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公务员申论指导:强化角色意识 突破公考申论作答定势思维
2011公务员申论指导:强化角色意识 突破公考申论作答定势思维
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于12月5日举行。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对申论的定义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赋予了申论的四个本质特征:坚持能力导向、采用主观性试题、命题贴近机关工作实际、以给定资料为展开论述的本原和对象。
公务员思维的实质是公务员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运用的思维,体现着思维主体对于机关工作的胜任特征与核心能力。对于大学生报考者来说,抽象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培训锻炼和社会实践,但两者不在一个层面;思维能力在考试中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它是内生的、本源性的,决定着作答思路的形成和答案的内容,是不折不扣的核心能力,必须摆在日常学习的核心位置。应试者可以结合报考职位设计自己的公务员思维框架:三种基本思维是逻辑思维、替代思维、执行思维,一种高级思维和提升思维是战略思维、创新思维。
关注宏观问题培养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现代行政领导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公务员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战略性、预见性、全局性、系统性是其鲜明特色。国家公务员招考副省级以上机关的公务员需要具备战略思维,它是写出“视野开阔、见解深刻、观点独到、有创造性”(2009年副省级以上职位申论作文题作答要求)申论答案的基本条件,也是市地级以下机关报考者申论作答的重要加分点和增值因素。
需要澄清的是,申论与面试不同,国考与省考不同,在考试题材选择上,国考偏于国计,省考重视民生。2009年以前的大纲解释“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其实历数十年来的中央级申论考试,除早期网吧监管等个别问题外,很少涉及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而主要是对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考查,并越来越体现出经济与生态、经济与民生等多重问题交叉命题的特点,如2009年的“产业升级与粮食安全”、2010年的“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因此,考生战略思维的培养要遵循正确导向的引领:
一是围绕发展抓住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根本性战略思想和大政方针来透视纷纭的现象和问题;二是抬高眼光盯住点,放宽视野、提高眼界,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带有全局影响和长远意义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此作为备考申论的重点热点;三是紧跟形势不断线,密切跟踪******、******等最高层的考察行踪和讲话动态,及时、持续更新战略思想和权威论述的背诵资源;四是系统思考联成网,对可能进入申论考试的复杂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思考,开阔思路,广泛联系。把收入分配同社会公平乃至当代中国的根本价值追求联系起来,把教育改革、文化发展同包容性增长联系起来,统筹理念与制度,兼顾当前与长远,把各种问题的认识在头脑中交织成网,寻求系统的解决方法,有了这样犀利的认识工具,破解申论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就会无往不利。
贯穿一条主线发展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主观性试题考试中最常用、最普遍、最基本的思维类型。申论考试有三个基本的作答源泉:给定资料、自身经验(即大纲所谓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背景知识——主要是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公共行政知识。这三方面的资源相辅相成,对于作答不可或缺,其中给定资料处于基础的地位,自身经验和背景知识则对材料的运用具有提升作用。但如果没有一个系统思维的统领,三种作答资源就只能是一堆散落的碎片,无法真正为我所用。
逻辑思维的运用在申论中无处不在,如推理、推断的方法,申论对策题作答中可以“据问反推”,即依据问题“是什么”逆向推导,得出“怎么办”的解决方案。2010年国考市级试卷第二题,要求提出解决W市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建议,针对城市定位被改变、片面注重发展工业的问题,可以反推出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全面均衡发展的思路。
立足政府角度建立替代思维
替代思维又称“换位思考”,是一种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替他人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有时表达的不是自己固有的观点,而是从他人那里被动接受的观点,如发展观、荣辱观、包容性增长的观点。申论需要采用这种思维方式,与作答者为党和政府代言的身份预设和角度定位直接相关。替代思维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启动于上级意图、问题设置,终止于上级意图的传达、实现和题意要求的准确达成,它的运行不是代言者的主动选择。同时它也是一种受限制的思维,在中央精神、政策法律和题意要求限定的范围内运行,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政策法律和题意要求。
