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纪委培训讲课稿
职务案件的初查、侦查谋略的运用
一、职务案件的初查
初查途径常选用的有以下几种:
(1)从犯罪规律入手。在贿赂案件中,行贿与受贿具有对合关系,没有行贿就没有受贿,反之亦然。行贿人对受贿人收受贿赂和利用职务之便为其谋取利益的情况最清楚;在行、受贿双方的处理上,行贿方居于矛盾的次要地位,比受贿人容易坦白交代;行贿人比受贿人层次低,调查中先对其下手比对受贿人容易。因此,初查贿赂案件线索,往往先从行贿方入手。此外,从介绍贿赂人入手也往往是贿赂案件线索的一个初查途径。
(2)从犯罪痕迹物证入手。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中的犯罪痕迹一般是指行为人实施职务犯罪行为的痕迹,如贪污案件,必然要留下伪造单据、涂改账目等痕迹,因而查账对账是贪污案件侦查的必选途径。又如滥用职权案件,行为人滥用职权的行为必然要留下某些痕迹,如书面批示、会议记录、讲话录音或记录等。取得这些批示、记录、录音等,就是证明犯罪的直接证据。
(3)从初查对象的财产状况入手。贪污贿赂等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财产往往收支不符。因此,初查这类案件线索,从查询银行存款、证券部门的股票账户,察看豪宅及家中豪华装修等方面人手,往往有助于判明是否存在犯罪事实。
(4)从与初查对象有不正常关系的老板、异性入手。有的领 导干部热衷于大款互傍,搞权钱交易;有的领导干部则追求糜烂腐朽的生活方式,贪图女色,包养情妇,而贪图女色就必然要开辟非法财源,或直接搞权色交易。因此,从与嫌疑人有不正常关系的老板、异性入手,也是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的重要途径。
初查突破口的选择如下:
办案人员必须根据案件线索的不同情况,选取事实比较清楚、取证把握较大、牵涉范围较小,取证时间较短的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1)对于查办其它案件时自行发现的案件线索,以有多个证据证明、证据比较充分的事实为初查突破口;
(2)对于被举报人身为领导干部的,应当选择证人、下属和其亲属等关键证人为突破口,以牵制被举报人;(3)对于被举报人属内外勾结、共同作案的,应选择作案处于从属辅助地位或知情人、证人为突破口,先初查从犯的作案事实,在获取证据后,再转而查处主犯;(4)对举报线索中提供有书证、物证的,应选查帐、封帐或查财物为突破口,顺藤摸瓜,锁定犯罪嫌疑人;(5)对于举报线索中含有多起涉嫌犯罪内容的,选择内容较为具体详实的举报内容为突破口,从点到面,步步深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查明事实奠定良好基础。
初查方式
初查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秘密调查
秘密调查是指办案人员注意掩护身份、掩盖调查意图,在犯罪嫌疑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寻找搜集犯罪证据或重要线索,以求迅速突破案件的初查方法。这是初查常用的一种方法。
2.分割初查
对举报问题多、涉及罪名多、涉案人员多的线索,在初查准备工作完成后,应选择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出击,集中查证。集中查证的核心是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迅速及时的分割取证。通过突然出击、分割取证,以防止窜供、窜证,打破攻守同盟获取可靠证据。对涉案人员多,案情复杂的,可采取“集中突破,分散经营”的方法。以相对集中的力量突破主要犯罪证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或包人包事,或包点报面,分别组织力量去补充完善证据。突然、集中、快速的初查方式,可以有效地形成高压态势,瓦解涉案利益集团,及时获取犯罪证据,排除阻碍初查的阻力和干扰。这种方法多适用于查办窝案或者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案件。
3.联合初查
在目前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联合办案成为了查办大要案件的重要方式。
(四)调查谈话突破口的选择
突破口一般从易被攻破的薄弱环节选择,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案件事实和情节上选择突破口(1)选择有确凿证据证明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证据对于案件的意义,不仅办案人员清楚,而且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被“两规”人员一般也清楚。有确凿证据证明的事实或情节,既能坚定办案人员的信心,又能震撼、瓦解被“两规”人员的心理防线。
(2)选择被“两规”人员疏于防范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这是避实就虚策略的运用。疏于防范的事实和情节,有的是被“两规”人员最放心的事实和情节;有的是被“两规”人员认为微不足道的事实和情节。这样的事实和情节由于被“两规”人员疏于防范,因而较易突破。
(3)选择次要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避重就轻是被“两规”人员的普遍心理。一些被“两规”人员为了保住大的严重的犯罪事实,往往采取丢卒保车的伎俩,较快地交代次要的违纪、违法犯罪事实和情节。但是,口供的口子一旦撕开,被“两规”人员就往往较难守住,从而在穷追猛诘下不得不交代重要的以至全案的违法犯罪事实和情节。
(4)选择被“两规”人员最不放心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行为人作案后,总要做串供、毁证、隐赃等逃避侦查的工作。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得周密无遗,滴水不漏,难免存在使他不放心的事实和情节,并成为他的心病。办案人员如果能摸清案件中被“两规”人员最不放心的事实和情节,并以此为突破口,往往能一举突破。(5)选择被“两规”人员陈述中有矛盾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有些被“两规”人员在接受调查中,为了掩盖问题,不是矢口否认,就是编造事实和情节。其编造的事实和情节难免与办案人员掌握的客观事实以及常识存在矛盾。当办案人员发现口供中存在这样的事实和情节时,就可以此作为调查谈话突破口。
2.从被“两规”人员心理上选择突破口
(1)选择被“两规”人员赖以抗拒交代的精神依托为突破口。一些被“两规”人员之所以抗拒交代,是因为存在某种精神依托,如有的自以为“靠山”、“后台”硬,肯定会给他说话相救;有的自以为违法犯罪手段狡猾隐蔽,不可能被抓住证据;有的迷信攻守同盟,认为同案犯或知情者不会把他出卖;有的认为知情者已经潜逃,其犯罪事实已无人能够证明,等等。如果办案人员能使被“两规”人员感觉到其赖以抗拒交代的精神依托实际上并不存在、已发生变化或不起作用,如所谓的“靠山”、“后台”不可能起作用,攻守同盟已被打破,潜逃的知情人已被抓获等,则完全可以选它作为突破口。
(2)选择被“两规”人员畏刑的心理为突破口。被“两规”人员往往因害怕处理而抗拒交代,如有的怕事业无望,有的怕身败名裂,有的怕父母蒙羞、配偶离婚、子女受苦等。这种畏刑心理的后面隐含了“求生”、“求轻”的心理,而这种“求生”、“求轻”的心理又能成为被“两规”人员由畏刑心理向交代心理转化的一种催化剂。当被“两规”人员感觉到纪检机关和检察机关已 经掌握了证据,其不交代也无济于事时,这种“求生”、“求轻”的心理就会促使其交代违法犯罪事实。因此,办案人员如果能摸准被“两规”人员的畏刑心理及其症结,就可以此作为调查谈话的突破口。
3.从被“两规”人员自身选择突破口
