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发言

时间:2019-05-14 20:2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发言》。

第一篇: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发言

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发言摘编发稿时间:2015-10-22 08:52:59 来源: 人民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0 【编者按】

10月20日下午,吉林大学东荣会议中心,“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的各路代表一边有序进场,一边轻声交流。

来自黑龙江、吉林、上海、湖北等7省(市)代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8所高校主要负责人,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座谈。

座谈会上,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做了主题发言。现摘编发言中一些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四个角度看大学生创新创业

黑龙江省省长 陆昊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是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判断需求的能力,注意技术逻辑和市场需求逻辑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律本质,就是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上述问题中有四个角度值得关注。

一是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也要看到一定的就业经验和就业技能积累对成功创业的重要促进作用。创业和就业可以相互转化,本质是相互促进的,一定的社会经验往往是创业的前提条件。5年前有关学术机构调查显示,青年人当中直接创业与就业以后再创业的比例是4:129。

二是更多地倡导组合式创业,鼓励大学生跟已经毕业创业的学生合作,敢于去有发展潜力和新商业模式的小公司工作,敢于去能够磨炼人、提高综合素质的基层就业载体工作。为此,黑龙江省准许大学生就读与就业创业之间8年内可以身份互相转化,大学毕业后5年之内仍可享受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相关政策。

三是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内有总需求增长空间、黑龙江有供给优势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活动。这是区域创新创业教育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如何在经济下行情况下推动发展,我们提出要在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黑龙江竞争优势的领域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领域也是能够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重要领域,否则仅凭热情而没有市场机会是很难实现成功创业的。对黑龙江而言,现代农业诱导出的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及涉农服务业,整体性生态化带来的旅游、养老、健康产业,信息服务业,若干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俄全方位合作,部分地区的教育、文化产业等领域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舞台。

四是关注新的商业模式。当前不仅总需求在动态变化,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调整,比如品牌营销代理、电子商务、优质农产品实物众筹等。大学生最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互联网+”是最适合创新创业的领域。

构建定向扶持和容错机制

上海市副市长 翁铁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创”需要厚积薄发,内在包含“仓储”“工器”两方面:没有“仓储”,创新创业是无源之水;缺少土壤空间、政策扶持等“工器”,则难以为继。政府要着力构建“扶上马、送一程”的扶持和容错机制。

上海重点完善创新实践平台、健全创业孵化网络、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在完善创新实践平台方面,为加强个性化指导和实战性运用,投资10亿元建立了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在健全创业孵化网络方面,为及时给创业起步学生提供“第一桶金”,上海市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政府每年投入1亿元,以免息债权等模式,给予5万至30万元资助;在营造鼓励创新氛围方面,上海市自2008年起连续举办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至今已覆盖160多所高校、15万名学生。

同时,上海在扶持与容错方面进行了探索:上海已在财税、融资、审批等方面形成制度支撑,如初创期学生创业团队可获得专项创业补贴及场地租金优惠等支持;上海通过校区、园区与社区的“三区联动”为高校师生创业提供扶持,形成多个众创空间,如杨浦区全力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在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方面定向服务建筑设计专业师生创业;为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上海着力构建容错机制,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对创业失败学生,不再收回投资,只要符合“创业力测评系统”评估,仍同等支持其再次创业。

搭建有特色有活力的平台

湖北省副省长 郭生练

自从《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的通知》出台后,省财政对高校在校和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创业实行无偿资助,3年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扶持项目1800多个。

同时,着力搭建有特色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空间平台。首先构建“大环境”。武汉市“青桐汇”“创业咖啡”和襄阳市“隆中对”、黄冈市“创业大别山”等,已成为全国创投界、创业界的知名品牌。截至今年9月,“青桐汇”已举办27期,天使投资人现场对接项目460人次,促成大学生创业项目融资7亿元。武汉市呈现出“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的浓郁创业氛围。华中科技大学大三学生付小龙休学创业,通过该平台获得1000万元A轮融资。其次是营造“小气候”。全省高校设立和吸收校外创业基金2.8亿元,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96个,大学生创业场地(基地、园区)230个,面积约12万平方米。

为了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组建了创新创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正在筹备召开创新创业教育大会。湖北省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支持高校和企业、地方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已建成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45个、示范基地40个。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体系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近年来,清华大学重点打造“兴趣团队”“创客空间”和“x-Lab”“三创”平台,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清华大学提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融合”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体系。

一是冲破院系藩篱,建立学科交叉的辅修专业,探索跨院系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实现跨院系“融合”。今年开设了互联网金融与创业辅修专业,成为学校首个创新创业本科辅修专业,已招收78名学生。启动了跨院系交叉的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首批有智能硬件(信息学院和美院合作)、机器人(机械系和信息学院合作)、智能交通(信息学院和汽车系合作)3个方向。在美国建设全球创业学院(GIX),已启动的首个双硕士学位中,由中美双方跨院系设计培养方案。

二是与传统专业“融合”。首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化,今年面向全校开设了通识课“创业导引”。目前建设了14门挑战性示范课,如“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这类课程围绕当前全球挑战性问题设计,采用小班上课。此外,今年5月,学校推出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方案,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分12个等级,鼓励学生将课程选择的着眼点重新放回到对自身发展真正有益的能力和素质上。

三是统筹第一和第二课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代表性的活动和赛事有清华创客日和校长杯创新大赛。

形成三种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

吉林大学校长 李元元

“十二五”以来,吉林大学成立了由书记校长负责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5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3689.5万元。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教育平台和保障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全员参与的体制机制。

吉林大学还重点进行了分类指导、构建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识教育。学校面向校内外聘任171名创业指导教师,设置创业通识教育必修课和专业教育选修课,以青年文化书院、青科协等社团、协会为载体,在校园内营造“敢想敢干、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其次,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实训教育。学校建立了14个校内实训基地和创业苗圃。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与省工信厅和林田远达创客工场共建吉林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

再其次,针对创业学生提供优质的孵化环境和扶持保障。学校依托吉林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立“学生创业专区”,目前已有35家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双高的学生创业企业免费入园孵化。同时,学校在净月校区投资1000万元,改造原有的基础设施,建立了“互联网+”产业集聚园和学生创新创业园。

同时,结合学生创业特质,构建三种创新创业模式——高科技成果转化型、“互联网+”产业型、公益创业型。

校地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南京大学校长 陈骏

南京大学从2006年开始制订并实施“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以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长成才为目标,把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放在第一位,逐步形成以“五位一体、四创融合、三个协同”为标志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积极构建创新创业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学校设计了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推进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堂,结合通识教育改革开展创新创业启蒙。全校已累计开设创业课程144门,选修学生超7000人次。第二层次为面向有浓厚创业兴趣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第三层次为面向具有初步创新成果学生的成果孵化,以个性化培养帮助他们对接市场、开展创业实战。

积极打造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的“四创融合”实践平台。学校在鼓楼和仙林校区规划了近1.5万平方米的跨界大学生“四创空间”,设立各类创业基金、奖励基金和专项教育基金。

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的“三个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校校协同引入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与纽约大学理工分校、英国华威大学联合成立国际创新创业学院。通过校地协同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利用在江苏各地共建的24个政产学研合作平台、104个研发机构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学生创业实践实训基地,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四川大学校长 谢和平

四川大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点推进互动式课堂教学、非标准答案考试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在全校全面推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已开小班课7140门次,占课程总数的63%。

二是推进非标准答案考试、学生学业考评体系改革。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了学业考核全程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结果动态化“四位一体”的学业考评新体系。首先,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强化过程性学业评价,每门课从开课到期末考试,每次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随堂测验,都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使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超过50%。其次,创新学业评价标准。不再以传统的“记住多少、能背多少”作为优秀的考核标准,而是以“领会多少、思考多少”作为考核的基本要求。

三是创新非标准答案考试过程。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对考试答案确定性要求不同的特点,在考试过程中强调标准与非标准考核相结合、灵活考查与基础考核相结合、动态与静态考核相结合、个人与团队成绩相结合。

四是创新动态及格考评机制。根据学生所在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成绩正态分布状况,动态确定及格线,也就是无论学生考了多少分,排在班级前面一定比例的就是“优秀”,而反之可能就是“不及格”。

第二篇: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高校报件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专业融合、协同推进、内涵发展”的实施原则,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培养更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2015年,制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学校“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中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项计划,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到2017年,初步建成有机融合、联动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运行制度体系,立项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改项目和重点实践项目,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产生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参与教师科研和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比例达到80%以上,本科生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竞赛获奖等的总比例达到30%以上,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比例达到20%,成功创业的学生比例显著提高,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立足精英教育,对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在2018年完成制定并实施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将科研训练作为必修课实现全覆盖;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必修学时占比进一步提高;设置多样化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为牵引,以院际、校企、政学、国际多元合作为途径,积极推进多样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院际合作,建设教育实验学院,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立足校企合作,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高级工程人才;立足政学合作,建设知识产权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立足国际合作,建设中法工程师学院,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优化“三学期制”教学安排,将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夏季“短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依托国家级工程创新综合实验中心,以合作项目课程为突破口,探索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完善副修双学位制度,逐步扩大专业覆盖面,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多种路径。

(三)优化专业结构

规范专业管理,优化专业结构。打破学科壁垒,控制专业规模,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建设重点,在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战略布局下,探索创新专业建设管理体制。重点建设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适应“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等领域的相关专业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实行专业建设成效自评估制度,建立专业的动态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对与学校定位不相适应、办学效益低,以及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低,总体教育质量差、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调整,激发专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按照“依次递进、有机衔接、通专结合、校企合作”的建设思路,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加强科研训练、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必修课程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教学效果。挖掘、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面向不同行业、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与保障机制,鼓励、支持知名学者、创业导师开出更多高质量的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自建、引进一批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五)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健全“基础实践→科研训练→综合创新→创业实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整合优化全校实践教学资源,认真落实《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夯实专业基础。继续实施“南京理工大学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科研能力。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营造“教师倾心指导、学生用心参与”的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术科技竞赛、创意设计比赛、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整合创新能力。拓展建设校内外创业实训区,完善配套管理运行机制,指导学生开展沙盘模拟创业、参与商业实体的运营,提高学生的企业运营和创业实战能力。

(六)增强实践平台的育人支撑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从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开放共享、空间拓展四个方面同时切入,形成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需要的平台支撑能力。实施“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一院一品’建设计划”,提升各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水平;制定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确保所有实验室资源向全体学生开放,建成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实验室开放共享环境。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完善三园“无缝对接、递进助推”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充分发挥校内创业实践平台集群的“孵化器—转化器—加速器”功能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级、省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加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新建一批合作紧密、有机联动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更优质的条件、更广阔的空间。

