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形势与政策讲稿)
第四讲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口本刊特约报告人 龚 新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新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2025》制定出台的背景、“三步走”发展规划和未来十年的重点发展领域,把握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思路及路径。深刻理解建设制造强国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各种力量动员起来,共同推进。
课程内容:1.我国制造业的总体状况
2.《中国制造2025》制定出台的背景 3.《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和总体思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为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史证明,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大力发展制造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一、中国制造大而不强
关于中国制造目前的情况,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值得我们关注,就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当中,2010年我国再次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历史上中国曾经是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但是大约在1850年前后,中国丢掉了这个位置。经历了l60年,我们又重回制造业第一大国这个位置,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最新统计数据来更清晰地认识我国是制造大国这一事实:2014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已达22.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85%;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超过20%,连续5年保持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比2008年增加65家,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不含港澳台),数量仅次于美国(130多家)。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不断追赶,尤其是近十年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坚实而牢固,但我们离制造强国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外对于“制造强国”的概念和内涵没有统一的描述。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梳理和研究,大致上可以将“制造强国”的内涵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模和效益并举。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公认的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制造业规模日趋壮大,产业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国际分工中具有较高地位。当今多数制造强国中,高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占比较高,在国际分工中大多处于产业链高端地位,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拥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不论是既有的制造强国,还是具有后发优势的“潜在”强国,都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现有的制造强国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拥有雄厚的产业规模。这反映了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基础,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比重。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这反映了产业间的合理结构,各产业之间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众多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这体现了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地位,表现为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质量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创造价值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等。四是持续的发展能力。这体现了高端化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
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中国制造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大而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比如目前我80% 左右的芯片还是依赖进口,很多制造企业还是处于加工组装这个环节,价值链还是在中低端这个状况。
第二,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我们还缺乏国际上有影响力、大型的跨国公司和品牌企业,而且质量事件也时有发生,我们急需把我国的品牌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第三,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我们在产业布局上,各地还存在同质化的竞争,在产业链的中高端还要花大的精力去提升和突破,继续提高产业层次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四,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是很畅通。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瞄准国际的制造业高端来进行创造、创新、开拓,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加强。
二、中国制造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
加快发展制造业,提升制造业水平,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新形势,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分析研判,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使中国制造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总的来看,我国制造业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战略机遇期,未来十年挑战巨大,机遇也前 所未有。具体来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发达同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 压、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两难局面,进入了“爬坡 过坎”的关键时期。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我国制造业发展将越来越具有“爬 坡”和“登山”的性质,即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必须向上走,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跃迁和攀升,否则庞大的产业大军将拥挤在低洼地中,面临“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的风险。同时,也肩负着同内经济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任务,国家一系列改革发展重大举措为制造业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新形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 来深刻变革。
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趋紧,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已不再是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升级转型的过程,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要素成本等都在发生动态变化。从资源能源看,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和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l7%、l7%。从环境压力看,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正集中显现,目前全国有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l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水体污染较为突出,土壤污 染日益凸显,重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从要素成本看,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我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我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赖以保持的多种要素约束日益趋紧,已经使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经济新常态下,在原有比较优势逐步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新旧交替期,我围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新挑战:全球产业格局重大调整,国际贸易规则正在重构,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
从产业格局来看,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时发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既有增长空间受限。