(1)从被“两规”人员的性格上选择突破口。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如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深沉,有的浮浅;有的谦恭,有的孤傲;有的坚强,有的脆弱;有的温和,有的暴躁;有的欺软怕硬,有的欺硬怕软;等等。摸准被“两规”人员的性格,采取针对性的谈话方法,往往能促使其抗拒心理较快地向坦白心理转化。因此,办案人员应当重视从被“两规”人员性格上选择突破口。
(2)从被“两规”人员的爱好上选择突破口。在贿赂犯罪中,领导干部的爱好往往是行贿人行贿的突破口,如对爱好书法的送上笔墨纸砚,对爱好打扑克的陪打扑克,对爱好女色的提供女色等等,如此由浅入深,步步引诱,拉领导干部下水。正如厦门远华案中的特大走私、行贿犯赖昌星所说:我只怕领导干部没有爱好。在谈话中,被“两规”人员往往对自己堕入违法犯罪的爱好很忌讳,办案人员如以此为突破口,就会使被“两规”人员觉得秘密已经暴露,从而动摇心理防线。
(3)从被“两规”人员的事业、家庭、友情上选择突破口。被“两规”人员大多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在亲朋好友中较受尊 重。如果交代了违纪、违法、犯罪事实,这些都有可能化为泡影。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些案件如以被“两规”人员的事业、家庭、、友情为突破口,因势利导,却能促使被“两规”人员交代。例如,对事业有成或对事业抱有较大期望值的,可实事求是地肯定其过去所作的努力和本来有的光明前途,以唤起其悔罪心理和对未来的追求;对家庭美满的可教育其明白坦白交代既是其亲人的愿望,又是保全家庭的唯一办法;对与某个朋友有较深的感情,在重大决策上比较重视该朋友意见的,可以与该朋友的友情为突破口,通过该朋友做其工作,突破口供。
(4)以被“两规”人员的内心隐痛为突破口。一些被“两规”人员内心存有隐痛,如感情纠葛、阴暗心理、心中隐情、丑恶往事等。这些隐痛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失脸面的,一种是值得同情的。对前一种,可以为其保密为交换条件,促使其交代犯罪事实;对后一种,可对其处境表示同情,以感化其交代问题。
4.从窝案、串案的行为人中选择突破口
共同作案或者窝案、串案的行为人的动机、地位、作用、态度、个性特点等都不尽相同,这就为选择突破口,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提供了可能。突破口一般从知情较多又容易突破的行为人中选择,具体为:办案人员掌握证据较为充分的;对全案事实、主要违法犯罪事实或某一重大违法犯罪事实了解较多的;在案件中居于次要地位或陷得不深,具有从轻处理条件的;主观恶性较 小,有悔罪、立功愿望的;与主要责任人或其他人员有矛盾的;胆小、感情脆弱,容易突破的;等等。
综上所述,被“两规”人员对违纪违规、违法犯罪事实和情节布防的不平衡性,被“两规”人员个性特点的多样性和趋利避害心理所致的思想可变性,各共同作案或者窝案、串案行为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任何案件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薄弱环节,办案人员只要深入调研,善于思考,就可以找到突破口。
二、侦查谋略的具体运用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正确使用侦查谋略进行办案,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侦查谋略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即调动类谋略、利用类谋略、攻心类谋略、迷惑类谋略和密探类谋略。
(一)调动类谋略
调动类谋略是指对隐藏不动或其所处环境不利于开展侦查活动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场景诱导、设计安排等方式,将其调动的一类侦查谋略。这类谋略的关键是使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被“调动”是对自己有利或合乎常情的;运用的目的是争取主动,促使暴露,获取证据。调动类谋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的本意是指设法让老虎离开高山。这里所讲的“虎”是指犯罪嫌疑人;所讲的“山”是指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环境条件。犯罪嫌疑人占据有利的环境条件,显然会对侦查工作带来不 利,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调动犯罪嫌疑人离开原来的环境条件,从而为实施侦查排除干扰。在侦查实践中,通常由发案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以安排外出学习、开会、出差、疗养等名义,使犯罪嫌疑人离开原来的环境条件,必要时还可派人一同前往对其进行监督和牵制。调虎离山的“调”必须调得自然合理,使其不产生怀疑,即使在“虎”归“山”后,对侦查意图和行动也毫无察觉。
2.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是与调虎离山相类似的一种侦查谋略。所不同的是:(1)调虎高山主要用于占据有利的环境条件的犯罪嫌疑人,目的是为侦查工作排除干扰或创造有利条件;引蛇出洞主要用于隐藏不动的犯罪嫌疑人,目的是使其暴露。(2)调虎离山的“调”可以采用行政性措施,而引蛇出洞的“引”却不能采用行政性措施,而是在“洞”的外面设臵一定的情境与诱饵,造成有利于其活动的假象,从而引诱犯罪嫌疑人自动地出“洞”,进行活动或“表演”。
3.打草惊蛇
犯罪侦查以“隐密”为要义,因而一般要避免打草惊蛇,但由于打草惊蛇有使蛇“游动”起来从而使其暴露的功能,因而可用它来调动犯罪嫌疑人,使其露证、露赃或露人。实施时,一般根据案情,采取放出风声、传递信息、旁敲侧击等方法,使犯罪嫌疑人受到刺激而惊慌不安,然后或找同案犯、行贿人联络密谋,或转移赃款赃物,或向有关部门投石问路以至投案自首,而侦查 人员则于暗中监视,并采取相应手段,张网以待,从而获取罪证、赃款赃物或查获犯罪人。
(二)利用类谋略
利用类谋略是侦查人员借犯罪嫌疑人的弱点、犯罪同伙之间的矛盾或犯罪嫌疑人所设臵的骗局,为我所用,从而达到分化瓦解、获取证据或查获犯罪嫌疑人目的的一类侦查谋略。利用类谋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避强击弱
这是避开案件困难之处,利用或攻击薄弱环节的一种侦查谋略。任何案件或犯罪嫌疑人都有其坚强的一面,也有其弱点或薄弱环节,办案人员要抓住弱点或薄弱环节做文章:一是利用弱点。如对多疑的犯罪嫌疑人要加以迷惑,以加重其怀疑;对细心的犯罪嫌疑人要善于用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暗示,使其产生联想或猜测;对急躁的犯罪嫌疑人要故意拖延时间,使其在急不可耐中交代犯罪事实;二是要攻击薄弱环节。案件的薄弱环节,往往就是案件的突破口,攻击薄弱环节,就能打开缺口,使犯罪嫌疑人无法设防。运用舍强用弱、避实击虚谋略,关键要找准犯罪嫌疑人的弱点和案件的薄弱环节,找得不准,就有可能弄巧成拙。
2.迂回包抄
这是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用间接迂回的方法达到直接的效果的一种谋略。在查办过程中,能直当直,能快则快,这是一般原则。但在不少情况下却欲直不能,欲近不逮,欲速不达。相反,如果以迂为直,舍近求远,却易进易行,曲径通幽,这在表面上似乎远了、慢了,其实却近了、快了。以迂为直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有广泛的运用,如在初查中,嫌疑人近在机关,但初查却一般从外围包括远处人手,待抓住了关键证据,再与嫌疑人正面交锋。在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对重点问题往往严加防范,侦查人员如盯住不放,反复诘问,往往造成顶牛,陷入僵局;相反,如以迂为直,从犯罪嫌疑人疏于防范的次要问题入手,却往往能打开缺口,然后紧追不舍,步步推进,突破全案。
3.分化瓦解
