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汇问题
【双汇问题】
多部门将联手启动瘦肉精专项整治 为期一年
近期,针对河南“瘦肉精”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农业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食药局等部门将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整治将出重拳、下狠招,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的犯罪行为,全程强化“瘦肉精”源头管理、生猪养殖、生猪收购贩运、生猪屠宰、肉品加工、肉品消费餐饮、肉品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管,细化措施,坚决杜绝“瘦肉精”进入食品产业链,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多部门计划建立健全“瘦肉精”监管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单位为第一责任人、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制定活畜养殖、收购贩运、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办法;落实饲料购销台帐、生猪养殖档案记录、生猪收购贩运信息记录、屠宰企业自检、肉品流通查验记录等制度;加强法制宣传和食品安全教育,建立健全诚信和自律机制;强化政策扶持措施,加快转变生猪养殖方式转变,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万隆称双汇代人受过 学三鹿将责任推给养殖业
反馈整改意见:第一,依法从快从严惩处犯罪分子;第二,严肃追究失职渎职人员责任;第三,加快建立全程监管机制,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第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双汇集团将一直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批批检查的制度,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发现有毒有害等违禁非食品原料,除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按生猪或商品价值对供应商进行两倍罚款,同时还要通报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国务院派员督察瘦肉精 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走过场
河南省将做到四点:严防“瘦肉精”猪肉及猪肉制成品流入市场;对涉嫌使用“瘦肉精”的猪肉及猪肉制品全部封存;对已发现的违禁添加剂及添加“瘦肉精”的饲料立即销毁;对已查明流入市场的产品立即下架封存。
评论:双汇会不会成三鹿第二
在我看来,这里首先涉及到一个“品牌态度”的问题。所谓“品牌态度”,即企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品牌。因为品牌对企业意味着高额附加值,所以现代企业几乎都不遗余力地予以推进。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企业打下了品牌的天下,须用心经营才行,但此时也是企业最容易放松的时候。
我相信“健美猪”不是双汇总部授意,一定是双汇济源公司“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因局部危机,导致整个企业遭遇重大麻烦。
三鹿曾经是中国奶粉第一品牌,但是因为三聚氰胺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为什么食品类产品更容易出事?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安全。
除了品牌态度,我认为还有企业家“道德血液”的问题。当然,也有人说市场监管不力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我认为政府职能部门也需要检讨与反省。
创造安全的品牌环境,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工作。怎么营造健康、安全的品牌环境?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怀疑消费者的智慧就行了。
在成长的路上,中国企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新京报:双汇真的是在“代人受过”吗
强调别人的责任,并不意味着自己没有责任。知名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共同利益”,这往往让很多地方政府在面对此类事件时,第一反应不是如何维护公共利益,而是如何“保护”涉事企业;不是如何对相关企业严厉整顿,而是如何采取措施“止损”,将事件对企业和地方利益的冲击降低到最小。这也让一些企业,或者百般狡辩,或者对公众虚与委蛇。因此,公众也担心,在“瘦肉精”事件中,当地政府为了保住税收,会不会与涉事企业暗通款曲,最终,大板看起来高高举起,实际上轻轻落下。期待,这项长达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先从匡正政府、企业以及养猪户各方的责任伦理入手,让责任归位,让监管到位,让这场和“瘦肉精”之间长达十年而未见胜绩的“战争”早日结束。王石川:会否成第二个三鹿 双汇说了不算
瘦肉精事件是一张充满强烈鞭笞意味的试纸,检测出了一系列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也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各个责任方的丑态和劣迹。梳理该事件,必须明确的是,不能把板子打在一个人身上,从养猪户到猪贩子,从动物检疫检验部门到工商部门等若干监管部门,再到双汇集团,每个环节都难脱干系。每个环节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在此语境中,打量双汇集团高管抛出的“代人受过”论,实在让人感到哑然失笑。试问,双汇集团代谁受过?诚然,瘦肉精事件暴露出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但也不代表所有的责任都由生猪养殖业和监管部门承担。众所周知,双汇的广告语是 “十八道检验,十八道安全”,而双汇一向以之自矜,为何十八道检验没能检验出瘦肉精?为何十八道安全成了沽名钓誉、蛊惑消费者的口号?