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正的自己,厚积而薄发

时间:2019-05-14 20:5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寻找真正的自己,厚积而薄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寻找真正的自己,厚积而薄发》。

第一篇:寻找真正的自己,厚积而薄发

寻找真正的自己,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访2012“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亚军 周丁益

“What we cannot afford to lose——什么是我们所不能失去的? ”作为2012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第一轮比赛的主题,当许多选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希望、梦想、坚持、沟通”等作为主题,其中一个男生的独树一帜顿时令所有评委耳目一新——“Nothing is what we can’t afford to lose —— finding yourself through losing”,没有什么是我们所不能失去的,通过失去从而找到自我。他通过亲身经历与乔布斯的例子,从另一个视角告诉我们只有失去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同他此次传奇的演讲比赛之路,始终坚持如一地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行,做真正的自己,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他,就是周丁益,一个自信、幽默而谦逊的男生,凭借着自身深厚的英语功底,深刻新颖的思想与流畅幽默的表达,一举夺得了2012年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亚军荣耀。

比赛篇:突破自我,遇强则强

在一次简短的电话邀约后,笔者在采访室见到了这个略带疲惫却眸光熠熠的主角,尚未从病重恢复过来的周丁益,仍然在访谈中带着些许咳嗽,但这些都掩盖不了这位年轻的男生在提到英语演讲时所散发出来的独特光芒。

活力·真诚·思辨 赛场上的他,自信从容。在比赛中,周丁益用他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与哲理性的表达,无数次的征服了评委与观众。他对笔者谈道,要在英语演讲比赛中拔得头筹,最重要的是活力、真诚与思辨。

所谓活力,不得不提到与他同组的彭佩然选手对周丁益的赞叹“丁益那种浑然天成的幽默感是很难得的,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台下,你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在他演讲和回答问题的时候场内那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下面的观众都在积极的回应他”。每次演讲、回答问题或向其他选手提问都能够引起现场观众的回应,不时引来观众的阵阵欢笑,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所谓真诚,在第二轮60进18的比赛中,竞争非常激烈。周丁益抽到的题目是:如何看待北京出台的和谐家庭指标体系以及他关于和谐家庭的见解。周丁益结合自己的家庭故事向评委和观众讲述了他对于幸福和谐家庭的理解,很偶感染力,不仅拉近了与台下评委和观众的距离,也博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在比赛后期采访中,有一位外籍教师评价说,“听了他的演讲,让我不禁想落泪。”这种真诚的情感远远胜于空洞无力的激昂陈词,也让周丁益在比赛舞台上愈发成熟。

所谓思辨,在最后一轮比赛中,选手们需要选择一个图案,去印在全世界统一的货币上,其他5位选手分别选择了太极图、贝壳、桥梁、婴儿和太阳,而周丁益则选择了人类DNA,他分别从基因由两条单链像葡萄藤那样互相盘绕成双螺旋形的结构象征世界的相互联系、世界多样性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DNA微小的结构却涵盖了所有人类信息和故事。他的演讲内容深度与思想高度,都远远超过了其他选手。

突破自我,遇强则强

在经历了如此重大的比赛后,再次提及对英语演讲大赛的收获时,周丁益同学淡淡地表示,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参赛之前他从没有想过最终取得如此的好成绩,也未曾想过自己能在比赛中走得那么远。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他渐渐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在一次次的比赛历练中加以突破与改进。对于能够顺利挺进决赛,周丁益也谦逊的笑道,从一开始对自己的晋级充满担忧,到后来的运筹帷幄游刃有余,对他而言,这次比赛无疑成为了一次奇妙的经历。此外,性格幽默诙谐的他,亦与来自天南地北的选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说在比赛中认识了许多可爱的选手,他们都很优秀,而且各有特色,非常有个性。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却都存在着一种惺惺相惜的情谊,一直到比赛结束至今还经常保持着联系。

