还要真正了解残疾人的痛苦,理解他们渴望超越自己的梦想,以及希望站在领奖台上的心情。我们更要清楚,残疾人的体育竞技与健康人的不同,残疾人要取得好成绩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甚至血水。我们要以人为本,残疾人体育健康至上,重在参与,不把成绩建筑在残疾人身体的痛苦之上,而是要爱护生命,让体育成为多数残疾人锻炼身体,激发生命活力的方式。在这个前提下,希望残疾运动员发扬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祖国赢得荣誉,让生命在顽强拼搏中放射灿烂的光芒。

近年来,残疾人竞技体育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重视,残奥会、听障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更加广泛,政府对残疾人竞技体育的主导作用普遍增强,投入不断加大,残奥会、听障奥运会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继续巩固发展优势项目,努力提升弱势项目,同时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加强做好残疾人体育教育和科研等基础性工作。我们要特别重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以群众体育支撑竞技体育。要提早规划,科学统筹,做好组团备战工作,争取在2016年巴西残奥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再创好成绩。我们还要努力扩大残疾人体育的国际影响力,争取更多的相关人员加入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掌握重要的话语权。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残疾人体育作风建设。要坚决反对使用违禁药物和训练、比赛中的违规行为,保证残疾人运动员健康和残疾人体育的公平性、纯洁性,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要加强残疾人体育运动队管理和教育,建设一支奋发向上、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队伍。残疾人体育工作者要发扬“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运动员服务。

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是残疾人体育的群众组织,代表着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多年来,这三个组织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有关部委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为活跃残疾人体育生活,组织和参加国内外赛事,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新的一届协会领导成员继续发扬这种传统,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密切团结残疾人,不断开创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残疾人体育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是用拼搏和汗水浇铸的事业。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省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下,在所有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的残疾人体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五篇:粤残联〔2012〕112号关于印发《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财政厅 文件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粤残联„2012‟112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 “十二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财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财税局、市场安全监管局、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批转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粤府„2012‟1号),做好“十二五”期间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根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的9个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十二五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实施办法”,制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公安省厅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主题词: 残疾人 康复 实施方案 通知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12年6月13日印发

校对:黄力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

一、背景

“十一五”期间,全省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1272个,每年为近60万残疾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康复救助项目,累计30万贫困残疾人受益,为今后康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由于全省康复服务体系不完善和康复服务能力不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康复服务内容和标准有待规范,专业人才缺乏,相当多的残疾人家庭贫困,需求与服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组织管理、康复技术指导和康复服务网络,逐步构建起与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相适应的康复保障机制,确保2015年全省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的9个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十二五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关于批转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粤府„2012‟1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珠江三角洲和有条件的地区到2013年、其他地区到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行政区域内1/3以上的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实施国家和省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并为80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

——90%以上的街道和中心镇建有综合性的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并形成网络,免费为64095名成年精神、智力等重度残疾人提供工(农、娱)疗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综合性社区康复服务;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2个示范性社区康复站(室),免费为66555名成年肢体残疾人开展以恢复期为主的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和为1000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中途之家)。

20000名低视力患者适配助视器(其中免费为10700名低视力儿童适配助视器),并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视力康复训练,培训儿童家长10700名;为25000名贫困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并适配视障辅助器具;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13750例,建立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40个,建立低视力康复机构22个。

——免费为3700名0-6岁听力残疾儿童适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并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对3700名儿童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免费为5000名在读的贫困听力残疾学生适配助听器,建立示范性听残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

——免费为26625名0-6岁脑瘫等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肢体残疾的儿童装配矫形器、适配辅助器具,并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引导式教育训练,对26625名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建立示范性肢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建立成年肢体残疾人医疗康复机构23个。

——免费为29165名智残儿童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康复教育训练,对29165名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建立示范性智残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

——免费为19810名孤独症儿童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康复教育训练,对19810名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建立示范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

——免费为80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门诊抗精神病药物,为10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或解除关锁,建立精神健康服务中心22个。

