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措施(工程讲稿)--郭召松(11-26-15-58-32)
安全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措施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 郭召松
2007年11月27日
今天主要跟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一下国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与对策,以及就全面做好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意见。
第一部分
国家安全生产现状及形势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安全生产摊子大、任务重,安全工作要做到万无一失、几万无一失,任务艰巨、难度大。
几组典型数据:
到2006年底,全国仍有各类煤矿约1.9万处,非煤矿山9.74万处,危化品生产企业2.1万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5800家,建筑施工企业7.17万家。全国各类机动车保有量1.44亿辆。加油站7万多座,铁路与公路交叉道口1.44万处。每天民航起落飞机1万多架次,内河和海上飘泊行驶大小船只150多万艘。因此,安全生产的压力相当大!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从体制、机制、规划、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重点企业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监督。经过努力,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形成,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但是,目前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道路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扭转;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以及监管工作亟待加强。
一、现状
1、初步建立了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论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六中全会把坚持和推动“安全发展”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和总体布局。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总结国内外安全生 产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有5个要点:
一是“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提出“安全发展”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和切入点,必须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同时规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安全生产列为专节,明确了奋斗目标。
二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从五六十年代的“安全第一”,到七十年代之后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再到目前的12字方针,反映了我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一方针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重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三是以“两个主体”和“两个负责制”为内容的安全工作基本责任制度。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建立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政绩、业绩考核。
四是依法治安、重典治乱的安全法制建设方略。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非法违法、违规违章问题,积 弊已久、积重难返,有的已经成为“痼疾”。必须严刑峻法、依法严惩,治理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违纪,查处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以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尽快建立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五是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建立包括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安全生产参与监督机制。安全生产工作是党的事业、人民群众的事业,必须调动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全民安全素质,形成广泛的参与和监督机制。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重特大事故查处结果等,要让人民群众知道、向社会公布,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
2、健全完善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目前已有一部主体法即《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铁路法》、《民航法》、《电力法》、《建筑法》等十余部专门法律中,都有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 管理条例》等50多部行政法规,上百个部门规章。各地都制定出台了一批地方性法规规章,21个省(区、市)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条例》。企业建章立制工作也有很大进展。目前安全生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大致上都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基本形成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安全生产政策体系
2005年底,鉴于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种种历史和现实问题,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提出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治本的同时,提出了12项治本之策即:安全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宏观调控、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考核、企业主体责任、事故责任追究、社会监督参与、监管和应急体制等方面,采取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对策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紧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各种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4、不断健全了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互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
目前国家层面上的安全管理职责格局是:安全监管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并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无主管部门行业领域的安全 监管工作;国防科工委、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和国资委等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本领域的安全工作;质检总局负责锅炉压力容器等4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检查;卫生部负责职业病诊治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工伤保险管理,同时保留了儿童、妇女的劳动保护工作职能;到2006年底,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市(地)、以及92%的县(市),已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全国有9个省市、156个市地和1197个县,建立了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全国共有监管人员约5.5万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以及“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
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全国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专门机构。各级各单位制定并发布了安全生产预案,中央企业预案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救援基地和救护队伍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正在形成。
5、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
继2003年出现事故总量下降的“拐点”之后(下降1.9%),2004年、2005年分别下降0.2%和7.1%。2006年在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安全生产状况继续趋稳趋好。事故总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627158起,同比下降12.6%;死亡112822人,减少14267人,下降11.2%。重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明显减少。大多数地区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安全形势相对好转。
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2006年安全生产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毕竟还有11.28万人在事故中丧生。伤残大致上每年70多万人。事故总量仍然偏大,一些行业领域事故多发、频发的现状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一些地区安全状况还不稳定,某些时段事故反弹。加上职业病,共涉及约百万个家庭,事故带来家庭的悲剧,造成民心的创伤,引发社会的震荡,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胡锦涛总书记斩钉截铁地说:“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温家宝总理讲:“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二、当前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1、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忽视安全,盲目追求产量效益,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现象突出、管理混乱、管理滑坡。甚 至无视监管;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交通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营的现象增多。
2、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力、公信力,在少数地方有逐级弱化的现象。个别工作人员对煤矿整顿关闭以及国家和上级政府已经作出的决策,认识上有差距,行动上消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人员甚至失职渎职、以权谋私,充当非法违法行为的保护伞。一些地方的安全监管机构尚不健全,职责不清晰,力量不足,基础薄弱。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仍然存在。面对艰苦繁重的任务,畏难情绪有所滋生。
3、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国家宏观调控虽然作用巨大,但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等,其效果的显现需要有一个过程。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那些深层次、历史性问题,很难在短期内根本解决。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采取的一系列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之策,要贯彻落实见到明显成效,尚需付出持续不懈的努力。总的看,目前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也加大了安全生产的压力。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处在 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突出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既要看到事物总体发展趋稳、趋好的一面,又要看到发展过程中阶段性、局部性问题以及潜在危机。
一方面要看到成绩,认清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必然趋势,坚定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
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差距和问题,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安全生产,既是一项紧迫现实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全民安全意识的增强,企业和公共安全基础条件的彻底改善,重特大事故的有效遏制,重点行业领域以及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都要经过一个持续努力、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坚决防止和纠正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等不健康情绪,警示高悬、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言危思进,更加认真扎实地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三、我国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
