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稿:国际金融危机留给中国最大的机遇
各位同仁,各位同学:大家好!
全球金融危机关乎世界,关乎中国,关乎我们东北。第一句话,对世界的影响就是百年一遇,天摇地动。
这里讲的百年一遇,不是讲我们8月8号的北京奥运会,而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地动山摇不是汶川大地震,而是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的地动山摇。在全球金融危机这样一个战场上,美国和欧洲还是伤痕累累惊魂未定。那么这次从2年前从美国开始的泡沫经历了萌芽阶段、国内传导阶段,经历了爆炸阶段到了现在的全球化蔓延的阶段。目前美国5大投资银行(注:指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已经没有了,12家最大的银行接受2500亿美元的投资,还有银行被国有化。
我们有这样一个概念,世界5大投资银行,曾经被我们认为是大而不倒的投资帝国,象摩根士丹利是美国5家投资银行之一,是中国全部证券公司资产总和的30倍,摩根士丹利倒一次,相当于中国全部证券业倒掉30次。这次危机是百年一遇的,让全世界明白了泡沫正在成为全球所有国家的公敌。因为1987年的危机是股票市场的危机,1990年的日本是股票泡沫的崩溃,2000年是股票市场上的泡沫,这次也是因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加上美国的道德风险,加上世界经济的传导机制。所以我们讲地动山摇不仅给美国和欧洲带来了3万亿美元的债务,国家要通过3万亿美元来投资和担保才能保证他渡过振荡危机。第一是,3万亿美元的债务只能靠未来增加税收,第二是钞票的过度发行,第三是制造更大的泡沫来掩盖这个泡沫。第一种是很难的,所以最终就是通过货币的超量发行,再就是通过制造更大的泡沫来解决。所以我们讲,让全球和世界新经济市场经济体制遭受更加惨痛的损失,制造更大的泡沫是他们已经用过的手段,所以一定要遏制美国乱发货币和更大的阴谋,所以我们对这次危机要有一个非常理性的认识。
对于实体经济的增长必然是一个V型的,而不是一蹶不振的。因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在未来会面临3到5年的经济衰退,但是他一定会起来。我们现在也要研究美国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危机,根源是什么,经济体系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也要研究为什么美国6至8年就发生一次危机,而每一次都不倒,都能站起来。我想这个是和西方经济,和自由经济体制当中灵魂深处的效率精神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讲它3到5年一定会走出来,但是这种走出来是长期的文明交替,已经不是美国单独的走出来,而是东方替代的走出来。所以,这就是第一点所谓的百年一遇,地动山摇。
第二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也是八个字:危机共存,静观其变。我这么讲的是因为我们有1万9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只有1千亿美元。现在,我们几大国有银行已经完成了1千亿美元的注资,我们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上市以及新机制的建立。现在显现出来了朝气蓬勃,而不是原来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不良资产,而农业银行在9月份金融危机爆炸之前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所以,中国不会发生大的金融危机。再有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已经承诺金融市场开放,但是我们货币依然是管制的,我们仍然不能进行自由货币兑换,这就是我们的防火墙。2002年中国进入到了新的增长平台,而经过了5年的增长,这样一个抗击的能力已经不能同日而语。而在这次金融危机的百年一遇之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所谓危机之危,首先是指外汇储备。我们有1万9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1万2千亿在美国,这里有6000亿是买的美国的国债,这个应该问题不大。还有3765亿投在两房里(注:指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联邦国家按揭联合会和房地美联邦房贷按揭公司),假如他们倒下的话,我们3千多亿可能就看不见了。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财富的净积累过程中的重大损失。我们不能让它因为分担美国的危机而付之东流,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第二,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危险当然是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人担心说会不会引发中国次贷危机?这个担心是有理由的。我们的房价从04年开始经历了一个疯狂的上涨,所以现在有了一个巨大的泡沫。现在房地产业在银行总的贷款中占到了18.3%,在整个银行资产中就是7%,就是4万8千亿,恰恰是我们整个银行在清理之前的全部不良贷款的总数量。如果我们这个泡沫被突破了,我们的银行体系真的大事不妙。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才要保这个房地产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尴尬,是我们对不起老百姓的地方。因为我们没有治理泡沫的经验,我们房地产价格开始进入迅速上涨的初期,没有把它遏制下来。这里面有中央管理经验不足的原因,也有中央和地方不协调的原因,也有我们机制的原因,也有房地产开发商投机的原因。但是我们这笔帐要怎么还呢?因为我们房地产贷款平均是70%,所以我们房地产最多只能下降30%。同时,在未来我们还不能让它再往上涨,不然的话我们对不起老百姓,所以我们最好的策略就是房价平均下降20%左右,未来3到5年房价总体不涨。这是华山一条道,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只能用正确的技巧,才可能战战兢兢地、如履薄冰地走出前一段的错误给我们带来的危机。
