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代我们如何做父母(张晓丽讲稿)
新时代我们如何做父母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一个人可以不是记者,可以不是工程师,可以不是将军„„但是,如果不出意外,他将来要成为一个父亲,她要成为一个母亲,在我们的职业生涯里,任何工作都可以随时辞去,而父母这个“职业”,我们却是不可以随便辞去的,因为这是责任,这是义务,这是我们一生最值得骄傲的“职业”。
前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重要作用。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家庭教育的社会背景:
1、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教育多子女的经验丰富,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匮乏。
比如,过去 有一家弟兄七个,家境贫寒,一件衣服缝缝补补要穿七、八个人,父母传给老大,老大传给老二,……大小补丁几十个,成了真正的百家衣。
五、六个人睡一个土台炕,一条破苇席,大窟窿、小眼睛,从小到大,孩子们不知褥子、床单为何物。常常是一块红薯一顿饭,吃一碗糊涂面条算是改善生活。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个个孩子知道孝顺父母,心存感恩,责任心也特别强。父母把老大媳妇娶回家后,定了一条家规:老大负责给老二盖房、娶媳妇,老二负责给老三安排住处、成家,以此类推。孩子们人人尽职尽责,毫无怨言,一家人恩爱和睦,其乐融融。正应了那句古话:国难见忠臣,家贫出孝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大多数家庭独生子女。孩子比以前少了,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说他们比上一代家长累多了、操心多了。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的孩子是宝贝疙瘩一个,举到头顶怕摔着,放在地上怕踩着。溺爱现象很严重,曾国藩说:“儿女愈贱,愈易长大;看的愈娇,愈难成器。”溺爱等于虐待,溺爱孩子等于毁灭孩子,溺爱孩子等于送给了孩子两件非常可怕的礼物——自私和任性。
2、过去,我们有教育穷孩子的经验,现在我们教育富孩子的经验匮乏。自改革开放以来,短短二十多年人均收入增加了数十倍,富的速度特别快,富得令我们猝不及防。过去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粗茶淡饭,狼吞虎咽。现在的孩子是名牌服饰、高档消费,山珍海味、营养搭配,孩子们却认为是天经地义,享受起来心安理得。
有个高一男孩,真可谓是高消费一族。MP4、进口手机等现代装备应有尽有;从上到下一身名牌,非专卖店的服饰不穿,国产的东西一概不要;每个星期天是他最惬意的时候,他要到发廊做一次发型,爸妈还要带他到酒店搓一顿。
有一次,他要买一双运动鞋,妈妈把他带到“安踏”鞋店。妈妈说:“„安踏‟鞋不错,是国产品牌中上档次的。”男孩说:“我才不穿这种破鞋呢!”妈妈说:“今天带的钱不多,买一双先穿着。”男孩把眼一瞪:“好你一个守财奴,连自己儿子花钱都不舍得,你算什么母亲?”妈妈含泪回家取来钱,陪儿子进了专卖店,花1200元买了双德国产阿迪达斯运动鞋。
花钱是会上瘾的,享受也会成为习惯。这个孩子天天挖空心思考虑着怎么消费、如何享受。他对学习一点不感兴趣,因为学习是要吃苦的。据学校政教处的老师讲,他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消费水平第一,成绩倒数第一。
我们富裕了,我们为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但如何培养富裕家庭的孩子,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就是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这样无形之中就把孩子拖进了享受的旋涡,有意无意剥夺了孩子磨练意志的机会和自立自强的权利。他们并不知道:物质享受和精神成长是成反比的。青少年时代没有吃苦的经历是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丰裕的物质、过度的享受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是罪恶,是灾难,更是地狱!