2004年初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第一阶段:到2007年即本届政府任期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 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第二阶段:到2010年即“十一五”规划完成之际,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第三阶段:到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十万人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利因素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既面临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超产冲动强烈、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等严峻挑战,同时有利因素也很多。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和以12项治本之策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体系初步形成。二是随着宏观调控的加强,经济增长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能源消耗上升将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三是全党全社会高度关注,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高度重视,形成了强大合力。四是企业安全生产自觉性不断得到增强,多项经济政策逐步落实,带动企业安全技术改造,煤矿等高危行业安全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安全管理有所加强。
五、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措施
2007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年”和“攻坚年”。落实年:就是要在抓落实上继续狠下功夫,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已经做出的决策部署,已经明确的方针原则,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攻坚年:就是要深化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深入开展各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加快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第一杀手”和“重灾区”问题,下决心攻克交通运输、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影响安全状况稳定好转的难点问题。通过努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继续减少事故总量,完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确定的到2007年的目标任务,推动和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为完成2007年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将采取以下8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1、唱响“安全发展”,用“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统领安全生产工作
2、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 人两个负责制落实到位
3、坚持依法治安、重典治乱,建立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4、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
5、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源头治本、政策治本,抓紧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
6、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社会监督
7、深化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8、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监察队伍自身建设。
第二部分
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对策
集团公司自02年底成立四年多来,在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公司系统上下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及 “安全是第一工作,安全是第一效益,安全是第一责任”的企业安全理念,全面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探索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集团公司根据体制改革形成的新的管理格局和新的管理要求,迅速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逐步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要求,突出抓超前管理、抓制度落实、抓现场监督、抓违章消除,扎扎实实地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确保了安全生产的总体稳定局面,持续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及中央企业所背负的三大责任对集团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尤其随着集团公司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电力体制改革给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带来的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诸如管控模式不适应的问题、二级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队伍建设积弱导致对发电企业监管不利的问题、快速扩张的摊子与管理跟不上和一些单位忽视安全发展的问题、经营业绩与安全生产投入之间的矛盾、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滑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给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有的已经构成了危机,对集团公司履行好三大责任和三大业绩的提升构成了威胁,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此主要从现状分析、深层次原因解析、因素分析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
集团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在安全生产方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在继承和发 扬电力行业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制度、经验及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安全是第一责任、第一工作、第一效益”的理念落实,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主线,开拓创新,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明显。
总结四年多来的工作成绩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一是集团公司党组及历届领导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最基本要求和措施纳入集团公司各项工作部署,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二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机制建设,构建坚强的安全组织保障;三是全面推行安全性评价,狠抓整改,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四是致力于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注重技术改造,开展设备隐患整治,从根本上消除了影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安全教育及培训力度,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得到较大提高;六是积极培育了“三个第一”的安全理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围绕核心顺利推进。
(一)总体状况
1、成立3年来,公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逐年好转。未发生负主要责任的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未发生重特大设备事故,未发生有严重社会影响的电力安全生产事件。
2、集团公司组建之初,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各区域安全生产起点、工作状况、水平不平衡,个别区域、个别问题较为突出。四年来的公司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表明,安全生产还未实现可控、在控,事故尤其是发生重大事故、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事故的苗头未得到根本遏制,安全生产仍需引起高度的警惕。
一是历年事故总量基本持平。2003年至2006年,集团公司共发生各类事故29起,历年事故发生总数基本持平。03-06年华电集团各类事故汇总
02年至06年,装机容量、发电量如下:
765432101003年 04年121005年006年2754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设备事故6 ******54300019951629***11248100002002年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发电量(亿kWh)装机容量(万kW)15 二是人身事故较多,影响较大。4年间共发生人身事故7起,电力生产死亡9人(含外协人员5名-新疆红雁池事故)。在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较多、影响较大。
三是区域间工作开展不平衡,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仍时有发生。公司大多数单位安全生产不断稳固,三年间设备一类障碍和机组“非停”总数虽然逐年下降,设备的安全指标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但个别区域安全形势仍令人担忧,新疆红雁池5.13事故和安徽池州九华公司3.14电除尘倒塌事故影响较大。
四是职业危害未得到彻底有效控制。由于电力行业自身特点,生产各岗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对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还未完全纳入系统规范管理。
五是在危险源控制和应急管理方面还存在差距。部分企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还没有达到可控、在控的要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还没有形成高效、有序处理紧急事件的机制和能力,应急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安全性评价以及整改复评工作发现:各地区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既有管理方面问题,也有设备方面的隐患,有些还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1、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一是有的单位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混乱,安全生产的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无法落实到位,安全生产的“四个凡是”不能得以执行;
二是技术监督管理和反措工作开展不力,滑坡严重,有的甚至丧失监督。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反措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三是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薄弱,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有的单位甚者一般人员可以不经审批随便解除机组的重要保护;一些企业设备存在着许多重大隐患、现场存在较多的装置性违章却引不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四是“两票三制”执行不严的问题,合格率低,措施不全,不规范;
五是外包工程和临时工管理问题。管理无章,资质审查把关不严,不签定安全协议,项目经常层层转包等;
六是对不安全事件的分析,有的单位没有贯彻“四不放过”的要求,考核不严等等。
2、生产设备管理方面
一是许多机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设备缺陷,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了机组紧急停运的条件,仍在继续运行,甚至没有引起各级人员的重视。如有的汽轮机危急保安器存在重大隐患、发电机定子线棒层间温差多点超过极限值、有的发电机漏氢量严重超标、主变压器总烃含量超标严重、机组UPS工作不可靠、机组内冷水系统垫子材质不按反措要求使用、内 冷水质不合格等;
二是锅炉受热面大面积结垢、壁温超标、吹灰器普遍不能正常投运等;
三是机组保温层表面温度超标、凝汽器结垢、腐蚀、泄漏、汽轮机瓦振、轴振超标等;
四是有的机组不能带额定负荷;