(七)完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弹性学制,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转换制度,合理认定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的学分;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制定实施细则,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把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情况纳入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评价体系,优先保送表现优异的学生攻读研究生,并支持其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研究方向。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八)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教学研修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探究式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培训。加大创业教育学院的建设力度,以培育教学团队为牵引,引导专任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案例研究,产出一批示范性成果。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提高具有工程背景专职教师比例。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规范,聘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特聘“产业教授”、投资人等各行各业杰出人士,开办讲座论坛,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或指导教师;发挥“南京理工大学海外青年学者‘紫金高层论坛’”平台作用,吸引海外师资补充,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国际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九)提高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机构建设、创业培训、孵化服务和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与服务水平。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和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加强宣传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GYB”、“SYB”和网络创业课程培训,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园区建设,引入专业的创业孵化器管理公司,通过购买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方式,加强创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各种配套服务(包括代办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资产评估、政策法规与投资信息咨询、融资服务、小额贷款办理等),提高创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沙龙、研讨会、高峰论坛,搭建创新创业学术交流平台;发掘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通过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的激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合作

深入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以及联合培养学生签约项目的实施,持续扩大参加国家公派国际交流项目的优秀学生比例,配套设置专项支持资金,不断扩大国际交流规模;同时注重借鉴国外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人才培养纳入国际教育体系。充分用好国家留学生奖学金政策,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做好来校短期交流学习海外学生的接待与教学服务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活动,营造校内的国际多元文化氛围。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境外教学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与交流水平;以全英语专业和课程建设为主线,鼓励开课教师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成熟的优秀教材,完善全英语教学体系,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育环境。举办“国际青年创客大赛”,总结与分享面向全球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创新创业成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十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保障

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计划”作为学校“十三五”综合改革重大计划,在制度、经费、基础设施各方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科研训练“百千万”计划、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与竞赛活动,奖励优秀的创新创业学生。设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成果奖励、教学团队建设等。多方吸纳社会资金,完善“南理工-紫金科创”大学生创业基金的项目评选与基金使用指导。建立与创投公司、风投公司、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长效合作机制,帮助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创投基金等社会资源,通过无偿资助、创业贷款、天使投资、融资对接等多种形式向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基金扶持。建立健全科研反哺教学机制,促进科研基地和平台全面开放,扩大吸纳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促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和服务。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师生共组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建设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技术,无线网络全覆盖的智慧型校园,为师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稳定、快捷、便利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与技术支持服务。

四、组织实施(一)加强领导协调 学校成立南京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党政办公室、宣传部、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学技术研究院、人事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团委、对外联络与发展部、资产经管有限公司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研究决定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学生工作处处长担任,成员包括团委、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创业教育学院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办公室主要负责制订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协调重要事务。

同时成立由校内外专家共同组成的南京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为全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专业咨询,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二)科学组织实施

学校将以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主线,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学校发展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逐级逐项落实,加强考核评价与实施督导,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各学院要承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体责任。在学校整体部署下,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纳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统筹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机关及职能部门积极与学院工作有机联动、合作高效,形成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

(三)加强宣传引导

大力宣传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成为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掘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弘扬创新创业正能量,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高校报件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工作任务,结合我校“创新引领创业,创业推动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育人为本,促进人才辈出;以学术为本,促进学术繁荣;以航空为本,促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落实“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为路径,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牵引,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创业群体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二、建设思路

积极探索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按照“创新机制、拓展平台、优化资源、培育群体、注重过程、务求实效”的工作方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丰富创新教育内涵、强化能力培养核心,多层次、多模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总体目标

切实将全面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层实施、结合实际、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从通识教育抓起,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突出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教育;实施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整合利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资源,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各类面向全校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实践教学能力强、创新活动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加强组织与协调,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实施、持续发展。

2015年,在全校全面启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十三五”人才培养专项规划中单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专项,营造师生员工全员创新创业的氛围;到2017年,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各专业完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建成一批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开发2-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形成5-6门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发8-10本创新创业优秀教材),建成20个校企创新创业联合育人基地,建成一支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队伍;到2020年,完善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企业和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大幅度提升。

四、工作方案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工作开展

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简称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校团委、人事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科技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校领导小组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决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要事项,组织协调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项任务的实施。院级教学单位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简称院工作组)。院工作组负责本单位创新创业具体工作的组织开展和相关项目的日常管理。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简称办公室),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校团委、财务处、国资处等主要部门人员组成,常设在教务处。办公室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各类计划的组织实施、运行管理、宣传展示、检查考核等工作。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专项任务以及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组织协调成立活动组委会。组委会由任务或活动的主办单位或主要承办单位负责人组成,组委会负责制定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活动的宣传、报名、运行、总结等工作。

为加强大学生创业学院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成立大学生创业学院院务委员会(简称院务委员会),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校团委、经济与管理学院为其成员单位,常设在学生处。院务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学校创业教育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建立创新创业培训指导体系,组织开展创业项目选拔、培训、跟踪、辅导,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研究工作。

设立大学生创新中心管理办公室(简称中心办公室),负责搭建和管理互动式、长效性、常态化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推进全校创新创业实践氛围建设,办公室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校团委、国资处、科技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常设在校团委。中心办公室负责充分利用校内外创新实践资源,开展系列、专项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实践氛围,推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动力,锻炼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完善个性化培养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等方面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与自主权。

探索创新人才选拔标准,通过自主招生,选拔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优秀学生。前置教育资源,以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为依托,在中学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基地。定期选派专家学者到中学开展专业讲座,以科学社团或兴趣组的形式在中学生中开展科学研究,以研究项目为牵引,发挥同伴教育作用,分享集成化的学习和工程经验,在中学生中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工程实践技能,学习锻炼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列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明确各专业创新创业的具体目标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以专业教育带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不同课程的特性,将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实务融入到专业课堂的教学之中,用创业思维带动专业教学,用专业教学促进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设立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和学术科技系列讲座课程,学生毕业前应修满8学分。将创新素质要求贯穿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和各培养环节。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学术活动必修环节,计入学分。在学位论文课题研究中,要求学术型研究生努力紧跟学科前沿,开展学术创新,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贴近工程或社会实践,追求实践创新。

强化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研究,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教学、情景仿真、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探索并实施小班化教学,将国际前沿最新成果纳入教学过程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重观念引导、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改革创业教育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启蒙课程讲座、未来精英培育工程(创业精英培训班)等的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探索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制度。

积极开拓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途径,稳步打通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三)建设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培养融入到课程和实习、实践等各教学环节,逐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科特点、素质能力培养要求,精心制定创业公共教学计划,实现创业基础必修课、创业公选课、创业精英培训课程的有机衔接。加强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通识基础课程。

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设“科技创新思维与方法”、“研发与创新管理”等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提供研究生修读。开设“新技术讲座”课程,促进研究生接触前沿科技、体验创新魅力。

进一步增大SIYB 专业培训的覆盖面,普及创业基础知识。鼓励老师结合科研项目或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开发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

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一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按照国家级课程的建设标准,建设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一批MOOC课程;拓展课程资源,建设一批新生研讨课、科学实验探究课、学科交叉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

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价值的认识。实施“素质能力培养计划”,实现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素质能力提升的有机互动,打造具有南航特色的普惠式分层分类创业课程体系。实施“群星计划”、“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计划”,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绩效考评机制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和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实践教学能力强、创新创业活动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明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课程资质认定的重要内容。建立定期考核制度,促使创新创业的导师队伍能力提升。建立创新创业专项奖教金;评定创新创业优秀青年导师,设立创新创业型教学名师(团队);探索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鼓励专任教师参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引导专任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全面提升教师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人格、体验和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吸引大学生及早接触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导师的科研过程,鼓励积极思考,培养大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的精神,学习掌握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成立研究生导师学校,对新遴选的研究生导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培训,提升研究生导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加强师资多元化建设,完善基于素质模型的全程化、多路径创业辅导体系。以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为教学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类培训,引导与推动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逐步扩大教师在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比例,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聘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以行业教师或企业教授(专家)的方式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导师人才库。

(五)实施创新实践工程,强化创新实践训练

全面落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实践工程实施意见》提出的工作任务,以问题为牵引,以兴趣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并行实施八个专项计划,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丰富创新教育内涵、强化能力培养核心,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多层次、多模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实施学术科技竞赛计划。以“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和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竞赛为龙头,以全国大学生数模、力学、电子设计、机器人竞赛等重大赛事为抓手,按照“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目标,开展系列学科竞赛活动,创设富有航空航天特色竞赛活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竞赛活动体系,夯实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引领,以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支撑,以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类项目为载体,构建国、省、校、院四级训练项目体系,形成“了解、参与、主持、指导”递进训练模式。坚持“兴趣驱动,重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融合互动,促进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3.实施主题创新计划。设立大学生主题创新区,加强大学生创新群体建设,创新实践机制,创建研究平台,积累技术成果,积淀创新文化,实现学生创新实践的可持续发展。主题创新区围绕特定研究主题,设立系列创新项目,形成稳定研究方向,开展系统、专门、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实行教师团队指导下的学生群体自主管理,营造浓郁的学习、实践、创新氛围。

4.实施自由探索计划。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学科前沿问题,探索相关领域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志向和兴趣,拓展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项目由学生团队自主提出,选题不受已有方法和思维模式的束缚,原创性或创新性鲜明,具有较大的研究与发展空间。该计划倡导标新立异,鼓励与众不同,探索性强、风险高的项目允许失败。

5.实施工程训练实践计划。贯彻大工程观,开发利用、优化整合校内校外工程教育资源,整体建设校内工程训练实践平台,全面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实施校企共建校外工程实习实践基地,与企业、研究院所、地方政府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开设系列化的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实施多类型的工程师资质认证培养,开展基于工程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基于工程项目的团队式学习和基于工程实际的情景化学习,提升学生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6.实施文科实践计划。针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校企合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实践基地,在企业管理、商业经济、新闻传播、人文思想、文化艺术、文化创意等开展系列、专项、主题实践活动;针对研究生实施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计划,开展立体式、全程化的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氛围,推动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7.实施科研训练计划。专项支持本科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担任教师或科研人员的助理、助手或科研团队初级成员,接受科研基本训练。通过向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促进师生密切接触和有效合作,创建师生从游、共进的教育生态环境。坚持“循序渐进、注重发展”的原则,建立宽松的准入机制,着力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着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出人才、出成效。

8.实施学术交流计划。以“加强学术交流、开拓学术视野、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为目标,为大学生搭建互动式、长效性、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承办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打造高水平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举办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校内打造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举办本科生学术论坛,评选优秀本科生学术论文,提高本科生论文写作与交流能力。支持大学生组建学术交流团队,创办学术刊物,举办学术沙龙和学术讲座,打造品牌学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术精神。

将创新实践各计划纳入学生教学和实践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完善组织管理和过程管理,加强对各专项计划的组织与协调,持续改进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创新实践活动有序实施、持续发展。

