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通知(%BB

时间:2019-05-13 18:2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通知(%BB》,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通知(%BB》。

第一篇:关于印发《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通知(%BB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抗办函[2001]25号 【发布日期】2001-09-07 【生效日期】2001-09-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印发《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通知

(建抗办函[2001]25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规划(建设)司,总后营房部,武警总队,有关企业集团:

现将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印发给你们,望认真学习,努力开拓进取,进一步搞好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的抗震防灾工作。

附件: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建设部抗震办公室

二○○一年九月七日

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全国抗震工作会议开了两天,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部党组的高度重视下召开的,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俞部长等部领导倾注了大量心血,部常务会讨论通过了会议文件,对会议的筹备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在会议期间,俞部长主持会议并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刘部长做了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反映非常热烈。从刚才三个组的发言来看,大家对会议的评价非常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这次会议进行总结。

一、对会议成果的评价

总体的评价就是:领导重视,准备充分;文件重要,经验丰富;会议及时,意义重大。具体评价有三点。

(一)与会代表对俞部长、刘副部长的讲话反响非常热烈。

与会代表讨论反映,刘副部长作了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九五”抗震防灾工作取得的八个方面的成绩,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十五”抗震工作的方针和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八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大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方针和指导思想没有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提得比较明确、准确。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方针就是“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城乡并举,突出重点;依法监管,常抓不懈”,这是针对“十五”期间抗震防灾工作的形式和任务提出来的,是非常重要的。

俞部长讲话强调了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市场主体各方如果不按照法律法规、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进行抗震防灾工作的,要追究他们的责任。行政管理部门把不合格的、不符合抗震防灾要求的工程项目当作合格的工程项目批准实施的,要追究行政领导的责任。俞部长的重要讲话,为抗震防灾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大了力度。俞部长着重指出了当前建设工程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质量事故层出不穷。某些新建工程由于利益的驱动留下不安全隐患等问题,平时没有地震的时候反映不出来,一旦发生了地震,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俞部长还特别强调要着重抓好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包括抗震设防区划的编制实施,要抓好工程勘察的薄弱环节,以及实行严格的设计审查制度,建立抗震防灾人为责任事故的追究。俞部长讲话、刘副部长的报告会后将印发给大家。大家普遍认为,参加这次会议增强了抗震防灾的意识,增强了责任感,明确了工作的任务、工作的目标和工作的重点。

(二)大会经验交流材料是我国“九五”抗震防灾工作经验的集中体现,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大会一共作了十几个经验交流报告,每个经验交流材料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安徽省建设厅的经验交流材料强调了抗震管理实行“规划把关、设计审查、开工否决”的抗震防灾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把好抗震防灾工程质量的经验,很有代表性。云南省建设厅的经验交流材料着重介绍了开展恢复重建工作“领导重视,明确责任,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科学管理”的经验,对震后救灾、恢复重建起到了指导作用,使丽江、宁蒗、姚安等地震后恢复重建工作搞得非常好。江苏省建设厅介绍了“建立法规,加强监管,严格审查,全面推进现有工程抗震加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和村镇抗震防灾工作依法推进抗震防灾工作”的经验。河北省建设厅介绍了“加强法制,综合管理,震前预防,震时救灾,震后重建”的经验,河北专门出台了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管理的条例。山东省建设厅介绍了:“提高认识,筹备资金,编制规划”的经验,提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施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与城市开发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各系统的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维修相结合”这五个结合的方针,提高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经验是:“建立抗震防灾工作管理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在全面实施抗震加固和新建设防措施的同时,开展宣传演练”。包头市建设局介绍的经验是:“党政高度重视,总结震害经验,严格实施抗震防灾规划,多方筹集资金,恢复生产生活,高质量、高速度全面重建家园”。喀什市政府介绍的经验是:“实施老城区抗震加固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把党和政府对老城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爱护送到千家万户,做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教育部介绍的经验是:“严格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开展首都圈教育部直属学校的抗震加固工作”。另外还有三个科研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理工大学、超限高层建筑专家审查委员会介绍的超限高层的审查、抗震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城市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软件,这些内容非常好,丰富了会议内容,明天我们还要到唐山实地考察。这些经验非常丰富,大家可以互相借鉴。还有许多部门、地方的经验,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大会交流发言,希望大家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其他省、市、部门好的经验,做好我们的工作。

(三)会议讨论情况及建议。

会议主要是对条例、规定和审查要点进行了讨论,我看主要是对条例和规定大家谈得比较多,因为审查要点技术性比较强,再请一些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来讨论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对条例、规定主要提了五点意见和建议,第一是要明确工程抗震的管理范围、工作内容和职责。第二是要明确管理部门、业主、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等各个方面的责任,同时要明确对他们的责任追究的内容。把俞部长强调的内容体现在条例中,要明确建设市场各方都应该对抗震防灾负责。第三是条例要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相衔接、相协调、相一致。要与防震减灾法、建筑法、规划法以及质量管理条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等相关法律法规协调一致,不能有矛盾。第四是条例的名称建议修改,我们现在叫《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大家认为“抗御地震灾害”这个名称不容易理解,建议改为《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管理条例》,明确为建设工程的抗震防灾管理,内容包括新建工程、现有工程、城乡建设抗震防灾等。第五是对《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也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制定一个技术性的标准与该规定配合,技术标准包括规划编制的深度、编制的要求、名词解释、技术术语等等,这个技术标准作为部门规章的附件。这些建议对我们修改条例、完善规章都非常有帮助。大家希望条例修改要加快步伐、加快进度,尽快上报批准出台,为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奠定基础。

在讨论中还提出了五个问题。第一,我们当前任务非常繁重,工作内容非常多,人员比较少,没有专门的机构,希望引起重视。在刘副部长的报告中讲得非常明确,机构设置分三类,一类是高烈度区的省市,应该有抗震防灾的专门管理机构,如云南、江苏等设立独立的抗震办公室;第二类是抗震管理工作职能要有人管有人抓,合并设置机构也可以。第三类也可以设置事业单位的管理机构,赋予行政管理职能。我认为地方的抗震防灾管理机构设置问题需要多呼吁多反映。另外还涉及到职责的交叉问题,相互制约影响工作,我们应通过制订法律法规来明确职责分工。第二,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管理职能作用,做好抗震防灾工作。抗震防灾管理工作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要落实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每个具体实施的部门去把好关。第三,抗震防灾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要引起重视。主要是指一些开发区、高新区等,其抗震防灾管理工作没有完全纳入到整个建设管理体系中去,脱离抗震防灾的监督管理。第四,抗震防灾管理要从结构安全入手,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引起业主的重视。也就说建筑结构和地基基础安全有问题,没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领导肯定要重视,业主也会重视,结构和地基基础的安全问题谁都不能马虎,从这里切入去管理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第五,大家希望部抗办或者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经验交流和学术活动,学习借鉴各地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了解国外的一些地震震害经验。这些活动过去搞得少,没有很好地组织开展起来,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批评。今后,学会、行业组织、部门、地方和部抗震办可以组织一些交流活动。

对大家提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希望上下共同努力,加强调查研究,要针对机构改革、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何建立抗震防灾管理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二、对抓好当前抗震防灾工作再强调四点

俞部长、刘副部长的讲话都讲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确了,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再强调四点。

(一)要理清思路,依法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

刘副部长的报告讲到,抗震防灾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项目的前期立项、规划选址、场地勘察、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审查、开工许可、竣工验收各个环节都涉及到,哪个环节漏了,抗震防灾的措施就落实不到位。