——免费为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2060例,为28000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为贫困残疾人装配假肢6500例、装配矫形器6345例,为就学和就业年龄段的贫困残疾人适配就学或就业所必需的辅助器具9200件,为贫困重度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154115件,为10000名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和家庭组合适配辅助器具。累计为各类残疾人配发各类辅助器具 280000件,建立完善市、县(市、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143个。

——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市开展0-6岁残疾儿童随报和早期康复试点工作,在省和各地级以上市建立综合性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24个。——培训5486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4313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 201名学科带头人,组建100名康复专业技术巡回服务团队,到欠发达地区基层康复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并提供康复服务。

——省、市、县、街道(乡镇)至少各有2个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公益性康复机构(含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在康复机构服务内容上,一个地级市行政区域内必须全面开展4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项目,一个地级市区域内至少各有1个综合性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成年肢体残疾人医疗康复机构和成年精神残疾康复机构。

《广东省“十二五”残疾人康复服务任务分配表》见附件。

三、康复保障机制

(一)组织管理网络

强化以政府为主导,卫生、教育、民政、人社、公安、财政、质监、药监、人口计生、妇联、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协作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目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工作计划,完善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建立康复工作制度,组织实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各街道(乡镇)有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各社区居(村)委会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协调组织社区内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支持。

同时,省和有条件的市、县(市、区)依托同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成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承接康复技术管理职能,开展技术指导、专业培训、检查评估和业务督导等业务工作。

(二)技术指导网络

省、市、县(市、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医疗、康复、教育、辅助器具适配、职业康复等专业人员,成立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制定康复技术标准,培训康复专业人员,推广实用技术,定期督导和检查,规范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促进康复服务向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有条件的县(市、区)充分利用卫生、教育、康复、辅助器具等各类专业技术机构,建立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残疾人辅助器具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培训基层康复人员,发挥社区内各类专业机构的作用,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三)康复服务网络

充分整合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康复科、专科康复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计生服务站、社区康复站、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学校、幼儿园、托儿所、辅助器具商店、敬老院、社会福利机构等机构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引导、扶持、规范社会组织兴办的康复机构,建立以专门残疾人康复机构为骨干、以普通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康复服务格局,形成以省级康复机构为示范、市、县级康复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网络,构建公办与社会办并举、布局合理、城乡发展均衡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工作,为残疾人提供筛查诊断、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学前康复教育、工(农、娱)疗、日间照料、中途宿舍、居家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家属资源、残疾预防、保健教育、康复咨询和康复转介等种类齐全的康复服务。

四、工作措施

(一)社区康复

1.将残疾人社区康复融入社区卫生、社区建设工作,在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社区、家庭康复相结合的方式,以加强残疾人功能恢复、促进残疾人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针对残疾人不同康复需求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推广受益面广、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的康复技术,提高残疾人及其亲友的参与程度,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残疾人普遍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2.开展社区残疾筛查,了解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和康复需求信息,经综合评估后制定康复服务计划,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根据残疾人各类康复服务需求,联系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对社区内新发生或新迁来的残疾人,要及时报告,纳入现有的康复服务系统。

3.(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或社区养老机构(星光老年之家),建立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落实配套专职人员和运作经费。为有需求的精神、智力、肢体等重度或老年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开展工疗、娱疗、农疗、精神科服药指导、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从事简单的公益性手工制作或生产劳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心理辅导、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评估等综合性康复服务。

4.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社区康复站(室),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残疾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等医疗康复服务。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列入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内容。

5.发挥残疾人及其亲友的作用,依托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社区康复站(室)开展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以志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家庭康复病床、康复训练、康复护理、精神科服药指导、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及指导、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家政服务、外展活动、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等服务。

(二)视力残疾康复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残联共同组织开展白内障患者筛查和治疗工作,组派复明扶贫医疗队赴欠发达或技术力量薄弱地区开展专项救助活动,使白内障患者就近就便得到治疗。按照白内障无障碍市、县(市、区)工作标准继续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工作,逐步建立“发现一人,复明一人”的长效工作机制。