一方面,高端制造领域出现向发达国家“逆转移”的态势。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各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后发、要素成本低廉、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等优势,大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现已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基地。2014年我国吸收外资规模达1196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资流入国。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发达国家加大了对我国产业升级的阻击。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外需下降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数字化制造等新兴产业为重要特征的“再工业化”,力图改变“发达国家控制研发、设计、销售环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加工制造”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加强对产业制高点的争夺,形成全价值链的产业竞争布局。2011年,美国政府正式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提出了“在哪里发明、在哪里制造”的口号,要重新夺回制造业的世界市场。为了解决高校基础研究和企业成果转化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专门建立了由一批“制造创新研究院”组成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第一批拟建15个,目前已建立和正在建设的有8个。德国结合自己的国情,提出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计划,以确保德国的世界制造强国地位。2013年,英国发布了《未来的制造》报告。同时,设立了先进制造、成形技术等7个“高价值制造推进研发中心”,为加快促进成果转化。目前,制造业向发达国家的回流已经开始。如苹果电脑已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日本制造企业松下将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日本国内,夏普计划在本土生产更多机型的液晶电视和冰箱,TDK也将把部分电子零部件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日本秋田等地。另一方面,随着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上也面临着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动转移到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进行生产。越南、印度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开始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一些跨国资本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至其他新兴国家。比如一些制造商正在转向越南市场。前不久,日本打印机制造商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宣布,计划在2018年3月之前将旗下越南打印机年产量增长4倍,至200万台。该公司已经将在中国的部分业务转移到海防市,使得越南成为该公司打印机最大制造基地。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部分设备转移到越南河内;耐克、优衣库、三星、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强化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相交织,我国也将面临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近年来,我国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严重国家,2014年上半年的涉案金额5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摩擦将更为激烈,对我国制成品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全球贸易规则也处于重构过程。美国极力推动打造跨太平洋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TPP),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门槛,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工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也将影响我国工业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此外,美国推动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美欧双方互相降低非关税壁垒,统一各类认证等监管标准,也将挑战我国参与的金砖国家准贸易联盟。全球贸易投资秩序的重建,可能对国内贸易投资产生替代效应,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压力将会增大。
新机遇:国家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制造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部署。四化同步发展为制造业创造了新需求,开拓了新市场。如城乡一体化将成为拉动制造业内需增长的主要动力,按照目前的城镇化速度,未来每年将有1000余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据测算,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和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也将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技术装备 水平等都为制造业创造着巨大的需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将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等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总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各产业部门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治理服务新的能力需求、国际竞争和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在生产装备技术水平、消费品品质提升、公共设施设备供给、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可控等各方面,都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正在形成的13多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制造业所拥有的最大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使我国制造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新一轮改革,将有助于破除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矛盾,激发市场活力。近一时期,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权限、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推进创新创业等一大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个更加宽松公平、鼓励竞争,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和工业发展的环境开始形成,为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了持续动力和坚强保障。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三、中国制造新愿景、新蓝图、新路径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慎应对、前瞻部署,《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制造2025》以“由大变强”为内核,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到2025年,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 7 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进人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在创新能力、全员劳动生产率、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阶段:到2035年,综合指数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前列国家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在创新驱动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
第三阶段:到2045年,乃至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综合指数率略高于第二方阵国家的水平,进人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提出中国制造的“三步走”规划,主要是基于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进程的认知、前瞻以及对世界制造强国发展水平的总体研判综合得出的,既不是出于对制造业发展成就的盲目自大,更没有因为与制造强国差距而悲观泄气。特别是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已建成全球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具备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同时也拥有赶超现有强国的市场环境和资源条件。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关键领域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工业领域技术创新经过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阶段,产业总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正在由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转型。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一方面,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快速提高,智能制造、高速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10%;另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先进产能比重持续上升,低端落后产能不断淘汰。三是工业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逐步降低,绿色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前四年,我国工业能耗累计下降21%,工业水耗累计下降28%左右,基本实现“十二五”预计目标。四是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企业兼并重组效果逐步显现,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中国制造2025》不仅提出了“三步走”跻身制造强国的愿景,更为中国制造未来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径。