五是有些单位压力容器普遍存在无登记、没按期检验等较多的问题,六是有的单位生产建筑、构筑物(如主厂房、烟囱)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降量。还有大量的不符合二十五项重点反措要求的设备缺陷。
3、集团公司新建单位以及新建机组存在的问题
集团公司新增资产的安全生产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从去年新建单位调研的情况来看,除了由于电力建设资源紧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新机投产后基建遗留问题较多以外,主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和整体素质偏低,导致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岗位技能要求的需要,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与大机组、新技术、新体制的生产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存在着人员不能及时配置到位和整体素质偏低,导致生产准备不充分、建设过程中前期工作参与少,设备和施工安全、质量把关不严的问题;也存在着安全生产机构设置不健全、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能有效落实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出现了安全生产管理上的一连串漏洞:技术监督落 实不了,规章制度要么制定不健全,要么执行不力,检修、维护工作由于无力管理,基本以包代管,导致其投产后不能尽快达到安全稳定的要求。除了非停频繁以外,还出现了电除尘垮塌、发电机氢爆、汽轮机断油烧瓦等一系列事故,06年出现的两次人身死亡事故都是新机单位发生的,一起是基建遗留问题导致的,一起是人员违章发生的。
4、集团公司原有资产客观上存在的问题
现有机组、设备还达不到本质安全的要求。老、小机组安全投入不足。由于历史原因,老小机组安全欠帐严重,公司现有60台容量总计182.5万千瓦的老小机组,一些机组安全设施不完善,防范人身伤亡事故能力不强,安全保障水平较低;由于综合因素影响,对现有机组安全生产投入还达不到科学合理、足额、高效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组安全可靠性水平,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新建机组由于电力建设资源紧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深层次问题剖析
认为这种严重滑坡局面的出现主要源自体制改革以后传统有效管理的丧失。可以拿电力体制改革前后对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做一比较:改革之前,对于发电企业的管理是以省公司(局)为实体对发电企业属地化实施全方位管理的格局。那时候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有一套非常健全的管 理体系。技术监督网络、安全管理网络以及监督管理的机构非常健全。各项管理非常到位,各项考核监督也非常严格,出了问题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来省局说清楚才能过关。那时侯省公司真正树立了管理的绝对权威,发电企业抓安全生产也真正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从而也呈现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但是改革之后,对发电企业管理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省公司(局)统一管理区域发电企业的职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了集团公司对分布于全国的下属发电企业的统一集中管理为主,分支机构辅助管理的格局。几年实践下来的结果证明:原来省公司抓安全生产行之有效的做法和这样一个重要地位没有被很好的继承和取代。集团公司没有取代这个地位,大多数分支机构也没有很好地取代,出现了都抓但都没有抓到位的局面,导致对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出现了真空。而多年以来习惯于原来那种管理方式的发电企业,也随着上层管理的削弱而逐渐放松,因而管理的滑坡也就在所难免。
可以肯定地说:发电企业的管理归属可以变、企业的股权比例可以调整、领导可以更换,职工也可以流动,但是唯一不能变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不能变。
集团公司对于这一问题已经有所察觉,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根据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集团公司管理的实际需要,认为:各分支机构作为该区域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主体是合理的。让其取代原省公司管理发电企业的职能和地位,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分支机 构队伍建设,明确职责,下放权力,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成为集团公司下一步管理模式调整的必然。有些分支机构原来作用没有发挥好,主要是队伍没有建设好(多数公司搞安全生产的人员只有一两个人),职能没有明确好,权力没有下放好,积极性没有调动好(责、权、利不统一)。华电国际、福建等公司之所以做得相对好些,仔细分析应该说主要是因为较多地继承和发扬了原省公司的优良做法。集团公司这一级的管理职能要着重抓好分支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考核,抓好制度、体系建设以及宏观控制与管理,抓好国家政策方针的贯彻等。这样层次进一步理顺以后,管理效率会更高,集团上下会更加和谐。
三、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通过对电力体制改革新形势的分析和安全性评价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发现影响当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较多,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但本人经过分析筛选,结合集团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认为当前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十大方面,主要是人员素质的因素、技术监督与反措管理的因素、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的因素、外包工程与临时工的管理因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设置的因素、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的因素、安全性评价的因素、安全生产投入的因素、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的因素、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因素分别分析如下:
1、人员素质的因素
2、技术监督与反措管理的因素
3、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的因素
4、外包工程与临时工的管理因素
5、生产管理体系设置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6、安全生产投入的因素
7、制度建设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8、员工培训的因素
9、安全性评价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0、安全文化的因素
第三部分
全面做好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
一、当前基建安全生产形势
电力安全生产虽然保持了稳定的局面,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电力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电力建设施工人身伤亡事故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1至8月份,电力建设共发生人身伤亡事故20起,死亡98人。其中重大人身伤亡责任事故8起,死亡36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4起,死亡人数增加13人;因自然灾害原因引发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4起,死亡51人。特别是7月19日云南省保山市苏家河口水电站发生的泥石流灾害事故,造成29人死亡,1人重伤,9人轻伤,事故主要原因虽然是自然灾害引发,但也存在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 况,事故教训十分深刻。9月份,电力建设又发生两起人身伤亡事故,其中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龙口施工局施工的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在塔吊安装过程中突然发生倾倒,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截止目前,全国电力建设人身死亡人数为106人,已比去年全年总死亡89人超出17人,电力建设施工安全形势相当严峻。
纵观集团公司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事故和不安全因素,有相当一部分与电力建设有关: 去年比较集中:诸如:
1、贵州大龙公司人身死亡事故;
2、四川攀枝花公司人身死亡事故;
3、安徽池州电除尘垮塌事故;
4、青海大通公司主汽管爆炸事故;
今年以来虽然局势平稳,但是由于建设原因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也不断出现,突出表现为新机非计划停运事件多(占非停总数的一半),典型的有贵港两台60万机组、云南巡检司30万循环流化床机组、襄樊机组、包头机组以及半山、望亭、戚墅堰燃机等等
从近两年统计数据看,水电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呈高发态势,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比例居高不下,2006年占到重大事故总量的70%,今年截止目前也达到70%。
二、原因分析 一是存在一些客观因素,主要是建设规模逐年加大,施工项目点多、面广、战线长,技术力量分散;工程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极大,一些因地质条件改变造成的坍塌、岩爆等重大安全隐患仍无法得到完全有效控制等等。
二是尽管近年来建设单位在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加大整改力度和安全投入、加强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存在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措施不得力、现场监管不到位、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三是电力基本建设的强力推进,建设项目在短时间集中展开,造成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管理力量的分散,导致安全、质量管理不到位,一些项目抢工期、赶进度,留下安全和质量隐患。
四是设计单位和设备制造单位工作量的超常增加,给设计、制造质量的保证带来了难度,有可能产生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
五是由于行业的高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短缺,导致企业人材不足,影响企业的有效管理。
三、建设项目前期管理对机组今后安全生产的影响
机组基建过程中如果遗留了问题,设备遗留了隐患都将在生产过程中暴露,有些甚至引发大的事故,给安全生产埋 下不安全的种子。安全性评价查评过程中查出了许多基建过程中遗留的设备隐患以及装置性违章设施,所以,基建过程中的前期工作对于机组投入运行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新增资产承载着集团公司的未来和希望,建设好管理好这些发电资产至关重要。确保机组的安全和质量不但是机组投产即稳定和和投产即赢利的基础,也是确保集团公司形象安全的重要要素。池州电除尘的垮塌、大通主汽管的爆炸已经给我们造成了不利影响,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就在不久前,国网公司下属山西神头二电厂一台500MW机组满负荷运行中主蒸汽高压旁路管突然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多人重伤的重大事故,这台92年投产的机组,由于管道存在强度不足的质量问题,潜伏了十几年终于爆发,再次震动了我们,这就是不安全的发展带来的恶果。所以说,集团公司提出的“建设工程必须确保工期与安全、质量协调推进”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但关键是要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统一认识、凝聚共识,步调一致,使之真正落到实处。在强调降低造价时就不能以降低设备的性价比和安全性为代价;在赶进度时就不能忽视了安全和质量。否则安全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以后的安全生产将贻害无穷!这需要形成明确的制度和具体办法来得以保证,需要建立责任终生追溯制度来约束,从而确保科学的发展观真正得以落实。
目前正是集团大部分企业新建、扩建的高峰期,各有关单位务必将生产准备工作的起点前移至初设甚至选址开始,从机组设计、制造、安装、监理、试运等每一环节超前介入,严格把关,基建过程中每多提出、发现、解决一个问题,生产运行就会多一份安全。集团公司制定了《火力发电机组安全设施配置标准》已经颁布实行,必将为机组投产后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集团公司的新建机组上必须要率先执行好。
四、全面抓好电力建设施工安全,千方百计保证新机投产稳定
今年以来,电力安全生产保持了稳定局面,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对电力建设施工安全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电力企业应当进一步提高对电力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电力建设施工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局面,确保电力安全形势稳定。各单位要切实抓好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认真研究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措施及方案,组织整改;对事故隐患多、达不到安全施工条件的项目,要坚决停工整顿。
2、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科学发展首先应该是安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是不安全的发展就没有道理,应该说安全发展关乎企业的长久和根本利益。没有安全的发展,给企业、给职工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被动甚至灾难!
