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援助培训讲课稿
法律援助培训讲课稿
《法律援助条例》
一、申请法律援助条件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户籍在杭锦后旗或者在杭锦后旗务工且持有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的公民;
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属于法律援助受案范围;
4、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5、该案件属于杭锦后旗人民法院(或杭锦后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经济困难标准:一般情况下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25元/年以下或城镇居民在杭锦后旗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外来务工人员经济困难标准参照杭锦后旗有关规定执行。为切实保障弱势群体中的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残疾人就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其经济困难标准应比照健全人适当放宽。对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等导致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可认定为经济困难。
二、法律援助受案范围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主张权利的;
8、因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请求赔偿的;
9、因公受伤害请求补偿、赔偿医疗费的。
10、刑事案件;
11、在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受到损害,主张权利的;1
2、军人及家属、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件;1
3、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生的民事权益案件;1
4、因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造成损失请求赔偿的案件;1
5、农村土地侵权案件;
16、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17、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8、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9、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20、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21、其他确实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项。;
三、法律援助形式
1、法律咨洵、代拟法律文书
2、刑事辨护和刑事代理;
3、民事诉讼代理;
4、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代理;
5、仲裁代理;
6、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7、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四、法律援助程序
(一)申请
1、申请人需要法律援助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可以直接向杭锦后旗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也可以向设立在各镇、街道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提出申请,旗工、青、妇、老、残等社团组织成员也可直接向设在本社团的法律援助联络站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填写申请表,载明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法律援助的事实和理由、申请人的经济情况等;书写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作书面记录。
2、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①申请人的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由代理人代为申请的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及代理人的身份证明。②经济困难证明,即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救济金、残疾人补助的有效证件或者由申请人住所地或户籍所在地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有关单位出具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证明; ③与所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证明及证据材料; ④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相关案件材料
1、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因劳动合同纠纷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相关案件材料:(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已经立案的案件,应提交受理案件通知书、仲裁申请书、起诉状或答辩状等;(2)劳动合同或者可以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工作证、服务证等;(3)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或者被开除、除名、辞退等书面凭证; 3(4)执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5)工资支付凭证或者记录;(6)欠薪证据;(7)购买社保凭证;(8)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
2、工伤案件 因工伤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相关案件材料:(1)已经立案的案件,应提交受理案件通知书、仲裁申请书、起诉状或答辩状等;(2)劳动合同或者工伤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3)工伤职工在受伤前12个月的工资收入证明;(4)工伤职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5)工伤医疗终结后,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作出的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6)工伤职工受伤住院期间确需人护理的证明;(7)工伤职工需要延长工伤医疗的证明;(8)工伤职工治疗的病历和有效的医疗费用凭证、购买残疾用具发票等;(9)工伤职工所抚养、扶养、赡养的亲属的身份证、户口簿以及被抚养、扶养、赡养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或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证明;(10)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
发生工伤后应注意的事项:(1)立即通知用人单位;(2)立即将伤者送到当地医院接受治疗;(3)保存医院病历、各项检查结果和费用票据;(4)及时申请工伤认定;(5)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6)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可到社保局要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社保局不依法给予社会保险待遇的,劳动者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未参加工伤保 4 险的劳动者可由用人单位按照有关工伤保险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和标准予以赔偿,用人单位不按规定予以赔偿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3、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相关案件材料:(1)法院已经立案的案件,应提交受理案件通知书并附起诉状或答辩状;(2)赔偿义务人有损害行为的证据,以及该损害行为与申请人人身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的证据;(3)申请人因为人身损害所受经济损失的书面证据,通常包括:医疗费凭据(包括诊疗费、医药费、治疗费、检查费、住院费等票据)、误工费证据(误工的时间,以接受治疗的医疗单位出具的证明为依据);(4)护理费(条件为治疗需要护理,应有需要护理的医疗证明);(5)住院伙食补助费和营养费,应有住院治疗凭证;(6)残疾赔偿金和残疾用具费,应提供伤残等级鉴定书;(7)交通费,应提供正式票据;(8)被扶养人生活费,需提供被扶养人与申请人关系的有关证明;(9)诉讼时,将继续治疗费纳入请求事项的,须有医疗单位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需要继续治疗和所需费用;(10)法律援助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
4、医疗事故纠纷 因医疗事故纠纷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案件材料:(1)已经立案的案件,应提交案件受理通知书并附起诉状或答辩状等;(2)患者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3)主张医疗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的,应提交住院、门诊病历和有关医疗费 5 用的凭证;(4)主张继续医疗费的,应提交需要继续治疗的医院证明;(5)主张误工费的,应提交患者因医疗事故减少收入的证明;(6)主张陪护费的,应提交确需护理的证明;(7)主张残疾生活补助费的,应提交伤残鉴定书;(8)主张残疾用具费的,应提交伤残鉴定书和医疗机构出具的因残疾需要配置残疾用具证明;(9)主张被扶养人生活费的,应提供被扶养与申请人扶养关系的相关证明;(10)主张交通费、住宿费的,应提交相关票据;(11)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
5、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案件
因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相关案件材料:(1)已经立案的案件,应提交受理案件通知书并附起诉状或答辩状;(2)与被告是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关系等相关证明;(3)请求给付抚养费的,应提供被抚养人是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证明;(4)请求给付赡养费的,需提供被赡养人生活困难或因其他原因而经济困难的相关证明;(5)要求给付生活费以外其他费用的,则提供需要支出其他费用的相关证据;(6)尽可能提供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的经济收入证明;(7)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
6、刑事案件
如被拘留人蔌被搜捕人处于被羁押的状态,家庭经济困难又需要法律援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法律援助的申请,或由其家属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因刑事案件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相关材料:(1)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2申请人家庭经济困难证明;(3)与本案有关的起诉书、判决书、拘留通知书或者逮捕通知书。
(三)审查和受理 旗法律援助中心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及全部资料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
1、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并由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签发“法律援助通知书” 和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指派承办法律援助事务的法律服务机构,并通知受援人。法律援助机构与受援人签订法律援助协议。
2、申请人提交的证件和证明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中心应通知申请人补充。申请人未按要求进行补充和说明,视为申请人撤回了法律援助申请。
3、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对旗法律援助中心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的,可以向杭锦后旗司法局申请复核,旗司法局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旗法律援助中心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经复核认为申请人的异议不能成立,应当将审查结果书面告知申请异议人。
(四)办理与监督