九大任务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 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人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十大重点领域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五项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解决长期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技术,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总结起来,《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按照“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不仅会带动传统制造领域的生产率提高和产品性能提升,还会带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众多的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产品、新设备的出现,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的研发投入规模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世界前列,201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18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但与世界强国相比,产业创新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内核。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既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表征;既是科技创新、管理能力、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十多年来,我国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较好地保障了消 费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对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在生活性消费领域,数量消费正向质量消费过渡;从日用消费品向耐用品、资本品过渡;从百元、千元消费层次向万元、十万元消费层次过渡。在生产性消费领域,对关键基础材料的稳定性、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性能一致性、重大设备的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好,起到增幅器的作用,有助于放大需求、扩大市场。质量不好,则起到阻滞器的作用,压制或转移需求,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国际声誉。《中国制造2025》提出,必须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列提出。绿色是发展的新要求,循环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低碳是能源战略调整的目标,三者均要求节约资源、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均要求保护环境,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减轻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目标都是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我国制造业绿色发展已到了非常紧迫和关键的时刻。一方面,中国对全球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如中国原油需求增量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44%,铁矿石需求增量约占全球的105.1%,铝土矿需求增量约占全球的78%,铜矿需求增量约占全球的149.5%。另一方面,我国重化工产品产量所占全球市场份额过大。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2%;电解铝占40%;成品油占12%;乙烯占12%;化肥占35%;水泥产量占58%,平板玻璃占60%;纸和纸板占25%。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发展不能再依靠大量的投资和产能扩张来实现,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坚决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四是坚持结构优化,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突出重点。调结构、促升级始终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势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更是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在迈向制造强国的历程中,国防安全、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都对制造业提出不同层次需求,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制造业产业体系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色。在注重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提升和改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效率和质量,关注民生产业的发展;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及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一批世界级的跨国大企业和一大批充满创新活力、“专精特”的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聚的层次和质量,培育一批国际化的特色制造集群;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中国制造2025》从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空间结构,甚至产品和市场结构等多个维度提出优化的路径和措施,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五是坚持人才为本,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制造强国一定是人才强国。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美国依托常青藤等一批优秀的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最富创造力的制造强国;德国长期坚持并推广双轨制教育,即学徒制,培养了众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了具有工匠品质的“德国制造”。人才强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坚持人才为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我们人才资源,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要通过教育、培育等各种途径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依靠科技创新、依靠精良品质,推动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以十年为一个阶段,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建设,并对第一个十年的战略任务和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总体看,《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战略和战术的一个行动计划。既立足当前,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又着眼长远,着眼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围绕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前瞻部署了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描绘了未来30年建设制造 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梯次推进的路线图
建设制造强国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推进。要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体现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让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 颜牛)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苗圩,《人民日报》2015年5月26日。
《中国制造2025》,中国政府网2015年5月19日。
《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赵昌文、王忠宏,《时事报告》2015年第5期。
第二篇:五套试卷——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
1.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单选题3分)o A.美国 o B.德国 o C.日本 o D.中国
2.最早提出服务科学并将其定位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o A.日本 o B.法国 o C.中国 o D.美国
3.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单选题3分)o A.计算机操作系统 o B.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o C.微软的办公软件 o D.通用数据库系统 4.M2M涵盖了所有实现在()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单选题3分)o A.动物、植物 o B.设备、数据 o C.工人、农民
D.人、机器、系统
5.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中国成为()。(单选题3分)o A.世界设计中心 o B.世界制造工厂 o C.世界维修中心 o D.世界服务中心
6.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带动的。(单选题3分)o A.机械技术 o B.信息技术 o C.化学技术 o D.电气技术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A.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o B.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o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 战 o D.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8.根据2007年对德国200家机床制造企业的统计,在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中,利润率最大的是()。(单选题3分)o A.二手设备 o B.备品备件 o C.金融服务 D.故障维修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华盛顿邮报所列的驱动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的是()。(单选题3分)o A.核动力航母 o B.云计算 o C.高级机器人 o D.移动互联网
