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时间:2019-05-14 20:1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演讲稿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演讲稿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第一篇:演讲稿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贾村二中

李梅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

然而,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在我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着着我的追求,我将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而我仿佛在享受人世间最美的旋律;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儿夕阳,我目送学生们安然的离去,充实一天就这样流逝。夜晚灯光下,看着孩子那稚嫩的笔迹,在我严格要求之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地追求与安慰。

十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尽管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韧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暴自弃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将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然而,最难熬的是我怀孕后的一段时光。当我们还沉浸在2010年新年的欢乐之中时,我怀孕的消息,让全家人再次高兴得合不拢嘴,要做妈妈的我,更是觉得幸福无比。可是,从3月份开始,我出现了妊娠反应。刚开始,早晨还能吃点东西,到了中午就什么也吃不下,老想吐;到后来,吃啥吐啥,最严重的时候一连几天水米未进。眼看着我一天天憔悴下去,知心的同事建议我休假,我勉强的打起精神笑着说:“挺挺就过去了,不能耽搁了学生。(当时所在的学校三个年级12个班只有6个语文老师)”终于熬到三个月满,感觉自己好像凤凰涅槃般重生了一样,精神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胎儿逐渐长大了,四个多月时,我偶尔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可没太在意:因为没怀孕前也出现过这种状况。一次上课时,我突然感觉天旋地转、眼前发黑、浑身无力......醒来时,我已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诊断结果为缺铁性贫血,医生建议休假调理,否则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站在病床边的丈夫见我醒来,并没有嘘寒问暖,而是恶狠狠的说道:“幸亏在教室上课,晕倒后学生及时告知了老师,才将你送到了医院。如果在其他地方......后果我都不敢想了,你不为你着想,也为腹中的孩子想想!你还是提前休产假,好好调理调理。”我噙着泪花极度矛盾的“嗯”了一声:如果我现在休假,九一、九二班的学生谁带啊?如果我现在不休假,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伤了宝宝怎么办?就这样,我在做一个好老师和做一个好妈妈的内心斗争中,在病床上煎熬了两天。我顶着亲人的责备、朋友的劝阻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回学校上课,我不能在中考复习最关键的时候,离开学生,我要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在我的坚持中,家人同意我回学校,前提是必须坚持药疗和食疗。

第三天,我如愿以偿的回到了学校。当我拖着绵软的脚步走进教室时,原本乱哄哄的教室霎时间鸦雀无声,孩子们向我投来探寻的目光,我咬咬牙用沙哑的声音开始讲课,孩子们却听得专心异常。班长柏云耀不时用眼神提醒周围同学:看黑板、听老师讲。教学间隙里,我趴在讲台上,揉着昏重的额头,不想,一个凳子悄悄摆在我身旁,是谁?抬起头,看着讲台下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满含着关切,一股暖流在身体里缓缓流淌!再看看作文里,最调皮的侯帅帅这样写道:老师,您休息吧!耽误一节课,没有关系的,您的身体要紧啊!”这就是常常被我训斥的学生,他质朴的语言不禁让我热泪盈眶!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教师特有的幸福和快乐,不由地在心中低吟浅唱:“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奉献的是自己……”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将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十余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的种种滋味一一遍尝,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呕心沥血,以教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激励着我;一代名师魏书生老师那诙谐幽默的谈吐、那渊博的学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着我;大灾面前,谭千秋老师那无悔的抉择,用男儿血肉之躯托起人间最美丽的彩虹,深深的感动着我。我爱这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我愿作红烛,我甘为人梯,守住一方净土,守住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谢谢大家!

第二篇:亮乡村教师这盏文明之灯

亮乡村教师这盏文明之灯(人民时评)

李泓冰

《 人民日报 》(2015年04月07日

05 版)

用乡村教师举起的文明灯火,燃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乡村和城市相携走进现代中国

基础教育的热点话题,这些年常常胶着于择校热、课业重,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就读门槛,多是围着城市打转儿,而乡村教育问题则相对沉默。不少农村孩子担心,艰苦的条件下,还有多少老师能坚守?一些乡村教师孤独地承担着包班教学,在“麻雀校”里成为全能老师,他们薪酬微薄,有的甚至白天教学、业余时间打工来贴补家用,遑论职业尊严?从最近中央媒体的一些报道中,乡村教师的难处,乡村教育的短板,令人关注。

