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建设我国网络强国
论建设我国网络强国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的诞生,给人类发展带来新机遇,给社会发展带来新课题,也给国际治理带来新挑战。网络建设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网络建设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于我们国家而言,创新驱动始终与‚网络强国建设‛紧密相连。要想增强国家的网络竞争力,须以创新为驱动先锋,引领网络事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强国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建设方面具有许多的优势,同时建设我国的网络强国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难点。
一、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潜在的优势
首先,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可以通过模仿和引进,节省网络强国中新技术的开发成本。我国作为网络建设的后发国家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可以省掉许多研究开发的环节直接进行模仿创新,可以只支付比研究开发成本少得多的费用,将先发国家已创造出来的科技成果和产品直接引进或拿来为己所用。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研究开发成本,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
其次,分享网络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借鉴网络制度的创新经验和成果。网络发达国家经过大量投入和长期艰苦摸索形成的知识和技术不可能都以专利形式保护起来,大部分都会很快公之于众,在信息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同时网络发达国家形成比较合理的现存制度往往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付出了许多代价。而我国作为后发国家可直接吸收其进行制度探索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少走弯路‛,可以直接借鉴其他国家已创造的好的制度成果,可以节约制度创建或创新的时间,可以降低制度创新的实验成本和风险成本。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引起的社会生产力结构的迅速变化,能进一步推进网络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财力物力上具备后天的优势,能够为网络发展提供优越的物质保障。据CNNIC发布的报告,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0%;手机用户超过12亿,国内域名总数1844万个,网站近400万家,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3家。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全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8%,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
此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基于网络强国发展的需要,国家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2015年10月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与‚互联网+‛行动计划。这通过规划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网络强国的主要指标与建设途径。2016年4月19日总书记与多名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专家学者举行座谈。在座谈会上,习近平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就在一个多月前的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总书记主持学习时,提出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二、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存在的难点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还隐藏着诸多极为艰巨的网络治理难题。如规则秩序的欠缺、管理法律制度的匮乏、技术手段的滞后,使得虚假信息、淫秽色情、暴力凶杀、谣言蜚语等网络乱象层出不穷,不仅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安宁,更冲击了国家的网络安全,依法整顿互联网,还它一片晴朗,是所有理性网民的共同心声。
其次,中国网络核心技术能力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网络安全保障任务艰巨。一方面,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起步较晚,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西方技术,没能形成完备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产业优势,通过研发和定制各种网络攻击武器实现网络监控、网络攻击和网络威慑。试想,如果在核心技术无法自主可控的情况下,我们所建的网必然是‚没有防范的网‛,是易窥视和易被打击的‚玻璃网‛,加之我国网民个人信息素养发育的不够成熟,我国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政府无不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欺诈、泄露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之中,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仅就网站来看,2013年,我国被篡改的中国网站数量为24034个,较2012年增长了46.7%;被植入网站后门的中国网站高达76160个,其中政府网站有2425个。面对国家网络安全、网络经济安全、网络社会安全以及个人隐私权保护等如此广泛的信息安全威胁,我们尚没有形成足够的安全保障手段和能力。
同时,与美国那样的互联网强国相比,无论在信息化基础、核心技术、产业化程度,还是在人才培养储备、资金投入、应用手段等多个方面,我们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以信息化驱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不同地区间‘数字鸿沟’及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同时,中国面临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日益复杂和多元。中国目前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
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各个领域,不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变化,而且已经直接影响到国家、区域和全球竞争力,将维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更凸显出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建设网络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第二篇: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积极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历史赋予我国理论工作者尤其是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是我国理论工作者尤其是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一、建设文化强国是繁荣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
任何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和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只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建国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当前,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国际矛盾在文化上的体现与挑战,我们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这对于我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绝不是说文化仅仅反映经济和政治要求而不存在于整体之中。社会各种要素是相互渗透的,经济和政治中有文化,文化中也有经济和政治。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之所以重要,正在于它不是外在而是内在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之中。在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政治文化观念的日臻成熟,也将成为我国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的重要保证。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软实力,可作为软实力的文化要真正发挥作用,并不完全取决于文
化本身的价值,而往往是由一个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中国文化数千年凝结的人文价值,赋予了其难以抗拒的魅力,中国文化的经典曾远播西方并受到赞美,中国商品已走向世界,中国文化也正在走向世界,但是我们不能以经济发展取代文化建设,我们要大力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文化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或许有人会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软实力不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难以走出国门,因为它是意识形态而非文化。这是一种错误观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然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在国内,它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成为凝聚各个民族团结的向心力;在国际上它反对文化冲突论,倡导文化友好交往和文化相互借鉴,有利于国际和谐关系的建立和世界多样性文化的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成就,以及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凝结的先进文化内涵,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与霸权主义的硬实力相结合的另一种性质的软实力,这是一种海纳百川、和而不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又极具包容性的文化软实力。
在理解软实力时,应该区分文化与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文化的传播,往往是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提高,给交流双方的文化发展都带来好处。核心价值则不同,真正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是它的核心价值或者所谓的普世价值,即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等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