替代思维要求考生作答申论试题要有三重视角:党和政府视角、公务员视角、主体(自我)视角。这一思维要求考生淡化主体的视角,回避使用第一人称,除非写成演讲稿这样直接将角色设定为本人的文体,一般作答在必要时可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如“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经验教训……”如果“我”字连篇,就违反了替代思维的规则,也会影响答卷所受到的评价。
把握角色定位强化执行思维
执行思维与贯彻执行能力相对应,是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应用,以服从指令为起点,以安排计划为过程,以解决问题为结果。执行思维的特色在于:结果导向——要求具有强烈的对策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思考如何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组织性——文风简洁规范,善于将所学的知识、接受的信息归纳整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系统严密的认知和答案;程序性——要求善于计划,安排得当,步骤合理,符合机关工作流程和层级关系;对象化倾向——要求时刻牢记眼前面对的或是观念中虚拟的服务对象,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用柔性的方式处理与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关系;去模式化倾向——申论作答要去模式化是指突破模板套路的束缚,立足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公务员工作又是有模式化要求的,突出体现在公文写作上要注意文种选用准确、行文格式正确、所用的结构、语言,体现的观点都有一定的模式。因此,去模式化是有前提的,在有自由发挥余地的分析、对策题作答和普通议论文写作中可以抛开模式,公文写作以及某些严肃政治问题的作答则应服从替代思维和执行思维的要求,严守写作规范,不可越雷池一步。
执行思维对省级以上和市级以下考生都是适用的,因为任何公务员都是由低到高做起的,100%的公务员都有或曾经有一个上级,需要思考怎样执行上级的意图和赋予的工作任务。就执行思维的各种具体要求来说,人生经验不深的大学生需要注意克服唯上是从、忽视民众的倾向,牢固树立并认真实行对象化的思维,意识到公务员本质是公众的服务员,以正确的态度来处理涉及公众的问题,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平等平和地表达意见,合情合理地响应公众诉求,运用柔性方式化解矛盾,使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党和政府的主张。这是公务员思维在价值观层面的基本导向之一。例如2010年国考市级以下宣传政府政策的提纲,湖南等省联考的社区节水宣传材料,就要考虑对象一个是抽象的公众,一个是具体的社区居民,最好做柔性色彩的宣传阐释,而不是强迫命令,提出惩罚措施。只有把握这种思维上的微妙因素进而落实到文风措辞上,才符合申论测查的要求,也才能做合格的公务员。
复制成功模式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公务员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创新思维就是求异思维,追求与他人不同的特质,用一双敏感的眼睛、灵巧的手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通过总结经验找出成功模式并加以复制,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自己的创造性思路,实现超越。拥有创新思维,在材料中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信息,在作答中引用别人未引用过的事例、论述、典型经验,提出别人未提出过的做法、设想,只要在立足材料、合情合理的条件下,就能为作答者争取极大的加分,从而与竞争对手拉开大的差距。
创新思维养成的前提是学用一致、知行合一,把学习领会的东西尽快运用,让新的知识同旧的知识融合,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捕捉灵感,从意想不到的路径上提出自己的创见。
要在创新思维的统领下,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查阅给定资料,善于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从材料中发现和提炼改革创新性的信息,在归纳——演绎——应用的过程中完成创新。例如2010年国考申论给定材料中天津新港区超前规划、海洋经济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做法具有意义,符合改革创新精神,对于这样的成功模式,要作为资料的亮点,予以重点关注,并用精准的语言提炼出来,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再上升为普遍性的指导原则,运用到文章论述和对策阐释中,说明要以这样的思想来发展海洋经济,实现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进而完成整个作答过程,使答案富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创新精神,直击阅卷者的眼球,相信阅卷老师在笑逐颜开之余,也很难不为这样新颖出众的答卷加上几分。
第二篇:强化角色意识 突破公考申论作答定势思维
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于12月5日举行。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对申论的定义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赋予了申论的四个本质特征:坚持能力导向、采用主观性试题、命题贴近机关工作实际、以给定资料为展开论述的本原和对象。
