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行合一演讲稿
篇一:知行合一-演讲稿 知行合一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又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还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更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亲爱的你觉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呢?
我觉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是说到与做到的距离,是承诺与履行的距离。作为建设银行的员工,它的繁荣兴旺离不开我们的勤劳实干,而勤劳实干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那么知行合一是什么呢?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明阳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决定行,行落实知,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行合一的意思是知和行根本就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东西。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说的可能有点绕,举个例子,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不管是古代的六礼、七出、三不去,抑或是略显糟粕的三从四德还是现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无不教导着礼怎样做,耳濡目染众人多少都知道一点,可这些意识存在于脑海里就算懂礼了吗?反之那些每天能做到却不知道算做礼的范畴是不是又算不懂礼呢?答案是否定的,当你认知了礼,你就必然会去做到,你若只停留于嘴口之间,便不算真的认知了礼。王阳明所谓的 “知行合一”,最开始是停留在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方面,是要使良知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他的这一理论对于对于当下我们实际工作、对于我行发展又有怎样的借鉴呢?(我觉得要做到两点:)
坚持知行合一,我心有主。银行的风险控制是一个永远不能忽视的话题,就像一个水库蓄水量的多少不仅在于它的高度以及宽度,更在于周身是否有漏水的可能。换句话说能把内控合规做好,其实也就为我行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法学领域,不作为也是一种行为。要实干兴行,必须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要算好经济账、事业账、感情帐,面对高息借贷、大额博彩、过渡资金、代客交易等违规行为要坚决彻底地大声说”no!”(粤语代替)
坚持知行合一,贵在落实。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空谈费事,实干兴行”,似赵括纸上谈兵只能沦落衰败,唯有真抓实干才有走向兴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改革的浪潮滚滚袭来,对于我行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把满腔的热血和全情的精力投入到关注每一次接待客户是否使用了更加标准的手势、是否布置了更为舒适的环境、是否绽放了更为迷人的微笑、是否呈现出更为专业的营销,只有这些实实在在地做好做到位了,才能不断拓展业绩,更上一层楼,才能完成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才能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才能为员工搭建更广阔平台,才能为社会承担更全面企业责任。三从四德论„我觉得如果说金融银行业是一块战场的话,我们必须穿上风险意识的防弹衣,手持迷人微笑核武器,领会知行合一,实现实干兴行的意义。(待完善)
海峰2014/3/26篇二:知行合一 演讲稿 知行合一
梁静茹唱有首歌歌里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也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看着你,而你却在看手机。在坐的正在看手机和准备开始看手机的同学们,你们觉得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当然是开家长会的时候,未来岳母站在你面前你而只能叫阿姨咯。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最缺的不是对事物认知,而是冲上去喊妈的实干精神。知道却做不到,计划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说的正是你我他这样的大学生。刚进学校的时候我们叫嚣着要在图使馆磨穿地板,一年以后我们梦想着做学霸、证霸逆袭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而大二或者大三快要结束的老腊肉们,我们还有动力吗?我们习惯于把每件事情都拖到拖无可拖的时候才去完成,我们习惯了把学习资料、把精品书籍下载在电脑的某个盘里然后不断地遗忘遗忘。
