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词类《声声慢》试讲稿 -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声声慢》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声声慢》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导入)
师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异口同声)李清照!
师 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
生 我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众生鼓掌)
师(含笑)很好!还有吗?
生 我只记得她的《一剪梅》里的几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 也不错。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简介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如此详尽的材料!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
(整感)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学生回答加点字注音。
戚戚(qī)乍暖还寒(zhà huán)将息(jiāng xī)憔悴(qiáo cuì)
请大家自由朗诵整首词,要求结合注释能够翻译整首词。和同桌交流一下,不会的地方讨论一下。
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写凄景抒愁情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景是什么样的景?人是什么样的人?情是什么样的情?
好,带上我们的疑惑和感情,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在节奏和重读两方面多注意一点,就更加完美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体会以下的朗读节奏提示。
教师提问:这首词朗读时该用什么语调? 学生:低沉、缓慢、哀伤。
教师:对。下面大家用低沉缓慢语调诵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压住韵脚。想词人所想,思词人所思,读出词人满腹的愁怨。
教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示范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点评准备。学生:范读课文。
教师:谁能点评一下她读得怎样? 学生:语速太快,没有把握住作者情感。
教师诵读指导:前三句读出悲痛、哀伤,要读得跌宕起伏。“怎敌他/晚来风急!”应读得急切快速。“点点滴滴”: 字字血泪,读得一字一顿。“愁”字重读,“了得”轻声读出,读得哽咽。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掌声)
教师:大家再次诵读诗歌,把握词人情感。哪位同学能再为大家示范一下?(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酝酿感情。
学生再次范读,教师带头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提问: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抓词眼)学生:愁。教师板书:愁。
五、合作探究
教师过渡语:纵观全词,满是愁情,下面我们深入研读文本,讨论探究两个问题。
1、找出直接抒发词人愁情的句子。(析手法+细描述+谈效果)
2、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抒发愁情?结合原句进行赏析。
教师要求:先自己思考,写出要点,小组交流讨论。请小组代表分享探究结果。
教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第一小组同学来分享探究结果。
学生甲:“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直接抒情。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教师点评:说得很好,此句的作用归纳很完整。还有谁要补充? 学生乙:“雁过也,正伤心”这句中的“正伤心”也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伤感
哀愁的句子。
教师点评:读得很仔细,说得很好。还有谁要补充? 学生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凄苦的感情,还运用了叠词。作者苦苦寻找逝去的美好生活,深爱的恋人,空无一人,只留下失落伤痛。增强节奏感、音乐美。更 加突出作者内心凄凉愁苦心情。
教师补充:找的很准,但是总结不够完整,下面我来补充几点。“寻寻觅觅”,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她四处寻找曾经的美好家园,找到没有?
学生:没有.教师引导:对,周围什么也没有。那她心情如何? 学生:失望、伤心、难过。
教师:说得很好。所以“冷冷清清” 即指环境冷清也指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 即指心情凄凉,也是她一生凄惨命运的总结。此句用在开头,还奠定全 文 哀婉凄凉基调。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
本句从精神到处境,再到内心,感情层层递进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作者身心所受到摧残。大家大声读读,补充笔记。
2、教师过渡语:除了直接抒情,作者还借助哪些意象来抒发愁情?结合原句进行赏析。※※方法指导:抓意象+析手法+细描述+谈效果
学生:意象: 淡酒、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秋雨。学生甲: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句写作者正对酒伤神,看到一群从家乡飞来南方的大雁,感觉好像故人重逢,是“旧时相识”。托“大雁”寄思乡之情。
教师:还有哪位同学再补充一下对大雁的理解?
学生乙:大雁能返回北方,自己却漂泊异乡。作者还托“大雁”寄沦落之愁。
教师点评:补充得非常好。
教师引导:作者早年在《一剪梅》曾吟诵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大雁依旧,爱人呢?
学生:爱人已经去世。教师引导: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看到当年为自己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心情怎样?谁能再补充一下大雁的含义。学生:作者触景生情,思念丈夫,心情更加悲痛。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大雁含义:
托“大雁”寄沦落之愁、故国之思、丧夫之痛、悼亡之悲。手法:托物寄情。(提示学生大声读读,及时补充笔记。)
学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枯萎凋落,堆积了一地,无人愿意采摘。明写菊花,也是暗写自己,是以花写人。凋零的“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年。
教师纠正:黄花含义说得很好。但有一点需要纠正,“黄花”花期已过,只会枯在枝头,不会堆积一地。我们要注意细心观察生活。
教师引导: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满地黄花堆积”如果指菊花盛开,后面句子该怎样理解?谁能来点奇思妙想?
学生补充:如今菊花盛开,爱人已经去世,还有谁为自己自己摘花、簪花?丈夫去世之后,自己再没有人来怜爱。作者想到这儿,更加哀伤。
教师:精辟!谁能总结一下此句的手法? 学生: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教师引导:修辞也是手法,这句话还用了哪些修辞?
学生:“憔悴损”,一语双关。既指花枯萎憔悴,也指自己衰老憔悴。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黄花含义:
“黄花”比喻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颜和孤苦伶仃的晚境。此句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修辞:比喻、双关。学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打梧桐,秋雨滴答,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痛苦郁闷。梧桐细雨象征作者痛苦的心情。
教师引导: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的打击之后,只有痛苦吗?谁能补充? 学生:还有凄凉、哀愁、孤寂。
教师引导:补充很好。“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作者能听到雨打梧桐的点滴声,说明周围环境怎样?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寂静。以动衬静。
教师出示幻灯片归纳梧桐细雨含义:象征凄凉、哀伤、愁丝。手法:以动衬静。
教师:还有谁补充一下对其他意象的理解?
