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设计作用演讲稿

时间:2019-05-14 20:5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原型设计作用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原型设计作用演讲稿》。

第一篇:原型设计作用演讲稿

一、缺失的原型设计 1.被忽略的原型设计 2.以往常犯的错误

二、原型设计的重要作用 1.验证需求 2.挖掘需求

3.开发工程师开发的依据 4.UI设计师设计的依据 5.测试工程师测试的依据

内容:

原型设计阶段在需求说明书撰写完之后,开发人员动手编码前。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需求说明书中的文字内容转化成图形化的可交互的用户界面。

其实早期,在整个软件开发流程周期也是有这个原型设计的部分的,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软件公司在几乎忽略了这个环节。反而因为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在手机APP中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性。因而整个行业才普遍认识到原型设计的重要性。

原有我们旧的模式就是开发人员一拿到需求说明书就投入开发。根据开发人员自己个人的对需求文档的理解进行设计、编码、测试之后完成一个可供客户测试的版本。但将这个版本拿给客户一看,客户却说:这不是我们想要的软件。虽说也许我们的功能完全满足用户所提出的需求,但结果却不是用户想要的。因为开发人员并不是面向客户的,在开发之前缺少直接与用户之间的一个沟通,单从需求说明书是没有办法了解客户的想法的。

开发人员按自己个人的习惯来完成用户界面,并没有统一标准。一个项目一般是由多个开发人员共同完成的,不同的开发人员有自己一套开发思维,每个人不尽相同,所画出来的界面风格不一。就拿我们院内一些旧的项目来说,开发人员在画界面的时候,一般就是按照表的一个设计字段,将这些字段显示在一个界面上,然后再曾加对表的操作,也就是增、删、改、查。这是开发的思维,并不是普通用户的一个思维。

引入了原型设计之后,交互设计师以用户体验角度去设计,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构造总体框架设计,在框架中各种界面元素,最终形成可交互的用户界面来展示客户的需求。

1.并且也可在给客户看原型,验证我们界面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是不是用户想要的。

2.图形化的界面是最直接的,一般客户会说我想要什么样的功能。但如果我们把这个功能以原型的方案展示出来后再来跟用户做沟通就可以挖掘到客户更深层次的需求了。

3.原型设计是开发工程师开发的依据。原型上设计出了开发的逻辑,设计出了用户界面。开发人员只要按照原型设计文档加需求说明书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开发工作。

4.原型设计是UI设计师设计的依据。早期我们的UI设计师其实也包含了部分交互设计的工作。但有了原型之后,他更可以专注于视觉设计的工作了。5.原型设计是测试工程师测计的依据。

一般我们秉乘着一个原则,谁设计,谁跟进。在开发过程中交互设计师反复跟开发人员沟通,确认逻辑。找出不符合需求的地方进行改进,同时也反向验证原型的合理性保证整个项目开发的正确性及进度。

第二篇:演讲稿格式:作用

xiexiebang为大家说说演讲稿有何作用

演讲是一种面对面的宣传、教育、鼓动和交流的好形式,作用很大。“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而演讲稿的作用是:

1、理清思路,确定内容。还可以安定和调整情绪。它是底稿和依据。

2、细心推敲,表达完美。要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来修改。

3、掌握时间,调整速度。一般广播是每分钟280个字。演讲要慢一些,大约250个字。那么,限制在4-至6分钟内的演讲就需要1300字左右。一般规定超时扣0.2分。

第三篇:对教学设计三个原型的理解

对教学设计三个原型的理解

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

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2002)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1916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多弗。原是经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他吸收入了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持也有技术操作支持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加涅也是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对教学问题的阐述是以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的。

罗伯特.M.加涅,美国杰出的教学设计理论家,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学习以及学与教的系统设计。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教学的学习要义》等。加涅的设计思想比较丰富,核心是他提出的一句口号“为学习设计教学”,他长期对教、学的关系与教学和设计孜孜探索,得出了以下基本结论:有不同的学习结果,也有不同的学习条件;掌握不同的学习结果必须有不同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这就需要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分析、展开及评价等方面作出一系列统筹规划。

(1)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

加涅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建立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观点之上:第一,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教师的“教”只是外因,所以应“以学论教”;第二,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

加涅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在加涅看来,由于人类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作为促进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也应是相对不变的。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如表示)。