我想在实体经济里面所带来的损失正在迅速的蔓延,主要是五大产业,包括出口制造、房地产、汽车制造、基础能源,还有旅游业。现在首当其冲的是出口制造业,首先是长江三角洲,这是因为他们的出口依赖率过高,这次金融危机来临,它们又面临着进一步的打击。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保7争8,1998年GDP增长率是7.8%,2000年是8.0%,2001年是8.5%,在02年开始了新一轮的5年的高增长。现在,我们的目标是保8争9,但是某些年份保不住8。所以2012年到2013年,就是说下一届的新政府上台以后我们将走出这一次的金融危机的周期,然后真正的走出这次低潮。
有的人讲,中国一年能走出低谷,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谓一年走出低谷,最多是指政府4万亿的投资,至于民间资本至少2、3年的时间才能回来。而且我们说尽管如此,2008年结束以后,中国经济如果能实现9.3%的增长,中国的物价上涨如果能保持在4%的水平,这仍然是全球表现最好的。同时,在未来5年中国还能这样增长,我们仍然是全球最好的经济体,因为我们面临着重大的机遇:
第一是中国的国际环境会有一个相当大的变化。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的复兴和崛起是由西方制约的,那么这种制约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受到刁难。这种情况下,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不管是汇率也好还是其他方面也好,我们都已经受到了全面的狙击。美国在二战以后已经屡次尝到了甜头,通过逼迫对方货币增值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增长,日本等其他国家都受到过危害。当时,美国的财政部长助理通过美国大使馆向《21世纪经济报道》投了一篇稿,要求我们人民币和美元的兑换汇率为1:5,当时《21世纪经济报道》想发这篇文章,又觉得他们毫无道理,就来找我说陈校长您也帮我们写一篇文章,我说可以。我写了一篇文章,认为最多只能是5年人民币升值25%,增值到6块5至6块8,不能再高了,这是中国十大行业成本的平均核算之后出来的数字。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平均出口换汇成本是6块钱左右,再加上8-12%的利润大约是6块5到6块8,如果低于6块的话,大部分企业都要亏损,我们的出口企业60%以上都可能会倒闭。所以说我们绝对不能到1比5的水平。那么现在美国人不说了,当他面临着全面危机的时候,他们自己喘不过气来,我们面临的压力就小多了。这就给了我们3到5年的时间,给我们一个相对喘息的机会,给我们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第二个重大机遇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是一个真正的核心任务。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两个转变,关于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我认为问题不大,但是另外一个由粗放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的转变我认为问题多多。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对GDP拉动的贡献率只占到30%,其它70%需要靠基础投入,而发达国家则恰恰相反,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是倒三七的水平。中国目前科技进步对GDP拉动的贡献率只占到39%,我国GDP增长的目标是到2020年翻两番,那么要求我们的基础投入要达到52%,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我们的基础投入保持40%,如果GDP需要翻两番,那么科技进步对GDP拉动的贡献率必须由39%上升到60%。在未来得12年里面上升到60%这是何等艰巨的任务。但是科技里面要靠创新,要靠86%的研发投入和90%以上的专利技术,我们靠什么呢?所以我们讲自主创新是核心,核心的来讲,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总体来说我们面临现代不平衡的4大结构,一个是我们的产业结构,二是我们的增长结构,三是我们的城乡结构,四是我们地区失衡的结构,这四大结构都会制约我们经济的提升,但是这四大结构我们一个也没解决。但是如果说有什么机遇的话,这是一个机遇。当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正在赚取丰厚的利润时,你要把它打下来是极其困难的。剩下来的就是我们怎么样去由国家出手,让真正的新兴产业能够顶起来,同时能控制住两个必须抑制的产业,来实现结构的调整。那么现在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国家必须有这样的力量。很显然,其他国家是很难的,而我们中国是有能力的,因为中国是目前全球宏观债务率最低的国家,国家有力量拿出钱来顶上。我们的4万亿着眼于基础设施,着眼于拉动内需。这次我们政府能够出手,而且做到了快、重、准、实,我想这是主要的核心问题。中国政府表现可以称得上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们找得很准,这在全球政府的领导人决策上,表现了华彩的一笔。只是学术上有一些担心,大家担心5年以后的问题。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一定要吸取美国的教训,在合适的时候一定要刹车,5年以后不要出现一个更大的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但是对现在来说这样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只要是8%以上,就是健康和正常的。我们需要呕心沥血来完成这个核心的任务。