1、要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管理抗震防灾工作的职能和责任。按照《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国发[2000]14号文规定,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负责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抗震防灾管理的一个综合职能部门。我们要依法来界定我们的职能,明确我们管理的内容,该我们管的我们要管好。我感觉到有些地方的管理工作还是按照过去的思路去管理,这种观念要调整。我觉得必须要依法来界定我们的职能,明确我们的责任,该管的管到位,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调整过来。《防震减灾法》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行政执法主体之一,对工程建设违法违规行为有处罚权的部门,我们制定《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管理条例》,就是要界定我们的职责、范围和管理的内容,这样我们按法律来管理才能够管好。过去很多工作都是按行政手段来管理,你多管点,他少管点,互相争互相吵,这也不利于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管理体制。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还有一个观点也要明确,就是抗震防灾管理机构或者抗震办监督管理抗震防灾工作,有的工作是直接管理,有的是参与管理,有的就是监督管理,不能什么都是抗震办来管就算管了,不是抗震办管就不算管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职责分工部里三定方案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抗震防灾管理纳入规划许可、设计审查、招标监督、施工许可等各个环节,要监管起来,要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体系。在基本建设审批制度中,保证抗震防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落实,这样才能管理到位。比如在设计审查阶段我们就提出了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或一些特殊工程在方案阶段就应该审查把关,在扩初设计中也要进行审查,还有施工图阶段的审查,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每个阶段有人审核,有人管理了,抗震防灾工作才能监管到位,不留空白。

2、建立人为责任追究制度。谁管理谁负责,不是我们管理的,我们不要把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比如抗震防灾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执法主体之一,业主就是执行的一方,在条例中应该规定业主必须执行抗震防灾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不执行就要追究责任,同时也要明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单位各自的责任,还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责任。条例规定以后,我们就按照条例去监管,一旦出了人为的责任事故,就应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建立社会的监督管理制度。这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建设项目的业主或者勘察设计单位,如果不执行抗震防灾强制性条文,那就要进行暴光,还要依法进行处理,老百姓也可以进行监督,购买的房子必须要具有抗震能力,如果不具有抗震能力,群众可提出意见,甚至不购此类房子,社会监督的力量会越来越强,有些项目严重违反了抗震规范造成结构不安全的,我们就得暴光,房子出了质量问题,就要停止使用。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人大和政协监督的作用。社会监督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们要建立这个制度。在社会监督中有一点要引起注意,就是在宣传报道上要掌握政策,不要引起群众的恐慌心里。

(二)搞好一个规划,两个体系,三个设防。

1、一个规划。就是要抓好抗震防灾规划和设防区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这是抗震工作的龙头。抗震防灾规划和设防区划的编制依据是城市规划法,抗震防灾规划作为一项专项规划。国务院国发[2000]14号文件明确要求要编制抗震防灾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要深化对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抗震设防区划是抗震防灾规划在设防方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已经明确,经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可以作为设计的依据。抗震防灾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设防区划三个层次,所以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经费应该由省、市财政安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能力的规划单位、勘察单位、科研单位等进行编制,编制好以后要论证、修改,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大、中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要报建设部批准,中小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要报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企业抗震防灾规划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

2、两个体系,一个是行政法规体系,另一个是技术法规体系。行政法规体系是我们依法管理的基础,没有行政法规,我们的管理就没有法律依据。技术法规是行政法规的支撑和基础,行政管理工作要靠技术法规作为支撑。所以部里非常重视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的制定,特别是这两年加大了制定和修订的力度。这两个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我们的管理工作就有法可依了,有技术标准作为支撑了。

3、三个设防。一是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横向要覆盖到所有的建设工程,纵向的覆盖到市、县、乡的建设工程,都要进行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二是旧有建筑的加固设防,不具备抗震加固能力的房屋,我们要进行加固,使它达到抗震设防的标准。各地要分门别类进行加固鉴定、制定加固计划,进行重点加固,无加固价值的建筑要通过城市改造拆除。三是村镇建设抗震设防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把这三个设防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大家提到两个具体问题,抗震加固检测、鉴定的单位,要不要实行资质认证问题,由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全国统一设资质现在也不成熟。二是房地产部门也要对房屋进行鉴定,能否统一起来,协调起来,也请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研究考虑。因为质量条例中规定,凡是超过使用期限的建构筑物都要通过鉴定,而且要有具备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去鉴定,鉴定以后能用的继续使用,不能用的要进行加固或拆除。

(三)加强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监督管理。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必须要严格按资质标准对市场准入进行管理。二是要按照勘察设计管理条例规定的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要求,要进行监管,勘察成果报告要纳入审查的内容。

我想强调三点,第一点是对场地的评价问题,应该严格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规定执行。《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重大工程项目和容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要做场地安全性评价,不要任意扩大范围。第二点是所有工程都要按照工程勘察技术标准进行勘察,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第三点是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必须纳入施工图设计审查,作为前置的审查,审查合格的勘察报告,才能作为设计的依据,这样就能确保勘察成果报告的准确性。

(四)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抗震设计规范。规范的修订工作96年立项,历时4年完成,总结了过去十多年的经验,做了许多研究和试验,出了很多新的成果,这些成果已在新规范中得到应用。新规范是2002年1月1日执行,在这期间我们要组织规范的学习培训和贯彻的准备工作。部抗震办和标准定额司要研究如何贯彻,要把规范的学习贯彻与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的继续教育结合起来,作为必修课的一个内容。我们要培训骨干人员,部里组织培训和地方组织培训要结合起来,真正使新规范得到贯彻落实。

三、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把部领导的讲话和会议文件带回去后,向主管部门和领导汇报,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召开贯彻落实会议,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尽快落实到基层。会议讨论的文件,也希望大家回去后组织进行讨论修改,8月底寄建设部抗震办。争取《规划管理规定》年底出台,《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管理规定》年底部里讨论通过并上报国务院,争取国务院尽快审议出台。当前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困难,机遇就是社会各界都在重视工程的质量,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以后,大家都不敢马虎、不敢大意,这个时候我们抓抗震防灾应该是好的机遇。再一个好的机遇是住房的实物分配改变成货币分配,老百姓拿钱去买房子,他要买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结构安全、有抗震能力的房子。说明群众抗震防灾意识增强了,再加上部领导很重视,这都是抓好工作的好机遇。困难确实也不少,关键是我们要克服困难,要努力地开拓工作,我们有利条件很多,大家要坚定信心,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扎扎实实把抗震防灾工作搞好。

另外,我强调一下设计体制改革工作,希望各地建委、建设厅抓紧。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两个改革的文件,99年出台101号文件,2000年出台71号文件,为了推进改革进程,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又发了建设[2001]102号文件,这是个操作性文件。

为了落实减免税问题,我们和税务总局一起调研,又出台了财税字[2001]60号文件,调整勘察设计收费的文件也将很快出台。我认为现在关键是抓落实,有这么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各地一定要抓好落实。据初步了解,现在地方出台了勘察设计实施方案的有13个省市,北京、河北、内蒙、吉林、安徽、浙江、山东、湖北、湖南、贵州、陕西、青海、新疆,这些省市的改革方案都在国务院101号和71号文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其他省市要抓紧出台实施方案,不能再耽误了,否则,设计单位就没办法推进改革。改制工作推进以后,我们的主要精力抓法律法规的制定,抓市场的监管,抓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

