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李竹成副司长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函(%BB[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8:0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李竹成副司长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函(%BB》,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李竹成副司长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函(%BB》。

第一篇:关于印发李竹成副司长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函(%BB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人教综函[2002]63号 【发布日期】2002-08-12 【生效日期】2002-08-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印发李竹成副司长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函

(建人教综函[2002]6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李竹成副司长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印发你们,供参考。

建设部人事教育司

二○○二年八月十二日

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建设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 李竹成

(2002年8月5日)

同志们:

为期两天的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在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各项任务,很快就要闭幕了。下面,我对本次会议作一个小结,并就大家讨论中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会议的基本情况

本次会议是在进入新世纪和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以后,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召开的。部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傅雯娟同志昨天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她首先传达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然后认真总结了第三次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建设教育工作的成绩,分析了当前建设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阐述了加强建设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建设教育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全面提高建设职工队伍素质,为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服务”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部机关科技司、建筑市场司、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城市建设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等单位的领导通报了行业发展情况和对建设教育工作的要求。昨天下午,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对雯娟同志的讲话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与会代表普遍反映,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对各地建设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大家认为,会议对第三次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的工作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也是客观的,工作的部署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建设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会议期间,大家讨论了《关于全面提高建设职工队伍素质的意见》和《2002-2005年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培训规划》两个待议文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下发。

今天上午,北京、上海、湖南、陕西、广东、黑龙江等六个省市的有关单位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这些经验都是各地结合建设职工队伍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他们的经验各有特色,进一步丰富了本次会议的内容,也为我们兄弟省市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希望大家认真研究并学习推广这些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各地实际,不断创新,大胆实践,促进建设教育工作的发展。

总之,这次会议会期短,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与会代表集中精力,畅所欲言,使会议开得非常圆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突出重点,抓好建设教育培训工作

本次会议把“全面提高建设职工队伍的素质,为建设事业改革和发展服务”作为今后建设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当前,建设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搞好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和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

(一)关于领导干部培训问题。本次会议上,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结合建设系统行政撤导干部队伍实际,我部拟定了《2002-2005年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培训规划》征求意见稿,会后将与中组部协商,争取得到中组部的支持并采纳大家的意见修改印发。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是建设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其专业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的高低对建设事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各地要高度重视建设系统公务员队伍的培训,把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去抓。首先要明确职责。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涉及省地县等多个层次,又涉及政治理论、专业理论、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内容。其中政治理论培训由各地组织部门和建设行政部门负责,我部主要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专题研究、法律法规培训等三类培训。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我部主要负责副省级以上城市、省会城市以及各省(自治区)建设系统行政主管部门正副职的各类培训和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领导干部的专业理论培训,同时负责组织选编相关教材。地市级行政领导干部的专题性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及县级以下行政领导干部的各类培训由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第二要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我部负责的培训工作分别委托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和建设部干部学院具体组织实施。这些培训基地也要根据行政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选配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讲课,提高教育质量。我部将加强对领导干部培训的检查监督和质量评估。各地也要重视培训基地的建设,选好点,提出要求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领导干部的培训质量。第三加强协调,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解决调训难的问题。同时积极争取领导干部培训专项经费。第四要狠抓落实。各地要根据本地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队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地方组织部门共同做好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据我们了解,贵州、江苏、四川、广西等省市已经和组织部门共同开展领导干部培训工作。

(二)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问题。生产操作人员培训是今后建设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由我们行业的特点决定的。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是长期困扰建设事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必须坚持贯彻“先培训、后鉴定,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安全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培训。特别是安全培训,建设部颁发的安全培训规定,要求新上岗人员必须接受20学时的安全培训,所有操作人员每年必须接受15学时的安全培训,各地要加强对安全培训的复检工作。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着手开发一批符合农民工培训特点、针对性强、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满足生产需要、体现技能培养特色,具有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对此,我们已组织有关省市开发一批土建类技能培训教材,拟于年内出版。

(三)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工作。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十分重要,对于促进建设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办好职业学校作为建设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并落实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当前要重点办好中等职业学校,扩大职业教育和培训规模。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办学体制的改革,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深化,而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从指导思想到办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真正做到面向实践,面向生产一线,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才能生存和发展。要通过严格建筑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和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切实落实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要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培养毕业生直接上岗的能力,满足行业发展对生产一线实用人才的需求。不管以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如何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是与我们行业关系最为密切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根据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对所在地区的各类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指导。

(四)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西部人才开发工作。除了要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和生产操作人员培训外,还要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同时要做好《建设部西部地区建设人才开发工作计划》的落实工作。今年下半年,我部和国家人事部即将共同举办一期中西部地区城建规划局长高级研修班,培训经费由人事部、建设部共同负担;今年九月将选派两名博士服务团人员,由中组部统一派往西部地区挂职;为了做好选派著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活动,我们和部科技委共同挑选了十余个专题,目前,大部分省市已根据各自需要提出了需求计划,我们将从九月起选派专家到西部地区开展专题讲座活动,所需经费由我部负担。

(五)加强培训市场的管理。首先要改革培训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培训社会化、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也就是说培训市场也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和风险等市场机制来配置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满足个人、企业的需要是培训机构生存发展的关键。今后,除了培训机构要承担一部分政府交办的任务外,培训机构要面向市场,面向需求,自主办学,自主培训。同时,要逐步取消现行的培训设点审批,打破行业垄断和人为的培训市场分割。第二是要实行教考分离。对资格性培训,实行培训单位备案制度,严把资格考试关。培训单位不能参与资格考试、发证等工作,资格考试、发证由政府授权的机构统一组织,保证资格考试的客观、公正,从而促使培训机构优胜劣汰,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第三要建立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加强对培训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查处治理力度,努力培育规范有序的建设教育培训市场。