最后一句话就是针对今天这个主题,东北应该纵横捭阖,两箭齐发。
对于我们东北这片土地来讲,这次金融危机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除了整个中国所面临的调整和机遇之外,我不能给予东北什么建议。因为我不研究东北的区域经济,所以说不能给予建议,只能给予祝愿,祝愿我们东北在下一步改革开放中取得先机。
面临危机时,政府在产业扶持和地区建设上,一定要两个都要到位。在这次APEC的峰会上,胡锦涛主席都受到了特别的优待,也就是说中国是大家都看好的地方。同样,60年前的1948年,当时在全球最耀眼,最具有朝气蓬勃力的也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所以,毛泽东主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讲话,他说我们的党和中国革命未来的前途,东北是最重要的。即使我们现在手里的一切根据地丢失了,只要有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我们的辽沈战役从黑土地到黄土地到红土地,我们的东北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改革开放前15年,东北这片土地为了保证供给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到了2003年,我们从亚洲金融危机缓过神来之后,才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我们东北实现了13%以上的增长率,这是了不起的。我们说国家在社会保障体系上,在增值税的试点上,都给了大量的支持。但是这是不够的,国家欠东北的,所以国家对东北的支持还要继续。但是东北要成为未来新工业化典范的区域,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个崭新的市场经济体系。我们说21世纪的经济是新经济,就是现代的科技和金融。
第一点是所谓的新工业化道路,必须是我们新的开放布局和五点一线,必须是现代科技和金融体系并发的经济体系,才能让东北解放。新的金融体系如何建立?我个人认为,东北特别是我们辽宁已经做了很多,我们有现代规划的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新的区域金融中心的网络,现在已经启动。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就是社会信用体系,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好的国家信用和全球最差的社会信用,这是一个巨大的硬伤。中国文化上我们有理智性,但是经过了若干波折,我们的信用水平是一个极大的障碍,金融网络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在一个信用环境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之上。
第二点是所谓的现代金融,我们现在东北设立了包括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包括股权的一整套的金融产业,我想就是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一个金融体系,所有的金融创新产品的设计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即如何实现科技创新和现代科技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这样才是符合东北实际的体系。
第三还有一个人才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都在说中国能不能抄底,这是关系到核心技术、核心人才和核心资源的问题。日本曾经历了两个战线的突击,向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进军。因为它无法驾驭在美国文化上的美国企业,但是在南美抄底是成功的,它注资了一些资源企业,特别是铁矿石。这样就给日本带来了收益,它在南美的投资给它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我们需要深入的分析,我们怎么样才能拿到技术、人才、资源?靠我们慢慢的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国家吗?我觉得相当困难!利用这次危机来做文章,就要外松内紧地扎扎实实去布局,去谋划。
总的来说,金融危机留给这个世界还有一个重大的遗产,就是长期发展的中西方文明交替。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恐怕是中西方文明交替的一个拐点。关于东西方文明交替,我们曾经说过,在五千年之前,四大文明古国中就有中国;一千二百年以前,中国正逢大唐盛世,我们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球的半壁江山,而欧洲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三百多年以前,中国正值康乾盛世,而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产业还在萌芽初期,中世纪宗教的枷锁还禁锢着欧洲社会。一百多年前,鸦片战争爆发,我们经历了屈辱。现在我们要崛起,我们已经看到了机遇。1936年,当时我们抓了蒋介石还得放了他,因为还不具备完全替代他的能力。1948年,我们就可以取而代之了。我们现在有点象1936年,但是我们现在有面向世界面向大海的勇气和信念,我们认为未来人类文明的中心一定会回到新的东方!
