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讲稿 2010.12(含5篇)

时间:2019-05-14 20:1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章 绪论 讲稿 2010.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章 绪论 讲稿 2010.12》。

第一篇:第1章 绪论 讲稿 2010.12

第一章 《绪论》 讲稿

同学们好!本学期由我给大家上《纳米科学与技术》课。

对“纳米”这个词大家应当不会陌生。随着纳米技术在全球的风靡,各种各样的纳米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增多,大到冰箱、洗衣机,小到杯子、鞋垫,简直是五花八门。其实这些商品原来有什么用大家都知道,贴上“纳米”标签后,反而有点让人困惑了。我们不禁要问:在商家炒作的外衣之下,究竟什么是纳米技术?什么是纳米材料?它们的发展现状是什么?发展前景又是什么?它们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些知识。

首先讲一下《绪论》,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在讲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之前,先说一下纳米的定义„„ 所以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我们再看几个例子„„

以上几个微雕的例子说明,人类用手工能加工的物体的下限是在微米级

纳米级物质比人用肉眼能看到的最小的物体还要小很多,对其进行操作与加工,需要精密仪器

现在,我们对纳米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在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大有小,包罗万象。根据空间尺度,通常把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层次……

那么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的发展史是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的过程,其中不乏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NNI(国家纳米技术推进计划)推出之后,其他各国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 了各自的发展计划。此后,纳米技术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可谓是日新月异。

要研究纳米技术,首先要有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维数来分类

我们来看几个纳米材料的例子,首先是零维纳米材料

在很多实际应用中,纳米材料不是直接使用的,而是先组装成纳米结构或纳米固体材料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基本效应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小尺寸效应对物质性能的影响。先看看对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久保理论就是量子尺寸效应在金属超微粒子体系的成功应用

库仑堵塞效应和量子隧穿效应经常是联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库仑堵塞效应……

再来学习一下量子隧穿效应 接下来讲一下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我们先来看一下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纳米材料。

这是因为其表面具有特殊的疏水结构,使水不能浸润。水珠在荷叶表面滚来滚去,把泥土、灰尘等脏东西带走,具有自清洁作用。

蝴蝶翅膀具有十分炫目的色彩,并不是因为上面有颜料

贝类——娴熟的粘合高手

普通的贝类就是与蔬菜一起烹饪、在饭店每天都可以吃到的那种,堪称纳米粘合技术的高手。当它想把自己贴在一块岩石上时,就会打开贝壳,把触角贴到岩石上,它将触角拱成一个吸盘,然后通过细管向低压区注射无数条黏液和胶束,释放出强力水下胶粘剂。这些黏液和胶束瞬间形成泡沫,起到小垫子的作用。贝类通过弹性足丝停泊在这个减震器上,这样,它们就可以随波起伏,而不至于受伤。这种牢固的胶粘效果就来自黏液和岩石纳米尺度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眼观六路的蛇尾海星

蛇尾海星是一种碟形的带甲壳的海底生物。它有五个触角,没有眼睛,尽管如此,它却能够敏感地感知远处潜在的天敌,并及时将触角缩进壳里。蛇尾海星的这种灵敏的感觉,长期以来,一直令生物学家迷惑不解。近来,这个问题终于在其甲壳上找到了答案:蛇尾海星身上面长满了“眼”,即数以万计的完美的微型透镜,这样,整个毛茸茸的身体就构成了海星眼观六路的眼睛。

研究还表明,一只蛇尾海星身上的这种透镜数目大约有5万到10万,它们都是由纳米晶体的碳酸钙组成;这种完美的光敏感微型透镜系统,是海星生长过程中,身体表面纳米结晶化的结果;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色边,结晶化过程中,透镜内还吸收了适量的镁,这既可以帮助海星更有效地过滤光线,又可以校正透镜的“球面像差”,进而发现天敌的效率。

细菌——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生物

细菌的个头虽小,但它们的运动速度却相当惊人,许多细菌每秒钟前行数十 微米,一种被称作逗点弧菌的,它每秒钟可向前游动100微米,不能小看这个数字,它相当于细菌自身体长的50倍,而一个人类运动员每秒钟只能向前跑5.4倍体长的距离,即使猎豹这个数字也只能达到25倍,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菌应当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生物。

细菌世界的成员众多,其运动方式和机制上也存在差异,但大部分能够运动的细菌都是依靠自身的运动器官—鞭毛的作用。鞭毛是一种长的蛋白丝状物,它附着于细菌的外表,一般长15-20微米,直径20纳米左右。