由于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这就使每一种教学事件以及不同教学事件的组合在具体运用上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要求即体现为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2)学习结果

加涅认为,学习是指人的心灵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的归结为生长过程。所以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需要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结果)进行分类。加涅区分了五类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他认为,只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便可为教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是言语信息。加涅认为,这是一种学习者表述观念的能力。之所以称为“言语信息”,是因为“信息是言语的,或者说得比较明确些,信息是可以表达的”.二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使利用符号成为可能的能力。读写算是低年级儿童所学习的利用符号的基本种类,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就会以比较复杂的方式来利用符号。智慧技能并不是单一形式,它有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四层次: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三是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他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能力。认知策略可以应用于任何科目的学习。

四是运动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学习由许多有组织者的肌肉运动所形成的综合活动的能力。运动技能不是指个别的动作,而是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五是态度。加涅认为,这是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在他看来,人的行动是受态度影响的,但态度又是人的动作的结果。

后加涅又进一步把这五种技能做了归类,认为学习者习得的性能包括认知,态度和动作技能。(3)学习过程

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4)教学事件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过程来安排教学事件,从而较完整地说明了学习的内因和外因。加涅提出的教学事件共有九项,即“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注意。这个教学事件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注意,确保学生对刺激的接受。基本方式有突然改变刺激强度;使用与上课内容有关的媒体。(2)告知目标。教学开始时,应让学习者明白学习目标达成后他们将能做什么,从而激起学习者对新技能的期望。用学习者熟悉的语言解释目标,不仅能提高学习动机,还能使他们看到教材的基本结构,便于他们对新知识进行组织。

(3)刺激回忆先决条件。在学校新内容之前,可指出学习新的技能所需要具备的先决技能,以刺激学习者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使它们被提到工作记忆中,同时使新旧知识常识有机联系。

(4)呈现刺激。当学习者做好准备时,老师可以向他们呈现教材。呈现的方式取决于材料的内容。如果是言语信息,材料可以是书面的或听力的。如果是智力技能,材料可以是代表概念或规则的实物或符号。对认知策略,可用言语教授或示范。对动作技能,可演示其基本动作要求。至于态度,刺激可包括榜样及其传递的信息。无论哪种情况,最有效是具有突出特征的刺激。(5)提供学习指导。此教学事件是为了促进予以编码,以事所学的东西进入长时记忆。学习的结果不同,学习指导也各不相同。如教学言语信息,相应的学习指导是有意义的背景;如教学规则,就应用言语给予如何组合从属规则的指导。总之,这在一阶段,要给学生提供组织内容,联系其他知识或记忆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6)引发行为表现。这项教学事件的目的是促使学习者作出反应活动,以引起期望 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并判断其是否发生或达成。通常,这时教师用与教学时同样的例子让学生演示或解答。

(7)提供反馈。在学习者作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这就是反馈。提供反馈信息,学习者能知道自己的理解或行为是否正确,或正确的程度如何。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反馈是自我提供的。

(8)评价行为。学习者表现了一次反映新的习得能力的行为还不足以使我们肯定他是否真正已经掌握这种能力,因为一次的行为带有偶然性,信度不高,教师应要求学习者进一步表现学业行为。当心学习者学习了一个规则,就应让他在不同的例子中运用规则。

(9)促进记忆与迁移。为增加记忆和提取所学内容的教学准备活动是间隔复习。间隔的时间为学习之后一天或更长时间。教师习惯于让学生在刚完成学习任务后作几个应用性的练习,这样做效果不大。在间隔几天或几个星期之后进行复习,能更好地保存和回忆所学内容。

加涅指出,按以上顺序展开九大教学事件是可能性最大、最合符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更重要的是,它丝毫不意味着必须在每一堂课中提供全部教学事件。有时候,某一教学事件对学习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不必再由教师例行公事。有时候,那些自学能力强、学习经验丰富的学生可以自我提供一部分教学事件。

