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自由贸易区讲稿(共5篇)

时间:2019-05-14 20:2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盟自由贸易区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盟自由贸易区讲稿》。

第一篇:东盟自由贸易区讲稿

首先,在研究开始之前我想和大家一起弄清楚几个概念,防止在后面大家听晕了。

第一、东南亚国家联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盟,它的具体情况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为大家详细讲解。另外这里还要跟大家一提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这一组织名称的翻译也存在一些差异,其中我国是译为“东南亚国家联盟暨东盟”,香港和台湾地区译为“东南亚国协暨东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译为“亚细安和东南亚合作组织暨东合”

第二、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

1992,东盟在第四届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并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一个以实现区域内贸易的零关税为目标的自由贸易区。

第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

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的,由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第四、最后这个10+1和10+3的合作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东盟和中日韩三个国家一起合作就是10+3,而东盟和中日韩三个里的一个合作就是10+1。

这里多说一句,就目前情况看东亚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或模式被分为了三块,一个就是东盟自由贸易区,即东盟十国内部的合作与安排,其他两块分别就是“10+3”和“10+1”的合作机制。

那么,在搞清楚了这些概念的前提下,下面就邀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东盟。东盟的全称是“东南亚国家联盟”

首先,我们来看东盟的成立过程:

1、在1961年,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首先在曼谷成立了“东南亚联盟”(不是后来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2、随后在1963年,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因为沙巴领土争端问题断交,所以在1965年8月,新加坡、马来西亚分治,东南亚联盟也由此陷于瘫痪。

3、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取代了东南亚联盟,成为了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4、1976年,东南亚国家联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亚细安协调一致宣言》,确定了东盟的宗旨和原则,成为东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5、1984年,文莱独立后加入东协,这6个成员称为东盟老成员。

6、随后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

7、2006年,东帝汶提出申请加入东盟。另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东协观察员。

8、2007年8月8日,为庆祝东协成立40周年,特定当天为东盟日。11月20日,东协十国元首在新加坡签署《东盟宪章》。

接下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现在东盟的主要组织架构,其中首脑会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负责召集会议。主席国外长担任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秘书长由东盟各国轮流推荐资深人士担任。东盟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东盟宪章》对各成员国具有约束力,赋予东盟法人地位。

东盟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以下八种:(1)首脑会议:最初分正式和非正式,主要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2000年决定取消正式非正式之分,每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

(2)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

(3)常务委员会:不定期举行会议,负责处理东盟日常事务和筹备召开外长会议;

(4)经济部长会议: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5)其他部长会议:讨论相关领域的问题。(6)秘书处:东盟的行政总部(7)专门委员会

(8)民间和半官方机构:包括工商联合会、石油理事会等。

《东盟宪章》中强调的东盟目标是:致力于经济一体化建设,构建稳定、繁荣和统一的东盟市场和生产基地,实现商品、服务和投资自由流动,促进商界人士、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自由往来;增强合作互助,在本地区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

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早在1971年初,东盟就提出采用特惠贸易安排的方式,但只是当初区域经济合作的设想,并未进人实施阶段。

1977年2月24日,各国正式签署《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协定》,这标志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什么是特惠贸易安排?优惠贸易安排是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商品流动的障碍并没有完全消除。除了现在讲的东盟外,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在1932年建立的英联邦特惠制。

《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协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享受该协定的商品进行了界定——规定享受特惠贸易安排商品必须是东盟内产品。

(2)特惠贸易安排的主要内容:政府对列人特惠贸易的商品提供进口信贷;政府采购东盟商品时给予关税优惠;在特惠基础上放宽免税范围;(3)特惠贸易商品范围:一是基本商品,主要包括大米和石油;二是对东盟工业企业、协作企业产品的特惠贸易安排;三是依据各成员国提出的谈判清单、经谈判后确定列人特惠贸易安排的商品;四是各成员国双边特惠贸易协定所涉及的商品。

1992年,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上,正式决定设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1992年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4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正式决定设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当时提出的建设目标,是15年内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94又改成10年。关税最终降至0-5%。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旨在通过减少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期待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生产率和竞争力;加强东盟区域一体化和促进东盟区内贸易与投资。同时,各国经济部长正式签署了《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这标志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此外,这里还想提一点的是在原先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中主要是消除区内商品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并未涉及服务与投资自由化。1995年12月,东盟正式签署了《东盟服务贸易框架协定》,确定促进各成员国之间在服务领域的合作,消除服务贸易限制,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贸易区。

最后,在2002年11月,第9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正式提出了在2020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构想。届时东盟经济共同体,将使东盟成为一个拥有5亿多人口的单一市场。这也是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重大愿景和目标。东盟各国已经确定在2010年之前率先实施11个领域的一体化,这11个领域包括木材、橡胶、汽车、纺织、电子、农业、资讯科技、渔业、保健产品、航空以及旅游等。该经济共同体的目标,不仅是要建成单一的市场,而且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向全球推出“东明制造”的品牌。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东盟形成一个经济共同体,整个区域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将增加10%,商业运作成本将减少20%。也就是说,东盟国家整体的GDP每年将增加500亿美元。

关税措施:

(1)到2008年前,东盟各成员国所有在区域内贸易的工业制成品的关税均降至0-5%(2)快速减税计划。纳人该计划的15项产品是:植物油、药品、肥料、皮革、纸浆、珠宝、水泥、化工产品、橡胶制品、塑胶制品、纺织品、铜电极、电子产品、藤木家具、陶瓷及玻璃制品。其中,关税税率高于20%的产品,应在10年内降至0一5%;税率在20%及以下的产品,应在7年内降至0一5%。正常减税计划。该计划包括上述15项产品以外的所有产品。其中,关税税率高于20%的产品,分两个阶段实施,即在前5至8年内降至20 %,再在7年内降至0-5%;税率在20%及其以下的产品,在10年内降至0-5%。

(3)原产地原则。成员国自另一成员国直接进口东盟国家产制成份比率不低于40%的产品,经出口国家主管机关(AFTA Units)核发产地证明者,可享有优惠关税。

例子:泰国某企业生产的登山帐篷,生产中所用进口材料是美国产的防紫外线材料的成匹的织物,经裁减、缝纫等工序制成,出口至马来西亚,美国织物的价值占制成品离岸价的53%。大家想想看这一产品能否享受关税减让呢? 是可以的,因为进口价值占53%,也就是说原产地增值47%,符合要求。

东盟自贸区目前存在的非关税壁垒:

(1)超关税措施:造成进口成本升高的措施,包括海关附加费/进口附加费等。

(2)价格控制措施:根据同一商品不同价格之间存在的差价进行调整从而影响进口成本。

(3)金融措施:对进口所需外汇的获得方式及支付条款做出规定,包括预付货款,预付进口保证金,预付关税,敏感产品保证金等。

(4)垄断性措施:在一些行业中通过给予某个经营者以独家经营权而导致垄断格局,特别是与进口有关的海运和保险业务。

(5)技术措施:对商品性能、市场营销、包装、标签、测试、检验、检疫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装船前检验及特别海关手续。

东盟在消除非关税壁垒上所做的努力:

(1)为CEPT商品设立绿色通道以加快通关速度;(2)1996年各成员国已取消了海关附加费;

(3)东盟已经在贸易量较大的20类商品中建立统一标准;(4)1998年东盟成员国签署了《关于相互认证的框架协议》,从而为加快地区内双边和多边的相互认证提供了工作基础。其中东盟于2002年实施药品注册统一技术标准。《早期计划》2002年双方决定选择一些共同感兴趣、互补性强的产品,用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提前进行降税,先行开放市场。制定了降税计划——“早期收获计划”,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实行降税。截止2006年1月1日,我国对东盟所有国家的早期收获产品均已实现零关税,东盟老成员国也对我国的早期收获产品给予了零关税待遇。

《投资协议》包括27个条款。该协议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为双方投资者创造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并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

合作成效:

● 零关税加快实施步伐

● 中国和东盟互为对方第四大贸易伙伴。● 中国和东盟相互投资踊跃。

制约因素:

第一、中国威胁论

中国日益强大,使得东盟成员国表示压力很大,“中国威胁论”由此泛起,宣称中国的经济崛起将对该区域内的其他国家造成威胁,东盟国家应联合起来予以对抗; 第二、东盟内部矛盾

一是历史积怨和领土主权争端。二是成员国内部政局不稳。

三是民族宗教差异——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是传统的回教国家,泰国和柬埔寨则遵从佛教,菲律宾大部分国民信奉天主教,而越南和老挝则是“社会主义”体制。

第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干预

目前从贸易额上看,美国、日本仍然是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远远超出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水平。但是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多,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档日用消费品以及某些机电产品,已经成为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东盟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作为东亚区域内传统重要势力的美国和日本决不甘心被夺去“风头”,今后更多的介入和干预是必然的。从前,故事这样开端:松下、三星、LG。走进曼谷、雅加达,这些牌子的家电几乎一统天下,摆满了家电柜台;有一天,我们终于看到,越南胡志明市市中心,TCL越南公司的办公大楼傲然挺立时,内心不禁欣喜与感动。

1999年,TCL总裁带队踏上越南,迈出了TCL进入东盟国家市场的第一步。

一支从没经受过国际营销训练的“土包子”队伍,要从这些著名跨国公司口中夺食,似乎有些异想天开。。

没有样品,TCL员工们就拿着宣传册到处磨嘴皮;没有汽车,他们就骑着摩托车四处出击;没有销售网络,他们就做起一手收钱一手交货的原始交易;语言不通,他们入乡随俗学起越南语,千方百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每一个在越南工作过的TCL人都会说 “那时,每卖出一台机,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胜利———TCL的胜利,中国产品的胜利!”