(六)建设学生创新中心,引领示范创新活动

以“整合资源、构建平台、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为建设思路,建设集主题创新研究、项目运行服务、创新团队建设、科技讲座沙龙、成果展示交流等功能与一体的学生创新中心,推进创新创业资源开放共享,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依托优势学科专业进一步推进大学生主题创新区建设,完善大学生创新苗圃的制度化建设,打造具有稳定创新实践训练管理流程的师生管理团队,整合利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资源,有效合理使用创新中心场地空间、仪器设备、技术力量、信息平台等优质资源,探索创新创业相关资源开放共享管理运行新机制,推进平台和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主训练的运行机制,促进资源合理使用、规划使用、高效使用,实现以点带面,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核心,学生团队相传承的递进式创新训练模式。

加强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开辟将军路校区研究生创新基地,加大“研究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培育项目基金”等资助力度,以项目化进行管理和资助,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实践研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搭建创新创业项目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学术报告会,举办成果展示会,举办创新创业论坛、讲座、沙龙等,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通过组建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实行普惠式创新实践教育,扩大惠及面,打造创新实践品牌。建立作品复制、收藏的系列制度,不断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展示成果。

(七)实施分层分类教育,构建创业培训体系

以“创新推动创业、创业引领创新”为特色,强化普慧创业教育基础上的精英教育,坚持选修和辅修相结合,构建涵盖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实践孵化等多阶段、多层次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创业教育全面覆盖、分类指导,形成“科技创新驱动、素质教育领衔、各方资源共享,教学研究中心+创新创意中心+精英培育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四位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格局。

积极引导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根据课程特点,将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实务融入相关的课堂教学之中,实现普惠式的创业课程教学。开设创业辅修专业,在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以及创业选修课的基础上,每年定期选拔具有创业潜质和意识的学生,组成创业精英培训班,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的平台。

定期举办南航主题创客培训和创客沙龙,建立大学生创业团队跟踪档案,解决大学生创业企业融资、团队管理等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搭建南航创客空间,定期邀请创业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参加南航“创翼友约”创业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创业视野。

(八)完善学生创业中心,全程服务创业指导

进一步建设完善学生创业基地,优化完善创业服务指导。在将军路校区的东区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成大学生创业事务运营办公室、创业培训室、创业沙龙室、创业生涯辅导室、创业团队招聘面试室、创客空间等功能区,配备免费的场地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和设备,专门用于学生科技创新以及创业项目孵化。

结合未来精英培育工程,依托创业精英培育中心,科学选拔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推行创业教育导师制,由教育效果优良的教师或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担任创业教育导师,为学生创业引路授业。

深入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南航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对接工程”,进一步加强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和依托学校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实训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选拔优秀创新项目进行培育孵化,建立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的对接渠道,开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创新实践平台成为科技创业的项目研发阵地,为科技创业提供研发、生产载体,实现创新与创业资源的无缝对接。

为具有潜质的优秀创业企业提供全程服务。与工商局、税务局、银行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南航大学生创业事务服务绿色通道,专门为创业学生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财务管理、法律咨询、员工社保、银行无息贷款等“一条龙”咨询事务服务;强化南航学生创业孵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实现前沿信息传递、孵化园区管理、创业项目选拔、扶持政策对接的有机统一。

完善由专任教师、知名校友、成功创业人士等组成的专兼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并通过导师引进、产业教授、企业导师、校内培训、校际交流、学习研讨、资格认证等方式,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培养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创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同时,加强化创业服务与指导部门队伍建设,专人负责推进全校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以及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运营管理工作。

完善投资平台,做实创业孵化。发挥创业孵化中心、校大学生创业平台——南京紫金立莘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作用,有效整合科技创新项目和创业团队,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进行校内的创业孵化。完善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定期遴选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

推进创新技术市场化研究,推动产品市场化实践,提供全程创业指导服务,孵化一批大学生创业公司,推进创新实践资源开放共享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加大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开放力度,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九)推进校企协同创新,争取社会支持合作

开拓校外资源,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做精实体运行。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争取和利用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并与政府、企业、创业园、行业协会开展紧密合作。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合作,聘请行业的高水平工程专家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开展基于案例的研究性训练、基于任务的团队开发和基于企业实景的创业实践训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拓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渠道。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国际竞赛等学术科研活动。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聘请国际高水平大学教授、500强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和讲学,打造一批国际化课程,提升课堂教学国际化水平。完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质量。提高外国留学研究生招生质量,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

设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质量实施,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工程教育水平。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推进企业实习、联合培养、合作开发等机制建设,研究企业课程设置与工程实践的开展,指导实习实践基地、企业工作站、工程合作研发平台的建设,促进校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建立工程类课程授课标准,监督工程人才培养过程,提出指导意见。推进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实施教师在企业挂职培训、行业教师和工程专家为学生授课,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积极利用各种途径,争取社会资源,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生协同创新基地,积极探索“跨学科、跨学院、跨校企、跨国家”四个“协同创新培养”机制,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商飞)联合开展系统工程师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南航校友创新创业实践种子基金,每年开展暑期社会实习实践双选会,为全校所有学科专业学生提供暑期实习实践岗位。

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创业孵化基地对接,积极做好共建,为我校学生搭建、完善创业平台,强化与苏州太仓、南京江宁、南京溧水、南京秦淮等政府地区合作,共建高校与地方政府的众创空间,推进创业教育成果转化与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机结合,为校内孵化成熟的创业团队进入社会建立绿色通道,持续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支持、保护和服务,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和人才效益。

(十)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全员创新氛围

从制度、经费、条件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投入力度,设立计划经费、专项基金或教改研究、教学建设配套经费,建设各类面向全校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保证计划项目的开展。各类实验室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管理办法,为创新实践工程项目积极提供技术、场地、设备、器材的支持。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各计划项目的实施,支持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基础性建设。

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激励和引导教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发展规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突显创新创业重要地位。把教师指导工作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院和相关部门服务、支持创新实践工程开展的工作情况,列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评选优秀项目、表彰优秀指导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工作。

坚持举办大学生学术论坛,举行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文化节,创办学术刊物,组织学术沙龙和学术讲座,不断深化论坛内涵,丰富形式,完善举措,提升实效,搭建促进大学生学术交流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素养和基本技能。

广泛开展“微创新·微创意”系列活动,扩展活动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面和参与面,广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意兴趣。加强大学生科协、创新类学生社团的能力建设,举办更多的小微化、普惠性、广覆盖的创新创意类交流活动。

借助各类学生团体,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组织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团中央“挑战杯”、“创青春”、教育部“互联网+” 等大赛,同时加强拔尖型、高层次竞赛与普惠式、趣味性创新创业活动的衔接。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地方创业类赛事,举办各类学生科技竞赛、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企业形象设计CIS大赛等。

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如各类创新创业成果展、创新荟、绝对职场、创业论坛、知名企业牵手大学校园等;定期邀请创业者举办创业报告讲座现身说法;带领学生参观主题创新区、开放实验室、创业小企业,学习创新项目、认识科研过程、了解企业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高校报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部属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人〔2015〕205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为主、创新引领创业、创业促进创新,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按照学校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强化意识启发,完善培养体系

将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启发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培育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意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2.破除瓶颈制约,实现有效覆盖

将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打造跨专业、多维度、全方位的培养覆盖模式,以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为原则,开展有针对性、有创新性、有时效性的教育培训,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3.整合各种资源,推进协同育人

以整合校内各部门合力与汇聚校外优质资源作为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力,确保“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汇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的良好局面。

4.全员创新创业,实施全面促创

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贯穿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主线,实现全程、全员、全面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注重教学促创、科研促创、服务促创相辅相成,全面育人。发挥教学在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主渠道作用,学生、教师、干部共同提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率和覆盖面得到有效扩大,形成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典型榜样。到2020年形成完备的课程教学、实践训练、企业孵化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和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科技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二、整合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合并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大学生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产业工作的校领导

成员: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学工部、研工部、科技园、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主要负责人

责:统筹协调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局性工作,负责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学院开展相关工作。教务处统筹管理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生院统筹管理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学院挂靠校团委。

三、深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促进创新创业人才成长

(一)将创新创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将人才培养重心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构建基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工程专业认证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要求,认真梳理各个工程专业的专业目标、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等,梳理各个专业的8~12门核心课程。扩大学分制试点,放开跨院系的选修课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能力素质拓展模块”,设置不低于4学分的本科生创新创业必修学分,将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纳入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育人体系中,给予学分认定。

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完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养成,探索多学科交叉培养;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寓教于研、校企合作。将研究生听取专家讲座、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作为研究生综合环节重要内容,达到要求取得学分。

(二)汇聚国内外优势资源,打破专业壁垒,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积极探索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及校外实践育人资源作用,建设联合实验室、签署并有效实施国内外联合育人协议20~40个。鼓励学生依托专业背景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深化本科生大类培养模式改革,破除专业壁垒,形成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人才机制。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本研贯通模式,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推动本研课程互通,使优秀本科生更早、更广泛地参与科学研究。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促进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密切结合,注重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明确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强化教师指导和引导作用。通过本科导师制度,引导学术大师参与培养本科生,充分利用培养方案实践体系中的学术研究实践环节,为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深化陈赓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事务的行业领军人才。打破本硕博分段培养的壁垒限制,在陈赓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中实行本硕博连读一体化培养。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班,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完全学分制,引入国外知名学者参与实验班学生培养,为实验班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或联合培养平台。

(三)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鼓励优势学科专业走向国际

建立学校专业自评认证制度,逐步对所有专业开展校内专业自评认证工作,高质量通过校内认证的专业申请国家专业认证或国际专业评估。对于疏于建设、社会需求量小、报考志愿率低的专业,压缩招生规模或停招;对于不具备办学条件、不具发展前途、偏离学院学科方向的专业,通过充分论证,采用“关、停、并、转”等方式坚决予以调整。

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结构调整机制,制定学位授权点预警与退出办法。开展学位点自评估工作,组织专家定期对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优势学科参加国际学科评估。全面检查学位授权点的人才培养状况,对于培养质量不高、出现质量问题、社会需求不足或创新能力不足的学科,进行预警和退出。同时,增补社会需求明显和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科,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持续提升学位授权点建设质量。

(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建设,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创业基础”“科学发现规律”等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强化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丰富教学内涵,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科技进展引入教室,将科研精神、科研思维融入课堂。将有科技含量的课程作为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重要纽带,鼓励科研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大师开设研讨课程、引领教学团队、打造品牌网课。科研实验室进一步向本科生开放,充分利用优质本科生资源,使更多本科生成为科学研究的生力军。

建立注重教学改进实效的实时反馈课程评估制度,优化课程评价指标,将“是否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纳入课程质量考评体系,引入APP等实时评价手段,实现学生对课程的实时评价。