这是侦查行贿受贿案件、共同犯罪案件以及有关联的群体性“窝案”、“串案”,中常用的一种谋略。犯罪成员之间一方面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有对抗共同愿望,有些还订立过攻守同盟,因而容易结成反侦查的共同体;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各种矛盾,存在着自私自利的机会主义倾向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互相猜疑心理。因此,办案人员只要注意发现、利用并扩大犯罪成员之间的矛盾,就能动摇他们抱团抗拒的心理,形成“我不供他人会供,与其迟供不如早供”的互相猜疑、争相交代的情势,从而达到打破攻守同盟、分化瓦解犯罪人的目的。运用这一谋略的前提,在于侦查人员要善于发现矛盾,找准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然后才能顺势利用矛盾。
4.将计就计
这是顺应犯罪嫌疑人的阴谋诡计巧设良计,从而使犯罪嫌疑 人中计的一种侦查谋略。这一谋略的实质是把对方的诡计借过来为我所用;实施的关键在于识破对方的诡计,因势利导,在对方诡计之外再设一计,而表面上却假装中了对方之计,在对方实施其预定计谋时落入我方之圈套。如受贿人约行贿人密谋对抗侦查的方法,侦查人员在做好行贿人工作的基础上让其与受贿人进行“布控下串供”,从而获得有关受贿及串供情况的录音资料;犯罪嫌疑人托人向侦查人员说情或打听案情,侦查人员借机向说情人散布真真假假的信息,使犯罪嫌疑人得到信息后产生错觉,实施有利于侦查的行为;审讯时犯罪嫌疑人编造谎言抵赖犯罪事实,或表白没有问题,侦查人员假装相信,让其充分表演,然后用迂回包抄的方法断其退路,并揭露其供词的矛盾,迫使其交代犯罪事实。
(三)攻心类谋略
攻心类谋略就是根据人的思想的可变性,运用心理学原理,以适度的心理刺激,促使犯罪嫌疑人改变心理定势,瓦解抗拒心理,主动投案自首或坦白交代的一类侦查谋略。运用攻心类谋略的前提条件是要吃透案情,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性格和心理特点,然后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攻心,从而乱其心、丧其胆、泄其气、涣其志、松其防,在利弊权衡中改变心理定势,缴械投降。攻心类谋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敲山震虎
这是针对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做贼心虚的心理,通过施加强大 的心理压力,促使其投案自首、坦白交代,或跳出来进行串供、毁证等反侦查活动,从而自我暴露的一种侦查谋略。敲山震虎中的“山”是指隐藏犯罪嫌疑人或犯罪事实的环境条件,或案件的其他涉案人员;“虎”是指犯罪嫌疑人;“敲”就是制造一定的声势、气氛和压力,以此震慑犯罪嫌疑人。“敲”的方法主要有:拘捕涉案的其他人员;召开一定范围的群众大会,点明存在的主要问题,表明深入反腐败的决心,号召投案自首、检举揭发,造成兵临城下的声势和气氛。
2.先声夺人
意为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这是一种首先大张自己的声威,威慑压倒对方,或是在舆论上抢先一步、争取主动的一种侦查谋略。检察机关侦查的对象有不少是领导干部,平时受人尊敬,保持着干部的尊严,有的甚至颐指气使。受审时,往往难以接受现实,官架子十足,对侦查人员一副不屑一顾、徒奈我何的样子。如不打掉其威风,拉下其架子,他就不可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审查,更不可能交代犯罪事实。因此,侦查人员必须首先在心理上、气势上压倒对方,以严肃的态度和有分量的言词,打掉其威风,拉下其架子,使他摆正位臵,真正认识到自己在这里已不是领导干部,而是犯罪嫌疑人,从而以正确的态度接受审查。实施先声夺人谋略,必须与训斥、不文明言行严格区分开来,因为后者只会增加犯罪嫌疑人的抵触心理,并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必须严格禁止。3.刚柔相济
是针对犯罪嫌疑人都存在的抗拒和坦白这两种矛盾心理,采取威慑施压与关心引导相结合的办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一种方法。它是政治范畴中“恩威并用”、“拉打结合”方法在讯问中的运用。“刚”就是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及从严惩处的典型案例等,以震慑和威严对受审人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其感到罪行严重,法网难逃,只有坦白交代,才是唯一出路。没有“刚”这一手,受审人一般不会如实交代,特别是那些欺软怕硬的。“柔”就是运用法律、政策、从宽处理的典型案例以及示以关心、给予心理温暖等,对犯罪嫌疑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开导感化,教育挽救,唤起良知,指出希望。没有“柔”这一手,往往会使讯问陷入僵局,特别是那些吃软不吃硬的。使用刚柔相济法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掌握受审人的性格特点、弱点、不交代的症结所在以及心理需求,因人施策,对症下药,该刚则刚,该柔则柔,制其相宜。(2)要掌握好度,防止感情用事。超过一定的度,无论是“刚”还是“柔”。都不能达到促使思想转化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受审人的对抗情绪或侥幸心理。“刚”要讲文明,“柔”要有原则,都不能背离政策,讲过头话。如省院副检察长卢乐云在审讯彭金墉时即运用刚柔相济的策略突破了彭的思想防线。
4.迫“敌”就范
这是办案人员选择特殊的时机、环境和条件,对犯罪嫌疑人 采取侦查措施,从而对其产生强大心理压力,使其没有回旋余地,不得不缴械投降的一种侦查谋略。比如出其不意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侦查措施,选择特殊的时机、环境和条件拘传、拘捕犯罪嫌疑人。
(四)迷惑类谋略
迷惑类谋略是指侦查人员为了隐蔽侦查行动和意图,使用计谋,迷惑侦查对象,便其产生错觉并作出错误判断和行为的一类侦查谋略。运用这类谋略的基本方法是隐真求假,但“示假”并非都是假,而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使人真假难辩。对其中假的情节,要假得符合情理,以防被对方识破,弄巧成拙。迷惑类谋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意是比喻以明显的行动迷惑、麻痹对方,暗中却采取另一种行动以达到目的。作为检察机关侦查的谋略,它是指在秘密调查时,为了隐蔽侦查(初查)行动和意图,不以检察机关名义,而以别的公开身份和合乎情理的公开形式,开展调查、获取证据的一种侦查谋略。这种谋略大多在立案前的初查时运用,一般请纪委、审计、银行、税务、工商、公安等机关或嫌疑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出面,或检察机关以他们的名义,借党风调查、年度例行审计、监督货款管理使用、核税、盘点、治安管理等名义,收集、提取与案件线索有关的物证、书证和证人证言。与这种谋略相类似的谋略还有“声东击西”、“以案隐案” 等。由于这种谋略既能防止打草惊蛇,又能获取案件证据,因而被秘密调查时经常地使用。
2.内紧外松,明撤暗攻
这是采取表面上撤案不查,实际上加紧调查的方法,使侦查对象产生错觉从而自我暴露的一种侦查谋略。它主要用于侦查对象沉底不动或已做好充分的反侦查准备,侦查工作一时难以进行下去或久侦未破、屡查未果的案件。侦查人员表面上放风撤案不查,实际上以静制动,静观其变,暗中监控,寻找战机。侦查对象以为风头已过,因而懈于防备,频繁联络,转回赃款赃物,从而为侦查破案提供新的契机。
3.欲擒故纵,放线钓鱼