学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因为作者愁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淡酒”无力,如何抵挡阵阵秋风?用“淡酒”反衬愁浓。
教师补充:“反衬”,总结很到位。“淡”还写出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出示幻灯片梳理所有意象含义。
教师:作者反复渲染自己愁情,那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学生:国破家亡夫死孀居愁苦,有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教师板书:愁: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
教师归纳:瑟瑟秋风,声声雁鸣,片片落花,滴滴秋雨,千古才女的万古愁心尽在此重现。写法: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教师:她一生的悲愁怨恨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我们再读诗歌,感受本词的凄美意境。
读到这里,你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刻了吧,拿起笔,任选角度,写下来,题材不限。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我们先不急着展示各位的精彩回答,首先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那一份感悟重新把词读一遍,好,相信这次朗读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提升)
教师:我们自读《醉花阴》,比较它和《声声慢》抒发的愁情有 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谈一谈。
学生:《醉花阴》写于作者新婚不久,重阳佳节,丈夫赵明诚外出做官。“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作者对丈夫的相思。
学生:《声声慢》写于晚年,国家破灭,丈夫已死,她没有人怜爱。一人流落江南,四处漂泊。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家破国亡丈夫离开后孤独寂寞、凄凉愁苦感伤的感情。
教师引导:总结的很好。那作者晚年苦难是谁造成的? 学生:不思进取的南宋政府。
教师补充:对。所以本词还具有更广阔社会意义,控诉了昏庸的南宋政府给无数妇女带来的流离失所的痛苦。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
《醉花阴》抒发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死孀居愁苦,有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丧夫之痛。
六、结语
你怎么认为?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
我们在课前面曾经介绍过,李清照这两首词属于闺怨词诗。郑振铎曾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看得出他对李清照极为推崇。但他的话也有些绝对。一些男性词人所作闺怨词也有不少佳作。今天给大家先列出一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共同研究探讨,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中部分闺怨诗介绍 《闺怨》王昌龄《玉阶怨》
李白
《望江南》温庭筠《蝶恋花》(庭院深深)欧阳修 《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 苦难越重,她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让我们再读诗歌,走进她为我们营造的凄美愁境,向她孤傲的诗魂致敬!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需要擦黑板么?
第二篇:诗词类《马嵬》试讲稿 -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马嵬》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马嵬》。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导入)
马嵬在唐代是“西出都门百余里”的一个普通驿站,是秦川蜀道上一个平常乡野,可谓名不见经传。但由于后来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致使“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葬身马嵬坡下,马嵬坡由此而驰名中外。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一高坡小院。墓门口书写对联两幅,一幅是:妃子魂消犹痛梨花春带雨,马嵬玉陨幸留古韵冢携香。另一幅为毕沅所题: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李杨事;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这哀婉绮丽的文字,给贵妃墓罩上了一层伤感凄艳的迷离色彩。我们今天来看一看李商隐是如何来看待这件历史事件的。
我们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还有多少印象?(整感)
首先我们听一下这首词的配乐朗诵,初步感受文本:,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⑴故垒[lěi] ⑵纶巾[guān] ⑶强虏[lǔ] ⑷华发[huā] ⑸酹江月[lèi]。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美景是什么样的美景?英雄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情是什么样的豪情?
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三)教师范读,学生诵读。(幻灯片4)按照以下诵读节奏缓慢深沉地朗读。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解决字词,疏通大意。
1.重点字词: 徒闻 未卜 宵柝 晓筹 2.学生讨论疏通文意,教师提供下面参考:(幻灯片5)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五)探究阅读,揣摩情感(幻灯片6)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学生讨论问题:本诗是如何“隐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教师总结:(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和对比手法的运用)1.“徒”然有梦,未卜先休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婉讽意味渐露。
2.“空闻” “无复”,昔乐今苦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讽刺意味渐浓。
3.“此日” “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恩爱邂逅生死之时,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讽刺意味已至酽厚。
4、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教师总结:理解咏史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从关键字入手,结合表现手法,综合分析,揣摩情感。
(六)拓展练习。
学生自主分析下面两首诗,说明所表达的情感。
1. 马嵬坡晚唐郑畋(幻灯片7)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简要分析:
(1)一处对比。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2)二处对比。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3)一处反问。“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于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2. 四块玉·马嵬坡元代马致远(幻灯片8)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简要分析: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附:板书设计 马嵬
“徒”然有梦,未卜先休 ————婉讽意味渐露。“空闻” “无复”,昔乐今苦———— 讽刺意味渐浓
“此日” “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讽刺意味酽厚 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深刻地批判 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需要擦黑板么?
第三篇:诗词类《锦瑟》试讲稿 -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蜀道难》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蜀道难》。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导入)(整感)
首先我们听一下这首词的配乐朗诵,初步感受文本:,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美景是什么样的美景?英雄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情是什么样的豪情?
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课堂实录
今天,这个雨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听一听他心中的锦瑟之音,好不好?
生:好。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二开始。(生读《锦瑟》)
师:好。题为《锦瑟》,什么是“锦瑟”,快速找出来。生:一种乐器。
师:一种乐器,一种绘有美丽锦文的乐器,那么,李商隐这首诗在大家的第一次朗读之后,你告诉我它是写锦瑟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写什么? 一生:写他自己。
师:写他自己,写他什么事,找出一个字,写什么? 生:思
师:思,刚才同学们说出来了,思,或者换一个字。生:忆 师:哎,这位男同学说出来了,忆。来,把开头和结尾四句话再一起来读读,锦瑟一二读。
(生读)
师:这是一首李商隐回首往事的诗,那么回忆,同学们考虑一下,在回忆的时候人们的情境是„„或者说,回忆的文字在朗读的时候节奏是„„
生:慢
师:哎,舒缓,缓慢一些。第一次朗读了,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这种回忆的感觉。注意,要放慢节奏,缓慢一些。“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二读。
(生齐读)
师:如果要把回忆的感觉读出来,最后两个字“惘然”要„„ 生:慢一些
师:哎,再来一遍,“只是”一二开始(生读最后一句)
师:慢慢的,还在回忆,这个“然”字不一定就从回忆中醒过来,它还在引导着我们继续去沉醉,继续去思考。好,这位女同学,你给大家读一读。
(一女生读,读得一字一顿)
师:速度再慢一点好吗,读两句,最后两句。(女生读最后两句,读到“当时”的时候笑了)
师:只是当时已惘然(师范读)所有同学一起来读,一二开始(生读)
师:好,再说说看,这次读了以后你告诉我,这首诗你读出了诗中的„„ 生:悲伤。
师:好,马上就说出来了,悲伤。你呢? 另一生:哀愁。
师:其实,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概念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也就是说,这首诗同学们都认为是一首极其伤感的诗,说说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伤感?
