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述原型法的优缺点
1、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 传统的开发方法中客户主要靠阅读大量的文件了解系统然后向系统分析员表达他们对系统需求的意见。原型法展示给用户的是可以实际运行的原型系统用户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很清楚地把他们的意见告诉给系统分析员。
2、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结构化方法强调了面向用户的观点但用户参与较多的是系统分析阶段。而采用原型法进行系统开发用户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随时提供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帮助开发者认识用户的真正需求。
3、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我们知道系统分析的困难之一是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沟通尤其对一些动态需求不容易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可以实际运行的系统原型有助于开发者发掘和验证这类不易用一般语言来规范交谈的动态需求。
4、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 在系统投人运行之前有些功能用户也无法预先知道。复印机刚发明时人们曾认为其功能只是代替复写纸在使用实践中才认识到远非如此复印机才得以有今天这么广泛的应用。信息系统也有类似情况。衍生式的需求是指当系统投入运行之后用户有了使用经验而提出的需要。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原型系统可以启发用户的这些衍生的新需求并把这些需求告诉开发者。决策支持系统就常有这类需求适合用原型法进行开发。
5、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原型法以用户为主导更有效地辨认用户需求不仅使系统分析的时间大为缩短而且减少了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误解从而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风险。原型法也有不足之处。原型法不如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成熟和便于管理控制。原型法需要有自动化工具加以支持。由于用户的大量参与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原型的评估标准是否完全合理。原型的开发者在修改过程中容易偏离原型的目的使用者在看到原型的功能逐步完备之后以为原型可以联机使用了而疏忽了原型对实际环境的适应性及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便直接将原型系统转换成最终产品。这种过早交付产品的结构虽然缩短了系统开发时间但损害了系统质量增加了维护代价。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原型法的优点主要在于能更有效地辨认用户需求。对于分析层面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不大的系统适合于用原型法开发。而对于技术层面的困难远大于其分析层面的系统则不宜用原型法。一般将原型法与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结合起来使用用原型法进行需求分析以经过修改、确定的原型系统作为系统开发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完善系统说明书。
第二篇:试述我国等额选举原则的优缺点
我国等额选举原则的优缺点
含义及案例
等额选举:指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
目前实行等额选举的,主要有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党的基层组织的书记、副书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实行等额选举。
法律规范
(一)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并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正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副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一人至三人……进行差额选举。”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另行选举……副职领导人员时,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差额数,进行差额选举。”第二十五条规定“……补选……,候选人数可以多于应选人数,也可以同应选人数相等。选举办法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从法律的规定来看,不管是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员,还是副职领导人员的选举,都存在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并存的现象。
(二)等额选举是有条件的。以上所引用的法律规定,有两个地方出现了“也可以”的提法,一是正职领导人员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二是补选,候选人可以多于应选人数,也可以同应选人数相等。应该说,进行等额选举是有条件限制的。对正职领导人员来说,要进行等额选举,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即没有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可以进行等额选举。但是,如果有代表联名提出候选人,就不能进行等额选举,而是要依法进行差额选举;还有,补选时,是进行差额选举,还是进行等额选举,不是可以随意,而是必须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因此,等额选举是有条件的,要注意把握等额选举的条件限制,不能无视法律的明确规定而随意扩大等额选举的范围。
(三)可以另选他人。选举不同于任免和决定人选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代表可以依法联名提出候选人,另一个是可以另选他人。关于可以另选他人的问题,《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代表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代表或者选民,……。”这就是说,在写票时,对主席团或代表联名提出的候选人,代表认为不满意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另选他人。这是选举工作中体现民主的重要一环。
结论与等额选举的优缺点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并存,等额选举是有条件限制的,不管是差额选举还是等额选举都可以另选他人。