细菌鞭毛的功能相当于船的螺浆,在水中可以高速旋转从而推动菌体前行,因此水环境是鞭毛细菌自由驰骋的天地。鞭毛的旋转速度非常快,每秒钟旋转两百到一千多转,比一般的电动机要快得多,鞭毛的高速旋转是由其附着于菌体上的基体旋转带动的,基体实际上就是鞭毛的基部,它由一个中轴套上两个或四个环构成,镶嵌固定在细菌的体表(细胞膜和细胞壁)中。在科学家的眼中,基体简直就是一台精巧的纳米分子马达,但这个马达并不是靠电流驱动,而是用伴随着细胞膜两侧质子梯度的消失产生的生物能量ATP来驱动。细菌的鞭毛马达还可以转向(从反时针旋转变为顺时针旋转)从而使菌体发生翻滚,进而改变细菌的运动方向,事实上细菌在游动时也并不是单纯地一直朝前游,而是伴随着不时的随机翻滚转向,但从表观上看仍表现为细菌的前行。

水面上自由行走的水黾

小型水生昆虫水黾被喻为“池塘中的溜冰者”,因为它不仅能在水面上滑行,而且还会像溜冰运动员一样能在水面上优雅地跳跃和玩耍。它的高明之处是,既不会划破水面,也不会浸湿自己的腿。水黾是如何练就如此水上绝技?对此,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江雷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揭开了水黾“水上轻功”的奥秘,并认为水黾腿部特殊的微纳米结构才是真正原因。

水黾属于水生半翅目类昆虫,水黾的种类不同,大小也不一样,一只中等大小的水黾重约30毫克,水黾的腿能排开300倍于其身体体积的水量,这就是这种昆虫非凡浮力的原因。江雷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水黾腿部上有数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多层微米尺寸的刚毛。这些像针一样的微米刚毛的表面上形成螺旋状纳米结构的构槽,吸附在构槽中的气泡形成气垫,这些气垫阻碍 了水滴的浸润,宏观上表现出水黾腿的超疏水特性(超强的不沾水的特性)。正是这种超强的负载能力使得水黾在水面上行动自如,即使在狂风暴雨和急速流动的水流中也不会沉没。

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由人的肉眼看不到的纳米颗粒构成的

纳米材料工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纵观纳米材料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随着纳米材料的快速发展,其使用安全性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纳米化机遇

例如,通过对2004年前8个月的SCI论文数据库的检索,可以得到纳米技术高度关键领域研究论文最多的国家或地区的排名,中国以3621篇论文高居榜首,论文数比排在第二位的美国的论文数高出14%。我国在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接近世界水平。

纳米安全性

2003年3月,美国化学会举行的年会上报告了纳米颗粒对生物可能存在的作用,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掀起了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的热潮。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毒物学家发现,在含有直径为20 nm的聚四氟乙烯塑料颗粒的空气中生活了15 min的大多数实验鼠会在随后4小时内死亡;而暴露在含有直径120 nm颗粒(相当于细菌的大小)的空气中的对照组小鼠则安然无恙,并没有致病。

纳米颗粒对于人类的毒副作用也相继被发现和报道出来。比如直径35 nm的碳纳米颗粒可经过嗅觉神经直接进入脑部;金纳米颗粒可通过胎盘屏障由母体进入到胎儿体内;硒化镉纳米颗粒可在人体中分解,由此可能导致镉中毒。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尺寸越小,显示出生物毒性的倾向越大。例如碳纳米管是由石墨层面卷成的圆筒,但是根据石墨的安全剂量来外推碳纳米 管的安全剂量是不可行的,碳纳米管的生物毒性远大于石墨粉。又比如说2006年瑞士专家首次发现由某些在大尺度上显示为无毒的材料制成的纳米颗粒对人类和小鼠的细胞具有惊人的毒性,表明这些纳米微粒具有某种特殊的毒性反应。

纳米标准化

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宣布成立纳米技术标准小组(ANSI-NSP),这是一个负责纳米技术领域标准开发的新联络组织,对所有兴趣团体开放。ANSI-NSP呼吁从事纳米技术研发或熟悉纳米技术的组织和个人考虑加入该组织及其筹划指导委员会。该组织于2004年9月29日到30日召开了首次工作会议,制定命名法和术语。