乡村的三尺讲台,事关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命运,更关乎整个民族的未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乡村教育引起决策层高度关注。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就直击肯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被提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高度,誓言“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这份源自顶层设计、安排操作细则的改革计划,最令人振奋的,是一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局部“理疗”,将药下到了腠理深处。比如,城市基础教育向 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敞开大门,固然令人欣慰,但是,只有乡村与城镇拥有相对均等的教育资源,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才会从根本上缩小。再如,农村大规模撤并乡村学校,对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曾经生动热闹的乡村学校,生源少了,规模小了,教师跑了,乡村文化主心骨何处安放?孩子们翻山越岭奔向遥远的学校,年轻父母在城里辛辛苦苦打拼,祖父母则孤守于空荡荡的村落,谁来撑起乡村的明天?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给汉武帝献策,“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意指乡村教育的根本,是“教化乡邑”。陶行知的话,在今天仍然值得深思:“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的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掌握着“全民族的命运”的乡村教师,是一盏盏灯火,驱散乡土大地的蒙昧,烛照乡土文明的传承。

尽管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往城市转移,尽管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但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坐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差距同城市日渐拉大。对农业大国的中国而言,对向来秉承“礼失求诸野”、以美丽乡村作为精神家园的中国而言,乡村绝不能失守,乡村教育的灯火绝不能黯然,乡村教师的尊严绝不能委顿。对我们来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不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个发展课题。

“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希望在强有力的“支持计划”下,乡村教师以及乡村教育,都将有温暖、踏实而有尊严的未来。而乡村学校承担的潜在责任也将发扬蹈厉:传承文化、维护社会安定、培育有凝聚力的民 2 风民俗。用乡村教师举起的文明灯火,燃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进而让乡村和城市相携,一同走进现代中国。

第三篇:希望是盏永不熄灭的灯散文

我说,希望。

如同瞎子在柔软的梦中获得一个斑斓的世界般,如同夏蝉在夏末之际享受最后一段炙热的美好时光般,如同垂死的人在弥留之际获得活着的人的宽恕般……

希望不是一段长久的时光,希望是一个欣喜的契机,孕育着美好的未来。

在三大小说巨匠中,我尤爱欧·亨利。阅读他的作品就如同进入一个重重叠叠的茂密森林,拨开重重迷雾,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最后一片叶子》的女主人公琼西是一个身患肺病,终日卧床的女孩。苍白入睡的日子与病痛的折磨让年轻的她决定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时,结束自己曾经绚丽的生命。这无疑是一个痛苦而无奈的决定,使她的好友苏深深地为之震撼。她握着琼西的手苦苦劝说,生命把握在每个人的手里,几片叶子无权决定人的生死。但琼西心意已决,再无法听进去任何劝说。苏在无奈之下将此事告知了邻居贝尔门,贝尔门十分震惊,决意帮助这个可怜的女孩。他冒着风雨,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在窗外的墙壁上画了一枚永不凋零的叶子。琼西因此坚强地生存了下去,而贝尔门却因淋雨,最终生病去世。

这并不是一个美好幸福的结局。贝尔门成全了琼西的生存下去的勇气,可付出的代价却是他自己的生命。把故事看到这里,我突然憎恨起琼西来,一个如此轻视自己生命的人,实在不配得到别人如此厚重的礼物。明明把握希望、意志坚强便可获得生存的权力,却让别人大费周章,赔上性命。

也许这正是故事想告诫所有人的道理吧——不要放弃希望,当你认为为时已晚的时候,也许恰恰是最好的时候。

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方。”而我说:“希望是盏永不熄灭的灯,你看见黑暗时,只不过是被几片叶子蒙蔽了眼睛。”

第四篇:安全,盏点燃生命的灯演讲稿

安全是什么?对于这个无时不刻不在耳边萦绕的词语,我们能真正理解的又有多少,有人说安全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祝愿,有人说安全是最平凡的寄托,最美好的期盼。许多的幸福和不幸却时刻警示着我们,安全是关乎我们每一个职工生命代价的砝码,是关乎我们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天平,是关乎矿井发展和稳定的保障,是一个又一个用鲜血写成的生命遗言。

一个鲜活的生命因一起事故从此与我们天人永隔,作为朝夕相处的工友,他曾经是我们最可爱的亲人,然而却无来由地走得那样的匆忙。作为旁观者和亲历者,我们只需扪心自问,如果认真检查一下上一班作业是否留下隐患,自己对工作面纯在的隐患是否作出过最基本的判断,自己是否做到了自主保安和互助保安,一切断不会发生,然而,没有人能追上那远去的步伐,挽回发生了的一切。鲜花,遮不住逝者痛苦的仪容;哀乐,压不住亲人嘶哑的呼喊!那一个矫健的身影只能化成追忆的幻觉,年轻的,骤然熄灭的灵魂,把亲情,友情和爱情化作滴血的绝望,堵在每一个活人的胸口!当我们面对那个曾经充满欢乐如今却被愁云惨雾笼罩了的小家时,面对绝望无助的妻子、泪痕依旧的孩子,茫然失措的老母亲......试问,谁的心,能忍下悲情的泪水。

