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演说家”英语演讲课程纲要
“国际演说家”英语演讲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国际演说家 【授课教师】王瑶
【授课对象】初级班:一至三年级学生
中级班:四到六年级学生
高级班:七至九年级学生(具体开设级别待定)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和撰稿能力。本课程将组织学生进行经典演讲范例赏析,培训学生演讲知识,进行说明性演讲的讲授与分析,演讲实践,演讲稿撰写,即兴演讲以及论辩性演讲。通过多种形式(视频、音频、文本、教师示范、小组合作、互评互助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课程背景分析】
现如今,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语言。不论是在日后的学习汇报还是工作中,英语演讲必不可少。剑桥华顿国际学校是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学校,英语演说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技能,开设英语演讲课正式为了培养学生这至一方面的实用技能。
此外,中国中小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普遍面临一个问题:不敢开口说。但是学习英语中,英语口语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平台。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
最后,本课程意在为我校学生参加各大演讲比赛做准备,例如希望之星等,成立剑桥华顿国际学校演讲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进步的形式,提高学生能力,为我校获取荣誉。
【课程目标】
本课程向学生传授英语演讲的基本知识和演讲稿的撰写。通过对经典演讲范例的学习鉴赏,让学生了解英语演讲词的目的、基本要素、结构和功能。通过学习赏析和演讲实践,提高学生撰写演讲稿和进行演讲的能力。通过对比中外演讲范例,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
对与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开设“国际演说家”的课程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敢于上台演讲的勇气;学生能够模仿规范的发音和语调,培养规范发音意识;能够看图说话;掌握自我介绍、我的爱好、我的家人等话题的模块词汇;能够进行简易的角色扮演。
对于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开设“国际演说家”的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敢于开口,不怕犯错;培养学生进行公共演讲的自信心和兴趣;学生能够理解和初步掌握英语口语中的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根据图片的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够掌握自我介绍、我的爱好、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最喜欢的颜色等话题词汇和句型;能够进行简易的角色扮演。对于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开设“国际演说家”的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持续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做到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敢于公共演讲的勇气;乐于接触外国文化,了解中外演讲文化差异;口头表达能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掌握英语口语中的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根据图片的讨论事件和话题;掌握自我介绍、我的爱好、校园生活、网络和科技、日常生活等话题的模块词汇;能够自己根据所给话题撰写演讲稿;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从以下十个阶段展开:
(1)多重形式激发学生对英语演讲的兴趣(2)演讲知识讲授(3)经典演讲范例赏析(4)说明性演讲
(5)演讲稿撰写(针对中、高级班)(6)演讲实践
(7)即兴演讲培训(针对中、高级班)(8)论辩性演讲(针对高级班)(9)即兴演讲实战(10)演讲比赛
本课程将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形式授课 初级班多采取简易英文歌曲、简易英文绘本、游戏性词汇教学、动画模仿等来开展;
中级班多采取本级别演讲视频、小组合作练习、初步撰写演讲稿、探究性词汇句型教学、演讲实战等来开展;
高级班多采取经典演讲范例、名人演讲模仿背诵、话题式篇章教学、小组合作互评、演讲实战来开展。
【课程评价建议】(1)评价内容:
1.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习态度、考勤 2.学生演讲实践的表现 3.学生的演讲稿 4.学生的进步程度(2)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和互评:包括上课表现、演讲实践,以评语的形式呈现
2.教师评价:用评语的形式评价学生的上课表现、演讲实践、演讲稿、进步程度等并整理成册
第二篇:英语演讲技巧课程纲要
辽东学院《英语演讲技巧》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英语演讲技巧》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教学对象:英语专业本科生 总学时:32 学分:2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技能选修课。课程将英语语言训练与演讲技巧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公众演讲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并有利于其开拓思路、掌握沟通技巧。通过该课程,学生将从英语视、听、读、写、说等方面巩固和提高语言技能的应用,并通过教师的系统指导能够基本掌握英语演讲理论和技巧,是一门实践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很强的课程。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英语演讲技巧的理论介绍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演讲准备(包括确立题目、收集资料、谋篇布局、视听辅助等)、陈述演讲(包括提高表达技巧、掌握演讲方式、克服怯场心理等)和即兴问答等环节来熟悉英语演讲,从而掌握英语演讲的基础知识以及实用技能。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英语演讲技巧》是所有语言技能课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课程之一,要求学生选课前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功必须扎实,具备相当程度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较为丰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知识。所以本课程的开设一方面依赖于其他语言技能课和文化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又使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每周2课时,其中理论授课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公众演讲
主要了解公众演讲的特点和过程。第二章.选择话题与确定目标
学习选择合适的演讲话题、确定总体及具体的目标、分析听众等。第三章.收集演讲材料 学习使用参考工具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收集与选取有用资料;通过与人交谈获取信息。
第四章.演讲稿的准备、组织与提纲
了解演讲稿组织的要点与战略顺序;掌握演讲稿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学习为演讲列提纲。第五章.利用可视辅助物。
了解可视辅助物的种类和优势;学习准备可视辅助物。
第六章.开始演讲:语言使用与演讲方式;
掌握语言的准确使用、学习使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技巧;了解各种演讲方式。第七章.主要演讲方式技巧训练
通过掌握主要演讲方式的技巧与方法,安排学生课堂做演讲练习。第八章.其他公众演讲介绍
了解各种类型的演讲,如告知型演讲、信息传播型演讲、说服型演讲以及其它特殊场合的演讲。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与与学生活动项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介绍演讲理论与技巧,提供演讲所需的词汇并辅以视听资源演示,布置课外演讲准备、课内陈述演讲等学生活动,并对课堂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考查,考核成绩为百分制,具体分布为:课堂出勤10%、课堂表现40%(包括课堂活动的参与、课堂演讲质量及作业完成情况等)以及期末仿真现场演讲50%。
五.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1.《演讲的艺术》,[美] 卢卡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二)参考资料
1.《实用演讲技能教程》,杨俊峰(编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2.《演讲与发言》,常玉田(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
第三篇: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演讲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32/2课程类别/性质:通识教育/选修 适用专业: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英语演讲是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英语口才、基本演讲类型、演讲技巧,分析演讲实例,使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英语演讲,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英语演讲能力及沟通、领导能力,并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辨的能力,达到使学生学会演讲稿的写作方法以及提高在公共场合演讲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从属项目关系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后续课程:无