麻木造就了拖延癌的我们,我们遗忘了一个礼拜就可以将一个动作变成习惯,我们遗忘了一次壮士断腕般的行动就可以将做梦变成圆梦,我们只有漏船载酒的运气缺看不到破釜沉舟的行动。我们一直在装睡,不敢直面血淋淋的人生,装着装着就真的永远的睡着了。所以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即使不能让你妈成我妈,也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为你承包了整片鱼塘!宗迅成 应用化学1202 12404700231篇三:知行合一与执行力(范文参考)知行合一与执行力
早在1954年,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创立“现代管理学”之后,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它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当我第一次读到德鲁克的这一精辟见解,因感同身受而激动不已,并把自己公司的名字改为“知行合一”,因为,我认为这是管理的至高宗旨和理想境界。当今,在中国管理者的口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知易行难”,无论是tcl的李东生,还是惠普的孙振耀,他们道出了很多管理者的心声:“在企业管理中,最难的是落实到位。”这就有了畅销书《执行》、《执行力》,也就有了形形色色以“执行”与“执行力”命名的培训班、研讨会、论坛等等,不一而论。
我认为,所谓的执行,就是“由知到行”,所谓的执行力,就是“由知到行的转化能力”。而由“知”到“行”的转化,我认为可分解为“知、信、言、行”四个阶段。
知,顾名思义就是真正地了解、掌握道理,如果能够达到王阳明倡导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也就不需要后面的信、言、行了。目前心态浮躁的管理者很难做到真知、深知。信是由知到行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知行能否转化的关键,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不认可、不相信某特定理论和观点,你就不会去做。于是,作为管理者,你在分析员工执行不力的时候,考虑过他是否认可吗?如何检验他是否信呢?办法之一就是听其 “言”。让他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把某些理论、制度或观点变成自己语言,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说出来,写出来,并把它变成自己的行动计划、变成自己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去行。并且,要行,一定要达到“行之明觉精察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知易行难”的问题。
由知到行比较好理解,但是,在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起居室里,我却看到了他的亲笔字:“知难行易”。他认为,行动并不难,难的是在行动中总结出经验(格物致知!),提升到理论层面。现在很多的企业家都是注重由知到行,强调执行力,很少关心由行到知。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能不能总结成企业的管理模式?能不能拷贝和复制,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不仅如此,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都这样认为,甚至他们穷其一生的精力都是为了一个“知”。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企业家们也仍然在为此苦恼,除了柳传志总结出了“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九字真言,除了张瑞敏总结了“oec管理法”、sst、sbu、人单合一,还有多少企业家能够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总结成可复制、可拷贝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理论? 如果企业要基业长青,最需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由行到知”。如何由行到知呢?简单地说,也要四个阶段:行、省、辩、知。
首先要行动,实践出真知,坐而论道,空谈误国,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不去行,如何知?同时,行动中一定要“三省吾身”,通过省来悟,总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日清日高。省悟之后一定要与同事“辩”,事不辩不明,理不争不清,通过辩,求得真理,达成共识,并把这些共识形成书面的“知”,以此指导新的行动。
于是,企业的管理就变成了由知到行、由行到新知、由新知到新行、新行再到新知周而复始的循环。知、行就是管理生命dna的双螺旋,管理的意义就在于知、行的不断转换、不断提升。
毛泽东在1939年说过“知行合一是一件大事。” 然而,“知者多喜于学而惮于行,行者常碌于为而讷于知;惟具使命者方能知行合一”。我们就是一个以“解决组织激励问题,帮助人发展”为使命,探究管理意义的团队,以我们对“知”“行”理解,帮助客户成功。上善者,知行合一。摘自《光华之桥》2008年第七期(作者:德鲁克管理学院 合作伙伴 郭弘波)
第二篇:知行合一-演讲稿
知行合一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又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还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更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亲爱的你觉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呢?