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怎么说?
生:哦,表达了他很悲伤的情感。师:哪个词上面表达了这种悲伤? 生:泪。
师:有泪的记忆是伤感的,是吧,(生答:对)这个泪字要读出他的伤感味道,不应该是这么平淡的,对不对,再来,“沧海“这句话。
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在生读“珠有泪”时一起读,带动了生的情感)师:旁边同学再读一读句子中的伤感。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生在读后一句时读成蓝田玉暖日生烟)
师:蓝田日暖玉生烟(师重读一遍)。烟的一种感受,泪的一种感受,慢慢的给你一种伤感的基调,但我觉得你第一个词的爆发力很强,它不是伤感,你用的是“沧海月明”(音调较高),请注意一下。后面同学再说说看,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伤感?
一生:最后一句。师:请读出来。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师:怎么说?
生:有些人回忆是很痛苦的,很凄惨的,所以说想起往事有一种悲凉的感觉。师:那么读出这句话。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好,还有吗?找找看,哪些句子?来,这位女同学,悲伤是你说的,你来说说看。一女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师:你是第一个能够把伤感和情感结合在一起的同学。(生鼓掌)应该骄傲,因为真正懂得了文字而不是只是发出声音,而是进入了灵魂。你告诉我,哪里有伤感?
生:庄生晓梦迷蝴蝶,就是庄生梦蝴蝶分不清自己在世界外面还是在世界的里面;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有一个典故——杜鹃啼血。
师:哎,杜鹃的啼血„„ 生:是非常感伤的„„
师:是非常感伤的„„然后,延伸出来是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感伤。这种感伤就浓浓地映照在我们诗歌中的每一句,每一什么?
生:字。
师:同学们,如果说,回忆是需要缓慢的,感伤就要加入一份低沉。前面几位同学之所以没有把这几句话读好,是在于他们只理解了回忆的一种平缓,却忘记了感伤的那份基调。好了,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读这首诗,注意不但是慢,还要慢出那份忧伤,所以,关键字关键词一定一定要读好。“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二开始。
(生读)
师:读得多好,为了加重一下这种感伤的味道,我建议把最后一句重复一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当时已惘然。(师范读)一二开始。
(生读)
师:好,整齐朗读一遍。注意一下,为了朗读的需要,同学们考虑一下,李商隐此时已经进入人生的晚年,他读的语调没有你们中气足,他可能会有一些哽塞之音,他也可能会有一些停滞之音,但是,只要得其情你都可以把他的感觉读出来。懂吗?来,“锦瑟”一二起。
(生读,师也读)
师:哎,伤感的味道慢慢地弥漫了我们这个教室。那么,同学们,一首诗如果只是伤感,那么,它就只是眼泪,一首诗如果只是眼泪它又如何可以做到家喻户晓。这个伤感的背后一定还有其他的东西,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我还能从这首诗中什么来,自由读一遍,轻轻的读。
(生读)
师:好,这位同学你为大家读一遍,同学们听听,你还能从诗中读出什么来?前面读出伤感,是一种情感,你还能读出其它什么?
(该女生读)
师:最后一句全班读,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那你来说说看,你还能从这首诗中找到什么?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觉得可能还有点遗憾。
师:遗憾,还属于情感,是吧,伤感之后,还有一些遗憾,人生不足的一些遗憾,对吧。那么,考虑一下,抛弃这些感情的因素,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生:爱国。
师:嗯,我们现在不在解读文本。同学们考虑一下,这首诗里面有伤,这首诗里面还有什么?或者说,这是一首很伤感的诗,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生:回忆的诗。
师:回忆的诗,回忆就会带来情感,我想你想说的就是这是一首充满真情的诗,是这意思吧?(生答对),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很真的诗,发自内心的诗,同学们说是不是?
生:是。
师:每个字每一句都出于作者的心底。女同学,一起来。(女生读)
师:你们的细,你们的柔很好地诠释了李商隐的哀伤,那么,这还是一首充满真情的诗歌。好,还有没有第二个词语,这是一首怎么的诗。你来说?形容词就可以了。
生:无奈。
师:我们不谈情感,我们现在抛弃情感,走出情感。你读了这首诗觉得还有什么味道?来,这位女同学。
生:我觉得很朦胧。师:很-朦-胧。哪里?
生:像这些蝴蝶、杜鹃这些意象就给我们很朦胧美的感觉。师:也就是说,你认为蝴蝶、梦,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还有杜鹃、泪。
师:杜鹃也很朦胧,是吗? 生:还有烟。
师:哎,玉生烟,另外还有沧海明月似乎都在遥远的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所以你感觉到这里都是很朦朦胧胧的,是不是,同学们?
生:是。
师:哎,这首诗就觉得它特别朦胧。换成一个字,我觉得这是一首很„„,一个字。生:梦一样的诗。
师:梦一样的诗,那么,我认为可以用一个字来讲,幻,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幻,虚幻的幻。因为这首诗的最后是说“惘然”,对吧。这些很朦胧的意象堆积成了这首诗,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首很幻的诗。好了,那么迷茫的诗,应该怎样读出来的,我们既要读出它的舒缓,又要读出它的伤感,另外还要感觉到那种迷茫、迷离不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语音的轻重调节,语气的长短调节来表现出诗人在回首时伤感的那种迷茫、朦胧的情感。自由朗读一遍,读出这种迷茫,读出这种幻觉,读出这份朦胧,注意轻重缓急的调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注意,一弦一柱读读看。
师:一弦一柱思华年(师生共读)好了,有重音了,有长短音了,一起再来一遍。(生读,师也读)
师:越来越慢,越来越缓,越来越低到无声,这就是朗诵的艺术。好了,还有吗?这首诗是迷茫的,这首诗是伤感的,这首诗是真情的,你还能从这首诗读出这是一首怎么的诗?来,你来说。
生:这首诗像在向我们倾诉一些东西。
师:也就是说感动,还是情感层次面的,倾诉一些怎样的东西?看看,诗里面写到哪些东西?
