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郫都区城市精神的演讲稿
城西之上,府河之源,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让郫都这座古城始终凝聚着别样的精神情怀。对于成都最年轻的区——郫都区来说,撤县设区的成功不仅承担起来建设国际化新区的任务,更是对“精神区位”的提升。一个国家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一座城市同样需要实际、独特的城市精神。“创新,开放,智慧,勤奋”,唱响着郫都精神的主旋律,凝聚着郫都的正能量,展示着广大干部群众“热爱郫都,建设郫都”的精神风貌。
我们知道,创新可以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引擎,对于我们大学生和创客来说更是有着重大意义。这让我想到了因大学的创新思维,现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的“联邦快递”,它的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在读大学时提出了一个超越传统的邮递设想,并凭借他创新的营销模式提供了低成本,全天候,高效,安全的物流系统,使他的企业从创立到成长为世界500强只用了短短20年。通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也体会到了“双创”的强大。当然,我们的政府也积极从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改善郫都的交通路线等方面为我们大学生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建设创新创业高地,就要就要让郫都成为一个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要素高度集中科技创新支撑发展,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我区在努力提升科技水平的同时,确定1358总体思路,聚力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全力建设生态新城。李国山先生表示,郫都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政府对环境保护也十分重视,成为全国第五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因此,企业对郫都的未来充满希望。
世界,中国,郫都的发展证明,开放带来进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如今,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郫都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经济,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发展,分享机会和利益。
回望历史,郫都这座千年古城,始终凝聚着勤奋的精神气质,传承着智慧的结晶。望帝杜宇在这里教民农桑,开启川西平原农耕文明之先河;丛帝鳖灵在这里治水兴蜀,开创了天府之国的千秋伟业。这片首享都江堰自流灌溉的“第一名壤”哺育了杨雄,司马光等名人大家,得到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的赞颂,留下了不朽诗篇。
事实上,依照1358思路,通过加强双创,建设生态新区,郫都已经在培养城市经济新引擎,承担国际化新区建设任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步伐,我也希望我能尽我的努力,办好每一次的团组织生活,做到不搞形式化、娱乐化,学习党章党规,加强自身建设,凝聚正能量,为弘扬郫都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坚信,郫都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第二篇:郫都区实验学校“研培融合”工作报告
郫都区实验学校“研培融合”工作报告
紧张而又充实的2017过去了,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圆满完成了本的校本培训任务,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下面就本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认真组织
每学期初,我们认真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按照教育局培训相关要求和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认真布置了校本培训的培训、教研、自修内容,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进行校本培训的重要性,不把培训当成一种负担,应付了事,真正从中学到教学理论和技能。
二、培训方式及主要内容
1、教师自修。
2、学校认真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我们主要进行专题讲座,在学习《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邓局长讲话中的工作要点、时事政治、《教育法》、《教师法》、十九大摘要、微课题培训、教师心理学相关培训……内容中,挑选具有代表性和针对的专题进行讲授,切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共性问题。
3、个体结对教研培训。
1)个体结对教研培训,我们主要请名师、骨干教师就某一专题进行讲座,切磋教师之间的教学技艺,沟通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共识,解决个性问题。
2)组织名师、骨干教师作开门课,进行了听、评课研讨活动。重点进行说课和评课培训,名师、骨干教师作课后,教研组及时认真组织教师进行说课和评课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执教水平。
3)进行网络培训,我们通过网络下载了教师继续教育相关内容,特别组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全体教师受益匪浅,业务能力得到提高。4)师徒结对,将年轻教师和名师、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老带新,定期撰写成长手册,以此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提高新教师的执教能力。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学校千方百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并把教研活动的内容确定为各教研组的重要教研活动内容,做好研究记录,同时积极组织参加了各级各科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
5、以赛代训。学校把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与课堂教学和撰写教学随笔、反思、教育教学论文紧密结合起来,有力的推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
6、师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长岭县教师的楷模杜顺老师的事迹,教育老师以杜顺老师为榜样,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思想。并写出学习体会。
总之,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我校教师的教学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应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有所进步。但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将改正缺点,使培训工作为我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郫都区实验学校