我觉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是说到与做到的距离,是承诺与履行的距离。作为建设银行的员工,它的繁荣兴旺离不开我们的勤劳实干,而勤劳实干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
那么知行合一是什么呢?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明阳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决定行,行落实知,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行合一的意思是知和行根本就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东西。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说的可能有点绕,举个例子,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不管是古代的六礼、七出、三不去,抑或是略显糟粕的三从四德还是现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无不教导着礼怎样做,耳濡目染众人多少都知道一点,可这些意识存在于脑海里就算懂礼了吗?反之那些每天能做到却不知道算做礼的范畴是不是又算不懂礼呢?答案是否定的,当你认知了礼,你就必然会去做到,你若只停留于嘴口之间,便不算真的认知了礼。
王阳明所谓的 “知行合一”,最开始是停留在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方面,是要使良知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他的这一理论对于对于当下我们实际工作、对于我行发展又有怎样的借鉴呢?(我觉得要做到两点:)
坚持知行合一,我心有主。银行的风险控制是一个永远不能忽视的话题,就像一个水库蓄水量的多少不仅在于它的高度以及宽度,更在于周身是否有漏水的可能。换句话说能把内控合规做好,其实也就为我行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法学领域,不作为也是一种行为。要实干兴行,必须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要算好经济账、事业账、感情帐,面对高息借贷、大额博彩、过渡资金、代客交易等违规行为要坚决彻底地大声说”NO!”(粤语代替)
坚持知行合一,贵在落实。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空谈费事,实干兴行”,似赵括纸上谈兵只能沦落衰败,唯有真抓实干才有走向兴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改革的浪潮滚滚袭来,对于我行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把满腔的热血和全情的精力投入到关注每一次接待客户是否使用了更加标准的手势、是否布置了更为舒适的环境、是否绽放了更为迷人的微笑、是否呈现出更为专业的营销,只有这些实实在在地做好做到位了,才能不断拓展业绩,更上一层楼,才能完成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才能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才能为员工搭建更广阔平台,才能为社会承担更全面企业责任。三从四德论…我觉得如果说金融银行业是一块战场的话,我们必须穿上风险意识的防弹衣,手持迷人微笑核武器,领会知行合一,实现实干兴行的意义。(待完善)
海峰
2014/3/26
第三篇:知行合一 演讲稿
知行合一
梁静茹唱有首歌歌里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也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看着你,而你却在看手机。在坐的正在看手机和准备开始看手机的同学们,你们觉得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当然是开家长会的时候,未来岳母站在你面前你而只能叫阿姨咯。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最缺的不是对事物认知,而是冲上去喊妈的实干精神。知道却做不到,计划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说的正是你我他这样的大学生。刚进学校的时候我们叫嚣着要在图使馆磨穿地板,一年以后我们梦想着做学霸、证霸逆袭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而大二或者大三快要结束的老腊肉们,我们还有动力吗?我们习惯于把每件事情都拖到拖无可拖的时候才去完成,我们习惯了把学习资料、把精品书籍下载在电脑的某个盘里然后不断地遗忘遗忘。
麻木造就了拖延癌的我们,我们遗忘了一个礼拜就可以将一个动作变成习惯,我们遗忘了一次壮士断腕般的行动就可以将做梦变成圆梦,我们只有漏船载酒的运气缺看不到破釜沉舟的行动。我们一直在装睡,不敢直面血淋淋的人生,装着装着就真的永远的睡着了。所以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即使不能让你妈成我妈,也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为你承包了整片鱼塘!
宗迅成 应用化学1202 12404700231
第四篇:知行合一演讲稿
知行合一
梁静茹唱有首歌歌里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也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看着你,而你却在看手机。在坐的正在看手机和准备开始看手机的同学们,你们觉得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当然是开家长会的时候,未来岳母站在你面前你而只能叫阿姨咯。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最缺的不是对事物认知,而是冲上去喊妈的实干精神。知道却做不到,计划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说的正是你我他这样的大学生。刚进学校的时候我们叫嚣着要在图使馆磨穿地板,一年以后我们梦想着做学霸、证霸逆袭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而大二或者大三快要结束的老腊肉们,我们还有动力吗?我们习惯于把每件事情都拖到拖无可拖的时候才去完成,我们习惯了把学习资料、把精品书籍下载在电脑的某个盘里然后不断地遗忘遗忘。
麻木造就了拖延癌的我们,我们遗忘了一个礼拜就可以将一个动作变成习惯,我们遗忘了一次壮士断腕般的行动就可以将做梦变成圆梦,我们只有漏船载酒的运气缺看不到破釜沉舟的行动。我们一直在装睡,不敢直面血淋淋的人生,装着装着就真的永远的睡着了。所以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即使不能让你妈成我妈,也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为你承包了整片鱼塘!宗迅成 应用化学1202 12404700231篇二:知行合一与执行力(范文参考)知行合一与执行力