三、建立并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素质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行业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职业秩序的一面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是发展建设教育事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如何建立和实施生产操作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和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规范化管理等问题,是在本次会议讨论中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问题。

建设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经就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印发了《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地和劳动保障部门协商开展工作。在组织实施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l.关于职责分工问题。两部《通知》已明确,建设部归口管理的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要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管理和指导下,由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这就明确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生产操作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责任和权力,这是建设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紧密配合、加强协作,把建设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引向深入。需要注意的是建设行业不分通用工种和行业特有工种,只要是建设部归口管理的职业工种,均按两部《通知》精神执行,这一点与其他行业不同,要与当地的社会保障部门解释清楚。

2.《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通知》指出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经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合格者,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核发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在《职业资格证书》上加盖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只有“一证两印”,证书方可生效。具体发证的程序,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可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商定。

3.关键岗位“一岗两证”。针对建设行业用工实际和行业特点,对涉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关键岗位,除《职业资格证书》外,还必须按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取得《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也就是说,关键岗位生产操作人员必须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上岗。我们将充分听取各省市的意见,组织制定建设行业关键岗位目录和岗位标准及考核题库,尽快完善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4.对农村大量进入建设行业的劳动力等普工的发证问题,各省市能否制定一个统一的办法,或是继续核发《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并使之成为参加初级工职业资格鉴定的必备条件之一,这一问题需要各省市进一步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建设行业形成统一的管理要求。对于普工问题,各地要认真对待,这是行业劳动就业准入的大前提,一定要有培训的要求,必须坚持先培训,后就业。

5.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规范和鉴定题库的使用问题。建设部与劳动保障部初步商定,建设行业全产操作人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组织制定,两部共同颁发,《标准》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近期我部准备与劳动保障部共同审定土建类若干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由两部共同颁发。关于鉴定试题库问题,两部的意见是,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组成部份,作为国家题库的分库,由建设部负责开发和管理,两部共享。各省市开展技能鉴定,只能从各省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取试题,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以便于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当前,在尚未开发国家题库之前,各地均应按建设部统一的题库进行技能鉴定工作,以保证标准、命题的统一,保证鉴定质量。

6.鉴定机构、考评员队伍建设。当前,首要工作是抓好鉴定机构建设,各地要积极的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建设一批满足建设行业需要的鉴定机构。对过去已建立的鉴定机构,按照鉴定站的设置标准,采取由两部门共同认定的方式,获取鉴定资格。对新审批的鉴定机构,也要由两部门共同研究商定。对于考评员队伍建设,各地也应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组织培训,共同核发考评员资格证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鉴定机构、考评员队伍的管理,加强监督,以保证鉴定的质量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7.鉴定收费。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协调,减轻农民工经济负担,解决好收费问题,不要把它作为创收渠道。

关于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并与劳务企业资质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劳动力市场管理的结合问题,傅雯娟部长在昨天的报告中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省市要按部长要求,认真研究,提出并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人员素质保障制度。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建设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信息统计工作。我们正组织开发建设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软件系统。这套系统的建立,将直接服务于培训、鉴定管理、题库管理、证书管理、统计等工作,同时也可直接服务于施工管理部门进行劳务企业资质审查对证书的查核管理,这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为制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关于改革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从业资格制度问题。昨天,雯娟同志在讲话中已经就改革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制度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说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已经列入即将被清理的行政审批项目之中,大家对改革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从业资格制度必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且要求非常迫切。现在我就大家比较关心的从业资格制度什么时候实施,及如何实施问题作一点说明。2001年建设教育处长会议上,我们拟定了《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征求意见稿。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根据大家意见,对《暂行规定》进行了修改;二是成立了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制度目录课题组,课题组由部人事教育司、上海市、湖北省的有关同志组成,经过三次会议讨论修改,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建设行业从业资格制度目录。由于建设行业从业资格制度涉及面广,有的专业意见比较一致,有的专业意见分歧较大。我们经过研究,准备分两批实施。对专业设置意见比较一致的十四个专业,先行实施。对设置意见分歧较大的,逐步论证研究。三是积极与人事部协商,研究从业资格制度实施问题。总的来说,人事部对我部提出的改革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从业资格制度的意见是支持的。人事部委托我部起草了《人事部、建设部关于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从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准备两部部文形式印发。目前,文件初稿已送人事部。经征求人事部意见,准备近期召开一次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论证会,将邀请部分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及行业有关专家参加,重点就建设行业从业资格的专业设置是否科学,与其他行业是否有交叉,建设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职责等问题广泛听取意见。我们将把两部文件征求意见稿复印给有关单位,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我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制定《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标准》、《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学历认定、考试考核办法》以及与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制度相配套的规章,并组织编写各专业考试大纲、教材以及建立题库等工作。各地要按照我部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从业资格制度的培训、考核考试、发证等各项工作。在从业资格制度实施工程中,要注意与现有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的衔接,避免增加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负担,避免重复培训、重复评价。对原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证书》者,可继续在原岗位使用。对其中符合本专业从业资格考核认定条件的,予以认定。对转岗、换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按新的专业参加从业资格的培训、考试或考核。