锦瑟有美丽的花纹,庄生晓梦迷的又是五彩的春天飞舞的蝴蝶,望帝春心啼唱的是那哀愁的杜鹃,沧海、月明、珍珠、泪,接下来,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些东西都是作者要说的东西,你觉得这些东西含有什么?一起来说说看。
生:悲。
师:很悲,这个悲的情感已经融在事物的表象,但这个事物为什么不是一处荒草,为什么要是这些东西呢?沧海、月它同样为我们制造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悲伤。
师:悲伤。我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中间的四句话。(一生读)(鼓掌)
师:嗯,蝴蝶、春天、杜鹃、蓝色的大海、明亮的月亮、玉淡淡地幻化成一阵烟,这些东西除了含有悲的情感因子外,它同样给我们一种美丽的感受,很美,很美,它可能会代表一种你刚才所说的美丽的情感,请坐。那么,美丽的事物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什么?
生:喜悦。
师:喜悦?这首诗既然全诗都是一种伤感的基调,那么,这种美丽就要读出他对它曾经有过的一种„„
生:向往。
师:哎,向往,那种急切,那种盼望,然后,一种盼望而不得的悲伤要从这些字词中感受出来,好,一起来读出四句话的美丽。“庄生晓梦迷蝴蝶”一二读。
(生刚读“庄生晓梦迷蝴蝶”)
师:好,意象的那个词注意重音,同时表达出一种发自心底的一种向往,想一想蝴蝶之美,想一想沧海月明等等。“庄生晓梦迷蝴蝶”开始。
(生读)师:伤感在美丽的事物上慢慢表现,美丽不仅仅是它的意象,也许还是它美丽的理想、美丽的抱负。那么,同学们,我们也有理想,也有伤感,那伤感很可能就是门前角落的一把扫帚,那么,李商隐为什么不用这个词?他写的这四句话就像同学们说的完全是在用„„
生:典故。
师:是的,典故。也正是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这首诗又增加了书卷味道、文化的味道,所以,我还认为这首诗是雅的,不俗的。这种雅味应该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再次朗读,一起来读读这四句话。庄生晓梦迷蝴蝶——男同学一二读
(男生读庄生晓梦迷蝴蝶)师:女同学
(女同学读望帝春心托杜鹃)师:男孩子
(男生读沧海月明珠有泪)(女生读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一起读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一二起。(齐读)
师:这一系列的东西,这四句话其实也紧紧地把作者的哀伤、作者曾有的美丽、作者的那份遗憾、作者的那份遥远的感动以及作者特有的文化味道深深地表现出来,所以说诗中有伤,诗中有画,诗中唯美,诗中含雅。(出示幻灯片内容)当然,你还能读出这首诗其他的东西,好,把这首诗做一个综合性的朗读,这个时候你要读出诗中很复杂的东西来,很深沉的东西来,它不仅仅是伤感所能表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背背好不好?
(生和师一起背诵)
师:你看,同学们读得多好,比第一次的朗读进步多少,这说明唯有进入诗的境,才能读出诗的魂。那么,同学们,“惘然”与否我们姑且不在今天讨论,你考虑一下,诗人面对美丽的景色想到他那美丽的年华,那么他想到的美丽年华该如何成为他的华年,请同学们告诉我,华年时代的作者可能是怎样的形象?展开你的想象。(出示幻灯片内容)
一生:年轻
师:年轻,大家说对不对? 生:对。
师:年轻,很好。还有吗? 一生:意气风发的。
师: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很棒。再说。一生:对往事有着美好的追求,义无反顾。师:对往事?对吗? 生:对未来。
师:哦,也就是说,有远大的抱负,有美好的理想,有美好的梦想。哪句话? 生:庄生晓梦迷蝴蝶。
师:很好,再说,可能是怎么的形象? 一生:年轻的时候很快乐。
师:年轻的时候很快乐,为什么? 生:因为现在他老了,思华年就„„
师:不对,你认为是因为现在老了回想过去年轻时候很快乐。年轻时候的快乐是为什么呢?有理想,有抱负,还要有什么?
生:有爱情。
师:对,当然,他也会遭受到人生的一系列„„ 生:挫折。
师:对,挫折,但是我相信春心永在,望帝春心托杜鹃。旁边同学,还有什么? 生:应该还有夹杂一些对感情的„„应该说在感情方面„„ 师:你比较关注他的感情,是吗?(生笑)生:因为刚才说了在一些方面受到挫折。
师:哦,你觉得年轻并不意味着没有挫折,快乐也是需要挫折有来奠基的,是吗? 生:是啊 师:但是,他从来不会„„ 生:不会因为挫折而哭泣。
师:他一定会有新的希望。(生答是)沧海月明珠,即使是在曾经有泪的日子还等待着天上的那一轮明月,即使明月是那么得遥远,是吗?追求永远在他的心里。好了,年轻、英俊潇洒、意气风发,对理想对爱情有着不懈的追求,要建功立业,还有他的文采又是那么得出众。一起再来读读这四句话。
(生读)
师:不知不觉我们感受这四句话就是华年的一种回忆,而今天华年不在,人即将走入人生的黄昏,所以,他不由自主地追忆起此情,是吧。那么,考虑一下,锦瑟似华年,此情成追忆,这首诗中,他追忆的是什么情感?他回忆的是什么情?(出示幻灯片内容)
一生:有他在官场上的一些情感,还有他自己的一些个人感情。师:嗯,你先强调的是官场上的一些感情,哪里看出来?
生:望帝春心托杜鹃。从背景上看,他在官场上他遭受贬谪,这首诗他是在遭受贬谪之后所做,所以这首诗当中有一种遗憾的感觉。
师:嗯,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是这意思吗? 生:对。
师:嗯,旁边同学,你认为诗人追忆的可能是什么情? 生:对年华已逝的感慨。师:年华已逝的感慨,哪里? 生:一弦一柱思华年。
师:嗯,想到了曾经灿烂的岁月在面对现在可能是即将逝去的晚年,年轻不在,青春不在,所以,你认为这是自伤身世、感叹年华的一首诗,是吗?