赫尔巴特的教学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赫尔巴特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他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教育学讲授纲要》等。这些著作的内容集中反映了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多方面兴趣等观点。在这些著作中,赫尔巴特首次提出了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观点,从而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他为了进一步揭示观念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提出了“意识阈”(conscious threshold)和“统觉团”(appercertiue mass)的概念。他以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而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这个观念的整体叫做“统觉团”。他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即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从而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成“五段教学法”。他提出了多方面兴趣学说,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与此相联系,他设计了一套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他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从而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此外,他还就德育、学校管理、各年龄阶段的教育、课程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教育内容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是基于他的心理学,称之为“统觉联合论”。他认为心灵原始是一无所有,只是接受外界印象的受容器。我们内省了解的,只是一些感觉、愿望和观念。心灵作用首先靠与外界接触,而后产生种种统觉;各种统觉联合方成心灵作用的种种范畴,这些统觉的互相联合或排斥,有一定的机械性。他甚至用数学公式来说明心灵作用的现象,以奠定近代教育科学化的基础。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建设心灵或培养品德的过程,而建设心灵的原料是教材与课程。他主张教材应包括两种知识:

第一种知识是与外界事物接触的知识,从物体本身、力量性质和自然法则推理而来的实证知识。第二种知识是来自社会关系交互作用的体会。他认为比第一种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所有智力和道德发展的基础。这是从个人与个人间的谅解和判断,扩大到对整个社会的广泛谅解,最后到个人和社会共同与神的交互关系。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把整个教育过程分为管理、教学和道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管理的方法,他认为第一是威吓;第二是监督以及与此相连的命令和禁止;第三是包括体罚在内的处罚。他还把威信和爱作为两种辅助的管理方法。

赫尔巴特发展了前人关于教育性教学的观点,把教学作为教育的最主要和基本的手段。他认为,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所有教学都要发生教育作用。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他把人们的兴趣分为六类: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宗教的兴趣。为发展学生的兴趣,他认为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动精神,因为“津津有味地学习的东西,能够很快地学会巩固地掌握”。他主张教学方法有两大基本原则:

第一原则是学生的兴趣。他认为教学必须先引起学生兴趣,所谓兴趣有其特别的意义,他解释兴趣是一种内心的愿望,要使所获得的观念能保留在意识中,而且将以前所得观念恢复到意识中。

第二原则是类化作用(Apperception)。类化作用是以旧经验为吸收新知识的基础。

赫尔巴特以统觉来阐明教学过程,提出了教学阶段的理论。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这四个阶段对应的学生心理状态时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赫尔巴特所规定的这些阶段,由他的学生齐勒(Ziller)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1)明了。明了就是向学生明确地讲述新的教材,就是给学生讲授新知识。教师在讲解时应尽量明了、准确、详细,使学生能接受新的知识。教师应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2)联想。联想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谈话,使学生把新旧观念联合起来;学生此时的心里状态时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教师就应采用分析教学,及时和学生进行自由交谈,引起统觉过程,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

(3)系统。系统就是学生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去寻找结论、定义和规律。此阶段学生需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期待的催动下进行探究,最终寻求到结论、规律。教师可采用综合教学,通过新旧教材对比联系,将知识形成概念或定理。

(4)方法。方法就是把已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有逻辑地、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教师可采用练习法,知道学生进行练习、作业等方式将所领会的教材应用于实际,达到发展的可能。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结合这四个阶段进行教学。

约翰·杜威的教学

约翰·杜威的教学(1859—1952)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

杜威一生著述至为丰富。他的早年著作偏重于《心理学》(1887)及《应用心理学》(1889),后来渐渐转而对教育有兴趣,如《思维术》(1910),《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以后的作品,就比较重在纯粹哲学问题的讨论了,如《哲学之重建》(1920),《稳定性的追求》(Quest for Certainty 1929),《经验与自然》(1925),《艺术即经验》(1934),《逻辑──探究之理论》(1938),《认知与所知》(1949)等。