10.()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单选题3分)o A.信息技术 o B.材料技术 o C.生物技术 o D.冶金技术
(多选题4分)
11.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o A.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B.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 o C.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 o D.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
12.目前,我国在制造业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其主要表现有()。(多选题4分)o A.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大多依赖进口 o B.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o C.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 D.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13.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主要表现在()。(多选题4分)o A.外向型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少,国家免除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 o B.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o C.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o D.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
14.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未来社会的重要技术有()。(多选题4分)o A.自动化技术 o B.健康技术 o C.信息技术 o D.资源技术
15.支持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有()。(多选题4分)o A.生产控制类软件 o B.经营管理类软件 o C.产品研发类软件 o D.集成与协同类软件
16.3D打印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多选题4分)
o A.工艺与装备研发不充分,尚未进入大规模工业应用 o B.制造成本高、制造效率低 o C.制造精度尚不能令人满意 D.生产率与精度矛盾,粗糙度相当于铸件
17.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促进我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的因素有()。(多选题4分)o A.改革开放的政策 o B.廉价的劳动力 o C.稳定的国际环境 o D.巨大的市场
18.运用M2M技术,可以实现的基本功能应用有()。(多选题4分)o A.生产计划的下达 o B.人员的调配 o C.资产跟踪、供应链管理 o D.远程监视、控制、诊断
19.在工业信息化中应用M2M技术可以实现的基本功能有()。(多选题4分)o A.产品技术方案的优化 o B.资产跟踪、供应链管理 o C.远程监视、控制、诊断 o D.故障设备的自动修复
20.下列选项中,前者相对于后者属于颠覆性技术的有()。(多选题4分)o A.光纤----同轴电缆 o B.DVD播放机----录音机、录像机 o C.U盘(电存 储)----软盘 D.数码相机----传统相机
(判断题3分)
21.中共十七大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o 正确
22.目前,我国能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企业已经很多。(判断题3分)o 错误
23.美国了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判断题3分)o 错误
24.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o 错误
25.物联网和务联网将人、对象和系统联系起来。(判断题3分)o 正确
26.跨国公司在工业软件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工业软件品种较少,功能不全,缺乏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判断题3分)o 正确
27.我国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判断题3分)错误
28.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国内外市场远未饱和,这使我国依靠产品产量翻番来 实现GDP翻番成为可能。(判 断题3分)错误
29.不同于车、铣等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属于增材制造。(判断题3分)o 正确
30.当前,我国产品的单位能耗居高不下,减排任务更为严重。(判断题3分)o 正确
1.我国单纯依靠大规模()获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造成能源资源利用率偏低和环境污染。(单选题3分)o A.教育投入 o B.资金投入 o C.要素投入 o D.科技投入
2.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带动的。(单选题3分)o A.机械技术 o B.信息技术 o C.化学技术 o D.电气技术
3.关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o A.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o B.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 o C.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 o D.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
4.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单选题3分)o A.建筑业 o B.制造业 o C.农牧业 o D.金融业
5.下列技术中,潜在的经济影响力最大的是()。(单选题3分)o A.新一代基因组技术 o B.3D打印 o C.知识工作自动化 o D.可再生能源
6.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单选题3分)o A.电气技术 o B.交通技术 o C.信息技术 o D.机械技术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o A.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o B.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o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o D.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8.()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单选题3分)A.材料技术 o B.信息技术 o C.冶金技术 D.生物技术
9.根据2007年对德国200家机床制造企业的统计,在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中,利润率最大的是()。(单选题3分)o A.二手设备 o B.备品备件 o C.金融服务 o D.故障维修
10.我国过去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这主要是因为()。(单选题 3分)o A.世界经济环境的限制 o B.资源和环境的限制 o C.人才的限制 o D.政策的限制
(多选题4分)
11.支持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有()。o A.生产控制类软件 B.集成与协同类软件 C.经营管理类软件 D.产品研发类软件
12.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2006年提出CPS的概念,CPS是一类将数字化、网络化系统与物理过程密切整合的设备系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范畴的有()。(多选题4分)A.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B.智能机器人技术 C.智能电网 D.节约灌溉技术
13.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有()。(多选题4分)o A.“中国制造”质量竞争力不强,2008年以来,中国品牌未进入世界知名品 牌的前100位 o B.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o C.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 o D.产品质量合格率不高
14.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工业软件可以分有()。(多选题4分)o A.工业产品内的嵌入式软件 o B.社交软件 o C.office办公软件 o D.支持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软件
15.嵌入式系统使机械化、电气化的装备、产品具有哪些特征?(多选题4分)o A.智能化 o B.自动化 o C.数字化 o D.网络化
16.目前,我国工业产品依然存在着突出的质量问题,其具体表现有()。(多选题4分)
A.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B.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 C.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不合格率达10% D.2008年以来,中国品牌未进入世界知名品牌的前100位
17.下列产品中,应用了嵌入式系统的有()。(多选题4分)o A.公共交通无接触智能卡 o B.移动通信设备 o C.MP3/MP4等消费电子 o D.汽车电子
18.中共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描述是()。(多选题4分)o A.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o 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o 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o D.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19.运用M2M技术,可以实现的基本功能应用有()。(多选题4分)o A.资产跟踪、供应链管理 o B.生产计划的下达 o C.远程监视、控制、诊断 o D.人员的调配
20.关于制造业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多选题4分)o A.制造业创造财富 B.制造业创造物质文明 C.制造业创造国家历史 D.制造业创造精神文明
(判断题3分)
21.2008年以来,已有中国品牌进入世界知名品牌的前100位。错误
22.“颠覆性技术”是其出现能对原有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技术。正确
23.无论“再工业化”也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其核心驱动力是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正确