为了在未来高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在标准化方面,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了“十五”期间重大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该专项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纳米产品及技术标准是其中重要一项。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2月28日正式发布七项纳米标准,并于4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这七项标准包括《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纳米镍粉》、《纳米氧化锌》等一项术语标准、两项检测方法标准和四项产品标准。这首批七项纳米技术标准的批准实施,使我国抢在世界之先发布纳米技术和产品标准成为事实,奠定了我国在纳米技术和标准方面领跑的地位,避免了“在别人划定的圈子中跳舞”的尴尬,同时是我国的技术和产品标准可能成为世界标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我国纳米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国技术标准的一个新的起点。

第二篇:绪论讲稿

法律逻辑学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逻辑”的含义

二、逻辑的产生

逻辑问题(亦即思维或论辩的正确性问题)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几乎同时起源于三个古老的国家,即古代的希腊、印度和中国。不过,真正形成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在世界各国流传至今的,是古希腊的逻辑学,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迄今已有2000多年。

在古希腊,当时虽然是奴隶主贵族政治时期,但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政治生活中演讲辩论的风气盛行,不仅出现了一批专门以论辩为职业的人,而且还出现了一批专门培养所谓有智能、善辩论者的教师,即智者学派。

另一方面,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特别是以欧几里德为代表的“几何学”有了很大发展。这不仅表现了人们已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其证明本身就包含了逻辑知识。

古希腊逻辑科学的创始人是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他的《工具论》一书奠定了逻辑科学的理论基础,他被称为“逻辑之父”。

《工具论》包括《范畴篇》

(即概念),《解释篇》(即命题与判断),《前分析篇》、《后分析篇》(即推理与证明),《论辩篇》(即论辩常识),《辩谬篇》

(即揭露诡辩的方法),这本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亚里士多德以后,直到中世纪,欧洲的逻辑学家在逻辑学的基本理论方面虽作了一些研究,但发展不大。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逻辑思想异常活跃,社会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当时的诸子百家为使世人采纳己见,便相互辩诘,其中有很多逻辑方面的知识。惠施、公孙龙、韩非和苟况等人,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逻辑理论,特别是后期的墨家的逻辑理论就更加完整和系统。

《墨经》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的逻辑专著,它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在这部专著中,当今逻辑学所讲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在《墨经》中都已有论述。比如,《小取》篇中说: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这里的“名”相当于概念,“辞”相当于判断,“说”相当于推理。它说明了概念是用来反映事物的,判断是用来推导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我国古代的逻辑学先后被称做“名学”、“辩学”、“理则学”和“理论学”等。到了东汉时期,由于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的逻辑学说便趋于衰微了。

在古代印度,同样是诸教纷纷兴起,他们之间互相论争,其中,胜论派和正理派开创了因明学。“因”指推理的依据,“明”即通常所说的“学”,“因明”就是古代印度关于推理的学说。如陈那在《因明正理门论》中提出的“三支论式”认为,每一个推理形式都是由“宗”、“因”、“喻”三部分组成。这里所谓的“宗”相当于三段论中的结论,所谓“因”相当于三段论的小前提,所谓“喻”相当于三段论的大前提。

古希腊的逻辑学、印度的因明学和中国的名辩学,犹如三颗瑰丽的明珠,在世界古代逻辑史上交相辉映。

三、逻辑学的发展

16世纪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科学的革命,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发展迅速,使逻辑逻辑学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甚至可以说是经历了伟大的转折。

例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伽利略的动力学,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并且电磁波的发现,蒸汽机、涡轮机、电动机的发明都在这个时期。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被马克思誉为

“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弗兰西斯·培根,建立起归纳逻辑理论,主要著作《新工具》。

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则进一步完善了演绎法,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关于推理过程中可以运用简单的符号,建立“普遍数学’’的设想,给后继者创立符号化的数理逻辑以启迪。

17世纪法国波尔·罗亚尔修道院的阿尔诺和尼卡尔合写并出版的逻辑著作,即被后人称的“波尔·罗亚尔逻辑学”,更是大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原有逻辑学的内容,成为近代逻辑学中最早的也最具代表

性的逻辑学教科书,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可以说传统逻辑学的主要内容和体系,至此基本定型。

17世纪后半期,特别是18世纪以后,传统逻辑在原有基础上朝着两个根本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人们基于传统逻辑还不够形式化而带来的不精确、不系统的弊端,在传统逻辑基础上发展出了数理逻辑。

早在17世纪末期,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笛卡尔思想影响下就设想把数学方法应用于逻辑,把逻辑推理变成纯符号的逻辑演算,使逻辑成为一种证明艺术,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尽管他后来中断了这一研究,设想未能实现,却给逻辑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对后来数理逻辑的创建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数理逻辑学奠基人。