电力建设施工的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树立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有关爱生命的思想,要把保护员工安全、健康,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提高对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的认识,始终以“安全发展”为指导,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管理工程,按照合理工期,防止因经济利益驱动出现短期行为,造成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3、明确责任,落实投入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的、科学的、严密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按照“管项目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切实对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工作负起全面的监督管理责任;要加强对承建工程的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手段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现场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始终处于受控和在控状态;要加强对参与电力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项目分包等单位的资质审查,确保符合工程建设的能力要求;要开展电力建设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企业提取安全费用的规定,确保安全费用投入和使用到位。
4、增强意识,提高素质
电力企业应当从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入手,努力营造员工的安全意识环境,帮助企业员工树立“一切事故是可避免的,一切危险是可控制的”的理念,促使企业员工安全观念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不断提升全员安全生产素质。各单位要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宣教活动,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强化电力系统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5、求真务实,真抓严管
各级安全监督机构和人员要深入现场,加强对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研究新时期进一步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切实保证安全建设。要严格管理,以工程安委会为龙头,形成合力。
6、深入开展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与电力建设工程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严格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按照国家电监会下发的《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的要求,深入开展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查找安全管理等9个方面的工作是否落实到位,事故隐患是否排查和整治。要把预防坍塌、高坠、机械伤害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事故多发势头。
7、各单位要组织深入学习《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进一步明确电力建设工程各有关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办法》中各项规定,防范电力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
一是要强化落实项目建设单位的全面管理责任,建设单位要按照“管项目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组织、协调、监督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处理好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
二是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项目分包队伍等参建单位的资质审查,确保符合工程建设的能力要求。对多次发生安全事故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要坚决采取果断措施。经核实,今年以来,江苏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内蒙古托克托自备热电厂和河北省唐山 市开滦唐家庄坑口热电厂三期扩建工程中连续发生两起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对此,有关单位要引起高度关注,对类似这样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单位要严格审查。
8、针对自然灾害事故,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预防 健全预报、预警、预防体系,落实防汛、防洪、防台风、防泥石流、防坍塌滑坡、防雷电等措施,今冬明春,还要注重预防冰灾、雪灾引发事故,要制订和完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保证施工安全。
9、加强外包工程和临时用工的过程管理,杜绝以包代管
外包工程以及临时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往往被忽视,而这恰恰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许多事故都是从这里引发,酿成了许多惨痛的教训(青海大通烟筒重大人身事故典型代表)。因此,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降低管理标准。绝对不能放松过程控制,更要杜绝以包代管的不良做法。一是要选择业绩优良的单位进行外包,二是要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安全职责和责任划分;三是要对承包单位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安全技术交底,四是要由专人对承包单位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做到以本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承包单位人员的行为,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10、加强新建电厂单位的生产准备工作,推动新机安全稳定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切实抓好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是继续组织开展新机安全验收评价工作,坚持投产投标前,必须通过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努力缩短新机的不稳定期,确保新机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制定针对性措施,推动新建项目人员足额到位,满足工作进度要求,生产准备人员等有关人员及早介入基建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严格把关。集团公司成立工作组,在工程施工关键阶段,重点督促落实,抓好工程建设管理和发电生产管理的无缝连接,不断提高新机建设质量水平,为机组投产稳定打下基础。
四是针对新机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调研和指导,开展集中培训、督查、专家重点帮扶等形式,重点整治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帮助提高新机设备安全健康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迅速实现新机稳定创造条件。
谢谢大家!