3、孩子们面临重重压力,来自家庭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社会压力,使孩子们不堪重负。
先讲家庭的压力。现在的家庭结构大多是4∶2∶1模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父母没有上过大学的遗憾要通过孩子来弥补,父母没有实现的梦想要靠孩子来实现。长辈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特别迫切,故而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孩子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家长眼里,家的兴衰全系于孩子一身。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几近疯狂,要求孩子每次考95分以上,要求孩子班上第一名、学校第一名,考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等等,对孩子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降,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讥笑挖苦,重则棍棒相加。
石家庄一个处级干部,从小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放学要按时回家,不准交朋友,节假日不准外出,不准看电视,不准看课外书。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全然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要求孩子学一大堆特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孩子如一台机器,在父母的操纵下高速运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有一天父亲强制孩子补课时,孩子终于爆发了,十七岁上高一的儿子向父亲举起了菜刀。此时此刻,这位父亲才有所惊醒。
再讲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大家知道,一切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学校完全以升学率来考评老师,老师也以学习成绩优劣来评判学生。“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很多老师都是在教书,而把育人这个头等大事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可是,孩子进了好班就算成功了吗?孩子进了重点高中就成功了吗?有的家长说孩子只要上了好大学,获得一张文凭,就算成功了,只要有了文凭便有了找工作的通行证。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拥有文凭而呆在家中的大有人在。文凭只是敲门砖,本事才是铁饭碗。据专家预测,近几年大学生90%的就业机会集中在不足50人的小企业或者自谋生路自主创业上,很大一部分学生将走一条自主择业向自主创业转化之路。但是,他们具备了这种自我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了吗?于是,一部分大学生迷茫了,家长彷徨了,社会震惊了!
4、孩子们缺少强有力的德育支撑。我们的经济确实发展了,但我们的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孩子们的道德品质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还处于非常薄弱的环节,孩子们没有强有力的理想信念支撑。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人生目标。我问一些中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孩子摇摇头。有的孩子说:“从来没想过。” 没有人生目标的孩子等于在戈壁滩或大草原上漫无目的的奔跑。假如有人问:“孩子,你往哪里去?”“我不知道啊。”试想:一个不知道自己要往何处去的孩子在现实中能做什么?故而,追星的,早恋的,痴迷网络的,等等,乌七八糟的问题都出来了。
有一个十八岁的孩子,高二辍学在家,每天上网十几个小时。父母劝说他上学或打工,他振振有词:“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追求快乐吗?上网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人生苦短,我才不那么傻呢,我不能委屈自己。” 周口有一对孪生姐妹,二十二岁了,不找工作,不做家务,疯狂地玩网络游戏——劲舞团。她说:“我们中专的同学好多都是这样,并没有考虑那么远,都比较现实,都是及时行乐,得过且过。就连我爸妈都迷茫困惑,他们也没有人生目标,他们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麻将桌、酒桌上度过的。”一语点破了问题的实质。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大,“父母素质决定孩子命运”真是至理名言啊!
综上所述,我们是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新一代家长,历史赋予我们最伟大的使命,我们面临的是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我们面对的是闻所未闻的新问题。“不改变自己的观念,就等于自我抛弃”,现代家庭教育给各位家长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现在我们应该反思、反思、再反思,该怎么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形式、新的孩子,教育出符合将来需要的人才;
现在我们应该矫正、矫正、再矫正,不断的调整我们前进的方向。因为这是个社会转型期,峰回路转,必须不断的调整方向;
现在我们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21世纪是学习型世纪,需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不断的面对新情况,要不断的用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孩子是家庭的最大财富,教育孩子是家庭最大的事情。任何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教育孩子不成功,标志着一个家庭全盘皆输。
那么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做个好父母,下面几个观点和大家分享,与大家共勉:
〈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二〉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三〉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四〉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五〉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六〉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可以说,推动世界的手,是父母摇摇篮的手,我们为人父母可以不是天才,但我们努力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愿每个孩子都拥有好父母,每个父母都培养出好孩子!
张晓丽
2011-10-26
第二篇:美术随笔—张晓丽2篇
美术随笔
(一)张晓丽
这学期我还是任教一二年级和五年级的美术,由于这三个年级断的孩子年龄和成长经历、知识层面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也自然不同,因此我课下总结了一下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一、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低年级学生由于从松散的幼儿园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作息制度,使得有的学生不适应。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教学也就有序的多。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这学期,无论是一二年级或是五年级,技能训练比较多,如布贴画、纸塑动物、剪纸、橡皮泥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总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娱乐。
美术随笔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上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比如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呢?
