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利弊分析(讲课稿)(含5篇)

时间:2019-05-14 20:3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利弊分析(讲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利弊分析(讲课稿)》。

第一篇: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利弊分析(讲课稿)

` 乌克兰危机后俄欧关系破裂,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下,有没有同学知道去年的这个时候,国际上发生了什么大事么?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在教室里上课,在离我们不远处,一次影响整个国际秩序的乌克兰危机爆发。如图所示是..先给大家解释乌克兰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在这次危机之前,乌克兰一直存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的矛盾。根据右边这幅图,大家可以看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乌克兰一边是讲俄语的公民,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联系。一边是讲乌克兰语,亲近欧盟。所以这也就为乌克兰危机埋下伏笔。而直接的导火索是因为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突然拒绝与欧盟签署自2007年以来就进行谈判的联系国协议,转而投靠俄罗斯,引起全国性抗议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走上基辅独立广场进行示威抗议。而他最终也在乌克兰议会以绝对多数同意票被罢免。

危机才刚刚开始。现在距乌克兰危机爆发差不多刚好一周年,在这一年里,又发生了什么呢?首先,本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独立了,普金想将克里米亚纳入自己国家。克里米亚这个地方啊,背景很复杂。在俄罗斯是叶卡捷琳娜女皇统治的时候从土耳其手中夺得,后来才被赫鲁晓夫给了乌克兰。所以在乌克兰受亲欧盟派主导的时候,自然想把它拿回来。于是普金就与他签订了协议。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当然不只是想要这么一个地方,他以这个地方为开始,觊觎的是乌克兰更多的领土。那欧盟、美国肯定又不乐意了呀,谴责他干涉乌克兰主权,对他进行制裁,把他从八国集团中排除,同时北约也终止了与俄罗斯的合作。所以俄罗斯的经济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俄欧关系破裂。

所以说这次乌克兰危机,可以说是把这世界的各大最主要力量都牵涉进来的事件。那么问题来了,乌克兰危机爆发,俄欧关系破裂,对中国有没有影响呢?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关键在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先说一下中国的态度。眼下中国肯定是各方势力都想拉拢的人,但目前中国在这件事情上一直保持作壁上观的姿态。两点原因,一是出于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毕竟是人家家事嘛,我们不擦手。二是出于和俄国的友好关系。大家知道今年是中俄建交的50周年,虽然中俄都公开阐明相互不结成同盟,中国与俄罗斯的来往一直十分密切。今年的毕业生晚会上,我们学校不是还有俄罗斯的代表队来演出。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可以说是是结伴而不结婚,相爱却不在一起的状态。出于俄罗斯对中国整体外国政策与日俱增的重要性,我们无论如何不能错失这个好伙伴,但在俄罗斯被指控因干涉克里米亚危机而侵犯乌克兰主权时,中国也很尴尬,不希望被看作是公然支持莫斯科,与西方敌对。

对中国产生的不好影响呢,我总结出大概以下三个方面。以前中国很多军工技术是从乌克兰那来的。前面说到,乌克兰领导人宣布把加入北约作为政府首要任务之一。一旦加入北约,欧盟很可能会反对乌克兰卖给中国军工技术了。中国与乌克兰现有的军事合作必将因为北约相关的限制和纪律而陷入停顿。

而且乌克兰是中国外交战略“西进”的枢纽地之一,一旦乌克兰成为对抗俄罗斯前哨的北约成员,中国外交“西进”的前景也会很不明朗。

另外,对中国所谓“欧亚大陆桥”计划是个打击,世界上主要的贸易通道依靠海洋,而海洋一直被英、美控制,欧亚大陆桥是中国最有希望的陆地上的贸易通道。但是欧亚大陆桥上的国家很多,有各种历史 民族 宗教的问题,本来争端多且运输成本高。所以这个打击其实也没有太大。

往最坏的方面想的话,如果俄罗斯在此次乌克兰危机中完败,中国也会受影响。因为俄罗斯战略缓冲空间的丧失也意味着中国西部战略缓冲地带的缩小。北约东扩,结果是:北约离中国越来越近,而我们在东部亚太地区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那么,中国的局势真的有这么不堪么?