公务员思维的实质是公务员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运用的思维,体现着思维主体对于机关工作的胜任特征与核心能力。对于大学生报考者来说,抽象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培训锻炼和社会实践,但两者不在一个层面;思维能力在考试中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它是内生的、本源性的,决定着作答思路的形成和答案的内容,是不折不扣的核心能力,必须摆在日常学习的核心位置。应试者可以结合报考职位设计自己的公务员思维框架:三种基本思维是逻辑思维、替代思维、执行思维,一种高级思维和提升思维是战略思维、创新思维。
关注宏观问题培养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现代行政领导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公务员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战略性、预见性、全局性、系统性是其鲜明特色。国家公务员招考副省级以上机关的公务员需要具备战略思维,它是写出“视野开阔、见解深刻、观点独到、有创造性”(2009年副省级以上职位申论作文题作答要求)申论答案的基本条件,也是市地级以下机关报考者申论作答的重要加分点和增值因素。
需要澄清的是,申论与面试不同,国考与省考不同,在考试题材选择上,国考偏于国计,省考重视民生。2009年以前的大纲解释“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其实历数十年来的中央级申论考试,除早期网吧监管等个别问题外,很少涉及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而主要是对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考查,并越来越体现出经济与生态、经济与民生等多重问题交叉命题的特点,如2009年的“产业升级与粮食安全”、2010年的“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因此,考生战略思维的培养要遵循正确导向的引领:
一是围绕发展抓住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根本性战略思想和大政方针来透视纷纭的现象和问题;二是抬高眼光盯住点,放宽视野、提高眼界,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带有全局影响和长远意义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此作为备考申论的重点热点;三是紧跟形势不断线,密切跟踪******、******等最高层的考察行踪和讲话动态,及时、持续更新战略思想和权威论述的背诵资源;四是系统思考联成网,对可能进入申论考试的复杂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思考,开阔思路,广泛联系。把收入分配同社会公平乃至当代中国的根本价值追求联系起来,把教育改革、文化发展同包容性增长联系起来,统筹理念与制度,兼顾当前与长远,把各种问题的认识在头脑中交织成网,寻求系统的解决方法,有了这样犀利的认识工具,破解申论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就会无往不利。
贯穿一条主线发展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主观性试题考试中最常用、最普遍、最基本的思维类型。申论考试有三个基本的作答源泉:给定资料、自身经验(即大纲所谓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背景知识——主要是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公共行政知识。这三方面的资源相辅相成,对于作答不可或缺,其中给定资料处于基础的地位,自身经验和背景知识则对材料的运用具有提升作用。但如果没有一个系统思维的统领,三种作答资源就只能是一堆散落的碎片,无法真正为我所用。
逻辑思维的运用在申论中无处不在,如推理、推断的方法,申论对策题作答中可以“据问反推”,即依据问题“是什么”逆向推导,得出“怎么办”的解决方案。2010年国考市级试卷第二题,要求提出解决W市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建议,针对城市定位被改变、片面注重发展工业的问题,可以反推出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全面均衡发展的思路。
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立足政府角度建立替代思维
替代思维又称“换位思考”,是一种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替他人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有时表达的不是自己固有的观点,而是从他人那里被动接受的观点,如发展观、荣辱观、包容性增长的观点。申论需要采用这种思维方式,与作答者为党和政府代言的身份预设和角度定位直接相关。替代思维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启动于上级意图、问题设置,终止于上级意图的传达、实现和题意要求的准确达成,它的运行不是代言者的主动选择。同时它也是一种受限制的思维,在中央精神、政策法律和题意要求限定的范围内运行,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政策法律和题意要求。
替代思维要求考生作答申论试题要有三重视角:党和政府视角、公务员视角、主体(自我)视角。这一思维要求考生淡化主体的视角,回避使用第一人称,除非写成演讲稿这样直接将角色设定为本人的文体,一般作答在必要时可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如“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经验教训„„”如果“我”字连篇,就违反了替代思维的规则,也会影响答卷所受到的评价。
把握角色定位强化执行思维