我们要文明不要战争!
我们要金融文明不要货币战争!
我们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一定能支撑一个核心的未来!我们也相信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惨烈的战争。
我们在未来30年到40年的时间里面,有可能完成这样一个更替,但是我们面对主要的竞争者是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经济价值体系,它所代表的人群就是犹太民族。而在美国,经济体系的掌控者一半以上都是犹太人,虽然他们的人口只占美国总人口的3%,但是他们占据了美国中心的前端,所以犹太人通过治理美国来治理这个世界。美国现任财政部长鲍尔森和前任财政部长罗伯·鲁宾、美联储(即美国中央银行)现任主席伯南克和前任主席格林斯潘、美国的股神巴菲特,美国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曼等等都是犹太人,这次危机把他们从神坛上拉了下来,所以说他们并不是无懈可击。
面对这种智慧我们一定会有更高的智慧。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怎么样在未来的30年,让文明复兴回到一个新的东方!这恐怕就是这次危机留给我们最大的机遇,也是我们青年人最大的使命!
谢谢大家!
第二篇:刘淇: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刘淇: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2009年11月26日 09:54:27来源:北京日报【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继10月下旬市委书记刘淇率领北京市学习考察团赴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江苏、上海、浙江进行学习考察后,11月中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率团赴广东省、福建省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在新的起点上谋划首都又好又快发展。昨天上午,北京市赴广东省福建省学习考察总结会召开。刘淇强调,要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认真学习,解放思想,探索首都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国际眼光,把北京建设成世界城市。郭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代表团成员结合学习考察和工作实际,交流了各自的收获、体会和思考、建议。
郭金龙在讲话中说,此次学习考察,大家感受深、体会多,使我们对北京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加快推进首都科学发展。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切实拓宽视野,勇于突破常规,积极探索首都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努力在更高层次上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简政放权,减少管理层级,充分调动属地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打破按部门分工的格局,在基层充分体现综合的城市服务与管理。以新理念理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及区县属开发区等的管理体制,处理好重点功能区管理体制中经济管理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关系。第三,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功能区建设和重大战略举措要加快实施力度。第四,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吸引大型民营企业总部落户北京;发挥首都丰富的科技和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突出首都特色。第五,坚持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宽视野、高水准实施城市的规划建设。第六,坚持结构调整,走高端、高效、高标准的发展道路。把调结构、上水平放在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对高新技术、高端制造业要有新认识,发展新兴产业要有新突破,重大项目引进建设要有大手笔,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政策整合,加大工作力度,及时跟进政府服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刘淇在讲话中说,这两次学习考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学习活动,对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谋划首都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动发展的紧迫感和自信心。我们要认真学习,解放思想,探索首都科学发展的规律,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刘淇指出,认真学习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更好地推动发展。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加强实践学习,不断向我们自己的实践和兄弟省区市的实践学习,在实践中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刘淇要求,要解放思想,消除那些束缚我们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要紧密结合学习考察活动,在流动人口管理、产业园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城市交通、处理好行政区划和科学发展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刘淇强调,探索首都科学发展的规律,要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从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五千年历史和辽阔国土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样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没有先例可循。从历史上看,中国的首都曾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发达、最辉煌的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因此,作为首都,北京的发展不能套用别人的模式,只能从中国国情和历史出发,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来探索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定位,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我们要瞄准今后几十年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明确北京定位,建设世界城市。建设世界城市,要坚持高端,以更宽的视野,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最高水平的企业、经济组织、文化创意组织、科研机构等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要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政治、经济大转折的机遇,把自主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端产业。
刘淇强调,探索首都科学发展的规律,要高度重视并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好、运用好。要认真总结我们在举办奥运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并把它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按照世界城市的定位,以国际眼光,发展体现北京特色、具有唯一性的高端产业。要更好地弘扬宝贵的奥运精神财富,把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融入到时代发展需求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北京在实践奥运“三大理念”中形成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把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打造成为北京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品牌。
