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
XX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村主任助理 XXX 我是一名 2009年 9月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大学 生村官,现担任滇滩镇XX村主任助理、滇滩镇团委副书记 和XX村团总支书记。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根据十七大报告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 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县委提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新 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 我利用社会调查期间, 问计于群众, 了解群众的愿望, 倾听群众的呼声, 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 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腾板公路沿线镇政府西北方向,距腾冲县城 43公里,距镇政府 14公里,座落呈三角形,主要居住汉、回两种民族,辖有杜家寨、黄牛山、金孙、下XX和上XX 五个自然村,共分成 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 537户,总 人口 2490人,党员有 82名。耕地 3798亩(其中水田 2231亩,旱地 1567亩,是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行政村。整个 村地形复杂居住比较分散, 村主路全长 13公里, 9公里基本 建成沙石路面,另有 4公里尚未完善,大部分小组道路尚未
硬化、田间道路尚未建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锡矿业和种 植业。拥有两所完小、两个卫生室,但基础条件较差,根据 村情两所完小和卫生室有待合并。
二、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XX村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烤烟。2009年为贯彻县委提出的“ 323”战略,积极 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种好两棵树、提升一片叶”的发展 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林泡核桃 3947亩(其中连片 2506亩, 零星 1441亩。2009年种植业销售收 入达到 124万元。目前全村有锡矿企业 1厂 6车间,特色养 殖户 2户(豪猪、兔子,村计划发展红花油茶 1610亩、加速发展、实施蔬菜订单农业。
2、农村经济情况。2009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 12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442万元,占 36%;畜牧业收入 305万元,占 24.8%;渔业收入 2万元,占 0.2%;林业收入 20万元,占 1.6%;
二、三产业收入 359万元,占 29.2%;工资 收入 100万元,占 8.1%;农民人均纯收入 3843元。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 粮食价格有所上涨, 但基本被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 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新品
种覆盖率低。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 次较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四是农民自身素质 的问题。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使得农业新技术 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XX村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 为主,无产后加工处理,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组织化程度 较低。农田灌溉沟渠严重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 分田间道路尚未完善、小组道路尚未硬化,文体活动设施不 健全,部分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清洁能源使用户还少, 部分房屋年久失修。该村的土地较为分散有的成梯田状,致 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 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2、村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村民各自为 阵,缺乏龙头企业、经济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村里缺乏 第三产业,村财收入低,不能满足村民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一些村民对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不了解,缺少就业机会,缺 乏种植技术,信息闭塞,增收的渠道相对狭窄,家庭生活负 担较重,导致收入偏低。
3、农村基础建设有待完善。截止 2009年底村 440户通 自来水, 97户饮用井水, 537户通电, 437户通有线电视。
缺乏必要的垃圾收集体系,人畜混居,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卫 生,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安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弱势群体 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缺乏多种形式的文 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4、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当前, 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 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 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 存在 “小富即安” 心理, 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 低下, 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 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 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 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 质方面, 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
5、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 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 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 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 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