1、对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法律援助中心接到《指定辩护函》和《起诉书》副本后三日内向承办的律师事务所发出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被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应在接到《指派通知书》后二十四小时内指派律师与指定法院及被告人取得联系,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辩护职责。
2、当事人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法律援助中心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日内向被指派承办本案的法律服务机构发出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接受指派的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应在二十四小时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履行援助职责。
3、法律援助中心对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以保证办案质量。申请人认为法律援助案年承办人员消极履行义务的,可以要求法律援助中心更换承办人员。
五、受援人的权利:
1、可以了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活动的进展情况;
2、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承办人员未适当履行职责的,可以要求更换承办人;
3、可以申请有利害冲突的法律援助审批人员回避。
六、受援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1、如实提供能证明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事实和相关材料及足以证明经济困难,确需减、免收法律服务费用的证明材料;
2、积极配合法律援助人员调查案件事实;
3、受援人因所需援助案件或事项的解决而获得较大利益时,应当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向法律援助中心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
七、申请法律援助注意事项
(一)申请法律援助的当事人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优先获得法律援助:
1、当事人为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军人、军属等特殊对象的;
2、请求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救济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残疾人用具费的;
3、追偿急需治疗的医疗费的。
(二)申请人所提供的申请法律援助的材料应当真实。如以欺骗方式获得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将撤销其受援助资格,并责令其支付已获得服务的全部费用。
(三)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做出必要的补充或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做出补充或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的,有权终止该项法律援助:1.受援人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2.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经被撤销的;3.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的;4.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
(五)申请人提出与本案的证据不相适应的诉讼请求,经法律援助处值班人员解释后坚持自己意见的,由值班人员指导来访人自行诉讼。
(六)对于法律援助办案人员违法、渎职行为或违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控告、检举,应提交书面材料和相关证据,接待人员应将材料和证据提交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七)多人反映同一来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 9 不得超过5人。
(八)法律援助系免费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中心及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包括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及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不得向受援人收取钱、物;
地址:杭锦后旗陕坝镇将军北路法院西门对面 服务电话:6666148 举报电话:6622939
相关劳动法律
一、前言:劳动法律体系:(1)《劳动法》
(2)《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的核心,自2008年元月1日实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535号国务院令公布,自公布之日实施。
(3)工伤事故的认定与法律处理:包括《工伤保险条例》及《工伤认定办法》
(4)劳动纠纷处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实施。
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义: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一)、什么是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建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部颁布实施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并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偿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要通过找一个工作岗位,获取相应的报酬,来维持基本的生存,这样就形成了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许多其他方面的社会关系都是由劳 10 动关系衍生出来的。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最大的和谐,和谐社会一定是广大劳动者正当利益真正实现的社会,也一定是双方都能够共赢共荣的社会,没有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整个社会和谐将推动广泛而坚定的基础。
(二)、为什么要制订《劳动合同法》?
1、劳动合同制的来由: 1980年 部分地方
1983年2月 劳动人事部关于实话劳动合同制
1986年7月 国务院《国家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1994年7月 人大常委《劳动法》
——1995年1月1日实施
——已存合同制工人3500多万
——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法律。
——签订劳动合同成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
2、劳动合同制存在许多问题。▲劳动者的从属性地位。
3、用工多样化,出现新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保姆
非合同制用工——兼职(技术人员)
三、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理
(一)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
1、劳动关系:指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并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依附性、从属性、有偿性 例:修山镇挂横幅事件
2、劳动合同: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判断劳动关系需要一个规则,(正 11 如结婚证是确定婚姻关系的凭证一样),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条件,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凭证。
▲特征:双务、有偿合同;诺成合同;要式合同;内容法定性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1、要约和承诺(合同法13条-31条)
合同的订阅是指当事人依法就合同的内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协议的行为。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常见的几种形式(1)招聘广告
属于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为合同条款关系,不属于合同条款。
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广告内容可能具体要约的性质。(2)录取通知书(3)招聘行为(4)毕业生就业协议
(三)劳动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1、协商一致,签字生效
2、实际用工生效
(四)劳动合同的形式
1、法定形式:
2、法律后果
3、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在用工期间与劳动者虽未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给付劳动者报酬或工资,而形成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五)几种特殊的用工方式
1、非全日制用工
(1)工作时间(2)允许兼职(3)合同可以用口头形式、无试用期(40附另有约定外,双方均可随时解除合同(50工资以小时计结 12 算不超过15日(6)社保医保自理。
2、劳动派遣和人事代理
劳动派遣是指依法成立的劳动派遣机构依据其他用人单位的用工需要,派遣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工作接收单位支付用工费用的行为。
▲特点:(1)三方当事人、两上合同关系
(2)劳动者与派遣单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3)劳动者与直接关系
(4)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3、聘用合同
四、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主要合同义务
1、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
2、告之义务
(二)合同的主要条款
1、必要条款
2、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中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特点:(1)单方拟定,未与相对人协商
(2)目的是不特定人重复使用
(3)条款无协商余地
▲后果:(1)格式免责条款和强制责任条款无效
(2)解释:不利于提供者
3、就业歧视 ▲概念 ▲类型
▲后果:(1)录用歧视:无录用义务、赔偿范围为应聘费用
(2)使用歧视:请示无效,违约之诉
4、人事担保
5、规章制度
(三)期限
▲类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
▲服务期、试用期的规定
(四)劳动报酬
1、法律适用
2、最低工资
3、加班工资:条件;标准;不支付的情况;不定时工作制加班
4、休假工资:带薪年假;探亲假
(五)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
五、劳动合同的履行
1、履行、变更、转让
2、中止履行
3、情事变更
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1、终止:条件
2、解除:法律特征;解除情形
3、经济补偿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具体表现——违约责任 损害赔偿;违约金;惩罚性赔偿 14
第二篇:法律援助培训讲课稿[推荐]
法律援助培训讲课稿
一、前言:劳动法律体系:(1)《劳动法》
(2)《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的核心,自2008年元月1日实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535号国务院令公布,自公布之日实施。
(3)工伤事故的认定与法律处理:包括《工伤保险条例》及《工伤认定办法》
(4)劳动纠纷处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实施。
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义: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一)、什么是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建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部颁布实施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并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偿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要通过找一个工作岗位,获取相应的报酬,来维持基本的生存,这样就形成了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许多其他方面的社会关系都是由劳动关系衍生出来的。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最大的和谐,和谐社会一定是广大劳动者正当利益真正实现的社会,也一定是双方都能够共赢共荣的社会,没有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整个社会和谐将推动广泛而坚定的基础。
(二)、为什么要制订《劳动合同法》?