这是麻痹侦查对象、调动侦查对象暴露的一种侦查谋略。这种谋略,“纵”不是放纵不查,而是变换后的一种侦查形式,其目的是为了迷惑侦查对象,诱使其进一步暴露,然后再行擒获。它多适用于以下情形:一是已对侦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但案件难以深入,处于僵持状态;二是在行受贿案件或共同犯罪案件中,少数或次要的侦查对象已被采取措施,但多数或重要的侦查对象一时难以归案。对前者,通过“纵”可以诱使侦查对象放松警惕,在得意忘形之余大胆活动,充分暴露;对后者,通过“纵”可以诱捕、全歼全案的侦查对象。运用这一谋略,要注意“纵”得自然合理,以诱使其大胆活动;同时,“纵”后不能失去控制,要防止其串供、毁证、逃跑等反侦查活动得逞。4.虚虚实实,以虚击实
这是指迷惑类谋略中除上述四种谋略之外的用虚虚实实的方法,迷惑侦查对象产生错觉,从而作出错误判断和行动的谋略。犯罪分子作案后,既想抗拒交代,蒙混过关,又害怕已被司法机关掌握证据,陷入被动,因此,他们对侦查人员的言谈举止、表情神态、证据一类的材料,家属、子女及涉案其他人员的动态等都十分关注和敏感,以此来分析判断案件侦查情况及自己的处境,并决定相应的对策。针对侦查对象的这一特点,用虚虚实实、真假莫辨的办法使其产生错觉的谋略就可大行其道。如根据犯罪嫌疑人拿钱收物时其配偶、子女往往知情的特点,使其产生亲属已作交代的错觉;根据贪污贿赂案犯经济反常的特点,使其产生赃款赃物等罪证已被起获的错觉;根据案件有人知情或有同案犯的情况,使其产生知情人或同案人已作交代,自己被“出卖”的错觉;根据贿赂案件的行贿人为了防止事后说不清楚,在送钱送物时让第三者“跟踪”作证或进行录音等情况,使其产生“把柄”已被抓住的错觉;根据犯罪嫌疑人不了解侦查进程的情况,使其产生检察机关调查已久、掌握材料较多、证据已较充分的错觉。使侦查对象产生错觉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案件监督具体方法。
(五)密探类谋略
密探类谋略是指用秘密方法探知有关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动态的证据、情报的一类侦查谋略。在侦查中,情报至关重要,有关犯罪事实的情报,其本身就是侦查行为所苦苦寻找的;有关犯罪嫌疑人动向的情报,是侦查人员制定侦查计划、采取侦查措施、运筹奇谋良策的依据。而使用密探是获取情报的一个基本手段。运用密探类谋略必须注意两点:(1)不能暴露密探手段和执行密探任务的人;(2)获取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如要使用,必须转化为公开证据。密探类谋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冒名顶替
这是假冒特定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及有关人员进行活动,以获取证据、情报的一种侦查谋略。犯罪嫌疑人及有关人员对犯罪事实等情况,在侦查人员面前往往闭口不谈,但对他们的亲友及他们认为信得过的“自己人”就少有防备,有的还会直言相告。因此,冒名顶替就成了侦查人员获取证据、情报的一种重要谋略。具体形式有:假冒犯罪嫌疑人的亲友贴靠另一犯罪嫌疑人进行情报活动;假冒犯罪嫌疑人的亲友、律师与同案人、行贿人及其他知情人共商“反侦查对策”以探取真情;假冒已外逃的犯罪嫌疑人的朋友探问犯罪嫌疑人的下落等等。
在用通讯工具与犯罪嫌疑人联络时,有时可利用有些犯罪嫌疑人在社会上认识的人多而一时又不一定记得起来的特点,假冒当地同名者较多的名字,以套取真情。
运用冒名顶替谋略,必须研究侦查对象的情况,使“冒名”冒得自然、相像;贴靠、密谋的理由及借口要合情合理,防止露出破绽。2.化装调查
自古以来,化装调查(侦查)被广泛用于侦查活动。在检察机关侦查中,凡商品购销、工程发包、资金拆借等经济活动中的贿赂案,一般可以化装调查,即以客户谈业务为名,赢得对方信任,从中巧妙地套取与案件有关的第一手材料,掌握各种名义的回扣、好处费的犯罪交易内幕。对某些与正在办理的案件有牵连的线索,也可利用被查对象比较相信律师的心理,派人以在办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所聘律师的名义进行活动,以帮犯罪嫌疑人向被查对象传递信息、共同订立攻守同盟的名义,向被查对象及其知情的家属套取真情。化装调查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充分准备。侦查人员要熟悉特定行业的业务、市场行情、游戏规则,使人感到是行家里手;要商定所扮的身份及其单位,印制好名片;要设计应变方案,防止露馅。(2)在与对方接触交谈中要沉得住气,掌握主动权,言谈举止要有神秘感,使对方放心、信任。
3.内线获取
是指通过设臵的线人获取证据与情报信息的一种侦查谋略。内线获取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侦查人员隐蔽身份,巧借名义,乔装打扮进人犯罪嫌疑人的活动圈子,赢得其信任,在常态下获取证据与情报信息;二是物色可靠的知情人、举报人贴靠犯罪嫌疑人,由其按侦查意图及时、准确地提供证据、情报及犯罪嫌疑人的活动情况;三是采用“狱侦”方法,即在看守所内物色可靠人员(可以是其他犯罪嫌疑人或已决犯,也可以由侦查人员化装),贴靠犯罪嫌疑人,赢得其信任,使其暴露思想和犯罪事实。4.布控下“串供”
是指指派经教育后愿意为我服务的同案人或其他知情人同犯罪嫌疑人当面或运用通讯工具进行“串供”(交谈犯罪事实,谋划反侦查措施),并在“串供”时秘录音像的一种侦查谋略。这里所说的“布控”既可以现控,也可以遥控。这里所说的“串供”,串供是假,通过“串供”回复案件事实、秘录音像是真。该谋略多运用于贿赂案件,因为贿赂案件主要靠言词证据定案,行受贿双方的口供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运用布控下“串供”谋略,获取有关贿赂犯罪事实及双方串供的音像资料,可以帮助检察机关正确而大胆地作出侦查决策,并为正面攻击、侦破案件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布控下“串供”相似的是“布控下交付”,一般用于受贿人听到风声或被触动后将赃款赃物退给行贿人的场合。侦查人员根据情报信息或行贿人的报告,暗中潜伏于预定地点,在行、受贿双方交付赃款赃物时一举破案,做到人赃俱获。布控下“串供”必须以做好去“串供”的人的思想工作,使其真心愿意为我服务为前提。同时。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其控制,防止其“反水”和捣鬼。
上述五类共二十种谋略,仅是侦查谋略中常用和主要的部分。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数类、数种谋略同时使用。在侦查实践中,为了取得好的侦查效果,一个案件往往要同时或先后运用多种谋略。(具体介绍易发文案件的初查、侦查情况)。
第二篇:新教师培训讲课稿
新教师培训讲课稿
陈晓君
一.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课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及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在低段教学中我们常用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图片导入实物导入法等方法。那么在高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导游解说法。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导入。出示课件,威尼斯概括文字资料。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威尼斯概况。教师设置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跨过千山万水,去游览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
2、悬念设置导入法
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开篇就布疑阵:“如果天空中飞着一只鸟,大家想想,用那些方法把它打下来?”学生纷纷说:“枪、弹弓、箭„„”至此,我话锋一转说:“古时候有个射箭的能手却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阅读、思考。