一个安全隐患、一次麻痹大意、一个人的不安全,让多少这样的家庭失去了欢笑的权利,让多少个这样的母亲、妻子、孩子在哭泣、哀嚎,这些惨痛的事故,无不凸显出对生命的漠视、无不暴露出对无知违章和对事故隐患的淡漠。逝者已去,留给生者的是无言的悲痛与沉重的思考!此时此刻,推人及己,我们这些生者会作何感想!在深感生命脆弱的同时,能否静下心来重新诠释一下生命的内涵,掂量一下生命的份量,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从教训中总结经验,让每一个人从心底认识到安全是天伦、是亲情、是人性,忽视安全,等于毁灭亲情,摧残生命。

当一个如花的生命,无声的走完了他本不该,也不愿走完的路,不知道,是该感叹他的英年早逝,还是该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漫山绽放的野花已与逝者无缘,但作为生者的我们,是否能采撷几朵山花,献给那些为我们煤矿事业献身的英烈们?不单是为了寄托哀思,更重要的是为了去体会亡者在天之灵对我们的无限期望。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还留恋天空的蔚蓝,如果你还眷恋鲜花的娇艳,请牢记:安全是火,点燃了生命之灯!安全是灯,照亮了生命之路!安全是路,引导着生命走向新的辉煌!

第五篇:《三杯茶》——点亮生命希望之灯

《三杯茶》——点亮心中希望之灯

宁波市第十九中学 张 倩

今天我向老师们倾情推荐的这本书题为《三杯茶》,作者葛瑞格·摩顿森(美国人,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大卫·奥利弗·瑞林(游历世界的专栏作家),萨拉·汤姆森编(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编辑)。推荐指数:★★★★★

★ 推荐语——激起你强烈的好奇心。

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倾情推荐;

 一个承诺,十年奔走,感动全球1000万读者;  全球34个国家公开出版,销量超过1000万册;  连续120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 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

 美国巴诺书店、水石书店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  加拿大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

 《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时报》、《出版家周刊》精装小说榜第1名;  台湾诚品书店文学类第1名。

 Google引擎搜索《三杯茶》,有约1100000条内容介绍、读后感、书评;

 摩顿森的承诺令人敬佩,他的信心固若金汤,他的奔走令人震撼,这是对中亚生活扣人心弦的第一手报道。

——《华盛顿邮报》

 情节感人,震撼人心,成功描写了动人心魄的承诺与践诺。——《出版家周刊》  如果你鼓励孩子今年只读一本书,我强烈推荐这一本。

——唐纳德·米歇尔(英作家) 有两本书另世界动容——《追风筝的人》和《三杯茶》。

——柳时和(韩国作家) 一本了不起的书,阅读中,你会一次比一次更加震撼。——珍·古德博士(和平大使)

当看到这些评论和数字时,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它?

★ 真实故事——让你的心灵接受洗礼。

这是关于一群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

《三杯茶》这个书名来自巴基斯坦的巴尔蒂人的一个习俗:家里来客人,一般都要敬茶,第一杯茶,你是陌生人;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宾客;如果你得到第三杯茶,那表明主人已经把你当做自己的家人,他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

得到科尔飞村人敬三杯茶的是一个美国人,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葛瑞格•摩顿森。1957年出生的葛瑞格早年随父母去非洲的坦桑尼亚,帮助那里的人们发展教育和医疗。