1、劳动合同制的来由: 1980年 部分地方
1983年2月 劳动人事部关于实话劳动合同制 1986年7月 国务院《国家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1994年7月 人大常委《劳动法》
——1995年1月1日实施
——已存合同制工人3500多万
——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法律。
——签订劳动合同成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
2、劳动合同制存在许多问题。▲劳动者的从属性地位。
3、用工多样化,出现新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保姆
非合同制用工——兼职(技术人员)
三、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理
(一)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
1、劳动关系:指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并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依附性、从属性、有偿性 例:修山镇挂横幅事件
2、劳动合同: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判断劳动关系需要一个规则,(正如结婚证是确定婚姻关系的凭证一样),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条件,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凭证。
▲特征:双务、有偿合同;诺成合同;要式合同;内容法定性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1、要约和承诺(合同法13条-31条)
合同的订阅是指当事人依法就合同的内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协议的行为。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常见的几种形式(1)招聘广告
属于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为合同条款关系,不属于合同条款。
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广告内容可能具体要约的性质。(2)录取通知书(3)招聘行为
(4)毕业生就业协议
(三)劳动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1、协商一致,签字生效
2、实际用工生效
(四)劳动合同的形式
1、法定形式:
2、法律后果
3、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在用工期间与劳动者虽未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给付劳动者报酬或工资,而形成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五)几种特殊的用工方式
1、非全日制用工
(1)工作时间(2)允许兼职(3)合同可以用口头形式、无试用期(40附另有约定外,双方均可随时解除合同(50工资以小时计结算不超过15日(6)社保医保自理。
2、劳动派遣和人事代理
劳动派遣是指依法成立的劳动派遣机构依据其他用人单位的用工需要,派遣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工作接收单位支付用工费用的行为。
▲特点:(1)三方当事人、两上合同关系
(2)劳动者与派遣单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3)劳动者与直接关系(4)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3、聘用合同
四、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主要合同义务
1、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
2、告之义务
(二)合同的主要条款
1、必要条款
2、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中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特点:(1)单方拟定,未与相对人协商
(2)目的是不特定人重复使用
(3)条款无协商余地
▲后果:(1)格式免责条款和强制责任条款无效
(2)解释:不利于提供者
3、就业歧视 ▲概念 ▲类型
▲后果:(1)录用歧视:无录用义务、赔偿范围为应聘费用
(2)使用歧视:请示无效,违约之诉
4、人事担保
5、规章制度
(三)期限
▲类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
▲服务期、试用期的规定
(四)劳动报酬
1、法律适用
2、最低工资
3、加班工资:条件;标准;不支付的情况;不定时工作制加班
4、休假工资:带薪年假;探亲假
(五)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
五、劳动合同的履行
1、履行、变更、转让
2、中止履行
3、情事变更
六、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1、终止:条件
2、解除:法律特征;解除情形
3、经济补偿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具体表现——违约责任 损害赔偿;违约金;惩罚性赔偿
第三篇:讲课稿:关注法律援助事业
关注法律援助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全县广大党务工作者共聚一堂,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借此机会,我以《关注法律援助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题,同大家共同学习法律援助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从我县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成效,充分认识法律援助在服务我县各项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简介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世界各国通行的为保障贫弱公民不受经济困难所制约,享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法律帮助权而设立的法律保障制度。世界法学界普遍认为,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符合世界各国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的要求。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自新中国成立至1997年,我国法律援助虽然没有作为一项完整的法律制度建立,但有关法律援助的一些基本内容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已有体现。例如1954年颁布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在规定被告人的辩护权时,就规定了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指定辩护人为被告人辩护。
我国开始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探索,是伴随着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始的。1994年1月3日,时任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的肖扬同志在一份律师工作的材料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中国特色法 律援助制度的设想。之后,法律援助试点工作成为律师界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率先在律师业发展迅速的大城市展开。1995年2月28日,广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获批准,于同年11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法律援助机构。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是在我国立法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法律援助”的概念,并将法律援助写入法律。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专设一章,规定了律师法律援助的有关内容,规定了律师要为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确立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原则的框架和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法律地位,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工作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以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新颁布的《律师法》为199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正式建立。同时,1996年12月18日,按照中编制办的文件批复,司法部开始设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 随着各地对法律援助工作的不断实践,作为我国第一部全国性法律援助专门行政法规,于2003年9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就是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条例》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确立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从制度创立进入到了加快发展的全新历史发展时期。2008年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司法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规定,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司,实现了法律援助办案机构与管理机构的分离,把我国法律援助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立法律援助机构3268个,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各级政府法律援助财政拨款66947.5万元,法律援助财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仅2008年一年全国办理律援助事项546859件。
(二)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情况