TCL自1999年正式进军越南市场,至今已满10个年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建成,现在的TCL已经成为进军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品牌企业,由此我们也从TCL创东盟的例子上看出,在良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加上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打开国门走出去挖掘这些有着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一定会日渐深化,并取得理想成绩。

第二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市场时间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市场时间表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12-

31发表评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建自贸区基本文件以来,双方已逐渐减免关税。开放市场,一个由11个国家组成的统一大市场正在形成。

(一)“早期收获计划”

“早期收获计划”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为了尽快使区域内消费者享受到自贸区带来的好处。根据双方确定的“早期收获计划”,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产品实行降税,2006年,这部分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这部分产品主要是《海关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还包括少量其他章节的产品,主要是:活动物、肉及食用杂碎、鱼、乳品、其他动物产品、活树、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及坚果,部分国家椰子油、棕榈油、植物油等也列入“早期收获计划”中。在“早期收获计划”中,中国与泰国先行了一步,于2003年10月1日开放实施。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时间框架,中国和东盟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关税消减和取消时间表是,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15%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10%,2005年1月降到5%,2006年1月降到0%;最惠国关税税率在5—15%之间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5%,2005年1月降到0%;最惠国关税税率低于5%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0%。

对于东盟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30%(含)的所有产品,2004年1月降到20%,以后每年降低5个百分点,2009年降到零税率(柬埔寨2010年降到零);最惠国关税税率在15(含)—30%(不含)之间的所有产品,越南2004年1月降到10%、2006年1月降到5%、2008年降到零税率,其他新东盟国家2006年降到10%、2008年降到5%;最惠国关税税率低于15%的所有产品,越南2004年1月降到5%、2006年1月降到零税率,其他新东盟国家2006年降到5%、2008年后降到零税率。

(二)货物贸易开放时间表

2005年7月20日,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进程全面启动,这标志着《货物贸易协议》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也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全面拉开了帷幕。《货物贸易协议》规定,除早期收获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外,其余产品分为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两类。

1、正常产品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货物贸易谈判采取的是“负面列表”(negative list)方式,凡是没有列入敏感产品清单的产品均视为正常产品。在正常产品中,产品又分为一轨产品和二轨产品两类。两者的共同点是最终税率均为零,区别是二轨产品在取消关税的时间上享有一定的灵活性。

正常产品的降税步骤如下:

中国和东盟六国(东盟老成员,即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一轨产品自2005年7月起开始降税,2007年1月1日和2009年1月1日各进行一次关税削减,2010年1月1日关税最终削减为零。二轨产品在2012年1月1日取消关税。

东盟新成员(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的一轨产品从2005年7月起开始降税,2006年—2009年每年1月1日均进行一次关税削减,2010年不削减关税,2011年起每两年削减一次关税,至2015年将关税降为零。二轨产品在2018年1月1日前最终取消关税。

2、敏感产品

敏感产品是各方出于国内产业发展考虑,需要进行保护的产品,因此其最终税率不为零。《货物贸易协议》规定:敏感产品按其敏感程度,分为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中国对东盟十国提出一份敏感产品清单,同时适用于十国;东盟十国则分别针对中国提出各自敏感产品清单,其中所列的敏感产品只适用于中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各方按照其各自情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敏感产品。中国提出的敏感产品主要包括大米、天然橡胶、棕榈油、部分化工品、数字电视、木材和纸制品等;东盟国家则提出了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陶瓷制品、部分纺织品和服装、钢材、部分家电、汽车、摩托车等敏感产品。

敏感产品的上限:敏感产品要受到两个指标,即税目数量和进口金额的限制。也就是说,敏感产品的数量不能超过一定税目,同时一方敏感产品所影响的进口额也不能超过该方进口总额的一定比例,但协议同时也对东盟的新成员做出了特殊安排。各国的敏感产品上限如下:

(1)中国与东盟老成员:不超过400个六位税目,进口额不超过进口总额的10%(以2001年数据为基础)。

(2)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不超过500个六位税目,不设进口额上限。

(3)越南:不超过500个六位税目,不设进口额上限,但越南应在规定时间内对敏感产品进行一定幅度的关税削减。

敏感产品的降税模式: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的降税模式有所不同,一般敏感产品由于敏感程度较低,其最终税率要低于高度敏感产品,但高度敏感产品的数量也要受到一定约束。

(1)一般敏感产品的降税模式。中国与东盟老成员:2012年1月1日削减至20%,2018年1月1日进一步削减至5%以下。东盟新成员:2015年1月1日削减至20%,2020年1月1日进一步削减至5%以下。

(2)高度敏感产品的降税模式: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应在2015年1月1日将高度敏感产品的关税削减至50%以下,但高度敏感产品的数量不应超过100个6位税目。东盟新成员应在2018年1月1日将高度敏感产品的关税削减至50%以下,但越南的高度敏感产品的数量不应超过150个6位税目,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不应超过150个6位税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削减时间表

起始时间

关税税率

覆盖关税条目

参与国家

2000年

对所有东盟成员国0—5%

85%的CEPT条目

原东盟6国

2002年1月1日 对所有东盟成员国0—5%

全部CEPT条目

原东盟6国

2003年7月1日 WTO最惠国关税税率

全部

中国与东盟10国

2003年10月1日 中国与泰国果蔬关税降至0

中泰水果蔬菜

中国、泰国

2004年1月1日 农产品关税开始下调

农产品 中国与

东盟10国

2005年1月 对所有成员开始削减关税

全部

中国与东盟10国

2006年 农产品关税降至0

农产品 中国与东盟10国

2010年 对老东盟成员国零关税

全部减税产品 原东盟6国

2010年 关税降至0

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中国与原东盟6国

2015年 对新东盟成员国零关税

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东盟新成员国

2015年 对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关税降至0 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东盟新成员国

2018年 对东盟自贸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所有成员国零关税 剩余的部分敏感产品 东盟新成员国