几年来,各部门、各省市对勘察设计管理工作和抗震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代表勘察设计司、抗震办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也得到北京市抗震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的支持,我代表与会的同志向他们表示感谢。

谢谢大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

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

2009年4月16-19日,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中国残联有关部厅及相关直属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计划单列市分管康复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康复部主任近1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尤红作了会议总结,就会议精神的贯彻,以及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战略目标,推动“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现将尤红同志在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印发,供各地学习贯彻。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

2009年5月在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09年4月19日)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

同志们:

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历时四天,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就要结束了。

这次会议内容多,质量高,收获大。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孙先德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残联、卫生部、民政部共同启动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的培育活动并进行了相关部署;作为会议承办方的江苏省和无锡市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残联分管康复工作的副理事长和康复部主任及有关社区康复专家参会;中国残联康复部和有关康复直属单位的同志参会并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江苏、北京等省交流了工作经验;会议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提出了要求;现场观摩了无锡市农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并听取了社区专家的报告。与会代表积极思考,广开言路,认真讨论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同时对康复工作如何把握大局、如何更有效地为残疾人服务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和意见。会议开得非常 成功、有效、实际。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1、分析了形势

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机遇期和发展期,在残疾人康复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下,全国康复工作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非常重要、必要和及时。

会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十一五”以来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成绩与基础,当前面临的有利形势和挑战都做了比较充分、深入、透彻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在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和有力的政策保障。但康复工作仍面临着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能力之间差距较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迎接挑战,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残联提出的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要求,认真分析国情、省情,立足于解决残疾人最基本的康复需求,全面推进、加快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

2、明确了思路

孙先德副理事长在会议上的主旨讲话,针对康复工作的 主要矛盾,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康复工作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一个主线,建设康复法规政策体系和康复服务体系两个体系,抓住社区康复、白内障无障碍建设、重点救助项目、康复宣传等四项重点工作。大家认为,这是针对目前康复工作现状和矛盾提出的有针对性并战略战术相结合的康复工作思路,也是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工作目标。这一思路和目标,既让大家看到了当前和今后几年的努力方向,又让大家感受到了一种紧迫,需要我们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筹划,紧锣密鼓。

3、交流了经验

会议围绕主题,进行了八个省的经验交流。江苏省全面介绍了本省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验;北京市重点介绍了残疾儿童义务康复全覆盖的有益尝试;湖北省侧重介绍了多层次培养残疾人康复人才方面的做法;河南省突出创建白内障无障碍省的积极探索;甘肃省就省级康复机构建设如何定位与管理介绍了经验;广东、辽宁、云南省就做好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交流了经验。同时,我们还观摩了江阴农村社区康复工作模式与成果。

典型发言和现场观摩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康复工作领域向大家展示了同样的工作成就。与会者认为,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尤其是这些典型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如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条件紧密结 合,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4、增进了了解

从这次会议的日程大家能够看到,从代表的发言当中大家也能感受到,康复部做了非常认真的商议和策划。考虑到新任主管副理事长和康复部主任比较多,我们力图通过这次相聚,会议和培训结合,达到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加强沟通,明确职责,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康复工作的进程和要求。会议期间,中国残联康复部的四个处室和中国残联康复直属单位及康复协会的同志首次向与会代表认真介绍了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各地配合的有关方面。各位代表借此了解了中国残联康复部及有关直属单位的工作范畴、工作进展情况并清楚了如何配合做好工作。同时,通过这四天的相处,各位代表加深了感情、增进了了解、加强了沟通,对于相互借鉴工作经验和启发工作思路,坚定做好今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起了积极作用。

二、需要共同探讨和关注的几个关系

先德副理事长的讲话,剖析了当前康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讲话中既有对康复工作的总体战略思考,又有具体战术打法,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依据。当前康复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归纳起来最现实、最迫切的主要是: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与康复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的矛盾;康复系统机构、设备、人才等康复服务资源的短缺与资源闲臵、浪费的矛盾等。我在去年聋康会议上曾说过,回顾多年来残疾人康复工作所走过的路,要逐步解决上述矛盾,至少有四个我们需要坚持的出发点:一是要干别人不干的事。针对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切切实实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拾遗补缺,逐渐树立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二是要干自己该干的事。紧紧围绕制约康复工作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等不靠,下真功夫想实招,真正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三是要干残疾人急需的事。立足残疾人最迫切、最现实需要,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四是要干康复事业必须的事。要在建立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为了认真贯彻孙先德副理事长的讲话精神,把各项康复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省还需要关注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关于康复事业与残疾人事业的关系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在处于最好的机遇期和发展期。中央七号文件的发布、残联五代会的召开,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的加强以及国家对残疾人事业在精力上、财力上、物力上、人力上的加大投入等等,都使残疾人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也给残疾人康复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面对的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随着残疾人事业的深入发展,残疾人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日益增长,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康复事业地位和重要性的认 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做好康复工作。近年来,康复工作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也实现了重大战略调整,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调整,由重点工程向全面铺开调整,由单纯完成康复任务向建设康复工作长效机制调整。康复工作思路的调整,正是迎合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大家需要思考的是:一是如何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势来推动康复工作,二是如何实现康复工作战略性转变。

2、关于医疗卫生改革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系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3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本次医疗卫生改革,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达到这一目标,仅2009-2011年,各级政府就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医改文件是大家的必读文件,每位主管副理事长和康复部主任一定要细读。其中相当多的内容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紧 密相关。一是意见提出,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建设,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支持改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定期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精神疾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三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医疗机构逐步实行属地管理。四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已经将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有关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等。

这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残疾人康复工作者应该思考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了解卫生政策、依托卫生部门、融入卫生体系。我们要借助国家下大力气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深入研究,寻找政策点和发展机遇,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借势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加速发展。要借助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时机,将残疾人康复充分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范围,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如为65岁以上老年人定期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等工作,都可以从中检查出残疾人。那么,残联与卫生如何衔接?残联要主动找到卫 生部门,把流程做好;要与卫生齐抓共管。这里面,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很多文章可作。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方面,要研究残疾人康复项目如何融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些都是与残疾人康复工作密切相关的。

残疾人康复工作实质上是国家卫生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多年来,卫生部门对这方面投入的精力、财力和人力都不足。残联系统做出了品牌、做出了形象、也做出了成效。但是不能代替卫生部门在这方面的主导作用。在工作实践当中,很多工作是离不开卫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卫生政策。所以各省一定要找到当地卫生厅,在国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中,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紧紧纳入当中,各省残联要采取积极态度,主动出击。可喜的是,中国残联与卫生部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各省残联康复部一定要和卫生部门达成共识,各项康复工作共同推进,要让卫生部门意识到、残疾人康复工作也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残联联手推进,将会共赢。

二要转变观念,调整重点,规范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残疾人康复事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以往的一些康复项目,将由重点转为非重点。比如,白内障复明工作,三年后要实现发现一例复明一例,残联就要将这项重点工作转为非重点。残联要立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随时调整工作重点。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改文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逐步实行属地化管理和全行业管理,无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这就意味着所有有医疗资质的康复机构的规划、准入、监管部门是卫生行政部门。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们要研究如何应对,如何加强自身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有医疗资质的康复服务机构想要有立足之地,必须要和当地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必须壮大自己,有立足之地,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3、关于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与康复人才培养的关系 在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残联组织的努力下,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康复机构为龙头,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基层机构为基础,并与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紧密衔接的康复服务网络。截至2008年底,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近2万个,中央—省—市(地)—县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但这其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康复机构网络运行的有效性;二是康复机构管理的规范性;三是康复机构运行模式的多样性。我们要坚持“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我们目前有甘肃省康复中心这样独立的康复机构,也有湖南省康复中心这样为我残联所用的民营的康复机构,也有像江苏无锡这样与卫生机构合作的康复机构。但 无论什么模式,残疾人得到服务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康复服务体系有了,康复机构建了,但康复人才匮乏。康复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制约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基层康复人员严重短缺,部分地区存在重设施建设、轻队伍建设的现象,一些地区人才留不住进不来,没有形成引进和激励人才的良性机制等。要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就要紧紧抓住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合理统筹,加快发展。