不畏艰苦,不留遗憾

在周丁益同学神采飞扬地描述了比赛的精彩场景后,笔者提问道,在他准备比赛直到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什么是最困难的事情或最艰苦的时期?提及此,他略带苦涩的微笑了下,说道,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在北京的晚上咳得睡不着的,经常一个人在黑暗中坐着,可以说度秒如年,这对于在异乡参与比赛他而言,在精神上是极大的消磨。所以即使是在白天享受比赛过程,每天晚上还是会担心自己明天的表现会受影响。再提到最艰苦的时期,那便是在去北京前的一个礼拜,明明已经感冒了,还带病主持外语风采大赛,打辩论赛,当评委,然后病情加重,咳嗽不止。当时他的压力非常大,感觉非常不幸,偏偏在这么要紧的关头得了病。不过在去往北京参加决赛之前,他也慢慢地调整了心态,轻松上阵。此次比赛的随行辅导老师林劲在第二轮比赛结束后,不禁感动地落泪“不容易,真的太不容易了,在生病的情况下,反应了那样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你是我们的骄傲!” 访谈至此,笔者不禁动容,问道,那你认为你在整次比赛中有留下什么遗憾吗?周丁益思索良久:“若是对于比赛,那我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尽己所能地取得了好的成绩。若是说自身的遗憾,那最遗憾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不好,没有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比赛”他笑道,“不过幸好老师都很照顾我,评委和工作人员都表示理解。事实上很多选手和知道老师在北京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水土不服,所以这种遗憾在所难免,不过大家都在台上坚持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的精神还是很让人感动。” 随行的辅导老师汪秀梅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动容地说道:“当我坐在台下看着他和全国各地的精英选手们唇枪舌战,我觉得我的学生太棒了。他这份对英语演讲的执着和热爱让我们都感动不已。”

在接下来的访谈中,周丁益数次向笔者提到了梦想与坚持,于是笔者问道,他是怎样鞭策自己坚持下来的,他提到,那必然是要归功于梦想的力量。如他所言,他关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已经有好几年了,最初就立志一定要参加,所以当真正触摸到梦想的时候,想想自己已经走过了那么多路,到达了其他选手也许不曾到达的目标,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还有就是基于对其他选手的尊重,周丁益在各级比赛中都看到了他们非常努力地展现自我,所以他自己也必须认真参赛,才对得起选手之间彼此的一份尊重。

对于荣获如此高的荣誉,周丁益也认为自己只是在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去做到的事情——寻找自我,展现自我。他表示,现在这个荣誉只是沿途的一个意外的风景,但是前方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和老师对于他的态度和看法随着这次的比赛而有所改变,但是他还是原本的那个周丁益。他希望这个经历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注脚,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未来更值得期待。

学习·生活篇:

采访渐入轻松愉快的气氛,这个风趣幽默的大男孩也告诉了我们一些平日生活中的其他兴趣爱好,“我对于历史,法律,政治比较有兴趣。平时喜欢看政治脱口秀,法律剧,还有历史纪录片。我很有求知欲,学习新知识是最让我满足的。”想必这也是成为了他拥有如此宽阔的视野和知识面的原因之一。在时间的安排上,他表示,平日的课余时间其实很少,除了主持,辩论,演讲,广播之外,很少有自己的时间。不过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更愿意经常和朋友交流感情,因为与朋友在一起交流学习很快乐。

接着笔者对于这位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亚军获得者的学习方法提出了问题。当我们请他分享他的一些学习经验时,他轻松道,其实没有不同于别人的方法,无非是积累和练习。在这两年来,他看了几千集美剧,几百部电影,积累了很多地道的表达和背景知识,并且他在近一年来开始看脱口秀和纪录片,对他的英语积累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他告诉我们,“学习语言一定要保持大量的输入,光看课本是绝对不够的。还有就是要训练输出。我在校广播台录制了一年的脱口秀节目,语言组织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因为对话都是临场组织,不能有语法错误。录完之后,还要对节目进行剪辑。每周一次的节目,对我来说是很好的训练。”

笔者接着问道,他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什么是他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他向我们总结道,融会贯通,归纳总结。他认为,学习语言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死记硬背效率非常低。我在新东方做助教的时候发现,托福听力的技巧可以用于口译,而GRE写作的素材在辩论中非常有用。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是相通的,语言只是浅层的,真正需要学习的是逻辑思维,批判思考,还有学习的能力。

可即使已经取得了如此高的肯定,谦逊如他始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状态持有改进意愿,他告诉笔者,在他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还是惰性。其实现在学习资源在网上应有尽有,但是原版书和英文报刊看得还是不多,单词量也不是很大。有时会比较浮躁,没有利用好琐碎的时间,很多计划也没有实施。所以他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还将继续探索,不断努力,不能松懈。