也不尽然,其实这次动荡也对中国大有好处。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条新闻。..这是一笔很大的订单。中俄的能源贸易谈判由来已很久,当然价格是一直未落实合同的主要因素乌克兰危机让美国与欧盟以及其他地盟友一道发起对俄经济制裁,包括之前与中国竞争的主要对手韩国和日本。所以现在中国目前成了俄罗斯保障能源出口、维持国家经济的唯一方向。从这方面看,俄罗斯也是被美国逼的,不得不向东看,加大与中国能源合作力度。

说到这个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天然气的供给大幅度增多,东北可能也不用日日夜夜烧这么多煤,长春的空气说不定也会好很多!

中俄外交政策专家罗鲍波说:“中国拿到了拖延已久的天然气协议。中国企业正在向俄罗斯的上游能源项目拓展业务,石油进口也将会大幅增加。大规模军售的前景也很好。”

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大家看到的能源合作,俄罗斯大量商品和服务业要靠进口和外资,在这一大块市场,本来是欧洲的蛋糕,美国没多少利益,所以制裁。对美国没有什么危害,直接自残的是欧盟,自作自受。但是对中国极为有利!中国大量的消费品 商品、农产品都可以进入俄罗斯市场!而且中国还得到急需的能源!出口俄罗斯商品赚钱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加深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想象一下,未来,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要依赖中国,俄罗斯的各种消费品、都要依赖中国,甚至一些服务业也要依赖中国!中国发展该是多么可观!而且这种转变或许是长期的,不可逆的,具有长远意义的!

其实最让美国难受的还不是中国获得了更加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中国是第二经济大国,俄罗斯是第二军事大国,中俄的优势互补不但很大幅降低了美国主导对俄制裁效果,而是美俄在东欧前途未卜的军事对抗趋势,可能让中国重新获得在亚太安全稳定的发展机遇期。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取代美国成为亚太总体格局中的主导。而且由于没有像俄罗斯那样侵略别国,中国也获得了“声誉红利”。

另外,我认为俄罗斯也不至于完败,因为欧盟对普京至少还有三怕:

一怕切断天然气供给。对欧盟国家来说,对俄罗斯天然气25%的依赖度,就如同悬在头顶的剑一样,明知危险,却无可奈何。随着冬天临近,如果俄罗斯被逼急眼了愤而断气,真那样,天寒地冻中的欧洲可怎么熬?各国当局怎么向百姓交代?大家不要小看这25%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对有些国家只是皮毛,对有些国家,可是冬天的全部。

二怕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尤其是核力量。因为很有普京运用这种实力的政治意志。奥巴马已再三申明,美国不会军事干预乌克兰危机,欧洲国家明白,凭自己手中的那点军力绝不是俄罗斯的对手。那个由英国牵头的“万人远征军”显示下北约的意志,给那几个国家以精神安慰当然可以,要靠它抵挡俄罗斯军队,无异于举个纸盾牌。

三怕俄罗斯更加接近中国。俄罗斯官员替欧美将其点破:“美欧这种(惩罚俄罗斯的)做法将导致俄罗斯变成中国的小伙伴,一个第二经济大国,一个第二军事大国,一个有的是人口,一个有的是能源。若两国密切合作,优势互补,这对西方来说才是最大的灾难。

直到现在,乌克兰危机还在持续发酵,制裁还在升级。国际局势与地缘政治的“连环震荡”,也将导致俄罗斯乃至世界政经版图重构。但新版图究竟如何拼接?最终取决于多方力量战略博弈。对中国而言,身处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谨慎研判风险。

第二篇: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目录

摘要......................................................................................................................................2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3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3

(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的方面...................................................................................3 1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3 2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4 3 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4 4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4

(二)人民币国际化不利的方面...................................................................................5 1 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5 2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5 3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5

三、解决对策.......................................................................................................................6 结论......................................................................................................................................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摘要

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终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使中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但也会有对中国有不利的影响,如: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等。此论文旨在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利与弊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经济

利与弊

解决对策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及解决对策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从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第二种,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著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第三种,在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著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

(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的方面

1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另外,不少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 3