第二篇:金湖渔船安全生产现状及其监管措施
金湖渔船安全生产现状及其监管措施
唐玉华
摘要:本文根据金湖当地实际,总结了渔船安全生产的现状,查找了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监管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渔船安全; 监管措施
金湖县地处江苏省中部,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抱,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穿越全境。全县辖11个镇,人口37万。县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420平方公里,境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水面广阔,水产资源丰富,该县在渔业生产上,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带动之路,2010年水产养殖总面积为2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为5.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为12.1亿元。
随着水产养殖面积、产量和效益的不断攀升,渔用船舶的数量也逐年增多。加强对渔用船舶的安全监管,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确保渔业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是当前金湖渔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1.渔船现状
据统计,2010年,金湖县拥有各类渔船3529条,其中机动渔船2471条,非机动渔船1058条,渔业水上作业人员10000余人。渔用船舶主要有木船、铁船和水泥船三种。机动渔船根据其船体大小,分别在船尾安装不同功率的柴油机作为航行动力,其中30匹以上210台、20匹以上900台、10匹以上1100台、10匹以下261台。
2.存在问题
2.1 金湖县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抱,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穿越全境,湖区养殖面积高达110000亩、湾汊多、地形复杂,并常有恶劣天气伴随,渔用船舶在生产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2渔用船舶以小型木质、水泥、铁质为主,船型大多为长期生 1
产实践中逐渐固化成型的。渔民拥有的船舶既小又陈旧,加之一些渔船设备老化,维修保养不到位,机械和船体存在问题较多。这些落后的生产渔用船舶给渔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管理难度,仅仅依靠渔船检验部门难以有效改善渔用船舶的安全技术状况。
2.3 渔船停泊分散、线长、面广,安全监管的过程难、范围广、责任大。
2.4 渔(农)民对维修、保养和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没有相对集中的造船厂,有的属自制船舶,没有相对完整的图纸和技术资料,致使渔用船舶检验质量无法有效控制。
2.5 养殖辅助用船(住家船)不在渔业船舶检验范围。
2.6 根据金湖县发展总体规划的需求,渔港几经搬迁,渔船停泊避风显得分散和临乱。
3.监管措施
渔用船舶安全监管工作是事关渔(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责任重于泰山。为打造平安渔业金湖,笔者就如何加强金湖渔用船舶安全监管工作,谈几点设想、措施:
3.1 强化监管,明确工作责任。作为渔业主管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平安渔业”的安全健康发展理念,采取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渔用船舶安全监管体制,明确当地渔业镇、村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强化镇、村对渔船的安全管理工作。县级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渔船检验要明确分工负责。渔船检验以确保渔用船舶质量、安全适航为主体,把好渔用船舶监督管理的第一关;渔港监督做好签证工作,强化日常的安全检查,督促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防范措施的建立和落实;渔政管理抓好捕捞许可制度的落实,做好季节性禁捕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电捕鱼行为。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渔船检验要做到责
任明确,连合执法,形成合力,为渔用船舶安全航行保驾护航。
3.2 拓宽渔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渠道,努力营造渔船安全生产氛围。为提高渔(农)民的行船安全防范意识,营造渔区“安全第一,珍惜生命”的良好氛围,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开展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
3.2.1 坚持以安全常识为主要内容、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为反面教材,要定期出动宣传车对全县渔(农)民进行警示宣传教育;经常在各渔业镇、渔业村以及渔港码头等处悬挂和更换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横幅,张贴渔船安全警示宣传画,要向渔(农)民发放渔船安全宣传材料;定期举办各种安全常识培训班,要开展 “进渔(农)户讲安全”活动,把渔船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渔(民)家中,让渔(农)民家属自觉担当起安全监督员的责任,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局面。
3.2.2 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渔(农)民学法用法意识。要开展以《安全生产法》、《渔业法》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教活动。在宣教活动中注重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渔(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贴近渔(农)民的实际接受能力,贴近渔(农)民水上作业实际,要做到受教育面达90%以上。要将渔业法律、法规手册全部发放到船员手中,充分调动广大渔(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广大渔(农)民学法、用法意识。
3.3 开展禁捕与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结合禁捕督查工作,深入渔区、渔港、渔村,开展禁捕督查与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让渔业“安全生产月”联运活动向渔业镇、渔业村、渔业户延伸,对县域内的渔船逐条登检。要突出监管重点,开展挂靠渔船安全检查。对检查中 发现隐患,执法检查人员要立足于现场整改,发现一条整改一条。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渔用船舶责令停航、禁止离港,力争把事故隐患消
灭在萌芽状态。要求全县渔(农)民切实做到:坚决贯彻执行禁捕制度,切实做到船要在港(位)、禁捕要真、动态要清、安全要实;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渔业船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实遵守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加大渔用船舶日常安全自查力度,增强防患意识,做好防火、防盗、防台风工作。
3.4 制定安全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以渔用船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实行层层签订渔用船舶安全责任状,并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渔用船舶安全监管考核细则,确保渔用船舶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到制度在前,防患在先。着力构建渔用船舶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不断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属地全面负责,渔(农)民群众参与监督”的齐抓共管的渔用船舶监管监督机制。要加大对渔业安全管理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强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员责任及执法水平,改变经费不足,手段落后的局面。
3.5 加强渔业生产从业人员资格审查管理,杜绝事故隐患。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防范能力。渔(农)民安全生产意识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做好渔用船舶安全工作的保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船舶操纵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渔(农)民的业务能力、整体素质、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只有提高渔(农)民、船员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降低无证驾船,安全设备配备不齐,违章搭客、超载,超风力航行等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把渔用船舶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坚持实行“谁培训、谁负责”制度,及时掌握水上作业渔船中船员的技能情况,定期组织船员进行高标准岗位技术培训,对培训情况登记在册并输入电脑实行系统管理。船员必须经过严格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3.6 严格执法,消除隐患。加强执法力度,严把渔用船舶检验关,是消除不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是不断排查事故隐患,不断整治事故隐患不可缺少的法律手段。不断完善检验程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从服务渔(农)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主动上门、定期跟踪、集中受理、现场登船检验的形式,实现检验、签证、收费、燃油补贴发放等一条龙服务,在有利执法,方便渔(农)民的同时,提高渔用船舶受检率和合格率,满足打造平安渔业金湖的需求,确保金湖渔业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3.7 建立“数字渔业”信息平台,提高渔业管理科技含量。推进渔船管理信息化建设,组建由农委、渔业镇渔政(技)员、渔业村干部组成渔用船舶安全监管体系,形成覆盖金湖县所有渔用船舶的通讯网络,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利用渔业超市服务网站,与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渔船检验共建 “数字渔业”信息平台,为渔船监管人员、渔(农)民、养殖大户、渔业企业提供渔业管理信息、渔业(渔船)安全生产信息、渔业养殖技术、渔业物资供需信息等。
3.8 组织捕捞渔船编组生产,引导渔民参加互助保险。针对湖区作业分散,风险增大的情况,可以按照作业方式、作业习惯、生活住所等,采取大船带小船、铁船带木船、大户带小户,编组结对,明确安全责任;此外,为化解风险,还要加大对渔业互保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渔(农)民参加渔业互保协会和渔(农)民捕捞协会等渔(农)民自我组织,积极引导渔(农)民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险和船东互保,提高渔民和渔业单位抗御灾害,化解灾害和恢复生产的能力。
3.9 认真执行渔用船舶报废制度,完善渔业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根据《渔用船舶报废暂行规定》,对达到报废年限的船只以及虽未达到报废船龄,但安全技术状况较差,经维修改造仍达不到安全标准的船只,实行强制报废;严格控制渔船所有人的延期报废申请。提高渔用船舶的整体安全性能。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完善一批与渔业
(渔船)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气象预报系统和航标、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渔业海难救助机构,增强抢险救灾的应变能力。加速渔业(渔船)安全生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争从技术上减少、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10 制定各类应急处置预案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渔用船舶安全应急预案,把渔用船舶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尽可能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越扎实越好。为及时快速地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台风、雷电、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人身财产和其它渔业(渔船)安全事故,要结合金湖县实际,坚持“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制定渔用船舶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防台风、雷电、暴雨应急处置预案,同时要求渔船必须配备救生、消防设施,渔民在捕捞生产、航行过程中也必须穿作救生衣,公布渔业安全举报电话,建立应急小分队等快速反应机制和相应的处罚制度等,确保渔用船舶的航行安全。