为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去年以来,中国残联在康复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如探索与高校合作办学等形式,开展康复人才培养;试点建立康复人才培训基地,拓宽康复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培训的渠道;协调卫生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将康复培训纳入卫生部门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范围;将全国高等院校康复相关专业开办情况信息公布给全国各地等。从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将连续3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康复人才培养,加大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区康复协调员等各类康复人才培养的数量与速度,逐步完善康复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我们将启动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用三年时间,培养几百名高素质康复人才;培训几千名在岗人员;培训几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各省残联要按照孙先德副理事长讲话中提出的“三年时间内通过中央、省、地、县分级师资培训使每一个城市社区 和东部农村社区、中西部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中都有一名可以向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服务的康复协调员”的目标要求,总体规划,制订方案,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坚持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一是面向基层,加大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康复服务能力;二是面对机构,加强各级康复业务机构骨干技术队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三是坚持规范培训和应急培养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好基础培训;四是坚持残联系统内外培训的方式,充分发挥本省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采取多途径办学,多层次培养、多形式授课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五是不断完善康复人才培养配套管理制度,协调解决康复人员执业资格和职称晋升实际问题,稳定和发展好康复人才队伍。

关于康复人才培养项目,大家要清楚的是:①中央级的人才培养是以面向各省、倾斜中西部地区为原则。②中央级培训的是师资,培训涉及康复各领域。③地方要摸清底数、按需上报、逐级培训、注重质量。

4、关于康复项目和整体康复工作的关系

各地要充分发挥康复项目的带动效应,通过项目的实施,以点带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有的地方残联康复干部还存在对项目等、靠、要的思想,这种思想不能有。各地既要利用好康复项目,强化组织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益,以项目为契机,争取政府领导的重视,配套资金的投入,使 残疾人受益面的不断扩大,又要处理好单项康复项目实施与康复业务全面发展的关系,通过重点工程和救助项目的实施,从整体上加强残联自身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设、拓展康复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项目的作用是什么?一是解决急需人群最迫切需求。二是要带动康复工作的全面发展的,包括康复理念、康复方法和手段以及康复管理。三是通过项目的运行,最终实现的是建立残疾人康复工作长效运行机制。各地要树立完成项目任务是手段,全面发展各项康复业务是目的思路。

5、关于社区康复与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关系 这次会议我们重点的一项内容,是启动农村社区康复示范县与第二批城市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培育活动。社区康复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平台,社区康复具有低投入、广覆盖、可及性强的特点。社区康复提供的康复服务主要依托社区资源,能够节省投入,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为残疾人服务,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各项康复业务都可借助社区这个平台开展工作,弥补专业机构康复的不足,可以就近就便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因此社区康复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各地要紧紧抓住社区康复与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这一关系,重视和做好社区康 复工作,推进康复在社区,服务在家庭,切实地、不打折扣地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关于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残疾人康复服务有赖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赖于各级各类卫生系统资源。这体现的是残疾人康复工作与卫生工作要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残疾人康复服务要针对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残联自身的优势,就地就便、因地制宜地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衡量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社区典型,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一是要树立典型。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树立有代表性、树得起、学得来的典型。二是不要只关注典型的树立而忽视整体,最终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社区康复工作。三是要学习社区康复的理念、运行方式和手段。

6、关于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的关系

一是资源的整合。康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统筹规划,共同协作,才能做好。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成功经验。要整合外部资源,发挥好 残联在康复工作中的作用,主动协调卫生、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整合相关服务机构和技术队伍等资源,使残联与卫生、民政、教育、财政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内部资源也要整合,包括三个中心、协会的资源,还要整合中央与地方残联、地方与基层残联的康复资源。二是资源的有效利用。要 “就地挖潜”,充分发挥现有的康复设备设施和人员,加大整合力度,尽可能将现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

7、关于康复管理工作和康复管理干部的关系

有人认为,康复工作什么人都能做。人不同,做出来的工作是不同的。什么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希望每个康复管理干部都要把康复管理作为一门科学。

这次开会,有17个分管理事长和16个康复部主任都是新到康复工作岗位的。这里有必要再谈一下康复工作管理和康复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康复工作是管理性很强的工作,康复工作人员要不断强化管理方面知识,提高康复管理水平和能力。

作为康复工作管理者,尤其是刚刚接手康复工作的新同志,要尽快熟悉工作,调整好心态,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提高宏观综合管理能力和微观项目管理能力,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干,更新康复观念,提升康复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同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 和开发现有人力资源,筑巢引凤,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臵,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创造吸引人才、激励人才、人尽其才的良性环境和运行机制。

我们将在年内成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召开第一届康复管理论坛——“康复机构建设大家谈”,邀请大家共同研究问题、交流经验、解决问题。这样的研讨会我们争取每年召开一次,以会养会,有文章就参会,大家来研讨康复工作。希望大家提早做好准备,多动脑筋,自由参会,形成常规,加强在残疾人康复工作理论上的研究。

希望大家思考一下关于继承与创新。

首先是工作理念的继承与创新。有些工作要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以前怎么做,现在就必须怎么做。从前做的好的,做的对的要发扬光大。形势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你就要思考“我要怎么做?”落脚点就是要勇于开拓创新。二是工作模式的继承与创新。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不见得要做最好的,要结合自身做最适合的。不要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一定要结合省情,关键要借鉴理念和方法。三是工作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要加强研讨,加强科学决策。

8、关于“十一五”康复任务完成的质和量的关系 “十一五”前三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747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完成“十一五”任务总量的90%,成绩斐然。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到,数字的背后,有多少残疾人切实受益;数字的背后,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水平如何;数字的背后,各康复业务是否均衡发展,薄弱环节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十一五”剩下不到两年时间需要思考,及时解决的。此外,截至2008年底,700多万残疾人得到社区康复服务,这与“十一五”2000万的任务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着力推动的工作。对各省的要求如下:

各省在确保如期完成任务的同时,要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和彩金康复项目督导检查,加强对工作基础较差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检查力度,加强康复经费管理和绩效考核,要保质保量完成“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各项任务。

最后,想说说关于抗震救灾工作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致使37万多人受伤,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全国残联康复系统迅速行动,团结一致,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领导下,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震后数万名残疾伤员康复工作的重任,积极部署、各方协调、赶赴灾区开展康复救援、做好接收地震残疾伤员康复工作,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无私奉献,敬业爱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受到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卫生部领导、四川省委省政府及重灾区党委政府、社会各界高度好评。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广东、上海、辽宁等省(直辖市)残联,在震后第一时间组成中国残联抗震救灾国家康复医疗队,赴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等重灾区,开展震后伤病员医疗康复工作。北京、天津等20个接收转运伤员的省根据中国残联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残联系统康复中心、辅助器具中心等康复机构的资源和服务网络的优势,积极开展地震伤员后期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配臵工作。