2018/1/4
第三篇:城市精神演讲稿
铸造城市之魂 建设精神家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铸造城市之魂,建设精神家园》 城市是我们的居所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她不仅是我们遮风避雨的栖息之地,更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之所。xx这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百年港城、文化名城,历经沧桑,几度辉煌,饱经风雨而不衰,岁月荏苒溢流香。之所以独具魅力,就在于她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河清海晏、开放包容、诚信和谐、务实创新”。16个字全面、准确而又凝练地勾勒出了xx的城市精神,使人徜徉其中,体味和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城市特色。这种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熔铸成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城市精神,构成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灵魂。
河清海晏是我们的精神追求。“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xx人既有河的魂魄,又有海的风韵,河海文化,赋予了xx人河样的细腻和海样的胸怀,表达了xx人自信豁达、海纳百川的精神追求,对xx安定和谐的政治和社会状态的美好向往。
开放包容是我们的广阔胸襟。xx因河而兴,因海而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使xx成为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开放包容是其突出的文化基因。弘扬开放包容精神,要求我们拓宽视野,敞开胸怀,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把xx打造成万商云集、近悦远来的崭新平台。
诚信和谐是我们的道德准则。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诚信和谐”体现了新时期xx人做人、做事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体现了引领xx发展的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倡导和谐诚信的精神,就是要求我们目标同向、上下同心,干群同力、工作同步,风雨同舟、携手同进,大力营造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的浓厚氛围,全力推进xx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务实创新” 是我们的精神特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xx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实现„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必须要有„务实创新‟的精神。没有务实,机遇稍纵即逝;没有创新,就难以驶入发展的新境界。就此而言,„务实创新‟彰显了„xx精神‟的时代特征,蕴藏着xx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我认为“xx精神”是一种信心,一种力量,一个纽带,它融入人民的血脉,植根于人民心中,成为一种与城市同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实现xx科学跨越、强势发展的宏伟目标,需要我们坚持和弘扬新时期的xx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无私奉献中追求超越,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生于斯,长于斯,这些人,这座城,这片山水,富饶或贫瘠,朴实或光华,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让我们携手同行,践行xx精神,“河清海晏、开放包容、诚信和谐、务实创新”,不断创造辽河大地发展的新奇迹,铸造沿海经济强市的新辉煌。
第四篇:城市精神演讲稿
以景德镇精神引领城市发展
大家好:
今天我的演讲的主题是:以景德镇精神引领城市发展。精神,是一个民族屹立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根基。而城市精神,它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有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其城市精神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在历经九个多月的征集评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大器成景,厚德立镇”,脱颖而出,为景德镇市民所选择,成为大家的共识,标识为景德镇的城市精神。大器成景--即指千年传承的制瓷工艺,景德镇人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经过长期的艰辛奋斗,终铸就瓷业的鼎盛,让景德镇成为天下向往的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大器成景--寓意了景德镇人在创立瓷都并不断开辟新领域、实现新发展的恢宏过程中,所蕴含的耐劳敢闯、承古开今、追求卓越的精神。
厚德立镇—古语有言:地势乾,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古以来,景德镇以崇艺尚文、重道修行,以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而成为了四大名镇之一。厚德立镇--寓意了景德镇人以精进、向上、包容、激情、坚韧等优秀品质泽育人和物,在致力实现社会文明和和谐的美好愿景中,体现出的悦和亲仁、求实尚美,开放融合的精神。
大器成景,厚德立镇。作为景德镇的城市精神,是我们瓷都千年之魂的提炼和精髓。它既是对过去的概括总结,又
是对未来的愿望和指引。前人的勤劳和智慧,为我们奠定了这座城市精神的深厚基础,而我们作为后来人,更是要用我们的聪明和才干,践行优秀道德品质、凝聚追求共识、凝聚奋斗力量,在国富民强的21世纪,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繁荣昌盛的景德镇,让千年瓷都风帆饱满地驶向未来。
作为千年瓷都,我们这座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陶瓷艺术的辉煌,但在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资源枯竭转型期,我们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也面临着一个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问题,面临着把握传统特色和时代潮流的问题。好在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也已经看到,新一届决策者们,景德镇城市的领航员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及时调整了城市格局和经济结构,提出了打造陶瓷、航空、旅游三张主牌,大力推进陶瓷新区建设,为景德镇的明天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老城区的保护,新城区的开发,城市布局的调整,规划建设的提速,这都是在为景德镇的明天而下笔,全市人民也在热情高涨的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在不同的岗位,用不同的方式,为景德镇的明天而努力。而我,作为一名城市建设的工作者来说,更感身上责任重、压力大,因为我们直接肩负着城市建设的重担和责任。稍有懈怠,就有负于“千年瓷都”这块金灿灿的招牌,有负于全市人民的期待和厚望。我当尽我所能,竭我所力,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大家同心协力,携手共握彩笔为瓷都增色添彩。