打造专业特色创新训练平台,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特点,开设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设置1~2个学时专门用于讲授学科前沿理论方法;鼓励高水平教师开设专家研讨、学科前沿等专业特色小微课程;鼓励各创新中心和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设专项创新培训。

完善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体研究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5门左右研究工具类、研究方法类选修课。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提炼创新创业内容,培育5门左右创新相关课程,作为全体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同时鼓励院系依据自身学科特点、院系特色,在全校范围内增设15门左右专业创新教育类课程。鼓励研究生利用慕课资源学习相关创新创业课程,探索学校与慕课平台的学分互认机制,研究生通过慕课平台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并取得相应学习证书,学校对其学习过程予以确认并录入相应学分。

(五)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开展以小班研讨课、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加强具有“船海核”特色的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引进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打造特色品牌课程,建设5门左右研究生在线课程,力争成为多校共用研究生在线课程。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探索慕课、微课、数字教材、多媒体教材等网络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模式,打造课内外一体化的自主学习的平台,不断丰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夯实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考查研究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推广累加式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六)举办高质量创新创业系列讲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积极邀请企业精英、创业先锋等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堂。通过宣讲解读创新创业形势、讲述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分享交流创新创业经历等形式,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因势利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拓展创业就业途径。

四、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优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

(一)完善创新创业项目体系,重点支持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深入实施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形成分层分类的项目资助体系。学校特殊资助项目重点支持重大、具有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化潜力和具有产业化开发前景的项目;学校重大型项目重点支持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项目;学校普通型项目重点支持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学校引导型项目重点支持低年级学生第一次申请创意创新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每年支持100项,主要从学校各类支持项目中选拔。

设立研究生拔尖人才创新基金,支持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从事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的课题研究工作,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内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从事科学研究,培养和扶持优秀研究生从事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或极具应用前景的重大应用型创新研究,激励研究生做出重大创新成果,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二)完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办好学校“五四杯”“启航杯”“一院多品”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加大对学校特色、学科优势赛事的支持力度,主动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赛事。做好竞赛数据库建设和获奖证书认定工作。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与职业导向活动平台建设,以“学术文化月”“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加大政策、经费和条件支持力度,积极为研究生搭建学术创新与实践平台,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活力,提高研究生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搭建“产、学、研”实践平台,丰富创新创业实践资源

建设本科“大实践育人体系”,在加强专业实践的基础上,推进和相关企业、研究机构的实质性实习,使学生实习与科研合作、毕业分配、创新创业紧密相连。探索校企联合育人、合作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接触科技前沿的优势,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进一步开放校内各类实验室资源,建设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每年建设2~3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在学校船海核主体学科培育2~3个研究生创新基地,提供开放性实验软硬件设备及相关服务指导,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集创新实验、科技制作、学科竞赛、作品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实践环境;建设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为研究生跨学科学术交流、创新思维碰撞提供空间与场地,为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交流、培训提供条件;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科技作品展示平台,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作品及相关理念、技术与构造等,开设研究生创新创业特色活动与作品展示区,定期邀请相关企业、机构参观、考察,为研究生创新创业作品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建设产、学、研联合实践基地。积极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高校与企业院所的各自优势,每年建设2~3个符合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目标、适合培养和锻炼研究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推动科研社会化和产业化应用的产、学、研联合实践基地,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依托科技园、校友、创业导师等资源,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合作,在校外利用合作单位资源共建30个创业实习实践基地。

发起、主办与承办各类学术会议,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开展学术创新与交流活动;开办研究生暑期学校,为研究生提供高起点、高质量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积极搭建研究生校内交流平台,鼓励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研究生进行学术探讨,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通过开展“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引导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拓展启航活动中心功能,使其成为跨学科、跨年级、综合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基地。构建全要素的众创空间,全方位支持学生把创意转化为现实作品,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文化艺术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压力释放空间。

(四)充分挖掘校内科技资源,促进学校科研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势

将学校科研团队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持力量,使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实现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校知识产权专业力量,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指导与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拓展学生科技创新的创新资源。以学校的各类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合作平台为载体,制定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放计划,使学校科研优势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源泉。

(五)深化国际交流内涵,提升国际视野,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营造本科生大幅提升外语水平的自主学习氛围,允许学生通过雅思等外语水平考试替换校内英语必修课程学分。逐步推进绩点制和适应国内外学生交流的学分互换机制。利用多种渠道,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积极开展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以此提升本科生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实施与国际大学创新联盟战略合作,加速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聚集,助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设立研究生国际交流专项经费,鼓励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和到国外进行短期访学,了解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积极开展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扩大派出规模,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事务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完善国际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互授、联授学位培养机制,打造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适时开展国际学科评估,邀请国外高水平评估机构与专家对学校的优势学科进行评估与交流,不断提高学校学位授权点的国际化水平。

五、加强创新创业运行保障体系、完善创新创业企业孵化体系

(一)建立灵活学籍管理制度、发挥激励制度的引导作用,支持在校生开展创新创业

修订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学籍可保留至8年。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毕业金榜等评选、奖学金评定等评优项目中,给予一定名额专门用于表彰创新创业优秀本科生。扩大个性化保研范围,在保研工作中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考核。在研究生学籍管理方面实行弹性学制,鼓励研究生在读期间创新创业,允许研究生休学创新创业,允许研究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对于因创业超出学籍管理规定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经批准可适当延长申请学位年限。

加强研究生招生政策支持。自主创业研究生在录取时可以保留入学资格1~2年。在研究生复试综合素质考察中,对高水平创新创业活动与成果予以认定,注重考查考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专业兴趣等内容。

树立各类创新创业典型,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先进事迹,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的引领作用。

(二)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能力,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选拔和培养精干专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鼓励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赴企业进修。引导院系基层学术组织、科研学术团队积极参与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纳入院系绩效考核,并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予以考虑。

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充分发挥创新创业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完善学生科创导航员工作机制,加强导航员队伍建设。

(三)建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工作

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资源,建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宣传、在线咨询、活动交流、项目展示、投融资对接、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员管理等服务。

将学生创新创业纳入学校产学研工作体系,与省市共建小微企业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在黑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南省等多地建立的技术转移中心。

邀请企业家校友作为创业课程授课人、创业讲坛主讲人,引导校友设立不同类别的创新创业基金扶持学生,接收学生到校友企业挂职实习,搭建校友与学生投融资平台。

图书馆通过系列讲座、专题讲座、选修课程、网络培训等方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在信息获取、成果凝练、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方面的能力。订购SCI、EI、Elsevier、CNKI等中外文数据库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4万多种,国内外专利文献获取渠道畅通,提供创新创业信息服务。

(四)建立创业园,成立投资公司,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 发展科技产业实现二次创业,打造创业园和产业园。积极培育创业团队和科技企业,营造朝气蓬勃的创业氛围。不断输送优质的企业进入产业园做大做强。创业园探索两阶段培育和多元合作的发展模式。大力支持校内大学生创业联盟的好项目和创业团队,积极与其它创客空间、中介机构、融资机构建立多元合作关系,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更丰富市场信息和投融资资源。

成立投资公司,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重点培育,经过商业论证评估,投入资金支持,科技园投资公司以参股方式进行股权融资,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供从企业工商注册、法律咨询、企业运营模式分析、财务管理、投融资咨询、人才招聘、创业教育指导、企业资金申报指导等全链条服务;同时发挥科技园网络中心优势,提升“互联网+企业孵化”的能力。

(五)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支持研究生依托导师指导进行创新创业

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强化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引导,鼓励导师将自身科研项目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与支持学生创业相结合;强化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激励,鼓励师生共同完成发明专利,鼓励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将导师与团队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形成导师、团队与博士生互利共赢机制;探索建立学位论文成果转化与推广机制,针对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成果,学校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成果转化率。

北京理工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高校报件

为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部属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人[2015]205号)和北京市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精神,立足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校分三步走的中长期建设发展目标和“6+1”发展战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整合校内外资源,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突出理工特色和国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形成创意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聚焦学校特色,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追踪学科前沿,聚焦学校特色,根据学院定位和专业特点,制订普及与前沿并举、通识与专业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坚持“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育人目标,打造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2.整合内外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促进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形成产学研用机制;推动校际教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达到以先带后,交叉学习;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特别是国防产业的资源整合,建立更为广泛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

3.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结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的办学理念不同程度脱离社会实际、实践环节相对薄弱、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以此作为着力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素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设计体系;营造“创意—创新—创业”氛围,创建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平台。

(三)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制度建设,推进硬件设施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理念,普及创新创业教育。2018年形成较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创新创业示范典型显著增加。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 学校设立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全面负责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见附件)。校领导任中心主任,教务处牵头,校团委、学工处、研究生院、实验室与设备处、科研院等单位为中心成员。各学院设立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组,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

(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建立多目标、高弹性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全校覆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立创新创业积分,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推进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学术型和应用型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以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面向国际化,坚持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培养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和创造性成果的学术型研究生。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坚持产学研结合,鼓励自主创业和联合创业。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课程、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课程、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

1.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课程。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行为的发动机,通过 激动人心的创业案例,把创新与“价值凸现”和“财富效应”联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2.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和教材内容,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包括专业知识、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等在内的创新创业专业课程,让学生“学专业、想创业、能创业”。

3.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课程。设计以活动为中介使学生获得直接创新创业经验和创业信息的创新创业经验课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企业、访问消费者、商业调查、创业计划竞赛等以及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和报告,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创业实训的企业课程,用生动实际的案例,提供真实的创新创业训练环境。

4、加强创业培训,搭建创业交流平台

推进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班和创业训练营,进行创业案例剖析、创业名家演讲、企业家创业项目点评和政府政策扶持辅导等实用性创业培训教育。搭建创业沙龙、创客咖啡、创业讲堂等创业交流平台,为研究生了解政策和创业信息,学习积累创业经验,寻找创业伙伴和创业投资人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并引导研究生参加各类创业竞赛活动,定期组织创业方案和项目展示,为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等选择对象提供机会。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进一步深化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研究性教学课程改革,加强师生国际交流,将科研团队整体引入研究性教学课堂。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将教学与互联网充分结合,建设精品的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并将网络优势教育资源引入课程库,引进并建设具备学习过程数据分析的教学平台、教学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线上线下多样的教学资源与途径。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逐步减小期末考试在课程评定中的比例,鼓励注重针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考试改革。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统筹校内大学生创新教育各类资源,将创新类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机结合,依托学校创新和创业基地,形成“创意—创造—创业”的培养体系。

1.深入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深入实施国家级、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广泛开展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升参与学生专业覆盖广度和年级覆盖深度。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执行,选取其中具有国际化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给予重点经费支持。

2.加强校内外各级实践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设,为在校生提供实训保障。进一步加强各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训练中心建设,并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将上述平台与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内形形色色的实践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园共同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充分利用上述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企业创业基地。