他是个登山爱好者。1993年,他来到巴基斯坦,要从这里攀登喀喇昆仑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二高峰的乔戈里峰。他随身带了一串琥珀石项链,是他妹妹的遗物,他想把这串项链挂在乔戈里峰上,以志纪念。登峰途中为了援救一位遭遇险情的同伴,耗费了大量力气,不得不放弃登顶。返回途中发生意外,他与队友失去联络,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几近绝望中,他闯进高踞于岩石林立的山坡上的一个名叫科尔飞的村子,被村里人救起,在村民的细心照护下,他的身体得以康复,由此与巴尔蒂人结下深厚情缘。在科尔飞,他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款待,当地的村民贫穷得连糖都是珍稀之物,但是他们为了让他尽快恢复体力还是给他提供甜茶,并且把家里最好的棉被给他盖。科尔飞景色如画,看似有如香格里拉般的人间仙境,但这个与文明世界所隔绝的贫困的地方并非文明世界人眼里的伊甸园,这里的人默默忍受着无知与疾病,村落里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活不过一岁生日,最近的医院得走上一星期的路,所以他总是尽自己的所能帮助着这里的人们,当他看到这边的孩子跪在户外霜冻的土地上抄写乘法表,用小木棍蘸上泥浆在地上写写画画,摩顿森惊叹得心都碎了。孩子们最大的愿望是一间“有屋顶”的学校,于是,他对村长哈吉·阿里承诺说,他要为他们建一所学校,就是这个承诺改变了他,使这个世界多了个奇迹,多了个震撼,多了份感动。

这时的葛瑞格认识到,比起把一串项链挂上乔戈里峰,还有更有意义的事情来纪念早逝的小妹。葛瑞格学着巴尔蒂人,把两手放在村长哈吉·阿里的双肩上,郑重承诺:我要为你们建一所学校,我保证!

在美国,葛瑞格是个穷人,回国后,他接连发出了580封求助信,名单几乎囊括了社会的各界名流,包括体育明星迈克尔·乔丹、电影名人苏珊·萨兰登等。但回应他的只有两张支票,一张623.45美元的捐助来自他母亲做校长的小学。另一张是100美元的支票。

为了早一天达成心愿,他退了租住的公寓,把自己的那点家当寄存在一个小储藏室里,以车为家。后来他得到了一位信息储存程序发明家吉恩·赫尔尼的支持(此人后来成为葛瑞格事业的最坚定也是最慷慨的援助者),筹到了计划中的1.2万美元的建校资金。葛瑞格把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一空,换成旅费,飞往那日思夜想的地方。

科尔飞村村长哈吉·阿里的孙女对葛瑞格再一次回到村里的那一晚记忆犹新:“之前很多登山的人都曾对巴尔蒂人做过许多承诺,过后都没有音讯,我祖父说葛瑞格与别人不同,他一定会回来的。”再次见到葛瑞格,哈吉·阿里像对待儿子一样把小伙子深情地搂在怀里。葛瑞格几乎难掩内心的喜悦,他激动的告诉村里人,他把学校带来了,他已经买好了建校所需的全部材料,存放在附近的斯卡都城。但村长告诉他,科尔飞急需一所学校,但是如果不先建好一座桥,材料根本没法运进来,所以村里决定盖学校前,得先修一座桥。葛瑞格顿时思绪万千,几个月来,他抛家舍业,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历尽艰辛。可现在,突然告诉他在科尔飞根本不能建学校,他迫使自己安静下来,直到心境完全平和。他没有怨气,只有失望,他只能怪自己筹划不周,他不得不重回美国募集建桥资金。

在美国等待他的是异常艰难的生活:他的银行存款只剩下83美元,女友也离他而去,他原来工作的医院也已解雇了他。孤苦无依,一文不名,他只好再次向赫尔尼求助,赫尔尼又给他寄来一张一万美元的支票,附加一个条件:我岁数不小啦,希望学校尽快建成,给我寄张学校的照片来。

历经千辛万苦,一架铁索桥建好了,祖祖辈辈以来,这是村民们第一次和葛瑞格所在的那个世界真正连在了一起。学校也即将竣工。

个人生活上,在一次应邀参加的喜马拉雅基金会晚宴上,葛瑞格遇到了后来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美丽姑娘塔拉·毕晓普。而赫尔尼为了支持葛瑞格的事业,又专门捐款设立了中亚协会(CAI),任命葛瑞格为执行官。葛瑞格终于赶在赫尔尼临终前把科尔飞村学校的照片送到了他的病床前,兑现了他的承诺。

科尔飞村的学校花了3年时间才建成,现在,中亚协会一年中就能建两三座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葛瑞格经历了许多危险和磨难,与妻儿分隔两地、被部落武装囚禁、冒着炮火穿越阿富汗交战地区„„不止一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他从一个村子开始,到两个村子,到整个巴基斯坦西北部,最后还到阿富汗。在悲伤、沮丧、孤独与滨临死亡的时刻,他从来没有遗忘他的承诺,他愿意用生命去化解世界上最大的仇恨。

到目前,葛瑞格领导的中亚协会十多年来奔走在战火纷飞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为当地建设了90余所学校,给34000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最特别的是,这些学校让许多原本无法上学的女孩开始接受教育。