中国情况形成鲜明对照。人民币流出境外,这对于缓解中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有利。

2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汇率风险将随大大降低,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解决汇率两难的困境。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导致了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大,为了应对汇率波动的宏观金融风险,政府也必须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剧增导致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从而影响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对于经济大国而言,如果本币不能顺应本国贸易增长的趋势,成为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与贸易的计价货币,那么该国货币也就不可能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3 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可以理解为储备货币的发行利润,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发行世界货币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用之于本国。只需印发钞票就可购买别国的资源。

目前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4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 4

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不利的方面

货币国际化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国际化,它对发行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收益的同时必然产生相应的成本。1 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从而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2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

3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

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群羊效应”,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三、解决对策

第一,积极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条件。中国经济必须持续稳定增长并在亚洲地区保持领先地位,继续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高层政府间的交流,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而消除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担心和疑虑。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统计监测,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第二,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建议在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的边境毗邻地区,逐步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使其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推进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区域性国际储备资产。在一些边境地区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有利于双边经济、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出口收汇、出口核销真实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行为的遏制,进一步规范边境贸易结算,从而切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三,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建议选择对人民币认同感较高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如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实行人民币特殊管理政策,两地居民、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可通过银行途径兑换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或毗邻国家货币。与此同时,对人民币兑换、跨境流动、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状况。通过试验区的运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

第四,国家对人民币境外流通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一是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主动使用人民币。在条件成熟时,中国企业、事业等单位,在对外

贸易和其他经济往来中可主动使用人民币。在发展初期可以考虑对愿意使用人民币的外商,在价格等方面酌情给予优惠。二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将那些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积极作用、对消极影响可控的资本项目挑选出来,先行试点,逐步扩大,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五,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渠道回流到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除了继续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允许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在一般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另外,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用人民币购买我国政府债券或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这意味著我国不仅把人民币的使用从边境贸易推广到一般贸易和政府债券的交易,而且还可以改进境外居民只能用外汇才能对我国进行投资的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人民币终究要走向可兑换,还将走向国际化,这必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人民币必将实现国际化。

结论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对货币发行国宏观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会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在享有世界“铸币税”权益的同时,也将使本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市场化、更加国际化、更加透明。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意味着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在显著增加。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不仅可以取得铸币税的收入,还可以部分地参与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既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化的角逐中。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货币国际化也将为本国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如何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其对本国经济的有利影响的同时,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一国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坚定信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就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人民欢迎和接受的货币。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侯安平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侯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侯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支持和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曹远征.人民币国际化 缘起与发展.2011-07

[2].刘力臻.人民币国际化探索.2006-10.[3].宋敏,屈宏斌,孙增元.走向全球第三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研究.2011-07.

第三篇:乌克兰危机的四点启示

乌克兰政局并没有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并交出世界第三大核武库而消停,恰恰相反,这些年来,乌克兰成为冷战最后的战场,甚至可能引发第二次冷战。乌克兰又倒向了西方,克里米亚地区则公投要重回俄罗斯。俄罗斯和西方地缘政治拉锯战进入最后阶段,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启示一:政治断裂带易引发大国政治的悲剧。

乌克兰作为欧洲第二大国家,为何“左右为难”?正如地壳板块连接处常常爆发地震一样,洲际板块交接处和文明断裂带,也常常导致政治地震爆发。乌克兰就不幸坐落在天主教与东正教文明的交界处,乌克兰西部大多数居民为天主教徒,东部大部分居民信奉俄罗斯东正教,经济危机引发文明的冲突,导致国家处于破产和分裂边缘,为大国插手提供了可能,并最终以自身悲剧引发大国政治的悲剧。

启示二:政治危机源于经济危机,经济高度对外依存是国家安全软肋。

近年来,西方在一些国家推动政权更迭屡屡得手,并有蔓延之势。此次,西方为避免刺激俄罗斯,未用“乌克兰之春”或“橙色革命”等口号,但实质无异。乌克兰国内经济困难,处于债务违约及破产边缘,为外部操控提供了可能。西方利用了乌克兰不想过于依赖俄罗斯的倾向,推动乌克兰变局。