执行思维与贯彻执行能力相对应,是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应用,以服从指令为起点,以安排计划为过程,以解决问题为结果。执行思维的特色在于:结果导向——要求具有强烈的对策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思考如何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组织性——文风简洁规范,善于将所学的知识、接受的信息归纳整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系统严密的认知和答案;程序性——要求善于计划,安排得当,步骤合理,符合机关工作流程和层级关系;对象化倾向——要求时刻牢记眼前面对的或是观念中虚拟的服务对象,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用柔性的方式处理与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关系;去模式化倾向——申论作答要去模式化是指突破模板套路的束缚,立足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公务员工作又是有模式化要求的,突出体现在公文写作上要注意文种选用准确、行文格式正确、所用的结构、语言,体现的观点都有一定的模式。因此,去模式化是有前提的,在有自由发挥余地的分析、对策题作答和普通议论文写作中可以抛开模式,公文写作以及某些严肃政治问题的作答则应服从替代思维和执行思维的要求,严守写作规范,不可越雷池一步。
执行思维对省级以上和市级以下考生都是适用的,因为任何公务员都是由低到高做起的,100%的公务员都有或曾经有一个上级,需要思考怎样执行上级的意图和赋予的工作任务。就执行思维的各种具体要求来说,人生经验不深的大学生需要注意克服唯上是从、忽视民众的倾向,牢固树立并认真实行对象化的思维,意识到公务员本质是公众的服务员,以正确的态度来处理涉及公众的问题,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平等平和地表达意见,合情合理地响应公众诉求,运用柔性方式化解矛盾,使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党和政府的主张。这是公务员思维在价值观层面的基本导向之一。例如2010年国考市级以下宣传政府政策的提纲,湖南等省联考的社区节水宣传材料,就要考虑对象一个是抽象的公众,一个是具体的社区居民,最好做柔性色彩的宣传阐释,而不是强迫命令,提出惩罚措施。只有把握这种思维上的微妙因素进而落实到文风措辞上,才符合申论测查的要求,也才能做合格的公务员。
复制成功模式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公务员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创新思维就是求异思维,追求与他人不同的特质,用一双敏感的眼睛、灵巧的手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通过总结经验找出成功模式并加以复制,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自己的创造性思路,实现超越。拥有创新思维,在材料中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信息,在作答中引用别人未引用过的事例、论述、典型经验,提出别人未提出过的做法、设想,只要在立足材料、合情合理的条件下,就能为作答者争取极大的加分,从而与竞争对手拉开大的差距。
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新思维养成的前提是学用一致、知行合一,把学习领会的东西尽快运用,让新的知识同旧的知识融合,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捕捉灵感,从意想不到的路径上提出自己的创见。
要在创新思维的统领下,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查阅给定资料,善于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从材料中发现和提炼改革创新性的信息,在归纳——演绎——应用的过程中完成创新。例如2010年国考申论给定材料中天津新港区超前规划、海洋经济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做法具有意义,符合改革创新精神,对于这样的成功模式,要作为资料的亮点,予以重点关注,并用精准的语言提炼出来,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再上升为普遍性的指导原则,运用到文章论述和对策阐释中,说明要以这样的思想来发展海洋经济,实现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进而完成整个作答过程,使答案富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创新精神,直击阅卷者的眼球,相信阅卷老师在笑逐颜开之余,也很难不为这样新颖出众的答卷加上几分。
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公考写作指导:如何答好申论
公考写作指导:如何答好申论
申论”一词的意思是申述、申辩、论述、论证。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
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我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 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
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如模拟
试题