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 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收 入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难于发挥村党组 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同时由于包产到户 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 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 划在本村难于实施;四是没有相应的软件配套设施,致使接 收新信息、新事物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 地加以推进”。就XX村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当前思路
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 化、农民知识化、村风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 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 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与 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 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 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 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至少一 项致富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 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 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 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风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 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村主路、小组道路等基础设 施建设投资,改善农村环境;制定农村规划,推进现代化农 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继续推行农村饮水改造、沼气、人 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 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 好的文明村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 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 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完善“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 求,针对我村的实际,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工作提出几点建 议:(一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富村
1、特色经济林种植。响应政府号召,进一步扩大种植 规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但种好更重要的是管好, 按照“一分种、九分管”促使XX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更上 一个新台阶;
2、蔬菜种植。在政府的倡导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改 变原有的蔬菜种植形式,实行连片种植打特色,零星种植促 增收,做到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子,统一组织生产、统 一产品质量、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策划宣传, 扩大销售渠道;
3、突破畜牧业。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继续倡导畜牧业 发展,不但要发展好现有的豪猪、家兔养殖,并要结合实际 发展切实可行的畜牧养殖产业,最主要的是突出特色,以点 带面的发展;
4、贯彻落实“林、饲、菜、畜、沼”循环发展思路, 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引进特色产 业,为XX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奠定坚实 的基础。
(二加强技术推广,实现科技兴村
1、构建技术平台,整合推广资源。培育新农民,树立 新风尚,打造村民“求变、求富、求强”的团体精神,广泛 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 种疑难问题,使XX村农民及时有效地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2、引进品种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引进新品种, 发展多样化种植,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效益,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加快引进推广转化速度快,农民易接 受,使用效果好的设施栽培、管理、加工、畜牧养殖、兽医 防疫、农田灌溉等技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XX村耕 地质量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 打造XX村绿色品牌。
(三综合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建村
1、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普及推广太阳能, 解决村民生活热水,在原有沼气户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沼气 池建设,并专人负责管理维修。通过沼气和太阳能的
利用, 减少森林消耗,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力争将XX 村建设成清洁能源示范村;
2、完善配套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改善生活设施条件, 将全村现有的传统蹲坑厕所改造为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组 织农民绿化庭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完善道路硬化、沿外循环线两旁建设环村庄绿化带,绿化美化村庄,创建舒 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整合锡矿、河道沙石、煤等资源。建立管理制度, 严格管理,严格开采,实行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在开采的同时做到“安全第一”,并注意好资源保护、环境 保护,坚决铲除私挖乱采行为,并做好尾矿库建设,保护好 下游农田;
4、整合土地资源。组织力量,配合实施好“兴地睦边” 工程,提高土地利用率“小田改大田,低产田改高产田”, 达到机械化耕作,提高项目区农业收入。
(四 加强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强村
1、培育骨干人才,对优秀青年农民要倡导参加园艺、果树、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学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 经营的村民致富带头人。重点对村组干部、专业农户、农民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进行职业教育;