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它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应该向全世界介绍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反映的是我们民族辉煌的历史,并不等于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在当今世界,如果社会主义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没有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只是单纯依靠传统文化,是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掌控话语权的。苏联解体的教训证明,不管俄罗斯文化曾经如何优秀,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创立先进文化,同样不会有文化话语权,同样会在激烈的世界文化竞争中被打败。因此,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中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西方优秀文化为借鉴,建立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先进性的文化体系。
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建设文化强国,保障文化安全并不是拒绝文化交流。文化安全与文化交流不是对立的。以为强调文化安全就会妨碍甚至拒斥文化交流,而要文化交流就不能强调文化安全,这种说法表面有理,但在经济全球化和西方强势霸权的政治格局下,是一种似是而非的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容易为在文化交流掩盖下的文化入侵作辩护。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是全球化背景下要面对的新的文化挑战,如果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如果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领域中失去自己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我们就很难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不能仅仅是消极防御,而应加强文化自觉和自信,积极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增进世界文化交流。
四、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如果把文化生产全部推向市场,势必会降低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和减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这会导致全国不少低收入人群不能享受较好的文化消费和教育,因此不利于全民族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强国的建设;另一方面,如果文化生产完全由国家包办,不能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来发展文化产业,那么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中,我们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会处于劣势地位。另外,由于国家的财力和人力有限,一切由国家包办的做法势必会阻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得全体人民无法享受到高水平的文化消费。因此,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积极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都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共同任务,尽管二者在体制上不同,但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工作者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杜绝文化“自残”行为。
当然,我们强调文化产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针对经营方针和经营者的思想观念说的,并不是说文化产品都是“硬邦邦”的意识形态话语,因此,文化创意具有重要意义。是否能够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同时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衡量文化产业经营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文化创新水平的重要尺度。
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性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非常及时,意义极其重大。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不是一句复古的口号,不是在文化上要回到古代,恢复汉唐衣冠和古礼古风,而是要重新确立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引领社会思潮,推动当代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可以肯定,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同时一定是卓越的文化人物大量涌现的时代,也是文化领域群星璀璨的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4]论语·金刚经·道德经[Z].北京:中华书局,2009.[5]刘见林,金龙鱼.约瑟夫·奈与“软实力”[J].信息空间,2004(08).[6]刘跃进主编.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
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
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1
在建设网络强国的进程中,我积极投身于网络安全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网络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网络安全是一个复杂而且不断变化的领域,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断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研究成果,参加各种网络安全竞赛和培训,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学习的平台拓宽视野。同时,我也加强与专业人士和同行的交流,通过讨论和分享经验,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能力。
其次,个人的自律和责任心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方面。在网络安全领域,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在使用网络时注意个人隐私和信息的保护,积极加强密码管理和防范网络诈骗。我意识到个人的.行为和言论对整个社会网络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我努力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不参与传播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行为,积极举报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最后,我认识到网络强国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网络强国不能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因此,我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传递网络安全知识和技巧,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风险意识。我也关注并参与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支持公共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为网络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建设网络强国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任务,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网络安全能力,为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2
近年来,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个人民群众,我深感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石。无论是网络速度、网络安全还是网络覆盖范围,都需要有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作为个人,我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优质网络服务,积极使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世界中畅通无阻地获取信息和知识。
其次,建设网络强国需要提高网络素质和安全意识。网络强国不仅仅是指网络技术的先进程度,更重要的是网络使用者的素质和安全意识。个人应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学会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和不实信息。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链接。
再次,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发展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未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和个人就业创业都具有重要作用。我要积极参与网络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个人能力的最大化。同时,要关注网络创新和科技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为国家的网络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是网络强国建设的软实力,能够影响和塑造国家和个人形象。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遵守网络规范,不参与网络暴力和谣言传播,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总之,建设网络强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国家和个人共同努力。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会积极投身到网络强国建设中,努力提高自身网络素质和安全意识,积极参与网络经济,倡导健康网络文化,为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努力奋斗。
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3
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我对建设网络强国有着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个人,我认为建设网络强国首先需要具备正确的网络素养。在网络时代,掌握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和安全防范意识,不仅对个人而言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也是对整个网络环境的负责。我们应该学会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不传播违法信息,不散布谣言,不进行网络欺诈等行为。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发表合理的言论,尊重他人的权益,提升自己的网络素质。