3、情景创设导入法
人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用语言,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形象、生动、感人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
4、背景导入法
有些课文,由于成文年代较早,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陌生,难于理解。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七律长征》一课的导入:同学们,六十多年前,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历经十一个省,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击溃敌人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达到陕北。1935年9月28日,在全军干部大会上,毛主席即席朗诵了这首《七律长征》。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5.结合实际导入法
如课文《学会看病》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生病以后怎么办?是自己上医院,还是父母陪同去?作为医生的妈妈为什么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独自上医院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6.揭示课题导入法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抓住题眼“将”“相”,设置问题:“将、相、”各指什么?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而后我让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在告诉老师“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为什么不团结?后来怎么和好?这样的导入既抓住了题眼,也抓住了中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来达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效果。7.质疑导入法。
如《迷人的张家界》的导入。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张家界在哪里吗?课文是哪几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读了课文你一定被张家界的自然风光迷住。
8、用音乐、歌曲导入。
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草原》一文,上课铃一响,一首悠扬的《牧羊曲》立即将学生带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教《月光曲》一文,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舒缓缠绵。令学生陶醉,此时,老师再说这优美动听的乐曲便是《月光曲》。
9、以旧引新导入法
例如我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吗?课文概括的写了小兴安岭树木成林,几百公里连成一片的美景,然后分述春、夏、秋、冬四季小兴安岭不同的特点,做了具体的描写,而今天要学习的《林海》一文中基本也是这样写的,但它比《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得更具体、细致、生动形象。那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加以比较,找出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地方?”这样的导入既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也对新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无定法,但导必有法,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针对所选教学体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实际,来选择导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力求新颖、别致,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探索才会创造出更佳更奇的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创造更好的开端。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1、重视读,有序读,多样读。
要重视读,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有序读,要遵循“练读-试读-品读-演读”、“读通-读顺-读懂-读美”、“整体读-分段读-整体读”的程序进行读文和进行朗读的训练。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太过单一,要多样,要有交替,要有变化。相同的方式和方法,一般至多能连续使用两次,决不能超过三次。另外,苏教版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美,要注意根据课后要求和提示,重视和训练“美读”和背诵。
2、思路清,教路明,易操作。
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教路”一般为“导课-读文-理解-升华-总结”。其中最大、最重要的环节是“读文-理解”,一般又遵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规律。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易于操作,富于实效,除了“导课”和“总结”外,一般教学环节应控制在3-4个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
3、问题少,问题精,主题明。
每篇课文的教学提问要注意整合,要注意抓“纲”,一般不超过3个提问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教学问题要精心设计。一是表达要清楚,指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回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只有提问少了、精了,教学才能集中,主题才能鲜明,课文也才会有“整体感”。
4、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新教师容易抛开教材,抛开学生,滔滔不绝,一讲到底。一定要注意克服,只在“导课、重点、难点、总结”处精讲即可。教师要注意调整身份,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伙伴就行了。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协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方面发挥作用。教师的讲,旨在激起兴趣、启发思维、引导方法、总结结论、赏识鼓励。因此,要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5、既有点,又有面,训练实。