优点与缺点
等额选举的优点: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而且在当选人给民众的一个交代同时也得到法律承认;
缺点: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使选民误以为当选者事先内定,影响其积极性.等额选举是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各方面提出的候选人多于应选名额,需经过酝酿、讨论、协商,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或预选,按应选名额确定正式候选人,然后再进行选举。等额选举的优点是投票比较集中,有利于选举的顺利进行;缺点是选民或代表在选举前没其他选择余地。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石,而选举的公正、客观及其民主性是否能够充分得以体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选举制度的设计,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选举由谁组织和怎样来组织选举。我国现行的《选举法》对选举组织的规定十分简单,没有对选举机构和选举原则、程序作专门规定,法律过于模糊和原则的规定难以有效地规范选举机构权力的行使,这为选举中的暗箱操作、腐败和滥用职权留下了空间。本文拟就我国选举组织所存在的问题作浅略分析,并在借鉴西方国家选举机构方面规定基础上,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选举组织的路径与方案。
一、我国现行法律关于选举组织机构的规定:
我国目前对于选举组织的规定,主要集中在《选举法》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一)选举组织的组成:在直接选举中,在县乡两级设立的选举委员会是组织办理本级人大代表选举事宜的临时机构,其组成人员由本区域内有关人员组成,由县级人大常委会任命。在实际操作中,选举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是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有关负责人,特别是党委中的组织、宣传、统战,政府中的民政、财政部门,还有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负责人。据有关调查显示,乡镇一级的选举委员会绝大多数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个别由副书记担任,委员一般四至六人,大多由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武装部长、妇联主任、团委书记、人大秘书担任。
(二)选举组织的职能:
在县级以上的选举组织,也即是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这里的主持,主要是确定选举时间、分配代表名额、提出选举工作要求、审查代表资格等。具体主持提名、酝酿、确定代表候选人以及投票、计票等工作,则由作为选举单位的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负责。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常委会还承担着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所谓指导,实践中实际上也是领导。
对于县、乡的选举委员会,根据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选举委员会具有以下职权:(1)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2)进行选民登记,并做出决定;(3)划分选举本级人大代表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4)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5)规定选举日期;(6)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除了法定选举组织机构外,实际中,我国还存在着一套党内的选举机构,这是党为实现对选举工作的领导而设立的选举机构。各级人大换届选举时,同级党委都相应设立选举领导机构。党内的选举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事安排和选举工作的宣传、部署、协调等工作。这一实存内部机构是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的,体现了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
二、我国选举组织存在的问题:
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选举组织机构在我国选举中起到很好的动员和组织作用,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选举组织机构的稳定性和专业性方面:
在间接选举中,人大常委会主持选举工作,应该说稳定性没有太大问题,当然它有任期的限制,一届人大常委会也就主持一次选举工作。问题更多的是出在直接选举中的选举委员会上,该组织是一个临时机构,只是在筹备选举时成立,选举一结束即告解散。没有专门固定的工作人员。这就产生了几个问题:
一是由于选举委员会的人员不固定,只是为了选举的需要,临时从其他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同时也没有对进入选举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的资格条进行限制。可以说大多数选举工作人员是缺乏选举工作经验和专业有素的培训的,因此这些工作人员能否胜任选举这项涉及面广、事情庞杂、繁琐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这其中还涉及到对选举中产生的纠纷的裁决处理等法律专业性问题,例如对选举资格确认、选举的有效性和正当性认定等等。由这些人员所组成的选举机构很难保证其运作效率及其过程的合法有序。二是由于选举委员会是一个临时机构,那么对于选举中出现的一些失范甚至违法的行为,特别是其中一些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取证的问题,由于选委会在选举结束后即告解散,对此类问题缺乏专门机构负责处理,有的问题因而不了了之。三是由于选委会的缺乏稳定性,对于一些选举资料、档案甚至都难以很好保存。
(二)关于选举组织机构的公正性与独立性问题
选举组织是组织和主持选举的机构,必须具有其高度的中立性和独立性,以确保其权威性和公正性。但是在我国,目前形成了各级人大常委会主持选举的格局,这也就是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再由人民代表自己负责人民代表的选举事宜;立法机关既制定选举法,又具体执行其制定的法律。这在逻辑上是有些不同通顺的,有学者认为这违反了二律背反规律。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议会也大多是不管理自身的选举的,因为议会的功能质体现在制定和通过法律来规范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他们不能运用行政方式对具体的公共事务在具体程序上进行操作性规范。当然我国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这一点可能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理论。