未来篇

随着时间的流逝,采访进入了第三阶段——未来篇。周丁益显然对这部分充满了兴趣,笔者提道,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学长,请对广大语言专业的同学们提些有用的意见与建议吧?他说,“学语言,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优势。语言只是工具,关键是有想法。所以语音不重要,能让人听懂就可以;词汇量不重要,足够表达自己的思考就可以。前提是你得有自己的思考。不然你英语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附庸而已,重复别人讲过的东西。还有就是要珍惜时间,大学里的时间特别快,岁月也特别容易蹉跎。所以每天晚上都要问问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只要每天学到一点点东西,四年就能让你脱胎换骨。” 周丁益在演讲方便具有极高的天赋与才能,笔者也顺势要求他向同学们提一些关于演讲的要点与建议。他自信从容地款款而谈,所谓演讲,最重要的就是吸引观众。有些演讲者素质很好,发音清晰,语言流畅,但是他们一开口,没人在听,或者即使听了,也听不进去。这样是非常可惜的。当我在演讲时,我一般会用一个幽默的开场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笑声过后,我在台上能清楚地看到很多观众抬起头来,微笑着看着我,这说明我已经成功地吸引到了他们。接下来就需要给出更实质的东西了,或是真情实感,或是奇思妙想,或是人生哲理,这需要不断地和观众互动,当观众在微笑,点头,赞叹的时候,说明你是成功的。很多演讲者喜欢引用名言或者名人事例,这当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如果通篇演讲只有这些,则显得空洞无物,毫无吸引力。好的演讲在听过之后,一定会留下些什么,那些隽永的东西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再就是语言需要雕琢,如果把很多演讲者的演讲稿写在纸上,常常经不起推敲。好的演讲稿需要好的语言,写在纸上,同样是一篇好文章。我偏爱使用押韵,对仗的修辞方法,创造出一些具有文学价值的“金句”。一篇演讲稿中只要有两三句这样的“金句”,通常就能大放异彩。语言值得玩味,内容余韵无穷,这才是一篇好的演讲。很多人花许多时间去练习演讲的仪表,这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如果你有东西要讲,你自然而然地就会散发出一种吸引力。可惜的是,许多人是不得不讲,却又无话可说。所以多读书,多思考,多经历才是正途。一个有故事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

在本次采访的最后,笔者提出希望周丁益谈谈对今后的学习与未来规划的打算。他谦虚地笑道“我的专业水平还很有限。我希望能够拥有很高的口译技巧,这需要长期的坚持训练。我现在还只是一个初学者,所以要做的还很多。另外我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很感兴趣。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并且试着自己翻译。学习语言需要静下心来,所以我希望能够摆脱现代人的浮躁,过一段简单甚至苦行的生活。”

第二篇:厚积而薄发,感恩社会

厚积而薄发,感恩社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厚积而薄发,感恩社会》。

一次又一次的肃立在国旗下,雄壮的国歌声让我为之震撼,看着世界地图上那只东方的雄鸡,头顶无限苍穹,脚踏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拥有十三亿的亲人朋友。我再一次感到了无比的自豪。

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国民平均生产值较低等问题亟待改善。但是我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拥有无限的潜力。我们应当去开发、去利用这些财富,而知识就是开发潜力的强有力武器。

不折不扣的学习好现在的文化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投身社会,厚积而薄发。

晋有葛洪负笈,汉有匡衡凿壁、高凤持竿,战国苏秦刺股、张仪折打。古代有多少有志之士在恶劣条件下仍不忘艰难学习。正是这种愈挫愈勇、坚持不懈的奋勇精神成就了葛洪、匡衡、高凤、苏秦、张仪。比起他们,我们当感到庆幸,没有烟熏火燎,更无战火缭绕。社会给我我们绝佳的学习环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不珍惜呢?略微思忖,我们当感恩,感恩社会给了我们成才的环境、奋发的机遇,感恩社会给我们的馈赠。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应当为我们的祖国、为社会,去奉献、去付出。用汗水换来优异的成绩,用杰出回报社会的关爱。

第三篇:议论文 厚积而薄发 作文

厚积而薄发

每一次,无论失去了什么,都没痕迹。每一次,让泪水流回心底,去灌溉梦想开出奇迹。我要飞翔,不是借双翅膀,自由是个不能代替的远方,这旅途多孤单,就有多匆忙,用所有的寂寞时光为自己鼓掌。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龙虎进攻前尚且需要积蓄力量才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人不也一样么?