生:是的。
师:好的,后面同学再说,你认为这首诗追忆的是什么? 生:这个追忆的是„„
师:有官场的情感,有个人年华已老的情感,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情感? 生:还有年轻时的作为,因为年轻时没有什么作为。
师:哦,人生的一种无奈,其实也就是说是自伤身世的一首诗。生:对。
师:嗯,请坐,旁边同学再说,你觉得它有什么情感? 生:我觉得他有一种对爱情的那种„„ 师:爱情,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望帝春心托杜鹃。文下注解告诉我们这是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师:青春、爱情、理想,你为什么只咬在爱情上面呢? 生:前面同学们都说光了„„(大家笑)
师:前面同学们都说光了,其实你发现这儿真的是有爱情,是吗? 生:是。
师:锦瑟,瑟这个词有一个词语是——琴瑟合奏,是吧,这是形容—— 生:夫妻。
师:是啊,夫妻,还真是这样。李商隐曾经有过一段不为世人所容的爱情,等他有了爱情的收获以后不久,他的妻子在他39岁的时候离开了他,这可能是一首爱情诗、悼亡诗,怀念他美丽妻子的一首诗。(出示幻灯片内容)
师:好了,四五种注解了,同学们真的了不起,你们在阅读当中已经哪个把诗歌的注解看清楚,而且增加了自己的一种想法,看看,文本研习四怎么说?
(生看文本研习四)
师:锦瑟这首诗有很多的解说,主要有爱情悼亡说和自伤身世说,其实这首诗在同学们的表述当中已经慢慢地把李商隐的背景说出来了。看,李商隐仕途坎坷,抑郁不得志,情感的经历也异于常人,中年丧妻,他自己也在46岁抑郁而亡。人生的坎坷,爱情的失意,多愁的性格,凝聚起来就成了这首锦瑟,一起来读读最后两句话。
(生读)师:这首锦瑟也因此成了中国古代诗歌上最难解的一首诗,是中国诗歌的斯芬克斯之谜。所以清代诗人王士祯说“一片锦瑟解人难”(出示幻灯片内容),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也说::“义山的《锦瑟》„„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出示幻灯片内容)好,同学们,这首诗的注解绝对不只这两种,你还想有其他的理解首先要——
„„
师:要想获得其他的理解,我全班同学要和我一起—— 生:读起来。
师:对,读起来,每位同学默默地读,无声地读,我们现在进入无声的读,读起来,想一想,这首诗是否还有其他新鲜的注解?别具慧心的你还能从中看到自己心中怎样新鲜神秘的“锦瑟”?(出示幻灯片内容)
„„
师:从无声走到有声,轻声地读继续思考。(师生一起轻读)
师:这位同学你说说看还有其他的解释吗?解释这首诗的有150多篇的文章,有许许多多解释,你还认为这首诗的主旨可能是什么?
生:我认为„„
师:走出爱情悼亡诗,走出自伤身世诗,你觉得还有什么? 生:还有„„一种遗憾。
师:遗憾,其实就是人生的追求而不得的遗憾,是这意思吗? 生:是
师:你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大家,而李商隐可贵就可贵在比你更具有哲理化和专业知识,对吧,而你却是最朴实的,因为我们还不能到达他的文学造诣,真的是有遗憾的,这不仅仅只有伤感,那么,我想这遗憾的背后还饱含着继续追求。好,你把最后两句遗憾一下。
(生读)
师:请坐,刚才一位女同学已经说了另外一种注解:政治上的失意,官场的不适。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的,你能继续补充你自己的想法吗?
一生:我觉得他还有对外部生活环境的痛恨吧。师:哦,政治的不满,是吧?
生:是啊。幻灯片上也放映了,当时他受到了两派的挤压,不受重视,所以对外部环境有所痛恨。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他在说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原因是政治不清明,是吗? 生:是啊。
师:知道吗,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在我读了庄子的逍遥游以后开始我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因为我对这个待字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情可待,我不觉得它是一个反问语气词,而是人生有所待的待,待是什么意思?依赖、凭借,你看看玉生烟要凭借日暖,珠有泪要凭借沧海月明,那么李商隐想要达到人生的一种境界,他应该享受到皇帝对他的重用,这是你我在这堂课里得到的共鸣。其实,有的时候不需要解读得非常详细,你看看著名学者张中行他就说了一句话人生中的很多东西只要不求甚解,因为李商隐的这首诗他的很多的情感、很多的主旨用他名字中的一个字来解释,是哪个字?
生:隐
师:对,隐。他把一切都隐含在这首诗歌里面,而外物出来的是他的一份情感,也是一个字,伤。伤隐——李商隐(出示幻灯片)是不是?把自己的内在的悲愤和伤感慢慢地外露出来以后却隐藏了自己很深的诗歌主旨,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名字也许正和一个人的文风是相同的,这也是他远远超出其他诗人的一个地方,张中行就说了: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其实就是对这首诗最好的解释,是不是,我也相信随着时间、阅历、文学慢慢地积累,我们会对这首诗做出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但是,我要触摸到这个晚唐才子的情感,最好的解读手段是什么?