第三,关于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我部在建立执业资格制度工作方面起步较早,进展较快。目前,已在建设行业逐步建立了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等七个执业资格制度,加上正在筹备的建造师、景观设计师执业资格制度,基本形成了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体系。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部在执业资格管理上存在着执业资格专业体系设置不够科学,部分专业之间执业范围有交叉,对国外的体系、模式和我国国情研究不够充分,资格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对这项制度的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各地反映较大,我部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要求我司专题进行研究。最近,我们已完成了《关于建设部执业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报告》和《建设部执业资格制度管理模式的研究报告》,起草了《建设部执业资格制度工作管理办法》等,分别提经了部常务会议和职业资格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部常务会议原则同意我司提出的执业资格制度管理模式和实施方案,总的思路是要按照专业技术复杂程度及职业后果对执业资格实行分类管理。对技术复杂、职业后果严重、直接影响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专业建立国家资格制度,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具体实施工作将授权独立于政府和行业协(学)会的机构实施。其他专业实行行业自律管理,由行业注册师协(学)会负责实施,在行业注册师协(学)会尚未建立或自律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将采取一些过渡措施,待条件基本成熟时,再转移到相关的注册师协(学)会去实施。我们根据部领导的要求正在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四、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建设教育工作

在新的发展时期,搞好建设教育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参加会议的同志回去以后,要及时传达好本次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为了做好今后的建设教育工作,在这里,我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领导。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于建设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全体建设教育工作者和各级领导要真正树立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实施科教兴业战略,把建设教育作为建设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常抓不懈。

其次要转变观念。九五期间,建设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面对我国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新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比较单一,与外部关系较少。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搞教育培训要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要与从业人员的个人职业资格紧密结合,我们不能只是关起门来搞教育培训,我们要了解行业,熟悉行业发展中的各项改革措施,要善于与相关部门协调关系等等。要调整建设教育工作的重心,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行业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上,要改进建设教育管理方式,增强服务意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要研究建设教育工作的政策问题,重视建设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在研究制定建设事业发展计划的同时,要把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考虑,统筹安排。要把建设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讨论研究,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切实转变工作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政府职能部门把管理的重点从培训过程或具体办班、发证转向宏观调控、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我认为,当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搞好人才预测,制定培训规划;二是搞好制度建设。包括干部培训、继续教育等制度。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建设培训市场有序、规范运作。

第三,要改进工作作风,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建设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为了保证建设教育培训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管理,既要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防止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当前,做好建设教育工作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要协调好与人事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关系

按照国务院的授权,人事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分别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关系最为密切的部门。长期以来,建设行业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中开展岗位培训、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在生产操作人员中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这些工作主要以建设行政部门自行管理,特别是已经成立了相应的培训考核机构。现在要建立职业资格制度,要实行考培分开,国家统一证书的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地方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的关系问题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国家人事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是综合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归口管理职业资格制度工作,建设行业的职业资格制度应该纳入到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中去,接受他们的指导和监督。在这方面必须要讲大局。至于如何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我部已经和人事部作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各地也应和当地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互相理解和支持。

二要协调好与建设主管部门内部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

为了加强建设教育工作,教育培训工作要由教育部门归口管理是完全必要的。但不是说,所有的培训班都要由教育部门来办。教育部门应该象刚才讲到的要转变职能,要主动了解行业的需求,抓好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计划,以及监督管理。我部的做法是,我部规定人事教育司是教育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部属单位、学会协会的年度培训计划实行统一审批,我部明确规定各业务司局一律不准举办任何培训班,对于部的重点工作,确实需要培训的,由业务司局提出重点培训计划,由人事教育司统一委托有关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各地要加强对建设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加强协调配合。

第四,加强建设教育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搞好建设教育工作,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建设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教育工作者除了一般公务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还应热爱建设教育事业;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要善于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培训工作中,使建设教育工作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建设事业的发展,服务于建设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特别是要熟悉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制度、规定及现代教育培训理论;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调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等等。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得学习,不断更新自已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学习,不研究,对许多新出台的制度、政策、法规以及改革措施,你自己都讲不清楚,那就无法去开展工作。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建设教育工作做得好,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对当地的建设事业发展有较大贡献,必定于那里的领导重视建设教育以及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队伍。今后,我们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帮助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建设教育干部队伍的建设。广大建设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加强学习,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我们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的能力。要树立解决问题靠协调,通过协调解决问题的观念。要主动开展工作,以诚心、耐心和尊重对方的态度去做协调工作。不要简单地等靠上面的文件有个明确的规定,有的是等不来的,有的即使等来了,也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协商来解决。所以,提高协调能力,也是对建设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素质要求。同时,建设系统广大建设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交流,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增加建设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办了《中国建设教育》刊物,并在沈阳建工学院支持下,开通了中国建设教育网站,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些渠道,及时交流信息。

同志们,搞好建设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刚刚开过,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发展我国职教事业高度重视。建设教育的中心是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也对行业在发展职业教育工作中的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建设行业,由于行业特点和实际需要,长期以来,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建设教育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也具有一支敬业奉献精神的建设教育工作管理队伍。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就一定能把建设教育工作做得更好。让我们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开创建设教育工作新局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7月13日)

胡锦涛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教育工作经验,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一、充分认识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勤勉工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新中国教育的6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的60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出了十分重要的结论。一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四是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些重要结论弥足珍贵,已经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得到体现,更要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牢牢把握并不断丰富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有力迎接挑战,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推动科学发展。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培育文明风尚,增强民族凝聚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问题是: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满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我们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里,我想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强调几个问题。

第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我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要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落实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责任,积极推动建设覆