此后,经过19世纪末期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德·摩根,以及后来的德国数学家弗雷格和20世纪英国数学家罗素、怀特海等许多人的努力,前后经历了200年左右的时间,终于建立起了严密、完整、崭新的逻辑体系——数理逻辑。

另一方面,在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18世纪末期德国的一些哲学家却从另一个角度批评了传统逻辑的不足。他们基于传统逻辑只研究思维的形式,没有把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形式统一起来;基于它只立足于思维的确定性而撇开了思维的变动性、辩证性,提出了研究辩证思维的问题,从而出现了辩证逻辑。

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对传统思维提出批评。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

逻辑虽然完善,但它只研究思维的功能及其形式,不研究思维的内容、来源,因此他把这样的逻辑称之为“形式逻辑”、“普通逻辑”,使传统逻辑的这种称谓流传至今(不过,当代学术界更倾向于认为严格意义下的形式逻辑仅指数理逻辑,而把传统逻辑称为普通逻辑)。

继康德之后,19世纪德国的辩证逻辑的创始人黑格尔在批评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努力用他的辩证法观点来改造旧逻辑,建立新逻辑。他在《逻辑学》这一巨著中,系统地研究了思维的辩证或辩证思维的问题,勾画出了一种新的——即辩证逻辑学科体系的轮廓。

自此也可以说又诞生了一种与传统逻辑根本不同的、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的另一种意义上的逻辑——辨证逻辑。

第二节

法律逻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一、法律逻辑学的性质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介于普通逻辑学和法律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工具性质学科。

二、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法律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法律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思维形式:是思维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维内容是思维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本质和规律;思维形式是思维赖以存在和表达的方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

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形式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

例如: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

所有出现尸斑的尸体都是死后2-4小时的尸体。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动物。所有S都是P。又如:

如果死者背上有自己无法形成的致命伤,那么,死者是被人杀害的。

如果数X能被8整除,那么,数X能被4整除。如果p,那么q。

再如:

法律是有阶级性的,刑法是法律,所以,刑法是有阶级性的。

所有出现尸斑的尸体都是死亡后2-4小时的尸体,本案死者的尸体是出现尸斑的尸体,所以,死者的尸体是死亡后2-4小时的尸体。

M是P,S是M,所以,S是P。

逻辑形式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

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如:所有„都是„ 如果„那么„

逻辑变项:是逻辑形式中可变的因素,即可以表示任何具体内容的部分。

如:S、P、M、p、q S、P、M是词项变项;p、q是命题变项。

法律逻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法律逻辑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质,是结合案例分析而建立在普通逻辑原理基础上的,是和语言逻辑学、教育逻辑学、医疗逻辑学等并列的形式逻辑的分支学科.由于高校的法律专业是为社会培养法律方面的人才,法律工作者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素质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训练法学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法律逻辑学成为法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第三篇:绪论讲稿1

•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 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密不可分。• 中医学中包含有丰富的中医护理内容。• 特点:医中有护,医护合一。

• 中医护理学经数千年历代医家的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远古时期:护理学的萌芽阶段

• 原始人类本能地采用一些方法保护自身、减轻痛苦,即为医护活动的开始。

• 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及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夏商周时期:护理学的雏形阶段

• 社会背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医护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疾病预防和保护健康的观念和方法

• 医学分科、个人卫生、饮食禁忌、动植物药物、情志致病 •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战国至东汉时期: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建立阶段

• 标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 华佗:后汉时期杰出医家,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1.《黄帝内经》——战国时期 2.《难经》——秦汉时l期 3.《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编 著 4.《神农本草经》

——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5.华佗

—五禽戏(虎、鹿、猿、熊、鹤)

•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养生、护理等。书中还详细论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服药护理、病情观察等,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 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对劳逸结合和情志变化所致的各种病证提出了针灸、导引、推拿、热熨、熏洗的护理方法。

《难经》 难,即问答的意思。全书共81个问答,称为“八十一难”。该书用问答方式,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等,尤其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内容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丰富了中医护理的内容。《神农本草经》 成书于汉代,载药365种,根据养生、治病、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并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方剂中用药七情。它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 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后被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前书以外感病为主,后书以内伤杂病为主。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成就:创立了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 阐述八法及护理措施,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

• 煎药方法、服药注意事项及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饮食宜忌。

• 急救护理:救治猝死、自缢死、溺水死患者的具体措施,发明了口对口呼吸救治自缢者的方法。

• 首创多种中医护理技术:灌肠法、熏洗法、含咽法、烟熏法、坐浴法。• 饮食护理:四时、妊娠、等饮食宜忌。•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晋隋唐时期: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发展阶段 1.《脉经》—晋代 王叔和 我国最早脉学专著。2.《肘后救卒方》—东晋 葛洪 各科护理