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自己长了一身毛,还愣说别人是妖怪,岂不是很滑稽?本身就有责任,却俨然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显然令人不齿。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作为一家知名食品企业,守好关、把好门是其基本的职责,无论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的出发点,企业都应该拥有严格的把关意识,岂能一出事,就把责任推个一干二净?放眼现实,我们悲哀地发现,每当遭遇信任危机,或者自己生产的食品出了问题,相关企业第一时间往往不是反躬自省,而是要么大施“银弹外交”,通过危机公关,以图压制舆论,快速平息事态,要么装聋作哑、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直面实际问题。应该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旦出事了,第一时间应该道歉、赔偿,然后进行制度革新,坚决避免悲剧重演。惟有如此,才能取得公众谅解,从而东山再起。
九部门整治瘦肉精 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
商务部召开全国商务系统生猪屠宰行业管理工作视频会议,研究部署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监管,提高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的工作措施。
会议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依据《食品安全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全面检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认真排查本地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要加强对所有定点屠宰企业的现场监督,尤其要督促企业担负起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把生猪进场关、品质检验关和肉品出场关,做好“瘦肉精”按比例抽检工作,不得收购、屠宰生猪产地检疫合格证、运输工具消毒证、非疫区证明等证件不齐全或缺损的生猪,严格记录生猪来源和生猪产品去向,严禁出厂未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
会议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采取现场检查与远程监控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切实发挥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始终保持对私屠滥宰、生猪注水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评论:双汇为何重蹈三鹿覆辙?
面对这种“大块头”企业的沦陷,仅仅归咎于监管失职,无助于拨开云雾发现真相。
毫无疑问,以农业产业化的标准来看,这种“公司+农户”的对接模式只是在加工环节实现了“半截子”产业化。而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生产环节,由于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势必难以实现标准化,由此导致在源头就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类似事件的频频发生,正是因为相关行业的产业化进程不够彻底造成的。
从“三鹿”和双汇的案例来看,如果把食品安全视为一个“木桶”的话,企业自我把关不严、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无疑是一块明显的“短板”。但更严重的是,作为整个“木桶”基础的“桶底”——分散的小生产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隐患重重。
找准问题的“靶心”后,除了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补齐“短板”,政府部门还应制定政策引导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走集约化、规模化之路;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更应切实负起社会责任,严格把关,通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倒逼源头实行标准化生产,为食品安全打造一个坚实的“桶底”。
双汇集团在短短的20多年内,年销售收入从不足1000万元发展至突破500亿元,与大量中小养猪户的低成本对接功不可没。但只满足于继续牟取这种落后产业模式下的利润,而对其间潜伏的危机视而不见,或存在侥幸心理,无异于饮鸩止渴。
只有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痛下决心进行产业模式升级,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避免重蹈“三鹿”与双汇集团的覆辙,“阴沟里翻大船”的食品安全事件才不会重演。评论:双汇是被猪农坑了吗
三鹿的案例教育我们,长期使用三聚氰胺原料奶的知名奶企,即使不是制造毒奶的“首恶”,至少也是心知肚明的“同谋”。一出事便将缺乏话语权的奶农、猪农拉出来顶罪,却将自己打扮成蒙在鼓里的受害者,这不是一个坦荡企业应有的态度与回应。
而这种心有灵犀的共谋之所以能在行业内公然而行,根本原因还在于行政监管形同虚设。涉及公众健康的猪肉产品,在当地竟然只需每月一次的抽查(2%的比例),而外地来的生猪则“一般不再检验”,进入屠宰环节后“主要依靠企业自检”。这是多么奇怪的事!如此放任自流做甩手掌柜,如此自说自话的“企业自检”、“18道检测程序”,若能落到实处,那才是见鬼。
因此,人们担心,如果上述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谋仍然不能杜绝,如果声色俱厉的行政监管仍然徒有其表,就算双汇们都去“亲自养猪”,恐怕也不能阻止将来瘦肉精及其变种重出江湖、杀个回马枪。而且我们更担心,一旦行业监管缺失、企业自身道德血液变质,就算堵住了瘦肉精的来路,也一定会有“某某精”、“某某红”、“某某绿”等后起之秀“崛起”于其他食品行业。