2、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依托全国农业科技 入户示范工程,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 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物化补贴入户、农业机械入户等活动。提高科技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 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3、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抓二 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工作思路,首先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 动力,并努力创造条件,面向市场对劳动力进行“定单”式 的培训,“菜单”式培养,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与就业能
力。努力壮大“打工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外一方 面要加大劳力输出的组织化管理,切实保护村民的正当合法 权益。
(五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支部带村
1、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健全X X村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健 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 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一事一议”“四议 两公开”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 施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和落实《村规民约》, 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 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 行义务的责任。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党总支及下 设党支部班子建设,围绕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五带 头”的基本要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好“创先争优” “三查三看”活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XX 村党总支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六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村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提 高办学质量。按照教育发展规划,将目前的两所完小合并并 扩建成为标准化小学。实现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置、校园规模、班容量等五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2、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大力加强村文 体活动中心建设,为农民提供文体活动场所。普及有线电视、部分户宽带网接入,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娱乐。改善村卫生 医疗室建设,完善医疗设施,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 卫生服务;
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 核心,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农村特困群众生 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 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 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 度。总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源 辟路,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 点。按照县委提出“做活产业、做优环境、做强组织、展示 特色、构建和谐”的农村发展战略,干群一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XX社会和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2010 年 7 月 12 日
第二篇:安庄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根据十七大报告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前我市提出的“大学生兴村计划”的统一安排,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我利用社会调查期间,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完善配套水系,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安庄村地处台陈镇西南部,东临107国道,近邻京广铁路,距集镇中心1公里,辖有蒜刘、于庄、大王庄、小杨庄和安庄等五个自然村,现有村民512户,总人口2179人,共分成7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有44名,耕地1820亩。2006年村经济收入达到了5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安庄村农业和各项用水主要依靠地下井水,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位于120-150米之间。整个村庄地形相对平缓,是我县一个中等规模的典型农业村。安庄村的村容村貌较为整洁,但村内绿化程度较低。住房基本上都是砖瓦结构,部分田间道路、村庄巷道尚未硬化,绝大部分农户以煤和秸秆为燃料,建有幼儿园、小学、卫生室、农民科技书屋等,但基础条件有待改善,安庄村已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近年来宗族势力复兴,矛盾突出,严重影响村民自治与乡村民主。特别是自8.26洪灾以后,许多房屋以成危房,需要及时维修或推倒重建,植被大部分损毁,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
二、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安庄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在第一产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由于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所限,经济作物种植很少。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粮食单产较过去有所提高。全村今年种植大蒜近300亩,平均亩产1000公斤,由于今年大蒜价格较去年低,每公斤大蒜在1.2元上下,亩净效益1000元左右,经济收入较往年有所下降。农闲时期,劳动力以外出务工和手工业为主,占到全村人口的1/5。目前全村有冷拔丝、油料、零售等商业经营9户,电气焊和机械维修3户,农产品加工2户,大型养殖场2家,厂房25间。