12年红遍全球的《江南style》也让鸟叔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很多人认为这一夜爆红只是运气好而已,可鸟叔的努力却不被大家知晓,他也是一位高材生,为了音乐,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艺术的道路,三十几岁才成名,这期间的辛苦和努力可想而知。

我们也不必羡慕。只要努力。我们也能成就自己的梦想。很多人羡慕演员,歌手的光鲜亮丽,却没有见过他们背后的努力,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年的基础,有怎么能成就梦想。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何以吴之国大,终为勾践破之,不正是因为勾践带领勇士们,坚持基础,不懈努力,最终才能以少胜多么?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为对待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因为拼搏在动。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司马迁在狱中,靠着曾博览的群书写成《史记》孙膑著兵法,左丘失明却能编著《国语》,他们不都是靠着坚实的基础和渊博的学识么?

我们也一样,那些学习很好的同学未必是聪明过人,却一定是打好了基础,努力,勤奋学习,人生不论聪慧与否,只看我们是否能够努力。

我看见,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可我知道想拥有光明只能自己努力。如果未来要面对无数的坎坷与磨难。我要为自己插上翅膀。

打好根基,而后开花。

第四篇:厚积而薄发------教学随笔

厚积而薄发

---------教学随笔

赤峰市巴林左旗

刘雅丽

前几天我们学校开展了作文教学研讨活动,我听了三年级的《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指导课,让我感触颇多。片段: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谁愿意把子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

生:我喜欢我家的小狗,它的毛是白的。

师:你能再详细地说一说吗?

生:我喜欢它白白的毛。

师:谁还想说说?

生:我喜欢我家的小花猫,它身上长着白色和黑色的毛,我特别喜欢他睡觉的样子。

师:你能再具体地说说睡觉时的样子吗?

生:摇头。

课听到这,我真的很着急。课标要求三年级应该写出比较具体的片段或短小的作文了,可这些孩子的语言却如此贫乏,对生活的观察如此缺乏,是什么原因呢?我陷入了深思:

多年来“作文难”、“怕作文”的现实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静心思考,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和细细品味。

经询问得知许多学生认为,每天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地生活,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学什么呀?每天看到的几乎是同样的事物,有啥可写的呀?......这种想法说明了学生不会用眼留心观察多彩的生活,不会用心品味生活,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学生不会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缺少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缺少对生活中的是进行思考,所以总觉得没啥可写。

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留心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能只注重作文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要注重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彩的生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品味多维的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就是个大舞台,时刻演绎着令人感动的一幕幕-----饭盒里悄悄放进的鸡腿、身上穿的漂亮暖和的衣服、大雨天校门口送伞的身影、关切的问候、唠叨的叮嘱、严厉的目光......都是细腻无私父母的爱;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个鲜红的对勾、一行行圈圈点点......都是无私的师爱;花开花落、雪花飞舞、瓜果飘香......都是多彩的生活。当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所关爱自己的人们的那份感恩之情被激发起来时,他们眼前就会一亮,心潮澎湃,他们会感受到生活处处又可写的东西,生活就是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而作文就是多彩的生活的写照。学生有了写的欲望、有了作为文的兴趣,这是教师在从写法和技巧方面进行指导才是最佳时机。否则,即使有写作方法和技巧却没有可写的内容,岂不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吗?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课堂所学到的只不过是“捕鱼的方法”,要想捕到“更多的鱼”,就要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在课外多读书才能有所得。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常根据课文,选择一些文章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一类文章的写法,以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效果。反复地揣摩、领悟、消化读过的文章,才能将范文中的语言“化为自己的私有物”。别人文章里的养料只有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使之大为生色”。

如:《燕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写燕子,分别从燕子的外形、燕子的飞行特点、燕子的休息时的姿态三方面进行简洁明了的构画,使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跃然纸上。学了这课时之后,我安排学生读了一些写小动物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写动物的一般写法是:先构画出小动物的外形,然后根据一定的顺序写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学完这篇课文、学生已能背上来之后,我让学生在课后模仿写一种小动物,就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对红红的眼珠,加上短短的尾巴,这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白兔。这个学生对课文念得很熟,自然地就借鉴了课本里写燕子外形的方法。此外《燕子》中描写春天景色的一段写得也很美,在课后我们又找了一些描写春天名篇来读,如朱自清的《春》。