1999年12月20日,..县法律援助中心经..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当年,在法律援助机构不健全、工作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我县**、**两个律师事务所就无偿为25起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提供了法律援助。2000年,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县法律援助办法(试行)》,县司法局把法律援助纳入到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等机构工作目标,由此,法律援助制度实现了从律师的慈善行为到政府责任质的飞跃,我县法律援助工作从此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于此同时,我县加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设,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 站,聘请法律援助联络员,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点等方式,初步形成了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组织者,以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为纽带,以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者、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为主体,以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法律援助实施网络。
2003年,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出台后,我县在《条例》的基础上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增加了请求工伤待遇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与公民基本生存条件密切相关的并且法律援助机构认为确需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同时又对经济困难标准、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等做了具体规定,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同时,县司法局在系统内部先后规范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30多项,保证了法律援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农民工成为了新的弱势群体。县司法局采取了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网络、开辟绿色通道、发放法律援助服务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加强异地协作等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解答咨询、代书、非诉讼代理、诉讼代理等多种法律手段办好农民工的求援案件,用法律武器为农民工伸张正义。**村农民王**至今不会忘记自己历时2年多的艰辛维权路。2005年11月,他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供电公司一变电站打工时,不幸被3.5万伏高压击伤,烧伤面积达42%,右上肢高位截肢右下肢关节下截肢,被确定为二级伤残。治疗期间,在伤口尚为痊愈的情况下,工程发包方和承包方相互推诿,不再支付医疗费用,也不提赔偿事宜,致使王**一家陷入绝境。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王**拖着残体,在年迈的父母陪伴下,辗转湖北、河南两省四地,历经一年零五个月,来往行程数万里,通过多次上访,不是不让进大门,就是相互推诿,或者干脆不予接待。正当他陷入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绝境时,是法律援助中心帮他依法将工程承包方告上了法庭,使他于2007年6月26日如数拿到了37万元赔偿金,让他在绝望中重拾了生活的信心。这起案件也因服务质量高、社会反响好,于2008年底被评为**省第四届“十大法律援助精品案件”。
今年,我县以提高受益群众数量为目标,开展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开通了“12348”法律援助专用咨询电话,在律师事务所及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申请受理点21个,统一设臵了受理点标识牌和公示版面,在各受理点统一摆放了相关的宣传资料,把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减少了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环节,缩短了审查时限。同时,我县在全省率先建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衔接工作机制,把人民调解作为实施法律援助的重要服务方式,贯穿法律援助过程的始终,通过调解的方法引导受援人息讼罢诉,确保受援人利益最大化。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减少当事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增加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因素。家住**乡**村的王**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2008年10月6日上午,王**正在南京市下关区一建筑工地上埋头施工时,一个正在作业的起动机的钢丝突然断开,上面的吊斗从20层楼的高空落下,猝不及防的王京义的左腿被砸得稀烂,当场昏迷过去。后在医院做了左腿截肢手术才得以保全性命。然而,在其刚出院不久,公司就收回饭卡,还停发了工资,并没有兑现当初“负 责到底”的承诺,对其他工伤保险待遇,也只字不提。无奈下,王**向**县司法局求助。在帮其办理了法律援助相关手续后,**先后三赴南京,反复调解,历经四个月内的辛苦奔波,终于2009年4月2日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意见,厂方向王**支付工伤事故赔偿28.5万元和工伤期间工资2.1万元,使王**免受了诉讼之累。
解民之危,助民之困。10年来,沿着服务民生这一轨迹,我县的法律援助事业蒸蒸日上,呈现出规范化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依法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一片蓝天下人人享受法律的阳光。目前,全县共办理法律援助事项782件,受援人达1610人次,接待咨询62560人次,把政府扶贫困、暖民心、保民生的关怀,转化成了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三)法律援助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中的作用
法律援助是司法行政机关代表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旨在维护社会困难群体合法权益,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生。在促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维护社会公平需要法律援助。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各种矛盾增多,各类纠纷频发。一些困难群众由于种种原因,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使困难群众能够借助国家力量,获得律师帮助,维护自身权益。法律援助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向那些处于经济困难境地的公民提供法律帮助,使 得社会成员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从而促进司法公正,成为了一种直接体现“为民”精神的制度。
其次,实现社会正义需要法律援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律手段是维护和实现正义的重要途径。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法律援助是为贫者、弱者、残疾者等特殊群体服务的,它是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实现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法律援助,就是用实际行动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管是贫者、弱者和残疾者,不管政治、经济地位如何,都等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进而通过法律途径伸张正义。就好象是我们政府对在校读书的特困生实行救济一样,保证这些困难学生有就学的机会和权利。近些年,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风餐露宿,行程上万公里,足迹踏遍十余个省市。农民、学生、残疾人、下岗职工……..,在法律援助的帮助下依法讨回公道的人,枚不胜数。
第三,保持社会稳定需要法律援助。在现实生活中,利益差异客观存在,矛盾纠纷不可避免,如果把握和解决不好,往往容易引发社会冲突乃至社会混乱和动荡。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社会冲突。作为法律手段之一的法律援助制度,使社会成员中的贫弱群体在遇到矛盾和纠纷的时候,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畅通他们反映合理诉求的渠道,采取理性、制度化的方式表达诉求,使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们在维权的道 路上树立了挺直腰板的自信。特别是今年我县坚持调解优先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以来,80%的法律援助案件实现了息诉罢讼。从这方面来讲,法律援助就像为社会建设安装了防止矛盾纠纷激化的消防栓,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调节器”和“减压阀”的重要作用。
二、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关注程度。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分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学习的关键也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把关心群众生活、代表群众利益具体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具体问题上,特别是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因此,我们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