2、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粮食在作为口粮的同时,全村每年可出售小麦85万公斤,玉米43万公斤。高效农业种植户不多,规模不大。其中无公害蔬菜种植户20户,共100亩。年收入30万元。二是养殖业。全村现生猪存栏500头,肉、蛋鸡3万只。年收入在80万以上。三是运输业。全村现有大型运输车辆3部,中型运输车辆7部,大小三、四轮农用运输车50台,从事运输行业15户。四是外出务工人员。目前该村在外务工人员283人,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以技术工和劳力工为主。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新品种覆盖率低。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较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四是农民自身素质的问题。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农民因文化水平低,缺乏竞争力,在非农领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减少了增收的机会。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安庄村全部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缺少产后加工处理,产业链条短,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农田灌溉沟渠严重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部分田间道路、村庄巷道尚未硬化,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绿化率较低,普遍采用传统旱厕,养殖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清洁能源使用户少,部分房屋年久失修。该村的土地较为分散,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和用水成本,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二)、村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村民各自为阵,缺乏龙头企业、经济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村里缺乏第三产业,村财收入低,不能满足村民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一些村民对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不了解,缺少就业机会,缺乏种植技术,信息闭塞,增收的渠道相对狭窄,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导致收入偏低。
(三)、农村基础建设滞后。目前村内电线老化且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垃圾收集体系,人畜混居,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卫生,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安全。医疗条件差,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四)、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06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安庄村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风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至少一项致富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风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农村环境;编修农村规划,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村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村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富村。
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一村一品” 在稳定经济作物、适度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蔬菜、果品,突出“一村一品”,在我县提出“学青洲、比贡献、促发展”的基础上学习高新技术,先进经验,将安庄村建设成为设施农业示范村。
1、果蔬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以“户户有大棚”为目标,新建10栋塑料大棚,运用现代化种植技术,种植反季节蔬菜,并辐射和带动其他村设施蔬菜的发展,新建枣、梨、杏等果园150亩。2.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大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区800亩、机耕道路500平方米,将安庄村建成为我县旱作节水农业示范村。
3、建立节水管理机制,积极探索运用经济手段提高村民节约用水意识。采用管道输水、小畦漫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4、建设机耕道路,完善道路绿化林网。在设施大棚区,配备水表和比例施肥器等节水设施,采用微灌(滴灌或微喷灌)技术,实现灌溉的肥水一体化作业。
5、建设信息服务与产品展示厅。配备电子显示屏和产品展示台等设备,通过网络平台,方便农户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并对外提供产品信息。
6、通过双向互动,促进产品流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成立安庄村蔬菜果品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策划宣传,打造安庄村品牌,扩大销售渠道。引导扶持经营能手带头组建联合销售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企业带动实现产业富村。
7、建设养殖小区。依托双汇产业化工程,发展现代畜牧业,在安庄村的西北约1公里处建设一个规模养殖小区,分为三个功能养殖区,一个物流服务区和一个办公区,共占地面积200亩,其中鸡养殖区65亩(包括蛋、肉鸡养殖区),生猪养殖区93亩,生猪育种区26亩,物流服务区12亩,综合办公区4亩。形成年饲养肉、蛋鸡10万只,猪存栏1000头的能力。配套打井1眼,确保养殖小区的用水需要。
8、拓展农业功能。开发“农家乐”、“乡村游”等旅游项目,实现观光农业与品味文化、度假休闲的有机结合,拓展安庄村的农业功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强技术推广,实现科技兴村。
1、构建技术平台,整合推广资源。以“三电合一”为载体,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户上网率达到15%以上。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安庄村农民及时有效地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2、引进品种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引进大棚蔬菜新品种,发展多样化种植,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效益,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果树所、临颖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教育科研推广单位,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加快引进推广转化速度快,农民易接受,使用效果好的设施栽培、果园管理、果蔬产后加工、畜牧养殖、兽医防疫、农田灌溉等技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安庄村耕地质量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打造安庄村绿色品牌。