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想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他们更加完善。
第三篇:学习张晓丽师德心得
张丽莉老师的故事
本片作为一部政治电影,并不枯燥枯燥乏味,非常生活化,接地气。以张丽莉老师的日常生活为原型,能看出她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用爱心育人的感人故事。真实地还原了张丽莉老师忠于教育事业这个最美女教师形象。
张丽莉老师是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那年春天,在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因司机教师疲劳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撞向学生,本可以躲开的张丽莉老师却一把救起学生,刹那间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受伤,造成双腿截肢。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我,为师者,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舍己救人的精神着实令我感到震撼。
张丽莉老师富有强烈的师德责任感,把学生时刻放在自己的心中,学习中关心同学,生活上爱护同学,情操高尚。而且张丽莉老师的故事并不过分夸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好家庭,不仅是一个好教师还是一个好妻子,好女儿,好媳妇,更会是一个好妈妈。
这样的师德表率,值得我们敬佩,但是我想,其实各个行业都需要品德高尚,如果大货车司机能够坚持不疲劳驾驶,也许这样的悲剧会更少一些,各自坚守自己的品德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
最后,希望张丽莉老师幸福。
第四篇:英语国培张晓丽
“国培计划(2015)”中小学英语培训总结
圪廖完全小学 张晓丽 2015年11月9日,来自山西省和甘肃省的部分教学点和村小的200名中小学英语一线教师相聚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国培计划英语教师培训。我作为国培班的学员,深感荣幸,在这里感谢国家教育部,感谢北外各级领导为我们做的精心安排,以及各位教授、专家的精彩讲座。暮然回首,身后留下一串或深或浅的成长足迹„„十天的培训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沉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本届小学英语国培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讲座,有团队拓展训练,有班级自己的互动QQ群交流平台,有学员的各种精彩文章作业,有专家和学员精彩的互动点评,更有亲临学校观摩活动。专家教授们用他们质朴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来点亮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每次听完讲座,都坐如春风,如沐春雨,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剖析出我们课堂中许多不足之处。这些理论知识正是我们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践的依据。下面我就各位专家讲座以及我们学员的下校考查的一些心得体会略谈一下:
一、在培训学习的第一天,举行开学典礼之后,我们就听了北外教育学院徐浩教授《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构成·问题与建议》的精彩讲座。徐浩老师的讲座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教孩子们学英语,更要为孩子终身学习英语打好基础。作一个自信的教师,作一个专业化的教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出努力。后来,徐浩老师还做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多元目标设计》的讲座。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了我们小学英语平时所说的阅读课教学其实准确的说就是阅读活动教学,培养的任然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时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享受阅读的过程,进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真正达到自主阅读,以读促学的目标。因此,我建议学校应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英语绘本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英语语感与英语思维。
二、在培训中,有一项是团队拓展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我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我们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应让学生体验到这种合作的快乐,小组活动才能更有效。教师有团队合作精神,整个教育事业才有生机。
三、关于杨丽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讲座,我更是学会了制作一些简单易学对教学有用的课件。以前在制作课件时,词汇总是伴随着一些图片去教学,原来有些单词自己就能很好地诠释单词的含义,如walk(走)这个单词,可以让w、a、l、k这四个字母走动起来,很形象而且生动地解释了这个词的含义。
四、下校考查中,我荣幸地听了北京海淀区实验小学和理工大学附小四位老师的做课。四位老师扎实的语言功底,完美的教学设计让在场的每位老师都为之喝彩。无一不体现素质教育的渗透。这对于我们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更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持全英教学,说一口标准的英语更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在每天的教学设计时,更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自然过渡,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评价,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五、《关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赵冬云老师指出,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基础是听说,在大量的听、说练习之后,才能进行读写的有效教学。我坚持基础是听说,就要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基础,有的放矢地教一些发音规律,让学生明白单词为什么这样读,明白了语言发音来源,才能更标准的听和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让学生在语言输入中,体会学英语的乐趣。