24.我国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判断题3分)错误
25.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国内外的市场远未饱和,只能依靠产品产量翻番来实现GDP翻番。(判断题3分)o 错误
26.“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判断题3分)o 正确 o
27.目前,我国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水平亟待提升于生的原则是拖着笔走,而不能推着笔走。(判断题3分)o 正确 o
28.当前,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判断题3分)o 错误
29.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开发设计和市场销售环节。(判断题3分)o 错误
30.服务科学是21世纪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之一。(判断题3分)o 正确 1.关于 3D 打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D)。(单选题 3 分)A.它可直接将计算机中的三维图形输出为三维的塑料零件 * B.它可以实现从微观组织到宏观结构的可控制造 * C.它还存在着制造效率低、成本高的缺点* D.它的市场规模占全球制造市场的 50%以上
2.将服务业从传统推向现代的方法是(C)。(单选题 3 分)A.将先进工艺技术融于服务业 B.将现代服务意识融于服务业 C.将信息技术融于服务业 D.将传统文化融于服务业
3.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C)A.金融业 B.服务业 C.制造业 D.农牧业
4.最早.. 提出服务科学并将其定位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国家是()A.法国 B.中国 C.日本 D.美国 5.“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D)A.城镇化和信息化 B.工业化和城镇化 C.农业化和工业化 D.工业化和信息化
注: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6.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B)A.农牧业 B.制造业 C.金融业 D.建筑业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华盛顿邮报所列的驱动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的是(D)。(单选题 3 分)A.移动互联网 B.云计算 C.高级机器人 D.核动力航母
8.“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D)。
A.城镇化和信息化 B.工业化和城镇化 C.农业化和工业化 D.工业化和信息化 9.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C)A.机械技术 B.电气技术 C.信息技术 D.交通技术
10.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 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C)A.德国 B.日本 C.中国 D.美国
11.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主要表现在(ABC)(多选题 4 分)A.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B.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C.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 D.外向型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少,国家免除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
12.目前,我国工业产品依然存在着突出的质量问题,其具体表现有(ABCD)(多选题 4 分)A.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不合格率达10% B.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C.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 2000 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 D.2008 年以来,中国品牌未进入世界知名品牌的前 100 位
13.运用 M2M 技术,可以实现的基本功能应用有(CD)。(多选题 4 分)A.生产计划的下达 B.人员的调配 C.远程监视、控制、诊断 D.资产跟踪、供应链管理
14.100多年来,萨克森的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都在国际上占有领先地位。如今,在萨克森的汽车制造生产基地有(ABCD)(多选题 4 分)A.大众汽车 B.保时捷 C.宝马 D.尼奥普兰
15.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有(ABCD)(多选题 4 分)A.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 B.产品质量合格率不高 C.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D.“中国制造”质量竞争力不强,2008年以来,中国品牌未进入世界知名品牌的前100 位
16.在重大工程中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有(BCD)(多选题 4 分)A.对工程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B.采用绿色化的工艺设计技术 C.通过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 D.采用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
17.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工业系统安全的有(ABC)(多选题 4 分)A.加强工业控制系统漏洞及其挖掘技术研究 B.进行 ICS 安全应用行为分析与学习能力的研究 C.建立重要 ICS 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D.引进国外先进工业控制系统,减少对国内工业软件技术研究的投资
18.在重大工程中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有(BCD)(多选题 4 分)A.对工程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B.采用绿色化的工艺设计技术 C.通过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 D.采用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
19.支持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有哪些种类?(ABCD)(多选题 4 分)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产品研发类软件 B.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经营管理类软件 C.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PCS)等生产控制类软件 D.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集成与协同类软件
20.重大工程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有(ABC)(多选题 4 分)A.采用绿色化的工艺设计技术 B.通过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 C.采用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 D.加大节能补贴力度
21.中共十七大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判断题 3 分)正确
22.跨国公司在工业软件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工业软件品种较少,功能不全,缺乏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判断题 3 分)正确
23.知识性工作自动化是运用电脑来进行复杂分析、精确判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判断题 3 分)正确
24.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国内外的市场远未饱和,只能依靠产品产量翻番来实现 GDP 翻番。(判断题 3 分)错误
25.从广义上说,M2M 代表的含义有:机器对机器、人对机器、机器对人、移动网络对机器。(判断题 3 分)正确
26.我国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判断题 3 分)错误 27.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判断题 3 分)正确
28.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于生的原则是拖着笔走,而不能推着笔走。(判断题 3 分)正确
29.工业软件及其应用技术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标志。(判断题 3 分)正确
30.我国当前的资源利用很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限制因素之一(判断题 3 分)正确
1.关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 o B.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 o C.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 o D.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2.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单选题3分)得 分:3分 o A.日本 o B.德国 o C.美国 o D.中国
3.世界上首次证明工业控制系统本身也有漏洞的事件是()。(单选题3分)得分: 0分 o A.2007年,俄罗斯黑客成功劫持Windows Update下载器 o B.2010年,黑客袭击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 o C.2010年,黑客攻击了伊朗核电站的离心机工业控制系统 o D.1999年,黑客入侵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的军用电脑
4.对于现有的重大工程和生产装备,节能减排最有效的办法是()。(单选题3分)得 分:3分 o A.使用清洁能源 o B.排污收费 o C.加强法律监督 o D.先进控制与优化
5.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农牧业 o B.金融业 o C.建筑业 o D.制造业 6.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o B.计算机操作系统 o C.微软的办公软件 o D.通用数据库系统
7.“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城镇化和信息化 B.工业化和信息化 o C.工业化和城镇化 o D.农业化和工业化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华盛顿邮报所列的驱动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高级机器人 o B.云计算 o C.移动互联网 o D.核动力航母
9.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微软的办公软件 o B.计算机操作系统 o C.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o D.通用数据库系统