3、聘请设施园艺、果树、畜牧养殖等方面的专家,每位专家负责联系和培训10个农民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户农民,通过层层带动,不断提高科技入户率和技术普及率。
4、完善“农民科技书屋”,改善农民学习条件,在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书籍、期刊、光盘的基础上,充实数量,尤其是增加设施栽培管理、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与规程等方面图文并茂、好懂易学的技术资料。
(三)综合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建村。
1、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普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解决村民生活热水,利用养殖小区的粪便污水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建设大中型沼气设施,实现全村集中供气,解决炊事用能。通过沼气和太阳能的利用,减少煤炭消耗,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将安庄村建设成我县清洁能源示范村。
2、完善配套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改善生活设施条件,将全村现有的传统蹲坑厕所改造为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组织农民绿化庭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完善道路硬化、沿外循环线两旁建设环村庄绿化带,绿化美化村庄,创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开展物业服务,完善村庄管理建立物业服务站,定时清运垃圾、粪便,清扫道路,管护花草树木,维护水、电、路、气、通过专业化服务,保障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家务劳动简捷化。
(四)、加强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强村。
1、开展校村合作,培育骨干人才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选送高中毕业的优秀青年农民参加设施园艺、果树、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大专班学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致富带头人。依托农业部“百万中专生计划”,重点对村组干部、专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进行职业教育,培养10-15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
2、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依托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物化补贴入户、农业机械入户等活动。提高科技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年开展培训100人次,使每个青壮年劳动力平均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
(五)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支部带村。
1、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健全安庄村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健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和落实《村民公约》,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党支部活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全面开展“三项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安庄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六)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村。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按照临颖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将目前的村小学扩建成为标准化中心村小学。实现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置、校园规模、班容量等五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2、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建设村文体活动中心,为农民提供文体活动场所。普及有线电视、宽带网入户,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娱乐。改造村卫生医疗室,完善医疗设施,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核心,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
回顾上半年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好政策,有县乡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党委政府所交给的各项工作,绝不辜负领导的希望,群众的要求,快速发展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为创建文明董畦、平安和谐董畦和新农村建设而努力,争取年底交给党委政府一个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村经济发展调研
敢问路在何方——新泉镇北村村级经济调研报告
北村书记助理黄瑜
作为新泉镇北村的大学生村官,经过近几个月年基层锻炼,我对北村村级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艰难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深感肩头责任重大。现结合本人任村职的工作实际和近几个月创业的切身体验,就北村村级经济如何发展作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一、我村新农村建设和村级经济基本情况
新泉镇北村位于新泉镇政府周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陈毅曾3次进驻新泉整训,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草案也在新泉起草。是国家级的革命老区,是红色旅游景点。全村辖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有760户,总人口3275人。党员91名。村两委共有11人,其中1名女支委。耕地705亩,村财年收入仅1300元,境内有205、319两条国道,龙长、永武两条高速公路交叉纵横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两年来通过上级拨款、集体投入和群众捐资等多种方式完成了街道硬化、饮水改造、水利建设等多项惠民工程,使我村村级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引进了一家投资两亿的4A级温泉宾馆——红汤温泉休闲度假中心,我村永武新村已成为新泉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我村村级经济基础整体偏于薄弱,村级经济的后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村村级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①村店面租金收入
由于我村基本无村级产业,只剩下村部楼下的几间店面,收入仅1300元。