(三)服务贸易开放时间表

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7年7月实施。各国以减让表的形式列出各自在服务部门的具体开放承诺。具体承诺是各国在其各自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承诺基础上,做出的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

中国具体承诺的主要内容:中国的承诺主要涵盖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服务(包括计算机、管理咨询、市场调研等)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具体包括:进一步开放部分服务领域,允许设立独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比限制及允许享受国民待遇等。

东盟国家具体承诺的主要内容:

1、新加坡:在商务服务、分销、金融、医疗、娱乐和体育休闲服务、运输等部门做出了超越WTO的出价,并在银行、保险、工程、广告、非武装保安服务、药品和医疗用品佣金代理和零售、航空和公路运输服务等部门做出了高于其WTO新一轮谈判出价的承诺,在不同程度上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如在外资银行准入方面,取消了对新国内银行的外资参股股比在40%以内的限制。

2、马来西亚:在商务服务、建筑、金融、旅游和运输等部门做出了高于WTO水平的承诺。与其在WTO新一轮谈判中的出价相比,新增了会展、主题公园服务、海运、空运等部门的具体出价,并在金融、建筑及工程等领域做出了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如在保险领域,放宽了对外籍管理人员的市场准入限制。

3、泰国:在商务人员入境、建筑工程、中文教育、医疗、旅游餐饮和海运货物装卸等领域做出了高于WTO水平的承诺。

4、菲律宾:在能源、商务服务、建筑及工程、旅游等部门做出了高于WTO水平的承诺。与其在WTO新一轮谈判中的出价相比,在采矿和制造业建筑服务等我方较为关注的部门做出了进一步开放的承诺。

5、文莱:在旅游和运输等部门做出了高于WTO水平的承诺,特别是在运输服务方面,增加了海洋客运和货运服务、航空器的维护和修理服务等我方关注领域的市场开放承诺。

6、印度尼西亚:在建筑及工程、旅游和能源服务方面做出了高于WTO水平的承诺,特别是在民用工程、煤的液化和气化服务等我方关注领域做出了进一步开放的承诺。

7、越南、柬埔寨、缅甸:具体出价与其WTO的承诺基本一致,主要涵盖商务服务、电信、建筑、金融、旅游和运输等部门。

8、老挝:在银行、保险领域做出了具体开放承诺。

根据渐进自由化条款的规定,上述出价作为第一批市场准入承诺的减让表,同《服务贸易协议》一并签署。目前,双方正就第二批市场准入承诺进行谈判,在谈判结束后,将签署《议定书》,以将第二批减让表纳入《服务贸易协议》。同时,根据审议条款,未来双方可就服务贸易进一步开放问题进行磋商,实现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的目标。

第三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季度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季度报告》发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季度报告(2014年第一季度)》4月30日在北京发布。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首份季度经济报告,其中分析了中国—东盟打造自贸区“升级版”的重点和难点,并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出六点建议。

这份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编的报告提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十多年来,对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中国和东盟要提升合作水平,要从单纯以双边贸易为主,转变为综合合作关系,即以贸易、服务、投资,特别是投资为基础的服务和贸易合作。2013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打造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2014年4月,中国—东盟自贸区联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的各项准备工作,但各方对升级版倡议草案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对此,报告提出,打造好中国—东盟升级版自贸区,不仅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而且可以促进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实现、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建设,对世界经济增长也将作出贡献。报告为此提出六条建议。

一是加强沟通和协调,携手打造升级版自贸区。中国与东盟应尽快启动升级版自贸区谈判,确保自贸区建设达到互利共赢的预期目标,巩固和发展双方经贸关系。

二是大力推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和行业对接。不仅双方政府间加强产业政策互相通气、互相协调,双方行业商协会也应加强对接,为双方政府间的产业对接和行业合作探路。三是促进双方贸易快速、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双方应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和促进双向投资。区域内各国应做好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的实施工作,进一步相互开放投资市场,推进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创造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加快完善中国—东盟投资促进体制,加快开展重大项目合作。

五是商会应进一步发挥促进合作的桥梁作用。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参加自贸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更稳固的经济社会基础。

六是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贸区优惠条件,积极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2014年是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的开局之年,双方经贸合作应进一步体现创新性、配套性、互利性。发布季度报告,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并希望以此促进中国与东盟打造自贸区升级版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促进双方实现共同制定的贸易和投资合作目标,促进自贸区内各国发展和地区繁荣。

标签: 贸易研究报告 零售商贸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贸易行业资讯

第四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在确定商品原产地符合东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泛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基础上,适用以下规则:

规则1: 定义

对于此附件:

(a)“缔约方”意为协议的各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莱、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b)“原料”应包括配料部分、部件、组件,和/或那些可经过物理合成另一商品,或那些从属于另一商品生产过程的商品。

(c)“原产品”是指符合原产地规则2中规定的产品。

(d)“制造”意为获得商品的方法,其中包括种植,开采, 收获,饲养,繁殖,榨取,采集,收集,捕捉,捕捞,诱捕,狩猎,制造,生产,加工或装配。

(e)特定产品的原产地规则是指原材料的税目号发生了改变或产品经过了特殊的生产加工过程或满足增值标准或同时满足上述任意几种标准的规则。

规则2:原产地标准

1、鉴于此协议,进口到缔约方的产品,如能满足以下列出的任一原产地要求,就能享受优惠待遇:

(a)在规则3中所陈述和定义的完全获得或生产的产品;或

(b)非完全生产或获得的产品,特指符合规则4,规则5或规则6的产品。

规则3:完全获得产品

按规则2(a)的意义,下述产品应被认为是完全生产或获得于缔约方的产品:

(a)植物和收获、采摘或采集的植物产品;

(b)生长和饲养的活动物;

(c)获取于上述b项所指活动物的动物产品;

(d)通过狩猎,诱捕,捕捞,采集或捕捉所得的产品;

(e)从土地、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矿物及其他自然产生物质,但a项至d项所列不包括在内;

(f)缔约方从其领海外的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产品;只要根据相关国际法该成员国有权开发这些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

(g)由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该方旗帜的船只自公海捕捞的海产品和其他水产品;

(h)于已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缔约方旗帜的捕捞船上加工并/或制作的产品,上述(g)项所涉及的产品除外;

(i)所采集的物品既不能再发挥其原有作用也不能被储存或修理,只能供回收原料用或用于循环再生目的,和

(j)在缔约方境域内获得或生产的货物只限于上述项目(a)至(i)所涉及的产品。

规则4: 非完全获得产品

(a)鉴于规则2(b),如果符合下述要求,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

(i)产品源自任何缔约方的成份应不少于40%;或

(ii)如果源自非缔约方的原材料、零件或产品的总价值不超过该产品离岸价的60%,且该产品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在缔约方境域内完成。

(b)鉴于该附件,规则4(a)(ii)中所列出的原产地标准可以参考“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40%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计算公式如下:

非中国-东盟自贸区原料价值+来历不名原料价值

-----------X100%<60%

离岸价

因此,中国-东盟自贸区含量=100%-非中国-东盟自贸区原料=至少40%

(c)非原产原料价值应为:

(i)进口时原料的到岸价;或

(ii)在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缔约方境域内最初确定购 买未知原产地原料的价格

(d)鉴于此规则,“原材料”被认定为哪国原产,判断符合这些规则,原产国应与原料加工成产品的国家一致。

规则5:原产地累计规则

除非特殊规定,凡在缔约国境内加工成型的商品,在满足规则2中原产地要求的前提下,只要源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的累加成分含量不少于最终产品含量的40%,就可将该缔约国视为此商品原产地。(例如,完全原产地累计,适用于所有缔约国)

规则6:特定产品的原产地标准

那些在缔约方经过实质性改变的产品可被视为该缔约方的原产品。那些满足附件B中特定产品原产地规则的产品应被视为在该缔约方经过了实质性改变。

规则7:最低限度的操作和加工

属于下列目的的单一或组合操作或加工被认为是最低限度加工。并且不能作为确定商品是否属于一国家完全原产的参考:

(a)以确保商品保存良好为目的的运输或贮藏;

(b)方便装船或运输;

(c)为出售而进行的包装;

规则8:直运

下述情况被视为从出口方直运至进口方:

(a)如果商品运输途径任何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境域

(b)如果商品运输中未途径任何非ACFTA成员国境域

(c)如果商品运输中途经一个或多个非ACFTA成员国,但商品未在该国转船或做临时贮藏,必须符合以下情况:

(i)途径是由于地理原因或出于特殊运输要求

(ii)商品未投入市场销售或交付当地使用;并且

(iii)除了为保持商品保存良好而进行必须的卸载和重载外,在当地未对其进行其它任何处理

规则9:包装的处理

(a)为方便进口税的征收,一缔约方将对进口自另一方的货物与包装分别对待,当然也会分别对其包装进行原产地判定。

(b)当将商品视为整体进行原产地判定时,上述条款(a)不适用。包装将被视为与商品一体,而不必考虑运输或贮存商品所用的包装是否进口自非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

规则10:附件,备件和工具

如果进口成员国把附件,备件,工具及其它相关材料与商品同归一类并征税,则在判定商品原产地时将对附件、备件、工具及其他相关材料的原产地不予考虑在内。

规则11:中性成分

除非特殊规定,否则在判定商品原产地时,将不考虑在获得商品过程中所用的动力,燃料,车间,设备,机器和工具的产地,也不考虑那些只在生产中涉及而未形成商品残留或商品组成的材料。

规则12:产地证

持有出口缔约方政府机构签署产地证声明的商品才可以享受优惠待遇,且该产地证应与附录A中列明的签证实施细则相一致.规则13:审核和更改

上述这些规则可能会在必要情况下,依据成员国要求进行审核和更改。经过[贸易谈判委员会]同意的审核和更改结果也将对外公布。

第五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 导言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贸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合作已变成多数国家及地区的战略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勾画与实施正是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规律。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到2010年该贸易区正式成立已有半年时间。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东盟贸易区的贸易效应,深入研究中国与东盟地区建成后为中国带来的新的机遇及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端,不仅关系到中国、东盟的经贸发展,同时也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贸易现状,对两国的贸易变动情况作了细致的对比。并且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政策建议。对于区域贸易一体化道路应该如何走下去,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区域贸易的发展给出了可行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 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1.2.1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美国经济学家那位和李普西系统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的组建会产生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1.2.2.1 静态效应