每节课要做到“读、讲、练结合”,有读、有讲、有练。在“双基”(拼、点、字、词、句、段、篇、修等基础知识和识、书、读、听、说、写等基本能力)训练上,一要有“点”,即要依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选准几个点进行训练;二要有“面”,即要有“全面训练”的思想,课与课、篇与篇相互补充,全面、平衡发展,总体上要符合“长期求全面,短期突出点”的要求。在学生参与方面也要注意“有点”“有面”,如果先进行了“个别训练”,在“个别训练”的启发、示范之后,还要进行“全员训练”落实;如果先进行了“全员训练”,在“全员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个别训练”检查、反馈。
三.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的好坏,透过板书设计这面“镜子”就可以看出来。独具匠心、恰到好处的板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要体现教材的思路
合理的板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并确定板书内容、格式,力求体现教材的思路。
2、板书要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在设计板书的内容时,要体现课文的中心、故事的高潮,要能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理解内容实质。在板书时,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
3、板书要强化直观形象
板书具有直观性,可以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帮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花钟》,让学生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钟面。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在钟面上标出了各种花的开放时间,接着交流“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4、要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板书
教师巧妙地使用折线、箭头、圈点、方框及各种特殊符号,创造性地设计出整齐、醒目、易懂、易记、主旨鲜明的板书形式,常常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桂林山水》的板书设计:
5、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不能让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而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板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心态培训讲课材料
概括起来分为四个方面,对工作,对公司,对上司,对自己。
对工作:勤奋
有人可能会说,勤奋,为什么要勤奋,老板就给了我那么一点工资,我怎么能勤奋得起来?给我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天经地义。勤奋,除非他们是傻子。以他的观点,就是我们是为工资工作的。讲到这,我想起一位著名的学者卡耐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拿多少钱,做多少事,钱就会越拿越少;做多少事,拿多少钱,钱越拿越多。我想了很久,觉得他讲的确实有道理。
有人说,一个人的人生如果分为两个阶段,30岁以前和30岁以后的话,那么30岁以前是用金钱买智慧,30岁以后是用智慧换取金钱。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我们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先把做事的方法掌握好。方法从哪里来?书上可以学到一部份,更多的来自于工作中的学习。我们就要趁年轻的时候,利用一切工作的机会来学习,来锻炼,来提高。如果眼睛盯住的只是那么一点工资,那么你的收入将永远无法得到提高。可能按你目前的工资收入,还沾沾自喜觉得还过得去的话,而十年后还是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你可能是一个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的可怜者。人的收入也同样遵巡这么一个道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一个人的工作目的仅是为了工资的话,那么,我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平庸的人,也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所有的有心者,成功者,他们工作的目的绝不是为了那一份收入,他们看到的是工作后面的机会,工作后面的学习环境,工作后面的成长过程。当然,工作固然也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品德的朔造,能力的提高。我觉得如果你的工作目的只是为了生计,那和一个乞丐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我们与乞丐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我们需要有质量的生活,需要体面的生活,需要能按自己所希望过的生活。乞丐是不会这样想的:我得好好做,然后买套面积大的房子,买辆车子,出入高档场所,去欧洲旅游一次,去香格里拉住上几天。如果你希望有这样的生活质量,你的目光就不能盯着薪水,而是看到工作之中的学习机会,现在的付出是为了以后的更大的获得。品德的朔造,能力的提高要比薪水重要万倍。因为品德决定命运。坚信这一点,未来的收入将会远远超过你现在所获得的,没有人能阻挡。人生的幸福不在于过去,也不在于现在,而在于将来。先苦后甜,就是这个道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是这个道理。
对待工作勤奋的第二态度是将你手边的工作努力做到最好。这是所有成功者总结他们之所以成功的所有原因中占首位的因素。要想步入成功的殿堂,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手边的工作做到最好,因为我们的老爹不是李嘉诚,不是胡锦涛。
如果你把工作做好啦,你不用担心没有人看不见,没有人不认可你,就算有人将你的功劳据为已有也同要样如此,因为你如果是金子,总会发光。人生还漫长,幸福与否,成功与否,不在于三五年。因为你坚持把工作做好了,虽然这些事情不会惊天地,泣鬼神,但是你已经形成和表现出一种态度,一种品德。有了这一种态度,有了这一种品格,我就不信还有什么样的事情是你做不好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但不是每一个士兵都可以成为元帅或将军,但是,你可以确保自己做一个最优秀的士兵。