②上级拨款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在政策、技术、资金方面向农村倾斜。其中,资金补助成为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扶助措施,在村 级集体经济收入构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村上的正常经济运转也是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我村在申请上级政策资金方面补助的项目以村道工程、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农田水利设施等为主,争取到的资金杯水车薪,入不敷出。
二、制约村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存在的问题,固然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
一是政策因素。
土地二轮延包后,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村级无经济来源,村组织负债运转。村级干部待遇比较低,报酬平均在100元/月左右,较之群众的生活水平低,该报酬标准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村组干部因公垫资情况普遍,建设公益性事业举债较大。
目前尚没有相应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村级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二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匮乏。
调研发现,大部分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
经济土地发包数量小、经济来源少,尽管属长期、稳定、固定收入,但难以维系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只得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哪里还顾及到发展村级经济。因为土地政策等原因,办村级企业土地租赁转包资金投入太大,和村民土地纠纷不易协调,限制了村级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村两委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 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经济漠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少门路、缺资金、无项目。
“要想富,先富脑”,没有技术,常常导致一些看好项目半途而废,有的因技术问题背负沉重的经济包袱。
三是干部自身素质问题,也就是事业化、责任心问题。不少村干部,特别是主要干部思想僵化、畏首畏尾、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这主要原因是前些年村里盲目发展村办企业、盲目搞调整负债累累所致。债务中既有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集资借款,这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因素,使村干部头痛。因此,发展村级经济对村干部来说,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致村干部思想僵化,畏首畏尾,停止不前。
导致村干部没有事业心、责任心,还有一个原因是村委换届周期短,一些村委成员不敢得罪人,做事缩手缩脚,没有长远意识、大局观念,已成为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
三、村级经济发展之对策思路
村级经济发展发展问题之多,难度之大,矛盾之尖锐是客观存在的,但解决的对策还是很多。
对策之一: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村级经济难题。
思想是行动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村干部要有敢闯敢干敢拼之精神。看准事要一往无前,一鼓作气,一门心思,一抓到底,不达目的誓不休。在这方面,要把造就一支作风硬、思想正、素质高、责任强的两委干部队伍作为关键来抓。牢牢把握抓项目、上工业、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条腿”走路,发挥优势,以农兴工,多元发展,在农区走出一条工业化的富民创业之路。
对策之二:大力实施回归经济,招商引资,实现双赢。一方面把本村在外打工并有一定技术和雄厚资金的能 人请回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信息资金,在家乡投资办厂,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抓招商引资,合资联合入股办企业,实现互惠双赢。
对策之三:扶贫攻坚,打碎瓶颈。
取领导干部包户对口帮扶、示范带动等办法,解决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资金、人才、项目、技术等关键问题,领导干部要躬下身子为群众发财致富谋点子、找门子、铺路子。
对策之四: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
同时注重为大学生村官参政议政、致富创业提供平台,改变当前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当陪衬、摆样子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
大力推进农村事务“4+2”工作法,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
对策之五: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投入。
希望上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
第四篇:三岔口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三岔口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龙关镇三岔口村书记助理XXX
为了帮助我村找到科学发展之路,带动农民更好的创收、增收,我于2010年11月通过随机抽查,入户走访的形式对三岔口村的6个企业,98户村民,298口人就三岔口村的农业经济现状和矿业经济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摸排调查。针对调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几点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岔口村整体经济情况
(一)农业经济现状
三岔口村民以传统的粮食种植为主,几乎没有经济作物,大部分农户家中蓄养了鸡、鸭、骡子、毛驴等家畜。在粮食种植方面,我村拥有耕地5800亩,以谷子、玉米、土豆、高粱、黄豆为主要种植类别,其中谷子、玉米和土豆的种植较为广泛。由于山地、坡地较多,土壤贫瘠,且无灌溉条件,旱涝不均,可以说农民还是靠天吃饭,加之农资价格飞速上涨,农民无力进行更多的农业投入,导致农田产量不高。农民目前种田的主要目的是自给,除了自家吃的,多余的才会拿去卖。因为产量不高,除了留用自家消耗外,几乎没有大量的粮食外销。所以农田种植几乎不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农民更没有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农民优势。
在家畜蓄养方面,农户中多数家庭都养了鸡或鸭,但数量很少,每家只有6、7只。全村的鸡鸭总计不足1000只,且农户蓄养鸡鸭只是为了满足自家的消耗,从未考虑过要规模化养殖。蓄养骡子、毛驴也只是为了春耕和秋收的时候可以节约点人的劳力,不用花钱雇车。所以畜牧养殖在我村几乎没有发展。
(二)矿业经济现状