静态效应是在不考虑经济总量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一体化组织在贸易、经济发展和福利方面对成员国的影响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行政支出、减少走私和增强集体谈判力量几个方面。1.2.2.2 动态效应

动态效应指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推动成员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动态效应对于成员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加强竞争、获取规模经济利益、有利于扩大投资三个方面。1.2.2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与关税同盟理论不同,综合发展战略理论是用来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鲍里斯塞泽尔基。该理论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要求有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志来保护较不发达国家的优势。所以,有效的政府干预对于经济一体化是很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是变革世界经济格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素。1.2.2.1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的原则

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它不局限于市场的统一;两极分化是伴随着一体化的一种特征;拒绝古典和现代一体化理论中所阐述的一体化成功条件。1.2.2.2 发展中国家地区一体化的考虑因素

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的一体化,不仅要考虑自身发展情况,也要考虑国际环境。发展中国家一体化主要从从经济因素、政治和机构因素来考虑。

经济因素包括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各成员国之间现存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而相互依存状况等。

政治和机构因素包括区域政治协调程度、对外政治关系模式和共同机构效率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背景及进程

2.1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

2.1.1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各 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世界经济的整合。世界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与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是近些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比较迅速,越来越多的追求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同时,都在积极推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域。2.1.2 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缓慢,需要搭乘中国这班经济列车

1997年发生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东盟国家之前的高速经济增长暂时处于停顿,也凸显了中国与东盟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于此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泰国、印尼等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提出了苛刻的附加条件,受援国必须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进行更自由化的市场管理,甚至必须在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使得东盟国家极度不满。而中国在此期间顶住巨大的压力,以负责任的大国风范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最终帮助东盟国家走出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中的负责任表现赢得了东盟各国的普遍好评,与中国的关系因此而迅速改善和发展。经历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的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加快经济一体化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2.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 2.2.1 萌芽阶段

萌芽期出现在1999年,当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意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得联系。

2000年11月,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自贸区的构想。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正式成立。专家组认为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11 月,在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出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并提出了两点:建议确定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根据各自的优势产业来确定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程,在今后10年,正式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2.2.2 发展阶段

2002年,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的关系进入了发展阶段。

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同盟国家,并与东盟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不论从中国还是东南亚经济合作的角度上看,此举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表明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经走上快车道。

2004年11月,中国又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2005年7月起,出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2.2.3 成熟阶段

自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双方在60多个服务部门相互做出了高于世贸组织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开始一直到现在。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商谈的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和东盟的发展情况

3.1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情况 3.1.1 中国和东盟进出口额的改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初建成,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至5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1118美元,增长近58%,东盟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994-2004年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额由132.8亿美元增加到1058.79亿美元,除了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双方贸易有较大幅度下降外,其他年份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基本都保持在20%以上。

表1

2005-200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中国对东盟出口 522.57 650.10 779.45 855.56

同比增长率% 26.37 24.4 19.9 9.77

中国从东盟进口 611.36 749.51 931.72 1069.76

同比增长率% 31.73 24.31 14.82 28.46

进出口总额 1133.93 1399.61 1711.17 1925.33

同比增长率% 27.31 23.43 22.26 12.52

数据来源:根据东南亚国家联盟官方网站数据整理做成

3.1.2 中国和东盟主要贸易伙伴的改变

2008年中国是东盟第五大出口市场,并以12.9%的比例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东盟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同时东盟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可见目前双方的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已成为对方不容忽视的重要贸易伙伴。(见表2)表2

2008中国和东盟主要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来源

中国主要出口市场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占比% 中国主要进口来源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占比%

东盟主要出口市场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东盟 欧盟 日本 美国 中国

占比% 27.6 12.8 11.9 11.5 9.7

东盟主要进口来源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东盟 日本 中国 欧盟 美国

占比% 25.9 12.9 12.9 10.8 9.6 欧盟 20.5 美国 17.7 香港 13.4 东盟 日本 8 7.9

日本 13.2 欧盟 11.4 东盟 11.4 韩国 台湾 9.4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和东南亚国家官方网站数据整理做成

而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和东盟的贸易规模占东盟对外贸易的规模的比例逐年增长。2008年占比是2002年占比的两倍,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

东盟已逐渐成为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在东盟的发展中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同时双边贸易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启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上的联系,使得两国在贸易上的关系更加密切。

表3 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占东盟对外贸易规模的比例

年份 占比% 2002 6 2003 7.2

2004 8.3

2005 9.3

2006 10

2007 10.6

2008 11.3

2009 12.7 资料来源:根据东南亚国家官方网站数据由笔者整理做成

3.2 中国和东盟吸引外资的情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过程中,东盟的大体上中国和东盟在吸引区外直接投资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而且中国吸引外资的规模总体上大于东盟十国,表现出更强的投资新引力。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仍保持了对外商的投资吸引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外商对中国经济充满信息,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增长。