第三篇:安仁农机安全生产的现状和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对策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农机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安仁县地处罗宵山脉西麓,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大县,这几年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增长,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五仟辆(台)左右。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陷患进一步突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除了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化外,全县大约有50%的农业机械没有纳入管理,在农田、农场、机耕道路上以及等级公路外的乡村道路发生的农机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我县农机管理局依照《道交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湖南省农机安全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从目前全县农业机械的发展形势及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困难。
一、存在的困难
(一)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加,拖拉机的违章搭客、“黑车非驾”、脱检脱审现象成为当前农机监理工作的主要矛盾,这是新形势下历史发展的产物,有其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诸如自然报废的拖拉机没能报废,卖废铁农民不舍得,国家没有强制的报废措施或适当的补贴,尽管车辆技术状态极差,各种安全隐患极大,仍能凑合使用,但在每年的机械保有量统计中又名列其中,增加了“黑车”、脱检的比例。
(二)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对农机监理工作不理解。农机监理所面对的大多为农民,他们一般文化水平低,缺乏法律、法规意识。认为车上搭几个人无所为,都是亲戚朋友;督促他们上牌照,他们认为“我们的车只在家门口转转,做土车用,又不上路,用不着上什么牌照”。有的农民甚至对农机执法人员围攻谩骂,给农机执法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三)农机法规权威低,给农机监理工作带来困难。治理公路“三乱”原来不允许农机执法人员上国道、省道,现在连县级公路也不允许上,农机执法只能在田间地头,农村土路上。而当前大多拖拉机都在公路上行驶,这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四)农机安全监理的执法依据大狭窄,可操作性差。《道路安全法》赋予农机主管部门的只是对拖拉机的部分管理职权。一是对拖拉机的登记制度及申请登记的有关手续规定。二是对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检验规定。三是对拖拉机应取得驾驶证及相应的准驾规定。四是对拖拉机驾驶员审验规定。以上管理权虽然是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但这些管理职能远不能满足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需要。农机安全监理还应包括农机安全教育、农机现场安全管理、农机事故处理、维护农机生产秩序、对违章进行行政处罚等管理职能,否则将无法搞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五)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要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水平,关键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机监理队伍。目前,农机安全监理队伍整体素质还比较低,人员思想观念陈旧,专业知识老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需要。为此,当务之急就是抓好全体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科学文化和业务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学习。
(六)执法经费缺乏。依照移交后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湘财综〔2012〕8号)文件精神和国办发[2011]47号文件精神,要将农机安全工作经费、装备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农机监理工作的装备经费、办公经费财政要给予充分保障,以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努力改善执法手段,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服务能力。而现阶段我局装备现状是:县财政没有安排工作经费、装备经费,局里没有一台执法用车及安全技术检测设备。执法用车是租用、服装是自己配置的。这些与相邻县相比,永兴县农机局执法用车两台,有一套现代化的检测车,每年财政都有20多万元专用装备经费,用于对高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化的安全监管建设现代化的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因农机监理工作经费不足,影响农机监理执法工作的开展。执法和事故处理交通工具缺少,又不能适应当前拖拉机增长安全监管的需要。这些现状导致农业机械在部分县乡道路上出现监管“盲区”。远远加大了对现代农机监理执法的难度。另根据国务院、农业部要求,农机执法要逐步实现免费服务的要求,也需要财政逐步提高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经费、装备的投入,来建设现代化的高素质农机执法队伍。
(七)治超工作经费入不敷出。参与城市交通整顿、治超等没有安排任何工作经费,而每天我局仅油料、伙食的支出都是自掏腰包,据测算,每上路一天须支出200元左右,工作人员没有任何工作补助。而局里对这块工作的经费支出也是捉襟见肘,势必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对日日快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化是一个致命伤。因此急需县财政加大对农机参与治超工作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机安全监管经费及工作设施,以满足治超工作稳健发展的需求
三、主要对策
(一)立足三农,实现农机安全监理角色的转变。农机监理面对的是主体是农民和是日新月异的农业机械,农机监理应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将“管理员”转变到“服务员”,实现管理与服务并重。这要求农机监理要有为民理念,把服务注入农机监理全过程。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按照“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的要求,在原有的“四公开”基础上,切实做好“一站式服务”,实施“一条龙”办公,让机手一次办理完所办的所有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年检审“关口下移”,深入乡村、田院,送检到村、到户,将检审与修理结合起来,将检审与保险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便民为民。
(二)健全机构,构建畅通的农机安全监理网络。争取政府支持,加快完成乡镇农机安全生产监理人员的配备和工作经费的落实,乡镇应配备兼职或专职农机安全监理员。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原则,对农机安全生产实行“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和“以农机监管部门为主、乡镇为主”的立体式农机安全监理,实现农机安全监理网络自上到下的全覆盖。
(三)完善设施,科学提升农机安全监理手段。一是改善办公服务设施。筹建农机监理服务大厅,推行阳光政务,实现政务公开,为机手提供良好的办事环境。二是建设完善农机检测场地和训练场地,添置新的农业机械检测设施,配置新的拖拉机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农机检测水平,及时排除各种故障, 确保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农机事故隐患。三是配备农机监理档案室,对档案设施进行全面改造,配备数码相机、扫描仪、刻录机等专用设备,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对农业机械和驾驶员实行跟踪管理,达到了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
(四)强化制度,形成协调有力的农机安全监理机制。强化领导责任体系,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格局。结合“安全生产月”、“三下乡”活动,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在全县上下采取广播、电视、固定标语等形式,建立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在重大节日和农忙季节建立重点时期重点路段防控制度和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建立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部门联动,与教育部门联合,集中查处新学期开学、恶劣天气等情况下拖拉机违章拉学生行为;与公安部门联合,清理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与安监部门联合,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实施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整改。通过部门之间相互配合联动,形成社会化的农机安全监理机制。
(五)强固素质,打造高效为民的农机安全监理队伍。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市以上安全监理人员和乡镇安全监理工作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以提高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为目标,根据工作任务和队伍情况,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监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法律知识、业务技能培训、考试,使监理人员在干中学、在学中练,从而打造一支高效为民的农机监理队伍。
第四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现状以及及对策浅谈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现状以及对策浅谈
襄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胥潇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警钟长鸣,切实增强责任心,真正将“安全为了发展、发展必须安全”的理念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各项部署、各项工作中去。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安全发展理念第一次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安全生产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工作者肩负着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近年来,襄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的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相对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安全生产主要控制指标逐年下降。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区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安全生产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根本解决,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与襄州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民主开放和谐襄州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企盼相比,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较多的问题,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襄州区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