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创新创业项目实习实训进企业、入市场,进一步加强与我校现有的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各类实习实践基地的联系。着力加强建设与黄冈市共建的首个校外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基地,为我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提供条件保证。

与各地创业园、高新区广泛合作,建立北京理工大学与区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习实践基地及“双创双实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同时,配合北京市,大力建设我校首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开放共享中心,将学校的优质创新实践条件辐射社会。

(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设立创新实践积分制度,制定细则规范创新创业积分与成绩的认定。创新积分认定的创新创业活动的范围包括:

1.校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知识竞赛获奖;

2.校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完成结题; 3.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作品和成果(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学术论文);

4.在校期间或创业休学期间产生的经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创业工作和成绩;

5.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其他活动或项目。

同时,制定有关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在“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的时代要求下,北京理工大学将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作为履职尽能的关键抓手,将着力开展三方面工作。

1.促进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理论水平的提升。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岗前培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构建创新创业培训专家库、教材库和案例库,形成多时点、系列化、分类型的培训体系。研究制定将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的相关政策文件。

2.促进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培育并建设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建设教师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

3.加强研究,构建平台。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依托,发挥校内现有智库的作用,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和相关实践的研究工作,形成工作平台和物理空间,切实推动教师创新创业相关工作的开展。

(八)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成立校创业指导服务办公室统筹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积极聘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人士、优秀校友、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作为创业导师,定期举办创业讲座、创业指导与咨询活动。建设功能完善的创业交流网络平台,由专人负责网站创业内容的更新,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咨询服务,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

依托校院两级各学生科技创新基地,重视基于创新的创业项目的挖掘,引导学生将科技创新作品向创业项目转化。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适合的创业训练场地,并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站式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热心校友、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九)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和已落地项目的运营及日常办公。在科技园已有基础上,增加大学生创业孵化场地。

整合各项资源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基础教育阶段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成果,在良乡高教园区建设2000m的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基地,合理规划、建设10间独立办公室,配套设备家具等办公条件,吸引10家左右创业单位入驻。积极吸引房山区政府和知名企业进行投资,开展联合创建,将之打造成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高校报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部属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人〔2015〕205号),结合北京航空航空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改革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围绕学校确

第三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在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基础上,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模型,并采用改进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实例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是有效的。

关键词:改进熵权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在课程结构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和质量评价等各环节进行重新构建,以使其与创新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种高等教育活动。当前,我国已经有85%以上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比如,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教育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与实践脱节严重、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薄弱、创业实践平台短缺等不足。针对以上不足,许多学者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譬如,谢和平[1]从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实践与能力培育、国际化教育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体措施;黄幼川[2]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构思;吴爱华[3]指出“互联网+”双创大赛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举措;李淑[4]探索了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路径;吴玉剑[5]研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崔玉平[6]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经济意义和行动条件。以上学者关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涉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的研究却很少。文章通过访谈领域专家,以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熵权法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模型。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指标的确定

作者通过对领域专家(高校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企业领导人等)深度访谈、实际调查等方式确定了三级层次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第一层评价指标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第二层评价指标分别是创新创业教学效果、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学生个体发展、创新创业平台建设4部分,其中,创新创业教学效果包含的第三层评价指标是:课程设置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教学模式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教学理念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包含的第三层评价指标是:有创新创业经历教师人数比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人数比率、教师创新成果转化成功比率、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比率、高学历教师人数比率、师资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需求;学生个体发展包含的第三层评价指标为: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发明专利质量、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包含的第三层评价指标是:创新创业孵化遴选机制有效性、孵化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孵化平台经费投入金额。依据上述各层级评价指标建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指标模型如表1所示。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改进熵权法简介

19世纪6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热力学中首次提出了熵的概念。1948年香农将熵从热力学领域引进信息论,并系统地提出了信息的度量方法。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在多指标评价中用于确定指标权重。其基本原理是:当评价对象在某项指标上的值相差较大时,熵值较小,说明该指标提供的有效信息量较大,该指标权重应较大;反之,若某项指标的值相差较小,熵值较大,说明该指标提供的有效信息量较少,指标权重也应较小。

(二)实例分析

本文为了验证改进熵权法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中的有效性,通过实际走访4名教育专家,获取各专家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打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在表2中,通过各个评价指标排序可知,有创新创业经历教师人数比率、课程设置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教学模式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比率、教学理念培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等5个评价指标排序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因而,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应将如何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效果、改善师资队伍、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作为改革的主要方向。

三总结

本文在确定4个方面15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指标基础上,采用熵权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模型构建。该模型不仅提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效果评价的新方法,而且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7,(3):1-11.[2]黄幼川.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226-230.[3]吴爱华.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载体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1):23-27.[4]李淑,刘福林.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3):1-4+23.[5]吴玉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11):63-66.[6]崔玉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经济意义和行动条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5-93.[7]陆冬尧.基于改进熵权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第四篇: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会议讲话稿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会议讲话稿

今天把大学的书记、校长和分管的领导同志请来,安排这次推进会议,主要意图是传达贯彻国务院、教育部最近在长春召开的会议精神,交流一下经验,学习各地的好做法,最后我再对下一步工作提一些要求。虽然我们省在这项工作上有了积极明显的新变化,但是我们与真正做得好的发达地区、与我们具备的潜力比,还有差距。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再开一个会,与大学的领导同志再讨论一下有关问题。

一、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进一步促进全省高等院校和有关政府部门转变观念、加强引导、有效推动、营造氛围,释放科技和人力资源优势,把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更多地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创新平台和创业平台留住更多我们培养的人才,为xx新一轮经济增长和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核心。现在全党、全国,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在认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精神到底有哪些核心的精神?学习应该是上下结合,第一自己认真学习,第二上级领导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与大家做交流。我建议教育系统还是要把五中全会精神学透。我今天借这个机会稍微说一点,特别是有几个地方请大家要注意:这次五中全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上跟过去有一个最大的差别,不是写法上的差别,是用五大发展理念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新阶段?为什么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了新的五大发展理念?总书记讲:“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我听完这段话想到的肯定是xx,既然理念这么重要,我们的理念是不是最正确的?是不是最符合当前的这个阶段?这就需要在座的同志们好好地思考。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把高校的书记也请来的原因,这是我们的体制和分工,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中央权威表述,所以大事党委要碰。如果说哪个大学思想观念落后到极致,党委书记要负责的,这是体制决定的。

充分认识为什么中央把创新的发展理念摆放到突出位置。对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我今天不展开讲,这里特别强调一条,就是创新发展理念为什么摆到了这么突出的位置上。总书记讲“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一句话,同志们很多都记住了。第二句话很多人没注意,“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接下来说“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总书记强调,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我们省到没到一个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我理解这个创新主要从动力转换角度讲,那么我们在座的同志又要思考xx的动力转换,原来的动力是什么,转换成什么?若不细考虑,原来的动力都说不清。原来的动力是什么?那就看贡献率。过去十年贡献率50%以上都是工业。我看了看,工业高的时候,能源工业增速最高13.1%,最低6.3%,现在是-4%。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速度,新的动力能不能出来呢?过去动力就在这里。大家看粮食增加的多,但粮食在统计当中它的增加值率比较低,不太出数,也不太出税,必须深加工才行。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动力转换。这就是创新的重要性。所以说,中央做这个判断不是随便做的,是有足够依据的。

正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总书记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这里大家注意,不能把它简单地割裂开。再注意有一段话:“特别要强调的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那将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这段话很重要,这是针对我们有一些同志“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讲的。总书记还说:“我们不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要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这段话也很重要,这是完全有针对性的。大家知道,中央领导讲话永远是两个角度:一是正面阐述,二是针对问题。总书记还讲一段话,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没变、但内涵变了,怎么变的呢?“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这都是属于极其重要的、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要结合xx实际来消化的重要精神。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能上项目,不抓固定资产投资,这不是一回事,而是让我们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内涵发展阶段有一个清醒把握,清楚中央倡导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创新创业的部署要求。关于创新创业的问题,总书记今年在长春的会上有一段话,讲了四个着力。第一个着力是完善体制机制,第二个着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第三个着力是鼓励创新创业,第四个着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书记讲“创新创业不足,也是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第一句话;“市场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谁抢占了创新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这是第二句话;第三句话很重要,“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大家要注意,为什么我请同志们理解我的心情,有些事不是为了跟谁过不去,也不是急于求成,而是要结合xx拥有的巨大潜力。我在想,如果在西部有些省份工作,这些事不会这么抓,因为抓不出这么多的潜力来。别看都需要创新,但有些省要抓创新创业,那就是另外一支队伍,而xx抓创新创业,有三支队伍,有一支队伍中央并没讲过,就是农民。今天开完这个会,我要找农民队伍好好聊一次,农民能不能创新创业?当然可以,创新商业模式、营销方式就叫创新。对农民来说什么叫创业?只要不把粮食按国家最低收购价卖给国家的一切种植、养殖、营销、产业化的行为都是农民的创业,能多挣钱都叫创业。创业要跟致富联系起来,如果创业越创越穷,那怎么能叫创业,怎么奔小康?所以,xx不光要抓我们高校这支队伍的创新创业,农民创业也要抓。全省已经部署了这项工作,最近要三条线同时推进,今天是其中一条线。总书记针对我们东北讲的这些话,希望同志们要好好体会。点到了东北创新创业不足,最后一句话又很适合东北的同志,不创新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这就是竞争的含义。关于创新创业,李克强总理有一个提法,大家要很好地思考,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创新创业的意义。总理讲创新创业关系到四个角度。总理说,双创是扩大就业的有力支撑,是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理念,是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是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这四句话,大学的领导同志要结合我们整个思想意识形态、社会公正,很好地来体会一下。以上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学习中央精神,一定要领会好为什么中央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部署,要深刻理解中央部署背后凝聚很多重要的思考、一系列重大的判断。希望同志们很好地领会。

二、深刻认识创新创业的可行性

高校既是人才培养基地,也是重要的创新源。大学生是我省创新创业三支重要主力军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双创”工作部署以来,全省高校系统坚决贯彻、很好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积极明显的新变化。但与发达地区、与我省具备的潜力和可能形成的优势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部分高校在思想观念、认识程度、具体落实、工作主动性和深度上还有不足,需要积极努力去改变。

最近,我一直在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中央的要求和我省实际进行思考,我想为什么中央现在提出来创新创业呢?总书记的讲话已经回答了必要性,总理讲的四条也很透彻。我要问一下,可行性呢?可行性的依据在哪里呢?我以为大家要很好地观察一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技术革命和新商业模式的趋势性问题。中国已经融入世界发展之中,这一次“双十一”,阿里巴巴等几个平台都是十来分钟、几分钟就百亿元销售额,然后紧接着就是忙到极致的全球采购、物流。我今天再提一提上次全省大会上我讲的东西,让大家要注意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技术革命和新商业模式的趋势性变化。什么变化?我以为有这么几个学者的东西大家还是要关注的,特别是大学的领导干部和老师,下一步要编写创新创业教材,绝不能完全依托我们现有的那点学习积累,那是完全不够的,那会误导学生的。菲尔普斯《大繁荣》那本著作,我们讲创新创业的老师要看一看。里夫金和凯文•凯利的作品,我们的老师是要看的。看完之后,要浓缩一些最精华的东西讲给学生。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本很多领导同志都夸过的书。他本人也是欧盟多个国家领导的顾问。我们大学里的领导同志和讲创新创业的老师都要注意这些问题。今天把就业指导中心的主任都请来,你们给学生编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新的技术革命和商业模式的趋势性变化,否则跟学生解释不了可行性。这方面,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体会。

第一点体会,我过去讲过,因为社会基础组成要素的物质和技术结构变了,所以草根创业才有可能,这与二次工业革命有本质不同。二次工业革命靠资本集成、垄断,跨国公司靠规模效益。这次不一样,因为互联网+技术改变了社会。上次我们到绥化市调研看到一个例子,在一个居民区的小楼里,绥化学院的一位毕业生就借淘宝的平台创业开店,雇了很多人,这不就是草根创业典型吗?这是谁给他带来的机会,互联网+、马云的整体淘宝平台。所以我们说这不就是草根创业的实践吗?