10.按照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工业4.0是基于()。(单选题3分)得分:3 分 o A.物联网和务联网的智能环境 o B.第三次工业革命 o C.第四道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o D.国家的巨额资金支持
(多选题4分)
11.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主要表现在()。得分:4分 A.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B.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 C.外向型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少,国家免除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 D.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12.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2006年提出CPS的概念,CPS是一类将数字化、网络化系统与物理过程密切整合的设备系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范畴的有()。(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智能机器人技术 o B.节约灌溉技术 o C.智能电网 o D.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13.在工业信息化中应用M2M技术可以实现的基本功能有()。(多选题4分)得 分:0分 o A.资产跟踪、供应链管理 o B.远程监视、控制、诊断 o C.产品技术方案的优化 o D.故障设备的自动修复
14.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 o B.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 o C.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 o D.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15.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数据应用 B.消费电子 C.移动通信 D.工业控制
16.下列产品中,应用了嵌入式系统的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汽车电子 o B.MP3/MP4等消费电子 o C.公共交通无接触智能卡 o D.移动通信设备
17.根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全球趋势2030 ”,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信息技术方面需要重点发展的技术有()。(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转基因技 术 o B.数据技术 o C.智慧城市技术 o D.社交网络技术
18.在重大工程中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采用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 o B.通过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 o C.采用绿色化的工艺设计技术 o D.对工程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19.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我国是制造大国的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 A.蛟龙潜水器下水 B.北斗导航系统的成功开发 C.神舟飞船上天 D.高铁设备的制造
20.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未来社会的重要技术有()。A.健康技术 B.自动化技术 C.信息技术 D.资源技术
(判断题3分)
21.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矿产资源回收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正确 22.“颠覆性技术”是其出现能对原有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技术。正确
23.美国了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判断题3分)
错误
24.工业软件及其应用技术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标志。(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25.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国内外市场远未饱和,这使我国依靠产品产量翻番来实现GDP翻番成为可能(判断题3分)得分:0分 o 错误
26.物联网和务联网将人、对象和系统联系起来。(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27.当前,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远远低于制造产品。(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错误
28.从技术带动分,产业革命的阶段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三次工业革 命”是电气技术带动的。(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错误
29.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开发设计和市场销售环节。(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错误
30.当前,我国产品的单位能耗居高不下,减排任务更为严重。(判断题3分)得分:3 分 o 正确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
1.()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工业控制系统也存在漏洞。(单选题3分)o o o o
A.震网病毒 B.蠕虫病毒 C.千年虫 D.熊猫烧香病毒
2.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单选题3分)o o o o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3.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单选题3分)o o o o
A.信息技术 B.机械技术 C.电气技术 D.交通技术
4.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单选题3分)o o o o
A.微软的办公软件 B.计算机操作系统 C.通用数据库系统 D.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5.目前,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环节。(单选题3分)o o o o
A.销售
B.制造—加工—组装 C.售后服务 D.设计
6.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中国成为()。(单选题3分)o o o o
A.世界设计中心 B.世界制造工厂 C.世界维修中心 D.世界服务中心
7.关于3D打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o o o o
A.它还存在着制造效率低、成本高的缺点
B.它可直接将计算机中的三维图形输出为三维的塑料零件 C.它可以实现从微观组织到宏观结构的可控制造 D.它的市场规模占全球制造市场的50%以上
8.根据2007年对德国200家机床制造企业的统计,在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中,利润率最大的是()。(单选题3分)o o o o
A.金融服务 B.备品备件 C.二手设备 D.故障维修
9.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单选题3分)o A.农牧业
o o o o A.农牧业 B.建筑业 C.制造业 D.金融业
10.按照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工业4.0是基于()。(单选题3分)o o o
A.第四道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B.物联网和务联网的智能环境 C.国家的巨额资金支持 o D.第三次工业革命
11.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多选题4分)o o o o
A.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B.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 C.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
D.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
12.物联网的实施步骤包括()。(多选题4分)o o o
A.开发更多物联网创业项目,国家给予更多的项目补贴和优惠政策
B.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C.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o D.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13.下列选项中,前者相对于后者属于颠覆性技术的有()。(多选题4分)o o
A.U盘(电存储)----软盘 B.数码相机----传统相机
o o o o A.U盘(电存储)----软盘 B.数码相机----传统相机 C.光纤----同轴电缆
D.DVD播放机----录音机、录像机
14.目前,我国在制造业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其主要表现有()。(多选题4分)
o o o o A.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 B.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C.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大多依赖进口 D.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15.目前,我国工业产品依然存在着突出的质量问题,其具体表现有()。(多选题4分)o o o o
A.2008年以来,中国品牌未进入世界知名品牌的前100位 B.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C.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不合格率达10% D.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
16.为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应采取的措施有()。(多选题4分)o o o o
A.加强工业控制系统漏洞及其挖掘技术研究 B.建立重要IS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C.进行IS安全应用行为分析与学习能力的研究 D.必须加强国产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的研究
17.3D打印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多选题4分)o o o o
A.制造精度尚不能令人满意 B.制造成本高、制造效率低
C.生产率与精度矛盾,粗糙度相当于铸件
D.工艺与装备研发不充分,尚未进入大规模工业应用