★ 经典镜头——无不让你动容。

镜头一:两辆载着修桥用的钢缆的吉普车在距离科尔飞村十八英里远的地方被雨的塌方拦住了去路,像这样的天气,道路堵塞会持续好几周,村长建议村里的所有男人,大家齐心协力,把钢缆背回科尔飞。第二天一早,村里老老少少,所有男性都聚集到一起,开始了长途跋涉,尽管冒着大雨,踩着泥泞,每个人却都乐呵呵地边走边聊。他们找到被困的吉普车,十个人一组抬起重达八百磅的钢缆,一转身,又兴致高昂地踏上了归途,似乎花十二个小时徒步负重回村根本算不上什么。又有一次,回科尔飞村的道路又被滑坡堵死了,吉普车带着建学校的梁柱根本过不去,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哈吉·阿里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科尔飞的村民们日夜兼程赶来帮忙,大伙一到,又是击掌又是唱歌庆祝,精神十足,完全没有彻夜未眠的样子,连毛拉(科尔飞的宗教领袖,他不干体力活的,他的工作就是祷告、学习和教化)都坚持帮忙,他硬带领三十五个村民抬着梁柱一路步行十八英里回到科尔飞。他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拐,那十八英里对他来说,应该异常困难,可他带着村民爬过布劳渡山谷,脸上一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点评:村民们为了改变生活,为了孩子们能接受教育,再苦再累都毫无怨言,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文明的向往让人感动。

镜头二: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击了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共有三千多人在这次袭击中丧生,同一天,葛瑞格正陪同他坚定的支持者乔治·麦科恩(美国喜马拉雅基金会的董事会主席,就是这个基金会赞助的报纸第一次刊登了葛瑞格和他准备为科尔飞建学校的事迹。)前往巴基斯坦最北端邻近阿富汗的小镇祖德卡,查看麦克恩捐建的引水工程、发电站和医疗室。大家都担心葛瑞格这样的美国人会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事发后的第三天,葛瑞格和乔治·麦科恩又毅然参加了巴基斯坦北部夸都村一个学校的落成仪式,当天巴基斯坦北部的政治人物、警方、军方的领导人和宗教领袖都来了。巴基斯坦北部什叶派穆斯林领袖赛义德·阿巴斯发表讲话:“今天是你们的孩子该永远铭记并该给你们的孙子讲述的一天,今天,在无知的黑暗中,闪现出教育明亮的光芒。今天,我们在举办学校落成典礼的同时,也和那些正在哭泣和遭受痛苦的美国人民一起,感受着同样的悲伤。那些对无辜者、妇女、儿童犯下邪恶罪行的人,让数以千计的妇女、儿童变成寡妇、孤儿的人,并不是以穆斯林的名义做事。在万能真主的恩典下,他们终将遭受正义的惩罚。对于这场悲剧,我谦恭地请求乔治先生和葛瑞格医生大人宽恕。你们所有人,我的兄弟们,要保护和拥抱我们当中的这两位美国兄弟,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要付出你们的所有来完成这个任务„„” 赛义德·阿巴斯停顿了一下,校园里非常安静。“我请求美国人民理解我们的内心,他们会看到,我们大部分人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善良朴实的人。我们的土地饱受贫穷,因为我们没有教育。但就在今天,又一盏知识的烛火被点燃。以万能真主的名义,愿这烛火照耀我们,让我们走出现在所处的黑暗。”葛瑞格说,“那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演讲,赛义德•阿巴斯结束讲话后,所有的人都流泪了。我希望所有把穆斯林等同于恐怖主义的美国人,都能在现场听到他们的讲话。伊斯兰教义真正的核心是公正、宽容和仁慈。”

点评:这个镜头让我相信不同文化、不同宗教背景下的人们通过沟通、交流,完全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和睦共处,组成一个美好的世界大家庭。

镜头三:葛瑞格募捐到的第一笔款项,居然是来自他母亲所在学校的小朋友捐献的。葛瑞格给孩子们讲了科尔飞村同龄人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当他们看到照片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无法想象,世上居然有学生坐在没有老师的露天教室,忍受着严寒坚持自修。孩子们发起了“为巴基斯坦捐一美分“的活动,成功募集到六万两千三百四十五美分。他们把一张六百二十三美元四十五美分的珍贵支票寄给了葛瑞格。

点评:这个镜头让我感动的是,一美分在普通人眼里算不了什么,但就是这一分分硬币凝聚成移山填海的神力,在文明世界里找不到多少共鸣的成年人,他们对那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没有感触没有感情,他们习惯了冷漠,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却能轻易地产生共鸣产生怜爱之心,这值得我们成年人深思。