第一,没有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会打折扣。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的确存在着一些贫弱的群体。贫弱的人们,由于没有钱而打不起官司,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操作能力而难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获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如果没有这样的帮助,他们在法律上就会陷于绝对的贫困。这是一种制度资源意义上的贫困。这样的贫困,可能会加剧他们的经济贫困、心理失望和生活痛苦,并扭曲社会的道德原则,败坏世道人心,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比如,我县是一个农民工输出大县,由于我们的农民还不富裕,加上法律素质还不高,在打工时如果遇到争议纠纷,就成为了法律上的弱者,特别是在出现伤亡事故和工资纠纷时,维权难度最大。因为他既要到发生事故或纠纷的所在地通过诉讼途径讨进行解决,又要支付请律师等费用,往往是望难而作罢。但是,这样必然会造成他在思想上对社会不满,不会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埋下怀疑“以人为本”的隐患。法律援助制度以其法制的保障性、受援的广泛性、服务的无偿性、援助的社会性,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执政为民、服务为民的理念,使公民不论经济条件好差、社会地位高低,都能平等地获得法律帮助,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没有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的要素会被削弱。社会和谐的要素之一是民主法治。在这一前提下,不仅要求治国者能够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且要求普通公民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仅要求国家机关能够在立法、司法、执法中体现公正、施与正义,而且要求普通公民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公正,获享正义。对于化解纠纷、解决矛盾来讲,在任何社会里,诉诸法律或许都不是最好的、最彻底的办法,但是,在法治社会里,一旦其他手段已经用尽或无法运用其他手段,诉诸法律就应当成为最后的、也最可靠的途径。如果那些普普通通的有理无钱、有理无权、有理无能的人们还是打不起官司、打不赢官司,那么,法律的数量再多,内容再好,法官的素质再高,权威再大,都是没有意义的。可以说,打官司难,不仅严重地危害法律的权威,危害法治的公信,而且,比起上学难、看病难,它更直接地危害世风,危害社会。法律 援助作为一项法律救济制度,直接面向社会的困难群体,解决他们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问题。
第三,没有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会受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并不会自动地解决社会公正问题,而且,在现阶段,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社会结构变化尤其是贫富差距拉大,还会极大地危及社会公正。是始终把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愿望放在首位,想方设法地优先满足;还是把少数有钱有势者的利益和愿望放在首位,想方设法地优先满足,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区别。近年来,法律援助事业从无到有,有了长足的发展。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在困难的条件下不懈努力,没有辜负大众的期望,并因此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法律援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需矛盾过于突出。也就是说,社会大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与国家能够提供的法律援助的实际水平还很不相称。例如,在我国西部的某些县,还看不到法律援助机构,个别县甚至还没有一个律师。供需矛盾突出,固然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因于我们在观念方面,有不少地方只关心经济增长指标,对法律援助重视不够。例如,据调查,东南沿海的某些经济发达地区,至今仍然没有把法律援助的办案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在这一点上,他们还不如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得好。同时,法律援助队伍资源的不足,也是法律援助供需矛盾突出的又一直接原因。再如,据**省司法厅2008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全省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已经由不足5%扩大到了35%,全省仍有3400多万潜在 的法律援助对象,其中农村潜在对象2500多万人。但全省目前县一级从事法律援助的队伍(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人员、法律援助机构人员)却只有5600多人,县域实施法律援助的主体与农村潜在受援对象的比例是1:4464,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法律援助的需要。在科学发展观要求下,人们的物质财富拥有可以有多少之分,但司法正义的保障不能有贫富之别。因此,发展法律援助,消除法律贫困,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是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扶弱济穷从来就是高尚而艰难的。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我们可以看到,法律援助事业在我国快步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推进法律援助这个伟大的事业,需要民本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从提高自身服务民生的能力入手,把支持法律援助事业变成落实执政为民要求和拉近干群关系的桥梁。
改善民生是我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有效体现。党的十七大专门部署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坚持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各级党的干部首先要从思想上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基本的价值理念,从行动上把满足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规范我们党全部行为的基本准绳。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作为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执行者,我们在服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一定要具备能够有效服务民生的素质和能力。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法律素质和运用 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诸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均有赖于法律的调节和保障。一个健全的法制国家,其各级管理者、领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否则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各项事业就无从谈起。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实践中都已经明确,党的干部必须懂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事务,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的必然要求。当前“民告官”的现象日益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有些群众的法律意识甚至比我们的领导干部还高,而领导干部如果不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势必影响执政水平和执政效果,终将为历史、为现实、为群众、为组织所鄙弃。然而,作为一个人知法、守法、依法办事能力与水平的综合体现,要求各级干部的法律素质的提高,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要求其掌握与法律专业人员相当的法律知识,关键是在熟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具备把法律运用的方式传达给群众,引导广大群众运用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当看到,虽然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在普遍增强,由于适用法律时的成本过高,或对使用法律维护权益的途径不明白,群众在追求自己需求实现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对上访解决问题的依赖性。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为民惠民的政策在部分群众面前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比如,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在事故处理时如果双方因为赔偿问题达不成 一致,就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受害一方往往会因为拿不起律师费、诉讼费等维权成本,就采取堵门、上访、甚至停尸等方式向医疗机构、向政府施加压力。不过,这类事件不管哪级领导批示,最终还是要通过再次协商调解、庭前和解或者审判去解决。但无论怎么赔偿,总要按照法定的标准去计算,总要有懂法的人在其中帮助解决涉法的疑问。如果,受害一方被告知请不起律师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由法律援助人员及早介入,从专业的角度去从中调停,一些非常规的请求表达方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避免。这时,虽然提供法律援助的人是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但通过我们干部的主动引导,把法律援助提供给了群众,而群众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法律援助这一方式得到了解决,法律援助无形中在干部真心为民办事的行动与群众真正得实惠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四、从完备自身法律素质着眼,熟练掌握法律援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程序。
既然法律援助能够成为落实执政为民要求和拉近干群关系的桥梁,我们就不能不掌握法律援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有关程序。