18.经济学人发表的文章认为,导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有()。(多选题4分)o
A.智慧的软件 o o o B.新材料 C.灵巧机器人
D.新的生产工艺和基于Web服务
19.下列产品中,应用了嵌入式系统的有()。(多选题4分)o o o o
A.汽车电子
B.公共交通无接触智能卡 C.MP3/MP4等消费电子 D.移动通信设备
20.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多选题4分)o o o o
A.数据应用 B.工业控制 C.消费电子 D.移动通信
21.2012年集成电路进口用汇1920.6亿美元,仅次于进口量第一的石油,说明我国核心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判断题3分)o o
正确 错误
22.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国内外的市场远未饱和,只能依靠产品产量翻番来实现GDP翻番。(判断题3分)o o
正确 错误
23.从广义上说,M2M代表的含义有:机器对机器、人对机器、机器对人、移动网络对机器。(判断题3分)o o
正确 错误
24.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判断题3分)o o
正确 错误
25.从生产模式分,产业革命的阶段经历了手工作坊、大规模生产、大批量定制生产三个阶段。(判断题3分)o o
正确 错误
26.无论“再工业化”也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其核心驱动力是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判断题3分)o
正确
o o
正确 错误
27.“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判断题3分)o o 正确 错误
28.经历了深刻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现在普遍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不利于规避金融危机。(判断题3分)
o o 正确 错误
29.2008年以来,已有中国品牌进入世界知名品牌的前100位。(判断题3分)o o
正确 错误
30.目前,我国能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企业已经很多。(判断题3分)o o o
正确 正确 错误
第三篇:中国玩具企业从制造迈向文化创新
中国玩具企业从制造迈向文化创新
《喜洋洋与灰太狼》已经风靡全国几年了,其动漫形象衍生出来的书籍,服饰,玩具等等的产品,已经成为了紧俏的商品。这种由文化带动实体制造的商业模式,成为了很多制造企业谋划未来的突围方向。
据玩具谷了解到,总部位于瑞安的奥光动漫集团,在近20年时间里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木制益智玩具制造商。如今,奥光动漫开始向动漫、早教业务拓展,意欲由文化创意带动玩具制造和品牌销售,使新老业务相互滋养,将公司打造为中国早教动漫产业的龙头企业。奥光动漫从瑞安工艺品之乡——林溪一个小山村起家,在对外贸易中壮大,木制益智玩具产品在欧美市场占有率15%以上。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奥光先从国内刚兴起不久的电子商务起步,实现内销渠道的拓展;继而向动漫产业进军,抢占行业制高点;到现今投身早教事业,构建起动漫、早教、木制益智玩具制造三部分业务相互融合的产业链模式;逐步实现玩具制造企业向文化创意企业的华丽转型。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讲稿
姓名:钱康
学号:1220140201 学院:物理学院
班级:物本三班
《形势与政策》讲稿
“16年英语退出高考 将以会考形式判分”
大家好,我叫钱康,来自物本三班,今天很开心和大家一起探讨“16年英语退出高考 将以会考形式判分”。将从以下方面谈谈英语改革带来的影响。1,对2016年高考生是否有影响? 对2016年的考生是有影响,难度在降低,因为考试的方向还有方式,其实我们学英语就这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方向,第二个就是方式,考生方式的变化还有方法的变化,直接决定我们学英语的方向和方式的变化。对2015届的考生也有影响,因为2015届的考生英语是150分,如果发挥不好2016年高考的优势消失,所以对2015届英语成绩特别好的考生压力会很大。
2,会减少考生英语学习的压力吗? 对学生的压力没减少,就是高考他是总分体系,只要是英语算入总分,还是在基础上说我这个总分考多少,不是说英语考多少,高考总分一分的话会涉及到上千个人。会减少考生的精神上的压力,时间上的压力不一定减少,不会减少学生而对英语学习的压力。不会减少压力,但是会增加机会,因为压力这个本质还是教育资源稀缺带来的,并不是因为考试。学生的压力可能没有减少,家长压力可能会增加,对家长来说会有一些新的挑战,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要在给孩子做准备的同时对政策有一些关注,给孩子正确的指导意见。3,会降低中学英语老师重要性吗? 还无法评估,如果未来培训机构作用在加强,他的位置就相对是在一种降低状态,如果中学的老师现在的这种教学模式不去往应用层面去转,还是有一定的威胁。不是降低,是平移,第一个平移是年级的平移,以后高
一、高
二、高三的分数等距了,不至于集中在一个点上。第二个平移,给老师提供了一次真正做英语老师的机会,从考试上英语平移,有更多的机会去教学生英语。4,“英语热”会降温吗? 如果外语没有退出高考的话,“英语热”不太会降温。英语热不会降温,因为有一个前提是,希望给孩子提供新的发展机会的人并不全部为了高考,重点在应用上,无论是做学术还是职业发展都需要,这样对他来说其实并不会降低,但是这个温度也会平缓的释放,不会到三年级一下释放,渐渐恒温了。5,对英语培训机构有何影响? 有正面的影响,估计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去参加一年的很多的辅导或者考试。对培训行业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如何能够去更好的进一步的,培训机构对于公立教育的英语教学的补充,处在一种次重要的位置点上,并不是说能够有很强的主导性。机会挑战并存,机会由于他下放了所以高
一、高二,甚至初
二、中考[微博]这个年级,其实很多英语都释放了,这是个机会。但是同时家长会有许多新的需求,比如说英语考试英语方面的需求,新产品的研发,特别是和考试双轨进行的研发,其实对培训机构来说肯定是挑战,在下放的时候,包括老师的培养都会有些转型。
谢谢大家,有什么不妥之处,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海洋强国战略》
0
形势与政策 课程结业论文
海洋强国战略
姓名: tghdfgdf
学号:dfgfd
学院: dfgfdg
专业: dfgfdg
0
海洋强国战略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总结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海洋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现实国情 太平洋地区 海洋权益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都曾走过因海而兴、依海而强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就是如此。进入21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许多国家均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海洋。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在历史上也曾创造过优秀的海洋文明。但自明朝中叶以后,由于封建王朝漠视海洋,疏远海洋,最终沦入有海无防、丧权辱国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的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现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同时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仅有陆地经济的繁荣是不全面的繁荣,只有陆海经济双繁荣才是最健全的繁荣,也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繁荣。
一、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的道路。“海洋强国”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然而,几千来,受陆地中心文化的影响,海洋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如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方针,这是对海洋重要性的高度肯定,“海洋强国”把海洋的重要性与国家的强大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把海洋的重要性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
(一)“海洋强国”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无疑会为缓解资源紧缺的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均关注到了海洋的重要性,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正千方百计地觊觎着本属别人的海洋,中国的海洋权受到空前的挑衅,海洋权事关经济,事关国家的安全。所以说,推行“海洋强国”方针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海洋强国”有着较好的基础。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海防的力量,特别是首艘航空母舰的成功航行,为打造中国陆海空一体的海防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海底探测方面,6月22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中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海洋主权,有能力独立进行海洋资源的探测与开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具备了建设海洋强国的能力:
(1)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2)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越来越高;
(3)海洋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已经进入太平洋;
(4)海洋开发规模已经比较大;
(5)已经有一支比较强大的海军。
1.二、实现中国特色海洋强国这一目标,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
(一)认知海洋。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1)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瞄准海洋领域的重大自然科学问题,加快基础研究,力争在知识创新上有所突破,对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与转化能力。加强深海生物基因研究,提高海洋探测技术研究水平。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技术攻关,提高海洋预报的精度和水平。建设常态化的海洋综合调查保障机制,不断丰富和更新海洋基础数据和资料。