市领导吉林、赵凤桐、刘敬民、黄卫、丁向阳、赵文芝,市政府秘书长黎晓宏出席。(记者 徐飞鹏)
第三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班级:08装潢1班姓名:梁世文学号:200830113107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新自由主义盛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根源。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大卫·科兹指出,此次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也是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盛行结果。我国专家国纪平指出,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强调“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化的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思潮对这一体系形成了极大影响,并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一些学者认为,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体系的过度投机及其管理失控所致,而这些正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放任政策误导的结果。此次金融危机意味着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破产。
(二)美国赤字政策是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吴晓求认为,美国的消费理念与这场影响有深远的关系,美国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向外过度举债发展,向内过度贷款消费,这种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和赤字政策最终给本国及全世界酿成苦果。美国实行的是赤字财政、高消费和出口管制的政策。美国资本及技术的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劣势决定其必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但美国在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导致贸易逆差与日俱增。为解决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美国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及金融衍生品,通过这种虚拟渠道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流入美国。这种美国生产货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的局面是难以长期持续下去的,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积累了金融风险。吴晓求指出,未能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但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时就会导致危机产生。林毅夫认为,美国未能很好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问题,而是用降息刺激房地产,从而造成更大的房地产泡沫。随着这一泡沫的破裂,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发展成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四)美元的全球流动导致金融危机全球蔓延。吴敬琏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逐渐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以硬通货形式遍布全球各地,形成了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一个个小窟窿。以美元为主导的单级货币体系会带来全球金融体系结构性的不稳定,美国的GDP在全球份额中所占比例不足25%,但美元却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的83%。凭借这一特殊地位,美国可将国内危机转嫁给世界。通过经常账户的长年逆差,美元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向外提供的速度越来越快,美元金融资产也进入加速膨胀的渠道,当从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美国的现金又通过金融账户流回美国时,美国本土的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等金融资产就会以同样的速度被创造出来,这一过程使美国的金融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膨胀。如果将美国比作一支股票,运用金融资产总值除以美国GDP算出的市盈率高达30倍左右,具有一定的泡沫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资产价格上涨停止和泡沫破灭时,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便难以避免。
(五)金融监管和治理工具的缺失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吴颜指出,利己行为必须在一个约定俗成、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框架内活动。在华尔街,这个框架就是金融监管的法规,当“框架”有所扭曲时,在政府的支持和纵容下,华尔街的贪欲变得无限膨胀。师子奇对这种“贪婪”的膨胀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美国央行对抵押贷款标准的降低使相当一部
分信用不佳的购房者通过贷款购买房屋;对评级机构监管的放松也增强了产品评级的主观性,评级机构的信用增级促进了次贷衍生品的热销,而市场环境改变后大范围调低评级又极大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加剧了市场恐慌;对银行和证券公司监管的放宽也使其将很多亏损的投资科目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以达到迷惑投资者的目的,而监管者并未制定更详细的规则打击这种有害行为。除美国金融监管的缺位外,全球治理的严重滞后也是金融危机成因之一。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风险扩散效应成倍扩大,客观上要求加强全球治理,改革现行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对资本流动性的影响。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加之市场信心缺失,使金融机构谨慎放贷,国际金融体系从原来的流动性过剩转变成流动性偏紧,许多欧美金融机构出现资金短缺。由于中国与美国利差的倒挂及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在早期次贷危机阶段,流入我国的资金不减反增,快速增长的FDI表明外资正加速流入中国。但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走强及回流给中国带来了资本逆转的威胁。
(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贸易环境恶化:欧元大幅升值削弱了欧元区产品的竞争力。欧盟统计局2008年7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08年5月份外贸逆差约46亿欧元,大大超过此前预测的10亿欧元逆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2008年8月份贸易统计速报称,由于进口大幅增加、出口增幅微弱,日本2008年8月份出现了26年来首次月度贸易逆差,逆差额达3240亿日元。金融危机引起的美国市场需求收缩和人民币_升值预期同样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据我国商务部数据,2008年前8个月中国出口增长22.4%,同比回落5.4%。其中,对美国增长10.6%,回落6.1%,对欧盟出口增长26.3%,回落5.3%。