第二点体会,下一步会出现新的产业发展方式和企业存在形式的变化,会出现一批极具专业化、小而强的企业。当前和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新变化是什么.?企业不一定大,但极具专业化,小而强。前几天我去东北林业大学调研看到,有个学生创办的互联网+中央厨房,就专门做校园内一部分合理半径内的电子物流配送,而且就集中在比如盒饭这个领域,把它做透,几个学生就把这件事拿下来了,为什么?物流是有密度的,在一个合理的半径内物流密度越大,总物流成本越低,效益越好。可见极具专业化、小而强的企业会大量存在,这也是我思考xx省农业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突破。我刚来xx的时候带着工业逻辑,农产品怎样形成资本集中、大品牌、做营销、品牌营销、渠道营销?互联网+给我一次启发,不一定需要这么干,可以点对点营销,个人、集团定制营销。这一点我今天要明确提出,也请我们讲创业的老师讲给学生听,这都是规律。请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两个规律:一是社会基础组成要素物质技术结构变化给草根创业带来机会,二是未来企业存在形式会出现一大批极具专业化的小而强的企业。你不用担心小企业存在不下去,关键是强,强靠你对合理的领域和区域的把握。推动这项工作不光是有必要性,实际上可行性已经充分摆在我们面前。

三、下一步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转变观念问题。请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同志很好地研究一下观念理念,思想观念、发展理念,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注意两个结合:第一个要结合全球新的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和新的商业模式的趋势性变化;第二个要结合xx的实际。我们不能被时代淘汰,大学有引领年青人的重要教育使命。观念问题从来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转变,一定要有主观或客观的触动。自然而然的转变过程太长,人的认识就是这么形成的。观念的本质是人的认识,现在就需要既靠主观又靠客观来触动。比如说主观,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不要把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变成口号,要变成思想过程,然后才有可能变成行动过程,我们很多同志完全习惯当成政治口号。比如总书记讲的五大发展理念,五条之间的关系怎么体现整体性、与“十三五”规划什么关系?对“十二五”怎么总结,怎么结合我们的实际?哪些过去的惯性还要必须改?哪些坚决果断地改?中央领导讲现在每年评出这么多成果,是为了评吗?是为了让你们得奖吗?是,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这些成果转化。所以,我们大学的领导同志如果还沉溺于过去那种成果评审,又得了什么奖的观念,那还有多少意义呢?因为一件事没完,仅仅做了一半儿,体现一个阶段性的水准,但不是全部,更不是终极目标。创新能力最后体现在哪里?如果xx继续保持科技成果产出全国第七名,科技成果转化率全国第二十七名的话,从某种角度讲,那就是我们整个这一条战线思想观念转变不够,没有很好地领会中央要求。我们希望也相信以后这个数字能变,逐步改变。转变观念,对于农村的同志可能只能靠感受来让其改变,但对于我们这样的高素质知识分子群体,转变观念有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就是对某一领域的关注、学习,就这两条。但为什么不能转呢?这就是今天我要特别强调的。转观念,首先要学习中央精神;第二做合理必要的引导;还要有一条就是必要的行政推动。所以,我以为观念转变的事,要摆到大学重要议事日程上,否则体制机制转变这个问题还要说5年,10年前中央出台振兴东北文件也都讲到了体制机制问题。观念的问题,大家要重视起来,而且要多个角度。

第二个问题,要给学生讲清楚三个问题。这是我们跟学生一定要讲清楚的:第一,要讲创业的规律。一定要给学生讲清两个规律,第一个规律,就业经验和就业技能积累,对成功创业的重要促进作用。不是一毕业自己开公司叫创业,自己开小公司、去小公司创业工作、去不确定性的基层工作、能磨练意志的基层岗位工作都是创业,这个创业规律一定要和同学们讲透。就业和创业相互之间促进,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更要看到一定的就业经验积累,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我引用了清华大学的研究成果,中国青年人直接创业与工作以后再创业的比例是4∶129。第二个规律,去小公司,去能够磨练人的综合素质的基层,都是创业,去自己的师兄、高年级校友开的公司工作都是创业。这里有无穷多的例子,一个四通公司裂变了多少个企业,一个万通公司裂变出潘石屹他们多少个企业?这都是规律。这些规律要跟学生讲。第二,要讲创业的市场机会。我今天提一条要求,凡是给学生讲创业课的老师,要看xx日报、看xx卫视新闻,要观察一下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分析。我承认我们很多媒体的确有套话的东西,但是也有集中全省智慧的重大分析,一定要看,否则就会耽误事。想在xx留住我们的人才,首先要把机会讲清楚,xx有多少机会?xx哪些领域有差距?这些差距都是创业的载体、路径。xx在国内总需求有增长空间的若干领域,又在xx有供给优势的领域,存在可以发力的市场机会。这是我一年多来反复强调最多的一个看法,我希望老师们看一看,特别是讲创业课程的老师。人一定要清醒,一个人再有本领,无论是谁,他对全社会的认知程度也是不够的,所以要善于集中各方面的智慧。讲创业课的老师连xx的市场机会在哪都讲不清楚,你能够给学生讲清楚创业?你不就照本宣科吗?xx有什么机会?结论不重要,方法论是重要的,方法论就是要看国内哪些领域有总需求增长空间,不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的领域。然后再看看哪些领域xx有供给优势,然后再看看这些领域当中哪些适合中小企业。这几方面讲清楚,创业机会不就出来了吗?要相信学生对真理魅力的尊重。第三,要讲创业的政策措施。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在全国是有影响的,教育部给了充分肯定,要推广。我们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更要让刚毕业的学生掌握。这是第二个要求,这是我们要跟学生讲清的三个问题,只讲清任何一条都不够,讲规律,有机会,还得有政策支持。

第三个问题,省教育厅要抓紧组织专家编写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材。我就给你们两个月的时间,编出有xx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要把中央领导讲话,新技术革命和新商业模式的内容,xx的创业案例都吸纳进去。这项工作请孙东生同志组织,务求教材要有自己独特特点,与我们创业实践和政策结合起来。我去过一些大学看过一些创业教材,内容离xx还有点远,只是讲一些办企业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并没有讲规律,这还不够,没有很强的针对性。那些内容保留一部分就行了,篇幅控制在20万字左右,要最快的速度编出来。

第四个问题,大学要在校园内和校园周边建好孵化器和创业园,给大学生提供一定条件的创业物理空间。孵化器不一定要多华丽,要简单、便捷、实用。要紧跟时代变化、结合大学生的特点,采用创客空间等方式推动大学生创业。省政府将继续把清理出来的政府系统非办公类资产优先配置用于高校创新创业。

第五个问题,再说一个重大的事,就是科技创新。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请各个大学从成果梳理,到成立公司,到技术孵化,到与资本市场对接这四个环节上再梳理一下,省教育厅要把每一所大学的情况都梳理一下,是否做了?做到什么程度都要了解清楚,做到引导和推动相结合。要注意所谓高技术成果转化,不一定都是有产品的企业,服务也是,做技术服务同样是高技术,股权结构都是一个道理的,大家要灵活。比如,xx大学完全可以在俄语方面发挥优势,去搞若干专业化的俄语翻译公司。我再强调一下,产品、服务都可以变成我们的高技术成品,不光是产品。政府部门和大学当前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领会一下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特别是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述。我不怕媒体炒xx人口流出的话题,这都没关系,但是人才流失是我们所有xx的重要干部都应该坐不住的一件大事。如果看着我们的人才整体流失,我们这些领导同志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这怎么叫领会中央精神,这怎么叫理解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所以今天要跟大学的书记、校长提一个要求,学校要认真研究怎样通过打造创业平台、创新平台,通过省里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供更多事业平台来留住人。我们要当作大事对待,这都是属于战略谋划层面的事,是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我说过很多次,我对xx发展的信心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才,所有我们现在发力的产业都有人才支持。比如搞养老服务产业有xx中医药大学、有护理高专;搞高技术产业化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么一批好学校;搞农业有东北农业大学;搞林业下一步的经济功能释放有东北林业大学。未来的经济发展一定是人才的竞争,没有别的因素,资本、技术都是跟着人流动的。整个舞台毫无疑问不是大学一家可以做的,发展环境毫无疑问不是大学可以解决的,这是省委、省政府基本职责。那么大学干什么?我想就是干两件事:就是靠创业平台多留人才,靠创新平台多留人才。大家一定注意,第一轮次留住人,很大程度上就留住了。什么叫第一轮次,就是毕业后第一次就业,只要他留在xx,他很多事就留在这了,生活氛围留在这了,情感关系留在这了,这就是规律。所以第一轮次要想办法、要靠各种载体舞台留住人才。还希望大学与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把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吸引留住人才作为推动xx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我知道靠我们田间地头的那些项目,留住我们的孩子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可以靠新的领域、靠创业留住人才。下一步,政府部门要干的事主要是动态修订完善政策。政府部门最重要的事是不断地深入实际,剖析案例,借鉴兄弟省市经验。我们也有可能有些事走在前面,但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胸怀,这就叫科学理性面对竞争。比如说,高校干部的股权问题。如果他本身是科学家担任领导职务,第一职务是科学家,是成果持有人,第二角色才是领导干部。广东省这些人可以持有股权,我们为什么不能?没有人说不可以,要坚决改这些东西。我们要马上完善细化这些政策。