早在1954年,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创立“现代管理学”之后,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它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当我第一次读到德鲁克的这一精辟见解,因感同身受而激动不已,并把自己公司的名字改为“知行合一”,因为,我认为这是管理的至高宗旨和理想境界。当今,在中国管理者的口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知易行难”,无论是tcl的李东生,还是惠普的孙振耀,他们道出了很多管理者的心声:“在企业管理中,最难的是落实到位。”这就有了畅销书《执行》、《执行力》,也就有了形形色色以“执行”与“执行力”命名的培训班、研讨会、论坛等等,不一而论。
我认为,所谓的执行,就是“由知到行”,所谓的执行力,就是“由知到行的转化能力”。而由“知”到“行”的转化,我认为可分解为“知、信、言、行”四个阶段。
知,顾名思义就是真正地了解、掌握道理,如果能够达到王阳明倡导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也就不需要后面的信、言、行了。目前心态浮躁的管理者很难做到真知、深知。信是由知到行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知行能否转化的关键,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不认可、不相信某特定理论和观点,你就不会去做。于是,作为管理者,你在分析员工执行不力的时候,考虑过他是否认可吗?如何检验他是否信呢?办法之一就是听其 “言”。让他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把某些理论、制度或观点变成自己语言,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说出来,写出来,并把它变成自己的行动计划、变成自己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去行。并且,要行,一定要达到“行之明觉精察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知易行难”的问题。由知到行比较好理解,但是,在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起居室里,我却看到了他的亲笔字:“知难行易”。他认为,行动并不难,难的是在行动中总结出经验(格物致知!),提升到理论层面。现在很多的企业家都是注重由知到行,强调执行力,很少关心由行到知。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能不能总结成企业的管理模式?能不能拷贝和复制,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不仅如此,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都这样认为,甚至他们穷其一生的精力都是为了一个“知”。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企业家们也仍然在为此苦恼,除了柳传志总结出了“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九字真言,除了张瑞敏总结了“oec管理法”、sst、sbu、人单合一,还有多少企业家能够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总结成可复制、可拷贝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理论?
如果企业要基业长青,最需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由行到知”。如何由行到知呢?简单地说,也要四个阶段:行、省、辩、知。首先要行动,实践出真知,坐而论道,空谈误国,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不去行,如何知?同时,行动中一定要“三省吾身”,通过省来悟,总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日清日高。省悟之后一定要与同事“辩”,事不辩不明,理不争不清,通过辩,求得真理,达成共识,并把这些共识形成书面的“知”,以此指导新的行动。于是,企业的管理就变成了由知到行、由行到新知、由新知到新行、新行再到新知周而复始的循环。知、行就是管理生命dna的双螺旋,管理的意义就在于知、行的不断转换、不断提升。
毛泽东在1939年说过“知行合一是一件大事。” 然而,“知者多喜于学而惮于行,行者常碌于为而讷于知;惟具使命者方能知行合一”。我们就是一个以“解决组织激励问题,帮助人发展”为使命,探究管理意义的团队,以我们对“知”“行”理解,帮助客户成功。上善者,知行合一。
摘自《光华之桥》2008年第七期(作者:德鲁克管理学院 合作伙伴 郭弘波)篇三:知行合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行合一。《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给我的感觉是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大致讲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而“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这“余力学文”中的第一句,给我的感触更是尤为深刻,我“知行合一”的观点便是以此句为灵感,而引发的一些感想。
我所说的知行合一,展开来讲就是:既要认识规则,同时又要按照规则的要求去做。其实这个看似极其简单的道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举个身边随处可见的例子,在咱们国家“红灯停、绿灯行”这条交通规则,每个司机甚至每个行人都知道,但没有闯过红灯的司机有几个?没有闯过红灯的行人又有几个?知道规则,却不好好遵守,忍不住要去打破它,这往往也注定了一些人的失败。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皆是才有余而德不足。所以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应当遵守规则,锻炼自我的心性,先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人,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自我走上成功之路。在座的各位领导就是咱们的榜样,权力虽不及“发改委的刘铁男”,财力也不及“铁道部的刘志军”,但却是以德立身,呕心沥血,领着汤阴质检在光明的道路上,全心全意,服务大众。
但仅仅是遵守规则,却又不能全部诠释“余力学文”对我们的教导,因为如果我们只是老老实实的去遵守规则,墨守陈规,整个社会 必定会停滞不前。我们必须进一步的去开拓、去创新,才会有新的机遇、新的发展。认识规则,遵守规则,并在遵守规则中发现它的不足之处,而进一步去完善约束我们的规则,这才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准则。以咱们局的工作来说,如果我们只是每年躺在前一年的成绩上不去提高自己的实力,我们必定要落后。我们只有在保住以往的佳绩上再创辉煌,才能使咱们局有更多的能力去服务企业、服务大众。幸运的是,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远的不说,就拿我进到单位后接触到的工作来说,以往聚乙烯板材的检测只是县级水准,但是咱们局立足长远发展,几年来全局上下一条心,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心血,硬是将这一单个项目一步步建设成“河南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检验中心”,服务范围与层次一下提高了两个档次。还有我不是很了解的计量建标,等等一些开拓的新资质、新能力、新业务,都彰显了咱们汤阴质检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开拓创新,不断强大。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我们以此书内容为依据,约束自己、修心养性,必定可以使我们的工作、生活,更进一步,锦上添花。让我们在《弟子规》的指导下,新领导的带领下,来年再创佳绩,铸就新的辉煌。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篇四:知行合一-演讲稿