(2)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面向建设海洋强国对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要重点抓好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海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海洋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加快海洋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壮大海洋人才队伍,优化海洋人才结构。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完善海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3)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加大海洋文化和海洋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海洋科技、经济、法律等知识的普及面,凝练和弘扬包括深潜精神、海监精神、极地精神、大洋精神在内的海洋精神。发展公益性海洋文化事业,繁荣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海洋宣传、文化的精品力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浓厚氛围,不断为建设海洋强国注入精神动力。
(二)利用海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完善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做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海洋经济规划、海岛保护规划同其他规划、区划的衔接与配合。加强海洋规划、区划的组织实施与监督检查,提高海洋开发利用行为的宏观管理水平,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使规划、区划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围绕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新兴海洋产业培育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加大产、学、研联合攻关力度,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着力突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着力突破远洋渔业捕捞技术、海水增养殖技术、耐盐作物培育技术,使科技在海洋开发利用中的贡献率得到持续提升。
(3)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着眼增加我国战略资源储备,拓展国家发展战略空间,做好大洋资源勘查工作。积极推进南北极科学考察。进一步推动载人深潜技术发展,使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努力提高深海大洋探采设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深水油气生产作业装备、深海通用材料研发,增强深海开发重大装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三)生态海洋。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1)是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用海,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全面提升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坚持集约用海,鼓励实行集中适度规模开发,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坚持生态用海,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使用海域,维护保持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区域;坚持科技用海,提高对海洋资源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推动海洋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和建设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依法用海,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审批用海,坚决查处违法用海,违规批海。
(2)是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有效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强化海洋环境监测评估,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受损严重的海岸线、海岛、海域环境的整治与修复。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逐步形成有力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管控海洋。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除了要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外,还应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协调的管控格局。
(1)是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规。在现有海洋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如尽快出台《海洋基本法》;继续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订;促进《南极活动管理条例》、《渤海区域管理法》、《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法》、《领海基点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
(2)是要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建立有权威、效率高、职能相对集中、权责一致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和海上执法体制,统筹对内行政执法和对外维权执法,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组织机构保障。提高海域和海岛使用、海洋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严格查处违法行为,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
(3)是要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强化对我国管辖海域的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完善海监、军方、外交三位一体的海上维权执法协调配合机制。稳步推进西沙、中沙、南沙等重点岛礁的建设。保障海上通道航行安全,为维护和拓展我国的海外利益提供安全保障。深入开展海洋维权法理和对策研究。不断提升维权执法基地和执法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继续推进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和海监船的建造。
(五)和谐海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虽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1)是要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平友好、合作共赢”为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海洋外交发展之路。
(2)是要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前提下,统筹维权与维稳两个大局。做好南海区域的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推动我国与南海及印度洋、太平洋周边国家在海洋环保、科技、海啸、风暴潮领域的合作,培养海洋领域外国专家,密切我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3)是要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海洋事务,提高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和海洋事务磋商能力,准确把握国际海洋秩序发展形势。深入参与海洋环保、海底资源开发、渔业资源管理、海事与救助等涉海国际公约、条约、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国际海洋合作与技术培训,提升我国对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力。
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而一个世界大国同时必须是海洋强国。具体地说,中国应该成为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尤其是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前途光明。21世纪20年代,我们有可能成为经济总量排名前三位的经济大国。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继美国、俄国之后能够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强国。但是我们的海洋事业还不很强大,海洋力量还比较弱小,与我们整体国力发展水平相当不适应。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保证出海权,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利用公海和国际海底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海洋资源,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有效防御来自海上的威胁。同时建设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之后,台湾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强大的海上力量;
(2)台湾问题解决之后,美国对我的威胁也将是长期的存在;
(3)由于处于太平洋西岸三个岛链包围之中,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我们就没有安全的出海通道;
(4)从长期战略角度考虑,我们的海上近邻日本可能是最重要的潜在威胁;
(5)日本、韩国正在建设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蓝色海军”,保卫包括其船舶出入台湾海峡在内的出海安全;
(6)我国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必须拥有安全可靠的海上能源和贸易通道;没有强大海洋力量是不行的;
(7)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人均应该分享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2.5亿平方公里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开发权利、科学研究权利、其他利用权利等;
(8)我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我国海洋争议区多达150余万平方公里。我国与所有海上邻国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印尼等国存在油气和渔业资源争端;同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存在着岛屿归属争议。
参考文献: 《走向海洋》
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版(2008年11月1日)
《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电子工业出版社
《南海安全战略与强化海洋行政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亚太主要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