3.《诸病源候论》—隋 巢元方 我国第一部病因病、证候学专著。发展补充了各种中医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法。病情观察、饮食护理、乳痈护理、4.《千金要方》—唐 孙思邈 记载处方和各种治病手段。饮食护理、精神调护、细葱管导尿术。

5.《外台秘要》—唐 王焘 病情观察、传染病患者护理探视制度。•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宋金元时期: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创新阶段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 陈无择 病因护理。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刘元素→火热论→寒凉派 张子和→张从正→攻邪论→攻下派 李东恒→李杲→脾胃论→补脾派 朱丹溪→朱震亨→相火论→滋阴派

《饮膳正要》—元代 忽思慧 饮食护理。饮食营养学代表作。•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明清时期:中医护理学内容充实阶段(1)《本草纲目》—明代 李时珍

(2)《景岳全书》—明代 张景岳 孕产妇的起居和饮食护理(3)《修龄要旨》—明代 冷谦 养生康复护理(4)温病学说

(5)《侍疾要语》—清代 钱襄 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老年患者护理。李时珍《本草纲目》 :

主要成就:

(1)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的药物学(2)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3)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4)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5)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丰富 世界科学宝库 温病学说

(1)《瘟疫论》—明代 吴有性 戾气。传染病的护理措施、饮食护理。(2)清代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著作:吴鞠通《温病条辨》;叶天士《温热论》 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病情观察(舌苔脉象)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1)继承和整理前人学术成果 :《理瀹骈文》—中医外治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2)中西汇通:《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 中西医结合(3)京师同文馆

(4)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护理学校 •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 教育

• 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 国际交流

•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 整体观念 • 辨证施护 • 防护结合 •

一、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人体结构的整体性

(2)人体生理功能的协同和制约作用(3)人体病理变化相互联系影响(4)在诊治上,以外测内,正确诊断;

(5)在治疗护理上,调节全身脏腑功能,治疗局部疾病,外治法治疗内在疾病 • 心-小肠-舌-脉 •

一、整体观念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天人相应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的身心机能。•

二、辨证施护

• 辨证施护包括辩证和施护

辩证: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所收集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而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 辨证施护要充分应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原则。• 先明确三个概念:

症:主要是指症状,是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头痛等。证:即证候。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性质、程度、邪正之间的关系等)。

病:即疾病,是指有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展变化以及转归预后的一定规律的病理全过程。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如感冒、痢疾、哮喘等。•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不同的证型,因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就有异。

•(例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不同,风寒感冒当辛温解表,风热感冒当辛凉解表)

•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不同或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 所谓“异病同护” 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式不同的疾病,但都表现为中气下陷的证候,都可采用补中升提的护理原则与方法。)•

三、防护结合

(一)未病先防 1.养生以固护正气

(1)顺应自然(2)调摄情志(3)起居有常(4)饮食有节(5)锻炼健身 2.防止病邪毒气侵入(1)慎避外邪(2)避疫毒、防疠气(3)预防药物、防止传播 •

三、防护结合

(二)既病防变

指疾病既然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1.早期诊治 2.控制传变

• 第三节

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 第四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 • 复习题

•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 感谢聆听

第四篇:宋代文学绪论讲稿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散文方面,在继唐代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衰颓之后,到了宋代,得到了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将古文打造成了具有很强政治功能又符合实用效应的文体;

第二,诗歌方面,形成了与唐诗主旨趣味均不同的宋诗风格,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也倾向于通俗化。

第三,词作为一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从数量上来说,仅据《全宋词》所载,词人有1300多家,词作有近两万首,比唐五代的词作多出近十倍。

第四,戏曲、说话等通俗文学在宋代也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曲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明清时期的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绪论部分,我们主要对宋代的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文化以及文学发展的概况给大家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1.崇文抑武的国策

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可以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我们知道中晚唐以来,藩镇割据严重,地方不服中央的管辖,于是赵匡胤乘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鉴于唐朝的历史教训,宋王朝确立了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主要表现为,注重科举制度,扩大科举名额,科举考试也更加的平等开放,更注重实用。于此同时,文人的待遇比历朝历代都要优厚,他们能掌握国家实权,不但用读书人担任宰相,就连负责军事事物的枢密使也多由文人担任。这就使文人和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学和现实的关系更为密切。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理学,又称道学,在元明清时期是官方的意识形态,然而,在宋代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如程颐、朱熹等作为理学大家自认为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学论道。这种论学论道的风气还会经常旁溢到诗歌中去。