其次,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公共事务,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参与网络舆论监督,对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进行监督和指正,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我们可以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可以参与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再次,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安全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石,我们应该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环境的'稳定和安全。我们个人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留意网络欺诈和网络攻击,避免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
最后,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加强网络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的网络素养。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我们也应该提供更多的网络技术培训机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技能水平,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网络建设中来。
总之,建设网络强国是一个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提高个人的网络素养,积极参与网络公共事务,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加强网络教育和培训,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繁荣的网络强国。
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4
近年来,网络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名年轻人,我认为建设网络强国是我国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每个个人应尽的责任。
首先,建设网络强国是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获取信息、交流和开展工作。只有建设网络强国,我们才能跟上世界科技的步伐,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其次,建设网络强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它能够促进信息流通,拓宽市场空间,推动创新创业。通过建设网络强国,我们可以培养更多的网络科技人才,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
此外,建设网络强国也有助于加强社会治理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网络平台可以提供更多便利的公共服务,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政务等。通过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管理效率,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对于个人而言,要积极参与建设网络强国。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保护,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同时,要学习网络科技知识,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以便能更好地使用网络资源、参与网络活动。另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网络社会的建设,如开展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共同维护网络生态环境。
建设网络强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我坚信,只要每个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一个安全、繁荣、开放的网络强国。
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5
励和支持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进行技术研究和探索,不断推动网络技术的前进。
其次,建设网络强国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每个国家都需要重视。为了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网络安全技术和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网络安全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第三,建设网络强国需要提升网络文化软实力。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播着各种信息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培养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倡文明用网,倡导正能量,抵制网络暴力和恶意言论,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最后,建设网络强国还需要提升广大民众的网络素养。网络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具有重要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人们的网络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技能和认知水平,让更多的人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与到网络强国的建设中来。
总之,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仅是政府的一项任务,更需要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推动网络技术创新,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提升网络文化软实力和网络素养,我们将能够建设一个真正强大的网络强国。
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6
建设网络强国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作为一名普通的网民,我也深感网络强国建设对每个人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从网络强国建设中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网络强国建设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我国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力支持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在网络强国建设中,我国加大了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推动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这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其次,网络强国建设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品质。在网络强国建设的推动下,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不断改善。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购物、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方式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强国建设还提升了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自身能力。通过网络,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知识资讯,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变得更加容易。网络强国建设的红利让个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竞争力。
最后,网络强国建设加强了我国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能力。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强国建设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加强对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等行为的打击,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这不仅保护了国家和个人的信息安全,也提高了个人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综上所述,网络强国建设对每个个人都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网络强国建设,我国的数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个人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网络安全也得到了保障。作为一名普通网民,我将积极参与到网络强国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7
建设网络强国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对于个人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长期参与网络建设和安全工作的过程中,我有一些个人心得和体会,现分享如下:
首先,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网络强国建设的参与者,个人需要时刻保持对网络安全的高度警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对整个网络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使用网络的时候,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应自觉遵循网络道德规范,积极传播健康、正能量的信息,严禁传播谣言和违法信息。只有每个个人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网络责任,网络强国才能够真正实现。
其次,个人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个人,我们应当时刻关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识,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提高辨别网络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密码安全的重视,定期更改密码,设置强密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只有个人保持高度警惕,网络安全才能够得到有效维护。
再次,个人应积极参与网络技术创新。网络强国建设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个人,我们应当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积极参与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有了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网络领域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最后,个人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网络强国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推进。作为个人,我们应当重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积极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进程。只有团结一致,形成合力,网络强国的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