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之所以疲于奔命、四处救火,关键在于,每每出现问题,往往限于个案处理,点到为止、到此为止,本能地拒绝“扩大化”和“控制影响”。如此举动,表面看是保护企业或行业,善意无比,亦颇显大局观念;实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殊不知,不幸被曝光的双汇、三鹿们,翻船后虽自认倒霉,其实心底并不服气,觉得大家都这样,你干吗偏偏曝光、处理我一个;其他仍然奉行潜规则者则暗自庆幸,仍旧大发昧心财,顶多是在应付监管和媒体上多留了一个心眼。“只打落水狗”的监管惯性,隐瞒了病源、放过了致病病毒,到头来,“伤不起”的,就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而是病毒的大面积蔓延、感染。双汇、三鹿,包括家乐福的“偶然性翻船”,都暴露了一种不健康的监管、监督气候。土壤如是,“恶之花”的迎风怒放便成自然。
当然,双汇宣布将亲自养猪,这极可能只是其在特殊时期的一个危机公关举措,目的是间接转移责任、为未来加分。考虑到双汇遭此灭顶之灾,这种本能的求生欲望不难理解,但作为监管者和公众,却绝不能过于乐观。
第二篇:浅谈双汇瘦肉精问题
粮油食品学院
食安0903班
浅谈双汇瘦肉精问题
自从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健康猪”真相》曝光河南济源“双汇瘦肉精”问题以来,经过媒体的宣传,在社会上吵得沸沸扬扬,闹的人心惶惶。
3.15当晚曝光济源双汇瘦肉精问题,许多人都难以置信,自从毒奶粉三鹿因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含量,欺骗消费者,毒害儿童,最终导致走向毁灭,我们以为双汇不会步三鹿的后尘,但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济源双汇确实添加了瘦肉精,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骚动。
双汇作为全国最大的肉类品牌,却出现了瘦肉精这样的问题,这对双汇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冲击,虽然仅仅是济源双汇,但作为漯河双汇的下属公司,济源双汇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漯河双汇也难辞其咎。
双汇瘦肉精问题的曝光,首先做出应对的是经销商,全国各大超市将双汇产品统统下架,这这无疑给江苏雨润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超市采取这样的对策,这也是顺应时宜,即使不下架,也不会再有顾客去买双汇。
双双汇瘦肉精问题无疑是对双汇公司致命的一击,在瘦肉精被曝光后,双汇公司高层领导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核实瘦肉精问题。后经核实,央视所曝光内容属实,相信漯河双汇领导肯定也是相当震惊,面临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关头,漯河双汇深知三鹿毁灭的原因,双汇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的时刻。双汇领导层要做的就是拯救双汇,随后双汇召开万人道歉大会,其董事长万隆鞠躬道歉,称其双汇公司短短十日之内市值损失将近两百亿,把事故的原因推给养殖户,但人民群众并不买双汇的帐,认为万人道歉大会只是作秀,完全是政府公关手笔,在会上请一些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一位辽宁经销商最后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荒谬至极。随后,双汇又在重庆等地超市上架,其区销售经理在超市大嚼火腿肠,以证明双汇产品绝无添加瘦肉精,但却引来围观群众鄙夷的目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再后双汇又动用巨款用于食品检验环节上,发誓要双汇成为人们所信赖的产品。双汇所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措施,全部只为不让双汇成为下一个三鹿,保住双汇这个品牌。双汇这一系列痛改前非的举动,却未能换取人们以及社会的认可。
双汇瘦肉精问题曝光后,人们人心惶惶,“双汇冷鲜肉,安全放心”,而如今却闹心,很多人害怕双汇,发誓以后不再买双汇产品,这是对双汇信任的缺失,认为双汇这样的大公司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可原谅,应该和三鹿一样毁灭。信失于民,估计双汇的前景也不好到哪里去,双汇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双汇瘦肉精问题出现以后,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派农业部到河南双汇检验核实,监督双汇生产检验过程,严格规范并将此事追查到底,给人民一个交代。双汇又公布7条食品安全保障路线。各地畜牧局加强管理瘦肉精,未经检验的产品不予审批。为了惩治瘦肉精犯罪,网上将公开审理此案件。
“双汇瘦肉精”让我们不禁反思,政府的监管力度如此不到位。我们可想而知,在瘦肉精事件中,由于检验瘦肉精成本较高,一些检疫站只要稍微给点钱就可以检疫合格。猪肉瘦肉率较高可以卖个好价钱,于是就有人研制瘦肉精,瘦肉精一公斤即可获利近万元,可见其利益熏心,中国生产瘦肉精令国外人相当震惊。
粮油食品学院
食安0903班
同时政府一些部门的玩忽职守,也可以给瘦肉精一个走进人民餐桌的机会。
3月15日以后,双汇集团抱着对消费者负责、对公众负责、对政府负责的态度,召开30多次专项会议部署整顿、反省管理、堵塞漏洞,努力修复消费者对双汇产品的信心。当前,我们一是依法组织生产,重新学习、贯彻各种法规标准1600多个,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内控体系,落实到集团每一个工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人的工作中;二是实行生猪在线逐头检验,原辅料进厂批批检查,增加费用3个多亿保安全;三是强化源头控制,治理和整顿采购供应环节,确保不合格的生猪和原料不接收、不进厂;四是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强化监管,建立举报制度严查食品安全不诚信行为,确保双汇产品安全可靠;五是实行开放式办厂,欢迎广大消费者、媒体和政府部门走进工厂参观考察、检查和指导,同时引入中检集团做为第三方进行专业化的监督和服务,确保双汇产品安全放心。