(三)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危机主要从两个方向对世界价格水平产生影亮:一是经济放缓抑制市场需求,缓解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二是各国央行降低利率,将增加价格上涨的压力。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1~7月,全球各种初级产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其中,能源价格累计上涨48.3%,非能源价格上涨19.4%,农产品价格上涨19.5%。而8~9月,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与7月份相比,9月份能源价格下降23.5%,非能源价格下降11.5%,农产品价格下降13.2%。可见,在早期次贷危机阶段,第二种影响更大。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需求的萎缩使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四)对制造业的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2008年10月大幅收缩,降到26年来最低点。欧元区制造业活动指数同期也跌至创纪录的低点,欧元区三个主要经济体的产出量、订单数及就业率均下降,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1.1,是指数建立11年来的最低水平。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金融危机在给欧美发达国家制度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其他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增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基本停滞。据IMF测算,发达国家2008年经济增长1.5%,比上年回落1.1%,发展中国家2008年经济增长6.9%,比上年回落1.1%。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中国亦难独善其身。目前,中国经济总体开放度已超过80%,中国经济与美国及世界经济波动的同步性愈来愈高。2001年以后,中美两国GDP增长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高于0.9。据经济学家估算,如果美国GDP增速下降1%,中国GDP增速将下降1%至
1.33%。2008年10月上旬,国际投行高盛、瑞银、巴克莱的中国区经济学家纷纷发出报告,分别将2009年中国GDP增速调降为8.7%、8%、9%,明显低于以前的预期。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把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适度平衡。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核心原因在于过度的金融创新使虚拟经济的膨胀程度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载能力。逄锦聚指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先要妥善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当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则会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应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积极发展虚拟经济,使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而不能相互脱节。钟茂初认为,当金融规模超过实体经济所需规模后,会加剧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因此,各层面的债务应限定在理性范围内。李杨认为,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应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与实体经济“疏远化”倾向在国内也有所表现。因此,要切实加强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有充足的资本储备来应对危机。
(二)构建适应金融创新和全球资本流动的新监管体制。林毅夫认为,此次危机的发生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风潮有关,应认识金融创新的风险,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逄锦聚认为,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风险具有一定的严重性。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预见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建立监管和防范机制。多数学者认为,除各国应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外,构建全球资本流动的监管机制也十分必要。汤敏指出,目前资本的全球流动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增加,过去20多年中,全球GDP年均增长了3.5%,国际贸易年均增长了7%,而国际资本流动年均增长高达14%,但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却各自为政,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力度更差,因此建立一个高透明度的、有问责机制的、有效的国际监控资本流动的全球协调机制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现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平衡。唐双宁认为,此次金融危机要求有新理论的出现来指导金融实践,新理论的内核是阐述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辩证关系,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从长远看,“看不见的手”为“第一性”,“看得见的手”发挥辅助作用,但在某种特殊场合,“看得见的手”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逄锦聚指出,我们应认识并妥善处理市场经济自发发展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但也存在着市场主体决策分散问题。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重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四、简要述评
从此次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发端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来看,其理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本矛盾的对抗性爆发,思想基础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理论,它推动了美国赤字经济的发展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积聚了金融风险,金融监管的缺失和美元的霸主地位又加快了这种风险的全球传递,国际金融危机由此爆发。这场危机造成了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和短期投机性资本的频繁流动,引发了全球的降息浪潮及主要货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对制造业产生了严重冲击,减缓了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诱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对全球经济所造成的损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复,因此多种紧急的救市政策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金融危机的根本治理呼唤各项彻底的、综合的、配套性的改革措施出台,这是一个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漫长过程。