教育思想

杜威在1897年发表的《我的教育信条》一文里,明确指出:“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个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来。”由此出发,他提出了两个口号:“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倾向于反传统教育的,特别对于传统教育中的形式主义的空泛、严格的特性加以攻击。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如果依照杜威自己在他的《经验与教育》一书的内容来分析,传统教育似乎忽略了学习者原有的能力,同时以外在的、含有压制性的习惯取代学生内在而自然的禀赋。这种教育在方式上,是由外而形成,非由内而发展。杜威在教育思想上,并不完全赞同进步教育的过分放任政策;杜威也不是一位创设该派的标奇立异者。杜威不过是一位脱离传统教育的形式与枷锁,而对传统教育加以反省性的批判,另以个体心理及其社会环境为出发点的教育思想家而已。但是进步教育的鼓吹,以及形成一些有组织的团体来积极加以推展,并不能完全由杜威来负责的;杜威只是新教育的思想渊源,但过分的滥用教育的自由,其咎却非杜威所应担当:是故一切进步教育的弊病,以及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滥用与误用,是不能责怪杜威的。杜威的教育思想,在美国教育思想上,形成了所谓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之后,杜威于一九三八年就曾经提到:在推进教育改革上,最好是以教育本身来衡量教育,而不要以什么主义为之;而且他对进步教育之偏失也有直接的批评。

传统教育的方式,认为教育是由外而形成,有外在的教育目的与原则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有外在的道德目标而有待于学生去形成;学习的材料,事先已经编制妥当,组织严密,过程井然,教育就是将有组织的知识,从上一代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完全是为了将来生活的预备,而罔顾学习者的兴趣、需要、欲望及目的;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将来,而非为了现在。从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上来论,传统教育是偏重在如何有效地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人格之发展以及理想与信仰之建立,就顾不到了;所以在整个学习上,知识的内容是比学习的方法为着重,学习的活动几乎都是学习活动之前就已决定的,学校在社会上是处于孤立、脱节的状况。

从进步教育的观点来看,教育是由内而外的一种发展,是顾及到学习主体的心理条件的,对于学习者的兴趣、能力、欲求是兼顾的,而不是把教育看成为社会要求而准备的一种过程。学习的活动;尽量给儿童创造、表现的机会,所以在课程上,儿童有其自创的活动;在学习上、方法就较内容为重要。传统教育偏重教学的内容或学习的成果,使知识成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复诵成为唯一的学习方法,教科书也就成为唯一具有权威知识的所在了。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1)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课题,情景必须与实际经验相联系,是学生产生要了解它的兴趣;

(2)给学生足够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研究该课题的性质和问题所在;

(3)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提出一些尝试性的不同的解决方案;(4)学生自己根据设想,进行推理,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5)进行试验验证,学生要根据明确的假设方案亲自动手去做,以检查全过程所达到的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的。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这些设想、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四篇: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第一节模型

【教材版本】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设计理念】

以兴趣为入手点,以模型的学习为载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落脚点,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模型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实际,实现方法的迁移。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苏教版教材中属于第七章的第一节,是在学生完成了方案构思和设计图样绘制的学习后,进入模型或原型制作的过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是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其内容也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章在第一节中专门设置了“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一小节,强调了模型方法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这里,模型不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模型,它还被赋予了思想方法的内涵。

本节课从模型的概念入手,使学生体会模型的功能及模型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作用,渗透制作模型的重要性,明确模型制作过程不仅是设计思想体现的过程,还是发展构思的创造性过程。教材中案例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且数量较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故教材处理时补充了部分模型案例,变更了榨汁机的模型为汽车模型。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学生了解了设计的一般过程,体验了发现、明确问题和方案构思、呈现,应当顺理成章的进入模型活原型的制作环节,但大量的理论消磨了学生的兴趣,此时的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正在减弱时期,如何恢复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从模型的学习中感悟出来影响自己其他学科学习的潜在根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通用技术有没有用、重不重要等问题,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生活中模型或原型的实例,知道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

2)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模型的过程,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模型及其功能的认识过程体会动手“做”的重要性,加强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实现方法的迁移。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2、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难点:

如何从模型的学习中体悟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的延伸,让学生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思路】

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模型的功能,结合学生和生活实际,选择汽车的设计制作过程为载体,分析模型在构思、试验、改进和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讲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模型或原型。

一、原型与模型

1、原型

【设问】那什么是原型呢?

