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由创新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自由创新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来各就各位。一个国家,要是没有规矩就不会有文明,整个社会也必将乱套,所以正如张居正所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然而大国之崛起离不开自由创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创新,泱泱大国也才能繁荣昌盛。在当今的这个社会里,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职位,自由创新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索尼公司提出了“日日创新”才有了它辉煌腾达,在金马《21世纪罗曼司》一书中写到“把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追求,从人群中的局部人、少数人,扩大到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有机构成的一部分,这种趋势在二十世纪末已初露端倪……”。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会问:这不是互相矛盾吗,即要自由创新却又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其实不以为然,创新方法研究会会员杨远锋对创新是这样定义的: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面有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是以现有的物质,任何想法都必须结合实际,从现实出发,利用拥有的每一点资源去创造更大的利益,而一步登天那是故事里才有的情节。其次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明的有各种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暗的有各种道德约束,我们所有的思路都必须在合理合法基础上去描述。最后还有获得一定有益效果,整天想着一些损人损物的事,即使在好的想法那也不能叫创新。
所以自由创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再发挥你们想象的时候不要忘了提醒自己,我在什么样的坏境中,我有哪些资源可用,我能创造出什么有益的价值。
第二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平时我工作很忙,带孩子的任务基本交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在与其他孩子的父母交流时发现,任性的、习惯差的孩子全是因为爷爷奶奶宠爱而造成的。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我常常作为借鉴,希望女儿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
先说说我孩子的不良习惯吧,有学习上的,更多的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上的。举个例子,每天放学都是奶奶来接孩子的,出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孩子买一个玩具或者小零食。在这点上我很是反对,可是孩子奶奶说,女儿就是要买,不然闹着不肯走。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学校很常见,老一辈的家长,对于孩子真的太溺爱了,什么都满足孩子,什么都帮他们考虑到,甚至都做好了。
于是,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上,我尽量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虽然她现在才4岁不到,但已经在幼儿园呆了快大一年了。她在刚三岁的时候,他奶奶就跟我商量是否把他送进幼儿园,我很赞同去上学,就给她在幼儿园报了名。当时因为没有托班,只能直接上小班。虽然她比其他小朋友小了将近一岁,但很多时候,我还是对她有不少的要求。从一开始的一起整理自己的玩具,到现在的部份玩具自己整理,我觉得女儿的能力和习惯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不管家里的玩具摊得有多乱,有多少,我都坚持让她自己收拾好,放到原处。所以现在,只要告诉她:收拾好玩具,我们要„„,她都会很自觉地去做好。有时候不要玩了,不用我们大人讲,她也自动地会收拾。对于她做错了事,也是看情况的:如果她任性不听话,我就不会给她好脸色;知道自己
做错了的时候,我会好好地和她讲讲道理。这里就有一个差异教育了。我爸爸妈妈常常对我说:女儿还小,你怎么好这样去要求她的呢?她毕竟才只有3岁多。而对于她的一些不对的地方,我爸爸妈妈都是极度包容的,在他们眼中,小孩子犯这点错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他们甚至还会为此而高兴,觉得女儿很能干。其实,孩子的是非观就是这样形成的。就算是错,没人去纠正她,她就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慢慢地,一步步地引导她去明了这些,我想到了以后,她应该不会像那些孩子一样,缺乏是非观,缺乏责任感了。
我也常常在将心比心,其实那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这样的心态吧。小孩子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你老师发现了孩子的不良习惯,他们也不当回事。我觉得,孩子可以上幼儿园的话,就尽量自己带吧。这样才能及时地进行教育和纠正。孩子能否有出息,学习成绩是重要的,但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品德,怎么可能热爱学习呢?不尊敬长辈父母的孩子,又怎么可能长大后来孝敬你呢?
我觉得,你为孩子代劳得越多,她越不懂得感恩。因为她什么也不用做的,根本体会不到你的付出。在家里,我最怕因为爷爷奶奶过度溺爱,在家受到过度的“保护”,孩子除了动动嘴,另外什么都不用动。一旦有了错,他就把这一切推到别人身上。这很不利于一个人健康的个性形成。所以对于我自己的女儿,我说什么也不会让她成为这样的人。
第三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最近,常看到一些报纸上刊载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改进和完善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敬业意识、办事效率、作风建设,以及管理模式等文章。
确实,一个地方,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单位,没有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带队用人体制和机制,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考核、评议标准和办法,是不能带出一支纪律严明、思想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队伍的。有句古训叫: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规矩就是制度措施,方圆就是规范执行制度措施,以达到圆满的目的。
不可否认,我们队伍中确有极少数人,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有的还很严重。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孤立自己,表现在:对基层或服务对象没有耐心、上下班纪律松弛、工作拖拉、效率不高、思想懒惰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过于自信。自信是好事,但过于自信,以至于自我膨胀,达到盲目的时候,那肯定是要栽跟头的;二是不懂得尊重别人。遇事总是先说“不”,自己却不为基层和服务对象着想,不去思考自己不按规矩办对别人影响有多大;三是不虚心。“虚”者,虚怀若谷也,不要说批评,我们中间极少数人,半点不同意见都难以听进。不注意汲取别人的经验或者摒弃自己的不足,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孤芳自赏,把别人善意的建议当成与自己过不去;四是不注重学习,理想不明确,思想懒惰,古人云:“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不学习是难以跟上日新月异发展趋势的。我们每个人恐怕都得从思想深处找一找根源了。