三岔口村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品种是赤铁矿和磁铁矿,村辖区内有矿业企业15家。虽然辖区内矿产资源总量不少,企业数量也不少,但企业都是外村人经营的,规模非常小,经济效益也很差。所以并不能作为本村的优势资源,更不能形成本村的经济产业。在雇用劳动力方面,15家企业总计可提供就业岗位250人,但除去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管亲属外,剩下雇用本村的劳动力少之又少,且均为采矿工,磨矿工等工种。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善,开采或采选技术落后,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使三岔口村的环境遭受到很大的破坏。从某种程度上看,即使企业会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对三岔口村民来说,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二、三岔口村整体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一)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落后。
全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只占到50%,高等学历人占
9%,大多数人都是小学文化程度。文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上进思想和创新、致富理念,多数人都安于温饱现状。
(二)村里的劳动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部分年轻劳动力外流。
村里的劳动力总数不多,劳动力中的女性一般都在家料理家务,一年四季在家,靠家中男性供养。男性劳动力除了种田,因为没有特殊的技能,也不能取得其他收入。个别年轻的劳动力没有想过如何解放思想,引进先进技术,带动村里人致富,而是选在外出务工。
(三)土地贫瘠,旱涝不均,农业种植技术落后、种植结构不合理。
我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旱涝不均,自然灾害不断,加之农业种植技术落后,村里也没有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造成农田产量不高。同时,农户以粮食种植为主,几乎没有经济作物。粮食主要用于自家消耗,多余的才会拿去卖,故而在农业种植方面,农民并没有形成产业,不能带来农业经济效益。
(四)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环境破坏的同时村民经济利益同遭损失。
三岔口村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经营对象是外村人,开采企业规模小,采用土豹子管理以及矿山开采技术的落
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且创造的经济利益为外村人所得,自己的村民却得不到实惠。
三、关于三岔口村今后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方式共同发展的局面。
目前我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农民以粮食种植为主,几乎没有种植经济作物,更没有形成农业经济。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种植的经济化,使农业种植能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在农民从事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并且要形成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根据调研发现,欧李(钙果)十分适合我村的土壤环境,而且这是我村的一大特产,其肉可食,可榨汁,其核为上等药材,如果大面积种植推广的话,可为农户带来原粮食种植翻倍的经济效益。
在畜牧养殖方面,要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发展订单养殖业。
在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方面,建议可以对现有的矿业企业进行整合,不再承包给外村人开采经营,由本村村民集资,村委会参与,引进些先机技术和设备,把我村矿业企业做成与本村百姓同命相连的经济产业。
在发展好以上几种经济产业的同时,利用张唐铁路途经我村,并在我村设立客货两用站的机遇,精心筹划培育发展
新型村级物流业,为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提供机遇和条件。
(二)努力提高全村人的文化水平,加强各方面技能培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我村村民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是农村劳动力主要是男人,农村的妇女除农忙之际没有任何取得收入的途径。全家老小都靠男性家主供养,这样压力过大。为了更好的发挥好本村妇女的作用,据调查发现,妇女们还是比较心灵手巧的。如果有适合他们从事的工作,可以帮助家庭增加收入,他们还是很愿意劳动的。为此,我们倡导成立村级手工艺品厂,妇女们从事可以绣花鞋垫或毛衣纺织工作,采用统一的工艺,然后统一寻找销路,签订订单。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村里妇女的作用,促进农民家庭增收,而且可以当做我村的一种文化来发展。
对于普通的男性劳动力,我们可以加强技能培训,如泥瓦工、木工、钳工、电焊工、修理工等工种培训,使他们在农闲季节可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赚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总之,通过这次深入调研,我们将更加努力的思考村级致富之路。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身作用为村里出谋划策,与村委班子共同寻找、探索我村的科学发展致富之路。
二○一○十一月三十日
第五篇:关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马辛庄乡村官冯海崖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下,作为怀仁县马辛庄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既要做到学习受教育,思想觉悟有提高,扎实履行“教育、监督、保护、惩处”职能,也要学会为群众觅求实惠,进一步掌握村情民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自身在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又好又快发展。十月下旬,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驻村深入调研和考察,第一积极相应上级领导文件精神,同时切实为农民谋实事、一心扎根农村并在广阔农村实实在在的做出成绩的心对我马辛庄乡、及各村群众生活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数次的深入发现,当地群众祖辈守靠着没水、干涸、多灾的沙地下,生产生活条件没能改善,渴望外援的到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我主动自己掏腰包、雇车、买炉渣将我乡马港村有坑洼的路段垫铺炉灰渣;在缺水严重的小村村的面对严重缺水情况,积极主动配合村委会马书记打请示给水利局及财政局等单位,希望上级给予相应资金及设备的支持。
一、马辛庄乡贫困现状
马辛庄乡位于怀仁县城东部,距县政府所在地17公里,辖区有17个行政村,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0.8万。怀马公路纵贯乡境。辖马辛庄、马庄、南米庄、下米庄、智民庄、鲁沟、小盐坊、杨岭、1
鲁沟小村、杜庄、大盐坊、大井、海子洼、古家坡、安寺、仝庄、马港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谷子、马铃薯,兼养牛、羊,人民收入整体较低。由于群众为了获取必要的生活能源,不得不进行扩展耕种,或到外打工,生活质量较低。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严重缺水的局面,导致群众不能大规模发展经济作物,导致缺乏经济来源,群众生产生活极度困难,仅靠耕作取得的收入与县平均收入水平相比偏低,多数家庭适龄儿童辍学;同时乡镇内资源不是很丰富,基础设施条件差,居住分散,儿童上学难等矛盾突出;再者土地贫瘠,春耕相对比较困难,田地低产或绝收现象突出;大多数农户住房简陋,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基于各方面的原因,改变当前局面,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有效发展副业经济可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同时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综上情况,项目申请符合国家扶贫投资政策。