知行合一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又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还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更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亲爱的你觉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呢? 我觉得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是说到与做到的距离,是承诺与履行的距离。作为建设银行的员工,它的繁荣兴旺离不开我们的勤劳实干,而勤劳实干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那么知行合一是什么呢?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明阳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决定行,行落实知,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行合一的意思是知和行根本就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东西。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说的可能有点绕,举个例子,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不管是古代的六礼、七出、三不去,抑或是略显糟粕的三从四德还是现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无不教导着礼怎样做,耳濡目染众人多少都知道一点,可这些意识存在于脑海里就算懂礼了吗?反之那些每天能做到却不知道算做礼的范畴是不是又算不懂礼呢?答案是否定的,当你认知了礼,你就必然会去做到,你若只停留于嘴口之间,便不算真的认知了礼。
王阳明所谓的 “知行合一”,最开始是停留在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方面,是要使良知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他的这一理论对于对于当下我们实际工作、对于我行发展又有怎样的借鉴呢?(我觉得要做到两点:)
坚持知行合一,贵在落实。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空谈费事,实干兴行”,似赵括纸上谈兵只能沦落衰败,唯有真抓实干才有走向兴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改革的浪潮滚滚袭来,对于我行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把满腔的热血和全情的精力投入到关注每一次接待客户是否使用了更加标准的手势、是否布置了更为舒适的环境、是否绽放了更为迷人的微笑、是否呈现出更为专业的营销,只有这些实实在在地做好做到位了,才能不断拓展业绩,更上一层楼,才能完成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才能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才能为员工搭建更广阔平台,才能为社会承担更全面企业责任。
三从四德论„我觉得如果说金融银行业是一块战场的话,我们必须穿上风险意识的防弹衣,手持迷人微笑核武器,领会知行合一,实现实干兴行的意义。(待完善)海峰 2014/3/26篇五:12月国旗下讲话稿:知行合一 12月国旗下讲话稿:知行合一
大家好:
我们说“知行合一”,知,就是知识、思想;行,就是实践、行动,就是落实。人的力量,来自于知识与行动的统一。要知道,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外,最重要的工作是实践,是把思想知识应用于行动中,将问题与实际联系起来。我们的知识与实践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只知知识而不付诸实践,一切只是空谈,我想没有一个人想成为第二个马谡损兵折将。同样,只有鲁莽的行动也结不出成功的果实,唯有“知行合一”才能收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才能将我们的知识思想应用于实际当中,真正地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成。我们学习知识最终是为了创造财富,创造我们不一样的未来,收获知识与思想的硕果,这就需要我们做到“知行合一”,把己之所学和想法创意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才能在实践中有方向,使我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我们的实践有知识的指导,有思想的来源,才能够得到成功;有知识的充实才能使我们的实践更加的丰富多彩,才能使我们的实践更加有意义,实现我们的目的和期望。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地提高我们自己的综合素质,使我们锻炼成真正的优秀青年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也必须做到知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社会实践真正地统一起来。
第五篇:知行合一演讲稿
知行合一
两年前我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着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这是我的认知。两年之后,我来到了这里,有知就应该有行,我出发了,开始从前台接待员做起,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人而前行。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决定路途,敢想敢拼,有知有行才能赢。今天的主题——知行合一,就是我奋斗路上最好的的一次壮行。
有人说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是啊,知道到做到之间还有很大的鸿沟,而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知道又做到,知善而行善,此乃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在五百多年前提出的。那何为“知行合一”?知就是认知与良知,行就是实践与行动,知是行的出发点,行是知的落脚点,知可以让行更远,行可以让知更深,两者相互依存,就是知行合一。那么在人生路途中的你,知道又做到了吗?