2.省级建立视障康复中心,地市级至少建立

1个视障康复部(室、专柜),开展视力残疾筛查、诊断、康复评估、助视器适配、视功能训练、定向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家属资源等服务。特别针对视力残疾人较为集中的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中心)、社会福利机构和敬老院等机构开展助视器适配、定向行走训练及其他视障辅助器具适配工作。

3.鼓励医院眼科开展低视力筛查、诊断和转介工作,有条件的开展助视器验配工作。引导、鼓励大型眼镜连锁店开设助视器专柜,为低视力者提供验光、配镜和助视器使用训练服务。

(三)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

充分发挥国家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华南区域中心作用,着力健全听觉康复、语言训练和社区指导三项业务功能;大力推进市、县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努力实现“一市一中心、一县一班点”的建设目标,着力将地级市机构建设成为当地技术资源中心。完善和提升省内的国家人工耳蜗定点医院、国家助听器验配定点机构、国家人工耳蜗术后训练定点机构和国家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推广建立听力筛查-耳聋诊断-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后续跟踪等各个环节有机衔接的服务网络。

(四)脑瘫儿童康复

在省级培育国家肢体残疾儿童引导式教育华南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市、县肢残儿童引导式教育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全面推广引导式教育模式,促进脑瘫等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肢体障碍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今后的生活、学习、劳动和融入社会打下牢固基础。

(五)智力残疾儿童康复

在省级培育国家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华南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市、县智残儿童示范康复教育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与教育,促进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教育工作。

(六)孤独症儿童康复

建设好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大力扶持市、县孤独症儿童示范康复教育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与教育,促进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教育工作。

(七)成年肢体残疾康复

着力建设好省博爱康复医院(省残疾人康复基地),培育成为华南地区肢体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地市或县建成肢体残疾康复示范机构,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对脑卒中后遗症、脊髓损伤、关节功能障碍等成年肢体功能障碍者开展以恢复期为主的康复训练服务。

结合残疾人社区、家庭康复工作总体要求,发挥当地医疗康复机构的资源中心作用,对肢体功能障碍者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家庭护理和心理辅导工作,同时提供家长培训、知识普及、咨询和转介等服务。

配合国家任务对18岁以下有需求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矫治手术,并做好矫形器装配、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开展针对性的功能训练。

(八)精神病防治康复

在全省各县(市、区)全面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完善“精神病防治康复日”制度。

1.加强精神病防治康复组织管理。各级政府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卫生、民政、公安、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协作,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网络。卫生部门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专业机构资源优势,对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组织所属精神卫生机构及各级医务人员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民政部门及时收容和治疗社会上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精神病患者,将家庭困难无经济能力医疗的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予以医疗救助。公安部门了解掌握本辖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有关情况,督促家庭和单位落实日常监护和治疗措施,会同卫生等部门对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实施强制治疗。残联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服务工作,开展摸底调查,组织精神病患者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做好稳定期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训练工作,维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2.加强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省、市、县(市、区)指定1所精神卫生机构作为技术指导中心,负责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指导基层开展摸底调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制定治疗与康复方案,开展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等。以精神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社区(街道、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发挥村卫生室、单位医务室以及监护小组的作用,形成住院、门诊、家庭病床、家庭看护相互配合的治疗系统。精神卫生机构承担重度急性期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向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转介病情稳定出院的患者。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在村(居)委会及监护小组的协助下,早期发现精神疾患,根据需要及时转诊,定期随访病人,开展精神病患者稳定期的社区康复。村卫生室、单位医务室以及监护小组在社区(街道、乡镇)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下,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

3.加强精神残疾康复机构建设。扶持每个地级市至少建立1个精神健康服务中心,通过中途宿舍、家属资源中心、庇护工场、农疗基地和职业康复等多种形式,为精神病患者康复创造条件。在街道、乡镇层次利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开展心理疏导、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家属培训等康复活动。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稳定期精神病患者在实际环境中实施综合性的防治康复措施,帮助精神病患者学会社会生活技能、社会认知,增进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回归社会主流。