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要把是否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推动优先发展教育合力,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要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抓好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各个阶段和领域,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切实把实施素质教育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改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状况。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把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机统一起来,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更加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更加重视发展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能力和水平。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教育改革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日益广泛深入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有益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竞争力。要积极吸引更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计划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要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提高对留学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第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性任务。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近年来,我国在保障教育机会公平方面迈出重大步伐,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促进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推动教育公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促进教育公平,要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要实施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要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

推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要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

第五,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结构培养质量需求变化情况,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落实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政策,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为教师发展成长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加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完善绩效考核,发扬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力戒浮躁,形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

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三、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出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好、落实好。第一,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抓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制度

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增强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协调性、实效性,建立健全统筹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教育改革和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机制,建立健全推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坚持和完善公办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逐步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第二,着力动员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动员全社会一起努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要鼓励和支持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要完善相关政策,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三,着力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伟大实践。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用主要精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改进领导方式,发扬校内民主,开放社会监督,以优异工作业绩赢得教师、学生、家长信任和支持。

同志们,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必将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世纪。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刘延东)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刘延东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开得很成功。正如与会同志所概括的,这次会议时机关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昨天上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两天来,同志们认真学习和深入讨论了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一思想,交流经验,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京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各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家一致认为,会议的召开与《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不仅对推动未来10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家一致认为,参加这次会议深受教育、倍感振奋,通过学习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增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和决心,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刚才,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4个部门和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湖南、重庆6个省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还提交了书面材料,交流了学习体会和工作打算。大家的发言讲得很好,对深入落实会议精神很有启发。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和开好教育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强调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号召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献。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入阐释,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讲话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1 认真贯彻落实。

会前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很多重要指导意见。中央的坚强领导为《教育规划纲要》的成功制定提供了根本保证。按照中央要求,制定过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采取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方式。由5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11个战略专题组,100多位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咨询组,两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收集各种意见建议460多万条,征求了中央各部门、各省区市、各民主党派中央、社会研究机构、各级各类学校、驻外使领馆等660多个单位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意见,在境内外召开座谈会、研讨会1800多次,有35000多人次参加,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是历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所没有的。

《教育规划纲要》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一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思想基础,贯彻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强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体现雪中送炭。五是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努力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全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六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突出改革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七是坚持依法治教,体现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与科技、人才等中长期规划纲要相协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央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地加以坚持。

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

第一,提高认识,增强优先发展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优先发展的重大意义作了深刻阐述,突出强调了教育的全局性,指出教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了教育的基础性,指出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强调了教育的先导性,指出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加快经济 2 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依靠教育的优先发展;强调了教育的民生性,指出一定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统一思想,坚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必须全面深刻地领会和理解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战略任务,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两大重点,把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作为两大保障,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第三,抓住关键,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要求。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重点,突出了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强化了各项保障措施,并提出了本届任期内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任务和责任定位,紧密结合实际,把握重点领域和政策导向,选准工作路径和着力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第四,更新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既有对我国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弘扬,也有对国际先进教育经验的借鉴吸收,集中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必须学懂吃透,自觉融入具体实践,形成富有特色、符合规律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带动教育水平的提升。

第五,凝聚合力,明确发展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提出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动员和号召全社会共谋教育发展大计,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投入到培育人才的大事业中,推动教育实现更大跨越。

二、正确把握若干重要关系,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这次会议明确了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部署,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也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切实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里,我结合同志们讨论中反映的意见建议,强调一下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的8个重要关系。

第一,优先发展与服务全局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我们党执政60多年的一条宝贵经验。教育的率先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教育的投入必将加倍回报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这也是纵观世界发展历史得出的深刻启示。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关键阶段,教育的支撑地位更加凸显。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体系,形成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 3 机制和制度规范,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同时,必须指导和推动教育事业服务大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水平,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的关系。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由教育的公益性质所决定的。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点。教育公平关键是机会公平,要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上,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特殊教育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等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教育投入增长较快,为解决公平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按照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今后教育投入还将有较大增长。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一定要把有限的教育投入使用好。特别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把资金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把钱花在刀刃上;注重教育事业的科学管理,避免大手大脚、资源浪费;注重发挥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奖励优秀,鼓励争先,使教育投入产生更大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规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今后10年,要继续提高教育的普及水平,重点放在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普及率还不高的薄弱环节上。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更加注重提高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防止单纯追求规模、搞外延扩张而忽视教育质量的倾向。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健全质量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使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鼓励更多的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探索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途径,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师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素质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第四,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意志,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职责,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单纯依靠政府资源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这就要求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支持教育发展。一方面,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与重点领域,将政府资源主要用于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另一方面,要放宽准入、完善政策、规范管理,更多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多元主体办学,多种形式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五,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和校际发展差距较大,解决教育问题的基础与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既要对教育改革发展进行全局谋划、整体推进,也必须注重因时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首先必须确保全国一盘棋,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实际出发,4 探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各级各类学校要分类指导,合理定位,找准问题,突出重点。整体部署要体现一致性和协调性,分类指导要体现特色、激发活力,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发挥出来。