生:读 师:对,读,应该是发自内心,源自灵魂的诵读。(出示幻灯片)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把这首诗诵读一遍,站起来,注意——伤、幻、雅、美等等,另外,还要抠,因为隐并不是很放起来的感受,所以还要有一份书生的内敛之气。“锦瑟无端五十弦”预备起。
(生读)
师:书合上,让我们齐读这首诗,运出丹田之气,不要轻易地发出第一个字,因此,第一个音符他需要情感的凝结,就是这个锦瑟也不是突兀而来的。我请一位女同学来领读第一二句,其他同学跟上去,最后一句的时候,女同学读一遍再男同学读一遍,然后所有的同学齐读一遍。
(一女生领读非常动情,生齐读也非常深情)师:谢谢,下课
《锦瑟》教学实录
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邓彤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根据李商隐的诗歌《无题》谱写的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一唱三叹的旋律,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眼含泪水,让我们满怀感伤。
今天,我们要学习李商隐的另外一首令无数读者着迷的诗歌——《锦瑟》。王蒙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双飞集》来讨论这首诗。知道这一书名是什么意思吗?王蒙把此书比喻为鸟:一翼是《红楼梦》,一翼是是李商隐的诗。我对这双飞翼情有独钟。
哪位同学给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
(课代表主动站起朗诵,声情并茂,同学鼓掌。)
师:《锦瑟》号称古典诗歌中的“歌德巴赫猜想”,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着迷。许多著名学者阅读这首诗的感受其实和大家差不多。请看:
【投影】
“义山的《锦瑟》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梁启超
师:《锦瑟》难解,但不是无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它。
一、研究标题:
请看教材注释①,编者说:“题目是截取篇首二字而成,实际上是无题诗。”你同意这一说法吗?“锦瑟”真的等于“无题”吗?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翻阅课文,研究注释)
生:我认为可以认为等于“无题”。因为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在李商隐诗集中这首诗的标题就是“无题”。
师:是吗?怎么我手头的《李商隐诗集》中标的题目是“锦瑟”呢? 生:大概版本不一样吧!(生笑)生:《诗经》中许多诗歌都是用篇首二字为题的,比如说我们这学期学过的“氓”、“静女”就是如此。
师:学以致用,好。
生:我不同意。因为《诗经》是民歌,许多民歌原来就是在民间传唱而没有题目,收集者采风得来后,就取篇首两个字为题。但就是这样,也要考虑和诗歌内容相吻合。比如说刚才同学说的“静女”就是这样,因为这两字本身确实能够包含诗中许多内容,做标题很合适。如果不合适,编者就会舍弃或者改造。比如说《诗经·无衣》篇首第一句是“岂曰无衣”,为什么不用“岂曰”做标题呢?不就因为它不能包含诗歌内容嘛!连没有标题的民歌在选题目时都会考虑内容,那么大诗人李商隐的诗歌难道会不考虑吗?即使他不考虑或不愿用标题,他完全可以和他其他的《无题》诗一样直接用个“无题”做标题好了?
(该生颇为雄辩,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师:我并不太提倡上课经常鼓掌,但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也情不自禁地想鼓掌!很有说服力。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诗歌一开头就是“锦瑟”,放在开头的景物,一般会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整首诗只有八句,“锦瑟”就占了两句,不正说明“锦瑟”的重要性吗?
师:你从诗歌内容本身来考虑。那么,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内容会和锦瑟有关系呢? 生:大概是看到家中的“锦瑟”睹物思人。生:或者是听到有人弹奏锦瑟曲触景生情,于是不由自主内心感动,写下这首诗。师:我等会还要补充介绍一下,其实诗人一生的许多经历都和“锦瑟”有关。这首《锦瑟》诗中所有的感情和议论都与一张“锦瑟”有关,这张琴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回忆。所以,我也认为:用“锦瑟”为题不是偶然的。
确实,有的古诗题目就取自诗歌首句前二字。但《锦瑟》一诗,首联集中写锦瑟,后面的内容也都由“锦瑟”引发,因此,“锦瑟”就是诗歌的核心内容,是理解诗歌的路标。绝非简单的“无题”可比。
二、压缩诗歌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来体会诗歌内容。为便于理解,大家试着把这首诗改为七绝、五绝。看看改后的诗大致表达了什么内容。
(学生饶有兴致地分组活动起来,5分钟后学生开始发言)生:我们改编的七绝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生:我们改编的五绝是:
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此情可追忆,当时已惘然。师:还可以再压缩吗?
生:锦瑟弦,思华年。可追忆,已惘然。(众笑)
师:这样一压缩,这首诗大概讲什么应该明确了吧?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看到锦瑟,听到锦瑟幽幽的旋律,我不由想起了自己青年时代。那是一段多么美好而又感伤的回忆啊,可是往事却如一片云烟,令我难以真切把握。
三、体味情感
师:压缩了诗歌,结构固然清晰了,但内涵却大打了折扣。“此情可待成追忆”句中的“此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我们还得从中间两联入手。请大家一起朗读中间四句诗。请大家结合注释,选你体会最深的一句说说。
(学生一时沉默,片刻教师加以提示)
师:注意“晓梦”——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觉得非常愉快。这句诗让我们感觉到什么?“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给人什么感觉?这些内容可能让诗人想起什么?随便说说你感受最深、最喜欢的一句。
生:具体所指我们不清楚,但情感基调是可以把握的,是悲苦的。
生:晓梦,我想大概是指诗人早年恍惚迷离的梦想,那么飘忽,那么美好,那么动人,说不清,道不明。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爱情理想?也许都有。师:对“沧海月明”一联大家感觉如何?
生:“沧海”有一种沧桑阔大辽远之感,“月明”有一种凄美之感,就像泪珠在大海明月背景之下滚滚而落。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就是“玉生烟”这句话我觉得奇怪,玉为什么会生烟?
师:谁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等待片刻)大概还是我来吧!请看前面的四个字“蓝田日暖”——古人认为,美玉蕴藏山中,得山川之灵气,在太阳照耀下,会蒸腾出隐隐的烟气,这就是玉气。现在我想问大家,这种玉烟和诗人的情感以及人生经历有何关系呢?
生:我读了这句诗,首先感到玉烟是神奇美妙却又飘忽不定。它就像人的幽微的感情,你不去想它时,它就在你心头萦绕,好象就在眼前,似乎触手可及,可是你一旦凝神细思,它又立刻却变得迷茫飘渺,令人又无法把握了。
师:这样的体会大家赞同吗?(学生点头同意)那么,让我们一起再读全诗。
(学生再次朗读,越来越能够进入诗歌了)
四、了解生平
李商隐究竟在诗中写了什么事,我们已经无法了解了。诗人究竟表达了哪一种具体的感情?也许,只有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把握住。让我们一起了解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投影)
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到当时权贵令孤楚赏识。但26岁时他与一位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相爱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但娶王氏使他不幸被卷入党争的漩涡,从此仕途坎坷,壮志成灰。李商隐为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社会声望完全失去,被世人视为“忘恩负义”的无耻文人,这对一个渴望成功的男子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李商隐不甘就此罢休,于是告别妻子,长年在外奔波,但毫无结果。而妻子却在贫困中忧郁而死。
他感伤不已,写下一首长诗《房中曲》寄托哀思。其中有这样四句: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教师插话——请注意“锦瑟长于人”!)