第三个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绝不拖延。世界上最不费力的事就是拖延时间。大多数失败者,碌碌无为者的致命错误就在于此,也没有比拖延更能耗费宝贵生命的了。有人统计过,失败的数十种因素中,拖延位居前三名。因为拖延最具破坏性,是最具危险的习惯。那么拖延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今天的事明天做,现在的事以后做,自己的事等别人做,能做的事一直拖着不做,而且,总是能为自己找到理由。如:今天太累,明天做还来得及,反正上司也不急着要,等几天不要紧。我记得在读大学的时,还有一个月要期末考试,心里就会想,再过一星期开始复习会来得及。过了一周后,又再想,再等一周也不迟,可能老师会划重点,于是又过了一周。到第三周时,老师还没有划重点,心里想,可能老师要到最后一周才划重点,这是一般规律,于是就到了第四周。这时候听到可靠消息,老师不划重点,这时,才开始挑灯夜读,每个宿舍不到一两点是不会休息的。这就是拖延的代价。在工作中拖延的代价你是无法承受的。记住,拖延和懒惰是两兄弟,总会同时出现。拖延和懒惰只会带你坠入贫穷的深渊。那拖延的反面是什么?就是马上行动。国美老总黄光裕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不会花三个月时间斟句酌字的去完成一份计划书,只要有30%的把握我就会马上去做。他的这种做事态度成就了他的霸业。
想成功,就要克服拖延的恶习,办法只有一个,马上行动。
对待工作勤奋的第四个态度是努力苦干。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发布诏书,要求把全国所具有的智慧、哲理编辑起来,三年后,这些智慧和哲理共计有十几本书那么多,国王认为太繁锁,于是精简到一本书,国王还是觉得不够精炼,于是又精简到一页,国王还要求修改,最后只剩下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只有努力苦干,才会有收获。
二:对公司:敬业
敬业是什么?敬业就代表: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善始善终、一丝不苟。把这些特点概括起来,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责任心。
大家都熟悉木桶理论,说的是一个木桶所能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把一个员工的各项素质和技能看成一个水桶,他对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就取决于他最短的那块,最短那块就是他的责任心,其它的哪一项都比不上这一点,知识不是,教育不是,智慧不是,能力不是,信心不是,这一些如果没有责任心来支撑,再多的知识,再好的聪明才智,再强的能力,再大的信心,对公司来讲,都是没有意义的。任何公司,首先欢迎的是有责任人的人。你的责任心有多大,就可以走多远。
责任心,就是责任感,就是敬业。有人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敬业。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其实都差不多,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品德却相差很大。正是这种品德的差异才产生了成功与失败,产生了贫穷与富有。从敬业中,你将获得新的知识、能力、经验、快乐,尤其是养成的敬业的习惯,你将受益终身。从表面上看,敬业是有利于公司,有利于老板,其实,最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敬业有哪几种表现:
第一:忠于职守。世界上有三种事,第一种事是想做的事,也就是希望做的事;第二种是能做的事,第三种是应该做的事。对我们来讲,想做的事情太多啦,我甚至想做国家主席,美国总统;能做的事也很多,可能叫你当国家主席你也可能做得了。但是,想做的与你能做的和我们的工作都没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忠于职守。作为公司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有着其基本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业务部最重要的与商场沟兑好各种关系,提高销售;市务部最重要的是提高每个卖场的零售;客户服务中心最重要的是服务好我们的客户;人力资源部门则是尽可能招聘到合格人才,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训;等等。这些例子我们不需要举太多,只有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了,得到了提升,有了更大的职责范围,你才有可能做你想做的事,或希望做的事。
第二: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就等于尽职尽责。如果工作没有完成,我们要首先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尽心了吗?我尽力了吗?如果你尽力了,尽心了,没有人会指责你,什么叫问心无愧,尽职尽责就是叫问心无愧。要做到尽心尽责,我们有责任做下面的事:
努力学习,提高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学习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公司的事。(就像我们今天做的这个探讨)相信这样的一句话:能力的提高,会反应在工作的结果上,最终会在你的收入上体现出来。
把工作力求做到最好。
重视团队的合作。工作不再是一个的工作。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尽职尽责就要确保自己能融入到团队中,为团队目标完成尽自己的努力。
做到精通。人的知识有两种,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决定我们命运并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因为我们生存的工具就是我们的专业,只有精通才能胜任。
第三:一丝不苟
蒙牛的老板牛根生说,这个世界既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本身就是一种累积,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对工作一丝不苟,就是对自己一丝不苟,就是对自己前途和未来一丝不苟。如果你认为你的前途一文不值,你就可以不选择一丝不苟。
第四:自动自发
什么是自动自发?两个字:主动。没有成功会自动送上门来,也没有幸福自动降临到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需要我们主动去争取。工作是这样,机会是这样,婚姻如此,财富也是如此,没有一样东西你可以轻易得到。如果不是主动争取,我们的产品能顺利的进驻大商场吗?如果不是主动争取,中国能加入WTO吗?如果不是主动争取,共产党会得天下吗?在公司里,如果你想有好的人际关系,你就必须选择主动问候,如果你想受人欢迎,你就必须主动承担责任,如果你想有机会晋升,你就必须主动的争取任务,如果你想别人对你好,你就必须主动对别人好。记住,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阻挡你。当你主动的时候,一切将变得容易,人生自然会变得美好。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主动也就是每天多做一点,不要对自己说,我必须为公司做什么,而是要对自己说,我能为公司做什么。当你选择主动的时候,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将会是迟早的事。付出与回报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它就像在银行里存钱一样,存得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这就是自动自发。
三、对公司:忠诚
有人说,智慧和经验是金子,比金子还珍贵的则是忠诚。从古到今,没有谁不喜欢忠诚。皇帝需要他的臣民忠诚,领导需要他的下属的忠诚,产品需要忠诚的消费者,每个人都希望有忠诚的朋友。这个社会中,没有人不喜欢忠诚。你能说你不喜欢忠诚吗?忠诚在所有的品质中是最受欢迎的。在国外,有人做过调查,对各项品德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忠诚位居首位。外企招聘员工的55种能力和要求中,忠诚,也是排在第一位。