第六,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教育事业关系长远、涉及全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特征,更加凸显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性。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求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必须只争朝夕,奋发有为,全力以赴去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还不富裕,不能超越现实条件和承受能力,定过高指标,提过高要求。要统筹考虑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既确定鼓舞人心的发展目标,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合理期望;又实事求是,选择好可行路径和务实措施。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防止留下后遗症,确保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七,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的关系。办好中国的教育关键靠我们自己,要从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吸取营养,从基层生动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人民群众的需求中找准努力方向。同时,我们也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多样文明相互交融的新趋势,瞄准世界教育改革发展前沿,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视野,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借鉴各国教育思想精华和办学经验,以开放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扩大,一些先进理念和新鲜经验被介绍到国内,我们要坚持立足国情、为我所用,促进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和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与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更好地结合,立足国情而不自我封闭,开放包容而不盲目崇拜,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第八,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当前,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和改革攻坚阶段,新问题和老矛盾容易在短时期内相互叠加和集中凸显,扩大开放条件下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加剧,统筹好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尤为重要。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同时,注重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使之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关系全局,要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抵制国内外不良思想的干扰,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主导权,这是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考虑到教育改革复杂艰巨,涉及面宽,社会期待很高,某些方面认识不尽一致,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采取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路径。重大改革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关键性改革发展项目要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中央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战线的主要工作。会后要抓紧传达学习,研究贯彻意见,尽快部署落实。5 这里我再强调4点要求。

第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把教育改革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落实工作,明确责任要求和工作进度。分管领导要全身心投入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中央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措施,扎实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积极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要探索完善督查协调机制,通报情况、跟踪检查、密切沟通,加强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确保中央重大教育决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二,启动项目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本届政府任期内启动的10个重大项目,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载体,也是突破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难点的有力抓手。要搞好论证测算,抓紧启动,集中力量办成几件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教育发展增添后劲的大事。对这些重大项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工作力量和工作经费,提出进度要求和考核指标,确保落实到位,抓出成效。要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通过全程跟踪服务和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项目资金要严格管理,程序公开透明,保证可操作、可监控、可评估,使每一个项目都成为“阳光工程”。

第三,推进改革试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会后将下发《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要按照统一部署,试点先行,加快推进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10个方面的系统改革,力争在本届任期内取得突破。要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局面。

第四,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集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总书记和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教育规划纲要》的基本内容、重点亮点和制度创新,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典型,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争取社会正确认识改革、最大程度地理解和支持教育。要在全社会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尊重教育规律,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互动,营造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7月14日)

第四篇:李卫红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卫红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关于当前形势的分析研判

2011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家语言文字、机关党建和离退休干部工作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突出主题、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背景下,我们的各项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理论武装、哲学社会科学、国家语言文字、教育出版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就哲学社会科学而言,《决定》着眼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具有专业优势思想库等重要任务。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而言,《决定》将语言文字作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同时提出了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等多项任务和要求,这就为语言文字应用开辟了实践空间,提供了有效载体。就出版工作而言,《决定》将出版工作纳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从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作出部署。就机关党建工作而言,今年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将赋予机关党建工作新的使命和新的内涵。

但同时还要看到,当前我们的各项工作依然面临很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国和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但要把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从一般性号召转变为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实现九大体系建设目标还缺乏清晰步骤和有效抓手,解决科研评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等热点难点问题还缺少细化的程序规则。二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普及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法律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立,但推广和普及程度不平衡的状况依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任务十分繁重,语言文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配套的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三是教育出版转企改制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要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真正成为合格市场主体,成为全球教育出版市场中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出版企业,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四是新时期机关党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五是十八大召开前,意识形态领域可能会面临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干扰,各种各样思想文化的交锋碰撞,这对我们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关于2012年重点工作

2012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机关党建和离退休干部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紧紧围绕中心和大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两办转发的《繁荣发展意见》为主题,以提高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主线,把握方向、遵循规律、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通过管理创新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新成绩。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要紧密围绕实施语言文字规划纲要,以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为目标,以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为重点,以应用能力提高为关键,大力推进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育、文化紧密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教育出版工作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党组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强资源整合和重组,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积极创新业务形态,努力实现发展新目标。机关党建工作要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动力,以加强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为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离退休干部工作要以纪念离退休干部工作30年为契机,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是继续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教材和研究生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工作,按计划实施研究生思政课新课程方案。二是制定和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做好研究生新课程任课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探索建立思政课骨干教师社会考察基地。三是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总结推广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和教师共同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建设。四是加强宏观指导,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体系,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情况的督查力度。

第二,以创新体系构建为目标,全面启动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一是深入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精心做好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二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专项,努力推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力作;三是启动新增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和文科实验室,进一步完善重点研究基地体系;四是组织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启动科研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五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发展报告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普及读物项目,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六是以专题数据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人文社科研究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七是召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工作会议,推动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第三,进一步深化教育出版体制改革工作。一是召开高校出版社改革发展座谈会,研究制定《关于推动高校出版社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出版社转制后的发展目标、思路与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校出版社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出版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数字出版工作。二是按照中央部署,按期高质量地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三是继续实施名刊工程,进一步提高名刊的办刊水平和名刊工程的整体影响力。四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全力打造有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

第四,扎实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与应用工作。一是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开展宣传培训。二是制定《外文使用管理规定》,建立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外文使用和管理的规范。三是加强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明确各地二、三类城市分阶段达标评估任务,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评估工作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四是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工作。五是组织开展第1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做好与语言文字常规工作的衔接与融合,突出部门、行业、地方特色,加大对农村和民族地区的推进力度。六是进一步丰富拓展“中华诵”品牌内涵,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系统全面推进“中华诵·经典诵写讲”工作。七是推动各地按计划完成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试点工作,探索在港澳地区开展机测试点;继续推进“汉语能力测试”试点和“汉字水平测试”工作。

第五,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工作。一是做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发布以及后续的宣传、培训、实施及相关配套标准的研制工作。二是制定《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在完成标准通则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公共服务领域分则。三是稳步推进新时期普通话审音工作,着手开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及时解决社会急迫的语音规范问题。四是开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测查认证工作。五是继续推进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建设和“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六是及时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启动英文译本翻译出版,抓好语言舆情监测工作。七是编制《少数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启动少数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