四川省广元市在此次大地震中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创伤。在数千地震伤员亟待康复医疗和训练的时刻,中国残联组派浙江、上海、广东、辽宁等省残联康复医疗队再次奔赴灾区,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对口康复支援。医疗队员发扬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的精神,以精湛的康复治疗技术、忘我的工作态度为地震伤员及时康复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减少了残疾发生,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地震灾区伤员的一致好评。

救灾工作得到了各省的大力支持,一直没机会向大家说声谢谢,在此,我代表中国残联康复部对在汶川地震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及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医疗队队员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会议的贯彻落实

1、领会精神,做好汇报 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会后,及时向本省党组理事会做好汇报,要重点汇报中国残联领导讲话主旨,新时期康复工作思路,贯彻落实会议的具体措施等,取得残联领导班子对康复工作重要地位的认同和支持。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2、抓住重点,做好落实

要注重学习和研究会议上强调几项重点工作,如康复政策法规建设、社区康复、白内障无障碍、康复机构建设、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康复宣传等。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拿出切实有力的措施。

3、做好沟通,加强统计

各省还要继续做好“十一五”任务和彩票公益金项目的统计工作,及时录入台帐和数据库。加强横向和纵向沟通,有关这次会议的贯彻和落实情况要及时报送中残联康复部。

同志们,回顾以往,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肩负重任,携手共进,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工作,紧紧围绕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主线,抓住关键环节,脚踏实地,努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千方百计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向为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而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返程顺利,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感谢江苏!感谢无锡!感谢大家!

第三篇:宋德星司长在全国港航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宋德星司长在全国港航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08-7-22来源:交通运输部

在全国港航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08年7月18日)

交通运输部水运司司长宋德星

同志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港航管理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本次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2008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国水运工作会的总体部署,认真总结了港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港航管理的发展方任务。

为筹备好这次会议,我部于年初在海南、广州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就港航管理工作的经验、成进行了深入交流。5月份,我部又召集部分地方港航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在一致的基础上,召开了本次会议,会议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会上,徐祖远副部长作了重要报告,与会代表围绕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对会议精神有了深刻大选副司长就开展水运管理规范年活动进行了说明。浙江、河北、湖北、上海等省市交通、港航管四位同志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会议内容丰富,务实高效,会议开得很成功。

下面,我对会议作简要总结。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作为建国以来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性港航管理工作会议,十分重要。部长作的主报告内涵丰富、方向明确、目标具体,工作重点突出,对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港航管理重要意义。这次会议主要有以下收获:

第一,总结了成绩和经验。代表们一致认为,会议主报告从七个方面高度概括了新世纪以来港作取得的成绩,对港航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催人奋进。改革开放以来进入新世纪后,水运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突出贡献。这些成绩是港航管理工作不断加强、锐意创新的结果。代表们认为,总结的四点体会,航管理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

第二,分析了问题和形势。与会代表们认为,会议主报告从行业发展的高度,认真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将影响到水运事业的发展,影响到水运进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提出措施、重点解决。代表们一致反映,主报告阐述了水运行业具度高、差异性大、专业性强、覆盖面广、安全责任重等五个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新形势对做好当前个时期港航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第三,明确了方向和任务。代表们认为,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努力实现港航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型港航管理部门的目标,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实部党组提出的做好“三个服务”、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业的根本要求。代表们表示,要深刻领会实理向服务型转变,建设服务型港航管理部门的实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三个更加、三个显著”,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规范管理务的基础和做好港航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切实将规范管理融入港航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强化监效能。

第四,提出了工作重点和措施。代表们认为,会议主报告根据我国水运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和要港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法制建设、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运输保障、信息化建设、安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内容具体、操作性强。代表们纷纷表示,将抓好落各地实际,有目标、有侧重地实施好会议提出的各项具体措施,并采用量化标准,对管理工作的效评,定期检查实施情况,扎实推进。

第五,启发了新的思路。代表们认为,会议主报告从树立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的角度论述航管理工作的本质,提纲挈领地指出了实现港航管理向服务型转变的方式方法,启发了港航管理工会议中,代表们广泛交流了港航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好的做法,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会议选河北、湖北、上海作经验交流。

浙江省交通厅倡导人性化服务,加强了窗口标准化、程序规范化、执法公开化、管理严格化建了“船舶办证一条龙服务”、“信用船户代扣代缴服务”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初步建立了办公自动交通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服务网络化的“数字港航”框架,实施了内河船舶稽征IC卡,推许可网上审批,初步构建了安全、便捷、优质的港航公共服务体系。河北省交通厅深入贯彻落实省的港口发展战略,出台了加快沿海港口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细化了行政许可权、处罚权和监督检的62项行政执法权,建立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行政执法体系;与辽宁开展了水运业联合审查水路运政联合执法进行了探索。湖北省交通厅狠抓港口体制改革、规划引导、岸线控制、现场监管

合五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进港口行政管理工作;明确了规费征稽管理主体,加强了规费征管工作;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对重点港口岸线的控制、临时岸线使用等制度,切实加强了港口岸线资源管市港口管理局在积极推进港口经营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了码头综合监管和分类管理机制,港与内港合一、港口与航运合一、公共码头与货主专用码头合一的管理体系;建立了多渠道培训干与上海海事大学合作建立了港航人才培养基地,采用各种形式,加快人才培养,为上海国际航运中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其他地方在港航管理工作中,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学习、交流和推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纷纷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努力实现港航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加快推进水路化,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有的代表提出,希望加强对港航管理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出台航运发展规划,统筹区域水运好费改税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水利、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协调。

有的代表提出,希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内河航道、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金政策,加快推进长江船型标准化;积极争取油价补贴等政策,降低油价上涨对行业的不利影响。有的代表提出,希望加快推进水运立法进程,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航道法》和《国内水路等的审核修改工作,加快完善《港口法》的配套规章。

有的代表提出,希望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深入研究地方港航一体化行政管理模式,整合资源,加快推进界河航道的管理体制改革。

此外,代表们还提出了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征收项目和标准、建立管理队伍的长效培训机制等意见。会后,我们将认真研究,对重点问题和急问题,尽快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分解落实。

代表们一致认为,会议提出了立足服务、规范管理的理念,努力实现港航管理向服务型转变的设服务型港航管理部门的目标,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凝聚了人心。代表们表示在今后将按照徐祖远副部长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加强行业管理,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

二、认真贯彻会议精神

面对水运发展新形势和港航管理工作新任务,各级交通、港航管理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入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工作。

第一,要认真组织学习会议主报告,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和日常港航管理工本部门、本单位的干部职工开展学习讨论,加大内部宣传和动员力度,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使广大

认识到建设服务型港航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要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建设服务型港航管理部门的内涵十分丰富,但由于不运业发展不平衡,基础条件、队伍状况差异较大,推进服务型港航管理部门建设的途径和重点也有各地要结合各自特点,脚踏实地,稳步推进。

第三,要细化方案,加强监督检查。要根据总体工作部署,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尤其要抓好基层单位对各项工作的落实,对各个关键环节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督促,做到责任明确力,措施到位。

第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充分宣传本次会议明确的港航管理工作的方和服务理念,重点宣传港航管理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充分展示港航管理队伍管理规范明、服务优质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营造促进水运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当前工作

今年时间已过半,我们一定要按照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本次会议的要求,突出重点,切实抓好