镜头四:加涵(哈吉·阿里的孙女,中亚协会学校学生,布劳渡河谷第一位接受教育的女性)对葛瑞格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你说你会帮助我。现在这一天到了,你得实现承诺。我已经准备好开始医学培训了,但需要两万卢比。”加涵展开一张纸,上面列着她用英文写的计划。葛瑞格欣慰地看到加涵已经学会了他期待的东西,一直以来,葛瑞格都希望中亚协会学校里德女孩子们能学会为自己争取权利。在这么保守的伊斯兰村庄里,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居然能如此大胆地闯到男人们的圈子里,简直一下子就冲破了十六重传统,一个小女孩因接受教育而生活的更加自信。点评:摩顿森守护妹妹的信念,改变了一群女孩的生命,使她们不再藏匿于面纱之后,有勇气面对世界,甚至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你不得不相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镜头五:布劳渡河的另一端就是科尔飞村了。怎样渡河呢?就是坐在简陋的木箱子里(就像用几根钉子随便把几个水果篮攒在一块儿),靠自己拉动铁锁的力量向前移动,你不敢去听箱子吱嘎吱嘎的颤抖声,不敢想箱子如果在河中央裂开了怎么办。因为再清楚不过,只要有意外,那就是死路一条。„„一个周五的下午,葛瑞格回到科尔飞村,过河的时候,他吃惊的看到一队盛装的科尔飞村妇女正迎面走来。原来她们正打算去邻村探望娘家人。没修桥的时候,女人们想去那么远的地方谈何容易。如今她们却能在一天之内打个来回,下午就可以赶回村里。于是,女人们开始在周五回邻村的娘家探亲。

点评:一座小小的桥,将科尔飞村与外界真正连在了一起,它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尤其给女人们带来那么多快乐,让她们感到不再孤单,更重要的是,它竟然能为女人们带来更多的权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 这些可敬可爱的人——将启迪、照亮你的人生。

人物一:哈吉·阿里——科尔飞村村长,葛瑞格的人生导师。

美国人葛瑞格觉得,要干成一番事业,不能拖拖拉拉的,在科尔飞村建立第一所学校的时候,由于工程进展缓慢,葛瑞格内心焦躁,把当地村民快逼疯了,哈吉·阿里带年轻人走上狭窄的崖舌,俯瞰整个科尔飞村,推心置腹的谈了次心,哈吉·阿里村长让他好好看看眼前的景象,“这些山耸立在这里已经很久,我们也一样。你不可能指挥这些山去做这做那,你得学会倾听它们的声音。”老人说:想在巴尔蒂斯坦有所作为,就得尊重这里的做事方式。老人告诉葛瑞格关于巴尔蒂人三杯茶的习俗:第一次和巴尔蒂人喝茶,你是个陌生人。第二次喝茶,你就是尊贵的客人,第三次喝茶,你已经是家人了。对我们家来说,你是家人,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就算死也心甘。葛瑞格,你要慢慢品这三杯茶。老人给年轻人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老人要他细细品上三杯茶,是让他放慢脚步,好好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和达到最终目标同样重要。老人教会他,要虚心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我们能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给别人的多。

年轻的葛瑞格急着建更多的学校,没有遵照科尔飞村长老人的叮嘱,单独外出,结果被绑架了,老人知道后,厉声训斥:没有先跟一个村长建立好关系你就去了?如果你从我这里只能学到一件事情,那就记好了:在巴基斯坦,永远不要单独行动,跟我保证!葛瑞格后来不无感慨的说:“从那以后,我每建一个学校,都牢记哈吉的教诲,有条不紊地从一个村到一个村,从一个谷到一个谷。”

每当运载货物的吉普车在山谷外被山体滑坡所堵,哈吉·阿里总是能第一时间知道并派出村民们去进行搬运,在没有电、没有电话、也没有收音机的情况下,老人是怎么知道布劳渡山谷中甚至外面发生的事的?这一直是个谜。

在学校快完工前夕,邻村一个村长迈赫迪以“不允许异教徒办学校”为幌子,对科尔飞村进行敲诈勒索。哈吉·阿里牵了十二头羊,把村里一半财产都甩给了那个恶棍。老人安慰村民和孩子们,很久以后,羊早被迈赫迪杀着吃了,可咱们的学校还在,他只是得到了食物,可咱们的孩子永远拥有了教育。老人曾平静的说:《古兰经》多美啊,可我一个字都读不懂,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悲哀,为了保证我们村的孩子永远不会体会到这痛苦的滋味,我什么事都肯做,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换取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悼念刚刚去世的老伴时,老村长这样表达情感:“没有她我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摩顿森伤感地问这位教给他很多人生经验的老人,如果老人去世了,他该怎么办,他得到的回答是:聆听风的声音。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了,葛瑞格来到老人的墓前,他听到风在布劳渡河谷呼啸而过的声音,那带来科尔飞村的孩子们在学校院子里玩耍时发出的嬉笑声。这是哈吉·阿里教给葛瑞格的最后一课:想想孩子们,只要多想想孩子们就好了!