另外,如前文所述在选举组织的组成方面,我国法律仅作了原则性规定,实践中多由党委、人大和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而这些官员很多就是选举的候选人,而且实践中,选举委员会的成员当选的比例相当之高。这种情形,显然不符合独立、公正的要求,明显违反一般性的政府工作原则——“回避原则”。同时也违背“自己不能做自己法官”的法治精神,因为对于选举中产生的纠纷和争议,《选举法》规定必须先由人大常委会或选举委员会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处理,也就是选举组织还扮演了司法裁判者的角色,而一旦申诉涉及一方是选举组织的成员,那么选举组织无疑是自己处理自己的案子,自己监督自己、纠正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法官,这明显是违背自然公正原则的。
(三)关于选举组织机构的工作透明度和对其监督问题
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选举组织机构的工作程序和规范,在实践中,不论党内的选举机构还是法律规定的选举机构的工作情况都是不对外公开的,外界无法了解其运作情况,因而更谈不上如何进行监督。
正是由于其不公开的工作状态,为选举中的暗箱操作、腐败和滥用职权甚至违法犯罪留下了滋生的温床。实践中,由于选举组织在组织和指导选举过程中故意曲解法律、规避法律甚至直接违反法律,侵害公民选举权的现象屡有发生。他们往往打着为了贯彻“组织意图”或假借“组织意图”的旗帜谋取私利,往往对选民或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的行为进行有倾向性的影响,他们一般不采用暴力、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但其破坏选举的民主性和公正性及结果的真实性可能更为恶劣。
在实践中,选举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选举行为主要包括:(1)接受候选人或助选人的贿赂;(2)变更、涂改、损毁选民名册获选票,或知情不举及未尽力制止;(3)滥用职权、妨碍选民自由投票;(4)窥探选民投票内容,妨碍选民投票;(5)纵容不合格的选民投票,知情不举或不加以制止;(6)在选票上附加任何符号;(7)在计票前或不计票时,私自参入选票,以影响选举结构,或故意错误的计算或记载;(8)非负责的选举工作人员持有保管选票的钥匙等。
三、它山之石——西方国家关于选举组织机构的规定
选举是西方国家的一项十分重要政治活动,在这些国家大多由常设的中央选举组织,他们有着相同的性质和功能,只是在称谓和职权上大同小异。
西方国家的选举组织主要有:联邦选举委员会——美国常设的中央选举组织。他的基本职权是住持、领导和办理联邦选举事务。选举管理委员会——日本、韩国等国家设立的专门负责选举事务的常设选举组织。在日本,自1945年起就由选举管理委员会的设置,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两者分工不同,中央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参议院“全国选区”议员的选举组织事宜。地方选举管理委员会不仅要负责都道府县等地方议会议员和知事的选举组织事宜,还有负责众议院议员和参议院地方选区议员的选举组织事宜。韩国也由选举管理委员会,并且是多级制,其职权较之日本的选举管理委员会更大些。选区委员会——德国常设的中央选举组织,其职责是专门负责全国的选区划分事宜,但不涉及其他选举事宜。
四、对我国选举组织的改革与完善的制度设计
对于我国选举组织如何改革和完善,有学者提出要设立全国性的高度独立的选举组织系统,即在中央设立全国选举委员会,在地方各级设立相应的组织,实行垂直管理,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以保证选举的公正性与专业性。也有学者提出应该回归1979年《选举法》制定以前的规定,即县级以下的选举由行政机关——民政部门负责。
针对我国选举组织现存问题,参考世界主要国家的做法,笔者认为:当前要改革与完善我国的选举组织,首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在现行政治体制的框架内下,做到尽量与相关的法律衔接而进行,把阻力降在最低限度。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毋庸置疑选举组织机构当然应该在党的领导下;另外,假设是由一个高度独立的机构来组织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目前情况下是走不通的。由于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是实行间接选举,由下一级的人代会选出上一级的人大代表,因此如果由一个第三方来组织人代会的选举显然是不可行的,可以想象人大难以忍受第三方对其干涉。而且人大在全国各地已经有现成的组织网络和资源,而重新设立一个组织,无疑将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这是不经济的、不可行的。现在可行的方案是在各级人大常委会下设立常设的选举组织工作机构,这一机构应该是有别于人大下面的专门委员会以及人大常委会下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而应是具有较高独立性和权威性。可以这样进行制度设计:首先,该机构的负责人,一般由人大常委员会主任或同级党委书记担任,或者是已退休的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担任;其次,在人员组成上,为了体现广泛的代表性和参与性,可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名额给共产党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其三,规定选举机构中成员若成为候选人则必须回避,退出选举机构;其四,选举组织机构的任期应相对较长,同时规定非有法定事由选举工作人员不受撤职、罢免。该组织受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选举组织机构的双重领导。同时,还应规定该机构的运作原则和规范。并且实行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另外,对于选举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规违法情形,规定相应具体而明确的制裁措施。
当然从长远上看,设立全国性的选举组织系统是确保选举的公正性与客观性的根本措施,但这有待于我国政治民主进程的发展,特别是扩大直接选举,直至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直接选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所确定的目标,由独立的选举机构来主持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既可以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机会,又可以保证选举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从而确保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这与我们的政治目标是相一致的。我们期待通过选举组织的改革推动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进而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