(一)抓好安全和保安工作。

昨天,徐祖远副部长强调了安全和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总体部署。奥运会召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要把安全和港口设施保安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港口和航运的安全、稳定、有序,以实际行动和出色的成绩迎接奥运会的在奥运会召开前和期间,要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合重点港口司,加强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要做好三峡水库满足175米蓄水条件相关的通航准备强三峡通航保障,做好应对大风、大雾、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准备工作,防范自然灾害影响水全。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尽力减少汛情和旱情对港航生产作业的影响,将灾害的损失控制在(二)认真开展水运管理规范年活动。

为加强行业管理,部决定开展水运管理规范年活动,徐祖远副部长昨天已就开展水运管理规范出了明确要求,肖大选副司长对规范年活动的背景、主题、内容和要求进行了具体说明,规范年活征求意见稿也已下发给大家,请回去后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反馈。经修改完善后,我实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下发后,各地要相应成立水运管理规范年活动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范年活动为载体,结合本地实际,丰富活动内容,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动港航干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要建立逐级报送制度,及动开展的情况,总结、交流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三)做好运输保障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全力做好各项运输保障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灾区重建的运输保障工作,保证灾区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铁水、公水联运的组衔接,做好“迎峰度夏”水路煤炭运输的保障工作;根据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对进口原油需求的析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和影响,合理调配运力,加快船舶周转,保障国内原油、粮稳有序。

(四)做好水运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部《关于做好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好本系统、本单位水运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工作,系统总结、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水运行业取成就和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声像、平面和网络媒体的优势和特点,统筹协调中央、地方主流媒体和媒体,以与航运、港口、航道有关的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政策和先进人物为载体,以具有标史意义的题材为亮点,制作一系列的专题专栏,集中连续报道,广泛开展宣传,形成声势,掀起热在做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下半年还将抓紧做好几项工作。一是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内水路运输条例》的调研和审核修改工作,争取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积极筹备长江水运发展小组第二次会议,进一步加快黄金水道建设;三是抓紧筹备召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层座谈会,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尽快开展联合调研等相关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四是尽快下发水路内贸集装箱方案,加快推进集装箱超载治理工作。五是抓紧制定和发布港口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综合水平评估工作。

最后,我转达徐祖远副部长对会议代表的再次感谢,并通过你们对广大港航管理干部职工为我业发展做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让我们把这次会议作为我国港航管理工作的新起点,按照部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规范管理,开创港航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业,促进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谢谢大家!

第四篇:周子学司长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周子学司长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11-13

加强资源整合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科学发展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体会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周子学司长党的十七大已经胜利闭幕,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和建设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报告在基本国情的认识、面临形势的把握、发展目标的确定和未来道路的选择上都出现了新的提法和表述,如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GDP目标”改为“人均GDP目标”,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将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等,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习十七大报告,结合当前产业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和信息化融合的新形势,就电子信息产业下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资源整合和发展方式转变谈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的阶段性新特征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和电子信息产业转型的新趋向,是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行业管理工作的立脚点和出发点。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要同时看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和发展基础薄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并存的现象明显。从电子信息产业看,当前在这个大背景下同样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的新特征,经过多年规模扩张,今年产业发展开始出现一些有别以往的明显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日趋迫切。主要变化体现为:

一是产业发展出现了不同于国民经济走势的趋向。从往年看,电子信息产业的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但今年开始出现相反的格局。从工业增加值看,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进入下半年增速才略有回升,8月份仅比全国工业高了1.3个百分点(去年同期是9.1个百分点)。从效益看,8月利润增幅为25.6%,比全国工业低11.4个百分点(去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从出口看,8月出口增幅为26.2%,比全国出口增幅低了1.5个百分点(去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从投资看,8月份增幅为29.7%,比全国工业低了6个百分

点(去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

二是内外资企业呈现相反发展格局。从往年看,三资企业一直是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今年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外资企业。从规模看,内资企业收入和增加值增速为22.4%和23.1%,分别比三资企业(18.1%、17.5%)高4.3和5.6个百分点;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63.4%,税金增长25.8%,分别比三资企业(15%、9.1%)高了48.4和16.7个百分点;从出口看,内资企业增长32.7%,比三资企业(25.1%)高了7.6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40.5%,比三资企业(22.7%)高了17.8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0.1%)。三是技术升级带来的结构和市场变化十分突出。今年信息技术转型对产业和市场结构影响特别明显。一方面,基础行业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8月,软件、元件行业收入增速分别比全行业高了3.9和7.7个百分点,但通信设备、家用视听行业却分别低了8.7和11.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整机更换的效应尤为明显,高低端市场呈现不同格局。由于结构升级,主要产品增幅同比均有所下降,如手机、彩电、集成电路、显示器分别下降32.5、6.6、28.6和43.3个百分点;但高端产品增长很快,以宽频、多核为主的笔记本电脑增速高达39%,占微机比重(62%)比去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平板电视在彩电中的比重(21%)同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液晶电视产销增速均超过50%。

当前产业出现阶段性的新特征,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国家宏观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同时暴露了产业基础薄弱和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这也预示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正在步入一个转型的新阶段,由此引发我们对未来发展道路的一些新思考:

第一,产业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是否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开始要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以加工出口和生态损耗带动产业增长的模式是否走到了尽头,下一步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模式是什么。

第二,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东中西部的产业梯度转移,但从现实看,沿海加工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向并不明显,相反更多的是转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我们在区域间的互动上应采取何种策略。

第三,国家为内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正在取得积极成效,这方面还有哪些改善空间;同时外资企业部分转移是否对产业带来影响(如规模、就业等),内资企业能否顶得上等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索。

第四,当前我国产业成本优势面临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周边地区又利用其市场、人力、政策和区位优势,对我产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应对竞争和利用其资源成为一个两难的问题。

二、科学把握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资源融合重组的新形势、新任务

十七大报告将坚持统筹兼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也是要求我们整合协调多方面的资源和环境要素,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科学发展。报告提出,我们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

个大局”;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些论述中有一些新的提法;一是将国内国际发展大局增加为坚持统筹兼顾的一个方面,强调主动认识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首次将信息化发展作为新形势新任务加进去,体现党中央对信息化发展和融合趋势的重视,并将以此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结合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融合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无论是技术、市场,还是生产环节和产业链条,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产业资源面临重新优化组合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推动产业科学发展,必须对这些方面统筹兼顾并加以优化整合。

1、信息技术升级使产业资源要素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信息技术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还是显示技术,都在孕育新的变革,这导致产业资源与驱动因素日益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首先,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数字化成为电子产品的主流,除了在听和看的产品领域(通信、音视频)不断扩大外,感官触觉(医疗电子、生物电子及各种检测设备)将成为数字化进军的又一大领域。其次,网络化趋势明显,产业资源的运用逐步从终端转向网络,基于网络应用的技术开发和业务经营日益成为主流。第三,平板显示技术不断兴起,CRT等传统产品面临转型甚至被淘汰的命运。从下一步看,生物技术、智能技术发展也将使产业技术发生新的变局。

2、网络和业务融合对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影响。一是网络融合,通信、计算机、电视网络加快融合,带来技术与业务的创新发展,整机界限日趋模糊,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二是软件与硬件的融合。软件和硬件关系日趋紧密,硬件通过软件提升功能,软件通过硬件找到新的市场,二者融合日益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方向。三是制造业与运营业的融合。电视、通信运营商不断介入制造领域,基于增值业务的产品定制步伐日益加快,融合互动成为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的基点。四是软件与服务的融合。基于软件开发的信息服务和行业应用日趋流行,收取服务费的商业模式日益取代传统的产品销售模式。