老人山一样的深沉和睿智,撼动心灵。贫困的科尔飞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并不缺乏生活的智慧,比那些追求办事效率的文明人更懂得体味生活。如果说葛瑞格给那里的人民带去了知识,那么他们给予葛瑞格的是一种明澈的生活智慧,正是这种文化的交融,让我们为这样一份经历而感动。

人物二:吉恩·赫尔尼——登山族、科学家,葛瑞格事业的最坚定、最慷慨的援助者。吉恩·赫尔曾开发出一种能在电脑芯片上储存信息的新程序,他聪明过人,但性格古怪,不好相处,但这个古怪的科学家似乎对葛瑞格无比的信赖,放心的把钱交给他。一直到老人去世前,桥修好了,交通畅通了,学校也建成了,吉恩给儿时的好友拨打了电话。“是我,吉恩·赫尔尼。我在喀喇昆仑山区盖了一所学校。”他的声音充满了自豪,“你过去五十年里又干了什么事?”这是全书中又令人感动的一段。他一生致力于科研,最有成就感的却是这所学校。在去世之前又为中亚协会注入100万美元资金,确保了它的正常运行。如果说没有吉恩,也许摩顿森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科尔飞村的村民们,但肯定是很久之后的事了,更不可能在短短十年就建起90所学校;如果没有葛瑞格,吉恩也许一直到去世也认识不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无法领悟自己的真正价值,他只能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摩顿森是执行者,因此为众人所熟知,吉恩是出资者,也应该为人们所尊重缅怀。吉恩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心地善良、仁慈慷慨的登山者。

人物三:葛瑞格·摩顿森——登上爱好者、中亚协会执行官。

“我要为你们建一所学校”为了这一承诺,他忍受着大自然恶劣的环境,穿梭于巴基斯坦地区动荡的战火,曾被视为异教徒而受到驱逐,被塔利班部队囚禁,从绑架者的枪口下侥幸逃脱,他经历过相恋的女友毅然离开、美国的工作不幸丢失„„每一次挫折都没有打垮他的意志,每一次苦难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历时三年,科尔飞的学校终于傲然伫立于雪山之下。一个人,一个承诺,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凝聚着许许多多人的爱心,终于得以实现。

兑现了诺言,葛瑞格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凭着他的热情,凭着他的努力,他创建了中亚协会,专门为这里贫困地区的孩子建立学校。他和塔利班成为朋友,和当地军阀商讨学校选址,他成功地把教育和希望带到了中亚的荒僻村庄里,让贫困的孩子接受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改变生活,改变命运。在践行承诺的过程中他还向人们传达了美好的感情,播下了爱的种子。随着一所所学校的建立,居住在闭塞山区的孩子有了获得知识的机会,有了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的机会,他们生活的热情因此被激发,他们的生活态度也因此而改变。

《三杯茶》中的葛瑞格,这个最平凡而又不凡的男人,用自己的坚持,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就算你一无所有,行善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只要有心,它就在举手之间。与其坐而抱怨世态炎凉,人情冷漠,不如起来行动从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成就葛瑞格一生事业的是他对承诺的执着,也正是这份执着使他的人性光辉温暖着遥远他乡的人们。

在他奔波于美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筹备基金,不断建设新学校的过程中,恰好经历了美国9•11以及布什政府为了打击恐怖组织而攻打阿富汗的过程,亲眼目睹了当地更多无辜居民所经历的痛苦和无家可归的灾难,逐渐对美国政府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表示强烈的不满,因为他清楚的看到了:由于当地复杂且浓厚的宗教氛围,很多孩子由于接受不到科学的教育,进而被接纳到了宗教学校当中,因此很容易成为塔利班组织的一员。所以,葛瑞格认为如果只凭武力去消除恐怖主义,那么美国并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安全,而是要通过课本和学校,加强美国对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了解他们生活和文化的另外一面,用更加和平的手段解决冲突。他在美国国内发表过很多次反对战争的演讲,但却遭到了很多美国人的质疑,甚至是恐吓,但即使这样,葛瑞格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他热爱的事业(建新学校、为当地居民消除贫困),在那里撒布着希望的光芒,知识的种子,亦是和平的种子。最后他的所作所为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美国人的认可和赞同。2009 年,葛瑞格被巴基斯坦政府政府“授予巴基斯坦之星”荣誉勋章,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人物四——阿米拉、葛瑞格的女儿。