(一)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指导和协调法律服务机构及其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目前,县级以上均设立有法律援助中心,在管理体制上隶属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有的属 于事业性质的二级机构,有的属于行政性质的内设机构。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在所属的司法厅(局)的领导下,依照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赋予的职能,具体负责指导、开展所在行政区域内的日常法律援助工作。主要通过五种形式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解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2.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3.民事、行政诉讼代理;4.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5.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人员可以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法律服务所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处的公证员,也可以是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其他社会组织的要求,安排其所属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每一项制度的落实都有他的条件和范围,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申请人合格。法律援助的对象,必须是具备下列条件的申请人:1.具有法律援助中心所在地常住户口或已在该地办理暂住证的;2.经证明确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申请人的条件有:经济困难的,指经济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由所在村委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免于审查经济困难的,有四类,指持有民政局发放的《低保证》、《五保证》、特困户救助证》,能证明在养老院、孤儿院供养的,农民工请求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主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没有和无力聘请律师或委托代理人的。二是申请事项申请事项确有理由和依据并有给予援助的必要,也就是说申请事项符合法律援助的14项案件范围,包括: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请求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赔偿的; 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请求维护合法权益的; 9.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 10.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11.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2.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3.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14.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审查;
(三)法律援助工作程序
申请:
1、法律援助中心或受理点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详细做好接待笔录。
2、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要求其认真填写申请书及提供有关材料。有关材料包括(1)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 暂住证。(2)工作单位或乡镇(街道)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出具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证明,或者由以上单位填写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印制的《经济困难证明》表,并在表格上加盖公章。(3)申请援助事项的全部材料。(4)法律援助中心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审查:
1、法律援助中心对申请人的案件情况及经济状况认真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2、法律援助中心认为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或有疑义的,应通知申请人作必要的补充或向有关单位、个人索取有关证明材料,并可视情况进行调查。
作出决定:
1、法律援助中心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进行审查完毕,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决定。
2、对符合条件者,应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书面决定并指定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法律服务机构,通过该机构指派法律援助承办人员。
3、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援助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对法律援助中心作出的不予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法律援助中心应重新复议一次。
办案:
1、对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案件,经审批后,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到律师事务所、乡镇法律服务所,或者由法律援助中心直接承办。
2、由接受指派的律师事务所、乡镇法律服务所指派所内人员具体开展法律援助。
3、受指派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办好援助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案:
1、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在援助事项办结后,应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结案报告。
2、法律援助事项办结时,需由法律援助中心付 费,法律援助中心应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及时核定,并向该事项的法律服务机构支付法律援助费用。
(四)申请法律援助的一些具体事项
1.法律援助申请表,并载明以下事项:(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2)申请法律援助的事实和理由。(3)申请人的经济状况。(4)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证据材料清单。(5)申请人保证所提交的证明及证据材料属实的声明。书写有困难的申请人,可口头提出申请,由接待人员按上述要求记入笔录,申请人签字或按指印确认。
2.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3.申请人住所地或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劳资、人事部门出具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
4.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证明及证据材料。5.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法律援助递交材料注意事项:1.申请人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在填写申请法律援助的案情和理由时,应尽可能叙述详细。填写完毕,申请人应签字、盖章或按指印。2.代理他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应按要求填写申请法律援助委托书。申请法律援助委托书应有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签字、盖章或按指印。如受托人为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应出示具有法定代理资格的证明。被代理人有一定民事行为能力的(如10-18岁的未成年人),也应当在法律援助申请表等法律援助文书上签字。3.经济困难状况证明除写明家庭经济生活的困难状况外,应当写明申请人的家庭人均收入的具体数字。4.申请法律援助提交的 材料,应当提交材料原件,并提供与原件相对应的复印件。5.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申请方式:(1)县城居民统一到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农村居民可以到县法律援助中心,也可以就近到本乡司法所法律援助受理点申请。(2)由于身体等原因行动不便,无法到县法律援助中心或受理点申请的,可以拨打12348电话进行申请,也可以用邮寄的方式,将申请寄至县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人员提供上门受理。
第四篇:新教师培训讲课稿
新教师培训讲课稿
陈晓君
一.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课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及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在低段教学中我们常用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图片导入实物导入法等方法。那么在高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导游解说法。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导入。出示课件,威尼斯概括文字资料。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威尼斯概况。教师设置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跨过千山万水,去游览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
2、悬念设置导入法
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开篇就布疑阵:“如果天空中飞着一只鸟,大家想想,用那些方法把它打下来?”学生纷纷说:“枪、弹弓、箭„„”至此,我话锋一转说:“古时候有个射箭的能手却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阅读、思考。
3、情景创设导入法
人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用语言,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形象、生动、感人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