第三篇: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③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新报讯(首席记者 辛 一)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的“4D高效课堂”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效果。2013年底,在乌兰察布市教学改革现场会上,该校的“4D高效课堂”被作为全市课改先进典型进行观摩学习。7月11日,该校校长乌云毕力格对记者说,这一成绩的取得,是该校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成果。
为了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沉闷教学方式,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积极探索,最终形成了独具本校特色的“4D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一节课划分为4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突出一个课堂功能,4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第一环节为“自主学习、新知发现”;第二环节为“合作互补,共同发展”;第三环节为“深入钻研,个性发挥”;第四环节为“扩展运用,思维发散”。这4个环节即是发现—发展—发挥—发散的过程,也就是“4发”。这4个环节的英语关键词依次是“Discover”、“Develop”、“Deepen”和“Divergent”,因其首字母都是“D”,故该校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为“4D高效课堂”。
2013年以来,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党总支以“兴民族教育,创特色名校”为目标,本着“特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依法治校、争创名校”的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原则,使党建工作有效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党建工作重点,遵照《2014年乌兰察布市“三带三创”工作安排》的要求,把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创新党课教育方式,开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第四篇: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
1.5 调研对象选择与调研方法说明
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新鲜力量,要深入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先从社会的新鲜力量入手。那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认识有多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大学生对它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实践,针对这些内容我进行了实践调查。
调查方法说明:由于互联网的使用大大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工作形影不离的工具,且网上问卷法具有节省问卷印制、邮寄和数据记录过程,且结果容易量化,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调研不受地点限制,且回收的速度提高,得到的回收的样本量较大,那次在本次活动调研中我们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网上问卷调查。此外我们还采用了文献调研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学校的电子图书馆访问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网站,涉猎大量有关网上研究的资料,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调研并总结,开展了组内的讨论工作,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1.6 调研局限性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网上问卷调查法,由于网上问卷调查法自身的缺点,如面向设计的问题问卷调查比较难,调查问卷设计难,调查结果广而不深,问卷调查经常采用由用户自己填答问卷的方式,所以其调查结果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被调查者的分布不均匀,被调查人群有相对集中的现象,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被调查者资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等缺点,而文献调研法结果滞后性、不完全性等特点,而小组讨论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等缺点,因此本文的调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
第五篇: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四、评价与修改
本价段的工作贯穿整个课件设计和制作的过程。MCAI课件最终评价主要看课件效果。事实上,效果 评价应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这里仅就课件的软件本身 的评价作些说明,这有利于提高制作水平。
〔一)教学内容
内容是否正确,是否有教学价值,是否符合教学规 津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教学质最
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合适。对学生而言,难度是否得 当,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回答反馈是否明 缺有效,学生能否控制教学内容呈现的速度和顺序。〔三)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的评价主要表现在软件使用方便性、软件 质量和软件可靠性三个方面。
利用己制成的课件,在实际教学中投入使用。MCAI 课件制作完成后,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修改、完善,才能趋于成熟。其中试用这一环节对于课件的完善十分 重要。课件编制得是否成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到检 捡,所以应充分听取教帅和学习者的意见,及时修改,直至初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