第四篇: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这场正在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各个国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抵御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常言道: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面对此次的金融危机,正值发展中的中国又面临着怎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是机遇亦是挑战,使我们拭目以待中国会以怎样的一种姿态来应对这次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是最直接也最严重的。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由于危机波及的的范围广、强度大,使世界各国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严重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给投资于此的银行带来损失 2)使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流入中国的热钱超过了1万亿美元,而且规模还在持续扩大,这样就会导致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市价格,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形势会日趋严重,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在客观上加速了西方国家制造业的不景气,有助于加速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成,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目前,尽管中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格局调整中,中国将强化其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并在近期内很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第二,产业升级机遇。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家经济在金融危机重创之后,2009年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特别是,我国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和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的实施,必将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为中国产业升级和企业产品升级创造新的机会。
第三,中国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启动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次危机同样是一次大的机遇。由于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只要外面环境允许中国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中国是相当充裕的。
短期内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
面对金融危机,现在的中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明显的,进出口减少,通货紧缩的压力,但是危机可以使得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科技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全球金融风暴是对美国、欧盟、日本等资本主义强国的影响比中国严重,中国国际地位可以进一步
第五篇: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住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是给准备好的人。其实机遇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智者能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错过它却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其原因就在于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头脑才能辨识和把握机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常羡慕别人的机遇好,羡慕命运对别人的青睐、羡慕别人的成功。而却没来看到誉耀和鲜花背后所付出的坚辛万苦。如:众人所知的杨利伟为什么他能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中国航天员的选拔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赢得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机会。他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天生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每次的训练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精神和熟练的技术赢得了教员的称赞,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杨利伟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光荣地选为“神舟”五号航天飞行员。所以我们想要成功,想抓住机遇,就得从现在开始收拾好行囊,做好准备,当机遇轻轻地叩响门扉时,我们就会沉着地应和一声,踩着它的节拍,旋转而去,千万不要眼睁睁地看着它,在悠忽之间,从你身边姗姗飘过,而你去无能为力。
小王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
好了!
小王的同事小李,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小张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看得出,故事中的三个人都很了解机会的重要。也许就差那么一点儿准备工作,结果却谬以千里。第一个人最容易错过机会,第二个人能够抓住机会,第三个人创造了机会。
在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许每个人都有所领悟,就如我当初看到时一样。但是领悟过后呢?如果我当初付出了行动,那当我今天再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庆幸的才对,但现在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惭愧和遗憾。想来,准备二字不是口号,也不是茶余饭后的领悟,更不是侃侃而谈的素材,它是世上为数不多的、实实在在的、付出即会得到的东西。
希望下次当你抓住机遇之时,可以骄傲并低调的分享经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太多五彩缤纷的故事,让我们感慨。亲爱的同学们,此刻你们站在这里,而
一、两年后,甚至就在明天,也都会像他们一样面临单位的挑选。可是,你们准备好了吗,是不是还是觉得学了知识不会有用?是不是还是觉得打扫宿舍卫生是件不值得一做的小事?是不是觉得不用通过参加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是不是依然认为技能的好坏无足轻重?要知道,机会永远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我相信,只要你们鼓起信心,从现在开始,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掌握好专业知识,强化好技能,发挥出优秀的财职精神,就一定能为将来创造更多的机遇,勇敢地面对挑战,为自己赢得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