第六,切实做好机关党建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各项工作,努力营造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二是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完善多种学习方式,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水平;三是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制定《教育部机关深入开展走进基层、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师生调研实践活动的意见》,扎实开展机关作风评议,推动做好整改落实工作;四是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五是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强党风廉政监督检查;六是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七,扎实推进部机关及部属高校离退休干部工作。一是以多种形式组织离退休老同志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二是组织召开部机关老同志第十四次党建工作会议,开展“五好支部”和“四好党员”评选表彰,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三是组织编撰《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工作30年》,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30年纪念和表彰活动。四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的意见》,启动部属高校示范性中心创建工作。

《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22日第3版

第五篇:关于印发《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通知(%BB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抗办函[2001]25号 【发布日期】2001-09-07 【生效日期】2001-09-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印发《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通知

(建抗办函[2001]25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规划(建设)司,总后营房部,武警总队,有关企业集团:

现将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印发给你们,望认真学习,努力开拓进取,进一步搞好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的抗震防灾工作。

附件: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建设部抗震办公室

二○○一年九月七日

林选才司长在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全国抗震工作会议开了两天,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部党组的高度重视下召开的,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俞部长等部领导倾注了大量心血,部常务会讨论通过了会议文件,对会议的筹备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在会议期间,俞部长主持会议并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刘部长做了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反映非常热烈。从刚才三个组的发言来看,大家对会议的评价非常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这次会议进行总结。

一、对会议成果的评价

总体的评价就是:领导重视,准备充分;文件重要,经验丰富;会议及时,意义重大。具体评价有三点。

(一)与会代表对俞部长、刘副部长的讲话反响非常热烈。

与会代表讨论反映,刘副部长作了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九五”抗震防灾工作取得的八个方面的成绩,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十五”抗震工作的方针和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八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大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方针和指导思想没有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提得比较明确、准确。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方针就是“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城乡并举,突出重点;依法监管,常抓不懈”,这是针对“十五”期间抗震防灾工作的形式和任务提出来的,是非常重要的。

俞部长讲话强调了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市场主体各方如果不按照法律法规、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进行抗震防灾工作的,要追究他们的责任。行政管理部门把不合格的、不符合抗震防灾要求的工程项目当作合格的工程项目批准实施的,要追究行政领导的责任。俞部长的重要讲话,为抗震防灾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大了力度。俞部长着重指出了当前建设工程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质量事故层出不穷。某些新建工程由于利益的驱动留下不安全隐患等问题,平时没有地震的时候反映不出来,一旦发生了地震,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俞部长还特别强调要着重抓好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包括抗震设防区划的编制实施,要抓好工程勘察的薄弱环节,以及实行严格的设计审查制度,建立抗震防灾人为责任事故的追究。俞部长讲话、刘副部长的报告会后将印发给大家。大家普遍认为,参加这次会议增强了抗震防灾的意识,增强了责任感,明确了工作的任务、工作的目标和工作的重点。

(二)大会经验交流材料是我国“九五”抗震防灾工作经验的集中体现,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大会一共作了十几个经验交流报告,每个经验交流材料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安徽省建设厅的经验交流材料强调了抗震管理实行“规划把关、设计审查、开工否决”的抗震防灾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把好抗震防灾工程质量的经验,很有代表性。云南省建设厅的经验交流材料着重介绍了开展恢复重建工作“领导重视,明确责任,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科学管理”的经验,对震后救灾、恢复重建起到了指导作用,使丽江、宁蒗、姚安等地震后恢复重建工作搞得非常好。江苏省建设厅介绍了“建立法规,加强监管,严格审查,全面推进现有工程抗震加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和村镇抗震防灾工作依法推进抗震防灾工作”的经验。河北省建设厅介绍了“加强法制,综合管理,震前预防,震时救灾,震后重建”的经验,河北专门出台了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管理的条例。山东省建设厅介绍了:“提高认识,筹备资金,编制规划”的经验,提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施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与城市开发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各系统的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维修相结合”这五个结合的方针,提高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经验是:“建立抗震防灾工作管理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在全面实施抗震加固和新建设防措施的同时,开展宣传演练”。包头市建设局介绍的经验是:“党政高度重视,总结震害经验,严格实施抗震防灾规划,多方筹集资金,恢复生产生活,高质量、高速度全面重建家园”。喀什市政府介绍的经验是:“实施老城区抗震加固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把党和政府对老城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爱护送到千家万户,做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教育部介绍的经验是:“严格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开展首都圈教育部直属学校的抗震加固工作”。另外还有三个科研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理工大学、超限高层建筑专家审查委员会介绍的超限高层的审查、抗震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城市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软件,这些内容非常好,丰富了会议内容,明天我们还要到唐山实地考察。这些经验非常丰富,大家可以互相借鉴。还有许多部门、地方的经验,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大会交流发言,希望大家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其他省、市、部门好的经验,做好我们的工作。