3、代工业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又出现新的整合趋势。近年来,跨国公司日益专注核心技术和业务,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趋深入。一是制造环节代工化。以台湾地区企业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优势,不断介入整机制造领域,在产业发展中占据强势地位,甚至出现产品制造通吃的苗头,使产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调整变化。二是非核心业务外包化。近几年印度、爱尔兰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大力发展面向欧美跨国公司的信息服务外包所致。服务外包的市场潜力巨大,据业内权威机构预测,至2010年,全球IT服务外包市场容量将达到数千亿美元。目前,外包趋势又发生新变化,传统的OEM、ODM向IDM+EMS发展的趋向明显,外包内容从单独的生产、设计转向综合生产、设计、材料、物流、维修、测试等在内的一揽子体系,而且生产、设计、服务重组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

4、企业并购发展推动新一轮的资源重组。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强并购协作力度,如索尼与爱立信,诺基亚与西门子、朗讯和阿尔卡特等通过成立合资公司,使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这也是跨国公司从全球范围内对产业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的体现。从国内看,跨国公司加快了对国内优势企业的并购步伐,特别在软件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同时,一些传统行业的大公司,在发展信息化时经常发生并购中小软件企业的现象;运营商和大型渠道商不断介入产业领域,部分品牌企业也面临被并购或整合的新形势。这些都将使产业资源发生新的重组。

5、生态设计要求对产业流程整合提出新的课题。当前,全球正兴起一股产品生态设计的热潮,引起这股热潮的是欧盟的EUP指令,即对用能产品的生态化设计要求,该指令于2005年7月出台,今年8月11日在欧盟各国正式生效,主要内容是针对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在内的用能产品,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对产品生命周期涉及的节能、环保要求提出了全面的框架性指令。该指令对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产业发展面临全新的理念,要求企业从设计源头重视产品的生态发展,并将生态评估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这需要企业结合生态要求,对产品的材料选择、工艺设计、生产流程、包装配送、回收处理等过程重新进行整合,以达到环保节能的最佳效益。

三、完善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思考

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更加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也对前述思考的几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结合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和产业转型的新形势,我们要通过加强资源优化整合,在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区域互动、发展生态设计上采取对策措施,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1、整合市场和企业资源,建立关键领域的研发协作体系。十七大报告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这也是电子信息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抓住国家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电视和互联网建设的有利时机,依托国内市场建立自主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加大对核心元器件和软件、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力度,要通过企业整合引导建立以大企业为龙头的行业创新联盟,争取在关键共性技术、技术标准、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实现突破,逐步推动自主创新取代加工出口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平板显示器件应作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重点。由于显示器件属于连接产业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应用范围极广,当前又面临技术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因此建议国家从战略高度扶持平板显示器件的发展,成立专项资金扶持技术创新,并对大企业的重组给予政策协调,以完善产业链条。

2、推动融合发展,打造大产业链条。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我们要按照这个精神,结合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融合趋势,大力打造大链条。第一,促进软硬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与硬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鼓励在汽车、医疗、机械等领域发展大宗软硬融合产品,并争取国家扩大对嵌入式软件增值税政策支持的范围。同时,鼓励软件技术和信息化项目在传统行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展壮大。第二,推动制造业和运营业融合互动。借助部行

业管理优势,积极为制造业和运营业的融合互动创造条件,以发展增值服务应用和开发高端整机产品为依托,加强二者在技术研发、行业标准、业务创新、服务贸易上的协作与融合,打造健康协调的大产业链条。第三,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和软件外包。要以信息化发展为契机,推动各种基于软件开发的信息服务,鼓励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创新。要在推动软件外包的基础上推动软件“内包”,鼓励和引导软件企业承接国内传统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

3、统筹区域资源,高起点推动东中西部互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必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精神,结合产业发展的特点,高起点推动区域间的互动。目前,中西部地区由于本身区位特点,并不太适合承接东部沿海的加工贸易转移,区域间的互动应依托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信息化应用状况,要以软件、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等高技术、低污染行业为切入点,高起点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我们鼓励东部沿海的软件和制造企业,到中西部发展产业,拓展商机;也建议国家对中西部高起点发展给予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以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升级。

4、促进生态流程整合,建立产业生态设计、评估和管理体系。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新的奋斗目标,这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也顺应了国际生态发展的潮流。我们要按照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结合欧盟EUP指令和我产业实际,建立生态设计、评估和管理体系。第一,整合产业统计及支撑单位的数据资源,对已有的产业生态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电子信息产品生态参数数据库。第二,研究制定电子信息产品生态评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重点产品生态参数课题研究,为制定行业标准和管理措施奠定基础。第三,加强宣传培训,引导企业推进内部流程整合,完善产品生态设计,建立生态参数档案和评估体系。第四,在适当时机,出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发展的管理办法,将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合格评定、技术支撑整合成系统规范的产业生态管理体系。第五,建议国家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试点行业,率先出台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部门管理规章,并从财政、税收上出台专项政策,对有毒有害物质替代材料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进行扶持。

5、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加工贸易,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十七大报告更加突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强调要树立世界眼光,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目前,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贸易顺差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我周边地区(如越南、菲律宾等),又在吸引外商投资上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其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很多跨国公司都前去投资建厂。我们要抓住时机推动国家出台扶持措施,引导国内优势企业到越南等国发展加工贸易,利用其市场、人力、区位和政策资源扩大经营,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缓解贸易顺差压力。具体可像当年新加坡到中国办工业园一样,通过政府出面,与越南等国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第五篇:建设部关于印发《全国抗震设防质量检查情况总结》的通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质[2004]15号 【发布日期】2004-01-29 【生效日期】2004-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建设部关于印发《全国抗震设防质量检查情况总结》的通知

(建质[2004]15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首规委、市政管委、农委、房屋土地管理局:

根据我部《关于开展全国抗震设防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建质[2003]174号)要求,各地于2003年8月至12月开展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检查工作。我部于2003年11月至12月组成五个工作组,赴山东、江苏、陕西、甘肃、天津、内蒙古、重庆、云南、福建、江西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抽查。现将《全国抗震设防质量检查情况总结》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地结合各自的检查,找出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工作,解决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一月二十九日

全国抗震设防质量检查情况总结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工作的管理,保证建筑工程各方主体在各个环节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我部于2003年8月27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抗震设防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建质[2003]174号)(以下简称《通知》)及《2003年全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检查要点》,在全国部署了抗震设防检查工作。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查、抽查的基础上,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部邀请有关专家和中国地震局的同志参加,组成五个工作组,对山东、江苏、陕西、甘肃、天津、内蒙古、重庆、云南、福建、江西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抽查,共抽查了20个城市的60个工程项目。

现将全国抗震设防质量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地抗震设防质量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抗震设防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对检查工作部署周密,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了检查的工作部署,各地市开展了自查,省(区、市)进行了抽查。陕西省共检查各类工程项目4591项,其中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415项、已竣工住宅项目1491项、在建砖混和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2403项、村镇建筑中的公共建筑282。江苏检查勘察设计项目2273项,施工、监理项目207项。福建共检查工程2113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非常重视,一些地方还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进行了通报,要求其建设各方主体认真研究改进措施。江西、山东、天津、江苏等地在检查结束后立即进行整改,并及时向我部报告了整改情况。我们认为,各地检查的情况基本反映了近几年全国工程抗震设防的全面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各方主体的抗震意识明显增强。在这次抽查中,绝大多数建筑工程能够按照法定基本建设程度开展工程建设,落实责任制,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95)及新老《建筑抗震设计规划》(GB1-89、GB50011-2003)的规定,采用正确的抗震设防标准,在执行强制性条文等方面合格或基本合格。各地均结合新规范的学习,开展各种培训,努力提高技术人员对抗震技术标准的理解。不仅一些老抗震设防区对规范执行得比较好,重庆市、江西省南昌市等新抗震设防区,建设各方主体也对工程抗震设防规范的执行比较认真。