这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和她的父亲一样不简单,她在自己学校成立了一个小组,推广“根与芽”项目,倡导同龄人保护动物和自然。她还筹划了“为和平捐一分钱”活动,目前已有两千所学校参与。阿米拉还经常跟随父亲来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尽自己所能,帮助那里的小朋友,她是一个和平的天使。父女两代,薪火相传,她的成长也仿佛是一粒希望的种子„„

★ 作为教师、家长——此书值得推荐给你的同行、学生和孩子。

一个人,一个承诺,一段艰苦漫长的旅程,从此改变了他和他遇到的人的命运。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为兑现承诺而坚持不懈作出努力能有多了不起的结果。这本书告诉你答案。这不仅是一个“在K2地区建立学校”的故事,它还展开了关于中亚文化、印巴冲突、极端主义、宗教、战争、教育、哲学等诸多方面的绚烂画卷。它不仅关乎“承诺”,更关乎“坚持、勇气、信念”。信息量丰富,语言素朴,引人入胜。读罢,久久不能自已。仿佛置身于乔戈里雪峰之下,沉浸于纯净与豁达,圣洁与震撼之中。

作为一名社会老师,我们在教会学生“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等这些知识点时,巴基斯坦、阿富汗都只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则则素材,我们无法让孩子想象战火纷飞中人民生活的疾苦,也不曾让孩子们甚至我们自己思考过,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因为这一切离我们都太遥远了。但是,今天《三杯茶》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中亚地区的距离,它可以让我们领悟到:

我们不可能都去巴基斯坦,也没有几个人能做葛瑞格所做的事情,但是,我们都可以尽力而为,每个人每天都能够影响世界;

如果我们真的希望为我们的孩子留下一笔和平遗产,我们就得明白,这是一场战争,它最终要用书本取得胜利,而不是炸弹;

在阶级、政治、国家、民族这些价值之上,还存有一种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人道主义!世界上再高的山峰,总有人能够征服!世上真正最能攀登的高峰是什么?是消灭贫穷、是消灭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

教育,才是消灭贫穷、消灭恐怖主义最有利的手段,只有让不同的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通过沟通、学会沟通,通过教育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相互理解和宽容才是和平的希望所在。

因为《三杯茶》,这颗希望的种子会播种到更多人的心中,总会在某一个地方或者是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三杯茶》吧!

下载演讲稿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演讲稿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廉洁之灯常亮心中

    让廉洁之灯常亮心中 zhù廉洁之道,在于立心、修德、使命三个要素,犹如灯盏,立心就像灯炷,修德犹如灯油,国家兴亡、使命担当则是火种,点燃廉洁这盏灯,照亮千古,永不熄灭。廉也好,洁也......

    用努力点亮希望之灯(共五则)

    用付出点亮希望之灯——《活法》读后感 和县安德利购物中心企管部:李为园 用付出点亮希望之灯 卡耐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多付出一点点,就像一盏大灯一样照着你自己,并使你有机......

    建党90周年演讲稿:点亮心中的灯

    建党90周年演讲稿:点亮心中的灯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点亮心中的灯》 在我思绪的脉络里,很多很多的黑白照片串成了我对于党史最原始的认知,革命老......

    优质护理服务是盏生命之灯--5.12人护士节演讲(共五则)

    优质护理服务-是盏生命之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护理姐妹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外四科: ,首先感谢护理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我们提供这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我们也......

    道德之花永盛开演讲稿

    道德之花永盛开 六(1)班 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一个社会上,在日常,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约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它是什么?它就是道德,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

    “知荣辱、树新风”演讲稿:把好心中这杆“秤”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把好心中这杆秤”。有人说,现在咱们中国强大了,经济腾飞了,过上好日子了,进入高消费、讲享受的阶段了。有的人把艰苦......

    《让民族团结之花永盛开》演讲稿

    《让民族团结之花永盛开》演讲稿尊敬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民族团结之花永盛开》。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

    我心中的师德之魂演讲稿

    我心中的师德之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近来,我院开展了学习张伟同志的事迹报告,本次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事迹催人泪下,更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