(九)辅助器具服务

高水平建设国家辅助器具华南区域中心(省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大力推进市、县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站)的规范化建设。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作为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抓手,组织实施好假肢、矫形器装配,重度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就学就业辅助器具适配,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和家庭组合适配等重点项目,保障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到基本辅助器具,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推广辅助器具评估适配科学方法,规范辅助器具服务流程和模式,着力推动辅助器具服务进社区工作。鼓励、资助科研机构研发科技含量高、能显著改善残疾人功能的辅助器具,扶持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开发、生产实用型辅助器具,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积极参与辅助器具生产和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十)儿童残疾预防

探索建立儿童残疾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市开展残疾儿童随报和早期康复试点工作。1.建立儿童残疾预防组织管理网络。试点地区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卫生、民政、人口计生、残联等部门共同制定本地区儿童残疾预防工作方案,完善和落实残疾儿童筛查、转介和早期康复的相关政策措施。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婚前卫生指导、咨询和医学检查,做好新婚夫妇、孕产期妇女保健工作,早期发现出生缺陷儿并及时进行医学干预和治疗,对各级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发现疑似残疾儿童,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将确诊的残疾儿童信息与残联共享。民政部门负责利用婚姻登记平台,配合做好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知识宣传,引导群众自愿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组织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活动,普及残疾预防知识。组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残联负责组织制定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技术标准,规范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建设,提供早期康复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确诊的残疾儿童进行综合康复评估,及时转介到相关康复机构,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康复服务。

2.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在国家和省专家技术指导组的指导下,试点城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残疾儿童筛查技术和方法,熟悉残疾儿童筛查工作流程,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生进行残疾诊断相关技术培训,指导制定治疗和康复方案。

3.建立儿童残疾随报及早期康复工作制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开展0-6岁残疾儿童早期筛查工作,建立残疾儿童筛查随报制度,将发现的疑似残疾儿童在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备案,并转介至市(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疑似残疾儿童进行确诊,建立残疾儿童信息数据库,将有医疗需求的残疾儿童转介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信息转介至残联。残联负责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转介至相应康复机构接受早期康复,进行合理康复安臵,促进功能改善,减轻残疾程度。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工作,提供康复咨询、业务指导、社会工作等服务。

4.在试点城市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省性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转介系统和轮侯制度。

5.依托省、市各类残疾儿童骨干康复机构成立综合性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加强对家长和亲友的业务培训和康复指导,发挥家长在康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做好康复后残疾儿童入园入托和幼升小的衔接工作。

(十一)康复人才建设

建立残疾人康复人才保障机制,强化人才建设宏观管理职能,根据各地实际需求与人才状况制定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评价等政策措施,做好康复从业人员新职业、执业资格、职称晋升等统筹协调工作,逐步推进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及使用制度,建立和引进人才的良性运行机制,稳定和发展康复人才队伍。

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残联等部门将康复人才培训纳入卫生、教育部门继续教育管理范围,进一步完善省残疾人康复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发挥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专家作用,指导各级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规范培养基地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基地资质等工作,组织编写各类康复教材和教学大纲,依据康复人员的不同职责,科学设定培训内容,分类施教。

将康复机构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工作纳入人才战略规划,组织开展康复机构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工作,突出学科特色优势,打造康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将省级和市(地)级康复机构学科带头人派往国家级机构或国外、港台地区进行挂职进修、高级培训,系统学习康复机构和专业学科业务工作特点与管理技能,提高省、市级机构和专业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市、县级康复机构专业骨干可以派往省或邻近省进修,提高市、县级机构和专业骨干的技术水平。