启示三:西方对历史的错误解读,是动荡的诱因。

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让西方得意忘形,美国更是得出结论说“历史的终结”,新保守主义、新帝国论一度甚嚣尘上,结果导致美国陷入阿富汗、伊拉克泥潭十余年而难以自拔。欧盟也乘势大规模扩张,光2004年一年就吸纳10个国家,迄今消化不良。这些都是对冷战结束的错误解读在作怪。将历史的偶然性赋予必然性意义,往往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

启示四:西方的双重标准,再次折射其虚伪性。

以前支持科索沃公投,现在反对克里米亚公投;以前倡导人权高于主权,现在又说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美欧的双重标准教人无所适从,原因当然是美欧自身利益决定价值观:在其看来,科索沃从独裁的塞尔维亚独立是合法的,克里米亚从民主的乌克兰独立则是非法的;在其看来,俄罗斯并非自然形成的民族国家,现在又吸纳克里米亚,也是违反西方观念的。苏联解体前夕,西方承诺叶利钦:北约不东扩,波罗的海不加入欧盟。现在情形如何?俄罗斯怎么能信任西方?

乌克兰局势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克里米亚16日举行公投,但七国集团与美欧明确表示不会承认公投结果。一旦公投结果有利于俄,西方能否接受事实仍是未知数。乌克兰政局给诸多大国提出了巨大难题,如何面对,考验各国政治智慧。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副主任)

第四篇:乌克兰局势分析

乌克兰政治危机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

乌克兰政治危机,体现了地缘战略地位在当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乌克兰自身的内部冲突及美、欧、俄三股势力介入的原因,结合地缘政治学的理论,运用分割的手法,详细分析三股势力各自的利益目的,从国际的大视角分析此次政治危机的更深层含义,从而展示出当代国际间利益斗争的最新动向和一些常用手段,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当代国际斗争的严酷性,为我们自身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宝贵的经验.【关键字】地缘战略意义战略利益国际斗争

2004年11月21日,位于原苏联欧洲部分西南部的乌克兰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无候选人超过得票法定的半数的情况下,根据乌克兰选举法,在第一轮选举中的前两名――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和反对派“我们的乌克兰”领导人尤先科之间进行第二轮投票。22日,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了选举结果。宣布现任总理阿努科维奇获胜,俄罗斯总统普京立即发出贺电,但官方公布的选举结果与部分西方国家支持的民意调查机构的结果相反。尤先科遂以选举过程存在严重的弄虚作假现象为由,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得到美国和欧盟等国家的支持,并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23日,反对派候选人尤先科在乌首都基辅自称获得了选举胜利,并在乌议会大厦内象征性地宣读了就职誓言。26日,由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立陶宛总统阿达姆库斯、欧安组织秘书长库比斯、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等各方调解代表到达基辅进行谈判,但首轮国际调停以失败告终。同日,乌克兰东部工业重镇哈尔科夫州州长宣布,将在该州实行自治并控制辖区内军队,以防被尤先科的极右派系所操纵。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以及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则呼吁,联合建立东南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并希望得到周边国家的支持。当地时间11月28日晚,顿涅茨克州苏维埃(议会)还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于12月5日就自治问题举行地方全民公决,但由于投票人数没有达到法定要求,所以**无效。西部的利沃夫州、伊万·弗兰科夫斯克州、沃伦州等州的议会则提出承认尤先科为总统。12月10日,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修改宪法和选举法的法案后,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宣布“橙色革命”成功,并呼吁支持者结束围堵政府建筑物的行动,返回家园。12月26日乌克兰举行了第二轮总统选举的重新投票,28日,乌克兰选举委员会公布了第二轮总统选举重新投票的结果,尤先科以51.99%的得票率领先于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的得票率44.19%.欧盟、北约和美国对大选结果表示欢迎,而独联体观察团则坚称本轮选举为“非法”.。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表示会继续抗争。

这次乌克兰选举危机的爆发,其中蕴涵着新一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角力,这不是单纯某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综合性的,包括国际间的斗争等众多因素共同干预下所造成的,其中最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其本身的地缘政治特点和政治形式,外因则包括乌俄,乌美(欧),俄美的三个利益体之间的对各自利益之间的争夺,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这场危机的发生。