4、背景导入法
有些课文,由于成文年代较早,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陌生,难于理解。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七律长征》一课的导入:同学们,六十多年前,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历经十一个省,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击溃敌人多次围追堵截,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达到陕北。1935年9月28日,在全军干部大会上,毛主席即席朗诵了这首《七律长征》。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5.结合实际导入法
如课文《学会看病》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生病以后怎么办?是自己上医院,还是父母陪同去?作为医生的妈妈为什么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独自上医院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6.揭示课题导入法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抓住题眼“将”“相”,设置问题:“将、相、”各指什么?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而后我让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在告诉老师“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为什么不团结?后来怎么和好?这样的导入既抓住了题眼,也抓住了中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来达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效果。7.质疑导入法。
如《迷人的张家界》的导入。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张家界在哪里吗?课文是哪几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读了课文你一定被张家界的自然风光迷住。
8、用音乐、歌曲导入。
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草原》一文,上课铃一响,一首悠扬的《牧羊曲》立即将学生带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教《月光曲》一文,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舒缓缠绵。令学生陶醉,此时,老师再说这优美动听的乐曲便是《月光曲》。
9、以旧引新导入法
例如我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吗?课文概括的写了小兴安岭树木成林,几百公里连成一片的美景,然后分述春、夏、秋、冬四季小兴安岭不同的特点,做了具体的描写,而今天要学习的《林海》一文中基本也是这样写的,但它比《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得更具体、细致、生动形象。那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加以比较,找出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地方?”这样的导入既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也对新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无定法,但导必有法,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针对所选教学体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实际,来选择导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力求新颖、别致,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探索才会创造出更佳更奇的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创造更好的开端。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1、重视读,有序读,多样读。
要重视读,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有序读,要遵循“练读-试读-品读-演读”、“读通-读顺-读懂-读美”、“整体读-分段读-整体读”的程序进行读文和进行朗读的训练。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太过单一,要多样,要有交替,要有变化。相同的方式和方法,一般至多能连续使用两次,决不能超过三次。另外,苏教版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美,要注意根据课后要求和提示,重视和训练“美读”和背诵。
2、思路清,教路明,易操作。
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教路”一般为“导课-读文-理解-升华-总结”。其中最大、最重要的环节是“读文-理解”,一般又遵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规律。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易于操作,富于实效,除了“导课”和“总结”外,一般教学环节应控制在3-4个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
3、问题少,问题精,主题明。
每篇课文的教学提问要注意整合,要注意抓“纲”,一般不超过3个提问为宜,这样便于把握,便于记忆,便于操作。教学问题要精心设计。一是表达要清楚,指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回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只有提问少了、精了,教学才能集中,主题才能鲜明,课文也才会有“整体感”。
4、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新教师容易抛开教材,抛开学生,滔滔不绝,一讲到底。一定要注意克服,只在“导课、重点、难点、总结”处精讲即可。教师要注意调整身份,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伙伴就行了。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协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方面发挥作用。教师的讲,旨在激起兴趣、启发思维、引导方法、总结结论、赏识鼓励。因此,要讲得少,讲得精,讲得法。
5、既有点,又有面,训练实。
每节课要做到“读、讲、练结合”,有读、有讲、有练。在“双基”(拼、点、字、词、句、段、篇、修等基础知识和识、书、读、听、说、写等基本能力)训练上,一要有“点”,即要依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选准几个点进行训练;二要有“面”,即要有“全面训练”的思想,课与课、篇与篇相互补充,全面、平衡发展,总体上要符合“长期求全面,短期突出点”的要求。在学生参与方面也要注意“有点”“有面”,如果先进行了“个别训练”,在“个别训练”的启发、示范之后,还要进行“全员训练”落实;如果先进行了“全员训练”,在“全员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个别训练”检查、反馈。
三.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的好坏,透过板书设计这面“镜子”就可以看出来。独具匠心、恰到好处的板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要体现教材的思路
合理的板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并确定板书内容、格式,力求体现教材的思路。
2、板书要突出重点难点
教师在设计板书的内容时,要体现课文的中心、故事的高潮,要能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理解内容实质。在板书时,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
3、板书要强化直观形象
板书具有直观性,可以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帮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花钟》,让学生了解“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钟面。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在钟面上标出了各种花的开放时间,接着交流“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4、要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板书
教师巧妙地使用折线、箭头、圈点、方框及各种特殊符号,创造性地设计出整齐、醒目、易懂、易记、主旨鲜明的板书形式,常常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桂林山水》的板书设计:
5、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不能让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而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板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篇:心态培训讲课材料
概括起来分为四个方面,对工作,对公司,对上司,对自己。
对工作:勤奋
有人可能会说,勤奋,为什么要勤奋,老板就给了我那么一点工资,我怎么能勤奋得起来?给我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天经地义。勤奋,除非他们是傻子。以他的观点,就是我们是为工资工作的。讲到这,我想起一位著名的学者卡耐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拿多少钱,做多少事,钱就会越拿越少;做多少事,拿多少钱,钱越拿越多。我想了很久,觉得他讲的确实有道理。