(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美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觅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广大考生反映,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报道。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人玩具的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有新热点。”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a、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 “C、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 “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如模拟试题(二)中“撞了白撞”的核心元素是 “人、车、路”,那么解决方案就是
(1)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监督路人的行动。(要列举一些具体办法,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设置交通路口安全监督岗等)。
(2)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
(3)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政府要多修路,修好路。(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如拓宽主要街道,在交通要道架设天桥,修地下通道,或封闭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模拟试题(十四)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文章写作:
1、标题。统观书中参考答案,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关于MBA的思考”,揭示主旨的如加快“针对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一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要贴近材料来。
2、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3、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公务员应有全局观念和综合能力,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善于把多种事物、多种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具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其次,公务员应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在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透过纷繁的外在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善于从微小的征兆中发现大的问题,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作出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具体措施;再次,《申论》考试能测查考生掌握信息的多与少,快与慢,对与错。另外,《申论》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能有效地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摈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
第四篇:2017公考申论作答技巧:阅读材料-公略教育
2017公考申论作答技巧:阅读材料
先看题目再看材料
拿到试卷后,首先翻看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这样只经过一遍阅读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找出答案。但是很多考生在考场中容易紧张,以至于不能同时记住四道大题的内容。
应该先看完四道题目,对题目有大概印象,然后记住第一题的内容去读材料。一般来说,第一题是概括归纳题,也就是把材料中各段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第一遍阅读时,考生只要注意在阅读时归纳每段的内容就可以完成第一道题,并且在回答剩余问题时,也不用再多次阅读材料,阅读相应的细节即可。
按段总结,简要标记
一般来说申论材料有七千多字,全部读完后再总结,难度非常大。考生在考场紧张的状态下,一次性记住七千多字是不现实的,再对七千多字进行完整的分析就更不可能了。正确的方法是按段总结。每读完一段材料,就进行总结,总结完该段后,再去阅读和总结下一段材料。这样,考生每次只需记住一段几百字的材料,并进行分析,记忆和分析的难度就从七千多字降到几百字,准确度也会大幅度提高。另外考生应该把总结的每段主要思想简要标记在该段旁边,但要注意不要浪费时间做过于复杂的标记。有的监考老师不允许考生在试卷上做标记,可以用铅笔标记,做完题后用橡皮擦掉;或者在草稿纸上写出各段的要点总结,但要标出对应的段落序号,以便做后面的题目时,能迅速查找相应的段落。简要的标记必不可少:
一是做第一道概括主旨题时,需要根据这些简要的标记来整理最后的答案;
二是做后面的题目时还可以根据这些简要的标记来迅速查找相应的细节。
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
有的考生有一些错误的阅读习惯,比如一边看材料一边小声朗读;或者习惯用手指着材料,逐字阅读。这些错误的阅读习惯,会导致阅读速度大大下降。正确的阅读方法是用眼睛一行一行地看材料,一行一行地阅读理解,这样阅读的速度就会大大地提高。但有考生反映即使一行一行地看材料,大脑也不能很快地把这一行的意思反映出来。这样的情况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解决。考生应该做一次测验,检验自己是否能够在四十分钟内把八千字的材料完整正确地阅读完。如果阅读速度太慢,考生就需要艰苦训练自己达到考试的要求,这样才能为顺利地通过申论考试,为成为一名公务员打下基础。但考生也不能一味的追求阅读速度而忽视了阅读的正确性。