(三)会议讨论情况及建议。

会议主要是对条例、规定和审查要点进行了讨论,我看主要是对条例和规定大家谈得比较多,因为审查要点技术性比较强,再请一些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来讨论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对条例、规定主要提了五点意见和建议,第一是要明确工程抗震的管理范围、工作内容和职责。第二是要明确管理部门、业主、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等各个方面的责任,同时要明确对他们的责任追究的内容。把俞部长强调的内容体现在条例中,要明确建设市场各方都应该对抗震防灾负责。第三是条例要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相衔接、相协调、相一致。要与防震减灾法、建筑法、规划法以及质量管理条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等相关法律法规协调一致,不能有矛盾。第四是条例的名称建议修改,我们现在叫《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大家认为“抗御地震灾害”这个名称不容易理解,建议改为《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管理条例》,明确为建设工程的抗震防灾管理,内容包括新建工程、现有工程、城乡建设抗震防灾等。第五是对《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也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制定一个技术性的标准与该规定配合,技术标准包括规划编制的深度、编制的要求、名词解释、技术术语等等,这个技术标准作为部门规章的附件。这些建议对我们修改条例、完善规章都非常有帮助。大家希望条例修改要加快步伐、加快进度,尽快上报批准出台,为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奠定基础。

在讨论中还提出了五个问题。第一,我们当前任务非常繁重,工作内容非常多,人员比较少,没有专门的机构,希望引起重视。在刘副部长的报告中讲得非常明确,机构设置分三类,一类是高烈度区的省市,应该有抗震防灾的专门管理机构,如云南、江苏等设立独立的抗震办公室;第二类是抗震管理工作职能要有人管有人抓,合并设置机构也可以。第三类也可以设置事业单位的管理机构,赋予行政管理职能。我认为地方的抗震防灾管理机构设置问题需要多呼吁多反映。另外还涉及到职责的交叉问题,相互制约影响工作,我们应通过制订法律法规来明确职责分工。第二,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管理职能作用,做好抗震防灾工作。抗震防灾管理工作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要落实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每个具体实施的部门去把好关。第三,抗震防灾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要引起重视。主要是指一些开发区、高新区等,其抗震防灾管理工作没有完全纳入到整个建设管理体系中去,脱离抗震防灾的监督管理。第四,抗震防灾管理要从结构安全入手,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引起业主的重视。也就说建筑结构和地基基础安全有问题,没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领导肯定要重视,业主也会重视,结构和地基基础的安全问题谁都不能马虎,从这里切入去管理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第五,大家希望部抗办或者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经验交流和学术活动,学习借鉴各地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了解国外的一些地震震害经验。这些活动过去搞得少,没有很好地组织开展起来,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批评。今后,学会、行业组织、部门、地方和部抗震办可以组织一些交流活动。

对大家提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希望上下共同努力,加强调查研究,要针对机构改革、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如何建立抗震防灾管理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二、对抓好当前抗震防灾工作再强调四点

俞部长、刘副部长的讲话都讲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确了,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再强调四点。

(一)要理清思路,依法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

刘副部长的报告讲到,抗震防灾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项目的前期立项、规划选址、场地勘察、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审查、开工许可、竣工验收各个环节都涉及到,哪个环节漏了,抗震防灾的措施就落实不到位。

1、要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管理抗震防灾工作的职能和责任。按照《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国发[2000]14号文规定,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负责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抗震防灾管理的一个综合职能部门。我们要依法来界定我们的职能,明确我们管理的内容,该我们管的我们要管好。我感觉到有些地方的管理工作还是按照过去的思路去管理,这种观念要调整。我觉得必须要依法来界定我们的职能,明确我们的责任,该管的管到位,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调整过来。《防震减灾法》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行政执法主体之一,对工程建设违法违规行为有处罚权的部门,我们制定《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管理条例》,就是要界定我们的职责、范围和管理的内容,这样我们按法律来管理才能够管好。过去很多工作都是按行政手段来管理,你多管点,他少管点,互相争互相吵,这也不利于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管理体制。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还有一个观点也要明确,就是抗震防灾管理机构或者抗震办监督管理抗震防灾工作,有的工作是直接管理,有的是参与管理,有的就是监督管理,不能什么都是抗震办来管就算管了,不是抗震办管就不算管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职责分工部里三定方案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抗震防灾管理纳入规划许可、设计审查、招标监督、施工许可等各个环节,要监管起来,要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体系。在基本建设审批制度中,保证抗震防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落实,这样才能管理到位。比如在设计审查阶段我们就提出了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或一些特殊工程在方案阶段就应该审查把关,在扩初设计中也要进行审查,还有施工图阶段的审查,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每个阶段有人审核,有人管理了,抗震防灾工作才能监管到位,不留空白。

2、建立人为责任追究制度。谁管理谁负责,不是我们管理的,我们不要把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比如抗震防灾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执法主体之一,业主就是执行的一方,在条例中应该规定业主必须执行抗震防灾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不执行就要追究责任,同时也要明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单位各自的责任,还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责任。条例规定以后,我们就按照条例去监管,一旦出了人为的责任事故,就应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建立社会的监督管理制度。这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建设项目的业主或者勘察设计单位,如果不执行抗震防灾强制性条文,那就要进行暴光,还要依法进行处理,老百姓也可以进行监督,购买的房子必须要具有抗震能力,如果不具有抗震能力,群众可提出意见,甚至不购此类房子,社会监督的力量会越来越强,有些项目严重违反了抗震规范造成结构不安全的,我们就得暴光,房子出了质量问题,就要停止使用。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人大和政协监督的作用。社会监督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们要建立这个制度。在社会监督中有一点要引起注意,就是在宣传报道上要掌握政策,不要引起群众的恐慌心里。