有人说,一个人的人生如果分为两个阶段,30岁以前和30岁以后的话,那么30岁以前是用金钱买智慧,30岁以后是用智慧换取金钱。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我们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先把做事的方法掌握好。方法从哪里来?书上可以学到一部份,更多的来自于工作中的学习。我们就要趁年轻的时候,利用一切工作的机会来学习,来锻炼,来提高。如果眼睛盯住的只是那么一点工资,那么你的收入将永远无法得到提高。可能按你目前的工资收入,还沾沾自喜觉得还过得去的话,而十年后还是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你可能是一个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的可怜者。人的收入也同样遵巡这么一个道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一个人的工作目的仅是为了工资的话,那么,我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平庸的人,也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所有的有心者,成功者,他们工作的目的绝不是为了那一份收入,他们看到的是工作后面的机会,工作后面的学习环境,工作后面的成长过程。当然,工作固然也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品德的朔造,能力的提高。我觉得如果你的工作目的只是为了生计,那和一个乞丐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我们与乞丐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我们需要有质量的生活,需要体面的生活,需要能按自己所希望过的生活。乞丐是不会这样想的:我得好好做,然后买套面积大的房子,买辆车子,出入高档场所,去欧洲旅游一次,去香格里拉住上几天。如果你希望有这样的生活质量,你的目光就不能盯着薪水,而是看到工作之中的学习机会,现在的付出是为了以后的更大的获得。品德的朔造,能力的提高要比薪水重要万倍。因为品德决定命运。坚信这一点,未来的收入将会远远超过你现在所获得的,没有人能阻挡。人生的幸福不在于过去,也不在于现在,而在于将来。先苦后甜,就是这个道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是这个道理。
对待工作勤奋的第二态度是将你手边的工作努力做到最好。这是所有成功者总结他们之所以成功的所有原因中占首位的因素。要想步入成功的殿堂,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手边的工作做到最好,因为我们的老爹不是李嘉诚,不是胡锦涛。
如果你把工作做好啦,你不用担心没有人看不见,没有人不认可你,就算有人将你的功劳据为已有也同要样如此,因为你如果是金子,总会发光。人生还漫长,幸福与否,成功与否,不在于三五年。因为你坚持把工作做好了,虽然这些事情不会惊天地,泣鬼神,但是你已经形成和表现出一种态度,一种品德。有了这一种态度,有了这一种品格,我就不信还有什么样的事情是你做不好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但不是每一个士兵都可以成为元帅或将军,但是,你可以确保自己做一个最优秀的士兵。
第三个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绝不拖延。世界上最不费力的事就是拖延时间。大多数失败者,碌碌无为者的致命错误就在于此,也没有比拖延更能耗费宝贵生命的了。有人统计过,失败的数十种因素中,拖延位居前三名。因为拖延最具破坏性,是最具危险的习惯。那么拖延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今天的事明天做,现在的事以后做,自己的事等别人做,能做的事一直拖着不做,而且,总是能为自己找到理由。如:今天太累,明天做还来得及,反正上司也不急着要,等几天不要紧。我记得在读大学的时,还有一个月要期末考试,心里就会想,再过一星期开始复习会来得及。过了一周后,又再想,再等一周也不迟,可能老师会划重点,于是又过了一周。到第三周时,老师还没有划重点,心里想,可能老师要到最后一周才划重点,这是一般规律,于是就到了第四周。这时候听到可靠消息,老师不划重点,这时,才开始挑灯夜读,每个宿舍不到一两点是不会休息的。这就是拖延的代价。在工作中拖延的代价你是无法承受的。记住,拖延和懒惰是两兄弟,总会同时出现。拖延和懒惰只会带你坠入贫穷的深渊。那拖延的反面是什么?就是马上行动。国美老总黄光裕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不会花三个月时间斟句酌字的去完成一份计划书,只要有30%的把握我就会马上去做。他的这种做事态度成就了他的霸业。
想成功,就要克服拖延的恶习,办法只有一个,马上行动。
对待工作勤奋的第四个态度是努力苦干。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发布诏书,要求把全国所具有的智慧、哲理编辑起来,三年后,这些智慧和哲理共计有十几本书那么多,国王认为太繁锁,于是精简到一本书,国王还是觉得不够精炼,于是又精简到一页,国王还要求修改,最后只剩下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只有努力苦干,才会有收获。
二:对公司:敬业
敬业是什么?敬业就代表: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善始善终、一丝不苟。把这些特点概括起来,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责任心。
大家都熟悉木桶理论,说的是一个木桶所能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把一个员工的各项素质和技能看成一个水桶,他对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就取决于他最短的那块,最短那块就是他的责任心,其它的哪一项都比不上这一点,知识不是,教育不是,智慧不是,能力不是,信心不是,这一些如果没有责任心来支撑,再多的知识,再好的聪明才智,再强的能力,再大的信心,对公司来讲,都是没有意义的。任何公司,首先欢迎的是有责任人的人。你的责任心有多大,就可以走多远。
责任心,就是责任感,就是敬业。有人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敬业。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其实都差不多,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品德却相差很大。正是这种品德的差异才产生了成功与失败,产生了贫穷与富有。从敬业中,你将获得新的知识、能力、经验、快乐,尤其是养成的敬业的习惯,你将受益终身。从表面上看,敬业是有利于公司,有利于老板,其实,最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敬业有哪几种表现:
第一:忠于职守。世界上有三种事,第一种事是想做的事,也就是希望做的事;第二种是能做的事,第三种是应该做的事。对我们来讲,想做的事情太多啦,我甚至想做国家主席,美国总统;能做的事也很多,可能叫你当国家主席你也可能做得了。但是,想做的与你能做的和我们的工作都没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该做的事做好。这就是忠于职守。作为公司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有着其基本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业务部最重要的与商场沟兑好各种关系,提高销售;市务部最重要的是提高每个卖场的零售;客户服务中心最重要的是服务好我们的客户;人力资源部门则是尽可能招聘到合格人才,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训;等等。这些例子我们不需要举太多,只有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了,得到了提升,有了更大的职责范围,你才有可能做你想做的事,或希望做的事。
第二: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就等于尽职尽责。如果工作没有完成,我们要首先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尽心了吗?我尽力了吗?如果你尽力了,尽心了,没有人会指责你,什么叫问心无愧,尽职尽责就是叫问心无愧。要做到尽心尽责,我们有责任做下面的事:
努力学习,提高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学习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公司的事。(就像我们今天做的这个探讨)相信这样的一句话:能力的提高,会反应在工作的结果上,最终会在你的收入上体现出来。
把工作力求做到最好。
重视团队的合作。工作不再是一个的工作。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尽职尽责就要确保自己能融入到团队中,为团队目标完成尽自己的努力。
做到精通。人的知识有两种,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决定我们命运并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因为我们生存的工具就是我们的专业,只有精通才能胜任。
第三:一丝不苟
蒙牛的老板牛根生说,这个世界既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本身就是一种累积,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对工作一丝不苟,就是对自己一丝不苟,就是对自己前途和未来一丝不苟。如果你认为你的前途一文不值,你就可以不选择一丝不苟。
第四:自动自发
什么是自动自发?两个字:主动。没有成功会自动送上门来,也没有幸福自动降临到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需要我们主动去争取。工作是这样,机会是这样,婚姻如此,财富也是如此,没有一样东西你可以轻易得到。如果不是主动争取,我们的产品能顺利的进驻大商场吗?如果不是主动争取,中国能加入WTO吗?如果不是主动争取,共产党会得天下吗?在公司里,如果你想有好的人际关系,你就必须选择主动问候,如果你想受人欢迎,你就必须主动承担责任,如果你想有机会晋升,你就必须主动的争取任务,如果你想别人对你好,你就必须主动对别人好。记住,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阻挡你。当你主动的时候,一切将变得容易,人生自然会变得美好。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主动也就是每天多做一点,不要对自己说,我必须为公司做什么,而是要对自己说,我能为公司做什么。当你选择主动的时候,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将会是迟早的事。付出与回报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它就像在银行里存钱一样,存得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这就是自动自发。
三、对公司:忠诚
有人说,智慧和经验是金子,比金子还珍贵的则是忠诚。从古到今,没有谁不喜欢忠诚。皇帝需要他的臣民忠诚,领导需要他的下属的忠诚,产品需要忠诚的消费者,每个人都希望有忠诚的朋友。这个社会中,没有人不喜欢忠诚。你能说你不喜欢忠诚吗?忠诚在所有的品质中是最受欢迎的。在国外,有人做过调查,对各项品德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忠诚位居首位。外企招聘员工的55种能力和要求中,忠诚,也是排在第一位。
忠诚是什么?忠诚不是叫你从一而终,而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一种自始至终的责任,对公司的责任,对老板的责任。
所有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公司成长,所以他希望有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所有的员工都希望自己有所发展,都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必须利用老板提供给你的平台。事实上,为了自己的利益,老板只会保留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同样,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清楚自己同老板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证明出自己的忠诚和才能,你才会取得老板的信任,你才会得到你所希望的东西。只要老板付给我们薪水,我们就要称赞他,支持他。没有谁会花钱请一个只会指责自己的人。所以忠诚就是真诚的支持老板。
忠诚就是真诚的理解和同情老板。没有一个老板会存心去为难自己的员工。处世的黄金原则就是设身处地。老板之所以是老板,不是因为他完美,而是肯定存在我们所有具备的特质。