************.72180.22242.35353.42396.29549.67694.82605.96

图1 2001-2008年东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东南亚国家官方网站整理而得

1000800727.*********0072008407.15468.78527.43535.1606.3603.25923.95835.21

图2 2000-2008中国吸引外资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整理得出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东盟自贸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使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开展的更加方便和快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双方继续发展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 4.1.1 东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09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首次由逆差变为顺差,2009年1月至6月,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顺差为12.93亿美元。随着《货物贸易协定》的实施,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降税的逐步启动,中国出口规模正呈不断扩大趋势,中国对东盟的顺差已经引起一些东盟国家的重视和担忧,担心自贸区的建成和相互市场的开放会使中国制造的产品大量涌入东盟。现在东盟仍未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仍需要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增加外汇储备,担心失业的增加,而中国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不少东盟国家害怕会冲击本国产业,担心中国迅速转化为顺差大国,有关行业商会己经向本国政府提议不能开放市场或放慢开放市场,印尼、越南等纷纷出现防御动作,如印尼贸易部区域合作司长伊曼就曾表示,由于害怕中国商品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印尼可能向东盟提出正式申请,要求延缓实施自贸区协议关税,对与中国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中降低关税的部分内容推迟执行。今天,市场开放与贸易保护正成为一对矛盾而影响双方的贸易发展。4.1.2 中国企业缺乏对自贸区规则的了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中国和东盟90%以上的货物实现了“零关税”,双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实现了便利化。已有不少企业开始利用自贸区规则享受关税优惠,但是仍有不少企业对自贸区的规则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利用原产地证书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自贸区原产地证书可以帮助降低中国企业出口成本,增加中国产品在东盟国家的竞争力。类似于原产地证明书的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4.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结构缺乏足够的互补性

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各国都实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战略,且都以欧美和日本为主要出口市场和主要贸易伙伴。由于各国在国际分工中基本处于同一层次,出口产品存在同构性,使得双方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竞争。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比较难形成区内叫完整的产业水平分工结构。目前,双方的贸易产品数量值低,多数产品仍为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如何确定合作领域,加快合作的步伐,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摆在中国与东盟面前的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4.1.4 中国与东盟双方行业商会对接不够

在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的过程中,我国的行业商会对东盟相关行业的信息 了解不够,双方行业商会之间缺乏有效和及时的沟通,行业对接薄弱,合作不够,直接影响了双方在更大范围内的互利合作,这不利于区域内产品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打造新的产业链还有待加强,合作空间有待大力开发。

自贸区建成以后,为双方的企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双方取消了关税这道门槛以后,在11个国家的共同市场内,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会大大增强,为双方企业在更大范围的互利合作创造了条件,这需要双方的行业商会一起探讨,在区域内做好规划、分工和优势互补,促进形成新的产业链,从而使区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共同开发更广泛的国际市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要通过开放市场密切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使这个区域能够提高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4.2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存在的问题 4.2.1 中国企业缺乏对东盟投资意识

虽然近几年我国投资东盟国家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自贸区的建设意义和带来的机遇,不能充分认识到自贸区为企业直接投资东盟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保障,有些中国企业甚至认为大多数东盟国家经济比较落后,没有投资价值,缺乏投资东盟的意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鼓励和优惠政策,缺乏对投资东盟国家商机的认识,面对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没有应对方案,以至于错过良好的投资机会。

比如,文莱自然资源丰富,但农业相对落后,其大量农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由于水域没有污染,适宜养殖鱼虾,但自身养殖和捕捞技术落后,目前文莱有近一半的海产消费品靠进口,政府鼓励外资与文莱本地公司开展渔业合作:印尼具有发展热带农业的良好条件,长期以来是重要的棕搁油、天然橡胶和可可等热带农产品的出口大国,而我国又是印尼棕搁油和天然橡胶的主要进口国。因此,农业和种植业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老挝在木材和森林产品生产上具有竞争优势,是企业从 事木材和橡胶加工丰富的原料供应基地,由于老挝劳动力素质和当地管理水平低下,投资木材和橡胶加工厂有广阔的前景。除此之外,东盟还有很多具有开发潜力的领域值得中国企业及时发现商机,加大投资。4.2.2 国际化专营的专门人才不足

国际化经营不能简单照搬国内的市场营销经验和本国企业文化,中国企业需要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能够按照当地的礼仪标准开展社会交往活动,同时又能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经营调整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开发新市场的优秀人才不足己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障碍。4.2.3 政府对东盟投资信息服务缺乏时效性

中国企业缺乏对东盟投资的相关信息,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东盟投资信息服务尚不完善,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要收集全面准确的投资信息十分困难,目前商务部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是每发布一次,对投资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没有建立起专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针对已经走向东盟国家的企业所面临的行业相关信息,如行业的供需状况及市场发展前景和趋势等没有提供足够的实时信息,这使得中国企业要想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像大海捞针。因为信息的不通畅而导致企业不能根据当前的行业状况和现有竞争对手状况对经营战略做出相应调整,不能及时发现投资机会和商机。4.2.4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融资难目前仍然是阻挡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一大问题,解决融资难问题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对银行的收益贡献不大,因此银行不大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也往往存在信息不透明和财务不健全问题,资信度较低,而不像国有企业有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担保,这就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相当大的障碍。其次,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其服务主要面向大型企业,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而在国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方式来筹措资金已经相当普遍。我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债券发行的法律门槛较高,同时还要求有实力雄厚且信誉较好的单位为之担保等,这一系列的条件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的限制,使其很少有能力进行股票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东盟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关系的对策建议 5.1.1 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