(二)搞好一个规划,两个体系,三个设防。

1、一个规划。就是要抓好抗震防灾规划和设防区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这是抗震工作的龙头。抗震防灾规划和设防区划的编制依据是城市规划法,抗震防灾规划作为一项专项规划。国务院国发[2000]14号文件明确要求要编制抗震防灾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要深化对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抗震设防区划是抗震防灾规划在设防方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已经明确,经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可以作为设计的依据。抗震防灾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设防区划三个层次,所以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经费应该由省、市财政安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能力的规划单位、勘察单位、科研单位等进行编制,编制好以后要论证、修改,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大、中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要报建设部批准,中小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要报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企业抗震防灾规划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

2、两个体系,一个是行政法规体系,另一个是技术法规体系。行政法规体系是我们依法管理的基础,没有行政法规,我们的管理就没有法律依据。技术法规是行政法规的支撑和基础,行政管理工作要靠技术法规作为支撑。所以部里非常重视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的制定,特别是这两年加大了制定和修订的力度。这两个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我们的管理工作就有法可依了,有技术标准作为支撑了。

3、三个设防。一是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横向要覆盖到所有的建设工程,纵向的覆盖到市、县、乡的建设工程,都要进行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二是旧有建筑的加固设防,不具备抗震加固能力的房屋,我们要进行加固,使它达到抗震设防的标准。各地要分门别类进行加固鉴定、制定加固计划,进行重点加固,无加固价值的建筑要通过城市改造拆除。三是村镇建设抗震设防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把这三个设防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大家提到两个具体问题,抗震加固检测、鉴定的单位,要不要实行资质认证问题,由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全国统一设资质现在也不成熟。二是房地产部门也要对房屋进行鉴定,能否统一起来,协调起来,也请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研究考虑。因为质量条例中规定,凡是超过使用期限的建构筑物都要通过鉴定,而且要有具备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去鉴定,鉴定以后能用的继续使用,不能用的要进行加固或拆除。

(三)加强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监督管理。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必须要严格按资质标准对市场准入进行管理。二是要按照勘察设计管理条例规定的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要求,要进行监管,勘察成果报告要纳入审查的内容。

我想强调三点,第一点是对场地的评价问题,应该严格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规定执行。《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重大工程项目和容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要做场地安全性评价,不要任意扩大范围。第二点是所有工程都要按照工程勘察技术标准进行勘察,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第三点是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必须纳入施工图设计审查,作为前置的审查,审查合格的勘察报告,才能作为设计的依据,这样就能确保勘察成果报告的准确性。

(四)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抗震设计规范。规范的修订工作96年立项,历时4年完成,总结了过去十多年的经验,做了许多研究和试验,出了很多新的成果,这些成果已在新规范中得到应用。新规范是2002年1月1日执行,在这期间我们要组织规范的学习培训和贯彻的准备工作。部抗震办和标准定额司要研究如何贯彻,要把规范的学习贯彻与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的继续教育结合起来,作为必修课的一个内容。我们要培训骨干人员,部里组织培训和地方组织培训要结合起来,真正使新规范得到贯彻落实。

三、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把部领导的讲话和会议文件带回去后,向主管部门和领导汇报,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召开贯彻落实会议,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尽快落实到基层。会议讨论的文件,也希望大家回去后组织进行讨论修改,8月底寄建设部抗震办。争取《规划管理规定》年底出台,《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管理规定》年底部里讨论通过并上报国务院,争取国务院尽快审议出台。当前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困难,机遇就是社会各界都在重视工程的质量,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以后,大家都不敢马虎、不敢大意,这个时候我们抓抗震防灾应该是好的机遇。再一个好的机遇是住房的实物分配改变成货币分配,老百姓拿钱去买房子,他要买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结构安全、有抗震能力的房子。说明群众抗震防灾意识增强了,再加上部领导很重视,这都是抓好工作的好机遇。困难确实也不少,关键是我们要克服困难,要努力地开拓工作,我们有利条件很多,大家要坚定信心,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扎扎实实把抗震防灾工作搞好。

另外,我强调一下设计体制改革工作,希望各地建委、建设厅抓紧。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两个改革的文件,99年出台101号文件,2000年出台71号文件,为了推进改革进程,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又发了建设[2001]102号文件,这是个操作性文件。

为了落实减免税问题,我们和税务总局一起调研,又出台了财税字[2001]60号文件,调整勘察设计收费的文件也将很快出台。我认为现在关键是抓落实,有这么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各地一定要抓好落实。据初步了解,现在地方出台了勘察设计实施方案的有13个省市,北京、河北、内蒙、吉林、安徽、浙江、山东、湖北、湖南、贵州、陕西、青海、新疆,这些省市的改革方案都在国务院101号和71号文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其他省市要抓紧出台实施方案,不能再耽误了,否则,设计单位就没办法推进改革。改制工作推进以后,我们的主要精力抓法律法规的制定,抓市场的监管,抓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

几年来,各部门、各省市对勘察设计管理工作和抗震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代表勘察设计司、抗震办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也得到北京市抗震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的支持,我代表与会的同志向他们表示感谢。

谢谢大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关于印发李竹成副司长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函(%BB[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李竹成副司长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函(%BB[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雄在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李雄在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昨天,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在传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传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1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刘延东国务委......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心得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心得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振奋人心的事。温总理在会议上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

    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改革 优化结构 全面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讲话 刘延东 2014年11月6日 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

    在全国林木种苗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全国林木种苗建设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会议期间,周生贤局长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今天下午6个省(市)和林科院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大会发言。这次会议只有......

    李立国在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积极实施“敬老爱老助老工程” 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们在邯郸隆重召开全国社会养老服......

    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为期三天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马建堂局长传达了xx总理和xx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作了题为《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奋力实现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

    在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在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水利部副部长 胡四一 (2009年2月15日) 同志们: 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结束。现在,我就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