一、乌克兰的地缘政治特点

20世纪初,地缘政治学之父麦金德提出,“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大陆岛;谁控制了大陆岛,谁就控制了世界。”麦金德在其全球战略“三段论”中,把大国“控制东欧”视为“主宰世界”的第一步,虽然限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没有估计到空中力量、火箭技术的飞速 1

发展和导弹的威力,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从拿破仑和希特勒欲称霸欧洲而多次东进想控制欧亚大陆岛的“心脏地带”,以及大陆腹地所具有的基本的地理优势证明,“大陆心脏”的确具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乌克兰则恰好处于这一大陆心脏之中,因此,历史上欧亚大陆强大的民族或力量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向乌克兰。大约从14-15世纪起,当乌克兰人开始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独立的民族共同体而出现的时候,乌克兰就遭到了蒙古鞑靼人、日尔曼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开始,乌克兰处于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之下。1654年东乌克兰归并俄罗斯。18世纪90年代,西乌克兰再次归并俄罗斯。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乌克兰被德国军队占领。1944年重新解放。直到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持续几百年的被控制状态才宣告结束,并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解放。乌克兰的出现,在欧洲上比德国的统一更具地缘战略意义,使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周边国家更具安全感,而且乌克兰矿产丰富,西部农业实力雄厚,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是原苏联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东部重工业发达,是原苏联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原苏飞机引擎90%由乌克兰生产,原苏6个军舰厂有3个在乌克兰,加上东部靠近俄罗斯,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加上乌克兰拥有极具战略意义的黑海出海口,所以它极大地影响着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活动,假如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在黑海的主导地位也会因此而丧失。因此乌克兰处在的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希望重新崛起的俄罗斯和希望抑制俄罗斯的西方国家的必争之地。

二、乌克兰的政治现状

1、乌权利体制失衡

在乌现行宪政体制下,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权力过于集中,议会对总统制约能力有限,而政府就是一个总统的执行机构。总统有权解散议会,经议会批准任命总理、总检察长,有权直接解除总理和总检察长职务、任命各地方政府领导人。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程序非常复杂。不过由于总统库奇马比较注重维持国家的稳定,所以之前的乌克兰并未出现严重的动荡,但自从2002年议会选举,以尤先科为首的“我们的乌克兰”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团,反对派与当权派在议会的斗争自此成为乌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当时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已经开始积极谋划赢取2004年的总统大选,使库奇马倡导的平衡权利的修宪改革未能在大选前通过,引发了乌克兰政治危机的体制根源。

2、乌经济东、西部发展失衡

乌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俄罗斯和欧盟。乌传统优势出口商品是冶金、化工、机械、军工产品,而这些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仅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占乌全国的60%—70%。此外,东部地区工业发展能源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收入主要来源于与波兰等国的经贸往来,但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后,乌西部地区被挡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地缘性决定,前者要求密切与俄的合作,而后者希望尽快融入欧洲。经济利益决定了东西部之间的深层次矛盾,这一因素被乌两位候选人在大选中加以利用。

3、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冲突

乌克兰现有版图的历史不足70年。1939年以前,乌西部地区基本上在其他国家的版图里。苏联成立时,西乌克兰仍被罗马尼亚、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占据。在加入苏联时,乌是分东、西两个乌克兰先后加入的。西部地区是乌通向欧洲的走廊,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乌克兰族和波兰族、犹太族、白

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天主教,说乌克兰语。由于长期不在乌克兰的版图里,这个地区乌克兰人脱离苏联的独立要求曾经很强。东乌克兰则是另一种情况。它与俄罗斯接壤,是乌重工业区,主要工业有机械制造、冶金、国防军工、航天航空、造船业等,是乌国民经济的支柱。这里与俄经济联系最密切,人文也最相近。信仰东正教的俄族人主要聚居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克里米亚等东南部地区。自乌独立以来,东南部地区居民主要说俄语,在地缘、历史、感情上很难接受苏联解体的现实,曾经提出过区域化或实行联邦制国家的要求,还提出过分离主义口号。比如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要求回归俄罗斯事件,1993年顿巴斯(由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组成)要求地区独立等。可见,乌社会地域分化由来已久。