学了《江南春》之后,我们开展了一次“走进春天”的活动,学生收集的大量写春天的诗句、散文,全班一起交流。全班同学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更为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写作手法所折服:《江南春》借古讽今,《春日偶成》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学生读书不仅要学习人家的写作方法,更要学作者的遣词造句的方法,摘录一些优美词句,以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材料。《我给江主席献花》中有很多表示心情激动的词,学完之后我们又从课外找到了很多诸如此类的词,这样学生写作文表示心情激动就不会总是“我今天很高兴”“我今天很激动”等干瘪的几句话。

课外碰到那些优美的诗歌散文,可以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香港大学教授陈耀南在《谈背诵》中这样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稿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原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让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又可层楼更上。”

从以上看,足见背诵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它使语言文字清通畅达、灵巧铿锵。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是一样,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与课外阅读积累了很多谋篇布局方法、语言文字材料。如果我们仅限于了解而不去运用,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我们指导学生读写结合首先要找出读写的结合点。可以是学习借鉴课文的写作手法,也可以是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练笔不一定是写整篇文章,可以就课文的某一段进行练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的第五节通过石榴树与樟树的对比,更拱托出樟树不招虫并持久拒虫的高贵品质。学完这课之后,我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种植物。

学生的词汇量相对来说比较贫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也是至关重要的。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我们要学会运用。《乡戏》中有两个表示人很多的词:“人山人海”和“水泄不通”学了之后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两个词。熟能生巧,经常练笔,则写作手法、各种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学到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通过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通过阅读,可以丰富词汇,学习语言,领悟到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所以,进行作文教学不能就作文抓作文,必须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崔奇在《文采斐然乔冠华》中写到:“冠华同我闲谈时说,他从启蒙时代就喜爱读诗词,能背诵二三百首。这二三百首诗词一直记在心中,伴随终生,受用终生他特别钟爱李白和杜甫、刘禹锡和李商隐、陆游和辛弃疾,他的审美情趣有很强的选择性,亦即有很强的个性。在这些他所偏爱的诗人的作品中,他以特别偏爱其中的若干首,对他选中的这些诗篇可以倒背如流,好像已化为他自己的私有物,成为输入他的心灵机关的某种软件了。他经常默诵之,吟哦之,在同朋友谈天时三句话不离诗,写文章时信手拈来,以诗入文,使之大为生色。”

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只有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取得积极的学习效果。乔冠华同志因为钟爱李白和杜甫、刘禹锡和李商隐、陆游和辛弃疾,所以才能熟练背诵诗词。分对他选中的诗词情有独钟,所以写文章时才能“信手拈来”。对于一些好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浓,再加上经常受到表扬,他们的学习兴趣会保持下去。对于一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兴趣不易激发,既使提起兴趣,也不容易保持。教学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学困生兴趣的培养,多鼓励少批评。以往教师检查背书情况总是问:“你这篇课文背上来了吗。”这样问,会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不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学完《古诗两首》后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我先让能背上两首的同学起来背,结果很少有人举手,因为没把握,很多同学现在只能熟练地背其中一首。见状我说:“能背上来任一首的也可以来背一下。”这样一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要背诗。这时我叫了几个成绩不太理想的起来背,背完之后并给予肯定。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学生背诵的劲头越来越大。

厚积而薄发,在有了阅读积累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材料由仿写逐渐到自我创作。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积累和作文的有机结合,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是越写越爱写了。

第五篇:课前演讲稿 薄积厚发

课前演讲稿 薄积厚发

天津南开中学八年级 邓晓萌

指导教师 刘敬华

开学典礼上,高年级学长的发言慷慨激昂,激励我们要“厚积薄发”。新学期伊始,班主任语重心长的教诲,告诉我们要“厚积薄发”。连续几日连续听到“厚积薄发”——于是,我开始寻源——这是苏东坡说过的一句话:“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此,似乎没有人不认可;然而思考过后,我却有了新的看法。其实,“薄积而厚发”,对今天的我们更有帮助。

对于“博观而约取”我很赞同,但是“厚积而薄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可能成为白白浪费光阴的代名词。有句话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如果当今社会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他单纯为了磨剑而磨剑,那么我敢肯定,他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情商过低了。为了一把剑,花了十年的工夫去磨,到头来却毫无用武之地,这的确是巨大的浪费,更是莫大的悲哀。

再细细品味“厚积而薄发”中的“厚”,就更值得现代人斟酌和推敲了。有谁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厚”?又有谁可以为我们做出一个准确的界定,多少才可以称得上是“厚”?想来似乎没有人可以做得到。众所周知,姜太公用一生的时间韬光养晦,已经足够“厚”了,最终他可算是有了“发”的机会,因为他遇见了周文王。然而,我们在为姜太公感到幸运之余,你可曾想过,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青壮年时期本应指点江山,事实上却只能隐匿于市井之中,白白浪费了近一生的大好时光,难道我们不该为姜太公的“厚积而薄发”而深感叹息吗!