3.文以载道学说的盛行;

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呈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的关系,到了唐代,韩愈在倡导古文时,提出了“文以贯道”的思想,朱熹痛斥“文以贯道”之说,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文以载道”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虽然对于多数宋代文人来说,在强调道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文的追求。但宋代的诗文说教意味依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于文以载道学说的流行和影响。

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 宋代的印刷业非常繁盛,不仅有官刻还出现了私刻,不仅刻印的有正统文学史学作品,还有通俗读本,使得书籍得到大量流通,不仅国家图书馆藏书丰富,就是私人藏书上万卷者也比比皆是。除此之外,学校的数量和种类也大量增加。不仅有国子学、县学等官办学校,私立书院也日益兴盛,像白鹿原书院等四大书院,规模和学术水准都堪于官办学校媲美。

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宋代诗文中议论成分的加强,表达政见、弘扬学术,议论不但充溢于各种散文文体,还大量出现在诗歌中。过多的议论会削弱诗歌的抒情功能,但适度的议论则为诗歌开辟了新的题材范围和美学境界,王安石的咏史诗和苏轼的哲理诗就是得益于适度议论的成功案例。宋代诗歌之所以形成与唐诗不同的审美倾向,可以说,议论成分的增强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义的弘扬

1,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儒家强调个体对社会应有责任感,应有社会忧患意识。宋代的经济虽然相当发达,但是,对内的冗官、冗兵、冗费和对外的巨额岁币,使国家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怨天载道。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有志之士也忧心忡忡,怀有深沉的忧患意识,导致宋代很少用文学来歌功颂德,而是涌现出了很多忧念国计民生的文学作品。宋代诗文缺乏唐代诗文那种潇洒浪漫的气息,现实意义较重,这都与宋代文人深沉的忧患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

2.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宋代军事实力不强,再加上当权者以求和为态度,造成了国家常年处于外祸不断,苟安屈辱的态势。宋代的对外战争从国家意义上来说,带有显著的被侵略性质,因此,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抗金、抗元战争中,爱国主义成为了整个文坛的主导倾向。

3.爱国主题的弘扬

出现了许多反映爱国主题的作品,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从次以后,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总是会从这些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这也是宋代文学值得称扬的历史性贡献。

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趣味

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本位,儒释道三足鼎立的文化。“三教”的说法始于南北朝时期,隋代的时候已经允许三教同时存在。唐宋君主大多主张三教会通,如唐玄宗、宋孝宗等。到了明清时期,三教合一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到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

儒释道三教各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和不同的学说。儒教以孔子为代表,注重人际关系、社会伦常,留心现世的实际问题,是所谓的入世文化。

佛教以释迦牟尼为代表人物,道教以老子为代表人物,关心的是如何解脱现世的烦扰,是所谓的出世文化,只不过,佛教修行是为了追求脱离生命轮回的涅槃而成佛,道教修行追求的是长生不死的成仙。

到了宋代,儒释道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转变,因而更容易在思想的层面上有机的融合起来。可以说,北宋中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思潮。

三教合一的思潮使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主要表现为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以及表现出的新型文人生活态度。

2.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前代文人的人生态度大致上可以分为仕和隐两种方式。仕是为了兼济天下,隐是为了独善其身,两者是不可兼容的。我们说,宋人则不然,由于宋代重文轻武,所以很多文人都有参政的热情,然而他们在积极参政的同时,仍能保持比较宁静的心态,注重从内心去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从而将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进行了整合。

3.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

宋人有很强的传统观念和集体意识,结盟结党的做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因此,宋人的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正像范仲淹说的“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宋代的诗文作品,在情感抒发上不如唐代强烈,但是在思想的深度上却有所超越,形成了以平坦为美的风格。这些特征都植根于宋代文人的文化品格和生活态度。

李白奉唐玄宗征召进京,此诗是离别儿女时所作,诗中毫不掩饰喜悦之情。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诗人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他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原文见作品注释):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他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他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十分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十分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这首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用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有烘托穿插其间。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变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王安石刚刚拜相,“贺客盈门”,喜气洋洋,不料王安石却挥笔在壁上题诗,其中有两句说:“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冬雪覆竹,竹林伴着钟山寺,这里是我养老归隐了结余生的好去处)有大功毕成之后归隐山林之心。

4.审美情趣的转变。

苏轼、黄庭坚提出了“以俗为雅”的命题,认为以俗为雅才能具有更为广阔的审美视野,实现由俗向雅的升华,完成由雅对俗的超越。

宋代诗人以俗为雅的态度,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使诗歌更加贴近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苏东坡是贬官岭南是个落后的地方,离朝廷很远,岭南的荔枝甘美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