忠诚是什么?忠诚不是叫你从一而终,而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一种自始至终的责任,对公司的责任,对老板的责任。
所有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公司成长,所以他希望有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所有的员工都希望自己有所发展,都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必须利用老板提供给你的平台。事实上,为了自己的利益,老板只会保留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同样,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清楚自己同老板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证明出自己的忠诚和才能,你才会取得老板的信任,你才会得到你所希望的东西。只要老板付给我们薪水,我们就要称赞他,支持他。没有谁会花钱请一个只会指责自己的人。所以忠诚就是真诚的支持老板。
忠诚就是真诚的理解和同情老板。没有一个老板会存心去为难自己的员工。处世的黄金原则就是设身处地。老板之所以是老板,不是因为他完美,而是肯定存在我们所有具备的特质。
第四篇:安全培训讲课稿
安 全 培 训 通 知
安全培训通知
为了加强我校安全管理、保障学校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 序,保护学生的安全和维护教职员工、学校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教师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的能力。定于2月26号对全体师生安全培训。
一、培训对象: 全校师生
二、培训时间和地点: 大门广场
三、培训内容:
《珍爱生命,建平安校园》
安 全 培 训 讲 课 稿
日期:2013年2月(附:照片)
大家好!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是保持社会秩序良好、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标志,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重要职责,必须有对广大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把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片刻的放松,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鉴于对教育的期盼,各学校安全工作的综合形势,教体局经过精心的组织和安排,召开全学校安全工作及专职人员的培训会。这样的培训会在此之前是没有组织过的,由此也可以看得出,现在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的安全工作任务是多么的艰巨,现就培训会提出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当前我县学校综合水平还比较落后,学校安全管理形势相当严峻。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目标,是对各位学校管理人员的大考验。各位校长、副校长,如何完成任务,我想首先应有优秀的素质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今天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要求与会人员认真学习,加强交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我们安排的三位主讲,都是曾派出学习的人员,他们将现代学校安全管理的先进理念带回来,跟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从课程的安排也可以看得出,培训内容正是我们学校安全管理急需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的具体工作措施、方法。希望各位抓住机会,仔细听、认真记。
二、学以致用,切实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会学习是好的,但仅有学习是不够的。正如温总理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天下之事,不难于立规,而难于规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意思是强调实施的重要性。要求各位学习了以后,将好的理念,再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安全工作,达到创建“平安校园”的目的,保一方平安。
三、对培训人员也提出一些要求:希望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多举一些安全管理方面的案例,提高各位校长的应急、处事能力。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如何破解学校安全管理的难题上下功夫,借此机会来个大交流,让每位参会人员都有实际收获。
四、各位参会人员一定要遵守会议纪律,既来之,则安之,不得做于会议无关的事。
最后,希望此次培训会圆满成功,我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谢谢!
签到表:
第五篇:安全培训讲课稿
安全培训讲课稿
(二)陈炳生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一生平安》。
我知道,很多人大多会吟唱《祝你平安》、《好人一生平安》等祈祷顺利、求报平安的歌曲;我相信,同学们都理解“平安是福”、“平安是金”等话语所包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我断定,同学们都曾用“平安、健康、幸福、顺利”等吉祥词语对父母、亲戚、同学、朋友表达过良好的祝愿。是的,安全重于泰山,它历来都是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更是维系个人享受生活和集体保持稳定的最重要的保障线。
当前,中小学生中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就如上星期,有好几起同学打架事件,还有球场上发生的事件。篮球比赛本应赛出友谊,赛出风格,可有那么一些同学竟为输赢而大打出手,弄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不难想象,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再说,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网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恋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
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
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
各位老师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做个好人。只有好人,一生才能平安;祝愿好人,一生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