由此看来,“薄积而厚发”也绝非笑谈。

宋朝宰相赵普在做宰相之初并非才高八斗之臣,可谓“薄积”;但他在做了宰相之后能不断丰富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定下宋朝三百年江山,可谓“厚发”。赵普这样“薄积而厚发”之人,怎么也比那些论理有千言,胸中无一策的泛泛之辈要强多了吧?

回到当今社会,NBA明星科比,初人NBA赛场之时因为身高并不占太大优势而被人忽视,可谓“薄积”;但他不气馁,不断地在赛场上历练着自己,终于在自己的第四赛季,将自己的王者风范惊人地爆发出来,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小瞧他的实力,科比终于走上了“厚发”之路。(演讲稿 www.xiexiebang.com)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年幼时曾因为肤色问题,加之年龄太小,舞台经验不足,这样的“薄积”不被圈内外人士看好;但他坚守在自己的舞台上,不断地积累着表演的经验与技巧,逐渐褪去了曾经的稚嫩,终于“厚发”成为流行乐坛上的灵魂人物。

现在的我们虽然无法与这些重臣、名人相提并论,但对于我们这些无名小辈而言,“薄积而厚发”在当今时代完全有理由成为普通人的人生规则。因为,我们要面对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变化飞速的世界,不管你是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只要地球在转,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机会不会等你,时间不会等你,成功更不可能等你,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你白己去追。有人曾说,即使你只有一辆脚踏车,你也要马上出发了,的确是这样,因为没有人肯停下脚步来等你做好准备再一齐出发。如果你非要等到买了宝马跑车再行动,对不起,比赛早就结束了,你连参赛的机会都失去了。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薄积而厚发”教导我们的,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争取;不是好高骛远地幻想将来,而是脚踏实地攀登高峰,眺望远方;更不是催促我们急着上路,而是带上指南针,看好地图,选择捷径走上征途。

请记住,早些行动,因为时间有限;薄积厚发,因为机会无限!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学生自选题材、自主命题的课前演讲稿,对“厚积而薄发”提出了质疑,指出在当今时代需要的是“薄积而厚发”。论点振聋发聩,论证有理有据,在学生中引起共鸣,也招来反驳。我们姑且不论“厚积而薄发”和“薄积而厚发”孰是孰非,单就内容而言,学生能对日常生活中学长和老师的感言有所思考,并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再就形式而言,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学写议论文本非易事,而本文作者对这种文体的驾驭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刘敬华)

下载寻找真正的自己,厚积而薄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寻找真正的自己,厚积而薄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厚积而薄发--好的外贸业务员习惯

    厚积而薄发,我的业务员业绩如何一飞冲天曾经我有这样一名业务员:2009年四月初来到公司,到11月初,有一个小小的订单,进入11月中旬呼啦出了六个单子,12月依旧是持续签单。半年,一个单......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讲话稿)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谈高三数学第二、三轮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方略 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的有句名言,叫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理解这句名言的深......

    演讲稿-唯有厚积方能薄发

    唯有厚积方能薄发 娇艳的鲜花孕育了一个冬天的力量,才能在骀荡的春风中灿烂开放,憨态可掬的企鹅也只有以沉潜的方式积蓄力量,才能冲破厚厚的冰层,收获清新的空气,雄鹰也只有不断......

    厚积方有薄发散文

    竹子,经过深埋地底9个月的沉寂,在春雨的滋润下一朝破土而出茂密成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弱小时脚踏实地地汲取养分的厚积,方换得它拔地而起节节高的神话。人生亦是如此,你的......

    厚积方能薄发——优秀大学生申请材料

    厚积方能薄发——优秀大学生申请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来自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工优创0901班.以下是我的自荐书:思想篇——用心境博取成功成功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

    读《已耕岁月》有感:厚积方能薄发(合集五篇)

    厚积方能薄发——读《已耕岁月》有感潘加耕我与周以耕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文化普测,我应他邀请兼职在塑料厂辅导职工数学课。短暂的几个月接触时间,他工作负责,办学认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5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看完了《习近平......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跨越发展纪实(范文)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跨越发展纪实●于 利 军东坡居士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办学亦应如此。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学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