“3.15”事件发生以后,对双汇集团的生产、经营和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企业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和全国103个地区对双汇产品检测合格结果的公布,市场信心逐渐恢复,产品陆续恢复上架销售,目前肉类日销量上升到5000吨,营业收入达到9000万元左右,但距3?15以前的正常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济源双汇发生的危机事件,对双汇集团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双汇应当有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历经了这次生死考验之后,双汇一定将“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身上,将企业的质量内控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我们的产品始终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对产品质量负责到底,让消费者放心和安心。
我认为要保证我们的饮食安全问题,首先应该提高全民素质加强道德培养,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根本上杜绝这些不法行为;在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市场投入资金,切实做好市场监督,安全生产,对于严重危害人类饮食安全的企业应严厉惩罚;再次建立食品安全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规范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最后应该改善检验食品的方法,减少检验时间,降低检验成本。
李志丹200948450310
常大为200948450309
康博翔200948450311
肖万意200948450308
第三篇:双汇瘦肉精折射“监管俘获”问题
当前瘦肉精还魂于行业龙头企业双汇,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挑战起了居民的生存底线。农业部、商务部等调兵遣将般的督查,双汇真假难辨的道歉,人们对企业良心的谴责等,这一幕我们不再生疏。同样不会陌生的是,严刑峻法的呼吁再度迎面袭来。我们认同食品安全法起草人李援的观点,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单靠法律就能解决的问题,也深信在食品安全底线一次一次冲击下,人们期望法律严惩是基于对立法与执法实体充满信心和信任的宣示。
毫无疑问,《食品安全法》条文之规定是相对清晰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部、农业部、商务部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的分工是相对明确并环环相扣。因此,当前不断涌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显示出一个我们必须正视并亟需反思的“监管俘获”和相关立法客观上提供了何种激励相容机制等现象。
显然,诸如食品安全等问题,客观上需要形成市场竞争自律、司法威慑和行政监管等多维度防护性保障体系。这种维系食品安全等的多维度防护性保障体系,需建立在特定市场交易秩序的制度基础上。而有效的市场交易制度之法治理念,要避免市场失灵和监管被俘获等问题,强化市场信息披露和清理信息传导围墙,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高交易成本和社会福利损失。
当前,食品安全更多地依赖行政监管和司法严惩,而淡化食品原料和安全信息的市场公开披露等(如食品添加剂和这种添加剂对人体伤害之影响等信息),使食品安全防线更多地依赖于监管部门和企业的把关,且行政监管和法律惩罚的目的更多是以儆效尤的杀鸡儆猴,而非有力地促进信息公开透明,降低信息不对称。因此,这种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在抬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的同时,却未有效对监管被俘获之问题构建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从而导致近年来所出现的诸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和瘦肉精等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都是基于媒体对食品违法添加剂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公开曝光。
因此,当前应通过有效的机制设计重点防范监管俘获,构建促使相关监管者和被监管者说真话的激励相容机制,促使其向市场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一方面需要完善食品安全法等,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如监管机构和食品企业都应该定期公布其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并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等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宣告,以尽可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这种充分的信息披露不仅方便消费者做出购买是否安全的选择,而且生产商可根据消费者选择所传递出的市场信号布局商品结构,无疑消费者是对自身健康的最终护卫者,消费者的选择把市场机制融入了食品安全体系中。另一方面,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和经济惩罚力度,增加销售有毒食品者的经济成本,如当前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者提出了10倍之罚款,是必要的,但还需要降低消费者的索赔成本,这需构建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避免单个消费者维权成本低而10倍
经济赔款法规难以执行。同时,通过立法等手段,尽可能最小化监管者的自由裁量空间,并提高行政流程透明度,强化社会对监督者的监管。
第四篇:双汇整体实力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双汇集团始终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依靠“优质、高效、拼搏、创新、敬业、诚信”的企业精神,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80年代中期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1990年突破1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2011年达到503亿元。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建有20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双汇集团在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