当前,影响襄州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问题是,综合监管部门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维护,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管权威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表现在安全生产监管各方面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协调制度不完善,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展不平衡、监管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加大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查处了一大批责任事故,处理了一大批责任人。但一些地方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不论是省安监局长,还是州、县市安监局长,出了安全事故,你就得承担责任”。只要出了事故,就是安监人员的问题,检查过了出事是渎职,没有检查出事是失职,反正只要出事就要承担责任,甚至要撤职,严重的可能还要判刑,也就是说,发生了事故不管你有没有责任,应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就按照事故的等级追究到某个相应的安监部门,因此,严重挫伤了安监部门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极大地削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力度,就会极大地影响和制约全州安全生产形势的 根本好转。要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上的偏差问题,解决好对综合监管职能的理解上的偏差问题。只有思想统一了、认识提高了,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增强,我们抓工作的思路才会开阔,各项工作措施才会得到真正落实,政府的政令才会得到真正畅通。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赋予了安监部门法定的职责。《安全生产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安监部门负责的综合监督管理与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的专项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安全生产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这条规定明确地告诉我们,对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是法律赋予各级安监部门的基本职责。其次,各级安监部门承担着本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理所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协调的职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国务院《决定》中所指的“综合协调”,实际上就是指综合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从襄州区的情况看,安监局从组建 之日起,就一直承担着本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职能。因此,根据国务院《决定》的要求,州、市县安监部门主要承担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协调的职责。再次,按照各级人民政府的授权,安监部门负有综合监管的职能。从目前襄州区安监局 “三定”方案(襄政办发[2010]115号)来看,监管的职责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直接监督管理部分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另一方面对其他负责专项监管的有关部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实施综合监管主要包括,指导、协调和监督公路、铁路、水利、建筑等相关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对机械、轻工、电力、工矿商贸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安监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实际上就是代表政府履行督促指导、监督检查、综合协调、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职责,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的具体化。
二、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
在安全生产领域实行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的体制,有利于形成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各个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关系顺畅,相互协作的监管和执法机制,有利于对安全生产工作实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扯皮、工作关系不顺,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够 以及联合执法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形成监管和执法的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度,影响了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实现襄州区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合力,这其中最关键的在于要理顺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的关系,明确安监部门与有关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各自的职责,也就是要解决好管什么和如何管的问题。总结回顾近几年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本人认为,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坚持“三要三不要”。“三要”:一是认识要到位。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二是履职要到位。工作上不能有半点犹豫,不能有半点马虎,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三是落实要到位。要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或者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并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引导、推动和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协调,促进各部门、各单位抓好落实。“三不要”:一是工作上不要缺位。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细、管实、管出水平、管出成效,并要努力做到超前思维、超前谋划、超前动作、主动出击、有所作为,不依赖 别人,不顺水推舟、不被动应付。二是工作上不要越位。就是决不能把我们不该管,实际上也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揽在手里,不能超越职能、权责做事,应真正做到”两放“,即属于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安全监管部门应该放手;属于下级部门该做的事,上级部门应该放权。三是工作上不要错位。要与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不能取代其他部门直接的、具体的、日常的、专业的监管工作;要与生产经营单位分清职责,不能替代他们去抓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
(二)树牢一个观念,履好十个职。要始终牢固树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搞好综合监管工作的观念,作为安监部门来说,要找准位置,认真履行好综合监管的职责。发挥好运筹谋划、导向促进、立规执法、组织部署、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宣教培训、统计分析、通达反馈、调度综合等方面的职能,并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安全生产中带有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政策、规划和措施,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二是贯彻实施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决策和措施;三是组织拟定和实施有关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政策立法,制定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四是协调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支持有关部门的工作;五是组织集中的或专项的安全生产监察、检查活动,推动有关部门做好专项监管工作;六是指导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成立应急救援专班,班子成员做表率,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七是负责事故报告、统计分析和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工作;八是对有关部门负责的专项监管工作进行督促,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督促检查;九是依法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十是承办安委会的日常工作。
三、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主动权。
“思路决定出路,落实决定成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自主性差,指导、协调、监督难度大;干多了容易越位,干少了容易缺位;做深了容易越权,做浅了容易失职。这就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牢牢把握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主动权。
(一)对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不同程度的拥有相对独立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不同规模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具有专业优势。安监部门是综合监管部门,其地位具有广泛性、协调性和权威性。因此,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合力,是提高综合监管工作效率和效力的重要途径和办法。就我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安全生产领域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还刚刚起步,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加强,今后重点要在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方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要在对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上,推行联合检查制度,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要在抓安全生产日常工作中,推行情况互通制度,推动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二)对依法行政要依法依规。安监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是,日常监管工作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综合监管部门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实施对主管部门的综合监管。一是积极参与行业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二是及时组织协调涉及两个部门以上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三是定期掌握有关部门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重大部署的落实情况;四是研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逐步使综合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对自身建设要持之以恒。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安监业务的学习,引导安监干部树立全局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努力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作为安监人员,必须树立“六种意识”,才能在“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即大局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真正把安监部门打造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第五篇:采油厂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采油厂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厂从1994年1月设立安全科以来,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较好地控制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但仍然存在一些事故隐患,各类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冷静思考,正确认识我厂目前的安全生产现状,大力推行HSE管理体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现状分析
从1999年到2004年11月底,无论是事故次数,还是事故经济损失,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基本上已降为零,这一成绩反映了我厂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提高,广大职工珍惜生命,追求健康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投入和隐患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同时,在管理方法上已逐步从经验型或事后型管理进入到理性的预防型管理阶段。但是,生产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三违”现象;安全责任制在个别岗位落实不到位;设备实施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客观上说,本质安全度总是与当时的技术水平相关联,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虽然事故不可避免,但预防事故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力度还不够到位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我们在安全检查中,经常发现因“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的历史遗留性问题,因其特殊性,使得整改此类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整改难度大,需要上级部门的投入和大力支持。