三、项目建立的可行性
1、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的必要性
(1)依据当前存在的团队建设再造,当前企业存在的团队建设的欠缺,加固团队建设、团队凝聚,锻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心理素质,积极引导并培养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建立自尊自信,勤勉励志的良好精神品质。
(2)重点培养人才具备敬业爱岗、自我奉献、勇于奉献、敢于创新的职业素质。
(3)按照文化对人才培养要求,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的求索精神,交往能力、抗挫能力。
(4)培育各级人员的诚信品格,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素质。
(5)引导和启发员工发挥自身潜能,以此加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培养,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生存能力、竞争力。
通过拓展训练的开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加增强了。
2、在学校、教育机构建立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中,80后、90后青年在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以及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还很缺乏。利用户外拓展训练、情景设定来有效地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发现、去醒悟,对自己、对朋友、同事、同学、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从而使学员们在训练营中更多的体验以及感受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所带来的促进效果。
四、调研背景
马辛庄乡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马港水库、南米庄、下米庄水库等条件,项目是以适应和满足游客娱乐的需求,引进现代化设计,利用土丘、水库等地貌地形特点,开展团队拓展、野外娱乐、野外采摘、户外运动休闲等为一体的活动。以“增强团队精神、建立团队理念”为信念,成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学校学生等人群的素质拓展训练、户外运动拓展训练的理想场所。
从普通的户外拓展训练到模拟军事主题的拓展训练,逼真的模拟野战游戏及精彩的团队拓展项目,改变企业整体精神面貌,提高领导
综合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打造健全的企、事业团队精神,有效地组织团队从拓展中提升整体战斗力。
更为有效的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们投入到此项目中,参与进去,贡献他们的力量,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简介
1、特色项目介绍(重点、特色项目)
(1)规划用地100亩,建造仿真野战基地(如:对垒战区、丛林狙击战区)及小型户外越野车赛。
(2)整合周边景区、景点,充分利用马辛庄乡水库这一有利的资源建立水上游乐区、垂钓等娱乐项目,构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拓展、学习、娱乐的度假村。
(3)开发具有农家特点的农家住所、农家小菜、农家乐服务。
A、建立不同人次的农家住所,分别以各种农作物作为农家住的名称;
B、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口味,分别从各村中进行挑选、培养,并建立农家饭庄,形成一支高服务的餐饮团队;同时针对野炊、垂钓,要配备相应的野炊及垂钓工具,给游客、拓展者一个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美景;
C、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聆听着农家民歌、观赏者农家秧歌,构建一个农家乐的氛围。
(4)在度假村内建立一个拓展培训基地,增加一定的固定拓展培训器材及设施。
(5)开发自然状态的户外运动项目。
2、人员配置
管理人员一名,教练3位,销售二到五名,后勤一名.3、在怀仁县马辛庄乡马港村或小村设办事处
办公地点设于马港村闲臵房屋内,至少需二间房,配电脑二台,固定电话一部,传真打印机一部,其它相关办公用品若干。
六、项目投入及回报
(一)项目投入
1、野战基地基建设施投入:3W(不含用地费用)
2、野战游戏装备:8W(10人左右规模,其中激光镭战系统3W;匹特博彩弹系统3W;BB弹仿真CS系统2W)
3、农家乐度假村投入:10W(全面翻新,根据培训特点增加相关设施,结构主体主要以木屋及帐篷为主)
(二)项目回报
项目建成后,按当前消费水平预测,最好预计旺季每月600—1000人次,淡季100—200人次,每年可吸引游客3000——5000人次,预计可达年收入50W-100万元,利润15—50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为2年。
七、项目建设进度
1、与村委协调办公地点,装修办公环境、配备办公设备。
2、四到六周招聘所有空缺职位,签定工作合同,进行一个月的的专业技能培训。
3、农家吃、住、乐硬件及人力资源的配备在四个月内全部完成。
4、项目整体预计历时五个月完成整个结构组建,可正式对外营业。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西省雁门区域内最具自然特色、最具市场发展潜力、最一流的及设施最齐全的军体素质拓展训练基地。
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
1、教育及法律方面
从教育角度考虑,可以逐步培养小、中、高、大学生认识自我潜能、增强自身信息、克服心理惰性以及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从而对自身有一个很好的定位;积极引导并培养各级学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自尊自信,勤勉励志的良好精神品质。
从法律角度考虑,可以通过拓展训练营的学习,在特定的环境中培养对事情的思考与觉悟,培养大局意识、团队意识、以及正确思考问题的发放和能力,从而更有效的从模拟当中的实践来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2、企、事业管理建设方面
加固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团队建设、团队凝聚,锻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心理素质;引导和启发员工发挥自身潜能,一次加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培养,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生存能力、竞争力。
3、社会经济发展方面
通过建立拓展训练营与农家乐村庄,对于解决农村人员就业,实现农产品自产、深加工、自销、提高区域人均收入有着重大的建设性意义。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
九、项目申报
本调研前后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研,同时与其他地区进行考察及取证、考察,结合马辛庄乡当地实际情况,符合项目的整体要求。通
过多渠道争取乡镇已同意,考虑到资金实力情况,望上级部门能逐级报至相关主管单位给予批准。
以上报告内容真实耐考,仅凭自身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大学生村干部的追求和执着所为。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建设顺利实现。
二O一O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