妻子死后三年,他又写了一首著名的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此,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怀念当时欢爱,直到四十五岁去逝。
爱情啊,这世上最美丽的情感之花,刺伤了他,也滋养了他;败坏了他,又成全了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代诗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耳旁想起了幽幽的锦瑟之曲,往事如云烟一样在心底弥漫开来,他提笔写下了《锦瑟》,并把它置于自己的诗集——《义山诗集》中的第一篇。
据说,天鹅将死,必有哀歌。这首诗是李商隐一生的感叹吗?这是他政治、情感、艺术、人生的绝唱吗?
让我们跟着《相见时难》的旋律一起诵读这首《锦瑟》,让我们和作者一同吟唱„„
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需要擦黑板么?
第四篇:诗词类《望海潮》试讲稿 -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望海潮》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望海潮》。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胜景使人魂牵梦萦,而杭州美景更令人心醉神怡。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望海潮》更是写尽了杭州之美,以致于100多年后,远在千里之外的金主完颜亮都起了“投鞭渡江”之志,入主江南之心,可见《望海潮》写杭州美景的词句,具有多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望海潮》,一起领略杭州之美,去探寻诗词的魅力。
(边讲边板书课题)《望海潮》是词牌名,是柳永自创的词牌,取钱塘观潮之意。
(整感)
首先我们听一下这首词的配乐朗诵,初步感受文本:(听录音名家朗诵---生齐读----疏通诗词大意)
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重湖叠巘清嘉
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赞美杭州美景人情,谒见当地官员。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美景是什么样的美景?英雄是什么样的英雄?豪情是什么样的豪情?
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小组合作(从概括词意、写作整体构思、分析意象、描述意境、推敲词语、数词、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性地鉴赏自己喜欢的词句。
写景的时候,读起来感觉张弛有度,既一气呵成,又不至于上气不接下气,这完全得益于对句和散句的交替使用。
师小结:非常好!我们的同学都谈了对这首词的体会。柳永长期致力于对词的音 乐性的研究与实践,从而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音乐美或声韵美。(板书:音乐美)
4、提问:不但这样,这首词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同学们想想,哪些字用得好? 生:“弄”和“泛”用的比较好,“弄”体现出一种掌控自如,自然而然融入到那种情景之中。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泛”给人一种轻盈弥漫开的感觉,似乎笛声伴着歌声就随着湖水荡漾开来,非常轻盈。
生:我觉得“绕”和“卷”用的好,一个绕即写出了古树成行,又写出了长堤旖旎的形态,绵延曲折,“卷”是翻卷,一个翻卷把潮水波涛汹涌之势就表现出来了。
师小结:这些字不但富有表现力,而且听起来悦耳,读起来顺口,使得整个语言音律和谐、情致委婉,或实或虚,均具有夸大的语气,有助于构成柳永式的豪迈词风。这也是一种没——语言美。(板书:语言美)
1、提问: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朗读视频,欣赏的同时,我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要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作者笔下杭州的魅力,你觉得用哪一种艺术形式更好?为什么?
(补充)写景技巧鉴赏:点染手法(在同学们鉴赏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
点染本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后借用到诗词的技巧中。清代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所谓点,就是点明。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问题:请同学们找出本词中“点”和“染”的句子,在书本上划出来并注明。明确:(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概括性的句子,是总写杭州的,是“点”,接下来具体写杭州美景和人民生活的是分写,是“染”。(2)上阕总写杭州是“点”,下阕一开始专写西湖是“染”。(3)本词中使用点染手法的表达效果。
首先,作者以鸟瞰式的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了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吟咏的主题。接下来又分镜头特写杭州的湖山盛况、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词人从多个角度描写了杭州之美好,使读者犹如观看一部色彩缤纷的风光影片。我们发现,在作者写景的时候,用这种铺叙的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将这里的美景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身临其境,具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也就是说,它还具有绘画美的特点。(板书:绘画美)
2、提问:要讲到绘画,本词多处都是写景的,最典型的恐怕要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了,“三秋”什么意思? 生:深秋。
生:秋天地三个月。生:“三秋”课下注释说是秋天。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秋天而说“三秋”?还可以怎么理解?
生:一季度分为三个月,古代把秋季分别叫作孟秋、仲秋、季秋,合起来就是整个秋天。另外,“三秋桂子”与下句“十里荷花”句式上形成了对仗,很工整,并且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写出了桂花花期之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的特点和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写尽了人间天堂杭州的美景。
师:很好。我觉得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短短的时间里,就对“三秋”做出了这么多的解释。而且,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有同学不仅解释了三秋是什么,而 且从对仗的需要谈了自己的理解,难能可贵,说明我们的同学学习语文头脑清醒,功底深厚。
师:都说“美景如画”,但这般景致恐怕是用尽天下丹青也描绘不出来的。师小结:当金国第四位国主完颜亮读到柳永《望海潮》以后,便急于“投鞭渡江”,“提兵西湖”,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攻宋。这虽然只是传说,但杭州景色之美,吸引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3、提问:刚才我们的分析,总觉得还少点什么,少什么呢? 生1:少人的活动。这么美的景色怎么可能没有人的参与呢? 生2:这个地方不但景物美,而且还特别突出了人美。师:作者是如何写人的活动的?