第六个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氛围。宣传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在形成氛围上下大功夫,让双创蔚然成风。要把创业规律、市场机会和政策措施作为宣传重点,利用各种媒体,讲精彩的创业故事,教实用的创业方法。主要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要很好地去营造氛围。我说的氛围,不要一说,省委宣传部就高度重视,然后xx日报开始报道大学生创业典型。到现在为止,学生还不怎么看我们的主流媒体,电视台也好、报纸也好。对重要的中央的媒体、商业传媒,省委宣传部要系统地拿一个方案,怎么来营造?形成什么氛围?我们要有这方面的计划。电视台要在这方面有系列节目。比如,北京电视台搞了两个节目,可以借鉴。一个是北京卫视今年推出《梦想合伙人》大型投资类真人秀节目,邀请沈南鹏、潘石屹、雷军等知名投资人,寻找他们心中的梦想合伙人。一个是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打造的《众筹梦想》大型财经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中有4个创业项目参加,通过创业者激情演说、明星专家评委团现场审核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创业者将登陆京东金融的众筹平台实现自己的产品众筹融资。另外,团省委要组织好创业导师巡讲。只要讲有意义的事学生能不听吗?我们讲跟他们未来职业生涯有关的事,他们能不听吗?如果跟他们讲一大堆没用的事,他们当然不听了,或者他们表面上听。这就是大学,这就是在拼真理的力量。

请我们的有关部门,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今天说的这些问题,抓紧实施落实,尽快把落实的结果反馈给省政府。同时还有一条,我希望干什么事形成一个好习惯,什么好习惯呢?除非这件事我没想通,不知道该干还是不该干,只要想清楚了,说清楚了,就一定要干到底,而不是干了一个开始,或者过程。今天布置这些事,不是简单地抓落实,要注意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把这个过程做完,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大家要随时提出来。

总之,高校一定是xx非常重要的创新源,不仅仅是人才基地。所以,希望大家采取多种措施把更多的人才留在xx,这样就留住了我们的创新源,留住了未来,留住了xx的希望!

第五篇: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会议讲话稿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会议讲话稿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会议讲话稿

今天把大学的书记、校长和分管的领导同志请来,安排这次推进会议,主要意图是传达贯彻国务院、教育部最近在长春召开的会议精神,交流一下经验,学习各地的好做法,最后我再对下一步工作提一些要求。虽然我们省在这项工作上有了积极明显的新变化,但是我们与真正做得好的发达地区、与我们具备的潜力比,还有差距。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再开一个会,与大学的领导同志再讨论一下有关问题。

一、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进一步促进全省高等院校和有关政府部门转变观念、加强引导、有效推动、营造氛围,释放科技和人力资源优势,把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更多地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创新平台和创业平台留住更多我们培养的人才,为xx新一轮经济增长和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一)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核心。现在全党、全国,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在认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精神到底有哪些核心的精神?学习应该是上下结合,第一自己认真学习,第二上级领导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与大家做交流。我建议教育系统还是要把五中全会精神学透。我今天借这个机会稍微说一点,特别是有几个地方请大家要注意:这次五中全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上跟过去有一个最大的差别,不是写法上的差别,是用五大发展理念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新阶段?为什么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了新的五大发展理念?总书记讲:“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我听完这段话想到的肯定是xx,既然理念这么重要,我们的理念是不是最正确的?是不是最符合当前的这个阶段?这就需要在座的同志们好好地思考。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把高校的书记也请来的原因,这是我们的体制和分工,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中央权威表述,所以大事党委要碰。如果说哪个大学思想观念落后到极致,党委书记要负责的,这是体制决定的。

(二)充分认识为什么中央把创新的发展理念摆放到突出位置。对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我今天不展开讲,这里特别强调一条,就是创新发展理念为什么摆到了这么突出的位置上。总书记讲“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一句话,同志们很多都记住了。第二句话很多人没注意,“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接下来说“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总书记强调,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我们省到没到一个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我理解这个创新主要从动力转换角度讲,那么我们在座的同志又要思考xx的动力转换,原来的动力是什么,转换成什么?若不细考虑,原来的动力都说不清。原来的动力是什么?那就看贡献率。过去十年贡献率50%以上都是工业。我看了看,工业高的时候,能源工业增速最高13.1%,最低6.3%,现在是-4%。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速度,新的动力能不能出来呢?过去动力就在这里。大家看粮食增加的多,但粮食在统计当中它的增加值率比较低,不太出数,也不太出税,必须深加工才行。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动力转换。这就是创新的重要性。所以说,中央做这个判断不是随便做的,是有足够依据的。

(三)正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总书记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这里大家注意,不能把它简单地割裂开。再注意有一段话:“特别要强调的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那将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这段话很重要,这是针对我们有一些同志“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讲的。总书记还说:“我们不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要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这段话也很重要,这是完全有针对性的。大家知道,中央领导讲话永远是两个角度:一是正面阐述,二是针对问题。总书记还讲一段话,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没变、但内涵变了,怎么变的呢?“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这都是属于极其重要的、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要结合xx实际来消化的重要精神。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能上项目,不抓固定资产投资,这不是一回事,而是让我们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内涵发展阶段有一个清醒把握,清楚中央倡导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四)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创新创业的部署要求。关于创新创业的问题,总书记今年在长春的会上有一段话,讲了四个着力。第一个着力是完善体制机制,第二个着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第三个着力是鼓励创新创业,第四个着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书记讲“创新创业不足,也是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第一句话;“市场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谁抢占了创新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这是第二句话;第三句话很重要,“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大家要注意,为什么我请同志们理解我的心情,有些事不是为了跟谁过不去,也不是急于求成,而是要结合xx拥有的巨大潜力。我在想,如果在西部有些省份工作,这些事不会这么抓,因为抓不出这么多的潜力来。别看都需要创新,但有些省要抓创新创业,那就是另外一支队伍,而xx抓创新创业,有三支队伍,有一支队伍中央并没讲过,就是农民。今天开完这个会,我要找农民队伍好好聊一次,农民能不能创新创业?当然可以,创新商业模式、营销方式就叫创新。对农民来说什么叫创业?只要不把粮食按国家最低收购价卖给国家的一切种植、养殖、营销、产业化的行为都是农民的创业,能多挣钱都叫创业。创业要跟致富联系起来,如果创业越创越穷,那怎么能叫创业,怎么奔小康?所以,xx不光要抓我们高校这支队伍的创新创业,农民创业也要抓。全省已经部署了这项工作,最近要三条线同时推进,今天是其中一条线。总书记针对我们东北讲的这些话,希望同志们要好好体会。点到了东北创新创业不足,最后一句话又很适合东北的同志,不创新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这就是竞争的含义。关于创新创业,李克强总理有一个提法,大家要很好地思考,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创新创业的意义。总理讲创新创业关系到四个角度。总理说,双创是扩大就业的有力支撑,是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理念,是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是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这四句话,大学的领导同志要结合我们整个思想意识形态、社会公正,很好地来体会一下。以上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学习中央精神,一定要领会好为什么中央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部署,要深刻理解中央部署背后凝聚很多重要的思考、一系列重大的判断。希望同志们很好地领会。

二、深刻认识创新创业的可行性

高校既是人才培养基地,也是重要的创新源。大学生是我省创新创业三支重要主力军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双创”工作部署以来,全省高校系统坚决贯彻、很好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积极明显的新变化。但与发达地区、与我省具备的潜力和可能形成的优势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部分高校在思想观念、认识程度、具体落实、工作主动性和深度上还有不足,需要积极努力去改变。

最近,我一直在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中央的要求和我省实际进行思考,我想为什么中央现在提出来创新创业呢?总书记的讲话已经回答了必要性,总理讲的四条也很透彻。我要问一下,可行性呢?可行性的依据在哪里呢?我以为大家要很好地观察一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技术革命和新商业模式的趋势性问题。中国已经融入世界发展之中,这一次“双十一”,阿里巴巴等几个平台都是十来分钟、几分钟就百亿元销售额,然后紧接着就是忙到极致的全球采购、物流。我今天再提一提上次全省大会上我讲的东西,让大家要注意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技术革命和新商业模式的趋势性变化。什么变化?我以为有这么几个学者的东西大家还是要关注的,特别是大学的领导干部和老师,下一步要编写创新创业教材,绝不能完全依托我们现有的那点学习积累,那是完全不够的,那会误导学生的。菲尔普斯《大繁荣》那本著作,我们讲创新创业的老师要看一看。里夫金和凯文•凯利的作品,我们的老师是要看的。看完之后,要浓缩一些最精华的东西讲给学生。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本很多领导同志都夸过的书。他本人也是欧盟多个国家领导的顾问。我们大学里的领导同志和讲创新创业的老师都要注意这些问题。今天把就业指导中心的主任都请来,你们给学生编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新的技术革命和商业模式的趋势性变化,否则跟学生解释不了可行性。这方面,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体会。

第一点体会,我过去讲过,因为社会基础组成要素的物质和技术结构变了,所以草根创业才有可能,这与二次工业革命有本质不同。二次工业革命靠资本集成、垄断,跨国公司靠规模效益。这次不一样,因为互联网+技术改变了社会。上次我们到绥化市调研看到一个例子,在一个居民区的小楼里,绥化学院的一位毕业生就借淘宝的平台创业开店,雇了很多人,这不就是草根创业典型吗?这是谁给他带来的机会,互联网+、马云的整体淘宝平台。所以我们说这不就是草根创业的实践吗?