六、小学英语课堂,可以说是游戏式课堂。马荣花老师对此做了精彩的讲授。不要抱怨学生总是记不住你教的单词,而是你没有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在玩中学,在情境中学,多次复现单词学生会记得很容易。这里的多次复现不是指教师多次同一方法重复,而是要给学生多种新鲜的记忆方式,游戏方式去复现。掌握学生的记忆规律,及时进行有效复习,就不怕学生学不会,记不住。
七、关于当下流行的模式课堂,专家也与老师们做了研讨。马荣花老师指出:不要一味地去总结所谓的课堂模式,只要是对学生学习有效的课堂模式就是好的课堂模式。我所认识的英语课堂模式一定不要是华而不实的,有的老师上课一节课轰轰烈烈,课件新花样很多,但是终究评价课堂的标准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会运用所学知识。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还是会继续关注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八、在微格课展示中,我们各位学员看到了自己和名校教师的差距,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应该审时度势,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从不断的学习中吸取营养,充实知识,提高本领,胜任工作。
总之,此次国培切切实实地让我提升,在反思中成长。教师要做的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透彻地分析好教材,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出好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知识专业素养,真正努力成为一个授人以“渔”的教师。
第五篇:2012年12月 张晓丽 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众意路小学
张晓丽
记得聆听过一场名为“打造班主任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的研讨会。其中来自重庆市凤鸣山中学的龚雄飞教授的讲座给我带来了深深地震撼,我顿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何等的重要。
这一学期,我所带领的是四六班。学期初,我就告诉自己:我希望这一群孩子和我接下来的相处是快乐的、是有收获的。接下来的每一天,怀着一颗爱教育、爱孩子的心用心的对待每时每刻。现将我近几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管理常抓不懈,人人争做班级小主人
这个班我从二年级带他们,今年已经是第三年,很多习惯孩子们已经基本养成,大部分孩子也有了较强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心。这一学期只设立了班长一个职务,全权负责班里的各项事务。但是这样并不是说班长就可以专权,恰恰相反,更多同学融入了班级管理的大军。座位每周S型调换,坐在每一大组第一排右边的同学就是当周负责收发作业的大组长,坐在每一大组第一排左边的同学就是当周负责桌椅摆放和监督的班级管理员。关于值日:每天第一个走进教室的同学就是当天的总指挥,把接下来陆续走进教室的孩子进行合理的分工,扫地的、拖地的、擦门窗黑板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这样一来避免了像往年那样“苦苦”等待值日生。后来我发现这样也有弊端,因为似乎总是那几个孩子来得较早。于是,我就利用班队会大力表扬这些默默为班级付出的孩子,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真的很在意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于是,每天的值日,我看到了不同的面孔。孩子们没有谁因为怕值日而刻意晚来,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着一颗热爱集体的心。久而久之,形成了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班级管理,越来越多的孩子责任心越来越强。从开学到现在,每一周孩子们都用自己的努力荣获文明班级的流动红旗,看着每一周孩子们开心的表情我也很开心。
二、学校活动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增强班级凝聚力
两届的合唱比赛,我们班级成绩均不理想,我已经隐约感觉到孩子们的自卑心理,他们对学校的活动似乎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作为班主任,我也很难过。在本学期的运动会之前,我利用中队会给孩子们鼓劲。根据运动会的项目,事先利用班队课及课余时间为他们逐个考核,考核合格者再进行角逐,优胜者代表班级参加比赛。结果,我班赢得了综合积分第一名、最佳通讯奖、文明组织奖、列队体操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孩子们开心和欢呼的同时,我更欣慰的是,自信已经悄悄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刚刚过去的“小桔灯”作文赛,我也鼓励孩子们积极参赛,有24位同学都写出了很优秀的作品。即将开始的“众意杯达人秀”,我也正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三、协调各科平衡,团结协作科任教师
马校长始终倡导学校无主副科之分。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骨心,不让学生重主科、轻小科,尊重主科教师,无视小科教师,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一平衡工作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会经常和班级的科任老师沟通,了解孩子们的情况。也会私下里和孩子们聊天,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终让孩子们尊重各科老师,让每一个老师乐意走进我们的教室。
班主任工作日复一日,常做常新,我从以上三个方面对自己这几个月的班主任工作做一总结。最后我把这样一段话送给自己:
教育究竟是怎样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魔鬼和天使?我们的教育在儿童的身前身后堆砌起一垛垛知识的铁墙,在这样的铁墙里,儿童抬头便只能看到高墙四角的灰暗的天空。在失去人性的阳光雨露的关怀下,他们像秋天的葫芦一天天萎缩,渐渐地失去了他们最可宝贵的顽劣和真纯„„我们可能造就一批老态龙钟的博士,但却失去了一大批鲜活本真的生命。
这是我不想看到的教育状况。作为四六班的班主任,我希望四六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
2012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