制定康复人才培养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康复人才培养计划。在南方医科大学建立“康复医学院”,培育国家级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华南区域中心,积极实施国家“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逐级培养培训康复管理人才和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深化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工作,打造一支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包括康复治疗师、小儿听力师、听觉言语康复师、学前康复教育教师、言语矫治师、假肢矫形器师、助听器验配师、低视力验配师、辅助器具研制与改造师、康复训练及辅助器具使用指导师、辅助器具评估适配师和社区康复协调员等康复人才队伍。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康复医疗、康复治疗、特殊教育、辅助器具适配、社会工作等专业技术服务,组建康复人才巡回服务团队,到欠发达地区基层康复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并提供康复服务,帮助基层康复机构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建立全省性的康复专业人才和康复机构数据库,动态掌握全省康复人才和康复机构数量、构成等相关情况,为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康复服务行业规范

大力引进、研发和应用国际及港澳台最新康复技术成果,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流程、工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加强相关康复产品、康复技术、康复机构、康复人才的监督管理。

六、医疗救助和康复救助

(一)将符合规定的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基本医疗康复项目的医疗费用等按照基本医疗保障相关规定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将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重大疾病救助范围,精神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或门诊特定病种;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水平,减轻患者负担。

报销后仍无经济能力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的,全部按规定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标准。

(三)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对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康复费用的贫困残疾人予以补助,对0-6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按照“实名制”直接与提供康复服务的定点机构进行定额结算。

七、经费

(一)中央和省经费

1.用于残疾人辅助器具购臵制作和适配、康复训练、医疗手术、检测诊断、康复评估、教材学具、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定期随访;

2.用于承担国家和省康复项目地区补贴、筛查诊断工具配臵、康复机构专业设备配臵;

3.用于残疾筛查诊断、建档立卡、专业人员培训、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

(二)市、县(市、区)经费

1.用于残疾辅助器具购臵制作和适配、康复训练、医疗手术、食宿交通补贴、检测诊断、康复评估、教材学具、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定期随访;

2.用于康复机构项目建设、筛查诊断工具购臵、康复机构设备购臵;

3.用于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筛查复查、建档立卡、转介服务、专业人员培训、知识宣传教育、登记统计、数据库维护、档案管理、组织协调、督导检查;

4.用于社区康复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助、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工作补贴等。

(三)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和省残联等部门联合制定残疾人康复救助标准、康复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

八、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爱耳日”、“自闭症关爱日”、“世界唐氏综合症日”、“爱眼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和“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康复知识,发放康复科普读物,宣传国家康复政策、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鼓励残疾人及其亲友正确面对残疾,树立康复信心。编制宣传画册、知识读本、普及读物、教育光盘等,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开设专栏,在社区设臵宣传橱窗,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向公众和重点人群宣传残疾防治与康复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消除基于残疾的歧视行为,为残疾人回归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九、检查统计

(一)检查

2013年第四季度进行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中期检查;2015年第四季度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二)统计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报表的要求,上报统计报表。

十、实施办法

在中国残联的指导下,由省残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办法。

(此件发至县)

下载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印发《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通知(%BB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抗办函[2001]25号 【发布日期】2001-09-07 【生效日期】2001-09-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印......

    2014残联工作会议讲话(3月14日)(精选五篇)

    市长在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3月14日) 今天召开的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残疾人工作会议及市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度全市残疾人工作,研究......

    在全市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市残联在这里召开工作会议,刚才,大会对先进进行了表彰,董柏荣同志代表市残联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对去年工作总结客观全面,对今年工作部署,重点突出,措施具体,要求明确,我都赞同,希......

    民政慈善暨残联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县民政慈善暨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这次全县民政慈善暨残联工作会议开得很成功。刚才,林支同志对过去一年的民政、慈善及残联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任务......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讲话

    徐绍史在会上提出,要着力完善和打造双保工程、城乡统筹、资源保障、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基础建设等六大平台,努力做到在用地保障上有新力度,在耕地保护上有新举措,在地质找矿......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康复训练档案及使用说明(试行)》的通知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康复训练档案及使用说 明(试行)》的通知 [2001]全康办字第0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

    关于印发张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1

    全县教育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 下面,我向大会作全县教育工作报告: 2009—2010学年工作完成情况 过去的一学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业务部......

    XX区残联2010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计划

    XX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计划(2012年)一、工作目标根据《XX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的时间和任务要求,通过调研、自查等方法,逐条落实《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