第二点体会,下一步会出现新的产业发展方式和企业存在形式的变化,会出现一批极具专业化、小而强的企业。当前和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新变化是什么.?企业不一定大,但极具专业化,小而强。前几天我去东北林业大学调研看到,有个学生创办的互联网+中央厨房(居即达团队),就专门做校园内一部分合理半径内的电子物流配送,而且就集中在比如盒饭这个领域,把它做透,几个学生就把这件事拿下来了,为什么?物流是有密度的,在一个合理的半径内物流密度越大,总物流成本越低,效益越好。可见极具专业化、小而强的企业会大量存在,这也是我思考xx省农业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突破。我刚来xx的时候带着工业逻辑,农产品怎样形成资本集中、大品牌、做营销、品牌营销、渠道营销?互联网+给我一次启发,不一定需要这么干,可以点对点营销,个人、集团定制营销。这一点我今天要明确提出,也请我们讲创业的老师讲给学生听,这都是规律。请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两个规律:一是社会基础组成要素物质技术结构变化给草根创业带来机会,二是未来企业存在形式会出现一大批极具专业化的小而强的企业。你不用担心小企业存在不下去,关键是强,强靠你对合理的领域和区域的把握。推动这项工作不光是有必要性,实际上可行性已经充分摆在我们面前。

三、下一步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转变观念问题。请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同志很好地研究一下观念理念,思想观念、发展理念,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注意两个结合:第一个要结合全球新的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和新的商业模式的趋势性变化;第二个要结合xx的实际。我们不能被时代淘汰,大学有引领年青人的重要教育使命。观念问题从来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转变,一定要有主观或客观的触动。自然而然的转变过程太长,人的认识就是这么形成的。观念的本质是人的认识,现在就需要既靠主观又靠客观来触动。比如说主观,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不要把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变成口号,要变成思想过程,然后才有可能变成行动过程,我们很多同志完全习惯当成政治口号。比如总书记讲的五大发展理念,五条之间的关系怎么体现整体性、与“十三五”规划什么关系?对“十二五”怎么总结,怎么结合我们的实际?哪些过去的惯性还要必须改?哪些坚决果断地改?中央领导讲现在每年评出这么多成果,是为了评吗?是为了让你们得奖吗?是,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这些成果转化。所以,我们大学的领导同志如果还沉溺于过去那种成果评审,又得了什么奖的观念,那还有多少意义呢?因为一件事没完,仅仅做了一半儿,体现一个阶段性的水准,但不是全部,更不是终极目标。创新能力最后体现在哪里?如果xx继续保持科技成果产出全国第七名,科技成果转化率全国第二十七名的话,从某种角度讲,那就是我们整个这一条战线思想观念转变不够,没有很好地领会中央要求。我们希望也相信以后这个数字能变,逐步改变。转变观念,对于农村的同志可能只能靠感受来让其改变,但对于我们这样的高素质知识分子群体,转变观念有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就是对某一领域的关注、学习,就这两条。但为什么不能转呢?这就是今天我要特别强调的。转观念,首先要学习中央精神;第二做合理必要的引导;还要有一条就是必要的行政推动。所以,我以为观念转变的事,要摆到大学重要议事日程上,否则体制机制转变这个问题还要说5年,10年前中央出台振兴东北文件也都讲到了体制机制问题。观念的问题,大家要重视起来,而且要多个角度。

第二个问题,要给学生讲清楚三个问题。这是我们跟学生一定要讲清楚的:第一,要讲创业的规律。一定要给学生讲清两个规律,第一个规律,就业经验和就业技能积累,对成功创业的重要促进作用。不是一毕业自己开公司叫创业,自己开小公司、去小公司创业工作、去不确定性的基层工作、能磨练意志的基层岗位工作都是创业,这个创业规律一定要和同学们讲透。就业和创业相互之间促进,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更要看到一定的就业经验积累,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我引用了清华大学的研究成果,中国青年人直接创业与工作以后再创业的比例是4∶129。第二个规律,去小公司,去能够磨练人的综合素质的基层,都是创业,去自己的师兄、高年级校友开的公司工作都是创业。这里有无穷多的例子,一个四通公司裂变了多少个企业,一个万通公司裂变出潘石屹他们多少个企业?这都是规律。这些规律要跟学生讲。第二,要讲创业的市场机会。我今天提一条要求,凡是给学生讲创业课的老师,要看xx日报、看xx卫视新闻,要观察一下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分析。我承认我们很多媒体的确有套话的东西,但是也有集中全省智慧的重大分析,一定要看,否则就会耽误事。想在xx留住我们的人才,首先要把机会讲清楚,xx有多少机会?xx哪些领域有差距?这些差距都是创业的载体、路径。xx在国内总需求有增长空间的若干领域,又在xx有供给优势的领域,存在可以发力的市场机会。这是我一年多来反复强调最多的一个看法,我希望老师们看一看,特别是讲创业课程的老师。人一定要清醒,一个人再有本领,无论是谁,他对全社会的认知程度也是不够的,所以要善于集中各方面的智慧。讲创业课的老师连xx的市场机会在哪都讲不清楚,你能够给学生讲清楚创业?你不就照本宣科吗?xx有什么机会?结论不重要,方法论是重要的,方法论就是要看国内哪些领域有总需求增长空间,不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的领域。然后再看看哪些领域xx有供给优势,然后再看看这些领域当中哪些适合中小企业。这几方面讲清楚,创业机会不就出来了吗?要相信学生对真理魅力的尊重。第三,要讲创业的政策措施。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在全国是有影响的,教育部给了充分肯定,要推广。我们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更要让刚毕业的学生掌握。这是第二个要求,这是我们要跟学生讲清的三个问题,只讲清任何一条都不够,讲规律,有机会,还得有政策支持。

第三个问题,省教育厅要抓紧组织专家编写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材。我就给你们两个月的时间,编出有xx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要把中央领导讲话,新技术革命和新商业模式的内容,xx的创业案例都吸纳进去。这项工作请孙东生同志组织,务求教材要有自己独特特点,与我们创业实践和政策结合起来。我去过一些大学看过一些创业教材,内容离xx还有点远,只是讲一些办企业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并没有讲规律,这还不够,没有很强的针对性。那些内容保留一部分就行了,篇幅控制在20万字左右,要最快的速度编出来。

第四个问题,大学要在校园内和校园周边建好孵化器和创业园,给大学生提供一定条件的创业物理空间。孵化器不一定要多华丽,要简单、便捷、实用。要紧跟时代变化、结合大学生的特点,采用创客空间等方式推动大学生创业。省政府将继续把清理出来的政府系统非办公类资产优先配置用于高校创新创业。

第五个问题,再说一个重大的事,就是科技创新。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请各个大学从成果梳理,到成立公司,到技术孵化,到与资本市场对接这四个环节上再梳理一下,省教育厅要把每一所大学的情况都梳理一下,是否做了?做到什么程度都要了解清楚,做到引导和推动相结合。要注意所谓高技术成果转化,不一定都是有产品的企业,服务也是,做技术服务同样是高技术,股权结构都是一个道理的,大家要灵活。比如,xx大学完全可以在俄语方面发挥优势,去搞若干专业化的俄语翻译公司。我再强调一下,产品、服务都可以变成我们的高技术成品,不光是产品。政府部门和大学当前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领会一下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特别是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述。我不怕媒体炒xx人口流出的话题,这都没关系,但是人才流失是我们所有xx的重要干部都应该坐不住的一件大事。如果看着我们的人才整体流失,我们这些领导同志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这怎么叫领会中央精神,这怎么叫理解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所以今天要跟大学的书记、校长提一个要求,学校要认真研究怎样通过打造创业平台、创新平台,通过省里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供更多事业平台来留住人。我们要当作大事对待,这都是属于战略谋划层面的事,是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我说过很多次,我对xx发展的信心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才,所有我们现在发力的产业都有人才支持。比如搞养老服务产业有xx中医药大学、有护理高专;搞高技术产业化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么一批好学校;搞农业有东北农业大学;搞林业下一步的经济功能释放有东北林业大学。未来的经济发展一定是人才的竞争,没有别的因素,资本、技术都是跟着人流动的。整个舞台毫无疑问不是大学一家可以做的,发展环境毫无疑问不是大学可以解决的,这是省委、省政府基本职责。那么大学干什么?我想就是干两件事:就是靠创业平台多留人才,靠创新平台多留人才。大家一定注意,第一轮次留住人,很大程度上就留住了。什么叫第一轮次,就是毕业后第一次就业,只要他留在xx,他很多事就留在这了,生活氛围留在这了,情感关系留在这了,这就是规律。所以第一轮次要想办法、要靠各种载体舞台留住人才。还希望大学与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把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吸引留住人才作为推动xx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我知道靠我们田间地头的那些项目,留住我们的孩子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可以靠新的领域、靠创业留住人才。下一步,政府部门要干的事主要是动态修订完善政策。政府部门最重要的事是不断地深入实际,剖析案例,借鉴兄弟省市经验。我们也有可能有些事走在前面,但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胸怀,这就叫科学理性面对竞争。比如说,高校干部的股权问题。如果他本身是科学家担任领导职务,第一职务是科学家,是成果持有人,第二角色才是领导干部。广东省这些人可以持有股权,我们为什么不能?没有人说不可以,要坚决改这些东西。我们要马上完善细化这些政策。

第六个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氛围。宣传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在形成氛围上下大功夫,让双创蔚然成风。要把创业规律、市场机会和政策措施作为宣传重点,利用各种媒体,讲精彩的创业故事,教实用的创业方法。主要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要很好地去营造氛围。我说的氛围,不要一说,省委宣传部就高度重视,然后xx日报开始报道大学生创业典型。到现在为止,学生还不怎么看我们的主流媒体,电视台也好、报纸也好。对重要的中央的媒体、商业传媒,省委宣传部要系统地拿一个方案,怎么来营造?形成什么氛围?我们要有这方面的计划。电视台要在这方面有系列节目。比如,北京电视台搞了两个节目,可以借鉴。一个是北京卫视今年推出《梦想合伙人》大型投资类真人秀节目,邀请沈南鹏、潘石屹、雷军等知名投资人,寻找他们心中的梦想合伙人。一个是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打造的《众筹梦想》大型财经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中有4个创业项目参加,通过创业者激情演说、明星专家评委团现场审核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创业者将登陆京东金融的众筹平台实现自己的产品众筹融资。另外,团省委要组织好创业导师巡讲。只要讲有意义的事学生能不听吗?我们讲跟他们未来职业生涯有关的事,他们能不听吗?如果跟他们讲一大堆没用的事,他们当然不听了,或者他们表面上听。这就是大学,这就是在拼真理的力量。

请我们的有关部门,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今天说的这些问题,抓紧实施落实,尽快把落实的结果反馈给省政府。同时还有一条,我希望干什么事形成一个好习惯,什么好习惯呢?除非这件事我没想通,不知道该干还是不该干,只要想清楚了,说清楚了,就一定要干到底,而不是干了一个开始,或者过程。今天布置这些事,不是简单地抓落实,要注意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把这个过程做完,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大家要随时提出来。

总之,高校一定是xx非常重要的创新源,不仅仅是人才基地。所以,希望大家采取多种措施把更多的人才留在xx,这样就留住了我们的创新源,留住了未来,留住了xx的希望!

下载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部视频会议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教育部视频会议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6月2日,教育部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我校设分会场组织......

    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小编整理]

    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和要求,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引领型人才社会需求,进一步深化北京大学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创......

    青年创业座谈发言

    个人创业体会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此次座谈会上发言,心中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首先,我得向国家各级共青团组织以及一直关心支持青年自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座谈会上的发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座谈会上的发言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座谈会上的发言,仅供参......

    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论文

    [摘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呈现新的走向:教育理念由“创业型人才”走向“岗位创业者”;教育主体由“相对独立”走向“协同......

    创新 创业 创优 座谈交流会发言材料(计划稿)

    座谈交流会发言材料 今天,天空蔚蓝,因为有白云飘过; 今天,大地清爽,因为季风吹来; 今天,我们心情愉悦,因为有你们相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二小学的大队辅导员赵丹,很......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精选5篇)

    经管研究 教育经济管理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 ■ 浙江海宁 / 王 景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地方应用型高校需结合自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