三、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争夺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二轮总统选举结果一出来时马上对亲俄候选人现任总理阿努科维奇发出贺电,虽然后来乌议会取消了第二轮投票的结果,俄罗斯也被很多学者认为它判断局势出现了失误,但是从这一事件可以发现,俄罗斯对乌克兰局势的发展是十分关注的,而这也恰恰反映了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不断拉拢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并最早同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成立了独联体,目的是给自己留有重新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而且乌克兰是俄罗斯与欧洲的缓冲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假如乌克兰投靠了西方,那么从俄国边境到首都的一大片平原便会完全暴露在西方的面前,如果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那么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型进攻武器就可以长驱直进,深入俄罗斯腹地,这对俄罗斯必然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而且乌克兰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路上走廊,并且乌控制的黑海也是俄罗斯对外经贸的主要海上通道,所以除了军事价值以外,乌对俄还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所以俄罗斯政府一直采取很多对策,以确保乌克兰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下,并且加紧对东部经济的控制,而且俄罗斯还利用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人亲俄的情绪,牵制乌克兰的离心倾向,同时防止北约的东进,阻止乌克兰被纳入北约的势力范围之下,利用黑海舰队对乌进行威慑,以保证俄罗斯在乌利益不受损害。在这次选举中,俄罗斯还动用政府资源或国营控制媒体替旗下候选人助选,而且事后对“橙色革命”的强烈抵制更是出乎西方国家的意料。由于乌克兰问题涉及到了俄罗斯的根本利益,所以俄罗斯轻易不会放弃对乌克兰政局施加影响,轻易让步。

四、美欧对乌克兰的战略渗透

由于乌克兰是欧洲能源供给的一条重要通道,如果乌克兰的“亲西”候选人当选以后,还会为欧盟带来巨大的战略利益,所以由于伊拉克战争而一度冷淡的美欧关系又再活跃起来,欧盟也成为了美国对乌干涉的一个主要的响应者。美国更是这场事件中的一个主导角色,因为美国在苏联垮台以后,表面对俄罗斯的关系还算过得去,但从未放弃对俄抑制的戒心,担心俄罗斯会吸收前苏联残余的力量后重新崛起成同自己对抗的大国,因此美国从不放弃对前苏联地区的拉拢和侵蚀,以不断弱化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还借助北约东扩,将军事力量拉到俄罗斯眼皮底下。去年美国在格鲁吉亚主导了“玫瑰革命”并获得成功经验以后,认为这种形式的“革命”是达到美国战略目标的最佳手段,因此在乌克兰的选举中再次上演一场“橙色革命”,企图使乌克兰站在自己一边,从而形成对俄罗斯的包围圈,进一步打压俄罗斯的发展空间,而且美国深知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所以在此次政局危机中也显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过去两年中,美国政府先后通

过多种渠道,向乌克兰境内的反对派政治组织提供了总价值超过6500万美元的各种类型支持,并且为反对派候选人组织竞选顾问团,还竭力煽动乌克兰人民的反俄情绪,以影响乌的选情,希望对自己有利的候选人上台,谋求不断扩大美国在乌的影响力,加上有欧盟的应和,使得美国更占优势,因此美国对此次危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从这次危机我们可以发现,乌克兰的选民们被分割成立场界限分明的两大阵营,每一阵营的选民都为了能带给自己利益的候选人上台,而不惜一切进行斗争,而外国势力更是借助于这个机会,极力扩大自己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完全不考虑乌克兰人民的民主和主流民意,毫无掩饰地挑选自己在乌克兰的代理人,使乌克兰的国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民众进一步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也使乌克兰成为了美欧与俄角力的战场,反映了在大国之下的小国被大国们任意摆布的现状,成为大国斗争的牺牲品。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果在一块民主意识还不够成熟的土地上面进行所谓的民主普选,一旦问题积聚到一定程度或者有外国势力的介入,那么带给人民的将不是民主的果实,而是斗争,**与分裂,带给国家的,则是更持久和更严重的伤痕。由此可见,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我们,坚持一种循序渐进的民主化进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不能在条件和人民民主心理都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接受西方国家的民主的糖衣炸弹,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乌克兰危机最后的走向如何,经过这场危机以后,欧洲的格局必将发生一场不可低估的改变,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国际间斗争格局的改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转折点。