双汇集团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创新型企业。双汇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建立有高素质的产品研发队伍。围绕消费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行中式产品的改造、西式产品的引进、屠宰行业的精深加工,做出了200多种冷鲜肉、200多种调理制品、600多种肉制品的产品群,满足消费需求。
双汇集团坚持用现代物流业改造传统的屠宰业,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
品牌的历史,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双汇产品做到头头检验、系统控制,确保食品安全。
双汇集团实施集团化管控模式,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建立鲜冻品事业部、肉制品事业部、化工包装事业部、养殖事业部等,推行目标管理、预算管理、标准化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和企业的信息化。企业先后通过ISO9000、ISO14001、HACCP等体系认证,实施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信息化控制。
“十二五”,双汇集团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久双汇,使双汇集团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到“十二五”末,肉类总产量将达到600万吨,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双汇将成为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
第五篇:双汇调查报告
双汇集团调查报告
公司简介:双汇集团主要是经营畜禽屠宰,肉类食品及食品加工,包装,销售,蛋制品,水产品,罐头及方便食品的生产销售,技术咨询服务,化工产品销售,食品行业的投资,销售代理,以及物流及相关经营业务的配套服务,主要产品为食品加工及销售.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双汇集团始终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依靠“优质、高效、拼搏、创新、敬业、诚信”的企业精神,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80年代中期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1990年突破1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2011年达到503亿元。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建有20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双汇集团在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
双汇集团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创新型企业。双汇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建立有高素质的产品研发队伍。围绕消费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行中式产品的改造、西式产品的引进、屠宰行业的精深加工,做出了200多种冷鲜肉、200多种调理制品、600多种肉制品的产品群,满足消费需求。
企业文化:双汇集团凭着“优质、高效、拼搏、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以“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形象和信誉高于一切”为质量方针,为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率先引入系统管理理念,于1994年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通过了ISO9000、ISO14001、ISO22000和HACCP认证,并先后通过了对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出口认证,双汇的质量信誉和品牌价值得以不断提高。
改革与创新是双汇文化的核心,双汇集团通过持续推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使企业发展获得了无限动力。以人为本,善待人才,回报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以及“用数据说话,按标准办事,看业绩评判”的考核机制,造就了大批管理、科研、经营人才,造就了双汇优秀的管理队伍、生产队伍,科研队伍、营销队伍。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化解成本竞争、质量竞争、产品品牌形象竞争的市场压力,改进和提高企业的产品技术和赢利水平。通过思维创新,实行“新产品、新包装、新价格、新结构、新形象”的五新策略,实现了新形势下的新突破,成就了行业发展的“双汇奇迹”。
双汇品牌,承载着双汇优秀企业文化的全部,代表着双汇的信誉,代表着双汇的产品品质,发展和弘扬双汇这个中国品牌,是双汇人永远的使命。
20多年来,双汇集团在万隆董事长的带领下,在万隆精神的指引下,坚持走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联动的创新之路,第一阶段,万总提出“优质、高效、拼搏、创新、敬业、诚信”的“拼搏”文化,带领企业实现了100亿的跨越;第二阶段,万总提出“按标准做事、用数据说话、看结果评判”的“数字”文化,带领企业实现了500亿的跨越;在未来的第三阶段,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万总高瞻远瞩,提出“诚信立企、德行天下”的“诚信”文化,他将指引企业朝着超千亿的目标迈进,双汇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肉类食品集团,成为支持农业、带动农业、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百年双汇,缔造出世界级肉类品牌。