从宏观上说,我们作为公务人员,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是在为党和国家当差办事,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公仆。从个人来讲,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能让组织和群众放心吗?久而久之,就会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甚至会放弃了做事的原则,弄不好会出大问题,出大乱子。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要订立规矩。去年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后动,其实就是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带动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的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活动。各行各业都借此东风,订立了很多之多措施。使日常工作能够在有序的状态下开展,也使出现问题,有章可循,处理有据。
诚然,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谁都会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甚至错误,问题是我们有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正视它,并改正它。孔子云“吾日三省乎已”,最为机关单位的一员,我们恐怕都要认认真真作深刻反思,多摆一摆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认真对照检查,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去正视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觉对照各项纪律规定和各项制度规定办事,才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贡献各自的力量。
第四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李晓娟
前面的老师们都从不同角度畅谈了自己对学困生的关爱,我也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我对学困生的爱。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玉不琢,不成器”“严师出高徒”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做一名好教师必须“严”字当头,用严格细致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对孩子们而言那是受益终生的。
2010年9月我接手了四年级四班,这是一个有近40名秃头小子的班级,大家不难想象班级管理的难度吧!接班以后,为了迅速全面掌握孩子们的动态,每月末我都用不记名的方式让他们把班内的情况写在纸上反馈给我。这招呀真挺管用,大家不妨试试。孩子们反应的内容既有校内也有校外,既有课上也有课下,有理有据,真实可信,有的内容几乎不约而同的都反映了,说明一定是激起了“民愤”。
有一次孩子们在信息中反应我班张浩最近一周总去四楼水房内撒尿,我一听火冒三丈,却又故作平静,“哎呀又是这个孩子,一听他,我这颗头就大了”。张浩可是我班的一个核心人物,课上吃东西,课下追逐打闹,放学钻小卖铺。同学们的每条反应内容几乎都有张浩的“大名”。我决定帮帮这个孩子。放学后,我亲切地对张浩说:“张浩,请今天留下来。”他看着其他同学在门口集队,一脸无辜的跑到我面前:“老师,您为什么把我留下!”我没回答,要他背上书包到办公室等我,并想想为什么老师留下自己。
空空的办公室,静寂无声,我送队回来,手里翻着同学们的反馈信息,眼睛盯着他,又问:“想好了老师为什么要把你留下吗?”他一时无语,随即低下了头。我乘胜追击,告诉他小树在成为参天大树的过程中难免会长出多余的枝杈,老师就是要把那些长杈的小树修剪得和其他小树一样笔直让,你说老师为什么把你留下来?“老师,我错了,这次真错了。”“什么错?”“我长杈了,我不该在水房内撒尿。”最后两个字说得几乎听不见。脸也涨红了,我能感觉到他的惭愧,但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严肃的对他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但这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你说该怎么为水池事件买单呢?”他郑重其事的对我说:“老师,我自愿洗水池”用什么洗?“洗衣粉”“怎么洗”“刷子刷,布子擦”“洗多长时间?”“一周”“好!”男子汉说话驷马难追,我们“击掌为盟”。一周下来,我发现张浩各方面都在进步,两年了,这个孩子难免还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同一类型的错误他不再犯了。
这就是教育,除了爱与责任,还需要艺术,那就是严爱相济,即严中有宽,宽中有乐,乐而不乱!严中有慈,慈中有爱,爱但不宠!严的有理,严中有道,道中有法!让我们用严父式的威信,慈母式的关怀教育我们的孩子,使它们进步,再进步,成长,再成长!
第五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云南陈华
规矩,在数学中指的是画圆形和方形的圆规和矩尺,它们都是学习几何不可缺少的画图工具。本文中的“规矩”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就是我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实质上就是强调我们要按规矩行事。简言之,就是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规矩,人人都各行其是的话,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混乱状态中。
规矩为什么重要?我们只要看看天空中飞舞的风筝就能感悟到:美丽的风筝之所以能飞得又高又远,是因为有线的牵引。如果风筝脱离线的拉力,那么它只能落到地面上。在生活中,“秩序”与“规矩”的关系,如同“风筝”与“线”的关系一样,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换言之,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健全的社会规范作为保证。
与“风筝现象”相类似,“火车”与“铁轨”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青藏高原上,“一条条巨龙(火车)”之所以能“翻山越岭”,是因为铁轨为它们提供了快捷的奔跑条件。如果没有铁轨,火车就寸步难行了。日常生活中,和“风筝”“火车”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一堂课要顺利开展下去,离不开课堂纪律的保障。否则,老师上不了课,学生也学不到知识。篮球赛场上,参赛双方能紧张有序地进行比赛,1
是因为有比赛规则的约束,避免了暴力事件的发生。交通道路上,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车辆靠右行的道理,因此交通道路上也是秩序井然,各种车辆均能自由地行驶。市场交往活动中,厂家能做到合法生产,商家能做到合法经营,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能得到维护。这一切均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公交车上,乘客主动给老幼病孕残让座,这既是社会美德的彰显,同时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体现„„
《西游记》是大家都熟悉的文学名著。唐僧的三个徒弟“能飞善变”,法术高明,可谓“上得天,下得海。”但是肉眼凡胎的唐僧却能把三个徒弟束缚得规规矩矩、勤勤恳恳,靠的是什么?紧箍咒。如果唐僧没有这一杀手锏,恐怕孙悟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所以,紧箍咒成了唐僧领导徒弟们的规章制度。一旦没有它,谁愿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呢?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所以,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遵守规则和法律。只有你给他人自由,他人也同样才会给你自由。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人人都遵纪守法,那么天下何愁不会太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