原型(prttpe)通常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讲解】

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在开发一款新汽车的车型时其美学的创造性要受到安全、人机工程学、可制造性等多方面要求的制约,建立产品的物理原型,可以对这些方面作出较好的评价。一般来说原型有两方面的作用。

2、原型的作用

(1)有利于对设计方案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

(2)有利于实现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生产技术与成本的估算。

【过渡】既然原型具有许多作用和优点,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直接制备原型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分析(一): 《大东方号》事例

【讲解】《大东方号》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动力设备,邀请了著名的造船专家,想制造一艘世界上最大、航速最快的远洋轮船,但最后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一次的完成图纸设计后就直接施工制造的《大东方号》轮船,虽然集中了当时造船技术的精华,但还是造成了动力设备与庞大船体的动力需要不匹配。

【评论】从《大东方号》事件我们不难看出有时直接制作原型是不行的。在很多情况下,模型是很好的替代品。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模型的知识。

3、模型

【讲解】模型(del)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比如:奥运会主会场模型“鸟巢”、神州七号飞船模型、张衡天体运行的模型——浑天仪等

(奥运会主会场模型“鸟巢”、神州七号飞船模型、张衡天体运行的模型——浑天仪)

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模型是相对于原型来说的。模型是指能反映原形事物某方面特性的等价物,其表现形态可以有多种。常见的模型有:实体模型、图表模型、模拟模型和数学模型等几种。

实体模型是根据几何相似原理而制作的原型物体的几何等价物,可以放大,可以缩小,可以是原型的复制品;

实体模型在技术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实体模型制作,是技术产品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实体模型在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实体模型可以将设计方案变为可视、可摸的形象实体,可以更好地表现方案的特性。

(2)通过实体模型的制作,可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并为产品的投产及生产设备的准备提供可用信息。

(3)通过模型的运转、试验可以为产品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图表模型是以图表形式表现原事物的流程、结构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模型。如机构组织图,生产流程图等;

模拟模型是用另外一种信号的运动情况来研究原系统信号运动情况的模型,比如,可以用电路图中电压信号的变化情况来替代力学系统中物体运动情况。

数学模型是一种以数学表达式来表现事物特性的一种模型。它广泛用于复杂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的研究中。

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研究原型,往往可以达到简单、省事的目的。特别是在原型比较复杂,甚至没有原型的时候,就更显得重要了。

【讲解】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些模型的例子。

【讲解】结合学生所举实例讲解。

【转折】那么具体来说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以神州号飞船模型中的模拟人为例来讨论。

案例分析

(二):神州飞船中的模拟人

“神舟三号”中的模拟人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要进行“模拟人”试验?

【过渡】从我们所列举和分析的大量实例不难看出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而且模型在技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模型的功能。

二、模型的功能

1、模型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2、模型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讲解】在设计的不同阶段,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那么模型都有哪些种类呢?

三、模型的分类

【讲解】我们以汽车模型为例来说明。首先是草模。在设计初期阶段草模可以把设计构思用立体模型简单的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1、草模(汽车草模图片)

草模用于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它可以采用立体模型将设计构思简单的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德国学生的1:1汽车模型制作(1)

【讲解】第二种就是概念模型。

2、概念模型

【讲解】概念模型就是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人机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比如:我们在一些汽车杂志上看到的某某概念车,实际上对于概念车来讲有两种,一种是真正能跑的汽车,另一种就是设计概念模型。

【投影】(富豪在2003年纽约车展的推出的5款概念实验模型车)。

【讲解】为了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进行结构强度试验而制作的模型。

3、结构模型

【讲解】其实像化学教学中所使用的合成塔模型、生物中的人体器官模型,当然还有物理等其他学科中的教学模型等等。

图为雷克萨斯混合动力RX400h结构模型

第四种就是功能模型。

4、功能模型

【讲解】功能模型,顾名思义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作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用于试验。

汽车撞击试验图片、利用NF-3全机低速风洞对“运-8”模型进行吹风试验和上海东方明珠塔模型在风洞试验室中作抗强风试验图片。

【讲解】最后就是在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展示模型。它是采用真实材料,用准确的尺寸,做成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作为产品的样品进行展示,以便提供实体形象。另外通过展示模型可以直接向设计委托方征求意见,为审核方案提供实物依据。

5、展示模型

日产PIVO2概念车展示模型、起亚运动概念车—OUP、红旗顶级SUV概念车型、本田CR-Z概念跑车、劳斯莱斯

小结:

一、原型与模型

1、原型

2、原型的作用

(1)有利于对设计方案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

(2)有利于实现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生产技术与成本的估算。

3、模型

二、模型的功能

1、模型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2、模型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三、模型的分类