首先,中国企业应认真研究东盟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反倾销调查体系和绿色壁垒体系,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贸易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向企业传递相关信息,发布预警,帮助、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

其次,检验检疫机构应积极利用信息优势,增强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分析能力,及时发现低价竞销的苗头,给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最后,定期对一些敏感产品列出清单,与海关、经贸部门配合,公布有关商品的最低限价,并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评估制度。

5.1.2 提升企业利用自贸区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自由贸易区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要向企业提供自贸区信息,完善服务工作,发展与自贸区相连的服务机构和服务经济,这会增强企业对自由贸易区的了解。比如在2009年,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检验检疫局共签发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金额达3924万美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32.7%,此地 区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出现较大增势的主要原因就是宣传工作的加强,该局在网站上建立了区域性原产地证书专栏,详细介绍各种情况,组织企业人员举办培训班进行义务讲座,面对面解答企业疑难问题。

其次,企业也应及时根据市场规模的变化,制定出新的市场开发战略和策略,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了解《货物贸易协议》和具体的降税时间表,抓住降税机会,在出口产品前可以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网站进行查询,弄清楚自己产品的税率,以更低的成本方式进入对方市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1.3 增强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的互补性

中国和东盟国家存在着产业的同构性、出口贸易竞争激烈等问题,但如果对产业进行细分,仍然会发现其互补性,这也是双方进一步扩大贸易的重要基础。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产品目前主要以资源禀赋的差异为基础,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东盟的比较优势在国家森林、矿藏和热带作物等自然资源方面,中国则主要是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品服装与鞋类、蔬菜及加工食品、车辆等。此外,双方电子信息产品在双方贸易结构中都占据相当的比重。中国与东盟之间应尽快建立一种密切的产业分工,突破目前以一般性资源互补为基础的双边贸易,使得两国之后的发展空间更大。

相对于东盟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中国的产业技术相对成熟,相对于新加坡这样的较发达的国家,中国可以吸取其资金与科技产业的经验,来为自身谋求发展。

因此,中国与东盟双方可以在这些互补性交强的产业部门加强合作,提高双方的贸易依存度。

5.2 推进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政策建议

5.2.1 企业加强市场研究,对外投资“因国制宜” 企业应增强投资东盟国家的意识,及时发现商机并重视进入对方市场的可行性分析,合理选择投资国别和投资领域,制定有效的市场开发战略和经营策略,真正做到“因国制宜”。

5.2.2 积极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

中国企业不能简单的照搬国内企业文化,在国内的市场营销经验也往往不适用于国外新市场,应努力培养开发新市场的优秀人才,不断加大对当地人才培养的力度,积极推进当地管理人员的提拔和使用,使企业能够快速开辟新市场并更好地扎根当地。

同时,企业聘用当地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还能为附近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避免文化冲突,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实现合作共赢,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例如格兰仕在进入东盟市场时就成功的实施了“人才本土化”战略,通过猎头公司寻找熟悉技术、设计、工艺、管理、市场和渠道的当地人才,为格兰仕快速占领当地市场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5.2.3 完善政府信息服务职能

为了促进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并避免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对海外投资的国别和行业选择等进行指导,提供丰富的市场信息,制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东盟规划,成为企业在东盟直接投资的智囊团和助推器,如通过建立东盟投资环境信息库、东盟吸引外资项目和中介机构信息库等,为企业提供东盟经营和政策环境、项目合作机会和合作伙伴资信等信息。

5.2.4 加大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中国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融资难问题。首先,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按增量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 款给予适度的补助。政府通过适度补助的方式,可与金融机构共同承担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责任和风险。中小企业贷款相比于大型企业以及有政府背景的项目来说风险更大,地方政府通过给予一定补助的形式有利于形成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从而提高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对风险补偿的额度、受益范围、使用规则和管理方法应尽快出台相应细则加以明确。

其次,设立企业联合组建的和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同时也需要政府成立信用度较高的再担保机构,在银行和再担保公司之中起到协调作用,调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扩大信用担保规模的积极性。

再次,应要求大中型银行成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专营机构,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监管,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得到加强。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现状的研究,看到了自贸区的建立给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带来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影响。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合作也越加频繁。但同时也看到了在投资和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若不及时的想出对策,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来的正常运作。由于数据的时效性和本人能力有限,此次论文不能在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方面给予更加具体的数据分析,建议可以从关税同盟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来进行研究。

下载东盟自由贸易区讲稿(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盟自由贸易区讲稿(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小组成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下,迈向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新阶段。在新的世纪,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无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分析 10级国贸四班 39 贝定镒 【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及亚洲经济形势的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愈益......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特别是法律制度、组织框架、运行机制方面的特点和内部走向一体化、外部更趋开放性的特点;......

    2012高考政治热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一、【背景资料】 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签证核查程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签证核查程序为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各成员国必须遵守下述原产地证书(格式E)的签证、核查和其它有关行政合作的规定要求:签 证 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编辑。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掀起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生产要素等的跨境流动以及优化配置日益增强,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与融合的程度大大加深。 如此之浩......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回顾及前景分析 作者:王宇飞,郑怡 来源:《华章》2010年第6期 本站发布时间:2010-5-25 11:45:17 阅读量:347次 摘 要:作为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 一、标题解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