(二)加强管理,抗震设防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几年各地对抗震设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执法力度也随之加大。如陕西省抗震办在对渭南国贸中心工程进行超限审查时发现该工程未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擅自改变设计层数,造成严重的结构隐患,省建设厅及时发出通知,责令该工程停止施工,并明确在结构安全隐患解决方案未经批准之前不得复工,不得验收,不得预售、销售和交付使用,并由渭南市建委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进一步的处理意见,在陕西建设行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云南在抽查中严格把关、严格要求,对红河州等地存在设计质量问题的项目通报全省,要求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并责成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实施完成后报省厅备案。

(三)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与施工图审查制度为把好抗震设防关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设部于2002年颁布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1号)。北京、上海、江苏、福建、甘肃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令,较好地开展了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如北京今年共审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7项,江苏12项,对在抗震设计中易出现问题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就把了一道关,为在施工图阶段进一步进行抗震设防和结构安全性审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次抽查的项目中,很多2001年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立实施以前的项目,都把抗震设防的内容作为管理、把关的重要内容。各地的主要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江苏、云南等省的做法,按照地方法规对全部工程或部分工程实施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完成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以后,方可进入施工图审查程序。二是福建、甘肃等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做法,将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作为施工图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施工图审查阶段对抗震设防严格把关。

(四)重视对小城镇和村镇建设抗震设防的指导。各地根据我部《关于加强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建抗[2000]18号)精神,明确提出了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时增加抗震防灾的内容;并明确将村镇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公共建筑、中小学校、乡镇企业、三层以上的房屋工程作为抗震设防的重点,必须按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如云南省建设厅出台了《云南省高烈度小城镇建设抗震工作要求》,要求位于高烈度区的小城镇在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和农房建设中考虑抗震防灾要求,并在总结村镇震害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带有不抗震房屋震害图片和抗震房屋正确建造方法的农房抗震图集。内蒙古通过编制农村民用住宅抗震样板图集、对乡镇助理员进行抗震知识的培训等活动,加强对村镇建设抗震设防的指导,同时,还建立了鄂尔多斯市柴登乡、泊江海子镇生态移民的民房抗震试点工程。江苏、江西、福建等地因地制宜,编制村镇建设抗震图集或是建立专门的抗震示范小区。

二、抗震设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抗震设防管理发展不够平衡。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抗震防灾意识和建设管理力度不同,使得城市与村镇、老抗震设防区与新抗震设防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抗震设防管理水平有较大差距。村镇建设、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抗震设防管理尤其薄弱。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的抗震设防管理有待加强。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开发区项目自行管理,并享有“特事特办”等优惠政策,导致抗震设防的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二)抗震设防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勘察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

(1)勘察深度和工作量不够,特别是钻孔数量不满足规范要求,标贯试验次数少,勘测点取样不足,对砂土、粘土试验工作不够,分析评价简单等。

(2)不做波速测试,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主要依据经验判别,缺少依据,个别场地土类别划分甚至存在明显错误。

(3)液化评价准确性差或计算方法错误,对液化地基的地基基础设计建议不合理或未做建议。

(4)不了解地基基础的分析在抗震方面的要求,勘察报告中没有将抗震设防内容放到应有的位置,对不利地段地基基础设计建议不合理或未做建议。

(5)勘察人员及管理人员对规范的使用在理解和运用上滞后,有的甚至使用已废止的规范。

2.设计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

(1)结构设计总说明不规范。在总说明中遗漏应说明的内容,术语不妥,材料要求不明确等,有的甚至引用过期的规范或图集。

(2)对抗震概念设计掌握不够。有的工程平面或竖面不规则严重,导致扭转效应或薄弱层,又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多层砖房纵横向墙体布置差别很大。有的高层建筑剪力墙分布不均匀导致刚度偏心严重。有的钢筋砼建筑梁的截面过大,导致“强梁弱柱”等。

(3)计算书审查责任制不到位。有的工程无计算书或计算书内容不全,缺周期、剪力、轴压比等主要计算结果。有的结构计算书无计算人和审核人签字。

(4)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不够。有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输入参数不对,导致计算结果明显不合理,又没有引起注意,也就没有采取相应的调整、优化或加强措施,造成质量隐患。

(5)审图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施工图审查发现不了问题,意见书不规范或过于简单,对审查意见的落实没有提出要求。

3.施工、监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

(1)对资料重要性认识不足,施工过程的记录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形成资料,缺项目,缺数据,缺内容,缺签字。如钢筋、水泥等原材料材质证明未注明进场批量,隐蔽验收纪录未注明材料批次,焊接试验没有焊工姓名等,不利于追朔。

(2)不重视施工组织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甚至引用作废的标准。

(3)质量管理的责任制不落实,技术方案的控制、预防措施不力,造成工程钢筋定位、箍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竖向钢筋接头错开做法等不满足规范要求。

(4)缺少必要的检测,如没有回填土密实度检测报告,未进行结构实体强度检测等。

(5)监理大纲、规划、日志、监理通知单、施工方案及施工日志的编制、填写内容简单,缺乏指导性,无法准确反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状况。监理工程师监理不到位的情况比较严重。

三、关于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抗震设防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的地震形势依据十分严峻,抗震设防质量管理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抗震设防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建筑工程各方主体在各个环节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是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加强全国城乡建设统筹管理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对抗震设防质量的监管,力争做到抗震设防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一是要把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落实到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各级管理部门要严格管理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对开发区、新区、工业园区内建设项目抗震设防的管理。

二是要特别加强对村镇建设及位于城乡结构部、城中村项目抗震设防的指导和管理。对于法律法规规定应该管的,必须做到管理到位,对于未纳入建设管理范围的工程,如农民自建房等,应加强指导。

三是要加强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执行防震减灾法等法规的检查,从项目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依法抓好抗震设防好管理工作。各地要针对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还应提出今后管理上的具体措施。

(三)提高责任意识,保证抗震设防质量

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对抗震设防应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建设单位要加强质量管理,认真执行有关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要求有关单位按照国家的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还应加强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建筑专项审查必要性的认识,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确定的超限高层建筑范围,主动报审。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和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新规范、新标准的学习,严格把关,认真执行国家关于抗震设防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保证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正确把握审查尺度,不断提高审查水平。要在执行新规范、新标准和法规方面严格把关,对抗震规范中禁止采用的结构体系要明令禁止,保证审查图质量。

质量监督部门要把抗震设防内容作为质量监督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四)加强学习,提高抗震设防技术水平

要鼓励技术人员之间的学习、交流、研讨,增强技术人员对强制性条文的理解;要及时研究工程抗震设防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鼓励技术创新;有条件的单位还应为开展抗震科研创造条件,为相关抗震技术标准的制订和修订以及整个行业抗震设防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

要定期组织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展技术交流,统一思想,对标准规范中未明确规定的技术问题,及时向规范标准管理组咨询或组织专家集体讨论,提出符合地方实际、切实可行的审查指南或制定地方标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关于印发《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通知(%BB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通知(%BB.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