三、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1.了解演讲语言、演讲谋篇的基本特点。
2.了解英语演讲技巧,做到语言上能达意,并且学会充分调动各种非语言因素进行表达。
3.具备能够在公共场合进行英语演讲的能力。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章 公众演讲的基本概念(2学时)
教学内容:公共演讲的定义、演讲的类型、演讲的目的、演讲的特征以及演讲的构成。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公共演讲以及组成演讲的必要元素。
重点:演讲的类型以及构成。
难点:演讲的构成。
第二章 演讲稿的特征(2学时)
教学内容:演讲稿的作用、要求、特点和分类;以及如何准备演讲稿。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演讲稿的基本特征。
重点: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可讲性和鼓动性。
难点:如何充分准备高质量的演讲稿。
第三章 演讲稿的写作(10学时)
教学内容:定题演讲的三大组成要素:内容、结构和语言。内容要有明确的观点,要选
择恰当并且新颖的题材和角度,要有充分支持观点的论据;清晰的结构会紧
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应当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语言要准确、恰
当并具备一定的美感和煽动性。
教学目标:让学生具备能够写出一篇完整的演讲稿的能力。
重点:如何写出完整的演讲稿。
难点:语言的得体。
第四章 演讲台上技巧(4学时)
教学内容:演讲台上的常用技巧包括:克服怯场,演讲前要充分准备,演讲中要注意语
音效果,要正确使用肢体语言,要与观众有眼神的交流,不要让观众的反应影响情绪等。
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适当的演讲技巧,提高演讲的效果。
重点:各种常用的演讲技巧。
难点:肢体语言的使用。
第五章 演讲佳作赏析(4学时)
教学内容:演讲佳作赏析,包括:历年英语演讲比赛决赛视频,美国总统公开演讲,乔
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以及电影《国王的演讲》。
教学目标:通过经典演讲的赏析,让学生学会演讲技巧的实际应用。
重点:演讲片段的特点分析。
难点:分析揣摩不同场合的演讲特点。
第六章 演讲实训(10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模拟演讲比赛等情景,给学生实际应用所学演讲技巧的实践机会。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英语演讲实践经验。
重点:英语演讲技巧的实践。
难点:活学活用所学的演讲知识的技巧,达到最好的演讲效果。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1.《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宿玉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2.《英语演讲实训指南》,(美)吉布森(Gibson,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3.《大学生英语演讲》,柴瑞琴、吉哲民,国防工业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六、授课方式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视听材料为辅助。在教学过程中,采
用演示与具体事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新信息点、重点、难
点,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用恰当的例证加以说明。
教学手段: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合理采用多媒体课
件、电子讲稿及网络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七、考核方式
成绩的评定由任课教师负责,主要从学习态度与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成绩分为五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制定人:审核人:
第四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写理念
七年级语文组
实践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到编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特组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编写《课程纲要》。
一、组织教师认识学习《课程纲要》的意义,熟练把握课程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课程目标、内在联系等。让每一位教师分清《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纲要》编写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便于认真把握所教学科知识整体轮廓,清晰单个知识点的作用于意义。
三、本着全组教师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分散编写《课程纲要》的原则,定期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评议。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编写的《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 的课程教学计划。
四、为使《课程纲要》更好的呈现,认真参阅小学一年级的《纲要》案例。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五、集众人智慧,完善修订。
第五篇: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孟庄镇二中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设计教师:梁婷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课时:3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基本了解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
1、第一单元: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2、第二单元: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3、第三单元: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4、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国远古人类 第1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三课 华夏之祖 第3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对第一单元复习、测试 第4、5课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6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7课时
内容标准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9课时
内容标准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 10课时
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第 11课时
内容标准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测试 第12、13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第1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历史事实。
第十一课
第 15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6课时
内容标准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它相关的历史事实。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7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8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了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9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和两汉经营西域的史实。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20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21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第22、23课时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2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大致情况,和最后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式。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5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6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27课时
内容标准 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基本内容。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2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对第四单元复习测试 29、30课时 期末总复习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3,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札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