1、草模

2、概念模型

3、结构模型

4、功能模型

5、展示模型

第五篇:孙悟空原型分析.dcx

孙悟空原型探究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只石猴在神化与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他被神化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型神灵,作者让他超越了凡人的欲望。但他身上依旧留有凡人社会的烙印,他虽长着一副毛脸雷公嘴的猴相,却是人们心中理想的人间英雄,他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积极乐观,汇聚了人类的诸多美好品质,同时他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具有凡人的一些弱点。因此,将其个性品质进行分解,我们可以发现他是社会中多种人物角色为原型的一个综合体现。我认为他的原型可追溯到以下几类典型人物中:

一.李白式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原型人物

孙悟空尊性高傲,狂傲自负,即使在取经途中也仍然保持着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点,他不愿处于“为奴”的地位(见《西游记》第七十一回),从不轻易对人下拜,“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罢了”(见《西游记》第十五回),至于一般的神灵就更不放在眼里,稍不称意,就要“伸过孤拐来,各大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见《西游记》第十五回)!如此种种,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唐朝的李白诗人,不正是生活中那个放荡不羁的孙行者形象吗?他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不为权威所慑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见杜甫《饮中八仙歌》),他“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他敢叫贵妃替其研磨、高力士为其脱靴......由此可见,他们之间有着共通的非凡自信与放荡个性,因此说李白一类人物是孙悟空的一个性格原型,应该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诸葛亮类机智果敢、有勇有谋的原型人物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足智多谋、机敏勇敢是人人称道的,在取经途中,他与妖魔鬼怪斗志斗勇,颇显神通。这让我想到了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一类的人物,他们充满智慧,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能知晓过去预测未来,如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计策中表现出的智慧超群,这些应该可以为作者在塑造苏悟空机智形象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苏秦般坚韧不拔、意志坚定的原型人物

在取经途中,苏悟空把助唐僧取经当作他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理想信念,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翻山越岭,擒魔捉怪,历尽千辛万苦,排除重重困难,从不贪图个人私利,一心以事业为重,即使遭人误解,被师傅念着紧箍咒赶回花果山时,还是“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见《西游记》第三十回),这种为理想执着,不屈不饶、坚韧不拔的品质,亦可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原型,如苏秦为理想忍辱负重,头悬梁锥刺股,如鉴真不畏艰难险阻,东渡日本传经等,都是孙悟空为理想执着追求的品质的源泉。

至于苏悟空神化艺术形象的形成,则与我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及道、释两教的故事中长期流传的诸如“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一些猿猴成精的奇闻怪说有关。如唐代李公佐的《古岳渎经》所记载的“形若猿猴”的淮涡水怪无支祁,其“神变奋迅之状”以及反叛的色彩,就与孙悟空比较接近。也有人认为印度经典《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与美猴王有许多相近之处。

因此我认为孙悟空是综合中国社会多种人物性格,汲取前代各种神化传说,并融合了历代人的爱憎和想象后演化而成的一个理想形象。

下载原型设计作用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原型设计作用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可重构系统原型设计及动态重构技术实现

    可重构系统原型设计及动态重构技术实现 摘 要:可重构计算具有应用灵活、性能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势。动态重构技术作为可重构计算的配置方法,具有配置方法灵活、耗时短、任......

    演讲稿格式作用(5篇)

    演讲稿格式作用是什么?请看好范文演讲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可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教学内容分析 1、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中的内容,使学生从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从单纯对技术与设计理论知识的认识转变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材料、工具、工艺的认识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三节-----制作模型教学设计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三节-----制作模型教学设计 下载:第三节制作模型教学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三节 制作模型 【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

    快速原型先进制造技术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摘 要:本课程主要学习了几种先进制造技术(包括超高速加工、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高能束加工及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模式。针对先......

    “无名英雄纪念碑”雕塑原型由来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园东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所塑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成都人称其为“无名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上那位双手紧握带刺刀的步枪,眼神坚......

    语言学 原型理论主要知识讲稿

    原型理论 一、原型理论的产生 1.范畴的定义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有其特性,人们根据这些特性来认识事物。 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即范畴化过程,其结果即......

    《红楼梦》故事原型考辩

    《红楼梦》故事原型考辩 《红楼梦》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好多当时颇为流行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改头换面后,巧妙地溶入了《红楼梦》的情节中,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加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