第五篇:绪论讲稿思修

绪论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导语:请大家谈一谈到了大学之后你觉得有哪些变化,能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些变化?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管理制度的变化。独立生活、学会理财、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大胆实践。

大学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有你所想要的知识,这儿有浩瀚的图书和先进的技术,也有广博的资料和优秀的设备。在大学里,我们能接触广阔的知识,培养我们必要的技能。同时,这儿聚集着众多学者专家,他们有着渊博的学识,他们也是育人的良师。我们在他们的指导引领下,能更有效率、更加快速的学习。

大学,有着浓厚的学习、研究、成才的氛围,在这里,知识不停传播、运用、创新;在这里,有着创新精神,人们可不会一直原地踏步;在这里,人们接受这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这里,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很是活跃。

随着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增加,而且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除必修课外还有选修课,这就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课了,这也说明了你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在大学,图书资料和多媒体让各种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所以说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同学们必备的学习技能。而中学生活则相对来说单调多了,主要通过课本来获取知识,学习方法少,自由支配的学习也少。总之一句话,大学强调的就是自主学习!

不同于你中学时段,大部分人上学的地方离家近,可以回家,有爸妈照顾,庇护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衣食住行这类的事情从不需要你来操心。可上了大学,远离了你的家,住在集体的宿舍,舍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许多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时,你的自理能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适应环境。总之一句话,你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在大学,党组织、团组织、班委会、各种社团,各种活动数不胜数,丰富多彩。你参加活动的机会可以说是大大增加。这可以是你得到锻炼,使你过得充实,过得更加有意义!还是一句话: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自主学习、树立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大学里应该做些什么? 重点谈一谈“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中国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学习论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对当前中国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自主学习”问题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这表明它的重要性及其在理论界的广泛共识。因此,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并深化对它的研究,明确其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开展学习(有些学生并不喜欢这样); 2.要建立目标意识。确立一个目标,有利于学习中的坚持(必做); 3.要确定范围。从所用的教材到知识面要先确定下来,除特殊情况,一般不能改动,不能今天以这为主,明天又改成以其他为主了;

4.注重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开展学习上的比赛,让学习的环境活起来。

5.自我检查和反省。找出自己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并改正。

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个人的奋斗目标必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当前我国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包括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分目标,这为当代大学生成就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确定目标必须从社会实际出发,青年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我国社会的现实需要相结合才有意义,只有使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奋斗目标相一致才会获得人生最大的成功,充分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2.个人的奋斗目标必须与自身特点相结合。

人们的个体有差异,能力有高低,长短优劣各不相同。确定目标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青年大学生必须考虑自身条件,全面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充分扬其长而避其短,切不可人云亦云、毫无主见,也不可盲目从众、追逐潮流。个人奋斗目标只有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相符,才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和持久的耐力;只有与自己的专业、能力、基础相关,才会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实现的可能。

3.个人的奋斗目标必须与现实可能相结合。

现实可能是指实现目标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反映了奋斗目标的必要性,但要把这种必要性转化为现实可能性,就要努力创造实现目标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环境条件和途径条件,并且要把长远目标分解成若干阶段性目标,使长远目标在一系列近期目标实现的积累中逐步得以实现。环境条件可使目标真实、信心倍增;途径条件则使目标可行、结果可期;长远目标可使方向明确、动力持久;近期目标则使效益明显、效果直接。只有同现实可能相结合,奋斗目标才是真实的和可实现的。

注意语言。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活动的基本工具。人们靠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文明的语言树立人文明的形象,雄辩的语言树立人雄辩的形象,幽默的语言树立人幽默的形象,虚伪的语言树立人虚伪的形象。

注意风度。风度是指一个人的风貌仪表和举止态度,同时也是指一个人精神、气质、品格的外显表现。因此风度实际包括精神状态、仪表礼节、行为态度和言辞谈吐。它实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性格气质、学识修养、处世态度等。有人说,“高雅的风度是通向朋友心灵的畅通无阻的护照”。这是每位渴望择业成功的大学生朋友都值得拥有的“护照”。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导语:讲述雷锋精神。

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了,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讨论:从雷锋精神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者制定给被统治者以及统治者自身必须遵守的规定规章、命令条例。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包括宪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等国家级法律以及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

在中国,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如民法、刑法、诉讼法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他法律或一般法律,如婚姻法等。