二、安全检查和总结评比未分清
安全检查是查事故隐患,查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检查的结果要么是安全的,要么是不安全的,不能说隐患相对较少的,整体工作就是好的,就相当安全了。因为,只要有一个隐患酿成事故,造成的后果不是设备毁坏,就是人员伤亡,或者两者兼有。而安全总结评比是指企业想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以采用的激励办法。目前各级组织的安全检查,虽然种类较多,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检查者虽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也查出了存在的隐患,但被检查者对查出的问题敷衍塞责,不认真整改,导致事故重复发生;另一方面是个别被检查者善做表面文章,结果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使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造成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一些被检查者没有正确地理解安全检查的实质与内涵,只是想通过某次安全检查来达到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好的座次排名,从而忽略了日常的安全管理。在安全检查前突击自查自改,在部分干部职工中形成了抓安全就是抓检查,重视检查就是重视安全的错误观念。结果造成了部分安全检查的形式主义。
三、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存在两个脱节现象。
安全教育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术水平的必要手段。职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广泛,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本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岗位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消防知识,岗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在实际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
1、安全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脱节。
职工在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中,片面强调专业学习,忽视了专业培训与安全培训的有效融合。未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安全教育,认为专业培训只是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安全培训就应该有“安全”二字,从而造成了安全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脱节。其次,没有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材,也是两者脱节的客观原因。
三是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两者脱节的又一客观原因。相比较而言,技术培训不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而且每两年的技术大赛有丰厚的物质奖励,这促使个人更偏重于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四是个人主观上不重视。因为安全技术素质的提高不会像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那样,收到明显的实效,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主观上不重视。
2、安全教育培训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脱节。
在日常安全培训中,只重视理论培训,轻实践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的安全培训绝大部分是安全知识的理论培训,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很少有现场实际操作培训,有的也只是局限在消防演练等方面。因此过多的理论培训对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起不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HSE管理与“三标”管理未有效结合,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工作的问题
目前基层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要做的工作繁杂,有安全科下发的“七本台帐”,有企业管理科下发的HSE管理体系和“三标”管理台帐。内容包括HSE会议记录、环保会议记录等二十多种,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大同小异,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反映形式,重复工作量大,致使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存在什么都做,又什么都做不好的现象。对HSE管理和“三标”管理,是将两者结合,或侧重于一方,或是干脆舍弃一方的问题,领导和职工均存在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的问题。
五、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当属动火作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
1、施工队伍职工安全意识差,综合安全素质较低。
施工队伍的作业人员大多是临时工,施工单位对这些作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不够,不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经常发生违规操作现象。
2、动火管理中存在对施工单位监管失控的现象
中石化集团公司动火作业管理规定,二级以上的动火作业除了必须办理各种作业票之外,还必须有甲乙双方安全科人员在现场监督,目前安全科负责工业动火人员只有一人,经常出现多处动火,无法分身的状况。因此现场监护工作大多落在基层安全专(兼)职人员身上,施工队往往只有班长在现场,乙方监护人很少在动火现场。由于怕影响生产,因此甲方基层安全监护人很少会因乙方监护人不到位而要求停止动火,而且基层安全监护人全程监护工作疲劳,责任大,责权利不统一,积极性易受损。
六、对“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
早在50年代,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职能部门和干部职工理解为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的领导和安全部门管安全,安全工作与己关系不大。至于其它部门和人员只是协助而已。诸如特种设备的检测、安装、审验和人员的操作等管理,均认为是安全部门的事;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在整改时,无论大小和类别,均认为由安全部门来负责,这使安全部门成了即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角色,失去了监管的职责。更有甚者,个别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在接受安全检查时,当问及安全情况时,回答是:这些事是安全员负责的,我不清楚。这些同志没有理解管什么事就必须管这件事的安全的精神。这样,“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原则在执行中变成了“工作由我主管,安全由你负责”。
主要对策
安全工作各级各单位都有制度和目标,关键是如何做,做出成果来。针对我厂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行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证明行之有效的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国际国内石油石化行业一致认同的科学管理模式,是建立企业安全长效机制的必然举措。
一、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各级领导的体系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要加大HSE体系的推进力度,首先必须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局部的调整,组建一支体系推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负责体系的日常推进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在管理职责的指引下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其次是改变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HSE意识。除了聘请有关专家举办HSE知识培训班外,还要利用安委会、厂务会、党政联席会、生产经营协调会、调度会等会议宣讲建立体系的目的和意义,讲评体系工作,要求各级领导将体系要求融入日常工作,将“三标”管理与HSE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产生“两张皮”现象。三是加大推行HSE管理体系的投入力度,整改目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为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各类改革的竞争竞聘考试考核中引入有关体系知识,使各级管理人员切实体会到体系推进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使各级领导进一步加深对体系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认识。
二、抓好岗位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规范职工行为
要顺利而高效地实施HSE管理体系,最终取决于全体员工能否自觉地接受HSE管理的理念,并且不断地提高相关的理论素质、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于现场和岗位的HSE管理来说,提高职工相关素质的最直接、最容易付诸实践的做法就是岗位练兵。工艺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是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的精华,要通过反复持久的岗位练兵(不只是停留在纸上抄背几道题目的理论练兵,而是要有实际操作、演练和对设备维修保养等的实践练兵),使操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高效地采取符合规范的措施或操作,尽量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的损失,规范职工在任何状态下的行为模式。使职工在思想上,自觉地使自己的一切行为符合工艺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只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才干和积极性,HSE体系的推进才会获得真正的收益。
三、加强风险辨识管理,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体系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风险辨识和评价。采油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要实行对风险的可靠控制,首先要让全体职工认识到该行业的风险特点,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为确定的每一项风险制定切实可靠的控制措施,并具体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形成覆盖全厂的安全监控体系。在从事具体工作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任何危险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从而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不但要对现在已经在进行的各项生产过程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价,取得经验,形成制度,而且在今后开展任何新的工作之前,都要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评价,避免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老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未解决,又产生新的遗留问题。从源头解决设备设施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
总之,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不仅仅是反映在发生事故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上,而且还反映在全部的作业过程和每一个成员的安全行为中。建立和推行HSE管理体系,就是要加强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通过宣传教育和实施安全责任主体考核制度,来约束、规范、考核职工的安全行为。按照HSE管理体系长效和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起我厂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