我愿,和大家共同践行景德镇精神,大器成景、厚德立
镇,用我们的双手去传承千年的陶艺、重铸古镇的雄风。
我愿,和大家共同坚持文明城市的操守,文明从我做起,共建一个和谐秀美、百姓宜居的魅力城市和生态城市。
我愿,和大家共同努力,使我们这座古老的城市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历久常新,为我们的城市缔造一个文明和谐、繁荣昌盛的未来,让景德镇精神在我们心中永驻!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第五篇:郫都区唐昌林盛小学国学示范校汇报材料
以仁润心 用爱化人
——唐昌林盛小学创成都市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学校汇报
一、学校发展概况
郫县唐昌林盛小学座落于成都市千年历史文化古镇——唐昌镇,地处唐昌镇火花村,距成都中心城区40余公里,距郫县城区20公里,是郫县西北边陲最偏远的一所纯农村小学,因为偏远,所以宁静,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个非常适合孩子读书的好地方。
学校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98年并入唐昌一小,成为林盛村小。2007年3月,林盛村小成为唐昌九年制学校的一所村小。为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于2009年4月正式独立建制,成为一所完全小学,2010年3月,由山西省慈善总会捐资和教育局配套资金,对林盛小学进行了全面的原址重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在编教师13人,3名教育服务者和3名学校自主招聘教师,中老年教师大多扎根乡土,勤奋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年轻教师进入这个环境后,满怀着教育理想,以校为家。
二、办学理念的提出
2014年9月,初到这所学校,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这所郫县偏远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应该如何定位?二是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三是怎样才能培养这样的人?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夫子提出的“仁爱”的教育思想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而唐昌镇作为川西平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名镇,从西汉大儒严君平到崇宁文庙,都典藏着天府平原上最美好的人文记忆。学校前任校长提出的“孝爱”文化正是体现了学校的定位。而我应该做的,是将这种校园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因此,在广泛征求意见之后,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仁爱教育”,办学目标就是“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在此目标下,提出了我校的八字校训,即“孝悌、诚信、仁爱、求真”。围绕办学理念和目标,我们主要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一)精神文化——学校的发展愿景
校训这八个字,来源于孔子《论语》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一切德行教育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所以“孝悌”放在了教育的首位。
我校对仁爱办学理念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一是注重打造业务精良、慈爱宽容、持续成长的仁爱教师;二是培养知书达礼、身心健康、善良敦厚的仁爱学生;三是构建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仁爱课堂;四是建设环境优美、气氛和谐、管理有序的仁爱校园。
(二)物质文化——创设国学环境课程
国学教育在于耳濡目染的浸润与渗透。环境教育上主要做了几个方面工作:
1、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在学校的走廊、宣传栏、教室等位置,张挂国学字画、名人格言,图片等,班级文化布置上,以写、画经典作品展示,评选国学小明星,办国学板报等,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
2、晨读午诵:每周三早读时间用于国学经典诵读。周一至五的午间15分钟用于经典诵读。每节课课前3分钟用于古诗背诵。
3、德音雅乐的浸润:“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果说学诗。可以让一个人的性情变得温柔敦厚,那么雅乐感染,定会让一个人内心变得善良平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因此,学校广播每天在课余时间播放《大学》、《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内容和《跪羊图》、《感恩的心》等经典歌曲,以古典音乐为铃声,让学生在国学经典的环境氛围中纯净心灵,陶冶情操。
(三)行为文化——落实国学进课堂、进课程、进活动、进家庭 学生方面:
1、国学进课堂 全校1-6年级各班均开设了国学课,2-6年级每周每班各一节,1.1班为国学实验班,每周6-8节。加上晨读午诵,全校孩子每周国学教育时间在2小时以上。
2、国学进课程
(1)常规手册学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强调以文化人,利用班会课学习《常规手册》,将《常礼举要》的内容与“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生活”相结合,重视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开设书法课。全校开设书法课:每周一节,低中高段分别练习铅笔,钢笔,毛笔字,抄写经典文化,由于我校师资不足,因此毛笔书法聘请了外校的专业老师教学。通过练习书法,逐步实现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的。
(3)练习八段锦(中国太极拳):每天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集中练习,逐步培养学生外动内静的心理品质,以达到静中生慧的效果。
(4)拓展类课程。学校乡村少年宫开设了中国象棋,书法,国画,古诗吟唱等多十多个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学习鉴赏。
(5)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已成为我校学生每日的常态活动,每天早上8点到8点20,是全校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师生从假期购书、建立班级图书角、每日晨读、读书演讲、阅读分享等活动中,逐步感受到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改变气质,并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方面:
(1)重视教师自我修身。坚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充实校本研修内容,建设学习型组织。鼓励教师博览,开展阅读分享,评选“校园书韵教师”。
(2)加强教学研究与指导。定期邀请北京季谦教育咨询导师、成都大才学堂创办人严兴祥老师到校指导,尝试进行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遵循儿童记忆与理解力的发展规律,主要通过熟读成诵,辅助识字,礼仪教育的方式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3)重视国学培训,强调力行身教。古之师者,在于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师者,在于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为此,学校开设国学讲堂,定期邀请国学教育专家老师到校作宣讲和指导。先后邀请了中国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红星教授、成都工业大学哲学系讲师程征、国学高级讲师陈晓军老师等到校为学生、老师、家长讲《孝悌三百千》、《国学与师道》、《弟子规》等,邀请西部教育研究院素质拓展培训中心到校,开展“成长心连心”全校亲子国学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全校老师参加素质拓展培训等,取得了良好的体验效果。
3、国学进活动—一在生活中体验国学
生活处处皆国学,为了进一步让我校国学教育落地生根,我们将体验式活动融入教学中,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体验活动。如清明节感受祭祀传统活动的意义,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感受传统习俗,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学校通过班会课、制作感恩卡等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关于孝道以及感恩的意义,并让孩子将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通过实际的言行来表达,如为父母洗头洗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并交流汇报自己的心得体会。重阳节,学校发起尊老、敬老、爱老活动,带领同学们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等,为老人带去了欢歌笑语和诚挚的祝福。9月28日开展祭孔活动,表达对先哲先贤的缅怀追忆之情。
同时,学校每期开展国学类主题活动。如每学期组织全校大型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写经典、画经典活动、国学知识竞赛,德音雅乐小百灵歌咏比赛等。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加深对国学学习的理解与运用。
4、国学进家庭
为了改变多数农村家长“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国学教育,学校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一是聘请国学专家对家长进行《家庭,家风,家教》传统文化的专题培训。二是引导家长在家和孩子共读经典,为学生讲家庭生活礼仪等,截至目前,一年级大部分家长和二年级的部分家长伴读效果最为明显。读经家庭的孩子言行举止表现出文雅、高贵的气质。三是成长心连心亲子体验活动,进行亲情体验教育,让家长明确教育的责任,让孩子进一步知恩、感恩,进而懂得报恩。读经教育,就是这样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人,带领着一群后知后觉的人,从而感染和影响着一群不知不觉的人。
(四)制度文化——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1、学生课程评价(1)评定原则:尊重差异,方式灵活,设置学期最低标准,鼓励少数上进学生提升
(2)评定方式:1000字为一段水平,背诵考核标准,背诵为连背,错误率在5%内为过关;每次通关后,发给学生和家长表扬信以资鼓励;默写考核标准,全文默写,错误率在10%内;默写作为鼓励提升;
(3)评定形式:学校小状元会考,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对超过学期水平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学期末举行盛大的表彰仪式;
2、教师评价考核
为保障国学教育工作的落实,我校国学教育成果纳入学校《班主任绩效考核》,平时的经典诵读情况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班级经典诵读比赛情况纳入《期末教师绩效考核》中执行。
三、取得的成效
1、经典诵读课程有序开展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各班按照及早、老实、大量读经原则,组织学生以各种诵读方式开展诵读:领读、齐读、自由朗读、分组齐诵、个人背诵等,每天新增诵读量一般达到100字左右。
2、教师经典诵读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学校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同时也重视老师的自身修养,组织教师在岗培训,引导老师自学中华文化经典,提高人文素养,不定期安排老师参加经典文化教育经验交流会以及经典教师的师资培训。
3、学生诵读经典的习惯正在养成
现在全校学生每到诵读经典的时间都能做到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诵读活动中,诵读更流利,背诵的效果更明显。一年级孩子很多能全文背诵《大学》以及《中庸》部分章句。
五、六年级能背诵《论语》前几章内容。
4、以文化人,化民成俗
个人认为,诵读经典的最终目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化民成俗。经典诵读,我们没有外在的花拳绣腿,我们除了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市上的写经典、画经典比赛以及诵读小明星活动以外,作为一所规模很小的偏远农村小学,我们也少有机会去参加校外的各种比赛,我们能做的仅仅是班主任能主动把经典诵读与班风建设、学习习惯养成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把诵读中学到的圣贤教诲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来,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实践两年来,我校学生在文明礼仪、孝亲感恩教育方面的成效尤为突显。
四、未来打算
德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激励和唤醒。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传承。如: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国节日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等,这些都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也是中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价值所在。北师大朱旭东老师曾说:“中国的学校必须要有中国的元素。”为此,唐昌林盛小学还刚走在探索之路上。
最后,引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一句话:多办一所好学校,国家就可以少建一所监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林盛一方任职,不求出多少英才,但求从小在他们心灵种下“善”的根,将来不为国家、社会添乱,如此教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