总之,建设网络强国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个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我相信,只要每个个人都能够深刻认识到个人责任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网络强国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第四篇: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6年工作,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动员全系统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创新进取,促进工业通信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
一、2016年工作
2016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全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发作为,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约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约5.3%;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3%和5.1%,?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5 %,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超过40%。
(一)多措并举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狠抓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重点工作落实,研究提出50多项政策措施建议并推动出台实施,推动出台了石化、机械、船舶、纺织等行业脱困发展行动方案,加强对地方稳增长工作的督促指导。着力稳定有效投资,通过技改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6万亿元。推动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和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带动作用和放大效应进一步增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实体基金投入运营。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近145亿元。产融合作稳步推进,推动金融机构为制造企业发放贷款超过6000亿元,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达到30个。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推动出台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汽车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快速增长,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0.2万辆,同比增长60.4%,位列全球第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出台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取消、减免行政收费190多亿元,检查通报了一批违规行为。
(二)多方发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
“1+X”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五大工程率先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多方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进入创建阶段,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始培育建设。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支持了84个示范项目,确定了19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高端航空紧固件、高标准轴承钢等一批“卡脖子”问题得到解决。“核高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新突破,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启动实施,中国航发集团成功组建。高端装备创新发展亮点纷呈,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步伐加快,长江三峡升船机刷新世界纪录,ARJ21新型支线客机正式商用,AG600大型灭火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总装下线,基于自主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蝉联全球超级计算机榜首。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政策覆盖范围扩大,投保项目达到170项、保额超过340亿元。制定“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批复5个城市和3个城市群开展试点示范,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2025”国内外认知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坚持不懈推进结构调整优化
坚决打好去产能这场硬仗,推动出台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指导性文件,配合制定奖补资金、职工安置、环保、金融等8个配套政策。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淘汰落后、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严肃处理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超额完成压减产能目标任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整体好转。超大型钢铁企业宝武钢铁集团正式成立,6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通过验收。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新认定69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家部重点实验室,完成3052项强制性标准的整合精简,50项标准提案成为国际标准。增材制造、机器人、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国产医疗设备、应急产业等发展势头良好。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启动83个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首批300个绿色信贷项目,发布119项绿色设计产品;出台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对20个省区市开展节能监察专项督查;建设了44个京津冀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推动创建了51个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效,引导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升级转移,支持东北等重点地区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全面完成脱贫攻坚计划,定点帮扶的四川省南部县首批实现脱贫摘帽,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进展。
(四)适应新趋势新要求大力推动融合发展
牵头推动出台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点支持133个项目,新遴选63个示范项目,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一批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部分智能制造新模式开始复制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快速成长。出台促进智能硬件、大数据、车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行动计划,推动延续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批复建设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功举办首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和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协同研发、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壮大。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指导成立了产业联盟,近3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入;发布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支持20多家单位和骨干企业开展试点示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扎实推进,新增试点企业600家,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企业超过7万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新成效,第二届军民融合高技术成果展览成功举办,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军工开放进一步扩大,民口单位取证占比超过2/3。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取得新突破。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天通一号移动通信卫星投入试用。“中国航天日”获批设立。
(五)统筹推进信息通信业发展、管理和安全
初步完成网络强国战略研究报告。提速降费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完成投资超过4300亿元,全国所有地市基本建成光网城市,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到72%,4G用户突破7亿户;新增3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带宽新扩容950G;全国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15年底的2倍,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进一步下降。宽带接入网业务扩大试点,累计吸引民间投资超过100亿元。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进展顺利,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7亿元,带动基础电信企业投资230亿元,支持3.1万个贫困村在内的10万个行政村宽带建设和升级改造,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7年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深融合、惠民生、保安全各项工作,加快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努力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