第五篇:2018公考申论作答技巧:新闻类文种
2018公考申论作答技巧:新闻类文种
新闻类报道,是我们在日常各类形形色色的媒体杂志中最常见的一种公文写作形式。在2017年国考申论市地级考试中就考察了“新闻报道”这一公文写作题目。此前,“新闻报道”类题目在往年的考试中从未出现过,突然间见到如此新颖、灵活的公文写作考察,许多考生都无从下笔。“新闻类报道的特有格式是什么?内容要求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充斥着考生的大脑,那现在,就跟大家一起看看新闻类报道题目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一、常见新闻类文种
新闻消息:消息一般报道事实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须简洁。新闻通讯: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题材,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
新闻报道:客观还原采访资料和采访现场,开头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新闻专访: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写的报道。
新闻评论: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发表议论的政论文体。
二、真题案例
来源于2017年国考申论市地试卷
(三)假如你是某报社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
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
(本报讯)××月××日,记者随××考察团来到B县,了解到该县立足打造“水 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展开县城水系治理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三河”治理恢复“水清”。按照县委提出的“蓝天、碧水、绿地”相互融合的思路,B县于今年10月1日打响“南河治污战役”,推进北河、梅江河治理,采取“河外截污、河内清淤、中水回用、生态修复”模式,强化治污方略,将取缔324家污染企业,并重视巩固治污成果。
通主脉、保供给、建支脉,保障“水活”。通过“三河”治理工程,畅通水流渠道;建设和完善各级水库,建成“一河三湖九湿地”,加强对现有水体、水系的保护,促使总水量“脱贫致富”;加大水系修建力度,增加水网密度。
合理开发水上旅游,分享“水美”。通过将城中水系连成一体,组织水上游览线路等举措,打出“水城”名片,发展“周末旅游经济”以及其他第三产业。
B县县委书记表示:3年实现“活力水城”的梦想,让B县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水生态带来的舒适和愉悦。
三、点评(一)易错点:
1、新闻类题目的格式书写容易出错,需要熟记于心。
2、注意要点的逻辑性,逻辑性是新闻写作中的关键点。
3、需要注意客观公正还原材料要点,不得加上主观想法的臆测。(二)新闻类题目的须知点
1、真实性
生活中,大街小巷的报刊亭、各类媒体的简谈访问,都让我们形成了对新闻报道的特有感觉--严肃、死板。的确,新闻类报道作为还原真相的事实依据,要秉持着客观、真实的原则,不能加上任何主观臆测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完整的始末真实的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答题过程中注意:
(1)材料为王,材料有什么写什么,保证还原事实(2)要点的寻找需要突出其重点性、逻辑性和概括性(3)整篇文章的结构需要匀称,重点需要在主体部分体现 典型代表文种:所有的新闻写作类题目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
2、客观性
新闻类题目必须遵循“客观性”这个首要原则,客观性就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以客观叙述的写作方式来传播信息的特性。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书写答案时不能再直接引用材料中出现的人物所说的话,而应该以第三人称报道,引述当事人的话,强调可以强调新闻的来源。同时,我们不能采取任何立场,也不能妄自推断材料人物中的任何情绪,需要平衡处理信息。这要求我们在答题中注意:
(1)材料为王,材料有什么写什么(2)不能妄自揣测材料出现人物的情绪
(3)不得直接引用材料出现人物的话语,而应用第三人称还原,以强调新闻来源 典型代表文种:新闻消息、新闻报道等。
3、分析性
分析性,强调的是我们对于新闻资料内容的把控和判断,在保证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但是分析和评论的内容也必须来自于材料并紧紧围绕着材料,不能引用其他来源于生活中的资料和内容来书写,保证分析合理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新闻来源的真实性。这要求我们在答题中注意:
(1)材料为王,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2)分析和评论要具有辩证性、全面性和客观性(3)观点不应似是而非,应明确详细
典型代表文种:新闻专访、新闻通讯和新闻评论等。
4、新闻格式书写
新闻类题目的格式书写是难点,不同文种有不同的书写格式,一定要牢记书写格式。(三)新闻类题目答题步骤
1、审题
审题是我们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最重要的步骤,明确答题内容,确定公文文种,才能够按图索骥找到解答思路。
2、答题
在材料中找点新闻事件中需要具备的要素,按照要点先后逻辑性排列组合,保证结构合理、匀称。
贯彻执行题目的命题趋势的题型不断出新,实用性也更强,我们必须掌握具有代表性的公文写作知识点,才能在公考博弈中获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