双汇领航人介绍:
万隆,男,1940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九届、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高级经济师,双汇集团董事长。
1968,05—-1984,07 漯河肉联厂职工、办公室主任、副厂长 1984,07――1994,08 漯河肉联厂厂长、党委书记
1994,08――2001,11 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2001,11――2007.07.24 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7.07.24―― 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理事、高级顾问;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食品工业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建国60周年中国食品工业功勋人物、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功勋企业家、中国肉类产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
公司发展历程
1958年7月 集团公司前身—漯河市冷仓成立 1969年4月 变更为漯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 1984年7月 万隆当选厂长
1992年2月 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问世 1994年1月 合资成立华懋双汇集团有限公司
1994年8月 以漯河肉联厂为核心组建并成立双汇集团 1996年9月 双汇食品城一期工程全部竣工
1997年7月 双汇集团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
1998年12月 “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1999年12月 “双汇”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999年12月 双汇集团被列为国务院512家重点企业 1999年12月 漯河双汇商业连锁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12月 双汇工业园二期工程全面竣工投产
2000年12月 双汇集团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企业博士后 科研工作 2001年5月 肉制品车间通过对日出口注册
2001年12月 双汇集团技术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2002年2月 与日本火腿公司合资成立河南万东牧业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 与杜邦合资成立杜邦双汇漯河蛋白有限公司 2002年12月 唐山双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投产
2002年12月 宜昌双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投产
2003年2月 与日本吴羽、日本丰田合资成立南通汇丰新材料有限公司 2003年3月 双汇工业园三工程开工建设
2003年9月 浙江金华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2003年10月 上海双汇大昌有限公司、内蒙古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2003年12月 双汇集团通过ISO4001认证 2004年4月 广东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2004年5月 山东德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2004年7月 阜新双汇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投产 2006年10月 武汉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200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中国名牌农产品 2007年荣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8年4月 望奎双汇北大荒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2008年7月 哈尔滨北大荒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200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
2008荣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2008年荣获中国肉类协会颁发的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强势企业 2009年6月 淮安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2009年8月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宝泉岭双汇北大荒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2010年8月 绵阳双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建项目投产 2011年9月 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2011年11月 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企业获得的荣:
企业的标志:
调查者:尼金磊
班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