生3:人民生活很富裕,街市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宝贝,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互相比美。生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说得是普通的老百姓,“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是当地地方官。作者不管写景,而且还写出了人的活动,有景及人,这个地方景美,人也美,人沉醉在景中更美。师:能不能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一下这是一种什么美? 生:祥和美。
生:人文美,自然美。
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美。(板书:和谐美)
4、提问:前文铺叙了杭州之美,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这番美景盛世呢? 生讨论明确:
生:作者说是当地地方官,是两浙转运使孙和的文治武功。提问:为什么在写老百姓的同时又写到当地地方官? 生:表现了当时国泰民安、社会太平的景象。
生:是对上文描写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的旁证与烘托。生:课下注释说这首词是首投赠性质的作品,所以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了杭州的方方面面,是为了歌颂孙和的治理有方,与民同乐的政绩,是为了表现对孙何的恭维。
6.梳理概括,总结全词:(同学们说,老师在白板上写下来)(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幅、、、的都市生活景象。(备选词: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2)这首词包含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备选词句: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时间到,我们先不急着展示各位的精彩回答,首先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那一份感悟重新把词读一遍,好,相信这次朗读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杨湜《古今词话》
提问: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你同意这个看法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允许有不同的观点的碰撞,待讨论结束,先请同意这一看法的同学发表自己观点和理解,然后请不同意这种看法的小组代表发言。
师小结: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少年时期的柳永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尤其是都市生活和祖国的大好河山。这首词的结尾,纵使有一些恭维的色彩,但 是柳永渴望功名、追求功名、积极入仕的这种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从这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情感美。
最后让我们循着柳永的情感变化,试背整首词。
(提升)
。你怎么认为?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望海潮》是杭州山水滋养下的产物,反过来柳永的《望海潮》又润泽了杭州的山水。今天,一代著名词人柳永的思想、精神通过他的美文和我们心灵相聚,读他的文,思他的人。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在一首优美的歌曲《望海潮》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再一次感受“人间天堂”杭州的魅力。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需要擦黑板么?
第五篇:诗词类《醉花阴》试讲稿 -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词《醉花阴》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醉花阴》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导入)
师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异口同声)李清照!
师 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
生 我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众生鼓掌)
师(含笑)很好!还有吗?
生 我只记得她的《一剪梅》里的几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 也不错。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课件,简介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本词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师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如此详尽的材料!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这首词的朗诵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读的节奏。
(整感)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带着对文本的朦胧感知,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注意字词读音:
请大家自由朗诵整首词,要求结合注释能够翻译整首词。和同桌交流一下,不会的地方 讨论一下。
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
写秋景抒思情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不仅有一双慧眼,还匠心独运。为我们品读文本提供了一条思路:景是什么样的景?人是什么样的人?情是什么样的情?
好,带上我们的疑惑和感情,接下来,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走进他景,走进他人,走进他情!
在节奏和重读两方面多注意一点,就更加完美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体会以下的朗读节奏提示。
课件展示诵读节奏: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读得越来越好了!基本把握住了节奏,又读出了感情,请大家把我们的敬意亮出来!(众生鼓掌)师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看看词人交代了什么。
生 交代了作者在重阳节一天内的生活感受。
师 好的,说得对。这首词分为上片和下片。思考一下,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生 重阳感受!生 愁满佳节!
师(微笑点头)作者为何而愁? 生(齐答)思念丈夫!
(师含笑点头,板书“重阳思亲”)
师 同学们很聪明,我们再来看看下片。生 黄昏把酒!生 黄昏赏菊!
生 不如“饮酒赏菊”吧?
师 嗯,意思差不多,概括得都不错。(师板书“饮酒赏菊”)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诗歌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好,我们在下面自由朗读一下。
全班朗读。再找个别同学朗读。
朗读的不错,那老师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也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根据我们的朗读,我们再来感知一下,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愁)根据这样的基调,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作品分析,重点品读
诗歌总是以很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极丰厚的意蕴。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除了要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外,还得从诗句本身入手去细品诗歌情感。
品读思想情感
刚才我们谈到诗歌总体基调是“愁”,那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作者“愁”的具体内容。
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
生:“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可看出。(可能的答案)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师:那么就这种情感来说,诗人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来的呢? 再意境特点是怎样的?
(一)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
如: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
教师补充总结:因此,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二)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鉴赏一首诗词,除准确把握意象意境外,对语言的品味也是至关重要的。
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先来看上片,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品“凉”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接着我们来看下片。在分析下片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寄托自己子的一分相思之情。赵明诚先是很感慨,赞叹,看了半天之后又生出几分惭愧来,再看一阵子,就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老婆比我写得好呢?那不成,我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写几首词,让老婆看看,在才情方面也绝不让巾帼,看看,人家是巾帼不让须眉,他只能须眉不让巾帼了。
痛下决心,请假不上班了,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编啊,编了五十首词。
编完了,赵明诚动了个坏脑筋,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到他这五十首词里头,然后找他好朋友陆德夫,老陆,你来看看啊,最近我产生了一批作品,你给看看我这些作品怎么样,陆德夫也是个实在人,左看右看,说,老赵啊,说实话,就三句写得好。那赵明诚问哪三句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醉花阴》末句。
那我们同学也来品品这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我们先看,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 好,那我们就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
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
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
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
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我们要能明确,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
好,明白了诗人具体的情感,那接下来,我们就再次通过朗读进入到诗人敏感多情的内心世界。此时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读出一种女子的慵懒,娇柔。读出她的闺怨这愁。因相思而致的寂寞之意,忧郁之情。
全班再次朗读,找个别学生朗读。
课堂小结
清代的许宝善曾说此词“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谱》),评价很高。此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写重阳佳节对丈夫的销魂噬骨之相思,情调凄婉而又含蓄蕴藉。明·杨慎评末两句曰:“凄语,怨而不怒。”(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的确,这首词以“愁”字开篇,以“瘦”字作结,贯穿全词始终的是词人孤独愁绝之苦及销魂噬骨的思夫之情。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全词情景交融,“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艺概·词概》)。其白描的外在形式和精美的内在特质,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读到这里,你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刻了吧,拿起笔,任选角度,写下来,题材不限。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我们先不急着展示各位的精彩回答,首先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那一份感悟重新把词读一遍,好,相信这次朗读让你的体会更加深刻了。(提升)
六、结语
你怎么认为?批注在课本相关文字旁边,同学之间交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
我们在课前面曾经介绍过,李清照这两首词属于闺怨词诗。郑振铎曾说:“无数的词人 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看得出他对李清照极为推崇。但他的话也有些绝对。一些男性词人所作闺怨词也有不少佳作。今天给大家先列出一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共同研究探讨,看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中部分闺怨诗介绍 《闺怨》王昌龄《玉阶怨》
李白
《望江南》温庭筠《蝶恋花》(庭院深深)欧阳修 《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需要擦黑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