知行合一的第一层次就是要“知”。很多时候我们做同样一件事情花费同样的时间和努力,但最后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而这种区别就在于知与不知。比如我刚开始工作时,面对客人不好的态度,甚至蛮不讲理时,由于认知不足,常常会因气馁造成即使做太多还是无法让客户十分的满意。后来,我通过看相关书籍,并积极参加酒店的培训活动,真正掌握了与客户良好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现在就能够灵活应对客人的各种问题,保证客人对酒店的满意度,这就是知的力量。李尚龙书中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那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所以,身为酒店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去探索去学习,在平日里多读一些相关书籍,多学一些相关理论,多调研一些其他酒店的特色优势与经验,在学习中求认知,在反思中求良知,在实践中求真知,掌握更多的服务方法与技巧,才能让宾客更满意,让蒸蒸日上的西美更兴荣。
知行合一的第二层次就是要“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轻松接触到大量的微课、方法或学习资料,但是这些信息真正能影响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则非常有限。很多信息和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要做到就非常难,正所谓知易行难。比如客人退房后如果遇到丢落东西,我们前台与客房应该耐心安抚客人情绪并帮客人去找,帮客人邮寄,但很多时候由于缺乏耐心,亦推卸责任,亦偷懒拖延,知道做不到,导致酒店失去忠诚的客户。又如每当我
在接待早到的客人时,心理也明白应尽快协调客人入住休息,但有时仍会因为懒惰、麻烦等原因不想办理,这时知行合一的思想品质就会督促鼓励为知道就应做到,因为那些真正优秀的人,认定目标后,从不推脱,而是努力地去实现它。那么如何才能知道后又做到呢?享誉全球的管理学大师肯.布兰佳在其书《知道做到》中给出的答案就两个字“重复”。我们虽不是圣人,但可吾日三醒吾身,不同的时间段内都重复知行合一良好的品质。
知行合一的第三层次就是要做好“一”。我觉得有知不难,有行亦不难,难就难在这个一字,从一而终的一。试问赵括纸上谈兵,终究兵败长平;项羽力拔山兮,却于乌江自刎,这是为什么?答案就是知行不一。我们不缺乏头上思想的闪光,也不缺乏脚下前行的冲动,但真正难能可贵的,是一直坚挺的头颅,和脚下一路无悔的脚步。有如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如果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仍不成功后选择不再行动,或者每次失败后不再深思研究寻真知,那就是空想不干或者苦干不思,电灯或许仍是一个泡影。而对应到我们的酒店管理亦如此,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文化做指导,或者空有服务理念与口号而不贯彻落实,那么酒店就很难取得更大突破。而只有将科学的理念真正贯彻落实,酒店才能更加兴荣,不是吗?所以,我们每个人也应在自身的岗位上,在求知中敢行动,在行动中寻真知,真正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
比尔盖茨能够意识到计算机行业的庞大市场,并敢于从哈佛辍学,才得以创建微软帝国;马云能够意识到电子商务的前景,并能在挫折中不断前行,最终创建了淘宝与阿里。任正非能够意识到芯片依赖的弊端,并能决心自主研发麒麟芯片,才能使华为成为手机神话。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知行合一的必然结果。今天的舞台,我们要有勇气喊出我们心中的理想,更要有勇气去做行动的巨人。我们虽然只是大千世界的普通凡人,但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要有正确的认知,并敢于去兑现豪言,去践行壮语,去砥砺前行。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知行合一,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