细化落实“1+X”体系目标任务,重点组织实施30项基础条件好、关联程度大、长期制约产业发展、未来1―2年有望取得突破的重大标志性项目。(1)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启动动力电池、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再布局2―3家国家创新中心。重点产业集聚的省市可选择优势领域,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继续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部重点实验室认定,开展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推进行动,支持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2)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选择20项左右基础零部件、15项左右先进基础材料、10项左右基础工艺,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在工程机械高压油泵、控制器、IGBT器件等?I域,开展“一条龙”应用计划。修订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建成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地方、企业加大工业基础投入。(3)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抓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两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ARJ21新支线飞机示范运营并实现批量交付,实现C919大型客机、AG600大型灭火救援两栖飞机首飞。启动实施大型邮轮、智能船舶创新专项,出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推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大数据等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论证。支持重大专项专业机构发挥作用,支持部属高校科研能力与条件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中心。(4)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实施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工程,研究设立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抓紧组建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立核电等生产应用示范平台。选择优势企业,围绕石墨烯、轻量材料、高温合金等重点方向,力争突破8种关键新材料,形成一批典型应用示范成果。(5)大力拓展重大技术装备及工业“四基”应用。落实和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政策,将新材料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范围。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管理。完善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调整补贴办法,健全监管体系,形成扶优扶强的财政补贴机制。改革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加快建立基于平台车型的申报体系和汽车生产企业诚信体系。研究制定政策性文件,促进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民用航空规范发展。(6)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差异化发展和重点领域生产力合理布局。深化城市(群)试点示范,推进20―30个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强的城市先行先试。启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计划,确定首批“中国制造2025”卓越提升试点示范基地,推动形成中央、省、试点城市、产业基地协同推进的网络化发展格局。(7)做实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出台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发挥部际协调机制牵头作用,重点突破资质、标准、财税等瓶颈问题。开展军民融合专项行动,完善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继续编制“军转民”、“民参军”目录,联合军地部门举办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和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览,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建设。
(二)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
把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摆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突出位置,聚焦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培育融合发展新生态,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1)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专项,在流程制造、离散型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新遴选90个左右试点示范项目,制修订50个以上智能制造标准。选择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探索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继续分类推进石化、钢铁、建材、有色、稀土、装备、电子、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数字矿山和智慧园区建设。编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培育1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着力打造“双创”平台。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建设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继续推进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建,办好“创客中国”大赛。各地要做好对骨干企业“双创”平台建设、应用的跟踪和服务,培育一批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新型众创空间和融合创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3)夯实融合基础和安全支撑。实施“芯火”创新计划和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采取部省共建方式,鼓励和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产业化平台。指导推进车联网试验区建设。制订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和标准体系框架,实施集成创新应用项目,部署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IPV6地址项目。开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行业应用示范,支持建设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信息物理系统、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验证平台和试验床。出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评估方法,加快组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4)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出台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指导意见,绘制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分行业遴选一批贯标示范企业。完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加快国际化步伐。(5)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遴选发布示范企业30家、示范项目60个、示范平台30个。制定新形势下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新认定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第五篇:《中国制造2025》 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宏伟蓝图
《中国制造2025》 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宏伟蓝图
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又着眼长远,着眼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围绕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前瞻部署了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描绘了未来三十年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梯次推进的路线图。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史证明,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缓慢,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前瞻布局、主动应对,在新一轮全球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
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需要。“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这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提出了迫切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契合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根本要求,通过持续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35》、《中国制造2045》,到建国一百年时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强国,以制造业的繁荣和强大,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是实现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0%左右,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量的90%以上,是拉动投资、带动消费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就是为了应对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推动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以十年为一个阶段,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建设,并对第一个十年的战略任务和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总体看,《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战略和战术的一个行动计划。既立足当前,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又着眼长远,着眼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围绕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前瞻部署了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描绘了未来三十年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梯次推进的路线图。
建设制造强国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推进。要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体现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