法律以各种方式全面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整个人类社会。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方式被称为法治,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最科学的治理方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程度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西元前350年写道:“法治比任何一个人的统治来得更好。”在中国,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之一。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法律素质是指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中,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素质的核心.法律思维能力包括: 1,准确掌握法律概念的能力.2,正确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3,法律推理的能力.4,对即将作出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法律意见进行论证的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可以分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方面.探知法律事实,即调查,搜索,制作,组合,分析,认证法律事实,是法律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是在我们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是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三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四是引导我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善于发掘大学生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了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提高精神文明素养,掌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践,为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融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以应用为中心的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一门思想教育与法律修养课。学习这门课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掌握理论,付诸实践,不断总结,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一个大学生结合实际谈的他认为学习思修课程的重要意义。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对大学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我将就个人实际分析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该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它以马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是此门课程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法律基础,让我正确的去认识世界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能让我们都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我觉得此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人生的指南,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正确看待和分析事物都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我相信每个大学生在初进大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迷茫,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突然变了一种身份,于是我们开始大量这个偌大的圈子,寻找着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前进方向。我想这个时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让我们引咎发问,引导着我们去认识自己和正处处理周边的事事。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有用的栋梁之才。我觉得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是生动而活波的,老师从我们的心理实际出发给我们传经授道,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清新的气息。当我看到很多同学那么积极地举手发问,当我看到我们不同院系的同学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到一股强烈的震撼,我意识到自己在学会融合和大胆。还记得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让我们试验哪个组在一张报纸上站的人最多。当时我像个指挥官一样布局我们组的计划,最后我们组拿到了第一名。成功的喜悦和老师对我们成绩的肯定是令我难以忘怀的。此门课程的开设是贴近大学生心理实际的,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认真阅读和钻研大纲和教材。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考核内容和目标,认真学习教材,全面系统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大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其次,要把系统学习和重点深入结合起来。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的学习,掌握对课程具有关键意义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单独孤立地去抓重点、背词句,甚至猜题押题。

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一门塑造美好心灵的课程,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是学好这门课最基本的前提和方法。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好它的必要性,做到认真听课,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自觉阅读并独立思考,主动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这样才能达到学好这门课的目的。

这是一门明理课。只有满腔热忱地去追求真理,才能做到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引起思想上的共识。这样就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的精神实质,学到做人的道理。课堂教学,主要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对于重点、热点问题,可以通过充分地讨论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师生要共同探索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德育教学的新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社会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对社会实践有指导意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须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这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改革和充满活力的课程。课程的活力在于,它要及时反映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反映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新经验。面对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成才道路上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准确地、有说服力地予以回答。学好这门课,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打消停步、满足、差不多的思想,积极追求,不断更新观念,真正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达到不断净化灵魂、升华境界的目的。这个过程本身又需要注重锻炼韧性,持之以恒。只要坚持这样做下去,更高境界的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下载第1章 绪论 讲稿 2010.12(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章 绪论 讲稿 2010.12(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诊断学绪论和问诊讲稿

    诊断学讲稿 (面向临床医学各方向)诊断学绪论 一、 结合例子讲述诊断学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病的体会,理解诊断的过程)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

    中国文化概论2013 绪论(讲稿)

    2007年讲稿 绪论 一、“文化”界说 核心观点:以文教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

    橡胶工艺学原理讲稿_第一章_绪论

    《橡胶工艺原理》讲稿 绪 论 一.橡胶材料的特点 1.高弹性:弹性模量低,伸长变形大,有可恢复的变形,并能在很宽的温度(-50~150℃)范围内保持弹性。 2.粘弹性:橡胶材料在产生形变和恢......

    预防医学绪论讲稿(精选合集)

    有一天,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二兄次之,我最差。”文王感到不解,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回答说:“......

    数据结构讲稿-第一次课-DS绪论

    《数据结构》教案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参考教学时数为54学时,实际讲课学时为35,实验学时为16。其主要内容包括顺序表、链表......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绪论(含5篇)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技术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进程:绪论 学时:2 班级:1、19 教学目的 1. 掌握昆虫身体分那三部分。 2.掌握昆虫纲属于哪个动物们。 3.重点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讲稿(含五篇)

    冠词 冠词(Article)是一种虚词,本身不能独立使用,只能放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所指的人或事物 分类 冠词有两种,一种是定冠词(Definite Article)一种是不定冠词(Indefinite Article)。......

    华中科技大学版【电机学】(第三版)电子讲稿【绪论】

    绪论 一、电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电能是现代主要的能源,而电机是与电能的生产、传输和使用紧密相关的能量转换装置,它不仅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工业、IT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