第五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小组成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下,迈向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新阶段。在新的世纪,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无论在贸易、投资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后,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经济相互依赖深化。但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中国—东盟关系其实收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崛起、亚洲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合作仍将是中国—东盟全面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自贸区建立的必要性

1、资源间的优势互补

2、经济、贸易上的差异互补

3、产业结构上的互补

4、利于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自贸区建立的利益分析

1、自贸区的建成将促进我国出口规模扩大、出口竞争力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也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东盟各国在贸易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奉献,维护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2、关税的降低能够增进我国国内竞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东盟市场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促进加快中国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我国国际分工。

3、关税的降低也会使东盟的进口转向中国,扩大我国出口规模。贸易结构优化。由于我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将会增多。

4、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自贸区建立后,通过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以及内需扩大所导致的乘数效应,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5、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通过自贸区与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区域政治环境,提高我国国际政治地位,使我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三、自贸区建立的弊利分析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环境复杂。东盟国家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差距大,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有欠发达国家,不同的国家对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的承受能力和目标也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同时要扮演多种角色。因此情况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率的沟通和协调。

2、由于我国的经济重心在第一二产业上,服务产业相对较弱。自贸区建立后,行业开放,东盟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将会进入中国国内,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较大竞争压力,对国内服务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3、关税的降低会直接冲击我国国内的产业,并且还会使我国与东盟贸易逆差扩大化。我国与东盟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资源存量、经济结构还是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都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关税降低后,不仅会加剧我国与东盟同类产业的竞争,还将会导致东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冲击我国缺乏竞争的产业。

4、自贸区建立,关税、非关税壁垒降低,东盟各国将无需在中国建立企业,只需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既可维持其贸易,这样则会导致东盟各国在中国的投资锐减。

5、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将在经济上关系更加密切,双方的依存度也会将进一步加深,一旦东盟经济出现波动,也会对中国相关部门产生冲击,从而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和东盟各国经济的复苏,双方合作的潜力会变得更大。经济利益的巨大牵引将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前进。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难以一帆风顺,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地区的经济整合和一体化步伐不会停止,中国也必须直面和克服这些挑战,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实现互利共赢局面。

下载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利弊分析(讲课稿)(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利弊分析(讲课稿)(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烟花爆竹燃放情况调查及利弊分析

    中国烟花爆竹燃放情况调查及利弊分析 一、引言 2004年2月27日,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青阳镇国泰礼花礼炮厂发生礼花弹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 2004年4月22日16时10分......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利弊分析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利弊分析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在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后,旨在为解决占全国近2/3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这一......

    乌克兰危机对中俄战略合作带来的机遇与影响

    乌克兰危机对中俄战略合作带来的机遇与影响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赵春英责任编辑:姜紫微2014-11-02 09:32 0分享到: 深化中俄关系,借助俄罗斯因素来平衡美国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

    中国危机

    1、1988年10月何新在香港《明报月刊》发表文章《当代中国政经危机与成因》,预言中国将发生**。此文震撼内外。19**年,中国发生事变。2、1988年何新在《中国金报》撰文称戈尔巴乔夫......

    叙利亚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叙利亚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直到今日,叙利亚战争已经进行了五年有余,如今的叙利亚已千疮百孔,危机积重难返,民众颠沛流离。持续了五年半的危机,是国内各类矛盾的累积,是地区恐怖势力......

    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购房者预期、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的影响,接着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

    关于万达利弊分析

    第一:关于万达的吸引力 一、 广阔的企业平台 职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是企业平台与发展空间。万达集团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集团,已在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60多个城市投资建......

    科举制度利弊分析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利弊分析科举制度是中国隋唐时代产生的,通过制度设定和程序化操作,从所有男性社会成员的范围内挑选人才,担任国家行政官员的制度,而且被选拔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